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93700A - 一种高产量的水稻种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产量的水稻种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93700A
CN105993700A CN201610412174.8A CN201610412174A CN105993700A CN 105993700 A CN105993700 A CN 105993700A CN 201610412174 A CN201610412174 A CN 201610412174A CN 105993700 A CN105993700 A CN 1059937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ce
field
days
water level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1217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世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e Huayang Rice Planting Family Farm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e Huayang Rice Planting Family Farm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e Huayang Rice Planting Family Farm filed Critical Guangde Huayang Rice Planting Family Farm
Priority to CN20161041217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93700A/zh
Publication of CN1059937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937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14Greenhou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00Apparatus, or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or testing or treating seed, roots, or the like, prior to sowing or planting
    • A01C1/02Germinating apparatus; Determining germination capacity of seeds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20Cereals
    • A01G22/22Ri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24Devices or systems for heating, ventilating, regulating temperature, illuminating, or watering, in greenhouses, forcing-frames,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24Devices or systems for heating, ventilating, regulating temperature, illuminating, or watering, in greenhouses, forcing-frames, or the like
    • A01G9/245Conduits for heating by means of liquids, e.g. used as frame members or for soil hea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24Devices or systems for heating, ventilating, regulating temperature, illuminating, or watering, in greenhouses, forcing-frames, or the like
    • A01G9/26Electric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Pretreatment Of Seeds And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产量的水稻种植方法,水稻种植于大棚内;所述大棚内包括稻田,所述大棚上或所述稻田外围设置有加热设备,稻田中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水位探测器、以及用于接收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水位探测器发送来的信息的控制终端;所述稻田内还设置有进水口和排水口,所述进水口和所述排水口均设置有阀门,所述阀门连接所述控制终端,所述终端控制用于所述阀门的开合。本发明的高产量的水稻种植方法,通过控制终端对稻田内的水位和温度进行控制,从而在温度和水位上适应水稻的不同时期的成长所需,以大幅度的提高水稻的产量。

Description

一种高产量的水稻种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稻种植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高产量的水稻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水稻土最好。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12℃,最适28~32℃。分蘖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适温30℃左右;低温使枝梗和颖花分化延长。抽穗适温25~35℃。开花最适温30℃左右,低于20℃或高于40℃,受精受严重影响。相对湿度50~90%为宜。然而现实生活中,水稻的种植都在室外,温度均有天气而定,因为天气的原因很容易出现幼苗的烂秧,死苗或灼伤等现象。
目前存在插秧成活率不能进一步提高的瓶颈,培育方式不当,制约了水稻产量的提高 ;在每年播种季节,总有少部分农户在浸种催芽过程中,因操作不当引起水稻育秧期间水稻的坏种、烂芽,以及水稻的各种病虫害的发生,造成水稻产量明显减少,影响了农民的正常收入,并且在种植水稻期间,农民需要不断的去田间进行管理,耗时耗力,例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5210650A(2016-01-06)公开的水稻的高产种植方法,虽然提高了水稻的营养价值,但是并不能解决对于秧苗受损,幼苗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烂根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高产量的水稻种植方法,可以利用控制终端对稻田内的水位进行控制,还可以控制水稻生长期间的温度,从而在温度和水位上适应水稻的成长所需,以大幅度的提高水稻的产量。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高产量的水稻种植方法,水稻种植于大棚内,所述大棚内设有稻田;
所述大棚内包括稻田,所述大棚上或所述稻田外围设置有加热设备,稻田中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水位探测器、以及用于接收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水位探测器发送来的信息的控制终端;
所述稻田内还设置有进水口和排水口,所述进水口和所述排水口均设置有阀门,所述阀门连接所述控制终端,所述终端控制用于所述阀门的开合。
本方案将水位探测器置于田间,通过所述水位探测器将水位信息发送到控制终端,所述控制终端上设置有各个不同时期的水位标准,控制终端接收到水位监测器的水位信息后会对实际水位与预定水位进行比对,然后发送信息给排水口或进水口的阀门,来确定补水或者放水,本方案通过终端的控制可以减少农民去田间的频率,减少农民的劳作强度,并且水位的标准化有利于照料水稻,使得水稻的生长水位可控;另外在大棚内设置有加热管道和温度传感器,可以随时了解大棚内的温度值,控制终端上有对水稻不同时期的温度要求,会根据温度传感器传送来的实际温度值与预设温度值进行比较,然后决定关闭加热管道的加热功能或者开启加热管道的加热功能,从而来控制大棚内的温度,使得大棚内的水稻有个良好的温度的生长环境,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提高水稻的产量。
作为优选,所述加热设备为电加热设备或液体加热设备。所述加热设备用于控制大棚内的温度,使得大棚内的温度适宜水稻的生长所需,严格控制,使水稻有个良好的温度生长环境,以增加水稻的高产量。
作为优选,它包括以下步骤:
(1)对稻田进行预处理:对稻田进行除草,2-3天后润土,然后翻新,保证泥土的湿度在5-8%之间,将泥土分为栽植区和排水区;
(2)播种:选取颗粒饱满的水稻种子,按每立方分米5-15粒在所述栽植区进行撒播,播种后在栽植区表面覆盖一层保温透明膜,5-10天后揭去保温透明膜;
(3)拔秧前的田间管理:对田间进行蓄水,关闭排水口,控制排水区的水面高度在4-8cm,待到拔秧前1-2天,控制水面高度高于所述栽植区1-3cm;
(4)移植插秧:用稻草捆扎移栽的秧苗,并将秧苗转移至种植水稻的稻田,移植时控制每49-100立方厘米2-4株秧苗;
(5)成长期的田间管理:保持田间水流的流通性,移植后2-5天对稻田进行施肥,并在水稻成长过程中进行除草;
(6)收成前处理:收成前15-30天,控制田间的水位在1.5cm以下,收成前2-3天保持田间的干燥;
(7)收成:当稻穗垂下,即可采用收割机或人工对水稻进行收割,然后将稻谷与稻茎分开。
本方案提供的水稻种植方法,操作简单,并且在实际操作中具有很好的可行性,产出的水稻颗粒饱满,产量高,方案中步骤(1)进行润土处理是为了给种子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水稻喜湿,步骤(2)用保温透明膜对种子进行覆盖一方面是为了防止种子被雨水冲刷,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温使得水稻种植具有稳定的温度湿度环境,可以稳定的生长,后期又将保温透明膜揭开是为了给种子更好的生存空间,有助于水稻种子的发芽,提供足够的氧气;步骤(6)中所述干燥即为人踩在排水区不会出现下陷,即为干燥,干燥的目的一方面是因为水稻成熟方便收割,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水稻更好的扎根于地面,步骤(7)中将稻谷与稻茎分开的处理,一方面是因为粮食主要是稻谷,分开方便运输,另一方面,稻谷与稻茎没开后,稻茎可留与稻田内,为稻田提供养分,也可将稻茎进行晾晒,制成稻茎的工艺品或麻绳等,提高稻茎的利用率。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2)前还包括对种子的育种处理,所述育种包括在播种前7-10天晾晒种子,晾晒种子的时间为2-3 天,播种前 1-2 天采用蔗糖与蜂蜜水混合溶液浸种8小时,所述蔗糖和所述蜂蜜按质量比7:5进行配比融合。所述育种处理的设置是为了提早唤醒种植的活性,以便在播种后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1)中栽植区的高度高于排水区的高度,高度差值在13-18cm。所述高度差的设置是为了方便给稻田进行排水蓄水,以供应各个不同阶段水稻的蓄水量。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4)中所述稻草的制备储存方法为:
(A)选择天气晴朗的时候收割稻谷,稻谷收割后,将稻茎平铺于稻田中,晾晒1-2天;
(B)将稻茎进行捆绑,每捆2-5kg,然后在每捆的中心部位进行外周分散,依次堆叠,高度在150-250cm之间为一堆,每堆距离2-5m;
(C)稻茎晾晒1-3周后,每捆重量在0.5-1kg时回收,得稻草,将稻草放于室内阴凉干燥处存放。
采用本方法进行稻草的制作,方法简单,制作过程均利用大自然的天气,运行简单方便,成本低,并且制成的稻草可用于制作工艺品,也可如本文所用,稻草柔软,用于捆绑秧苗不会损害秧苗的细胞组织,使得移栽过程中的秧苗还是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另外晒干后的稻草不易腐烂,只要储存得当,稻草的寿命很长。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5)中包含幼苗的分化期、拔节期和抽穗期,所述分化期控制水位在3-8cm,所述拔节期控制水位没过幼苗2-3cm,所述抽穗期控制水位在0.5-3cm。所述水位不同的设置是因为在幼苗分化期,浅水有利于幼苗的扎根,而抽穗期浅水是为了方便水稻受精,并且稻田内水量的多多少少,泥土的干干湿湿有助于根系的活力,提高物质的调配和运转,使得水稻有良好的长势,结实率高。
作为优选,所述幼苗的分化期控制温度在20-27℃,所述抽穗期温度控制在25-35℃。分化期温度过低,会造成僵苗不发,还会发生易感染绵腐病,出现烂秧、死苗的现象,抽穗期温度过低则会形成空壳和瘪谷,但是温度过高则又会出现结实率低的现象,进多次试验发现,分化期和抽穗期在此温度区间具有良好的生长状态,结实率高。
作为优选,所述拔节期为水稻生长中期,控制温度在28-32℃,对稻田进行排水,晒田,傍晚时再重新引水入田。所述拔节处理是为了让水稻更好的长根予稻田,防止后期的风吹雨打影响水稻的长势,出现倒伏现象,影响水稻的产量。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2)中播种温度在22-28℃,将温度设置于22-28℃是因为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温度过低,幼苗便会停止生长,太高又会出现烧苗现象,所以在这个温度范围内是种子发芽的最适宜温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产量的水稻种植方法,可以利用控制终端对稻田内的水位进行控制,还可以控制水稻生长期间的温度,从而在温度和水位上适应水稻的成长所需,以大幅度的提高水稻的产量;
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产量的水稻种植方法,通过前期处理水稻种子和秧苗,使得水稻的产量得到提高,另外,在移栽时采用稻草对秧苗进行捆绑,减少了秧苗的损伤,以达到增加水稻高产量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
一种高产量的水稻种植方法,水稻种植于大棚内,大棚内设有稻田;
大棚内包括稻田,大棚上或稻田外围设置有加热设备,稻田中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水位探测器、以及用于接收温度传感器和水位探测器发送来的信息的控制终端;
稻田内还设置有进水口和排水口,进水口和排水口均设置有阀门,阀门连接控制终端,终端控制用于阀门的开合。
本方案将水位探测器置于田间,通过水位探测器将水位信息发送到控制终端,控制终端上设置有各个不同时期的水位标准,控制终端接收到水位监测器的水位信息后会对实际水位与预定水位进行比对,然后发送信息给排水口或进水口的阀门,来确定补水或者放水,本方案通过终端的控制可以减少农民去田间的频率,减少农民的劳作强度,并且水位的标准化有利于照料水稻,使得水稻的生长水位可控;另外在大棚内设置有加热管道和温度传感器,可以随时了解大棚内的温度值,控制终端上有对水稻不同时期的温度要求,会根据温度传感器传送来的实际温度值与预设温度值进行比较,然后决定关闭加热管道的加热功能或者开启加热管道的加热功能,从而来控制大棚内的温度,使得大棚内的水稻有个良好的温度的生长环境,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提高水稻的产量。
加热设备为电加热设备或液体加热设备。加热设备用于控制大棚内的温度,使得大棚内的温度适宜水稻的生长所需,严格控制,使水稻有个良好的温度生长环境,以增加水稻的高产量。
它包括以下步骤:
(1)对稻田进行预处理:对稻田进行除草, 3天后润土,然后翻新,保证泥土的湿度在8%之间,将泥土分为栽植区和排水区;
(2)播种:选取颗粒饱满的水稻种子,按每立方分米15粒在栽植区进行撒播,播种后在栽植区表面覆盖一层保温透明膜, 10天后揭去保温透明膜;
(3)拔秧前的田间管理:对田间进行蓄水,关闭排水口,控制排水区的水面高度在8cm,待到拔秧前2天,控制水面高度高于栽植区3cm;
(4)移植插秧:用稻草捆扎移栽的秧苗,并将秧苗转移至种植水稻的稻田,移植时控制每100立方厘米4株秧苗;
(5)成长期的田间管理:保持田间水流的流通性,移植后5天对稻田进行施肥,并在水稻成长过程中进行除草;
(6)收成前处理:收成前30天,控制田间的水位在1.5cm以下,收成前3天保持田间的干燥;
(7)收成:当稻穗垂下,即可采用收割机或人工对水稻进行收割,然后将稻谷与稻茎分开。
步骤(2)前还包括对种子的育种处理,育种包括在播种前10 天晾晒种子,晾晒种子的时间为3 天,播种前 2 天采用蔗糖与蜂蜜水混合溶液浸种8小时,蔗糖和蜂蜜按7:5进行配比融合。
步骤(1)中栽植区的高度高于排水区的高度,高度差值在18cm。
步骤(4)中稻草的制备储存方法为:
(A)选择天气晴朗的时候收割稻谷,稻谷收割后,将稻茎平铺于稻田中,晾晒2天;
(B)将稻茎进行捆绑,每捆5kg,然后在每捆的中心部位进行外周分散,依次堆叠,高度在250cm之间为一堆,每堆距离5m;
(C)稻茎晾晒3周后,每捆重量在1kg时回收,得稻草,将稻草放于室内阴凉干燥处存放。
步骤(2)中播种温度在28℃。
步骤(5)中包含幼苗的分蘖期和抽穗期,幼苗的分蘖期控制温度在20℃,抽穗期温度控制在25℃。
拔节处理为水稻生长中期,选择室外温度在32℃,对稻田进行排水,晒田,傍晚时再重新引水入田。
步骤(5)中包含幼苗的分化期、拔节期和抽穗期,分化期控制水位在3cm,拔节期控制水位没过幼苗2cm,抽穗期控制水位在0.5cm。
实施例2
实施例2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水稻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稻田进行预处理:对稻田进行除草,2.5天后润土,然后翻新,保证泥土的湿度在6%之间,将泥土分为栽植区和排水区;
(2)播种:选取颗粒饱满的水稻种子,按每立方分米10粒在栽植区进行撒播,播种后在栽植区表面覆盖一层保温透明膜,8天后揭去保温透明膜;
(3)拔秧前的田间管理:对田间进行蓄水,关闭排水口,控制排水区的水面高度在6cm,待到拔秧前1.5天,控制水面高度高于栽植区2cm;
(4)移植插秧:用稻草捆扎移栽的秧苗,并将秧苗转移至种植水稻的稻田,移植时控制每80立方厘米3株秧苗;
(5)成长期的田间管理:保持田间水流的流通性,移植后4天对稻田进行施肥,并在水稻成长过程中进行除草;
(6)收成前处理:收成前20天,控制田间的水位在1.5cm以下,收成前2.5天保持田间的干燥;
(7)收成:当稻穗垂下,即可采用收割机或人工对水稻进行收割,然后将稻谷与稻茎分开。
步骤(2)前还包括对种子的育种处理,育种包括在播种前9 天晾晒种子,晾晒种子的时间为2.5天,播种前1.5 天采用蔗糖与蜂蜜水混合溶液浸种8小时,蔗糖和蜂蜜按7:5进行配比融合。
步骤(1)中栽植区的高度高于排水区的高度,高度差值在15cm。
步骤(4)中稻草的制备储存方法为:
(A)选择天气晴朗的时候收割稻谷,稻谷收割后,将稻茎平铺于稻田中,晾晒1.5天;
(B)将稻茎进行捆绑,每捆3kg,然后在每捆的中心部位进行外周分散,依次堆叠,高度在200cm之间为一堆,每堆距离3m;
(C)稻茎晾晒2周后,每捆重量在0.7kg时回收,得稻草,将稻草放于室内阴凉干燥处存放。
步骤(2)中播种温度在25℃。
步骤(5)中包含幼苗的分蘖期和抽穗期,幼苗的分蘖期控制温度在27℃,抽穗期温度控制在35℃。
拔节处理为水稻生长中期,选择室外温度在30℃,对稻田进行排水,晒田,傍晚时再重新引水入田。
步骤(5)中包含幼苗的分化期、拔节期和抽穗期,分化期控制水位在5cm,拔节期控制水位没过幼苗2.5cm,抽穗期控制水位在2cm。
实施例3
实施例3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水稻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稻田进行预处理:对稻田进行除草,2天后润土,然后翻新,保证泥土的湿度在5%之间,将泥土分为栽植区和排水区;
(2)播种:选取颗粒饱满的水稻种子,按每立方分米5粒在栽植区进行撒播,播种后在栽植区表面覆盖一层保温透明膜,5天后揭去保温透明膜;
(3)拔秧前的田间管理:对田间进行蓄水,关闭排水口,控制排水区的水面高度在4cm,待到拔秧前1天,控制水面高度高于栽植区1cm;
(4)移植插秧:用稻草捆扎移栽的秧苗,并将秧苗转移至种植水稻的稻田,移植时控制每49立方厘米2株秧苗;
(5)成长期的田间管理:保持田间水流的流通性,移植后2天对稻田进行施肥,并在水稻成长过程中进行除草;
(6)收成前处理:收成前15天,控制田间的水位在1.5cm以下,收成前2天保持田间的干燥;
(7)收成:当稻穗垂下,即可采用收割机或人工对水稻进行收割,然后将稻谷与稻茎分开。
步骤(2)前还包括对种子的育种处理,育种包括在播种前7 天晾晒种子,晾晒种子的时间为2 天,播种前 1 天采用蔗糖与蜂蜜水混合溶液浸种8小时,蔗糖和蜂蜜按7:5进行配比融合。
步骤(1)中栽植区的高度高于排水区的高度,高度差值在13cm。
步骤(4)中稻草的制备储存方法为:
(A)选择天气晴朗的时候收割稻谷,稻谷收割后,将稻茎平铺于稻田中,晾晒1天;
(B)将稻茎进行捆绑,每捆2kg,然后在每捆的中心部位进行外周分散,依次堆叠,高度在250cm之间为一堆,每堆距离2m;
(C)稻茎晾晒1周后,每捆重量在0.5kg时回收,得稻草,将稻草放于室内阴凉干燥处存放。
步骤(2)中播种温度在22℃。
步骤(5)中包含幼苗的分蘖期和抽穗期,幼苗的分蘖期控制温度在25℃,抽穗期温度控制在30℃。
拔节处理为水稻生长中期,选择室外温度在28℃,对稻田进行排水,晒田,傍晚时再重新引水入田。
步骤(5)中包含幼苗的分化期、拔节期和抽穗期,分化期控制水位在8cm,拔节期控制水位没过幼苗3cm,抽穗期控制水位在3cm。
对比实施例1
对比实施例1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步骤(1)对稻田进行预处理:对稻田进行除草,然后翻新,将泥土分为栽植区和排水区;
步骤(2)播种:选取颗粒饱满的水稻种子,按每立方分米5-15粒在栽植区进行撒播;
步骤(2)前的育种处理晾晒种子的时间为1 天。
步骤(1)中栽植区的高度高于排水区的高度,高度差值在5cm。
步骤(4)中移栽的秧苗高度为5cm。
步骤(5)中除草包括田间的除草及除虫,除虫根据水稻成长过程中的病态选用药剂进行喷洒处理,除虫期间,排空稻田内的水。
步骤(5)中包含幼苗的分化期、拔节期和抽穗期,抽穗期控制水位在5cm,抽穗期温度控制在22℃。
对比实施例2
对比实施例1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步骤(2)中播种温度在13℃。
步骤(B)将稻茎进行捆绑,每捆6kg;
步骤(C)每捆重量在3kg时回收。
拔节处理为水稻生长中期,选择室外温度在22℃,对稻田进行排水,晒田,傍晚时再重新引水入田。
步骤(5)中包含幼苗的分化期、拔节期和抽穗期,分化期控制水位在10cm,拔节期控制水位没过幼苗5cm,幼苗的分化期控制温度在18℃。
对比实施例3
对比实施例3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水稻种植与室外稻田里,不设置加热设备和温度传感器及控制器,水稻田内不设置水位探测器,阀门。
实验内容与结果
分别按以上5种实施例进行水稻的种植,并记录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养成结果,记录如下表:
实施例 问题与结果
实施例1 种植过程未发现问题,水稻的结实率高,并且水稻长势均匀,颗粒饱满,产量高。
实施例2 种植过程未发现问题,水稻的结实率高,并且水稻长势均匀,颗粒饱满,产量高。
实施例3 种植过程未发现问题,水稻的结实率高,并且水稻长势均匀,颗粒饱满,产量高。
对比实施例1 水稻种子发芽率低,并且由于排水区与栽植区高度相差不大,非常容易积水,出现烂根的现象,另外在田间管理时,除虫效果不好,最终水稻的产值不高,并且水稻长势不均,颗粒多有空瘪现象,部分水稻未结粮食。
对比实施例2 部分秧苗出现感染绵腐病,烂秧、死苗现象,拔节处理未见到良好的效果,后期水稻倒伏的现象频发,另外在移栽时发现稻草腐烂严重,不能很好的用于捆扎秧苗,秧苗受损严重。
对比实施例3 种植过程中需要实时查看天气,去田间查看水位,做好排水蓄水工作,劳动强度高,受天气影响,秧苗的长势不均,水稻易出现倒伏现象,在后期水稻成熟时,更有颗粒空瘪,结实率低等问题,并且在水稻成长过程中,较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更容易被病虫侵害,最终的产量也不及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
由上表可知,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均具有良好的操作可行性,并且种植的水稻长势均匀,颗粒饱满,增加了水稻的产值,而对比实施例1、对比实施例2和对比实施例3均出现了问题,水稻产值不高,颗粒不饱满,还增加了农民的劳作强度,总结得出水稻的种植需要在合理的环境中进行,排水区和栽植区的高度差必须在一定范围内,不然会出现烂根现象,温度和水位一定要控制适宜,不然会影响出芽率,结实率,水稻还容易倒伏,另外播种前的育种处理也显得分外重要。

Claims (10)

1.一种高产量的水稻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水稻种植于大棚内;
所述大棚内包括稻田,所述大棚上或所述稻田外围设置有加热设备,稻田中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水位探测器、以及用于接收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水位探测器发送来的信息的控制终端;
所述稻田内还设置有进水口和排水口,所述进水口和所述排水口均设置有阀门,所述阀门连接所述控制终端,所述终端控制用于所述阀门的开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产量的水稻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设备为电加热设备或液体加热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产量的水稻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1)对稻田进行预处理:对稻田进行除草,2-3天后润土,然后翻新,保证泥土的湿度在5-8%之间,将泥土分为栽植区和排水区;
(2)播种:选取颗粒饱满的水稻种子,按每立方分米5-15粒在所述栽植区进行撒播,播种后在栽植区表面覆盖一层保温透明膜,5-10天后揭去保温透明膜;
(3)拔秧前的田间管理:对田间进行蓄水,关闭排水口,控制排水区的水面高度在4-8cm,待到拔秧前1-2天,控制水面高度高于所述栽植区1-3cm;
(4)移植插秧:用稻草捆扎移栽的秧苗,并将秧苗转移至种植水稻的稻田,移植时控制每49-100立方厘米2-4株秧苗;
(5)成长期的田间管理:保持田间水流的流通性,移植后2-5天对稻田进行施肥,并在水稻成长过程中进行除草;
(6)收成前处理:收成前15-30天,控制田间的水位在1.5cm以下,收成前2-3天保持田间的干燥;
(7)收成:当稻穗垂下,即可采用收割机或人工对水稻进行收割,然后将稻谷与稻茎分开。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产量的水稻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前还包括对种子的育种处理,所述育种包括在播种前7-10 天晾晒种子,晾晒种子的时间为2-3天,播种前 1-2 天采用蔗糖与蜂蜜水混合溶液浸种8小时,所述蔗糖和所述蜂蜜按质量比7:5进行配比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产量的水稻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栽植区的高度高于排水区的高度,高度差值在13-18c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产量的水稻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所述稻草的制备储存方法为:
(A)选择天气晴朗的时候收割稻谷,稻谷收割后,将稻茎平铺于稻田中,晾晒1-2天;
(B)将稻茎进行捆绑,每捆2-5kg,然后在每捆的中心部位进行外周分散,依次堆叠,高度在150-250cm之间为一堆,每堆距离2-5m;
(C)稻茎晾晒1-3周后,每捆重量在0.5-1kg时回收,得稻草,将稻草放于室内阴凉干燥处存放。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产量的水稻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包含幼苗的分化期、拔节期和抽穗期,所述分化期控制水位在3-8cm,所述拔节期控制水位没过幼苗2-3cm,所述抽穗期控制水位在0.5-3c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产量的水稻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幼苗的分化期控制温度在20-27℃,所述抽穗期温度控制在25-3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高产量的水稻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拔节期为水稻生长中期,控制温度在28-32℃,对稻田进行排水,晒田,傍晚时再重新引水入田。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产量的水稻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播种温度在22-28℃。
CN201610412174.8A 2016-06-14 2016-06-14 一种高产量的水稻种植方法 Pending CN1059937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12174.8A CN105993700A (zh) 2016-06-14 2016-06-14 一种高产量的水稻种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12174.8A CN105993700A (zh) 2016-06-14 2016-06-14 一种高产量的水稻种植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93700A true CN105993700A (zh) 2016-10-12

Family

ID=57090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12174.8A Pending CN105993700A (zh) 2016-06-14 2016-06-14 一种高产量的水稻种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9370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65225A (zh) * 2016-12-08 2017-05-17 河池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一种水稻种植方法
CN108967087A (zh) * 2018-09-27 2018-12-11 张家界鱼泉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水稻种植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76868A (ja) * 1993-03-23 1994-10-04 Tsuneo Onodera 地域単位での治水を含む水田かんがいの総合制御法
CN101911905A (zh) * 2010-08-04 2010-12-15 扬州大学 水稻全生育期轻干-湿交替灌溉方法
CN103975811A (zh) * 2014-06-06 2014-08-13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水稻栽培方法
CN104855195A (zh) * 2015-04-27 2015-08-26 扬州大学 一种水稻节水灌溉方法
CN105165503A (zh) * 2015-09-25 2015-12-23 全椒县大地种植专业合作社 一种高品质水稻的种植方法
CN105359939A (zh) * 2015-12-09 2016-03-02 江苏强农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稻田水量自动检测灌溉记录系统
KR20160044714A (ko) * 2014-10-15 2016-04-26 한국농어촌공사 스마트 농촌용수 공급 시스템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76868A (ja) * 1993-03-23 1994-10-04 Tsuneo Onodera 地域単位での治水を含む水田かんがいの総合制御法
CN101911905A (zh) * 2010-08-04 2010-12-15 扬州大学 水稻全生育期轻干-湿交替灌溉方法
CN103975811A (zh) * 2014-06-06 2014-08-13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水稻栽培方法
KR20160044714A (ko) * 2014-10-15 2016-04-26 한국농어촌공사 스마트 농촌용수 공급 시스템
CN104855195A (zh) * 2015-04-27 2015-08-26 扬州大学 一种水稻节水灌溉方法
CN105165503A (zh) * 2015-09-25 2015-12-23 全椒县大地种植专业合作社 一种高品质水稻的种植方法
CN105359939A (zh) * 2015-12-09 2016-03-02 江苏强农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稻田水量自动检测灌溉记录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维京: "《现代气候业务》", 28 February 2012, 气象出版社 *
柯灵权: "《歙县里东乡传统农村社会》", 31 August 2014, 复旦大学出版社 *
王荣成等: "《粮食作物新品种增产技术》", 31 January 2015,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65225A (zh) * 2016-12-08 2017-05-17 河池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一种水稻种植方法
CN108967087A (zh) * 2018-09-27 2018-12-11 张家界鱼泉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水稻种植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07860A (zh) 有机稻生产技术
CN105941032A (zh) 一种智能监控水位的水稻种植方法
CN106069433A (zh) 一种大棚内的水稻种植方法
CN107155746A (zh) 一种水稻育秧方法
CN106069430A (zh) 一种水稻种植方法
CN111248080A (zh) 一种冬小麦北育南繁一年三代加代育种方法
CN105379555A (zh) 一种玉米套种灵芝的栽培方法
CN103444395A (zh) 一种水仙仔球无公害栽培生产的方法
CN107114182A (zh) 桉树种子园矮化及防风栽培方法及其桉树种子园
CN102783336B (zh) 川明参种子育苗技术
CN104737765A (zh) 一种美丽胡枝子容器育苗方法
CN107197729A (zh) 一种育苗移栽水稻膜下滴灌栽培方法
CN104137729B (zh) 一种高粱育种材料一年三代加代方法
CN104106358B (zh) 大棚西瓜一播多收栽培方法
CN105993700A (zh) 一种高产量的水稻种植方法
CN104718923A (zh) 一种银杏树抗旱的栽培方法
CN1575644A (zh) 有机大米生产技术
CN105123252A (zh) 向日葵穴盘育苗移栽技术
CN104938181A (zh) 澳洲坚果高效繁育方法
CN104303640A (zh) 一种木薯的育苗繁殖方法
CN108651074A (zh) 一种耐寒台湾含笑种质的容器育苗方法
CN105340682A (zh) 一种葡萄抗旱栽培方法
CN107484617A (zh) 一种杉树育苗方法
CN105284590B (zh) 早熟束腰形丝瓜的育种方法
CN112913606A (zh) 一种增强野香优系列优质杂交稻抗倒伏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01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