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84554A - 二轮电动车的传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二轮电动车的传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84554A
CN105984554A CN201510060504.7A CN201510060504A CN105984554A CN 105984554 A CN105984554 A CN 105984554A CN 201510060504 A CN201510060504 A CN 201510060504A CN 105984554 A CN105984554 A CN 1059845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drive system
motor car
electric motor
taking tur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6050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詹静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06050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84554A/zh
Publication of CN1059845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845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轮电动车,其包括一传动系统与一电力回充系统。传动系统由一马达、一离合器、一变速机构与一换挡装置组成,马达带动一传动轴旋转,离合器连接传动轴与变速机构,变速机构被换挡装置控制而对传动轴转速为一定比例的调节,将马达的扭矩输出至外界。电力回充系统包括一发电机,一安装于发电机的发电机齿轮,及一联结传动轴且啮合发电机齿轮的传动轴齿轮,可在传动轴转动期间,以电力回充系统产生电流且回馈传动系统,取得蓄电或补充电力的循环效果,有利于二轮电动车行驶于不同的路面上。

Description

二轮电动车的传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轮电动车的传动、蓄电或补充电力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已知的二轮车,依动力源区分人力与机械二类。所述的机械多为内燃机,以燃烧汽、柴油等石油品产生动力,驱使车轮前进。因为石油产量逐渐减少,导致油价居高不下,加上油品燃烧排放烟雾易造成环境污染,使动力研发方向朝着无污染的电动车迈进。
早期的电动车有一马达,通常安装在车轮的轮毂,利用马达将电能转换成旋转动能的特性,带动车轮旋转。所述的马达可以安装在轮毂内部,直接驱动车轮一起转动,却存在惯性质量大的问题。特别是在颠簸路面时,不仅震动幅度大,容易产生不舒适的骑乘感受。
马达也能安装在轮毂外部,通过一传动系统输出马达的动能,间接驱动车轮旋转,却有传距长、损耗大等弊端,以致传动效益不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台湾第M367154号专利案提供一种驱动装置,其安装在马达的机壳,降低晃动幅度,提高骑乘舒适感,兼具能量损耗小、传动效益佳等优点。然而,轮毂联结马达的转子,不论车轮前进或后退,都会感受到转子的阻抗,不利于电动车的移动。
于是,中国台湾第M387018号专利案有一离合器,在高速转动期间,离合器连结传动系统且输出马达的动能。在转速低时,离合器是分离的,传动系统不会连结马达,以致轮毂不再承受马达的阻抗,使电动车的移动变得轻松。
但是,传动系统减速比是固定的,导致马达输出的扭矩一成不变,只能让电动车行驶在平坦的路面。一旦遇到具有坡度的路段,因为传动系统缺乏换挡功能,无法改变扭矩的输出值,使电动车不易行驶在上坡的路面。
虽然,依赖电池输出不同功率的电力,可以改变马达的输出值,却有超出负荷的危险,相对缩减电池的使用寿命。
因此,如何改善电动车的传动系统,就成为本发明亟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采用换挡的构造,改变马达的输出值,提供电动车合适的扭矩,行驶于不同的路面上。
缘于上述目的的达成,本发明提供一种二轮电动车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传动系统,其包括一马达、一离合器、一变速机构与一换挡装置,马达带动一传动轴旋转,离合器连接传动轴与变速机构,变速机构被换挡装置控制而对传动轴转速为一定比例的调节,将马达的扭矩输出至外界;
一电力回充系统,其包括一发电机,一安装于发电机的发电机齿轮,及一联结传动轴且啮合发电机齿轮的传动轴齿轮,可在传动轴转动期间,以电力回充系统产生电流且回馈传动系统。
所述二轮电动车的传动系统中,所述的传动系统与电力回充系统被一机壳保护,供发电机紧固于机壳上。
所述二轮电动车的传动系统中,该机壳外部形成一些用于散热的鳍片。
所述二轮电动车的传动系统中,该马达有一转子,转子结合一大链轮,用一链条使大链轮与一小链轮维持传动关系,小链轮与一第一驱动齿轮安装在传动轴并与传动轴齿轮不在同一端,第一驱动齿轮啮合一设在离合器的主齿轮。
所述二轮电动车的传动系统中,该变速机构有二组齿轮:
一组齿轮有多个齿轮与一主轴,这些齿轮有不同的齿数比,安装在主轴而可同向转动关系,至少一齿轮沿轴长方向往复位移,主轴一端连接离合器;
另一组齿轮有多个齿轮与一副轴,这些齿轮有不同的齿数比,安装在副轴而可同向转动关系,至少一齿轮沿轴长方向往复位移。
所述二轮电动车的传动系统中,该换挡装置包括:
一鼓轮,其外表是圆的且形成多个轨道,鼓轮与一枢接于机壳的支杆相连;
多个变速叉,每个变速叉连接于一设在机壳的枢轴而可滑动,其一端与相应的齿轮具备连动关系,另一端受限于鼓轮相应的轨道壁面,决定变速叉在枢轴的位置,连带主、副轴相应的齿轮啮合或分开。
所述二轮电动车的传动系统中,每个相对主、副轴位移的齿轮有一环槽;每个变速叉有一叉着相应齿轮环槽的分叉端。
所述二轮电动车的传动系统中,该换挡装置还有一安装于机壳的拨杆;一感应板,其与鼓轮设在相同的支杆而可同向转动;以及,一操作件,其与拨杆相连而可连带感应板运动。
因此,本发明用电力回充系统取得蓄电或补充电力的循环效果,而且换挡装置操作变速机构为不同齿数比的咬合,改变马达的输出值,提供二轮电动车合适的扭矩,行驶于不同的路面上。
附图说明
图1是传动系统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沿图1A-A线局部剖开的立体图;
图3是传动系统内部元件的示意图;
图4是传动系统内部元件另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5是主轴的立体图;
图6是传动系统局部的剖视图;
图7是二轮电动车的使用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传动系统10;容室11;机壳12;转子13;马达14;大链轮15;鳍片16;小链轮17;壳壁18;链条19;离合器20;主齿轮21;拉杆22;传动轴24;滚珠轴承26;第一驱动齿轮28;变速机构30;四速主齿轮31;主轴32;五速主齿轮33;低速主齿轮34;直肋35;二速主齿轮36;沟37;三速主齿轮38;环槽39;副轴40;五速副齿轮41;低速副齿轮42;输出端43;二速副齿轮44;三速副齿轮46;四速副齿轮48;换挡装置50;操作件51;拨杆52;支杆53;鼓轮54;轨道55;感应板56;枢轴57;变速叉58;电力回充系统60;发电机62;发电机齿轮64;传动轴齿轮66;电线68;二轮电动车管理模块70;电池管理单元72;马达驱动系统74。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阐明传动系统10一较佳实施例的具体构造,用一机壳12保护传动系统10与一电力回充系统60。
所述的机壳12是组合式,其外部形成一些鳍片16,这些鳍片16增加空气的接触面积,散热效果较佳。在机壳12外部露出三个元件的局部,这些元件界定为拉杆22、输出端43以及拨杆52,并与传动系统10保持连接关系。
在图2中,机壳12有若干壳壁18,这些壳壁18纵横交错的连接在一起,将机壳12内部空间隔成几个容室11。每个容室11大都是密闭的,支撑传动系统10与电力回充系统60在机壳12里面运转。
所述的传动系统10包括一马达14、一离合器20、一变速机构30与一换挡装置50。
其中,马达14有一定子(图式未绘)与一转子13,转子13一端置入定子,另一端结合一大链轮15。大链轮15与一小链轮17位于图2机壳12偏左的容室11,彼此相隔且被一链条19连结在一起。用一组迫紧于壳壁18的滚珠轴承26结合一传动轴24,使传动轴24架设在图2机壳12右下方的容室11中。传动轴24一端安装小链轮17,另一端与电力回充系统60相连。
马达14通电后,定子产生电场,驱使转子13连带大链轮15单向旋转,带动小链轮17旋转,将马达14的扭矩传递至传动轴24。
接着看到图3,小链轮17介于滚珠轴承26与一第一驱动齿轮28之间。第一驱动齿轮28与传动轴24保持同向转动关系,以第一驱动齿轮28啮合一紧固于离合器20的主齿轮21。关于离合器20内部构造,非本案的技术核心,请参考中国台湾第M387018号专利案,于此不予赘述。
所述的变速机构30有二组齿轮,每组齿轮由一轴与多个齿轮组成,这些齿轮有不同的齿数比。其中一组齿轮的轴界定为主轴32,搭配低速主齿轮34、二速主齿轮36、三速主齿轮38、四速主齿轮31及五速主齿轮33。如图4所示,另一组齿轮的轴界定为副轴40,搭配低速副齿轮42、二速副齿轮44、三速副齿轮46、四速副齿轮48与五速副齿轮41。
在图5、图6中,主轴32被另组滚珠轴承26架设在壳壁18上。主轴32一端深入离合器,主轴32靠近另一端处隆起几条直肋35,在二相邻的直肋35间形成一道沟37,使沟37沿着主轴32长度方向延伸。
所述的低速主齿轮34紧邻沟37,其与主轴32设计成为一体且不可滑动。不可滑动的齿轮还有二速主齿轮36、四速主齿轮31及五速主齿轮33,这些齿轮31、33、36中央形成齿形孔,凹凸配合所述的直肋35与沟37,且受限于低速主齿轮34、滚珠轴承26与一些扣件(如垫圈),可以随着主轴32同向转动,却不能沿着轴向任意位移。至于三速主齿轮38中央同样有齿形孔,凹凸配合直肋35与沟37且沿轴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另外,三速主齿轮38侧边形成一环槽39。
副轴40被其他的滚珠轴承26架设在壳壁18上,其穿过壳壁18的外露端充当输出端43使用。副轴40的结构与主轴32大致相同,可联结低速、二速、三速、四速及五速等副齿轮41、42、44、46、48。其中,低速、二速与三速等副齿轮42、44、46随着副轴40同向转动,却不可滑动。至于四速及五速等副齿轮41、48侧边各有一环槽39,这些副齿轮41、48既可随着副轴40同向旋转,也能沿着轴向往复位移一定的距离。
回头看到图3、图4,所述的拨杆52与换挡装置50相连。换挡装置50包括一鼓轮54、一感应板56、三变速叉58及一操作件51。
所述的鼓轮54外表是圆的且形成三个轨道55,这些轨道55是曲率不一的凹槽。鼓轮54连同感应板56设在一支杆53上,支杆53枢接壳壁,支持鼓轮54与感应板56相对壳壁转动。用一根设于壳壁的枢轴57穿过三个变速叉58,支持变速叉58相对枢轴57滑动。
每个变速叉58一端是分叉的,叉着三速主齿轮38及四、五速副齿轮41、48相应的环槽39。变速叉58另一端深入鼓轮54相应的轨道55。所述的操作件51一端连接于拨杆52,另一端可接触感应板56。
因此,以拉杆22(详见图1、图2)驱使离合器20保持结合或分离状态,决定主轴32传递马达的动力与否。在分离状态,传动轴24是怠速的,拨杆52操作换挡装置50控制变速机构30更换转速。在结合状态,传动轴24转速经过变速机构30为一定比例的调节,由输出端43将马达14(详见第1、2图)的扭矩传递输出至外界。
详细地说,拨杆52受力带动操作件51偏摆时,驱使感应板56连同支杆53旋转,以致鼓轮54进行圆周运动,借助轨道55的壁面影响全部的变速叉58在枢轴57的位置,或起点到终点的行程。
在低速主齿轮34啮合低速副齿轮42时,输出端43的转速最慢,但扭矩最大,适用于二轮电动车的起步或爬坡路段。
当二速主齿轮36啮合二速副齿轮44时,输出端43转速比低速档快,但扭矩小于低速档,用于二轮电动车的加速。
三速主、副齿轮38、46啮合时,或四速主、副齿轮31、48啮合时,输出端43转速自然快过低速或二速档,但扭矩小于低速或二速档。
当然,五速主、副齿轮33、41啮合时,输出端43的转速最快,扭矩却最小,便利二轮电动车行驶于平坦的路面。
拨杆52带动操作件51摆动触及感应板56,以鼓轮54的轨道55壁面改变全部的变速叉58在枢轴57的位置或行程,形成空档状态等待下次的使用。
如图1、图2所示,该电力回充系统60包括一紧固于壳壁18而被机壳12保护的发电机62,一安装于发电机62外部的发电机齿轮64,以及一联结传动轴24且啮合发电机齿轮64的传动轴齿轮66。
所述的发电机62采用「电磁感应」原理,可将旋转动能转换成电能,不同于马达14运用「电流磁效应」原理,将电能转换成旋转动能。因此,传动轴齿轮66随着传动轴24同向转动,带动发电机齿轮64旋转,使发电机62产生感应电流,通过一电线68输出电力。
如图7所示,一电池管理单元72接收二轮电动车管理模块70的命令,供应一马达驱动系统74所需的电力,使马达14转动,经过传动轴24及变速机构30调节输出端43为一定转速的旋转。同时,传动轴24启动电力回充系统60回馈电流至电池管理单元72,达到蓄电或补充电力的循环效果。
在怠速期间,马达14仍旧驱动传动轴24转动,以致电力回充系统60持续回馈电流至电池管理单元72。换句话说,电动车即使处于停车状态,电力回充系统60仍旧维持蓄电或补充电力的效能,不因变速机构30保持怠速而中断。

Claims (8)

1.一种二轮电动车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传动系统,其包括一马达、一离合器、一变速机构与一换挡装置,马达带动一传动轴旋转,离合器连接传动轴与变速机构,变速机构被换挡装置控制而对传动轴转速为一定比例的调节,将马达的扭矩输出至外界;
一电力回充系统,其包括一发电机,一安装于发电机的发电机齿轮,及一联结传动轴且啮合发电机齿轮的传动轴齿轮,可在传动轴转动期间,以电力回充系统产生电流且回馈传动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二轮电动车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系统与电力回充系统被一机壳保护,供发电机紧固于机壳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二轮电动车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机壳外部形成一些用于散热的鳍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二轮电动车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马达有一转子,转子结合一大链轮,用一链条使大链轮与一小链轮维持传动关系,小链轮与一第一驱动齿轮安装在传动轴并与传动轴齿轮不在同一端,第一驱动齿轮啮合一设在离合器的主齿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二轮电动车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变速机构有二组齿轮:
一组齿轮有多个齿轮与一主轴,这些齿轮有不同的齿数比,安装在主轴而可同向转动关系,至少一齿轮沿轴长方向往复位移,主轴一端连接离合器;
另一组齿轮有多个齿轮与一副轴,这些齿轮有不同的齿数比,安装在副轴而可同向转动关系,至少一齿轮沿轴长方向往复位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二轮电动车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换挡装置包括:
一鼓轮,其外表是圆的且形成多个轨道,鼓轮与一枢接于机壳的支杆相连;
多个变速叉,每个变速叉连接于一设在机壳的枢轴而可滑动,其一端与相应的齿轮具备连动关系,另一端受限于鼓轮相应的轨道壁面,决定变速叉在枢轴的位置,连带主、副轴相应的齿轮啮合或分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二轮电动车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相对主、副轴位移的齿轮有一环槽;每个变速叉有一叉着相应齿轮环槽的分叉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二轮电动车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换挡装置还有一安装于机壳的拨杆;一感应板,其与鼓轮设在相同的支杆而可同向转动;以及,一操作件,其与拨杆相连而可连带感应板运动。
CN201510060504.7A 2015-02-05 2015-02-05 二轮电动车的传动系统 Pending CN1059845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60504.7A CN105984554A (zh) 2015-02-05 2015-02-05 二轮电动车的传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60504.7A CN105984554A (zh) 2015-02-05 2015-02-05 二轮电动车的传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84554A true CN105984554A (zh) 2016-10-05

Family

ID=57036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60504.7A Pending CN105984554A (zh) 2015-02-05 2015-02-05 二轮电动车的传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84554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06943Y (zh) * 1997-03-12 1999-02-10 郭明聪 自发电式电动车
EP1958813A1 (en) * 2007-02-19 2008-08-20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CN202186476U (zh) * 2011-03-31 2012-04-11 王超 一种具有人力驱动机构的电动车多挡变速驱动装置
DE102014106722A1 (de) * 2013-05-30 2014-12-0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 d. Staates Delaware) Automatisiertes Handschaltgetriebe mit Elektromotor-Generato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06943Y (zh) * 1997-03-12 1999-02-10 郭明聪 自发电式电动车
EP1958813A1 (en) * 2007-02-19 2008-08-20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CN202186476U (zh) * 2011-03-31 2012-04-11 王超 一种具有人力驱动机构的电动车多挡变速驱动装置
DE102014106722A1 (de) * 2013-05-30 2014-12-0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 d. Staates Delaware) Automatisiertes Handschaltgetriebe mit Elektromotor-Generator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56070B (zh) 具有两个行星齿轮组和一个固定的互连部件的多模式电力变速器
CN106090149B (zh) 双电机盘式无级变速动力系统
US8226513B2 (en) Power plant
CN101273217B (zh) 具有两个行星齿轮组、两个固定互连件和离合输入的多模式电动变速器
US20140335997A1 (en) Drive device for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CN102126425B (zh) 单个马达混合动力变速器
US8715126B2 (en) Powertrain for a vehicle
CN103917803A (zh) 电动汽车用驱动装置
US20120035014A1 (en) Transmission Systems
RU2563304C2 (ru) Силовая передача для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силовой передачей
WO2012000325A1 (zh)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CN102343796B (zh) 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包含该驱动系统的车辆
JP2015140127A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用変速機
JP5949364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CN101454594A (zh) 具有三个行星齿轮组、两个固定互连部件及离合输入的电气可变式变速器
WO2018000964A1 (zh) 动力驱动系统和车辆
CN101918734A (zh) 行星齿轮组和使用该行星齿轮组的动力传动装置
US20220009333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n electric drive arrangement
CN205937668U (zh) 双电机盘式无级变速动力系统
CN210566145U (zh) 一种智慧城市维护车用分动箱
CN202424399U (zh) 一种带双离合的机械变档轮毂电机
CN105984554A (zh) 二轮电动车的传动系统
US6371881B1 (en) Variable continuous transmission system
US9487265B2 (en) Variable lever and gear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method
KR101194093B1 (ko) 전기자동차의 변속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