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17732B - 基带处理单元、射频拉远单元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带处理单元、射频拉远单元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17732B
CN105917732B CN201480073597.0A CN201480073597A CN105917732B CN 105917732 B CN105917732 B CN 105917732B CN 201480073597 A CN201480073597 A CN 201480073597A CN 105917732 B CN105917732 B CN 1059177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llimeter wave
radio
baseband
cooperative
user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7359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17732A (zh
Inventor
王艺
陈学梁
童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9177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177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177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177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5Access point devices with remote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带处理单元、射频拉远单元及通信方法。基带处理单元包括:毫米波频段收发机,用于接收射频拉远单元通过毫米波频段发送的接口信号;接口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毫米波频段收发机接收到的所述接口信号转换为上行基带数据;基带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上行基带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上行基带信号,并将所述上行基带信号发送至网关。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使基带处理单元和射频拉远单元通过毫米波频段通信,节省了光纤资源。

Description

基带处理单元、射频拉远单元及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带处理单元、射频拉远单元及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简称RAN)基于集中化处理(CentralizedProcessing),协作式无线电(Collaborative Radio)和实时云计算构架(Real-time CloudInfrastructure)实现时,得到的绿色无线接入网构架称为C-RAN。
现有技术中,C-RAN架构主要包括3个部分:由射频拉远单元(Radio Remote Unit,简称RRU)和天线组成的分布式无线网络;基带处理单元(Building Base band Unit,简称BBU);连接射频拉远单元和基带处理单元的光纤。通过C-RAN架构,运营商可以迅速的部署或升级网络。运营商只需部署一些新的射频拉远单元,并通过光纤连接到基带处理单元,就可以轻易的实现网络覆盖的扩展或网络容量的增加。如果网络负载增加,运营商只需要在基带处理单元中增加处理器即可。
然而,在C-RAN架构中,由于将射频拉远单元和基带处理单元分离设置,在二者的连接过程中,需要部署大量的光纤链路,因此,在光纤资源不丰富的地方,C-RAN架构将很难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带处理单元、射频拉远单元及通信方法,用以在光纤资源不足的地方,实现C-RAN架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带处理单元,所述基带处理单元包括:
毫米波频段收发机,用于接收射频拉远单元通过毫米波频段发送的接口信号;
接口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毫米波频段收发机接收到的所述接口信号转换为上行基带数据;
基带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上行基带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上行基带信号,并将所述上行基带信号发送至网关。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毫米波频段收发机还用于:
接收所述射频拉远单元通过毫米波频段发送的信道信息;
根据所述信道信息对所述接口信号进行波束赋形得到波束赋形后的接口信号;
所述接口信号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波束赋形后的接口信号转换为上行基带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带数据处理模块还用于:
对所述上行基带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上行基带信号,并将所述上行基带信号发送给另一基带处理单元,以使另一基带处理单元将所述上行基带信号发送给网关。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毫米波频段收发机接收射频拉远单元通过毫米波频段发送的接口信号时采用以下至少一种双工方式:
时分双工;或,频分双工;或,码分双工;或,全双工。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毫米波频段收发机接收射频拉远单元通过毫米波频段发送的信号时采用以下至少一种多址方式:
码分多址;或,空分多址;或,频分多址;或,正交频分多址;或,单载波频分多址。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带处理单元,所述基带处理单元包括:
基带数据处理模块,用于从网关接收下行基带信号,对所述下行基带信号进行处理,得到下行基带数据,并将所述下行基带数据发送至接口信号处理模块;
接口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将从所述基带数据处理模块接收到的所述下行基带数据转换为接口信号;
毫米波频段收发机,用于通过毫米波频段向射频拉远单元发送所述接口信号。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毫米波频段收发机还用于:
通过毫米波频段向射频拉远单元发送信道信息,所述信道信息用于所述射频拉远单元对所述接口信号进行波束赋形。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带数据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另一基带处理单元从网关获取下行基带信号,对所述下行基带信号进行处理,得到下行基带数据,并将所述下行基带数据发送至接口信号处理模块;
结合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毫米波频段收发机通过毫米波频段向所述射频拉远单元发送信号时采用以下至少一种双工方式:
时分双工;或,频分双工;或,码分双工;或,全双工。
结合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毫米波频段收发机通过毫米波频段向所述射频拉远单元发送信号时采用以下至少一种多址方式:
码分多址;或,空分多址;或,频分多址;或,正交频分多址;或,单载波频分多址。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射频拉远单元,所述射频拉远单元包括:
射频信号收发机,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射频信号;
射频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射频信号收发机接收的所述射频信号转换为上行基带数据;
接口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上行基带数据转换为接口信号;
毫米波频段收发机,用于通过毫米波频段向通信设备发送所述接口信号。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设备包括:
毫米波基站;或,无线接入点集线器;或,其他射频拉远单元;或,基带处理单元。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射频信号收发机具体用于:
通过毫米波频段或蜂窝频段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射频信号。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射频拉远单元,所述射频拉远单元包括:
毫米波频段收发机,用于通过毫米波频段接收通信设备发送的接口信号;
接口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接口信号转换为下行基带数据;
射频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下行基带数据转换为射频信号;
射频信号收发机,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射频信号。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设备包括:
毫米波基站;或,无线接入点集线器;或,其他射频拉远单元;或,基带处理单元。
结合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射频信号收发机具体用于:
通过毫米波频段或蜂窝频段向用户设备发送射频信号。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接收射频拉远单元通过毫米波频段发送的接口信号;
将接收到的所述接口信号转换为上行基带数据;
对所述上行基带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上行基带信号,并将所述上行基带信号发送至网关。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射频拉远单元通过毫米波频段发送的信道信息;
根据所述信道信息对所述接口信号进行波束赋形得到波束赋形后的接口信号;
将所述波束赋形后的接口信号转换为上行基带数据。
结合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上行基带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上行基带信号,并将所述上行基带信号发送给另一基带处理单元,以使另一基带处理单元将所述上行基带信号发送给网关。
结合第五方面、第五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射频拉远单元通过毫米波频段发送的接口信号时采用以下至少一种双工方式:
时分双工;或,频分双工;或,码分双工;或,全双工。
结合第五方面、第五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射频拉远单元通过毫米波频段发送的信号时采用以下至少一种多址方式:
码分多址;或,空分多址;或,频分多址;或,正交频分多址;或,单载波频分多址。
第六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从网关接收下行基带信号,对所述下行基带信号进行处理,得到下行基带数据;
将所述下行基带数据转换为接口信号;
通过毫米波频段向射频拉远单元发送所述接口信号。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毫米波频段向射频拉远单元发送信道信息,所述信道信息用于所述射频拉远单元对所述接口信号进行波束赋形。
结合第六方面或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另一基带处理单元从网关获取下行基带信号,对所述下行基带信号进行处理,得到下行基带数据。
结合第六方面、第六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过毫米波频段向所述射频拉远单元发送信号时采用以下至少一种双工方式:
时分双工;或,频分双工;或,码分双工;或,全双工。
结合第六方面、第六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过毫米波频段向所述射频拉远单元发送信号时采用以下至少一种多址方式:
码分多址;或,空分多址;或,频分多址;或,正交频分多址;或,单载波频分多址。
第七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射频信号;
将所述射频信号转换为上行基带数据;
将所述上行基带数据转换为接口信号;
通过毫米波频段向通信设备发送所述接口信号。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设备包括:
毫米波基站;或,无线接入点集线器;或,其他射频拉远单元;或,基带处理单元。
结合第七方面或第七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射频信号,包括:
通过毫米波频段或蜂窝频段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射频信号。
第八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通过毫米波频段接收通信设备发送的接口信号;
将所述接口信号转换为下行基带数据;
将所述下行基带数据转换为射频信号;
向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射频信号。
结合第八方面,在第八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设备包括:
毫米波基站;或,无线接入点集线器;或,其他射频拉远单元;或,基带处理单元。
结合第八方面或第八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向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射频信号,包括:
通过毫米波频段或蜂窝频段向用户设备发送射频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带处理单元、射频拉远单元及通信方法,该基带处理单元包括毫米波频段收发机、接口信号处理模块以及基带数据处理模块。其中,毫米波频段收发机用于接收射频拉远单元通过毫米波频段发送的接口信号;接口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毫米波频段收发机接收到的所述接口信号转换为上行基带数据;基带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上行基带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上行基带信号,并将所述上行基带信号发送至网关。实现了基带处理单元和射频拉远单元之间通过毫米波通信,无需使用光纤资源,使得在光纤资源不丰富的地方,C-RAN的架构也可以实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毫米波通信架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基带处理单元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基带处理单元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射频拉远单元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射频拉远单元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毫米波通信架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毫米波通信架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通信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通信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通信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通信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通信方法信令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毫米波通信架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毫米波通信架构包括:射频拉远单元(Radio Remote Unit,简称RRU)、基带处理单元(Building Base band Unit,简称BBU)。
其中,所述射频拉远单元RRU1-RRU3与所述基带处理单元BBU通过毫米波(mmwave)连接。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BBU可以只连接一个射频拉远单元RRU1。BBU与RRU1通过毫米波连接。毫米波是指波长为1至10毫米的电磁波,相对于蜂窝频段的低频波而言,毫米波为高频波,具有极宽的带宽,通常认为毫米波频率范围为26.5~300GHz。目前,在通信领域中,较常用的为蜂窝频段的低频波,对于毫米波而言,目前还没有商用部署。在本实施例中,将分别从基带处理单元和射频拉远单元的内部结构,说明射频拉远单元和基带处理单元之间通过毫米波通信的具体实现过程。
图2为本发明基带处理单元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带处理单元20包括:毫米波频段收发机201、接口信号处理模块202、基带数据处理模块203。
其中,毫米波频段收发机201,用于接收射频拉远单元通过毫米波频段发送的接口信号;
接口信号处理模块202,用于将所述毫米波频段收发机接收到的所述接口信号转换为上行基带数据;
基带数据处理模块203,用于对所述上行基带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上行基带信号,并将所述上行基带信号发送至网关。
结合图2,本实施例先从上行方面,对基带处理单元通过毫米波频段与射频拉远单元进行通信,进行说明。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基带处理单元和射频拉远单元之间进行通信时,该信号需要符合一定的接口协议,因此,为了将该信号与其它信号区分,本实施例中称为接口信号。毫米波频段收发机201接收射频拉远单元通过毫米波频段发送的接口信号,接口信号例如可以为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简称CPRI)信号,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接口信号的具体实现方式,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由于毫米波是一种高频微波,符合波的各种特性,因此,毫米波频段收发机201接收射频拉远单元通过毫米波频段发送的接口信号时采用以下至少一种双工方式:
时分双工;或,频分双工;或,码分双工;或,全双工。
可选地,由于毫米波是一种高频微波,符合波的各种特性,因此,所述毫米波频段收发机201接收射频拉远单元通过毫米波频段发送的信号时采用以下至少一种多址方式:
码分多址;或,空分多址;或,频分多址;或,正交频分多址;或,单载波频分多址。
接口信号处理模块202将毫米波频段收发机201接收到的接口信号转换为上行基带数据。
基带数据处理模块203对上行基带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上行基带信号,并将上行基带信号发送至网关。其中,上行基带信号具体可以为传输协议对应的上行基带信号。例如,该传输协议为GPRS隧道协议(GPRS Turning Protocal,简称GTP)。
基带数据处理模块203完成上行基带信号发送至网关的过程,即完成了一次上行传输过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带处理单元,通过毫米波频段收发机接收射频拉远单元通过毫米波频段发送的接口信号;接口信号处理模块将所述毫米波频段收发机接收到的所述接口信号转换为上行基带数据;基带数据处理模块,对所述上行基带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上行基带信号,并将所述上行基带信号发送至网关,实现了基带处理单元和射频拉远单元之间通过毫米波通信,无需使用光纤资源,使得在光纤资源不丰富的地方,C-RAN的架构也可以实现。
可选地,在图2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毫米波频段收发机201还用于:
接收所述射频拉远单元通过毫米波频段发送的信道信息;
根据所述信道信息对所述接口信号进行波束赋形得到波束赋形后的接口信号;
所述接口信号处理模块202,具体用于将所述波束赋形后的接口信号转换为上行基带数据。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为了补偿无线传播过程中由空间损耗、多径效应等因素引入的信号衰落与失真,同时降低同信道用户间的干扰,可以对接口信号进行波束赋形。具体地,可以根据信道信息对接口信号进行波束赋形,得到波束赋形后的接口信号。然后,接口信号处理模块202将波束赋形后的接口信号转换为上行基带数据。
可选地,在图2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基带数据处理模块203还用于:
对所述上行基带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上行基带信号,并将所述上行基带信号发送给另一基带处理单元,以使另一基带处理单元将所述上行基带信号发送给网关。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当基带处理单元20位于C-RAN架构中时,基带处理单元20是基带处理池中的任一基带处理单元,基带数据处理模块203在对上行基带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上行基带信号之后,还可以将上行基带信号发送给基带处理池中的另一基带处理单元,由另一基带处理单元将所述上行基带信号发送给网关。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将所述上行基带信号发送给另一基带处理单元,以使另一基带处理单元将所述上行基带信号发送给网关,实现了各基带处理单元的协作。
图3为本发明基带处理单元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带处理单元30包括:基带数据处理模块301、接口信号处理模块302和毫米波频段收发机303。
其中,基带数据处理模块301,用于从网关接收下行基带信号,对所述下行基带信号进行处理,得到下行基带数据,并将所述下行基带数据发送至接口信号处理模块;
接口信号处理模块302,用于将从所述基带数据处理模块接收到的所述下行基带数据转换为接口数据;
毫米波频段收发机303,用于通过毫米波频段向射频拉远单元发送所述接口数据。
结合图3,本实施例从下行方面,对基带处理单元通过毫米波频段与射频拉远单元进行通信,进行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说明,对基带处理单元的内部结构进行了重新划分,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本实施例中的毫米波频段收发机303与图2中的毫米波频段收发机201可以为同一个毫米波频段收发机;本实施例中的接口信号处理模块302与图2中的接口信号处理模块202可以为同一个接口信号处理模块202;本实施例中的基带数据处理模块301与图2中的基带数据处理模块203可以为同一个基带数据处理模块。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基带数据处理模块301从网关接收下行基带信号,对下行基带信号进行处理,得到下行基带数据,并将下行基带数据发送至接口信号处理模块302。其中,下行基带信号可以为传输协议对应的下行基带信号。例如,该传输协议为GPRS隧道协议(GPRS Turning Protocal,简称GTP)。
接口信号处理模块302将从所述基带数据处理模块接收到的所述下行基带数据转换为接口信号,接口信号例如可以为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Interface,简称CPRI)信号,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接口信号的具体实现方式,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毫米波频段收发机303通过毫米波频段向射频拉远单元发送接口信号。由射频拉远单元将该接口信号发送给用户设备或其它通信设备,从而完成下行传输。
可选地,由于毫米波是一种高频微波,符合波的各种特性,因此,所述毫米波频段收发机通过毫米波频段向所述射频拉远单元发送信号时采用以下至少一种双工方式:
时分双工;或,频分双工;或,码分双工;或,全双工。
可选地,由于毫米波是一种高频微波,符合波的各种特性,因此,所述毫米波频段收发机通过毫米波频段向所述射频拉远单元发送信号时采用以下至少一种多址方式:
码分多址;或,空分多址;或,频分多址;或,正交频分多址;或,单载波频分多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带处理单元,通过基带数据处理模块301从网关接收下行基带信号,对所述下行基带信号进行处理,得到下行基带数据,并将所述下行基带数据发送至接口信号处理模块;接口信号处理模块将从所述基带数据处理模块接收到的所述下行基带数据转换为接口数据;毫米波频段收发机303通过毫米波频段向射频拉远单元发送所述接口数据,实现了基带处理单元和射频拉远单元之间通过毫米波通信,无需使用光纤资源,使得在光纤资源不丰富的地方,C-RAN的架构也可以实现。
可选地,在图3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毫米波频段收发机303还用于:
通过毫米波频段向射频拉远单元发送信道信息,所述信道信息用于所述射频拉远单元对所述接口数据进行波束赋形。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为了补偿无线传播过程中由空间损耗、多径效应等因素引入的信号衰落与失真,同时降低同信道用户间的干扰,毫米波频段收发机303还用于:通过毫米波频段向射频拉远单元发送信道信息,所述信道信息用于所述射频拉远单元对所述接口数据进行波束赋形。
可选地,在图3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基带数据处理模块301具体用于
通过另一基带处理单元从网关获取下行基带信号,对所述下行基带信号进行处理,得到下行基带数据,并将所述下行基带数据发送至接口信号处理模块。
具体地,当基带处理单元30位于C-RAN架构中时,基带处理单元30是基带处理池中的任一基带处理单元,基带处理池中的另一基带处理单元可以从网关中获取下行基带信号,然后基带数据处理模块301与另一基带处理单元进行通信,获取下行基带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另一基带处理单元从网关获取下行基带信号,对所述下行基带信号进行处理,得到下行基带数据,并将所述下行基带数据发送至接口信号处理模块,实现了各基带处理单元的协作。
图4为本发明射频拉远单元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射频拉远单元40包括:射频信号收发机401、射频信号处理模块402、接口信号处理模块403和毫米波频段收发机404。
射频信号收发机401,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射频信号;
射频信号处理模块402,用于将所述射频信号收发机接收的所述射频信号转换为上行基带数据;
接口信号处理模块403,用于将所述上行基带数据转换为接口信号;
毫米波频段收发机404,用于通过毫米波频段向通信设备发送所述接口信号。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在上行方面,射频信号收发机401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射频信号,在接收过程中,包括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一种实现方式为:通过毫米波频段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射频信号,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通过蜂窝频段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射频信号。
射频信号处理模块402将所述射频信号收发机401接收的射频信号转换为上行基带数据;
接口信号处理模块403将所述上行基带数据转换为接口信号,接口信号例如可以为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简称CPRI)信号,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接口信号的具体实现方式,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毫米波频段收发机404通过毫米波频段向通信设备发送所述接口信号。具体地,通信设备包括:毫米波基站;或,无线接入点集线器;或,其他射频拉远单元;或,基带处理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射频拉远单元,通过射频信号收发机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射频信号;射频信号处理模块将所述射频信号收发机接收的所述射频信号转换为上行基带数据;接口信号处理模块403将所述上行基带数据转换为接口信号;毫米波频段收发机通过毫米波频段向通信设备发送所述接口信号,实现了基带处理单元和射频拉远单元之间通过毫米波通信,无需使用光纤资源,使得在光纤资源不丰富的地方,C-RAN的架构也可以实现。
图5为本发明射频拉远单元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射频拉远单元50包括:
毫米波频段收发机501,用于通过毫米波频段接收通信设备发送的接口信号;
接口信号处理模块502,用于将所述接口信号转换为下行基带数据;
射频信号处理模块503,用于将所述下行基带数据转换为射频信号;
射频信号收发机504,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射频信号。
结合图5,本实施例从下行方面,对射频拉远单元通过毫米波频段与基带处理单元进行通信,进行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说明,对射频拉远单元的内部结构进行了重新划分,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本实施例中的毫米波频段收发机501与图4中的毫米波频段收发机404可以为同一个毫米波频段收发机;本实施例中的接口信号处理模块502与图4中的接口信号处理模块403可以为同一个接口信号处理模块;本实施例中的射频信号处理模块503与图4中的射频信号处理模块402可以为同一个射频信号处理模块。射频信号收发机504与图4中的射频信号收发机401为同一个射频信号收发机。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毫米波频段收发机501通过毫米波频段接收通信设备发送的接口信号。具体地,所述通信设备包括:毫米波基站;或,无线接入点集线器;或,其他射频拉远单元;或,基带处理单元。接口信号例如可以为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Interface,简称CPRI)信号,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接口信号的具体实现方式,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接口信号处理模块502将所述接口信号转换为下行基带数据。
射频信号处理模块503将所述下行基带数据转换为射频信号。
射频信号收发机504向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射频信号。具体地,射频信号收发机504通过毫米波频段或蜂窝频段向用户设备发送射频信号。
本实施例提供的射频拉远单元,通过毫米波频段收发机通过毫米波频段接收通信设备发送的接口信号;接口信号处理模块将所述接口信号转换为下行基带数据;射频信号处理模块将所述下行基带数据转换为射频信号;射频信号收发机向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射频信号,实现了基带处理单元和射频拉远单元之间通过毫米波通信,无需使用光纤资源,使得在光纤资源不丰富的地方,C-RAN的架构也可以实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基带处理单元和射频拉远单元的结构进行了详细说明,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当基带处理单元和射频拉远单元位于C-RAN架构中时,可以组成新的毫米波通信架构。在上述的实施例中,隐含说明了各通信设备之间的连接说明,先对毫米波通信架构中,各通信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图6为本发明毫米波通信架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毫米波通信架构中包括三个射频拉远单元,分别为RRU1、RRU2、RRU3、组成了分布式无线网络。其中,RRU1、RRU2、RRU3分别与BBU通过毫米波连接。在具体实现过程中,RRU1与RRU2、RRU2与RRU3之间的连接,可以包括毫米波连接、有线方式连接、蜂窝频段连接中的至少一种。图6中,示意性的示出了一种可能的连接方式,RRU1与RRU2通过毫米波连接,RRU2与RRU3通过蜂窝频段连接。对于其它方式的连接,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由于RRU1、RRU2、RRU3组成了分布式无线网络,形成了C-RAN网络架构,可以实现有效的多小区联合资源分配和协作式的多点传输技术,从而提高小区边缘用户的吞吐量,提高系统频谱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毫米波通信架构还包括:至少一个毫米波基站,各所述毫米波基站为基带处理单元和射频拉远单元一体化设置的基站;各所述毫米波基站与第一用户设备通过毫米波连接,和/或,各所述毫米波基站与第二用户设备通过蜂窝频段连接;当所述射频拉远单元的个数为至少一个时,所述至少一个毫米波基站与至少一个所述射频拉远单元形成第一组网结构;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毫米波基站中的任一毫米波基站与所述至少一个射频拉远单元的连接方式包括毫米波连接、有线方式连接、蜂窝频段连接中的至少一种。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当毫米波基站为一个,射频拉远单元为一个时,该毫米波基站与射频拉远单元之间的连接可以为毫米波连接、有线方式连接、蜂窝频段连接中的任一种。
当毫米波基站为一个,射频拉远单元为两个时,该毫米波基站可以与两个射频拉远单元分别连接,连接方式为毫米波连接、有线方式连接、蜂窝频段连接中的任一种。
当毫米波基站为两个,射频拉远单元为两个时,可以一个毫米波基站与其中一个射频拉远单元通过毫米波连接、有线方式连接、蜂窝频段连接中的任一种方式连接,另一个毫米波基站与其中另一个射频拉远单元通过毫米波连接、有线方式连接、蜂窝频段连接中的任一种方式连接。
上述的实施例,仅示意性的列出了几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对于其它可能的实现方式,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在图6中,图6仅示意性的示出了一种可能的架构,对于其它可能的架构,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在图6中,示出了3个毫米波基站,分别为eNB1、eNB2、eNB3。其中,eNB1与RRU1通过毫米波连接,eNB1与UE1通过毫米波连接,eNB1与UE2通过蜂窝频段连接;eNB2与RRU2通过有线方式连接,eNB2与UE2通过蜂窝频段连接;eNB3与RRU3通过蜂窝频段连接,eNB3与UE3通过毫米波连接。
可选地,当所述毫米波基站的个数为至少两个时,各所述毫米波基站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毫米波连接、有线方式连接、蜂窝频段连接中的至少一种。
在协作式的多点传输技术中,存在eNB1、eNB2、eNB3之间的连接。在图6中,示出了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对于其它可能的实现方式,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如图6所示,eNB1与eNB2通过毫米波连接,eNB2与eNB3通过蜂窝频段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毫米波通信架构,实现了各种连接技术的混合组网,使得各通信设备可以兼容各种版本的通信技术。
图7为本发明毫米波通信架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在图6实施例的基础上实现。所述毫米波通信架构还包括: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点集线器;
各所述无线接入点集线器与所述基带处理单元通过毫米波连接;
所述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点集线器与至少一个所述射频拉远单元形成第二组网结构;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点集线器中的任一无线接入点集线器与所述至少一个射频拉远单元的连接方式包括毫米波连接、有线方式连接、蜂窝频段连接中的至少一种。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当无线接入点集线器为一个,射频拉远单元为一个时,该无线接入点集线器与视频拉远单元之间的连接可以为毫米波连接、有线方式连接、蜂窝频段连接中的任一种。
当无线接入点集线器为一个,射频拉远单元为两个时,该无线接入点集线器可以与两个射频拉远单元分别连接,连接方式为毫米波连接、有线方式连接、蜂窝频段连接中的任一种。
当无线接入点集线器为两个,射频拉远单元为两个时,可以一个无线接入点集线器与其中一个射频拉远单元通过毫米波连接、有线方式连接、蜂窝频段连接中的任一种方式连接,另一个无线接入点集线器与其中另一个射频拉远单元通过毫米波连接、有线方式连接、蜂窝频段连接中的任一种方式连接。
上述的实施例,仅示意性的列出了几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对于其它可能的实现方式,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在图7中,图7仅示意性的示出了一种可能的架构,对于其它可能的架构,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在图7中,示出了两个无线接入点集线器Hub1、Hub2。其中,Hub1与BBU通过毫米波连接,Hub1与RRU1通过毫米波连接,Hub1与Hub2通过有线方式连接;Hub2与BBU通过毫米波连接,Hub2与RRU3通过蜂窝频段连接。
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点集线器还与所述至少一个毫米波基站形成第三组网结构;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点集线器中的任一无线接入点集线器与所述至少一个毫米波基站的连接方式包括毫米波连接、有线方式连接、蜂窝频段连接中的至少一种。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当毫米波基站为一个,无线接入点集线器为一个时,该毫米波基站与无线接入点集线器之间的连接可以为毫米波连接、有线方式连接、蜂窝频段连接中的任一种。
当毫米波基站为一个,无线接入点集线器为两个时,该毫米波基站可以与两个无线接入点集线器分别连接,连接方式为毫米波连接、有线方式连接、蜂窝频段连接中的任一种。
当无线接入点集线器为一个,毫米波基站为两个时,该无线接入点集线器可以与两个毫米波基站分别连接,连接方式为毫米波连接、有线方式连接、蜂窝频段连接中的任一种。
当毫米波基站为两个,无线接入点集线器为两个时,可以一个毫米波基站与其中一个无线接入点集线器通过毫米波连接、有线方式连接、蜂窝频段连接中的任一种方式连接,另一个毫米波基站与其中另一个无线接入点集线器通过毫米波连接、有线方式连接、蜂窝频段连接中的任一种方式连接。
上述的实施例,仅示意性的列出了几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对于其它可能的实现方式,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在图7中,图7仅示意性的示出了一种可能的架构,对于其它可能的架构,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在图7中,Hub1与eNB1通过蜂窝频段连接,Hub2与eNB3通过毫米波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毫米波通信架构,实现了各种连接技术的混合组网,使得各通信设备可以兼容各种版本的通信技术。
可选地,所述任一无线接入点集线器还与第三用户设备通过毫米波连接;和/或,所述无线接入点集线器还与第四用户设备通过蜂窝频段连接。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图7仅示意性的示出了一种可能的架构,对于其它可能的架构,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在图7中,Hub1与UE3通过毫米波连接,Hub2与UE3通过毫米波连接,Hub2与UE4通过蜂窝频段连接。
可选地,各所述射频拉远单元还与第五用户设备通过毫米波连接,和/或,各所述射频拉远单元还与第六用户设备通过蜂窝频段连接。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图7仅示意性的示出了一种可能的架构,对于其它可能的架构,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在图7中,RRU1与UE6通过毫米波连接,RRU2与UE5通过蜂窝频段连接,RRU2与UE6通过毫米波连接,RRU3与UE5通过蜂窝频段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毫米波通信架构,实现了各种连接技术的混合组网,使得各通信设备可以兼容各种版本的通信技术。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基带处理单元通过毫米波与射频拉远单元与等其它通信设备连接,则基带处理单元和射频拉远单元与的协议栈,也发生了变化。在所述射频拉远单元与用户设备通信,所述用户设备支持无线协议栈中的全部协议,所述射频拉远单元支持物理层协议和非协作MAC层协议,所述非协作MAC层协议用于处理本地非协作用户设备的数据时,所述基带处理单元支持无线协议栈中的协作MAC层协议和其它协议,所述协作MAC层协议用于处理本地协作用户设备的数据,其中,所述本地协作用户设备被至少两个所述射频拉远单元服务。
在所述射频拉远单元与用户设备通信,所述用户设备支持无线协议栈中的全部协议,所述基带处理单元支持无线协议栈中的协作MAC层协议和其它协议,所述协作MAC层协议用于处理本地协作用户设备的数据,其中,所述本地协作用户设备被至少两个所述射频拉远单元服务时,所述射频拉远单元支持物理层协议和非协作MAC层协议,所述非协作MAC层协议用于处理本地非协作用户设备的数据时。
下面采用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中涉及的通信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图8为本发明通信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上述实施例中的基带处理单元。如图8所示,通信方法包括:
步骤801、接收射频拉远单元通过毫米波频段发送的接口信号;
步骤802、将接收到的所述接口信号转换为上行基带数据;
步骤803、对所述上行基带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上行基带信号,并将所述上行基带信号发送至网关。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射频拉远单元通过毫米波频段发送的信道信息;
根据所述信道信息对所述接口信号进行波束赋形得到波束赋形后的接口信号;
将所述波束赋形后的接口信号转换为上行基带数据。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上行基带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上行基带信号,并将所述上行基带信号发送给另一基带处理单元,以使另一基带处理单元将所述上行基带信号发送给网关。
可选地,所述接收射频拉远单元通过毫米波频段发送的接口信号时采用以下至少一种双工方式:
时分双工;或,频分双工;或,码分双工;或,全双工。
可选地,所述接收射频拉远单元通过毫米波频段发送的信号时采用以下至少一种多址方式:
码分多址;或,空分多址;或,频分多址;或,正交频分多址;或,单载波频分多址。
本实施例所示的通信方法,可由上述的基带处理单元执行,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图9为本发明通信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上述实施例中的基带处理单元。如图9所示,通信方法包括:
步骤901、从网关接收下行基带信号,对所述下行基带信号进行处理,得到下行基带数据;
步骤902、将所述下行基带数据转换为接口信号;
步骤903、通过毫米波频段向射频拉远单元发送所述接口信号。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毫米波频段向射频拉远单元发送信道信息,所述信道信息用于所述射频拉远单元对所述接口信号进行波束赋形。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另一基带处理单元从网关获取下行基带信号,对所述下行基带信号进行处理,得到下行基带数据。
可选地,所述通过毫米波频段向所述射频拉远单元发送信号时采用以下至少一种双工方式:
时分双工;或,频分双工;或,码分双工;或,全双工。
可选地,所述通过毫米波频段向所述射频拉远单元发送信号时采用以下至少一种多址方式:
码分多址;或,空分多址;或,频分多址;或,正交频分多址;或,单载波频分多址。
本实施例所示的通信方法,可由上述的基带处理单元执行,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图10为本发明通信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上述实施例中的射频拉远单元。如图10所示,通信方法包括:
步骤1001、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射频信号;
步骤1002、将所述射频信号转换为上行基带数据;
步骤1003、将所述上行基带数据转换为接口信号;
步骤1004、通过毫米波频段向通信设备发送所述接口信号。
可选地,所述通信设备包括:
毫米波基站;或,无线接入点集线器;或,其他射频拉远单元;或,基带处理单元。
可选地,所述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射频信号,包括:
通过毫米波频段或蜂窝频段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射频信号。
本实施例所示的通信方法,可由上述的射频拉远单元执行,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图11为本发明通信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上述实施例中的射频拉远单元。如图11所示,通信方法包括:
步骤1101、通过毫米波频段接收通信设备发送的接口信号;
步骤1102、将所述接口信号转换为下行基带数据;
步骤1103、将所述下行基带数据转换为射频信号;
步骤1104、向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射频信号。
可选地,所述通信设备包括:毫米波基站;或,无线接入点集线器;或,其他射频拉远单元;或,基带处理单元。
可选地,所述向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射频信号,包括:
通过毫米波频段或蜂窝频段向用户设备发送射频信号。
本实施例所示的通信方法,可由上述的射频拉远单元执行,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图12为本发明通信方法信令流程示意图。图12中,任举一个实施例,对上行和下行完整的通信过程进行说明。如图12所示,通信方法包括:
1201、用户设备向RRU发送射频信号;
1202、RRU将射频信号转换为上行基带数据,将上行基带数据转换为接口信号;
1203、RRU通过毫米波频段向BBU发送接口信号;
1204、BBU将接收到的接口信号转换为上行基带数据,对上行基带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上行基带信号;
1205、BBU向网关发送上行基带信号;
1206、网关向BBU发送下行基带信号;
1207、BBU对下行基带信号进行处理,得到下行基带数据,将下行基带数据转换为接口信号;
1208、BBU通过毫米波频段向RRU发送接口信号;
1209、RRU将接口信号转换为下行基带数据,将下行基带数据转换为射频信号;
1210、RRU向用户设备发送射频信号。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其它实施例与本实施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0)

1.一种在基于集中化处理、协作式无线电和实时云计算架构的C-RAN架构中实现与无线接入网中的射频拉远单元毫米波频段通信的基带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带处理单元包括:
毫米波频段收发机,用于接收所述射频拉远单元通过所述毫米波频段发送的接口信号和信道信息,并根据所述信道信息对所述接口信号进行波束赋形,得到波束赋形后的接口信号;
接口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波束赋形后的接口信号转换为上行基带数据;
基带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上行基带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上行基带信号,并将所述上行基带信号发送至网关;或者,所述基带数据处理模块将所述上行基带信号发送给另一基带处理单元,以使另一基带处理单元将所述上行基带信号发送给网关;
所述毫米波频段收发机还用于,接收所述射频拉远单元通过毫米波频段发送的信道信息;
根据所述信道信息对所述接口信号进行波束赋形得到波束赋形后的接口信号;
所述接口信号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波束赋形后的接口信号转换为所述上行基带数据;
其中,在射频拉远单元与用户设备通信,所述用户设备支持无线协议栈中的全部协议,所述射频拉远单元支持物理层协议和非协作MAC层协议,所述非协作MAC层协议用于处理本地非协作用户设备的数据时,所述基带处理单元支持无线协议栈中的协作MAC层协议和其它协议,所述协作MAC层协议用于处理本地协作用户设备的数据,所述本地协作用户设备被至少两个所述射频拉远单元服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带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毫米波频段收发机接收射频拉远单元通过毫米波频段发送的接口信号时采用以下至少一种双工方式:
时分双工;或,
频分双工;或,
码分双工;或,
全双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带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毫米波频段收发机接收射频拉远单元通过毫米波频段发送的所述接口信号时采用以下至少一种多址方式:
码分多址;或,
空分多址;或,
频分多址;或,
正交频分多址;或,
单载波频分多址。
4.一种在基于集中化处理、协作式无线电和实时云计算架构的C-RAN架构中实现与无线接入网中的射频拉远单元毫米波频段通信的基带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带处理单元包括:
基带数据处理模块,用于从网关接收下行基带信号,或者通过另一基带处理单元从网关获取下行基带信号,对所述下行基带信号进行处理,得到下行基带数据,并将所述下行基带数据发送至接口信号处理模块;接口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将从所述基带数据处理模块接收到的所述下行基带数据转换为接口信号;
毫米波频段收发机,用于通过毫米波频段向射频拉远单元发送所述接口信号和信道信息,所述射频拉远单元根据所述信道信息对所述接口信号进行波束赋形;
其中,在射频拉远单元与用户设备通信,所述用户设备支持无线协议栈中的全部协议,所述射频拉远单元支持物理层协议和非协作MAC层协议,所述非协作MAC层协议用于处理本地非协作用户设备的数据时,所述基带处理单元支持无线协议栈中的协作MAC层协议和其它协议,所述协作MAC层协议用于处理本地协作用户设备的数据,所述本地协作用户设备被至少两个所述射频拉远单元服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带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毫米波频段收发机通过毫米波频段向所述射频拉远单元发送所述接口信号时采用以下至少一种双工方式:
时分双工;或,
频分双工;或,
码分双工;或,
全双工。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基带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毫米波频段收发机通过毫米波频段向所述射频拉远单元发送所述接口信号时采用以下至少一种多址方式:
码分多址;或,
空分多址;或,
频分多址;或,
正交频分多址;或,
单载波频分多址。
7.一种在基于集中化处理、协作式无线电和实时云计算架构的C-RAN架构中实现与无线接入网中的基带处理单元毫米波频段通信的射频拉远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拉远单元包括:
射频信号收发机,用于通过毫米波频段或蜂窝频段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射频信号;
射频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射频信号收发机接收的所述射频信号转换为上行基带数据;
接口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上行基带数据转换为接口信号;
毫米波频段收发机,用于通过毫米波频段向通信设备发送所述接口信号;
其中,在所述射频拉远单元与用户设备通信,所述用户设备支持无线协议栈中的全部协议,所述基带处理单元支持无线协议栈中的协作MAC层协议和其它协议,所述协作MAC层协议用于处理本地协作用户设备的数据,所述本地协作用户设备被至少两个所述射频拉远单元服务时,所述射频拉远单元支持物理层协议和非协作MAC层协议,所述非协作MAC层协议用于处理本地非协作用户设备的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射频拉远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包括:
毫米波基站;或,
无线接入点集线器;或,
其他射频拉远单元;或,
基带处理单元。
9.一种在基于集中化处理、协作式无线电和实时云计算架构的C-RAN架构中实现与无线接入网中的基带处理单元毫米波频段通信的射频拉远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拉远单元包括:
毫米波频段收发机,用于通过毫米波频段接收通信设备发送的接口信号;
接口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接口信号转换为下行基带数据;
射频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下行基带数据转换为射频信号;
射频信号收发机,用于通过毫米波频段或蜂窝频段向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射频信号;
其中,在所述射频拉远单元与用户设备通信,所述用户设备支持无线协议栈中的全部协议,所述基带处理单元支持无线协议栈中的协作MAC层协议和其它协议,所述协作MAC层协议用于处理本地协作用户设备的数据,所述本地协作用户设备被至少两个所述射频拉远单元服务时,所述射频拉远单元支持物理层协议和非协作MAC层协议,所述非协作MAC层协议用于处理本地非协作用户设备的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射频拉远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包括:
毫米波基站;或,
无线接入点集线器;或,
其他射频拉远单元;或,
基带处理单元。
11.一种在基于集中化处理、协作式无线电和实时云计算架构的C-RAN架构中实现与无线接入网中的基带处理单元与射频拉远单元毫米波频段通信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射频拉远单元通过毫米波频段发送的接口信号和信道信息,并根据所述信道信息对所述接口信号进行波束赋形,得到波束赋形后的接口信号;
将所述波束赋形后的接口信号转换为上行基带数据;
对所述上行基带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上行基带信号,并将所述上行基带信号发送至网关;或者,将所述上行基带信号发送给另一基带处理单元,以使另一基带处理单元将所述上行基带信号发送给网关;
其中,在射频拉远单元与用户设备通信,所述用户设备支持无线协议栈中的全部协议,所述射频拉远单元支持物理层协议和非协作MAC层协议,所述非协作MAC层协议用于处理本地非协作用户设备的数据时,所述基带处理单元支持无线协议栈中的协作MAC层协议和其它协议,所述协作MAC层协议用于处理本地协作用户设备的数据,所述本地协作用户设备被至少两个所述射频拉远单元服务。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射频拉远单元通过毫米波频段发送的接口信号时采用以下至少一种双工方式:
时分双工;或,
频分双工;或,
码分双工;或,
全双工。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射频拉远单元通过毫米波频段发送的所述接口信号时采用以下至少一种多址方式:
码分多址;或,
空分多址;或,
频分多址;或,
正交频分多址;或,
单载波频分多址。
14.一种在基于集中化处理、协作式无线电和实时云计算架构的C-RAN架构中实现与无线接入网中的基带处理单元与射频拉远单元毫米波频段通信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网关接收或者通过另一基带处理单元从网关获取下行基带信号,对所述下行基带信号进行处理,得到下行基带数据;
将所述下行基带数据转换为接口信号;
通过毫米波频段向射频拉远单元发送所述接口信号和信道信息,所述信道信息用于对所述接口信号进行波束赋形;
其中,在射频拉远单元与用户设备通信,所述用户设备支持无线协议栈中的全部协议,所述射频拉远单元支持物理层协议和非协作MAC层协议,所述非协作MAC层协议用于处理本地非协作用户设备的数据时,所述基带处理单元支持无线协议栈中的协作MAC层协议和其它协议,所述协作MAC层协议用于处理本地协作用户设备的数据,所述本地协作用户设备被至少两个所述射频拉远单元服务。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毫米波频段向所述射频拉远单元发送所述接口信号时采用以下至少一种双工方式:
时分双工;或,
频分双工;或,
码分双工;或,
全双工。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毫米波频段向所述射频拉远单元发送所述接口信号时采用以下至少一种多址方式:
码分多址;或,
空分多址;或,
频分多址;或,
正交频分多址;或,
单载波频分多址。
17.一种在基于集中化处理、协作式无线电和实时云计算架构的C-RAN架构中实现与无线接入网中的基带处理单元与射频拉远单元毫米波频段通信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毫米波频段或蜂窝频段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射频信号;
将所述射频信号转换为上行基带数据;
将所述上行基带数据转换为接口信号;
通过毫米波频段向通信设备发送所述接口信号;
其中,在所述射频拉远单元与用户设备通信,所述用户设备支持无线协议栈中的全部协议,所述基带处理单元支持无线协议栈中的协作MAC层协议和其它协议,所述协作MAC层协议用于处理本地协作用户设备的数据,所述本地协作用户设备被至少两个所述射频拉远单元服务时,所述射频拉远单元支持物理层协议和非协作MAC层协议,所述非协作MAC层协议用于处理本地非协作用户设备的数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包括:
毫米波基站;或,
无线接入点集线器;或,
其他射频拉远单元;或,
基带处理单元。
19.一种在基于集中化处理、协作式无线电和实时云计算架构的C-RAN架构中实现与无线接入网中的基带处理单元与射频拉远单元毫米波频段通信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毫米波频段接收通信设备发送的接口信号;
将所述接口信号转换为下行基带数据;
将所述下行基带数据转换为射频信号;
通过毫米波频段或蜂窝频段向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射频信号;
其中,在所述射频拉远单元与用户设备通信,所述用户设备支持无线协议栈中的全部协议,所述基带处理单元支持无线协议栈中的协作MAC层协议和其它协议,所述协作MAC层协议用于处理本地协作用户设备的数据,所述本地协作用户设备被至少两个所述射频拉远单元服务时,所述射频拉远单元支持物理层协议和非协作MAC层协议,所述非协作MAC层协议用于处理本地非协作用户设备的数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包括:
毫米波基站;或,
无线接入点集线器;或,
其他射频拉远单元;或,
基带处理单元。
CN201480073597.0A 2014-01-29 2014-01-29 基带处理单元、射频拉远单元及通信方法 Active CN1059177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4/071802 WO2015113274A1 (zh) 2014-01-29 2014-01-29 基带处理单元、射频拉远单元及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17732A CN105917732A (zh) 2016-08-31
CN105917732B true CN105917732B (zh) 2020-11-06

Family

ID=53756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73597.0A Active CN105917732B (zh) 2014-01-29 2014-01-29 基带处理单元、射频拉远单元及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389560B2 (zh)
EP (1) EP3086622A4 (zh)
CN (1) CN105917732B (zh)
WO (1) WO201511327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020451A1 (en) * 2016-07-16 2018-01-18 Phazr, Inc. High Capacity Layer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8076470A (zh) * 2016-11-16 2018-05-25 广州全界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及方法
EP3624409B1 (en) 2017-06-09 2023-08-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Remote device of base station, base station and random access method
CN109104210B (zh) * 2017-06-20 2020-10-2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拉远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9035750A1 (en) * 2017-08-17 2019-02-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RANSI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STABLISHING DATA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15514402A (zh) * 2018-03-07 2022-12-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多级分布式天线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0708705A (zh) * 2019-11-22 2020-01-17 广州瀚信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新型数字化的移动通信室内覆盖系统
CN111148183B (zh) * 2019-12-31 2021-11-02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多制式组网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840298B (zh) * 2021-09-09 2023-10-20 阿里巴巴达摩院(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基站的组网架构、通信控制方法及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9792A (zh) * 2000-06-08 2003-05-21 锐美克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可缩放扇区的广域网
CN101005450A (zh) * 2006-12-15 2007-07-25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用公共无线接口数据传输方法及其设备和系统
CN101150348A (zh) * 2006-03-28 2008-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分布系统及其组网方法
CN101394603A (zh) * 2008-10-17 2009-03-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 一种近海域作业平台的通信系统
CN103051575A (zh) * 2011-10-14 2013-04-17 美国博通公司 用于毫米波点对点链路的数千兆位调制解调器
CN103152843A (zh) * 2007-01-25 2013-06-12 Adc长途电讯有限公司 模块化无线通信平台
CN103199975A (zh) * 2013-03-28 2013-07-10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分布式载波聚合多室内联合基站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90055A (en) * 1995-07-28 1999-03-30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necting cells and microcel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8090379B2 (en) * 2001-05-02 2012-01-03 Trex Enterprises Corp Cellular systems with distributed antennas
CN101035323A (zh) 2006-12-29 2007-09-12 芯通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时分双工移动通信系统微波拉远的方法及装置
JP4603062B2 (ja) * 2008-06-26 2010-12-22 京セラ株式会社 信号変換器、無線信号送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信号受信システム
CN101350662B (zh) 2008-09-01 2010-06-23 成都优博创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波分复用(xWDM)射频拉远单元的级联组网方法
EP2387841B1 (en) * 2009-01-13 2019-08-28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roved digital rf transport in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US10244579B2 (en) 2010-01-28 2019-03-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echniques for millimeter wave mobile communication
US9806789B2 (en) * 2010-04-06 2017-10-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patial division duplex (SDD) for millimeter wav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036134A (zh) 2011-01-18 2011-04-27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汇聚式光接入网系统和方法
EP4138310A1 (en) * 2011-06-29 2023-02-22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Evolved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US20130142136A1 (en) * 2011-10-21 2013-06-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ve wireless backhaul and networks
US20140321282A1 (en) * 2011-12-08 2014-10-30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High-rate dual-band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US9935699B2 (en) * 2012-06-22 2018-04-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beamform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191993B2 (en) * 2012-11-20 2015-11-17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with uplink bandwidth for signal analysis
CN102970260B (zh) 2012-12-24 2016-05-04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噪声抑制方法、装置及lte数字微波射频拉远覆盖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9792A (zh) * 2000-06-08 2003-05-21 锐美克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可缩放扇区的广域网
CN101150348A (zh) * 2006-03-28 2008-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分布系统及其组网方法
CN101005450A (zh) * 2006-12-15 2007-07-25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用公共无线接口数据传输方法及其设备和系统
CN103152843A (zh) * 2007-01-25 2013-06-12 Adc长途电讯有限公司 模块化无线通信平台
CN101394603A (zh) * 2008-10-17 2009-03-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 一种近海域作业平台的通信系统
CN103051575A (zh) * 2011-10-14 2013-04-17 美国博通公司 用于毫米波点对点链路的数千兆位调制解调器
CN103199975A (zh) * 2013-03-28 2013-07-10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分布式载波聚合多室内联合基站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389560B2 (en) 2019-08-20
EP3086622A4 (en) 2016-12-28
WO2015113274A1 (zh) 2015-08-06
US20160330056A1 (en) 2016-11-10
CN105917732A (zh) 2016-08-31
EP3086622A1 (en) 2016-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17732B (zh) 基带处理单元、射频拉远单元及通信方法
CN110537337B (zh) 在l1分割架构中具有混合波束成形的多站点mimo通信系统
CN111867094B (zh) 数据接收和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2439891B (zh) 用于频分复用和时分复用通信模式的双模无线电装置
JP6815402B2 (ja) 構成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8419295A (zh) 一种终端与终端之间通信的方法、网络侧设备和终端
CN110972211B (zh) 一种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US10879976B2 (en) 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7220763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分离物理层功能的方法和设备
CN114982137A (zh) 电子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023704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f-configuration and self-optimiz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987429B1 (ko) 기지국 장비, 하향링크 협력 전송 방법 및 상향링크 협력 전송 방법
CN106792776B (zh) 一种波束处理方法和基站
WO2023029008A1 (zh) 信息传输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EP328694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f-configuration and self-optimiz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954071B (zh) 一种LTE‑Advanced全数字光纤中继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WO2019070746A1 (en) BEAM FORMATION AND LINKAGE ESTABLISHMENT FOR TIME DIVISION DUPLEX NETWORKS
KR20230048025A (ko) 다중 안테나용 빔포밍 회로
CN108307545B (zh) Bbu和rru功能重构后的数据发送装置及方法
CN105827283A (zh) 一种基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方式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WO2023019465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Ghadikolaei MAC aspects of millimeter-wave cellular networks
WO2023092426A1 (zh) 转发器、网络设备及其通信方法
WO2023023946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WO2023019860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