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33252A - 一种交换机通信方法及系统、交换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交换机通信方法及系统、交换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33252A
CN105933252A CN201610202720.5A CN201610202720A CN105933252A CN 105933252 A CN105933252 A CN 105933252A CN 201610202720 A CN201610202720 A CN 201610202720A CN 105933252 A CN105933252 A CN 1059332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peer switches
topological structure
communication link
switch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0272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建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pur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spur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pur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spur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20272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33252A/zh
Publication of CN1059332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332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15Interconnection of switching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2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25Routing or path finding in a switch fabric
    • H04L49/253Routing or path finding in a switch fabric using establishment or release of connections between 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55Prevention,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errors
    • H04L49/552Prevention,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errors by ensuring the integrity of packets received through redundant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交换机通信方法及系统、交换机,其中,方法包括:预先配置本端交换机的至少两个交换机接口,连接至少三个对端交换机,以使得每一个交换机之间具备至少两条通信链路;获取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根据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确定本端交换机与每一个对端交换机之间的初始通信链路;当存在目标交换机接口不能与相邻连接的对端交换机进行通信时,对应更新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根据更新后的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确定本端交换机分别与每一个对端交换机之间的最短通信链路,并启用每一条最短通信链路,以使得本端交换机与每一个对端交换机之间通过对应的最短通信链路进行通信。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提高交换机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交换机通信方法及系统、交换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交换机通信方法及系统、交换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中心需要处理的数据量也越来越大,这需要在数据中心配置较多的计算节点。
目前,数据中心为了节约硬件成本及空间成本,通常使用整机柜服务器,每一个整机柜服务器中集成了多个计算节点及多个交换机,每一个交换机连接整机柜服务器内一定数量的计算节点,每一个交换机之间相互连通,使得整机柜服务器内的每一个计算节点间可进行通信。
但是,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整机柜服务器内的每两个交换机之间通常只具备一条通信链路,当该通信链路受损时,则可能导致对应的两个交换机间不能正常通信,交换机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交换机通信方法及系统、交换机,可提高交换机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交换机通信方法,应用于本端交换机中,包括:
S1:预先配置本端交换机的至少两个交换机接口,利用所述至少两个交换机接口连接至少三个对端交换机,以使得本端交换机与每一个对端交换机之间具备至少两条通信链路;
S2:获取本端交换机与所述至少三个对端交换机的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
S3:根据所述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确定本端交换机与每一个对端交换机之间的初始通信链路;
S4:当存在目标交换机接口不能与相邻连接的对端交换机进行通信时,对应更新所述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
S5:根据更新后的所述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确定本端交换机分别与每一个对端交换机之间的最短通信链路,并启用每一条所述最短通信链路,以使得本端交换机分别与每一个对端交换机之间通过对应的最短通信链路进行通信。
进一步的,在所述对应更新所述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之后,还包括:
将更新后的所述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发送到每一个对端交换机。
进一步的,所述当存在目标交换机接口不能与相邻连接的对端交换机进行通信时,对应更新所述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包括:
接收所述至少三个对端交换机发送的更新后的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获取本端交换机与所述至少三个对端交换机的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包括:
获取本端交换机及每一个对端交换机分别对应的物理地址,以及,获取本端交换机与每一个对端交换机之间的连接关系;
利用本端交换机及每一个对端交换机分别对应的物理地址构建对应所述连接关系的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
进一步的,
所述交换机接口包括无线网格网络mesh口。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交换机,包括:
至少两个交换机接口,用于连接至少三个对端交换机,以使得所述交换机与每一个对端交换机之间具备至少两条通信链路;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交换机与所述至少三个对端交换机的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确定所述交换机与每一个对端交换机之间的初始通信链路;根据更新后的所述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确定所述交换机分别与每一个对端交换机之间的最短通信链路;
处理单元,用于当存在目标交换机接口不能与相邻连接的对端交换机进行通信时,对应更新所述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启用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的每一条所述最短通信链路,以使得所述交换机分别与每一个对端交换机之间通过对应的最短通信链路进行通信。
进一步的,
所述至少两个交换机接口,用于将更新后的所述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发送到每一个对端交换机。
进一步的,
所述至少两个交换机接口,用于接收所述至少三个对端交换机发送的更新后的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获取单元,包括:
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交换机及每一个对端交换机分别对应的物理地址,以及,获取所述交换机与每一个对端交换机之间的连接关系;
构建子单元,用于利用所述交换机及每一个对端交换机分别对应的物理地址构建对应所述连接关系的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交换机通信系统,包括:至少4个如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所述的交换机,每两个交换机之间具备至少两条通信链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交换机通信方法及系统、交换机,通过在本端交换机中配置至少两个交换机接口,并利用配置好的交换机接口连接至少三个对端交换机,使得本端交换机与每一个对端交换机之间具备至少两条通信链路,实现通信链路冗余,相应的,当存在目标交换机接口不能与相邻连接的对端交换机进行通信时,则说明对应的通信链路可能发生损坏,此时,对应更新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并根据更新后的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启用本端交换机分别与每一个对端交换机之间的最短通信链路,确保在某一通信链路受损后不会影响对应交换机之间的正常通信;提高了交换机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换机通信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换机的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换机通信系统的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交换机通信系统的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利用上述图4中所述交换机通信系统实现交换机通信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换机通信方法,应用于本端交换机中,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预先配置本端交换机的至少两个交换机接口,利用所述至少两个交换机接口连接至少三个对端交换机,以使得本端交换机与每一个对端交换机之间具备至少两条通信链路;
S2:获取本端交换机与所述至少三个对端交换机的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
S3:根据所述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确定本端交换机与每一个对端交换机之间的初始通信链路;
S4:当存在目标交换机接口不能与相邻连接的对端交换机进行通信时,对应更新所述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
S5:根据更新后的所述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确定本端交换机分别与每一个对端交换机之间的最短通信链路,并启用每一条所述最短通信链路,以使得本端交换机分别与每一个对端交换机之间通过对应的最短通信链路进行通信。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通过在本端交换机中配置至少两个交换机接口,并利用配置好的交换机接口连接至少三个对端交换机,使得本端交换机与每一个对端交换机之间具备至少两条通信链路,实现通信链路冗余,相应的,当存在目标交换机接口不能与相邻连接的对端交换机进行通信时,则说明对应的通信链路可能发生损坏,此时,对应更新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并根据更新后的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启用本端交换机分别与每一个对端交换机之间的最短通信链路,确保在某一通信链路受损后不会影响对应交换机之间的正常通信;提高了交换机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根据更新后的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启用本端交换机分别与每一个对端交换机之间的最短通信链路,可提高交换机间进行数据交互的效率。
进一步的,为了使本端交换机及每一个对端交换机分别对应的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完全相同,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对应更新所述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之后,还包括:
将更新后的所述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发送到每一个对端交换机。
相应的,由于本端交换机只能检测本端交换机下的交换机接口是否能够与相邻连接的对端交换机间进行正常通信,当存在与本端交换机进行非相邻连接的目标交换机不能与其相邻连接的对端交换机进行通信时,为了使本端交换机及每一个对端交换机分别对应的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完全相同,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当存在目标交换机接口不能与相邻连接的对端交换机进行通信时,对应更新所述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包括:
接收所述至少三个对端交换机发送的更新后的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根据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确定本端交换机分别与每一个对端交换机之间的最短通信链路,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本端交换机与所述至少三个对端交换机的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包括:
获取本端交换机及每一个对端交换机分别对应的物理地址,以及,获取本端交换机与每一个对端交换机之间的连接关系;
利用本端交换机及每一个对端交换机分别对应的物理地址构建对应所述连接关系的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利用每一个交换机分别对应的物理地址构建对应的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时,每一个物理地址对应一个交换机,相应的,即可利用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下每一条通信链路上的物理地址数量来度量该条通信链路的长短,以便启用本端交换机分别与每一个对端交换机之间的最短通信链路,并利用对应的最短通信链路进行通信。
进一步的,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交换机接口包括无线网格网络mesh口。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mesh(无线网格网络)口可使本端交换机与对应的对端交换机进行无线互联,当然,本端交换机与对应的对端交换机之间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互联,比如:光纤,此时需要为对应的交换机接口配置相应的光电转换模块。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换机20,包括:
至少两个交换机接口201,用于连接至少三个对端交换机,以使得所述交换机20与每一个对端交换机之间具备至少两条通信链路;
获取单元202,用于获取所述交换机20与所述至少三个对端交换机的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
确定单元203,用于根据所述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确定所述交换机20与每一个对端交换机之间的初始通信链路;根据更新后的所述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确定所述交换机20分别与每一个对端交换机之间的最短通信链路;
处理单元204,用于当存在目标交换机接口201不能与相邻连接的对端交换机进行通信时,对应更新所述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启用所述确定单元204确定的每一条所述最短通信链路,以使得所述交换机20分别与每一个对端交换机之间通过对应的最短通信链路进行通信。
进一步的,为了使所述交换机和每一个对端交换机分别对应的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完全相同,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中,
所述至少两个交换机接口201,用于将更新后的所述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发送到每一个对端交换机。
相应的,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中,
所述至少两个交换机接口201,用于接收所述至少三个对端交换机发送的更新后的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根据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确定所述交换机分别与每一个对端交换机之间的最短通信链路,所述获取单元202,包括:
获取子单元(附图中未示出),用于获取所述交换机20及每一个对端交换机分别对应的物理地址,以及,获取所述交换机20与每一个对端交换机之间的连接关系;
构建子单元(附图中未示出),用于利用所述交换机20及每一个对端交换机分别对应的物理地址构建对应所述连接关系的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
上述装置内的各单元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由于与本发明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具体内容可参见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的叙述,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3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换机通信系统,包括:
至少4个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交换机20,每两个交换机20之间具备至少两条通信链路。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每两个交换机之间具备至少两条通信链路,实现通信链路冗余,当每两个交换机之间的任一条通信链路受损时,可相应启用冗余的通信链路以确保对应的交换机之间保持正常通信,提高交换机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交换机通信系统,包括:交换机A、交换机B、交换机C和交换机D,其中,交换机A、交换机B、交换机C和交换机D之间一一互联。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换机通信方法,以如图4所示的交换机通信系统实现交换机A与交换机D之间进行通信为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01,预先为交换机A、B、C、D分别配置3个交换机接口,并利用配置的交换机接口对交换机A、B、C、D进行一一互联。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A、B、C、D分别表示对应交换机的物理地址。
这里,交换机接口可以配置为不同的类型,比如:mesh口,使得交换机A、B、C、D之间通过无线网络连接;又如:包括光电转换模块的常规接口,使得交换机A、B、C、D之间分别通过光纤连接。
步骤502,交换机A获取交换机A、B、C、D分别对应的物理地址以及交换机A、B、C、D之间的连接关系。
步骤503,交换机A利用交换机A、B、C、D分别对应的物理地址构建对应所述连接关系的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交换机B、C、D中也需要构建对应所述连接关系的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或者,由交换机A将构建的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分别发送至交换机B、C、D中。
步骤504,确定每两个交换机之间的初始通信链路。
这里,每两个交换机之间的初始通信链路可由工作人员集合实际业务需求根据构建的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进行自定义,举例来说,可以将交换机A与交换机D之间的初始通信链路定义为A-B-D,及交换机A与交换机D进行通信时交互的数据需要通过交换机B。
步骤505,交换机A检测分别连接交换机B、C、D的交换机机接口是否能够和对应连接的交换机进行正常通信,当交换机A中存在目标交换机接口不能与对应连接的交换机进行通信时,对应修改交换机A中的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反映各交换机之间的连接关系;举例来说,当交换机A中存在原本与交换机B相连的目标交换机接口不能与交换机B进行通信时,则说明原本相邻连接的交换机A与交换机B已不存在相邻连接,需要对应修改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交换机B、C、D同理。
步骤506,交换机A将修改后的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分别发送到交换机B、C、D。
这里,可确保每一个交换机中的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的一致性。
需要说明的是,当交换机B、C、D中的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发生变化时,也需要将变化后的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发送到交换机A。
步骤507,确定交换机A与交换机D之间的最短通信链路,并启用交换机A与交换机D之间的最短通信链路,以使得交换机A与D之间通过对应的最短通信链路进行通信。
举例来说,当交换机A与交换机B不存在相邻连接后,对应的初始通信链路A-B-D发生断开,这时,可通过修改后的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发现交换机A与交换机D之间还存在如下两条通信链路:A-D和A-C-D;相应的,可根据通信链路上交换机物理地址的数量来度量通信链路的长短,并启用最短通信链路A-D,以使得交换机A与交换机D之间通过最短通信链路A-D进行通信。
本发明各个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本端交换机中配置至少两个交换机接口,并利用配置好的交换机接口连接至少三个对端交换机,使得本端交换机与每一个对端交换机之间具备至少两条通信链路,实现通信链路冗余,相应的,当存在目标交换机接口不能与相邻连接的对端交换机进行通信时,则说明对应的通信链路可能发生损坏,此时,对应更新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并根据更新后的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启用本端交换机分别与每一个对端交换机之间的最短通信链路,确保在某一通信链路受损后不会影响对应交换机之间的正常通信;提高了交换机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2、当本端交换机与原本相邻连接的交换机断开相邻连接时,根据更新后的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分别启用本端交换机与每一个对端交换机之间的最短通信链路,可提高交换机间的数据交互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 ·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因素。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交换机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本端交换机中,包括:
预先配置本端交换机的至少两个交换机接口,利用所述至少两个交换机接口连接至少三个对端交换机,以使得本端交换机与每一个对端交换机之间具备至少两条通信链路;
获取本端交换机与所述至少三个对端交换机的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
根据所述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确定本端交换机与每一个对端交换机之间的初始通信链路;
当存在目标交换机接口不能与相邻连接的对端交换机进行通信时,对应更新所述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
根据更新后的所述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确定本端交换机分别与每一个对端交换机之间的最短通信链路,并启用每一条所述最短通信链路,以使得本端交换机分别与每一个对端交换机之间通过对应的最短通信链路进行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应更新所述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之后,还包括:
将更新后的所述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发送到每一个对端交换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存在目标交换机接口不能与相邻连接的对端交换机进行通信时,对应更新所述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包括:
接收所述至少三个对端交换机发送的更新后的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本端交换机与所述至少三个对端交换机的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包括:
获取本端交换机及每一个对端交换机分别对应的物理地址,以及,获取本端交换机与每一个对端交换机之间的连接关系;
利用本端交换机及每一个对端交换机分别对应的物理地址构建对应所述连接关系的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换机接口包括无线网格网络mesh口。
6.一种交换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个交换机接口,用于连接至少三个对端交换机,以使得所述交换机与每一个对端交换机之间具备至少两条通信链路;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交换机与所述至少三个对端交换机的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确定所述交换机与每一个对端交换机之间的初始通信链路;根据更新后的所述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确定所述交换机分别与每一个对端交换机之间的最短通信链路;
处理单元,用于当存在目标交换机接口不能与相邻连接的对端交换机进行通信时,对应更新所述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启用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的每一条所述最短通信链路,以使得所述交换机分别与每一个对端交换机之间通过对应的最短通信链路进行通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交换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两个交换机接口,用于将更新后的所述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发送到每一个对端交换机。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交换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两个交换机接口,用于接收所述至少三个对端交换机发送的更新后的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包括:
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交换机及每一个对端交换机分别对应的物理地址,以及,获取所述交换机与每一个对端交换机之间的连接关系;
构建子单元,用于利用所述交换机及每一个对端交换机分别对应的物理地址构建对应所述连接关系的交换机互联拓扑结构。
10.一种交换机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4个如上述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所述的交换机,每两个交换机之间具备至少两条通信链路。
CN201610202720.5A 2016-04-01 2016-04-01 一种交换机通信方法及系统、交换机 Pending CN10593325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02720.5A CN105933252A (zh) 2016-04-01 2016-04-01 一种交换机通信方法及系统、交换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02720.5A CN105933252A (zh) 2016-04-01 2016-04-01 一种交换机通信方法及系统、交换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33252A true CN105933252A (zh) 2016-09-07

Family

ID=568400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02720.5A Pending CN105933252A (zh) 2016-04-01 2016-04-01 一种交换机通信方法及系统、交换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3325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75248A (zh) * 2016-11-18 2017-02-01 成都英德思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网路备份的以太网交换机及通信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8286A (zh) * 2004-08-18 2006-0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ip网络中重路由的实现方法
CN101072241A (zh) * 2006-05-11 2007-1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提高最短路径桥可靠性的方法及装置
CN102215112A (zh) * 2010-04-08 2011-10-12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于FCoE组网的优化FSPF协议的方法及交换机
CN102835077A (zh) * 2010-03-22 2012-12-19 思科技术公司 N端口id虚拟化节点冗余
CN103685035A (zh) * 2012-09-26 2014-03-26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路由更新方法、交换机及系统
CN103746910A (zh) * 2013-11-28 2014-04-23 苏州长风航空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RapidIO网络递归枚举方法
CN104283789A (zh) * 2014-09-19 2015-01-14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路由收敛方法和系统
CN105262682A (zh) * 2015-11-16 2016-01-20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用于电力数据通信的软件定义网络及其流量疏导方法
CN105306365A (zh) * 2015-11-16 2016-02-03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电力通信网络及其扩容与抗毁路由路径确定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8286A (zh) * 2004-08-18 2006-0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ip网络中重路由的实现方法
CN101072241A (zh) * 2006-05-11 2007-1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提高最短路径桥可靠性的方法及装置
CN102835077A (zh) * 2010-03-22 2012-12-19 思科技术公司 N端口id虚拟化节点冗余
CN102215112A (zh) * 2010-04-08 2011-10-12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于FCoE组网的优化FSPF协议的方法及交换机
CN103685035A (zh) * 2012-09-26 2014-03-26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路由更新方法、交换机及系统
CN103746910A (zh) * 2013-11-28 2014-04-23 苏州长风航空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RapidIO网络递归枚举方法
CN104283789A (zh) * 2014-09-19 2015-01-14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路由收敛方法和系统
CN105262682A (zh) * 2015-11-16 2016-01-20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用于电力数据通信的软件定义网络及其流量疏导方法
CN105306365A (zh) * 2015-11-16 2016-02-03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电力通信网络及其扩容与抗毁路由路径确定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75248A (zh) * 2016-11-18 2017-02-01 成都英德思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网路备份的以太网交换机及通信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08797B (zh) 数据传输系统和网络转置盒
US6996658B2 (en) Multi-port system and method for routing a data element within an interconnection fabric
CN108965007A (zh) Api网关接口配置更新方法及装置
CN105049353B (zh) 一种为业务配置路由路径的方法及控制器
CN105739322A (zh) 智能引擎系统及智能家居系统
CN108365967A (zh) 动态配置通讯参数的方法、系统、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4823415B (zh) 确定电信网络中的多播根节点
CN103221940A (zh) 用于网络互连的置换盒
CN104486130A (zh) 一种面向云服务器的多接口管理网络架构
CN105323330B (zh) 采用网络环拓扑的工业控制装置的互联网协议寻址
CN104881382A (zh) 一种主从设备连接装置及其地址识别方法
CN104170319A (zh) 分布式组构系统的管理
CN106055361A (zh) 基于bmc的多种不同机型的集成式固件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9039788A (zh) 网络设备的端口配置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6886497A (zh) 远程区域管理的存储系统及其计算机执行方法
CN105389278A (zh) 一种基于can总线的主从机串行通信方法
CN109194585A (zh) 报文转发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06598895A (zh) 一种功能小板识别系统和方法
US9306767B2 (en) Expandable Ethernet ring topology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of
CN207442866U (zh) 一种无服务器式物联终端
CN105933252A (zh) 一种交换机通信方法及系统、交换机
CN106713094A (zh) 一种1394数据采集模块
CN103534995B (zh) 一种路由器集群的板间通信方法、路由器和路由器集群
CN108089968A (zh) 一种宿主机监控虚拟机数据库状态的方法
CN104822101B (zh) Fabric网络同步端口诊断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