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22661B - 一种配网电子沙盘 - Google Patents

一种配网电子沙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22661B
CN106022661B CN201610518404.9A CN201610518404A CN106022661B CN 106022661 B CN106022661 B CN 106022661B CN 201610518404 A CN201610518404 A CN 201610518404A CN 106022661 B CN106022661 B CN 1060226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pled
interface
circuit
maintenance
ch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1840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22661A (zh
Inventor
林洲游
杨建华
林群
章丹阳
赵璞
冯子岳
高策
周婕
朱海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zhou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Wenzhou Electric Power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nzhou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Wenzhou Electric Power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zhou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Wenzhou Electric Power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nzhou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51840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22661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226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226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226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226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3Resource planning in a project environ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网电子沙盘,包括:营配贯通平台,耦接于外部电网,其内具有数据库、地图服务系统、95598呼叫平台、PMS系统和营销系统;配网抢修系统,耦接于营配贯通平台和外部电网,该配网抢修系统具有维修车、智能公变装置和用电采集器。本发明的配网电子沙盘,通过营贯通配平台和配网抢修系统的设置,就可以有效的实现在关键时刻保证事件信息及时共享协同,并做出正确的决策,在电网故障的时候,实现了快速有效的进行维修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配网电子沙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网系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配网电子沙盘。
背景技术
“营配贯通”是2014年国网公司年度重点工作。浙江公司在2013年超前完成全省营配数据采录和试点应用基础上,全面推广供电方案自动(辅助)设计、停电到户分析、停电短信主动通知、95598故障报修定位、配网主动抢修、台区线损分析等应用,并从夯实数据基础、完善制度保障、优化技术平台等方面入手,健全营配数据同源管理机制,全面提升营配协同服务能力和专业精益化管理水平,为国网公司95598全业务集中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在深化应用工作过程中,浙江公司上下同心,营配协同、开拓创新,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应急抢修和网格化的配网规划等应用积极探索,为浙江省公司开展应急抢修和网格化的配网规划的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近几年来,温州电力线路受到冰冻灾害和台风灾害的影响,曾多次发生断线,倒塌等事故,指挥决策抢修部门面临着因环境复杂、系统复杂、人员复杂、事件复杂、信息滞后所带来的新的应急管理需要,如何在关键时刻保证事件信息及时共享协同,并利用现代高效的通讯系统做出正确的决策,已经成为处理应急事件管理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有效的做出正确的决策的配网电子沙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配网电子沙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营配贯通平台,耦接于外部电网,其内具有数据库、地图服务系统、95598呼叫平台、PMS系统和营销系统,所述地图服务系统、95598呼叫平台、PMS系统和营销系统均与数据库耦接,所述95598呼叫平台与外部电话网络通信连接,以与用电用户通过电话通讯并将通话记录存储到数据库内,所述PMS系统与营销系统耦接,以根据营销系统的营销数据制定工程计划后输入到数据库内进行存储;
配网抢修系统,耦接于营配贯通平台和外部电网,该配网抢修系统具有维修车、智能公变装置和用电采集器,所述智能公变装置和用电采集器均与外部电网和营配贯通平台的地图服务系统耦接,还与维修车通信,以报告电网故障维修位置,并输出人员维修信息到数据库内进行存储,以备以后查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智能公变装置和用电采集器内均具有智能终端,所述智能终端包括:
标签,存储有ID号,分发于每个电力维修人员,并与电力维修人员绑定,一个电力维修人员对应一个ID号的标签;
RFID读写器,设置在智能公变装置的公用变压器或用户采集器的电能表上,用以扫描并识别标签上的ID号,识别完成后输出该ID号相对应的数据包;
控制电路,其耦接有内部存储有维修人员资料的存储电路,并耦接于RFID读写器,以接收RFID读写器输出的数据包,与存储电路内的维修人员资料进行比对,比对完成后输出带有时间数据和地址数据的数据包;
以太网电路,耦接于控制电路,并通过以太网耦接于数据库,以接收控制电路发出的数据包,并将该数据包通过以太网协议编译以后通过以太网发送到数据库进行记录。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RFID读写器包括:
天线,设置在智能公变装置的公用变压器上或用户采集器的电能表的外壳内,用于扫描标签;
RFID读写芯片U3,该RFID读写芯片U3具有串行接口MISO、串行接口MISD、时钟接口SCK、输出缓冲接口TX1、输出缓冲接口TX2、模拟接口WMID、电源接口TVSS和输入模拟接口RX,所述串行接口MISO、串行接口MISD和时钟接口SCK均耦接控制电路4,所述输出缓冲接口TX1耦接有电感L1后耦接有电容C3后耦接有电阻R1后耦接于天线,所述输出缓冲接口TX2耦接有电感L2后耦接有电容C6后耦接于天线,所述电感L1相对于与输出缓冲接口TX1连接的另一端耦接有相互串联的电容C1和电容C2后耦接于电感L2相对于输出缓冲接口TX2连接的另一端,所述输入模拟接口RX耦接有相互串联电阻R3和电容C7后耦接于电容C3与电阻R1之间的节点上,还耦接有相互串联的电容C4和电容C5后耦接于电容C6,并耦接有电阻R2后耦接于模拟接口WMID,所述模拟接口WMID耦接有电容后接地,所述电源接口TVSS耦接于电容C1和电容C2之间的节点后还耦接于电容C4和电容C5之间的节点后耦接于天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电路包括:
主控芯片U1,该主控芯片U1具有多个I/O接口、复位接口和震荡接口,所述复位接口耦接有复位电路后耦接于电源,所述震荡接口耦接有震荡电路后接地,所述多个I/O接口分为四组,P0.0接口至P0.7接口为第零组,P1.0接口至P1.7接口为第一组,P2.0接口至P2.7接口为第二组,P3.0接口至P3.7接口为第三组,所述第二组I/O接口均耦接于以太网电路,第零组I/O接口耦接有数码管S后耦接于电源,所述第一组中的P1.0接口至P1.6接口均耦接于RFID读写器以与RFID读写器进行数据交换,其P1.7接口耦接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继电器和用以驱动继电器的驱动电路,所述继电器的开关部分耦接于智能公变装置的公用变压器与外部电网之间,以控制智能公变装置的公用变压器与外部电网之间的通断,线圈部分耦接于驱动电路后耦接于电源,所述驱动电路耦接于P1.7接口,所述第三组的P3.0接口和P3.1接口,耦接于存储电路,以与存储电路进行通信,调用资料或是将资料存入到存储电路内,其P3.1至P3.4接口耦接有语音播报电路,以向语音播报电路输入语音信号,使得语音播报电路播报语音。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电路包括:
光耦合器G,该光耦合器G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其输入端与主控芯片U1的P1.7接口耦接,输出端输出驱动信号;
晶闸管J,该晶闸管J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其第一端耦接于电源,第二端耦接于继电器的线圈部分后接地,控制端耦接于光耦合器G的输出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存储电路包括:
存储芯片U5,该存储芯片U5具有串行地址和数据输入/输出输入引脚SDA和串行时钟输入引脚SCL,所述串行地址和数据输入/输出引脚SDA耦接于主控芯片U1的P3.0引脚,所述串行时钟输入引脚SCL耦接于主控芯片U1的P3.1引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语音播报电路包括:
语音播报芯片U4,该语音播报芯片U4具有I/O接口P00、I/O接口P01、I/O接口P02、音频输出引脚PWM+和音频输出引脚PWM-,所述音频输出引脚PWM+和音频输出引脚PWM-耦接有喇叭后输出声音信号,所述I/O接口P00、I/O接口P01和I/O接口P02的分别一一对应耦接主控芯片U1的P3.2接口、P3.3接口和P3.4接口。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以太网电路包括:
以太网芯片U2,该以太网芯片U2的型号为DM9000AEP,其数据地址复用总线引脚SD0~SD7与控制电路的I/O接口耦接,其写信号引脚WR和读信号引脚RD均耦接于控制电路的I/O接口,其物理层接口耦接有网络变压器U6后耦接有网络插口,该网络插口与数据库耦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网络变压器U6包括:
变压器芯片,该变压器芯片具有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所述输入端口耦接于以太网芯片U2的物理层接口,其输出端口耦接于网络插口。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维修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上设置有维修平台,所述维修平台上设置有放置工具的动态储物机构,所述动态储物机构包括旋转架、工具箱、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推进气缸和步进电机,所述旋转架包括外筒以及设置在外筒内的内筒,所述内筒两侧上设置有第一安装环,所述外筒上设置有与第一安装环对应的第二安装环,所述第一安装环上设置有若干第一铰接孔,所述第二安装环上设置有若干第二铰接孔,所述第二铰接孔上铰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上设置有第三铰接孔,所述第一铰接孔和第二铰接孔上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两端分别设置有插入第一铰接孔和第三铰接孔的插杆,所述转动块上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工具箱设置在固定板上,所述外筒上设置有弧形空槽,所述内筒上设置有矩形空槽,所述内筒内设置有与推进气缸输出端连接的推杆,所述推杆上设置有顶块,所述顶块同时从矩形空槽和弧形空槽中穿出,所述维修平台上设置有控制步进电机转动的第一开关,以及控制推进气缸运动的第二开关,所述内筒的一端伸出到外筒外,且伸出部分设置有第一传动轮,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上设置有用于两者联动连接的传动皮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营配贯通平台的设置,就可以有效的管理外部电网的运营,而通过营配贯通平台内的数据库的设置,就可以存储大量的用户信息和维修人员信息,而通过地图服务系统的设置,就可以实现全面定位监控,可以得知在每个位置的电力情况,通过95598呼叫平台的设置,可以实现接收用户的反馈,迅速调整并解决用电问题,通过PMS系统和营销系统的设置,就可以通过营销系统对电力费用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就与PMS系统指定相应的电力施工工程计划,就可以有效的使得电力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同时通过配网抢修系统内的智能公变装置和用电采集器的设置,就可以有效的与地图服务系统配合确定那个位置的电网发生故障,通过维修车的设置,就可以快速有效的到达故障位置,对电网进行快速有效的维修,而且在维修完成以后还可以通过智能公变装置和用电采集器记录何时何地哪个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并形成记录数据传输到数据库内,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对维修人员进行管理,进一步实现了应急维修中所要求的快速有效的维修处理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配网电子沙盘的模块图;
图2为RFID读写器的电路图;
图3为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图4为以太网电路的电路图;
图5为维修车的维修平台的整体的结构图;
图6为维修车的维修平台的底视的结构图;
图7为维修车的收拢转台旋转架的主视图;
图8为维修车的收拢转台旋转架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述。
参照图1至8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配网电子沙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营配贯通平台a,耦接于外部电网,其内具有数据库1、地图服务系统、95598呼叫平台、PMS系统和营销系统,所述地图服务系统、95598呼叫平台、PMS系统和营销系统均与数据库1耦接,所述95598呼叫平台与外部电话网络通信连接,以与用电用户通过电话通讯并将通话记录存储到数据库1内,所述PMS系统与营销系统耦接,以根据营销系统的营销数据制定工程计划后输入到数据库1内进行存储;
配网抢修系统b,耦接于营配贯通平台a和外部电网,该配网抢修系统b具有维修车、智能公变装置和用电采集器,所述智能公变装置和用电采集器均与外部电网和营配贯通平台a的地图服务系统耦接,还与维修车通信,以报告电网故障维修位置,并输出人员维修信息到数据库1内进行存储,以备以后查询,在配网电子沙盘工作的过程中,首先营配贯通平台a工作,数据库1内存储有大量信息,地图服务系统与外部卫星实时通讯提供实时地图,其中这里的地图服务系统是现有技术,比如google地图和百度地图等,95598呼叫平台开始工作,在用户打进来的时候,进行实时接听和记录,其中这里的95598呼叫平台为现有技术的电话平台,因而不再赘述,营销系统和PMS系统配合工作,计算用户的用电费用情况,然后快速有效的制定工程计划,为电力业务的拓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同时这里的营销系统和PMS系统均为现有技术,例如营销系统为网上营业厅,PMS系统为工程软件,因而不再赘述,而配网抢修系统b中的智能公变装置和用电采集器就会实时的监测电网,在电网发送故障的时候,就可以快速有效发送故障位置给数据库1,如此便可以启用维修车到达故障位置进行维修了,同时通过智能公变装置和用电采集器将维修过程记录发送回数据库1内,如此便可以有效的形成维修记录供人查询了,实现了各个系统协调工作,完成了在应急维修过程中,快速维修的效果。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智能公变装置和用电采集器内均具有智能终端2,所述智能终端2包括:
标签,存储有ID号,分发于每个电力维修人员,并与电力维修人员绑定,一个电力维修人员对应一个ID号的标签;
RFID读写器3,设置在智能公变装置的公用变压器或用户采集器的电能表上,用以扫描并识别标签上的ID号,识别完成后输出该ID号相对应的数据包;控制电路4,其耦接有内部存储有维修人员资料的存储电路7,并耦接于RFID读写器3,以接收RFID读写器3输出的数据包,与存储电路7内的维修人员资料进行比对,比对完成后输出带有时间数据和地址数据的数据包;
以太网电路5,耦接于控制电路4,并通过以太网耦接于数据库1,以接收控制电路4发出的数据包,并将该数据包通过以太网协议编译以后通过以太网发送到数据库1进行记录,在需要对某个区域的电网或是某个用电采集器进行维修的时候,维修人员就需要带着自己所对应的标签到达公用变压器和用户采集器附近,那么RFID读写器3就会有效的检测到标签,将标签对应的ID号发送到控制电路4内,控制电路4就会从通过以太网电路5从数据库1下载维修人员资料到存储电路7,然后存储电路7内调用出维修人员资料,并根据ID号与维修人员资料进行比对,找到ID号对应的维修人员,然后在ID号所对应的维修人员的资料上增加时间数据和地址数据通过以太网电路5发送到数据库1,如此便可以有效的实现智能终端2自动识别哪个维修人员在何时何地对进行维修的效果,并有效的形成记录发送到数据库1内。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RFID读写器3包括:
天线31,设置在智能公变装置的公用变压器上或用户采集器的电能表的外壳内,用于扫描标签;
RFID读写芯片U3,该RFID读写芯片U3具有串行接口MISO、串行接口MISD、时钟接口SCK、输出缓冲接口TX1、输出缓冲接口TX2、模拟接口WMID、电源接口TVSS和输入模拟接口RX,所述串行接口MISO、串行接口MISD和时钟接口SCK均耦接控制电路4,所述输出缓冲接口TX1耦接有电感L1后耦接有电容C3后耦接有电阻R1后耦接于天线31,所述输出缓冲接口TX2耦接有电感L2后耦接有电容C6后耦接于天线31,所述电感L1相对于与输出缓冲接口TX1连接的另一端耦接有相互串联的电容C1和电容C2后耦接于电感L2相对于输出缓冲接口TX2连接的另一端,所述输入模拟接口RX耦接有相互串联电阻R3和电容C7后耦接于电容C3与电阻R1之间的节点上,还耦接有相互串联的电容C4和电容C5后耦接于电容C6,并耦接有电阻R2后耦接于模拟接口WMID,所述模拟接口WMID耦接有电容后接地,所述电源接口TVSS耦接于电容C1和电容C2之间的节点后还耦接于电容C4和电容C5之间的节点后耦接于天线31,通过RFID读写芯片U3的设置,就可以有效的与天线31配合读取并识别标签的ID号了,而通过串行接口MISO、串行接口MISD和时钟接口SCK的设置,就可以有效的与控制电路4进行直接数据通信,如此便不需要额外的通信电路,简化了电路结构,而通过输出缓冲接口TX1、输出缓冲接口TX2的设置就可以有效的驱动天线31工作,并不需要额外的设置天线驱动电路,简化了电路结构,同时通过模拟接口WMID、电源接口TVSS和输入模拟接口RX的设置,就可以有效的与天线31配合识别标签的ID号,其结构简单,实现方便。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控制电路4包括:
主控芯片U1,该主控芯片U1具有多个I/O接口、复位接口和震荡接口,所述复位接口耦接有复位电路后耦接于电源,所述震荡接口耦接有震荡电路后接地,所述多个I/O接口分为四组,P0.0接口至P0.7接口为第零组,P1.0接口至P1.7接口为第一组,P2.0接口至P2.7接口为第二组,P3.0接口至P3.7接口为第三组,所述第二组I/O接口均耦接于以太网电路5,第零组I/O接口耦接有数码管S后耦接于电源,所述第一组中的P1.0接口至P1.6接口均耦接于RFID读写器3以与RFID读写器3进行数据交换,其P1.7接口耦接开关电路6,所述开关电路6包括继电器61和用以驱动继电器61的驱动电路62,所述继电器61的开关部分耦接于智能公变装置的公用变压器与外部电网之间,以控制智能公变装置的公用变压器与外部电网之间的通断,线圈部分耦接于驱动电路62后耦接于电源,所述驱动电路62耦接于P1.7接口,所述第三组的P3.0接口和P3.1接口,耦接于存储电路7,以与存储电路7进行通信,调用资料或是将资料存入到存储电路7内,其P3.1至P3.4接口耦接有语音播报电路8,以向语音播报8电路输入语音信号,使得语音播报电路8播报语音,通过四组I/O接口的设置,就可以有效的提供给以太网电路5、RFID读写器3足够的通信接口,如此便不需要额外的设置信号转换电路,而通过继电器61的设置,就可以与驱动电路62配合实现在RFID读写器3读到ID号的时候自动断开公用变压器1与外部电网之间的连接,大大的提升了安全性,通过数码管的设置,在维修的过程中就可以显示出此次的维修时间,以及维修内容,其中维修内容采用代号表示,与电子沙盘系统内部的资料相对应,比如1表示线路维修、2表示设备维修等,这样就可以实现维修的直观化,避免事故的发生,同时通过语音播报电路8的设置,在维修的过程中就可以播报此处在维修的语音,使得用户了解到此处电网正在维修,这样就不用每个用户进行通知了。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驱动电路62包括:
光耦合器G,该光耦合器G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其输入端与主控芯片U1的P1.7接口耦接,输出端输出驱动信号;
晶闸管J,该晶闸管J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其第一端耦接于电源,第二端耦接于继电器61的线圈部分后接地,控制端耦接于光耦合器G的输出端,通过光耦合器G的设置就可以实现光电隔离的作用,避免电气干扰,而通过晶闸管J的设置,就可以实现小电流控制大电流的效果,有效的驱动继电器61断开公用变压器1了。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存储电路7包括:
存储芯片U5,该存储芯片U5具有串行地址和数据输入/输出输入引脚SDA和串行时钟输入引脚SCL,所述串行地址和数据输入/输出引脚SDA耦接于主控芯片U1的P3.0引脚,所述串行时钟输入引脚SCL耦接于主控芯片U1的P3.1引脚,通过存储芯片U5的设置,就可以有效的实现资料存储,如此便可以配合控制电路4来匹配维修人员资料与ID号了。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语音播报电路8包括:
语音播报芯片U4,该语音播报芯片U4具有I/O接口P00、I/O接口P01、I/O接口P02、音频输出引脚PWM+和音频输出引脚PWM-,所述音频输出引脚PWM+和音频输出引脚PWM-耦接有喇叭后输出声音信号,所述I/O接口P00、I/O接口P01和I/O接口P02的分别一一对应耦接主控芯片U1的P3.2接口、P3.3接口和P3.4接口,通过语音播报芯片U4的设置,就可以有效的实现喇叭的语音播报,完成了维修的提醒。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以太网电路5包括:
以太网芯片U2,该以太网芯片U2的型号为DM9000AEP,其数据地址复用总线引脚SD0~SD7与控制电路4的I/O接口耦接,其写信号引脚WR和读信号引脚RD均耦接于控制电路4的I/O接口,其物理层接口耦接有网络变压器U6后耦接有网络插口,该网络插口与数据库1耦接,通过以太网芯片U2的设置,就可以将数据包通过以太网通讯协议进行编译,然后利用以太网线路发出去了,十分的简单方便。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网络变压器U6包括:
变压器芯片,该变压器芯片具有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所述输入端口耦接于以太网芯片U2的物理层接口,其输出端口耦接于网络插口,通过变压器芯片的设置,就可以实现以太网芯片U2与网络插口的隔离效果,使得以太网芯片U2输出的信号更加的纯净。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维修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上设置有维修平台c3,所述维修平台c3上设置有放置工具的动态储物机构,所述动态储物机构包括旋转架c4、工具箱c5、安装板c6,所述安装板c6上设置有推进气缸c7和步进电机c8,所述旋转架c4包括外筒c42以及设置在外筒c42内的内筒c41,所述内筒c41两侧上设置有第一安装环c9,所述外筒c42上设置有与第一安装环c9对应的第二安装环c10,所述第一安装环c9上设置有若干第一铰接孔c11,所述第二安装环c10上设置有若干第二铰接孔c12,所述第二铰接孔c12上铰接有转动块c13,所述转动块c13上设置有第三铰接孔c14,所述第一铰接孔c11和第二铰接孔c12上设置有连杆c15,所述连杆c15两端分别设置有插入第一铰接孔c11和第三铰接孔c14的插杆c16,所述转动块c13上设置有固定板c17,所述工具箱c5设置在固定板c17上,所述外筒c42上设置有弧形空槽c18,所述内筒c41上设置有矩形空槽c19,所述内筒c41内设置有与推进气缸c7输出端连接的推杆c20,所述推杆c20上设置有顶块c21,所述顶块c21同时从矩形空槽c19和弧形空槽c18中穿出,所述维修平台c3上设置有控制步进电机c8转动的第一开关c22,以及控制推进气缸c7运动的第二开关c23,所述内筒c41的一端伸出到外筒c42外,且伸出部分设置有第一传动轮c38,所述步进电机c8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传动轮c39,所述第一传动轮c38和第二传动轮c39上设置有用于两者联动连接的传动皮带c40,在使用过程中,首相将抢修车开到需要维修的地点,之后再让人上到位于车体上的维修平台c3上,之后通过升降机构将人升到需要维修的位置进行维修。在做准备工作前可以将维修工具先放置在工具箱c5中,工具箱c5不止一个,可以根据需求在旋转架c4上设置多个安装板c6,这样就可以有多个工具箱c5能够存放更多的工具。可以通过启动第一开关c22,使得步进电机c8转动,使得步进电机c8带动第二传动轮c39发生转动,通过传动皮带c40带动第一传动轮c38转动,从而带动整一个内筒c41发生转动,在调整到自己需要工具存放的工具相中,之后启动第二开关c23,使得推进气缸c7的运动,从而推动推杆c20推动,由于内筒c41内设置有推杆c20,在推杆c20运动过程中,由于推杆c20上的顶块c21是位于矩形空槽c19和弧形空槽c18内的,首先推杆c20收到矩形空槽c19的限制,会沿着矩形空槽c19的方向运动,矩形空槽c19相当于一个滑轨c26的作用。另外在顶块c21受到矩形空槽c19限位移动后,顶块c21同时也是位于弧形空槽c18中,这样顶块c21位移时,也需要在弧形空槽c18中运动,这样就带动了外筒c42运动,使得在从而起到了一个控制内外筒c42相对旋转的驱动力。这种通过直线运动带动旋转运动的方式,结构更加简单,驱动力的运动方式更加直接,使得整个运动结构更加稳定。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电子沙盘,通过营配贯通平台a的设置就可以有效的实现存储大量的数据信息,并且利用地图服务系统对分析用户用电情况,如此便可以有效的支撑电网系统的营运了,而通过配网抢修系统b的设置,就可以有效的实现应急状态下快速抢修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配网电子沙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营配贯通平台(a),耦接于外部电网,其内具有数据库(1)、地图服务系统、95598呼叫平台、PMS系统和营销系统,所述地图服务系统、95598呼叫平台、PMS系统和营销系统均与数据库(1)耦接,所述95598呼叫平台与外部电话网络通信连接,以与用电用户通过电话通讯并将通话记录存储到数据库(1)内,所述PMS系统与营销系统耦接,以根据营销系统的营销数据制定工程计划后输入到数据库(1)内进行存储;
配网抢修系统(b),耦接于营配贯通平台(a)和外部电网,该配网抢修系统(b)具有维修车、智能公变装置和用电采集器,所述智能公变装置和用电采集器均与外部电网和营配贯通平台(a)的地图服务系统耦接,还与维修车通信,以报告电网故障维修位置,并输出人员维修信息到数据库(1)内进行存储,以备以后查询;
所述维修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上设置有维修平台(c3),所述维修平台(c3)上设置有放置工具的动态储物机构,所述动态储物机构包括旋转架(c4)、工具箱(c5)、安装板(c6),所述安装板(c6)上设置有推进气缸(c7)和步进电机(c8),所述旋转架(c4)包括外筒(c42)以及设置在外筒(c42)内的内筒(c41),所述内筒(c41)两侧上设置有第一安装环(c9),所述外筒(c42)上设置有与第一安装环(c9)对应的第二安装环(c10),所述第一安装环(c9)上设置有若干第一铰接孔(c11),所述第二安装环(c10)上设置有若干第二铰接孔(c12),所述第二铰接孔(c12)上铰接有转动块(c13),所述转动块(c13)上设置有第三铰接孔(c14),所述第一铰接孔(c11)和第二铰接孔(c12)上设置有连杆(c15),所述连杆(c15)两端分别设置有插入第一铰接孔(c11)和第三铰接孔(c14)的插杆(c16),所述转动块(c13)上设置有固定板(c17),所述工具箱(c5)设置在固定板(c17)上,所述外筒(c42)上设置有弧形空槽(c18),所述内筒(c41)上设置有矩形空槽(c19),所述内筒(c41)内设置有与推进气缸(c7)输出端连接的推杆(c20),所述推杆(c20)上设置有顶块(c21),所述顶块(c21)同时从矩形空槽(c19)和弧形空槽(c18)中穿出,所述维修平台(c3)上设置有控制步进电机(c8)转动的第一开关(c22),以及控制推进气缸(c7)运动的第二开关(c23),所述内筒(c41)的一端伸出到外筒(c42)外,且伸出部分设置有第一传动轮(c38),所述步进电机(c8)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传动轮(c39),所述第一传动轮(c38)和第二传动轮(c39)上设置有用于两者联动连接的传动皮带(c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网电子沙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公变装置和用电采集器内均具有智能终端(2),所述智能终端(2)包括:
标签,存储有ID号,分发于每个电力维修人员,并与电力维修人员绑定,一个电力维修人员对应一个ID号的标签;
RFID读写器(3),设置在智能公变装置的公用变压器或用户采集器的电能表上,用以扫描并识别标签上的ID号,识别完成后输出该ID号相对应的数据包;
控制电路(4),其耦接有内部存储有维修人员资料的存储电路(7),并耦接于RFID读写器(3),以接收RFID读写器(3)输出的数据包,与存储电路(7)内的维修人员资料进行比对,比对完成后输出带有时间数据和地址数据的数据包;以太网电路(5),耦接于控制电路(4),并通过以太网耦接于数据库(1),以接收控制电路(4)发出的数据包,并将该数据包通过以太网协议编译以后通过以太网发送到数据库(1)进行记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网电子沙盘,其特征在于:所述RFID读写器(3)包括:
天线(31),设置在智能公变装置的公用变压器上或用户采集器的电能表的外壳内,用于扫描标签;
RFID读写芯片U3,该RFID读写芯片U3具有串行接口MISO、串行接口MISD、时钟接口SCK、输出缓冲接口TX1、输出缓冲接口TX2、模拟接口WMID、电源接口TVSS和输入模拟接口RX,所述串行接口MISO、串行接口MISD和时钟接口SCK均耦接控制电路4,所述输出缓冲接口TX1耦接有电感L1后耦接有电容C3后耦接有电阻R1后耦接于天线(31),所述输出缓冲接口TX2耦接有电感L2后耦接有电容C6后耦接于天线(31),所述电感L1相对于与输出缓冲接口TX1连接的另一端耦接有相互串联的电容C1和电容C2后耦接于电感L2相对于输出缓冲接口TX2连接的另一端,所述输入模拟接口RX耦接有相互串联电阻R3和电容C7后耦接于电容C3与电阻R1之间的节点上,还耦接有相互串联的电容C4和电容C5后耦接于电容C6,并耦接有电阻R2后耦接于模拟接口WMID,所述模拟接口WMID耦接有电容后接地,所述电源接口TVSS耦接于电容C1和电容C2之间的节点后还耦接于电容C4和电容C5之间的节点后耦接于天线(31)。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配网电子沙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4)包括:
主控芯片U1,该主控芯片U1具有多个I/O接口、复位接口和震荡接口,所述复位接口耦接有复位电路后耦接于电源,所述震荡接口耦接有震荡电路后接地,所述多个I/O接口分为四组,P0.0接口至P0.7接口为第零组,P1.0接口至P1.7接口为第一组,P2.0接口至P2.7接口为第二组,P3.0接口至P3.7接口为第三组,所述第二组I/O接口均耦接于以太网电路(5),第零组I/O接口耦接有数码管S后耦接于电源,所述第一组中的P1.0接口至P1.6接口均耦接于RFID读写器(3)以与RFID读写器(3)进行数据交换,其P1.7接口耦接开关电路(6),所述开关电路(6)包括继电器(61)和用以驱动继电器(61)的驱动电路(62),所述继电器(61)的开关部分耦接于智能公变装置的公用变压器与外部电网之间,以控制智能公变装置的公用变压器与外部电网之间的通断,线圈部分耦接于驱动电路(62)后耦接于电源,所述驱动电路(62)耦接于P1.7接口,所述第三组的P3.0接口和P3.1接口,耦接于存储电路(7),以与存储电路(7)进行通信,调用资料或是将资料存入到存储电路(7)内,其P3.1至P3.4接口耦接有语音播报电路(8),以向语音播报电路(8) 输入语音信号,使得语音播报电路(8)播报语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网电子沙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62)包括:
光耦合器G,该光耦合器G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其输入端与主控芯片U1的P1.7接口耦接,输出端输出驱动信号;
晶闸管J,该晶闸管J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其第一端耦接于电源,第二端耦接于继电器(61)的线圈部分后接地,控制端耦接于光耦合器G的输出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网电子沙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电路(7)包括:
存储芯片U5,该存储芯片U5具有串行地址和数据输入/输出输入引脚SDA和串行时钟输入引脚SCL,所述串行地址和数据输入/输出引脚SDA耦接于主控芯片U1的P3.0引脚,所述串行时钟输入引脚SCL耦接于主控芯片U1的P3.1引脚。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网电子沙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语音播报电路(8) 包括:
语音播报芯片U4,该语音播报芯片U4具有I/O接口P00、I/O接口P01、I/O接口P02、音频输出引脚PWM+和音频输出引脚PWM-,所述音频输出引脚PWM+和音频输出引脚PWM-耦接有喇叭后输出声音信号,所述I/O接口P00、I/O接口P01和I/O接口P02的分别一一对应耦接主控芯片U1的P3.2接口、P3.3接口和P3.4接口。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配网电子沙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以太网电路(5)包括:
以太网芯片U2,该以太网芯片U2的型号为DM9000AEP,其数据地址复用总线引脚SD0~SD7与控制电路(4)的I/O接口耦接,其写信号引脚WR和读信号引脚RD均耦接于控制电路(4)的I/O接口,其物理层接口耦接有网络变压器U6后耦接有网络插口,该网络插口与数据库(1)耦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配网电子沙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变压器U6包括:
变压器芯片,该变压器芯片具有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所述输入端口耦接于以太网芯片U2的物理层接口,其输出端口耦接于网络插口。
CN201610518404.9A 2016-06-28 2016-06-28 一种配网电子沙盘 Active CN1060226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18404.9A CN106022661B (zh) 2016-06-28 2016-06-28 一种配网电子沙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18404.9A CN106022661B (zh) 2016-06-28 2016-06-28 一种配网电子沙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22661A CN106022661A (zh) 2016-10-12
CN106022661B true CN106022661B (zh) 2020-12-15

Family

ID=57107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18404.9A Active CN106022661B (zh) 2016-06-28 2016-06-28 一种配网电子沙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226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64926B (zh) * 2021-03-16 2022-12-30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筛选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3737A (zh) * 2009-06-12 2010-12-22 上海英孚思为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工位控制系统及工位控制器
CN102956021A (zh) * 2012-11-30 2013-03-06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多业务系统信息融合的电网综合可视化方法
CN103065270A (zh) * 2013-01-05 2013-04-24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一种电网故障抢修可视化监控系统
CN105305393A (zh) * 2015-10-21 2016-02-03 珠海许继芝电网自动化有限公司 基于营配贯通的配网抢修指挥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01709B2 (en) * 2009-11-03 2013-03-19 Spirae, Inc. Dynamic distributed power grid control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3737A (zh) * 2009-06-12 2010-12-22 上海英孚思为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工位控制系统及工位控制器
CN102956021A (zh) * 2012-11-30 2013-03-06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多业务系统信息融合的电网综合可视化方法
CN103065270A (zh) * 2013-01-05 2013-04-24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一种电网故障抢修可视化监控系统
CN105305393A (zh) * 2015-10-21 2016-02-03 珠海许继芝电网自动化有限公司 基于营配贯通的配网抢修指挥系统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营配贯通和可视化技术的配电网电子沙盘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林洲游 等;《浙江电力》;20160930;第36卷(第9期);全文 *
基于营配贯通的配网生产抢修指挥平台;周伟锋 等;《电网与清洁能源》;20150430;第31卷(第4期);前序,第1-3章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22661A (zh) 2016-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68748A (zh) 一种配电网电气设备现场综合维护系统
CN203217621U (zh) 一种配电网电气设备现场综合维护系统
CN104916048B (zh) 一种基于互联网思维,云平台,app付费的充电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3473828A (zh) 基于平板电脑的配网线路巡检系统
CN112698953A (zh) 一种基于微服务的电网智能运检平台
CN103236951A (zh) 一种光网络资源的分配标识方法及系统
CN109038332A (zh) 一种变电站巡检机器人与调度系统业务操作联动系统
CN102761447A (zh) 通信网络运行维护支撑系统
CN106022661B (zh) 一种配网电子沙盘
CN201887974U (zh) Led路灯远程管理系统
CN202472695U (zh) 基于rfid标签的变电站光/电缆标识管理系统
CN101324989A (zh) 集中抄表系统中电能表的自动识别技术
CN201039206Y (zh) 电信配线管理系统
CN212586711U (zh) 一种基于mes的智能焊机系统
CN203746243U (zh) 停车位管理系统
CN102833291A (zh) 电力智能远程协作安全管理系统
CN109712027A (zh) 一种基于建筑装潢垃圾的管理系统
CN206193811U (zh) 一种电梯维保流程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
CN202231869U (zh) 一种移动信号自动拨测终端和系统
CN201917932U (zh) 一种车号识别系统
CN104252159A (zh) 交管物联网高效巡检云系统
CN105512956A (zh) 针对电力故障抢修过程的智能多媒体互动平台系统
CN204904361U (zh) 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双备份停车场自动维护系统
CN204719796U (zh) 一种应用于防腐工程的管理信息系统
CN204189295U (zh) 一种矿用井下信息采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