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55371A - 变电站动环检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变电站动环检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55371A
CN105955371A CN201610449010.2A CN201610449010A CN105955371A CN 105955371 A CN105955371 A CN 105955371A CN 201610449010 A CN201610449010 A CN 201610449010A CN 105955371 A CN105955371 A CN 1059553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ormer station
module
equipment
bus
environ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4901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景泉
孙江华
秦子明
聂万庆
杨君泽
王大雷
张文政
刘克兵
马新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WIDE ARE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WIDE ARE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WIDE ARE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WIDE ARE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44901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55371A/zh
Publication of CN1059553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553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27/00Simultaneous control of variable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5D1/00 - G05D25/00
    • G05D27/02Simultaneous control of variable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5D1/00 - G05D25/00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确保变电站运行环境最佳的变电站动环检测系统,其技术方案为:研发一种新型的变电站动态环境监控系统,并且与相应的辅助监控设备相连接,形成对环境监控数据的智能化响应,提高变电站智能化水平,同时实现对整个变电站辅助监控系统的全面集成,提升变电站设备的运行管理水平,并且为加强设备监控及逻辑控制的灵活性,在硬件设备的基础上建立组态软件系统,便于对不同环境的功能性开发。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提供保持变电站设备运行环境及相关设备在最佳的运行状态,确保变电站运行环境温度、湿度、有毒有害气体、电缆沟水位情况保持较好的状态,同时对交直流设备、通风设备等进行智能控制,优化变电站设备运行环境。

Description

变电站动环检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电站智能监控技术领域,尤其是变电站动环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变电站的监控设备以对主设备的保护为主,辅助监控设备多数功能单一,针对性强,造成站内系统过多且庞大;并且对变电站内的辅助运行的电源设备、排水设备、主设备的降温通风设备均不进行连锁监控,多数变电站甚至不进行监控。原有的系统急需改进,研发将变电站内的需要进行监控的环境参数与相关设备结合实现连锁控制,实现对变电站运行环境和辅助设备的集中监控,消除了众多系统同时并存,且提高了系统集成化程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确保变电站运行环境最佳的变电站动环检测系统,其技术方案:主要由环境监控、设备监控、设备逻辑控制和消防系统监控构成;研发一种新型的变电站动态环境监控系统,并且与相应的辅助监控设备相连接,形成对环境监控数据的智能化响应,提高变电站智能化水平,同时实现对整个变电站辅助监控系统的全面集成,提升变电站设备的运行管理水平,并且为加强设备监控及逻辑控制的灵活性,在硬件设备的基础上建立组态软件系统,便于对不同环境的功能性开发。
变电站动环检测系统主要由电源模块、CPU模块、开入模块、开出模块、模拟量采集模块、电机保护模块和总线板构成;电源模块:负责提供装置运行电源、信号电源以及开关操作电源;CPU模块:负责装置运行管理、保护管理、定值管理、装置的数据通讯管理;电机保护模块:低压电机的保护功能和运行模拟量采集;开入模块:负责对现场环境监控装置的开入量状态采集;开出模块:装置输出控制信号,以控制现场的辅助设备;总线板:负责联接各个模块包含通讯总线、信号总线、控制总线、电源总线;模拟量采集模块:负责采集现场环境的实际的各种模拟量数据,作为装置动作的基础。
采用19英寸6U机箱,前插方式结构,即模块从装置的前面插拔。机箱的后部设有总线板,总线板的底板上安装插座,各模件间的连线设在总线板上;研发符合现场要求的人机对话窗口,满足就地安装和远方安装的两种形式,配合组态软件设计,便于灵活二次开发。本发明提供保持变电站设备运行环境及相关设备在最佳的运行状态,确保变电站运行环境温度、湿度、有毒有害气体、电缆沟水位情况保持较好的状态,同时对交直流设备、通风设备等进行智能控制,优化变电站设备运行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总体设计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变风机系统;
图3为本发明室内通风系统主要逻辑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图1、图2和图3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阐述:
变电站动环检测系统主要由电源模块、CPU模块、开入模块、开出模块、模拟量采集模块、电机保护模块和总线板构成;电源模块:负责提供装置运行电源、信号电源以及开关操作电源;CPU模块:负责装置运行管理、保护管理、定值管理、装置的数据通讯管理;电机保护模块:低压电机的保护功能和运行模拟量采集;开入模块:负责对现场环境监控装置的开入量状态采集;开出模块:装置输出控制信号,以控制现场的辅助设备;总线板:负责联接各个模块包含通讯总线、信号总线、控制总线、电源总线;模拟量采集模块:负责采集现场环境的实际的各种模拟量数据,作为装置动作的基础。
采用19英寸6U机箱,前插方式结构,即模块从装置的前面插拔。机箱的后部设有总线板,总线板的底板上安装插座,各模件间的连线设在总线板上;研发符合现场要求的人机对话窗口,满足就地安装和远方安装的两种形式,配合组态软件设计,便于灵活二次开发。实例:1、环境监控
1.1电缆沟水位监测,水位高告警开关量采集,启动排水泵:在电缆沟设置一定数量的水位感应装置,可人工调节,在电缆沟水位达到相应位置时实现排水泵自动启动,在感应器设置过程中防止频繁启动,将抽水泵运行的最低水位设置为工作停止点。
1.2高压室内温度监测(模拟量采集,启动排风系统,空调系统):人工设置温度控制定值,实现空调的自动启停,根据室内运行设备的实际情况,将变电站分为不同区域进行分别控制。
1.3高压室湿度监测(模拟量采集,启动排风系统): 人工设置湿度控制定值,实现排风的自动启停,主要针对高压室防止湿度过大造成的一次设备击穿。
1.4室内六氟化硫氧量仪联动检测(开关量采集,启动排风系统),六氟化硫气体设备定值可以进行定值设定。
1.5主变温度监测(模拟量采集,启动主变风机):人工设置温度制定值,实现空调的自动启停。
1.6室外风速监测(模拟量采集),多数变电所不进行采集。
2、设备监控
2.1直流屏:直流充电设备故障;故障信号,接点信号,名称根据不同设备进行定义4,DI=4。
2.2直流设备交流电源;交流电压380V ,6路AC=2。
2.3直流母线电压:控制母线、合闸母线,蓄电池端电压,直流220V、240V,4路AI=4。
2.4交流屏:
2.4.1交流屏电源:标配两台站用变6kV、35kV站用变各一台,部分110kV 变电站为三台站用变。3组,9路电压(380VAC)AC=3
2.4.2重要电源出线:直流电源、风机电源,交流380V。大于9路AC=3
小电流接地装置:根据站内系统6kV 、10kV 线路数目确认接地线路告警;结合接地装置的实际特点接入,接入为开入量。大于16路DI=20
3、设备逻辑控制:手动、自动切换
3.1主变风机的控制及保护,一般为两台主变
3.1.1启动逻辑:主变温度告警后启动风机,可以设置;同时对风机启动运行时间进行定义,满足自动启动要求,也不会频繁启动。DI=8,DO=2
3.1.2风机保护:电流、低电压有缺相保护,目前变电站使用的风机保护一般为热敏电阻的保护或者熔断器的保护装置。
3.2高压室排风系统控制及保护
3.2.1启动逻辑:室内温度、湿度、六氟化硫气体浓度启动风机;消防系统告警闭锁排风系统。一般是由接点闭锁排风系统,但目前变电站的风机一般是使用手动启动,可通过外接节点或者开入来实现对逻辑的控制。DI=8,DO=4
3.3站内空调控制系统
3.3.1启停空调可以自动运行控制,存在两种方式,手动和自动,在自动状态设计几个逻辑值,温度和湿度来控制室内的温度,无人室设为温度:15-35C°,湿度:20-80%RH,有人值班设为温度:22-28C°,湿度:20-80%RH。
3.4站内灯光控制系统:开和关,目前是手动控制,声光控和时间继电器解决站内灯光开和关,四季早晚变化设定。
4消防系统监控
4.1消防告警信号的接入,接入条件必须细化,因为消防是一套闭环系统, 1个开入量,电话自动通知,无先后关系,DI=1。
4.2建议:仅接入火灾告警信号,其他的不做过多管理。
4.3特别说明:装置在进行设计过程中实现现场灵活编程,多采集的模拟量、开入量,控制能发出命令的开出量相对独立设计,可实现现场可编程的链接。
本发明实施后产生的效果:可施行无人值守变电所,节省六人,一周巡检一次;十人可维护六到十个无人值守变电所,一年光人工费节省近200万。

Claims (3)

1.变电站动环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研发一种新型的变电站动态环境监控系统,并且与相应的辅助监控设备相连接,形成对环境监控数据的智能化响应,提高变电站智能化水平,同时实现对整个变电站辅助监控系统的全面集成,提升变电站设备的运行管理水平,并且为加强设备监控及逻辑控制的灵活性,在硬件设备的基础上建立组态软件系统,便于对不同环境的功能性开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动环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变电站动环检测系统主要由电源模块、CPU模块、开入模块、开出模块、模拟量采集模块、电机保护模块和总线板构成;电源模块:负责提供装置运行电源、信号电源以及开关操作电源;CPU模块:负责装置运行管理、保护管理、定值管理、装置的数据通讯管理;电机保护模块:低压电机的保护功能和运行模拟量采集;开入模块:负责对现场环境监控装置的开入量状态采集;开出模块:装置输出控制信号,以控制现场的辅助设备;总线板:负责联接各个模块包含通讯总线、信号总线、控制总线、电源总线;模拟量采集模块:负责采集现场环境的实际的各种模拟量数据,作为装置动作的基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电站动环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采用19英寸6U机箱,前插方式结构,即模块从装置的前面插拔,机箱的后部设有总线板,总线板的底板上安装插座,各模件间的连线设在总线板上;研发符合现场要求的人机对话窗口,满足就地安装和远方安装的两种形式,配合组态软件设计,便于灵活二次开发。
CN201610449010.2A 2016-06-21 2016-06-21 变电站动环检测系统 Pending CN1059553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49010.2A CN105955371A (zh) 2016-06-21 2016-06-21 变电站动环检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49010.2A CN105955371A (zh) 2016-06-21 2016-06-21 变电站动环检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55371A true CN105955371A (zh) 2016-09-21

Family

ID=56906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49010.2A Pending CN105955371A (zh) 2016-06-21 2016-06-21 变电站动环检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55371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40666A (ja) * 2002-02-19 2003-08-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筐体の気密監視装置
CN104253487A (zh) * 2014-10-13 2014-12-31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智能变电站过程层的集成智能电子装置
CN104977856A (zh) * 2015-07-16 2015-10-14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变电站环境监测模拟装置、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40666A (ja) * 2002-02-19 2003-08-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筐体の気密監視装置
CN104253487A (zh) * 2014-10-13 2014-12-31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智能变电站过程层的集成智能电子装置
CN104977856A (zh) * 2015-07-16 2015-10-14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变电站环境监测模拟装置、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314496U (zh) 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
CN201121959Y (zh) 一种机房智能节能通风系统
KR101041224B1 (ko) 안정성을 가진 에너지 절감형 자동제어 시스템
CN207150405U (zh) 一种变频控制柜
CN105072875B (zh) 一种柜式机房
CN206022965U (zh) 三级漏电保护电能计量箱
CN107154742A (zh) 一种通信电源系统
CN206117309U (zh) 远程智能电源监测管理系统
CN107045294A (zh) 一种变电站智能暖通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3536799U (zh) 一种防雷配电箱
CN204836932U (zh) 一种柜式机房
CN206380211U (zh) 智慧机柜
CN203406513U (zh) 一种家庭节电配电箱
CN202547014U (zh) 10kV配电站用工作环境监控调节系统
CN208836459U (zh) 一种智慧机柜
CN105955371A (zh) 变电站动环检测系统
CN204595655U (zh) 一种智能变电站汇控柜温度湿度调节系统
CN206710863U (zh) 配电房智能辅助设备监控系统
CN115371238A (zh) 一种新型恒温恒湿控制系统
CN202649804U (zh) 通讯基站集中控制系统
CN202598769U (zh) 10kV配电站的排气控制装置
CN205812568U (zh) 一种基于粮库智能通风的新型控制柜
CN205644256U (zh) 物业设备集中与分布控制管理系统
CN213482651U (zh) 一种写字楼智慧安全节能控制系统
CN204425038U (zh) 一种配电自动化测控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