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09005A - 一种用于高寒地区特(超)高压变压器安装的保温棚及其搭建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高寒地区特(超)高压变压器安装的保温棚及其搭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09005A
CN105909005A CN201610232758.7A CN201610232758A CN105909005A CN 105909005 A CN105909005 A CN 105909005A CN 201610232758 A CN201610232758 A CN 201610232758A CN 105909005 A CN105909005 A CN 1059090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on
fire prevention
barricade portion
heat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3275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博�
阎国增
侯纪勇
刘长根
赵海森
何青
毛泽亮
卞秀杰
王天宇
肖峰
许瑜
李玉民
王猛
张亚鹏
李国满
葛江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PROVINCIAL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ENGINEERING Co Ltd
Qinhuangdao Zeheng Technology Co Ltd
State Grid Ac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PROVINCIAL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ENGINEERING Co Ltd
Qinhuangdao Zeheng Technology Co Ltd
State Grid Ac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PROVINCIAL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ENGINEERING Co Ltd, Qinhuangdao Zeheng Technology Co Ltd, State Grid Ac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UNAN PROVINCIAL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23275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09005A/zh
Publication of CN1059090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090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5/00Buildings or groups of buildings for industrial or agricultural purposes
    • E04H5/02Buildings or groups of buildings for industrial purposes, e.g. for power-plants or factories
    • E04H5/04Transformer houses; Substations or switchgear hous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9/00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 E04H9/14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against other dangerous influences, e.g. tornadoes, flood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9/00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 E04H9/16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against adverse conditions, e.g. extreme climate, pes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高寒地区特(超)高压变压器安装的保温棚及其搭建方法,涉及高寒地区电力设备安装技术领域,以减少高寒地区冬季安装特(超)高压变压器时,所引起的绝缘油的热量损失和不安全事故的发生。该包括用于设在安装面上的围墙,围墙上开设有进出通道;围墙包括保温单元以及与保温单元相连的防火单元,保温单元的顶部和防火单元的顶部均设有顶篷。所述用于高寒地区特(超)高压变压器安装的保温棚的搭建方法搭建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用于高寒地区特(超)高压变压器安装的保温棚。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高寒地区特(超)高压变压器安装的保温棚用于高寒地区电力设备安装技术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高寒地区特(超)高压变压器安装的保温棚及其搭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寒地区电力设备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高寒地区特(超)高压变压器安装的保温棚及其搭建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雾霾天气出现的越来越多,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为了防治雾霾,国家提出跨区送电治理雾霾的计划,而跨区送电是一种远距离送电,需要采用特高压等送电方式,这为特高压工程迎来了巨大的发展良机。
一般来说,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吉林、新疆等地区能源比较丰富,在这些地区大力推进特高压电网建设,可以为跨区送电发挥重要的作用。而这些地区处于高寒地带,且特高压变电站建设过程中的特(超)高压变压器安装时间横跨整个冬季;因此,特高压变电站建设过程除了需要面临原有的技术难题,还必须满足冬季施工时,处于高寒低温地区的特(超)高压变压器对于环境温度的要求。
例如:在特(超)高压变压器安装过程中,特(超)高压变压器中的绝缘油需求量大、指标要求高,而绝缘油的热油循环温度必须达到65±5℃,才能正常安装;但是,高寒地区的冬季室外环境温度通常在-20℃以下,这样高寒地区的冬季室外环境温度与上述绝缘油的热油循环温度的温差就达到了80℃以上,使得绝缘油的热量损失严重,从而影响了特(超)高压变压器的安装及后续运行的稳定,而且,绝缘油是易燃物,如果不注重防火,特别容易发生不安全事故。
另外,在高寒地区进行特(超)高压变压器安装的过程中,特高压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又称特高压GIS)的金属外壳导热快、不易保温。因此,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提出一种同时满足特(超)高压变压器及特高压GIS的保温装置,才能确保低温条件下特(超)高压变压器安装的顺利进行。
然而,现有的一些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虽然对于电气设备安装、试验进行了相应的规定,但是并没有关于特(超)高压变压器安装过程中的温度需求问题的规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高寒地区特(超)高压变压器安装的保温棚及其搭建方法,以减少高寒地区冬季安装特(超)高压变压器时,所引起的特(超)高压变压器中绝缘油的热量损失和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高寒地区特(超)高压变压器安装的保温棚,包括用于设在安装面上的围墙,所述围墙上开设有进出通道;所述围墙包括保温单元以及与保温单元相连的防火单元,所述保温单元的顶部和防火单元的顶部均设有顶篷。
优选的,所述保温单元包括第一保温挡墙部和第二保温挡墙部,所述防火单元包括第一防火挡墙部和第二防火挡墙部;其中,
所述第一保温挡墙部的一侧与第一防火挡墙部的一侧相连,所述第一防火挡墙部的另一侧和所述第二保温挡墙部的一侧相连,所述第二保温挡墙部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防火挡墙部的一侧相连,所述第二防火挡墙部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保温挡墙部的另一侧相连。
较佳的,所述第一保温挡墙部和第二保温挡墙部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防火挡墙部和第二防火挡墙部平行设置。
较佳的,所述第一保温挡墙部包括第一左立柱和第一右立柱,所述第一左立柱和第一右立柱通过多层第一框架相连,每层第一框架上可拆卸的设有第一保温夹心板;其中,所述第一左立柱与所述第一防火挡墙部靠近第一左立柱的一侧可拆卸相连,所述第一右立柱与所述第二防火挡墙部靠近第一右立柱的一侧可拆卸相连;
所述第二保温挡墙部包括第二左立柱和第二右立柱,所述第二左立柱和第二右立柱通过多层第二框架相连,每层第二框架上可拆卸的设有第二保温 夹心板,其中,所述第二左立柱与所述第一防火挡墙部靠近第二左立柱的一侧可拆卸相连,所述第二右立柱与所述第二防火挡墙部靠近第二右立柱的一侧可拆卸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夹心板为酚醛泡沫保温夹心板、岩棉保温夹心板或泡聚氨酯保温夹心板。
优选的,所述围墙所围成的空间内设有加热器,所述进出通道设在所述保温单元上,所述顶篷上设有用于供特(超)高压变压器的套管伸向室外的多个套管安装孔,每个所述套管安装孔上设有保温套。
优选的,所述顶篷上连接有多根拉绳,每根拉绳的一端与顶篷相连,另一端作为的自由端固定在所述安装面位于围墙所围成的区域外。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高寒地区特(超)高压变压器安装的保温棚的搭建方法,包括:
在安装保温单元和防火单元,使保温单元和防火单元形成围墙;
在保温单元的顶部和防火单元的顶部设置顶篷。
优选的,在所述保温单元的顶部和防火单元的顶部设置顶篷后,将拉绳的一端连接在顶篷上,另一端通过紧绳器给顶篷提供张力后,固定在所述安装面位于围墙所围成的区域外。
优选的,所述保温棚中的保温单元包括第一保温挡墙部和第二保温挡墙部,所述防火单元包括第一防火挡墙部和第二防火挡墙部;
所述第一保温挡墙部的一侧与第一防火挡墙部的一侧相连,所述第一防火挡墙部的另一侧和所述第二保温挡墙部的一侧相连,所述第二保温挡墙部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防火挡墙部的一侧相连,所述第二防火挡墙部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保温挡墙部的另一侧相连;
所述第一保温挡墙部包括第一左立柱和第一右立柱,所述第一左立柱和第一右立柱通过多层第一框架相连,每层第一框架上可拆卸的设有第一保温夹心板;其中,所述第一左立柱与所述第一防火挡墙部靠近第一左立柱的一侧可拆卸相连,所述第一右立柱与所述第二防火挡墙部靠近第一右立柱的一 侧可拆卸相连;
所述第二保温挡墙部包括第二左立柱和第二右立柱,所述第二左立柱和第二右立柱通过多层第二框架相连,每层第二框架上可拆卸的设有第二保温夹心板,其中,所述第二左立柱与所述第一防火挡墙部靠近第二左立柱的一侧可拆卸相连,所述第二右立柱与所述第二防火挡墙部靠近第二右立柱的一侧可拆卸相连;
在安装保温单元和防火单元,使保温单元和防火单元形成围墙的方法为:
在安装面上分别安装第一左立柱、第一右立柱、第二左立柱和第二右立柱;
在第一左立柱和第一右立柱之间可拆卸连接多层第一框架,在每层第一框架上可拆卸连接第一保温夹心板,得到第一保温挡墙部;
在第二左立柱和第二右立柱之间可拆卸连接多层第二框架,在每层第二框架上可拆卸连接第二保温夹芯板,得到第二保温挡墙部;
在安装面上安装第一防火挡墙部,将第一防火挡墙部的一侧与第一左立柱可拆卸连接,将第一防火挡墙部的另一侧与第二左立柱可拆卸连接;
在安装面上安装第二防火挡墙部,将第二防火挡墙部的一侧与第一右立柱可拆卸连接,将第二防火挡墙部的另一侧与第二右立柱可拆卸连接,得到围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高寒地区特(超)高压变压器安装的保温棚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高寒地区特(超)高压变压器安装的保温棚中,由于围墙包括保温单元,使得特(超)高压变压器安装时能够处在保温环境中,从而减少了特高压GIS的金属外壳热量损失和特(超)高压变压器中的绝缘油的散热;另外,由于围墙还包括防火单元,如果保温棚外部发生火灾,可以通过防火单元隔离火源,而如果安装特(超)高压变压器时,绝缘油如果意外着火,可以通过防火单元防止火势蔓延,保证特(超)高压变压器安装过程中不发生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高寒地区特(超)高压变压器安装的保温棚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保温墙挡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围墙各个部分的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高寒地区特(超)高压变压器安装的保温棚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顶篷的侧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高寒地区特(超)高压变压器安装的保温棚温度控制方法的控制流程图;
附图标记:
1-围墙, 101-第一框架;
102-第二框架, 103-第三框架;
11-左立柱, 12-右立柱;
111第一保温挡墙部, 112-第二保温挡墙部;
121-第一防火挡墙部, 122-第二防火挡墙部;
2-顶篷, 20-拉绳;
200-保温套, 211-第一固定顶篷;
212-第二固定顶篷, 213-第三固定顶篷;
221-第一活动顶篷, 222-第二活动顶篷;
3-特(超)高压变压器, 31-套管;
4-加热器, 41-第一加热器;
42-第二加热器, 43-第三加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高寒地区特(超)高压变压器安装的保温棚及其搭建方法,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高寒地区特(超)高压变压器安装的保温棚包括:包括用于设在安装面上的围墙1,围墙1上开设有进出通道;围墙包括保温单元以及与保温单元相连的防火单元,保温单元的顶部和防火单元的顶部均设有顶篷2。
搭建保温棚时,在安装面上分别安装保温单元和防火单元,使保温单元和防火单元形成围墙1;
在保温单元的顶部和防火单元的顶部设置顶篷2。
使用保温棚时,通过进出通道将特(超)高压变压器3的各个组件运进保温棚中进行安装。
通过上述具体搭建过程和使用过程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高寒地区特(超)高压变压器安装的保温棚中,由于围墙1包括保温单元,使得特(超)高压变压器安装时能够处在保温环境中,从而减少了特高压GIS的金属外壳热量损失和特(超)高压变压器中的绝缘油的散热;另外,由于围墙1还包括防火单元,如果保温棚外部发生火灾,可以通过防火单元隔离火源,而如果安装特(超)高压变压器时,绝缘油如果意外着火,可以通过防火单元防止火势蔓延,保证特(超)高压变压器安装过程中不发生安全事故。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进出通道既可设在保温单元上,也可设在防火单元上,而由于防火单元是用以防止火势蔓延以及绝缘油因外部着火点而发生爆燃危险的目的,因此,一般来说,防火单元上不会开始进出通道,避免防火单元的防火功能实现;所以,进出通道优选的设在保温单元上。
而上述实施例中的保温单元和防火单元的具体结构很多,一般均为钢架结构,为了更为清楚的说明保温单元和防火单元的结构,下面结合图3给出保温单元和防火单元的具体结构。
请参阅图3,保温单元包括第一保温挡墙部111和第二保温挡墙部112,防火单元包括第一防火挡墙部121和第二防火挡墙部122;其中,
第一保温挡墙部111的一侧与第一防火挡墙部121的一侧相连,第一防火挡墙部121的另一侧和第二保温挡墙部112的一侧相连,第二保温挡墙部112的另一侧与第二防火挡墙部122的一侧相连,第二防火挡墙部122的另一侧与第一保温挡墙部111的另一侧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一般来说,围墙的结构多为矩形或棱形等规则形状,以围墙1的结构为矩形或棱形为例,上述结构中的第一保温挡墙部111和第二保温挡墙部112平行设置,第一防火挡墙部121和第二防火挡墙部122平行设置,这种设置可以使得保温单元和防火单元构成的围墙呈现矩形或菱形等规则的结构。
请参阅图2,而为了提高保温效果,还可以对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保温挡墙部111和第二保温挡墙部112的结构进行了改进,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搭建保温棚,保证保温棚的保温效果均匀性,可以限定第一保温挡墙部111和第二保温挡墙部112的结构相同,
下面结合图2说明第一保温挡墙部111和第二保温挡墙部112的结构。
第一保温挡墙部111和第二保温挡墙部112的结构均包括左立柱11和右立柱12,左立柱11和右立柱12通过多层框架相连,每层框架上可拆卸的设有保温夹心板;其中,左立柱11与其中一个防火挡墙部靠近左立柱11的一侧可拆卸相连,右立柱12与另一个防火挡墙部靠近右立柱12的一侧可拆卸相连。另外,上述实施例中的框架的层数是根据实际的需要设定的,因此不做限定,图3给出的框架包括三层,沿着保温棚的高度方向依次布置,分别为第一框架101、第二框架102和第三框架103。至于框架可选用H型钢制作,在框架上设有保温夹心板时,需要使得保温夹心板的厚度与H型钢的厚度相匹配,以使得第一保温挡墙部111和第一保温挡墙部112的表面比较平整。
而为了达到通用、便于重复拆装的目的,在选用H型钢制作时,框架的各个部件均由螺栓、卡扣等可拆卸方式连接,使得框架可以随意拆装;而且,保温夹心板同样以可拆卸的方式设在框架上、左立柱11与其中一个防火挡墙部靠近左立柱11的一侧以可拆卸的方式相连以及右立柱12与另一个防火挡 墙部靠近右立柱12的一侧以可拆卸的方式相连,这些可拆卸方式在实施过程中,选用的可拆卸连接件可以为普通的螺栓连接,也可以卡接在一起,至于采用何种卡接部件,则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另外,为了保证保温夹心板的保温功能,优选的,将保温夹芯板卡接在框架上。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保温夹心板可选择酚醛泡沫保温夹心板、岩棉保温夹心板或泡聚氨酯保温夹心板等,但不仅限于此;优选的,上述实施例中的保温夹心板还可以为酚醛泡沫保温夹心板,这是因为酚醛材料相对于其他材料来说保温效果比较好,使得的泡沫保温夹心板的保温效果比较好。另外,考虑到保温棚的保温效果,上述实施例中的保温夹心板的骨架最好是导热性能不是很好的硬质骨架,这样就能在保证保温夹心板强度的同时,起到提高保温效果的作用。
为了更为清楚的说明第一保温挡墙部111和第二保温挡墙部112的结构,下面分别对第一保温挡墙部111和第二保温挡墙部112的结构进行说明。
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保温挡墙部111包括第一左立柱和第一右立柱,第一左立柱和第一右立柱通过多层第一框架相连,每层第一框架上可拆卸的设有;其中,第一左立柱与所述第一防火挡墙部靠近第一左立柱的一侧可拆卸相连,第一右立柱与所述第二防火挡墙部靠近第一右立柱的一侧可拆卸相连;
而第二保温挡墙部112包括第二左立柱和第二右立柱,第二左立柱和第二右立柱通过多层第二框架相连,每层第二框架上可拆卸的设有第二保温夹心板,其中,第二左立柱与所述第一防火挡墙部靠近第二左立柱的一侧可拆卸相连,第二右立柱与所述第二防火挡墙部靠近第二右立柱的一侧可拆卸相连。
请参阅图4,而上述实施例的顶篷还可以开始用于供特(超)高压变压器3的套管31伸向室外的多个套管安装孔,请参阅图5,每个套管安装孔上设有保温200,用以在安装特(超)高压变压器3的套管时,用保温套200对套管安装孔和套管之间的缝隙,以避免刮风、雨雪等天气状况时漏风,雨雪等因素,所导致的保温棚内部温度降低的问题。而套管安装孔的数目,则是根 据特(超)高压变压器中需要安装的套管31的数目决定的,例如安装特(超)高压变压器3的中压套管和高压套管时,就需要在在顶篷2上开设两个套管安装孔,以使得特(超)高压变压器3的中压套管和高压套管能够伸出保温棚外。另外,还可以在每个套管安装孔处设置一块密封篷布,可以在不需套管安装孔的时候通过密封篷布将套管安装孔密封。
考虑到特(超)高压变压器的规格多种多样,在实际搭建保温棚时,需要针对不同规格的特(超)高压变压器搭设保温棚,这严重增加了保温棚的设计成本和施工难度;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对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保温棚中所具有的顶篷2进行了改进,使得一种结构的保温棚可以适用于不同规格的特(超)高压变压器的安装。
请参阅图4,该顶棚包括与保温棚的侧壁上的框架梁连接的钢索骨架,钢索骨架上设有篷布,篷布包括多块间隔设置的固定篷布,相邻固定篷布之间的间隔处设有活动篷布,活动篷布与固定篷布可拆连接;活动篷布上设有可封闭的套管安装孔。由于钢索骨架上的篷布包括多块间隔设置的固定篷布,相邻固定篷布之间的间隔处设有活动篷布,活动篷布与固定篷布可拆连接,而活动篷布上设有可封闭的套管安装孔,而由于不同的特(超)高压变压器尺寸不同,使得特(超)高压变压器上的套管位置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安装特(超)高压变压器时,可以通过调整活动篷布的位置,使得活动篷布上开设的套管安装孔能够改变位置,以适应不同规格的特(超)高压变压器所具有的套管安装,这样保温棚就可以满足在保温棚的保温功能的基础上,适应不同规格特(超)高压变压器的套管安装。
另外,由于活动篷布与固定篷布是可拆卸连接的,因此,如果通过移动活动篷布仍然无法适应某种规格的特(超)高压变压器所具有的套管安装,就可以通过更换活动篷布以适应该规格的特(超)高压变压器所具有的套管安装。
而为了能够更为清楚的描述顶篷2的结构,下面以图3中的顶篷2为例说明顶篷2的结构。
该顶篷2包括第一固定顶棚211、第二固定顶棚212、第三固定顶棚213,第一固定顶篷211和第二固定顶篷212之间设有第一活动顶篷221,第二固定顶篷212和第三固定顶篷213之间设有第二活动顶篷222。
而为了能够使得上述固定篷布和活动篷布能够实现可拆卸连接,可以通过拉链等可拆卸的连接件将活动篷布与固定篷布相连,而固定篷布通过U型环设在钢索骨架上,即在固定篷布上设置安装通孔,安装通孔内设有加强套筒,U型环穿过加强套筒扣合到钢索骨架上在,这样加强套筒就能避免U型环对固定篷布的磨损,防止安装通孔因U型环的磨损而损害,使得固定篷布能够与钢索骨架保持连接状态。
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保温棚的保温效果,上述实施例中的活动篷布连接有活动重叠部,固定篷布连接有固定重叠部,活动重叠部和所述重叠部相互重叠;固定重叠部和活动重叠部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时所采用的连接件为拉链等可拆卸连接件连接。而由于固定重叠部和活动重叠部相互重叠,当固定篷布位于棚外一侧,活动篷布位于棚内一侧,即使固定篷布和活动篷布相连的部位漏风,也可以通过活动篷布的活动重叠部。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固定篷布与活动篷布的结构相同;固定篷布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耐磨面层、防水中间层、保温层、第二耐磨面层,至于保温层可以选择聚氨酯保温层、岩棉保温层或酚醛保温层。由于固定篷布和活动篷布的面层均具有耐磨性,而且中间层又包括防水中间层和保温中间层,因此,本实施例中不管是固定篷布,还是活动篷布均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防水保温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阅图1,上述实施例中的顶篷1上还可以设有多根拉绳20,每根拉绳20的自由端均固定在安装面位于围墙所围成的区域外,这样就能够利用与安装面固定连接的拉绳20就能为顶篷1提供一定的张力,使得顶篷1能够具有良好的抗风性能;另外,而为了提高张力,使得顶棚具有更好的抗风性能,将拉绳20固定到地面上时,可以利用紧绳器先拉紧顶篷2,然后固定到安装面上,这样就能提高顶篷的张力,使得顶篷的抗风能力得到 大大提高。
请参阅图4,而为了提高保温棚的保温效果,可以在围墙1所围成的空间内加设加热器4,以通过加热器加热保温棚的棚内空间,进一步减少特(超)高压变压器安装过程中绝缘油热量损失,以及特高压GIS的外壳散热。而且,如图4所示,加热器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加设,图4给出了三个加热器,分别为第一加热器41、第二加热器42、第三加热器43。
请参阅图6,上述实施例使用加热器对保温棚进行温度控制时;保温棚温度控制方法包括:
S100:获取保温棚的棚体单位时间散热量q1和保温棚的棚内地面单位时间散热量q2
S200:根据棚体单位时间散热量q1和棚内地面单位时间散热量q2确定保温棚的总散热量qs;其中,qs=q1+q2
S300:将赋值内容发给所述加热器的控制单元;赋值内容包括赋值类型和保温棚的总散热量qs;赋值类型用于选取加热器的赋值目标为目标加热功率,保温棚的总散热量qs用于对加热器4的目标加热功率进行赋值,以使加热器4的控制单元控制加热器4的加热单元按照目标加热功率对保温棚进行加热。
从上述用于高寒地区特(超)高压变压器安装的保温棚温度控制方法中可以看出,上述保温棚温度控制方法考虑到保温棚的棚内地面单位时间散热量q2,并通过获取保温棚的棚体单位时间散热量q1和保温棚的棚内地面单位时间散热量q2,以确定保温棚的总散热量qs,然后通过利用赋值类型控制加热器的控制单元选取加热器的赋值目标为目标加热功率,以使目标加热功率P等于保温棚的总散热量qs,这样利用加热器的加热单元按照该目标加热功率P加热保温棚内的空间时,就能够根据保温棚的总散热量qs合理的控制加热器加热保温棚内的空间,严格控制保温棚内的温度,而且,也不会因为过度加热引起能源浪费。
而获取上述实施例中的保温棚的棚体单位时间散热量q1的方法包括:
获取保温棚的棚体相关信息;其中,棚体相关信息包括棚体的传热系数K1和棚体的内表面积A1
获取温度信息,温度信息包括棚内目标温度Tn和室外环境温度Tw
根据棚体的传热系数K1、棚体的内表面积A1、棚内目标温度Tn和室外环境温度Tw确定棚体单位时间散热量q1;其中,
q1=K1A1(Tn-Tw)。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棚体的内表面积A1为围墙1的内表面面积和顶篷的内表面面积之和。
请参阅图1,而上述实施例中的保温棚包括围墙1和设在围墙1上的顶棚2,围墙包括保温墙体,棚体的传热系数K1采用如下方法获取:
获取保温棚的棚体表面传热信息和保温墙体相关信息;其中,棚体表面传热信息包括棚体的内表面换热系数an和棚体的外表面换热系数aw;保温墙体相关信息包括保温墙体的厚度δ和保温墙体所使用的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λ;
根据棚体的内表面换热系数an、棚体的外表面换热系数aw、保温墙体的厚度δ和保温墙体所使用的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λ确定棚体的传热系数K1;其中,
K 1 = 1 1 a n + δ λ + 1 a w .
如果保温墙体的数量k至少为两面,且每面保温墙体包括沿保温棚的高度方向设置的i层保温部;上述实施例中的保温墙体的相关信息还包括每面保温墙体中,保温部的层数i层;
保温墙体的厚度δ为每面保温墙体中,每层保温部的厚度δi
保温部所使用的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λ包括每面保温墙体中,每层保温部所使用的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λi
δ λ = Σ δ i λ i .
另外,上述实施例获取所述保温棚的棚内地面单位时间散热量q2的方法包括:
获取保温棚的棚内地面相关信息;其中,棚内地面相关信息包括棚内地面传热系数K2和棚内地面面积A2
根据棚内地面传热系数K2、所述棚内地面面积A2、所述棚内目标温度Tn和所述室外环境温度Tw确定棚内地面单位时间散热量q2,q2=K2A2(Tn-Tw);其中,棚内地面传热系数K2是经验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获取,例如:K2为在棚内地面面积较大,如远大于150m2时,K2为0.07W/(m2·K)。
值得注意的是,请参阅图4,上述实施例中如果使用三个加热器对保温棚进行温度控制时,三个加热器的位置和加热温度满足如下公式。
T 3 = T 2 + ( T 1 - T 2 ) 1 / R 3 - 1 / R 2 1 / R 1 - 1 / R 2 ;
其中,
R1为参考位置到第一加热器41的距离;
R2为参考位置到第二加热器42的距离;
R3为参考位置到第三加热器43的距离;
T1为第一加热器41的加热温度;
T2为第二加热器42的加热温度;
T3为第三加热器43的加热温度。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技术方案的高寒地区特(超)高压变压器安装的保温棚的搭建方法,包括:
S1:在安装保温单元和防火单元,使保温单元和防火单元形成围墙1;
S2:在保温单元的顶部和防火单元的顶部设置顶篷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高寒地区特(超)高压变压器安装的保温棚的搭建方法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高寒地区特(超)高压变压器安装的保温棚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高寒地区特(超)高压变压器安装的保温棚的搭建 方法中,请参阅图3,该保温单元包括第一保温挡墙部111和第二保温挡墙部112,防火单元包括第一防火挡墙部121和第二防火挡墙部122;第一保温挡墙部111的一侧与第一防火挡墙部121的一侧相连,第一防火挡墙部121的另一侧和第二保温挡墙部122的一侧相连,第二保温挡墙部112的另一侧与第二防火挡墙部122的一侧相连,第二防火挡墙部122的另一侧与第一保温挡墙部111的另一侧相连;
第一保温挡墙部111包括第一左立柱和第一右立柱,所述第一左立柱和第一右立柱通过多层第一框架相连,每层第一框架上可拆卸的设有第一保温夹心板;其中,第一左立柱与所述第一防火挡墙部靠近第一左立柱的一侧可拆卸相连,第一右立柱与所述第二防火挡墙部靠近第一右立柱的一侧可拆卸相连;第二保温挡墙部112包括第二左立柱和第二右立柱,所述第二左立柱和第二右立柱通过多层第二框架相连,每层第二框架上可拆卸的设有第二保温夹心板,其中,所述第二左立柱与所述第一防火挡墙部靠近第二左立柱的一侧可拆卸相连,所述第二右立柱与所述第二防火挡墙部靠近第二右立柱的一侧可拆卸相连。
采用上述保温棚时,在安装保温单元和防火单元,使保温单元和防火单元形成围墙的方法为:
S11:在安装面上分别安装第一左立柱、第一右立柱、第二左立柱和第二右立柱;
S12:在第一左立柱和第一右立柱之间可拆卸连接多层第一框架,在每层第一框架上可拆卸连接第一保温夹心板,得到第一保温挡墙部111;
在第二左立柱和第二右立柱之间可拆卸连接多层第二框架,在每层第二框架上可拆卸连接第二保温夹芯板,得到第二保温挡墙部112;
S13:在安装面上安装第一防火挡墙部121,将第一防火挡墙部121的一侧与第一左立柱可拆卸连接,将第一防火挡墙部111的另一侧与第二左立柱可拆卸连接;
在安装面上安装第二防火挡墙部122,将第二防火挡墙部122的一侧与第 一右立柱可拆卸连接,将第二防火挡墙部122的另一侧与第二右立柱可拆卸连接,得到围墙1。
另外,如果顶篷2采用如图3中所示的结构时,在安装面上完成防火单元和保温单元的安装后,安装顶篷2时,先将钢索骨架固定在第一防火挡墙部121和第二防火挡墙部122的框架梁上;然后利用U型环穿过固定顶篷的安装通孔上,并扣合在钢索骨架上,使得固定顶篷连接到钢索骨架上。然后在固定顶篷上可拆卸连接活动顶篷。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很多,例如卡扣、拉链均可作为可拆卸连接件。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高寒地区特(超)高压变压器安装的保温棚,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设在安装面上的围墙,所述围墙上开设有进出通道;所述围墙包括保温单元以及与保温单元相连的防火单元,所述保温单元的顶部和防火单元的顶部均设有顶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寒地区特(超)高压变压器安装的保温棚,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单元包括第一保温挡墙部和第二保温挡墙部,所述防火单元包括第一防火挡墙部和第二防火挡墙部;其中,
所述第一保温挡墙部的一侧与第一防火挡墙部的一侧相连,所述第一防火挡墙部的另一侧和所述第二保温挡墙部的一侧相连,所述第二保温挡墙部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防火挡墙部的一侧相连,所述第二防火挡墙部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保温挡墙部的另一侧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高寒地区特(超)高压变压器安装的保温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挡墙部和第二保温挡墙部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防火挡墙部和第二防火挡墙部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高寒地区特(超)高压变压器安装的保温棚,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保温挡墙部包括第一左立柱和第一右立柱,所述第一左立柱和第一右立柱通过多层第一框架相连,每层第一框架上可拆卸的设有第一保温夹心板;其中,所述第一左立柱与所述第一防火挡墙部靠近第一左立柱的一侧可拆卸相连,所述第一右立柱与所述第二防火挡墙部靠近第一右立柱的一侧可拆卸相连;
所述第二保温挡墙部包括第二左立柱和第二右立柱,所述第二左立柱和第二右立柱通过多层第二框架相连,每层第二框架上可拆卸的设有第二保温夹心板,其中,所述第二左立柱与所述第一防火挡墙部靠近第二左立柱的一侧可拆卸相连,所述第二右立柱与所述第二防火挡墙部靠近第二右立柱的一侧可拆卸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高寒地区特(超)高压变压器安装的保温棚,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夹心板为酚醛泡沫保温夹心板、岩棉保温夹心板或泡聚氨酯保温夹心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寒地区特(超)高压变压器安装的保温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墙所围成的空间内设有加热器,所述进出通道设在所述保温单元上,所述顶篷上设有用于供特(超)高压变压器的套管伸向室外的多个套管安装孔,每个所述套管安装孔上设有保温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寒地区特(超)高压变压器安装的保温棚,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篷上连接有多根拉绳,每根拉绳的一端与顶篷相连,另一端作为自由端固定在所述安装面位于围墙所围成的区域外。
8.一种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高寒地区特(超)高压变压器安装的保温棚的搭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安装保温单元和防火单元,使保温单元和防火单元形成围墙;
在保温单元的顶部和防火单元的顶部设置顶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寒地区特(超)高压变压器安装的保温棚的搭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保温单元的顶部和防火单元的顶部设置顶篷后,将拉绳的一端连接在顶篷上,另一端通过紧绳器给顶篷提供张力后,固定在所述安装面位于围墙所围成的区域外。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寒地区特(超)高压变压器安装的保温棚的搭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棚中的保温单元包括第一保温挡墙部和第二保温挡墙部,所述防火单元包括第一防火挡墙部和第二防火挡墙部;
所述第一保温挡墙部的一侧与第一防火挡墙部的一侧相连,所述第一防火挡墙部的另一侧和所述第二保温挡墙部的一侧相连,所述第二保温挡墙部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防火挡墙部的一侧相连,所述第二防火挡墙部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保温挡墙部的另一侧相连;
所述第一保温挡墙部包括第一左立柱和第一右立柱,所述第一左立柱和第一右立柱通过多层第一框架相连,每层第一框架上可拆卸的设有第一保温夹心板;其中,所述第一左立柱与所述第一防火挡墙部靠近第一左立柱的一侧可拆卸相连,所述第一右立柱与所述第二防火挡墙部靠近第一右立柱的一侧可拆卸相连;
所述第二保温挡墙部包括第二左立柱和第二右立柱,所述第二左立柱和第二右立柱通过多层第二框架相连,每层第二框架上可拆卸的设有第二保温夹心板,其中,所述第二左立柱与所述第一防火挡墙部靠近第二左立柱的一侧可拆卸相连,所述第二右立柱与所述第二防火挡墙部靠近第二右立柱的一侧可拆卸相连;
在安装保温单元和防火单元,使保温单元和防火单元形成围墙的方法为:
在安装面上分别安装第一左立柱、第一右立柱、第二左立柱和第二右立柱;
在第一左立柱和第一右立柱之间可拆卸连接多层第一框架,在每层第一框架上可拆卸连接第一保温夹心板,得到第一保温挡墙部;
在第二左立柱和第二右立柱之间可拆卸连接多层第二框架,在每层第二框架上可拆卸连接第二保温夹芯板,得到第二保温挡墙部;
在安装面上安装第一防火挡墙部,将第一防火挡墙部的一侧与第一左立柱可拆卸连接,将第一防火挡墙部的另一侧与第二左立柱可拆卸连接;
在安装面上安装第二防火挡墙部,将第二防火挡墙部的一侧与第一右立柱可拆卸连接,将第二防火挡墙部的另一侧与第二右立柱可拆卸连接,得到围墙。
CN201610232758.7A 2016-04-14 2016-04-14 一种用于高寒地区特(超)高压变压器安装的保温棚及其搭建方法 Pending CN1059090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32758.7A CN105909005A (zh) 2016-04-14 2016-04-14 一种用于高寒地区特(超)高压变压器安装的保温棚及其搭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32758.7A CN105909005A (zh) 2016-04-14 2016-04-14 一种用于高寒地区特(超)高压变压器安装的保温棚及其搭建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09005A true CN105909005A (zh) 2016-08-31

Family

ID=56746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32758.7A Pending CN105909005A (zh) 2016-04-14 2016-04-14 一种用于高寒地区特(超)高压变压器安装的保温棚及其搭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09005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96624A2 (de) * 1985-04-02 1986-10-08 Betonbau GmbH Kleinstation
CN203462597U (zh) * 2013-08-19 2014-03-05 国家电网公司 1000千伏特高压变电站防噪声隔音围墙
CN104806050A (zh) * 2015-03-23 2015-07-29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高防火的集成化变电站预制舱结构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96624A2 (de) * 1985-04-02 1986-10-08 Betonbau GmbH Kleinstation
CN203462597U (zh) * 2013-08-19 2014-03-05 国家电网公司 1000千伏特高压变电站防噪声隔音围墙
CN104806050A (zh) * 2015-03-23 2015-07-29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高防火的集成化变电站预制舱结构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侯纪勇等: "高寒低温条件下特高压主设备安装过程保温措施研究现状及趋势",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2015年年会论文文集》 *
侯纪勇等: "高寒地区1000kV特高压电气主设备安装过程保温棚的传热学模型及计算应用",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2015年年会论文集》 *
天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系供热通风教研室: "《供热工程》", 31 December 197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80138225A (ko) 내화 칸막이 벽체의 시공구조 및 그 시공방법
CN103579965A (zh) 耐火电缆槽盒
RU2610471C1 (ru) Блок-контейнер для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ого оборудования
CN205713285U (zh) 一种用于高寒地区特/超高压变压器安装的保温棚
CN215054255U (zh) 一种绿色一体式装配式建筑墙板
CN105909005A (zh) 一种用于高寒地区特(超)高压变压器安装的保温棚及其搭建方法
CN105971150B (zh) 用于高寒地区特(超)高压变压器安装的保温棚温度控制方法
CN212271684U (zh) 一种防火封堵增强结构
CN109637734A (zh) 一种节能阻燃电缆
CN211183218U (zh) 一种电缆槽盒
CN210370711U (zh) 低温隧道顶部的防水、保温、隔汽结构
CN205713413U (zh) 一种用于高寒地区特/超高压变压器安装的保温棚顶棚
CA1107945A (en) Method of constructing an electrical radiant heating system
RU93851U1 (ru) Термоактивная опалубка
CN204793784U (zh) 一种箱式变电站
CN111997423A (zh) 一种防爆泄压的全户内钢结构变电站主变室
CN219973563U (zh) 一种用于钢支撑的防火结构
CN111456357A (zh) 高强轻质大变形耗能防爆挂板
CN207512957U (zh) 一种高层建筑保温防裂外墙结构
CN111456483A (zh) 一种防火封堵增强结构
SU784803A3 (ru) Утепленное сборное сооружение
CN105909003B (zh) 用于高寒地区特(超)高压变压器安装的保温棚的保温墙体厚度调整方法
KR102536100B1 (ko) 목재 건조장치용 하우징 구조체
CN216616558U (zh) 一种变电站用穿墙套管防火隔墙结构
CN109236128B (zh) 一种隧道防护门及其安装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