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06252A - 防渗水的地下管涵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防渗水的地下管涵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06252A
CN105906252A CN201610232444.7A CN201610232444A CN105906252A CN 105906252 A CN105906252 A CN 105906252A CN 201610232444 A CN201610232444 A CN 201610232444A CN 105906252 A CN105906252 A CN 1059062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paration
consumption
weight portion
underground pipe
pipe culve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3244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明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Tong Yute Struc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Tong Yute Struc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Tong Yute Struc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Tong Yute Struc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23244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06252A/zh
Publication of CN1059062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062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04B28/02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containing hydraulic cements other than calcium sulfat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91Use of waste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or concret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uring Cements, Concrete, And Artificial Sto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渗水的地下管涵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1)在保护气的存在下,将植物秸秆、沸石、硫银锗矿和氟氧铌酸钾进行煅烧以制得煅烧产物;2)在紫外线的存在下,将沥青、碳纤维、橡胶颗粒、硫化钠和煅烧产物进行加热、混合以制得活化产物;3)将砂、水泥、粉煤灰、水和活化产物混合、浇筑并养护以制得防渗水的地下管涵。通过该方法制得的地下管涵具有优异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防渗水的地下管涵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管涵,具体地,涉及防渗水的地下管涵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管涵,是指埋在地下的水管,可作为地面标高以下的水道。管涵是公路铁路工程中的构筑物,一般是指圆管涵,就是用钢筋混凝土做成的一节一节的圆管做成的涵洞。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管涵通常埋在地下,会受到各种酸性或碱性的液体腐蚀,长时间处于这种环境下,会导致管涵的力学强度直线下降,进而导致地下管涵出现渗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渗水的地下管涵及其制备方法,通过该方法制得的地下管涵具有优异的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渗水的地下管涵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
1)在保护气的存在下,将植物秸秆、沸石、硫银锗矿和氟氧铌酸钾进行煅烧以制得煅烧产物;
2)在紫外线的存在下,将沥青、碳纤维、橡胶颗粒、硫化钠和煅烧产物进行加热、混合以制得活化产物;
3)将砂、水泥、粉煤灰、水和活化产物混合、浇筑并养护以制得防渗水的地下管涵。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防渗水的地下管涵,该地下管涵通过上述的方法制备而得。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首先通过对植物秸秆、沸石、硫银锗矿和氟氧铌酸钾进行煅烧以制得煅烧产物;接着沥青、碳纤维、橡胶颗粒、硫化钠和煅烧产物进行加热共混并在紫外线下进行活化;最后将砂、水泥、粉煤灰、水和活化产物混合制成混凝土并浇筑、养护制得地下管涵。该地下管涵通过各组分的协同作用,进而使得该地下管涵具有优异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渗水的地下管涵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
1)在保护气的存在下,将植物秸秆、沸石、硫银锗矿和氟氧铌酸钾进行煅烧以制得煅烧产物;
2)在紫外线的存在下,将沥青、碳纤维、橡胶颗粒、硫化钠和煅烧产物进行加热、混合以制得活化产物;
3)将砂、水泥、粉煤灰、水和活化产物混合、浇筑并养护以制得防渗水的地下管涵。
在本发明的步骤1)中,保护气的具体种类可以在宽的范围内选择,但是从成本以及保护效果上考虑,优选地,在步骤1)中,保护气选自氮气、氩气和氦气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的步骤1)中,保护气的具体种类可以在宽的范围内选择,但是为了使得制得的地下管涵具有更优异的稳定性,优选地,在步骤1)中,植物秸秆选自水稻秸秆、玉米秸秆、高粱秸秆、小麦秸秆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的步骤1)中,煅烧的具体条件可以在宽的范围内选择,但是为了使得制得的地下管涵具有更优异的稳定性,优选地,煅烧至少满足以下条件:煅烧温度为900-1050℃,煅烧时间为20-24h。
在本发明的步骤1)中,原料的用量可以在宽的范围内选择,但是为了使得制得的地下管涵具有更优异的稳定性,优选地,在步骤1)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植物秸秆,沸石的用量为30-36重量份,硫银锗矿的用量为7-20重量份,氟氧铌酸钾的用量为3-10重量份。
在本发明的步骤2)中,紫外线的波长可以在宽的范围内选择,但是为了使得制得的地下管涵具有更优异的稳定性,优选地,在步骤1)中,在步骤2)中,紫外线的波长为100-200nm。
在本发明的步骤2)中,加热与混合的具体条件可以在宽的范围内选择,但是为了使得制得的地下管涵具有更优异的稳定性,优选地,加热与混合至少满足以下条件:温度为200-220℃,时间为5-8h。
在本发明的步骤2)中,各组分的用量可以在宽的范围内选择,但是为了使得制得的地下管涵具有更优异的稳定性,优选地,在步骤2)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沥青,碳纤维的用量为10-22重量份,橡胶颗粒的用量为25-30重量份,硫化钠的用量为20-27重量份,煅烧产物的用量为17-28重量份。
在本发明的步骤3)中,养护的条件可以在宽的范围内选择,但是为了使得制得的地下管涵具有更优异的稳定性,优选地,在步骤3)中,养护至少满足以下条件:养护温度为30-35℃,养护时间为7-12天;并且每天浇水2-3次。
在本发明的步骤3)中,原料的用量可以在宽的范围内选择,但是为了使得制得的地下管涵具有更优异的稳定性,优选地,相对于1000重量份的砂,水泥的用量为100-120重量份,粉煤灰的用量为200-270重量份,水的用量为300-420重量份,活化产物的用量为55-75重量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防渗水的地下管涵,该地下管涵通过上述的方法制备而得。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1)在氩气的存在下,将植物秸秆(水稻秸秆)、沸石、硫银锗矿和氟氧铌酸钾按照100:33:10:8的重量比于950℃下进行煅烧22h以制得煅烧产物;
2)在波长为150nm的紫外线的存在下,将沥青、碳纤维、橡胶颗粒、硫化钠和煅烧产物按照100:15:28:25:22的重量比于210℃下混合7h以制得活化产物;
3)将砂、水泥、粉煤灰、水和活化产物按照100:110:250:350:65的重量比混合、浇筑并于32℃下养护10天(每天浇水3次)以制得防渗水的地下管涵A1。
实施例2
1)在氮气的存在下,将植物秸秆(高粱秸秆)、沸石、硫银锗矿和氟氧铌酸钾按照100:30:7:3的重量比于900℃下进行煅烧20h以制得煅烧产物;
2)在波长为100nm的紫外线的存在下,将沥青、碳纤维、橡胶颗粒、硫化钠和煅烧产物按照100:10:25:20:17的重量比于200℃下混合5h以制得活化产物;
3)将砂、水泥、粉煤灰、水和活化产物按照100:100:200:300:55的重量比混合、浇筑并于30℃下养护7天(每天浇水2次)以制得防渗水的地下管涵A2。
实施例3
1)在氦气的存在下,将植物秸秆(小麦秸秆)、沸石、硫银锗矿和氟氧铌酸钾按照100:36:20:10的重量比于1050℃下进行煅烧24h以制得煅烧产物;
2)在波长为200nm的紫外线的存在下,将沥青、碳纤维、橡胶颗粒、硫化钠和煅烧产物按照100:22:30:27:28的重量比于220℃下混合8h以制得活化产物;
3)将砂、水泥、粉煤灰、水和活化产物按照100:120:270:420:75的重量比混合、浇筑并于35℃下养护12天(每天浇水3次)以制得防渗水的地下管涵A3。
对比例1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制得地下管涵B1,不同的是,步骤2)中未使用煅烧产物。
对比例2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制得地下管涵B2,不同的是,步骤3)中未使用活化产物。
检测例1
通过JGJ/T-23-2001记载的方法检测上述地下管涵的抗压强度(σ1/MPa),具体结果见表1。
检测例2
将上述地下管涵现置于pH为3的酸液中浸泡10天,接着在水中浸泡一天,然后置于pH为13的碱液中浸泡10天;最后通过JGJ/T-23-2001记载的方法检测各自的抗压强度(σ2/MPa)同时检测经过酸碱处理后的地下管涵是够渗水,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σ1/MPa σ2/MPa 渗水检测
A1 68 63 不渗水
A2 69 62 不渗水
A3 71 65 不渗水
B1 50 41 渗水
B2 53 39 渗水
通过上述检测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地下管涵具有优异的耐酸碱性能,同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由此体现了该地下管涵的优异的稳定性。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防渗水的地下管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1)在保护气的存在下,将植物秸秆、沸石、硫银锗矿和氟氧铌酸钾进行煅烧以制得煅烧产物;
2)在紫外线的存在下,将沥青、碳纤维、橡胶颗粒、硫化钠和所述煅烧产物进行加热、混合以制得活化产物;
3)将砂、水泥、粉煤灰、水和所述活化产物混合、浇筑并养护以制得所述防渗水的地下管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在步骤1)中,所述保护气选自氮气、氩气和氦气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在步骤1)中,所述植物秸秆选自水稻秸秆、玉米秸秆、高粱秸秆、小麦秸秆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煅烧至少满足以下条件:煅烧温度为900-1050℃,煅烧时间为20-24h。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在步骤1)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植物秸秆,所述沸石的用量为30-36重量份,所述硫银锗矿的用量为7-20重量份,所述氟氧铌酸钾的用量为3-10重量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在步骤1)中,在步骤2)中,所述紫外线的波长为100-200nm;
优选地,所述加热与混合至少满足以下条件:温度为200-220℃,时间为5-8h。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在步骤2)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沥青,所述碳纤维的用量为10-22重量份,所述橡胶颗粒的用量为25-30重量份,所述硫化钠的用量为20-27重量份,所述煅烧产物的用量为17-28重量份。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在步骤3)中,所述养护至少满足以下条件:养护温度为30-35℃,养护时间为7-12天;并且每天浇水2-3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相对于1000重量份的所述砂,所述水泥的用量为100-120重量份,所述粉煤灰的用量为200-270重量份,所述水的用量为300-420重量份,所述活化产物的用量为55-75重量份。
10.一种防渗水的地下管涵,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管涵通过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而得。
CN201610232444.7A 2016-04-15 2016-04-15 防渗水的地下管涵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590625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32444.7A CN105906252A (zh) 2016-04-15 2016-04-15 防渗水的地下管涵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32444.7A CN105906252A (zh) 2016-04-15 2016-04-15 防渗水的地下管涵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06252A true CN105906252A (zh) 2016-08-31

Family

ID=56746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32444.7A Pending CN105906252A (zh) 2016-04-15 2016-04-15 防渗水的地下管涵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0625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85740A (zh) * 2018-05-11 2018-09-28 安徽砼宇特构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防水地下管涵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82339A (ja) * 1990-11-16 1992-06-29 Kubota Corp 無機質製品の製造方法
CN102674732A (zh) * 2012-05-11 2012-09-19 湖南农业大学 利用多种生物质混合物制备混凝土掺合料的方法
CN105084823A (zh) * 2015-08-12 2015-11-25 安徽砼宇特构科技有限公司 高强度钢筋混凝土管涵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36842A (zh) * 2015-08-24 2016-01-13 安徽砼宇特构科技有限公司 防渗漏地下管涵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82339A (ja) * 1990-11-16 1992-06-29 Kubota Corp 無機質製品の製造方法
CN102674732A (zh) * 2012-05-11 2012-09-19 湖南农业大学 利用多种生物质混合物制备混凝土掺合料的方法
CN105084823A (zh) * 2015-08-12 2015-11-25 安徽砼宇特构科技有限公司 高强度钢筋混凝土管涵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36842A (zh) * 2015-08-24 2016-01-13 安徽砼宇特构科技有限公司 防渗漏地下管涵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85740A (zh) * 2018-05-11 2018-09-28 安徽砼宇特构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防水地下管涵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6000995A (ja) 統合型エネルギー供給、貯蔵設備、広域制御システムを用いた5効用発電多サイクルハイブリッド再生可能エネルギーシステム
CN101613599B (zh) 一种固体缓蚀阻垢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17030A (zh) 盐碱地改良剂
WO2008118940A3 (e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to control the growth of microorganisms in aqueous systems
CN105906252A (zh) 防渗水的地下管涵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59204A (zh) 具有高稳定性的地下管涵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01030A (zh) 耐腐蚀的地下管涵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82491B (zh) 硫酸盐还原菌的选择性抑菌方法、利用前述方法抑制硫酸盐还原菌的增殖的石膏组合物、石膏类固化材料以及石膏类建筑材料
CN110527516A (zh) 一种适用于内蒙古草原矿区的重构土壤以及一种土壤改良方法
CN110028364A (zh) 一种高效土壤调理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5529884A (zh) 一种改性生物炭与菌藻联用治理荒漠化土壤的方法
CN103523893A (zh) 高锰酸钾和次氯酸钠联合作用杀灭长距离原水输水管道中淡水壳菜的方法
CN106748462A (zh) 一种促进生根含硫酸镁的肥料
CN207330516U (zh) 一种高盐废水生物学脱盐装置
PL434738A1 (pl) Granulat nośnikowy, nawóz organiczny zawierający ten granulat, sposób wytwarzania nawozu organicznego i sposób dostarczania tego nawozu do gleby
CN106040735B (zh) 一种重污染场地Cu原位及异位耦合解毒方法
GR20150100169A (el) Αξιοποιηση αφυδατωμενης ιλυος κεντρων επεξεργασιας λυματων και οργανικων μη επικινδυνων αποβλητων με τη μεθοδο της κομποστοποιησης με γαιοσκωληκες σε πλατφορμα και της μερικης ηλιοξηρανσης του κομποστ σε πλατφορμα καλυμμενη με ανοιχτου τυπου θερμοκηπιο
CN105421678B (zh) 一种种植屋面耐根穿构造
CN109252516A (zh) 一种防腐桩
KR101596334B1 (ko) 서식지 조성시스템에 활용되는 야생동물먹이대
Higginson et al. SCaMP:Management of the catchment as an asset'
Aguilar-Garrido et al. Changes in the solubility and potential toxicity of metal (loid) s in soils treated with Technosols
CN107266003A (zh) 一种弹性抗寒混凝土
Yin et al. Impact of wastewater and roof-harvest water irrigation on microbial quality of spinach
Del Lungo Sustainable forest irrigation in arid and semi-arid zon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