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006C - 移动电话防盗码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电话防盗码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0006C CN1060006C CN96101116A CN96101116A CN1060006C CN 1060006 C CN1060006 C CN 1060006C CN 96101116 A CN96101116 A CN 96101116A CN 96101116 A CN96101116 A CN 96101116A CN 1060006 C CN1060006 C CN 1060006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ser
- mobile phone
- password
- sign indicating
- indicating nu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5/00—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time-control or time indication ; Metering, charging or billing arrangements for voice wireline 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g. VoI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12—Detection or prevention of fraud
- H04W12/126—Anti-theft arrangements, e.g. protection against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SIM] clon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60—Context-dependent security
- H04W12/69—Identity-dependent
- H04W12/72—Subscriber ident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电话防盗码方法,可使手机用户从被动防范转为主动设防。包括采用E2PROM作为用户手机中与计费帐号有关的MIN码或IMSI码的存储器,设置密码改写程序、改写口令及密码模式,将移动通信网计算机管理系统中的信息库档案的用户部分对用户开放,可由用户随时利用手机或市话网通过服务专线更改手机中密码的冗码部分和信息库中自身档案中的部分号码,改写完成后用户手机密码与管理系统中用户档案密码一致。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电话通信系统中的防盗码方法。
在我国现有的移动电话通信网中,可分为模拟制式的TACS和数字制式的GSM两种。在模拟制式的移动电话通信网中,语音是被直接调制发送的,用于识别用户计费帐号和电话号码的MIN码和ESN码被固化在手机中,使用时直接从手机中读取MIN和ESN并发射,因此该密码较易被截取,一旦被破译和发现,就会引发手机被串机和盗用的现象发生,给用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数字制式移动电话通信网中,语音被调制成数字信号发送,因此可有效地防范窃听通话内容的现象发生,因而数字制式的移动电话通信网,具有更好的保密性和安全性,但其手机的用户计费号码和电话号码IMSI码是固化在SIM卡(是数字式手机中专用的一种电子卡或称IC卡)中的集成电路IC中,使用时从SIM卡中读取IMSI码并发射。
目前,我国的模拟制式移动电话通信网中,已受到手机盗码的干扰,刚刚被推广使用的数字制式移动电话手机,虽还未出现被破译和盗码的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数字制式移动电话手机SIM卡的IMSI就具备足够的保密性能。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将这种盗码电话移为“克隆电话”(无性繁殖),由此可反映出手机盗码问题的严重程度。
相关的因手机被盗码、被并机、被扒机后给用户带来巨大损失的报道,及国际、国内政府部门严肃查处,严厉打击“大哥大”盗号犯罪行为的相关报道,已在报纸、电台、电视台中频频出现,如1995年11月1日北京青年报第1版及同日的北京晚报第1版。
可以说,在目前对于移动电话通信网中的防盗码问题始终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迫切需要一种有效可行的防盗码方法,由于用户不能主动改变所申报的密码,因而只能处于被动防范的地位,但防不胜防,一旦密码被盗则无法保护自己的利益。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移动电话防盗码方法,使手机用户从被动防范变为主动设防,从而使盗码和串机无法正常使用,最终自行灭绝。
本发明的方法是在现有的移动电话网信息库中建立动态的用户计费帐号的档案,即建立模拟制式移动电话手机的可更改MIN码(模拟手机中的一种密码代称)和数字制式移动电话手机的可更改IMIS码,这样就可最大限度地避免手机用户由于密码被盗用而造成经济损失。
本发明的移动电话防盗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包括:在用户手机中设置用于存贮密码并可重复改写的数据存贮器,在该存贮器前设置译码器并与手机的中央处理器连接,在移动通信网络管理系统中设置用户密码档案的用户窗口子系统并与用户信息库连接;设计由移动通信网给定的原序码A和可供用户改写的冗码P组合构成的密码全码;用户手机通过特定服务专线进入用户窗口子系统,输入口令和改写的冗码P,用户密码档案接收改写冗码P并存入用户信息库中,手机中央处理器控制将改写冗码P写入所述的数据存贮器中。
所述用户手机的数据存贮器包括模拟制式手机的密码存贮器和数字制式手机的电子卡存贮器;所述用户手机的冗码P的改写与移动通信网络管理系统中用户密码档案的改写可同时进行或分时进行;可由用户手机直接呼入或由电话网呼入所述的移动通信网络管理系统中用户密码档案的用户窗口子系统。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
图1为手机呼人模式原理框图;
图2为市话网呼人模式原理框图;
图3为用户窗口管理软件子系统流程图;
图4为用户手机改写程序流程图;
图5为用户手机密码读写电路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图2,本发明的动态用户计帐号码档案就是将原移动通信网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中的信息库档案的用户部分信息向用户开放,可由用户更改库中的自身档案信息中的部分号码。图1、图2中的用户窗口软件包括人工干预、密码改写、口令识别和用户窗口模块,就是为便于用户更改号码而设计的管理子系统,该管理子系统位于原计算机管理系统之下。
图1所示是采用手机拨人密码改写程序的模式,这种模式可缩短用户所需记忆的码位长度,因为一部分码位可由手机来自动核定,同时也可避免档案存在重复,以提高系统的识别能力。例如用户要改写的密码为P’,而口令编码为S的话,则呼人系统的码位组成就为S和A+P’由于A在通信网中本身不可能具有重码现象,因此S的码位可以很短,这也就阻止了使用甲手机呼叫乙手机的密码档案的现象产生,同时也阻止了使用甲手机但不知口令编码者呼叫密码档案的现象发生,因此该方法对手机持有者来说,无论从密码可改写还是从改写密码的本身来说都是一种很好的自我保护方法。
图2所示是采用市话网呼人移动通信网子系统的模式,采用这种模式时要求用户必须记住密码的全码,否则就会造成编码重复使系统混乱,这与图1所示采用手机模式只需记住口令编码要繁琐一些,但采用此方法可使用户在任何地域都可呼人密码档案,包括在移动通信网所未覆盖的区域中使用。
参见图3,为用户窗口管理软件子系统的流程图,图中各框意义如下:301——用户呼人;302——是服务专线吗?303——不是服务专线则转管理系统(见图1、图2中的检索登录、用户通讯记帐、密码吻合识别和管理模块);304一是服务专线则传递密码;305——启动子系统;306——调出档案;307一一等待口令;308——有口令吗?309——口令吻合吗?310——声讯提示;311——等待新密码;312——密码有输入吗?313——声讯确认;314——延时;315——到时间了吗?316——更新档案;317——返回;318——延时;319——到时间了吗;320——取消服务;321——返回;322——声讯提示;328——延时;324——到时间了吗?325——取消改写;326——声讯提示;327——返回;328——有密码输入吗?
在移动通信的规程中,用户密码由手机发出,由移动电话网的交换系统进行识别。本防盗码方法在现有的移动电话通信系统中给定了一个密码模式,即模拟制式手机的密码(代称为MIN、ESN)或数字制式手机的密码IMSI(也是数字式手机中专用电子卡或IC卡的代称)均为M=A+P,其中M为全码,A为通信网给定的原序码,P为扩展了的可由用户改写的冗码,这样就不会给原系统在改造时造成较大的麻烦。图3中的密码改写程序,用户可通过其手机拨人移动电话通信网的特定服务专线而进入用户窗口子系统,当听到声讯提示后,便可继续在手机上键人密码口令,待子系统识别并进行答复后再键人新的用户冗码P,并同时在手机上改写冗码P。这种改写模式是为了用户在下一次使用手机时,能使用户手机的密码与用户档案的密码相一致。
子系统在应答的操作方式上,可采用系统数码自动应答鉴别操作方式,也可采用人工应答鉴别操作方式,即全自动的操作模式或半自动的操作模式。为确保系统可靠性,系统设计了人工干预模块,包括人工应答鉴别和在用户手机丢失后用于改写密码,使丢失的手机不能再继续使用。
子系统的口令是为防止手机盗用者进入子系统而设置的“门坎”,由于只有真正的用户才掌握口令,因此任何手机盗用者都无法进入子系统,制约了盗用者保护了手机用户利益。
参见图4,为手机改写程序主流程,图中各框意义是:401——改写程序;402——是改写密码吗?403——键人口令S;404——有结束符吗?405——有取消方式吗?406——键人新的冗码P;407——有结束符吗?408——打开手机译码器及E2PROM存贮器的写入端;409——将更改的密码数据送入E2PROM中;410——关闭手机译码器及E2PROM存贮器的写人端;411、412、413返回。
由于日前市场上所使用的手机的品牌杂乱、式样繁多,所设计的按键功能、数量及标识也各有不同,各手机的使用方法及内部集成电路结构也各有千秋,因此本防盗码方法不可能就如何操作手机使其进入密码改写程序而给出一固定的模式,仅以摩托洛拉9800X系列手机为例而设计一个密码改写程序:
按键MENU+O+O+STD(手机上显示已进入密码改写程序);
按专线电话号码,直到有应答为止,若无应答可按键MENU+0+0+CLR,将此次改写予以取消;
有应答后,键人口令编码XXXX+SND;
再一次应答后,键人新的密码PXXXX+SND;
得到应答后按键MENU+STO。
上述密码改写程序的改写方式是同步改写了移动通信网中的用户密码档案和手机中的密码P。实施中由于各公司的手机设计各有不同,也可分两步进行,即先改写移动通信网中的用户密码档案,再改写手机中的密码P。
参见图5,是以摩托洛拉9800X系列手机为例而设计的一个密码读写电路,图中所示电路是根据其功能特点而绘制的一个集成电路中的几个组成部分,在原电路中仅是一个器件而已。图中的HMDL是一个包括CPU在内的若干个电路部分的组合,其P10一P39为密码的输入端,I1一I10为按键的输入端,01-06为数据和控制信号的输出端。图中TZ100是数据调制输出部分,ROM是原序码A的存贮区,E2PROM是用于存贮可更改冗码P的存贮区。当按图4程序在手机上键人密码改写程序的指令后,CPU中的软件进入改写程序,将E2PROM和译码器YMQ的写入端INT置位以等待密码的输入,在用户键人数码后CPU控制其Q2一Q5端将密码写入E2PROM中。
本发明方法所采用的动态密码方案可以有效地扼制移动电话盗码现象,使原有的移动通信用户由被动防盗变为主动设防,使移动电话的盗码没有市场,达到净化使用环境和维护用户合法权益的目的。
Claims (3)
1、一种移动电话防盗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包括:在用户手机中设置用于存贮密码并可重复改写的数据存贮器,在该存贮器前设置译码器并与手机的中央处理器连接,在移动通信网络管理系统中设置用户密码档案的用户窗口子系统并与用户信息库连接;设计由移动通信网给定的原序码A和可供用户改写的冗码P组合构成的密码全码;用户手机通过特定服务专线进入用户窗口子系统,输入口令和改写的冗码P,用户密码档案接收改写冗码P并存入用户信息库中,手机中央处理器控制将改写冗码P写入所述的数据存贮器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话防盗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手机的数据存贮器包括模拟制式手机的密码存贮器和数字制式手机的电子卡存贮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话防盗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手机的冗码P的改写与移动通信网络管理系统中用户密码档案的改写可同时进行或分时进行;可由用户手机直接呼入或由电话网呼入所述的移动通信网络管理系统中用户密码档案的用户窗口子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96101116A CN1060006C (zh) | 1996-02-09 | 1996-02-09 | 移动电话防盗码方法 |
PCT/CN1997/000003 WO1997029601A1 (fr) | 1996-02-09 | 1997-01-20 | Systeme de prevention de la reproduction du numero d'un abonne de telephone mobile |
AU12999/97A AU1299997A (en) | 1996-02-09 | 1997-01-20 | A method for preventing a subscriber number being cloned in a mobile telephon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96101116A CN1060006C (zh) | 1996-02-09 | 1996-02-09 | 移动电话防盗码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2339A CN1182339A (zh) | 1998-05-20 |
CN1060006C true CN1060006C (zh) | 2000-12-27 |
Family
ID=5116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610111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0006C (zh) | 1996-02-09 | 1996-02-09 | 移动电话防盗码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0006C (zh) |
AU (1) | AU1299997A (zh) |
WO (1) | WO1997029601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75940C (zh) * | 2005-05-27 | 2008-03-19 | 佛山市顺德区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 | 防止资料遭窃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88835C (zh) * | 2003-11-21 | 2008-05-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验证移动终端用户合法性的方法 |
CN1684411B (zh) * | 2004-04-13 | 2010-04-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验证移动终端用户合法性的方法 |
CN100356814C (zh) * | 2004-06-28 | 2007-12-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Sim卡反克隆方法 |
KR20060058325A (ko) * | 2004-11-25 | 2006-05-3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단말기의 불법 복제 방지 방법 |
CN104809378A (zh) * | 2015-04-30 | 2015-07-29 | 山东超越数控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kvm本地管理系统用户身份验证设计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506637A2 (en) * | 1991-03-29 | 1992-09-30 | Ericsson Inc. | Cellular 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system |
US5420908A (en) * | 1993-03-11 | 1995-05-30 | At&T Corp.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wireless fraud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241598A (en) * | 1991-05-22 | 1993-08-31 | Ericsson Ge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c. | Rolling key resynchronization in cellular 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system |
-
1996
- 1996-02-09 CN CN96101116A patent/CN1060006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7
- 1997-01-20 WO PCT/CN1997/000003 patent/WO1997029601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1997-01-20 AU AU12999/97A patent/AU1299997A/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506637A2 (en) * | 1991-03-29 | 1992-09-30 | Ericsson Inc. | Cellular 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system |
US5420908A (en) * | 1993-03-11 | 1995-05-30 | At&T Corp.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wireless fraud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75940C (zh) * | 2005-05-27 | 2008-03-19 | 佛山市顺德区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 | 防止资料遭窃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2339A (zh) | 1998-05-20 |
WO1997029601A1 (fr) | 1997-08-14 |
AU1299997A (en) | 1997-08-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540123B (zh) | 移动终端重要数据加密备份与安全删除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0484158C (zh) | 移动通信终端及操作移动通信终端的方法 | |
US9160830B2 (en) | Mobil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having anti-theft and auto-notification functions | |
US5809125A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cepting potentially fraudulent telephone calls | |
CN100367814C (zh) | 用于保护私人内容的移动通信终端及对其进行控制的方法 | |
CN101252703B (zh) | 一种终端资料的保护方法、系统以及移动通信终端 | |
CN100505905C (zh) |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安全监控方法 | |
US20060025177A1 (en) | Mobil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having anti-theft and auto-notification functions | |
CN1768521A (zh) | 蜂窝电话特征 | |
GB2198011A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personalized telephone subscriber features at remote locations | |
CN101867650A (zh) | 一种保护用户操作终端行为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2457606A (zh) | 手机及其防盗方法 | |
US20070202848A1 (en) | Authentication vector generating device, subscriber authentication modul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uthentication vector generation method | |
US20030181219A1 (en) | Method of indicating unauthorized use of a mobile terminal | |
CN101384048A (zh) | 信息管理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 |
US6295446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detect fraudulent calls in a radio network | |
CN101101680A (zh) | 锁控装置和门禁系统 | |
CN1060006C (zh) | 移动电话防盗码方法 | |
US5812650A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cepting potentially fraudulent | |
CN1571459A (zh) | 一种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门禁系统 | |
CN1980460A (zh) | 一种移动终端信息资源安全保障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 |
CN106921964A (zh) | 一种移动终端主叫号码加密方法及系统 | |
CN114979378B (zh) | 一种来电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 |
CN1980427A (zh) | 用于移动终端自动删除信息的装置及方法 | |
RU125736U1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истанционного управления объектами и контроля их состояния (вариант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