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20764A - 一种移动终端及操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及操作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020764A CN106020764A CN201610321513.1A CN201610321513A CN106020764A CN 106020764 A CN106020764 A CN 106020764A CN 201610321513 A CN201610321513 A CN 201610321513A CN 106020764 A CN106020764 A CN 10602076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nit
- module
- audio signal
- audio
- high frequenc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6—Sound input; Sound outpu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及操作方法,涉及移动通信领域,该移动终端包括扬声器模块、麦克风模块、执行模块和应用模块;所述扬声器模块用于将电能转换为声音后输出;所述麦克风模块用于接收音频信号并反馈信息给执行模块;所述执行模块用于控制应用模块启动;所述应用模块用于实现一种应用功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及操作方法,通过扬声器模块输出高频声波,麦克风模块接收高频声波,以中断扬声器模块音频信号的输出端和麦克风模块音频信号的接收端之间的传输通路,麦克风模块中止音频信号的接收的方式,反馈信息给执行模块,执行模块控制应用模块进行启动,在特定环境下以简单的操作方式来开启应用实现对应的应用功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及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扬声器又称“喇叭”。是一种十分常用的电声换能器件,在出声的电子电路中都能见到它,扬声器在电子元器件中是一个最薄弱的器件,而对于音响效果而言,它又是一个最重要的器件,音频电能通过电磁、压电或静电效应,使其纸盆或膜片振动周围空气造成音响。按换能机理和结构分动圈式(电动式)、电容式(静电式)、压电式(晶体或陶瓷)、电磁式(压簧式)、电离子式和气动式扬声器等,电动式扬声器具有电声性能好、结构牢固、成本低等优点,应用广泛;按声辐射材料分纸盆式、号筒式、膜片式扬声器;按纸盆形状分圆形、椭圆形、双纸盆和橡皮折环;按工作频率分低音、中音、高音,有的还分成录音机专用、电视机专用、普通和高保真扬声器等;按音圈阻抗分低阻抗和高阻抗;按效果分直辐和环境声等。麦克风,学名为传声器,是将音频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能量转换器件,由"Microphone"这个英文单词音译而来,也称话筒、微音器。二十世纪,麦克风由最初通过电阻转换声电发展为电感、电容式转换,大量新的麦克风技术逐渐发展起来,这其中包括铝带、动圈等麦克风,以及当前广泛使用的电容麦克风和驻极体麦克风。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通常情况下,扬声器和麦克风都是单独实现各种的功能,二者之间没有什么必要的联系和互动,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我们需要打开手机中的某个应用时,即使没有空闲的时间,也必须按常规的操作来实现对应的功能,非常的不方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相关产品的所有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移动终端及操作方法,通过麦克风和扬声器的互动,解决手机应用在特定情况下开启不方便的缺点。
本发明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扬声器模块、麦克风模块、执行模块和应用模块;所述扬声器模块用于将电能转换为声音后输出;所述麦克风模块用于接收所述音频信号并反馈信息给执行模块;所述执行模块用于控制应用模块启动;所述应用模块用于实现一种应用功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扬声器模块包括检测单元、第一转换单元、音频放大单元和发送单元;所述第一转换单元用于将电能转换为声音,并将声音传输给音频放大单元;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应用模块是否进入启动界面,当检测到应用模块进入启动界面后,传输指令信息给音频放大单元;所述音频放大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检测单元的指令信息后对声音进行音频放大,并将声音传输给发送单元;所述发送单元将接收自音频放大单元的声音进行输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麦克风模块包括接收单元、逻辑判断单元和第二转换单元;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音频信号;所述第二转换单元用于将音频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所述逻辑判断单元用于对电信号进行计算,并判断接收单元接收的音频信号是否为高频声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当中断所述扬声器模块内的发送单元的输出端和麦克风模块的接收单元的接收端之间的传输通路时,接收单元中止接收到音频信号。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麦克风模块还包括反馈单元,所述逻辑判断单元仅当判断接收单元接收的音频信号为高频声波时,向反馈单元发出高频声波接收确认信息,当接收单元中止音频信号接收时,向反馈单元发出高频声波接收中止信息;所述反馈单元接收逻辑判断单元发出的信息后,将该信息反馈给执行模块。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执行模块仅当先接收到麦克风模块发送的高频声波接收确认信息,后接收到高频声波接收中止信息时,控制所述应用模块进行启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应用模块实现的应用功能包括拍照、录音、拨打电话和播放音乐。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应用模块进入启动界面;
步骤2:当扬声器模块检测到所述应用模块进入启动界面时,扬声器模块输出一种高频声波;
步骤3:麦克风模块接收到扬声器模块输出的高频声波,并反馈信息给执行模块;
步骤4:中断扬声器模块音频信号的输出端和麦克风模块音频信号的接收端之间的传输通路,麦克风模块中止音频信号的接收;
步骤5:所述执行模块接收到反馈信息,控制所述应用模块启动,实现所述应用模块的功能;
步骤6:麦克风模块检测到应用模块正式启动并开始实现的应用功能,根据应用功能的不同进行对应的操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步骤2中,上述步骤2中,所述扬声器模块包括检测单元、第一转换单元、音频放大单元和发送单元;通过所述第一转换单元将电能转换为音频信号,并将音频信号传输给音频放大单元;通过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应用模块是否进入启动界面,当检测到应用模块进入启动界面后,传输指令信息给音频放大单元;所述音频放大单元在接收到检测单元的指令信息后对音频信号进行音频放大,并将放大的音频信号传输给发送单元;所述发送单元接收来自音频放大单元的音频信号并进行输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麦克风模块包括接收单元、逻辑判断单元、第二转换单元和反馈单元;通过所述接收单元接收音频信号;通过所述第二转换单元将音频信号转换为电信号;通过所述逻辑判断单元对电信号进行计算,并判断接收单元接收的音频信号是否为高频声波;当中断所述扬声器模块内的发送单元的输出端和麦克风模块的接收单元的接收端之间的传输通路时,接收单元中止接收到音频信号,所述逻辑判断单元仅当判断接收单元接收的音频信号为高频声波时,向反馈单元发出高频声波接收确认信息,当接收单元中止音频信号接收时,所述逻辑判断单元向反馈单元发出高频声波接收中止信息;所述反馈单元接收逻辑判断单元发出的信息后,将该信息反馈给执行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以下优点:
1、通过扬声器模块输出高频声波,麦克风模块接收高频声波,以中断扬声器模块音频信号的输出端或麦克风模块音频信号的接收端之间的传输通路,麦克风模块中止音频信号的接收的方式,反馈信息给执行模块,执行模块控制应用模块进行启动,在特定环境下以简单的操作方式来开启应用实现对应的应用功能。
2、扬声器模块输出的高频声波,超出了人耳能接收的声音频段,不会发出明显的噪音,且应用模块正式启动并开始实现应用功能之后,停止输出高频音波,不会在实现拨打电话或播放音乐功能时,产生串声的干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移动终端的原理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移动终端的操作方法流程图。
附图标记:10-扬声器模块;20-麦克风模块;30-执行模块;40-应用模块;101-检测单元;102-第一转换单元;103-音频放大单元;104-发送单元;201-接收单元;202-第二转换单元;203-逻辑判断单元;204-反馈单元;1021-触发转换单元;1022-普通转换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参阅图1所示,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扬声器模块10、麦克风模块20、执行模块30和应用模块40。
所述扬声器模块10用于将电能转换为音频信号后输出;所述扬声器模块10包括检测单元101、第一转换单元102、音频放大单元103和发送单元104;所述第一转换单元102用于将电能转换为音频信号,并将音频信号传输给音频放大单元103,所述第一转换单元102内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实现应用触发而发出声音的触发转换单元1021,另一部分是正常发出声音的普通转换单元1022,所述触发转换单元1021和普通转换单元1022相互独立存在;所述检测单元101用于检测应用模块40是否进入启动界面,当检测到应用模块40进入启动界面后,传输指令信息给音频放大单元103;所述音频放大单元103用于在接收到检测单元101的指令信息后对声音进行音频放大,并将声音传输给发送单元104,所述音频放大单元103的音频放大功能包括普通放大和超音频放大;所述发送单元104将接收自音频放大单元103的音频信号并输出至麦克风模块20。
当检测单元101检测到应用模块40正式启动并开始实现的应用功能,且仅需要用到扬声器模块10或同时需要用到扬声器模块10和麦克风模块20时,检测单元101传输指令信息给音频放大单元103和第一转换单元102,所述第一转换单元102内的触发转换单元1021停止工作,普通转换单元1022开始工作并输出声音,所述音频放大单元103停止对声音进行超音频放大而进行普通放大,作为一个传输通道将普通放大的音频信号直接传输给发送单元104。
当检测单元101检测到应用模块40正式启动并开始实现的应用功能,且仅需要用到麦克风模块20或既不需要用到扬声器模块10也不需要用到麦克风模块20时,检测单元101传输指令信息给音频放大单元103,所述音频放大单元103中止接收第一转换单元102传输的音频信号。
所述音频放大单元103进行普通放大功能时,仅对声音的声强和音频进行微弱的放大,提高声音的品质来便于人耳听清;所述音频放大单元103进行超音频放大后的高频音波属于超声波,其频段高于20000赫兹,超出了人耳能接收的声音频段。
所述麦克风模块20用于接收音频信号并反馈信息给执行模块30;所述麦克风模块20包括接收单元201、逻辑判断单元203、第二转换单元202和反馈单元204;所述接收单元201用于接收音频信号;所述第二转换单元202用于将音频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所述逻辑判断单元203用于对电信号进行计算,并判断接收单元201接收的音频信号是否为高频声波;所述逻辑判断单元203仅当判断接收单元201接收的音频信号为高频声波时,向反馈单元204发出高频声波接收确认信息,当接收单元201中止音频信号接收且达到设定时间后,所述逻辑判断单元203向反馈单元204发出高频声波接收中止信息;所述反馈单元204接收逻辑判断单元203发出的信息后,将该信息反馈给执行模块30。
所述逻辑判断单元203判断接收单元201接收的音频信号是否为高频声波,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所述高频声波在于接收单元201接收的音频信号频段是否大于20000赫兹,若大于20000赫兹,则确定当前接收的音频信号为高频声波,并向反馈单元204发出高频声波接收确认信息,若低于20000赫兹,则不发送信息给反馈单元204。
当中断所述扬声器模块10内的发送单元104的输出端和麦克风模块20的接收单元201的接收端之间的传输通路时,接收单元201中止接收到音频信号;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为了操作的便捷,我们通常使用手指封闭所述扬声器模块10内的发送单元104的输出端或麦克风模块20的接收单元201的接收端,但方式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用其他工具比如手机壳等封闭无透孔的部件。
所述逻辑判断单元203会对接收单元201中止接收到音频信号的时间进行设定和判断,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可设定该时间为2到4秒,也可以依据操作习惯对其进行其他数值的设定,当接收单元201中止接收到音频信号的时间超过设定的时间后,判定操作者实施了中断音频信号的操作,逻辑判断单元203向反馈单元204发出高频声波接收中止信息。
所述执行模块30用于控制应用模块40启动;所述应用模块40用于实现一种应用功能;所述执行模块30仅当先接收到麦克风模块20发送的高频声波接收确认信息,后接收到高频声波接收中止信息时,控制所述应用模块40进行启动;若执行模块30先接收到高频声波接收中止信息再接收到高频声波接收确认信息,则不对应用模块40进行处理,可以有效防止因为误操作带来的困扰。
实施例一:在所述应用模块40实现拍照或录音功能时,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进入拍照或录音应用的启动界面,检测单元101检测到拍照或录音应用进入启动界面后,传输指令信息给音频放大单元103和第一转换单元102,第一转换单元102内的触发转换单元1021将电能转换为音频信号,并将音频信号传输给音频放大单元103,音频放大单元103接收到检测单元101的指令信息后对音频信号进行超音频放大,并将放大后的音频信号传输给发送单元104进行输出。
所述麦克风模块20的接收单元201接收到发送单元104输出的经放大后的音频信号,第二转换单元202将接收单元201接收到的音频信号转换为电信号,逻辑判断单元203用于对电信号进行计算,并判断接收单元201接收的音频信号是否为高频声波,逻辑判断单元203判定接收单元201接收的音频信号为高频声波,向反馈单元204发出高频声波接收确认信息,人为封闭扬声器模块10内的发送单元104的输出端或麦克风模块20的接收单元201的接收端2到4秒,此时接收单元201中止接收到音频信号的时间超过逻辑判断单元203设定的时间后,逻辑判断单元203向反馈单元204发出高频声波接收中止信息,反馈模块将获取的信息反馈给执行模块30。
执行模块30控制拍照或录音应用进行正式启动,此时检测单元101检测到拍照或录音应用正式启动并开始实现其对应的应用功能,拍照应用既不需要用到扬声器模块10也不需要用到麦克风模块20,而录音应用仅需要用到麦克风模块20,则检测单元101传输指令信息给音频放大单元103,所述音频放大单元103中止接收第一转换单元102传输的音频信号,这可以有效防止拍照应用时产生的噪声或录音应用时扬声器模块10输出的声音造成的干扰。
实施例二:在所述应用模块40实现拨打电话和播放音乐功能时,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进入播放音乐或拨打电话应用的启动界面,检测单元101检测到播放音乐或拨打电话应用进入启动界面后,传输指令信息给音频放大单元103和第一转换单元102,第一转换单元102内的触发转换单元1021将电能转换为音频信号,并将音频信号传输给音频放大单元103,音频放大单元103接收到检测单元101的指令信息后对音频信号进行超音频放大,并将经放大后的音频信号传输给发送单元104进行输出。
接收单元201接收到发送单元104输出的音频信号,第二转换单元202将接收单元201接收到的音频信号转换为电信号,逻辑判断单元203用于对电信号进行计算,并判断接收单元201接收的音频信号是否为高频声波,逻辑判断单元203判定接收单元201接收的音频信号为高频声波,向反馈单元204发出高频声波接收确认信息,人为封闭扬声器模块10内的发送单元104的输出端或麦克风模块20的接收单元201的接收端2到4秒,此时接收单元201中止接收到音频信号的时间超过逻辑判断单元203设定的时间后,逻辑判断单元203向反馈单元204发出高频声波接收中止信息,反馈模块将获取的信息反馈给执行模块30。
当检测单元101检测到播放音乐或拨打电话应用正式启动并开始实现其对应的应用功能时,此时检测单元101检测到播放音乐应用仅需要用到扬声器模块10,拨打电话应用同时需要用到扬声器模块10和麦克风模块20,则检测单元101传输指令信息给音频放大单元103和第一转换单元102,所述第一转换单元102内的触发转换单元1021停止工作,普通转换单元1022开始工作并输出声音,所述音频放大单元103停止对声音进行超音频放大而进行普通放大,作为一个传输通道将普通放大的音频信号直接传输给发送单元104,进行音乐或语言的输出,这样可以有效防止触发转换单元1021和普通转换单元1022同时输出声音造成串声的干扰。
本发明所述的应用模块40所包含的应用功能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拍照、录音、拨打电话和播放音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
参阅图2所示,所述移动终端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应用模块40进入启动界面;
上述步骤1中,所述应用模块40实现的应用功能可以是拍照、录音、拨打电话和播放音乐等。
步骤2:当扬声器模块10检测到所述应用模块40进入启动界面时,扬声器模块10输出一种高频声波;
上述步骤2中,所述扬声器模块10包括检测单元101、第一转换单元102、音频放大单元103和发送单元104;所述第一转换单元102内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实现应用触发而发出声音的触发转换单元1021,另一部分是正常发出声音的普通转换单元1022,所述触发转换单元1021和普通转换单元1022相互独立存在;所述音频放大单元103的音频放大功能包括普通放大和超音频放大;检测单元101检测到拍照或录音应用进入启动界面后,传输指令信息给音频放大单元103和第一转换单元102,第一转换单元102内的触发转换单元1021将电能转换为声音,并将声音传输给音频放大单元103,音频放大单元103接收到检测单元101的指令信息后对声音进行超音频放大,并将声音传输给发送单元104进行输出。
步骤3:麦克风模块20接收到扬声器模块10输出高频声波,并反馈信息给执行模块30;
上述步骤3中,所述麦克风模块20包括接收单元201、逻辑判断单元203、第二转换单元202和反馈单元204;接收单元201接收到发送单元104输出的音频信号,第二转换单元202将接收单元201接收到的音频信号转换为电信号,逻辑判断单元203用于对电信号进行计算,并判断接收单元201接收的音频信号是否为高频声波,所述逻辑判断单元203也会对接收单元201中止接收到音频信号的时间进行设定和判断,当判断接收单元201接收的音频信号为高频声波时,向反馈单元204发出高频声波接收确认信息,当接收单元201中止音频信号接收且达到设定时间后,所述逻辑判断单元203向反馈单元204发出高频声波接收中止信息;反馈模块将获取的信息反馈给执行模块30。
步骤4:中断扬声器模块10音频信号的输出端和麦克风模块20音频信号的接收端之间的传输通路,麦克风模块20中止音频信号的接收;
步骤5:所述执行模块30接收到反馈信息,控制所述应用模块40启动,实现所述应用模块40的功能。
上述步骤5中,所述执行模块30用于控制应用模块40启动;所述执行模块30仅当先接收到麦克风模块20发送的高频声波接收确认信息、后接收到高频声波接收中止信息时,控制所述应用模块40进行启动;若执行模块30先接收到高频声波接收中止信息再接收到高频声波接收确认信息,则不对应用模块40进行处理,可以有效防止因为误操作带来的困扰。
步骤6:麦克风模块20检测到应用模块40正式启动并开始实现的应用功能,根据应用功能的不同进行对应的操作。
上述步骤6中,当检测单元101检测到应用模块40正式启动并开始实现的应用功能,且仅需要用到扬声器模块10或同时需要用到扬声器模块10和麦克风模块20时,检测单元101传输指令信息给音频放大单元103和第一转换单元102,所述第一转换单元102内的触发转换单元1021停止工作,普通转换单元1022开始工作并输出音频信号,所述音频放大单元103停止对音频信号进行超音频放大而进行普通放大,作为一个传输通道将普通放大的音频信号直接传输给发送单元104。
当检测单元101检测到应用模块40正式启动并开始实现的应用功能,且仅需要用到麦克风模块20或既不需要用到扬声器模块10也不需要用到麦克风模块20时,检测单元101传输指令信息给音频放大单元103,所述音频放大单元103中止接收第一转换单元102传输的音频信号。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及操作方法,通过扬声器模块10输出高频声波,麦克风模块20接收高频声波,以中断扬声器模块10音频信号的输出端和麦克风模块20音频信号的接收端之间的传输通道,麦克风模块20中止音频信号的接收的方式,反馈信息给执行模块30,执行模块30控制应用模块40进行启动,在特定环境下以简单的操作方式来开启应用实现对应的应用功能。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扬声器模块(10)、麦克风模块(20)、执行模块(30)和应用模块(40);所述扬声器模块(10)用于将电能转换为音频信号后输出给麦克风模块(20);所述麦克风模块(20)用于接收所述音频信号并反馈信息给执行模块(30);所述执行模块(30)用于控制应用模块(40)启动;所述应用模块(40)用于实现一种应用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模块(10)包括检测单元(101)、第一转换单元(102)、音频放大单元(103)和发送单元(104);所述第一转换单元(102)用于将电能转换为音频信号,并将音频信号传输给音频放大单元(103);所述检测单元(101)用于检测应用模块(40)是否进入启动界面,当检测到应用模块(40)进入启动界面后,传输指令信息给音频放大单元(103);所述音频放大单元(103)用于在接收到检测单元(101)的指令信息后对音频信号进行放大,并将放大后的音频信号传输给发送单元(104);所述发送单元(104)将接收自音频放大单元(103)的音频信号并进行输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麦克风模块(20)包括接收单元(201)、逻辑判断单元(203)和第二转换单元(202);所述接收单元(201)用于接收音频信号;所述第二转换单元(202)用于将音频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所述逻辑判断单元(203)用于对电信号进行计算,并判断接收单元(201)接收的音频信号是否为高频声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当中断所述扬声器模块(10)内的发送单元(104)的输出端和麦克风模块(20)的接收单元(201)的接收端之间的传输通路时,接收单元(201)中止接收到音频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麦克风模块(20)还包括反馈单元(204),所述逻辑判断单元(203)仅当判断接收单元(201)接收的音频信号为高频声波时,向反馈单元(204)发出高频声波接收确认信息,当接收单元(201)中止音频信号接收时,向反馈单元(204)发出高频声波接收中止信息;所述反馈单元(204)接收逻辑判断单元(203)发出的信息后,将该信息反馈给执行模块(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模块(30)仅当先接收到麦克风模块(20)发送的高频声波接收确认信息,后接收到高频声波接收中止信息时,控制所述应用模块(40)进行启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模块(40)实现的应用功能包括拍照、录音、拨打电话和播放音乐。
8.一种移动终端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应用模块(40)进入启动界面;
步骤2:当扬声器模块(10)检测到所述应用模块(40)进入启动界面时,扬声器模块(10)输出一种高频声波;
步骤3:麦克风模块(20)接收到扬声器模块(10)输出的高频声波,并反馈信息给执行模块(30);
步骤4:中断扬声器模块(10)音频信号的输出端和麦克风模块(20)音频信号的接收端之间的传输通路,麦克风模块(20)中止音频信号的接收;
步骤5:所述执行模块(30)接收到反馈信息,控制所述应用模块(40)启动,实现所述应用模块(40)的功能;
步骤6:麦克风模块(20)检测到应用模块(40)正式启动并开始实现应用功能,根据应用功能的不同进行对应的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2中,所述扬声器模块(10)包括检测单元(101)、第一转换单元(102)、音频放大单元(103)和发送单元(104);通过所述第一转换单元(102)将电能转换为音频信号,并将音频信号传输给音频放大单元(103);通过所述检测单元(101)检测应用模块(40)是否进入启动界面,当检测到应用模块(40)进入启动界面后,传输指令信息给音频放大单元(103);所述音频放大单元(103)在接收到检测单元(101)的指令信息后对音频信号进行音频放大,并将放大的音频信号传输给发送单元(104);所述发送单元(104)接收来自音频放大单元(103)的音频信号并进行输出。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麦克风模块(20)包括接收单元(201)、逻辑判断单元(203)、第二转换单元(202)和反馈单元(204);通过所述接收单元(201)接收音频信号;通过所述第二转换单元(202)将音频信号转换为电信号;通过所述逻辑判断单元(203)对电信号进行计算,并判断接收单元(201)接收的音频信号是否为高频声波;当中断所述扬声器模块(10)内的发送单元(104)的输出端和麦克风模块(20)的接收单元(201)的接收端之间的传输通路时,接收单元(201)中止接收到音频信号,所述逻辑判断单元(203)仅当判断接收单元(201)接收的音频信号为高频声波时,向反馈单元(204)发出高频声波接收确认信息,当接收单元(201)中止音频信号接收时,所述逻辑判断单元(203)向反馈单元(204)发出高频声波接收中止信息;所述反馈单元(204)接收逻辑判断单元(203)发出的信息后,将该信息反馈给执行模块(3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321513.1A CN106020764A (zh) | 2016-05-16 | 2016-05-16 | 一种移动终端及操作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321513.1A CN106020764A (zh) | 2016-05-16 | 2016-05-16 | 一种移动终端及操作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020764A true CN106020764A (zh) | 2016-10-12 |
Family
ID=570972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321513.1A Pending CN106020764A (zh) | 2016-05-16 | 2016-05-16 | 一种移动终端及操作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020764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75058A (zh) * | 2018-08-31 | 2020-03-10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语音通信处理方法、终端设备及服务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01983A (zh) * | 2013-11-27 | 2014-04-02 | 英华达(南京)科技有限公司 | 快速操控手机应用的方法及系统 |
CN105183245A (zh) * | 2015-08-31 | 2015-12-23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05260065A (zh) * | 2015-10-15 | 2016-01-20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信息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
CN105302302A (zh) * | 2015-10-15 | 2016-02-03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
-
2016
- 2016-05-16 CN CN201610321513.1A patent/CN106020764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01983A (zh) * | 2013-11-27 | 2014-04-02 | 英华达(南京)科技有限公司 | 快速操控手机应用的方法及系统 |
CN105183245A (zh) * | 2015-08-31 | 2015-12-23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05260065A (zh) * | 2015-10-15 | 2016-01-20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信息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
CN105302302A (zh) * | 2015-10-15 | 2016-02-03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75058A (zh) * | 2018-08-31 | 2020-03-10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语音通信处理方法、终端设备及服务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172302B2 (en) | Methods of using headphones with noise cancellation of acoustic noise from tactile vibration driver | |
CN104602155B (zh) | 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无线降噪耳机 | |
CN204887366U (zh) | 可监听环境音的蓝牙耳机 | |
JP2010527541A (ja) | 周囲雑音減少機能を備えた通信装置 | |
CN106231088A (zh) | 一种语音通话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 |
CN110521115A (zh) | 声音换能器和声音产生单元的放大器单元 | |
EP2482566A1 (en) | Method for generating an audio signal | |
CN106034272A (zh) | 扬声器补偿系统及便携式移动终端 | |
CN111556391B (zh) | 降噪耳机、电子设备以及降噪方法 | |
CN104581467A (zh) | 耳机麦克风、应用其的语音撷取方法与通讯方法 | |
CN201805538U (zh) | 根据环境声音改善播放声音清晰度的电路及装置 | |
CN207150784U (zh) | 关键词解锁式透传耳机 | |
JP2014096732A (ja) | 収音装置及び電話機 | |
CN106020764A (zh) | 一种移动终端及操作方法 | |
WO2017197742A1 (zh) | 声音处理方法和装置 | |
CN106507242A (zh) | 一种音频装置及终端 | |
CN105451131A (zh) | 一种送受话系统及可切换控制的送受话方法 | |
CN205283527U (zh) | 半双工无线机搭配蓝牙的送受话系统 | |
CN208299968U (zh) | 一种动铁式主动降噪耳机 | |
CN114786106A (zh) | 一种蓝牙助听器及其音频分配方法 | |
JPS59500744A (ja) | オト−ラリンジエアル通信システム | |
CN209390369U (zh) | 一种具有回声消声系统的麦克风及电子设备 | |
CN104902402A (zh) | 语音识别装置、语音声控系统和语音通讯系统 | |
CN201185480Y (zh) | 数字定制耳道式助听器 | |
CN204669602U (zh) | 语音识别装置、语音声控系统和语音通讯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