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32847B - 换向阀及具有该换向阀的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换向阀及具有该换向阀的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32847B
CN106032847B CN201510118025.6A CN201510118025A CN106032847B CN 106032847 B CN106032847 B CN 106032847B CN 201510118025 A CN201510118025 A CN 201510118025A CN 106032847 B CN106032847 B CN 1060328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port
valve
spool
closure part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1802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32847A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hua Commercial Refrig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nhua Refrigera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nhua Refrigera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nhua Refrigera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11802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32847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328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328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328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328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16K11/0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 F16K11/06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 F16K11/07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with pivoted closure members
    • F16K11/074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with pivoted closure members with flat sealing faces
    • F16K11/0743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with pivoted closure members with flat sealing faces with both the supply and the discharge passages being on one side of the closure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27/00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F16K27/04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of sliding valves
    • F16K27/044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of sliding valves slide valves with flat obturating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00Gate valves or sliding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ing members having a sliding movement along the seat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 F16K3/30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向阀及具有该换向阀的空调系统。其中,换向阀用于带有辅助换热器的空调系统中,换向阀包括:阀体;第一阀口,设置在阀体上;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设置在阀体上,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分别设置在第一阀口的两侧;第四阀口和第五阀口,设置在阀体上;阀芯,阀芯沿阀体的轴向可移动地设置在阀体内,阀芯具有连通第二阀口和第一阀口的第一位置,以及连通第三阀口和第一阀口的第二位置,换向阀还包括封堵组件,封堵组件设置在阀芯上,第四阀口或第五阀口与空调系统中的辅助换热器配合。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换向阀的高压通道的流体压力损失较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换向阀及具有该换向阀的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向阀及具有该换向阀的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空调系统使用的换向阀如图1所示。换向阀的阀体10’上设置有第一阀口11’、第二阀口12’、第三阀口13’以及第四阀口14’,其中第一阀口11’和第三阀口13’相对设置,第二阀口12’和第四阀口14’设置在第三阀口13’的两侧。在第一阀口11’、第二阀口12’、第三阀口13’以及第四阀口14’上分别设置有D管20’、E管30’、S管40’和C管50’。其中换向阀的D管20’与压缩机60’的排气管路相连接,换向阀的E管30’与压缩机60’的吸气管相连接,S管40’以及C管50’分别与蒸发器70’、以及冷凝器80’相连接。换向阀还包括可滑动地设置在阀体10’上的阀芯15’。阀芯使换向阀有两种工作状态,一种工作状态为D管20’和C管50’相连通并形成第一高压通道,此时,E管30’和S管40’相连通。另一种工作状态为D管20’和E管30’相连通并形成第二高压通道,此时,C管50’和S管40’相连通。
上述换向阀存在以下问题:
如图2所示,D管20’和E管30’以及D管20’和C管50’之间存在较大的错位,这样使得第一高压通道和第二高压通道中的流体在流动过程中需经历两次较大的转弯中。这样的流道形式会导致流体通过时压力损失较大,从而导致系统的效率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向阀及具有该换向阀的空调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换向阀的高压通道的流体压力损失较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换向阀,用于带有辅助换热器的空调系统中,包括:阀体;第一阀口,设置在阀体上;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设置在阀体上,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分别设置在第一阀口的两侧;第四阀口和第五阀口,设置在阀体上;阀芯,阀芯沿阀体的轴向可移动地设置在阀体内,阀芯具有连通第二阀口和第一阀口的第一位置,以及连通第三阀口和第一阀口的第二位置,换向阀还包括封堵组件,封堵组件设置在阀芯上,阀芯位于第一位置时,封堵组件封闭第四阀口且第五阀口与第三阀口连通形成第一高压通道,阀芯位于第二位置时,封堵组件封闭第五阀口且第四阀口和第二阀口连通形成第二高压通道,第四阀口或第五阀口与空调系统中的辅助换热器配合。
进一步地,封堵组件包括封堵部以及顶紧部,顶紧部设置在封堵部和阀芯之间,封堵部在顶紧部的作用下与阀体的内壁相抵接。
进一步地,封堵部包括沿阀体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封堵部和第二封堵部,阀芯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封堵部封闭第四阀口,阀芯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封堵部封闭第五阀口。
进一步地,顶紧部包括与第一封堵部配合的第一顶紧部以及与第二封堵部配合的第二顶紧部。
进一步地,阀芯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一封堵部及第一顶紧部的第一安装凹部以及用于安装第二封堵部及第二顶紧部的第二安装凹部。
进一步地,第一顶紧部包括第一弹簧,第二顶紧部包括第二弹簧。
进一步地,第一封堵部包括:第一封堵块及与第一封堵块连接的第一导向柱,第一导向柱可移动地穿设在第一安装凹部内,第二封堵部包括:第二封堵块及于第二封堵块连接的第二导向柱,第二导向柱可移动地穿设在第二安装凹部内。
进一步地,第一封堵部具有容纳第一顶紧部的第一安装内孔,第二封堵部具有容纳第二顶紧部的第二安装内孔。
进一步地,第一封堵块远离阀芯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凹部,第二封堵块远离阀芯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凹部,其中,第一凹部的最大径向尺寸小于第四阀口的直径,第二凹部的最大径向尺寸小于第五阀口的直径。
进一步地,第四阀口和第二阀口同轴设置,第五阀口和第三阀口同轴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换向阀为上述的换向阀。
进一步地,空调系统包括:D1管、D2管、E管、S管以及C管,其中D1管连接在换向阀的第四阀口上,D2管连接在换向阀的第五阀口上,E管连接在换向阀的第二阀口上,S管连接在第一阀口上,C管连接在第三阀口上,空调系统还包括:压缩机、蒸发器以及冷凝器,其中,压缩机的出口通过第一管路与D1管连通,压缩机的出口通过第二管路与D2管连通,压缩机的入口与S管连通,蒸发器的第一端与E管连通,蒸发器的第二端与冷凝器的第一端连接,冷凝器的第二端与C管连通;空调系统还包括:辅助换热器,设置在第一管路或第二管路上。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压缩机出口连通的阀口设置为两个,分别是第四阀口和第五阀口。当阀芯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五阀口和第三阀口形成第一高压通道,当阀芯处于第二位置时,第四阀口和第二阀口形成第二高压通道。在本发明中,通过调整第五阀口和第三阀口的相对位置,减小第五阀口和第三阀口之间的错位,以及第四阀口和第二阀口的相对位置,减小第四阀口和第二阀口之间的错位。这样能够使高压流体在第一高压通道和第二高压通道内的流动时减小转弯,甚至可以使上述流动方向呈直线,这样能够有效地减小流体的压力损失。阀芯上还设置有封堵组件,并且当阀芯位于第一位置时,封堵组件封闭第四阀口,当阀芯位于第二位置时,封堵组件封闭第五阀口。封堵组件使得在第一高压通道或第二高压通道工作时避免阀体内的旁通气流产生影响,进一步减小第一高压通道或第二高压通道内的流体的压力损失。因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换向阀的高压通道的流体压力损失较大的问题。同时,本发明的换向阀尤其适用于带有辅助换热器的空调系统。
其中,带有辅助换热器的空调系统具体为:在换向阀与压缩机的出口之间设置辅助换热器。辅助换热器设置在第四阀口与空调系统中之间或者第五阀口与空调系统中之间。在空调系统工作时,从压缩机的出口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经过辅助换热器并放出热量。气体放出的热量可以用来加热其他物质,例如水。这样就从系统应用的角度采用本发明方案后可进一步节约能源,减少排放,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换向阀的高压通道中流体的流动方向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换向阀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中换向阀的阀芯和封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3中换向阀的阀芯和封堵组件的纵剖图;以及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调系统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阀体;11’、第一阀口;12’、第二阀口;13’、第三阀口;14’、第四阀口;20’、D管;30’、E管;40’、S管;50’、C管;60’、压缩机;70’、蒸发器;80’、冷凝器;10、阀体;11、第一阀口;12、第二阀口;13、第三阀口;14、第四阀口;15、第五阀口;20、阀芯;21、第一安装凹部;22、第二安装凹部;30、封堵组件;31、封堵部;311、第一封堵部;3111、第一封堵块;3112、第一导向柱;3113、第一安装内孔;3114、第一凹部;312、第二封堵部;3121、第二封堵块;3122、第二导向柱;3123、第二安装内孔;3124、第二凹部;32、顶紧部;321、第一顶紧部;322、第二顶紧部;41、D1管;42、D2管;43、E管;44、S管;45、C管;50、压缩机;51、第一管路;52、第二管路;60、蒸发器;70、冷凝器;80、辅助换热器;90、节流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换向阀用于带有辅助换热器的空调系统中。其中,换向阀包括:阀体10、阀芯20、第一阀口11、第二阀口12、第三阀口13、第四阀口14以及第五阀口15。其中第一阀口11设置在阀体10上,第二阀口12和第三阀口13设置在阀体10上,且第二阀口12和第三阀口13分别设置在第一阀口11的两侧。第四阀口14和第五阀口15设置在阀体10上,且第四阀口14和第二阀口12相对设置,第五阀口15和第三阀口13相对设置。阀芯20沿阀体10的轴向可移动地设置在阀体10内,阀芯20具有连通第二阀口12和第一阀口11的第一位置,以及连通第三阀口13和第一阀口11的第二位置。
换向阀还包括封堵组件30,封堵组件30设置在阀芯20上。阀芯20位于第一位置时,封堵组件30封闭第四阀口14,且第五阀口15与第三阀口13连通形成第一高压通道。阀芯20位于第二位置时,封堵组件30封闭第五阀口15且第四阀口14和第二阀口12连通形成第二高压通道。第四阀口14或第五阀口15与空调系统中的辅助换热器80配合。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与压缩机出口连通的阀口设置为两个,分别是第四阀口14和第五阀口15。当阀芯20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五阀口15和第三阀口13形成第一高压通道,当阀芯20处于第二位置时,第四阀口14和第二阀口12形成第二高压通道。在本发明中,通过调整第五阀口15和第三阀口13的相对位置,减小第五阀口15和第三阀口13之间的错位,以及第四阀口14和第二阀口12的相对位置,减小第四阀口14和第二阀口12之间的错位。这样能够使高压流体在第一高压通道和第二高压通道内的流动时减小转弯,甚至可以使上述流动方向呈直线,这样能够有效地减小流体的压力损失。阀芯20上还设置有封堵组件30,并且当阀芯20位于第一位置时,封堵组件30封闭第四阀口14,当阀芯20位于第二位置时,封堵组件30封闭第五阀口15。封堵组件30使得在第一高压通道或第二高压通道工作时避免阀体10内的旁通气流产生影响,进一步减小第一高压通道或第二高压通道内的流体的压力损失。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换向阀的高压通道的流体压力损失较大的问题,同时,本实施例的换向阀特别适用于带有辅助加热功能的空调系统。
其中,带有辅助加热功能的空调系统具体为,在换向阀与压缩机50的出口之间设置辅助换热器80。辅助换热器设置在第四阀口14与空调系统中之间或者第五阀口15与空调系统中之间。在空调系统工作时,从压缩机50的出口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经过辅助换热器80并放出热量,气体放出的热量可以用来加热其他物质,例如水。这样就从系统应用的角度采用本发明方案后可进一步节约能源,减少排放,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流体在第一高压通道和第二高压通道中的流动方向始终呈直线,第四阀口14和第二阀口12相对设置,第五阀口15和第三阀口13相对设置。优选地,第四阀口14和第二阀口12同轴设置,并且第五阀口15和第三阀口13同轴设置。上述第二阀口12、第三阀口13、第四阀口14以及第五阀口15的设置方式保证了第一高压通道和第二高压通道为直线,即高压流体在第一高压通道内和第二高压通道内的流动方向始终为直线,最大程度减小高压流体在第一高压通道和第二高压通道内的压力损失。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封堵组件30包括封堵部31以及顶紧部32,顶紧部设置在封堵部31和阀芯20之间。封堵部31在顶紧部32的作用下与阀体10的内壁相抵接,并且使得封堵组件30更好的实现密封作用。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封堵部31包括第一封堵部311和第二封堵部312。具体地,第一封堵部311和第二封堵部312在阀芯上沿阀体10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阀芯20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封堵部311封闭第四阀口14,并且第五阀口15和第三阀口13呈直线连通,并形成第一高压通道。阀芯20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封堵部312封闭第五阀口15,第四阀口14和第二阀口12呈直线连通,并形成第二高压通道。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阀芯20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一封堵部311的第一安装凹部21和用于安装第二封堵部312的第二安装凹部22。第一安装凹部21和第二安装凹部22能够起到限位和导向的作用,并使第一封堵部311和第二封堵部312更好的实现密封作用。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顶紧部32包括与第一封堵部311配合的第一顶紧部321以及与第二封堵部312配合的第二顶紧部322。具体地,第一顶紧部321包括第一弹簧,第二顶紧部322包括第二弹簧。
当然,顶紧部32的结构不限于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也可以采用其他的顶紧机构,顶紧部的结构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来决定。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封堵部311包括第一封堵块3111及与第一封堵块3111连接的第一导向柱3112,第一导向柱3112可移动地穿设在第一安装凹部21内。第二封堵部312包括第二封堵块3121及于第二封堵块3121连接的第二导向柱3122,第二导向柱3122可移动地穿设在第二安装凹部22内。
通过第一安装凹部21对第一导向柱3112,以及第二安装凹部22对第二导向柱3122的导向作用,使得第一封堵块3111和第二封堵块3121均朝着垂直于阀体10的轴向的方向阀体10的内壁施加压力,进而使得第一封堵块3111和第二封堵块3121对第四阀口14和第五阀口15的周向均匀施压,防止流体泄露的情况发生。
第一弹簧对第一封堵部311提供弹性力,第二弹簧对第二封堵部312提供弹性力,进而使第一封堵部311和第二封堵部312均与阀体10的内壁抵接。当阀芯20在阀体10内反复运动时,第一封堵块3111与第二封堵块3121上与阀体10相抵接的一面会不可避免地受到磨损。当第一封堵块3111和第二封堵块3121产生磨损时,在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作用下能够保证第一封堵块3111和第二封堵块3121继续顶紧阀体10的内壁,从而在实现良好的密封效果的同时,延长了第一封堵块3111和第二封堵块3121的使用寿命。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封堵部311具有容纳第一顶紧部321的第一安装内孔3113,第二封堵部312具有容纳第二顶紧部322的第二安装内孔3123。
具体地,第一导向柱3112的端面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内孔3113,第一弹簧穿设在第一安装内孔3113内,且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阀芯20和第一导向柱3112抵接。第二导向柱3122的端面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内孔3123,第二弹簧穿设在第二安装内孔3123内,且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阀芯20和第二导向柱3122抵接。上述布置能够使得封堵组件30和阀体10之间的结构更加的紧凑。且优选地,第一安装内孔3113和第二安装内孔3123的内径稍大于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外径并且互相适配,进而保证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能够对第一导向柱3112和第二导向柱3122施加垂直于阀体10的轴向方向的弹性力。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封堵块3111与阀体10的内壁抵接的一面设置有第一凹部3114,第二封堵块3121与阀体10的内壁抵接的一面设置有第二凹部3124。设置第一凹部3114和第二凹部3124的作用是减小第一封堵块3111和第二封堵块3121与阀体10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具体地,当阀芯20在阀体10的内部移动时,第一封堵块3111和第二封堵块3121和阀体10内壁抵接并摩擦。由于在第一封堵块3111和第二封堵块3121上设置有第一凹部3114和第二凹部3124,使得第一封堵块3111和第二封堵块3121与阀体10的内壁的摩擦面积减小,进而使得第一封堵块3111和第二封堵块3121与阀体10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从而使第一封堵部311和第二封堵部312在阀体10内滑动的更加顺畅。
为了防止第四阀口14或者第五阀口15因密封不严而产生泄漏,优选地,第一凹部3114的最大径向尺寸小于第四阀口14的直径,第二凹部3124的最大径向尺寸小于第五阀口15的直径。
优选地,为了便于加工和制造,第一凹部3114和第二凹部3124的截面均设置为圆形。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包括换向阀,其中,换向阀为上述的换向阀。在本实施例的换向阀中,第四阀口14和第二阀口12相对设置,第五阀口15和第三阀口13相对设置。当阀芯20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五阀口15和第三阀口13形成第一高压通道,当阀芯20处于第二位置时,第四阀口14和第二阀口12形成第二高压通道。上述第四阀口14、第五阀口15、第二阀口12和第三阀口13的布置方式保证了第一高压通道和第二高压通道中流体的流动方向始终为直线,进而减小流体的压力损失。阀芯20上还设置有封堵组件30,封堵组件30的封堵部31在顶紧部32的作用下和阀体10的内壁抵接,使得在第一高压通道或第二高压通道工作时避免阀体10内的旁通气流产生影响,进一步减小第一高压通道或第二高压通道内的流体的压力损失。因此应用申请的换向阀的空调系统能够避免高压流体的压力损失,进而增加空调系统效率。
图6为本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原理图,具体地,空调系统包括D1管41、D2管42、E管43、S管44以及C管45。其中D1管41连接在换向阀的第四阀口14上,D2管42连接在换向阀的第五阀口15上,E管43连接在换向阀的第二阀口12上,S管44连接在第一阀口11上,C管45连接在第三阀口13上。
空调系统还包括压缩机50、蒸发器60以及冷凝器70。其中,压缩机50的出口通过第一管路51与D1管41连通,压缩机50的出口通过第二管路52与D2管42连通。压缩机50的入口与S管44连通,蒸发器60的第一端与E管43连通,蒸发器60的第二端与冷凝器70的第一端连接,冷凝器70的第二端与C管45连通。空调系统还包括辅助换热器80,辅助换热器80设置在第二管路52上。
图6所示的空调系统中,阀芯20处于第一位置时空调系统对应为制冷状态。制冷剂从压缩机50的排气口排出,流经D2管42、C管45,再流向冷凝器70。高温高压的制冷剂经冷凝器70冷凝后排出低温、高压制冷剂,再通过节流元件90膨胀后形成低温低压的冷媒,利用蒸发器60蒸发吸热从而实现制冷功能。循环完成后冷媒经换向阀的E管43、阀芯20、S管44再回到压缩机50的吸气口。该循环回路中,D1管41不参与冷媒的流通,处于封闭状态。当换向阀切换至制热状态时,即阀芯20处于第二位置时,D2管42处于封闭状态,D1管41与压缩机50的排气口连通,这样原蒸发器60(室内热交换器)变成了冷凝器,从而实现了室内的制热功能。
如图6所示,在第二管路52上设置有辅助换热器80。通过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图6所示的系统状态实现夏天室内制冷的同时,利用辅助换热器80来给水加热,从而提供生活热水。而当换向阀切换至制热状态时,D2管42处于封闭状态,辅助换热器80不参与工作,从而避免冬天制热效率的降低。由于热泵系统的冬天制热效率较夏天制冷的效率要低,因此为了不影响制热效果,辅助换热器80不参与制热循环。当然,也可以在第一管路51或第二管路52上均设置辅助换热器80,以便在空调系统的任何工作模式下辅助产生加热功能。这样就实现了系统夏天制冷同时实现热水供应,而冬天制热效率又不受影响。因此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进一步节约能源,减少排放,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换向阀,用于带有辅助换热器的空调系统中,包括:
阀体(10);
第一阀口(11),设置在所述阀体(10)上;
第二阀口(12)和第三阀口(13),设置在所述阀体(10)上,所述第二阀口(12)和所述第三阀口(13)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阀口(11)的两侧;
第四阀口(14)和第五阀口(15),设置在所述阀体(10)上;
阀芯(20),所述阀芯(20)沿所述阀体(10)的轴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阀体(10)内,所述阀芯(20)具有连通所述第二阀口(12)和所述第一阀口(11)的第一位置,以及连通所述第三阀口(13)和所述第一阀口(11)的第二位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向阀还包括封堵组件(30),所述封堵组件(30)设置在所述阀芯(20)上,所述阀芯(2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封堵组件(30)封闭所述第四阀口(14)且所述第五阀口(15)与所述第三阀口(13)连通形成第一高压通道,所述阀芯(2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封堵组件(30)封闭所述第五阀口(15)且所述第四阀口(14)和所述第二阀口(12)连通形成第二高压通道,所述第四阀口(14)或所述第五阀口(15)与所述空调系统中的所述辅助换热器(80)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组件(30)包括封堵部(31)以及顶紧部(32),所述顶紧部(32)设置在所述封堵部(31)和所述阀芯(20)之间,所述封堵部(31)在所述顶紧部(32)的作用下与所述阀体(10)的内壁相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部(31)包括沿所述阀体(10)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封堵部(311)和第二封堵部(312),所述阀芯(2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封堵部(311)封闭所述第四阀口(14),所述阀芯(2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封堵部(312)封闭所述第五阀口(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紧部(32)包括与所述第一封堵部(311)配合的第一顶紧部(321)以及与所述第二封堵部(312)配合的第二顶紧部(3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20)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封堵部(311)及所述第一顶紧部(321)的第一安装凹部(21)以及用于安装所述第二封堵部(312)及所述第二顶紧部(322)的第二安装凹部(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紧部(321)包括第一弹簧,所述第二顶紧部(322)包括第二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封堵部(311)包括:第一封堵块(3111)及与所述第一封堵块(3111)连接的第一导向柱(3112),所述第一导向柱(3112)可移动地穿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凹部(21)内,
所述第二封堵部(312)包括:第二封堵块(3121)及于所述第二封堵块(3121)连接的第二导向柱(3122),所述第二导向柱(3122)可移动地穿设在所述第二安装凹部(22)内。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堵部(311)具有容纳所述第一顶紧部(321)的第一安装内孔(3113),所述第二封堵部(312)具有容纳所述第二顶紧部(322)的第二安装内孔(3123)。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堵块(3111)远离所述阀芯(20)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凹部(3114),所述第二封堵块(3121)远离所述阀芯(20)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凹部(3124),其中,所述第一凹部(3114)的最大径向尺寸小于所述第四阀口(14)的直径,所述第二凹部(3124)的最大径向尺寸小于所述第五阀口(15)的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阀口(14)和所述第二阀口(12)同轴设置,所述第五阀口(15)和所述第三阀口(13)同轴设置。
11.一种空调系统,包括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阀为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换向阀。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系统包括:D1管(41)、D2管(42)、E管(43)、S管(44)以及C管(45),其中所述D1管(41)连接在所述换向阀的第四阀口(14)上,所述D2管(42)连接在所述换向阀的第五阀口(15)上,所述E管(43)连接在所述换向阀的第二阀口(12)上,所述S管(44)连接在所述第一阀口(11)上,所述C管(45)连接在所述第三阀口(13)上,
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压缩机(50)、蒸发器(60)以及冷凝器(70),其中,所述压缩机(50)的出口通过第一管路(51)与所述D1管(41)连通,所述压缩机(50)的出口通过第二管路(52)与所述D2管(42)连通,所述压缩机(50)的入口与所述S管(44)连通,所述蒸发器(60)的第一端与所述E管(43)连通,所述蒸发器(60)的第二端与所述冷凝器(70)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冷凝器(70)的第二端与所述C管(45)连通;
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辅助换热器(80),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51)或所述第二管路(52)上。
CN201510118025.6A 2015-03-17 2015-03-17 换向阀及具有该换向阀的空调系统 Active CN1060328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18025.6A CN106032847B (zh) 2015-03-17 2015-03-17 换向阀及具有该换向阀的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18025.6A CN106032847B (zh) 2015-03-17 2015-03-17 换向阀及具有该换向阀的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32847A CN106032847A (zh) 2016-10-19
CN106032847B true CN106032847B (zh) 2019-03-15

Family

ID=57150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18025.6A Active CN106032847B (zh) 2015-03-17 2015-03-17 换向阀及具有该换向阀的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328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38374B (zh) * 2015-12-07 2019-07-09 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换向阀及具有该换向阀的制冷系统
CN113310253A (zh) * 2021-05-08 2021-08-27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四通换向阀、空调系统及四通换向阀的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60709A (en) * 1986-09-11 1988-08-02 Kabushiki Kaisha Saginomiya Seisakusho Five-way valve having simultaneous defrosting and heating functions
TW305419U (en) * 1993-01-25 1997-05-11 Pacific Eng Four-way change-over valve for air-conditioner and service valve therewith
CN2918916Y (zh) * 2006-07-13 2007-07-04 浙江盾安精工集团有限公司 大容量四通换向阀
CN102518836B (zh) * 2011-12-21 2016-08-17 浙江盾安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两位五通阀及电动车空调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32847A (zh) 2016-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57702U (zh) 一种补气增焓的空调系统
EP3098540B1 (en) Heat pump apparatus
CN105423658A (zh) 一种带截止功能的四通换向阀
KR102014616B1 (ko) 공기 조화 장치
CN106032847B (zh) 换向阀及具有该换向阀的空调系统
CN103673424A (zh) 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CN107091540B (zh) 一种带旁通功能的四通换向阀及其工作模式
KR100225636B1 (ko) 냉난방겸용 공기조화기
CN205783944U (zh) 单冷型空调器
CN114484944A (zh) 自过冷结构及空调
CN206847113U (zh) 一种带旁通功能的四通换向阀
CN108374910B (zh) 四通阀和空调
JP2007032857A (ja) 冷凍装置
CN101957089A (zh) 空调器的制冷装置及其家用空调系统
CN203518332U (zh) 热回收系统及具有其的热回收机组
CN110566689A (zh) 阀结构、管路系统及空调器
KR20010096340A (ko) 히트 펌프및 그 운전 제어 방법
KR101838635B1 (ko) 볼텍스 튜브를 구비한 냉동사이클 장치
CN108253669B (zh) 多通换向装置及空调系统
CN104019013A (zh) 变容压缩机及其控制方法、变容机组和空调
CN201583070U (zh) 一种双向节流阀
US10274236B2 (en) Expansion valve with a two-step variable orifice area
US10240830B2 (en) Expansion valve comprising a stop element
CN208268474U (zh) 四通阀和空调
KR100441008B1 (ko) 냉난방 공기조화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16

Address after: 312500 Daming new area,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Xinchang County, Shao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Sanhua Commercial Refriger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312500 xialiquan village, Qixing street, Xinchang County, Shao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SANHUA CLIMATE AND APPLIANCE CONTROLS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