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16820A - 利用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利用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916820A CN105916820A CN201580000536.6A CN201580000536A CN105916820A CN 105916820 A CN105916820 A CN 105916820A CN 201580000536 A CN201580000536 A CN 201580000536A CN 105916820 A CN105916820 A CN 10591682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pollution
- environment
- sewage
- water
- void channel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利用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其包括:多个环境净化植物,其被种植在具有倾斜度的地表面;多个透水性块体,其形成于或被填埋于上述环境净化植物中的至少一个环境净化植物周围的地表面,使流过上述地表面的污水流入到其中;以及多个多孔管道,通过上述透水性块体流入的污水流过其中,其以对应于上述环境净化植物的上部根部的深度填埋在上述地表面的下方。流过上述多孔管道的污水通过上述多孔管道被输送至上述环境净化植物的根部,而从上述环境净化植物排放的过滤液流入到上述多孔管道并与流过上述多孔管道的污水汇合流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环境净化植物(environmental purification plants)的水质净化系统。尤其一种利用环境净化植物(environmental purification plants)的水质净化系统,该系统能够利用环境净化植物在净化从污染源流入的污水的过程中,使效率达到极大化。
背景技术
所谓非点污染源是指在城市、道路、农田、山区、工地等非特定场所中非特定地排放水质污染物的排放源。非点污染物作为此类非点污染源产生的水质污染物,由于污染物的流失及排放路径未被明确地区分而难以收集,且其产生量和排放量随降水量等的气象条件而大幅度变化,因而具有处理设施的设计及维持管理困难等特点。即存在以下问题:排放地点的非特定性、不明确性,由稀释或扩散而被排放至广阔的地区,由于降雨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排放量的变化导致难以预测,很难收集且处理效率不稳定。
相反,点污染源(如水质环境保护法中的工厂、生活污水、粪便处理厂、畜牧养殖厂、废水处理厂、下水终端处理场、像垃圾填埋场或家畜填埋场等的废水排放设施)的污染物的流失路径很明确,从而易于收集,受季节影响相对少,可以预测年度排放量,因而具有易于实现导水管及处理厂等处理设施的设计、维护及管理,且处理效率高的特点。
结果,为了从这样的非点污染源、点污染源产生的污染物,保护上水源和确保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全性,需要持续推进关于管理废水处理设施、污水终端处理设施等点污染源的对策,同时,要从所有土地开发规划阶段就预备好对非点污染物质的削减方案。如上所述,这些非点污染物质与点污染源不同,具有由自然因素的排放量变化而导致很难预测、难收集,且处理效率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利用环境净化植物(environmental purificationplants)的水质净化系统,该系统能够利用环境净化植物在净化从污染源流入的污水的过程中,使效率达到极大化。
技术方案
为了打到上述课题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利用环境净化植物,对从点污染源或非点污染源排放的污水进行净化后,排放至河流的利用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其包括:多个环境净化植物,其被种植在具有倾斜度的地表面;多个透水性块体其形成于上述环境净化植物中的至少一个环境净化植物周围的地表面或被填埋,从而使流过上述地表面的污水流入到其中;以及多个多孔管道,通过上述透水性块体流入的污水流过其中,以对应于上述环境净化植物的上部根部的深度填埋在上述地表面的下方,流过上述多孔管道的污水通过上述多孔管道被输送至上述环境净化植物的根部,从上述环境净化植物排放的过滤液流入到上述多孔管道并与流过上述多孔管道的污水汇合,上述透水性块体,以不平行于在上述地表面上流动的水的方向的上述地表面的倾斜方向的方向形成或被填埋与上述地表面,上述多个多孔管道包括:多个第1多孔管道,其以与上述透水性块体相同的方向填埋在上述透水性块体的下方;以及多个第2多孔管道,其以上述地表面的倾斜方向被填埋,以包围至少一个上述环境净化植物的方式与至少一个上述第1多孔管道连接。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利用环境净化植物,对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水进行净化后,排放至河流的利用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其包括:多个环境净化植物,其被种植在临近湿地或上述河流的土地上;以及多个第1多孔管道,上述污水直接流入其中,上述多个第1多孔管道与上述湿地或上述河流连接,并且包围至少一个上述环境净化植物,以位于上述环境净化植物的根部中间的上部的方式填埋在上述土地的地表面下方,在流过上述第1多孔管道内的污水被输送至上述环境净化植物的根部或从上述环境净化植物的根部排放的过滤液被输送至上述第1多孔管道的范围内,填埋多个上述第1多孔管道,流过上述第1多孔管道的污水通过上述第1多孔管道被输送至上述环境净化植物的根部,通过上述环境净化植物的净化作用排放的过滤液流入上述第1多孔管道并与流过上述第1多孔管道的污水汇合。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一个实施例的利用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与现有的单纯流入土壤而输送至环境净化植物的根部来净化污水的方法不同,使污水流入多孔管道后,通过多孔管道使流动的污水快速输送至环境净化植物的整个根部来净化污水,因而与以往的水质净化系统相比,具有能使水质净化效率达到极大化的优点。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一个实施例的利用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当净化污水而排放到河流的排放量的量不多时抽吸净化后的污水并输送至填埋于地表面的上侧的多孔管道后再次净化水质,从而具有使污水的净化程度达到最大化的优点。
此外,将河流周围的散步路或自行车道路做成透水性块体的形式或在散步路边界设置透水性块体,从而防止污水急速流入到河流,并能使污水流入填埋于散步路下方的多孔管道而实现净化,并且在散步路的旁边形成利用环境净化水的树林而获得形成树荫、产生氧气、去除二氧化碳及微尘等的效果。
另外,现有技术中只利用在湿地栖息的水生植物来进行净化流入湿地的污水,而根据本发明的情况下,使流入湿地或河流的污水通过多孔管道输送至种植在周边土地的环境净化植物的根部,从而具有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有效地净化污水的优点。例如,即使单纯地在湿地或河流周围土地上种植环境净化植物,也只有接近湿地或河流的植物进行净化处理,而远离湿地或河流的水质净化植物因流入根部的污水的量非常少而对污水的净化效率很低,然而对于本发明而言,由于利用多孔管道,因此污水不仅能够充分地流入至在湿地或河流的周围土地种植的环境净化植物,同时污水也能充分流入至在与湿地或河流具有一定距离的土地上种植的环境净化植物的根部,因而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提高水质净化效率的优点。
另外,如果水质污染物渗透至土壤,且污染物流入土壤内并积累至超过土壤净化能力的范围,则会导致土壤净化能力减弱,最终丧失土壤净化能力。然而,如果土壤内污染物通过环境净化植物被去除、且土壤微生物及地下生命体等的繁殖及活动顺利时,则土壤得以改善,能够提高土壤的净化能力,从而可以使利用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的水质净化效率达到极大化。由此,土壤净化效果也包括在利用环境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的水质净化效果。
此外,通常的在湿地栖息的水生植物每年冬天会变成枯死体需要去除该枯死体来防止由枯死体引起的湿地的水质污染。然而,对于本发明而言,种植于土地的环境净化植物是在土地变成枯死体而非在水中,因此没有每年去除枯死体的必要。
另外,将环境净化植物种植在河岸区域,可防止因根部的土壤侵蚀,并且由于发达的土壤空隙,因此在发生洪水时吸收初期降雨,所以具有调节洪水的能力,而在干旱时,能够起到使储蓄的水渐渐地流出去的干旱缓解功能。
最后,在土地上种植的环境净化植物在净化污水时还能持续生长,从而可以周期性地收获生物质,具有可创造出新的附加收益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能够充分理解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中引用的附图,对各附图进行简单说明。
图1为示出适用了利用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一个实施例的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的土地的附图。
图2为利用图1的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的A-A'方向的截面图。
图3为利用图1的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的B-B'方向的截面图。
图4为利用图1的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的平面图。
图5为示出利用图1的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图。
图6为示出利用图1的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图。
图7为示出利用图1的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图。
图8为示出图1的环境净化植物为环境净化草的情况的图。
图9为示出图1的环境净化植物为环境净化草和环境净化树的情况的图。
图10为利用根据本发明技术思想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的平面图。
图11至图13为利用图1的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的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14为利用根据本发明技术思想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的平面图。
图15至图17为利用图14的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的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18为利用根据本发明技术思想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的平面图。
图19为利用根据本发明技术思想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的平面图。
图20为利用根据本发明技术思想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的平面图。
图21为利用根据本发明技术思想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的平面图。
图22为利用根据本发明技术思想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的平面图。
图23为利用根据本发明技术思想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的平面图。
图24为利用根据本发明技术思想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的平面图。
图25为利用根据本发明技术思想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的平面图。
图26为利用根据本发明技术思想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的平面图。
图27为在与土地垂直的方向上观察图10至图26的实施例中种植环境净化植物的部分的一个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28为在与土地垂直的方向上观察图10至图26的实施例中种植环境净化植物的部分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充分地理解本发明和本发明操作上的好处及由本发明实现的目的,需要参考示例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所附附图及附图中记载的内容。
以下,参考所附的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各附图中提示的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构件。
图1为示出适用了利用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一个实施例的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100的土地的附图,图2为利用图1的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100的A-A'方向的截面图。,图3为利用图1的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100的B-B'方向的截面图,图4为利用图1的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100的平面图。图1示出了上述环境净化植物为环境净化树110的情况,而上述环境净化植物如图8中所示可以为环境净化草110‘或如图9所示可以为混合种植环境净化草和环境净化树的状态110‘’。
参考图1图4,利用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100(以下称为“水质净化系统”)可利用种植在土壤130的环境净化植物110来净化被排放的污水250而排放至河流。像这样,用于净化污水250而排放至河流120的水质净化系统100可具有多个环境净化植物110、多个透水性块体230及多个多孔管道211、215、217。
上述非点污染源是指在城市、道路、农田、山区、工地等非特定场所中非特定地排放水质污染物的排放源,上述点污染源意味着如排放工厂、家庭、粪便处理厂、畜牧养殖场、废水处理厂、污水终端处理厂、像垃圾填埋场或家禽填埋场的填埋场等的废水或渗滤液的设施的、在特定地点或较狭窄的区域内产生的排放源。此外,欲对河流水进行净化时,污染河流的主要原因为非点污染源,因而河流也可以为上述非点污染源。
多个环境净化植物110可以种植在具有倾斜度的地表面。要对河流水进行净化时,上述地表面在河流120流动的方向上具有倾斜度(图5的实施例),而在要对河流水以外的、从上述非点污染源或上述点污染源排放的污水进行净化时,以使污水能够从上述非点污染源或上述点污染源流动至河流120的方式具有倾斜度(图2至图4的实施例)。例如,环境净化植物110沿河流120的水路被整齐地种植,从而可以形成具有一定的宽度的树林(河岸林)。环境净化植物110意味着能够吸收污水、并能从污水吸收氮、磷等环境污染物质并再排放剩余物质而净化污水的树木,例如,环境净化植物110可以为白杨树、柳树等。可以种植为能够完全吸收从非点污染源或点污染源排放的污水的程度的环境净化植物110。例如,想要净化从废水处理厂及污水终端处理厂等排放的污水的情况下,为了从上述处理厂排放的污水在流动至河流时能够被完全净化而需要500棵环境净化植物时,种植500棵以上的环境净化植物,从而使污水在到达河流前可以实现净化。或是,当种植能够完全吸收污水的程度的环境净化植物110时,可使污水在流动时完全被吸收至环境净化植物110,而不会被排放至河流。例如,从上述处理厂排放的污水为1000L/天,一棵环境净化植物110吸收20L/天的水,那么若种植500棵环境净化植物则可以完全吸收从上述废水处理厂排放的污水,而使污水不会被排放至河流。
透水性块体230为能够快速吸收在地表面流动的水并输送至地表面下方的块体(block),在环境净化植物110中的至少一个环境净化植物的周边地表面上形成或被填埋。例如,透水性块体230如图2和图3所示,可在与上述地表面的倾斜方向不平行的方向上形成或被填埋于地表面。地表面的倾斜方向为污水(水)在上述地表面上流动的方向,即可以为从上述地表面的从高到低的方向。这样,在与流过上述地表面的污水的方向不平行的方向,例如,与流过上述地表面的污水的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设置透水性块体230,从而通过透水性块体230可以增加输送到上述地表面下方的污水的量。只不过,本发明的透水性块体230并非一定要设置在图2和图3的方向,如果可以将流过地表面的污水输送至地表面下方,那么可以将其设置在其他多种方向。
多孔管道211、215、217可以以对应于环境净化植物110的上部根部的深度被填埋在地表面下方,从而使通过透水性块体230流入的污水输送至环境净化植物110的根部或使从环境净化植物排放的过滤液(污水被净化的水)流入。通过透水性块体230流入的污水被输送至多孔管道211、215、217,本发明的多孔管道211、215、217以对应于环境净化植物110的上部根部的深度而被填埋,因而流入到多孔管道211、215、217的污水可以从环境净化植物110的上部根部被输送至其下部根部,从而可以增加被输送至环境净化植物110的根部的污水的量并且能使从环境净化植物110排放的过滤液的流入变得流畅。
例如,上述多孔管道可以具有多个第1多孔管道211、多个第2多孔管道215及多个第3多孔管道217中的至少1个。第1多孔管道211可以以与透水性块体230相同的方向被填埋在透水性块体230的下方。如上所述,透水性块体230如图2和图3所示可以以与上述地表面的倾斜方向不平行的方向形成或被填埋在地表面,第1多孔管道211与透水性块体230一样以与上述地表面的倾斜方向不平行的方向填埋在透水性块体230的下方。第2多孔管道215以使上述污水或上述过滤液沿河流120的方向流动的方式填埋在上述地表面的倾斜方向,并且可以与至少一个第1多孔管道211相连接。例如,第1多孔管道211和第2多孔管道215如图2所示可以以包围至少一个环境净化植物的方式相连接。例如,如图2所示,第2多孔管道215可以与地表面相同地,具有上述非点污染源或上述点污染源的位置高且沿河流120的方向位置变低的倾斜度,且填埋在地表面的下方。第1多孔管道211和第2多孔管道215可将通过透水性块体230流入的污水或通过其他多孔管道流入被输送的污水从环境净化植物110的上部根部输送至其下部根部,并且可使从环境净化植物110排放的过滤液快速地流入至多孔管道。另外,第2多孔管道215不但可以像这样与环境净化植物110交换上述污水和过滤液,而且可以执行使上述污水和过滤液沿河流120方向移动的功能。
第1多孔管道211和第2多孔管道215如图4所示,可以以”或的形式结合。当第1多孔管道211和第2多孔管道215以“+”的形式结合时,污水和过滤液不流过第1多孔管道211,而是通过第2多孔管道215直接被排放至河流120,因而本发明的第1多孔管道211和第2多孔管道215可以以 或的形式结合。
第3多孔管道217沿从环境净化植物110的上部根部向下部根部的方向被填埋,以便上述污水或上述过滤液可以从环境净化植物的上部根部流动至其下部根部,其一端与至少一个第1多孔管道211和第2多孔管道中的至少一个相连接。例如,如图2和图3所示,第3多孔管道217从地表面向地下方向被填埋,从而使通过第1多孔管道211和第2多孔管道2115流动的上述污水或上述过滤液可以从环境净化植物110的上部根部流动至其下部根部。因而,通过第3多孔管道217流动的污水可以从环境净化植物110的上部根部均匀地被输送至其下部根部,并且在环境净化植物110中得到净化而被排放的过滤液也可以快速地流入至第3多孔管道217。
透水性块体230和多孔管道211、215、217之间可以形成砾石240。只不过,透水性块体230和多孔管道211、215、217之间并不一定要形成砾石240,也可以设置粒子间间隔大的多种物质,以便使通过透水性块体230被输送的污水能够被快速的输送。
如上,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一个实施例的利用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100并非单纯地为了收集过滤液而使用多孔管道,而是为了使环境净化植物110的根部与污水的接触面积最大化而使用多孔管道,从而可以使利用环境净化植物110的污水的水质净化能力达到极大化。
水质净化系统100可以对排放至河流120的排放水进行抽吸并输送至填埋在上述地表面的上侧的多孔管道,因而可以包括提高污水的净化能力的循环系统。为了适用如此的循环系统,水质净化系统100可以具有排放管道410、集水槽420及泵吸部430。排放管道410可以将通过以上的多孔管道211、215、217而流下来的排放水排放至河流120,集水槽420可以与排放管道410的一端连接。当存储在集水槽420的排放水的容量超过第1临界容量时,泵吸部430将存储在集水槽420的排放水抽吸并输送至填埋在地表面的上侧的多孔管道。
排放管道410可以沿河流120方向形成阻挡凸缘415,排放水可以通过阻挡凸缘415而根据排放水的量被排放至河流120或被收集至集水槽。阻挡凸缘415为形成为排放管道415的内部的凸缘,当通过排放管道410而被排放的水位超过阻挡凸缘时,因上述排放水超过阻挡凸缘415而流入河流,当上述排放水的水位是阻挡凸缘415以下时,上述排放水无法超过阻挡凸缘415而流动,因而会被收集在集水槽420。
根据如上的结构,水质净化系统100当排放水的水量多时向河流排放净化污水后的排放水,而当排放水的水量少时将排放水循环并反复净化来提高排放水的净化程度。
水质净化系统100还可以具有向多孔管道(贯通透水性块体230并填埋在对应于透水性块体230的位置)流入空气的空气流入口(未示出)。另外,水质净化系统100如上所述,可以使从点污染源或非点污染源产生的污水沿地表面流动并流入至透水性块体230,或使从点污染源产生的污水直接流入到透水性块体230或多孔管道211、215、217。另外,水质净化系统100还可以具有收集流至多孔管道211、215、217的污水并测定水质的水质取水棒(未示出)或是,根据处理对象,还可以在水质净化系统100的前端具有滤除一定大小以上的固体物的过滤器(滤网)(未示出)。
图5为示出利用图1的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图。即图5为示出利用环境净化植物100净化流过河流120的河流水的水质净化系统100'的平面图的图。
参考图1至图5,水质净化系统100'与图2至图4的水质净化系统100相比,透水性块体230和多孔管道211、215、217的设置位置可以有所区别。即净化河流水的情况下,地表面沿上述河流水流动的方向上具有倾斜度(例如,图5的上部比下部高),透水性块体230以与地表面的倾斜方向不平行的方向形成于地表面,因而可以形成为图5所示。并且,多孔管道211、215、217可以以对应于环境净化植物的上部根部的深度填埋在地表面的下方。即图5中,地表面的倾斜方向与图2至图4的实施例不同,因而与河流的位置相比较时,水质净化系统100'的设置方向有所区别,而水质净化系统100'的结构和结构要素的结合关系与图2至图4相关的说明相同,所以以下对重复的说明以图2至图4的说明代替。
图6为示出利用图1的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图。
参考图1至图6,水质净化系统100”在图2的水质净化系统100基础上还可以具有至少一个集水多孔管道610。即水质净化系统100”还可以具有从图2的水质净化系统收集过滤液并使其流向河流120方向的集水多孔管道610。集水多孔管道610填埋于环境净化植物110的根部下端的下方,收集通过环境净化植物110排放的过滤液并使其流向河流方向。同样地,图4的水质净化系统100'也可以以同样方法具有集水多孔管道610。
图7为示出利用图1的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图。
参考图1至图7,利用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100”'在上述地表面的最上方形成草坪710,从而将从点污染源或非点污染源向河流流动的污水的悬浮物滤除并输送至透水性块体230,同时利用草坪710对流入到草坪710下方的污水执行1次净化作用。像这样,草坪710可以包括在以上说明的水质净化系统100的所有实施例而获得以上说明的同样的效果。
图8为示出图1的环境净化植物为环境净化草的情况的图,图9为示出图1的环境净化植物为环境净化草和环境净化树的情况的图。
参考图1至图9,上述环境净化植物如图8所示可以为环境净化草110‘,如图9所示也可以为环境净化草和环境净化树被混合种植的状态110‘’。除了仅在上述环境净化植物的种类上有所区别,剩余的结构如图2至图7中说明的实施例相同,关于图8的实施例及图9的实施例的说明用关于图2至图7的实施例的说明代替。
图10为利用根据本发明技术思想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1100的平面图,图11至图13为利用图1的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1100的实施例的截面图。
参考图10至图13,利用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1100(以下称为“水质净化系统”)可以利用环境净化植物1140净化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水并排放至河流1130。像这样,用于净化污水并排放至河流1130的水质净化系统1100可以具有污水蓄水池1110、多个环境净化植物1140及多个多孔管道1150。
上述污染源包括非点污染源和点污染源。上述非点污染源是指在城市、道路、农田、山区、工地等非特定场所中非特定地排放水质污染物的排放源,上述点污染源意味着如排放工厂、家庭、粪便处理厂、畜牧养殖场、废水处理厂、污水终端处理厂、像垃圾填埋场或家禽填埋场的填埋场等的废水或渗滤液的设施的、在特定地点或较狭窄的区域内产生的排放源。此外,欲对河流水进行净化时,污染河流的主要原因为非点污染源,因而河流也可以为上述非点污染源。
像这样,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水流入到污水蓄水池1110而被收集。污水蓄水池1110可以仅仅为了直接向多孔管道1150输送而执行集水的功能,然而也可以在污水蓄水池1110执行对污水的1次净化作用。例如,可以对污水执行以下净化作用,如从聚集于污水蓄水池1110中的污水中除去悬浮物或固体物,或者当污水蓄水池1110中栖息着水生植物时可以在污水蓄水池1110执行由水生植物执行的净化作用等。污水蓄水池1110可以包括沉降池、湿地、池塘、洼地等可收集污水的所有空间。水质净化系统1100还可以选择性地具有阀门、水闸等控制污水流入到污水蓄水池1110或多孔管道1150的量的连接控制部。例如,污水通过管道流入到污水蓄水池1110时,在上述管道中设置如阀门等的连接控制部来调节流入到污水蓄水池1110的污水的量。另一例子中,(污水)从污水蓄水池1110通过管道流入至多孔管道1150时在上述管道中设置如阀门等的连接控制部来调节流入到多孔管道1150的污水的量。
多个环境净化植物1140可以种植于临近湿地1120或河流1130的土地1220。多个环境净化植物1140可以包括环境净化树和环境净化草中的至少一个。例如,如图11所示,环境净化植物1140可以为环境净化树1140',如图12所示,环境净化植物1140也可以为环境净化草1140”,如图13所示,可以为将环境净化树和环境净化草混合种植的状态1140”'。除此之外,可以将环境净化植物1140以对污水的净化效率优秀的多种方式种植在土地,如图10的实施例所示,在湿地1120的上部土地上种植环境净化树,在湿地1120的下部土地上种植环境净化草或与其相反的情况等。
多个多孔管道1150可以与污水蓄水池1110、湿地1120及河流1130连接,可以以包围至少一个环境净化植物1140的方式、在土地1220的地表面下方以对应于环境净化植物1140的深度被填埋。从污水蓄水池1110流入并流过多孔管道1150的污水通过多孔管道1150被输送至环境净化植物1140的根部,且通过环境净化植物1140的净化作用而被排放的过滤液流入至多孔管道1150,与流过多孔管道1150的污水汇合而流动。
例如,如图10所示,多孔管道1150与污水蓄水池1110连接,从而收集于污水蓄水池1110中的污水可以通过多孔管道1150流动。像这样,流入到多孔管道1150的污水沿着多孔管道1150流动而被输送至环境净化植物1140的根部,环境净化植物1140吸收污水并从污水吸收氮、磷等的环境污染物质并重新排放剩余物质,从而可以对污水进行净化后排放。排放的过滤液重新流入多孔管道1150并通过多孔管道1150流动而流入到湿地1120或河流1130。另外,多孔管道1150与湿地1120连接,从而湿地1120的污水(污水和过滤液混合的状态,为了方便说明用污水表示)通过多孔管道1150流动,如前面所述,被输送至环境净化植物1140得到净化后再次流入多孔管道1150,并通过多孔管道1150流动而流入湿地1120或河流1130。同样,多孔管道1150与河流1130连接,从而得到净化的过滤液流入到河流1130或过滤液与污水汇合而流入河流1130。
以上的实施例中说明了污水或过滤液在多孔管道1150和湿地1120之间相互流入以及被排放的情况,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在这种情况,而是可以以倾斜的方式设置多孔管道1150而造成斜坡,从而使污水或过滤液只会从湿地1120流入到多孔管道1150或从多孔管道1150流入到湿地1120。例如,如果将多孔管道1150设置为沿从临近湿地1120的多孔管道1150至位于远离湿地1120的多孔管道1150的方向具有倾斜度时,那么湿地1120的水只会流入到多孔管道1150,相反,如果将多孔管道150设置为沿从位于远离湿地1120的多孔管道1150至临近湿地1120的多孔管道1150的方向具有倾斜度时,那么多孔管道1150的水只会流入到湿地1120。另外,图10的实施例示出污水蓄水池1110与湿地1120连接而使污水蓄水池1110的污水流向多孔管道1150和湿地1120的情况,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在这种情况,也可以是污水蓄水池1110与湿地1120分离,从而仅使污水蓄水池1110的污水流向多孔管道1150,或污水蓄水池1110与湿地1120连接,从而使得污水与过滤液仅在湿地1120和多孔管道1150之间流动。同样地,图10的实施例示出湿地1120与河流1130连接而使湿地1120的污水和过滤液直接流向河流1130的情况,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在这种情况,也可以是湿地1120和河流1130分离,从而仅使多孔管道1150的污水和过滤液流向河流1130,或湿地1120只和河流1130连接,从而使污水和过滤液仅在湿地1120和多孔管道1150之间流动。
图10示出多孔管道1150以“+”、的形式结合的情况,然而多孔管道1150并不一定要如图10的形式结合。多个多孔管道1150中从污水蓄水池1110向河流1130方向被填埋的多个多孔管道被填埋成具有倾斜度,以便通过上述多孔管道流动的污水或过滤液可以从污水蓄水池1110向河流1130的方向流动。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放置通过上述多孔管道流动的污水或过滤液不流过周围的多孔管道而直接流向河流1130,所以排出“+”字形式的结合,只以或的形式结合多孔管道1150。
图14为利用根据本发明技术思想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1300的平面图,图15至图17为图14的利用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1300的实施例的截面图。
参考图10至图17,水质净化系统1300如图10的水质净化系统,利用环境净化植物1140净化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水而排放至河流1130。只不过,根据图14的实施例的水质净化系统1300与图10的水质净化系统1100相比还包括集水池1310,除此之外都相同,因而以下省略重复的说明。
水质净化系统1300可以具有污水蓄水池1110、多个环境净化植物1140、多个多孔管道1150及集水池1310。图10的实施例中,多孔管道1150与河流1130直接连接,然而图14的是实施例中,还形成收集通过多孔管道1150流动的水后,再向河流1130排泄的集水池1310。这样的集水池1310可以仅执行收集从多孔管道1150输送的污水或净化水的功能,也可以与污水蓄水池1110相同地,在集水池1310执行对被收集的水的净化作用。例如,可以对污水执行以下净化作用,如从聚集于集水池1310的污水中除去悬浮物或固体物,或当集水池1310中栖息着水生植物时可以在集水池1310执行由水生植物执行的净化作用等。集水池1310可以包括湿地、池塘、洼地等可收集从多孔管道1150被输送的水的所有空间。
另外,集水池1310和河流1130之间还可以形成如阀门、水闸等的控制集水池1310和河流1130的连接的连接控制部1320。利用这样的连接控制部1320可以控制从集水池1310向河流1130排泄的量。图14的实施例中,示出湿地1120与集水池1310连接而使湿地1120的污水和过滤液直接流向集水池1310的情况,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在这种情况,也可以是湿地1120与集水池1310分离,从而仅使多孔管道1150的污水和过滤液流向集水池1310,或集水池1310与湿地1120连接,从而使污水和过滤液仅在湿地1120和多孔管道1150之间流动。
图18为利用根据本发明技术思想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1500的平面图。
参考图10至图18,根据图18的实施例的水质净化系统1500是以下情况的实施例:其没有图10的实施例中的湿地1120,而是将从污水蓄水池1110流入的污水与从河流1130流入的污水(虽然为污水与过滤液混合的状态,为方便说明用污水表示)通过多孔管道1150被输送至环境净化植物1140后,再将环境净化植物1140排放的过滤液通过多孔管道1150排放至河流1130。除没有湿地1120以外,其它结构与图10的实施例相同,因而具体说明用图10相关的说明代替。
图19为利用根据本发明技术思想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1600的平面图。
参考图10至图19,图19的实施例是在图18的水质净化系统1500中附加集水池1310的情况的实施例。对于附加集水池1310的情况而言,在图14相关的内容中进行了详细说明,因而关于附加的集水池1310及其相关说明用图14的说明代替。
图20为利用根据本发明技术思想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1700的平面图。
参考图10至图20,图20的实施例为关于在图10的水质净化系统1100中省略污水蓄水池1110,并且污水直接流入到多孔管道1150的情况的实施例。另外,图20的水质净化系统1700可以选择性地具有如阀门、水闸等的控制流入到多孔管道1150的污水的量的连接控制部1320。例如,污水通过管道流入到多孔管道1150时,上述管道可设置如阀门的连接控制部1320来调节流入到多孔管道的污水的量。对于流入到多孔管道1150的污水得到净化而流向河流1130的过程,在图10相关内容中进行了详细说明,因而省略重复说明。
图21为利用根据本发明技术思想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1800的平面图。
参考图10至图21,图21的实施例为关于在图14的水质净化系统1300中省略污水蓄水池1110,并且污水直接流入到多孔管道1150的情况的实施例。另外,图21的水质净化系统1800还可以具有控制流入到多孔管道1150的污水的量的连接控制部1320。例如,污水通过管道流入到多孔管道1150时,上述管道可设置如阀门的连接控制部1320来调节流入到多孔管道的污水的量。对于流入到多孔管道1150的污水得到净化而流向河流1130的过程,在图14相关内容中进行了详细说明,因而省略重复说明。
图22为利用根据本发明技术思想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1900的平面图。
参考图10至图22,图20的实施例为关于在图18的水质净化系统1500中省略污水蓄水池1110,并且污水直接流入到多孔管道1150的情况的实施例。另外,图22的水质净化系统1900可以选择性地具有如阀门、水闸等的控制流入到多孔管道1150的污水的量的连接控制部1320。例如,污水通过管道流入到多孔管道1150时,上述管道可设置如阀门的连接控制部1320来调节流入到多孔管道的污水的量。对于流入到多孔管道1150的污水得到净化而流向河流1130的过程,在图18相关内容中进行了详细说明,因而省略重复说明。
图23为利用根据本发明技术思想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2000的平面图。
参考图10至图23,图23的实施例为关于在图19的水质净化系统1600中省略污水蓄水池1110,并且污水直接流入到多孔管道1150的情况的实施例。另外,图23的水质净化系统2000可以选择性地具有如阀门、水闸等的控制流入到多孔管道1150的污水的量的连接控制部1320。例如,污水通过管道流入到多孔管道1150时,上述管道可设置如阀门的连接控制部1320来调节流入到多孔管道的污水的量。对于流入到多孔管道1150的污水得到净化而流向河流1130的过程,在图19的相关内容中进行了详细说明,因而省略重复说明。
图24为利用根据本发明技术思想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2100的平面图。
参考图10至图24,图24的实施例为关于流向河流1130的河流水(污水)直接流入到填埋在岛屿2110的多孔管道1150而得到净化的情况的实施例,这时构成的系统根据要处理的对象和污染度可以使用多种结构(1100、13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对于流入到多孔管道1150的河流水(污水)得到净化而流向河流1130的过程在前面进行了详细说明,因而省略重复说明。
图25为利用根据本发明技术思想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2200的平面图。
参考图10至图25,图25的实施例为关于结合图10的实施例和图21的实施例的状态的实施例。如图25的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利用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2200可将从点污染源或非点污染源流入的污水或从河流1130流入的河流水(污水)流入到污水蓄水池1110后输送至多孔管道1150,或直接向多孔管道1150输送。图25的实施例已在图10和图21相关的内容中进行了详细说明,以下省略重复说明。
图26为利用根据本发明技术思想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2300的平面图。
参考图10至图26,图26的实施例为关于结合图10的实施例和图18的实施例的状态的实施例。如图26的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利用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2300将从点污染源或非点污染源流入的污水或从河流1130流入的河流水(污水)流入到污水蓄水池1110后输送至多孔管道1150,或直接向多孔管道1150输送。并且,可以在结合两个实施例的部分附加蓄水池2310。图26的实施例已在图10和图18相关的内容中进行了详细说明,以下省略重复说明。
另外,不止图25和图26的实施例,根据要处理的对象和污染度,可以组合使用多种结构(1100、13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
图27为在与土地垂直的方向上观察图10至图26的实施例中种植环境净化植物1140的部分的一个实施例的截面图。
参考图10至图27,填埋在种植环境净化植物1140的土地1220的下方的多孔管道1150可以包括多个第1多孔管道2410和多个第2多孔管道1210。多个第1多孔管道2410以包围至少一个环境净化植物1140,并以位于环境净化植物1140的根部中间的上部的方式填埋在土地1220的地表面下方。例如,多个第1多孔管道2410可以以包围至少一个环境净化植物1140的方式、以对应于环境净化植物1140的上部根部的深度被填埋在土地1220的地表面下方。另外,可在流过第1多孔管道2410内的污水被输送至环境净化植物1140的根部或从环境净化植物1140的根部排放的过滤液被输送至第1多孔管道2410的范围内,填埋多个第1多孔管道2410。并且,多个第2多孔管道1210以使上述污水或上述过滤液可以从环境净化植物1140的上部根部向下部根部流动的方式,沿从环境净化植物1140的上部根部朝向下部根部的方向被填埋,且其一端与第1多孔管道2410连接。像这样,还形成多个第2多孔管道1210,从而使污水可以从根部的上端向下端均匀的流入,这相比于未形成第2多孔管道1210而使污水通过土壤向下流动并流入至根部下端的情况,能够更有效地将污水输送至根部。
图28为在与土地垂直的方向上观察图10至图26的实施例中种植环境净化植物1140的部分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截面图。
参考图10至图28,图28的实施例还可以形成集水多孔管道2510,其被填埋于环境净化植物1140的根部下端的下方,用于收集通过环境净化植物1140排放的过滤液并使其向河流1130方向流动。像这样,形成集水多孔管道2510,因而通过环境净化植物1140排放的过滤液可以快速且有效地向河流1130方向流动。
综上所述,在附图和说明书中公开了最适实施例。这里使用了特定的用于,然而这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目的而使用的,其并不是为限定意义或限制记载在专利权利要求的本发明的范围而使用的。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可以从这点进行多种改变及均等的其他实施例。因而,本发明的真正的技术保护范围应根据所付的专利权利要求范围的技术思想而定。
Claims (15)
1.一种利用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该系统利用环境净化植物对从点污染源或非点污染源排放的污水进行净化后,排放至河流,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环境净化植物,其被种植在具有倾斜度的地表面;
多个透水性块体,其形成于或被填埋于所述环境净化植物中的至少一个环境净化植物周围的地表面,使流过所述地表面的污水流入到其中;以及
多个多孔管道,通过所述透水性块体流入的污水流过其中,且所述多个多孔管道以对应于所述环境净化植物的上部根部的深度填埋在所述于表面的下方,
其中,流过所述多孔管道的污水通过所述多孔管道被输送至所述环境净化植物的根部,而从所述环境净化植物排放的过滤液流入到所述多孔管道并与流过所述多孔管道的污水汇合,
所述透水性块体以不平行于作为在所述地表面上流动的水的方向的、所述地表面的倾斜方向的方向形成或被填埋于所述地表面,
所述多个多孔管道包括:
多个第1多孔管道,其以与所述透水性块体相同的方向填埋在所述透水性块体的下方;以及
多个第2多孔管道,其以所述地表面的倾斜方向被填埋,且以包围至少一个所述环境净化植物的方式与至少一个所述第1多孔管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多孔管道还包括:
多个第3多孔管道,其以从所述环境净化植物的上部根部向下部根部的方向被填埋,以便所述污水或所述过滤液从所述环境净化植物的上部根部向下部根部的方向流动,且其一端与至少一个第1多孔管道和第2多孔管道中的至少一个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多孔管道和所述第2多孔管道以或的形式结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所述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排放管道,其将从所述环境净化植物排放的过滤液与流过所述多孔管道的污水汇合并通过所述多孔管道流下来的排放水排放至所述河流;
集水槽,其与所述排放管道的一端连接;以及
泵吸部,当存储在集水槽的排放水的容量超过第1临界容量时,所述泵吸部将存储在集水槽的排放水抽吸并输送至填埋在所述地表面的上侧的多孔管道,
所述排放管道沿所述河流方向形成阻挡凸缘,因此当通过所述排放管道而被排放的排放水的水位超过阻挡凸缘时,所述排放水被排放到所述河流,当所述排放水的水位是所述阻挡凸缘以下时,所述排放水被收集在所述集水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质净化系统还包括:
至少一个集水多孔管道,其填埋在所述环境净化植物的根部下端的下方,收集通过所述环境净化植物排放的过滤液并使其流向河流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净化植物包括环境净化树或环境净化草中的至少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欲对河流水进行净化时所述地表面沿所述河流流动的方向具有倾斜度,而欲对河流水以外的、从所述非点污染源或所述点污染源排放的污水进行净化时以使污水能够从所述非点污染源或所述点污染源流动至所述河流的方式具有倾斜度。
8.一种利用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该系统利用环境净化植物对从点污染源或非点污染源排放的污水进行净化后,排放至河流,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环境净化植物,其被种植在临近湿地或所述河流的土地上;以及
多个第1多孔管道,所述污水直接流入其中,且所述多个第1多孔管道与所述湿地或所述河流连接,并且包围至少一个所述环境净化植物,且以位于所述环境净化植物的根部中间的上部的方式填埋在所述土地的地表面下方,
其中,在流过所述第1多孔管道的污水被输送至所述环境净化植物的根部或从所述环境净化植物的根部排放的过滤液被输送至所述第1多孔管道的范围内,填埋所述多个第1多孔管道,
流过所述第1多孔管道的污水通过所述第1多孔管道被输送至所述环境净化植物的根部,而通过所述环境净化植物的净化作用而排放的过滤液流入所述第1多孔管道并与流过所述第1多孔管道的污水汇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还包括:
污水蓄水池,所述污水流入其中并被收集,所述污水蓄水池以使被收集的所述污水直接流入所述第1多孔管道的方式与所述第1多孔管道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净化植物包括环境净化树或环境净化草中的至少一个。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1多孔管道以对应于所述环境净化植物的上部根部的深度被填埋在所述土地的地表面下方,以便包围至少一个所述环境净化植物,
所述利用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还包括:
多个第2多孔管道,其以从所述环境净化植物的上部根部向下部根部的方向被填埋,以便所述污水或所述过滤液从所述环境净化植物的上部根部向下部根部的方向流动,且其一端与所述第1多孔管道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填埋于所述地表面下方的多个第1多孔管道以或的形式结合。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质净化系统还包括:
至少一个集水多孔管道,其填埋在所述环境净化植物的根部下端的下方,收集通过所述环境净化物排放的过滤液并使其流向河流方向。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多孔管道中沿从所述污水蓄水池向所述河流的方向被填埋的多个第1多孔管道以使通过所述第1多孔管道流动的污水或过滤液从所述污水蓄水池向所述河流的方向流动的方式具有倾斜度。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利用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还包括:
集水池,其收集通过所述第1多孔管道流动的水后,向所述河流排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40099987A KR101532425B1 (ko) | 2014-08-04 | 2014-08-04 | 환경정화수를 이용한 수질정화시스템 |
KR10-2014-0099987 | 2014-08-04 | ||
KR1020150047090A KR101574266B1 (ko) | 2015-04-02 | 2015-04-02 | 환경정화식물을 이용한 수질정화시스템 |
KR10-2015-0047090 | 2015-04-02 | ||
KR20150080269 | 2015-06-08 | ||
KR10-2015-0080269 | 2015-06-08 | ||
PCT/IB2015/001686 WO2016063115A1 (ko) | 2014-08-04 | 2015-08-04 | 환경정화식물을 이용한 수질정화시스템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916820A true CN105916820A (zh) | 2016-08-31 |
CN105916820B CN105916820B (zh) | 2019-10-18 |
Family
ID=55760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80000536.6A Active CN105916820B (zh) | 2014-08-04 | 2015-08-04 | 利用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916820B (zh) |
WO (1) | WO2016063115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973416A (zh) * | 2017-12-29 | 2018-05-01 | 杭州中艺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淡水滩涂生态景观净水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371776A (zh) * | 2018-11-30 | 2019-02-22 | 南昌大学 | 一种水源地保护区公路径流收集及应急净化系统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38673A (ja) * | 1995-07-28 | 1997-02-10 | Jdc Corp | 有機物を活用した濁水浄化方法及びその設備 |
US6555001B1 (en) * | 2000-03-31 | 2003-04-29 | Areadis G&M | Accelerated remediation using tree crops |
US6569321B2 (en) * | 1999-04-16 | 2003-05-27 | Larry Steven Coffma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eating stormwater runoff |
CN2661680Y (zh) * | 2003-09-04 | 2004-12-08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人工湿地污水生态处理装置 |
KR100668479B1 (ko) * | 2005-08-10 | 2007-01-16 | (주)웹솔루스 | 비점오염물질 처리시스템 |
KR101205223B1 (ko) * | 2010-05-24 | 2012-11-27 | (주)자연과환경 | 침투수 처리시스템 |
US8333885B1 (en) * | 2009-06-19 | 2012-12-18 | Paul Anthony Iorio | Stormwater filt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with pretreatment capability |
-
2015
- 2015-08-04 WO PCT/IB2015/001686 patent/WO2016063115A1/ko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08-04 CN CN201580000536.6A patent/CN10591682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38673A (ja) * | 1995-07-28 | 1997-02-10 | Jdc Corp | 有機物を活用した濁水浄化方法及びその設備 |
US6569321B2 (en) * | 1999-04-16 | 2003-05-27 | Larry Steven Coffma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eating stormwater runoff |
US6555001B1 (en) * | 2000-03-31 | 2003-04-29 | Areadis G&M | Accelerated remediation using tree crops |
CN2661680Y (zh) * | 2003-09-04 | 2004-12-08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人工湿地污水生态处理装置 |
KR100668479B1 (ko) * | 2005-08-10 | 2007-01-16 | (주)웹솔루스 | 비점오염물질 처리시스템 |
US8333885B1 (en) * | 2009-06-19 | 2012-12-18 | Paul Anthony Iorio | Stormwater filt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with pretreatment capability |
KR101205223B1 (ko) * | 2010-05-24 | 2012-11-27 | (주)자연과환경 | 침투수 처리시스템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973416A (zh) * | 2017-12-29 | 2018-05-01 | 杭州中艺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淡水滩涂生态景观净水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6063115A1 (ko) | 2016-04-28 |
CN105916820B (zh) | 2019-10-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940170B2 (en) | Triple-chambered wetland biofilter treatment system | |
KR101294715B1 (ko) | 도로의 비점오염물질 처리장치 | |
KR101105272B1 (ko) | 녹지 생태축 연결 및 비점오염원 제거를 위한 도로용 소규모 인공습지 | |
CN103938518B (zh) | 一种道路径流污染控制绿化系统构建方法 | |
CN101839007B (zh) | 水收集过滤净化储存系统 | |
KR101051611B1 (ko) | 물순환 및 생태형 시스템을 결합한 부유습지 | |
KR20160104841A (ko) | 표면흐름 및 침윤수직흐름 하이브리드 인공습지 및 이에 사용되는 미디어 모듈 | |
KR101577378B1 (ko) | 빗물이 순환되는 식생플랜터 시스템 | |
CN109399800B (zh) | 一种河流湖泊径流污染梯级控制系统 | |
CN104671423B (zh) | 一种扇形多维错流式复合陆生植物缓冲带及其构建方法 | |
KR100901263B1 (ko) | 이온 교환조를 선택적으로 사용하는 자연형 비점 오염원 저감장치 | |
CN202610034U (zh) | 一种坡面人工湿地系统 | |
CN105967339A (zh) | 一种重金属污染灌溉水的生态塘净化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0092480A (zh) | 一种采煤沉陷区治理方法及水污染控制系统 | |
KR101560289B1 (ko) | 비점오염 자연 정화 시스템 | |
KR101868230B1 (ko) | 저영향개발 시설의 화분 교체식 식생 구조체 | |
CN208791411U (zh) | 一种适用于河道外源污染控制的生态截污系统 | |
KR101218769B1 (ko) | 생태도랑을 이용한 도시비점오염물질 처리장치 | |
CN105916820A (zh) | 利用环境净化植物的水质净化系统 | |
CN103641282B (zh) |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地表慢速渗滤土地处理的方法 | |
CN104264773A (zh) | 一种用于处理停车场雨水及调节小气候的蓄流湿地系统 | |
KR101635966B1 (ko) | 수질정화 기능을 갖는 생태수로 | |
CN215855635U (zh) | 一种阶梯式农村污水生态处理系统 | |
CN205348113U (zh) | 可再生填料-植物组合式沟渠-护坡氮磷生态拦截系统 | |
CN113800641A (zh) | 一种掺混生活污水的农业流域面源污染消减与再利用生态治理设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