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25637A - Usb接口 - Google Patents

Usb接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25637A
CN106025637A CN201610564628.3A CN201610564628A CN106025637A CN 106025637 A CN106025637 A CN 106025637A CN 201610564628 A CN201610564628 A CN 201610564628A CN 106025637 A CN106025637 A CN 1060256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ding wire
connecting plate
signal line
usb interface
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6462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成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56462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25637A/zh
Publication of CN1060256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256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USB接口,属于电子技术领域。USB接口包括:保护壳、镶嵌在保护壳内的n个第一信号线和n个第二信号线,n个第一信号线与n个第二信号线一一连接,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保护壳上设置有凹槽,USB插头能够插入凹槽,每个第一信号线的一端固定设置在凹槽内,另一端焊接在印制电路板上,每个第二信号线的一端固定设置在凹槽内;n个第一信号线的一端位于第一平面,n个第二信号线的一端位于第二平面,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不同。本发明解决了USB接口的体积较大的问题,减小了USB接口的体积,本发明用于终端。

Description

USB接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USB接口。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对电子产品中电池的充电,一般是通过设置在印制电路板(英文: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PCB板)上的通用串行总线(英文:Universal Serial Bus;简称:USB)接口完成。
相关技术中,Type-C模式的USB接口对应的USB插头在插入USB接口时,无论USB插头以正面朝上或者反面朝上,均可以有效的插入该USB接口。如图1-1和图1-2所示,Type-C模式的USB接口包括10个信号线:A1、B1、C1、D1、E1、A2、B2、C2、D2和E2,且每个信号线的一端为焊脚端,另一端为信号端,10个信号线共具有10个焊脚端以及5个信号端。其中,焊脚端与PCB板相连接,信号端与USB插头中的信号线相接触,实现数据的传输。由于相关技术中信号线形状的局限性,该10个信号线的焊脚端均位于同一个平面内,并在该一个平面内依次排列,使得该10个信号线的焊脚端的宽度为10个信号线对应的宽度(较宽),厚度为1个信号线的厚度。并且,为了实现USB接口的双面可用性,该10个信号线的信号端位于两个平面内,且分别在该两个平面内依次排列,该10个信号线的信号端的宽度为5个信号线对应的宽度,厚度为2个信号线对应的厚度(较厚)。也即,USB接口中的10个信号线的宽度为10个信号线的焊脚端的宽度(较宽),厚度为2个信号线的信号端的厚度(较厚)。
由于相关技术中,USB接口中的信号线的宽度较宽且厚度较厚,因此,USB接口的体积较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USB接口的体积较大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USB接口。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了一种USB接口,所述USB接口包括:保护壳、镶嵌在所述保护壳内的n个第一信号线和n个第二信号线,n≥2,
n个第一信号线位于第一平面,n个第二信号线位于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不同,第m个第一信号线与第n-m+1个第二信号线相连接,m≥1,且m≤n;
所述保护壳上设置有凹槽,USB插头能够插入所述凹槽,每个所述第一信号线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凹槽内,另一端焊接在印制电路板上,每个所述第二信号线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可选的,所述保护壳的材质的熔点大于180摄氏度,所述第一平面平行于所述第二平面,所述n个第一信号线和所述n个第二信号线均为板状,且所述USB接口中的任意两个信号线互相平行且互不接触。
可选的,所述n为奇数,第m个信号线与第n-m+1个信号线通过第m连接组件相连接,
当m等于时,所述第m连接组件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m个第一信号线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n-m+1个第二信号线的一端相连接,其中,表示的向下取整;
当m不等于时,所述第m连接组件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所在的平面平行于所述第一平面,且位于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三连接板分别向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两侧弯折,且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m个第一信号线相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第n-m+1个第二信号线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n为偶数,第m个信号线与第n-m+1个信号线通过第m连接组件相连接,
所述第m连接组件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所在的平面平行于所述第一平面,且位于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三连接板分别向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两侧弯折,且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m个第一信号线相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第n-m+1个第二信号线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n等于5,第三连接组件、第四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第五连接组件和第一连接组件沿任一第一信号线的一端到另一端的方向依次排布。
可选的,所述n个第一信号线的另一端的排布总宽度为7.8毫米。
可选的,所述保护壳的材质为陶瓷。
可选的,所述USB接口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将所述保护壳固定在印制电路板上。
可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4个固定片,所述4个固定片中的每个固定片的一端镶嵌在所述保护壳内,另一端位于所述保护壳外,且能够焊接在印制电路板上。
可选的,每个所述固定片的材质为金属。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USB接口,包括保护壳、镶嵌在保护壳内的n个第一信号线和n个第二信号线,且该USB接口中仅仅n个第一信号线焊接在印制电路板上,n个第二信号线并没有焊接在印制电路板上,从而减小了焊接在印制电路板上的信号线的数量,减小了USB接口靠近印制电路板一端的宽度。另外,设置在凹槽内的信号线分别位于两个平面内,使得设置在凹槽内的信号线的宽度也较小,从而使得USB接口靠近凹槽一端的宽度也较小。也即,USB接口的整体宽度较小,所以,USB接口的体积较小。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1为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USB接口的正面示意图;
图1-2为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USB接口的反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SB接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号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号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信号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线的排布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USB接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定片的结构示意图。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USB接口0,该USB接口0可以包括:保护壳01以及镶嵌在保护壳01内的信号线02,信号线02可以包括n个第一信号线和n个第二信号线,n≥2。
n个第一信号线位于第一平面,n个第二信号线位于第二平面,且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不同。第m个第一信号线与第n-m+1个第二信号线相连接,m≥1,且m≤n。该保护壳01上可以设置有凹槽011,USB插头(图2中未示出)能够插入凹槽011中。每个第一信号线的一端固定设置在凹槽011内,另一端焊接在印制电路板(图2中未示出)上,每个第二信号线的一端固定设置在凹槽011内。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USB接口,包括保护壳、镶嵌在保护壳内的n个第一信号线和n个第二信号线,且该USB接口中仅仅n个第一信号线焊接在印制电路板上,n个第二信号线并没有焊接在印制电路板上,从而减小了焊接在印制电路板上的信号线的数量,减小了USB接口靠近印制电路板一端的宽度。另外,设置在凹槽内的信号线分别位于两个平面内,使得设置在凹槽内的信号线的宽度也较小,从而使得USB接口靠近凹槽一端的宽度也较小。也即,USB接口的整体宽度较小,所以,USB接口的体积较小。
示例的,该保护壳01的材质的熔点可以大于180摄氏度。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USB接口中的信号线需要交叉,且在信号线交叉时会产生较大的热量,并传递至保护壳01上,但是,由于该保护壳01的熔点较高,信号线传递至保护壳01上的热量不足以将保护壳01的温度提升至保护壳的熔点,也即在使用该USB接口0的过程中,保护壳01完全不会发生融化或燃烧,使得USB接口0始终能够正常使用。可选的,该保护壳01的材质可以为熔点大于180摄氏度的塑料,或者,熔点大于180摄氏度的非塑料。优选的,该保护壳01的材质可以为陶瓷,陶瓷的熔点远远大于180摄氏度。
n个第一信号线的一端所在的第一平面,可以平行于n个第二信号线的一端所在的第二平面,n个第一信号线和n个第二信号线均为板状,该USB接口中的任意两个信号线相互平行,且互不接触。
一方面,n可以为奇数,第m个信号线与第n-m+1个信号线通过第m连接组件相连接。当m等于时,第m连接组件包括连接部,连接部的一端与第m个第一信号线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与第n-m+1个第二信号线的一端相连接,其中,表示的向下取整;当m不等于时,第m连接组件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位于第三平面,第三平面平行于第一平面,且位于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第一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分别向第二连接板的两侧弯折,且第一连接板与第m个第一信号线相连接,第三连接板与第n-m+1个第二信号线相连接。
另一方面,n也可以为偶数,第m个信号线与第n-m+1个信号线通过第m连接组件相连接,第m连接组件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位于第三平面,第三平面平行于第一平面,且位于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第一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分别向第二连接板的两侧弯折,且第一连接板与第m个第一信号线相连接,第三连接板与第n-m+1个第二信号线相连接。
示例的,如图3所示,当n等于5时,USB接口可以包括10个信号线,该10个信号线可以包括两排信号线,其中一排信号线依次包括:第一信号线A1、第一信号线B1、第一信号线C1、第一信号线D1和第一信号线E1,另一排信号线依次包括:第二信号线E2、第二信号线D2、第二信号线C2、第二信号线B2和第二信号线A2,该10个信号线之间互不接触,示例的,该10个信号线均可以为板状的信号线,该第一信号线A1、第一信号线B1、第一信号线C1、第一信号线D1和第一信号线E1位于第一平面内,第二信号线E2、第二信号线D2、第二信号线C2、第二信号线B2和第二信号线A2位于第二平面内,第一平面平行于第二平面。
如图4所示,第一信号线A1(第1个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A2(第5个第二信号线)相连接,第一信号线A1的一端A11固定设置在凹槽内,第一信号线A1的另一端A12焊接在印制电路板(图4中未画出)上,第二信号线A2的一端A21固定设置在凹槽内,且第二信号线A2与第一信号线A1相连接。示例的,第二信号线A2的另一端A22可以通过第一连接组件X1与第一信号线A1相连接,从而将第一信号线A1和第二信号线A2连接在一起,该第一连接组件X1的材质可以与第一信号线A1以及第二信号线A2的材质相同。
示例的,该第一信号线A1可以与第二信号线A2平行,且第一信号线A1与第二信号线A2不在同一个平面内。该第一连接组件X1也可以为板状,且该第一连接组件X1的长度方向可以垂直于第一信号线A1。具体的,该第一连接组件X1可以由首尾依次连接在一起的第一连接板Y11、第二连接板Y12和第三连接板Y13组成,第一连接板Y11和第三连接板Y13可以分别向第二连接板Y12的两侧弯折,第二连接板Y12所在的第三平面可以平行于第一信号线A1所在的第一平面,且第三平面可以位于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间,第一连接板Y11可以与第一信号线A1相连接,第三连接板Y13可以与第二信号线A2相连接,也即,第二信号线A2依次通过第三连接板Y13、第二连接板Y12以及第一连接板Y11实现与第一信号线A1的连接。
如图5所示,第一信号线B1(第2个第一信号线)与第二信号线B2(第4个第二信号线)相连接,第一信号线B1的一端B11固定设置在凹槽内,第一信号线B1的另一端B12焊接在印制电路板上,第二信号线B2的一端B21固定设置在凹槽内,且第二信号线B2与第一信号线B1相连接。示例的,第二信号线B2的中部B22可以通过第二连接组件X2与第一信号线B1相连接,从而将第一信号线B1和第二信号线B2连接在一起,该第二连接组件X2的材质可以与第一信号线B1以及第二信号线B2的材质相同。
示例的,该第一信号线B1可以与第二信号线B2平行,且第一信号线B1与第二信号线B2不在同一个平面内。该第二连接组件X2也可以为板状,且该第二连接组件X2的长度方向可以垂直于第一信号线B1。具体的,该第二连接组件X2可以由首尾依次连接在一起的第一连接板Y21、第二连接板Y22和第三连接板Y23组成,第一连接板Y21和第三连接板Y23可以分别向第二连接板Y22的两侧弯折,第二连接板Y22所在的第三平面可以平行于第一信号线B1所在的第一平面,且位于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间。第一连接板Y21可以与第一信号线B1相连接,第三连接板Y23可以与第二信号线B2相连接,也即,第二信号线B2依次通过第三连接板Y23、第二连接板Y22和第一连接板Y21实现与第一信号线B1的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连接组件X2和第一连接组件可以沿第一信号线B1的一端到另一端的方向依次排布。
如图6所示,第一信号线C1(第3个第一信号线)与第二信号线C2(第3个第二信号线)相连接,第一信号线C1的一端C11固定设置在凹槽内,第一信号线C1的另一端C12焊接在印制电路板上,第二信号线C2的一端C21固定设置在凹槽内,且第二信号线C2与第一信号线C1相连接。示例的,第一信号线C1的一端C11可以与第二信号线C2的一端C21可以通过第三连接组件X3连接在一起,该第三连接组件X3的材质可以与第二信号线C2以及第一信号线C1的材质相同。
示例的,该第一信号线C1可以与第二信号线C2平行,且第一信号线C1与第二信号线C2不在同一个平面内。该第三连接组件X3可以包括连接部Z,该连接部Z的一端与第一信号线C1的一端C11相连接,另一端可以与第二信号线C2的一端C21相连接,从而有效的将第一信号线C1与第二信号线C2连接在一起。需要说明的是,第三连接组件X3、第二连接组件和第一连接组件可以沿第一信号线C1的一端到另一端的方向依次排布。
如图7所示,第一信号线D1(第4个第一信号线)与第二信号线D2(第2个第二信号线)相连接,第一信号线D1的一端D11固定设置在凹槽内,第一信号线D1的另一端D12焊接在印制电路板上,第二信号线D2的一端D21固定设置在凹槽内,且第二信号线D2与第一信号线D1相连接。示例的,第二信号线D2的中部可以通过第四连接组件(图7中未示出)与第一信号线D1的中部相连接,从而将第一信号线D1和第二信号线D2连接在一起,该第四连接组件的材质可以与第一信号线D1以及第二信号线D2的材质相同。
示例的,该第一信号线D1可以与第二信号线D2平行,且第一信号线D1与第二信号线D2不在同一个平面内。该第四连接组件也可以为板状,且该第四连接组件的长度方向可以垂直于第一信号线D1。具体的,该第四连接组件可以由首尾依次连接在一起的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组成,第一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可以分别向第二连接板的两侧弯折,第二连接板所在的第三平面可以平行于第一信号线D1所在的第一平面,且位于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间。第一连接板可以与第一信号线D1相连接,第三连接板可以与第二信号线D2相连接,也即,第二信号线D2依次通过第三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一连接板实现与第一信号线D1的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三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第四连接组件和第一连接组件可以沿第一信号线D1的一端到另一端的方向依次排布。
请继续参考图3,第一信号线E1(第5个第一信号线)与第二信号线E2(第1个第二信号线)相连接,第一信号线E1的一端E11固定设置在凹槽内,第一信号线E1的另一端E12焊接在印制电路板(图3中未示出)上,第二信号线E2的一端E21固定设置在凹槽内,且第二信号线E2与第一信号线E1相连接,示例的,第二信号线E2的另一端E22可以通过第五连接组件X5与第一信号线E1相连接,从而将第一信号线E1和第二信号线E2连接在一起,该第五连接组件X5的材质可以与第一信号线E1以及第二信号线E2的材质相同。
示例的,该第一信号线E1可以与第二信号线E2平行,且第一信号线E1与第二信号线E2不在同一个平面内。该第五连接组件X5也可以为板状,且该第五连接组件X5的长度方向可以垂直于第一信号线E1。具体的,该第五连接组件X5可以由首尾依次连接在一起的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组成,第一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可以分别向第二连接板的两侧弯折,第二连接板所在的第三平面可以平行于第一信号线E1所在的第一平面,且位于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第一连接板可以与第一信号线E1相连接,第三连接板可以与第二信号线E2相连接,也即,第二信号线E2依次通过第三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一连接板实现与第一信号线E1的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三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第四连接组件、第五连接组件X5以及第一连接组件可以沿第一信号线E1的一端到另一端的方向依次排布。
进一步的,请参考图8,该10个信号线中,第1个第一信号线(第一信号线A1)的位置与第1个第二信号线(第二信号线E2)的位置相对应,并与第5个第二信号线(第二信号线A2)相连接;第2个第一信号线(第一信号线B1)的位置与第2个第二信号线(第二信号线D2)的位置相对应,并与第4个第二信号线(第二信号线B2)相连接;第3个第一信号线(第一信号线C1)的位置与第3个第二信号线(第二信号线C2)的位置相对应,并与第3个第二信号线相连接;第4个第一信号线(第一信号线D1)的位置与第4个第二信号线(第二信号线B2)的位置相对应,并与第2个第二信号线(第二信号线D2)相连接;第5个第一信号线(第一信号线E1)中的位置与第5个第二信号线(第二信号线A2)中的位置相对应,并与第1个第二信号线(第二信号线E2)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USB接口可以为Type-C模式的USB接口,也即,该USB接口对应的USB插头在插入USB接口时,无论USB插头以正面朝上或者反面朝上,均可以有效的插入该USB接口。相关技术中,Type-C模式的USB接口的10个信号线均连接至印制电路板,且信号线与印制电路板相连接的一端的排布宽度为12.7毫米,因此,相关技术中的Type-C模式的USB接口的体积较大;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USB接口中的信号线具有独特的结构,使得10个信号线的焊脚端位于两个平面内,10个信号线的信号端也位于两个平面内,且10个信号线靠近印制电路板的一端(也即焊脚端)的宽度以及靠近凹槽的一端(也即信号端)的宽度均为5个信号线对应的宽度(较窄),厚度均为2个信号线对应的厚度,USB接口的体积较小。如图3所示,该5个第一信号线的另一端的排布总宽度M可以为7.8毫米。也即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USB接口中的第一信号线连接至印制电路板,而第二信号线能够通过第一信号线连接至印制电路板,从而使得印制电路板上连接的信号线的数量较少,且10个信号线靠近印制电路板的一端的排布总宽度为7.8毫米,小于相关技术中的12.7毫米,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USB接口的体积较小,使得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USB接口为Type-C模式的micro(微型)USB接口。
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该USB接口0还可以包括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可以用于将保护壳01固定在印制电路板上。示例的,该固定组件可以包括4个固定片03,且如图10所示,该4个固定片03中的每个固定片03的一端031均镶嵌在保护壳内,该4个固定片中的每个固定片03的另一端032均位于保护壳外,且能够焊接在印制电路板上。优选的,该4个固定片03中的每个固定片03的材质均可以为金属。
具体的,印制电路板上可以设置有4个固定孔,固定组件中的4个固定片中的每个固定片的另一端均能够插入一个固定孔。在通过固定组件将保护壳固定在印制电路板上时,可以将每个固定片的另一端插入一个固定孔,并使用焊锡将每个固定片焊接在印制电路板上,又由于每个固定片的一端均镶嵌在保护壳内,所以,在将每个固定片焊接在印制电路板上后,该保护壳能够有效的固定在印制电路板上。
相关技术中,USB接口中保护壳的材质为塑胶,且为了将保护壳固定在印制电路板上,通常在保护壳的外侧包裹一个金属壳,该金属壳的外侧能够焊接在印制电路板上,且金属壳的内侧能够牢牢的裹住保护壳,从而有效的将USB接口中的保护壳有效的固定在印制电路板上。但是,由于金属壳为导体,当该USB接口和印制电路板所在的终端(如手机)发出电信号时,该金属壳会干扰终端发出的电信号,使得终端中的射频环境较差。本发明实施例中,保护壳的材质为陶瓷,陶瓷为绝缘体,且保护壳通过4个固定片固定印制电路板上,虽然固定片的材质为金属,但是,由于4个固定片的体积小于相关技术中的金属壳的体积,所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USB接口对终端发出的电信号的干扰较小,从而改善了终端中的射频环境。
相关技术中,10个信号线均镶嵌在塑料外壳内,信号线的材质为金属,在传输数据的时候,信号线中有电流流过,信号线会产生热量,并将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塑料外壳上,且由于塑料的熔点较低,所以,塑料外壳较容易融化或燃烧,从而造成USB接口无法正常使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10个信号线均镶嵌在陶瓷外壳内,当信号线将产生的热量传递至陶瓷外壳上时,由于陶瓷外壳的熔点较高,所以,陶瓷外壳较不容易融化或燃烧,从而使得USB接口能够正常使用。且即使该信号线进行多次交叉,信号线在传输数据的时候发出的热量也不足以达到陶瓷外壳的熔点,陶瓷外壳也不会发生融化或燃烧,因此,USB接口仍然能够正常使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USB接口,包括保护壳、镶嵌在保护壳内的n个第一信号线和n个第二信号线,且该USB接口中仅仅n个第一信号线焊接在印制电路板上,n个第二信号线并没有焊接在印制电路板上,从而减小了焊接在印制电路板上的信号线的数量,减小了USB接口靠近印制电路板一端的宽度。另外,设置在凹槽内的信号线分别位于两个平面内,使得设置在凹槽内的信号线的宽度也较小,从而使得USB接口靠近凹槽一端的宽度也较小。也即,USB接口的整体宽度较小,所以,USB接口的体积较小。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发明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USB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USB接口包括:保护壳、镶嵌在所述保护壳内的n个第一信号线和n个第二信号线,n≥2,
n个第一信号线位于第一平面,n个第二信号线位于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不同,第m个第一信号线与第n-m+1个第二信号线相连接,m≥1,且m≤n;
所述保护壳上设置有凹槽,USB插头能够插入所述凹槽,每个所述第一信号线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凹槽内,另一端焊接在印制电路板上,每个所述第二信号线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接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壳的材质的熔点大于180摄氏度,所述第一平面平行于所述第二平面,所述n个第一信号线和所述n个第二信号线均为板状,且所述USB接口中的任意两个信号线互相平行且互不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USB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n为奇数,第m个信号线与第n-m+1个信号线通过第m连接组件相连接,
当m等于时,所述第m连接组件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m个第一信号线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n-m+1个第二信号线的一端相连接,其中,表示的向下取整;
当m不等于时,所述第m连接组件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所在的平面平行于所述第一平面,且位于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三连接板分别向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两侧弯折,且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m个第一信号线相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第n-m+1个第二信号线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USB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n为偶数,第m个信号线与第n-m+1个信号线通过第m连接组件相连接,
所述第m连接组件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所在的平面平行于所述第一平面,且位于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三连接板分别向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两侧弯折,且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m个第一信号线相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第n-m+1个第二信号线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USB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n等于5,
第三连接组件、第四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第五连接组件和第一连接组件沿任一第一信号线的一端到另一端的方向依次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USB接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n个第一信号线的另一端的排布总宽度为7.8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USB接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壳的材质为陶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USB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USB接口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将所述保护壳固定在印制电路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USB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4个固定片,所述4个固定片中的每个固定片的一端镶嵌在所述保护壳内,另一端位于所述保护壳外,且能够焊接在印制电路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USB接口,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固定片的材质为金属。
CN201610564628.3A 2016-07-18 2016-07-18 Usb接口 Pending CN1060256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64628.3A CN106025637A (zh) 2016-07-18 2016-07-18 Usb接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64628.3A CN106025637A (zh) 2016-07-18 2016-07-18 Usb接口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25637A true CN106025637A (zh) 2016-10-12

Family

ID=571194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64628.3A Pending CN106025637A (zh) 2016-07-18 2016-07-18 Usb接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25637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53969U (en) * 2003-11-28 2004-12-21 Inventec Multimedia & Telecom Connector
CN201918523U (zh) * 2010-11-18 2011-08-03 万德茂股份有限公司 可相容传统脚位的正反插的连接器固持结构
CN103972729A (zh) * 2014-03-27 2014-08-06 覃金辉 不分正反usb插头及其制造方法
CN203850553U (zh) * 2014-05-28 2014-09-24 东莞市精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其组合
CN204045786U (zh) * 2014-07-24 2014-12-2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导电端子及包含有该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
CN105024193A (zh) * 2015-08-10 2015-11-04 东莞市雅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可正反插的usb母座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53969U (en) * 2003-11-28 2004-12-21 Inventec Multimedia & Telecom Connector
CN201918523U (zh) * 2010-11-18 2011-08-03 万德茂股份有限公司 可相容传统脚位的正反插的连接器固持结构
CN103972729A (zh) * 2014-03-27 2014-08-06 覃金辉 不分正反usb插头及其制造方法
CN203850553U (zh) * 2014-05-28 2014-09-24 东莞市精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其组合
CN204045786U (zh) * 2014-07-24 2014-12-2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导电端子及包含有该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
CN105024193A (zh) * 2015-08-10 2015-11-04 东莞市雅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可正反插的usb母座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76638C (zh) 连接器
CN103427183B (zh) 卡缘连接器
JP2014175304A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02055082A (zh) 同轴电缆束
CN102195151A (zh) 弹片
JP6557634B2 (ja) 接続モジュール
TWM480778U (zh) 用戶識別模組連接器
CN102064400A (zh) 一种板间共面连接的连接器及电路板组合
CN202905981U (zh) 一种导线夹持机构及接线端子
CN102759644B (zh) 悬臂式高频探针卡
CN102692528A (zh) 悬臂式探针卡
CN102176344A (zh) 用于数据卡可旋转插头的线缆及数据卡
CN106025637A (zh) Usb接口
CN108879118B (zh) 监控组件及电源装置
KR20210051723A (ko) 센싱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모듈
US8692113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CN211043489U (zh) 一种电流探针
CN103839667B (zh) 一种平面高压变压器
CN210430342U (zh) 一种电脑端子线排线结构
CN108711674B (zh) 基于桥式跳线的双面板天线
CN203326156U (zh) 排线连接端子及排线
CN105430896A (zh) 柔性电路板及移动终端
CN202633697U (zh) 一种改进型usb插座
CN109041417A (zh) 电子装置及其电路板组件
CN209056722U (zh) 防芯线散乱的同轴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01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