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26069B - 一种配电网电容电流分布补偿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配电网电容电流分布补偿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26069B
CN106026069B CN201610564792.4A CN201610564792A CN106026069B CN 106026069 B CN106026069 B CN 106026069B CN 201610564792 A CN201610564792 A CN 201610564792A CN 106026069 B CN106026069 B CN 1060260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row
msub
arc suppression
suppression coil
distribution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6479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26069A (zh
Inventor
乐健
周超
王曹
王银鸽
周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University WHU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University WH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University WHU filed Critical Wuhan University WHU
Priority to CN20161056479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26069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260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260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260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260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9/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limiting excess current or voltage without disconnection
    • H02H9/08Limitation or suppression of earth fault currents, e.g. Petersen coil

Landscapes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配电网电容电流分布补偿方法,包括步骤1、获取配电网相关数据信息,确定数学模型的变量及其取值空间;步骤2、根据系统对补偿容量的要求,确定约束条件;步骤3、以接地残流的大小作为补偿效果的衡量标准,以接地残流最小和成本最低为目标,建立目标函数;步骤4、对目标函数优化,求解,得出最佳配置方案。该分布补偿方法根据实际每条线路电容电流大小,并考虑到线路运行方式转变的可能性,合理的确定消弧线圈分布补偿的配置方案,避免了由于消弧线圈容量减小引发的谐振现象,在投资较少的设备改造费用的同时取得较好的补偿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配电网电容电流分布补偿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配电网电容电流分布补偿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电缆化率的不断提高,不少新上不久的消弧线圈就显得容量不足,需要增容更换。经过几次改造以后,已经无法在原有的基础上再进行增容。如果更换成套设备,投资较大。更重要的是,当电容电流过大时,采用传统的集中式消弧线圈补偿的方法难以取得较好的补偿效果。故考虑在线路上进行分布补偿,即把所要补偿的大电容电流分割成几个小部分,在除母线外,在其它的线路或用户侧进行补偿。
分布补偿,是在变电站所属的开闭站、配电室、柱上变安装固定容量的消弧线圈,时刻对线路的电容电流进行补偿。同时在变电站内安装自动控制消弧线圈,在变电站所属线路长度或电气设备容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由自动控制补偿消弧线圈进行调节,以起到平衡的作用。
如果只根据配电网总的容量需求随意在线路上进行消弧线圈的容量分配,那么在某条线路切除或转供的情况下,相应的消弧线圈设备也随之退出电网或转移,可能会在新的运行状态下出现消弧线圈容量配置不足或者调节下限过高。容量不足时容易发生谐振现象,使中性点电压过高;调节下限过高则可能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时候,消弧线圈无法实现全补偿。在配置消弧线圈容量的时候需结合该条线路的电容电流大小综合考虑。合理的消弧线圈容量配置方案不仅能解决上述问题,而且还能在投资较少的设备改造费用的同时取得较好的补偿效果,研究和改造的实际意义及经济效益都很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合理确定的消弧线圈分布补偿配置方案,能够避免由于消弧线圈容量减小引发的谐振现象,在投资较少设备改造费用的同时取得较好的补偿效果。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的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配电网电容电流分布补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配电网相关数据信息,确定数学模型的变量及其取值空间;
步骤2、根据系统对补偿容量的要求,确定约束条件;
步骤3、以接地残流的大小作为补偿效果的衡量标准,以接地残流最小和成本最低为目标,建立目标函数;
步骤4、对步骤3建立的目标函数优化,求解,得出最佳配置方案。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的配电网相关数据信息包括:配电网拓扑信息、配电网接线方式和运行方式、配电网单线图和母线上每一条出线的电容电流大小;
步骤1中确定数学模型的变量及其取值空间的方式如下:将每一条线路上配置的消弧线圈容量大小确定为数学模型的变量,L0为安装在母线上的可自动调节的消弧线圈,L1、L2、…、Li(i=1,2…n)为安装在线路上的小容量消弧线圈,容量固定;设配电网母线上有n条出线,第i条线路的电容电流大小为ICi,第i条线路上配置的消弧线圈容量为QLi;若该条线路上未配置消弧线圈,则QLi=0。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的根据系统对补偿容量的要求,需考虑配电网中第j条线路(j=1,2…n)切除或转供时,在相应的消弧设备随之一起退出运行或转移的情况下,
一方面配电网的消弧线圈总容量应满足系统正常运行时过补偿的要求,并保留一定的裕度,选取消弧线圈的安装容量
另一方面消弧线圈容量的调节下限应不大于所需要的补偿容量QC
其中,为额定相电压,IC为系统电容电流;
根据上述系统对补偿容量的要求,确定约束条件为
其中,Q0min和Q0max分别为母线上集中补偿的消弧线圈的调节下限和调节上限,QCj为第j条线路所需要的补偿容量,ICj为第j条线路的电容电流。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目标函数建立的方式如下:
①建立接地残流最小的目标函数If,采用母线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消弧线圈由于自动调节作用处于全补偿状态下,流过故障点的接地残流大小作为目标函数;接地残流大小的计算方法,是将故障点接地前的相电压大小与系统的对地电导相乘,由此得
其中G0为配电网对地的泄露电导,若已测得系统的对地电容为C0,电网的阻尼率为d,则G0=2πfC0d;
GL0为母线上接入集中补偿消弧线圈时引入的对地电导;
GLi为第i条线路(i=1,2…n)上接入小容量消弧线圈成套装置后引入的对地电导,如果该条线路未接消弧线圈,则此项为零;设母线上消弧线圈所接的接地变压器的零序阻抗为(R0+jX0)Ω,第i条线路上所接的接地变压器的零序阻抗为(Ri+jXi)Ω,消弧线圈的补偿容量为QLi,则
②建立成本最低的目标函数A,设备的改造成本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母线消弧线圈增容的改造费用A0,另一部分为线路上小容量消弧线圈的设备成本及安装费用;由此得
其中为Ai为第i条线路上消弧线圈成套装置的设备成本及安装费用,如果该条线路未接消弧线圈,则此项为零。
更进一步地,将所述接地残流最小的目标函数If和成本最低的目标函数A进行优化,引入权重系数k1和k2,将双目标函数转化为单一目标函数F进行求解
F=k1If+k2A (5)。
为了解决配电网中大电容电流引起的设备改造成本较大和补偿效果欠佳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配电网电容电流分布补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配电网相关数据信息,确定数学模型的变量及其取值空间;
2)根据系统对补偿容量的要求,确定约束条件;
3)以接地残流的大小作为补偿效果的衡量标准,以接地残流最小和成本最低为目标,建立目标函数;
4)对目标函数进行优化,求解,得出最佳配置方案。
上述步骤1)中所述的配电网相关数据信息,包括:配电网拓扑信息、配电网接线方式和运行方式、配电网单线图和母线上每一条出线的电容电流大小。确定每一条线路上配置的消弧线圈容量大小为变量。
上述步骤2)中所述系统对补偿容量的要求,即在考虑到某一条线路切除或转供的情况下,一方面配电网的消弧线圈总容量应满足系统正常运行时过补偿的要求,另一方面消弧线圈容量的调节下限应不大于所需要的补偿容量。
上述步骤3)中所述的目标函数有两个:一个是接地残流的大小,用来衡量消弧线圈的补偿效果;另一个是设备的改造成本。所述接地残流采用的是母线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消弧线圈由于自动调节作用处于全补偿状态下,流过故障点的接地残流。所述设备的改造成本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母线消弧线圈增容的改造费用,另一部分为线路上小容量消弧线圈的设备及安装费用。
上述步骤3)中,接地残流大小的计算方法,是将故障点接地前的相电压大小与系统的对地电导相乘。系统的对地电导,包括系统本身对地的泄漏电导和接入消弧线圈装置引入的对地电导。
上述步骤4)中,所述的优化方案为引入权重系数,将双目标函数转化为单一目标函数进行求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根据实际每条线路电容电流大小,并考虑到线路运行方式转变的可能性,合理的确定消弧线圈分布补偿的配置方案,避免了由于消弧线圈容量减小引发的谐振现象,在投资较少的设备改造费用的同时取得较好的补偿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分布补偿系统说明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分布补偿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L0为安装在母线上的可自动调节的消弧线圈,L1、L2、…、Li为安装在线路上的小容量消弧线圈,容量固定。
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配电网电容电流分布补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配电网相关数据信息,确定数学模型的变量及其取值空间;
步骤2、根据系统对补偿容量的要求,确定约束条件;
步骤3、以接地残流的大小作为补偿效果的衡量标准,以接地残流最小和成本最低为目标,建立目标函数;
步骤4、对步骤3建立的目标函数优化,求解,得出最佳配置方案。
在所述的配电网电容电流分布补偿方法中,所述步骤1中的配电网相关数据信息包括:配电网拓扑信息、配电网接线方式和运行方式、配电网单线图和母线上每一条出线的电容电流大小;
步骤1中确定数学模型的变量及其取值空间的方式如下:将每一条线路上配置的消弧线圈容量大小确定为数学模型的变量,L0为安装在母线上的可自动调节的消弧线圈,L1、L2、…、Li(i=1,2…n)为安装在线路上的小容量消弧线圈,容量固定;设配电网母线上有n条出线,第i条线路的电容电流大小为ICi,第i条线路上配置的消弧线圈容量为QLi;若该条线路上未配置消弧线圈,则QLi=0。
在所述的配电网电容电流分布补偿方法中,所述步骤2中的根据系统对补偿容量的要求,需考虑配电网中第j条线路(j=1,2…n)切除或转供时,在相应的消弧设备随之一起退出运行或转移的情况下,
一方面配电网的消弧线圈总容量应满足系统正常运行时过补偿的要求,并保留一定的裕度,选取消弧线圈的安装容量
另一方面消弧线圈容量的调节下限应不大于所需要的补偿容量QC
其中,为额定相电压,IC为系统电容电流;
根据上述系统对补偿容量的要求,确定约束条件为
其中,Q0min和Q0max分别为母线上集中补偿的消弧线圈的调节下限和调节上限,QCj为第j条线路所需要的补偿容量,ICj为第j条线路的电容电流。
在所述的配电网电容电流分布补偿方法中,所述步骤3中目标函数建立的方式如下:
①建立接地残流最小的目标函数If,采用母线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消弧线圈由于自动调节作用处于全补偿状态下,流过故障点的接地残流大小作为目标函数;接地残流大小的计算方法,是将故障点接地前的相电压大小与系统的对地电导相乘,由此得
其中G0为配电网对地的泄露电导,若已测得系统的对地电容为C0,电网的阻尼率为d,则G0=2πfC0d;
GL0为母线上接入集中补偿消弧线圈时引入的对地电导;
GLi为第i条线路(i=1,2…n)上接入小容量消弧线圈成套装置后引入的对地电导,如果该条线路未接消弧线圈,则此项为零;设母线上消弧线圈所接的接地变压器的零序阻抗为(R0+jX0)Ω,第i条线路上所接的接地变压器的零序阻抗为(Ri+jXi)Ω,消弧线圈的补偿容量为QLi,则
②建立成本最低的目标函数A,设备的改造成本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母线消弧线圈增容的改造费用A0,另一部分为线路上小容量消弧线圈的设备成本及安装费用;由此得
其中为Ai为第i条线路上消弧线圈成套装置的设备成本及安装费用,如果该条线路未接消弧线圈,则此项为零。
在所述的配电网电容电流分布补偿方法中,将所述接地残流最小的目标函数If和成本最低的目标函数A进行优化,引入权重系数k1和k2,将双目标函数转化为单一目标函数F进行求解
F=k1If+k2A (5)。
如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配电网电容电流分布补偿方法流程图,据此流程图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过程:
1、获取配电网相关数据信息,确定数学模型的变量及其取值空间。配电网相关数据信息包括配电网拓扑信息、配电网接线方式和运行方式、配电网单线图和母线上每一条出线的电容电流大小。确定每一条线路上配置的消弧线圈容量大小为变量,设某10kV配电网母线上有n条出线,第i条线路的电容电流大小为ICi,第i条线路上配置的消弧线圈容量为QLi,其中i=1,2…n。若该条线路上未配置消弧线圈,则QLi=0。
2、根据系统对补偿容量的要求,确定约束条件。一方面配电网的消弧线圈总容量应满足系统正常运行时过补偿的要求,并保留有一定的裕度,通常选取消弧线圈的安装容量另一方面消弧线圈容量的调节下限应不大于所需要的补偿容量QC考虑到某一条线路(第j条,j=1,2…n)切除或转供时,在相应的消弧设备随之一起退出运行或转移的情况,补偿的容量配置还应满足上述条件。因此可确定约束调节为
其中,Q0min和Q0max分别为母线上集中补偿的消弧线圈的调节下限和调节上限,QCj为第j条线路所需要的补偿容量,其中,为额定相电压,IC为系统电容电流。
3、以接地残流的大小作为补偿效果的衡量标准,以接地残流最小和成本最低为目标,建立目标函数。
建立接地残流最小的目标函数If,采用母线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消弧线圈由于自动调节作用处于全补偿状态下,流过故障点的接地残流大小作为目标函数。接地残流大小的计算方法,是将故障点接地前的相电压大小与系统的对地电导相乘。由此得
其中G0为配电网对地的泄露电导,已测得系统的对地电容为C0,电网的阻尼率为d,则G0=2πfC0d;GL0为母线上接入集中补偿消弧线圈时引入的对地电导,GLi为第i条线路上接入小容量消弧线圈成套装置后引入的对地电导,如果该条线路未接消弧线圈,则此项为零。设母线上消弧线圈所接的接地变压器的零序阻抗为(R0+jX0)Ω,第i条线路上所接的接地变压器的零序阻抗为(Ri+jXi)Ω,消弧线圈的补偿容量为QLi,则
建立成本最低的目标函数A,设备的改造成本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母线消弧线圈增容的改造费用A0,另一部分为线路上小容量消弧线圈的设备及安装费用。由此得
其中为Ai为第i条线路上消弧线圈成套装置的设备成本,如果该条线路未接消弧线圈,则此项为零。
4、对目标函数进行优化求解,得出最佳配置方案。对双目标函数进行优化,引入权重系数k1和k2,将双目标函数转化为单一目标函数F进行求解。
F=k1If+k2A (5)
本实施例根据实际每条线路电容电流大小,并考虑到线路运行方式转变的可能性,合理的确定消弧线圈分布补偿的配置方案,避免了由于消弧线圈容量减小引发的谐振现象,在投资较少的设备改造费用的同时取得较好的补偿效果。
以下给出在Matlab/Simulink的仿真算例,验证接地残流算法的合理性;从而对本实施例的效果也进行验证。
设置某10kV母线上有十条电缆出线,出线1-10电容电流依次为30A、27A、23A、22A、15A、18A、15A、13A、5A和4A,总电容电流大小为172A,需安装的消弧线圈的总容量系统的阻尼率为2%,线路的对地电导原母线上装有500kVar的自动调节消弧线圈装置,设置与消弧线圈配套使用的接地变压器的零序阻抗均为(1+j5)Ω,则在以下三种配置下接地残流的理论计算值与仿真值大小如表1所示。
配置Ⅰ:仅在原消弧线圈上并联1台900kVar手动调节消弧线圈。
配置Ⅱ:在原消弧线圈上并联1台500kVar手动调节消弧线圈,并在线路1和线路2上安装200kVar消弧线圈。
配置Ⅲ:在第1、2、3、4条线路上各安装一台容量为200kVar的消弧线圈,在第6条线路上安装一台容量为100kVar的消弧线圈。
表1接地残流的理论值和仿真值
可以看出,在三种不同的情况下,采用优化模型计算得到的接地残流大小与仿真中接地残流的大小十分接近,误差分别为2.9%、3.8%和0.5%,充分说明了优化模型中接地残流算法的合理性。
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未详细阐述的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
虽然以上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形或修改,而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Claims (5)

1.一种配电网电容电流分布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配电网相关数据信息,确定数学模型的变量及其取值空间;所述配电网相关数据信息包括:配电网拓扑信息、配电网接线方式和运行方式、配电网单线图和母线上每一条出线的电容电流大小;
步骤2、根据系统对补偿容量的要求,确定约束条件;
步骤3、以接地残流的大小作为补偿效果的衡量标准,以接地残流最小和成本最低为目标,建立目标函数;
步骤4、对步骤3建立的目标函数优化,求解,得出最佳配置方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网电容电流分布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确定数学模型的变量及其取值空间的方式如下:将每一条线路上配置的消弧线圈容量大小确定为数学模型的变量,L0为安装在母线上的可自动调节的消弧线圈,L1、L2、…、Li(i=1,2…n)为安装在线路上的小容量消弧线圈,容量固定;设配电网母线上有n条出线,第i条线路的电容电流大小为ICi,第i条线路上配置的消弧线圈容量为QLi;若该条线路上未配置消弧线圈,则QLi=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网电容电流分布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根据系统对补偿容量的要求,需考虑配电网中第j条线路(j=1,2…n)切除或转供时,在相应的消弧设备随之一起退出运行或转移的情况下,
一方面配电网的消弧线圈总容量应满足系统正常运行时过补偿的要求,并保留一定的裕度,选取消弧线圈的安装容量
另一方面消弧线圈容量的调节下限应不大于所需要的补偿容量QC
其中,为额定相电压,IC为系统电容电流;
根据上述系统对补偿容量的要求,确定约束条件为
<mrow> <mfenced open = "{" close = ""> <mtable> <mtr> <mtd> <mrow> <msub> <mi>Q</mi> <mrow> <mn>0</mn> <mi>min</mi> </mrow> </msub> <mo>+</mo> <munderover> <mi>&amp;Sigma;</mi> <mrow> <mi>i</mi> <mo>=</mo> <mn>1</mn> </mrow> <mi>n</mi> </munderover> <msub> <mi>Q</mi> <mrow> <mi>L</mi> <mi>i</mi> </mrow> </msub> <mo>&amp;le;</mo> <msub> <mi>Q</mi> <mi>C</mi> </msub> <mo>&amp;le;</mo> <mfrac> <mn>1</mn> <mn>1.35</mn> </mfrac> <mrow> <mo>(</mo> <msub> <mi>Q</mi> <mrow> <mn>0</mn> <mi>max</mi> </mrow> </msub> <mo>+</mo> <munderover> <mi>&amp;Sigma;</mi> <mrow> <mi>i</mi> <mo>=</mo> <mn>1</mn> </mrow> <mi>n</mi> </munderover> <msub> <mi>Q</mi> <mrow> <mi>L</mi> <mi>i</mi> </mrow> </msub> <mo>)</mo> </mrow> </mrow> </mtd> </mtr> <mtr> <mtd> <mrow> <msub> <mi>Q</mi> <mrow> <mn>0</mn> <mi>min</mi> </mrow> </msub> <mo>+</mo> <munderover> <mi>&amp;Sigma;</mi> <mrow> <mi>i</mi> <mo>=</mo> <mn>1</mn> <mo>,</mo> <mi>i</mi> <mo>&amp;NotEqual;</mo> <mi>j</mi> </mrow> <mi>n</mi> </munderover> <msub> <mi>Q</mi> <mrow> <mi>L</mi> <mi>i</mi> </mrow> </msub> <mo>&amp;le;</mo> <msub> <mi>Q</mi> <mi>C</mi> </msub> <mo>-</mo> <msub> <mi>Q</mi> <mrow> <mi>C</mi> <mi>j</mi> </mrow> </msub> <mo>&amp;le;</mo> <mfrac> <mn>1</mn> <mn>1.35</mn> </mfrac> <mrow> <mo>(</mo> <msub> <mi>Q</mi> <mrow> <mn>0</mn> <mi>max</mi> </mrow> </msub> <mo>+</mo> <munderover> <mi>&amp;Sigma;</mi> <mrow> <mi>i</mi> <mo>=</mo> <mn>1</mn> <mo>,</mo> <mi>i</mi> <mo>&amp;NotEqual;</mo> <mi>j</mi> </mrow> <mi>n</mi> </munderover> <msub> <mi>Q</mi> <mrow> <mi>L</mi> <mi>i</mi> </mrow> </msub> <mo>)</mo> </mrow> </mrow> </mtd> </mtr> </mtable> </mfenced> <mo>-</mo> <mo>-</mo> <mo>-</mo> <mrow> <mo>(</mo> <mn>1</mn> <mo>)</mo> </mrow> </mrow>
其中,Q0min和Q0max分别为母线上集中补偿的消弧线圈的调节下限和调节上限,QCj为第j条线路所需要的补偿容量,ICj为第j条线路的电容电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网电容电流分布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目标函数建立的方式如下:
①建立接地残流最小的目标函数If,采用母线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消弧线圈由于自动调节作用处于全补偿状态下,流过故障点的接地残流大小作为目标函数;接地残流大小的计算方法,是将故障点接地前的相电压大小与系统的对地电导相乘,由此得
其中G0为配电网对地的泄露电导,若已测得系统的对地电容为C0,电网的阻尼率为d,则G0=2πfC0d;
GL0为母线上接入集中补偿消弧线圈时引入的对地电导;
GLi为第i条线路(i=1,2…n)上接入小容量消弧线圈成套装置后引入的对地电导,如果该条线路未接消弧线圈,则此项为零;设母线上消弧线圈所接的接地变压器的零序阻抗为(R0+jX0)Ω,第i条线路上所接的接地变压器的零序阻抗为(Ri+jXi)Ω,消弧线圈的补偿容量为QLi,则
②建立成本最低的目标函数A,设备的改造成本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母线消弧线圈增容的改造费用A0,另一部分为线路上小容量消弧线圈的设备成本及安装费用;由此得
<mrow> <mi>A</mi> <mo>=</mo> <msub> <mi>A</mi> <mn>0</mn> </msub> <mo>+</mo> <munderover> <mo>&amp;Sigma;</mo> <mrow> <mi>i</mi> <mo>=</mo> <mn>1</mn> </mrow> <mi>n</mi> </munderover> <msub> <mi>A</mi> <mi>i</mi> </msub> <mo>-</mo> <mo>-</mo> <mo>-</mo> <mrow> <mo>(</mo> <mn>4</mn> <mo>)</mo> </mrow> </mrow>
其中为Ai为第i条线路上消弧线圈成套装置的设备成本及安装费用,如果该条线路未接消弧线圈,则此项为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电网电容电流分布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的实现方式如下:将所述接地残流最小的目标函数If和成本最低的目标函数A进行优化,引入权重系数k1和k2,将双目标函数转化为单一目标函数F进行求解
F=k1If+k2A (5)。
CN201610564792.4A 2016-07-18 2016-07-18 一种配电网电容电流分布补偿方法 Active CN1060260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64792.4A CN106026069B (zh) 2016-07-18 2016-07-18 一种配电网电容电流分布补偿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64792.4A CN106026069B (zh) 2016-07-18 2016-07-18 一种配电网电容电流分布补偿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26069A CN106026069A (zh) 2016-10-12
CN106026069B true CN106026069B (zh) 2018-04-20

Family

ID=57119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64792.4A Active CN106026069B (zh) 2016-07-18 2016-07-18 一种配电网电容电流分布补偿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260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06901B (zh) * 2017-11-07 2019-08-16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配电网消弧线圈的优化分散补偿方法
CN109755933B (zh) * 2019-01-18 2020-10-20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带补偿电感的全补偿分析简化回路及分析方法
CN111551821B (zh) * 2020-05-14 2022-05-17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配电网接地故障辨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009270B (zh) * 2021-04-14 2022-09-09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利用熄弧前后暂稳态信息的消弧线圈补偿效果评价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820605U (zh) * 2010-07-14 2011-05-04 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中压系统分散补偿电容电流变压器
CN101872969B (zh) * 2010-07-14 2012-07-04 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中压供电系统分散补偿对地电容电流的方法及装置
CN104638630B (zh) * 2013-11-08 2017-10-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电力网对地电容电流的有源补偿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26069A (zh) 2016-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26069B (zh) 一种配电网电容电流分布补偿方法
US10396594B2 (en) Single phas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4348158B (zh) 地县一体化自动电压控制中协调控制区的自动生成方法
CN110048392B (zh) 一种组态式配电网动模混合接地方式的模拟系统和方法
CN108153167A (zh) 可灵活组态配电网动模实验平台及其方法
CN107492908A (zh) 一种基于分布式电源接入的馈线优化规划方法
CN107732917B (zh) 一种配电网合环转供电潮流计算优化方法
CN111338233A (zh) 一种城市电网中地铁杂散电流分布的仿真建模方法
CN111049149B (zh) 电网末端低电压治理方法
CN105117560B (zh) 一种中压配电线路理论线损计算方法
CN106712051B (zh) 低压配电台区分散无功补偿与扩大线径协调优化计算方法
CN106099917A (zh) 一种变电站负荷转供方案快速确定的方法
CN105474498A (zh) 用于将电功率馈送到供电网中的方法
CN207731094U (zh) 可灵活组态配电网动模实验平台
CN113156251B (zh) 非有效接地系统地故障模拟实验台
CN106786572B (zh) 配置并联电容器缓解电压暂降的电网运行方式确定方法
CN209448423U (zh) 一种组态式配电网动模混合接地方式的模拟系统
CN108616131A (zh) 一种用于对供电一体化互感器进行功率补偿的装置及方法
CN107255765A (zh) 综合高频和工频零序分量相位特征的谐振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区段定位方法
CN104749453B (zh) 降低外网单相接地故障对用户电压暂降影响的方法
CN108321800A (zh) 一种基于10千伏母线电压向量的合环电流获取方法
CN108595372A (zh) 一种基于10千伏配电网gis系统的大规模数据快速计算方法
CN209086424U (zh) 用于电能计量装置性能检测的单相接地故障试验平台
CN206076962U (zh) 三相电流不平衡自动控制系统
Ramesh et al. Voltage profile improvement through high voltage distribut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