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19364A - 煤矿开采过程中底板突水预警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煤矿开采过程中底板突水预警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019364A CN106019364A CN201610296102.1A CN201610296102A CN106019364A CN 106019364 A CN106019364 A CN 106019364A CN 201610296102 A CN201610296102 A CN 201610296102A CN 106019364 A CN106019364 A CN 10601936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ftware
- data
- monitoring
- analysis
- micro seism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38000005065 mi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3245 coa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8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WQOXQRCZOLPYPM-UHFFFAOYSA-N dimethyl disulfide Chemical compound CSSC WQOXQRCZOLPYPM-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33764 rhythm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325 tomograph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800 visual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172 burs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994 activ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05 computational analysi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750 conditio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26676 system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80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821 model calc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44 propag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50012579 ADSL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0775 Adenylosuccinate ly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700040193 Adenylosuccinate lyase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124569 Lycaenid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0000007594 Oryza sativ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7164 Oryza sati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7656 Respiratory Sound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170 computed tomography ima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05 data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70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06 monitoring devi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897 real-time det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9566 ri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00 void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16—Receiving elements for seismic signals;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receiving elements
- G01V1/20—Arrangements of receiving elements, e.g. geophone pattern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01V1/306—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ubsurface, e.g. impedance, porosity or attenuation profil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10—Aspects of acoustic signal generation or detection
- G01V2210/14—Signal detection
- G01V2210/142—Receiver location
- G01V2210/1429—Subsurface, e.g. in borehole or below weathering layer or mud line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10—Aspects of acoustic signal generation or detection
- G01V2210/14—Signal detection
- G01V2210/144—Signal detection with functionally associated receivers, e.g. hydrophone and geophone pair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2—Physical property of subsurfa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一种煤矿开采过程中底板突水预警系统及方法,其属于矿井水文地质和采矿工程领域。该预警系统包括微震监测系统、数值计算系统、虚拟现实系统、网络传输系统和预警预报分析中心。微震监测系统中传感器网络的空间阵列布置是影响微震监测数据可靠性和有效性的关键,减小了震源定位误差。在虚拟的三维地质环境中,地质体的显示可以更为直观、清晰、准确,更有助于分析人员深刻地认识和分析工程区地质体的形成、演变和发展;对于进一步揭示隐伏地质构造的几何形态,判断断层运动规律,弄清地层接触关系,深入研究地学规律,都有启发和帮助。通过微震监测数据、应力分析结果以及三维地质力学模型的无缝连接与显示,实现对底板突水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矿开采过程中底板突水预警系统及方法,其属于矿井水文地质和采矿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煤矿突水监测是矿井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为主。该技术主要是利用井巷工程更加靠近地质和水文地质体的特点,在井下进行不同岩土体组分的物性差异、电性差异、磁性差异、传播性差异等的监测和研究。现阶段,在煤矿突水监测中应用较广泛的有三种:矿井电阻率法、矿井瞬变电磁法和矿井底板破坏裂隙带探测法。近年来国内用于巷道顶、底板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探查的矿井电法技术发展较快,将高密度电阻率法、断面测深技术和三维电阻率成像技术引入煤矿井下,发明了“方波读数法”、减小接地电阻等压制井下强地电干扰的方法,解决了井下施工的技术难题。1998年起,中国矿业大学开始从事矿井瞬变电磁法的试验、应用工作。矿井瞬变电磁法是一类非接触式探测技术,属于时间域电磁法。矿井底板破坏裂隙带探测法是应用物探、注(放)水等手段来观测底板破坏情况。应用较多的是注(放)水法、地质雷达、震波 CT 成像技术、直流电阻率法。近年来中国矿业大学窦林名等采用分析岩石破坏时产生的电磁辐射信号的方法来监测底板岩石破坏情况。这些方法或因为理论不够完善,或因为理论现场实际情况过于复杂,并且是在煤矿工作面开采之前进行的静态探测,而非随着工作面开采的进行的实时探测,从而使煤矿底板突水的监测和预警成为难题。
微震监测技术是一种对岩体在变形破坏过程中所产生的微破裂进行定时、定位的一种监测技术。当岩石中的裂纹产生、扩展、摩擦时,内部积聚的能量便以应力波的形式释放,产生微震事件,并通过P波和S波的形式传播。微震监测系统通过地震检波器或加速度传感器就可以将接受的波形转化成电信号并经数据采集系统转换成数据信号,借助专业化的数据处理软件,就能够实现在三维空间中实时准确地确定岩体中微震事件发生的时间、位置、量级(即时空强),从而对岩体受力破坏的活动范围、稳定性及其发展趋势做出定性、定量评价。因此,采用微震监测对突水通道的形成进行监测,并结合水文地质资料对底板突水进行监测是可行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煤矿开采过程中底板突水预警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可提供有效的煤矿底板突水预警方法,对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底板突水灾害进行预警,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防止煤矿底板突水事故的产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该系统包括微震监测系统、网络传输系统、虚拟现实系统、数值计算分析系统和预警预报分析中心;所述微震监测系统包括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硬件部分微震监测设备、现场数据控制中心和远程数据分析中心;微震监测设备包括检波型传感器、配有电源并具备信号波形修整功能的Paladin传感器接口盒、Paladin地震记录仪、Paladin主控时间服务器、软件运行监视卡Watch-Dog;软件部分包括Paladin标准版监测系统配备HNAS软件(信号实时采集与记录)、SeisVis软件(事件的三维可视化)、WaveVis软件(波形处理及事件重新定位)、ProLib软件(震源参数计算)、Spectr波谱分析软件、DBEidtor软件(数据过滤及报告生成)、Achiever软件(数据存档)、MMS-View软件(远程网络传输与三维可视化)等组成的整套监测系统,如图2所示。微震监测系统用于现场24小时连续采集微震数据,并且监视微震监测系统是否正常运行,所述微震数据包括对开采过程中采场围岩受应力扰动损伤、破坏、结构面活化过程中能量、时空位置信息的定位;
所述网络传输系统包括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硬件部分包括:(1) GPRS MODEM;(2)RS-232电缆一根(15pin转9pin+4pin电话语音);(3) 天线一根;(4) 供电仙韵稍仙韵稍匹配器一个。软件部分包括:(1)软件、用户手册及软件序列号一份;(2)为了防止来自系统内外的有意和无意的破环,所有数据全部采用美国军方C2加密算法进行传输。监测中心计算机需要一个固定的IP地址或固定的域名,各个数据采集点采用GPRS模块通过IP地址或域名来访问该主机,从而进行数据通信。现场数据控制中心服务器通过RS232接口与HIT GPRSDTU终端相连,现场监控点服务器将微震监测点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数据传输模块,将数据进行处理、协议封装后发送到GPRS无线网络。现场数据控制中心服务器采集的数据经GPRS/GSM网络空中接口功能模块同时对数据进行解码处理,转换成在公网数据传送的格式,通过中国移动的GPRS无线数据网络进行传输,最终远程数据分析中心IP地址。远程数据分析中心服务器采用公网方式接入Internet,如ADSL拨号/电信专线宽带上网等,可以实现中小容量的数据采集应用,GPRS远程无线传输拓扑,如图3所示。网络传输系统用于微震监测设备将采集到的微震数据通过GPRS网络及时发送到远程数据分析中心的服务器,实现对微震数据的及时管理和分析;
所述虚拟现实系统包括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硬件部分包括:(1)主动立体投影机;(2)立体眼镜;(3)红外线信号发射器;(4)画面融合矫正机;(5)两面墙投影幕及机械结构;(6)交换机;(7)零中断电源控制机;(8)线材;(9)G-Motion光学追踪摄像头;(10)一台图形管理工作站;(11)四台图形渲染工作站。软件部分包括:(1)G-Motion光学追踪软件;(2)RFPA虚拟现实接口程序;(3)DVS3D虚拟现实显示及交互软件;虚拟现实系统用于对整个采矿过程的三维虚拟显示(包括工作面推进、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围岩的应力变化、声发射或微震的三维空间分布),从而使地质体的显示可以更为直观、清晰、准确,更有助于分析人员深刻地认识和分析工程区地质体的形成、演变和发展,进一步揭示隐伏地质构造的几何形态,判断断层运动规律,弄清地层接触关系,深入研究地学规律,为合理地、有重点地进行加固与支护提供依据。
所述数值计算分析系统包括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硬件部分包括:高性能计算机。软件部分包括:(1)MMS-View显示系统(微震数据显示系统);(2)RFPA-2D流固耦合分析版(局部二维地质力学模型的应力场、渗流场分析系统);(3)RFPA-3D流固耦合分析版(整体三维地质力学模型的应力场、渗流场分析系统)。数值计算分析系统用于对地质力学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对采动诱发的高应力区进行模拟分析与预测,实现与微震数据的互馈分析,初步标定对突水危险区域;
所述预警预报分析中心通过综合分析微震监测系统、网络传输系统、虚拟现实系统、数值计算分析系统的结果,建立基于微震监测和数值模拟的煤矿底板突水预警方法,实形成基于微震监测和数值模拟的实时煤矿底板突水危险性系统。煤矿开采过程中底板突水预警系统的预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具有突水危险灾害的煤矿和工作面;
(2)根据煤矿和工作面的水文地质条件,制定微震监测方案,该方案中包括传感器的布置与安装及线路的布设,以保证测点在主要监测范围之内具有空间阵列结构,降低直线和平面布置几率为优化原则,优化传感器网络布置方案;
(3)根据确定的微震监测方案,建立并调试微震监测系统;
(4)对微震监测系统收集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并分析顶板、底板微震监测结果;
(5)通过对底板微震监测结果分析:a、确定底板破坏深度和破坏层位,由此判断底板关键层;b、确定监测区是否有隐性断层的存在;c、确定底板可能形成潜在突水通道的出水点;
(6)建立基于微震监测的煤矿底板稳定性评价方法:采用底板涌水量异常法、B值法、视应力与视体积判断法和能量判断法来评价潜在突水通道的出水点是否发生突水灾害;所述能量判断法中的阀值是通过分析顶板微震事件的产生的规律来确定;
(7)根据对底板微震监测结果分析得到的底板关键层和可能存在的隐性断层信息确定基于RFPA-flow模拟的数值方案:采用RFPA-flow软件对水压力对底板突水的影响、强度关键层厚度对底板突水的影响、隔水层厚度对底板突水的影响、强度关键层和隔水层的厚度组合情况对底板突水的影响和断层对底板突水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确定底板发生突水灾害的水文地质条件;
(8)将基于微震监测的煤矿底板稳定性评价方法与基于RFPA-flow模拟的底板发生突水灾害的水文地质条件相结合,实现对底板突水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1)微震监测系统
在被监测煤矿组建微震监测系统,微震监测系统的硬件部分:由检波型传感器、配有电源并具备信号波形修整功能的Paladin传感器接口盒、Paladin地震记录仪、Paladin主控时间服务器、软件运行监视卡Watch-Dog等其它硬件设施组成。软件部分: Paladin标准版监测系统配备HNAS软件(信号实时采集与记录)、SeisVis软件(事件的三维可视化)、WaveVis软件(波形处理及事件重新定位)、ProLib软件(震源参数计算)、Spectr波谱分析软件、DBEidtor软件(数据过滤及报告生成)、Achiever软件(数据存档)、MMS-View软件(远程网络传输与三维可视化)等组成的整套监测系统;根据被监测工作面的具体情况进行传感器及线路的布设,同时对地震传感器进行优化布置;重点监测工作面底板的活化情况,传感器网络的空间阵列布置是影响微震监测数据可靠性和有效性的关键因素,理论上来说,震源定位误差越小越好,这就要求必须选择若干个传感器网络布置方案进行比较,以获取尽可能小的定位误差。优化原则为:保证测点在主要监测范围之内,具有空间阵列结构,降低直线和平面布置几率。
2)数值计算分析系统
硬件组成:高性能计算机10台。软件组成:(1)MMS-View显示系统(微震数据显示系统);(2)RFPA-2D流固耦合分析版(局部二维地质力学模型的应力场、渗流场分析系统);(3)RFPA-3D流固耦合分析版(整体三维地质力学模型的应力场、渗流场分析系统)。
3)虚拟现实系统
该系统放置在分析预报中心,虚拟现实系统可实现对整个采矿过程的三维虚拟显示(包括工作面推进、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围岩的应力变化、声发射或微震的三维空间分布)。在虚拟的三维地质环境中,地质体的显示可以更为直观、清晰、准确,更有助于分析人员深刻地认识和分析工程区地质体的形成、演变和发展;对于进一步揭示隐伏地质构造的几何形态,判断断层运动规律,弄清地层接触关系,深入研究地学规律,都有启发和帮助。三维地质模型更有利于认清地质问题的空间分布特征,趋利避害,为合理地、有重点地进行加固与支护提供依据。
4)网络传输系统
网络传输可解决监测点分散,分布范围广的问题,微震监测设备可将采集到的微震数据和告警信息通过GPRS网络及时发送到远程微震监测分析服务器,实现对微震监测的及时管理和分析,可以大大提高微震信息分析处理和预警的工作效率。基于GPRS技术的远程无线数据传输模块具有可靠性高、实时性强、监控范围广、扩容性强、速度快、使用费用低等特点。本系统具有极高的系统安全保障和稳定性。可以防止来自系统内外的有意和无意的破环,所有数据全部采用美国军方C2加密算法进行传输,其产品构成如下:(1) GPRS MODEM一只;(2) RS-232电缆一根(15pin转9pin+4pin电话语音);(3) 天线一根;(4) 供电仙韵稍仙韵稍匹配器一个;(5) 软件一份;(6) 用户手册一份,软件序列号一个。
5)预警预报分析中心
预警预报分析中心主要由微震数据分析工作室、地质力学模型计算分析工作室和虚拟现实系统工作室三个工作室组成。可将微震监测数据通过网络传输系统汇总至该中心、地质力学模型应力场计算分析、以及上述二者在虚拟现实机器上的显示(微震监测数据、应力分析结果以及三维地质力学模型的无缝连接与显示),通过技术分析人员的分析,从而做出对突水危险性的评价,供管理人员的决策提供参考。因此是突水预警分析平台的中枢、决策中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该预警系统包括微震监测系统、数值计算系统、虚拟现实系统、网络传输系统和预警预报分析中心。微震监测系统中传感器网络的空间阵列布置是影响微震监测数据可靠性和有效性的关键,减小了震源定位误差。在虚拟的三维地质环境中,地质体的显示可以更为直观、清晰、准确,更有助于分析人员深刻地认识和分析工程区地质体的形成、演变和发展;对于进一步揭示隐伏地质构造的几何形态,判断断层运动规律,弄清地层接触关系,深入研究地学规律,都有启发和帮助。通过微震监测数据、应力分析结果以及三维地质力学模型的无缝连接与显示,实现对底板突水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附图说明
图1为微震监测系统网络拓扑图。
图2 为系统软硬件组成系统软硬件组成。
图3为GPRS远程无线传输拓扑图。
图4为基于微震监测和数值模拟的煤矿底板突水预警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安装微震监测系统,根据被监测工作面的具体情况进行传感器及线路的布设,同时对地震传感器进行优化布置;微震监测系统的硬件部分:由检波型传感器、配有电源并具备信号波形修整功能的Paladin传感器接口盒、Paladin地震记录仪、Paladin主控时间服务器、软件运行监视卡Watch-Dog等其它硬件设施组成。软件部分: Paladin标准版监测系统配备HNAS软件(信号实时采集与记录)、SeisVis软件(事件的三维可视化)、WaveVis软件(波形处理及事件重新定位)、ProLib软件(震源参数计算)、Spectr波谱分析软件、DBEidtor软件(数据过滤及报告生成)、Achiever软件(数据存档)、MMS-View软件(远程网络传输与三维可视化)等组成的整套监测系统;根据被监测工作面的具体情况进行传感器及线路的布设,同时对地震传感器进行优化布置;重点监测工作面底板的活化情况,传感器网络的空间阵列布置是影响微震监测数据可靠性和有效性的关键因素,理论上来说,震源定位误差越小越好,这就要求必须选择若干个传感器网络布置方案进行比较,以获取尽可能小的定位误差。优化原则为:保证测点在主要监测范围之内,具有空间阵列结构,降低直线和平面布置几率。
(2)建立数值计算分析系统;该系统的硬件组成:高性能计算机10台。软件组成:(1)MMS-View显示系统(微震数据显示系统);(2)RFPA-2D流固耦合分析版(局部二维地质力学模型的应力场、渗流场分析系统);(3)RFPA-3D流固耦合分析版(整体三维地质力学模型的应力场、渗流场分析系统)。
(3)建立虚拟现实系统;该系统放置在分析预报中心,虚拟现实系统可实现对整个采矿过程的三维虚拟显示(包括工作面推进、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围岩的应力变化、声发射或微震的三维空间分布)。在虚拟的三维地质环境中,地质体的显示可以更为直观、清晰、准确,更有助于分析人员深刻地认识和分析工程区地质体的形成、演变和发展;对于进一步揭示隐伏地质构造的几何形态,判断断层运动规律,弄清地层接触关系,深入研究地学规律,都有启发和帮助。三维地质模型更有利于认清地质问题的空间分布特征,趋利避害,为合理地、有重点地进行加固与支护提供依据。
(4)建立网络传输子系统;网络传输可解决监测点分散,分布范围广的问题,微震监测设备可将采集到的微震数据和告警信息通过GPRS网络及时发送到远程微震监测分析服务器,实现对微震监测的及时管理和分析,可以大大提高微震信息分析处理和预警的工作效率。基于GPRS技术的远程无线数据传输模块具有可靠性高、实时性强、监控范围广、扩容性强、速度快、使用费用低等特点。本系统具有极高的系统安全保障和稳定性。可以防止来自系统内外的有意和无意的破环,所有数据全部采用美国军方C2加密算法进行传输,其产品构成如下:GPRSMODEM一只;RS-232电缆一根(15pin转9pin+4pin电话语音);天线一根;供电仙韵稍仙韵稍匹配器一个;软件一份;用户手册一份,软件序列号一个。
(5)建立预警预报分析中心;建立基于微震监测和RFPA-flow模拟在底板突水预警方法,其具体方法如下:
1)确定具有突水危险灾害的煤矿和工作面;
2)根据煤矿和工作面的水文地质条件,制定相应的微震监测方案(微震监测系统的选择,线路及传感器的布置与安装等);
3)根据确定的微震监测方案,建立并调试微震监测系统;
4)对微震监测系统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并分析顶、底板微震监测结果;
5)通过对底板微震监测结果分析:①、确定底板破坏深度和破坏层位,由此判断底板关键层;②、确定监测区是否有隐性断层的存在;③、确定底板可能形成潜在突水通道的出水点;
6)建立基于微震监测的煤矿底板稳定性评价方法——底板涌水量异常法、B值法、视应力与视体积判断法和能量判断法,来评价潜在突水通道的出水点是否发生突水灾害。其中能量判断法中的阀值是通过分析顶板微震事件的产生的规律来确定;
7)根据底板关键层和可能存在的隐性断层确定确定基于RFPA-flow模拟的数值方案。
8)采用RFPA-flow对如下四个方面方面进行模拟:①、水压力对底板突水的影响;②、强度关键层厚度对底板突水的影响;③、隔水层厚度对底板突水的影响;④、强度关键层和隔水层的厚度组合情况对底板突水的影响;⑤、断层对底板突水的影响。最终确定底板发生突水灾害的水文地质条件;
9)预警预报分析中心主要由微震数据分析工作室、地质力学模型计算分析工作室和虚拟现实系统工作室组成。可将微震监测数据通过网络传输系统汇总至该中心、地质力学模型应力场计算分析、以及上述二者在虚拟现实机器上的显示(微震监测数据、应力分析结果以及三维地质力学模型的无缝连接与显示),将基于微震监测的煤矿底板稳定性评价方法与基于RFPA-flow的底板发生突水灾害的水文地质条件相结合,从而实现对底板突水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表1 微震监测系统硬件配置清单
栏目 | 明细 | 数量 |
A | 传感器 | |
1 | 单轴15赫兹检波型传感器 | 30个 |
B | Cable and Optic Fiber,Twist-Pair/电缆,网线 | |
1 | 矿用光缆 | 2000米 |
2 | 矿用3芯带屏蔽通信电缆,截面0.75mm2-1.00mm2 | 20000米 |
3 | 带RJ45的网线 | 20米 |
C | MMS微震仪 | |
1 | 帕拉丁(V.2)-24位地震波采集器,6通道,包含PAL-帕拉丁采集软件。 | 5件 |
2 | 采集仪,分站盒,包含传感器接口终端,DIN 导轨,本安隔离栅,AC/DC 交换器等 | 5件. |
D | 地面数据采集与处理服务器 | |
1 | 主机处理电脑(进程监视器) | 1台 |
2 | 数据存储、传输服务器 | 1台 |
3 | 数据采集处理工作站,配备win XP,MS ffice,HNAS-Hyperion 网络采集软件,HSS 标准版16处理与分析软件,以及软件安装与配置。 | 1套 |
4 | FRT-View可视化分析软件,以及软件安装与参数配置。 | 1套 |
E | Installation Tool Kit/安装工具 | |
1 | SIK-10-传感器安装工具包 | 1件 |
Claims (3)
1.煤矿开采过程中底板突水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微震监测系统、网络传输系统、虚拟现实系统、数值计算分析系统和预警预报分析中心;
所述微震监测系统用于现场24小时连续采集微震数据,并且监视微震监测系统是否正常运行,所述微震数据包括对开采过程中采场围岩受应力扰动损伤、破坏、结构面活化过程中能量、时空位置信息的定位;微震监测系统包括微震监测硬件和微震监测软件;微震监测硬件包括微震监测设备、现场数据控制中心和远程数据分析中心;
所述网络传输系统用于微震监测设备将采集到的微震数据通过GPRS网络及时发送到远程数据分析中心的服务器,实现对微震数据的及时管理和分析;现场数据控制中心计算机采用固定的IP地址或固定的域名,各个数据采集点采用GPRS模块通过IP地址或域名来访问该主机,进行数据通信;现场数据控制中心服务器通过RS232接口与HIT GPRS DTU终端相连,现场监控点服务器将微震监测点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数据传输模块,将数据进行处理、协议封装后发送到GPRS无线网络;现场数据控制中心服务器采集的数据经GPRS/GSM网络空中接口功能模块同时对数据进行解码处理,转换成在公网数据传送的格式,通过中国移动的GPRS无线数据网络进行传输,最终传输到远程数据分析中心IP地址上;远程数据分析中心服务器采用公网方式接入Internet,实现中小容量的数据采集应用和GPRS远程无线传输拓扑;
所述虚拟现实系统用于对整个采矿过程的三维虚拟显示,包括工作面推进、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围岩的应力变化、声发射或微震的三维空间分布;
所述数值计算分析系统用于对地质力学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对采动诱发的高应力区进行模拟分析与预测,实现与微震数据的互馈分析,初步标定对突水危险区域;
所述预警预报分析中心综合分析微震监测系统、网络传输系统、虚拟现实系统、数值计算分析系统的结果,建立基于微震监测和数值模拟的煤矿底板突水预警方法,实形成基于微震监测和数值模拟的实时煤矿底板突水危险性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开采过程中底板突水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震监测设备包括检波型传感器、配有电源并具备信号波形修整功能的Paladin传感器接口盒、Paladin地震记录仪、Paladin主控时间服务器、软件运行监视卡Watch-Dog;微震监测软件包括用于信号实时采集与记录的Paladin标准版监测系统配备HNAS软件、用于事件的三维可视化的SeisVis软件、用于波形处理及事件重新定位的WaveVis软件、用于震源参数计算的ProLib软件、Spectr波谱分析软件、用于数据过滤及报告生成的DBEidtor软件、用于数据存档的Achiever软件、用于远程网络传输与三维可视化MMS-View软件;
所述网络传输系统包括网络传输硬件和网络传输软件,网络传输硬件包括GPRSMODEM、15pin转9pin+4pin电话语音的RS-232电缆、天线、 供电仙韵稍匹配器;网络传输软件包括用户手册及软件序列号;
所述虚拟现实系统包括虚拟现实硬件和虚拟现实软件;虚拟现实硬件包括主动立体投影机、立体眼镜、红外线信号发射器、画面融合矫正机、两面墙投影幕及机械结构、交换机、零中断电源控制机、线材、G-Motion光学追踪摄像头、图形管理工作站、四台图形渲染工作站;虚拟现实软件包括G-Motion光学追踪软件、RFPA虚拟现实接口程序、DVS3D虚拟现实显示及交互软件;
所述数值计算分析系统包括数值计算分析硬件和数值计算分析软件;数值计算分析硬件为计算机,数值分析软件包括用于微震数据显示的MMS-View显示系统、用于局部二维地质力学模型的应力场、渗流场分析的RFPA-2D流固耦合分析版和用于整体三维地质力学模型的应力场、渗流场分析的RFPA-3D流固耦合分析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开采过程中底板突水预警系统的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具有突水危险灾害的煤矿和工作面;
(2)根据煤矿和工作面的水文地质条件,制定微震监测方案,该方案中包括传感器的布置与安装及线路的布设,以保证测点在主要监测范围之内具有空间阵列结构,降低直线和平面布置几率为优化原则,优化传感器网络布置方案;
(3)根据确定的微震监测方案,建立并调试微震监测系统;
(4)对微震监测系统收集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并分析顶板、底板微震监测结果;
(5)通过对底板微震监测结果分析:a、确定底板破坏深度和破坏层位,由此判断底板关键层;b、确定监测区是否有隐性断层的存在;c、确定底板可能形成潜在突水通道的出水点;
(6)建立基于微震监测的煤矿底板稳定性评价方法:采用底板涌水量异常法、B值法、视应力与视体积判断法和能量判断法来评价潜在突水通道的出水点是否发生突水灾害;所述能量判断法中的阀值是通过分析顶板微震事件的产生的规律来确定;
(7)根据对底板微震监测结果分析得到的底板关键层和可能存在的隐性断层信息确定基于RFPA-flow模拟的数值方案:采用RFPA-flow软件对水压力对底板突水的影响、强度关键层厚度对底板突水的影响、隔水层厚度对底板突水的影响、强度关键层和隔水层的厚度组合情况对底板突水的影响和断层对底板突水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确定底板发生突水灾害的水文地质条件;
(8)将基于微震监测的煤矿底板稳定性评价方法与基于RFPA-flow模拟的底板发生突水灾害的水文地质条件相结合,实现对底板突水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296102.1A CN106019364B (zh) | 2016-05-08 | 2016-05-08 | 煤矿开采过程中底板突水预警系统及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296102.1A CN106019364B (zh) | 2016-05-08 | 2016-05-08 | 煤矿开采过程中底板突水预警系统及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019364A true CN106019364A (zh) | 2016-10-12 |
CN106019364B CN106019364B (zh) | 2019-02-05 |
Family
ID=57081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296102.1A Active CN106019364B (zh) | 2016-05-08 | 2016-05-08 | 煤矿开采过程中底板突水预警系统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019364B (zh) |
Cited B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94262A (zh) * | 2016-08-03 | 2016-12-07 | 太原理工大学 | 煤矿底板奥灰岩突水在线监测智能预警系统 |
CN106437843A (zh) * | 2016-08-30 | 2017-02-22 | 大连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微震监测的煤矿底板导水通道识别方法 |
CN106569255A (zh) * | 2016-11-14 | 2017-04-19 | 中国矿业大学 | 一种基于无线传输的煤矿采场震源监测定位系统 |
CN106959748A (zh) * | 2017-02-20 | 2017-07-18 | 西安科技大学 | 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巷道围岩灾害应急预案系统及方法 |
CN107059895A (zh) * | 2017-06-08 | 2017-08-18 | 东北大学 | 开挖扰动岩质边坡失稳预警系统及方法 |
CN107861157A (zh) * | 2017-10-27 | 2018-03-30 | 福州大学 | 一种地下水封洞库运营期微震监测方法 |
CN108132490A (zh) * | 2016-12-22 | 2018-06-08 | 大辅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基于定位系统和ar/mr的探测系统及探测方法 |
CN108824409A (zh) * | 2018-07-28 | 2018-11-16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铁路高陡岩质边坡微震监测方法和系统 |
WO2019029100A1 (zh) * | 2017-08-08 | 2019-02-14 | 山东科技大学 | 一种基于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的采矿操作多交互实现方法 |
CN109505656A (zh) * | 2018-10-22 | 2019-03-22 | 重庆交通大学 | 一种岩溶隧道突水预警系统及预警方法 |
CN109944637A (zh) * | 2019-03-01 | 2019-06-28 | 河北煤炭科学研究院 | 矿井水害预警系统 |
CN110552741A (zh) * | 2019-09-09 | 2019-12-10 |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采煤工作面底板突水综合监测与预警系统及方法 |
CN110671153A (zh) * | 2019-09-23 | 2020-01-10 | 山东大学 | 用于隧道及地下工程突涌水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 |
CN113703053A (zh) * | 2021-08-31 | 2021-11-26 |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 工作面水害微震动态监测方法及系统 |
CN113740899A (zh) * | 2021-10-20 | 2021-12-03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一种基于无线传输的煤矿采场震源监测定位系统 |
CN113962837A (zh) * | 2021-10-28 | 2022-01-21 | 山东泽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矿山岩土工程监测评价应急反馈系统及方法 |
CN114089417A (zh) * | 2021-11-24 | 2022-02-25 | 河北煤炭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基于底板巷的微震监测阵列布置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30265851A1 (en) * | 2012-02-06 | 2013-10-10 | Kees Faber | Sensor System of Buried Seismic Array |
CN103529488A (zh) * | 2013-09-30 | 2014-01-22 | 武汉长盛煤安科技有限公司 | 矿井顶底板突水监测预报系统及方法 |
CN103899356A (zh) * | 2014-02-21 | 2014-07-02 | 北京华安奥特科技有限公司 | 矿井水害监测、预警、管理与控制一体化信息系统 |
CN104989453A (zh) * | 2015-06-19 | 2015-10-21 | 河北煤炭科学研究院 | 煤矿突水井下全空间实时连续监测预警方法 |
CN204716292U (zh) * | 2015-04-16 | 2015-10-21 | 河北煤炭科学研究院 | 基于物联网的前置式井下微震数据采集系统 |
-
2016
- 2016-05-08 CN CN201610296102.1A patent/CN10601936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30265851A1 (en) * | 2012-02-06 | 2013-10-10 | Kees Faber | Sensor System of Buried Seismic Array |
CN103529488A (zh) * | 2013-09-30 | 2014-01-22 | 武汉长盛煤安科技有限公司 | 矿井顶底板突水监测预报系统及方法 |
CN103899356A (zh) * | 2014-02-21 | 2014-07-02 | 北京华安奥特科技有限公司 | 矿井水害监测、预警、管理与控制一体化信息系统 |
CN204716292U (zh) * | 2015-04-16 | 2015-10-21 | 河北煤炭科学研究院 | 基于物联网的前置式井下微震数据采集系统 |
CN104989453A (zh) * | 2015-06-19 | 2015-10-21 | 河北煤炭科学研究院 | 煤矿突水井下全空间实时连续监测预警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4)
Title |
---|
卜万奎等: "《断层倾角对断层活化及底板突水的影响研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 |
徐奴文等: "《基于三维数值模拟和微震监测的水工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 |
程爱平: "《底板采动破坏深度微震实时获取与动态预测及应用研究》", 《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博士学位论文》 * |
程爱平等: "《煤矿底板潜在突水危险区微震识别研究》", 《岩土工程学报》 * |
Cited By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94262B (zh) * | 2016-08-03 | 2018-05-25 | 太原理工大学 | 煤矿底板奥灰岩突水在线监测智能预警系统 |
CN106194262A (zh) * | 2016-08-03 | 2016-12-07 | 太原理工大学 | 煤矿底板奥灰岩突水在线监测智能预警系统 |
CN106437843A (zh) * | 2016-08-30 | 2017-02-22 | 大连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微震监测的煤矿底板导水通道识别方法 |
CN106437843B (zh) * | 2016-08-30 | 2019-12-10 | 大连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微震监测的煤矿底板导水通道识别方法 |
CN106569255A (zh) * | 2016-11-14 | 2017-04-19 | 中国矿业大学 | 一种基于无线传输的煤矿采场震源监测定位系统 |
CN108132490A (zh) * | 2016-12-22 | 2018-06-08 | 大辅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基于定位系统和ar/mr的探测系统及探测方法 |
CN106959748A (zh) * | 2017-02-20 | 2017-07-18 | 西安科技大学 | 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巷道围岩灾害应急预案系统及方法 |
CN107059895A (zh) * | 2017-06-08 | 2017-08-18 | 东北大学 | 开挖扰动岩质边坡失稳预警系统及方法 |
WO2019029100A1 (zh) * | 2017-08-08 | 2019-02-14 | 山东科技大学 | 一种基于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的采矿操作多交互实现方法 |
CN107861157B (zh) * | 2017-10-27 | 2019-07-09 | 福州大学 | 一种地下水封洞库运营期微震监测方法 |
CN107861157A (zh) * | 2017-10-27 | 2018-03-30 | 福州大学 | 一种地下水封洞库运营期微震监测方法 |
CN108824409A (zh) * | 2018-07-28 | 2018-11-16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铁路高陡岩质边坡微震监测方法和系统 |
CN109505656B (zh) * | 2018-10-22 | 2020-10-09 | 重庆交通大学 | 一种岩溶隧道突水预警系统及预警方法 |
CN109505656A (zh) * | 2018-10-22 | 2019-03-22 | 重庆交通大学 | 一种岩溶隧道突水预警系统及预警方法 |
CN109944637A (zh) * | 2019-03-01 | 2019-06-28 | 河北煤炭科学研究院 | 矿井水害预警系统 |
CN109944637B (zh) * | 2019-03-01 | 2021-02-19 | 河北煤炭科学研究院 | 矿井水害预警系统 |
CN110552741A (zh) * | 2019-09-09 | 2019-12-10 |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采煤工作面底板突水综合监测与预警系统及方法 |
CN110671153A (zh) * | 2019-09-23 | 2020-01-10 | 山东大学 | 用于隧道及地下工程突涌水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 |
CN113703053A (zh) * | 2021-08-31 | 2021-11-26 |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 工作面水害微震动态监测方法及系统 |
CN113703053B (zh) * | 2021-08-31 | 2023-09-26 |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 工作面水害微震动态监测方法及系统 |
CN113740899A (zh) * | 2021-10-20 | 2021-12-03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一种基于无线传输的煤矿采场震源监测定位系统 |
CN113962837A (zh) * | 2021-10-28 | 2022-01-21 | 山东泽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矿山岩土工程监测评价应急反馈系统及方法 |
CN114089417A (zh) * | 2021-11-24 | 2022-02-25 | 河北煤炭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基于底板巷的微震监测阵列布置方法 |
CN114089417B (zh) * | 2021-11-24 | 2024-04-02 | 河北煤炭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基于底板巷的微震监测阵列布置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019364B (zh) | 2019-02-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019364A (zh) | 煤矿开采过程中底板突水预警系统及方法 | |
CN110109895A (zh) | 适用于tbm掘进隧道的围岩分级联合预测方法及应用 | |
Iannaccone et al. | A prototype system for earthquake early-warning and alert management in southern Italy | |
CN108612074A (zh) | 强干扰条件下覆盖型岩溶多线联测勘察方法 | |
CN102759751B (zh) | 地下工程高分辨率三维电阻率ct成像超前预报系统和方法 | |
CN101770038A (zh) | 矿山微震源智能定位方法 | |
CN116591777B (zh) | 多场多源信息融合的冲击地压智能化监测预警装置及方法 | |
CN107727737A (zh) | 一种开挖卸荷作用下地下工程未知地质构造活化识别方法 | |
Li et al. |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of dynamic disasters in underground hydropower projects in southwest China: A review | |
Yue et al. | Electrical prospecting methods for advance detection: progress, problems, and prospects in Chinese coal mines | |
CN104834012B (zh) | 矿井顶板突水的电磁辐射监测预警方法 | |
NO341717B1 (no) | Stakking av seismiske støydata for å analysere mikroseismiske hendelser | |
CN108798786A (zh) | 一种井下煤岩体失稳动力灾害的中子辐射监测预警方法 | |
CN206833669U (zh) | 一种边坡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 |
CN114810213A (zh) | 用于煤与瓦斯突出的多源信息融合智能预警方法及装置 | |
CN113818929A (zh) | 一种矿井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控制方法及应用 | |
CN113703053B (zh) | 工作面水害微震动态监测方法及系统 | |
CN105301645A (zh) | 一种盾构法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方法以及系统 | |
Eberhardt et al. | Landslide monitoring: The role of investigative monitoring to improve understanding and early warning of failure | |
Wang et al. | A new attempt for the detection of potential water-bearing structures in tunnels via hydraulic tomography: The first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 |
Zhang et al. | A multi-channel verification index to improve distinguish accuracy of target signals in rock burst monitoring of heading face | |
CN112799129B (zh) | 一种导水通道的识别方法及系统 | |
CN208803872U (zh) | 一种井下煤岩体失稳动力灾害的中子辐射监测预警系统 | |
CN105929445A (zh) | 微破裂向量扫描方法 | |
Dong et al. | Heterogeneous rock mass detection in the Goaf underlying the Yingbin substatio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