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41382B - 一种杀灭土壤中细菌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杀灭土壤中细菌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41382B
CN105941382B CN201610442862.9A CN201610442862A CN105941382B CN 105941382 B CN105941382 B CN 105941382B CN 201610442862 A CN201610442862 A CN 201610442862A CN 105941382 B CN105941382 B CN 1059413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il
microwave
microwave generator
bacterium
bacterial wi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4286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41382A (zh
Inventor
李家瑞
杨群辉
尚慧
马云萍
杨佩文
肖志新
胡志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of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of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of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of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61044286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413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9413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413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413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4138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7/00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vermin in soil or in foodstuff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on Or Sterilis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灭土壤中细菌的方法及装置。本发明涉及一种杀灭土壤中细菌的方法,其中用微波辐射含有细菌的土壤,微波频率范围在2000±100MHz。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微波灭菌装置,包括:输送装置、输送隧道以及微波发生器;其中输送装置穿过输送隧道,微波发生器设置在输送隧道内;微波发生器为微波频率范围在2000±100MHz的微波发生器。本方法避免了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害所造成的化学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及植物体内的残留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杀灭土壤中细菌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杀菌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杀灭土壤中细菌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烟草青枯病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烟草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在中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烟区普遍发生,其中以广东、福建、湖南、江西、广西东部、安徽南部、四川及贵州局部烟区为害严重,个别年份常常暴发流行,造成毁灭性损失。近几年来,该病的发病和为害范围有向北方烟区扩展的趋势,在山东、河南、陕西及辽宁等省都有发生,局部地区为害较重。目前该病造成的损失已居各类病害的第4位。
烟草青枯病典型症状是叶片枯萎。初发病时,病株多向一侧枯萎,拔出后可见发病的一侧支根变黑腐烂,末显症的一例根系大部分正常。有的先在叶片支脉间局部叶肉产生病变,茎上出现长形黑色条斑,有的条斑扩展到病株顶部或枯萎的叶柄上。发病中期全部叶片萎蔫,条斑表皮变黑腐烂,根部也变黑腐烂,横剖病茎用力挤压切口,从导管溢出黄白色菌脓,病株茎和叶脉导管变黑。后病菌侵入髓部,茎髓部呈蜂窝状或全部腐烂形成空腔,仅留木质部。烟草青枯病是为害烟草最重要的一种细菌病害,对烟草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病菌主要在土壤中、遗落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及生长着的寄主体内及根际越冬。种子一般不带菌。主要初侵染来源是土壤、病残组织和肥料中的病原菌。病原菌借排灌水、流水、带菌肥料、病苗或附在幼苗上的病土,以及人畜和生产工具带菌传播。病田流水是病害再侵染和传播的最重要方式。
青枯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包括:土壤、气候、肥料与施肥措施、水利条件和抗旱抗涝措施等环境条件;烟田病原累积量;烟草品种的抗病性;烟株生长发育状况和根系发达程度;烟田施肥水平和肥料类型;病害发现和防治时机。
上述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总的来看,病原基数大、土质不良和品种抗病性差是导致青枯病大面积发生病的根本原因,气候变化是造成病害流行的客观原因,人为重视不够和技术措施不到位是导致病害流行的主观原因。土壤传染、前期侵染、雨后集中发病是青枯病发生的典型方式。有的烟区出现大面积死烟,就是由于前期青枯病的侵染,加上雨后的蒸腾作用导致的。该菌在不同土壤中存活时间差异很大,有的很短,有的长达25年。
青枯病菌主要在土壤中及遗落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因此,对土壤中的青枯病菌进行杀灭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土壤中青枯病菌的灭菌方法主要是农药或杀菌剂。农药或杀菌剂的施用往往会造成土壤和环境的污染。因此,如果能够采用物理方式对土壤中青枯病菌进行杀灭,对于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微波是频率从300MHz~300GHz的电磁波。微波杀菌是微波热效应和生物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微波对细菌膜断面的电位分布影响细胞膜周围电子和离子浓度,从而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能,细菌因此营养不良,不能正常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受阻碍死亡。从生化角度来看,细菌正常生长和繁殖的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是由若干氢键紧密连接而成的卷曲大分子,微波导致氢键松弛、断裂和重组,从而诱发遗传基因或染色体畸变,甚至断裂。微波杀菌正是利用电磁场效应和生物效应起到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
微波杀菌主要是用于食品,对于土壤杀菌目前研究很少。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杀灭土壤中细菌的方法,其中用微波辐射含有细菌的土壤,微波频率范围在2000±100MHz。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波灭菌装置,包括:输送装置、输送隧道以及微波发生器;其中输送装置穿过输送隧道,微波发生器设置在所述输送隧道内;微波发生器为微波频率范围在2000±100MHz的微波发生器。
本方法避免了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害所造成的化学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及植物体内的残留等问题,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及人的生活品质,同时还减少了农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鱼、鸟等有益生物以保护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菌方法,尤其是杀灭土壤中细菌的方法,特别是杀灭土壤中灭烟草青枯病病原菌(Pseudomnas solanacrum(E.F.Smith)Smith)的方法。
尤其是,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波杀灭烟草青枯病病原菌(Pseudomnas solanacrum(E.F.Smith)Smith)的方法。
本发明的方法包括:用微波辐射含有细菌的土壤。
微波频率可以在890~22250MHz之间,优选890~2500MHz。
微波频率选自:890~940MHz(L段);2000±100MHz;2400~2500MHz(S段);5725~5875MHz(C段);22000~22250MHz(K段)。
优选地,微波频率为915MHz、1500MHz、2000MHz或2450MHz、
优选地,微波频率范围在2000±100MHz,优选2000±50MHz,更优选2000±20MHz,进一步优选2000±10MHz,最优选2000MHz。
优选地,细菌为烟草青枯病病原菌。
优选地,从土壤的三个方向同时照射土壤。优选地,从土壤的上方、左、右三个方向同时照射土壤。也就是说,从土壤的上方、两侧三个方向同时照射土壤。
土壤的两侧均设置微波发生器,两侧的微波发生器配缝隙天线。两侧的微波发生器从左右两侧照射土壤。两侧的缝隙天线相互对应。例如,两侧的缝隙天线间距为30cm。两侧的微波发生器功率可以独立地为500~20000瓦,优选1000~10000瓦,更优选1000~5000瓦,例如1500瓦,2000瓦,3000瓦。
土壤的上方设置微波发生器,土壤的上方的微波发生器配喇叭天线。土壤的上方的微波发生器从上向下照射土壤。例如,微波发生器为磁控管微波发生器。上方的微波发生器功率可以为500~20000瓦,优选1000~10000瓦,更优选1000~5000瓦,例如1500瓦,2000瓦,3000瓦。
辐射强度可以为3~15升/千瓦,或5~13升/千瓦,或6~10升/千瓦,例如7.78升/千瓦。
土壤可以含有水分。土壤含水量按重量计为10~35%,优选15~30%,更优选20~30%,例如25%。
本发明另一方面涉及微波灭菌装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微波灭菌装置包括:输送装置、输送隧道以及微波发生器;其中输送装置穿过输送隧道,微波发生器设置在所述输送隧道内;微波发生器为微波频率范围在2000±100MHz的微波发生器。
优选地,所述微波发生器包括:
第一微波发生器;
第二微波发生器;其中第一微波发生器和第二微波发生器设置在所述输送隧道两侧,均配缝隙天线,所述隙天线沿输送隧道轴向延伸;以及
第三微波发生器设置在所述输送隧道上部,配喇叭天线。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微波灭菌装置包括:输送装置、输送隧道以及多个微波发生器;其中输送装置穿过输送隧道,多个微波发生器设置在所述输送隧道内;多个微波发生器包括:第一微波发生器、第二微波发生器以及第三微波发生器,其中第一微波发生器、第二微波发生器以及第三微波发生器各自独立地为微波频率范围在2000±100MHz的微波发生器。
优选地,第一微波发生器、第二微波发生器设置在所述输送隧道两侧,配缝隙天线,所述隙天线沿输送隧道轴向延伸;以及
所述第三微波发生器设置在所述输送隧道上部,配喇叭天线。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微波灭菌装置包括:输送装置、输送隧道以及多个微波发生器;其中输送装置穿过输送隧道,多个微波发生器包括:
第一微波发生器;
第二微波发生器;其中第一微波发生器、第二微波发生器设置在输送隧道两侧,均配缝隙天线,隙天线沿输送隧道轴向延伸;以及
第三微波发生器,设置在输送隧道上部,配喇叭天线。
第一微波发生器、第二微波发生器以及第三微波发生器的频率、功率、设置等如上所述。例如,第一微波发生器、第二微波发生器以及第三微波发生器各自独立地为微波频率范围在2000±100MHz,优选2000±50MHz,更优选2000±20MHz,进一步优选2000±10MHz,最优选2000MHz的微波发生器。
两侧的第一微波发生器、第二微波发生器的缝隙天线相互对应。
输送装置可以是带式输送机。
杀菌时,将物料(例如土壤)通过输送装置输送到输送隧道,用微波进行杀菌。
本发明是一种采用物理的技术杀灭土壤中的烟草青枯病病原菌,本方法避免了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害所造成的化学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及植物体内的残留等问题,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及人的生活品质,同时还减少了农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鱼、鸟等有益生物以保护作用。
本发明针对化学农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或不当使用造成的农药残留和破坏环境等问题,发明人通过试验研究,在无人工合成化学成份的添加情况下,分别采用915MHz、1500MHz、2000MHz、2450MHz频率的微波束,照射强度7.78升/千瓦,照射时间60、120秒,从土壤的上、左、右三个方向同时照射土壤中的病原菌,处理后比较土壤中烟草青枯病病原菌的存活量,明确不同频率的微波对烟草青枯病病原菌的灭菌效果,从而实现纯物理的绿色灭菌技术。
本发明采用左右相向两磁控管单只功率1500瓦(两两对应)配缝隙天线,两缝隙天线间距30cm,缝隙天线辐射微波束,从左右两侧照射土壤,同时上部的一个磁控管(功率1500瓦)配喇叭天线,发射微波束从上向下照射土壤。此上、左、右三只磁控管为一组,此一组灭菌范围为长50cm、宽35cm、厚20cm的带菌土壤。照射时间为60、120秒。通过微波辐射的土壤,其烟草青枯病病原菌的含量明显下降,尚存的病菌已不能造成实现危害。
实验表明在相同辐射时间和辐射强度的情况下,微波频率2000MHz对烟苗青枯病病原菌的杀灭效果比常规民用915MHz和2450MHz更明显。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土壤中加入苦参粉,然后再用微波辐射。发明人出人意料地发现,在土壤中加入苦参粉,能够显著提高微波辐射灭菌效果。如果仅在在土壤中加入苦参粉,则灭菌效果不明显,灭菌效果可以忽略。优选地,苦参粉是经浸泡处理过的苦参粉。苦参粉加入量为按重量计0.05%~0.5%,优选0.1%~0.4%,最优选0.2%~0.3%。优选地,在土壤中加入0.2%~0.3%的苦参粉(干基),能显著提高微波的灭菌作用。
优选地,本发明中的土壤为用于育苗的营养土(为育苗专门配制的培养基质土)。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
材料
土壤为用于育苗的营养土(为育苗专门配制的培养基质土)。
苦参粉的前处理方法:苦参粉碎至20目,过筛。按固:液=1:3浸泡12小时后即可混入营养土,比例为苦参粉(按干粉计)2-3:1000(营养土)。
微波装置设置
采用左右相向两磁控管单只功率1500瓦(两两对应)配缝隙天线,两缝隙天线间距30cm,缝隙天线辐射微波束,从左右两侧照射土壤;同时上部的一个磁控管(功率1500瓦)配喇叭天线,发射微波束从上向下照射土壤;辐射强度7.78升/千瓦。此上、左、右三只磁控管为一组,此一组灭菌范围为长50cm、宽35cm、厚20cm的带菌土壤。
实施例1
采用915MHz微波装置,对烟苗培养土50cm(长)×35cm(宽)×20cm(厚)的土壤样进行灭菌处理。处理前土壤青枯病病菌数量为6.15×106cfu/g,微波辐射60秒后,取土样检测青枯病病菌数减少到3.81×106cfu/g。经微波辐射处理的土壤样和未经微波辐射处理的土壤样,烟草苗栽培试验40天、60天的调查结果为:经微波处理土壤样栽培的烟苗青枯病病情指数分别为4.18和16.37;未经微波处理的土壤样栽培的烟苗青枯病病情指数分别为17.63和24.52(对照)。
实施例2
采用1500MHz微波装置,对烟苗培养土50cm(长)×35cm(宽)×20cm(厚)的土壤样进行灭菌处理。处理前土壤青枯病病菌数量为6.15×106cfu/g,微波辐射60秒后,取土样检测青枯病病菌数减少到2.67×106cfu/g。经微波辐射处理的土壤样和未经微波辐射处理的土壤样,烟草苗栽培试验40天、60天的调查结果为:经微波处理土壤样栽培的烟苗青枯病病情指数分别为3.26和10.31;未经微波处理的土壤样栽培的烟苗青枯病病情指数分别为14.23和26.81(对照)。
实施例3
采用2000MHz微波装置,对烟苗培养土50cm(长)×35cm(宽)×20cm(厚)的土壤样进行灭菌处理。处理前土壤青枯病病菌数量为6.15×106cfu/g,微波辐射60秒后,取土样检测青枯病病菌数减少到2.16×106cfu/g。经微波辐射处理的土壤样和未经微波辐射处理的土壤样,烟草苗栽培试验40天、60天的调查结果为:经微波处理土壤样栽培的烟苗青枯病病情指数分别为2.53和7.23;未经微波处理的土壤样栽培的烟苗青枯病病情指数分别为13.34和27.92(对照)。
实施例4
采用2450MHz微波装置,对烟苗培养土50cm(长)×35cm(宽)×20cm(厚)的土壤样进行灭菌处理。处理前土壤青枯病病菌数量为7.53×106cfu/g,微波辐射60秒后,取土样检测青枯病病菌数减少到2.96×106cfu/g。经微波辐射处理的土壤样和未经微波辐射处理的土壤样,用的烟草苗栽培试验40天、60天的调查结果为:经微波处理土壤样栽培的烟苗青枯病病情指数分别为3.75和9.27;未经微波处理的土壤样栽培的烟苗青枯病病情指数分别为27.44和34.72。
实施例5
采用915MHz微波装置,对烟苗培养土50cm(长)×35cm(宽)×20cm(厚)的土壤样进行灭菌处理。处理前土壤青枯病病菌数量为7.53×106cfu/g,微波辐射120秒后,取土样检测青枯病病菌数减少到3.04×106cfu/g。经微波辐射处理的土壤样和未经微波辐射处理的土壤样,烟草苗栽培试验40天、60天的调查结果为:经微波处理土壤样栽培的烟苗青枯病病情指数分别为4.15和10.53;未经微波处理的土壤样栽培的烟苗青枯病病情指数分别为22.47和29.61(对照)。
实施例6
采用1500MHz微波装置,对烟苗培养土50cm(长)×35cm(宽)×20cm(厚)的土壤样进行灭菌处理。处理前土壤青枯病病菌数量为7.53×106cfu/g,微波辐射120秒后,取土样检测青枯病病菌数减少到3.75×106cfu/g。经微波辐射处理的土壤样和未经微波辐射处理的土壤样,烟草苗栽培试验40天、60天的调查结果为:经微波处理土壤样栽培的烟苗青枯病病情指数分别为1.38和7.21;未经微波处理的土壤样栽培的烟苗青枯病病情指数分别为17.35和32.62(对照)。
实施例7
采用2000MHz微波装置,对烟苗培养土50cm(长)×35cm(宽)×20cm(厚)的土壤样进行灭菌处理。处理前土壤青枯病病菌数量为7.53×106cfu/g,微波辐射120秒后,取土样检测青枯病病菌数减少到1.83×106cfu/g。经微波辐射处理的土壤样和未经微波辐射处理的土壤样,烟草苗栽培试验45天、60天的调查结果为:经微波处理土壤样栽培的烟苗青枯病病情指数分别为1.98和5.73;未经微波处理的土壤样栽培的烟苗青枯病病情指数分别为14.35和27.42。
实施例8
采用2450MHz微波装置,对烟苗培养土50cm(长)×35cm(宽)×20cm(厚)的土壤样进行灭菌处理。处理前土壤青枯病病菌数量为7.53×106cfu/g,微波辐射120秒后,取土样检测青枯病病菌数减少到3.03×106cfu/g。经微波辐射处理的土壤样和未经微波辐射处理的土壤样,烟草苗栽培试验40天、60天的调查结果为:经微波处理土壤样栽培的烟苗青枯病病情指数分别为3.38和9.27;未经微波处理的土壤样栽培的烟苗青枯病病情指数分别为16.53和31.62(对照)。
实施例9
采用2000MHz微波装置,对烟苗培养土50cm(长)×35cm(宽)×20cm(厚)的土壤样进行灭菌处理。在处理前的土壤中加入经浸泡处理过的苦参粉(按苦参(干基):土2:1000计),处理前土壤青枯病病菌数量为7.53×106cfu/g,微波辐射60秒后,取土样检测青枯病病菌数减少到1.56×106cfu/g。经微波辐射处理的土壤样和未经微波辐射处理的土壤样,烟草苗栽培试验40天、60天的调查结果为:经微波处理土壤样栽培的烟苗青枯病病情指数分别为1.67和10.04;未经微波处理的土壤样栽培的烟苗青枯病病情指数分别为21.24和32.42(对照)。
实施例10
取烟苗培养土50cm(长)×35cm(宽)×20cm(厚)的土壤样进行苦参灭菌处理。在土壤中加入经浸泡处理过的苦参粉(按苦参(干基):土2:1000计)混匀,处理前土壤青枯病病菌数量为7.53×106cfu/g,12小时后取土样检测青枯病病菌数为6.86×106cfu/g。经苦参处理的土壤样和未经苦参处理的土壤样,烟草苗栽培试验40天、60天的调查结果为:经苦参处理土壤样栽培的烟苗青枯病病情指数分别为18.37和29.64;未经苦参处理的土壤样栽培的烟苗青枯病病情指数分别为20.72和31.55(对照)。灭菌效果差异不明显。
防效
防效通过下式计算:
防效=(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
各实施例的防效计算结果列于表1中。
表1
实验表明在相同辐射时间和辐射强度的情况下,微波频率2000MHz对烟苗青枯病病原菌的杀灭效果比常规民用915MHz和2450MHz更明显。
尽管已用具体实施例来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然而应意识到,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许多其它的更改和修改。因此,这意味着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包括属于本发明范围内的所有这些变化和修改。

Claims (8)

1.一种杀灭土壤中细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微波辐射含有细菌的土壤,微波频率范围在2000±100MHz,所述细菌为烟草青枯病病原菌,所述土壤中加入有苦参粉;
所述微波辐射的照射时间为120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灭土壤中细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频率范围在2000±50MHz。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灭土壤中细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频率为2000MHz。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灭土壤中细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土壤的上方、两侧三个方向照射土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灭土壤中细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土壤的两侧均设置微波发生器,配缝隙天线,从两侧照射所述土壤;
所述土壤的上方设置有微波发生器,配喇叭天线,从上向下照射土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灭土壤中细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含水量按重量计为10~3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灭土壤中细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使用微波灭菌装置,所述微波灭菌装置包括:输送装置、输送隧道以及微波发生器;其中所述输送装置穿过输送隧道,所述微波发生器设置在所述输送隧道内;所述微波发生器为微波频率范围在2000±100MHz的微波发生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杀灭土壤中细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发生器包括:
第一微波发生器;
第二微波发生器;其中所述第一微波发生器和所述第二微波发生器设置在所述输送隧道两侧,均配缝隙天线,所述缝隙天线沿输送隧道轴向延伸;以及
第三微波发生器设置在所述输送隧道上部,配喇叭天线。
CN201610442862.9A 2016-06-20 2016-06-20 一种杀灭土壤中细菌的方法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9413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42862.9A CN105941382B (zh) 2016-06-20 2016-06-20 一种杀灭土壤中细菌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42862.9A CN105941382B (zh) 2016-06-20 2016-06-20 一种杀灭土壤中细菌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41382A CN105941382A (zh) 2016-09-21
CN105941382B true CN105941382B (zh) 2019-10-08

Family

ID=56905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4286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941382B (zh) 2016-06-20 2016-06-20 一种杀灭土壤中细菌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413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35473A (zh) * 2017-08-18 2018-01-05 上海师范大学 一种固定式基质消毒机
NO347238B1 (en) * 2021-12-17 2023-07-24 Soil Steam Int As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pest and weed populations in soil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8768A (zh) * 2002-12-25 2003-05-21 徐常青 地板微波干燥杀虫灭菌法及装置
WO2003081999A1 (de) * 2002-03-28 2003-10-09 Hartwig Pollinger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bekämpfung von im erdboden hausenden schädlingen, insbesondere termiten
CN2607780Y (zh) * 2003-04-10 2004-03-31 李月章 插入式微波土壤杀菌灭虫装置
CN101218907A (zh) * 2007-01-10 2008-07-16 北京泰栢阳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微波除草杀虫灭菌装置
CN101732741A (zh) * 2010-01-05 2010-06-16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微波杀虫消毒装置
CN202374940U (zh) * 2011-12-23 2012-08-15 潍坊科技学院 一种灭杀根结线虫的微波旋耕机
CN103416383A (zh) * 2013-07-15 2013-12-04 烟台宁远微波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杀虫设备以及采用该设备杀虫的方法
CN204972355U (zh) * 2015-06-02 2016-01-20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一种移动式微波土壤杀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81999A1 (de) * 2002-03-28 2003-10-09 Hartwig Pollinger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bekämpfung von im erdboden hausenden schädlingen, insbesondere termiten
CN1418768A (zh) * 2002-12-25 2003-05-21 徐常青 地板微波干燥杀虫灭菌法及装置
CN2607780Y (zh) * 2003-04-10 2004-03-31 李月章 插入式微波土壤杀菌灭虫装置
CN101218907A (zh) * 2007-01-10 2008-07-16 北京泰栢阳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微波除草杀虫灭菌装置
CN101732741A (zh) * 2010-01-05 2010-06-16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微波杀虫消毒装置
CN202374940U (zh) * 2011-12-23 2012-08-15 潍坊科技学院 一种灭杀根结线虫的微波旋耕机
CN103416383A (zh) * 2013-07-15 2013-12-04 烟台宁远微波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杀虫设备以及采用该设备杀虫的方法
CN204972355U (zh) * 2015-06-02 2016-01-20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一种移动式微波土壤杀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41382A (zh) 2016-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adeghipour et al. Improving the growth of cowpea (Vigna unguiculata L. Walp.) by magnetized water
Dabin et al. Contribution of green manure legumes to nitrogen dynamics in traditional winter wheat cropping system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Westphal et al. Soil amendment with digestate from bio-energy fermenters for mitigating damage to Beta vulgaris subspp. by Heterodera schachtii
CN104496576B (zh) 一种蛆菌生物活性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US20170197891A1 (en) Quantum carrier for improving soil function and method of preparation thereof
Yadav et al. Effect of organic nitrogen sources on yield, nutrient uptake and soil health under rice (Oryza sativa) based cropping sequence
CN105941382B (zh) 一种杀灭土壤中细菌的方法及装置
Hemmati et al. Root-knot nematode, Meloidogyne javanica, in response to soil fertilization
Rai et al. Effect of integrated use of vermicompost, FYM, PSB and Azotobacter o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under onion crop
CN108375658A (zh) 一套评价杀菌剂对薯苗黑斑病防治效果的方法
Sandu et al. A preliminary study on ultra high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 effect on black locust chlorophylls
Delshadi et al. Plant growth promoting bacteria effects on growth, photosynthetic pigments and root nutrients uptake of Avena sativa L. under drought stress
CN109511674A (zh) 硫氢化钠作为植物抗逆剂的应用
KR101043568B1 (ko) 폐 모발의 가수분해 및 미생물 발효에 의해 제조된 유기질 비료의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2577790B (zh) 一种带目标发病病菌的模拟栽培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etrochenko et al. A case study of woody leaf litter vermicompost as a promising calcium fertilizer.
Murungu et al. Decompositio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mineralization from residues of summer-grown cover crops and suitability for a smallholder farming system in South Africa
CN103896648A (zh) 一种含有苦楝树的有机肥原料的制备方法
Liang et al. Assessment of using solid residues of fish for treating soil by the biosolarization technique as an alternative to soil fumigation
Kiss et al. Effect of compost/water ratio on some main parameter of compost solutions
CN107787772A (zh) 一种藜蒿的旱地种植方法
Zhu et al. Effect of soil nematode functional guilds on plant growth and aboveground herbivores
CN107517693A (zh) 一种紫苏栽培方法
CN105210744A (zh) 一种有机水稻的高产栽培方法
Morozov et al. Stimulating and inactivating effects of microwave processing on plant seeds and associated with them microflora and microorganis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008

Termination date: 202106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