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27404A - 一种基于自适应补偿编码的网络性能优化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自适应补偿编码的网络性能优化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27404A
CN106027404A CN201610285483.3A CN201610285483A CN106027404A CN 106027404 A CN106027404 A CN 106027404A CN 201610285483 A CN201610285483 A CN 201610285483A CN 106027404 A CN106027404 A CN 1060274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ing
bag
packet
data packets
raw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8548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继燕
张棪
唐鼎
张舒黎
陈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61028548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27404A/zh
Publication of CN1060274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274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9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at layers above the network layer
    • H04L47/193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at layers above the network layer at the transport layer, e.g. TCP rel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2Traffic shaping
    • H04L47/225Determination of shaping rate, e.g. using a moving windo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04L47/2466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using signalling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7Evaluation or update of window size, e.g. using information derived from acknowledged [ACK] pack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2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by discarding or delaying data units, e.g. packets or frames
    • H04L47/323Discarding or blocking control packets, e.g. ACK pack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自适应补偿编码的网络性能优化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发送端为传输控制协议TCP层中待发送的数据包增加预设长度的头部信息位,增加的头部信息位包括:编码信息字段;对于一个拥塞窗口单元,当发送端根据当前链路丢包率检测出当前超时概率超过预设阈值时,发送端将当前拥塞窗口中的w1个原始数据包进行编码生成C1个补偿编码包,并将处理后的C1个补偿编码包发送至接收端,C1是根据当前超时概率以及李雅普诺夫最优化框架模型确定的。本发明能够根据实时的网络环境产生主动编码补偿,降低TCP流超时概率,且不需要对交换机,网络接口等硬件设备进行修改,易于部署实施。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自适应补偿编码的网络性能优化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自适应补偿编码的网络性能优化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数据中心作为云计算和因特网服务的基础设施网络,它提供大量集中的计算和存储资源。数据中心网络是一个高带宽(Gbps级)低时延(毫秒级)的大型网络,它面向的应用大多是拥有严格时延要求的云计算以及因特网服务应用。在数据中心网络中的数据流,通常被分成两类:时延敏感的短流,以及吞吐量敏感的长流。对数据中心中时延敏感的应用服务来说时延性能将极大地影响企业的收益。亚马逊的研究表明流的完成时延每增加一百毫秒,公司就将亏损百分之一的利润。对于电子交易平台,完成时间增加5ms,则企业将损失约4百万美元。TCP的AIMD拥塞控制方案不可避免的会造成相当高的丢包率,而基于丢包的丢包恢复策略并不能满足数据中心如此严格的时延要求。谷歌数据中心的测量显示,相对于没有丢包的流,丢包会造成流的完成时间扩涨五倍。而其中77%的丢包都是通过超时重传完成的。
TCP是目前数据中心中最主要的传输协议。然而,最初为普通有线网络设计的TCP,在数据中心中却存在吞吐量和时延等性能方面的许多不足。TCP基于丢包的拥塞检测机制以及基于重传的丢包恢复机制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TCP将一切丢包都误认为是拥塞的标志,从而导致吞吐量大幅下降。另外,TCP的拥塞检测时延和重传恢复时延都不能满足数据中心中严格的时延要求。TCP超时时钟通常为200毫秒,这个时间对于数据中心中的时延敏感型应用来说,是不能容忍的。数据中心中普遍存在TCP incast问题。在incast模式下,数据被分成多个块,进行多对一传输,每一个传输都采用独立的TCP。只有所有的TCP流都完成了当前块的传输任务,才能进行下一个块的传输。一旦有一条TCP流出现超时,即便其他TCP流都完成了当前块的传输,也必须继续等待这条超时的TCP流。当大流占据带宽资源时,时延敏感的小流常常遭遇超时问题。而单纯的减少超时时钟间隔又会带来过度重传等问题。
所以提升数据中心中TCP传输性能的关键在于改善超时问题。网络编码TCP作为传输层前向纠错技术在改善TCP丢包超时导致的一系列网络传输性能下降问题上极具潜力。然而,数据中心具有高带宽低时延的特性,其对编码开销有着严格的要求。
为了提高TCP在数据中心网络中的吞吐量和时延性能,许多避免或者缓解超时发生的方案被提出。DCTCP采用显示拥塞通知以在交换机上维持一个比较小的数据包队列来避免丢包超时。ICTCP动态调整通告窗口来控制发送端发送速率以控制链路拥塞,从而降低超时的发生。ICaT采用入网控制方案来限定进入网络的流量不超过网络容量。然而,这些传输层的解决方案,均无法较好地降低TCP流超时概率,包括DCTCP,ICTCP以及ICaT都需要依赖于对交换机或者网络接口的改变,其部署难度开销太大。与这些方案相比,冗余传输方案在部署以及系统开销的优势使得其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针对TCP超时的冗余传输方案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单纯冗余TCP传输以及网络编码冗余TCP传输。单纯冗余TCP传输是指对原始包或者流进行复制传输。对于数据中心而言,对于小流而言,对时延的需求比节约带宽更加重要。Repflow和More-is-less通过对小流进行复制传输以减小小流的时延。GIP对数据块尾的最后一个数据包进行重传以将超时恢复转换为快速重传恢复。然而,单纯冗余TCP传输方案只能恢复特定的丢包,即那些有机会被冗余传输的数据包。
而对于网络编码冗余TCP传输方案来说,一个编码包将多个原始包通过异或操作生成一个随机线性组合,接收端只需要接收到一定数量的线性无关的数据包,就可以对任意的参与编码的包,而不用关心具体哪个包丢了。在丢包恢复方面更加灵活,更加有效。Google在其数据中心网络中采用线性网络编码冗余TCP方案Corrective。Corrective每个拥塞窗口增加一个冗余编码包发出,接收端可以恢复任意单个丢包,而不需要额外的丢包检测时延以及重传时延。
然而,由于Corrective的冗余度是固定的,对于多余一个丢包,它是不能进行有效的丢包恢复的。对于网络传输状态的无感知性局限了它只能对单个丢包进行恢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自适应补偿编码的网络性能优化方法及装置,能够根据实时的网络环境产生主动编码补偿,降低TCP流超时概率,且不需要对交换机,网络接口等硬件设备进行修改,易于部署实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自适应补偿编码的网络性能优化方法,包括:
发送端为传输控制协议TCP层中待发送的数据包增加预设长度的头部信息位,增加的头部信息位包括:编码信息字段;其中,所述编码信息字段包括解码提示位base、编码指示位n、编码系数、参与编码的原始数据包的序列号;所述base表示不再参与编码的原始数据包的最大序列号;n=0表示该数据包为原始数据包,n>0表示该数据包为补偿编码包,其中,n表示该补偿编码包中包含的原始数据包的数目;
发送端将传输控制协议TCP层中待发送的原始数据包的编码信息字段中的解码提示位base设置为当前内存删除的包的最大序列号,以及将编码指示位n设置为0,并将设置好的原始数据包按照预设拥塞控制策略发送至接收端;
对于一个拥塞窗口单元,当发送端根据当前链路丢包率检测出当前超时概率超过预设阈值时,发送端将当前拥塞窗口中的w1个原始数据包进行编码生成C1个补偿编码包,并将每个补偿编码包的编码信息字段中的解码提示位base设置为当前内存删除的包的最大序列号,将编码指示位n设置为参与编码的原始数据包的个数w1,以及将编码用到的编码系数、参与编码的原始数据包的序列号加入至相应补偿编码包的编码信息字段中,并将处理后的C1个补偿编码包发送至所述接收端;
其中,所述补偿编码包的个数C1是根据当前超时概率以及李雅普诺夫最优化框架模型确定的。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发送端接收到的由接收端发送的应答ACK中带有丢包数d时,发送端根据丢包数d获取当前新的丢包数dnew;其中,所述应答ACK是接收端在对发送端发送的补偿编码包接收失败后向发送端发送的应答消息;
若dnew>0,则发送端将当前拥塞窗口中的w2个原始数据包进行编码生成C2个补偿编码包,并将每个补偿编码包的编码信息字段中的解码提示位base设置为当前内存删除的包的最大序列号,将编码指示位n设置为参与编码的原始数据包的个数w2,以及将编码用到的编码系数、参与编码的原始数据包的序列号加入至相应补偿编码包的编码信息字段中,并将处理后的C2个补偿编码包发送至所述接收端,以及更新dnew=0;
其中,所述补偿编码包的个数C2是根据当前超时概率以及李雅普诺夫最优化框架模型确定的。
优选地,所述补偿编码包的个数C1是根据当前超时概率以及李雅普诺夫最优化框架模型确定的,包括:
根据下述优化函数获取补偿编码包的个数C1
Minimize C(t)Q(t)+Vpt(t)
其中,pt(t)为李雅普诺夫优化中的惩罚项,pt(t)对应超时概率,其中,p1为当前丢包率;V为李雅普诺夫常数因子;Q(t)为预设长度的虚拟缓冲区间在t时刻的剩余空间队列;C(t)为李雅普诺夫中的t时刻的最优发送补偿编码包的数目。
优选地,所述补偿编码包的个数C1为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数值,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的取值范围为[0,5]。
优选地,所述补偿编码包的个数C2是根据当前超时概率以及李雅普诺夫最优化框架模型确定的,包括:
根据下述优化函数获取补偿编码包的个数C2
Minimize C(t)Q(t)+Vpt(t)
其中,pt(t)为李雅普诺夫优化中的惩罚项,pt(t)对应超时概率,其中,p2为当前丢包率;V为李雅普诺夫常数因子;Q(t)为预设长度的虚拟缓冲区间在t时刻的剩余空间队列;C(t)为李雅普诺夫中的t时刻的最优发送补偿编码包的数目。
优选地,补偿编码包的个数C2为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数值,所述第二预设阈值的取值范围为[0,5]。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面所述方法的基于自适应补偿编码的网络性能优化方法,包括:
接收由所述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包;
提取所述数据包的头部信息中的编码信息字段;
根据提取的编码信息字段中的base的大小,将序列号小于所述base的数据包从解码矩阵中移除;
根据提取的编码信息字段中的n的大小对所述数据包进行处理:
若n=0,则将数据包加入解码矩阵,并将数据包交由相应的拥塞控制模块进行处理以产生对应的第一应答消息,并将产生的第一应答消息发送给发送端;
若n>0,则根据编码系数、参与编码的数据包的序列号对数据包进行解码,当数据包被解码解出时,交由相应的拥塞控制模块进行处理以产生对应的第二应答消息,并将产生的第二应答消息发送给所述发送端。
优选地,所述第二应答消息为ACK消息,所述第二应答消息中包含当前丢包数d。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自适应补偿编码的网络性能优化装置,包括:
添加单元,用于为传输控制协议TCP层中待发送的数据包增加预设长度的头部信息位,增加的头部信息位包括:编码信息字段;其中,所述编码信息字段包括解码提示位base、编码指示位n、编码系数、参与编码的原始数据包的序列号;所述base表示不再参与编码的原始数据包的最大序列号;n=0表示该数据包为原始数据包,n>0表示该数据包为补偿编码包,其中,n表示该补偿编码包中包含的原始数据包的数目;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将传输控制协议TCP层中待发送的原始数据包的编码信息字段中的解码提示位base设置为当前内存删除的包的最大序列号,以及将编码指示位n设置为0,并将设置好的原始数据包按照预设拥塞控制策略发送;
检测单元,对于一个拥塞窗口单元,用于根据当前链路丢包率检测当前超时概率是否超过预设阈值;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出当前超时概率超过预设阈值时,将当前拥塞窗口中的w1个原始数据包进行编码生成C1个补偿编码包,并将每个补偿编码包的编码信息字段中的解码提示位base设置为当前内存删除的包的最大序列号,将编码指示位n设置为参与编码的原始数据包的个数w1,以及将编码用到的编码系数、参与编码的原始数据包的序列号加入至相应补偿编码包的编码信息字段中,并将处理后的C1个补偿编码包发送;
其中,所述补偿编码包的个数C1是根据当前超时概率以及李雅普诺夫最优化框架模型确定的。
第四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面所述装置的基于自适应补偿编码的网络性能优化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如上面所述装置发送的数据包;
提取单元,用于提取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数据包的头部信息中的编码信息字段;
移除单元,用于根据提取的编码信息字段中的base的大小,将序列号小于所述base的数据包从预设解码矩阵中移除;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提取的编码信息字段中的n的大小对所述数据包进行处理:
若n=0,则将数据包加入所述预设解码矩阵,并将数据包交由相应的拥塞控制模块进行处理以产生对应的第一应答消息,并将产生的第一应答消息发送给如上面所述装置;
若n>0,则根据编码系数、参与编码的数据包的序列号对数据包进行解码,当数据包被解码解出时,交由相应的拥塞控制模块进行处理以产生对应的第二应答消息,并将产生的第二应答消息发送给如上面所述的装置。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自适应补偿编码的网络性能优化方法,能够根据网络状况自适应地确定编码个数,从而既可以有效降低超时发生,也能不浪费编码开销,从而提升了数据中心网络传输性能。且该方法不需要对交换机,网络接口等硬件设备进行修改,易于部署实施。此外,该方法还是第一个将李雅普诺夫最优化框架应用到数据中心网络TCP编码中,首次提出了如何将李雅普诺夫最优化框架应用到自适应编码补偿中以在编码开销和超时概率降低之间取得最优平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自适应补偿编码的网络性能优化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新TCP头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自适应补偿编码的网络性能优化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自适应补偿编码的网络性能优化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自适应补偿编码的网络性能优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五个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自适应补偿编码的网络性能优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TCP传输模型中导致超时的有两种情况:①一个拥塞窗口内大多数包丢失,使得不足三个重复ACK来触发快速重传;②当已经确定丢包后,重传该包时又出现了数据包丢失。本发明下述第一个实施例和第二个实施例分别针对上述两种情况进行了基于自适应补偿编码的网络性能优化处理。
图1示出了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自适应补偿编码的网络性能优化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1,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自适应补偿编码的网络性能优化方法,该网络性能优化方法主要针对于TCP层发送端的处理,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发送端为传输控制协议TCP层中待发送的数据包增加预设长度的头部信息位,增加的头部信息位包括:编码信息字段;其中,所述编码信息字段包括解码提示位base、编码指示位n、编码系数、参与编码的原始数据包的序列号;所述base表示不再参与编码的原始数据包的最大序列号;n=0表示该数据包为原始数据包,n>0表示该数据包为补偿编码包,其中,n表示该补偿编码包中包含的原始数据包的数目。
在本步骤中,发送端为TCP层中的发送端。参见图2,在原有的TCP头部信息的基础之上,本实施例中的TCP层中的发送端为TCP层中待发送的数据包增加了预设长度的头部信息位,最后得到的头部信息可以称之为新TCP头部结构。其中,新增加的头部信息位包括编码信息字段,该编码信息字段包括:解码提示位base、编码指示位n、编码系数和参与编码的原始数据包的序列号(Starti和Endi),Starti为参与编码的第i个包Pi的序列号,Endi为其最后一个字节相对于Starti的长度。索引为0的包的序列号已经保存在了原TCP头部中。
从图2可见,新TCP头部结构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原有TCP头部结构,包含TCP端口,序列号等信息。第二部分是编码信息字段,类似于除去源端口地址和目的端口地址的TCP/NC中的TCPNC头部结构。这部分包含了编码相关的信息如base,n,编码系数,参与编码的包的序列号。其中,base为不再参与编码的原始包的最大序列号,接收端解码时不再需要序列号小于base的原始数据包,可将序列号小于base的数据包从解码矩阵中安全移除。TCP/NC中对于编码包 为编码系数,n为编码包中参与编码的原始包Pi的数目。
步骤102:发送端将传输控制协议TCP层中待发送的原始数据包的编码信息字段中的解码提示位base设置为当前内存删除的包的最大序列号,以及将编码指示位n设置为0,并将设置好的原始数据包按照预设拥塞控制策略发送至接收端。
步骤103:对于一个拥塞窗口单元,当发送端根据当前链路丢包率检测出当前超时概率超过预设阈值(如40%)时,发送端将当前拥塞窗口中的w1个原始数据包进行编码生成C1个补偿编码包,并将每个补偿编码包的编码信息字段中的解码提示位base设置为当前内存删除的包的最大序列号,将编码指示位n设置为参与编码的原始数据包的个数w1,以及将编码用到的编码系数、参与编码的原始数据包的序列号加入至相应补偿编码包的编码信息字段中,并将处理后的C1个补偿编码包发送至所述接收端;其中,所述补偿编码包的个数C1是根据当前超时概率以及李雅普诺夫最优化框架模型确定的。
上面已经提到,TCP传输模型中导致超时的一种情况是:一个拥塞窗口内大多数包丢失,使得不足三个重复ACK来触发快速重传。
为了降低这种超时情况的发生的概率,设定对应的编码冗余包参数为C1。在这种超时情况下,对于一个大小为w的TCP拥塞窗口,链路丢包率为p,冗余编码包个数为C1,则发送端总共发送的数据包个数为w+C1,其中包含按照TCP拥塞控制算法发送的w个原始包,以及CTCP额外发送的C1个补偿编码包。如果这w+C1个数据包在传输中出现大量丢失从而导致只有少于三个数据包被接收端成功接收,那么快速重传失败,超时发生。所以这种情况下的超时概率为:
P 1 t ( w , p , C 1 ) = Σ i = 0 2 C C 1 + w C 1 + w - i p C 1 + w - i ( 1 - p ) i ;
在本步骤中,对于补偿编码包的个数C1,直觉上,C1可以随着丢包率的增加而增加。因为更多的冗余包将更有效地补偿丢包以及降低超时概率。然而,发送更多的补偿编码包也会带来更高的编码开销。编码开销主要包括编码的计算开销,以及编码包的带宽开销。所以这里存在着一个在降低超时概率与编码开销之间的平衡(T-C平衡)。
优选地,本实施例采用李雅普诺夫最优化方法来解决T-C平衡问题。李雅普诺夫最优化是指使用一个李雅普诺夫函数来优化控制一个动态系统。李雅普诺夫函数在控制理论中得到广泛应用,以保证系统不同形式的稳定性。在特定的时间,系统的状态通常是由一个多维向量描述。一个李诺夫函数是一个非负标量这个多维状态的函数。通常,当系统向不受欢迎的状态移动时,该函数结果被定义为大。系统的稳定性是通过采取控制措施,使李雅普诺夫漂移像负向逼近。排队网络的最优控制研究中,李诺夫诺夫漂移是一项重要的研究。一个典型的目标是稳定所有的网络队列,同时优化一些性能目标,如最大限度地减少平均能耗或最大限度地提高平均吞吐量。
为了将李雅普诺夫优化方法应用到本实施例所述的性能优化方法中,假设发送端每轮RTT生成λ(t)个编码包,并以C(t)的速率发送这些编码冗余包。有一个虚拟的缓冲区间,容量固定为B个包。该缓冲在t时刻的剩余空间队列即为Q(t)。直观表现为该队长越长冗余包发得越多,对网络造成的拥塞越大,但超时概率降得越低。根据李雅普诺夫最优化框架,最优化目标是:
Minimize C(t)Q(t)+Vpt(t)(公式一)
其中,pt(t)为李雅普诺夫优化中的惩罚项,pt(t)对应超时概率,其中,p2为当前丢包率;V为李雅普诺夫常数因子;Q(t)为预设长度的虚拟缓冲区间在t时刻的剩余空间队列;C(t)为李雅普诺夫中的t时刻的最优发送补偿编码包的数目。
从上面公式一可以看出,这个式子是一个幂次方程,求解复杂,算法复杂度高。可以通过泰勒展开成高阶多项式,再采用牛顿最速下降法求解。牛顿最速下降法是一个搜索算法,给一个初始值,然后沿负梯度方向搜索,不停地有规律地枚举解,看附近有没有更小的,有就继续,没有就结束了。这种方法不能保证全局最优,只能保证是局部最优,看初始值的选取,如果初始值选的离最优解比较近就是全局最优。显然,在网络传输中最好是不要采用复杂度如此高的算法,考虑到实际情况,权衡编解码复杂度和计算的时延代价之后得到一个结论,即每轮RTT,发送的冗余包数目不应该大于一个常数Cmax。即采用在不大于Cmax的范围内的简单枚举比较李雅普诺夫优化方程的目标值即可快速获得近似解,使得编解码和整体计算复杂度非常低,保证算法简单高效;例如可以将Cmax取5,10,15,...以观察不同的Cmax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直观上可以得出,Cmax是一个很小的整数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实验可以证明该近似解距离最优解非常近,近似比非常高。因此,在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补偿编码包的个数C1为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数值,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的取值范围为[0,5]。
从上面描述可知,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适应编码补偿的网络性能优化方法,该方法对原有的TCP层的处理作出了改进,能够根据网络状况自适应地确定编码个数,从而既可以有效降低超时发生,也能不浪费编码开销,从而提升了数据中心网络传输性能。且该方法不需要对交换机,网络接口等硬件设备进行修改,易于部署实施。此外,该方法还是第一个将李雅普诺夫最优化框架应用到数据中心网络TCP编码中,首次提出了如何将李雅普诺夫最优化框架应用到自适应编码补偿中以在编码开销和超时概率降低之间取得最优平衡。
在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中,参见图3,上述基于自适应补偿编码的网络性能优化方法除了包括步骤101-103之外,还包括如下步骤104-106。
步骤104:当发送端接收到的由接收端发送的应答ACK中带有丢包数d时,发送端根据丢包数d获取当前新的丢包数dnew
在本步骤中,所述应答ACK是接收端在对发送端发送的补偿编码包接收失败后向发送端发送的应答消息。
当发送端接收到的由接收端发送的应答ACK中带有丢包数d时,发送端根据ACK返回的丢包数d,计算出两个相邻应答ACK所带来的丢包数之差,即新出现的丢包数dnew。例如上一次的丢包数为d’,则dnew=d-d’。
步骤105:判断dnew是否大于0,若是,则执行步骤106。若否,则结束流程。
步骤106:发送端将当前拥塞窗口中的w2个原始数据包进行编码生成C2个补偿编码包,并将每个补偿编码包的编码信息字段中的解码提示位base设置为当前内存删除的包的最大序列号,将编码指示位n设置为参与编码的原始数据包的个数w2,以及将编码用到的编码系数、参与编码的原始数据包的序列号加入至相应补偿编码包的编码信息字段中,并将处理后的C2个补偿编码包发送至所述接收端,以及更新dnew=0;其中,所述补偿编码包的个数C2是根据当前超时概率以及李雅普诺夫最优化框架模型确定的。
上面已经提到,TCP传输模型中导致超时的另一种情况是:当已经确定丢包后,重传该包时又出现了数据包丢失。
为了降低这种情况的发生的概率,设定对应的编码冗余包参数为C2。在这种超时情况下,当ACK带回确定丢包数后,发送C2个编码冗余包进行补偿。当TCP得知丢包发生时,TCP拥塞控制会重传丢失的数据包,如果重传该包时又出现了包丢失,那么超时就会发生。对于出现的丢包数为dnew,编码拥塞窗口为w,丢包率为p,冗余编码包个数为C2的情况,发送端总共发送w+C2个数据包,其中包含按照TCP拥塞控制算法发送的拥塞窗口内的w个原始包,以及额外发送的C2个补偿编码包。如果接收端可以成功接收到至少w个数据包,则所有的w个原始数据包均可以被恢复,TCP拥塞控制看不到包丢失。否则,TCP拥塞控制可以感知到数据包丢失,从而导致超时发生。这是因为,编码技术只关心接收到的包的数目,而不关心具体收到的是哪些数据包。所以,这种情况下的超时概率为:
根据上面实施例提到的降低超时概率与编码开销之间需要平衡的原则,因此补偿编码包的个数C2不可能无限大。因此在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下述李雅普诺夫优化函数获取补偿编码包的个数C2
Minimize C(t)Q(t)+Vpt(t)
其中,pt(t)为李雅普诺夫优化中的惩罚项,pt(t)对应超时概率,其中,p2为当前丢包率;V为李雅普诺夫常数因子;Q(t)为预设长度的虚拟缓冲区间在t时刻的剩余空间队列;C(t)为李雅普诺夫中的t时刻的最优发送补偿编码包的数目。
同上一个实施例,具体原理不再赘述。为了降低计算复杂度,降低时延,同时不影响效果的情况下,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补偿编码包的个数C2为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数值,所述第二预设阈值的取值范围为[0,5]。
从上面描述可知,相对于原来的TCP层,在本实施例提供的TCP层发送端共有三种事件需要增加额外的处理。第一种事件为:按照TCP的拥塞控制发送原始数据包;第二种事件为:按照TCP拥塞窗口滑动方式更新拥塞窗口单元;第三种事件为:接收来自接收端的数据确认ACK包。
针对上述第一个实施例和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下面给出一个具体实例进行解释说明。
A)根据TCP的拥塞控制算法有原始数据包发送时,发送端按如下步骤执行:
①在数据包头部将base设为当前内存删除的包的最大序列号。
②置数据包ACTCP头部n字段为0,发出。
B)新的拥塞窗口单元生成。
①当当前超时概率超过预设阈值时,根据李雅普诺夫最优化模型,将当前拥塞窗口中的w个原始数据包生成C1个补偿编码包。
②将每个补偿编码包的ACTCP头部base字段设为当前内存删除的包的最大序列号。以及字段n设为参与编码的原始包数w。并将编码系数以及参与编码的包的信息和长度加入头部对应字段。
③将这C1个冗余编码包发出。
C)当收到一个来自ACK包时,发送端按如下步骤执行:
①从ACK包中提出丢包数d,并计算新的丢包数dnew
②如果dnew大于0
I)根据李雅普诺夫最优化模型,将当前拥塞窗口中的w个原始数据包生成C2个补偿编码包。
II)将每个补偿编码包的头部base字段设为当前内存删除的包的最大序列号。以及字段n设为参与编码的原始包数w。并将编码系数以及参与编码的包的信息和长度加入部对应字段。
III)将这C1个冗余编码包发出。
IV)将这些冗余编码包发出,并更新dnew为0。
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第一或第二实施例所述的网络性能优化方法的网络性能优化方法,该网络性能优化方法主要针对于接收端的处理,参见图4,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接收由所述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包。
在本步骤中,TCP层中的接收端接收由TCP层中的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包。该数据包为上述第一个实施例中由TCP层中的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包。
步骤202:提取所述数据包的头部信息中的编码信息字段。
在本步骤中,由于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头部结构中不但包含原始TCP头部信息,还包括新增加的编码信息字段。而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解码与否,与新增加的编码信息字段有关,因此在接收到所述数据包之后,需要提取所述数据包的头部信息中的编码信息字段。
步骤203:根据提取的编码信息字段中的base的大小,将序列号小于所述base的数据包从解码矩阵中移除。
在本步骤中,由于base为不再参与编码的原始包的最大序列号,接收端解码时不再需要序列号小于base的原始数据包,可将序列号小于base的数据包从解码矩阵中安全移除。
步骤204:根据提取的编码信息字段中的n的大小对所述数据包进行处理。
在本步骤中,若n=0,则将数据包加入解码矩阵,并将数据包交由相应的拥塞控制模块进行处理以产生对应的第一应答消息,并将产生的第一应答消息发送给发送端;
若n>0,则根据编码系数、参与编码的数据包的序列号对数据包进行解码,当数据包被解码解出时,交由相应的拥塞控制模块进行处理以产生对应的第二应答消息,并将产生的第二应答消息发送给所述发送端。
优选地,为了使得发送端能够获知当前丢包数d,所述第二应答消息为ACK消息,所述第二应答消息中包含当前丢包数d。
通过上面描述可知,在接收端,相对于原有TCP,有两种事件需要增加额外的处理。第一种事件为接收到来自发送端的数据包。与网络编码TCP方案TCP/NC中接收端只处理编码包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TCP接收端需要处理两种类型的数据包:原始数据包,以及极少的冗余编码包。当收到一个数据包时,其具体操作详见下述步骤A’);第二种事件为,根据TCP拥塞控制产生新的ACK时,需要在ACK包中加入丢包数d,以利于发送端计算最优的冗余补偿编码包数。该丢包数即为当前解码矩阵行列数之差,具体操作详见下述步骤B’)。
下面给出了一个具体实例,对上述步骤201-204进行详细解释说明。
A’)当收到来自发送端的数据包时,接收端按如下步骤执行
①提取头部信息,并将序列号小于base的包从ACTCP解码矩阵中移除。
②如果n等于0,将该原始数据包加入解码矩阵,并立即交付给拥塞控制部分处理以产生对应的ACK。
③如果n大于0,执行高斯消元解码,如果有新的原始数据包被顺序解出,将立即交付给ACTCP拥塞控制部分处理。
B’)当接收端有ACK要发送时,按如下步骤执行
①在该ACK包中加入丢包数d返回给发送端。
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性能优化装置,参见图5,该装置包括:
添加单元51,用于为传输控制协议TCP层中待发送的数据包增加预设长度的头部信息位,增加的头部信息位包括:编码信息字段;其中,所述编码信息字段包括解码提示位base、编码指示位n、编码系数、参与编码的原始数据包的序列号;所述base表示不再参与编码的原始数据包的最大序列号;n=0表示该数据包为原始数据包,n>0表示该数据包为补偿编码包,其中,n表示该补偿编码包中包含的原始数据包的数目;
第一处理单元52,用于将传输控制协议TCP层中待发送的原始数据包的编码信息字段中的解码提示位base设置为当前内存删除的包的最大序列号,以及将编码指示位n设置为0,并将设置好的原始数据包按照预设拥塞控制策略发送;
检测单元53,对于一个拥塞窗口单元,用于根据当前链路丢包率检测当前超时概率是否超过预设阈值;
第二处理单元54,用于在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出当前超时概率超过预设阈值时,将当前拥塞窗口中的w1个原始数据包进行编码生成C1个补偿编码包,并将每个补偿编码包的编码信息字段中的解码提示位base设置为当前内存删除的包的最大序列号,将编码指示位n设置为参与编码的原始数据包的个数w1,以及将编码用到的编码系数、参与编码的原始数据包的序列号加入至相应补偿编码包的编码信息字段中,并将处理后的C1个补偿编码包发送;
其中,所述补偿编码包的个数C1是根据当前超时概率以及李雅普诺夫最优化框架模型确定的。
本实施例所述的系统可以用于执行上述第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其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第五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第四个网络性能优化装置的网络性能优化装置,参见图6,该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61,用于接收如权利要求9所述装置发送的数据包;
提取单元62,用于提取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数据包的头部信息中的编码信息字段;
移除单元63,用于根据提取的编码信息字段中的base的大小,将序列号小于所述base的数据包从预设解码矩阵中移除;
处理单元64,用于根据提取的编码信息字段中的n的大小对所述数据包进行处理:
若n=0,则将数据包加入所述预设解码矩阵,并将数据包交由相应的拥塞控制模块进行处理以产生对应的应答信息,并将产生的应答信息发送给如权利要求9所述装置;
若n>0,则根据编码系数、参与编码的数据包的序列号对数据包进行解码,当数据包被解码解出时,交由相应的拥塞控制模块进行处理以产生对应的应答信息,并将产生的应答信息发送给如权利要求9所述装置。
本实施例所述的系统可以用于执行上述第三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其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自适应补偿编码的网络性能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端为传输控制协议TCP层中待发送的数据包增加预设长度的头部信息位,增加的头部信息位包括:编码信息字段;其中,所述编码信息字段包括解码提示位base、编码指示位n、编码系数、参与编码的原始数据包的序列号;所述base表示不再参与编码的原始数据包的最大序列号;n=0表示该数据包为原始数据包,n>0表示该数据包为补偿编码包,其中,n表示该补偿编码包中包含的原始数据包的数目;
发送端将传输控制协议TCP层中待发送的原始数据包的编码信息字段中的解码提示位base设置为当前内存删除的包的最大序列号,以及将编码指示位n设置为0,并将设置好的原始数据包按照预设拥塞控制策略发送至接收端;
对于一个拥塞窗口单元,当发送端根据当前链路丢包率检测出当前超时概率超过预设阈值时,发送端将当前拥塞窗口中的w1个原始数据包进行编码生成C1个补偿编码包,并将每个补偿编码包的编码信息字段中的解码提示位base设置为当前内存删除的包的最大序列号,将编码指示位n设置为参与编码的原始数据包的个数w1,以及将编码用到的编码系数、参与编码的原始数据包的序列号加入至相应补偿编码包的编码信息字段中,并将处理后的C1个补偿编码包发送至所述接收端;
其中,所述补偿编码包的个数C1是根据当前超时概率以及李雅普诺夫最优化框架模型确定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发送端接收到的由接收端发送的应答ACK中带有丢包数d时,发送端根据丢包数d获取当前新的丢包数dnew;其中,所述应答ACK是接收端在对发送端发送的补偿编码包接收失败后向发送端发送的应答消息;
若dnew>0,则发送端将当前拥塞窗口中的w2个原始数据包进行编码生成C2个补偿编码包,并将每个补偿编码包的编码信息字段中的解码提示位base设置为当前内存删除的包的最大序列号,将编码指示位n设置为参与编码的原始数据包的个数w2,以及将编码用到的编码系数、参与编码的原始数据包的序列号加入至相应补偿编码包的编码信息字段中,并将处理后的C2个补偿编码包发送至所述接收端,以及更新dnew=0;
其中,所述补偿编码包的个数C2是根据当前超时概率以及李雅普诺夫最优化框架模型确定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编码包的个数C1是根据当前超时概率以及李雅普诺夫最优化框架模型确定的,包括:
根据下述优化函数获取补偿编码包的个数C1
Minimize C(t)Q(t)+Vpt(t)
其中,pt(t)为李雅普诺夫优化中的惩罚项,pt(t)对应超时概率,其中,p1为当前丢包率;V为李雅普诺夫常数因子;Q(t)为预设长度的虚拟缓冲区间在t时刻的剩余空间队列;C(t)为李雅普诺夫中的t时刻的最优发送补偿编码包的数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编码包的个数C1为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数值,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的取值范围为[0,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编码包的个数C2是根据当前超时概率以及李雅普诺夫最优化框架模型确定的,包括:
根据下述优化函数获取补偿编码包的个数C2
Minimize C(t)Q(t)+Vpt(t)
其中,pt(t)为李雅普诺夫优化中的惩罚项,pt(t)对应超时概率,其中,p2为当前丢包率;V为李雅普诺夫常数因子;Q(t)为预设长度的虚拟缓冲区间在t时刻的剩余空间队列;C(t)为李雅普诺夫中的t时刻的最优发送补偿编码包的数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补偿编码包的个数C2为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数值,所述第二预设阈值的取值范围为[0,5]。
7.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基于自适应补偿编码的网络性能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由所述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包;
提取所述数据包的头部信息中的编码信息字段;
根据提取的编码信息字段中的base的大小,将序列号小于所述base的数据包从解码矩阵中移除;
根据提取的编码信息字段中的n的大小对所述数据包进行处理:
若n=0,则将数据包加入解码矩阵,并将数据包交由相应的拥塞控制模块进行处理以产生对应的第一应答消息,并将产生的第一应答消息发送给发送端;
若n>0,则根据编码系数、参与编码的数据包的序列号对数据包进行解码,当数据包被解码解出时,交由相应的拥塞控制模块进行处理以产生对应的第二应答消息,并将产生的第二应答消息发送给所述发送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应答消息为ACK消息,所述第二应答消息中包含当前丢包数d。
9.一种基于自适应补偿编码的网络性能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添加单元,用于为传输控制协议TCP层中待发送的数据包增加预设长度的头部信息位,增加的头部信息位包括:编码信息字段;其中,所述编码信息字段包括解码提示位base、编码指示位n、编码系数、参与编码的原始数据包的序列号;所述base表示不再参与编码的原始数据包的最大序列号;n=0表示该数据包为原始数据包,n>0表示该数据包为补偿编码包,其中,n表示该补偿编码包中包含的原始数据包的数目;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将传输控制协议TCP层中待发送的原始数据包的编码信息字段中的解码提示位base设置为当前内存删除的包的最大序列号,以及将编码指示位n设置为0,并将设置好的原始数据包按照预设拥塞控制策略发送;
检测单元,对于一个拥塞窗口单元,用于根据当前链路丢包率检测当前超时概率是否超过预设阈值;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出当前超时概率超过预设阈值时,将当前拥塞窗口中的w1个原始数据包进行编码生成C1个补偿编码包,并将每个补偿编码包的编码信息字段中的解码提示位base设置为当前内存删除的包的最大序列号,将编码指示位n设置为参与编码的原始数据包的个数w1,以及将编码用到的编码系数、参与编码的原始数据包的序列号加入至相应补偿编码包的编码信息字段中,并将处理后的C1个补偿编码包发送;
其中,所述补偿编码包的个数C1是根据当前超时概率以及李雅普诺夫最优化框架模型确定的。
10.一种基于权利要求9所述装置的基于自适应补偿编码的网络性能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如权利要求9所述装置发送的数据包;
提取单元,用于提取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数据包的头部信息中的编码信息字段;
移除单元,用于根据提取的编码信息字段中的base的大小,将序列号小于所述base的数据包从预设解码矩阵中移除;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提取的编码信息字段中的n的大小对所述数据包进行处理:
若n=0,则将数据包加入所述预设解码矩阵,并将数据包交由相应的拥塞控制模块进行处理以产生对应的第一应答消息,并将产生的第一应答消息发送给如权利要求9所述装置;
若n>0,则根据编码系数、参与编码的数据包的序列号对数据包进行解码,当数据包被解码解出时,交由相应的拥塞控制模块进行处理以产生对应的第二应答消息,并将产生的第二应答消息发送给如权利要求9所述装置。
CN201610285483.3A 2016-04-29 2016-04-29 一种基于自适应补偿编码的网络性能优化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60274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85483.3A CN106027404A (zh) 2016-04-29 2016-04-29 一种基于自适应补偿编码的网络性能优化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85483.3A CN106027404A (zh) 2016-04-29 2016-04-29 一种基于自适应补偿编码的网络性能优化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27404A true CN106027404A (zh) 2016-10-12

Family

ID=57081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85483.3A Pending CN106027404A (zh) 2016-04-29 2016-04-29 一种基于自适应补偿编码的网络性能优化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27404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66083A (zh) * 2017-07-19 2018-01-09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适用于网络编码传输控制协议的补偿重传方法
CN108681894A (zh) * 2018-05-18 2018-10-19 王逸人 移动支付接入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198273A (zh) * 2019-05-31 2019-09-03 中南大学 数据中心网络中基于网络编码的多路径传输方法
CN110535567A (zh) * 2019-09-20 2019-12-03 中科睿微(宁波)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wlan系统聚合重传的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60007B2 (en) * 2006-07-28 2010-12-28 Deutsche Telekom A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optimizing the throughput of a TCP flow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2111820A (zh) * 2009-12-29 2011-06-29 上海摩波彼克半导体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实现传输控制协议感知网络编码调度控制的方法
CN103200192A (zh) * 2013-03-28 2013-07-10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网络编码层对数据包的编解码方法
CN103354490A (zh) * 2013-07-19 2013-10-16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结合补偿和前瞻的编码报文自适应重传机制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60007B2 (en) * 2006-07-28 2010-12-28 Deutsche Telekom A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optimizing the throughput of a TCP flow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2111820A (zh) * 2009-12-29 2011-06-29 上海摩波彼克半导体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实现传输控制协议感知网络编码调度控制的方法
CN103200192A (zh) * 2013-03-28 2013-07-10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网络编码层对数据包的编解码方法
CN103354490A (zh) * 2013-07-19 2013-10-16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结合补偿和前瞻的编码报文自适应重传机制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IYAN SUN等: "Improving TCP Performance in Data Center Networks with Adaptive Complementary Coding", 《2015 IEEE 40TH CONFERENCE ON LOCAL COMPUTER NETWORKS (LCN)》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66083A (zh) * 2017-07-19 2018-01-09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适用于网络编码传输控制协议的补偿重传方法
CN108681894A (zh) * 2018-05-18 2018-10-19 王逸人 移动支付接入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198273A (zh) * 2019-05-31 2019-09-03 中南大学 数据中心网络中基于网络编码的多路径传输方法
CN110198273B (zh) * 2019-05-31 2020-07-24 中南大学 数据中心网络中基于网络编码的多路径传输方法
CN110535567A (zh) * 2019-09-20 2019-12-03 中科睿微(宁波)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wlan系统聚合重传的方法及系统
CN110535567B (zh) * 2019-09-20 2022-06-10 浙江科睿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wlan系统聚合重传的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123714A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Code Block Data Stream
CN110855400B (zh) 基于纠错码的自适应丢包恢复方法、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027404A (zh) 一种基于自适应补偿编码的网络性能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04243096B (zh) 一种基于喷泉码的深空多文件传输方法
CN109194450B (zh) 天地一体化网络通信的snack-p应答系统及方法、无线通信系统
CN107888342A (zh) 一种网络实时视频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7276722A (zh) 一种基于udp的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5450357A (zh) 编码参数的调整、反馈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059951B (zh) 一种用于dcn中基于多级拥塞反馈的传输控制方法
CN107547436B (zh) 基于网络编码的传输控制协议的编译码方法
US9166735B2 (en) Correction data
CN104484295A (zh) 并行计算机系统中基于接收方滑动窗口的数据传输方法
US6697996B2 (en) Multi-dimensional packet recovery system and method
CN104796235B (zh) 基于丢包率的卫星通信自适应拥塞控制方法
US20220385587A1 (en) Acknowledgement Coalescing Module Utilized In Content Addressable Memory (CAM) Based Hardware Architecture For Data Center Networking
CN108718226B (zh) 一种水下长延时传感器网络传输层数据传输方法
CN104767826B (zh) 基于端的故障容忍的分布式数据中心负载均衡方法
CN115913473B (zh) 一种数据选择性重传方法及其系统、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Sun et al. DC^ 2-MTCP: Light-Weight Coding for Efficient Multi-Path Transmission in Data Center Network
CN105227457A (zh) 面向dtn动态链路下的协议数据单元跨层优化方法
JP2005323171A (ja) 送信装置、誤り訂正装置、ネットワーク接続装置およびパケット中継方法
CN114828081A (zh) 基于路径恢复的协同混合拥塞控制方法
KR102601348B1 (ko) 데이터 송신 방법, 송신 장치, 데이터 수신 방법 및 수신 장치
CN114401208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005011B (zh) 一种用于水声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