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82713A - 动脉介入创口封堵器 - Google Patents

动脉介入创口封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82713A
CN105982713A CN201510079239.7A CN201510079239A CN105982713A CN 105982713 A CN105982713 A CN 105982713A CN 201510079239 A CN201510079239 A CN 201510079239A CN 105982713 A CN105982713 A CN 1059827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seouts
hemostatic clamp
pieces
push piece
hemosta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7923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07923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82713A/zh
Publication of CN1059827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827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封堵器的封堵件在从导鞘推入动脉后靠自身的弹性部分张开;接着,向回拉封堵件来暂时地堵住动脉创口;然后,当与推件分开时,超弹性金属止血夹在动脉壁外侧靠自身的弹性张开,同时拉紧封堵件,从而永久地夹住封紧动脉创口。该封堵器含有封堵件,止血夹,应力缓冲套环,连接件,推件,及套管;封堵器的最前端为封堵件,用可生物降解的材料制成;封堵件有厚的部分和薄的部分沿着周向交替分布;止血夹安装在封堵件后面,两件的中部紧密相连距离固定;止血夹是由超弹性金属线绕成的片状弹簧;弹簧线从止血夹的中部向外周延伸然后绕回来形成弹簧的悬臂;各个悬臂沿着周向均匀分布,用来夹紧动脉创口;应力缓冲套环勾住止血夹的内侧,使止血夹的外侧在张开与闭合时能够绕着应力缓冲套环转动以减小变形与应力,这样容易闭合张开及提高夹紧力;连接件用可生物降解的材料制成,将封堵件和应力缓冲套环及止血夹连接在一起;推件连在闭合状态的止血夹后面,使止血夹保持闭合状态,并用来传送止血夹和封堵件;套管用来装入保存推件,应力缓冲套环,连接件,和闭合状态的封堵件止血夹,以及在使用时插入导鞘;封堵件和止血夹的闭合状态为,与推件同轴心,且向推件轴心弯曲压缩。

Description

动脉介入创口封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介入式医疗器械,是一种植入式股动脉创口封堵器,也可用于其它血管创口的封堵。
背景技术
在心血管介入治疗操作结束时,需要封堵动脉介入创口。
对于股动脉创口,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两种封堵器。一种是缝合器,有时有缝不严的问题。另一种是在动脉壁外侧充填胶原蛋白海绵,有时有堵不严的问题。在临床使用时有百分之几的病人止血失败。
还有一种动脉创口封堵器,在动脉内用大止血伞把动脉创口完全盖住,止血效果非常好。但由于不是植入式的产品,在动脉内盖住十几分钟使动脉创口收缩后,还要把伞拿出来。接着还要用手按压动脉创口。
美国专利7625392,8114125,8118833,8147513提出了植入式动脉内止血伞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其缺点是,在动脉内打开止血伞后,需要向前推进动脉壁外侧的止血夹才能与止血伞一起夹紧动脉创口,然后锁紧。但这种锁紧是很难实现的。其原因在于植入式动脉封堵器直径很小,必须小于动脉创口,而很难让止血夹在小直径的件上移动后锁紧。这是由于小直径件与套在上面移动的件之间的接触面积太小,因而摩擦力小卡不住。至今未见使用类似的产品,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个问题。
美国专利6726696提出用一个两端带有径向突出台阶的可生物降解的管子来 从动脉内外卡住动脉创口。而可生物降解材料的弹性刚性及强度都比较低,因而从导鞘内的关闭状态出来后重新张开的能力低,夹的力也小,从而会夹不紧卡不住。因此这种封堵器很难保证在植入后不脱落掉进动脉内,特别是在使用数量很大的时候。
本发明的要点
本发明的封堵器通过可闭合张开的可降解的封堵件先从动脉内侧暂时地封住动脉创口,接着超弹性金属止血夹在动脉壁外侧靠自身的弹性张开,同时拉紧与之紧密相连的封堵件,从而永久地夹住封紧动脉创口。
由于封堵件与止血夹之间的距离小,及超弹性金属止血夹的优越的弹性,而能一起夹住动脉创口,因此不需要通过移动止血夹来夹紧然后锁住的操作。要使紧密相连的封堵件与止血夹能够好使,就要做到下面几点。一是要使封堵件与止血夹在闭合后直径很小,这样才能够进入插在动脉创口内的导鞘。二是要在动脉内先张开封堵件,而与封堵件紧密相连的止血夹要先被跟着拉进动脉,然后再拉回到动脉外之后张开。这就要求止血夹在进出动脉创口时要始终保持闭合的状态。三是要使止血夹的材料有良好的弹性刚性强度,在张开后能有力地恢复到闭合前的形状,从而有足够的夹紧封紧力。四是要从封堵器的结构设计上使止血夹在闭合时变形小,从而避免产生不能回复的变形。
本发明的封堵器的封堵件有厚的部分和薄的部分沿着周向交替分布,从而能够像伞一样折叠卷起来直径很小,而张开时厚的部分能支撑薄的部分;止血夹用超弹性金属线制成,比高分子材料弹性刚性好强度高,恢复变形能力强夹紧力大体积小,比其它金属弹性好恢复变形能力强夹紧力大;止血夹的内部特别是中心区域是空的,内部及中心的空的区域相连,以减小变形集中和避免闭合时 对折;止血夹张开闭合时用应力缓冲套环勾住,这样容易闭合,也有利于从闭合状态恢复到张开状态因而夹得紧;采用推管及切件来控制止血夹的闭合及张开,使止血夹在进出动脉创口时始终保持闭合的状态。
本发明的优点
操作简单,一分钟内完成从插入封堵器到止血的操作。
封堵效果好,封得严而牢靠。
附图说明
图1所示的是本发明封堵器的平面型封堵件10。
图2所示的是锥形封堵件10B.
图3所示的是组装在一起的止血夹30,应力缓冲套环40及拉件70。
图4所示的是连接件20注塑在图三中的组装件上。
图5所示的是封堵件10套在图四中的连接件20上。
图6所示的是推件50套到图五中的组装件的止血夹30上,形成一种封堵器内组装件。
图7所示的是推件50通过连接线71连接到图五中的组装件的止血夹30上,形成另一种封堵器内组装件。
图8所示的是图六及图七中的封堵器内组装件在伞支撑12关闭及伞面11卷起来后的形状。
图9所示的是图八中封堵器内组装件插进套管60中形成封堵器总装件。
图10所示的是封堵件10在通过导鞘80被推件50完全推入动脉90后靠其自身的弹性部分张开。
图11所示的是向外拉拉件70使封堵件10被拉到导鞘80的前口从而使封堵件10完全张开。
图12所示的是向外拉拉件70使封堵件10完全盖住动脉创口92。
图13所示的是向外抽出导鞘和推件后,止血夹30在动脉壁外完全张开并与动脉壁内的封堵件10一起夹住动脉创口92。
图14所示的是封堵件10C中间有凸出部分14。
图15所示的是止血夹30夹住动脉创口并拉紧封堵件10C堵住动脉创口。
图16所示的是封堵件10D中间凸出部分14的厚度均匀没有薄的区域。
图17所示的是封堵件10E外周平面部分的薄的区域11比厚的区域12窄。
图18所示的是封堵件10F外周平面部分只有厚的区域12,而没有薄的区域。
图19所示的是止血夹30B的4个悬臂的前端33比后端(相邻的两个31之间的距离)宽。
图20所示的是锥形止血夹30C。
发明内容
1.封堵器结构与安装过程
图一所示的是本发明封堵器的平面型伞状封堵件10。封堵件的外周区域有厚的部分12和薄的部分11,沿着周向交替分布。封堵件的外周区域像伞一样可以折叠张开。薄的部分11为封堵件的止血伞盖,比较薄因而所占的体积小,容易卷起来插入小直径的导鞘内,然后进入动脉,从动脉内盖住动脉介入创口。薄的部分11比厚的部分12的面积大所以能盖住创口的面积大。厚的部分12为伞支撑,由于面积小而所能盖住的面积小,主要用来支撑薄的伞盖。
封堵件10的外径比插入动脉创口的导鞘的外径大50%到100%时止血效果比 较好。这么大的封堵件没有薄的部分是很难卷起来插入比它小得多的导鞘内径的。而没有厚的部分支撑则很难使薄的部分盖严动脉创口。
封堵件的中部的孔13用来套上后面所述的连接件。孔13周围的圆环片最厚,从而能牢牢地与连接件连在一起而不脱落或撕坏。
封堵件用柔软的可生物降解的材料制成。例如:1.聚酯(Polyester,如PLA、PLLA,PLGA,PGA,PDLA等);2.聚酯酰胺(Polyesteramide);3.胶原蛋白。
图二所示的是非平面的锥形伞状封堵件10B,也用柔软的可生物降解的材料制成。使用时可以通过用力拉向动脉创口,使锥形封堵件的薄的伞盖11在碰到动脉创口时在张力作用下伸展变宽而盖住动脉创口,这样比平面型封堵件的伞盖得更紧。锥形封堵件的伞盖在拉宽前比平面型的伞盖的面积小,因而所占体积小,更容易卷起来插入导鞘内。锥形封堵件的厚的伞支撑12及孔13与平面型封堵件的相仿。
图三所示的止血夹30是由一根弹簧线在一个平面上环绕一周而成的首尾相连的弹簧。弹簧线从止血夹的中部向外周延伸(32)到外端(33),然后绕回来(33,32)形成弹簧的悬臂,用来夹紧动脉创口及周围的组织;接着再从中部开始向外周延伸然后绕回来形成新的悬臂;所形成的悬臂沿着周向均匀分布。这种弹簧结构,从中心到各个悬臂的内部都是空的,而且这些空的区域互相连接贯通,因此能向各个方向变形释放应力而减少变形集中。所以,容易从平面张开的状态被弯曲压缩折叠成立体管状的闭合状态。特别是中心空的区域,没有弹簧线直接穿过及连接到对面,因而不会产生弹簧线的180度对折。
图三中共有四个悬臂沿着周向均匀分布,构成止血夹的外侧。悬臂之间的连接线31为止血夹的内侧。四个悬臂是对称的,具有沿外周用力均匀的优点。
从侧面上看,这是一种片状弹簧,容易张开与关闭。
止血夹的材料为生物相容性好的超弹性镍钛合金。超弹性镍钛合金比其它金属的弹性好,能够承受的弹性变形量大,不易产生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超弹性镍钛合金比可降解材料等高分子材料的弹性刚性及强度高很多,因而在做得很窄很薄的时候也能闭合张开夹紧。而如果用高分子材料或其它金属做成图三所示的止血夹30,就根本不能满足闭合张开夹紧的要求。可以将一个超弹性镍钛合金片材通过线切割或电化学腐蚀等方法成型,然后化学抛光倒角。
图三中的应力缓冲套环40用来钩住止血夹30的悬臂之间的连线31,使止血夹的外侧33和32在张开与闭合时,止血夹内侧连线31能够在应力缓冲套环的孔内转动,从而减少止血夹在闭合时的变形和应力。否则,在止血夹闭合时如果靠夹紧或者注塑的方法来固定止血夹的内侧,止血夹就会在被固定的地方的边缘有很大的变形集中,引起不能恢复的永久变形甚至折断。套环上的断口41是为了便于将套环套在止血夹上。也可以将应力缓冲套环做成十字形的,并在十字的四个端部做成弯钩或小圆环来套住四个连线31。
拉件70是可生物降解的绳,通过连接到应力缓冲套环上,来向回拉止血夹及封堵件,以促使封堵件张开及封住动脉创口。
图四所示的是连接件20注塑在止血夹30,应力缓冲套环40及拉件70上。连接件的圆头后面的槽沟21用于连接封堵件10的孔13。连接件20用可生物降解的材料制成。当连接件20比封堵件10硬的时候,更为结实牢固。在注塑后,套环断口41(图三)就被固定而不容易在使用时张开。
应力缓冲套环40的材料为不锈钢或超弹性镍钛合金。如果应力缓冲套环与连接件材料相同,就相当于在加大了的连接件上加个应力缓冲孔,就会使封堵器的体积变大很多。这是因为可降解材料比金属软很多,要做得厚才能不扭曲不断裂。其它高分子材料也比金属软很多。
图五所示的是封堵件10套在图四中的组装件的连接件20上。这样,连接件20就把封堵件10的中部(图一中的13)和止血夹30的中部(图三中的31)通过应力缓冲套环40紧密连接在一起。封堵件10中部后表面和止血夹30中部之间的中心轴向距离在使用时始终保持不变。两者距离要靠近,起码要小于1毫米,以便能夹住动脉壁。而且越靠近越好,最好是挨着连接,这样才能夹紧动脉创口。两者的距离太大时,夹在中间的肌肉厚而松软,因而夹不紧动脉创口,同时也会使止血夹离皮肤近而容易被碰到。比如用弹簧线圈将止血夹与封堵件连接在一起的时候,弹簧线圈的伸长将会使两者距离加大而减弱封堵件和止血件外端的夹紧力。
在安装时,用力将封堵件的孔13推向连接件的圆头,使伞孔弹性地张开然后卡在连接件圆头后面的槽沟21(图四)上。然后,可以用溶剂或粘结剂将封堵件和连接件粘在一起。当连接件20与封堵件10为同样材料时就变成了一个件,就可以同时注塑成型。
图六所示的是推件50套到图五组装件中的止血夹30上,形成一种封堵器内组装件。封堵件10安装在封堵器的最前面,后面依次是止血夹30和推件50,三个件的中心轴(轴心)重合平行。推件50的材料为不锈钢或镍钛合金。安装时先将图五中的组装件的止血夹30的四个悬臂向中心轴弯转90度呈闭合状态,然后插到推件50中。闭合状态的止血夹围绕着推件的中心轴呈周向均匀分布。推件连接到闭合状态下的止血夹上,使得止血夹能够在植入封堵器的过程中一直保持在闭合状态下,直到在植入封堵件后止血夹与推件分开时才张开。
由于有止血夹的弹簧力作用在推件上,在向回拉推件50时止血夹就会跟着被向回拉。所以,推件50也能起到拉件的作用,因而可以不使用或不安装拉件70,这时推件和拉件为同一个件。而安装使用拉件70则可以起到保护作用,以 防止万一止血夹从推件脱落。
将图三与图六对比可以看出止血夹的相邻两个悬臂之间的角度在张开状态时为90度,而在闭合时为0度。也就是说止血夹从张开到闭合的过程中使相邻悬臂的弹簧线(图三中的32)的角度向一起共弯转了90度。这是止血夹有4个悬臂时的情况。而如果止血夹只有两个悬臂并且对称分布,那它们之间的角度就是180,而把它们闭合塞进推管时为0度。也就是说它们从张开到闭合的过程中使相邻的弹簧线的角度向一起共弯转了180度,比4个悬臂时大了一倍。弹簧线弯转的角度越大,变形及应力就越大,就越不容易闭合,而且闭合后就越不容易回复到原来张开状态,闭合弯曲时甚至还有折断的危险。所以,悬臂数量越多则每段弹簧线在闭合时变形和应力就越小,就越不容易产生永久变形甚至折断,就越容易闭合及重新张开。但悬臂数量多则占体积大,闭合后就不容易一起插入推管。因此,做成三到五个悬臂较好,最好是四个,这样才能同时兼备闭合时体积小而同时容易闭合及重新张开的优点。
图七所示的是推件50通过连接线71连接到图五中组装件的止血夹30的外端33上,形成第二种封堵器内组装件。图中34为横跨止血夹外端33半圆弧的两端的小连杆,可在止血夹线切割成型时做出,以防止连接线71向封堵件10方向滑动。闭合状态的止血夹的四个悬臂的外端33分别由四根连接线71连到推件的四个孔内。图中20为连接件,40为应力缓冲套环。连接线71可以是可生物降解的绳,将推件50和止血夹30系到一起。
这种并排连接方式比图六中所示的将推件套在止血夹上好,有三个优点。1.这种并排连接比起将推件套到止血夹上节省空间,使推件直径能够做得小。2.悬臂的中部会沿着推件的径向向外弯曲,有助于促进封堵件在从导鞘出来进入动脉后张开。3.不用拉件了。这是因为止血夹被系到推件上,因而可以通过拽 推件来拽止血夹。这时推件也是拉件。
在需要分开推件与止血夹以使止血夹张开时,可向前推动图七所示的切件52来切断连接线71。切件52的前端锋利。切件52插在推件50内的长度比推件略短,因而不会露出头而伤到病人。切件52的材料为不锈钢或镍钛合金。
图八所示的是图六中的封堵器内组装件在封堵件及止血夹闭合后的形状。封堵件止血夹的闭合状态为:与推件同轴心,且外周向推件的轴心弯曲压缩。闭合状态的止血夹被盖在闭合了的封堵件里面,因而从封堵件外边看不见。由于封堵件及止血夹的中部紧密相连,因此两个件加一起要很薄才能像图八中那样向一边弯曲收缩折叠在一起形成小直径的组装件。而如果止血夹用可降解材料或者其它高分子材料,就要比用超弹性镍钛合金厚得多而使直径太大装不进导鞘。
图八中的11是卷起来的薄的伞面。薄的伞面在沿着周向对折一次后卷了一次。12是厚的伞支撑。
图七中的内组件在封堵件关伞及伞面卷起来后形状与图八中的相同,只是没有了拉件70.
图九所示的是封堵器的内组装件插进套管60内形成封堵器的总装件。套管用来装入保存推件,应力缓冲套环,连接件和闭合状态的封堵件止血夹,以及在使用时插入导鞘。套管的内径与导鞘的内径相同,这样使封堵件能够容易地从套管推进导鞘。套管一般为塑料,也可以是金属。图中10为封堵件,50为推管,70为拉件。
2.封堵器使用操作过程
使用时,将图九所示的封堵器总装件插入已经在病人身上的导鞘。接着向前推推件直到封堵件完全从导鞘内出来进入动脉,这时推件上预先刻好的标志正 好移动到封堵器套管的尾部。还可以通过向后拉封堵件来判断封堵件是否完全从导鞘中出来进入动脉。这时在握住导鞘80的同时,向后拉拉件70或推件50就会感觉到部分张开了的封堵件碰到导鞘前端而产生的阻力。而如果封堵件没有完全从导鞘内出来进入动脉,封堵件就会处于闭合状态,这时向后拉就能将封堵件重新拉进推管,而感觉不到多大阻力。
图十所示的是封堵件10在通过导鞘80完全进入动脉90后靠其自身的弹性部分张开的情景。图中91为动脉壁,94为皮肤。
在封堵件完全从导鞘内出来进入动脉后,与封堵件相连的止血夹由于与推件连在一起而不能张开。否则,如果止血夹在动脉内张开了就不能被拉进动脉创口,也使得封堵件被止血夹挡住而不能盖住动脉创口。
在封堵件进入动脉后,拔出封堵器套管。接着在握住导鞘80的同时,向后拉拉件70或推件50直到拉不动,使封堵件10被导鞘80的前端顶住,从而使封堵件10完全张开并盖住导鞘(如图十一所示)。
接着,松开导鞘,向外拉拉件70或推件50直到遇到阻力拉不动了,使封堵件10完全封住动脉创口92(如图十二所示)从而止血。
也可以将图十一和图十二所示的两个步骤简化合并为一个。在封堵件完全从导鞘内出来进入动脉后,松开导鞘,向后拉拉件70或推件50直到拉不动,使封堵件10张开并完全封住动脉创口92。
然后,抽出导鞘和推件以使止血夹张开。对于推件像图六所示的那样套在止血夹时,可继续向回拉推件,使卡在动脉创口的封堵件将止血夹从推件内拉出。而当推件像图七所示的那样是与止血件并联的时候,推动切件将连接线切断,使推件与止血件分开。
图十三所示的是向外抽出导鞘和推件后,止血夹30在动脉壁91外侧靠自身 弹力完全张开,同时自动拉紧动脉壁内与止血夹紧密相连的封堵件10,从而夹住封紧动脉创口92。在止血夹从闭合状态到张开的过程中,止血夹的悬臂从与封堵件垂直(图六)到平行(图五),而止血夹的最外端(图三中的33)不断推动和压紧创口周围的肌肉并向封堵件靠近,同时也拉紧封堵件。
由于止血夹30的4个悬臂是对称的,所以与创口周围肌肉的相互作用力也是对称的,从而使止血夹及封堵件的中心能够被推近创口的中心。由于封堵件直径比动脉创口大,即使封堵件中心偏离了动脉创口的中心,也能封住动脉创口。
由于可以通过向后拉而使封堵件完全张开并封紧动脉创口,因此封堵件的弹性不需要像止血夹那麽好。而止血夹完全要靠自身的弹性来张开并要有足够的夹紧力,因此要有良好的弹性刚性和强度。
在止血夹与封堵件一起夹住动脉创口止血后,如果封堵器上有拉件,可以在皮肤表面处切断拉件。然后,在包扎好皮肤创口后,病人就可以下床走动。动脉创口则逐渐地在没有动脉血压的直接作用下收缩关闭愈合。同时,动脉壁内逐渐长出新的薄膜组织盖住封堵件,而封堵件10,连接件20和拉件(图中没有示出)则在植入人体后慢慢降解吸收。
3.另外几种封堵件和止血夹
图十四所示的封堵件10C的中部有凸出区域14。凸出区域14的直径大于或等于已经抽出去的导鞘,因此能塞紧动脉创口而没有偏心的问题,同时也有一定的封堵止血作用。凸出区域14和它外周的平面区域都有薄的部分11和厚的部分12,沿着周向交替分布。薄的部分11便于弯曲压缩折叠装入导管及经过导鞘插入动脉。而厚的部分12则起到促进张开及支撑作用。
与封堵件10的使用相仿,在使用封堵件10C时,先将封堵件推出导鞘进入 动脉使其靠自身的弹性自行张开。接着如图十五所示,向回拉封堵件直到凸出区域14塞进动脉创口,及外周平面区域的薄的部分11和厚的部分12盖在创口周围的动脉内壁91上,从而止血。然后,抽出推件使止血夹30张开并夹住动脉创口及周围的肌肉93,同时拉紧封堵件10C并保持止血。图中20为连接件。在抽出导鞘后,肌肉创口95部分收缩,而在止血夹处被止血夹30撑开。在止血后,动脉壁内逐渐长出新的薄膜组织盖住封堵件,同时封堵件及连接件逐渐降解。
图十六所示的封堵件10D的中部凸出区域14的壁厚度均匀。由于凸出区域14比封堵件外周区域的直径小,因此在壁不太厚的时候即使没有厚薄交替的部分也能折叠收缩并插进导管。图中11和12分别为封堵件外周平面区域的薄的伞面及厚的支撑。
图十七所示的是封堵件10E的外周平面区域的薄的部分11比厚的部分12直径小也就是径向宽度窄。这是由于凸出区域14也有一定的止血作用,因此外周区域的薄的部分11窄一些也能止血。而外周区域的厚的部分12比薄的部分11直径大,是为了能使封堵件卡在动脉创口上而不被拉出去。
图十八所示的是封堵件10F的外周平面区域里只有厚的部分12,而没有薄的部分。这时的外周区域是不连续的,在厚的部分12之间是空的。当凸出区域14的直径大长度也大因而止血作用好的时候,就不用外周区域来止血。这时,外周区域的作用只是为了能使封堵件卡在动脉创口上而不被拉出去。当然,有外周区止血,则更安全可靠。
图十九所示的是止血夹30B的4个悬臂的前端33比后端(相邻的两个31之间的距离)宽。这样就比较容易在止血夹张开碰到动脉创口周围的肌肉时,能够在撑开肌肉的同时,使悬臂沿着径向弯曲变形变宽而半径减小。止血夹的半 径通过变形减小了,就能在肌肉创口内完全张开回复到原来安装前的平面形状,而且还有可能在肌肉与动脉壁外侧之间完全张开。否则,止血夹的半径太大又不能通过变形减小,就不能够在狭小的肌肉创口内完全张开,就不能回复到原来安装前的平面形状,就会呈锥形且锥形的尖顶部朝着动脉创口,因而就比较容易被拉向动脉创口而导致夹不紧,使封堵件封不紧动脉创口。
图二十所示的是锥形止血夹30C,它的侧面是锥形的。从正面看,它也是由4个悬臂组成的弹簧。4个悬臂是对称的,沿着周向均匀排列。而每个悬臂的侧面都是薄片状的,整个止血夹的径向横截面也是薄片状的,因而也容易张开闭合。在安装时把锥形的尖顶部31背向封堵件,而将锥形的底部的四个悬臂的外端33朝向封堵件安装,也就是将图五中的弹簧30的4个悬臂向着封堵件10弯曲倾斜的形状。这样夹起来就更有力量。而且,在抽出推件后止血夹在肌肉创口内或者完全张开,锥形的尖顶部背向动脉创口,或者不完全张开而接近平面形状,这样就不容易形成尖顶部朝着动脉创口的锥形而容易滑动。

Claims (22)

1.一种动脉创口封堵器含有封堵件,止血夹,及推件和套管;封堵器的最前端为封堵件,用可生物降解的材料制成;止血夹安装在封堵件后面,两件的中部相连接距离固定;止血夹是由超弹性金属线绕成的片状弹簧;弹簧线从止血夹的中部向外周延伸然后绕回来形成弹簧的悬臂;各个悬臂沿着周向均匀分布;推件连在闭合状态的止血夹后面,使止血夹保持闭合状态,并用来传送止血夹和封堵件;套管用来装入保存推件和闭合状态的封堵件止血夹,以及在使用时插入导鞘;封堵件和止血夹的闭合状态为:与推件同轴心,且向推件轴心弯曲压缩;封堵件在被推件从导鞘推入动脉后靠自身的弹性张开;接着,向回拉封堵件来暂时地堵住动脉创口;然后,当止血夹与推件分开时,止血夹在动脉壁外侧靠自身的弹性张开,同时拉紧封堵件,从而永久地夹住封紧动脉创口。
2.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封堵件的外周区域有厚的部分和薄的部分,沿着周向交替分布。
3.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封堵器还含有应力缓冲套环,钩住止血夹的内侧,使止血夹的外侧在张开与闭合时能够绕着应力缓冲套环转动。
4.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封堵器还含有可生物降解的连接件,将封堵件和应力缓冲套环及止血夹连接在一起。
5.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封堵器还含有可生物降解的拉件,用来向回拉封堵件和止血夹。
6.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封堵器还含有连接线,将止血夹的外端与推件连接起来。
7.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封堵器还含有切件,用于断开止血夹与推件之间的连接线。
8.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封堵件与止血夹之间的中心轴向距离小于1毫米。
9.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止血夹完全张开时为锥形,锥形的底部朝向封堵件安装。
10.一种动脉创口封堵器含有封堵件,止血夹,应力缓冲套环,连接件,推件,及套管;封堵器的最前端为封堵件,用可生物降解的材料制成;止血夹安装在封堵件后面,两件的中部相连接距离固定;止血夹是由超弹性金属线绕成的片状弹簧;弹簧线从止血夹的中部向外周延伸然后绕回来形成弹簧的悬臂;各个悬臂沿着周向均匀分布;应力缓冲套环勾住止血夹的内侧,使止血夹的外侧在张开与闭合时能够绕着应力缓冲套环转动;连接件用可生物降解的材料制成,将封堵件和应力缓冲套环及止血夹连接在一起;推件连在闭合状态的止血夹后面,使止血夹保持闭合状态,并用来传送止血夹和封堵件;套管用来装入保存推件,应力缓冲套环,连接件,和闭合状态的封堵件止血夹,以及在使用时插入导鞘;封堵件和止血夹的闭合状态为:与推件同轴心,且向推件轴心弯曲压缩;封堵件在被从导鞘推入动脉后靠自身的弹性张开;接着,向回拉封堵件来暂时地堵住动脉创口;然后,当止血夹与推件分开时,止血夹在动脉壁外侧靠自身的弹性张开,同时拉紧封堵件,从而永久地夹住封紧动脉创口。
11.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封堵件的外周区域含有厚的部分和薄的部分,沿着周向交替分布。
12.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封堵件的中部区域突出于外周区域,用来塞紧动脉创口。
13.权利要求12中所述的封堵件的中部区域有厚的部分和薄的部分,沿着周向交替分布。
14.权利要求12中所述的封堵件的外周区域的厚的部分比薄的部分直径大。
15.权利要求12中所述的封堵件的外周区域沿着周向不连续。
16.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止血夹中共有三到五个悬臂。
17.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封堵器还含有可生物降解的拉件。
18.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封堵器还含有连接线,将止血夹的外端与推件连接起来。
19.权利要求18中所述的封堵器还含有切件,用于断开止血夹与推件之间的连接线。
20.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封堵件与止血夹之间的中心轴向距离小于1毫米。
21.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止血夹完全张开时为锥形,锥形的底部朝向封堵件安装。
22.一种动脉创口封堵器含有封堵件,止血夹,应力缓冲套环,连接件,推件,及套管;封堵器的最前端为封堵件,用可生物降解的材料制成;封堵件有厚的部分和薄的部分沿着周向交替分布;止血夹安装在封堵件后面,两件的中部挨着连接;止血夹是由超弹性镍钛合金线绕成的片状弹簧;止血夹的内部区域特别是中心区域是空的,止血夹内部的空的区域互相连接;应力缓冲套环勾住止血夹的内侧,使止血夹的外侧在张开与闭合时能够绕着应力缓冲套环转动;连接件用可生物降解的材料制成,将封堵件和应力缓冲套环及止血夹连接在一起;推件连在闭合状态的止血夹后面,使止血夹保持闭合状态,并用来传送止血夹和封堵件;套管用来装入保存推件,应力缓冲套环,连接件,和闭合状态的封堵件止血夹,以及在使用时插入导鞘;封堵件和止血夹的闭合状态为:与推件同轴心,且向推件轴心弯曲压缩;封堵件在被推入动脉后靠自身的弹性张开;接着,向回拉封堵件来暂时地堵住动脉创口;然后,当止血夹与推件分开时,止血夹在动脉壁外侧靠自身的弹性张开,同时拉紧封堵件,从而永久地夹住封紧动脉创口。
CN201510079239.7A 2015-02-09 2015-02-09 动脉介入创口封堵器 Pending CN1059827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79239.7A CN105982713A (zh) 2015-02-09 2015-02-09 动脉介入创口封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79239.7A CN105982713A (zh) 2015-02-09 2015-02-09 动脉介入创口封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82713A true CN105982713A (zh) 2016-10-05

Family

ID=570422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79239.7A Pending CN105982713A (zh) 2015-02-09 2015-02-09 动脉介入创口封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8271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37119A (zh) * 2017-07-04 2017-09-08 安瑞医疗器械(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缝合夹及其释放方法
CN113069153A (zh) * 2021-05-19 2021-07-06 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用于动脉血管上破口的封堵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37119A (zh) * 2017-07-04 2017-09-08 安瑞医疗器械(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缝合夹及其释放方法
CN113069153A (zh) * 2021-05-19 2021-07-06 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用于动脉血管上破口的封堵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14105B2 (en) Anchor instrumentation and methods
CN103930043B (zh) 医疗装置固定锚定件
US10350096B2 (en) Expandable stent-graft system having diameter reducing connectors
US20070123936A1 (en) Arterial Closure Button
US20130218195A1 (en) Medical device anchor and delivery system
US10098739B2 (en) Peripheral sealing venous check-valve
US20190336114A1 (en) Internal jugular carotid closure device
JP2010517641A (ja) 永久移植物を使用して血管の開口部を閉鎖する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GB2525647A (en)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with twisted element
US10869656B2 (en) Vessel sealing device with automatic deployment
JP2002516693A (ja) 組織コネクタ装置および方法
US20080312683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losing an Opening in a Blood Vessel Using Memory Metal and Collagen
US20220110635A1 (en)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including valve member
CN107072649A (zh) 生物可吸收伤口闭合设备和方法
CN102038528A (zh) 血管介入创口封堵器
CN105982713A (zh) 动脉介入创口封堵器
US20220104945A1 (en) Coronary artery check valve
US20230310184A1 (en) Magnetic stent and stent delivery
WO2020134539A1 (zh) 输送器和输送系统
US20230026939A1 (en) Dual stent and delivery system, delivery tool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elivery of dual stents
CN110074834A (zh) 医疗装置
US10004512B2 (en) Occlus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CN101642391A (zh) 血管创口封堵器
KR101691118B1 (ko) 단부의 저항력이 강화된 의료용 스텐트 제조 방법 및 그 스텐트
CN109172077B (zh) 一种带末端血栓拦阻网的血管支架的释放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Li Yun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Acceptance of Patent Applic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Li Yun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that Application Deemed to be Withdraw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005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