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85385A - 一种集成流路板合成18f-fdg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成流路板合成18f-fdg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85385A
CN105985385A CN201510230591.6A CN201510230591A CN105985385A CN 105985385 A CN105985385 A CN 105985385A CN 201510230591 A CN201510230591 A CN 201510230591A CN 105985385 A CN105985385 A CN 1059853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ylindrical
stream
female cone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3059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85385B (zh
Inventor
吕家根
梁万胜
邵珠杰
朱翔
胡晓平
王博
刘静
邵亚辉
于生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hengze Bio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PET Co Ltd
Gansu Shengpunuo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PET Co Ltd, Gansu Shengpunuo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PE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23059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85385B/zh
Publication of CN1059853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853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853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853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成流路板合成18F-FDG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合成效率高、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的优点。本发明集成流路板本体由捕获树脂连接块201、捕获树脂块202、下层盖板203、下板204、上板205、上层盖板206、微反应器105、水解块207、纯化块208、纯化连接块209组成。中下板的半“T”型通道与上板对应部位的半“T”型通道共同形成“T”型通道,捕获树脂块通过“T”型通道定位插入下板和上板形成的内圆锥接口内,捕获树脂连接块通过“T”型通道定位插入捕获树脂块,下板的半“T”型通道与上板对应部位的半“T”型通道共同形成“T”型通道。

Description

一种集成流路板合成18F-FDG的方法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用放射性药物,特别涉及18F标记2-18F-2-脱氧-D-葡萄糖(18F-FDG)的制备方法,具体为一种集成流路板合成18F-FDG的方法。
二、背景技术: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是一种利用正电子放射性核素示踪进行活体功能成像的技术,目前常与CT、MRI等解剖形态成像技术相结合,形成PET-CT/PET-MRI等高端影像设备,同时完成功能与解剖成像,以无创伤、定量、动态、可视化的方式在体外从分子水平观察活体内的生理、生化、病理变化,是目前生命科学研究中最灵敏和特异的重要分子影像工具,也是临床实践中,用于肿瘤、心脑血管、神经和精神等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预后评估等方面的重要手段。
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PET显像药物是18F(T1/2=110分钟)标记的2-18F-β-D-脱氧葡萄糖(18F-FDG),它可以准确反映体内器官/组织的葡萄糖代谢水平,揭开了功能影像的新纪元,被誉为“世纪分子”。18F-FDG是葡萄糖C-2位的OH被18F取代形成的衍生物,在机体内,葡萄糖转运蛋白将18F-FDG转运进入细胞,己糖激酶对C-2位结构的改变不敏感,在细胞内己糖激酶的作用下,18F-FDG被转化为6-磷酸-18FDG(18F-FDG-6-PO4),磷酸己糖异构酶不能催化18F-FDG-6-PO4转变为相应的果糖,18F-FDG-6-PO4也不会有效地穿越细胞膜而滞留在细胞内,造成其在细胞内的大量积聚。在不同的生理、病理条件下,机体内不同组织细胞的葡萄糖代谢变化状态不一,注射18F-FDG后就会产生细胞内差异性的 18F-FDG-6-PO4积聚,此时使用PET探测成像,可以反映出机体葡萄糖代谢水平的改变。所以,18F-FDG是基于细胞糖代谢的功能分子显像剂。
18F-FDG的合成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使用有载体的[18F]F2的亲电取代法 和使用无载体的[18F]F-的亲核取代法。当前18F标记显像药物研究大多采用亲核取代,原因主要有:在18F核素的制备上避免了使用复杂的气体靶系统且亲核反应产率较高;可以获得高比活度的无载体产品;很多配基、激动剂、拮抗剂及其类似物分子中含有芳环,可通过亲核取代法标记。现在常用的亲核取代标记 18F-FDG的方法是由德国科学家Hamacher等(Hamacher K,Coenen HH,Stocklin G.Efficient stereospecific synthesis of no-carrier-added2-[18F]fluoro-2-deoxy-D-glucose using aminopolyether supported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J.Nucl.Med.,1986,27(2):235-238.)在1986年建立的经典路线。用水溶解靶内产生的18F-HF气体,加入含有氨基聚醚K2.2.2(4,7,13,16,21,24-六氧杂-1,10-二氮杂双环(8.8.8)-二十六烷,又称为穴醚2.2.2或隐配体2.2.2)和碳酸钾的乙腈溶液,在105℃共沸蒸干,冷却后加入前体1,3,4,6-四-O-乙酰基-2-O-三氟甲磺酰基-β-D-吡喃甘露糖(简称三氟甘露糖)发生亲核反应,C-2位的三氟甲磺酰基被18F取代,空间重排后获得18F标记的四乙酰基葡萄糖酯,在1M盐酸溶液中130℃水解15分钟获得18F-FDG。加入K2.2.2与碳酸钾,钾离子进入K2.2.2的穴状结构中形成[K2.2.2/K]+复合物,由于该复合物带有1个正电荷,所以干燥后与18F-结合成离子复合物。K2.2.2的作用是承担相转移任务,使18F-由水相进入有机相(前体溶解在乙腈中)才能发生反应。干燥过程的目的是共沸除水。
由于亲核反应比亲电反应简单,易于控制,而且加速器可以使用H2 18O,通过核反应18O(p,n)18F(Ep=16→3MeV)产生18F-,易于推广,并且由于靶系统和加速器离子源的不断改进,生产10 Ci的18F-已经在很多PET中心实现,使得大剂量的18F-FDG合成成为可能,满足了临床上18F-FDG PET扫描的需求。使用H2 18O产生18F-,然后使用Hamacher建立的经典亲核反应路线合成18F-FDG,很多中国专利(中国专利申请号:01123503.9、200310105956.X、200320109698.8、200510101327.9、200910119295.3、201020242236.3、200710129912.9、201120427252.4、201110240828.0、201110191735.3、201210399203.3、 201210428457.3、201210038143.2)均有描述。
目前的合成方法也存在一些需要优化的问题,如:提高反应效率、减少合成时间,减少前体的用量等。近几年里研究者尝试用多种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其中微流控方法的使用引人注目。微流控学(microfluidics)是指在几十至几百微米的微管道中,操控纳升级或更小体积流体的一门科学与技术(Whitesides GM.The origins and the future of microfluidics.Nature.2006,442(7101):368-373)。1995年Manz等首次报道了将微流控技术用于化学合成,此后不断有微流控合成用于放射性药物的应用报导或专利申请。微流控合成在微反应器内进行,通过微加工和精密加工技术制造微反应器,内部微通道尺寸在亚微米到亚毫米量级,一般在10~300μm(Haswell SJ,Middleton RJ,Sullivan B,et al.The application of micro reactors to synthetic chemistry.Chem.Commun.,2001(5):391-398)(W.埃尔费尔德,V.黑塞尔,H.勒韦[著],骆广生,王玉军,吕成阳[译].微反应器-现代化学中的新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微流控合成的优点是:传热、传质效率高;反应效率高;反应易于控制。另外,试剂用量少,尤其是昂贵的前体,、有毒溶剂等也是微流控合成的优点之一。对于分子水平的反应而言,微反应器的体积庞大,因此它对反应机理和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很小,主要是对质量和热量传递过程的强化以及流体流动方式的改进等方面,所以,微反应器主要强化的是对质量和热量的传递特性。
Brady等(Brady F,Luthra SK,Gillies JM,Geffery NT.Use of microfabricated devices.PCT WO 03/078358 A2)在2003年申请了第一个微流控用于放射性药物合成的专利,该专利可以用于合成18F-FDG,但需要将加速器靶传来的18F首先与K2.2.2和K2CO3共沸除水,然后用乙腈溶解后进入微流控芯片合成。Lu等(Lu SY,Watts P,Chin FT,et al.Syntheses of 11C-and 18F-labeled carboxylic esters within a hydrodynamically-driven micro-reactor.Lab Chip,2004,4(6):523-525)使用T型微反应器(宽220μm,深60μm,长14mm;,容积0.2μL)合成PET药物,这也是微流控分析和微流控合成常用的反应器。Lee等(Lee CC, Sui GD,Elizarov A,et al.Multistep synthesis of a radiolabeled imaging probe using integrated microfluidics.Science 310(5755):1793–1796)将经典亲核反应的五步高度集成在一个PDMS微流控芯片上合成18F-FDG,制备出的18F-FDG注射小鼠进行MicroPET显像,图像清晰,但产率仅为38%,合成出的药物仅够完成动物实验。Lebedev等(Lebedev A,Miraghaie R,Kotta K,et al.Batch-reactor microfluidic device:first human use of a microfluidically produced PET radiotracer.Lab Chip,2013,13:136-145)于2013年设计微流控合成装置合成18F标记PET药物,微反应器为直径5mm,深3mm的圆柱状器件,是第一个用于人体的微流控装置。
微流控合成的核心是微反应器,微反应器由于具有很大的面积体积比,所以具有传热、传质效率高,反应效率高的特点。对于常用的圆柱状反应器来说,面积体积比等于2/r(内半径),减小反应器的半径就能提高面积体积比,但反应器容积减小的同时,给相应的微反应器配套流路设计、试剂加载、纯化等步骤带来困难。同时对于微通道反应器来说,过长的流路容易产生吸附(试剂用量少不能将吸附的物质冲洗下来),试剂与通道材料反应、腐蚀等。
将临床常规的放射性药物合成方式设计成微流控合成是一种挑战,面临诸多问题。首先,临床常规合成的试剂用量一般在100μL-10mL,而微流控目前通常处理几十微升的液体,甚至小于5μL,而很多阀的死体积都远远大于5μL;其次,加速器传出的靶水体积在1-3mL,对于微流控合成也是一个负担;再者,临床常规合成的药物活度在几百mCi到10 Ci,甚至更多,微流控合成处理的液体量小,药物浓度高,需要大量液体稀释并冲洗流路;此外,制备过程中除去 18F中的水(通常为10%左右)对微反应器和流路设计是极大地挑战和困难(Rensch C,Jackson A,Lindner S,et al.Microfluidics:A groundbreaking technology for PET tracer production?Molecules,2013,18:7930-7956)。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流路板合成18F-FDG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合 成效率高、耗时短、药物纯度高、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集成流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成流路板本体,集成流路板本体由捕获树脂连接块、捕获树脂块、下层盖板、下板、上板、上层盖板、微反应器、水解块、纯化块、纯化连接块组成,下板的半“T”型通道与上板对应部位的半“T”型通道共同形成“T”型通道,捕获树脂块通过“T”型通道定位插入下板和上板形成的内圆锥接口(下板的半个内圆锥接口和上板的半个内圆锥接口围成的内圆锥接口)内,捕获树脂连接块通过“T”型通道定位插入捕获树脂块,下板的半“T”型通道与上板对应部位的半“T”型通道共同形成“T”型通道,水解块通过“T”型通道定位插入下板和上板形成的内圆锥接口内(下板的半个内圆锥接口和上板的半个内圆锥接口围成的圆锥接口),纯化块通过“T”型通道定位插入水解块,纯化连接块通过“T”型通道定位插入纯化连接块,下层盖板固定在下板上,上层盖板固定在上板上,微反应器连接在上层盖板上,各部分之间连接流路为圆柱形通道。
捕获树脂连接块通过“T”型梁与下板和上板围成的“T”型通道内滑动定位,采用螺栓通过螺栓孔将捕获树脂连接块、捕获树脂块固定在下板和上板上,捕获树脂连接块通过内圆锥接口与外部管路连接,圆柱形接头插入捕获树脂块的圆柱形孔内,封闭捕获树脂块,圆柱形接头与内圆锥接口通过圆形通道垂直相通。
捕获树脂块通过“T”型梁与下板和上板围成的“T”型通道内滑动定位,经过捕获树脂连接块的两个螺栓,通过螺栓孔将捕获树脂块固定在下板和上板的螺纹孔、螺纹孔内,捕获树脂连接块的圆柱形接头插入捕获树脂块的圆柱型空腔末端,起到连接并封闭的作用,阴离子交换树脂装填在圆柱形空腔内,在圆柱形空腔两端放置筛板,捕获树脂块通过外圆锥接头插入下板的半个内圆锥接口和上板的半个内圆锥接口围成的内圆锥接口内,圆柱形流路将捕获树脂块与中间层流路连接。
下层盖板为圆饼状,下层盖板上的半圆柱形槽与下板下部的半圆柱形槽形成圆柱形流路,圆柱形流路为集成流路板三层流路中的下层流路,两个螺丝通过下层盖板的两个螺丝孔固定在下板的螺孔内。
下板与上板结合形成集成流路板本体的中间层流路,与下层盖板形成下层流路,同时所有与外部管路连接的接口在下板上,半个内圆锥接口与上板的半个内圆锥形成一个内圆锥接口,捕获树脂块的外圆锥接头插入其中,半个内圆锥接口与对应的上板半个内圆锥接口形成一个内圆锥接口,水解块外圆锥接头插入其中,内圆锥接口、内圆锥接口和内圆锥接口分别通过圆柱形孔、圆柱形孔和圆柱形孔与中间层流路连接,下板上的半圆柱形槽与上板上的半圆柱形槽形成一段形状与流路相同的圆柱型流路,微反应器经过这段流路并经过内圆锥接口与外部连通,下部混液池上部为圆柱形,底部为圆锥形,圆形孔将混液池底部与下层流路连接,中间层流路在下板上的半圆柱形槽与上板对应的半圆柱形槽形成圆柱形流路,下板与上板对应的中间层流路进入混液池的部位是腰部正中位置,圆柱形孔、圆柱形孔连接下层流路与中间层流路,下板上的大圆柱形孔与上板上的大圆柱形孔形成的大圆柱形孔用于放置微反应器,中间层流路的下基台与上板对应部位形成防止流路内液体漏出的密封结构,放入下层盖板的圆形凹槽的深度为下层盖板的厚度,半圆柱形槽与下层盖板的半圆柱形槽结合形成圆柱形流路,采用螺纹孔为固定下层盖板的螺栓固定孔,采用螺栓通过螺纹孔将捕获树脂连接块和捕获树脂块固定在下板和上板上,半“T”型通道和半“T”型通道分别与上板对应部位形成“T”型通道后固定捕获树脂连接块、捕获树脂块、水解块、纯化块和纯化连接块。
上板与下板结合形成集成流路板的中间层流路,与上层盖板形成集成流路板的上层流路,微反应器的连接接口在上板上,半个内圆锥接口与下板的半个内圆锥形成一个内圆锥接口,捕获树脂块的外圆锥接头插入其中,半个内圆锥接口与对应的下板半个内圆锥接口形成一个内圆锥接口,水解块的外圆锥接头插入其中,微反应器通过接口固定在上板上,微反应器通过上板的圆柱形孔和 圆柱形孔与内部流路连接,上板上的半圆柱形槽与下板上的半圆形槽形成一段形状与流路相同的圆柱形流路,混液池的下部为圆柱形,上部为圆锥形,圆柱形孔将混液池上部与上层流路连接,下板与上板对应的中间层液路进入混液池的部位为腰部正中位置,中间层流路在上板上的半圆柱形槽与下板对应的半圆柱形槽形成圆柱形流路,圆柱形孔和圆柱形孔连接上层流路与中间层流路,上板的大圆柱形孔与下板的大圆柱形孔形成的大圆柱形孔用于放置微反应器,中间层流路的上基台与下板对应部位形成密封结构,放入上层盖板的圆形凹槽的深度为上层盖板的厚度。螺纹孔是固定上层盖板的两个螺栓固定孔,上板的半“T”型通道、与下板对应部位形成“T”型通道后固定捕获树脂连接块、捕获树脂块、水解块、纯化块、纯化连接块,螺纹孔为固定捕获树脂连接块和捕获树脂块的螺栓在上板上的固定孔,上层盖板为圆饼状,上层盖板上的半圆柱形槽与上板上部的半圆柱形槽结合形成圆柱形流路,两个螺丝通过上层盖板的两个螺丝孔固定在上板的螺纹孔内。
水解块通过“T”型梁与下板和上板围成的“T”型通道内滑动定位,水解块的外圆锥接头插入下板的半个内圆锥接口和上板的半个内圆锥接口围成的内圆锥接口内,水解块的圆柱形孔内填装C18固相萃取填料,末端被纯化块的圆柱形接头封闭,C18固相萃取填料的两端安装有两个筛板,圆柱形流路将C18固相萃取填料与内圆锥接口垂直连接。
纯化块通过“T”型梁与下板和上板围成的“T”型通道内滑动定位,纯化块的圆柱形接头插入水解块的圆柱形孔的尾部,纯化块的圆柱形孔内从前至后分别填装H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中性Al2O3固相萃取填料和C18固相萃取填料,末端被纯化连接块的圆柱形接头封闭,在圆柱形孔的两端安装两个筛板,圆柱形孔的末端被纯化连接块的圆柱形接头封闭,圆柱形流路将水解块、纯化块以及纯化连接块连通,纯化连接块通过“T”型梁与下板和上板围成的“T”型通道内滑动定位,纯化连接块通过圆柱形接头插入纯化块内,圆柱形接头与内圆锥接口通过圆柱形流路垂直相通。
内圆锥接口为6%内圆锥接口,连接流路为0.5-3mm圆柱形通道,混液池的容积为0.5-10mL,集成流路板中的微反应器为微反应环或微反应管或微反应池,集成流路板为一层或多层。
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流路板合成18F-FDG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回旋加速器轰击过的18O水经过6%内圆锥接口进入集成流路板,18F-被阴离子交换树脂捕获,回收18O水通过6%内圆锥接口进入外部回收水收集瓶;含K2.2.2、OH-的乙腈溶液通过6%内圆锥接口进入集成流路板,将阴离子交换树脂上的18F-交换下来被溶液载带进入混液池;前体三氟甘露糖(1,3,4,6-四-O-乙酰基-2-O-三氟甲基磺酰基-β-D-吡喃甘露糖,CAS号:92051-23-5)通过6%内圆锥接口进入混液池,氮气(N2)通过6%内圆锥接口进入集成流路板,将前体与18F-混匀,注射泵通过6%内圆锥接口将混液池内的液体吸入微反应器完成反应,反应后的液体由注射泵经6%内圆锥接口推出,与预先经6%内圆锥接口进入混液池的水混合后经集成流路板接口进入废液瓶,18F标记的四乙酰基葡萄糖酯被C18固相萃取树脂保留,使用大量水冲洗上的杂质;经6%内圆锥接口进入的NaOH溶液被推入C18固相萃取树脂并浸泡;水经6%内圆锥接口进入,载带入C18固相萃取树脂上水解下来的18F-FDG经过H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溶液中的阳离子被树脂交换成H+进入溶液,尤其是水解用NaOH溶液中的Na+,H+与OH-结合生成H2O,溶液的pH由强碱性变成弱酸性或中性,未反应的18F被中性Al2O3固相萃取填料吸附,未水解的四乙酰基葡萄糖酯被C18固相萃取填料保留,纯化后的18F-FDG经过6%内圆锥接口进入产品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效果如下:
本发明解决了临床常规合成和微流控合成中存在的悬而未决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集成流路板合成18F-FDG的方法,该方法既具备微流控合成所具有的流路反应面积体积比大,反应效率高,耗时短的优点,又能满足临床常规合成液体量大的要求,可以直接与回旋加速器连接应用于临床常规生产,并且易于操作、易于控制。
四、附图说明:
图1为集成流路板上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集成流路板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集成流路板前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集成流路板后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捕获树脂连接块前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捕获树脂连接块后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捕获树脂连接块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捕获树脂块前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捕获树脂块后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捕获树脂块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下层盖板上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下层盖板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下板上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下板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下板前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下板后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上板上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上板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上板前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上板后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上层盖板上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上层盖板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水解块前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水解块后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水解块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纯化块前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纯化块后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纯化块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9为纯化连接块前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0为纯化连接块后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1为纯化连接块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2为集成流路板的原理图;
图33为集成流路板合成18F-FDG的原理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集成流路板本体由捕获树脂连接块201、捕获树脂块202、下层盖板203、下板204、上板205、上层盖板206、微反应器105、水解块207、纯化块208、纯化连接块209共10部分组成。下板204的半“T”型通道241与上板205对应部位的半“T”型通道262共同形成“T”型通道,捕获树脂块202通过“T”型通道定位插入下板204和上板205形成的6%内圆锥接口内,捕获树脂连接块201通过“T”型通道定位插入捕获树脂块202;下板204的半“T”型通道236与上板205对应部位的半“T”型通道261共同形成“T”型通道,水解块207通过“T”型通道定位插入下板204和上板205形成的6%内圆锥接口内,纯化块208通过“T”型通道定位插入水解块207,纯化连接块209通过“T”型通道定位插入纯化连接块209。下层盖板203固定在下板204上。上层盖板206固定在上板205上。微反应器105连接在上层盖板206上。各部分之间连接流路115为0.5-3mm圆柱形通道。
参见图5、图6和图7,捕获树脂连接块201通过“T”型梁210与下板204和上板205围成的“T”型通道内滑动定位,使用两个螺栓通过螺栓孔211将捕获树脂连接块201、捕获树脂块202固定在下板204和上板205上,包括螺栓沉头孔212。捕获树脂连接块201通过6%内圆锥接口101与外部管路连接,圆柱形接头213插入捕获树脂块202圆柱形孔215内,封闭捕获树脂块202。圆柱形接头213 与6%内圆锥接口101通过圆形通道115垂直相通。
参见图8、图9和图10,捕获树脂块202通过“T”型梁210与下板204和上板205围成的“T”型通道内滑动定位,经过捕获树脂连接块201的两个螺栓,通过螺栓孔211将捕获树脂块202固定在下板204和上板205的螺纹孔249、螺纹孔269内。捕获树脂连接块201的圆柱形接头213插入捕获树脂块202的圆柱型空腔215末端,起到连接并封闭的作用。阴离子交换树脂102装填在圆柱形空腔215内,为了防止树脂随气液流运动,通常在两端放置筛板。捕获树脂块202通过6%外圆锥接头214插入下板204的半个内圆锥接口242和上板205的内圆锥266围成的6%内圆锥接口内。圆柱形流路115将捕获树脂块202与中间层流路115连接。
参见图11和图12,下层盖板203为圆饼状。下层盖板203上的半圆柱形槽222与下板下部的半圆柱形槽246形成圆柱形流路115,这一段流路即为集成流路板三层流路中的下层流路。两个螺丝通过下层盖板203的两个螺丝孔221固定在下板204的螺孔247内,即将下层盖板203固定在下板204上,包括螺栓沉头孔220。
参见图13、图14、图15和图16,下板204与上板205结合形成集成流路板的中间层流路,与下层盖板203形成下层流路,同时所有与外部管路连接的接口在下板上。半个6%内圆锥接口242与上板205的半个6%内圆锥266形成一个6%内圆锥接口,捕获树脂块202的6%外圆锥接头214插入其中。半个6%内圆锥接口239与对应的上板半个6%内圆锥接口263形成一个6%内圆锥接口,水解块207外圆锥接头272插入其中。6%内圆锥接口103、内圆锥接口104和内圆锥接口106分别通过圆柱形孔230、圆柱形孔231和圆柱形孔238与中间层流路连接。下板204上的半圆柱形槽250与上板205上的半圆柱形槽265形成一段圆柱型流路,形状与圆柱形流路115相同,主要作用是将微反应器105经过这段流路,然后经过6%内圆锥接口104与外部连通。下部混液池248的上部为圆柱形,底部为圆锥形,圆形孔237将混液池底部与下层流路连接。中间层流路在下板上的半圆柱形槽234与上板205对应的半圆柱形槽267形成圆柱形流路115。下板204与上板205对应的中间层流路115进入混液池的部位是腰部正中位置。圆柱形孔240、圆柱形孔237 连接下层流路与中间层流路。下板204上的大圆柱形孔232与上板205上的大圆柱形孔232形成的大圆柱形孔用于放置微反应器105。根据下板材料的不同,中间层流路的下基台233的材料也不同,对于大部分聚合物材料的下板来说,下基台与下板材料相同。下基台与上板对应部位上基台形成密封结构,防止流路内液体漏出。如果下板是刚性材料,如不锈钢、陶瓷等,下基台材料为可以为密封的橡胶、聚四氟乙烯等材料。下基台的高度根据密封需求调节。放入下层盖板的圆形凹槽245的深度为下层盖板的厚度。半圆柱形槽246与下层盖板203的半圆柱形槽222结合形成圆柱形流路115。螺纹孔247为固定下层盖板的螺栓固定孔。采用螺栓固定螺纹孔249作为固定捕获树脂连接块201和捕获树脂块202的螺栓固定螺纹孔。半“T”型通道236和半“T”型通道241分别与上板对应部位形成“T”型通道后固定捕获树脂连接块201、捕获树脂块202、水解块207、纯化块208、纯化连接块209。固定上下板螺栓孔235共12个,还包括固定上下板的12个螺母孔244。
参见图17、图18、图19和图20,上板205与下板204结合形成集成流路板的中间层流路,与上层盖板形成集成流路板的上层流路,同时微反应器105的连接接口在上板上。半个6%内圆锥接口266与下板205的半个6%内圆锥242形成一个6%内圆锥接口,捕获树脂块202的6%外圆锥214接头插入其中。半个6%内圆锥接口263与对应的下板半个6%内圆锥接口239形成一个6%内圆锥接口,水解块207的6%外圆锥接头的272插入其中。微反应器105通过接口251固定在上板上,通常情况接口251使用1/4英寸28牙UNF螺纹孔或6mm公制螺纹孔,或者6%内圆锥接口。微反应器105通过上板的圆柱形孔252和圆柱形孔253与内部流路连接。上板205上的半圆柱形槽265与下板204上的半圆形槽250形成一段圆柱形流路,形状与流路115相同,主要作用是将微反应器105经过圆柱形孔252这段圆柱形流路,然后经下板圆柱形孔231与6%内圆锥接口104连通。上部混液池264的下部为圆柱形,上部为圆锥形,圆柱形孔256将混液池264上部与上层流路连 接。下板204与上板205对应的中间层液路115进入混液池的部位是腰部正中位置。中间层流路在上板上的半圆柱形槽267与下板204对应的半圆柱形槽234形成圆柱形流路115。圆柱形孔256和圆柱形孔259连接上层流路与中间层流路。上板205的大圆柱形孔232与下板204的大圆柱形孔232形成的大圆柱形孔用于放置微反应器105。根据上板材料的不同,中间层流路的上基台268的材料也不同,对于大部分聚合物材料的上板来说,上基台与上板材料相同,与下板对应部位形成密封结构以防止液体泄漏。如果上板是刚性材料,如不锈钢、陶瓷等,上基台材料为可以为密封用的橡胶、聚四氟乙烯等材料。上基台的高度根据密封需求调节。放入上层盖板的圆形凹槽260的深度为上层盖板206的厚度。螺纹孔258是固定上层盖板206的两个螺栓固定孔。上板204的半“T”型通道261、262与下板对应部位形成“T”型槽后固定捕获树脂连接块201、捕获树脂块202、水解块207、纯化块208、纯化连接块209。螺纹孔269为固定捕获树脂连接块201和捕获树脂块202的螺栓在上板206上的固定孔。
参见图21和图22,上层盖板206与下层盖板203结构相同,为圆饼状。上层盖板206上的半圆柱形槽273与上板205上部的半圆柱形槽257结合形成圆柱形流路115。两个螺丝通过上层盖板206的两个螺丝孔271固定在上板205的螺纹孔258内,即将上层盖板206固定在上板205上,包括螺栓锥形沉头孔272。
参见图23、图24和图25,水解块207通过“T”型梁271与下板204和上板205围成的“T”型通道内滑动定位。水解块207的6%外圆锥接头272插入下板204的半个内圆锥接口239和上板205的的半个内圆锥接口263围成的6%内圆锥接口内。水解块207的圆柱形孔273内填装C18固相萃取填料108,末端被纯化块208的圆柱形接头276封闭,为了防止C18固相萃取填料108随气流液流移动,通常安装两个筛板在C18固相萃取填料108的两端。圆柱形流路115将C18固相萃取填料108与6%内圆锥接口109垂 直连接。
参见图26、图27和图28,纯化块208通过“T”型梁271与下板204和上板205围成的“T”型通道内滑动定位。纯化块208的圆柱形接头276插入水解块207的圆柱形孔273的尾部。纯化块208的圆柱形孔277内从前至后分别填装H型阳离子交换树脂110、中性Al2O3固相萃取填料111和C18固相萃取填料112,末端被纯化连接块209的圆柱形接头281封闭,为了防止填料随气流液流移动,通常在圆柱形孔277的两端安装两个筛板。圆柱形孔277的末端被纯化连接块209的圆柱形接头281封闭。圆柱形流路115将水解块207、纯化块208以及纯化连接块209连通。
参见图29、图30和图31,纯化连接块209通过“T”型梁271与下板204和上板205围成的“T”型通道内滑动定位。纯化连接块209通过圆柱形接头281插入纯化块208内。圆柱形接头281与6%内圆锥接口113通过圆柱形流路115垂直相通。
上述内圆锥接口为6%内圆锥接口,连接流路115为0.5-3mm圆柱形通道,混液池的容积为0.5-10mL,集成流路板中的微反应器为微反应环或微反应管或微反应池,集成流路为一层或多层。
参见图32,集成流路板原理如图32所示,图中包括6%内圆锥接口101、6%内圆锥接口103、6%内圆锥接口104、6%内圆锥接口106、6%内圆锥接口109和6%内圆锥接口113(参照GB/T1962.1-2001),阴离子交换树脂102,微反应器105,混液池107,C18固相萃取填料108,C18固相萃取填料112,H型阳离子交换树脂110,中性Al2O3固相萃取填料111。集成流路板完成5个功能,分别是:18F-捕获、18F-洗脱、氟化、水解、纯化。回旋加速器轰击过的18O水经过6%内圆锥接口101进入集成流路板,18F-被阴离子交换树脂102捕获,回收18O水通过6%内圆锥接口103进入外部回收水收集瓶;含K2.2.2、OH-的乙腈溶液通过6%内圆锥接口101进入集成流路板,将阴离子交换树脂102上的18F-交换下来被溶液载带进入混液池107;前体三氟甘露 糖(1,3,4,6-四-O-乙酰基-2-O-三氟甲基磺酰基-β-D-吡喃甘露糖,CAS号:92051-23-5)通过6%内圆锥接口103进入混液池,氮气(N2)通过6%内圆锥接口109进入集成流路板,将前体与18F-混匀,注射泵通过6%内圆锥接口104将混液池内的液体吸入微反应器105完成反应,反应后的液体由注射泵经104推出,与预先经103进入混液池的水混合后经集成流路板接口109进入废液瓶,18F标记的四乙酰基葡萄糖酯被C18固相萃取树脂108保留,使用大量水冲洗108上的杂质;经103进入的NaOH溶液被推入C18固相萃取树脂108并浸泡一段时间;水经6%内圆锥接口103进入,载带入C18固相萃取树脂108上水解下来的18F-FDG经过H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溶液中的阳离子被树脂交换成H+进入溶液,尤其是水解用的NaOH溶液中的Na+,H+与OH-结合生成H2O,溶液的pH由强碱性变成弱酸性或中性,未反应的 18F被中性Al2O3固相萃取填料111吸附,未水解的四乙酰基葡萄糖酯被C18固相萃取填料112保留,纯化后的18F-FDG经过6%内圆锥接口113进入产品瓶。
参见图33,集成流路板与外部管道和设备连接后合成18F-FDG,具体原理如图33所示,图中包括回旋加速器靶1,电磁阀2、3、5、11、12、14、16、21、23、24、29、30、32、33、39、42、43、44,试剂瓶4、6、13、15、17,注射泵7,二位五通电磁阀8,气缸9,注射器10,放射性探测器18、19,压力传感器20,真空泵22,无菌滤膜25,产品收集瓶26,流量计27,氮气瓶28,H2 18O回收瓶31,温控器34,温度传感器35,电热器36,压缩空气涡流管37,空气喷嘴38,空气压缩机40,流量计41,废液瓶45,6%内圆锥接头101、103、104、106、109、113,阴离子交换树脂102,微反应器105,混液池107,C18固相萃取填料108、112,H型阳离子交换树脂110,中性Al2O3固相萃取填料111。
合成过程如下:
1、两通电磁阀2、32、30,真空泵22通电,回旋加速器靶1将轰击过 的H2 18O传出,18F-被阴离子交换树脂102捕获,剩余H2 18O进入回收瓶31。放射性探测器18的读数不再增加,说明18F-被完全捕获。为了最大程度地回收H2 18O,通常在放射性探测器18的读数不再增加时,继续等待30-90s。关闭两通电磁阀2、32、30,真空泵22。
2、两通电磁阀3、33、44,真空泵22通电60s,试剂瓶4中的2-5mL无水乙腈溶液经过阴离子交换树脂102进入废液瓶45,阴离子交换树脂102上的残留水被乙腈载带进入废液瓶45。关闭两通电磁阀3、33、44,真空泵22。
3、电磁阀5、21,真空泵22通电30s,6号瓶中的相转移催化剂氨基聚醚K2.2.2和KOH的乙腈溶液0.2-0.5mL经过阴离子交换树脂102,将阴离子交换树脂102上保留的18F载带进入混液池107。放射性探测器18读数减小,放射性探测器19读数增大。关闭两通电磁阀5、21,真空泵22。
4、电磁阀12、21,真空泵22通电30s,13号瓶中的5-10mg三氟甘露糖的0.1-0.3mL乙腈溶液进入混液池107。
5、两通电磁阀21、29,真空泵22通电10s,流量计27设置流量200mL/min,氮气瓶28中的氮气进入混液池混匀液体。关闭两通电磁阀21、真空泵22。延时5s后关闭电磁阀29,流量计27设置0mL/min。
6、注射泵7左通(左通连接微反应器105,右通连接大气)并移动至3mL位置处;两通电磁阀24通电,流量计27设置200mL/min,混液池107中的液体进入微反应器105,注射泵7左通并从3mL处往下运动至3.5-4mL位置处,此时压力传感器读数为100kPa;注射泵7向上运动0.3-0.5mL,所有液体处于微反应器105的中心位置。关闭电磁阀24,流量计27设置0mL/min。
7、电磁阀39通电,压缩空气经喷嘴38,将加热器36产生的热量带给微反应器105,流量计41的读数在200-400mL/min;温控器34设置温度90℃,电热器36由温控器34控制加热,温度传感器35反馈温度给温控器34;加 热60s后,温控器设置温度0℃,电磁阀42通电,压缩空气进入涡流管37,冷气端产生的冷气进入微反应器105,给微反应器降温;延时10s后,关闭电磁阀39、42。通常为了使微反应器内温度迅速到达设置温度,避免温度波动,在本步骤开始前120s即开始加热。在90℃,100kPa的条件下溶液中的18F攻击前体三氟甘露糖的2位三氟甲磺酰基,生成了1,3,4,6-四-O-乙酰基-2-脱氧-2-18F-β-D-吡喃葡萄糖。
8、电磁阀14、43、44、真空泵通电,注射泵7缓慢向上运动直至0mL处,微反应器105中的液体与试剂瓶15中的水混合,然后通过C18固相萃取填料108后进入废液瓶45。反应生成的1,3,4,6-四-O-乙酰基-2-脱氧-2-18F-β-D-吡喃葡萄糖被C18保留,溶液中的极性分子随水进入废液。60s后关闭电磁阀14、43、44、真空泵22。
9、电磁阀11、23通电,二位五通阀8线圈2通电,气缸9将注射器10中的NaOH溶液推入混液池107,并通过C18固相萃取填料108。注射器10中的NaOH溶液正好浸泡C18固相萃取填料108,保留的1,3,4,6-四-O-乙酰基-2-脱氧-2-18F-β-D-吡喃葡萄糖在NaOH作用下发生水解,脱去1、3、4、6位的四个乙酰基,生成2-18F-β-D-脱氧葡萄糖。30s后,关闭电磁阀11、23、二位五通阀8线圈2。
10、电磁阀16、21,真空泵22通电5s,试剂瓶17中的水约3mL进入混液池107;关闭电磁阀16、21,真空泵22;电磁阀23、24通电,流量计27设置200mL/min,20s后关闭电磁阀23、24,流量计27设置0mL/min。混液池中的水通过C18固相萃取填料108将水解后的粗产品载带,然后经过H型阳离子交换树脂110,溶液中的阳离子被树脂胶换成H+进入溶液,尤其是水解用的NaOH溶液中的Na+,H+与OH-结合生成H2O,溶液的pH由强碱性变成弱酸性或中性,未反应的18F被中性Al2O3固相萃取填料111吸附,未水解的四乙酰基葡萄糖酯被C18固相萃取填料112保留,纯化后的 18F-FDG经过无菌滤膜25进入产品瓶26收集。
11、重复上步动作三次。
实施例1:
集成流路板的加工:
环烯烃共聚物(COC)板材,用铣床和车床按照图7-图31的描述加工集成流路板的各个部分,下板204和上板205的基台高度各为0.25mm,在基台上加工半圆柱形,按照图1-图4所示组装,使用12个M4螺栓和螺母配合固定。捕获树脂块202内填装50mg Waters QMA阴离子交换树脂,水解块207内填装400mg Waters C18固相萃取填料,纯化块208内依次装入各350mg Grace IC-H离子交换树脂、Waters中性Al2O3固相萃取填料、Waters C18固相萃取填料。使用外径为1/16英寸内径为1/32英寸1000mm长的聚四氟乙烯管在一模板上绕成直径为260mm的螺旋状,螺距2mm,两端插入1/4英寸28牙UNF螺纹倒锥接头,将两个接头拧入集成流路板上板205的1/4英寸28牙UNF螺纹孔251内,即为微反应器105,放置在上下板围成的大圆柱孔232内。按照图32连接与外围管路和设备的接口。
18F-FDG的制备
1、试剂瓶4内装入5mL无水乙腈,6内装入0.4mL K2.2.2和KOH的乙腈溶液,注射器10内吸入0.3mL 2M NaOH溶液,试剂瓶12内装入5mg三氟甘露糖的0.2mL无水乙腈溶液,试剂瓶15内装入30mL含0.1%三氟乙酸的水溶液,试剂瓶17内装入10mL注射用水。连接相应管道。
2、两通电磁阀2、32、30,真空泵22通电,回旋加速器靶1将轰击过的H2 18O活度为5.1Ci传出,18F-被阴离子交换树脂102捕获,剩余H2 18O进入回收瓶31。放射性探测器18的读数不再增加,说明18F-被完全捕获。为了最大程度地回收H2 18O,通常在放射性探测器18的读数不再增加时,继续等待30s。关闭两通电磁阀2、32、30,真空泵22。
3、两通电磁阀3、33、44,真空泵22通电60s,试剂瓶4中的5mL无水乙腈溶液经过阴离子交换树脂102进入废液瓶45,阴离子交换树脂102上的残留水被乙腈载带进入废液瓶45。关闭两通电磁阀3、33、44,真空泵22。
4、电磁阀5、21,真空泵22通电30s,6号瓶中的0.4mL K2.2.2和KOH的乙腈溶液经过阴离子交换树脂102,将阴离子交换树脂102上保留的18F载带进入混液池107。放射性探测器18读数减小,19读数增大。关闭两通电磁阀5、21,真空泵22。
5、电磁阀12、21,真空泵22通电30s,13号瓶中的5mg三氟甘露糖的0.2mL乙腈溶液进入混液池107。
6、两通电磁阀21、29,真空泵22通电10s,流量计27设置流量200mL/min,氮气瓶28中的氮气进入混液池混匀液体。关闭两通电磁阀21、真空泵22。延时5s后关闭电磁阀29,流量计27设置0mL/min。
7、注射泵7左通并移动至3mL位置处;两通电磁阀24通电,流量计27设置200mL/min,混液池107中的液体进入微反应器105,注射泵7左通并从3mL处往下运动至4mL位置处,此时压力传感器读数为100kPa;注射泵7向上运动0.5mL,所有液体处于微反应器105的中心位置。关闭电磁阀24,流量计27设置0mL/min。
8、电磁阀39通电,压缩空气经喷嘴38,将加热器36产生的热量带给微反应器105,流量计41的读数在400mL/min;温控器34设置温度90℃,电热器36由温控器34控制加热,温度传感器35反馈温度给温控器34;加热60s后,温控器设置温度0℃,电磁阀42通电,压缩空气进入涡流管37,冷气端产生的冷气进入微反应器105,给微反应器降温;延时10s后,关闭电磁阀39、42。为了使微反应器内温度迅速到达设置温度,避免温度波动,在合成开始时即开始加热。在90℃,100kPa的条件下溶液中的18F攻击前体三氟甘露糖的2位三氟甲磺酰基,生成了1,3,4,6-四-O-乙酰基-2-脱氧-2-18F-β-D-吡喃葡萄糖。
9、电磁阀14、43、44、真空泵通电,注射泵7缓慢向上运动直至0mL处,微反应器105中的液体与试剂瓶15中30mL含0.1%三氟乙酸的水溶液混合,然后通过C18固相萃取填料108后进入废液瓶45。反应生成的1,3,4,6-四-O-乙酰基-2-脱氧-2-18F-β-D-吡喃葡萄糖被C18保留,溶液中的极性分子随水进入废液。60s 后关闭电磁阀43、44、14、真空泵22。
10、电磁阀11、23通电,二位五通阀8线圈2通电,气缸9将注射器10中的0.3mL 2M NaOH溶液推入混液池107,并通过C18固相萃取填料108。注射器10中的NaOH溶液正好浸泡C18固相萃取填料108,保留的1,3,4,6-四-O-乙酰基-2-脱氧-2-18F-β-D-吡喃葡萄糖在NaOH作用下发生水解,脱去1、3、4、6位的四个乙酰基,生成2-18F-β-D-脱氧葡萄糖。30s后,关闭电磁阀11、23、二位五通阀8线圈2。
11、电磁阀16、21,真空泵22通电5s,试剂瓶17中的水约3mL进入混液池107;关闭电磁阀16、21,真空泵22;电磁阀23、24通电,流量计27设置200mL/min,20s后关闭电磁阀23、24,流量计27设置0mL/min。混液池中的水通过C18固相萃取填料108将水解后的粗产品载带,然后经过H型阳离子交换树脂110,溶液中的阳离子被树脂胶换成H+进入溶液,尤其是水解用的NaOH溶液中的Na+,H+与OH-结合生成H2O,溶液的pH由强碱性变成弱酸性或中性,未反应的18F被中性Al2O3固相萃取填料111吸附,未水解的四乙酰基葡萄糖酯被C18固相萃取填料112保留,纯化后的18F-FDG经过无菌滤膜25进入产品瓶26收集。
12、重复上步动作三次。
测量产品瓶中收集到的18F-FDG共3.98Ci
不校正合成效率78%。取少量收集到的18F-FDG在硅胶板上点样,85%乙腈水溶液展开后放射性TLC测定,Rf=0.46处面积%为99.89%,即放射化学纯度99.89%。测量K2.2.2含量为10μg/mL。pH=7.0,无色澄明液体。其余项目测试符合18F-FDG国标。
实施例2:
集成流路板的加工:
氮化硅陶瓷,用激光切割机按照图7-图31的描述加工集成流路板的各个部分,下板204和上板205的基台高度各为0mm,在基台上加工半圆柱形槽,按照基台的形状加工0.5mm氟橡胶垫,按照图1-图4所示组装,使用12个M4螺栓和 螺母配合固定。捕获树脂块202内填装100mg Waters QMA阴离子交换树脂,水解块207内填装400mg Waters C18固相萃取填料,纯化块208内依次装入各350mg Grace IC-H离子交换树脂、Waters中性Al2O3固相萃取填料、Waters C18固相萃取填料。使用80mm长外径为4mm内径为3mm的聚醚醚酮管绕成波浪状,高10mm,放置在上下板围成的大圆柱孔232内,即为微反应器105。在微反应器105两端接入6%外圆锥接头,插入集成流路板上板205的6%内圆锥接口251内。按照图18连接与外围管路和设备的接口。
18F-FDG的制备:
1、试剂瓶4内装入5mL无水乙腈,6内装入0.4mL K2.2.2和KOH的乙腈溶液,注射器10内吸入0.3mL 2M NaOH溶液,试剂瓶12内装入8mg三氟甘露糖的0.2mL无水乙腈溶液,试剂瓶15内装入30mL含0.1%三氟乙酸的水溶液,试剂瓶17内装入10mL注射用水。连接相应管道。
2、两通电磁阀2、32、30,真空泵22通电,回旋加速器靶1将轰击过的H2 18O活度为2.2Ci传出,18F-被阴离子交换树脂102捕获,剩余H2 18O进入回收瓶31。放射性探测器18的读数不再增加,说明18F-被完全捕获。为了最大程度地回收H2 18O,通常在放射性探测器18的读数不再增加时,继续等待30s。关闭两通电磁阀2、32、30,真空泵22。
3、两通电磁阀3、33、44,真空泵22通电60s,试剂瓶4中的5mL无水乙腈溶液经过阴离子交换树脂102进入废液瓶45,阴离子交换树脂102上的残留水被乙腈载带进入废液瓶45。关闭两通电磁阀3、33、44,真空泵22。
4、电磁阀5、21,真空泵22通电30s,6号瓶中的0.4mL K2.2.2和KOH的乙腈溶液经过阴离子交换树脂102,将阴离子交换树脂102上保留的18F载带进入混液池107。放射性探测器18读数减小,19读数增大。关闭两通电磁阀5、21,真空泵22。
5、电磁阀12、21,真空泵22通电30s,13号瓶中的8mg三氟甘露糖的0.2mL乙腈溶液进入混液池107。
6、两通电磁阀21、29,真空泵22通电10s,流量计27设置流量200mL/min,氮气瓶28中的氮气进入混液池混匀液体。关闭两通电磁阀21、真空泵22。延时5s后关闭电磁阀29,流量计27设置0mL/min。
7、注射泵7左通并移动至3mL位置处;两通电磁阀24通电,流量计27设置200mL/min,混液池107中的液体进入微反应器105,注射泵7左通并从3mL处往下运动至4mL位置处,此时压力传感器读数为100kPa;注射泵7向上运动0.5mL,所有液体处于微反应器105的中心位置。关闭电磁阀24,流量计27设置0mL/min。
8、电磁阀39通电,压缩空气经喷嘴38,将加热器36产生的热量带给微反应器105,流量计41的读数在400mL/min;温控器34设置温度90℃,电热器36由温控器34控制加热,温度传感器35反馈温度给温控器34;加热60s后,温控器设置温度0℃,电磁阀42通电,压缩空气进入涡流管37,冷气端产生的冷气进入微反应器105,给微反应器降温;延时10s后,关闭电磁阀39、42。为了使微反应器内温度迅速到达设置温度,避免温度波动,在合成开始时即开始加热。在90℃,100kPa的条件下溶液中的18F攻击前体三氟甘露糖的2位三氟甲磺酰基,生成了1,3,4,6-四-O-乙酰基-2-脱氧-2-18F-β-D-吡喃葡萄糖。
9、电磁阀14、43、44、真空泵通电,注射泵7缓慢向上运动直至0mL处,微反应器105中的液体与试剂瓶15中30mL含0.1%三氟乙酸的水溶液混合,然后通过C18固相萃取填料108后进入废液瓶45。反应生成的1,3,4,6-四-O-乙酰基-2-脱氧-2-18F-β-D-吡喃葡萄糖被C18保留,溶液中的极性分子随水进入废液。60s后关闭电磁阀43、44、14、真空泵22。
10、电磁阀11、23通电,二位五通阀8线圈2通电,气缸9将注射器10中的0.3mL 2M NaOH溶液推入混液池107,并通过C18固相萃取填料108。注射器10中的NaOH溶液正好浸泡C18固相萃取填料108,保留的1,3,4,6-四-O-乙酰基-2-脱氧-2-18F-β-D-吡喃葡萄糖在NaOH作用下发生水解,脱去1、3、4、6位的四个乙酰基,生成2-18F-β-D-脱氧葡萄糖。30s后,关闭电磁阀11、23、二位五通阀8 线圈2。
11、电磁阀16、21,真空泵22通电5s,试剂瓶17中的水约3mL进入混液池107;关闭电磁阀16、21,真空泵22;电磁阀23、24通电,流量计27设置200mL/min,20s后关闭电磁阀23、24,流量计27设置0mL/min。混液池中的水通过C18固相萃取填料108将水解后的粗产品载带,然后经过H型阳离子交换树脂110,溶液中的阳离子被树脂胶换成H+进入溶液,尤其是水解用的NaOH溶液中的Na+,H+与OH-结合生成H2O,溶液的pH由强碱性变成弱酸性或中性,未反应的18F被中性Al2O3固相萃取填料111吸附,未水解的四乙酰基葡萄糖酯被C18固相萃取填料112保留,纯化后的18F-FDG经过无菌滤膜25进入产品瓶26收集。
12、重复上步动作三次。
测量产品瓶中收集到的18F-FDG共1.69Ci
不校正合成效率76.8%。取少量收集到的18F-FDG在硅胶板上点样,85%乙腈水溶液展开后放射性TLC测定,Rf=0.44处面积%为99.92%,即放射化学纯度99.92%。测量K2.2.2含量为4μg/mL。pH=7.0,无色澄明液体。其余项目测试符合18F-FDG国标。

Claims (10)

1.一种集成流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成流路板本体,集成流路板本体由捕获树脂连接块(201)、捕获树脂块(202)、下层盖板(203)、下板(204)、上板(205)、上层盖板(206)、微反应器(105)、水解块(207)、纯化块(208)、纯化连接块(209)组成,下板(204)的半“T”型通道(241)与上板(205)对应部位的半“T”型通道(262)共同形成“T”型通道,捕获树脂块(202)通过“T”型通道定位插入下板(204)和上板(205)形成的内圆锥接口内,捕获树脂连接块(201)通过“T”型通道定位插入捕获树脂块(202),下板(204)的半“T”型通道(236)与上板(205)对应部位的半“T”型通道(261)共同形成“T”型通道,水解块(207)通过“T”型通道定位插入下板(204)和上板(205)形成的内圆锥接口内,纯化块(208)通过“T”型通道定位插入水解块(207),纯化连接块(209)通过“T”型通道定位插入纯化连接块(209),下层盖板(203)固定在下板(204)上,上层盖板(206)固定在上板(205)上,微反应器(105)连接在上层盖板(206)上,各部分之间连接流路(115)为圆柱形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流路板,其特征在于:捕获树脂连接块(201)通过“T”型梁(210)与下板(204)和上板(205)围成的“T”型通道内滑动定位,采用螺栓通过螺栓孔(211)将捕获树脂连接块(201)、捕获树脂块(202)固定在下板(204)和上板(205)上,捕获树脂连接块(201)通过内圆锥接口(101)与外部管路连接,圆柱形接头(213)插入捕获树脂块(202)圆柱形孔(215)内,封闭捕获树脂块(202),圆柱形接头(213)与内圆锥接口(101)通过圆形通道(115)垂直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集成流路板,其特征在于:捕获树脂块(202)通过“T”型梁(210)与下板(204)和上板(205)围成的“T”型通道内滑动定位,经过捕获树脂连接块(201)的两个螺栓,通过螺栓孔(211)将捕获树脂块(202)固定在下板(204)和上板(205)的螺纹孔(249)、螺纹孔(269)内,捕获树脂连接块(201)的圆柱形接头(213)插入捕获树脂块(202)的圆柱型空腔(215)末端,阴离子交换树脂(102)装填在圆柱形空腔(215)内,在圆柱形空腔(215)两端放置筛板,捕获树脂块(202)通过外圆锥接头(214)插入下板(204)的半个内圆锥接口(242)和上板(205)的内圆锥(266)围成的内圆锥接口内,圆柱形流路(115)将捕获树脂块(202)与中间层流路(115)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集成流路板,其特征在于:下层盖板(203)为圆饼状,下层盖板(203)上的半圆柱形槽(222)与下板下部的半圆柱形槽(246)形成圆柱形流路(115),圆柱形流路(115)为集成流路板三层流路中的下层流路,两个螺丝通过下层盖板(203)的两个螺丝孔(22)1固定在下板(204)的螺孔(247)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集成流路板,其特征在于:下板(204)与上板(205)结合形成集成流路板本体的中间层流路,与下层盖板形成下层流路,同时所有与外部管路连接的接口在下板上,下板(204)的半个内圆锥接口(242)与上板(205)的半个内圆锥(266)形成一个内圆锥接口,捕获树脂块(202)的外圆锥接头(214)插入其中,下板上半个内圆锥接口(239)与对应的上板半个内圆锥接口(263)形成一个内圆锥接口,水解块(207)外圆锥接头(272)插入其中,内圆锥接口(103)、内圆锥接口(104)和内圆锥接口(106)分别通过圆柱形孔(230)、圆柱形孔(231)和圆柱形孔(238)与中间层流路连接,下板(204)上的半圆柱形槽(250)与上板(205)上的半圆柱形槽(265)形成一段形状与流路(115)相同的圆柱型流路,将微反应器(105)经过这段流路并经过内圆锥接口(104)与外部连通,下部混液池(248)上部为圆柱形,底部为圆锥形,圆形孔(237)将混液池底部与下层流路连接,中间层流路在下板上的半圆柱形槽(234)与上板(205)对应的半圆柱形槽(267)形成圆柱形流路(115),下板(204)与上板(205)对应的中间层流路(115)进入混液池的部位是腰部正中位置,圆柱形孔(240)、圆柱形孔(237)连接下层流路与中间层流路,下板上大圆柱形孔(232)与上板上的大圆柱形孔(232)形成的大圆柱形孔用于放置微反应器(105),中间层流路的下基台(233)与上板对应部位形成防止流路内液体漏出的密封结构,放入下层盖板的圆形凹槽(245)的深度为下层盖板(203)的厚度,半圆柱形槽(246)与下层盖板(203)的半圆柱形槽(222)结合形成圆柱形流路(115),采用螺纹孔(247)为固定下层盖板的螺栓固定孔,采用螺栓通过螺纹孔(249)将捕获树脂连接块(201)和捕获树脂块(202)固定在下板(205)和上板(205)上,半“T”型通道(236)和半“T”型通道(241)分别与上板对应部位形成“T”型通道后固定捕获树脂连接块(201)、捕获树脂块(202)、水解块(207)、纯化块(208)和纯化连接块(20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集成流路板,其特征在于:上板(205)与下板(204)结合形成集成流路板的中间层流路,与上层盖板(206)形成集成流路板的上层流路,微反应器(105)的连接接口在上板上,上板(205)半个内圆锥接口(266)与下板(204)的半个内圆锥(242)形成一个内圆锥接口,捕获树脂块(202)的外圆锥(214)接头插入其中,上板(205)半个内圆锥接口(263)与对应的下板(204)半个内圆锥接口(239)形成一个内圆锥接口,水解块(207)的外圆锥接头(272)插入其中,微反应器(105)通过接口(251)固定在上板上,微反应器(105)通过上板的圆柱形孔(252)和圆柱形孔(253)与内部流路连接,上板(205)上的半圆柱形槽(265)与下板(204)上的半圆形槽(250)形成一段形状与流路(115)相同的圆柱形流路,混液池(264)的下部为圆柱形,上部为圆锥形,圆柱形孔(256)将混液池(264)上部与上层流路连接,下板(204)与上板(205)对应的中间层液路(115)进入混液池(264)的部位为腰部正中位置,中间层流路在上板上的半圆柱形槽(267)与下板(204)对应的半圆柱形槽(234)形成圆柱形流路(115),圆柱形孔(256)和圆柱形孔(259)连接上层流路与中间层流路,上板(205)的大圆柱形孔(232)与下板(204)的大圆柱形孔(232)形成的大圆柱形孔用于放置微反应器(105),中间层流路的上基台(268)与下板对应部位形成密封结构,放入上层盖板的圆形凹槽(260)的深度为上层盖板(206)的厚度。螺纹孔(258)是固定上层盖板(206)的两个螺栓固定孔,上板(204)的半“T”型槽(261)、(262)与下板对应部位形成“T”型槽后固定捕获树脂连接块(201)、捕获树脂块(202)、水解块(207)、纯化块(208)、纯化连接块(209),螺纹孔(269)为固定捕获树脂连接块(201)和捕获树脂块(202)的螺栓在上板(206)上的固定孔,上层盖板(206)为圆饼状,上层盖板(206)上的半圆柱形槽(273)与上板(205)上部的半圆柱形槽(25)7结合形成圆柱形流路(115),两个螺丝通过上层盖板(206)的两个螺丝孔(271)固定在上板(205)的螺纹孔(258)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集成流路板,其特征在于:水解块(207)通过“T”型梁(271)与下板(204)和上板(205)围成的“T”型通道内滑动定位,水解块(207)的外圆锥接头(272)插入下板(204)的半个内圆锥接口(239)和上板(205)的半个内圆锥接口(263)围成的内圆锥接口内,水解块(207)的圆柱形孔(273)内填装C18固相萃取填料(108),末端被纯化块(208)的圆柱形接头(276)封闭,C18固相萃取填料(108)的两端安装有两个筛板,圆柱形流路(115)将C18固相萃取填料(108)与内圆锥接口(109)垂直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集成流路板,其特征在于:纯化块(208)通过“T”型梁(271)与下板(204)和上板(205)围成的“T”型通道内滑动定位,纯化块(208)的圆柱形接头(276)插入水解块(207)的圆柱形孔(273)的尾部,纯化块(208)的圆柱形孔(277)内从前至后分别填装H型阳离子交换树脂(110)、中性Al2O3固相萃取填料(111)和C18固相萃取填料(112),末端被纯化连接块(209)的圆柱形接头(281)封闭,在圆柱形孔(277)的两端安装两个筛板,圆柱形孔(277)的末端被纯化连接块(209)的圆柱形接头(281)封闭,圆柱形流路(115)将水解块(207)、纯化块(208)以及纯化连接块(209)连通,纯化连接块(209)通过“T”型梁(271)与下板(204)和上板(205)围成的“T”型通道内滑动定位,纯化连接块(209)通过圆柱形接头(281)插入纯化块(208)内,圆柱形接头(281)与内圆锥接口(113)通过圆柱形流路(115)垂直相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集成流路板,其特征在于:内圆锥接口为6%内圆锥接口,连接流路(115)为0.5-3mm圆柱形通道,混液池的容积为0.5-10mL,集成流路板中的微反应器为微反应环或微反应管或微反应池,集成流路为一层或多层。
10.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流路板合成18F-FDG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回旋加速器轰击过的18O水经过6%内圆锥接口(101)进入集成流路板,18F-被阴离子交换树脂(102)捕获,回收18O水通过6%内圆锥接口(103)进入外部回收水收集瓶;含K2.2.2、OH-的乙腈溶液通过6%内圆锥接口(101)进入集成流路板,将阴离子交换树脂(102)上的18F-交换下来被溶液载带进入混液池(107);前体三氟甘露糖(1,3,4,6-四-O-乙酰基-2-O-三氟甲基磺酰基-β-D-吡喃甘露糖,CAS号:92051-23-5)通过6%内圆锥接口(103)进入混液池,氮气(N2)通过6%内圆锥接口(109)进入集成流路板,将前体与18F-混匀,注射泵通过(104)将混液池内的液体吸入微反应器(105)完成反应,反应后的液体由注射泵经6%内圆锥接口(104)推出,与预先经6%内圆锥接口(103)进入混液池的水混合后经集成流路板接口(109)进入废液瓶,18F标记的四乙酰基葡萄糖酯被C18固相萃取树脂(108)保留,使用大量水冲洗(108)上的杂质;经6%内圆锥接口(103)进入的NaOH溶液被推入C18固相萃取树脂(108)并浸泡;水经6%内圆锥接口(103)进入,载带入C18固相萃取树脂(108)上水解下来的18F-FDG经过H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溶液中的阳离子被树脂交换成H+进入溶液,尤其是水解用的NaOH溶液中的Na+,H+与OH-结合生成H2O,溶液的pH由强碱性变成弱酸性或中性,未反应的18F被中性Al2O3固相萃取填料(111)吸附,未水解的四乙酰基葡萄糖酯被C18固相萃取填料(112)保留,纯化后的18F-FDG经过6%内圆锥接口(113)进入产品瓶。
CN201510230591.6A 2015-05-07 2015-05-07 一种集成流路板合成18f-fdg的方法 Active CN1059853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30591.6A CN105985385B (zh) 2015-05-07 2015-05-07 一种集成流路板合成18f-fdg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30591.6A CN105985385B (zh) 2015-05-07 2015-05-07 一种集成流路板合成18f-fdg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85385A true CN105985385A (zh) 2016-10-05
CN105985385B CN105985385B (zh) 2018-12-21

Family

ID=57040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30591.6A Active CN105985385B (zh) 2015-05-07 2015-05-07 一种集成流路板合成18f-fdg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8538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64213A (zh) * 2018-07-16 2018-11-23 陕西正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柱水解18F-FDG用C18/tC18 SPE柱分离制备18F-FDG的方法
CN109173951A (zh) * 2018-08-07 2019-01-11 浙江大学 基于微流控技术的pet显像剂模块化集成合成装置及其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6570A (zh) * 2005-04-26 2008-04-23 阿维扎技术有限公司 微流控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1698146A (zh) * 2009-09-24 2010-04-28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用于合成放射性药物的微量反应器及其应用
EP1487763B1 (en) * 2002-03-15 2010-08-11 Hammersmith Imanet, Ltd Use of microfabricated devices for radiosynthesi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87763B1 (en) * 2002-03-15 2010-08-11 Hammersmith Imanet, Ltd Use of microfabricated devices for radiosynthesis
CN101166570A (zh) * 2005-04-26 2008-04-23 阿维扎技术有限公司 微流控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1698146A (zh) * 2009-09-24 2010-04-28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用于合成放射性药物的微量反应器及其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RTEM LEBEDEV, ET AL.,: "Batch-reactor microfluidic device: First human use of a microfluidically produced PET radiotracer.", 《LAB. CHIP》 *
CHUNG-CHENG LEE, ET AL.,: "Multistep Synthesis of a Radiolabeled Imaging Probe Using Integrated Microfluidics.", 《SCIENCE》 *
SHUI-YU LU, ET AL.,: "Syntheses of 11C- and 18F-labeled carboxylic esters within a hydrodynamically-driven micro-reactor.", 《LAB CHIP.》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64213A (zh) * 2018-07-16 2018-11-23 陕西正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柱水解18F-FDG用C18/tC18 SPE柱分离制备18F-FDG的方法
CN108864213B (zh) * 2018-07-16 2021-06-11 陕西正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柱水解18F-FDG用C18/tC18 SPE柱分离制备18F-FDG的方法
CN109173951A (zh) * 2018-08-07 2019-01-11 浙江大学 基于微流控技术的pet显像剂模块化集成合成装置及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85385B (zh) 2018-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0298725B2 (en) Chemical production module and dose synthesis card for pet biomarker production system
JP7058503B2 (ja) 放射性医薬品生産のためのシステム
US20110070158A1 (en) Quality Control Module for Biomarker Generator System
Wang et al. Microfluidics for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robe development
US9260354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radiochemical compounds
JP2010531295A (ja) 陽電子放出断層撮影法バイオマーカーのためのマイクロ流体放射合成システム(関連出願)本出願は、2007年4月12日に出願された米国特許仮出願第60/923,086号明細書、2007年4月13日に出願された米国特許仮出願第60/923,407号明細書、2007年8月23日に出願された米国特許非仮出願第11/895,636号明細書、及び2008年1月11日に出願された米国特許仮出願第61/010,822号明細書に基づく優先権を主張し、それらの各々の内容が参照により全体として本明細書に組み込まれる。
CN213431821U (zh) 一种68Ga标记正电子药物的自动化制备装置
CN109173951A (zh) 基于微流控技术的pet显像剂模块化集成合成装置及其方法
W Miller et al. Application of microfluidics to the ultra-rapid preparation of fluorine-18 labelled compounds
CN105985385A (zh) 一种集成流路板合成18f-fdg的方法
Wheeler et al. Microfluidic labeling of biomolecules with radiometals for use in nuclear medicine
Ovdiichuk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iMiDEV™, a new fully automated microfluidic platform for radiopharmaceutical production
CN101333138B (zh) 一种能同时制备三种不同18f放射性药物的装置与工艺
EP3427080B1 (en) Radioactivity detection
Keng et al. Advantages of radiochemistry in microliter volumes
US20150157743A1 (en) Dose Synthesis Card for Use with Automated Biomarker Production System
US11559785B2 (en) Method for separation of radioactive sample using monolithic body on microfluidic chip
EP2562150B1 (en) A process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pet radiotracers
Kawashima et al. Application of microreactor to the preparation of C-11-labeled compounds via O-[11C] methylation with [11C] CH3I: rapid synthesis of [11C] raclopride
Liu et al. Measurement of reaction kinetics of [177 Lu] Lu-DOTA-TATE using a microfluidic system
EP2650681A1 (en) Radiopharmaceutical production system and quality control system utiliz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Mc Veigh et al. Microfluidic synthesis of radiotracers: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commercialization prospects
WO2012064312A1 (en) Quality control module for biomarker generator system
WO2016130449A1 (en) Dose synthesis card for use with automated biomarker production system
WO2016130458A1 (en) Automated quality control system for radiopharmaceutica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ang Wansheng

Inventor after: Lv Jiagen

Inventor after: Zhu Xiang

Inventor after: Wang Bo

Inventor after: Liu Jing

Inventor after: Liu Dazhi

Inventor after: Shao Yahui

Inventor before: Lv Jiagen

Inventor before: Liang Wansheng

Inventor before: Shao Zhujie

Inventor before: Zhu Xiang

Inventor before: Hu Xiaoping

Inventor before: Wang Bo

Inventor before: Liu Jing

Inventor before: Shao Yahui

Inventor before: Yu Shengmi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829

Address after: 710200 No. 2 workshop No. 101 and 103 of Jingwei Industrial Park, Jing Jing new town, Xi'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anxi

Applicant after: Shaanxi Ze Bio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730030, room 36, Lane 1402, Chengguan lane, Chengguan District, Gansu, Lanzhou

Applicant before: GANSU SHENGPUNUO BIO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PET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21

Address after: 404, No.3, songzikeng north, Laokeng community, Longtian street, Ping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118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Zhengze Bio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710200 No.2 workshop 101 and 103, Jingwei new town, Jingwei small and medium sized Industrial Park, Xi'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AANXI ZHENGZE BIO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