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33548B - 闹钟控制方法及闹钟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闹钟控制方法及闹钟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33548B
CN105933548B CN201610517848.0A CN201610517848A CN105933548B CN 105933548 B CN105933548 B CN 105933548B CN 201610517848 A CN201610517848 A CN 201610517848A CN 105933548 B CN105933548 B CN 1059335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arm clock
password
prompting
input interface
clock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1784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33548A (zh
Inventor
肖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51784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335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9335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335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335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335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1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schedules, e.g. using calendar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2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 H04L9/3226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using a predetermined code, e.g. password, passphrase or PI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6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to restrict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闹钟控制方法及闹钟控制装置,其中,该闹钟控制方法包括:当闹钟的提醒时刻到达时,按照所述闹钟的预设提醒方式触发提醒;接收闹钟控制指令;当接收的所述闹钟控制指令为闹钟关闭指令时,激活密码输入接口;将本次通过所述密码输入接口输入的密码与预设的控制密码进行匹配;当本次输入的密码与所述控制密码匹配成功时,关闭所述闹钟的提醒。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提高闹钟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闹钟控制方法及闹钟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闹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闹钟控制方法及闹钟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智能终端的应用功能也越来越多,智能终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越来越多的便利,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目前,基本所有的智能终端都自带有闹钟功能,可见闹钟功能已经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功能之一,闹钟设置本意是为了提醒用户上班或是处理重要的事情,比如提醒用户起床。
现有的闹钟控制方式如下:当智能终端的闹钟响铃时,只要按下智能终端的锁屏键或是在智能终端的触摸屏上进行滑动操作就可以轻松关闭闹铃。然而,在生活中,例如设置用来提醒用户起床的闹钟响铃时,此时用户的意识往往是不清醒的,而由于传统关闭闹钟的方式过于简单,用户很容易在半睡半醒的状态下顺手关闭闹钟之后继续睡觉,最终导致不能按时起床,从而使得该闹钟无法起到提醒用户起床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闹钟控制方法及闹钟控制装置,用于提高闹钟的可靠性。
本发明第一方面涉及一种闹钟控制方法,包括:
当闹钟的提醒时刻到达时,按照上述闹钟的预设提醒方式触发提醒;
接收闹钟控制指令;
当接收的上述闹钟控制指令为闹钟关闭指令时,激活密码输入接口;
将本次通过上述密码输入接口输入的密码与预设的控制密码进行匹配;
当本次输入的密码与上述控制密码匹配成功时,关闭上述闹钟的提醒。
基于本发明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激活密码输入接口包括:激活用于输入虹膜信息的密码输入接口。
基于本发明第一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激活密码输入接口包括:激活用于输入预设长度字符串的密码输入接口。
基于本发明第一方面,或者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或者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接收闹钟控制指令之后还包括:
当接收到的上述闹钟控制指令为闹钟延迟提醒指令时,暂停上述闹钟的提醒;
等待预设的暂停时长后继续上述闹钟的提醒。
基于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接收到的上述闹钟控制指令为闹钟延迟提醒指令时,上述闹钟控制方法还包括:
统计在上述闹钟的本个提醒周期内接收到上述闹钟延迟提醒指令的次数;
当在上述闹钟的本个提醒周期内接收到上述闹钟延迟提醒指令的次数达到预设的暂停次数时,禁止在上述闹钟的本个提醒周期内再次接收上述闹钟延迟提醒指令。
本发明第二方面涉及一种闹钟控制装置,包括:
控制单元,用于当闹钟的提醒时刻到达时,按照上述闹钟的预设提醒方式触发提醒;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闹钟控制指令;
密码输入单元,用于当上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闹钟控制指令为闹钟关闭指令时,激活密码输入接口;
密码匹配单元,用于将本次通过上述密码输入接口输入的密码与预设的控制密码进行匹配;
上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当上述密码匹配单元的匹配结果为匹配成功时,关闭上述闹钟的提醒。
基于本发明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密码输入单元具体用于:当上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闹钟控制指令为闹钟关闭指令时,激活用于输入虹膜信息的密码输入接口。
基于本发明第二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密码输入单元具体用于:当上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闹钟控制指令为闹钟关闭指令时,激活用于输入预设长度字符串的密码输入接口。
基于本发明第二方面,或者,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当上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闹钟控制指令为闹钟延迟提醒指令时,暂停上述闹钟的提醒,并在等待预设的暂停时长后继续上述闹钟的提醒。
基于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闹钟控制装置还包括:
统计单元,用于当上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闹钟控制指令为闹钟延迟提醒指令时,统计在上述闹钟的本个提醒周期内接收到上述闹钟延迟提醒指令的次数;
禁止单元,用于当上述统计单元统计出在上述闹钟的本个提醒周期内接收到上述闹钟延迟提醒指令的次数达到预设的暂停次数时,禁止在上述闹钟的本个提醒周期内再次接收上述闹钟延迟提醒指令。
由上可见,本发明方案中当闹钟以预设提醒方式触发提醒且接收到闹钟关闭指令时,激活密码输入接口,当通过该密码输入接口输入的密码与预设的控制密码匹配成功时,关闭该闹钟的提醒,从而使得用户需要通过输入密码的方式来关闭该闹钟的提醒,提高了用户关闭闹铃提醒的难度,而用户输入密码的过程也容易使该用户从睡意朦胧中清醒过来,进一步提高了闹钟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本发明提供的闹铃控制方法一个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终端界面显示示意图;
图1-c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终端界面显示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闹铃控制方法一个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闹钟控制装置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闹钟控制方法,请参阅图1-a,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闹钟控制方法括:
步骤101、当闹钟的提醒时刻到达时,按照上述闹钟的预设提醒方式触发提醒;
本发明实施例中,预设提醒方式例如可以为:闹铃,或者,闹铃与振动的组合,或者,闹铃与指示灯的组合,或者,闹铃、振动与指示灯的组合,此处不作限定。当某个闹钟的提醒时刻到达时,终端按照该闹钟的预设提醒方式触发提醒,例如,若该闹钟的预设提醒方式为闹铃,则当该闹钟的提醒时刻到达时,终端触发该闹钟的闹铃,又例如,若该闹钟的预设提醒方式为闹铃与振动的组合,则当该闹钟的提醒时刻到达时,终端触发该闹钟的闹铃并振动,以此类推。
步骤102、接收闹钟控制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可以通过输入闹钟控制指令触发终端对该闹钟执行相应的控制。具体地,可为用户提供不同的闹钟控制指令输入控件,以便用户通过不同的闹钟控制指令输入控件输入相应的闹钟控制指令。例如,如图1-b所示,当闹钟的提醒被触发时,可在终端的界面上显示用于输入闹钟关闭指令的第一控件11,并且将第一控件11的呈现名称命为“关闭”,以便用户获知第一控件11可用于输入上述闹钟关闭指令。进一步,如图1-c所示,还可以在终端的界面上显示用于输入闹钟延迟提醒指令的第二控件12,并且将第二控件11的呈现名称命为“再小睡一会儿”,以便用户获知第二控件12可用于输入上述闹钟延迟提醒指令。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闹钟关闭指令和上述闹钟延迟提醒指令均属于闹钟控制指令,上述闹钟关闭指令用于触发终端进入闹钟关闭控制流程,上述闹钟延迟提醒指令用于触发终端进入闹钟延迟提醒控制流程,上述闹钟关闭指令和上述闹钟延迟提醒指令也可以采用其它名称呈现,此处不作限定。
步骤103、当接收的上述闹钟控制指令为闹钟关闭指令时,激活密码输入接口;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步骤102接收到的上述闹钟控制指令为闹钟关闭指令时,进入闹钟关闭控制流程,即激活密码输入接口,以便用户通过激活后的密码输入接口输入相应类型的密码。
可选的,步骤103激活的密码输入接口包括用于输入虹膜信息的密码输入接口,以便用户通过该密码输入接口输入虹膜信息。需要说明的是,虹膜是位于黑色瞳孔和白色巩膜之间的圆环状部分,其包含有很多相互交错的斑点、细丝、冠状、条纹、隐窝等的细节特征。而且虹膜在胎儿发育阶段形成后,在整个生命历程中将是保持不变的,因此,虹膜信息具有唯一性,可作为每个人的身份识别对象。由于虹膜信息的输入需要用户睁开眼睛,因此当用户通过该密码输入接口输入虹膜信息时,可以使得该用户真正从睡梦中醒来。
可选的,步骤103激活的密码输入接口包括用于输入预设长度字符串的密码输入接口,以便用户通过该密码输入接口输入预设长度的字符串。举例说明,预设长度为6的字符串,则用户可通过该密码输入接口输入6个字符以构成字符串密码。进一步,字符串密码的长度还可以由用户根据自身需求选定,例如,轻度赖床者可以选择长度短一点的字符串作为控制密码(例如选择长度为2~6的字符串作为控制密码),中度赖床者可以选择长度稍长一点的字符串作为控制密码(例如选择长度为7~9的字符串作为控制密码),重度赖床者可以选择长度更长一点的字符串作为控制密码(例如选择长度为10以上的字符串作为控制密码)。由于字符串的输入需要清醒度和注意力,因此当用户通过该密码输入接口输入字符串时,也可以使得该用户真正从睡梦中醒来。
当然,在步骤103中,也可以激活其它类型的密码输入接口,以便用户输入相应类型的密码,或者,也可以同时激活两种以上类型的密码输入接口,例如,同时激活上述用于输入虹膜信息的密码输入接口和上述用于输入预设长度字符串的密码输入接口,以便用户通过这两个密码输入接口分别输入不同类型的密码。
可选的,当接收的上述闹钟控制指令为闹钟关闭指令时,还可以先检测当前是否已启用密码控制模式;若当前已启用该密码控制模式,则执行上述激活密码输入接口的动作;若当前未启用该密码控制模式,则可在上述闹钟关闭指令的指示下直接关闭上述闹钟的提醒而不执行上述激活密码输入接口的动作。需要说明的是,用户根据需要选择是否对闹钟启用该密码控制模式,具体地,用户可以进入终端的闹钟设置界面来启用或者关闭该密码控制模式。
步骤104、将本次通过上述密码输入接口输入的密码与预设的控制密码进行匹配;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用户预先进行控制密码的设置,在步骤104中,将本次通过上述密码输入接口输入的密码与预设的控制密码进行匹配。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上述密码输入接口输入的密码与进行匹配的控制密码的类型一致(例如均为虹膜密码或均为字符串密码),当步骤103激活的密码输入接口为两个以上不同类型的密码输入接口时,在步骤104中,分别将通过激活的多个密码输入接口输入的密码与预设的相应类型的控制密码进行匹配。
步骤105、当本次输入的密码与上述控制密码匹配成功时,关闭上述闹钟的提醒。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本次输入的密码与上述控制密码匹配成功时(若输入的密码为多个不同类型的密码,则当本次输入的所有密码与相应类型的控制密码均匹配成功时),终端关闭上述闹钟的提醒。其中,关闭该闹钟的提醒为触发该闹钟的提醒的反向操作,例如,若该闹钟的预设提醒方式为闹铃,则关闭该闹钟的提醒即为关闭该闹钟的闹铃;又例如,若该闹钟的预设提醒方式为闹铃和振动的组合,则关闭该闹钟的提醒即为关闭该闹钟的闹铃并停止振动。
当本次输入的密码与上述控制密码未匹配成功时,则不关闭上述闹钟的提醒,也即继续保持该闹钟的提醒。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终端具体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或者也可以为其它具备闹钟功能的电子设备,此处不作限定。
由上可见,本发明方案中当闹钟以预设提醒方式触发提醒且接收到闹钟关闭指令时,激活密码输入接口,当通过该密码输入接口输入的密码与预设的控制密码匹配成功时,关闭该闹钟的提醒,从而使得用户需要通过输入密码的方式来关闭该闹钟的提醒,提高了用户关闭闹铃提醒的难度,而用户输入密码的过程也容易使该用户从睡意朦胧中清醒过来,进一步提高了闹钟的可靠性。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闹钟响时用户还可以输入闹钟延迟提醒指令还暂停闹钟的提醒,具体的,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闹钟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201~步骤205;
其中,步骤201~步骤205可以参照图1-a所示实施例中步骤101~102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206、当接收到的上述闹钟控制指令为闹钟延迟提醒指令时,暂停上述闹钟的提醒;
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可以通过如图1-c所示的第二控件12输入闹钟控制指令,进入闹钟延迟提醒控制流程,即暂停上述闹钟的提醒。
步骤207、等待预设的暂停时长后继续上述闹钟的提醒;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在上述闹钟延迟提醒指令的指示下暂停上述闹钟的提醒时,进入计时等待,在等待预设的暂停时长后继续上述闹钟的提醒,之后若再次接收到闹钟控制指令时,返回上述步骤202。其中,上述暂停时长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
进一步,统计在上述闹钟的本个提醒周期内接收到上述闹钟延迟提醒指令的次数;当在上述闹钟的本个提醒周期内接收到上述闹钟延迟提醒指令的次数达到预设的暂停次数时,禁止在上述闹钟的本个提醒周期内再次接收上述闹钟延迟提醒指令。其中,上述闹钟的本个提醒周期是指从本次触发上述闹钟的提醒开始到关闭上述闹钟的提醒为止的时间段。上述禁止在上述闹钟的本个提醒周期内再次接收上述闹钟延迟提醒指令具体可以为:隐藏或者失效上述闹钟延迟提醒指令的输入控件。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终端具体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或者也可以为其它具备闹钟功能的电子设备,此处不作限定。
由上可见,本发明方案中当闹钟以预设提醒方式触发提醒且接收到闹钟关闭指令时,激活密码输入接口,当通过该密码输入接口输入的密码与预设的控制密码匹配成功时,关闭该闹钟的提醒,从而使得用户需要通过输入密码的方式来关闭该闹钟的提醒,提高了用户关闭闹铃提醒的难度,而用户输入密码的过程也容易使该用户从睡意朦胧中清醒过来,进一步提高了闹钟的可靠性。进一步,为用户提供闹钟延迟提醒机制,使得用户可以短暂性地暂停闹钟的提醒。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闹钟控制装置,请参阅图3,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闹钟控制装置300包括:
控制单元301,用于当闹钟的提醒时刻到达时,按照上述闹钟的预设提醒方式触发提醒;
接收单元302,用于接收闹钟控制指令;
密码输入单元303,用于当接收单元302接收到的闹钟控制指令为闹钟关闭指令时,激活密码输入接口;
密码匹配单元304,用于将本次通过上述密码输入接口输入的密码与预设的控制密码进行匹配;
控制单元301还用于:当密码匹配单元304的匹配结果为匹配成功时,关闭上述闹钟的提醒。
可选的,密码输入单元303具体用于:当接收单元302接收到的闹钟控制指令为闹钟关闭指令时,激活用于输入虹膜信息的密码输入接口。
可选的,密码输入单元303具体用于:当接收单元302接收到的闹钟控制指令为闹钟关闭指令时,激活用于输入预设长度字符串的密码输入接口。
可选的,控制单元301还用于:当接收单元302接收到的闹钟控制指令为闹钟延迟提醒指令时,暂停上述闹钟的提醒,并在等待预设的暂停时长后继续上述闹钟的提醒。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闹钟控制装置还包括:统计单元,用于当接收单元302接收到的闹钟控制指令为闹钟延迟提醒指令时,统计在上述闹钟的本个提醒周期内接收到上述闹钟延迟提醒指令的次数;禁止单元,用于当上述统计单元统计出在上述闹钟的本个提醒周期内接收到上述闹钟延迟提醒指令的次数达到预设的暂停次数时,禁止在上述闹钟的本个提醒周期内再次接收上述闹钟延迟提醒指令。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闹钟控制装置具体可以集成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中,或者也可以集成在其它具备闹钟功能的电子设备,此处不作限定。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闹钟控制装置可以如上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提及的终端,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全部技术方案,其各个功能模块的功能可以根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具体实现,其具体实现过程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由上可见,本发明方案中当闹钟以预设提醒方式触发提醒且接收到闹钟关闭指令时,激活密码输入接口,当通过该密码输入接口输入的密码与预设的控制密码匹配成功时,关闭该闹钟的提醒,从而使得用户需要通过输入密码的方式来关闭该闹钟的提醒,提高了用户关闭闹铃提醒的难度,而用户输入密码的过程也容易使该用户从睡意朦胧中清醒过来,进一步提高了闹钟的可靠性。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便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它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都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为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闹钟控制方法及闹钟控制装置的描述,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闹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闹钟的提醒时刻到达时,按照所述闹钟的预设提醒方式触发提醒;
接收闹钟控制指令;
当接收的所述闹钟控制指令为闹钟关闭指令时,激活密码输入接口,所述密码输入接口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虹膜信息和/或字符串密码,所述字符串密码的长度根据用户赖床的程度设置;
将本次通过所述密码输入接口输入的密码与预设的控制密码进行匹配;
当本次输入的密码与所述控制密码匹配成功时,关闭所述闹钟的提醒;
当接收到的所述闹钟控制指令为闹钟延迟提醒指令时,统计在所述闹钟的本个提醒周期内接收到所述闹钟延迟提醒指令的次数;
当在所述闹钟的本个提醒周期内接收到所述闹钟延迟提醒指令的次数达到预设的暂停次数时,禁止在所述闹钟的本个提醒周期内再次接收所述闹钟延迟提醒指令,包括隐藏所述闹钟延迟指令的输入控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闹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激活密码输入接口包括:激活用于输入虹膜信息的密码输入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闹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激活密码输入接口包括:激活用于输入预设长度字符串的密码输入接口。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闹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闹钟控制指令之后还包括:
当接收到的所述闹钟控制指令为闹钟延迟提醒指令时,暂停所述闹钟的提醒;
等待预设的暂停时长后继续所述闹钟的提醒。
5.一种闹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单元,用于当闹钟的提醒时刻到达时,按照所述闹钟的预设提醒方式触发提醒;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闹钟控制指令;
密码输入单元,用于当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闹钟控制指令为闹钟关闭指令时,激活密码输入接口,所述密码输入接口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虹膜信息和/或字符串密码,所述字符串密码的长度根据用户赖床的程度设置;
密码匹配单元,用于将本次通过所述密码输入接口输入的密码与预设的控制密码进行匹配;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当所述密码匹配单元的匹配结果为匹配成功时,关闭所述闹钟的提醒;
统计单元,用于当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闹钟控制指令为闹钟延迟提醒指令时,统计在所述闹钟的本个提醒周期内接收到所述闹钟延迟提醒指令的次数;
禁止单元,用于当所述统计单元统计出在所述闹钟的本个提醒周期内接收到所述闹钟延迟提醒指令的次数达到预设的暂停次数时,禁止在所述闹钟的本个提醒周期内再次接收所述闹钟延迟提醒指令,包括隐藏所述闹钟延迟指令的输入控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闹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码输入单元具体用于:当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闹钟控制指令为闹钟关闭指令时,激活用于输入虹膜信息的密码输入接口。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闹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码输入单元具体用于:当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闹钟控制指令为闹钟关闭指令时,激活用于输入预设长度字符串的密码输入接口。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任一项所述的闹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当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闹钟控制指令为闹钟延迟提醒指令时,暂停所述闹钟的提醒,并在等待预设的暂停时长后继续所述闹钟的提醒。
CN201610517848.0A 2016-07-04 2016-07-04 闹钟控制方法及闹钟控制装置 Active CN1059335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17848.0A CN105933548B (zh) 2016-07-04 2016-07-04 闹钟控制方法及闹钟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17848.0A CN105933548B (zh) 2016-07-04 2016-07-04 闹钟控制方法及闹钟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33548A CN105933548A (zh) 2016-09-07
CN105933548B true CN105933548B (zh) 2019-08-23

Family

ID=56829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17848.0A Active CN105933548B (zh) 2016-07-04 2016-07-04 闹钟控制方法及闹钟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335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28341A (zh) * 2016-07-22 2016-12-1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响铃的方法及终端
CN107193596A (zh) * 2017-05-18 2017-09-22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移动终端的闹钟关闭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395861B (zh) * 2017-06-23 2020-04-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闹钟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39403A (zh) * 2007-07-04 2009-01-07 鹏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具闹钟功能的电子设备及其闹钟的关闭方法
CN103152475A (zh) * 2013-01-31 2013-06-1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上关闭闹钟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3685736A (zh) * 2013-11-25 2014-03-26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闹钟开启、关闭提醒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03888571A (zh) * 2014-03-19 2014-06-25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设备及其中关闭闹铃的控制方法
CN105635415A (zh) * 2014-10-29 2016-06-0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闹钟应用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39403A (zh) * 2007-07-04 2009-01-07 鹏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具闹钟功能的电子设备及其闹钟的关闭方法
CN103152475A (zh) * 2013-01-31 2013-06-1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上关闭闹钟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3685736A (zh) * 2013-11-25 2014-03-26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闹钟开启、关闭提醒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03888571A (zh) * 2014-03-19 2014-06-25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设备及其中关闭闹铃的控制方法
CN105635415A (zh) * 2014-10-29 2016-06-0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闹钟应用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33548A (zh) 2016-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49722B2 (ja) 可変触覚出力のための意味論的フレームワーク
US20210294470A1 (en) Multi-device charging user interface
US10627902B2 (en) Devices, methods,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for a wearable electronic ring computing device
US10423235B2 (en) Primary device that interfaces with a secondary device based on gesture commands
CN105933548B (zh) 闹钟控制方法及闹钟控制装置
CN103179280B (zh) 一种移动终端闹钟延时提醒的方法
AU2021200894B2 (en) Multi-device charging user interface
CN105630326A (zh) 电子设备和控制电子设备中的对象的方法
CN105389082B (zh) 应用于移动终端的提醒方法和提醒装置
CN110199503A (zh) 消息生成方法及用于支持该方法的可穿戴的电子设备
CN104967753B (zh) 一种通讯方法及装置
US11201960B2 (en) Message sending method and processing device
US10282886B2 (en) Wearable device providing micro-visualization
CN105007573A (zh) 一种短信提醒方法、装置及终端
US20230394955A1 (en) User interfaces for managing a time-based event
Isomursu et al. User Attention in Mobile Devic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after: OPPO Guangdo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Address before: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41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