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30118B - 具有风扇单元的天线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具有风扇单元的天线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30118B
CN106030118B CN201580009779.6A CN201580009779A CN106030118B CN 106030118 B CN106030118 B CN 106030118B CN 201580009779 A CN201580009779 A CN 201580009779A CN 106030118 B CN106030118 B CN 1060301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system
fan unit
shell
fan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0977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30118A (zh
Inventor
萨布里纳·西贝尔
赖纳·施特罗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bm Papst St Georgen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Ebm Papst St Georgen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bm Papst St Georgen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Ebm Papst St Georgen GmbH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60301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301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301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301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05K7/20172Fan mounting or fan spec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F04D25/068Mechanical details of the pump control uni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16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 Producing two or more separate gas flows
    • F04D25/166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 Producing two or more separate gas flows using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7/00Control, e.g. regulation, of pumps, 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7/001Testing thereof; Determination or simulation of flow characteristics; Stall or surge detection, e.g. condition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7/00Control, e.g. regulation, of pumps, 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7/004Control, e.g. regulation, of pumps, 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by varying driving spe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5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axial pumps
    • F04D29/52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axi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0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 F04D29/601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602Mounting in cavit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70Suction grids; Strainers; Dust separation; Cleaning
    • F04D29/701Suction grids; Strainers; Dust separation; Clean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703Suction grids; Strainers; Dust separation; Clean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specially for fans, e.g. fan guar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02Arrangements for de-icing; Arrangements for drying-out ; 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corros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2Housings not intimately mechanically associated with radiating elements, e.g. rado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2Transmitters
    • H04B1/03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asings, housings
    • H04B1/036Cool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9/00Screening of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against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 H05K9/0007Casings
    • H05K9/0041Ventilation panels having provisions for screen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6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base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线系统(10),其具有天线系统‑壳体(12),在天线系统‑壳体(12)内布置有天线(14)、用于驱控天线(14)的天线‑电子器件(16)和用于主动冷却天线‑电子器件(16)的风扇单元(30),风扇单元(30)具有带多个风扇单元‑壳体侧面(41至48)的风扇单元‑壳体(40),风扇单元‑壳体侧面包括第一风扇单元‑壳体侧面(41)和第二风扇单元‑壳体侧面(42;43、45),在风扇单元‑壳体(40)中布置有至少两个风扇(50),其中,风扇单元‑壳体(40)在第一风扇单元‑壳体侧面(41)和第二风扇单元‑壳体侧面(42;43、45)上具有流体穿流开口(61、62),以便能够实现流体(18)穿流过流体穿流开口(61、62)。

Description

具有风扇单元的天线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风扇单元的天线系统。
背景技术
如例如用于GSM-移动无线网(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讯系统)的天线系统在天线的区域中的电子构件和电构件的情况下是非常敏感的。主要问题是无源互调(PIM=passiv intermodulation),无源互调例如可能会通过天线的区域中的电构件和电子构件产生,或者可能会通过不适当的壳体材料就已经产生,并且可能会导致对天线的效率的明显削弱。此外,对相应的天线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是因为它们受到天气影响,并且被安置在海平面以上达到3,000m的高度。出于该原因,在通讯IT领域中的这种天线系统迄今优选地被动地或在天线系统外被冷却。
由于在天线系统中的构造空间利用得越来越紧密,所以需要很好地冷却天线系统。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新的天线系统。
根据本发明,该任务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天线系统来解决。
这样的天线系统能够实现对天线-电子器件的主动冷却。这就导致相比迄今利用被动冷却能够达到对天线-电子器件的明显更好的冷却。虽然主动地冷却了天线-电子器件,但是仍可以避免对天线不利的影响。
根据实施方式,天线系统具有天线系统-壳体,在天线系统-壳体中布置有天线、用于驱控天线的天线-电子器件和用于主动冷却天线-电子器件的风扇单元,风扇单元具有带多个风扇单元-壳体侧面的风扇单元-壳体,风扇单元-壳体侧面包括第一风扇单元-壳体侧面和第二风扇单元-壳体侧面,在风扇单元-壳体中布置有至少两个风扇,其中,风扇单元-壳体在第一风扇单元-壳体侧面上和第二风扇单元-壳体侧面上具有流体穿流开口,以便能够实现流体穿流过流体穿流开口。
根据实施方式,风扇单元-壳体具有朝向天线布置的壳体侧面,其中,在该壳体侧面中设置有留空部,并且其中,这些留空部中的每个的最大宽度小于5.0cm,优选小于3.0cm。
根据实施方式,在风扇单元-壳体中设置有控制设备,控制设备经由电线路与风扇连接,以便对这些风扇进行驱控,其中,控制设备优选附加地与温度传感器电连接。
根据实施方式,控制设备具有电路板,电路板被构造成用于驱控至少两个风扇。
根据实施方式,电路板布置在电路板-壳体中,并且配设有灌封物,其中,电路板-壳体被构造成用于用作针对灌封物的池。
根据实施方式,灌封物被构造成用于引起对电路板的IP保护,IP保护至少相当于等级IP55,优选至少相当于等级IP68。
根据实施例,电路板具有带有第一纵侧和与第一纵侧相对置的第二纵侧的纵向延伸部,灌封物在第一纵侧处从第一纵侧出发具有第一厚度D1,并且从第二纵侧出发具有第二厚度D2,其中,第一厚度D1与第二厚度D2之间最大相差20%。
根据实施方式,天线系统具有风扇单元-线缆,风扇单元-线缆与电路板电连接,并且穿过风扇单元-壳体中的开口向风扇单元-壳体的外侧延伸,以便能够实现从外面电接触到电路板。
根据实施方式,风扇单元-线缆在两个相互对置的风扇单元-壳体侧壁上受引导,以便减少风扇单元-线缆在风扇单元-壳体内部运动的可能性。
根据实施方式,风扇单元-壳体侧面构造为底部面,并且至少两个彼此相邻的风扇单元-壳体侧面构造为侧壁,侧壁分别与底部面连接,并且形成风扇单元-壳体的共同的棱边,其中,两个相邻的侧壁在棱边区域中构成间隙,以便避免侧壁在棱边区域内触碰。
根据实施方式,风扇单元-壳体具有四个侧壁,这四个侧壁分别与底部面连接,其中,四个侧壁的每两个相邻的侧壁形成风扇单元-壳体的共同的棱边,并且其中,每两个相邻的侧壁在棱边的区域内构成间隙,以便防止侧壁在棱边区域内触碰。
根据实施方式,侧壁和底部面由板材构成,其中,在侧壁与底部面之间的过渡区域内设置有板材的弯曲部。
根据实施方式,至少第一侧壁在远离底部面的侧上具有侧翼区域,该侧翼区域以如下方式从第一侧壁弯曲,即,使侧翼区域和底部面在两个相对置的侧上在风扇单元-壳体内限界出区域。
根据实施方式,相邻侧壁之间的间隙至少局部地、优选在间隙的整个长度上大于0.2mm,优选大于0.3mm,更优选是大于0.5mm。
根据实施方式,相邻侧壁之间的间隙小于3.0mm,优选小于2.0mm。
根据实施方式,风扇单元-壳体具有盖,盖能够以如下方式与侧壁连接,即,盖与底部面相对置。
根据实施方式,盖能够与侧壁以能松开的方式连接。
根据实施方式,盖具有至少一个间隔保持件-元件,间隔保持件-元件被构造成用于限制两个相邻侧壁相互地彼此间运动,并且由此防止侧壁在间隙的区域内接触,其中,至少一个间隔保持件-元件优选向着两个相邻的侧壁抵靠。
根据实施方式,盖由人工合成材料构成,尤其是由经玻璃纤维强化的人工合成材料构成。
根据实施方式,盖构造为外罩,其中,外罩的靠内的区域相对于外罩的外边缘的至少一部分构造为隆起部,其中,隆起部具有侧边,并且其中,隆起部优选朝向风扇单元-壳体的外侧构成。
根据实施方式,侧边构造为具有弯曲的轮廓,以便引起对外罩的强化。
根据实施方式,在侧边的区域内设置有流体穿流开口。
根据实施方式,靠内的区域具有针对多个风扇的流体穿流开口。
根据实施方式,在靠内的区域中构成台面,其中,在台面的区域内构造有针对多个风扇的流体穿流开口。
根据实施方式,固定在风扇单元-壳体内的风扇具有带转子盆状物-底部和转子盆状物-侧壁的转子盆状物,并且风扇单元-壳体以如下方式布置在天线系统-壳体中,即,转子盆状物-侧壁布置在转子盆状物-底部的朝向天线的侧上。
根据实施方式,至少两个风扇分别具有风扇壳体,其中,风扇壳体分别经由风扇壳体-连接元件与风扇单元-壳体侧面连接,其中,风扇壳体-连接元件由人工合成材料构成。
根据实施方式,风扇壳体-连接元件构造为膨胀铆钉,膨胀铆钉优选从风扇单元-壳体的外侧穿过风扇单元-壳体的留空部移入到风扇壳体的固定开口中。
根据实施方式,风扇的风扇-线缆经由由人工合成材料制成的线缆-固定元件固定在至少一个风扇单元-壳体侧面上,以便减少风扇-线缆在风扇单元-壳体内运动的可能性。
根据实施方式,线缆-固定元件具有线缆连接件和与线缆连接件连接的锁定元件,其中,线缆连接件包围住风扇-线缆,并且其中,锁定元件被锁定在风扇壳体中的留空部中。
根据实施方式,至少使朝向天线的风扇单元-壳体侧面由金属材料构成,以便引起对由风扇单元产生的电磁射线的屏蔽,其中,金属材料优选具有质量份额至少为0.60的铝,其中,优选地,邻接朝向天线的风扇单元-壳体侧面的风扇单元-壳体侧面也由金属材料构成。
根据实施方式,风扇单元-壳体的金属材料在内侧上不具有与布置在风扇单元-壳体内的构件的金属材料的直接接触部。
根据实施方式,风扇具有带转子盆状物-底部的转子盆状物和带电子构件的风扇-电路板,其中,风扇-电路板布置在转子盆状物内,以便通过转子盆状物屏蔽风扇-电路板。
根据实施方式,第二风扇单元-壳体侧面与第一风扇单元-壳体侧面相对置。
根据实施方式,天线系统装配在发送杆上。
根据实施方式,天线系统用于基站。
只要没有其他实施,所述实施方式都能够彼此组合。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另外的细节和有利的改进方案由下面描述的并且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以及由从属权利要求得出,这些实施例绝对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其中:
图1示出具有风扇单元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天线系统的示意图;
图2以空间立体图示出图1的风扇单元的前侧;
图3以相应于图2的空间立体图示出没有盖的图2的风扇单元的前侧;
图4以空间立体图示出图2的风扇单元的背侧;
图5以俯视图示出图2的风扇单元的背侧;
图6以俯视图示出图2的风扇单元的前侧;
图7以俯视图示出没有盖的图2的风扇单元的前侧;
图8以俯视图示出图2的风扇单元的左侧;
图9以俯视图示出图2的风扇单元的下侧;
图10以俯视图示出图2的风扇单元的上侧;
图11以空间立体的分解图示出图2的风扇单元的壳体;
图12示出沿着图6的线XII-XII的剖面;
图13以空间立体图示出图2的风扇单元的控制设备;
图14示出针对图2的风扇单元的线缆-固定元件;
图15示出针对图2的风扇单元的膨胀铆钉;
图16示出沿着图6的线XVI-XVI的剖面;
图17示出具有风扇单元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天线系统的示意图;以及
图18示出图2的风扇单元的风扇壳体的展开图。
在下面的附图中,相同的或者作用相同的部分用同样的附图标记标示,并且分别仅描述一次。只要没有特别指出,像上、下、左、右这些概念涉及附图相应的定向。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以示意图示出了具有天线系统10的基站15,天线系统布置在支架设备11上,例如天线杆11。
这种天线系统10尤其根据GSM标准、LTE标准或者UMTS标准优选如图1所示地用在基站(英语:base station基站或base transceiver station基地收发信站)中,例如用在移动无线系统的基站15中。基站是针对移动无线网的、无绳电话的和无线网络的无线电信号的方位固定的传输装置。但是,天线系统10例如也可以作为船上的天线系统使用。
天线系统10具有壳体12,该壳体也可以被称为天线系统-壳体12。在天线系统-壳体12中布置有天线14、用于驱控天线14的天线-电子器件16和用于主动冷却天线-电子器件16的风扇单元30。
在当前的实施例中,在两个位置上分别设置有天线-电子器件16。天线-电子器件16也被称为信号放大器(英语:amplifier放大器),并且它可以被构造成用于发送、用于接收或者用于发送并接收。
风扇单元30具有壳体40,为了与天线系统-壳体12区分开,该壳体可以被称为风扇单元-壳体40。壳体40具有多个壳体侧面,在其中用附图标记设置有壳体侧面41、42、43、45、46。壳体侧面也可以被称为风扇单元-壳体侧面。风扇单元30被构造成用于将流体从在该实施例中布置在壳体40的远离天线14的侧上的第一壳体侧面41运送向在该实施例中布置在壳体40的朝向天线14的侧上的第二壳体侧面42。
在壳体12中设置有流体通道19,并且流体穿过风扇单元30从壳体侧面42经由流体通道19导向天线-电子器件16,以便主动地冷却天线-电子器件16。流体流动通过箭头20示意性地示出。流体优选是指空气,然而与使用地点有关地也可以是指其他气体。
优选的是,在天线系统-壳体12中设置有多个开口,以便能够实现用环境空气(或者通常用流体)进行冷却。但是,封闭的循环回路也是可以的。
图2示出了具有壳体40的风扇单元30。除了在图1中所示的壳体侧面41、42、43、45、46外,还用附图标记设置有壳体侧面44、47和48。考虑到在图1中所示的风扇单元30在天线系统10中的示例性安装地,可以将壳体侧面41、47称为前侧,壳体侧面42称为背侧,壳体侧面45、48称为上侧,壳体侧面43称为下侧,壳体侧面46称为右侧并且壳体侧面44称为左侧。
在壳体侧面44上布置有凸出部55,并且在壳体侧面46上同样也布置有凸出部55。在壳体侧面45上设置有固定元件56。风扇单元例如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固定在天线系统-壳体12中,即,凸出部55插入到天线系统-壳体12中的未示出的引导部中,并且紧接着如下程度地翻转,即,直到固定元件56可以例如经由塑料螺丝固定在天线系统-壳体12中的(未示出的)固定元件上。
优选的是,在壳体-侧面41上设置有壳体40的盖70,并且在盖70中设置有针对风扇单元30的风扇的流体穿流开口61,其中,在当前的实施例中设置有四个风扇,参见图3。
流体示意性地用18表示,并且该流体由风扇单元30在壳体侧面41上抽吸并且在壳体侧面42上被吹出。
优选的是,盖70固定在壳体基本部分68上。盖70作为手指保护件是有利的,以便可以防止手指在装配或者拆卸风扇单元30时受重伤。
优选的是,设置有用于电接触风扇单元30的风扇单元-线缆80,并且该风扇单元-线缆80优选穿过盖70中的开口76地穿过壳体40向外探伸。风扇单元-线缆80优选在风扇壳体40的外侧上穿引过引导部75,从而限制了风扇单元-线缆80的运动。
优选的是,在风扇单元-线缆80的端部上布置有经屏蔽的插接器81。
优选地,风扇单元30具有温度传感器90,以便获知流体18的温度,以便因此例如能够实现使风扇的转数匹配于环境温度。
图3示出了没有图2中的盖70的风扇单元30,从而可以看到壳体基础部分68中的风扇单元30的内部。
在壳体40中布置有多个风扇50,在实施例中有四个。与应用场合有关地也可以例如设置有两个、三个、五个或六个风扇。风扇50分别经由风扇-线缆82电连接。风扇50优选分别具有带固定开口94的风扇壳体91,并且优选具有带风扇扇叶93的风扇轮92。在当前的实施例中,风扇壳体91具有大约76mm的空气通道直径。
优选的是,在壳体40中设置有控制设备57,控制设备被构造成用于驱控风扇50。为此,风扇-线缆82与控制设备57连接。风扇单元-线缆80同样也与控制设备57连接,以便为控制设备57供应电流,并且优选地也能够实现从风扇单元30向外并且/或者从外向风扇单元30进行数据传输。
风扇50的风扇-线缆82优选经由线缆-固定元件83固定在至少一个壳体侧面42上,以便减少风扇-线缆82在壳体40中的运动的可能性。优选的是,线缆-固定元件83由人工合成材料构成,以便避免在两个金属之间的未限定的接触,并且因此起到抵制无源互调的作用。
在测试中表明,风扇单元中的能自由运动的绞合线会导致不利的影响。
控制设备57优选为风扇50例如通过针对配属于风扇50的转数调节器的转数-额定值或经由对输送给风扇50的控制电压的匹配来预先给定转数。转数-额定值或控制电压优选与通过温度传感器90获知的温度有关地预先给定。
优选地,控制设备57也监控风扇50,从而例如在其中一个风扇50失灵时提高其余风扇50的转数。
图4示出了风扇单元30的壳体40的壳体侧面42。壳体侧面42在装配之后朝向天线14,并且为了减少风扇单元30对天线14的可能的电磁干扰影响,壳体侧面42优选由金属材料构成,也就是由金属或金属合金制成。由此实现朝向天线14的屏蔽。
优选选择如下材料作为金属材料,即,该材料具有质量份额为至少0.60的铝,其中,优选地,邻接朝向天线14的风扇单元-壳体侧面(42)的风扇单元-壳体侧面43、44、45、46也由金属材料构成。试验证明,铝很适合作为材料的主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它不导致无源互调。相反地,在测试中不锈钢并不适合。
因为在图1中的实施例中,流体在壳体侧面42上被吹出,所以为风扇50设置有流体穿流开口62(参见图3)。
线缆-固定元件83(参见图3)在壳体侧面42上向前探伸。
图5示出了风扇单元30的壳体侧面42。壳体40的壳体侧面42针对每个风扇50都具有呈环形的流体穿流开口62,流体穿流开口具有相对于配属的风扇50位于中央的区域63,该区域被构造成用于屏蔽由风扇50或由风扇的电子器件发射的电磁射线。此外,还设置有接片64,接片将中央的区域63与壳体侧面42的其余区域机械地连接。流体穿流开口62的最大宽度用附图标记65注明,并且朝向天线14的壳体侧面42上的留空部的最大宽度优选小于5.0cm,更优选地小于3.0cm,以便有效地屏蔽电磁射线。为了保持该最大宽度,可以(与风扇50的大小有关地)设置有附加的接片64。在当前的情况下,每个中央的区域63都通过八个接片64与壳体侧面42的靠外的区域连接。
图6示出了具有装配好的盖70的风扇单元30的壳体面41。画出了剖面线XII-XII和剖面线XVI-XVI。
图7示出了根据图6的视图,然而没有盖70。
在所选择的示图中可以看出,在风扇壳体91的固定开口94中设置有风扇壳体-连接元件86。由此将风扇壳体91与壳体侧面42连接起来。
优选地,为了固定温度传感器90而使用到其中一个风扇50的固定开口94,并且由此可以省去针对温度传感器90的附加的保持件。
图8从壳体侧面44示出了风扇单元30。
盖作为外罩的构造
盖70优选地构造为外罩,也就是构造为具有经弯曲的面的面式的元件。盖70具有靠内的区域71,它相对于盖70的靠外的区域72的至少一部分地构造为隆起部。从盖的外边缘72到靠内的区域71的过渡部优选地构造为侧边73,并且靠内的区域71的隆起部优选地朝向壳体40的外侧地构成。通过盖70作为外罩的构造,实现了对盖70的强化,并且这就能够实现例如由人工合成材料来构成盖70。
优选的是,侧边73构造有弯曲的轮廓,如在图8中可见。由此能够实现非常稳定并且良好地强化的盖70。
优选的是,在侧边73的区域内设置有流体穿流开口61。这就能够实现针对流体穿流开口61的大的面积。
优选地,靠内的区域71具有针对多个风扇50的流体穿流开口61。因此,靠内的区域71的隆起部延伸越过多个风扇,并且这就得到了盖70的易于制造且同时是稳定的轮廓。
优选的是,在靠内的区域71内构成针对多个风扇50的流体穿流开口61,并且这就能够实现节约位置的布置。特别优选的是,在靠内的区域中构造有台面,并且这就能够实现虽然通过构造为外罩而达到稳定性但仍是节约位置的布置,这是因为可以将外罩的高度保持得很低。
图9从壳体侧面43示出了风扇单元30。设置有多个控制设备-固定元件88,以便将控制设备57(参见图3)固定在壳体40上。
图10从壳体侧面45示出了风扇单元30。经由盖-固定元件87将盖70固定在壳体基础部分68上。盖-固定元件87优选地构造为膨胀铆钉。
图11示出了空的壳体40,其具有壳体基础部分68和能够与壳体基础部分68连接的盖70。
壳体-基础部分68优选地具有构造为底部面的壳体侧面42和构造为侧壁的壳体侧面45和46,其中,侧壁45、46分别与底部面42连接,并且形成壳体40的共同的棱边53,其中,两个相邻的侧壁45、46在棱边53的区域内构造有间隙53’,以便防止侧壁45、46在棱边53的区域内触碰。这样的具有间隙53’的设计方案已被证实是非常有利的,这是因为由此大幅度减少了由于没有很好地被限定的两个金属件的接触而引起的无源互调的危险。
以相同的方式,壳体侧面44和43构造为侧壁,它们分别与底部面42连接。侧壁43和44形成具有间隙51’的棱边51,侧壁44和45形成具有间隙52’的棱边52,侧壁46和43形成具有间隙54’的棱边54。因此,四个侧壁43、44、45、46与底部面42连接。
优选的是,侧壁43、44、45、46和底部面42由板材构成,其中,在侧壁43、44、45、46与底部面42之间的过渡区域内设置有板材的弯曲部,以便使侧壁相对底部面42竖立。在考虑无源互调的情况下,弯曲部已被证实是无关紧要的。
优选地,侧壁43在远离底部面42的侧上具有侧翼区域47,侧翼区域以如下方式从侧壁43弯曲,即,使得侧翼区域47和底部面42在两个相对置的侧上在壳体40内限界出区域49。由此在壳体40中形成区域49,该区域被侧壁43、44和46以及通过底部面42和侧翼区域47在五个侧上通过壳体40包围住,其中,侧面45在另外的意义下也包围着区域49。一方面由此机械地保护区域49,并且另一方面在壳体基础部分68优选金属构造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对布置在区域49中的电子结构元件进行良好屏蔽。特别优选地,控制设备57布置在区域49中,参见图3。侧翼区域47形成针对区域49的顶部,并且由此减少了电磁波的反射。
优选的是,在侧翼区域47与邻接的侧壁44或46之间同样构成棱边59或58,并且在棱边59或58的区域内构成间隙59’或58’,以便防止侧翼区域47与侧壁44或46触碰。
相邻的侧壁43与44或44与45或45与46或46与43之间的间隙51’、52’、53’、54’优选至少局部地、更优选地在相应的间隙51’、52’、53’、54’的整个长度上大于0.2mm,优选大于0.3mm,更优选大于0.5mm。由此能够可靠地避免侧壁44、45、46、43在间隙51’、52’、53’、54’区域内碰触,还考虑到由于温度变化而引起的材料膨胀,并且考虑到天线系统10的振动或冲击载荷,例如在暴风雨时。
优选的是,间隙51’、52’、53’、54’小于2.0mm,以便改善通过壳体基础部分68对电磁射线的屏蔽。
侧翼区域47与侧壁44或46之间的间隙59’、58’至少局部地、优选地在整个长度上大于0.2mm,更优选大于0.3mm,特别优选大于0.5mm,以便防止邻接的壳体侧面之间的接触。优选的是,间隙59’、58’小于3.0mm。射出电磁波的危险在间隙59’、54’区域内不太严重,这是因为这些间隙远离天线14地布置。
在壳体基础部分68上设置有用于借助控制设备-固定元件88(参见图9)固定控制设备57的留空部98、用于借助风扇壳体-连接元件86固定风扇50的留空部99、以及用于固定线缆-固定元件83的留空部100,参见图3。
优选的是,通过冲切来构成在壳体基础部分68中的留空部98、99、100、62,其中,对壳体基础部分68中的外侧进行冲切。由此使得在壳体40的内侧上的冲制毛刺以及在那里由于无源互调而引起不利的影响的风险比在外侧上的要少。
壳体40的盖
盖70优选能够与壳体基础部分68以能松开的方式连接,并且它在该实施例中在装配之后位于具有流体穿流开口62的底部面42对面。
盖70具有壳体侧面41和在升高的区域内与侧翼区域40一起封闭住壳体40的成夹角的壳体侧面48。
在盖70上设置有侧向弹动的锁定元件95,锁定元件被构造成用于弹动地嵌入到壳体基础部分68中的所配属的留空部158中,并且因此限定了盖70相对于壳体基础部分68的预先给定的位置。
优选的是,在盖70的侧上设置有盖-固定元件96,盖-固定元件在装配好盖70以后以如下方式相对于壳体基础部分68中的留空部59布置,即,能够例如通过在图8和图10中所示的盖-固定元件87将盖70固定在该位置上。
优选的是,在盖70上设置有间隔保持件-元件76、77、78和79,间隔保持件-元件被构造成用于避免相邻的侧壁43、44或44、45或45、46或46、43相对彼此运动。为此,间隔保持件-元件76、77、78、79优选地对着两个相邻的侧壁抵靠,特别优选地抵靠在壳体40的内侧上。由此进一步减少了侧壁在间隙51’、52’、53’、54’的区域内碰触的危险。
优选的是,盖70由人工合成材料构成。一方面由此在固定在壳体基础部分68上时可靠地排除了两个金属材料之间的接触,并且另一方面,盖70优选布置在远离天线14的侧上,从而在该区域内由于电磁波造成干扰的危险更小。此外,在盖70的区域内通过风扇轮92(参见图3)屏蔽由风扇50的区域内可能存在的电磁电路发出的电磁射线,这是因为这些风扇轮通常具有金属制成的转子盆状物。
特别优选地,盖70由经玻璃纤维强化的人工合成材料构成。一方面经玻璃纤维强化的人工合成材料具有高强度,并且另一方面不会由于经玻璃纤维强化的人工合成材料对天线14产生不利的影响。试验表明,经碳纤维强化的人工合成材料很不合适,这是因为它会与天线14发生交互作用。
图12示出了穿过装配在壳体40中的其中一个风扇50的纵剖面。风扇50具有法兰101,法兰经由(未示出的)接片与风扇壳体91连接。在法兰101上布置有轴承管件102,并且在该轴承管件内设置有用于支承轴110的轴承系统103。定子104固定在轴承管件102上。轴110与转子盆状物111连接,并且在转子盆状物111中布置有永磁体112,以便与定子104共同作用,并且让具有风扇扇叶93的风扇轮92处于运动中。这是因为转子盆状物111通常由金属构成,所以它朝向盖70起到屏蔽作用。
转子盆状物111具有转子盆状物-底部113和转子盆状物-侧壁114,并且壳体40以如下方式布置在天线系统-壳体12中,即,使得转子盆状物-侧壁114布置在转子盆状物-底部113的朝向天线14的侧上。由此减弱了朝远离天线14方向的电磁波的射出,并且可以使用人工合成材料盖70。
盖70中可以看到外边缘72、侧边73和升高的靠内的区域71,并且盖70优选地与风扇壳体91和风扇轮92具有间距。
特别地,风扇50具有带电子构件118的风扇-电路板116,其中,风扇-电路板116布置在转子盆状物114中,特别优选地布置在定子104与转子盆状物-底部113之间。由此通过转子盆状物114屏蔽风扇-电路板116,因此,减弱了靠外的区域内的电磁射线。这尤其是有利的,这是因为测试表明,电构件中(例如微控制器中)使用的材料已经可能会导致对天线14的影响。
图13示出了控制设备57,其优选布置在风扇单元30中,参见图3。控制设备57具有带电路或带电构件33的电路板32,并且电路板32布置在电路板-壳体34中,其中,电路板-壳体34优选构造为池状物,以便能够实现在池34中对电路板32进行注塑。风扇单元-线缆80和风扇-线缆82与电路板32电连接,并且具有电构件33和线缆80、82的电路板32在电路板-壳体34中优选通过灌封物(注塑包封物)防水防尘,从而使电路板32和电构件33优选满足等级IP55或更好的IP防护,更优选地是满足等级IP68或更好的IP防护。
这样的灌封物优选地利用人工合成材料进行,例如聚氨酯树脂。一般被称为PUR材料,也就是聚氨酯材料。但是例如基于聚酰胺的热塑性的熔粘物也是合适的。
电路板32具有带有第一纵侧37和与第一纵侧37相对置的第二纵侧38的纵向延伸部。灌封物35在第一纵侧37处从第一纵侧出发具有第一厚度D1,并且从第二纵侧38出发具有第二厚度D2,其中,第一厚度与第二厚度之间最大相差20%。试验已表明,由于灌封物35的厚度相对恒定,所以可以减少由温度变化造成的长度变化的负面影响,并且这导致了控制设备37的更高的耐久性。
在电路板-壳体34上设置有留空部36,以便能够实现借助控制设备-固定元件88将控制设备57连接在壳体40上,参见图9。优选地由人工合成材料制成的膨胀铆钉用作控制设备-固定元件88,以便排除金属-金属接触。
图14示出了线缆-固定元件83,其具有用于容纳风扇单元-线缆80或风扇-线缆82(参见图3)的线缆连接件84并且具有锁定元件85,锁定元件在将线缆-固定元件83移入到留空部100(参见图11)中时与壳体40锁定,并且因此使线缆80或82固定在壳体40上。
图15示出了膨胀铆钉,其优选被用作风扇壳体-连接元件86、用作盖-连接元件87和/或用作控制电路-连接元件88,参见图8。
膨胀铆钉86、87、88具有主体89和头部97。主体89插接到凹部59、98、99中的一个中,并且通过将头部97相对于主体89推移来进行主体89的膨胀。例如通过像挤压器这样的工具或者通过机械手臂实现对头部97的推移。
图16示出了穿过风扇单元30的剖面,该剖面穿过膨胀铆钉86地延伸,膨胀铆钉86将风扇壳体91固定在壳体40上。膨胀铆钉86的主体89延伸穿过壳体40的留空部99并且延伸穿过风扇壳体的固定开口94,并且通过压入头部97使膨胀铆钉86膨胀,并且将风扇50固定在壳体40上。
图18示出了风扇壳体40的壳体基础部分68的示意性的展开图。壳体基础部分68例如由板材构成,并且通过在指明的弯曲部位处对面43、44、45、46、47、56进行弯曲能够制造出具有间隙的壳体基础部分。壳体基础部分68中的留空部并未示出,但是留空部优选在冲制过程中冲制出外部轮廓。
图17示出了天线系统10的第二实施方式,在其中,在轴向式风扇50的位置上使用了径向式风扇50,它使得流体轴向地在壳体侧面41上被抽吸,并且径向地在至少一个壳体侧面43、45上吹出。至少一个流体通道19匹配于风扇50的变化的实施方案,并且将流体从壳体侧面43、45导向天线-电子器件16。
在风扇单元30中,壳体侧面42可以封闭地构成,这是因为并未强制性地需要气流穿过该壳体侧面42。优选地,在壳体侧面43、45上设置有空气穿流孔62。此外,盖70和壳体基础部分68还可以如上所述地构造。
当然,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多种多样的变化方案和修改方案都是可行的。

Claims (49)

1.一种天线系统(10),其具有天线系统-壳体(12),在所述天线系统-壳体(12)内布置有
天线(14)、
用于驱控所述天线(14)的天线-电子器件(16),所述天线-电子器件(16)构造为针对无线电信号的放大器,
和用于主动冷却所述天线-电子器件(16)的风扇单元(30),
所述风扇单元(30)具有带多个风扇单元-壳体侧面(41至48)的风扇单元-壳体(40),所述风扇单元-壳体侧面包括第一风扇单元-壳体侧面(41)和第二风扇单元-壳体侧面(42;43、45),
在所述风扇单元-壳体(40)中布置有至少两个风扇(50),
其中,所述风扇单元-壳体(40)在所述第一风扇单元-壳体侧面(41)上和所述第二风扇单元-壳体侧面(42;43、45)上具有流体穿流开口(61、62),以便能够实现流体(18)穿流过所述流体穿流开口(61、62),并且其中,所述风扇单元-壳体(40)具有朝向所述天线(14)地布置的风扇单元-壳体侧面(42),
其中,在风扇单元-壳体侧面(42)中设置有留空部(62),并且其中,所述留空部中的每一个的最大宽度都小于5.0cm,
并且其中,朝向所述天线(14)的风扇单元-壳体侧面(42)由金属材料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系统,在其中,所述留空部中的每一个的最大宽度都小于3.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天线系统,在其中,在所述风扇单元-壳体(40)中设置有控制设备(57),所述控制设备经由电线路与所述风扇(50)连接,以便驱控所述风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系统,其中,所述控制设备(57)具有电路板(32),所述电路板构造用于驱控所述至少两个风扇(5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系统,其中,所述电路板(32)布置在电路板-壳体(34)中,并且配设有灌封物(35),其中,所述电路板-壳体(34)构造用于用作针对所述灌封物的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系统,其中,所述灌封物(35)被构造成用于引起对所述电路板(32)的IP防护,所述IP防护至少相当于等级IP5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系统,其中,所述电路板(32)具有带有第一纵侧(37)和与所述第一纵侧(37)相对置的第二纵侧(38)的纵向延伸部,
在所述电路板中,所述灌封物(35)在所述第一纵侧(37)处从所述第一纵侧(37)出发具有第一厚度(D1),并且从所述第二纵侧(38)出发具有第二厚度(D2),其中,所述第一厚度(D1)和所述第二厚度(D2)之间最大相差20%。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系统,所述天线系统具有电的风扇单元-线缆(80),所述电的风扇单元-线缆与所述电路板(32)电连接,并且穿过所述风扇单元-壳体(40)中的开口向所述风扇单元-壳体(40)的外侧延伸,以便能够从外面电接触所述电路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线系统,在其中,所述风扇单元-线缆(80)在两个相互对置的风扇单元-壳体侧壁(41、42)上受引导,以便减少所述风扇单元-线缆(80)在所述风扇单元-壳体(40)内部运动的可能性。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天线系统,在其中,风扇单元-壳体侧面(42)构造为底部面,并且至少两个彼此相邻的风扇单元-壳体侧面(43、44;44、45;45、46;46、43)构造为侧壁(43、44;44、45;45、46;46、43),
所述侧壁(43、44;44、45;45、46;46、43)分别与所述底部面(42)连接,并且形成所述风扇单元-壳体(40)的共同的棱边(51、52、53、54),
其中,所述两个相邻的侧壁(43、44;44、45;45、46;46、43)在所述棱边(51、52、53、54)的区域内构成间隙(51’、52’、53’、54’),以便防止所述侧壁(43、44;44、45;45、46;46、43)在所述棱边(51、52、53、54)的区域内触碰。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天线系统,在其中,所述风扇单元-壳体(40)具有四个侧壁(43、44、45、46),所述四个侧壁分别与所述底部面(42)连接,其中,所述四个侧壁(43、44、45、46)的每两个相邻的侧壁(43、44;44、45;45、46;46、43)形成所述风扇单元-壳体(40)的共同的棱边(51、52、53、54),
并且其中,每两个相邻的侧壁(43、44;44、45;45、46;46、43)在所述棱边(51、52、53、54)的区域内构成间隙(51’、52’、53’、54’),以便防止所述侧壁(43、44、45、46)在所述棱边(51、52、53、54)的区域内触碰。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天线系统,在其中,所述侧壁(43、44、45、46)和所述底部面(42)由板材构成,其中,在所述侧壁(43、44、45、46)与所述底部面(42)之间的过渡区域内设置有所述板材的弯曲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天线系统,在其中,至少第一侧壁(43)在远离于所述底部面(42)的侧上具有侧翼区域(47),所述侧翼区域(47)以如下方式从所述第一侧壁(43)弯曲,即,所述侧翼区域(47)和所述底部面(42)在两个相对置的侧上在所述风扇单元-壳体(40)内限界出区域(49)。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天线系统,在其中,所述相邻侧壁(43、44;44、45;45、46;46、43)之间的所述间隙(51’、52’、53’、54’)至少局部地大于0.2mm。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天线系统,其中,所述相邻侧壁之间的间隙(51’、52’、53’、54’)小于3.0mm。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天线系统,其中,所述风扇单元-壳体(40)具有盖(70),所述盖能够以如下方式与所述侧壁(43、44、45、46)连接,即,所述盖与所述底部面(42)相对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天线系统,在其中,所述盖(70)能够与所述侧壁(43、44、45、46)以能松开的方式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天线系统,在其中,所述盖(70)具有至少一个间隔保持件-元件(76、77、78、79),所述间隔保持件-元件构造用于限制两个相邻侧壁(43、44;44、45;45、46;46、43)相互地彼此间运动,并且由此防止所述侧壁(43、44、45、46)在所述间隙(51’、52’、53’、54’)的区域内接触。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天线系统,在其中,所述盖(70)由人工合成材料构成。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天线系统,在其中,所述盖(70)构造为外罩,
其中,所述外罩的靠内的区域(71)相对于所述外罩的外边缘的至少一部分构造为隆起部,
其中,所述隆起部具有侧边(73)。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天线系统,在其中,所述侧边(73)具有弯曲的轮廓地构造,以便引起对所述外罩的强化。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天线系统,在其中,在所述侧边(73)的区域内设置有流体穿流开口(61)。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天线系统,在其中,所述靠内的区域(71)具有针对多个风扇(50)的流体穿流开口(61)。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天线系统,在其中,在所述靠内的区域(71)中构造有台面,其中,在所述台面的区域内构造有针对多个风扇(50)的流体穿流开口(61)。
2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天线系统,在其中,固定在所述风扇单元-壳体(40)中的风扇(50)具有带转子盆状物-底部(113)和转子盆状物-侧壁(114)的转子盆状物(111),
并且其中,所述风扇单元-壳体(40)以如下方式布置在所述天线系统-壳体(12),即,所述转子盆状物-侧壁(114)布置在所述转子盆状物-底部(113)的朝向所述天线(14)的那侧上。
2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天线系统,在其中,至少两个风扇(50)分别具有风扇壳体,
其中,所述风扇壳体分别经由风扇壳体-连接元件(86)与风扇单元-壳体侧面(42)连接,其中,所述风扇壳体-连接元件(86)由人工合成材料构成。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天线系统,在其中,所述风扇壳体-连接元件(86)构造为膨胀铆钉。
2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天线系统,在其中,所述风扇(50)的风扇-线缆(82)经由由人工合成材料制成的线缆-固定元件(83)固定在至少一个风扇单元-壳体侧面(42)上,以便减少所述风扇-线缆(82)在所述风扇单元-壳体(40)中运动的可能性。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天线系统,在其中,所述线缆-固定元件(83)具有线缆连接件(84)和与所述线缆连接件连接的锁定元件(85),
其中,所述线缆连接件(84)包围所述风扇-线缆(82),
并且其中,所述锁定元件(85)锁定在所述风扇壳体(40)中的留空部(100)中。
3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天线系统,在其中,至少朝向所述天线(14)的所述风扇单元-壳体侧面(42)由金属材料构成,以便引起对由所述风扇单元(30)产生的电磁射线的屏蔽。
3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天线系统,在其中,所述风扇单元-壳体(40)的金属材料在内侧上不具有与布置在所述风扇单元-壳体(40)内的构件(50、57、80、82)的金属材料的直接接触部。
3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天线系统,在其中,所述风扇(50)具有带有转子盆状物-底部(113)的转子盆状物(114)以及带有电子构件(118)的风扇-电路板(116),其中,所述风扇-电路板(116)布置在转子盆状物(114)中,以便通过所述转子盆状物(114)屏蔽所述风扇电路板(116)。
3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天线系统,在其中,所述第二风扇单元-壳体侧面(42)与所述第一风扇单元-壳体侧面(41)相对置。
3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天线系统,所述天线系统装配在发送杆(11)。
3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系统,在其中,所述控制设备(57)附加地与温度传感器(90)电连接。
3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系统,其中,所述IP防护至少相当于等级IP68。
3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天线系统,在其中,所述相邻侧壁(43、44;44、45;45、46;46、43)之间的所述间隙(51’、52’、53’、54’)至少局部地大于0.3mm。
3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天线系统,在其中,所述相邻侧壁(43、44;44、45;45、46;46、43)之间的所述间隙(51’、52’、53’、54’)至少局部地大于0.5mm。
39.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天线系统,在其中,所述相邻侧壁(43、44;44、45;45、46;46、43)之间的所述间隙(51’、52’、53’、54’)在所述间隙(51’、52’、53’、54’)的整个长度上大于0.2mm。
40.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天线系统,在其中,所述相邻侧壁(43、44;44、45;45、46;46、43)之间的所述间隙(51’、52’、53’、54’)在所述间隙(51’、52’、53’、54’)的整个长度上大于0.3mm。
4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天线系统,在其中,所述相邻侧壁(43、44;44、45;45、46;46、43)之间的所述间隙(51’、52’、53’、54’)在所述间隙(51’、52’、53’、54’)的整个长度上大于0.5mm。
4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天线系统,其中,所述相邻侧壁之间的间隙(51’、52’、53’、54’)小于2.0mm。
4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天线系统,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间隔保持件-元件(76、77、78、79)向着两个相邻的侧壁抵靠。
4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天线系统,在其中,所述隆起部朝向所述风扇单元-壳体(40)的外侧构成。
45.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天线系统,在其中,所述膨胀铆钉从所述风扇单元-壳体(40)的外侧穿过所述风扇单元-壳体(40)的留空部(99)移入到所述风扇壳体(91)的固定开口(94)中。
46.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天线系统,在其中,邻接于朝向所述天线(14)的所述风扇单元-壳体侧面(42)的风扇单元-壳体侧面(43、44、45、46)也由金属材料构成。
47.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天线系统,在其中,所述盖(70)由经玻璃纤维强化的人工合成材料构成。
48.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天线系统,在其中,所述金属材料具有质量份额至少为0.60的铝。
49.一种用于移动无线网的基站(15),所述基站具有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系统(10)。
CN201580009779.6A 2014-06-13 2015-05-28 具有风扇单元的天线系统 Active CN1060301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4108396.2A DE102014108396A1 (de) 2014-06-13 2014-06-13 Antennenanordnung mit einer Lüftereinheit
DE102014108396.2 2014-06-13
PCT/EP2015/061810 WO2015189040A1 (de) 2014-06-13 2015-05-28 Antennenanordnung mit einer lüftereinhei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30118A CN106030118A (zh) 2016-10-12
CN106030118B true CN106030118B (zh) 2019-04-26

Family

ID=53298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9779.6A Active CN106030118B (zh) 2014-06-13 2015-05-28 具有风扇单元的天线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292304B2 (zh)
CN (1) CN106030118B (zh)
DE (2) DE102014108396A1 (zh)
WO (1) WO201518904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53930B2 (en) * 2016-12-30 2020-02-04 Symantec Corporation Antenna system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other wireless applications
CN108321503B (zh) * 2017-01-16 2020-05-15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天线装置
JP2018178899A (ja) * 2017-04-17 2018-11-15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送風装置
CN108963408A (zh) * 2018-07-02 2018-12-07 四川莱源科技有限公司 球面数字阵列天线的散热设计方法
US10912216B1 (en) * 2018-09-26 2021-02-02 Cisco Technology, Inc. Bidirectional installation module for modular electronic system
CN110107516B (zh) * 2019-06-04 2021-11-05 黄娉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清洁型矿用风机
CN111379748B (zh) * 2020-04-10 2021-06-22 台州市杰龙风机厂 一种排尘风机用具有过滤机构的弯管机构
CN111834729B (zh) * 2020-07-29 2022-06-21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 一种科考船气象雷达和卫通c天线连锁控制装置
CN112310593B (zh) * 2020-12-24 2021-03-23 成都天锐星通科技有限公司 车载通信天线
CN113623250A (zh) * 2021-08-27 2021-11-09 江苏格罗瑞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紧密纺负压一体化恒压风机
CN116437615B (zh) * 2023-06-14 2023-08-18 四川天中星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软件无线电构架的通讯导航测试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55375A (en) * 1996-06-24 1997-08-12 Y.B.S. Enterprises, Inc. Antenna mast-top mountable thermo-electrically cooled amplifier enclosure system
CN2405318Y (zh) * 1999-11-25 2000-11-08 石勇 抗角扰动的全向随动天线
CN102981163A (zh) * 2012-12-20 2013-03-20 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 天线与收发系统一体化的双偏振天气雷达结构
CN203605020U (zh) * 2013-09-20 2014-05-21 崔朝晖 高效散热防水式物联网led灯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89827B (en) 1994-05-17 1998-05-20 Motorola Ltd Integrated mast base station
US5460571A (en) * 1994-10-31 1995-10-24 Kato; Junichi Electro-magnetically shielded ventilation system
JP3661766B2 (ja) * 2000-06-22 2005-06-2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機器の実装構造
US6735450B1 (en) * 2000-11-16 2004-05-11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outdoor environment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US20050207121A1 (en) * 2003-06-12 2005-09-22 Matsux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Base station device
US6965515B2 (en) * 2003-08-21 2005-11-15 Andrew Corporation Thermoelectric cooling of low-noise amplifier transistor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US7164581B2 (en) * 2004-06-21 2007-01-16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Corp. Modular chassis divided along a midplane and cooling system therefor
WO2010047067A1 (ja) * 2008-10-20 2010-04-2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熱交換装置とそれを用いた発熱体収納装置
DE202009017511U1 (de) * 2009-12-22 2011-05-05 Ebm-Pabst Mulfingen Gmbh & Co. Kg Lüftereinheit für Filterlüfte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55375A (en) * 1996-06-24 1997-08-12 Y.B.S. Enterprises, Inc. Antenna mast-top mountable thermo-electrically cooled amplifier enclosure system
CN2405318Y (zh) * 1999-11-25 2000-11-08 石勇 抗角扰动的全向随动天线
CN102981163A (zh) * 2012-12-20 2013-03-20 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 天线与收发系统一体化的双偏振天气雷达结构
CN203605020U (zh) * 2013-09-20 2014-05-21 崔朝晖 高效散热防水式物联网led灯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4108396A1 (de) 2015-12-17
WO2015189040A1 (de) 2015-12-17
DE112015002813A5 (de) 2017-06-14
US10292304B2 (en) 2019-05-14
US20180220550A1 (en) 2018-08-02
CN106030118A (zh) 2016-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30118B (zh) 具有风扇单元的天线系统
WO2020056569A1 (en) Movable container
US20150022020A1 (en) Method and shielding units for inductive energy coils
CN109617152B (zh) 无线充电装置
US10050331B2 (en) Antenna structure for mobile phone
KR102457738B1 (ko) 메탈 프레임을 이용한 안테나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장치
JP2015149833A (ja) 電子機器
KR102665151B1 (ko) 메탈 프레임의 커플링을 이용한 안테나 장치
US9270014B2 (e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US10468765B2 (en) Vertical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olid antenna bracket
KR101973380B1 (ko) BLDC모터용 EMC Terminal 그라운드
US20160276749A1 (en) Bent-shaped antenna device
US9628132B2 (en) Case apparatus
JP6515662B2 (ja) アンテナ装置
US20190068039A1 (en) Linear vibration generator including structure for preventing disconnection of coil
CN102056465A (zh) 带有至少一个产生热量的电气元件的电气安装内装设备
CN106450652B (zh) 用于装置的天线
KR102638553B1 (ko) 메탈 프레임을 이용한 안테나 장치
US20150010391A1 (en) Fan assembly and air shield apparatus
CN107677998A (zh) 能够提高安装效率的微波雷达
KR101686789B1 (ko) 휴대 단말기용 안테나 구조
CN106469694B (zh) 电子电气设备
US11525450B2 (en) Fan motor
JP5928496B2 (ja)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携帯電子機器
CN207925672U (zh) 一种带防雷电导流条的超材料天线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