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12873A - 一种汽轮机轴系中心的测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轮机轴系中心的测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12873A
CN105912873A CN201610270421.5A CN201610270421A CN105912873A CN 105912873 A CN105912873 A CN 105912873A CN 201610270421 A CN201610270421 A CN 201610270421A CN 105912873 A CN105912873 A CN 1059128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adjustment amount
value
center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7042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12873B (zh
Inventor
尉帅
李继强
王俊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tang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Overhaul and Op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Overhaul and Op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Overhaul and Op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Overhaul and Ope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27042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1287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9128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128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128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128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Z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6Z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main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Turbine Rotor Nozzle Sea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轮机轴系中心的测算方法,先对修前汽轮机轴系进行模型化并测量修前汽轮机轴系的中心数值、各转子的长度和各转子的后靠背轮的直径以获得修前汽轮机轴系的模型化数据,然后根据获得修前汽轮机轴系的模型化数据计算各转子靠背轮的调整量,以各转子靠背轮的调整量为中间值计算获得相应转子轴承的调整量,进而根据各轴承的调整量和各调整垫片的位置计算出相应轴承调整垫片的调整量。先测量修前汽轮机轴系中心数值并计算出转子靠背轮的调整量,以转子靠背轮的调整量为中间值,计算出相应轴承的调整量,不需测算转子轴承调整后对后靠背轮张口值的影响值,测算条理清晰,有效的减少了测算量和测算失误的可能性。

Description

一种汽轮机轴系中心的测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轮机轴系中心的测算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轮机运行中因支持轴承乌金的磨损,汽缸及轴承座的位移,轴承垫铁腐蚀等原因,汽机中心会发生变化。如中心会变化太大,就会使振动超标、动静部件碰摩、轴承升温等。因此汽轮发电机组大修时要对轴系的各个靠背轮中心进行检查和调整。多转子的汽轮机轴系中心测算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测算时需考虑转子轴承调整后对后靠背轮中心的张口、圆周值的影响值,测算量大而且数值大小方向非常容易出错。一个数据测算错误,就可能导致整个测算过程失败。随着计算软件的发展,这些困难基本得到解决,但手工测算时,现有测算方法的缺点依然十分明显。
常见中心的测算方法不管是哪一种状态,对于两转子联轴器中心的测算公式是一定的,根据相似三角形法即可推出各瓦调整量的测算公式。如图1所示,
x轴承下瓦垫片调整量:
Δ x = ( a D ) × L 1 - b
y轴承下瓦垫片调整量:
Δ y = ( a D ) × ( L 1 + L 2 ) - b
对于多转子汽轮机轴系中心,测算方法与两转子联轴器中心方法类似,但是测算中需要充分考虑一根转子调整后对下一靠背轮圆周、张口的影响,计算工作量比较大,如图2,计算完#3、#4轴承调整量后,2、3号转子张口、圆周值就发生变化,现场实际中不会单独重新测量这些数值,一般重新计算#3、#4号轴承调整对2、3号转子张口、圆周值的影响值,再结合原测量值,计算出的代数和即为转子2调整结束后转子2、3圆周值的实际值(不考虑调整偏差)。这个过程中需要测算两个数值,转子轴承的调整值和转子调整后对后靠背轮张口值的影响值,特别是转子调整后对后靠背轮张口值的影响值的测算,测算繁琐且数值方向很容易出错,从而降低了测算汽轮机轴系中心的速度,同时降低了测算汽轮机轴系中心的效率。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轮机轴系中心的测算方法,能够明显提升人工计算的速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汽轮机轴系中心的测算方法,先对修前汽轮机轴系进行模型化并测量修前汽轮机轴系的中心数值、各转子的长度和各转子的后靠背轮的直径以获得修前汽轮机轴系的模型化数据,然后根据获得修前汽轮机轴系的模型化数据计算各转子靠背轮的调整量,以各转子靠背轮的调整量为中间值计算获得相应转子轴承的调整量,进而根据各轴承的调整量和各调整垫片的位置计算出相应轴承调整垫片的调整量。
本发明先测量出修前汽轮机轴系的中心数值、各转子的长度和各转子的后靠背轮的直径并计算出各转子靠背轮的调整量,然后以各转子靠背轮的调整量为中间值,充分利用各转子靠背轮的调整量计算出相应轴承的调整量,不需测算转子轴承调整后对后靠背轮张口值的影响值,只需测算对圆周的影响值,测算条理清晰,有效的减少了测算量和测算失误的可能性,从而加快了测算汽轮机轴系中心的速度,同时提升了测算汽轮机轴系中心的效率。
优选的,具体步骤为:
(1)测量修前中心数值、各转子的长度和各转子的后靠背轮的直径并确定中心标准;
(2)确定基准转子;
(3)根据中心数值、各转子的长度、各转子的后靠背轮的直径和中心标准,分别计算各转子前背靠轮和后背靠轮的调整量;
(4)根据各转子前背靠轮和后背靠轮的调整量计算出转子轴承的调整量;
(5)根据转子轴承的调整量和调整垫片的位置计算出轴承调整垫片的调整量。
所述调整量为被调整物品与基准转子中心线延长线的垂直距离。中心数值是两根转子的同心度,中心标准即为转子设计安装过程中同心度需要达到的数值要求,这个数值可能是零也可能不是零。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步骤(1)测量修前中心数值包括各转子之间竖直方向的圆周差值、各转子之间水平方向的圆周差值、各转子之间竖直方向的张口值、各转子之间水平方向的张口值及调整垫片的位置。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步骤(2)的基准转子为高压转子。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步骤(3)的具体方法为,根据各转子的长度、各转子之间竖直方向的圆周差值、各转子之间竖直方向的张口值及各转子的后靠背轮的直径,计算出各转子的前靠背轮的竖直调整量及各转子的后靠背轮的竖直调整量;同时根据各转子的长度、各转子之间水平方向的圆周差值、各转子之间水平方向的张口值及各转子的后靠背轮的直径,计算出各转子的前靠背轮的水平调整量及各转子的后靠背轮的水平调整量。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计算的方法为根据相似三角形法推出的测算公式。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前靠背轮的竖直调整量为与本段转子相邻的前一段转子的后靠背轮的竖直调整量和本段转子与相邻的前一段转子之间竖直方向的圆周差值的和。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后靠背轮的竖直调整量为本段转子前靠背轮的竖直调整量和本段转子之前各转子之间竖直方向的张口角之和与本段转子的长度之积的和。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竖直方向的张口角为与本段转子相邻的后一段转子和本段转子之间竖直方向的张口值与本段转子的后靠背轮的直径之比。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步骤(4)的具体方法为,根据各转子前背靠轮和后背靠轮的竖直调整量及调整垫片在转子上的位置计算转子轴承的竖直调整量,同时根据各转子前背靠轮和后背靠轮的水平调整量及调整垫片在转子上的位置计算转子轴承的水平调整量。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步骤(5)的具体方法为,确定调整垫片中心和转子中心的连线与水平线的位置,并通过转子轴承的竖直调整量和转子轴承的水平调整量计算出左右垫片的综合调整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不需测算转子轴承调整后对后靠背轮张口值的影响值,只需测算对圆周的影响值,测算条理清晰,有效的减少了测算量和测算失误的可能性。
2、同等条件下,人工测算时使用本发明的测算速度明显比其它方法快。
3、本发明不仅可以在人工测算中应用,而且可以应用于中心计算软件的编程公式。
附图说明
图1为双转子联轴器轴承调整示意图;
图2为多转子轴系中心调整示意图;
图3为转子靠背轮与轴承调整关系示意图;
图4为可调式轴承调整量综合计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1.建立测算模型
在测算调整轴系中心的过程中,有一个测算数值频繁用到,那就是调整过程中靠背轮调整量。对于某一根转子,在转子两端靠背轮调整量确定的情况下,两个轴承的调整量就能测算出。而靠背轮调整量根据靠背轮圆周、张口就能简单方便的测算出。
为测算方便,先做建立测算模型:
(1)所有转子都是刚体,不存在因重力、转动等因素产生的变形;
(2)转子中心线是一条直线,任意部位的横截面都是以中心线为原点的圆形,各靠背轮瓢偏均为零;
(3)圆周、张口的测量位置都在靠背轮极限位置;
(4)前靠背轮比后靠背轮偏高、偏左为正,上张口、左张口为正,计算中取代数值;
同时引入一个概念:张口角,在张口比较小的情况下,张口角=张口/靠背轮直径,即
2.测算过程
2.1转子靠背轮调整量
如图2所示,测量出转子1、2、3的长度分别为L1、L2、L3,测量出后靠背轮直径分别为d1、d2、d3,测量出转子1比转子2高b1,上张口a1,测量出转子2比转子3高b2,上张口a2,前靠背轮调整量为Q,后靠背轮调整量为H。上下方向调整用s表示。计算中出各靠背轮的上、下调整量为:
以转子1为基准,调整其它转子,使所有转子的中心练成一条直线,计算转子2前后靠背轮上下方向的调整值如下:
Q2s=b1
H 2 s = Q 2 s + α 1 ′ × L 2 = Q 2 s + ( a 1 d 1 ) × L 2
当转子2调整完毕,即与转子1平行时,根据测算模型,确定转子2与转子3的实际张口角变为α1'+α2'。则转子3前后靠背轮上下方向的调整值如下:
Q3s=H2s+b2
H 3 s = Q 3 s + ( α 1 ′ + α 2 ′ ) × L 3 = Q 3 s + ( a 1 d 1 + a 2 d 2 ) × L 3
以此类推,第n段转子靠背轮上下方向的调整值如下:
Qns=H(n-1)s+b(n-1)
H n s = Q n s + ( Σ i = 1 n - 1 α i ′ ) × L n = Q n s + ( Σ i = 1 n - 1 a i d i ) × L n
式中:Qns:第n段转子前靠背轮上下方向的调整量;
Hns:第n段转子后靠背轮上下方向的调整量;
H(n-1)s:第n-1段转子后靠背轮上下方向的调整量;
b(n-1):第n-1段转子与第n段转子上下方向圆周差值;
α'i:第i段和i+1段转子之间的张口角;
Ln:第n段转子长度;
ai:第i段和i+1段转子之间的上下方向张口值;
di:第i段和i+1段转子之间的上下方向圆周值;
即第n段转子前靠背轮上调整量=第n-1段转子后靠背轮上调整量+上圆周值;
第n段转子后靠背轮上调整量=第n段转子前靠背轮上调整量+张口角之和×第n段转子长度。
若要考虑到中心的标准值不是零,则
Qns=H(n-1)s+(b(n-1)-bb(n-1))
H n s = Q n s + Σ i = 1 n - 1 ( α ′ i - α ′ b i ) × L n = Q n s + Σ i = 1 n - 1 ( a i d i - a b i d b i ) × L n
式中:bb(n-1):第n-1段转子与第n段转子上下方向圆周的标准差值;
α'bi:第i段和i+1段转子之间的标准张口角;
abi:第i段和i+1段转子之间的上下方向的标准张口值;
dbi:第i段和i+1段转子之间的上下方向的标准圆周值。
同样道理,可测算出转子靠背轮左右方向的调整量。
2.2转子轴承调整量
如图3所示,测量出前转子轴承支点与前靠背轮的距离为Lnq,测量出前转子轴承支点与后转子轴承支点之间的距离为Lnz,测量出后转子轴承支点与后靠背轮的距离为Lnh,可以计算出第n段转子前、后轴承的上下方向的调整量:
Z n q = H n s L n h + Q n s ( L n q + L n z ) L n
Z n h = Q n s L n q + H n s ( L n z + L n h ) L n
式中:Znq:第n段转子后轴承上下方向调整量;
Znh:第n段转子前轴承上下方向调整量;
同样道理,可测算出转子靠背轮左右的调整量,再根据两侧靠背轮的调整量,计算转子轴承的调整量,即轴承需上调ΔH,右调ΔL。
2.3调整垫片调整量
测量出轴承垫片中心和转子中心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α,如图4所示,左右垫片的调整量计算如下:
左侧垫片:水平调整:左侧增加ΔLcosα;
垂直调整:左侧增加ΔHsinα;
综合调整量:左侧增加ΔLcosα+ΔHsinα;
右侧垫片:水平调整:右侧减少ΔLcosα;
垂直调整:向上增加ΔHsinα;
综合调整量:-ΔLcosα+ΔHsinα;
当α=0或α=90°时,即调整垫片只分布在轴承的水平和上下方向时,此时轴承调整垫片的调整量等于轴承的调整量。
3.测算要点
3.1测算前,确认修前中心值测量准确,转子中心标准和转子尺寸数据全面。
3.2选好基准,根据3.1中的数据计算需调整的转子两端靠背轮的调整量。
3.3转子两端的调整量确认后,就能计算处转子其它部位的调整量,包括轴承位置处的调整量。
3.4根据轴承的调整量计算轴承调整垫片的调整量。
4.测算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预防
4.1测算中,后续测算对前面测算数据的依赖性比较大,所以测算过程中列好表格,记好相关数据,便于检验查备。
4.2圆周、张口方向容易混淆,计算中取代数值,以前靠背轮比后靠背轮偏高为正、偏左为正,上张口为正、左张口为正。
5.结论
5.1经过多次实践证明,同等条件下,人工测算时该方法的测算速度明显比其它方法快,而且测算条理清晰,不容易出错。
5.2测算过程中做好分部记录,相关数据使用代数值,是能够保证测算质量的。
5.3该测算方法可以作为中心计算软件的编程公式。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汽轮机轴系中心的测算方法,其特征是,先对修前汽轮机轴系进行模型化并测量修前汽轮机轴系的中心数值、各转子的长度和各转子的后靠背轮的直径以获得修前汽轮机轴系的模型化数据,然后根据获得修前汽轮机轴系的模型化数据计算各转子靠背轮的调整量,以各转子靠背轮的调整量为中间值计算获得相应转子轴承的调整量,进而根据各轴承的调整量和各调整垫片的位置计算出相应轴承调整垫片的调整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轮机轴系中心的测算方法,其特征是,具体步骤为:
(1)测量修前中心数值、各转子的长度和各转子的后靠背轮的直径并确定中心标准;
(2)确定基准转子;
(3)根据中心数值、各转子的长度、各转子的后靠背轮的直径和中心标准,分别计算各转子前背靠轮和后背靠轮的调整量;
(4)根据各转子前背靠轮和后背靠轮的调整量计算出转子轴承的调整量;
(5)根据转子轴承的调整量和调整垫片的位置计算出轴承调整垫片的调整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轮机轴系中心的测算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1)测量修前中心数值包括各转子之间竖直方向的圆周差值、各转子之间水平方向的圆周差值、各转子之间竖直方向的张口值、各转子之间水平方向的张口值及调整垫片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轮机轴系中心的测算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2)的基准转子为高压转子。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轮机轴系中心的测算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3)的具体方法为,根据各转子的长度、各转子之间竖直方向的圆周差值、各转子之间竖直方向的张口值及各转子的后靠背轮的直径,计算出各转子的前靠背轮的竖直调整量及各转子的后靠背轮的竖直调整量;同时根据各转子的长度、各转子之间水平方向的圆周差值、各转子之间水平方向的张口值及各转子的后靠背轮的直径,计算出各转子的前靠背轮的水平调整量及各转子的后靠背轮的水平调整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汽轮机轴系中心的测算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计算的方法为根据相似三角形法推出的测算公式。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轮机轴系中心的测算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前靠背轮的竖直调整量为与本段转子相邻的前一段转子的后靠背轮的竖直调整量和本段转子与相邻的前一段转子之间竖直方向的圆周差值的和;
所述后靠背轮的竖直调整量为本段转子前靠背轮的竖直调整量和本段转子之前各转子之间竖直方向的张口角之和与本段转子的长度之积的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汽轮机轴系中心的测算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竖直方向的张口角为与本段转子相邻的后一段转子和本段转子之间竖直方向的张口值与本段转子的后靠背轮的直径之比。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轮机轴系中心的测算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4)的具体方法为,根据各转子前背靠轮和后背靠轮的竖直调整量及调整垫片在转子上的位置计算转子轴承的竖直调整量,同时根据各转子前背靠轮和后背靠轮的水平调整量及调整垫片在转子上的位置计算转子轴承的水平调整量。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轮机轴系中心的测算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5)的具体方法为,确定调整垫片中心和转子中心的连线与水平线的位置,并通过转子轴承的竖直调整量和转子轴承的水平调整量计算出左右垫片的综合调整量。
CN201610270421.5A 2016-04-27 2016-04-27 一种汽轮机轴系中心的测算方法 Active CN1059128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70421.5A CN105912873B (zh) 2016-04-27 2016-04-27 一种汽轮机轴系中心的测算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70421.5A CN105912873B (zh) 2016-04-27 2016-04-27 一种汽轮机轴系中心的测算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12873A true CN105912873A (zh) 2016-08-31
CN105912873B CN105912873B (zh) 2019-01-15

Family

ID=56752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70421.5A Active CN105912873B (zh) 2016-04-27 2016-04-27 一种汽轮机轴系中心的测算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1287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55164A (zh) * 2019-07-08 2019-11-15 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 一种卧式泵的对中调整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3647A (zh) * 2015-03-19 2015-08-26 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 核电站汽轮机发电机组轴系中心的校正方法
CN105484807A (zh) * 2016-01-27 2016-04-13 中电投河南电力检修工程有限公司 汽轮机汽封间隙精密高效调整工艺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3647A (zh) * 2015-03-19 2015-08-26 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 核电站汽轮机发电机组轴系中心的校正方法
CN105484807A (zh) * 2016-01-27 2016-04-13 中电投河南电力检修工程有限公司 汽轮机汽封间隙精密高效调整工艺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主编: "《设备维修与改造、设备润滑与液压技术及其应用》", 31 October 2011,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居强等: "多轴系汽轮发电机组中心调整过程分析", 《中国电力》 *
旷仲和: "靠背轮找中心辅助图解计算法", 《电力技术》 *
迟焕玺等: "靠背轮找中心计算公式的推导", 《山东电力技术》 *
邝永胜等: "汽轮机联轴器中心调整算法及应用",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55164A (zh) * 2019-07-08 2019-11-15 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 一种卧式泵的对中调整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12873B (zh) 2019-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48828B (zh) 一种免安装调整的大齿轮测量方法
Tiwari et al. Stress analysis of mating involute spur gear teeth
CN103008973A (zh) 一种水轮发电机机组主轴轴线调校方法
CN105484807A (zh) 汽轮机汽封间隙精密高效调整工艺系统
CN105783753A (zh) 利用激光跟踪仪对汽轮机转子挠度测量的方法
CN104863647A (zh) 核电站汽轮机发电机组轴系中心的校正方法
JP4772594B2 (ja) 回転機器の低速バランス法及び低速バランス実施装置
CN104536464A (zh) 一种联轴器的对中调整方法
CN109540060A (zh) 一种适于评定渐开线测量仪器的大尺寸渐开线样板设计方法
CN105912873A (zh) 一种汽轮机轴系中心的测算方法
Janjua et al. Blade profile optimization of kaplan turbine using CFD analysis
CN104462807A (zh) 一种精密铸造式喷推叶轮的叶片型值检验方法
CN105022876A (zh) 一种风机风轮锁强度校核的计算方法
CN106363248B (zh) 一种用于大型直齿轮成型磨齿的自定位和分度方法
Yang et al. A profile dressing method for grinding worm used for helical gear with higher order modification profile
CN106799558A (zh) 一种转轮下迷宫环现场修复加工工艺
Wang et al. A Novel Axial Modification and Simulation Analysis of Involute Spur Gear.
CN113953763B (zh) 一种加工水电站返修主轴联轴孔的工艺方法
Zhang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study on residual cross-sectional ovalization of thin-walled circular steel tubes in continuous rotary straightening process
CN103344385A (zh) 一种基于有限元的曲轴动平衡的获取方法
CN104634271A (zh) 涡轮机翼型侵蚀测定
CN105004483A (zh) 一种电机转子不平衡量超标的修补方法
CN114183208B (zh) 汽轮机轴系中心的调整方法
CN106500647A (zh) 采用三坐标测量臂检查转轮叶片装配角度的方法
CN107009313B (zh) 汽轮机高背压改造双转子互换轴系找中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