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34172A - 无线通信分离式手持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分离式手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34172A
CN106034172A CN201510101946.1A CN201510101946A CN106034172A CN 106034172 A CN106034172 A CN 106034172A CN 201510101946 A CN201510101946 A CN 201510101946A CN 106034172 A CN106034172 A CN 1060341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microprocessor
radio communication
adapter
separate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0194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桂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60341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341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H02J7/342The other DC source being a battery actively interacting with the first one, i.e. battery to battery 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02J7/00034Charger exchanging data with an electronic device, i.e. telephone, whose internal battery is under char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分离式手持装置,包含一第一装置及一第二装置,其中该第一装置中具有替第二装置充电、无线通信以及协助指纹或声纹辨识等功能,令用户在使用第二装置无论是方便性以及安全性皆有进一步的改善。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分离式手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通信分离式手持装置,尤指一种同时具有充电、无线通信以及协助使用者身份辨识的无线通信分离式手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型手机以及平板计算机等手持装置在日常生活使用的普及化,接听电话或是进行视频会议等行为变得更加便利,而对于如商务人士等语音通话功能需求比较大的族群来说,常常会以第一装置,也就是智能型手机或平板计算机搭配一个如蓝牙耳机麦克风的第二装置合并使用。
然而,传统的第二装置在使用时需进行无线配对并输入验证码的动作才能与手持装置进行无线通信并接通语音功能,且进行接听的时候还需要通过按压一个设置在第二装置上的小按钮来进行开启电源等动作,这样的设计方式除了间接浪费许多时间之外,配对的动作也令使用者不能直觉化的使用第一装置及第二装置进行语音通话功能。
此外,由于第二装置的电源必须独立设置于其中,因此当使用者一时不察而导致第二装置电源耗尽,且第二装置又必须通过充电器与市电进行充电,将会对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不便。
再者,传统的第二装置若恰好在语音通话中电力耗尽,使用者不是被强迫中断通话,要不然就是需要通过手动操作手持装置才能将语音通话的讯息转回手持装置上再续行通话。
有鉴于上述缺失,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分离式手持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背景技术中所提及传统无线通信分离式手持装置在使用上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无线通信分离式手持装置,通过下述结构设计克服背景技术中所提及的问题,说明如下。
本发明包含一第一装置以及一第二装置,该第一装置中设有一第一连接器、多个第一充电电池、一充电器、一第一微处理器、一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以及一第一电池管理系统。
其中该第一连接器中包含一第一电力传输模块及一第一信息交换模块,该多个第一充电电池包含一电池正极及一电池负极,该充电器则包含一充电器正极及一充电器负极,该充电器负极与该电池负极电性连接,该电池正极及该充电器正极分别与该第一电力传输模块电性连接。
而该第一微处理器与该第一信息交换模块连接,该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与该第一微处理器连接,该第一电池管理系统则分别与该第一微处理器及该多个第一充电电池连接。
接着关于该第二装置,该第二装置设有一第二连接器、多个第二充电电池、一第二微处理器、一第二电池管理系统、一第二无线通信模块,该第二装置藉由该第二连接器与该第一连接器卡合的方式与该第一装置连接。
该第二连接器包含一第二电力传输模块及一第二信息交换模块,而该第二电力传输模块与第一电力传输模块电性连接,该第二信息交换模块与该第一信息交换模块连接。
该多个第二充电电池与该第二电力传输模块电性连接,而该第二微处理器则设置于该第二装置中,与该第二信息交换模块连接。
此外,该第二电池管理系统分别与该第二微处理器及该多个第二充电电池连接,该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与该第二微处理器连接。
其中,该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和该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可进行通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无线通信分离式手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无线通信分离式手持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了解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及实用功效,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来实施,兹进一步以如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
首先请参照图1,图1是本发明无线通信分离式手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主要由第一装置1以及第二装置2所构成,第一装置1可为具有电信或网络通讯功能的平板计算机、智能型手机或个人数字助理(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而第二装置2可为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耳机麦克风,其中上述无线通信功能可为蓝牙(Bluetooth)、WiFi或红外线。
平时在第二装置2不使用时,可将第二装置2上的第二连接器21与第一装置1上的第一连接器11卡合容置于凹槽3之中,达到以第一装置1收纳第二装置2的目的。
在图1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11设置为母座,而第二连接器21设置为公头,当然,两者的设置可以交换其配置,第一连接器11可以设置为公头或母座,而第二连接器21可以相应于第一连接器11设置为公头或母座,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首先看到第一装置1的内部结构,第一装置1中设有第一连接器11、两个第一充电电池12、充电器13、第一微处理器14、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5、声纹纪录模块16、第一电池管理系统17、充电口18以及感压装置19。
其中,第一微处理器14分别与第一连接器11、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5、声纹纪录模块16、第一电池管理系统17以及感压装置19连接,而两个第一充电电池12、充电器13分别与第一连接器11及第一电池管理系统17连接,而充电口18和第一电池管理系统17连接。
接着看到第二装置2的内部结构,第二装置2中设有第二连接器21、两个第二充电电池22、第二微处理器23、第二电池管理系统24、声纹辨识模块25、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6、记忆模块27以及摄影镜头28。
其中,第二连接器21、第二电池管理系统24、声纹辨识模块25、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6、记忆模块27以及摄影镜头28分别与第二微处理器23连接,而两个第二充电电池22与第二电池管理系统24连接,而第二电池管理系统24与第二连接器21连接。
其中第一连接器11中包含第一电力传输模块及第一信息交换模块,可与第二连接器21卡合,且第二连接器21也包含第二电力传输模块及第二信息交换模块,主要掌管第一装置1通过物理连接方式对第二装置2的电力以及各种数据交换,例如充电数据或是电信与网络语音讯号等来电数据,因此当第一连接器11和第二连接器21卡合时,第一电力传输模块会和第二电力传输模块连接,而第一信息交换模块会和第二信息交换模块连接。
第一装置1中的主要运算核心位于第一微处理器14,相对的第二装置2则为第二微处理器23,该第一微处理器14与第二微处理器23可为MCU(Microcontroller Unit),分别控制第一装置1以第二装置2中的各种运作,以下将进行各项功能的说明。
两个第一充电电池12以及两个第二充电电池22在本实施例中是以串接的方式连接,其电芯材料可选自磷酸离铁、锂离子或是锂聚合物电池。
其中在第一装置1中,两个第一充电电池12包含电池正极及电池负极,而充电器13则包含充电器正极及充电器负极,其中充电器负极与电池负极电性连接,电池正极及充电器正极则分别与第一连接器11中的电力传输模块电性连接,上述连接方式主要是可将第一充电电池12的电力输送给第二装置2。
更精确地来说,第一充电电池12是设置于第一电池管理系统17之中,该第一电池管理系统17同时具有充放电管理以及电路保护板的功能,其指令一样是通过第一微处理器14来控制,而第一电池管理系统17与充电口18连接,充电口18可借由外部的充电器连接市电以替第一充电电池12充电,而针对第二装置2充电的充电器13则亦与第一电池管理系统17连接,接着再与第一连接器11中的第一电力传输模块连接,让第一装置1可利用其内建的电源通过充电器13替第二装置2中的两个第二充电电池22充电。
平常在第二装置2不使用时,会将第一连接器11与第二连接器21卡合,当两者卡合时,第一电力传输模块和第二电力传输模块会开始进行对第二充电电池22的充电动作,该充电动作主要在第二充电电池22的电量在75%以下时进行,并采用涓流充电的方案,倘若第二充电电池22的电量在25%以下时,则改采用大电流的快速充电方式进行充电。
当有充电动作在进行时,第二装置2会因为第二微处理器23的通知进行关机并充电,有关双方的充电供需,如进行快速充电或是涓流充电等则通过第一信息交换模块和第二信息交换模块去进行两者间的物理连接沟通。
而进行物理断开第一连接器11与第二连接器21的卡合关系时,第一信息交换模块和第二信息交换模块之间的沟通会被迫中断,此时便会自动切换到无线通信模式。
关于无线通信模式的部分是以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5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6进行,较传统不同的是,由于本发明第一装置1与第二装置2为成对设计而且可以通过物理方式结合的缘故,因此设定为当满足过物理以及无线配对各一次的条件之后,下次使用时便无需再配对才得以使用。
前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5与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6可选自近场通讯(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芯片、WiFi芯片、蓝牙(Bluetooth)芯片、4G-LTE芯片或无线射频辨识(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芯片,以进行无线通信。
此外,本发明更可设有感压装置19,和第一微处理器14连接并确认第二装置2是否有确实卡合容置于凹槽3之中,除了感压机制的运用之外,亦可采用近场通讯(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芯片的方案来取代感压装置19,达到同样确认卡合状态的功效。
当用户的第一装置1接收到电信或是网络语音消息时,用户便需要将第二装置2与第一装置1分离以进行接听动作,因此当第二装置2自第一装置1分离的一瞬间,第二装置2因为感测到如前述,第一信息交换模块和第二信息交换模块之间的沟通中断,或是感压装置19未碰触到物体,因而自动切换到无线通信模式,此时,声纹纪录模块16会将第一装置1所登录的用户声音特征数据,例如特定的波形及语汇等等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5传送给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6,在送到声纹辨识模块25之中暂存,并且同时将来电的电信或是网络语音消息转给第二装置2。
接着第二装置2会依照声纹辨识模块25中暂存的用户声音特征数据进行声纹辨识,若使用者所发出的声音与该暂存的用户声音特征数据符合,则第二装置2会立即接通电信或是网络语音消息,让用户可以在有身份认证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无线语音通话。
相反的,若声纹辨识模块25一直无法成功辨识使用者的声纹或是闲置一段时间,该声纹辨识模块25会回报给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6,之后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6会将闲置或是错误辨识的讯号传给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5,让第一装置1得知该用户可能非登录的使用者身份而拒绝应接电信或是网络语音消息,以达到保障安全的功效。
若使用者通话到一半时,恰好第二装置2的电量低于5%或以下,为确保语音通话不被中断,第二装置2会通过其中的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6与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5联系,将原来的语音通话讯息转回第一装置1上,并于第一装置1上显示第二装置2的电量已经耗尽,让用户在第二装置2的电力耗尽时仍可通过原本的第一装置1保持不中断的语音通话,而第二装置2也仅需插回第一装置1上,便可进行充电。
此外,当第二连接器21设置为公头时,第二装置2更可设置有记忆模块27,记忆模块27为内存,其种类并不加以限制,可藉由第二连接器21形成一个随身碟,方便使用者运用。
另一点是,第二装置2上更可设置摄影镜头28,可将其拍摄的照片储存于记忆模块27之中,再通过第一连接器11与第二连接器21卡合传输或是前述无线通信模式传输给第一装置1。
接着请参照图2,图2是本发明无线通信分离式手持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图2中的实施例实际上与图1中所描述的实施例的差异仅在指纹纪录模块16’以及指纹辨识模块25’的使用上,指纹纪录模块16’会将第一装置1所登录的用户指纹数据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5传送给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6,在送到声纹辨识模块25之中暂存,并且同时将来电的电信或是网络语音消息转给第二装置2,接着当用户拿起第二装置2时,须将其手指按压于指纹辨识模块25’上,通过电容或是光学感测辨识其指纹的方式验证使用者身份,以确保安全。
因此本发明的结构设计除了能让用户在接通电信或网络语音消息时可通过简单的分离动作直接从第一装置1上接起第二装置2进行通话之外,尚提升了安全性以及多功能的用途,且更直觉化的使用方式也让如经常需要洽公的商务人士在使用上更为简单、安全以及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发明权利要求及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涵盖的范围内。
【符号说明】
1 第一装置
11 第一连接器
12 第一充电电池
13 充电器
14 第一微处理器
15 第一无线通信模块
16 声纹纪录模块
16’ 指纹纪录模块
17 第一电池管理系统
18 充电口
19 感压装置
2 第二装置
21 第二连接器
22 第二充电电池
23 第二微处理器
24 第二电池管理系统
25 声纹辨识模块
25’ 指纹辨识模块
26 第二无线通信模块
27 记忆模块
28 摄影镜头
3 凹槽

Claims (13)

1.一种无线通信分离式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装置,该第一装置设有一第一连接器,该第一连接器中包含一第一电力传输模块及一第一信息交换模块;
多个第一充电电池,包含一电池正极及一电池负极;
一充电器,包含一充电器正极及一充电器负极,该充电器负极与该电池负极电性连接;
其中,该电池正极及该充电器正极分别与该第一电力传输模块电性连接;
一第一微处理器,与该第一信息交换模块连接;
一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与该第一微处理器连接;
一第一电池管理系统,分别与该第一微处理器及该多个第一充电电池连接;
一第二装置,该第二装置设有一第二连接器,该第二连接器与该第一连接器卡合,该第二连接器包含一第二电力传输模块及一第二信息交换模块,其中该第二电力传输模块与该第一电力传输模块电性连接,该第二信息交换模块与该第一信息交换模块连接;
多个第二充电电池,与该第二电力传输模块电性连接;
一第二微处理器,设置于该第二装置中,该第二微处理器与该第二信息交换模块连接;
一第二电池管理系统,分别与该第二微处理器及该多个第二充电电池连接;以及
一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与该第二微处理器连接,该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和该第一无线通信模块进行通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分离式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器为公头或母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分离式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连接器相应于该第一连接器设置为公头或母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分离式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装置还包含一声纹纪录模块,与该第一微处理器连接,该第二装置还包含一声纹辨识模块,与该第二微处理器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分离式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装置还包含一指纹纪录模块,与该第一微处理器连接,该第二装置还包含一指纹辨识模块,与该第二微处理器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分离式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装置还包含一感压装置,与该第一微处理器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分离式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装置还包含一记忆模块,与该第二微处理器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分离式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装置还包含一摄影镜头,与该第二微处理器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分离式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与该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为近场通讯(NFC,Near FieldCommunication)芯片、WiFi芯片、蓝牙(Bluetooth)芯片、4G-LTE芯片或无线射频辨识(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芯片。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分离式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装置为具有电信或网络通讯功能的平板计算机、智能型手机或个人数字助理(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分离式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装置为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耳机麦克风。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通信分离式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无线通信功能为蓝牙(Bluetooth)、WiFi或红外线。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分离式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装置设有一凹槽,该凹槽用以容置该第二装置。
CN201510101946.1A 2015-02-12 2015-03-09 无线通信分离式手持装置 Pending CN10603417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04710A TWI548177B (zh) 2015-02-12 2015-02-12 無線通訊分離式手持裝置
TW104104710 2015-02-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34172A true CN106034172A (zh) 2016-10-19

Family

ID=56621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01946.1A Pending CN106034172A (zh) 2015-02-12 2015-03-09 无线通信分离式手持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241074A1 (zh)
CN (1) CN106034172A (zh)
TW (1) TWI5481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23570B2 (en) 2019-01-28 2021-06-01 EMC IP Holding Company LLC User authentication with acoustic fingerprinting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7502A (zh) * 2010-12-17 2012-07-04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耳机使用控制方法及终端
EP2725682A1 (en) * 2012-10-26 2014-04-30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optimized device-to-device charging
CN203661050U (zh) * 2013-11-22 2014-06-18 林胜军 可分离式行动通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98008A1 (en) * 2002-04-18 2003-10-23 Gateway, Inc. Computer having detachable wireless independently operable computer
US7457649B1 (en) * 2005-08-31 2008-11-25 Plantronics, Inc. Headset charging station
TW200803416A (en) * 2006-06-30 2008-01-01 Inventec Corp Portable electronic system
US8155367B2 (en) * 2006-11-27 2012-04-10 Sanjeev Kumar Singh Hand-hel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 retainer port for removably coupling an attachable wireless audiophone thereto
TWI344781B (en) * 2007-04-11 2011-07-01 Sure Best Ltd Integrate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8600526B2 (en) * 2008-10-02 2013-12-03 Certusview Technologies, Llc Marking device docking stations having mechanical docking and methods of using same
CN101751362A (zh) * 2008-12-10 2010-06-23 钜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系统
US8990038B2 (en) * 2010-06-16 2015-03-24 Kenneth L. Stat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battery life
US9431841B2 (en) * 2014-03-24 2016-08-30 Nokia Technologies Oy Device to device charging via USB type-C interface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7502A (zh) * 2010-12-17 2012-07-04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耳机使用控制方法及终端
EP2725682A1 (en) * 2012-10-26 2014-04-30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optimized device-to-device charging
CN203661050U (zh) * 2013-11-22 2014-06-18 林胜军 可分离式行动通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0298A (zh) 2016-08-16
TWI548177B (zh) 2016-09-01
US20160241074A1 (en) 2016-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87458B (zh) 便携式终端和供电控制方法
US8238823B2 (en) Method for ensuring a secure NFC functionality of a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 a secure NFC functionality
CN103888165B (zh) 多蓝牙链接移动终端的一键通对讲机
US20090017881A1 (en) Storage and activation of mobile phone components
TWI486771B (zh) 手機及其電量轉移系統及方法
CN201114038Y (zh) 一种蓝牙手机及其蓝牙耳机
CN203872357U (zh) 带有ptt键的蓝牙对讲装置
CN103945340A (zh) 蓝牙ptt对讲系统
CN110830868A (zh) 一种通过充电仓控制耳机的系统及方法
CN102799921A (zh) 具有移动通信功能的多功能智能卡及基于它的移动通信装置
CN109119084A (zh) 一种基于语音识别的调度通话方法及系统
CN102068062B (zh) 蓝牙手套
CN103716068A (zh) 基于蓝牙的手机交互式管理装置及方法
CN203120129U (zh) 车载蓝牙耳机
CN106034172A (zh) 无线通信分离式手持装置
US8755748B2 (en) Wireless telephone system with headset-handset assembly
CN202455349U (zh) 一种手机蓝牙防丢器
CN102065159A (zh) 移动终端
CN208337677U (zh) 一种基于语音识别的调度电话装置
CN105657104A (zh) 一种集蓝牙耳机充电功能的智能手机装置
CN106027800A (zh) 一种手机用通讯设备
CN214154604U (zh) 一种无线级联会议通讯系统
CN207369091U (zh) 一种用于操控手机的蓝牙指套
CN201957132U (zh) 一种自动充值系统
EP1110420A2 (en) Cellular telephone system and interpretation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