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38274A - 一种偏转膜设计方法及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偏转膜设计方法及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38274A
CN105938274A CN201610418299.1A CN201610418299A CN105938274A CN 105938274 A CN105938274 A CN 105938274A CN 201610418299 A CN201610418299 A CN 201610418299A CN 105938274 A CN105938274 A CN 1059382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flection
angle
film
liquid crystal
deflection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1829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38274B (zh
Inventor
冯奇斌
尹慧娟
程鑫
吕国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61041829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3827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9382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382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382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382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G02F1/133607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the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 including light directing or refracting elements, e.g. prisms or len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以实现液晶显示器特定视角偏转的偏转膜设计方法,根据液晶显示装置背光模组的现有视角特性及最大亮度偏转角度要求,设计一层或多层匹配的偏转膜表面的曲面结构,在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中使用一层或多层匹配的偏转膜,将液晶显示装置的最大亮度偏转到观看者的视线方向,且视角曲线形状不会有明显变化,使光线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降低能耗,提高光效;同时,在液晶显示装置视角偏转角度为大视角偏转时,使用多层偏转膜组合,解决了现有单层偏转膜在偏转角度较大时存在增益与截止角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光效。

Description

一种偏转膜设计方法及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以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特定视角偏转的偏转膜设计方法及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平板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液晶显示在众多领域取代了传统的阴极射线管,成为主流显示器件。液晶本身不发光,需要背光源提供光线照亮显示区域。因此背光源的亮度、均匀性、视角对于终端显示器的光学性能有着很大影响。
现有的液晶显示产品都是在正视时亮度最高,在飞机、火车、汽车等环境中,显示器的最大亮度方向与人眼视线方向存在一定夹角,造成光源能量浪费且观看效果不佳。目前液晶显示器在这些场合使用时通常会倾斜安装,而导致安装和设计成本增加。一个有效的方法即直接对光源进行特定视角偏转设计,根据显示器与观看者视线所成的夹角,让光线偏转一定的角度,使得显示器最大亮度方向与观看者的视线一致,以此提高光线利用率,同时解决倾斜安装带来的空间和设计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和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实现液晶显示器特定视角偏转的偏转膜设计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可以实现液晶显示装置视角偏转的偏转膜的设计方法,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及液晶屏,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导光板、反射膜、下扩散膜、上扩散膜及偏转膜,所述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相邻于所述入光面的一出光面及四个漏光面,所述光源对应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处,所述反射膜设置于所述漏光面的下方,所述下扩散膜、上扩散膜及偏转膜依次设置于所述出光面的上方,所述液晶屏设置于所述偏转膜上方,所述偏转膜表面设有光学曲面结构,所述偏转膜的光学曲面结构通过下述方法设计:
步骤S01:根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视角的偏转角度确定α2
步骤S02:定义所述偏转膜和所述上扩散膜之间的距离为x10
步骤S03:根据所述偏转膜表面的光学胶预留厚度和表面微结构高度确定x20,x20为光学胶预留厚度、表面微结构高度及x10之和;
步骤S04:根据所述液晶屏与所述偏转膜之间的距离确定x30,所述x30为所述液晶屏与所述偏转膜之间的距离与所述x20之和;
步骤S05:根据光线进入所述偏转膜前的介质确定折射率n1,根据光线进入所述偏转膜后的介质确定折射率n2
步骤S06:根据进入所述偏转膜前的入射光线视角曲线半亮度处的视角θ,确定入射角θ1的范围,所述入射角θ1在[-θ1max,θ1max]之间,θ1max为90°;
步骤S07:θ1=0°时,根据如下公式确定α1
n 1 sin ( θ 1 + α 1 ) = n 2 sin ( θ 2 + α 1 ) n 2 sinθ 2 = n 1 sin ( θ 1 + α 2 )
步骤S08:设x0=0,y0=0,y10=0,y20=0,y30=0;
步骤S09:在θ1范围内,以0°为起点,将θ1每隔△θ和-△θ进行分割,获得一系列θ1i和-θ1i,其中θ1i+1=θ1i+△θ,i=0~θ1max/△θ的整数部分;-θ1i+1=-θ1i-△θ,i=0~-θ1max/△θ的整数部分;
步骤S10:将i=1,θ11=△θ和i=-1,-θ11=-△θ带入下列公式,分别求解得到曲面上半部分的第一组坐标点x11、y11、x21、y21、x31、y31和下半部分的第一组坐标点x-11、y-11、x-21、y-21、x-31、y-31;将i=2,θ12=2×△θ和i=-2,-θ12=-2×(-△θ)带入下列公式,分别求解得到曲面上半部分的第二组坐标点x12、y12、x22、y22、x32、y32和下半部分的第二组坐标点x-12、y-12、x-22、y-22、x-32、y-32,如此循环,直到将i=θ1imax/△θ的整数部分,θ1i=θ1max和i=-θ1imax/△θ的整数部分,-θ1i=-θ1max带入下列公式,分别求解得到曲面上半部分的最后一组坐标点x1max、y1max、x2max、y2max、x3max、y3max和下半部分的最后一组坐标点x-1max、y-1max、x-2max、y-2max、x-3max、y-3max
步骤S11:采用直角曲面结构,将曲面上半部分得到的一系列坐标点(x11,y11)、(x12,y12).......(x1max,y1max)结合光学胶预留厚度,用直角连接起来,根据画图软件得到单个曲面结构的上半部分;
步骤S12:采用直角曲面结构,将曲面下半部分的一系列坐标点(x-11,y-11)、(x-12,y-12)、.......(x-1max,y-1max)用直角连接起来,根据画图软件得到单个曲面结构的下半部分;
步骤S13:将曲线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在(x10,y10)点处结合,形成完整的偏转膜表面的曲面结构;
步骤S14:将单个曲面结构重复,形成偏转膜表面的100×100的矩阵,放置在背光模组的上方,通过光学软件进行仿真,得到视角曲线,从而获取最大亮度的视角。
优选地,在开始设计之前,还包括下述步骤:
根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视角的偏转角度要求确定偏转膜层数,当所述偏转角度大于或等于20°,使用N层所述偏转膜,所述N=偏转角度/20°的整数部分+1;当所述偏转角度小于20°,使用一层所述偏转膜。
优选地,当使用N所述偏转膜时,所述偏转膜的光学曲面结构通过下述方法设计:
重复上述步骤S01至S14,设计第一层所述偏转膜,该层偏转膜的偏转角度确定为要求的偏转角度α2/N;
设计第m层所述偏转膜,包括下述步骤:
第m层偏转膜的偏转角度为α2/N。采用锐角曲面结构,将第一层视角偏转膜设计得到的一系列(x11,y11)、(x12,y12).......(x1max,y1max)结合光学胶预留厚度用直角连接起来,根据画图软件得到单个曲面结构,所述直角变为锐角,第m层偏转膜锐角角度为90°-α2*(m-1)/N,m=2~N,m为要设计的第m层视角偏转膜;
将第m层得到的锐角曲面结构重复,形成第m层偏转膜表面的100×100的矩阵,将N层偏转膜层叠放置在背光模组的上方,通过光学软件进行仿真,得到视角曲线,从而获取最大亮度的视角。
优选地,在完成步骤S14后还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S15:根据步骤S14得到的最大亮度的视角判断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视角偏转是否满足视角偏转要求及透过率要求,如果满足则根据所述偏转膜实际尺寸形成多个曲线结构;若不满足,缩小所述入射角θ1的范围,重复步骤S07至S14,直到满足设计要求。
优选地,所述偏转膜表面的光学曲面结构由若干个波浪形微结构组成或者若干个锯齿状微结构组成或者由若干个波浪形微结构和若干个锯齿状微结构混合而成。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所述的偏转膜。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以实现液晶显示器特定视角偏转的偏转膜设计方法,根据液晶显示装置背光模组的现有视角特性及最大亮度偏转角度要求,设计一层或多层匹配的偏转膜表面的曲面结构,在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中使用一层或多层匹配的偏转膜,并可以根据液晶显示装置的最大亮度偏转角度设计偏转膜表面的曲面结构,可以将液晶显示装置的最大亮度偏转到观看者的视线方向,且视角曲线形状不会有明显变化,使光线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降低能耗,提高光效;同时,在液晶显示装置视角偏转角度为大视角偏转时,使用多层偏转膜组合,解决了现有单层偏转膜在偏转角度较大时存在增益与截止角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光效。
附图说明
图1是视角偏转膜表面微结构设计原理图。
图2是现有一种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的视角曲线1。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单个曲面结构的上半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单个曲面结构的下半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针对视角曲线1经具有视角偏转10°功能的单层偏转膜后的视角曲线图。
图6是现有一种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的视角曲线2。
图7是针对视角曲线2具有视角偏转10°功能的单层偏转膜表面微结构。
图8是针对视角曲线2经具有视角偏转10°功能的单层偏转膜后的视角曲线图。
图9是针对视角曲线1具有视角偏转20°功能的双层偏转膜表面微结构。
图10是针对视角曲线1经具有视角偏转20°功能的双层偏转膜后的视角曲线图。
图11是针对视角曲线1具有视角偏转40°功能的三层偏转膜表面微结构。
图12是针对视角曲线1经具有视角偏转40°功能的三层偏转膜后的视角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申请提供的可以实现液晶显示装置视角偏转的偏转膜的设计方法,其中: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及液晶屏。
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导光板、反射膜、下扩散膜、上扩散膜及偏转膜,所述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相邻于所述入光面的一出光面及四个漏光面,所述光源对应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处,所述反射膜设置于所述漏光面的下方,所述下扩散膜、上扩散膜及偏转膜依次设置于所述出光面的上方,所述液晶屏设置于所述偏转膜上方,所述偏转膜表面设有光学曲面结构。
可以理解,本申请中上述描述的背光模组为侧入式背光模组,而实际中还可以采用直下式背光模组,具体地,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反射膜、下扩散膜、上扩散膜及偏转膜,所述反射膜设置于所述光源的下方,所述下扩散膜、上扩散膜及偏转膜依次沿所述光源的出光方向设置,所述偏转膜表面设有光学曲面结构。
根据上述描述,本申请提供的可以实现液晶显示装置视角偏转的偏转膜的设计方法,不管其中涉及的背光模组是采用直下式背光模组还是侧入式背光模组,通过偏转膜的设计均可实现液晶显示装置视角的偏转。
为了更清楚、明白地阐述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可以实现液晶显示器特定视角偏转的偏转膜设计方法。为便于理解,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一中设计用于视角曲线为图2所示的背光结构的偏角角度为10°的视角偏转膜,由于液晶显示装置视角的最大亮度的偏转角度为10°,故使用一层偏转膜结构,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1、根据设计要求,最大亮度的偏转角度为10°,故α2=10°;
2、偏转膜直接放在背光模组的上部,故选取视角偏转膜和背光模组之间的距离为5um,故x10=5;
3、光学胶预留厚度为10um,表面微结构高度为10um,故x20=25;
4、液晶屏直接放在视角偏转膜上部,选取视角偏转膜和液晶屏之间的距离为5um,故x30=30;
5、光线由空气进入视角偏转膜,故n1为空气的折射率,n1=1,n2为光学胶的折射率,n2=1.57;
6、入射光线视角曲线如图2所示,入射光线视角曲线半亮度处的视角θ为20°,故入射角θ1为[-20°,20°];
7、θ1=0°时,根据如下公式计算得到α1=17.2°;
8、设x0=0,y0=0,y10=0,y20=0,y30=0;
9、将θ1每隔0.5°和-0.5°进行分割,获得一系列θ1i和-θ1i,其中θ1i+1=θ1i+0.5°,i=0~20/0.5=0~40,-θ1i+1=-θ1i-0.5°,i=-20/0.5~0=-40~0;
10、将i=-40~40对应的θ1i和-θ1i带入下列公式,计算得到的40个S1面上上半部分的坐标点和40个S1面上下半部分的坐标点,篇幅有限,给出中间21个点的坐标值,如下表所示:
11、将40个S1面上上半部分的坐标点结合光学胶预留厚度用直角连接起来带入画图软件,得到单个曲面结构的上半部分,请参阅图3;
12、将40个S1面上下半部分的坐标点结合光学胶预留厚度用直角连接起来带入画图软件,得到单个曲面结构的下半部分,请参阅图4;
13、将曲线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在(x10,y10)点处结合,形成完整的偏转膜表面的曲面结构。
14、将单个曲面结构重复,形成偏转膜表面的100×100的矩阵,放置在背光模组的上方,通过光学软件进行仿真,得到视角曲线,如图5所示,可以看出最大亮度的角度为10°,透过率为97.9%,满足设计要求,根据视角偏转膜实际尺寸形成实际后期加工制备的多个曲线结构。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可以实现液晶显示器特定视角偏转的偏转膜设计方法。为便于理解,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二中设计用于视角曲线为图6所示的背光结构的偏角角度为10°的视角偏转膜,由于液晶显示装置视角的最大亮度的偏转角度为10°,故使用一层偏转膜结构,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1、根据设计要求,最大亮度偏转角度为10°,故α2=10°;
2、视角偏转膜直接放在背光模组上部,故选取视角偏转膜和背光模组之间的距离为5um,故x10=5;
3、光学胶预留厚度为10um,表面微结构高度为10um,故x20=25;
4、液晶屏直接放在视角偏转膜上部,选取视角偏转膜和液晶屏之间的距离为5um,故x30=30;
5、光线由空气进入视角偏转膜,故n1为空气的折射率,n1=1,n2为光学胶的折射率,n2=1.57;
6、入射光线视角曲线如图6所示,半亮度视角为30°,故入射角θ1为[-30°,30°];
7、θ1=0°时,根据如下公式计算得到α1=17.2°;
8、设x0=0,y0=0,y10=0,y20=0,y30=0;
9、将θ1每隔0.5°和-0.5°进行分割,获得一系列θ1i和-θ1i,其中θ1i+1=θ1i+0.5,i=0~30/0.5=0~60,-θ1i+1=-θ1i-0.5°,i=-30/0.5~0=-60~0;
10、将i=-60~60对应的θ1i和-θ1i带入下列公式,计算得到的60个S1面上上半部分的坐标点和60个S1面上下半部分的坐标点,篇幅有限,给出中间21个点的坐标值,如下表所示:
11、将60个S1面上上半部分的坐标点结合光学胶预留厚度用直角连接起来带入画图软件,得到单个曲面结构的上半部分;
12、将60个S1面上下半部分的坐标点结合光学胶预留厚度用直角连接起来带入画图软件,得到单个曲面结构的下半部分;
13、将曲线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在(x10,y10)点处结合,形成完整的偏转膜表面的曲面结构,请参阅图7;
14、将单个曲面结构重复,形成偏转膜表面的100×100的矩阵,放置在背光模组的上方,通过光学软件进行仿真,得到视角曲线,如图8所示,可以看出最大亮度的视角为10°,透过率99.3%,满足设计要求,根据偏转膜实际尺寸形成实际后期加工制备的多个曲线结构。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可以实现液晶显示器特定视角偏转的偏转膜设计方法。为便于理解,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三中设计用于视角曲线为图2所示的背光结构的偏角角度为20°的视角偏转膜,由于液晶显示装置视角的最大亮度的偏转角度为20°,故使用两层偏转膜结构。具体步骤为:
1.确定第一层偏转膜偏转角度为20°/2=10°,第二层偏转膜偏转角度为20°-10°=10°;
2.根据实施例一确定第一层偏转膜的表面结构,步骤及视角偏转膜结构同实施实例1;
3.根据第一层偏转膜结构确定第二层偏转膜曲面结构,第二层偏转膜曲面部分与第一层偏转膜曲面部分相同,将第一层偏转膜结构中的直角变为锐角,锐角角度为90°-20°*(2-1)/2=80°,确定第二层偏转膜单个曲面结构;
4.分别将图9的两种单个曲面结构重复,形成100×100的矩阵,带入光学软件进行仿真,得到视角曲线,如图10所示,可以看出最大亮度的角度为20°,透过率92.1%,满足设计要求,根据视角偏转膜实际尺寸形成实际后期加工制备的多个曲线结构。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可以实现液晶显示器特定视角偏转的偏转膜设计方法。为便于理解,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四中设计用于视角曲线为图2所示的背光结构的偏角角度为40°的视角偏转膜,由于液晶显示装置视角的最大亮度的偏转角度为40°,故使用三层偏转膜结构。具体步骤为:
1.确定第一层偏转膜偏转角度为40°/3=13.3°,第二层和第三层偏转膜的偏转角度均为40°/3=13.3°;
2.重复步骤S01~S14确定第一层偏转膜的表面结构;
3.根据第一层偏转膜结构确定第二层偏转膜曲面结构,第二层偏转膜曲面部分与第一层偏转膜曲面部分相同,将第一层偏转膜结构中的直角变为锐角,锐角角度为90°-40°*(2-1)/3=76.7°,确定第二层偏转膜单个曲面结构;
4.根据第一层偏转膜结构确定第三层偏转膜曲面结构,第三层偏转膜曲面部分与第一层偏转膜曲面部分相同,将第一层偏转膜结构中的直角变为锐角,锐角角度为90°-40°*(3-1)/3=63.3°,确定第三层偏转膜单个曲面结构;如图11所示;
5.将各层得到的锐角曲面结构重复,形成各层偏转膜表面的100×100的矩阵,将所有3层偏转膜层叠放置在背光模组的上方,带入光学软件进行仿真,得到视角曲线,如图12所示,可以看出最大亮度的角度为40°,透过率92.6%,满足设计要求,根据视角偏转膜实际尺寸形成实际后期加工制备的多个曲线结构。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可以实现液晶显示器特定视角偏转的偏转膜设计方法,根据液晶显示装置背光模组的现有视角特性及最大亮度偏转角度要求,设计一层或多层匹配的偏转膜表面的曲面结构,在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中使用一层或多层匹配的偏转膜,并可以根据液晶显示装置的最大亮度偏转角度设计偏转膜表面的曲面结构,可以将液晶显示装置的最大亮度偏转到观看者的视线方向,且视角曲线形状不会有明显变化,使光线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降低能耗,提高光效;同时,在液晶显示装置视角偏转角度为大视角偏转时,使用多层偏转膜组合,解决了现有单层偏转膜在偏转角度较大时存在增益与截止角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光效。
另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及液晶屏,所述背光模组为直下式结构或侧入式结构,所述背光模组的所述下扩散膜、背光模组及偏转膜依次设置于所述光源的出光面的上方,所述液晶屏设置于所述偏转膜上方,所述偏转膜表面设有光学曲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偏转膜的光学曲面结构通过上述方法设计而成。
本发明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广泛适用于火车,汽车,飞机驾驶舱中的显示器。使显示器具备优良的大视角偏转功能,可以高效的在特定角度方向偏转光线,尤其适用于在显示器位置固定的机舱,汽车仪表盘等地方。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6)

1.一种可以实现液晶显示装置视角偏转的偏转膜的设计方法,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及液晶屏,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导光板、反射膜、下扩散膜、上扩散膜及偏转膜,所述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相邻于所述入光面的一出光面及四个漏光面,所述光源对应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处,所述反射膜设置于所述漏光面的下方,所述下扩散膜、上扩散膜及偏转膜依次设置于所述出光面的上方,所述液晶屏设置于所述偏转膜上方,所述偏转膜表面设有光学曲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偏转膜的光学曲面结构通过下述方法设计:
步骤S01:根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视角的偏转角度确定α2
步骤S02:定义所述偏转膜和所述上扩散膜之间的距离为x10
步骤S03:根据所述偏转膜表面的光学胶预留厚度和表面微结构高度确定x20,x20为光学胶预留厚度、表面微结构高度及x10之和;
步骤S04:根据所述液晶屏与所述偏转膜之间的距离确定x30,所述x30为所述液晶屏与所述偏转膜之间的距离与所述x20之和;
步骤S05:根据光线进入所述偏转膜前的介质确定折射率n1,根据光线进入所述偏转膜后的介质确定折射率n2
步骤S06:根据进入所述偏转膜前的入射光线视角曲线半亮度处的视角θ,确定入射角θ1的范围,所述入射角θ1在[-θ1max,θ1max]之间,θ1max为90°;
步骤S07:θ1=0°时,根据如下公式确定α1
n 1 s i n ( θ 1 + α 1 ) = n 2 s i n ( θ 2 + α 1 ) n 2 s i n θ 2 = n 1 sin ( θ 1 + α 2 )
步骤S08:设x0=0,y0=0,y10=0,y20=0,y30=0;
步骤S09:在θ1范围内,以0°为起点,将θ1每隔△θ和-△θ进行分割,获得一系列θ1i和-θ1i,其中θ1i+1=θ1i+△θ,i=0~θ1max/△θ的整数部分;-θ1i+1=-θ1i-△θ,i=0~-θ1max/△θ的整数部分;
步骤S10:将i=1,θ11=△θ和i=-1,-θ11=-△θ带入下列公式,分别求解得到曲面上半部分的第一组坐标点x11、y11、x21、y21、x31、y31和下半部分的第一组坐标点x-11、y-11、x-21、y-21、x-31、y-31;将i=2,θ12=2×△θ和i=-2,-θ12=-2×(-△θ)带入下列公式,分别求解得到曲面上半部分的第二组坐标点x12、y12、x22、y22、x32、y32和下半部分的第二组坐标点x-12、y-12、x-22、y-22、x-32、y-32,如此循环,直到将i=θ1imax/△θ的整数部分,θ1i=θ1max和i=-θ1imax/△θ的整数部分,-θ1i=-θ1max带入下列公式,分别求解得到曲面上半部分的最后一组坐标点x1max、y1max、x2max、y2max、x3max、y3max和下半部分的最后一组坐标点x-1max、y-1max、x-2max、y-2max、x-3max、y-3max
步骤S11:采用直角曲面结构,将曲面上半部分得到的一系列坐标点(x11,y11)、(x12,y12).......(x1max,y1max)结合光学胶预留厚度,用直角连接起来,根据画图软件得到单个曲面结构的上半部分;
步骤S12:采用直角曲面结构,将曲面下半部分的一系列坐标点(x-11,y-11)、(x-12,y-12).......(x-1max,y-1max)用直角连接起来,根据画图软件得到单个曲面结构的下半部分;
步骤S13:将曲线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在(x10,y10)点处结合,形成完整的偏转膜表面的曲面结构;
步骤S14:将单个曲面结构重复,形成偏转膜表面的100×100的矩阵,放置在背光模组的上方,通过光学软件进行仿真,得到视角曲线,从而获取最大亮度的视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以实现液晶显示器特定视角偏转的偏转膜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开始设计之前还包括下述步骤:
根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视角的偏转角度要求确定偏转膜层数,当所述偏转角度大于或等于20°,使用N层所述偏转膜,所述N=偏转角度/20°的整数部分+1;当所述偏转角度小于20°,使用一层所述偏转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以实现液晶显示器特定视角偏转的偏转膜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使用N层所述偏转膜时,所述偏转膜的光学曲面结构通过下述方法设计:
重复上述步骤S01至S14设计第一层所述偏转膜,该层偏转膜的偏转角度确定为要求的偏转角度α2/N;
设计第m层所述偏转膜,包括下述步骤:
采用锐角曲面结构,将第一层视角偏转膜设计得到的一系列(x11,y11)、(x12,y12)、.......(x1max,y1max)结合光学胶预留厚度用直角连接起来,根据画图软件得到单个曲面结构,所述直角变为锐角,第m层偏转膜锐角角度为90°-α2*(m-1)/N,m=2~N,m为要设计的第m层视角偏转膜;
将第m层得到的锐角曲面结构重复,形成第m层偏转膜表面的100×100的矩阵,将N层偏转膜层叠放置在上扩散膜的上方,通过光学软件进行仿真,得到视角曲线,从而获取最大亮度的视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以实现液晶显示器特定视角偏转的偏转膜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完成步骤S14后还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S15:根据步骤S14得到的最大亮度的视角判断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视角偏转是否满足视角偏转要求及透过率要求,如果满足则根据所述偏转膜实际尺寸形成多个曲线结构;若不满足,缩小所述入射角θ1的范围,重复步骤S07至S14,直到满足设计要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以实现液晶显示器特定视角偏转的偏转膜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偏转膜表面的光学曲面结构由若干个波浪形微结构组成或者若干个锯齿状微结构组成或者由若干个波浪形微结构和若干个锯齿状微结构混合而成。
6.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偏转膜。
CN201610418299.1A 2016-06-12 2016-06-12 一种偏转膜设计方法及液晶显示装置 Active CN1059382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18299.1A CN105938274B (zh) 2016-06-12 2016-06-12 一种偏转膜设计方法及液晶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18299.1A CN105938274B (zh) 2016-06-12 2016-06-12 一种偏转膜设计方法及液晶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38274A true CN105938274A (zh) 2016-09-14
CN105938274B CN105938274B (zh) 2019-04-02

Family

ID=57151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18299.1A Active CN105938274B (zh) 2016-06-12 2016-06-12 一种偏转膜设计方法及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3827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63362A (zh) * 2021-11-16 2022-02-18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二维液晶激光偏转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85277A (zh) * 2002-09-26 2005-10-19 夏普株式会社 2d/3d切换型液晶显示面板、以及2d/3d切换型液晶显示装置
CN101414024A (zh) * 2007-06-13 2009-04-22 罗门哈斯丹麦金融有限公司 转向膜、显示器设备和过程
WO2009119912A1 (ja) * 2008-03-28 2009-10-0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面光源装置及び透過型画像表示装置
JP2011145571A (ja) * 2010-01-18 2011-07-28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光偏向装置
WO2014061102A1 (ja) * 2012-10-16 2014-04-24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路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85277A (zh) * 2002-09-26 2005-10-19 夏普株式会社 2d/3d切换型液晶显示面板、以及2d/3d切换型液晶显示装置
CN101414024A (zh) * 2007-06-13 2009-04-22 罗门哈斯丹麦金融有限公司 转向膜、显示器设备和过程
WO2009119912A1 (ja) * 2008-03-28 2009-10-0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面光源装置及び透過型画像表示装置
JP2011145571A (ja) * 2010-01-18 2011-07-28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光偏向装置
WO2014061102A1 (ja) * 2012-10-16 2014-04-24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路制御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63362A (zh) * 2021-11-16 2022-02-18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二维液晶激光偏转器
CN114063362B (zh) * 2021-11-16 2023-04-07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二维液晶激光偏转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38274B (zh) 2019-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28388B (zh) 面光源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3003724B (zh) 具有改进的光学性能的光学膜及包含该光学膜的背光单元
CN106903945B (zh) 一种广色域的量子点膜及其制备方法
CN208422962U (zh) 可折叠的柔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6054448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WO2013033936A1 (zh) 一种led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9270611A (zh) 一种高亮度高遮盖的复合光学膜
CN103154788A (zh) 具有粘弹性光导的照明装置
US11269128B2 (en) Microstructure for dual view display and optical film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using the same
CN104848092A (zh)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
CN111580201A (zh) 显示器用贴合膜及显示器背光模组
CN105938274A (zh) 一种偏转膜设计方法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8549177A (zh) 光学复合膜、背光源及液晶显示模组
CN110398797A (zh) 光偏折膜及应用该光偏折膜的显示装置
CN104950361B (zh) 光学薄膜及背光单元
TWI778715B (zh)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CN215867452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9496159U (zh) 一种高亮度高遮盖的复合光学膜
CN102444835A (zh) 直下式背光模块与液晶显示模块
CN109407366B (zh) 液晶显示装置
TWM347588U (en) Microstructure and back-light module for compound type optical thin film with spotlight and diffusion functions
Kuksenkov et al. 46‐2: Ultra‐Slim Direct‐Lit LCD Backlight Using Glass Light‐Guide Plate
TWM305348U (en) Optical film and backlight module with hybrid micro-structure
CN206594422U (zh) 一种背光源及液晶显示模组
CN109270623A (zh) 一种具有扩散功能的玻璃导光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