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38455A - 智能视频组件自动测试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智能视频组件自动测试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38455A
CN105938455A CN201610566393.1A CN201610566393A CN105938455A CN 105938455 A CN105938455 A CN 105938455A CN 201610566393 A CN201610566393 A CN 201610566393A CN 105938455 A CN105938455 A CN 1059384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automatic test
defect
automatic
analys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6639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立军
张志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JUNYIYIS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JUNYIYI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JUNYIYIS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JUNYIYI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56639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38455A/zh
Publication of CN1059384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384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6Preventing errors by testing or debugging software
    • G06F11/3668Software testing
    • G06F11/3672Test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6Preventing errors by testing or debugging software
    • G06F11/3668Software testing
    • G06F11/3672Test management
    • G06F11/3684Test management for test design, e.g. generating new test ca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视频组件自动测试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获取信息、制定工作策略、测试需求分析、制定自动化测试计划、设计自动测试过程、设计自动测试业务组件、用工具实现自动化测试、执行自动化测试、自动化测试分析、自动化测试缺陷追踪和管理。本发明适用于在企业整体范围内实施智能视频软件自动化测试的工作流程,包括自动化测试队伍的建设、组织和管理,自动化测试工具的应用,自动化测试项目的管理等。

Description

智能视频组件自动测试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视频组件自动测试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软件测试自动化是一项让计算机代替人进行软件测试的技术。软件测试是一项繁重的任务,全靠手工去完成测试是很难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有些测试在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去完成。例如:
(1)需要多次回归测试的软件(例如迭代开发或增量开发的软件,某些精确度要求比较高的重要软件)。频繁回归测试使测试人员的工作热情受损,工作质量降低。
(2)测试时间比较长甚至需要几个通宵去进行测试的功能
(3)并发性测试,可靠性测试,白盒逻辑覆盖测试等手工很难完成的测试。
软件测试自动化是一项让计算机取代人的进行软件测试技术。通过自动化测试技术可以自动运行大批量的测试用例,也可以完成某些手工测试难以完成的测试用例。从而节省了人力、时间和硬件资源。具体的优点在于:
(1)提高软件测试效率。自动化测试执行用例的速度比手工测试快的多。
(2)方便回归测试。可执行更多、更繁琐测试。
(3)提高测试人员的积极性,测试人员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软件中新的项目上。
(4)提高测试的准确性,从而使软件测试的可信度提高。测试的主观因素和误操作少了。
(5)测试具有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6)测试的复用性。(这与软件开发里的代码复用性意思相同,测试用例是以脚本—一种代码的形式存在)
(7)可执行一些手工测试困难或不可能进行的测试。例如:并发行测试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视频组件自动测试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智能视频组件自动测试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信息:分别获取系统自动化测试可行性分析报告、手工测试现状分析报告、开发方相关信息文档和测试方相关信息文档;所述的系统自动化测试可行性分析报告用于明确系统是否适合进行自动化测试,并在在适合的情况下明确应达到的自动化率目标的数值大小;所述的手工测试现状分析报告用于明确系统手工测试的规范程度,包括获取测试需求分析、测试设计和测试案例的方法;
S2:制定工作策略:初步确定工作周期,分析自动化测试风险,对手工测试现状分析报告进行复审,确定测试方法及工具,根据结果得到自动化测试工作策略;所述的初步确定工作周期包括初步确定工作周期并定义自动化测试的阶段,所述的自动化测试的阶段包括需求分析/设计阶段、开发实现阶段和运行阶段,其中在运行阶段中根据系统所处软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来定义自动化测试的运行周期,包括根据系统的运营维护阶段一次新版本的发布的周期,或根据每次Build的发布周期进行运行周期的确定;所述的分析自动化测试风险为根据包括系统的开发平台、界面特性、测试环境搭建维护的难易程度、测试工具的适用性在内的方面的分析结果进行自动化测试风险的分析;所述的对手工测试现状分析报告进行复审包括对手工测试现状分析报告中提供的已有业务测试过程进行业务需求覆盖度的分析,判断已有业务测试过程是否完整,若不完整则提出反馈;所述的确定测试方法及工具用于根据系统的特点和测试的实施能力,确定自动化测试的方法,包括业务驱动方法、关键字驱动方法、数据驱动方法,同时结合现有的软件自动化测试专用工具,选择采用自动化测试管理工具搭建自动化测试的管理平台和运行平台,或者是新开发一种框架来实现自动化测试;
S3:测试需求分析:根据获得所有的测试需求及测试案例,按照优先级计算模板进行每个测试需求的自动化优先级的标定;另外,根据测试需求的自动化优先级标定结果,配合所述自动化率目标确定进行自动化的测试需求,达到确定自动化测试范围的目的;最终得到自动化测试需求分析说明书;
S4:制定自动化测试计划:根据自动化测试需求分析说明书,设定测试运行模式、设定测试运行计划、确定自动化测试缺陷生命周期模式、设定开发计划、确定所需开发资源、确定所需运行资源,根据上述结果编制测试计划;所述的设定测试运行模式自动化测试需求分析说明书针对所有业务测试过程之间的关系,设计所有业务测试过程的执行顺序、前后关联关系;所述的设定测试运行模式为根据自动化测试需求分析说明书中对于自动化测试执行应用的描述,包括每次Build或者在每次新版本发布时执行自动化测试,设计自动化测试将来的执行计划;所述的确定自动化测试缺陷生命周期模式用于解决在自动化测试的运行过程中业务组件在验证过程中将会遇到验证失败的情况,在测试计划中定义自动化测试缺陷定义标准以及自动化测试缺陷处理方案,对应的在自动化测试实现活动中开发相应的缺陷提交组件供每个业务组件调用,以在测试发现可能的缺陷时判断是否是真正的缺陷并自动提交缺陷报告;所述的设定开发计划为根据所有业务测试过程之间的关系以及将来的执行计划,同时考虑每个业务测试过程的优先级,确定所有业务测试过程的开发时间计划和开发责任人;所述的确定所需开发资源为依据开发计划确定在开发业务测试过程中所需的自动化测试工程师资源、自动化测试工具资源、开发环境资源;所述的确定所需运行资源为依据测试运行计划确定在自动化测试运行过程中所需的自动化测试环境资源、自动化测试工具资源;
S5:设计自动测试过程:根据步骤S4得到的自动化测试计划针对每一个业务测试过程进行开发设计,包括从业务测试过程域向业务组件的数据传递方法、业务组件之间的数据传递方法;按照业务测试过程的开发优先级执行设计工作,在设计业务测试过程时,对每个业务测试过程中业务组件的属性进行详细的描述,包括组件的输入参数、输出参数、命名、验证方法,详细描述每个业务测试过程中业务组件之间的数据传递关系,详细描述每个业务测试过程的运行时所需的测试数据规则,得到业务测试过程设计说明书;
S6:设计自动测试业务组件:根据业务测试过程设计说明书,针对每一个业务组件进行开发设计,包括功能点描述需求传递、功能点描述和设计执行,得到自动测试业务组件设计说明书;所述的功能点描述需求传递包括根据业务测试过程设计说明书中所有业务测试过程涉及的系统功能点要求,完成系统功能点描述清单的编制;所述的功能点描述为采用系统功能点描述模板对所有系统功能点进行描述,包括功能点的属性、功能点的界面元素和功能点的界面操作模式;所述的设计执行为按照业务测试过程的开发优先级执行组件的设计工作,设计业务组件时,要对每个业务组件的属性进行详细的描述,包括组件的输入参数、输出参数、命名,详细描述每个业务组件操作步骤以及预期结果的验证方法;
S7:用工具实现自动化测试:根据所述的业务测试过程设计说明书和所述的自动测试业务组件设计说明书,在工具中实现自动测试过程和所有的自动测试业务组件;
S8:执行自动化测试:根据步骤S4所述的测试计划中的运行计划部分,按照时间的要求执行所有自动化测试内容;其中,在每次自动化测试规定的运行时间之前,在自动化测试框架的执行管理子系统中创建相应的测试运行集,在测试运行集中包括要运行的业务测试过程,并为业务测试过程配置运行时的测试数据;当到达自动化测试规定的运行时间时,按照测试计划中的测试运行规定执行自动化测试;在所有业务测试过程执行完成后,收集测试结果,编制自动化测试执行分析报告;若自动化测试执行过程中提交了缺陷报告,则进入步骤S10自动化测试缺陷追踪和管理,对软件缺陷进行处理;
S9:自动化测试分析:根据自动化测试过程的测试结果,根据所述自动化测试需求分析说明书中的业务测试过程的数量,验证自动化测试执行结果对所有业务测试过程的覆盖率;根据自动化测试设计开发过程耗费的总成本,结合自动化测试的运行过程计算当前自动化测试已经达到的投入回报比;形成自动化测试分析报告后结束;
S10:自动化测试缺陷追踪和管理:在每次自动化测试运行结束后,进入自动化测试框架中的缺陷管理子系统查看当次自动化测试自动提交的所有缺陷,这个流程中包括在测试执行时缺陷管理员预处理新缺陷、缺陷管理员追踪和管理正式提交的缺陷;其中,依据缺陷的通用标准判断每一个缺陷是否是一个真正的缺陷,如果是,则在缺陷管理子系统中将该缺陷转化为正式提交的缺陷。
所述的自动化率目标的数值为百分之五十。
采用所述的智能视频组件自动测试方法的装置,包括:
信息获取单元:用于分别获取系统自动化测试可行性分析报告、手工测试现状分析报告、开发方相关信息文档和测试方相关信息文档;
制定工作策略单元:用于初步确定工作周期,分析自动化测试风险,对手工测试现状分析报告进行复审,确定测试方法及工具,根据结果得到自动化测试工作策略;
测试需求分析单元:用于根据获得所有的测试需求及测试案例,按照优先级计算模板进行每个测试需求的自动化优先级的标定,并得到自动化测试需求分析说明书;
制定自动化测试计划单元:用于根据自动化测试需求分析说明书,设定测试运行模式、设定测试运行计划、确定自动化测试缺陷生命周期模式、设定开发计划、确定所需开发资源、确定所需运行资源,根据上述结果编制测试计划;
设计自动测试过程单元:用于根据自动化测试计划针对每一个业务测试过程进行开发设计,包括从业务测试过程域向业务组件的数据传递方法、业务组件之间的数据传递方法;
设计自动测试业务组件单元:用于根据业务测试过程设计说明书,针对每一个业务组件进行开发设计,包括功能点描述需求传递、功能点描述和设计执行,得到自动测试业务组件设计说明书;
工具实现自动化测试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的业务测试过程设计说明书和所述的自动测试业务组件设计说明书,在工具中实现自动测试过程和所有的自动测试业务组件;
执行自动化测试单元:根据所述的测试计划中的运行计划部分,按照时间的要求执行所有自动化测试内容;
自动化测试分析单元:用于根据自动化测试过程的测试结果,进行自动化测试的分析,形成自动化测试分析报告;
自动化测试缺陷追踪和管理单元:用于在每次自动化测试运行结束后,进入自动化测试框架中的缺陷管理子系统查看当次自动化测试自动提交的所有缺陷,包括在测试执行时缺陷管理员预处理新缺陷、缺陷管理员追踪和管理正式提交的缺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适用于在企业整体范围内实施智能视频软件自动化测试的工作流程,包括自动化测试队伍的建设、组织和管理,自动化测试工具的应用,自动化测试项目的管理等;其中主体流程为指的是项目级自动化测试流程在流程中描述了针对智能视频组件的自动化测试的完整工作流程,包括组建该应用系统的自动化测试小组、确定自动化测试工作策略、自动化测试需求分析、测试运行计划设计、自动测试过程设计、业务组件设计、自动化测试实现、自动化测试运行、自动化测试分析等主要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智能视频组件自动测试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信息:分别获取系统自动化测试可行性分析报告、手工测试现状分析报告、开发方相关信息文档和测试方相关信息文档;所述的系统自动化测试可行性分析报告用于明确系统是否适合进行自动化测试,并在在适合的情况下明确应达到的自动化率目标的数值大小;所述的手工测试现状分析报告用于明确系统手工测试的规范程度,包括获取测试需求分析、测试设计和测试案例的方法;
S2:制定工作策略:初步确定工作周期,分析自动化测试风险,对手工测试现状分析报告进行复审,确定测试方法及工具,根据结果得到自动化测试工作策略;所述的初步确定工作周期包括初步确定工作周期并定义自动化测试的阶段,所述的自动化测试的阶段包括需求分析/设计阶段、开发实现阶段和运行阶段,其中在运行阶段中根据系统所处软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来定义自动化测试的运行周期,包括根据系统的运营维护阶段一次新版本的发布的周期,或根据每次Build的发布周期进行运行周期的确定;所述的分析自动化测试风险为根据包括系统的开发平台、界面特性、测试环境搭建维护的难易程度、测试工具的适用性在内的方面的分析结果进行自动化测试风险的分析;所述的对手工测试现状分析报告进行复审包括对手工测试现状分析报告中提供的已有业务测试过程进行业务需求覆盖度的分析,判断已有业务测试过程是否完整,若不完整则提出反馈;所述的确定测试方法及工具用于根据系统的特点和测试的实施能力,确定自动化测试的方法,包括业务驱动方法、关键字驱动方法、数据驱动方法,同时结合现有的软件自动化测试专用工具,选择采用自动化测试管理工具搭建自动化测试的管理平台和运行平台,或者是新开发一种框架来实现自动化测试;
S3:测试需求分析:根据获得所有的测试需求及测试案例,按照优先级计算模板进行每个测试需求的自动化优先级的标定;另外,根据测试需求的自动化优先级标定结果,配合所述自动化率目标确定进行自动化的测试需求,达到确定自动化测试范围的目的;最终得到自动化测试需求分析说明书;
S4:制定自动化测试计划:根据自动化测试需求分析说明书,设定测试运行模式、设定测试运行计划、确定自动化测试缺陷生命周期模式、设定开发计划、确定所需开发资源、确定所需运行资源,根据上述结果编制测试计划;所述的设定测试运行模式自动化测试需求分析说明书针对所有业务测试过程之间的关系,设计所有业务测试过程的执行顺序、前后关联关系;所述的设定测试运行模式为根据自动化测试需求分析说明书中对于自动化测试执行应用的描述,包括每次Build或者在每次新版本发布时执行自动化测试,设计自动化测试将来的执行计划;所述的确定自动化测试缺陷生命周期模式用于解决在自动化测试的运行过程中业务组件在验证过程中将会遇到验证失败的情况,在测试计划中定义自动化测试缺陷定义标准以及自动化测试缺陷处理方案,对应的在自动化测试实现活动中开发相应的缺陷提交组件供每个业务组件调用,以在测试发现可能的缺陷时判断是否是真正的缺陷并自动提交缺陷报告;所述的设定开发计划为根据所有业务测试过程之间的关系以及将来的执行计划,同时考虑每个业务测试过程的优先级,确定所有业务测试过程的开发时间计划和开发责任人;所述的确定所需开发资源为依据开发计划确定在开发业务测试过程中所需的自动化测试工程师资源、自动化测试工具资源、开发环境资源;所述的确定所需运行资源为依据测试运行计划确定在自动化测试运行过程中所需的自动化测试环境资源、自动化测试工具资源;
S5:设计自动测试过程:根据步骤S4得到的自动化测试计划针对每一个业务测试过程进行开发设计,包括从业务测试过程域向业务组件的数据传递方法、业务组件之间的数据传递方法;按照业务测试过程的开发优先级执行设计工作,在设计业务测试过程时,对每个业务测试过程中业务组件的属性进行详细的描述,包括组件的输入参数、输出参数、命名、验证方法,详细描述每个业务测试过程中业务组件之间的数据传递关系,详细描述每个业务测试过程的运行时所需的测试数据规则,得到业务测试过程设计说明书;
S6:设计自动测试业务组件:根据业务测试过程设计说明书,针对每一个业务组件进行开发设计,包括功能点描述需求传递、功能点描述和设计执行,得到自动测试业务组件设计说明书;所述的功能点描述需求传递包括根据业务测试过程设计说明书中所有业务测试过程涉及的系统功能点要求,完成系统功能点描述清单的编制;所述的功能点描述为采用系统功能点描述模板对所有系统功能点进行描述,包括功能点的属性、功能点的界面元素和功能点的界面操作模式;所述的设计执行为按照业务测试过程的开发优先级执行组件的设计工作,设计业务组件时,要对每个业务组件的属性进行详细的描述,包括组件的输入参数、输出参数、命名,详细描述每个业务组件操作步骤以及预期结果的验证方法;
S7:用工具实现自动化测试:根据所述的业务测试过程设计说明书和所述的自动测试业务组件设计说明书,在工具中实现自动测试过程和所有的自动测试业务组件;
S8:执行自动化测试:根据步骤S4所述的测试计划中的运行计划部分,按照时间的要求执行所有自动化测试内容;其中,在每次自动化测试规定的运行时间之前,在自动化测试框架的执行管理子系统中创建相应的测试运行集,在测试运行集中包括要运行的业务测试过程,并为业务测试过程配置运行时的测试数据;当到达自动化测试规定的运行时间时,按照测试计划中的测试运行规定执行自动化测试;在所有业务测试过程执行完成后,收集测试结果,编制自动化测试执行分析报告;若自动化测试执行过程中提交了缺陷报告,则进入步骤S10自动化测试缺陷追踪和管理,对软件缺陷进行处理;
S9:自动化测试分析:根据自动化测试过程的测试结果,根据所述自动化测试需求分析说明书中的业务测试过程的数量,验证自动化测试执行结果对所有业务测试过程的覆盖率;根据自动化测试设计开发过程耗费的总成本,结合自动化测试的运行过程计算当前自动化测试已经达到的投入回报比;形成自动化测试分析报告后结束;
S10:自动化测试缺陷追踪和管理:在每次自动化测试运行结束后,进入自动化测试框架中的缺陷管理子系统查看当次自动化测试自动提交的所有缺陷,这个流程中包括在测试执行时缺陷管理员预处理新缺陷、缺陷管理员追踪和管理正式提交的缺陷;其中,依据缺陷的通用标准判断每一个缺陷是否是一个真正的缺陷,如果是,则在缺陷管理子系统中将该缺陷转化为正式提交的缺陷。
所述的自动化率目标的数值为百分之五十。
采用所述的智能视频组件自动测试方法的装置,包括:
信息获取单元:用于分别获取系统自动化测试可行性分析报告、手工测试现状分析报告、开发方相关信息文档和测试方相关信息文档;
制定工作策略单元:用于初步确定工作周期,分析自动化测试风险,对手工测试现状分析报告进行复审,确定测试方法及工具,根据结果得到自动化测试工作策略;
测试需求分析单元:用于根据获得所有的测试需求及测试案例,按照优先级计算模板进行每个测试需求的自动化优先级的标定,并得到自动化测试需求分析说明书;
制定自动化测试计划单元:用于根据自动化测试需求分析说明书,设定测试运行模式、设定测试运行计划、确定自动化测试缺陷生命周期模式、设定开发计划、确定所需开发资源、确定所需运行资源,根据上述结果编制测试计划;
设计自动测试过程单元:用于根据自动化测试计划针对每一个业务测试过程进行开发设计,包括从业务测试过程域向业务组件的数据传递方法、业务组件之间的数据传递方法;
设计自动测试业务组件单元:用于根据业务测试过程设计说明书,针对每一个业务组件进行开发设计,包括功能点描述需求传递、功能点描述和设计执行,得到自动测试业务组件设计说明书;
工具实现自动化测试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的业务测试过程设计说明书和所述的自动测试业务组件设计说明书,在工具中实现自动测试过程和所有的自动测试业务组件;
执行自动化测试单元:根据所述的测试计划中的运行计划部分,按照时间的要求执行所有自动化测试内容;
自动化测试分析单元:用于根据自动化测试过程的测试结果,进行自动化测试的分析,形成自动化测试分析报告;
自动化测试缺陷追踪和管理单元:用于在每次自动化测试运行结束后,进入自动化测试框架中的缺陷管理子系统查看当次自动化测试自动提交的所有缺陷,包括在测试执行时缺陷管理员预处理新缺陷、缺陷管理员追踪和管理正式提交的缺陷。

Claims (3)

1.智能视频组件自动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信息:分别获取系统自动化测试可行性分析报告、手工测试现状分析报告、开发方相关信息文档和测试方相关信息文档;所述的系统自动化测试可行性分析报告用于明确系统是否适合进行自动化测试,并在在适合的情况下明确应达到的自动化率目标的数值大小;所述的手工测试现状分析报告用于明确系统手工测试的规范程度,包括获取测试需求分析、测试设计和测试案例的方法;
S2:制定工作策略:初步确定工作周期,分析自动化测试风险,对手工测试现状分析报告进行复审,确定测试方法及工具,根据结果得到自动化测试工作策略;所述的初步确定工作周期包括初步确定工作周期并定义自动化测试的阶段,所述的自动化测试的阶段包括需求分析/设计阶段、开发实现阶段和运行阶段,其中在运行阶段中根据系统所处软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来定义自动化测试的运行周期,包括根据系统的运营维护阶段一次新版本的发布的周期,或根据每次Build的发布周期进行运行周期的确定;所述的分析自动化测试风险为根据包括系统的开发平台、界面特性、测试环境搭建维护的难易程度、测试工具的适用性在内的方面的分析结果进行自动化测试风险的分析;所述的对手工测试现状分析报告进行复审包括对手工测试现状分析报告中提供的已有业务测试过程进行业务需求覆盖度的分析,判断已有业务测试过程是否完整,若不完整则提出反馈;所述的确定测试方法及工具用于根据系统的特点和测试的实施能力,确定自动化测试的方法,包括业务驱动方法、关键字驱动方法、数据驱动方法,同时结合现有的软件自动化测试专用工具,选择采用自动化测试管理工具搭建自动化测试的管理平台和运行平台,或者是新开发一种框架来实现自动化测试;
S3:测试需求分析:根据获得所有的测试需求及测试案例,按照优先级计算模板进行每个测试需求的自动化优先级的标定;另外,根据测试需求的自动化优先级标定结果,配合所述自动化率目标确定进行自动化的测试需求,达到确定自动化测试范围的目的;最终得到自动化测试需求分析说明书;
S4:制定自动化测试计划:根据自动化测试需求分析说明书,设定测试运行模式、设定测试运行计划、确定自动化测试缺陷生命周期模式、设定开发计划、确定所需开发资源、确定所需运行资源,根据上述结果编制测试计划;所述的设定测试运行模式自动化测试需求分析说明书针对所有业务测试过程之间的关系,设计所有业务测试过程的执行顺序、前后关联关系;所述的设定测试运行模式为根据自动化测试需求分析说明书中对于自动化测试执行应用的描述,包括每次Build或者在每次新版本发布时执行自动化测试,设计自动化测试将来的执行计划;所述的确定自动化测试缺陷生命周期模式用于解决在自动化测试的运行过程中业务组件在验证过程中将会遇到验证失败的情况,在测试计划中定义自动化测试缺陷定义标准以及自动化测试缺陷处理方案,对应的在自动化测试实现活动中开发相应的缺陷提交组件供每个业务组件调用,以在测试发现可能的缺陷时判断是否是真正的缺陷并自动提交缺陷报告;所述的设定开发计划为根据所有业务测试过程之间的关系以及将来的执行计划,同时考虑每个业务测试过程的优先级,确定所有业务测试过程的开发时间计划和开发责任人;所述的确定所需开发资源为依据开发计划确定在开发业务测试过程中所需的自动化测试工程师资源、自动化测试工具资源、开发环境资源;所述的确定所需运行资源为依据测试运行计划确定在自动化测试运行过程中所需的自动化测试环境资源、自动化测试工具资源;
S5:设计自动测试过程:根据步骤S4得到的自动化测试计划针对每一个业务测试过程进行开发设计,包括从业务测试过程域向业务组件的数据传递方法、业务组件之间的数据传递方法;按照业务测试过程的开发优先级执行设计工作,在设计业务测试过程时,对每个业务测试过程中业务组件的属性进行详细的描述,包括组件的输入参数、输出参数、命名、验证方法,详细描述每个业务测试过程中业务组件之间的数据传递关系,详细描述每个业务测试过程的运行时所需的测试数据规则,得到业务测试过程设计说明书;
S6:设计自动测试业务组件:根据业务测试过程设计说明书,针对每一个业务组件进行开发设计,包括功能点描述需求传递、功能点描述和设计执行,得到自动测试业务组件设计说明书;所述的功能点描述需求传递包括根据业务测试过程设计说明书中所有业务测试过程涉及的系统功能点要求,完成系统功能点描述清单的编制;所述的功能点描述为采用系统功能点描述模板对所有系统功能点进行描述,包括功能点的属性、功能点的界面元素和功能点的界面操作模式;所述的设计执行为按照业务测试过程的开发优先级执行组件的设计工作,设计业务组件时,要对每个业务组件的属性进行详细的描述,包括组件的输入参数、输出参数、命名,详细描述每个业务组件操作步骤以及预期结果的验证方法;
S7:用工具实现自动化测试:根据所述的业务测试过程设计说明书和所述的自动测试业务组件设计说明书,在工具中实现自动测试过程和所有的自动测试业务组件;
S8:执行自动化测试:根据步骤S4所述的测试计划中的运行计划部分,按照时间的要求执行所有自动化测试内容;其中,在每次自动化测试规定的运行时间之前,在自动化测试框架的执行管理子系统中创建相应的测试运行集,在测试运行集中包括要运行的业务测试过程,并为业务测试过程配置运行时的测试数据;当到达自动化测试规定的运行时间时,按照测试计划中的测试运行规定执行自动化测试;在所有业务测试过程执行完成后,收集测试结果,编制自动化测试执行分析报告;若自动化测试执行过程中提交了缺陷报告,则进入步骤S10自动化测试缺陷追踪和管理,对软件缺陷进行处理;
S9:自动化测试分析:根据自动化测试过程的测试结果,根据所述自动化测试需求分析说明书中的业务测试过程的数量,验证自动化测试执行结果对所有业务测试过程的覆盖率;根据自动化测试设计开发过程耗费的总成本,结合自动化测试的运行过程计算当前自动化测试已经达到的投入回报比;形成自动化测试分析报告后结束;
S10:自动化测试缺陷追踪和管理:在每次自动化测试运行结束后,进入自动化测试框架中的缺陷管理子系统查看当次自动化测试自动提交的所有缺陷,这个流程中包括在测试执行时缺陷管理员预处理新缺陷、缺陷管理员追踪和管理正式提交的缺陷;其中,依据缺陷的通用标准判断每一个缺陷是否是一个真正的缺陷,如果是,则在缺陷管理子系统中将该缺陷转化为正式提交的缺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视频组件自动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化率目标的数值为百分之五十。
3.采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视频组件自动测试方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息获取单元:用于分别获取系统自动化测试可行性分析报告、手工测试现状分析报告、开发方相关信息文档和测试方相关信息文档;
制定工作策略单元:用于初步确定工作周期,分析自动化测试风险,对手工测试现状分析报告进行复审,确定测试方法及工具,根据结果得到自动化测试工作策略;
测试需求分析单元:用于根据获得所有的测试需求及测试案例,按照优先级计算模板进行每个测试需求的自动化优先级的标定,并得到自动化测试需求分析说明书;
制定自动化测试计划单元:用于根据自动化测试需求分析说明书,设定测试运行模式、设定测试运行计划、确定自动化测试缺陷生命周期模式、设定开发计划、确定所需开发资源、确定所需运行资源,根据上述结果编制测试计划;
设计自动测试过程单元:用于根据自动化测试计划针对每一个业务测试过程进行开发设计,包括从业务测试过程域向业务组件的数据传递方法、业务组件之间的数据传递方法;
设计自动测试业务组件单元:用于根据业务测试过程设计说明书,针对每一个业务组件进行开发设计,包括功能点描述需求传递、功能点描述和设计执行,得到自动测试业务组件设计说明书;
工具实现自动化测试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的业务测试过程设计说明书和所述的自动测试业务组件设计说明书,在工具中实现自动测试过程和所有的自动测试业务组件;
执行自动化测试单元:根据所述的测试计划中的运行计划部分,按照时间的要求执行所有自动化测试内容;
自动化测试分析单元:用于根据自动化测试过程的测试结果,进行自动化测试的分析,形成自动化测试分析报告;
自动化测试缺陷追踪和管理单元:用于在每次自动化测试运行结束后,进入自动化测试框架中的缺陷管理子系统查看当次自动化测试自动提交的所有缺陷,包括在测试执行时缺陷管理员预处理新缺陷、缺陷管理员追踪和管理正式提交的缺陷。
CN201610566393.1A 2016-07-18 2016-07-18 智能视频组件自动测试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59384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66393.1A CN105938455A (zh) 2016-07-18 2016-07-18 智能视频组件自动测试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66393.1A CN105938455A (zh) 2016-07-18 2016-07-18 智能视频组件自动测试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38455A true CN105938455A (zh) 2016-09-14

Family

ID=56873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66393.1A Pending CN105938455A (zh) 2016-07-18 2016-07-18 智能视频组件自动测试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3845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32240A (zh) * 2019-12-09 2021-06-25 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软件测试自动化管理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2104A (zh) * 2009-05-08 2010-11-10 北京正辰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测试信息管理系统
CN102521700A (zh) * 2011-12-13 2012-06-27 广东电网公司信息中心 电网信息化评测快速测试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2104A (zh) * 2009-05-08 2010-11-10 北京正辰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测试信息管理系统
CN102521700A (zh) * 2011-12-13 2012-06-27 广东电网公司信息中心 电网信息化评测快速测试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百度文库: "《https://wenku.baidu.com/view/eb63f2fafab069dc50220108.html》", 11 October 2010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32240A (zh) * 2019-12-09 2021-06-25 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软件测试自动化管理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83123B2 (en) Performance tests in a continuous deployment pipeline
CN109726132A (zh) 一种软件测试方法及软件测试自动化管理系统
CN102141962A (zh) 一种安全性分布式测试框架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CN105955749A (zh) 软件项目的持续集成方法和装置
CN102693183A (zh) 一种实现软件自动化测试的方法及系统
Kim A change analysis process to characterize software maintenance projects
CN111274136B (zh) 一种机载软件测试管理系统和测试过程管理方法
CN106933572B (zh) 一种基于llvm中间表示程序切片的度量模型
CN106201888A (zh) 智能视频叠加处理器自动测试方法及装置
Tran et al.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QFD): an effective technique for requirements acquisition and reuse
CN103077109B (zh) 一种测试计划调度方法及系统
Denaro et al. 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object oriented metrics in industrial setting
CN105938455A (zh) 智能视频组件自动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5589804A (zh) 一种基于流程驱动的测试自动化方法以及测试自动化系统
CN106201885A (zh) 人脸检测比对抓拍处理器自动测试方法及装置
Silva et al. Towards making safety-critical systems safer: learning from mistakes
CN111966665B (zh) 数据迁移测试方法及装置
Salger et al. Inspection effectiveness for different quality attributes of software requirement specifications: An industrial case study
CN115629956A (zh) 一种基于接口自动化测试的软件缺陷管理方法及系统
Aysolmaz et al. An effort prediction model based on BPM measures for process automation
CN112215510A (zh) 核电厂的工作优先级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052181A (zh) 基于软件工程化的嵌入式软件自动化测试系统
Kochaleema et al. Methodology for Integrating Computational Tree Logic Model Checking in Unified Modelling Language Artefacts: A Case Study of an Embedded Controller.
Wang et al. 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of simulation models and applications: A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CN112527682B (zh) 一种产品功能性与用户协调性融合的模型开发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91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