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17908A - 一种旋转透平流动与冷却试验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转透平流动与冷却试验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17908A
CN106017908A CN201610604587.6A CN201610604587A CN106017908A CN 106017908 A CN106017908 A CN 106017908A CN 201610604587 A CN201610604587 A CN 201610604587A CN 106017908 A CN106017908 A CN 1060179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turbine
air
water
t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0458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17908B (zh
Inventor
史进渊
王思远
张成义
朱志劼
席会杰
翟淑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Power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Power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Power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Power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60458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17908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179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179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179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179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3/00Testing of machine par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urbine Rotor Nozzle Sealing (AREA)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旋转透平流动与冷却试验装置和方法。所述的旋转透平流动与冷却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透平试验主流系统、冷却空气系统和冷却水系统;所述的透平试验主流系统包括主流进气阀、进气调节阀、环形燃烧器、试验透平、水力测功器和排气减温器,主流进气阀与电站燃气轮机的压气机连接,主流进气阀、进气调节阀、环形燃烧器和试验透平依次连接,试验透平连接水力测功器和排气减温器;所述的冷却空气系统连接试验透平,所述的冷却水系统连接试验透平、水力测功器和排气减温器。本发明可以减少主流空气的透平压缩机,以及开展旋转透平流动与冷却试验的冷却空气的鼓风机、过滤器和空气电加热器,还可以减少试验装置的设备购置费用以及透平压缩机、鼓风机的耗电费用。

Description

一种旋转透平流动与冷却试验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电站燃气轮机压气机后抽气的高温旋转透平流动与冷却试验装置,属于燃气轮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燃气轮机的效率,需要不断提高透平进气温度。随着透平进气温度升高,透平的叶片、轮盘、气缸等高温部件需要采用空气冷却技术。为了验证冷却空气掺混对透平级气动性能的影响,以及旋转状态对透平动叶片冷却效果的影响,需要建立旋转透平试验台,开展高温旋转透平流动与冷却试验研究。
现有技术和公开文献报道,没有采用电站燃气轮机压气机后抽气开展高温旋转透平流动与冷却试验方法。在燃气轮机电站,采用压气机后抽气,进行高温旋转透平流动与冷却试验,除了试验参数同燃气轮机透平叶片实际工况参数基本一致的特点之外,还可以减少试验装置的设备购置费用与试验用电费用。
申请人已经申请发明专利《采用电站燃机压气机抽气的透平叶片冷却效果试验方法》申请号2016101529581,采用电站燃气轮机压气机后的抽气,可以进行透平静叶片的几个叶片在静止状态的冷却效果试验,也可以进行透平动叶片的几个叶片在静止状态的冷却效果试验;由于实际动叶片在旋转工作状态下的冷却效果与静止状态测量的冷却效果相差很大,在旋转状态下进行动叶片冷却效果测量更符合工程实际情况。但是,采用电站燃气轮机压气机后的抽气,开展高温旋转燃气轮机透平的流动与冷却试验,在高速旋转状态下测量有冷却空气掺混透平级的气动性能与动叶片旋转状态下的冷却效果,还没有合适的试验方法可供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电站燃气轮机压气机抽气的高温旋转透平流动与冷却的试验装置,实现了透平工作工况参数的流动与冷却的综合试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旋转透平流动与冷却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抽取电站燃气轮机的压气机的排气作为主流空气、将其燃烧形成燃气并输入试验透平的透平试验主流系统,抽取电站燃气轮机的压气机的排气作为冷却空气、对试验透平进行冷却的冷却空气系统,以及用于对试验透平的进气管道和排气管道进行冷却的冷却水系统。
优选地,所述的透平试验主流系统包括主流进气阀、进气调节阀、环形燃烧器、试验透平、水力测功器、排气减温器、排气碟阀和消音塔,主流进气阀与电站燃气轮机的压气机连接,主流进气阀、进气调节阀、环形燃烧器和试验透平的进气管道依次连接,试验透平的排气管道连接排气减温器,排气减温器、排气碟阀和消音塔依次连接;试验透平的输出轴与水力测功器连接,所述的冷却空气系统连接试验透平,所述的冷却水系统连接试验透平、水力测功器和排气减温器。
更优选地,所述的透平试验主流系统还包括金属膨胀节,金属膨胀节设于进气调节阀和环形燃烧器之间的主流进气管道上。
更优选地,所述的主流进气阀通过抽气管道与电站燃气轮机的压气机连接,所述的抽气管道的抽气口位于燃气轮机压气机的排气缸上。
优选地,所述的试验透平包括由外气缸和设于外气缸中的内气缸组成的双层气缸、设于双层气缸的前端并与双层气缸连接的水冷过渡段以及设于双层气缸的后端并与双层气缸连接的排气蜗壳,所述的水冷过渡段和排气蜗壳分别连接试验透平的进气管道和排气管道,所述的冷却水系统连接试验透平的水冷过渡段和排气蜗壳,水冷过渡段为双层管道,双层管道之间采用来自冷却水系统的冷却水冷却,排气蜗壳为双层壳体,双层壳体之间采用来自冷却水系统的冷却水冷却。
更优选地,所述的外气缸上设有与外气缸和内气缸之间的空间连通的冷却空气进口,所述的水冷过渡段上设有冷却孔,所述的冷却空气系统与外气缸上的冷却空气进口和水冷过渡段上的冷却孔相连通;所述的内气缸中设有1~4级静叶片和1~4级动叶片,各级静叶片皆设有内部冷却通道,第一级静叶片固定于内气缸中的静叶片内环上,所述的静叶片内环设有进气孔,所述的静叶片内环的进气孔与水冷过渡段上的冷却孔和第一级静叶片的内部冷却通道连通,来自冷却空气系统的冷却空气能够经水冷过渡段上的冷却孔和静叶片内环的进气孔进入第一级静叶片的内部冷却通道,各级静叶片的根部皆设有与外气缸和内气缸之间的空间连通的进气孔,来自冷却空气系统的冷却空气能够从各级静叶片根部的进气孔进入各级静叶片的内部冷却通道。更优选地,所述的内气缸的内部形成燃气通道,所述的动叶片设于叶轮上,所述的叶轮设于试验透平的输出轴上,所述的动叶片能够带动叶轮和试验透平的输出轴一起旋转。
更优选地,所述的各级动叶片相应设于内气缸中的各级叶轮上,各级动叶片的两侧设有静止部件,各级叶轮与其两侧的静止部件之间形成盘腔,各级叶轮上设有冷却孔,水冷过渡段的冷却孔与所述的各级叶轮与其两侧静止部件之间形成的盘腔以及各级叶轮上的冷却孔相连通,各级动叶片设有内部冷却通道,各级动叶片的根部设有与该动叶片的内部冷却通道相连通的进气孔,第一级动叶片的进气孔与第一级叶轮与其两侧的静止部件之间的盘腔连通,来自冷却空气系统的冷却空气能够依次通过水冷过渡段的冷却孔和第一级叶轮与其两侧的静止部件之间的盘腔经第一级动叶片根部的进气孔进入其内部冷却通道,其他各级动叶片的进气孔和其对应的其他各级叶轮与其两侧的静止部件之间的盘腔连通,来自冷却空气系统的冷却空气能够通过叶轮上的冷却孔和其他各级叶轮与其两侧的静止部件之间的盘腔经其他各级动叶片根部的进气孔进入其内部冷却通道。
更优选地,所述的水冷过渡段和排气蜗壳的外侧设有石棉保温套。
优选地,所述的水力测功器与试验透平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来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试验透平的模化比为0.3至0.5。
优选地,所述的试验透平的进气管道与排气管道为双层管道,与冷却水系统连接,双层管道之间采用来自冷却水系统的冷却水进行冷却。
优选地,所述的冷却空气系统包括冷却空气进气阀与冷却空气调节阀,冷却空气进气阀通过抽气管道与电站燃气轮机的压气机连接,所述的抽气管道的抽气口位于燃气轮机压气机的排气缸上,冷却空气进气阀连接冷却空气调节阀,冷却空气调节阀连接试验透平。
优选地,所述的冷却水系统包括水泵、补水管道、进水管道、冷却塔、出水管道;所述的冷却塔连接补水管道、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补水管道和进水管道上皆设有水泵,进水管道连接排气减温器、试验透平的进气管道和水冷过渡段、试验透平的排气管道和排气蜗壳、以及水力测功器,出水管道连接试验透平的进气管道和水冷过渡段、试验透平的排气管道和排气蜗壳、以及水力测功器,补水管道连接冷却塔,补水管道、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上均设有阀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旋转透平流动与冷却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上述的旋转透平流动与冷却试验装置,包括:抽取燃气轮机压气机的排气缸中的空气作为主流空气与冷却空气,主流空气燃烧形成工作温度的燃气,将其输入试验透平作为主流燃气进行旋转透平流动与冷却试验,来自冷却空气系统的冷却空气进入试验透平的动叶片和静叶片的内部冷却通道对动叶片和静叶片进行冷却,来自冷却水系统的冷却水对试验透平的进气管道和排气管道进行冷却。
更优选地,所抽取的燃气轮机压气机的排气缸中的空气占电站燃气轮机压气机进口流量的9%至25%,不会影响电站燃气轮机的安全运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采用电站燃气轮机压气机抽气进行高温旋转透平流动与冷却试验,主流参数与冷却空气参数与产品实际工作工况基本一致,可以用来进行有冷却空气掺混透平级的气动性能试验,也可以进行透平动叶片的旋转状态冷却效果试验,试验能够模拟透平级实际工况的参数变化规律;
(2)采用电站燃气轮机压气机抽气的高温旋转透平流动与冷却的试验方法,与专门建立的工作工况流动与冷却试验装置相比,可以减少主流空气的透平压缩机,以及开展旋转透平流动与冷却试验的冷却空气的鼓风机、过滤器和空气电加热器,还可以减少试验装置的设备购置费用以及透平压缩机、鼓风机的耗电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采用电站燃气轮机压气机后抽气的高温旋转透平流动与冷却试验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采用的试验透平的示意图。
图中:
1.燃气轮机;2.压气机;3.燃烧室;4.透平;5透平试验主流系统;6.冷却空气系统;7.冷却水系统;8.主流进气阀;9.进气调节阀;10.金属膨胀节;11.环形燃烧器;12.试验透平;13.水力测功器;14.排气减温器;15排气碟阀;16.消音塔;17.冷却空气进气阀;18.冷却空气调节阀;19.水泵;20.补水管道;21.进水管道;22.冷却塔;23.出水管道;24.流量测点;25.压力测点;26.温度测点;27.内气缸;28.外气缸;29.第一级静叶片;30.第一级动叶片;31.第一级叶轮与其两侧的静止部件之间的盘腔;32.第二级静叶片;33.第二级动叶片;34.第二级叶轮的冷却孔;35.排气蜗壳;36.联轴器;37.水冷过渡段;38.第二级叶轮与其两侧的静止部件之间的盘腔;39.第二级叶轮的冷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电站燃气轮机1包括压气机2、燃烧室3和透平4,本实施例的旋转透平流动与冷却试验装置包括抽取电站燃气轮机1的压气机2的排气作为主流空气、将其燃烧形成燃气并输入试验透平12的透平试验主流系统5,抽取电站燃气轮机1的压气机2的排气作为冷却空气、对试验透平12进行冷却的冷却空气系统6,以及用于对试验透平12的进气管道和排气管道进行冷却的冷却水系统7。
所述的透平试验主流系统包括主流进气阀8、进气调节阀9、金属膨胀节10、环形燃烧器11、试验透平12、水力测功器13、排气减温器14、排气碟阀15和消音塔16,所述的主流进气阀8通过抽气管道与电站燃气轮机1的压气机2连接,所述的抽气管道的抽气口位于电站燃气轮机1的压气机2的排气缸上,采用抽气管道和主流进气进气阀8抽取压气机2的排气缸中的空气作为试验用主流空气。主流进气阀8、进气调节阀9、环形燃烧器11和试验透平12的进气管道依次连接,金属膨胀节10设于进气调节阀9和环形燃烧器11之间的主流进气管道上,来吸收进气管道的膨胀量;试验透平12的排气管道连接排气减温器14;排气减温器14、排气碟阀15和消音塔16依次连接,试验透平12的输出轴与水力测功器13连接,所述的冷却空气系统连接试验透平12,所述的冷却水系统连接试验透平12、水力测功器13和排气减温器14。
所述的冷却空气系统6包括冷却空气进气阀17与冷却空气调节阀18,冷却空气进气阀17通过抽气管道与电站燃气轮机的压气机连接,所述的抽气管道的抽气口位于燃气轮机压气机的排气缸上,冷却空气进气阀17连接冷却空气调节阀18,冷却空气调节阀18连接试验透平12。采用抽气管道和冷却空气进气阀17抽取压气机2排气缸中的空气作为透平叶片的冷却空气。
所述的冷却水系统7包括水泵19、补水管道20、进水管道21、冷却塔22、出水管道23;所述的冷却塔22连接补水管道20、进水管道21和出水管道23,补水管道20和进水管道21上皆设有水泵19,进水管道21连接排气减温器14、试验透平12的进气管道和水冷过渡段37、试验透平12的排气管道和排气蜗壳35、以及水力测功器13,出水管道23连接试验透平12的进气管道和水冷过渡段37、试验透平12的排气管道和排气蜗壳35、以及水力测功器13,补水管道20连接冷却塔22。补水管道20、进水管道21和出水管道23上均设有阀门。
所述的补水管道20为冷却水系统7提供补水,进水管道21分别用于为排气减温器14提供喷水,为试验透平12的进气管道和水冷过渡段37提供冷却水,为试验透平12的排气蜗壳35与试验透平12的排气管道提供冷却水,以及为水力测功器13提供冷却水;出水管道23分别用于把试验透平12的进气管道和水冷过渡段37的出水输送到冷却塔22,把试验透平12的排气蜗壳35与试验透平12的排气管道的出水输送到冷却塔22,把冷却水力测功器13的出水输送到冷却塔22。
如图2所示,所述的试验透平12包括由外气缸28和设于外气缸28中的内气缸27组成的双层气缸、设于双层气缸的前端并与双层气缸连接的水冷过渡段37以及设于双层气缸的后端并与双层气缸连接的排气蜗壳35,外气缸30和内气缸30之间采用来自冷却空气系统6的冷却空气进行冷却。所述的水冷过渡段37和排气蜗壳35分别连接试验透平12的进气管道和排气管道,所述的冷却水系统7连接试验透平12的水冷过渡段37和排气蜗壳35,水冷过渡段37为双层管道,双层管道之间采用来自冷却水系统7的冷却水冷却,排气蜗壳35为双层壳体,双层壳体之间采用来自冷却水系统7的冷却水冷却。所述的试验透平12的进气管道与排气管道为双层管道,与冷却水系统7连接,双层管道之间采用来自冷却水系统7的冷却水进行冷却。全部进气管道及排气管道外侧加装石棉保温套,保温套外的壁温不超过50℃。
所述的内气缸的内部形成燃气通道,所述的动叶片设于叶轮上,所述的叶轮设于试验透平的输出轴上,所述的动叶片能够带动叶轮和试验透平的输出轴一起旋转。所述的静叶片的根部固定在内气缸的侧壁上,所述的静叶片和动叶片在试验透平的输出轴的轴线方向上交替设置。
所述的外气缸28上设有与外气缸28和内气缸27之间的空间连通的冷却空气进口,所述的水冷过渡段37上设有冷却孔,所述的冷却空气系统6与外气缸28上的冷却空气进口和水冷过渡段37上的冷却孔相连通;所述的内气缸27中设有2级静叶片和2级动叶片,各级静叶片皆设有内部冷却通道,第一级静叶片29固定于内气缸27中的静叶片内环上,所述的静叶片内环设有进气孔,所述的静叶片内环的进气孔与水冷过渡段37上的冷却孔和第一级静叶片29的内部冷却通道连通,各级静叶片的根部皆设有与外气缸28和内气缸27之间的空间连通的进气孔,第一级静叶片29有两股冷却空气,其中一股来自冷却空气系统6的冷却空气能够经水冷过渡段37上的冷却孔和静叶片内环的进气孔进入第一级静叶片29的内部冷却通道,另一股来自冷却空气系统的冷却空气能够从第一级静叶片29根部的进气孔进入第一级静叶片29的内部冷却通道。来自冷却空气系统的冷却空气能够从第二级静叶片32根部的进气孔进入第二级静叶片32的内部冷却通道。
所述的第一级动叶片30设于内气缸27中的第一级叶轮上,第二级动叶片33设于内气缸27中的第二级叶轮上,各级动叶片的两侧设有静止部件,各级叶轮与其两侧的静止部件之间形成盘腔,各级叶轮上设有冷却孔,水冷过渡段37的冷却孔与各级叶轮与其两侧的静止部件之间形成的盘腔以及各级叶轮上的冷却孔相连通,各级动叶片设有内部冷却通道,各级动叶片的根部设有分别与该动叶片的内部冷却通道相连通的进气孔。第一级动叶片30的根部的进气孔与第一级叶轮与其两侧的静止部件之间的盘腔31连通,来自冷却空气系统的冷却空气能够依次通过水冷过渡段37的冷却孔和第一级叶轮与其两侧的静止部件之间的盘腔31经第一级动叶片30根部的进气孔进入其内部冷却通道,第二级动叶片33的进气孔和第二级叶轮与其两侧的静止部件之间的盘腔38连通,来自冷却空气系统的冷却空气能够通过第二级叶轮的冷却孔39和第二级叶轮与其两侧的静止部件之间的盘腔38经第二级动叶片33根部的进气孔进入其内部冷却通道。
所述的水力测功器13与试验透平12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36来连接。水力测功器13用来消耗试验透平12的机械功,水力测功器13与冷却水系统7连接,通过闭式循环冷却水来冷却水力测功器13。
所述的排气减温器14与冷却水系统7连接,冷却水喷入排气减温器14来降低排气温度,试验透平12的排气经过排气碟阀15进入消音塔16以降低高速气流产生的噪音,再排入大气。
本实施例的旋转透平流动与冷却试验装置还包括:设于环形燃烧器11与金属膨胀节之间管路上的流量计、压力测点和温度测点,分别用于测量环形燃烧器11前空气的流量M、压力P与温度T,设于环形燃烧器11与试验透平12之间管路上的压力测点和温度测点,分别用于测量环形燃烧器11后燃气的压力P与温度T,设于试验透平12的透平叶片上的温度测点,用于测量试验透平12的透平叶片的金属温度T,设于冷却空气调节阀18与试验透平12之间管路上的空气流量计、压力测点和温度测点,分别用于测量冷却空气系统6的冷却空气的流量M、压力P与温度T。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旋转透平流动与冷却试验方法,采用上述的旋转透平流动与冷却试验装置,包括:抽取燃气轮机压气机的排气缸中的空气作为主流空气与冷却空气,主流空气依次经主流进气阀8和进气调节阀9后进入环形燃烧器11燃烧形成工作温度的燃气,将其输入试验透平12作为主流燃气进行旋转透平流动与冷却试验,试验透平12产生的机械功通过水力测功器13消耗,试验透平12产生的气体进入排气减温器14减温排放,来自冷却空气系统6的冷却空气进入试验透平12的动叶片和静叶片的内部冷却通道对动叶片和静叶片进行冷却,来自冷却水系统7的冷却水对试验透平12的进气管道和排气管道进行冷却。通过调整主流进气阀8与进气调节阀9的开度控制主流空气的进气流量,通过调整排气蝶阀15的开度调整试验透平12主流进气压力,通过调整冷却空气进气阀17与冷却空气调节阀18的开度来控制冷却空气的流量与压力。
旋转透平流动与冷却试验过程中,采用现有测试技术,测量透平试验主流系统5的环形燃烧器11前空气的流量M、压力P与温度T,环形燃烧器11后燃气的压力P与温度T,试验透平12的透平叶片的金属温度T,冷却空气系统6的冷却空气的流量M、压力P与温度T。
对某型号300MW的F级燃气轮机,压气机进口空气流量为730kg/s,试验透平12模化比为0.5,试验用空气流量等参数的计算结果列于表1,所抽取的燃气轮机压气机的排气缸中的空气占电站燃气轮机压气机进口流量的25%,不会影响电站燃气轮机的安全运行。
[表1]
本发明提供的旋转透平流动与冷却试验装置,与专门建立的工作工况高温旋转透平的流动与冷却试验装置相比,可以减少提供主流空气的透平压缩机,以及冷却空气的鼓风机、过滤器和冷却空气加热器,还可以减少试验装置的设备购置费用15200万元至20000万元;这些透平压缩机、鼓风机和空气电加热器的功率44000kW至50000kW;一种流动与冷却试验做10个工况,每个工况试验按10小时计算,试验用电4400000kWh至5000000kWh;工业用电的每kWh的电费按0.90元计算,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节约试验电费396万元至450万元。

Claims (10)

1.一种旋转透平流动与冷却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抽取电站燃气轮机(1)的压气机(2)的排气作为主流空气、将其燃烧形成燃气并输入试验透平(12)的透平试验主流系统(5),抽取电站燃气轮机(1)的压气机(2)的排气作为冷却空气、对试验透平(12)进行冷却的冷却空气系统(6),以及用于对试验透平(12)的进气管道和排气管道进行冷却的冷却水系统(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透平流动与冷却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平试验主流系统(5)包括主流进气阀(8)、进气调节阀(9)、环形燃烧器(11)、试验透平(12)、水力测功器(13)、排气减温器(14)、排气碟阀(15)和消音塔(16),主流进气阀(8)与电站燃气轮机(1)的压气机(2)连接,主流进气阀(8)、进气调节阀(9)、环形燃烧器(11)和试验透平(12)的进气管道依次连接,试验透平(12)的排气管道连接排气减温器(14),排气减温器(14)、排气碟阀(15)和消音塔(16)依次连接,试验透平(12)的输出轴与水力测功器(13)连接;所述的冷却空气系统连接试验透平(12),所述的冷却水系统连接试验透平(12)、水力测功器(13)和排气减温器(1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透平流动与冷却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流进气阀(8)通过抽气管道与电站燃气轮机(1)的压气机(2)连接,所述的抽气管道的抽气口位于压气机(2)的排气缸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透平流动与冷却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试验透平(12)的模化比为0.3至0.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透平流动与冷却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试验透平(12)包括由外气缸和设于外气缸中的内气缸组成的双层气缸、设于双层气缸的前端并与双层气缸连接的水冷过渡段(37)以及设于双层气缸的后端并与双层气缸连接的排气蜗壳(35),所述的水冷过渡段(37)和排气蜗壳(35)分别连接试验透平(12)的进气管道和排气管道,所述的冷却水系统连接试验透平(12)的水冷过渡段(37)和排气蜗壳(35),水冷过渡段(37)为双层管道,双层管道之间采用来自冷却水系统的冷却水冷却,排气蜗壳为双层壳体,双层壳体之间采用来自冷却水系统的冷却水冷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透平流动与冷却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气缸上设有与外气缸和内气缸之间的空间连通的冷却空气进口,所述的水冷过渡段(37)上设有冷却孔,所述的冷却空气系统与外气缸上的冷却空气进口和水冷过渡段上(37)的冷却孔相连通;所述的内气缸中设有1~4级静叶片和1~4级动叶片,各级静叶片皆设有内部冷却通道,第一级静叶片固定于内气缸中的静叶片内环上,,所述的静叶片内环设有进气孔,所述的静叶片内环的进气孔与水冷过渡段(37)上的冷却孔和第一级静叶片的内部冷却通道连通,来自冷却空气系统的冷却空气能够经水冷过渡段(37)上的冷却孔和静叶片内环的进气孔进入第一级静叶片的内部冷却通道,各级静叶片的根部皆设有与外气缸和内气缸之间的空间连通的进气孔,来自冷却空气系统的冷却空气能够从各级静叶片根部的进气孔进入各级静叶片的内部冷却通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透平流动与冷却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级动叶片相应设于内气缸中的各级叶轮上,各级动叶片的两侧设有静止部件,各级叶轮与其两侧的静止部件之间形成盘腔,各级叶轮上设有冷却孔,水冷过渡段的冷却孔与所述的各级叶轮与其两侧静止部件之间形成的盘腔以及各级叶轮上的冷却孔相连通,各级动叶片设有内部冷却通道,各级动叶片的根部设有与该动叶片的内部冷却通道相连通的进气孔,第一级动叶片的进气孔与第一级叶轮与其两侧的静止部件之间的盘腔连通,来自冷却空气系统的冷却空气能够依次通过水冷过渡段的冷却孔和第一级叶轮与其两侧的静止部件之间的盘腔经第一级动叶片根部的进气孔进入其内部冷却通道,其他各级动叶片的进气孔和其对应的其他各级叶轮与其两侧的静止部件之间的盘腔连通,来自冷却空气系统的冷却空气能够通过叶轮上的冷却孔和其他各级叶轮与其两侧的静止部件之间的盘腔经其他各级动叶片根部的进气孔进入其内部冷却通道。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透平流动与冷却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空气系统(6)包括冷却空气进气阀(17)与冷却空气调节阀(18),冷却空气进气阀(17)通过抽气管道与电站燃气轮机的压气机连接,所述的抽气管道的抽气口位于燃气轮机压气机的排气缸上,冷却空气进气阀(17)连接冷却空气调节阀(18),冷却空气调节阀(18)连接试验透平(12)。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透平流动与冷却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水系统(7)包括水泵(19)、补水管道(20)、进水管道(21)、冷却塔(22)、出水管道(23);所述的冷却塔(22)连接补水管道(20)、进水管道(21)和出水管道(23),补水管道(20)和进水管道(21)上皆设有水泵(19),进水管道(21)连接排气减温器(14)、试验透平(12)的进气管道和水冷过渡段(37)、试验透平(12)的排气管道和排气蜗壳(35)、以及水力测功器(13),出水管道(23)连接试验透平(12)的进气管道和水冷过渡段(37)、试验透平(12)的排气管道和排气蜗壳(35)、以及水力测功器(13),补水管道(20)连接冷却塔(22),补水管道(20)、进水管道(21)和出水管道(23)上均设有阀门。
10.一种旋转透平流动与冷却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采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透平流动与冷却试验装置,包括:抽取燃气轮机压气机的排气缸中的空气作为主流空气与冷却空气,主流空气燃烧形成工作温度的燃气,将其输入试验透平(12)作为主流燃气进行旋转透平流动与冷却试验,来自冷却空气系统(6)的冷却空气进入试验透平(12)的动叶片和静叶片的内部冷却通道对动叶片和静叶片进行冷却,来自冷却水系统(7)的冷却水对试验透平(12)的进气管道和排气管道进行冷却。
CN201610604587.6A 2016-07-28 2016-07-28 一种旋转透平流动与冷却试验装置和方法 Active CN1060179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04587.6A CN106017908B (zh) 2016-07-28 2016-07-28 一种旋转透平流动与冷却试验装置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04587.6A CN106017908B (zh) 2016-07-28 2016-07-28 一种旋转透平流动与冷却试验装置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17908A true CN106017908A (zh) 2016-10-12
CN106017908B CN106017908B (zh) 2021-01-19

Family

ID=57114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04587.6A Active CN106017908B (zh) 2016-07-28 2016-07-28 一种旋转透平流动与冷却试验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17908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61662A (zh) * 2020-09-29 2021-01-01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涡导及燃机叶片水流量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12432793A (zh) * 2020-11-23 2021-03-02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轮机轮盘抽气试验件及模化试验参数设计方法
CN114486273A (zh) * 2021-12-27 2022-05-13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园区灵活性改造机组氢混燃烧试验装置
CN114993638A (zh) * 2022-05-07 2022-09-02 中国联合重型燃气轮机技术有限公司 旋转透平叶片冷却试验系统和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89285A (ja) * 2000-09-13 2002-03-27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ガスタービン翼冷却空気製造システム
GB2396208A (en) * 2002-12-14 2004-06-16 Rolls Royce Plc Environmental control system
CN102230847A (zh) * 2011-04-01 2011-11-02 浙江大学 发动机热管理系统试验装置
CN104420887A (zh) * 2013-08-30 2015-03-18 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燃气轮机的透平机
CN104533621A (zh) * 2015-01-06 2015-04-22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一种双燃料注蒸汽正逆燃气轮机联合循环
CN104533623A (zh) * 2015-01-06 2015-04-22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一种部分氧化注蒸汽正逆燃气轮机联合循环
CN105588712A (zh) * 2016-03-17 2016-05-18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 采用燃机压气机抽气的透平叶片冷却效果试验装置及方法
CN105738120A (zh) * 2016-03-17 2016-07-06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 重型燃机透平叶片全温全压冷效试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89285A (ja) * 2000-09-13 2002-03-27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ガスタービン翼冷却空気製造システム
GB2396208A (en) * 2002-12-14 2004-06-16 Rolls Royce Plc Environmental control system
CN102230847A (zh) * 2011-04-01 2011-11-02 浙江大学 发动机热管理系统试验装置
CN104420887A (zh) * 2013-08-30 2015-03-18 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燃气轮机的透平机
CN104533621A (zh) * 2015-01-06 2015-04-22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一种双燃料注蒸汽正逆燃气轮机联合循环
CN104533623A (zh) * 2015-01-06 2015-04-22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一种部分氧化注蒸汽正逆燃气轮机联合循环
CN105588712A (zh) * 2016-03-17 2016-05-18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 采用燃机压气机抽气的透平叶片冷却效果试验装置及方法
CN105738120A (zh) * 2016-03-17 2016-07-06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 重型燃机透平叶片全温全压冷效试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HI JINYUAN: "Structure improvement and strength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VHP welded rotor of 700degresss C USC steam turbine", 《FRONTIERS IN ENERGY》 *
刘钊等: "燃气轮机透平叶片传热和冷却研究: 内部冷却", 《热力透平》 *
特劳班尔,W: "《热力透平机 第1卷》", 30 September 1965,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61662A (zh) * 2020-09-29 2021-01-01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涡导及燃机叶片水流量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12432793A (zh) * 2020-11-23 2021-03-02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轮机轮盘抽气试验件及模化试验参数设计方法
CN114486273A (zh) * 2021-12-27 2022-05-13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园区灵活性改造机组氢混燃烧试验装置
CN114993638A (zh) * 2022-05-07 2022-09-02 中国联合重型燃气轮机技术有限公司 旋转透平叶片冷却试验系统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17908B (zh) 2021-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38120B (zh) 重型燃机透平叶片全温全压冷效试验装置
CN105588712B (zh) 采用燃机压气机抽气的透平叶片冷却效果试验装置及方法
CN106017908A (zh) 一种旋转透平流动与冷却试验装置和方法
Romagnoli et al. Steady stat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variable geometry twin-entry turbine
CN101726378B (zh) 一种涡轮增压器机械损失功率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KR101742030B1 (ko) 다목적 터빈 성능시험 시스템
Bontempo et al. Steady and unsteady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a turbocharger for automotive applications
CN106289791A (zh) 降温等膨胀比旋转透平流动冷却试验装置及参数设计方法
Tüchler et al. Experimental results from the Bath μ-wave rotor turbine performance tests
RU187841U1 (ru) Стенд для испытания турбокомпрессора двигателя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я
US2361887A (en) Gas turbine plant
Li et al.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different inlet configurations of high speed centrifugal compressor
CN108279127A (zh) 一种压气机综合性能试验台
CN105806873B (zh) 燃机透平叶片降温等膨胀比冷效试验装置
RU174050U1 (ru) Стенд для испытания турбокомпрессора двигателя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я
RU2436060C2 (ru) Стенд для испытания турбокомпрессора двигателя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я
RU151732U1 (ru) Стенд для испытания турбокомпрессора двигателя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я
CN116625700A (zh) 一种变循环核心机外涵排气收集测量系统
CN106226089B (zh) 全温等膨胀比旋转透平流动冷却试验装置及参数设计方法
RU138586U1 (ru) Стенд для испытания турбокомпрессоров двигателей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я
Bozzi et al. Procedure for calculation of component thermal loads for running clearances of heavy-duty gas turbines
Macek et al. Calibration and results of a radial turbine 1-d model with distributed parameters
Alaviyoun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gas flow through wastegated turbine of gasoline turbocharger
CN115031980A (zh) 燃气轮机多工质透平叶片级多目标旋转动态模化试验系统
CN106289792A (zh) 全温全压旋转透平的流动与冷却试验装置及参数设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0240 Shanghai city Minhang District Jianchuan Road No. 1115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POWER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Address before: 200240 Shanghai city Minhang District Jianchuan Road No. 1115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POWER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