CN106055221B - 多电子装置间屏幕画面互动的方法及电子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多电子装置间屏幕画面互动的方法及电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55221B
CN106055221B CN201510194738.0A CN201510194738A CN106055221B CN 106055221 B CN106055221 B CN 106055221B CN 201510194738 A CN201510194738 A CN 201510194738A CN 106055221 B CN106055221 B CN 1060552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en
picture
electronic device
mode
master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9473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55221A (zh
Inventor
韩笑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Weij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Wistron Kunshan Co Ltd
Wist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WEIJI ZITONG Co Ltd
Wis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WEIJI ZITONG Co Ltd, Wis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KUNSHAN WEIJI ZIT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19473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55221B/zh
Priority to TW104115991A priority patent/TWI574163B/zh
Priority to US14/942,998 priority patent/US10037183B2/en
Publication of CN1060552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552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552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552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23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local displays, e.g. CRT and flat panel display
    • G06F3/1446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local displays, e.g. CRT and flat panel display display composed of modules, e.g. video wal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2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a single-body enclosure integrating a flat display, e.g.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PD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56/00Detection of the display position w.r.t. other display scree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Digital Computer Display Output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Abstract

一种多电子装置间屏幕画面互动的方法及电子系统。该方法用于一第一电子装置,该方法包括:若该第一电子装置检测到有一第二电子装置接近或接触时,判断该第一电子装置的一第一屏幕画面及该第二电子装置的一第二屏幕画面是否朝向相同,以操作于一扩展模式或一克隆模式;若操作于该扩展模式,该第一电子装置及该第二电子装置共同显示作为一主控屏幕画面的该第一或二屏幕画面;若操作于该克隆模式,该第一电子装置及该第二电子装置分别显示作为该主控屏幕画面的该第一或二屏幕画面。本发明让电子装置不再只是独立运作,可通过屏幕画面的分享或分工的互动来提升使用时的舒适度及便利性,进而促进信息的共享和操作灵活性。

Description

多电子装置间屏幕画面互动的方法及电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屏幕画面互动的方法及电子系统,尤指一种可以在多个电子装置彼此靠近或连接时,能检测与判断彼此的相对位置而选择性地操作于对应的显示模式的多电子装置间屏幕画面互动的方法及电子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各种小型化便携式电子产品,如平板计算机或智能型手机等产品已广泛地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其中平板计算机的外型小巧轻薄便于携带、操作简易及具有多样功能(如拍照、上网、文字处理、收发电子邮件等),因此成为消费性电子产品中的新宠儿。
然而,受限于小巧的外型限制,平板计算机的屏幕尺寸往往较小而不利于观看,平板计算机显示的视频画面或文字太小而导致使用者易于视觉疲劳。在此情况下,虽然可将显示的视频画面或文字放大,但使用者需移动画面而徒增操作手势。此外,屏幕尺寸太小也不利于多人同时观看或操作平板计算机的动作,因此阻碍信息的共享和降低操作灵活性。因此,公知技术实有改进的必要。
从而,需要提供一种多电子装置间屏幕画面互动的方法及电子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多电子装置间分享屏幕画面的方法及电子系统,用来在多个电子装置彼此靠近或连接时,根据多个位置检测点的检测结果,判断彼此的相对位置及对应的显示模式,以分享多个电子装置所显示的屏幕画面。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电子装置间屏幕画面互动的方法,该方法用于一第一电子装置,该方法包括:若该第一电子装置检测到有一第二电子装置接近或接触时,判断该第一电子装置的一第一屏幕画面及该第二电子装置的一第二屏幕画面是否朝向相同;若该第一屏幕画面及该第二屏幕画面朝向相同,该第一电子装置可操作于一扩展模式;或者,若该第一屏幕画面及该第二屏幕画面朝向不同,该第一电子装置可操作于一克隆模式;判断该第一屏幕画面是否作为一主控屏幕画面;以及若该第一屏幕画面作为该主控屏幕画面且操作于该扩展模式,该第一电子装置显示该第一屏幕画面的一第一部分及分享该第一屏幕画面的一第二部分至该第二电子装置以取代该第二屏幕画面,且该第一部分及该第二部分共同组成该第一屏幕画面;或者,若该第一屏幕画面不作为该主控屏幕画面且操作于该扩展模式,该第一电子装置接收该第二屏幕画面的一第一部分分享以取代该第一屏幕画面;或者,若该第一屏幕画面作为该主控屏幕画面且操作于该克隆模式,该第一电子装置复制该第一屏幕画面至该第二电子装置以取代该第二屏幕画面;或者,若该第一屏幕画面不作为该主控屏幕画面且操作于该克隆模式,该第一电子装置接收该第二屏幕画面的复制以取代该第一屏幕画面。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电子系统,该电子系统包括:一第一电子装置;以及一第二电子装置,该第二电子装置用以与该第一电子装置互动;其中,该第一电子装置及该第二电子装置分别包括一存储器,该存储器储存有一程序代码,以指示该第一电子装置及该第二电子装置执行以下步骤:若该第一电子装置检测到有一第二电子装置接近或接触时,判断该第一电子装置的一第一屏幕画面及该第二电子装置的一第二屏幕画面是否朝向相同;若该第一屏幕画面及该第二屏幕画面朝向相同,该第一电子装置可操作于一扩展模式;或者,若该第一屏幕画面及该第二屏幕画面朝向不同,该第一电子装置可操作于一克隆模式;判断该第一屏幕画面是否作为一主控屏幕画面;以及若该第一屏幕画面作为该主控屏幕画面且操作于该扩展模式,该第一电子装置显示该第一屏幕画面的一第一部分及分享该第一屏幕画面的一第二部分至该第二电子装置以取代该第二屏幕画面,且该第一部分及该第二部分共同组成该第一屏幕画面;或者,若该第一屏幕画面不作为该主控屏幕画面且操作于该扩展模式,该第一电子装置接收该第二屏幕画面的一第一部分分享以取代该第一屏幕画面;或者,若该第一屏幕画面作为该主控屏幕画面且操作于该克隆模式,该第一电子装置复制该第一屏幕画面至该第二电子装置以取代该第二屏幕画面;或者,若该第一屏幕画面不作为该主控屏幕画面且操作于该克隆模式,该第一电子装置接收该第二屏幕画面的复制以取代该第一屏幕画面。
使用者可利用扩展模式来等效地增加电子装置的显示画面尺寸,以供多人同时观看并提升观看的舒适度。此外,使用者可利用克隆模式来分享屏幕画面。或者,使用者亦可结合二电子装置来组合成笔记本型计算机,以提升操作便利性及工作效率。如此多样化的结合应用让电子装置不再只是独立运作,可通过屏幕画面的分享或分工的互动来提升使用时的舒适度及便利性,进而促进信息的共享和操作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显示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二平板计算机的侧视图。
图3A至图3B绘示扩展模式的操作示意图。
图4A至图4B绘示克隆模式的操作示意图。
图5A至图5C绘示虚拟笔记本模式的操作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显示系统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显示系统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平板计算机的电路功能方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流程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简化流程的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6、7 显示系统
10、20、61、62、70~79、80 平板计算机
A11、A12、A13、A14、A21、A22、A23、A24、 位置检测器
A31、A32、A33、A34、A41、A42、A43、A44、
B11、B12、B13、B14、B21、B22、B23、B24、
B31、B32、B33、B34、B41、B42、B43、B44、
C11、C12、C21、C22、C31、C32、C41、C42、
D11、D12、D21、D22、D31、D32、D41、D42
W10、W20、W15、W25 询问窗口
S1、S2 显示屏幕
F、F'、F1、F2 屏幕画面
H1、H2 背盖
A1、A2、A3、A4、B1、B2、B3、B4、 侧面边框
C1、C2、C3、C4、D1、D2、D3、D4
D10、D20 数据传输端口
81 中央处理器
82 位置检测模块
83 触控显示器
84、G61、G62 重力感应器
85 通信模块
86 存储器
821、822、823、824 位置检测单元
P_rst、T_rst、G_rst1、G_rst2 检测结果
50 支架
θ 夹角
90、100 流程
900~914、1000~1006 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为扩充屏幕画面尺寸相对小的平板计算机或智能型手机的结合应用,本发明增设一屏幕画面互动功能,以平板计算机为例,在平板计算机的每个侧面或边框设置有多个位置检测点且使用者启动屏幕画面互动功能的情况下,当多个平板计算机彼此靠近或连接时,平板计算机可根据多个位置检测点的检测结果,判断彼此的组合方式(或相对位置)而选择性地使其显示器的屏幕画面可操作于对应的分享或分工显示模式。举例来说,在启动屏幕画面互动功能的情况下,每一平板计算机的显示模式可包括扩展模式(Extend)、克隆模式(Clone)和虚拟笔记本模式;反之,在关闭屏幕画面互动功能的情况下,则每一平板计算机的显示模式为独立模式。
以二平板计算机为例,在启动屏幕画面互动功能的情况下,当操作在扩展模式时,二平板计算机的一者所显示的屏幕画面可分割为二部分,分别由二平板计算机来显示;换言之,该屏幕画面可由一平板计算机延伸与分享到另一平板计算机,藉由二平板计算机整合成完整的屏幕画面。当操作在克隆模式时,一平板计算机的所显示的屏幕画面可复制与分享到另一平板计算机;换言之,二平板计算机可同步显示相同的屏幕画面。当操作在虚拟笔记本模式时,一平板计算机可作为笔记本型计算机的屏幕画面,而另一平板计算机可作为键盘或输入界面,藉由二平板计算机合作互动与分工来组合成一笔记本型计算机。反之,在关闭屏幕画面互动功能的情况下,则二平板计算机操作于独立模式来各自显示原既有的屏幕画面。
如此一来,使用者可利用扩展模式来等效地增加平板计算机的显示画面尺寸,以供多人同时观看并提升观看的舒适度。此外,使用者可利用克隆模式来分享屏幕画面。或者,使用者亦可结合二平板计算机来组合成笔记本型计算机,以提升操作便利性及工作效率。如此多样化的结合应用让平板计算机不再只是独立运作,可通过屏幕画面的分享或分工的互动来提升使用时的舒适度及便利性,进而促进信息的共享和操作灵活性。
请参考图1,其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显示系统1的示意图。显示系统1包含有至少二平板计算机10及20,彼此可相互靠近或连接以组成一显示墙、一电子书或一笔记本型计算机。平板计算机10及20可以是任何具有显示屏幕S1、S2的电子装置,用来分别显示一第一屏幕画面及一第二屏幕画面。在其他实施例中,平板计算机10及20也可以取代为例如智能型手机、电子相簿、电视等的电子装置。平板计算机10的一第一侧面边框A1设置有位置检测器A11、A12、A13及A14,一第二侧面边框A2设置有位置检测器A21、A22、A23及A24,一第三侧面边框A3设置有位置检测器A31、A32、A33及A34,且一第四侧面边框A4设置有位置检测器A41、A42、A43及A44。同理,平板计算机20的一第一侧面边框B1设置有位置检测器B11、B12、B13及B14,一第二侧面边框B2设置有位置检测器B21、B22、B23及B24,一第三侧面边框B3设置有位置检测器B31、B32、B33及B34,且一第四侧面边框B4设置有位置检测器B41、B42、B43及B44。当具有相同检测器配置架构的平板计算机20靠近或连接平板计算机10时,上述位置检测器可分别产生检测结果,据以判断二平板计算机10、20的组合方式(或相对位置)以选择性地操作于对应的显示模式。
位置检测器可以是连接器或是例如电容式、磁感应式、光电式、声纳式等等的接近感应器(proximity sensor)等,其中本实施例以连接器作为位置检测器说明。以平板计算机10为例,位置检测器A11、A12、A13及A14的组合可视为一连接器,而每一位置检测器A11、A12、A13及A14则视为该连接器的引脚(Pin),因此平板计算机10的四个边框A1~14可分别设置有四个连接器,以检测其连接状态及对应的显示模式。平板计算机10及20可根据引脚定义(Pin define)及其产生的检测结果(例如引脚分离与接触时所产生的电位状态变化),判断哪个侧面边框彼此连接,据以决定对应的显示模式。
请参考图2,其为本发明实施例平板计算机10及20的侧视图。在一实施例中,假设设置于邻近显示屏幕S1、S2边缘的位置检测器A11、A12、B31及B32指示一高电位状态,而设置于背盖H1、H2边缘的位置检测器A13、A14、B33及B34指示一低电位状态。在使用者启动屏幕画面互动功能的情况下,当电子装置10及20接近或接触后,若位置检测器A11、A12、B31、B32的电位状态维持高电位状态,则表示显示屏幕S1、S2朝向相同;反之,若当电子装置10及20接近或接触后,若位置检测器A11、A12、B31、B32的电位状态改为低电位状态,则表示显示屏幕S1、S2朝向相反。在另一实施例中,假设位置检测器A11、A13、B31及B33指示一高电位状态,而位置检测器A12、A14、B32及B34指示一低电位状态。当电子装置10及20接近或接触后,若位置检测器A11、A13、B31及B33的电位状态维持高电位状态,则表示显示屏幕S1、S2朝向相同;反之,当电子装置10及20接近或接触后,若位置检测器A11、A13、B31及B33的电位状态改为低电位状态,则表示屏幕画面朝向相反。如此一来,平板计算机10及20可根据位置检测器的电位状态变化来判断哪个侧面边框彼此连接。
此外,平板计算机10的第一侧面边框A1还设置有数据传输端口D10,平板计算机20的第三侧面边框B3设置有位置检测器数据传输端口D20,因此可在平板计算机10的第一侧面边框A1与平板计算机20的第三侧面边框A3接触或邻近时,通过数据传输端口D10及D20来建立有线通信连接,其中有线通信连接可为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连接,以太网络(Ethernet)连接等。在实际操作上,平板计算机10的四个侧面边框A1~A4均具有一个数据传输端口D10,对应地,平板计算机20的四个侧面边框B1~B4均具有一个数据传输端口D20,使二平板计算机10、20不论如何是以何朝向连接或邻近,均能有效进行通信沟通。
除了藉由有线连接方式来建立通信连接以分享显示的画面外,多个平板计算机之间也可藉由无线连接或任何其他连接方式来建立通信连接,其中无线连接可为超宽带(Ultra Wide Band,UWB)、蓝牙(Bluetooth)、WiFi或红外线等。在较佳实施例中,由于超宽带传输技术具有诸多优点,如容易实现、低耗电量、多路径分辨能力强、定位精确及高传输速率(十公尺(米)传输范围内的传输速率可达500Mbits/s以上)等,因此较适合进行短距离无线传输。再者,利用无线连接来建立通信连接可避免硬件连接器多次插拔的损耗,如此有利于减少故障率并提升产品生命周期。在实际操作上,除类似前段说明,在平板计算机10、20的四个侧面边框A1~A4、B1~B4均分别具有一个无线数据传输端口D10、D20的做法外,也可以单个平板计算机只具有一个无方向性的无线数据传输端口,且设置位置亦可不限于侧面。
请参考图3A至图3B,其绘示扩展模式的操作示意图。请注意,判断是否为扩展模式的先决条件是二平板计算机10及20的屏幕画面是相同朝向并处于相同水平面,使得平板计算机10所显示的第一屏幕画面可延伸至平板计算机20,或平板计算机20所显示的第二屏幕画面可延伸至平板计算机10。如图3A所示,当将二平板计算机10及20以相同朝向且处于相同平面状态左右横向并排时(亦即第一侧面边框A1与第三侧面边框B3相连接或邻近),位置检测器A11、A12、A13及A14将分别与位置检测器B31、B32、B33及B34接触(长边框与长边框的组合方式),平板计算机10及20可根据位置检测器A11、A12、A13、A14、B31、B32、B33及B34产生的检测结果,判断该二平板计算机10及20的显示模式可操作为扩展模式,使平板计算机10及20组合为较宽大的屏幕画面。在其他操作方式中,当将二平板计算机10及20以相同朝向且处于相同平面状态上下直向并排时(亦即第二侧面边框A2与第二侧面边框B2相连接或邻近),位置检测器A21、A22、A23及A24可分别与位置检测器B22、B21、B24及B23接触(短边框与短边框的组合方式),使平板计算机10及20组合为较狭长的屏幕画面,以执行扩展模式。然而不限于此,亦可将二平板计算机10及20以相同朝向且处于相同平面状态一横向一直向并排(亦即第一侧面边框A1与第二侧面边框B2相连接或邻近)位置检测器A11、A12、A13及A14亦可分别与位置检测器B22、B21、B24及B23接触(长边框与短边框的组合方式),以执行扩展模式。简言之,只要位置检测器的检测结果指示二平板计算机10及20的屏幕画面相同朝向并处于相同平面,即判定可操作于扩展模式。
当判定可操作于扩展模式后,平板计算机10及20分别显示相同内容的询问窗口W10及W20,用来询问使用者将使用哪个平板计算机10或20的屏幕画面作为主控屏幕画面。询问窗口W10及W20显示“以此机的屏幕画面作为主控屏幕画面?”以及菜单“是”及“否”。若使用者点选询问窗口W10的菜单“是”,则判断平板计算机10作为主控屏幕画面。同时,在询问窗口W10的菜单“是”被点选的情况下,通过数据传输端口(例如D10、D20)的沟通,平板计算机20将自动判断其询问窗口W20的菜单“否”被点选,进一步判断本身屏幕画面是被支配屏幕画面而将被主控屏幕画面取代。在另一实施例中,若使用者点选询问窗口W10的菜单“否”,则判断平板计算机10作为被支配屏幕画面。同时,在询问窗口W10的菜单“否”被点选的情况下,平板计算机20将自动判断其询问窗口W20的菜单“是”被点选,进一步判断本身是主控屏幕画面。
如图3B所示,假设平板计算机10的屏幕画面是主控屏幕画面,平板计算机10可将其第一屏幕画面F分割为第一部分F1及第二部分F2,由平板计算机10显示第一部分F1,以及将第二部分F2传送至平板计算机20,使平板计算机20显示第二部分F2,以分享第一屏幕画面F至平板计算机20。在另一实施例中,假设平板计算机10是被支配屏幕画面,平板计算机10可从平板计算机20接收并显示第二屏幕画面F'的一第二部分,以分享第二屏幕画面F'至平板计算机10;其中第二屏幕画面F'亦包含有第一部分以及一第二部分,当平板计算机10显示第二部分时,平板计算机20则显示第一部分。如此一来,第一屏幕画面F或第二屏幕画面F'可扩充延伸到二平板计算机10及20,藉以组合成完整的屏幕画面,因此使用者可利用扩展模式来等效增加平板计算机的显示画面尺寸,以提升观看的舒适度。
请参考图4A至图4B,其绘示克隆模式的操作示意图。请注意,判断是否可操作于克隆模式的先决条件是二平板计算机10及20的显示屏幕S1、S2朝向相反(亦即一上一下),在此情况下,虽然平板计算机10的第一屏幕画面F无法延伸至平板计算机20,但可以将第一屏幕画面F作为主控显示画面而复制到平板计算机20,而平板计算机20的第二屏幕画面F'则作为被支配屏幕画面并被该主控显示画面所取代。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克隆模式适用于两个使用者面对面的情况来分享显示画面,使用者只需将显示画面各朝向自己的平板计算机10及20相互靠近或连接,即可将平板计算机10或20的其中一显示画面复制F或F'到平板计算机相邻的平板计算机20或10。
举例来说,如图4A所示,当二平板计算机10及20以相反朝向状态左右横向并排时(亦即显示屏幕S1朝上的平板计算机10与显示屏幕S2朝下的平板计算机20分别以第一侧面边框A1与第一侧面边框B1相连接或邻近),位置检测器A11、A12、A13及A14将分别与位置检测器B13、B14、B11及B12接触(长边框与长边框的组合方式),平板计算机10及20可根据位置检测器A11、A12、A13、A14、B13、B14、B11及B12产生的检测结果,判断二平板计算机10、20的显示模式可操作于克隆模式。在其他操作方式中,当将二平板计算机10及20以相反朝向状态上下直向并排时(亦即第二侧面边框A2与第二侧面边框B2相连接或邻近)位置检测器A21、A22、A23及A24可分别与位置检测器B23、B24、B21及B22接触(短边框与短边框的组合方式),以执行克隆模式。然而不限于此,亦可将二平板计算机10及20以相反朝向且处于相同水平面状态一横向一直向并排(亦即第二侧面边框A2与第一侧面边框B1相连接或邻近)位置检测器A21、A22、A23及A24亦可分别与位置检测器B13、B14、B11及B12接触(短边框与长边框的组合方式),以执行克隆模式。简言之,只要位置检测器的检测结果指示二平板计算机10及20的屏幕画面在相异两侧,即判定可操作于克隆模式。
当判定可操作于克隆模式后,平板计算机10及20分别显示相同内容的询问窗口W10及W20,用来询问使用者将使用哪个平板计算机10或20的屏幕画面作为主控屏幕画面,以决定是否将平板计算机10的第一屏幕画面F复制到平板计算机20,或将平板计算机20的第二屏幕画面F'复制到平板计算机10。如此一来,如图4B所示,平板计算机10的第一屏幕画面F可复制到平板计算机20(以虚线图案表示),因此使用者以可利用克隆模式来分享给他人观看相同的屏幕画面。
请参考图5A至图5C,其绘示虚拟笔记本模式的操作示意图。请注意,判断是否为虚拟笔记本模式的先决条件是二平板计算机10及20的显示屏幕S1、S2朝向同一侧(例如朝上或朝下)并处于相异水平面(即二显示屏幕S1、S2间存有一夹角θ,以模拟使用笔记本型计算机的情况)。如图5A所示,当将平板计算机10以第一侧面边框A1连接或靠近平板计算机20的第三侧面边框B3并且二者间保持夹角θ时,靠近显示屏幕S1的位置检测器A11及A12将分别与靠近显示屏幕S2的位置检测器B31及B32接触或感应,但位于第一侧面边框A1上靠近背盖H1的位置检测器A13及A14与位于第三侧面边框B3上但靠近背盖H2的位置检测器A33及A34却相分离或是远离于检测范围之外,平板计算机10及20据此可根据位置检测器A11、A12、B31及B32产生的检测结果,判断它们的显示模式可操作于虚拟笔记本模式。也就是说,由于二平板计算机10及20之间存有夹角θ,因此在一个侧面边框上只有二个位置检测器可接触到其他位置检测器,以产生检测结果。
如图5B所示,当判定可操作于虚拟笔记本模式后,平板计算机10及20分别显示相同内容的询问窗口W15及W25,用来询问使用者将使用哪个平板计算机10或20作为屏幕画面或输入键盘。询问窗口W15及W25显示“请选择此机用途”以及菜单“显示器”及“键盘”,若使用者点选询问窗口W15的菜单“显示器”,则判断平板计算机10作为显示器而正常显示屏幕画面。同时,在询问窗口W15的菜单“显示器”被点选的情况下,平板计算机20将通过数据传输端口(例如D10、D20)的沟通自动判断其询问窗口W25的菜单“键盘”被点选,进一步判断本身是作为键盘而因此在其屏幕画面显示一虚拟键盘。在另一实施例中,若使用者点选询问窗口W15的菜单“键盘”,则判断平板计算机15作为键盘而其屏幕画面显示虚拟键盘。同时,在询问窗口W15的菜单“键盘”被点选的情况下,平板计算机25将自动判断其询问窗口W25的菜单“显示器”被点选,进一步判断本身是显示器而正常显示屏幕画面。
此外,一支架50可设计用来设置于平板计算机10及20之间,除了用来支撑作为显示器的平板计算机,同时也可具备固定的功能,以增加使用者在虚拟笔记本模式下进行操作的便利性。进一步地,支架50可设计有转轴或枢纽结构,使其可摊平180度,如此亦可适用于扩展模式及克隆模式。
如此一来,如图5C所示,平板计算机10可作为显示器且屏幕画面维持不变,平板计算机20的屏幕画面则为全尺寸虚拟键盘或输入界面,因此使用者可在虚拟笔记本模式下,藉由二平板计算机10及20合作互动与分工来组合成一笔记本型计算机。
简言之,本发明在平板计算机的每个侧面边框设置有多个位置检测点或检测器,当多个平板计算机彼此靠近或接触时,平板计算机可根据多个位置检测点的检测结果,藉由判断彼此的相对位置而自动决定可操作的分享或分工显示模式(如扩展模式、克隆模式及虚拟笔记本模式),以扩充屏幕画面尺寸相对小的平板计算机或智能型手机的结合应用。凡是符合上述概念的显示系统或电子装置皆属本发明的范畴,而不限于上述实施例。
举例来说,位置检测点可搭配平板计算机内建的其他检测装置来辅助判断二平板计算机间的结合方式,以节省位置检测点的数量。由前述实施例可知,扩展模式与克隆模式的主要识别差异在于屏幕画面是否朝向同一方向,而虚拟笔记本模式的主要识别差异在于二屏幕画面是否存在夹角θ。由此可见,每一侧面边框最少需设置二位置侦侧器,以识别屏幕画面是否朝向同一方向,而重力感应器(G-sensor)或陀螺仪(Gyroscope)可用来检测二屏幕画面的摆放方式,以识别二屏幕画面是否存在夹角θ。
具体而言,请参考图6,其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显示系统6的示意图。显示系统6包含有平板计算机61及62,彼此可相互靠近或连接以组成一显示墙、电子书或一笔记本型计算机。平板计算机61包含有一重力感应器G61,且平板计算机61的一第一侧面边框C1设置有位置检测器C11及C12,一第二侧面边框C2设置有位置检测器C21及C22,一第三侧面边框C3设置有位置检测器C31及C32,且一第四侧面边框C4设置有位置检测器C41及C42。同理,平板计算机62包含有一重力感应器G62,且平板计算机62的一第一侧面边框D1设置有位置检测器D11及D12,一第二侧面边框D2设置有位置检测器D21及D22,一第三侧面边框D3设置有位置检测器D31及D32,且一第四侧面边框D4设置有位置检测器D41及D42。
在上述架构下,当平板计算机61以第一侧面边框C1与平板计算机62的第三侧面边框D3连接或靠近时,位置检测器C11及C12将分别接触或检测到位置检测器D31及D32(或D12及D11、D22及D21、D41及D42等)接近,则平板计算机61及62将可判断其显示屏幕S1、S2均朝向同一方向(例如朝上),因此可判定它们可操作于扩展模式。反之,当即使将平板计算机61以第一侧面边框C1与平板计算机62的第三侧面边框D3连接或靠近,但是与前实施例颠倒地改由位置检测器C11及C12分别接触位置检测器D32及D31(或D11及D12、D21及D22、D42及D41等)时,则平板计算机61及62可判断其显示屏幕S1、S2朝向不同方向(亦即一上一下),因此可判定它们可操作于克隆模式。
若要进一步判定虚拟笔记本模式,平板计算机61及62可在建立通信连接后,传输重力感应器G61及G62的检测结果到另一个平板计算机以进行比对。若平板计算机61及62的显示屏幕S1、S2朝向同一方向但重力感应器G61及G62的方位检测结果不同或差异超出一定范围时,则判定平板计算机61及62之间存在夹角θ,因此可操作于虚拟笔记本模式。反之,若平板计算机61及62的显示屏幕S1、S2朝向同一方向且重力感应器G61及G62的方位检测结果相同或差异在一定范围内时,则平板计算机61及62间将认定不存在夹角θ,因此判定可操作于扩展模式。
因此,通过同时参考位置检测点的检测结果以及平板计算机内建的其他检测装置(如重力感应器或陀螺仪)可用来辅助判断多个平板计算机间的结合关系以决定可操作的显示模式为何。图1的实施例中,每个平板计算机需十六个位置检测器;相比之下,图6的实施例中,每个平板计算机只需八个位置检测器及一个重力感应器,如此可节省位置检测点的数量,以精简电路设计并降低生产成本。
除此之外,使用者也可手动更改显示模式,以选择所需的显示模式。例如,询问窗口可还显示“其他”或“设定”菜单,当使用者点选“其他”或“设定”菜单时,平板计算机可显示另一窗口让使用者选择欲使用的显示模式。
在上述情况下,可增加平板计算机的结合数量及可能的结合方式。请参考图7,其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显示系统7的示意图。显示系统7包含有平板计算机70~79,彼此相邻设置以组合成一显示墙。平板计算机73、74、77及78操作于扩展模式;平板计算机75及76操作于扩展模式;平板计算机70、71、72及79操作于克隆模式。因此,使用者可任意将多个平板计算机组合成各种形态的显示墙,以增添趣味性。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只会影响二平板计算机的屏幕画面,二平板计算机仍可独立运作而不相干扰。举例来说,在平板计算机10作为主控屏幕画面的情况下,使用者也可播放或开启平板计算机20的文件。或者,二平板计算机10及20可同时进行文件编辑而互不干涉。
请参考图8,其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平板计算机80的电路功能方框图。平板计算机80可为上述各实施例中平板计算机10、20、61、62及70~79的任一,以判断并执行扩展模式、克隆模式或虚拟笔记本模式。在结构上,平板计算机80包含有一中央处理器(处理器)81、一位置检测模块82、一触控显示器83、一重力感应器84、一通信模块85及一存储器86。位置检测模块82包含有位置检测单元821、822、823及824,分别设置于平板计算机80的四个侧面边框,以产生一检测结果P_rst至中央处理器81,其中检测结果P_rst指示多个平板计算机之间的一相对位置。触控显示器83为显示器及触控感应器的组合,用来显示一第一屏幕画面以及产生一检测结果T_rst(例如触控检测结果)至中央处理器81。重力感应器84用来产生一检测结果G_rst1至中央处理器81。通信模块85用来进行有线或无线通信,以传送平板计算机80的第一屏幕画面至其他平板计算机,或从其他平板计算机接收一第二屏幕画面及一检测结果G_rst2。中央处理器81耦接于位置检测模块82、触控显示器83、重力感应器84、通信模块85及存储器86,用来根据检测结果P_rst、G_rst1及G_rst2,判断显示模式要操作于扩展模式、克隆模式或虚拟笔记本模式,以及根据检测结果T_rst,决定平板计算机80的显示画面所显示的分享或分工显示模式(例如是为主控或被支配屏幕画面,或是显示器或虚拟键盘),以与其他平板计算机分享屏幕画面或分工屏幕画面。存储器86用来储存一程序代码,以指示中央处理器81执行分享或分工屏幕画面的操作。
对照图1的实施例,在平板计算机80作为平板计算机10或20的情况下,中央处理器81根据检测结果P_rst,控制触控显示器83显示询问窗口W10或W20(W15或W25),以接收检测结果T_rst。接着,中央处理器81根据检测结果T_rst,判断其屏幕画面是作为主控或被支配屏幕画面,或是作为显示器或虚拟键盘,以决定屏幕画面的分享或分工模式。
在操作上,当检测结果P_rst指示扩展模式且检测结果T_rst指示主控屏幕画面时,触控显示器83显示第一屏幕画面的第一部分。同时,中央处理器81通过通信模块85传送第一屏幕画面的第二部分至另一平板计算机,以扩展第一屏幕画面至另一平板计算机。当检测结果P_rst指示扩展模式且检测结果T_rst指示被支配屏幕画面时,中央处理器81通过通信模块85接收第二屏幕画面的第二部分,使触控显示器83显示第二部分。其中第二屏幕画面包含有第一部分以及一第二部分,当触控显示器83显示第一部分时,另一平板计算机的显示器则显示第二部分。
当检测结果P_rst指示克隆模式且检测结果T_rst指示主控屏幕画面时,其显示画面不变。同时,中央处理器81通过通信模块85传送第一屏幕画面至另一平板计算机,以复制第一屏幕画面至另一平板计算机。当检测结果P_rst指示克隆模式且检测结果T_rst指示被支配屏幕画面时,中央处理器81通过通信模块85接收第二屏幕画面,以控制触控显示器83显示第二屏幕画面。
当检测结果P_rst指示虚拟笔记本模式且检测结果T_rst指示显示器时,其屏幕画面不变。同时,中央处理器81接收通信信号C_sig,以读取一键盘指令。当检测结果P_rst指示虚拟笔记本模式且检测结果T_rst指示键盘时,中央处理器81产生显示信号D_sig至触控显示器83,以将其第一屏幕画面调整为显示虚拟键盘。
对照图6的实施例,在平板计算机80作为平板计算机61或62的情况下,中央处理器81根据检测结果P_rst、G_rst1及G_rst2,控制触控显示器83显示询问窗口W10或W20(W15或W25)。检测结果G_rst1及G_rst用来指示多个平板计算机的水平位置,以判断平板计算机61或62之间是否存在夹角θ。接着,中央处理器81根据检测结果T_rst,判断其作为主要或被支配屏幕画面,或是作为显示器或虚拟键盘,以决定分享屏幕画面的分享或分工模式。
在操作上,当检测结果P_rst指示二显示器朝向同一方向且检测结果G_rst1等于G_rst2或是G_rst1与G_rst2的差异在一定范围内时,平板计算机80判定扩展模式。当检测结果P_rst指示二显示器朝向同一方向且检测结果G_rst1不等于G_rst2或是G_rst1与G_rst2的差异超出一定范围时(表示存在夹角θ),平板计算机80判定虚拟笔记本模式。当检测结果P_rst指示二显示器朝向不同方向时,平板计算机80判定克隆模式。至于后续调分享屏幕画面的方式与上述平板计算机80作为平板计算机10或20的情况雷同,在此不赘述。
上述多电子装置间分享或分工屏幕画面的方法可归纳为一屏幕画面互动流程90,用于一第一电子装置,如图9所示。屏幕画面互动流程90可编译成一程序代码且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900:开始。
步骤901:判断一第二电子装置是否接近或接触一第一电子装置。若是,进行步骤902;若否,进行步骤913。
步骤902:判断该第一电子装置的一第一屏幕画面及该第二电子装置的一第二屏幕画面是否朝向相同。若是;进行步骤903;若否,进行步骤910。
步骤903:判断该第一屏幕画面及该第二屏幕画面之间是否存在一夹角。若是,进行步骤904;若否,进行步骤907。
步骤904:操作于一虚拟笔记本模式,以判断该第一电子装置是否作为一显示器。若是,进行步骤905;若否,进行步骤90。
步骤905:显示该第一屏幕画面。结束。
步骤906:显示一键盘。结束。
步骤907:操作于一扩展模式,以判断该第一屏幕画面是否作为一主控屏幕画面。若是,进行步骤908;若否,进行步骤909。
步骤908:显示该第一屏幕画面的一第一部分及分享该第一屏幕画面的一第二部分至该第二电子装置以取代该第二屏幕画面。结束。
步骤909:分享该第二屏幕画面的一第一部分至该第一电子装置以取代该第一屏幕画面。结束。
步骤910:操作于一克隆模式,以判断该第一屏幕画面是否作为一主控屏幕画面。若是,进行步骤911;若否,进行步骤912。
步骤911:复制该第一屏幕画面至该第二电子装置以取代该第二屏幕画面。结束。
步骤912:复制该第二屏幕画面至该第一电子装置以取代该第一屏幕画面。结束。
步骤913:操作于一独立模式,以显示该第一屏幕画面。
步骤914:结束。
关于屏幕画面互动流程90的详细说明及相关变化可参考前述,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在本案实施例中说明了当二平板计算机检测到彼此接触或接近时可以操作于包括属于分享显示模式的扩展模式、克隆模式以及属于分工显示模式的虚拟笔记本模式,只在本案的另一实施例中亦可只包含扩展模式以及克隆模式的二种分享显示模式,而不包含虚拟笔记本模式,因此步骤903~906可省略,而步骤902的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可直接进行步骤907。
请注意,对于平板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来说,当使用者启动屏幕画面互动功能时,只要根据位置检测器产生的第一检测结果及触控显示器产生的第二检测结果,即可判断自身与另一平板计算机的相对位置及对应的显示模式。因此,屏幕画面互动流程90可进一步简化为一屏幕画面互动流程100。请参考图10,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屏幕画面互动流程100的示意图。屏幕画面互动流程100可编译成一程序代码且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000:开始。
步骤1001:当一第二电子装置接近或接触该第一电子装置时,根据一第一检测结果,决定可操作的一显示模式,其中该第一检测结果指示该第一及第二装置之间的一相对位置。
步骤1002:根据该显示模式,显示一询问窗口,以接收一第二检测结果。
步骤1003:根据该第二检测结果,判断该第一电子装置是否为一第一界面。若是,进行步骤1004;若否,进行步骤1005。
步骤1004:若该显示模式是一克隆模式或一扩展模式,传送该第一电子装置的一第一屏幕画面至该第二电子装置,以分享该第一屏幕画面;若该显示模式是一虚拟笔记本模式,从该第二电子装置接收一键盘指令。结束。
步骤1005:若该显示模式是该克隆模式或该扩展模式,从该第二电子装置接收该第二屏幕画面,以分享该第二屏幕画面;若该显示模式是该虚拟笔记本模式,传送该键盘指令至该第二电子装置。
步骤1006:结束。
在步骤1004中,若显示模式是克隆模式或扩展模式,当第一电子装置作为第一界面时(即作为主要操控界面),则第一电子装置传送第一屏幕画面至第二电子装置,复制第一屏幕画面至第二电子装置以共同显示第一屏幕画面或是同步显示该第一屏幕画面。另一方面,若显示模式是虚拟笔记本模式,当第一电子装置作为第一界面时(即作为显示器),第二电子装置作为第二界面(即作为虚拟键盘),则第一电子装置可从第二电子装置接收键盘指令(相当于第一电子装置外接一键盘)。
在步骤1005中,若显示模式是克隆模式或扩展模式,当第一电子装置不是作为第一界面时(即作为次要操控界面),则第一电子装置从第二电子装置接收第二屏幕画面,复制第二屏幕画面至第一电子装置以共同显示第二屏幕画面或是同步显示该第二屏幕画面。另一方面,若显示模式是虚拟笔记本模式,当第一电子装置不是作为第一界面时(即作为虚拟键盘),第二电子装置作为第一界面(即作为显示器),则第一电子装置可传送键盘指令至第二电子装置(相当于第二电子装置外接一键盘)。
关于屏幕画面互动流程100的详细说明及相关变化可参考前述,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在平板计算机的每个侧面边框设置有多个位置检测点或检测器,当多个平板计算机彼此靠近或接触时,平板计算机可根据多个位置检测点的检测结果,自动判断彼此的结合方式或相对位置及对应的显示模式(如扩展模式、克隆模式及虚拟笔记本模式)。如此一来,使用者可利用扩展模式来等效增加平板计算机的显示画面尺寸,以供多人同时观看并提升观看的舒适度。此外,使用者可利用克隆模式来分享屏幕画面。或者,使用者亦可结合二平板计算机来组合成笔记本型计算机,以提升操作便利性及工作效率。如此多样化的结合应用让平板计算机不再只是独立运作,可通过复制或共同屏幕画面来提升使用时的舒适度及便利性,进而促进信息的共享和操作灵活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是根据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20)

1.一种多电子装置间屏幕画面互动的方法,该方法用于一第一电子装置,该方法包括:
若该第一电子装置检测到有一第二电子装置接近或接触时,判断该第一电子装置的一第一屏幕画面及该第二电子装置的一第二屏幕画面在相同的显示方向下是否朝向相同;
若该第一屏幕画面及该第二屏幕画面朝向相同,该第一电子装置可操作于一扩展模式;若该第一屏幕画面及该第二屏幕画面朝向不同,该第一电子装置可操作于一克隆模式;
判断该第一屏幕画面是否作为一主控屏幕画面;以及
若该第一屏幕画面作为该主控屏幕画面且操作于该扩展模式,该第一电子装置显示该第一屏幕画面的一第一部分及分享该第一屏幕画面的一第二部分至该第二电子装置以取代该第二屏幕画面,且该第一部分及该第二部分共同组成该第一屏幕画面;
若该第一屏幕画面不作为该主控屏幕画面且操作于该扩展模式,该第一电子装置接收该第二屏幕画面的一第一部分分享以取代该第一屏幕画面;
若该第一屏幕画面作为该主控屏幕画面且操作于该克隆模式,该第一电子装置复制该第一屏幕画面至该第二电子装置以取代该第二屏幕画面;
若该第一屏幕画面不作为该主控屏幕画面且操作于该克隆模式,该第一电子装置接收该第二屏幕画面的复制以取代该第一屏幕画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若该第一电子装置检测该第二电子装置没有接近或接触时,操作于一独立模式,以显示该第一屏幕画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若该第一屏幕画面作为该主控屏幕画面且操作于该扩展模式,该第一电子装置显示该第一屏幕画面的该第一部分及分享该第一屏幕画面的该第二部分至该第二电子装置以取代该第二屏幕画面的步骤包括:
分割该第一屏幕画面为该第一部分以及该第二部分;以及
传送该第二部分至该第二电子装置,使该第二电子装置的显示器显示该第二部分,以由该第一电子装置与该第二电子装置共同显示该第一屏幕画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若该第一屏幕画面不作为该主控屏幕画面且操作于该扩展模式,该第一电子装置接收该第二屏幕画面的该第一部分分享以取代该第一屏幕画面的步骤包括:
从该第二电子装置接收并显示该第二屏幕画面的一第一部分,以分享该第二屏幕画面至该第一电子装置;
其中该第二屏幕画面包括该第一部分以及一第二部分,当该第一电子装置显示该第一部分时,该第二电子装置显示该第二部分,以由该第一电子装置与该第二电子装置共同显示该第二屏幕画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若该第一屏幕画面作为该主控屏幕画面且操作于该克隆模式,该第一电子装置复制该第一屏幕画面至该第二电子装置以取代该第二屏幕画面的步骤包括:
传送该第一屏幕画面至该第二电子装置,使该第二电子装置同步显示该第一屏幕画面,以分享该第一屏幕画面至该第二电子装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若该第一屏幕画面不作为该主控屏幕画面且操作于该克隆模式,该第一电子装置接收该第二屏幕画面的复制以取代该第一屏幕画面的步骤包括:
从该第二电子装置接收并显示该第二屏幕画面,以分享该第二电子装置的该第二屏幕画面同步至该第一电子装置显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判断该第一电子装置的该第一屏幕画面及该第二电子装置的该第二屏幕画面是否朝向相同的步骤包括:
判断该第一屏幕画面及该第二屏幕画面之间是否存在一夹角;
若该第一屏幕画面及该第二屏幕画面之间存在该夹角,该第一电子装置操作于一虚拟笔记本模式;若该第一屏幕画面及该第二屏幕画面之间不存在该夹角,该第一电子装置操作于该扩展模式;
若该第一电子装置操作于该虚拟笔记本模式,判断该第一电子装置是否作为一显示器;
若该第一电子装置作为该显示器,显示该第一屏幕画面;若该第一电子装置不作为该显示器,显示一虚拟键盘。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判断该第一屏幕画面及该第二屏幕画面之间是否存在该夹角的步骤包括:
判断该第一屏幕画面的水平位置是否等于该第二屏幕画面的水平位置;
其中,若该第一屏幕画面的水平位置等于该第二屏幕画面的水平位置,则该第一屏幕画面及该第二屏幕画面之间不存在该夹角;若该第一屏幕画面的水平位置不等于该第二屏幕画面的水平位置,则该第一屏幕画面及该第二屏幕画面之间存在该夹角。
9.一种电子系统,该电子系统包括:
一第一电子装置;以及
一第二电子装置,该第二电子装置用以与该第一电子装置互动;
其中,该第一电子装置及该第二电子装置分别包括一存储器,该存储器储存有一程序代码,以指示该第一电子装置及该第二电子装置执行以下步骤:
若该第一电子装置检测到有一第二电子装置接近或接触时,判断该第一电子装置的一第一屏幕画面及该第二电子装置的一第二屏幕画面在相同的显示方向下是否朝向相同;
若该第一屏幕画面及该第二屏幕画面朝向相同,该第一电子装置可操作于一扩展模式;若该第一屏幕画面及该第二屏幕画面朝向不同,该第一电子装置可操作于一克隆模式;
判断该第一屏幕画面是否作为一主控屏幕画面;以及
若该第一屏幕画面作为该主控屏幕画面且操作于该扩展模式,该第一电子装置显示该第一屏幕画面的一第一部分及分享该第一屏幕画面的一第二部分至该第二电子装置以取代该第二屏幕画面,且该第一部分及该第二部分共同组成该第一屏幕画面;
若该第一屏幕画面不作为该主控屏幕画面且操作于该扩展模式,该第一电子装置接收该第二屏幕画面的一第一部分分享以取代该第一屏幕画面;
若该第一屏幕画面作为该主控屏幕画面且操作于该克隆模式,该第一电子装置复制该第一屏幕画面至该第二电子装置以取代该第二屏幕画面;
若该第一屏幕画面不作为该主控屏幕画面且操作于该克隆模式,该第一电子装置接收该第二屏幕画面的复制以取代该第一屏幕画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系统,还包括:
若该第一电子装置检测该第二电子装置没有接近或接触时,操作于一独立模式,以显示该第一屏幕画面。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系统,其中若该第一屏幕画面作为该主控屏幕画面且操作于该扩展模式,该第一电子装置显示该第一屏幕画面的该第一部分及分享该第一屏幕画面的该第二部分至该第二电子装置以取代该第二屏幕画面的步骤包括:
分割该第一屏幕画面为该第一部分以及该第二部分;以及
传送该第二部分至该第二电子装置,使该第二电子装置的显示器显示该第二部分,以由该第一电子装置与该第二电子装置共同显示该第一屏幕画面。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系统,其中若该第一屏幕画面不作为该主控屏幕画面且操作于该扩展模式,该第一电子装置接收该第二屏幕画面的该第一部分分享以取代该第一屏幕画面的步骤包括:
从该第二电子装置接收并显示该第二屏幕画面的一第一部分,以分享该第二屏幕画面至该第一电子装置;
其中该第二屏幕画面包括该第一部分以及一第二部分,当该第一电子装置显示该第一部分时,该第二电子装置显示该第二部分,以由该第一电子装置与该第二电子装置共同显示该第二屏幕画面。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系统,其中若该第一屏幕画面作为该主控屏幕画面且操作于该克隆模式,该第一电子装置复制该第一屏幕画面至该第二电子装置以取代该第二屏幕画面的步骤包括:
传送该第一屏幕画面至该第二电子装置,使该第二电子装置同步显示该第一屏幕画面,以分享该第一屏幕画面至该第二电子装置。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系统,其中若该第一屏幕画面不作为该主控屏幕画面且操作于该克隆模式,该第一电子装置接收该第二屏幕画面的复制以取代该第一屏幕画面的步骤包括:
从该第二电子装置接收并显示该第二屏幕画面,以分享该第二电子装置的该第二屏幕画面同步至该第一电子装置显示。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系统,其中判断该第一电子装置的该第一屏幕画面及该第二电子装置的该第二屏幕画面是否朝向相同的步骤包括:
判断该第一屏幕画面及该第二屏幕画面之间是否存在一夹角;
若该第一屏幕画面及该第二屏幕画面之间存在该夹角,该第一电子装置操作于一虚拟笔记本模式;若该第一屏幕画面及该第二屏幕画面之间不存在该夹角,该第一电子装置操作于该扩展模式;
若该第一电子装置操作于该虚拟笔记本模式,判断该第一电子装置是否作为一显示器;
若该第一电子装置作为该显示器,显示该第一屏幕画面;若该第一电子装置不作为该显示器,显示一虚拟键盘。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系统,其中判断该第一屏幕画面及该第二屏幕画面之间是否存在该夹角的步骤包括:
判断该第一屏幕画面的水平位置是否等于该第二屏幕画面的水平位置;
其中,若该第一屏幕画面的水平位置等于该第二屏幕画面的水平位置,则该第一屏幕画面及该第二屏幕画面之间不存在该夹角;若该第一屏幕画面的水平位置不等于该第二屏幕画面的水平位置,则该第一屏幕画面及该第二屏幕画面之间存在该夹角。
17.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系统,其中该第一及第二电子装置分别包括:
一位置检测模块,该位置检测模块包括多个位置检测单元,该多个位置检测单元分别设置于该第一电子装置的多个侧面边框,用来在该第二电子装置接近或接触该第一电子装置时,产生第一检测结果;其中该多个位置检测单元的每一者包括:
两个第一位置检测器,该两个第一位置检测器设置于该第一电子装置的显示器的边缘;以及
两个第二位置检测器,该两个第二位置检测器设置于该第一电子装置的一背盖边缘。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系统,其中该第一及第二位置检测器是一连接器或电容式、磁感应式、光电式、声纳式的一接近感应器。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系统,其中该第一位置检测器是一连接器或电容式、磁感应式、光电式、声纳式的一接近感应器;该第二位置检测器是一重力感应器或一陀螺仪,用来检测该第一电子装置的水平位置。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系统,其中该多个侧面边框的一者或多者还设置有一数据传输端口,该数据传输端口耦接于一通信模块,用来建立一有线通信连接,其中该有线通信连接是通用串行总线连接或以太网络连接;其中该通信模块是无线通信模块,用来建立一无线通信连接,其中该无线通信连接是超宽带、蓝牙、WiFi或红外线。
CN201510194738.0A 2015-04-22 2015-04-22 多电子装置间屏幕画面互动的方法及电子系统 Active CN1060552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94738.0A CN106055221B (zh) 2015-04-22 2015-04-22 多电子装置间屏幕画面互动的方法及电子系统
TW104115991A TWI574163B (zh) 2015-04-22 2015-05-20 多電子裝置間螢幕畫面互動的方法及電子系統
US14/942,998 US10037183B2 (en) 2015-04-22 2015-11-16 Method of interacting frames between multiple electronic devices and electronic system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94738.0A CN106055221B (zh) 2015-04-22 2015-04-22 多电子装置间屏幕画面互动的方法及电子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55221A CN106055221A (zh) 2016-10-26
CN106055221B true CN106055221B (zh) 2019-05-31

Family

ID=57147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94738.0A Active CN106055221B (zh) 2015-04-22 2015-04-22 多电子装置间屏幕画面互动的方法及电子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037183B2 (zh)
CN (1) CN106055221B (zh)
TW (1) TWI5741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52295B2 (en) * 2015-06-01 2018-12-11 Mediatek Inc. Methods for displaying image data in a computer system supporting multiple displays
CN106897002B (zh) * 2017-01-22 2019-09-06 武汉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wpf的扩展模式下的双屏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US10481856B2 (en) * 2017-05-15 2019-11-19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Volume adjustment on hinged multi-screen device
US11093197B2 (en) * 2017-07-31 2021-08-17 Stmicroelectronics, Inc. System and method to increase display area utilizing a plurality of discrete displays
CN107682535B (zh) * 2017-09-22 2020-05-19 华北理工大学 基于智能手机平台远程控制计算机的方法
CN107741821B (zh) * 2017-09-29 2021-10-2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处理方法、数据处理方法、处理装置和数据处理装置
CN108595135A (zh) * 2018-04-18 2018-09-28 天门市志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可拆卸平板电脑的控制方法及可拆卸平板电脑
TWI709900B (zh) * 2019-05-31 2020-11-11 明基電通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顯示器拼裝結構的方法
CN110377253B (zh) * 2019-06-27 2023-07-07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媒体资源共享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0489044B (zh) * 2019-07-01 2021-02-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对象分享方法及终端
CN114095905B (zh) * 2020-08-05 2024-08-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设备交互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4501119B (zh) * 2020-10-27 2023-04-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互动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4527947A (zh) * 2020-10-30 2022-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拼接屏定位方法、装置、系统和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03816B2 (en) * 2008-09-08 2014-08-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fold mobile device with configurable interface
US8226476B2 (en) 2008-11-04 2012-07-24 Quado Media Inc. Multi-player, multi-screens, electronic gaming platform and system
CN201509216U (zh) * 2009-09-10 2010-06-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
US20110143769A1 (en) * 2009-12-16 2011-06-16 Microsoft Corporation Dual display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US9927839B2 (en) * 2011-05-03 2018-03-27 DISH Technologies L.L.C. Communications device with extendable screen
CN102890595B (zh) * 2011-07-19 2015-02-04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主屏幕与延伸屏幕的互动控制方法及系统
US8786517B2 (en) * 2012-02-21 2014-07-22 Blackberry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playing a user interface across multiple electronic devices
EP2899628A4 (en) * 2012-09-24 2016-06-08 Yulong Comp Telecomm Sci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DISPLAYING INTERFACE CONTENTS AND DEVICE THEREFOR
CN104102463B (zh) * 2013-04-01 2018-03-20 三星电子(中国)研发中心 一种实现屏幕自动拼接的电子显示屏幕及方法
KR102187027B1 (ko) * 2014-06-25 2020-12-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037183B2 (en) 2018-07-31
TWI574163B (zh) 2017-03-11
TW201638794A (zh) 2016-11-01
CN106055221A (zh) 2016-10-26
US20160313967A1 (en) 2016-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55221B (zh) 多电子装置间屏幕画面互动的方法及电子系统
WO2022127919A1 (zh) 表面缺陷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03226396B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调整其屏幕画面显示方式的方法
US10802663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US11017739B2 (en) Method for supporting user input and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ing the same
JP5936613B2 (ja) タッチセンシング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2298917B (zh) 无线自动检测屏幕联合显示方法及其联合显示设备
US10073493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display panel
KR20130081068A (ko) 복수의 휴대 단말들을 이용하여 멀티 비전 시스템을 구축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JP2017208109A (ja) タッチセンサデータの改善された処理の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6253127B2 (ja) 情報提供装置
CN104081307A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和程序
WO2012046432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CN105096246A (zh) 图像合成方法和系统
WO2019041147A1 (zh) 光点识别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10096133A (zh) 红外手势识别装置及方法
CN109803126A (zh) 用于多屏显示的控制方法、控制端及多屏显示系统
US20140207407A1 (en) Near-surface object sensing device and sensing method
US10192317B2 (en) Method and pixel array for detecting motion information
CN106155611A (zh) 影像显示系统及其影像呈现方法
US20120176327A1 (en) Touch interface system and method
CN114745589A (zh) 家居设备的投屏方法、目标家居设备及智能设备
US20160314559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8141474B (zh) 与外部设备共享内容的电子设备及其用于共享内容的方法
CN108628561A (zh) 触控装置、基于触摸屏的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4-15 floors, No. 658 Xiadong Street, Kunshan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Kunshan Weij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WISTRON Corp.

Address before: 215300 No. 168 First Avenue, Kunshan Comprehensive Free Trade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ISTRON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25

Address after: 88 Hongyan Road, Kuns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Jiangsu

Patentee after: WISTRON (KUNSHAN) Co.,Ltd.

Patentee after: WISTRON Corp.

Address before: F14-15, No. 658, Xiadong Street, Kunshan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300

Patentee before: Kunshan Weij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WISTRON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