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03743B - 一种生活垃圾资源化终端处理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活垃圾资源化终端处理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03743B
CN105903743B CN201610247290.9A CN201610247290A CN105903743B CN 105903743 B CN105903743 B CN 105903743B CN 201610247290 A CN201610247290 A CN 201610247290A CN 105903743 B CN105903743 B CN 1059037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bbish
bulk
pending
drying
fi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4729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03743A (zh
Inventor
龚亚强
习良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024729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037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9037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037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037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0374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20Waste processing or separation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生活垃圾资源化终端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向生活垃圾中加入除臭消毒剂;(2)除臭消毒后的生活垃圾经初次分选后分类为:①金属类垃圾;②湿型沤肥垃圾;③玻璃、渣土类垃圾;④塑胶、纤维类团状垃圾;⑤其它散料垃圾;(3)对塑胶、纤维类团状垃圾经进行剪切,对其它散料进行破碎,以便获得松散均匀的待处理垃圾;(4)将所述待处理垃圾进行烘干,待处理垃圾在烘干过程中被吹至悬浮状态,烘干温度为100~140℃,机速为15~20r/min,烘干时间为3~8min,获得干型混合垃圾;(5)对干型混合垃圾进行风选,分别得到塑胶类垃圾和其它类垃圾。采用本发明,一方面能全面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并且运行成本低;另一方面,能够有效解决处理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高效快速地实现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

Description

一种生活垃圾资源化终端处理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生活垃圾资源化终端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生活垃圾产生量最大的国家,每天新产生的垃圾量约140万吨,每年产生的垃圾总量约5.11亿吨,并且以年8%左右的速度递增,另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约有存量垃圾8亿吨,占地约5亿平方米,许多城市已出现垃圾围城现象,在农村地区也出现许多垃圾围村现象,城乡生活垃圾已成为一大公害,治理形势十分严峻和迫切。
由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技术水平和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原因,城乡生活垃圾的投放等收集并没有进行有效分类,终端处理方式主要是填埋法和焚烧法。填埋法约占垃圾处理总量的90%左右,不论是简单填埋还是采取防渗措施的卫生填埋均需占用大量土地,用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来消纳处理不断增加的生活垃圾显然是不科学和不可持续的。另外,大量的垃圾渗滤液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的气体会污染空气,甲烷等可燃性气体还会存在燃烧、爆炸等严重的安全隐患。总之,填埋法存在严重的二次污染,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是应该摒弃的。
至于焚烧法,对于目前农村地区存在比较普遍的露天焚烧,因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的气体,严重影响环境和人体健康,应该坚决禁止。而对于近十几年来我国许多大中城市引进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虽然在无害化处理上有一定的效果,能将热能转化利用,不需持续占用土地,也不会损坏土地和地下水源,但它存在自身难以克服的种种弊端,使它很难进行推广。第一,设备昂贵,初始投资太高:每日每吨处理能力初始投资超过40万元,建一座日处理1000吨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投资超过4亿元,还不算征地拆迁等费用,一般城市的财政难以承受;第二,建设周期长:从选地建设到投产一般需要2-3年甚至更长时间,同时也存在选地困难,不被周边群众接受等问题;第三,运行成本太高,缺乏经济性,难以推广,利用国外技术和设备的处理成本高达120~150元/天,利用国产设备和技术的处理成本也要70~80元/天;第四,资源转化效果差,发电量太低,热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低于14%,如果不是政府财政对上网电价的补给,基本上是亏损状态或盈亏平衡,企业没有盈利空间,难以进行复制推广;第五,不能彻底消除二次污染。
总之,目前我国城乡生活垃圾越来越多,已积累到“垃圾围城”、“垃圾围村”难以处理的地步,环境已无法承受,而现有处理技术和方法均不能彻底解决处理过程中的二次污染,
且初始投资大,处理成本高。在当前国家全面推进城乡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整治城乡人居生活环境,特别是开展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的大背景下,迫切需要一种初始投资少,运行成本低,处理过程无二次污染,可持续发展并能快速推广和复制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模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运行成本低,周期短,处理效率高的生活垃圾资源化终端处理工艺,能够有效解决处理过程中的二次污染。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活垃圾资源化终端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向生活垃圾中加入除臭消毒剂;
(2)除臭消毒后的生活垃圾经初次分选后分类为:①金属类垃圾;②湿型沤肥垃圾;③玻璃、渣土类垃圾;④塑胶、纤维类团状垃圾;⑤其它散料垃圾;
(3)对塑胶、纤维类团状垃圾经进行剪切,对其它散料进行破碎,以便获得松散均匀的待处理垃圾;
(4)将所述待处理垃圾进行烘干,待处理垃圾在烘干过程中被吹至悬浮状态,烘干温度为100~140℃,机速为15~20r/min,烘干时间为3~8min,获得干型混合垃圾;
(5)对干型混合垃圾进行风选,分别得到塑胶类垃圾和其它类垃圾,所述塑胶类垃圾可送入热裂解还原系统进行裂解还原,或用于制作塑胶板类原料,又或加工为塑料颗粒进行再利用;其它类垃圾进入焚烧系统,焚烧过程中对产生的余热回收用于热能转化利用,焚烧后产生的灰渣用作有机肥。
进一步,所述除臭消毒剂包括以下组份,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石灰40~45%,香樟粉25~28%,薄荷粉10~18%,香艾粉10~15%,辣子草5~12%。
进一步,步骤(2)中,所述金属类垃圾和玻璃类垃圾直接用于回收利用;所述湿型沤肥垃圾送至生物质反应系统,成为有机肥料或清洁燃料;所述渣土类垃圾作填埋处理或用作建筑原材料。
进一步,步骤(5)中,所述塑胶类垃圾经热裂解还原系统还原生成固态炭黑渣、可燃气体以及液态混合油。
进一步,步骤(3)中,对所述塑胶、纤维类团状垃圾进行剪切的剪切时间为5~15s,每次剪切的间隔时间为2~10,所述塑胶、纤维类团状垃圾在剪切过程中的传送速度为1~8cm/s。
进一步,步骤(4)中,利用烘干炉对待处理垃圾进行烘干,炉膛内产生的余热回收至炉膛的内胆处。
进一步,步骤(3)中,利用鳄鱼式剪切机和破碎机将塑胶、纤维类团状和其它散料垃圾在剪切或破碎过程中脱除 20~30 wt %的水分,以便获得所述松散均匀的待处理垃圾。
进一步,步骤(3)中,将所述团状类垃圾剪切至平均尺寸为(50~80mm)*(10~80mm);将所述散料破碎至平均粒度为15~30mm。
进一步,步骤(4)中利用滚筒式烘干炉对待处理垃圾进行烘干,滚筒内壁的横截面呈正N边形,5≤N≤10,以便获得悬浮状态下的待处理垃圾,脱除待处理垃圾中的水分5wt %以下。
进一步,步骤(4)中,利用烘干炉对待处理垃圾进行烘干,向烘干炉内以41~63kg/min的速度持续不断地加入预处理垃圾,烘干时间为3~8min。
发明人发现,要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最科学、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是在其产生的源头进行分类减量,即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然后分类转运和分类处置。但是根据发明人对我国城乡生活垃圾的投放、清扫、收集、转运和终端处置的现状调研,特别是对我国居民生活垃圾资源文化素养和垃圾分类意识的传统观念以及垃圾投放的行为习惯分析后认为,我国在未来10至20年内难以达到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分类要求,针对未来10~20年内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生活垃圾仍将以混合型或半混合型形式存在的现实,必须用Package Solution(一揽子解决方案,简称“PS”)进行整体解决,构建一个完整的垃圾分类与处理体系,在一个处理平台上用“一揽子解决方案”将生活垃圾问题整体解决,即PS处理模式,其他任何单一方法都难以将混合型或半混合型生活垃圾彻底解决,达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要求。
本发明通过构建一个完整的混合型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即破碎剪切系统、烘干系统、传送系统、分选系统、热裂解还原系统、焚烧系统和生物质反应系统,在一个处理平台上用“一揽子解决方案”进行统一处理,充分利用回收的热能,使整个处理体系的放热与吸热达到平衡,既降低了处理成本,又提高了处理效率。
另外,发明人通过对混合型生活垃圾形成污染源的原因进行分析后认为,水是混合型生活垃圾各组成发生各种反应生成有毒有害物质的必要条件,只要将垃圾烘干就可以切断混合生活垃圾内部组分的反应链,从而阻止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有效地清除了处理过程的二次污染。
而解决这一问题就可以全面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将垃圾多个污染源转化为有用资源,而要切断混合生活垃圾内部组分各种反应的反应链,最有效、最经济实用的就是对生活垃圾惰性化处理:将混合型生活垃圾加入除臭消毒剂后经破碎、剪切、烘干,去除其中的水分,切断生活垃圾的反应链,阻止混合型生活垃圾内部组分之间以及内部组分与外界环境其他物质间的各种化学、生物反应,即惰性化,从而消除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实现生活垃圾的无害化。
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向生活垃圾中加入中草药成分的除臭消毒剂,能够去除臭味和蚊虫滋生,有效解决处理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问题;
(2)通过初选、破碎、剪切、烘干、风选、打包和终端产物回收转化即可实现对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周期短,设备成本、初始投资、运行成本均较低,总的运行成本在100元/吨左右;
(3)整套工序可使得混合生活垃圾的含水量低于5%,从而切断混合生活垃圾内部组分的反应链,阻止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实现无害化处理,解决处理过程的二次污染;
(4)各处理系统余热交叉利用,实现处理体系内部热能循环,达到处理过程的热能供需平衡,尽可能地减少外部热量供给,有效降低处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5)各处理系统的终端产物均可转化为有用资源,既提高了生态环保效益,又提高了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生活垃圾初次分选后的资源化处理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对干型混合垃圾进行风选后的资源化处理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照图 1,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向生活垃圾中加入除臭消毒剂。
除臭消毒剂对生活垃圾的恶臭和消毒实施标本兼治,既从根本上抑制生活垃圾的腐败和恶臭释放,同时以灭毒形式,在生活垃圾的收集与处理过程中斩断病原体微生物及寄生虫的传播,进而有效消除处理过程的二次污染。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除臭消毒剂优选为中草药配方,具体包括以下组份,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石灰40~45%,香樟粉25~28%,薄荷粉10~18%,香艾粉10~15%,辣子草5~12%。本发明采用以中草药配方为主要成分的除臭消毒剂,相对于现有采用化学配方制备除臭消毒剂而言,无毒无腐蚀,能够彻底消除处理过程的二次污染。
其中,石灰、香樟粉、薄荷粉主要用于去除气味、净化气体。另外,香樟粉还具有驱虫、防蛀和防潮作用,可去除水分、斩断病原体微生物及寄生虫的传播。辣子草和香艾粉主要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除臭消毒剂通常制成粉剂,通过人工或粉剂喷洒器喷洒,由于除臭消毒剂为中草药配方,人工还可直接手部接触进行喷洒。
S102:除臭消毒后的生活垃圾经初次分选后分类为:①金属类垃圾;②湿型沤肥垃圾;③玻璃、渣土类垃圾;④塑胶、纤维类团状垃圾;⑤其它散料垃圾。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分选系统对生活垃圾的初次分选包括以下步骤:
a.将生活垃圾进行磁选,以便获得金属类垃圾。由此,能够快速有效地将金属类垃圾和其他垃圾分离开来,且磁选获得的金属类垃圾可以直接回收利用,有利于提高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率。
b.将生活垃圾进行筛选,以便获得湿型沤肥垃圾、玻璃、渣土类垃圾、塑胶、纤维类团状垃圾和其它散料垃圾。其中,湿型沤肥垃圾主要包括剩余饭菜等厨余垃圾和其它易腐食物类垃圾,由于沤肥垃圾含水量较多,不便于烘干,所以这类垃圾的处理方式通常为:送至生物质反应系统,如倒入沼气池加工成为沼气、沼液和沼渣,沼气用于传热给裂解炉或烘干炉使用,沼液和沼渣加工为有机肥。玻璃、渣土类垃圾主要包括碎砖碎瓦、碎石块、渣土、碎玻璃、陶瓷块等,玻璃类垃圾直接回收利用,渣土类垃圾通常作填埋处理,如填坑铺路。塑胶、纤维类团状垃圾主要是指塑胶类和/或纤维类垃圾混合成一团,如呈球状、条形状等,尺寸较大,不便于破碎,选用剪切处理。其它散料垃圾主要包括未结团块的塑料类、植物纤维素类垃圾,便于破碎。
通过将上述湿型沤肥垃圾、玻璃、渣土类垃圾、金属类垃圾与塑胶、纤维类团状垃圾、其它散料垃圾分离,从而便于下道工序进行剪切、破碎。
S103:对塑胶、纤维类团状垃圾进行剪切,对其它散料进行破碎,以便获得松散均匀的待处理垃圾。由此,能够将塑胶、纤维类团状垃圾和其它散料垃圾脱除 20~30 wt %的水分。
本发明之所以将剪切和破碎分开进行,这样获得松散均匀的垃圾的成功率会大大提高,因为塑胶、纤维类团状垃圾不易破碎,很容易出现缠绕住刀片、使刀片无法顺利破碎的情况,且剪切后的垃圾较破碎后的垃圾而言,大小适中,有利于后续的回收和应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剪切机和破碎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剪切机优先选用鳄鱼式剪切机对垃圾进行剪切,相比于其它剪切机而言,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现有的鳄鱼式剪切机主要用于对各种形状的型钢剪切及各种金属结构进行冷态剪切,由于鳄鱼式剪切机的剪切部像鳄鱼的嘴巴,极其锋利,而称之为鳄鱼式剪切机,发明人通过对其速度和力度进行改进后用于团块状、球状或条索状垃圾的剪切,操作极其方便,省时省力又安全,一是能够避免出现团块状、球状或条索状垃圾缠绕或卡住刀片,出现损坏刀片或设备的现象;二是一次性剪切的成功率在96%以上,通常不需再进行二次以上剪切,大大缩短工作时间;三是利用液压原理的设备省时省力且耐用,经济适用,比其他剪切方式效率高;四是安全性能高,不会出现刀片被缠绕住或卡住现象,刀片和设备的使用寿命长。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团状类垃圾的剪切时间为5~15s,每次剪切的间隔时间为2~10s,所述的剪切时间是指从鳄鱼式剪切机上的上刀片开始动作到上刀片退回至原点停止动作这一完成一次剪切的时间;每次剪切的间隔时间是指前一次剪切结束与下一次剪切开始之间的间隔时间。本发明设置剪切时间为5~15s,若剪切时间过短,鳄鱼式剪切机不易在过短时间内完成剪切动作,若剪切时间过长,则会降低工作效率。设置每次剪切的间隔时间为2~10s,而传送速度为1~8cm/s,便于传送机构的停顿与剪切时间搭配好,以避免剪切出的垃圾尺寸不均匀而降低垃圾完成一次性剪切的成功率。
本发明通过传送机构将塑胶、纤维类团状垃圾运输至鳄鱼式剪切机的剪切处,将其它散料运输至破碎机的上料机构处,整套流水线均为自动化管理,构建出完整的破碎剪切系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剪切后所得垃圾的平均尺寸为(50~80mm)*(10~80mm);破碎后所得垃圾的的平均粒度为15~30mm。由此,能够得到松散均匀的混合垃圾,有利于后续步骤的进行,进而提高生活垃圾的处理效率。
S104:将待处理垃圾进行烘干,获得干型混合垃圾。由此,待处理垃圾在烘干过程中被吹至悬浮状态,能够脱除待处理垃圾中的水分5wt %以下。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烘干温度为100~140℃,机速为15~20r/min。发明人发现,若烘干温度过低使得整个烘干过程反应缓慢,降低工作效率,增加运行成本,若温度过高,易发生燃烧,不仅污染环境,还会降低垃圾质量,不利于后续的回收和应用,由此选择温度为100~140℃,可以确保工作效率的同时,还能降低总的运行成本,便于后续的回收和应用。另外,选择机速为15~20r/min,以确保待处理垃圾处于悬浮状态的同时,还能大大提高烘干速度;发明人发现,若机速过低使得垃圾不易悬浮,若机速过高,不仅耗电,还会导致传热慢,降低烘干速度。
本发明通过传送带向烘干炉内以41~63kg/min的速度持续不断地加入待处理垃圾,烘干时间为3~8min。本发明一天可平均烘干20~30吨生活垃圾(每天按8小时计算),每吨的烘干成本仅50元左右,烘干效率高,运行成本低。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烘干炉。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烘干炉优先选用滚筒式烘干炉,滚筒内壁的横截面呈正N边形,即滚筒内壁冲压成带有一定角度的正N边形,使得滚筒在旋转过程中能将被烘干物悬浮飘动,增强了热风通透牲,避免垃圾挤压在一起导致烘干不均匀的现象,从而大大提高烘干速度,缩短烘干时间,仅需一次烘干即可。
烘干后的垃圾经滚筒自转自动输出至烘干炉的出料口,再经风选系统分选分类后,自动进入打包机分类打包,整套流水线均为自动化管理,构建出完整的烘干、风选、打包系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S105:对干型混合垃圾进行风选,分别得到塑胶类垃圾和其它类垃圾。由此,能够实现资源化利用。
如图3所示:本发明中,对塑胶类垃圾进行热裂解处理,分别得到混合油、炭黑渣和可
燃气体(如甲烷等),或者进行造粒加工为再生塑料颗粒,又或者加工为塑胶板类原料。炭黑渣可用于轮胎胎面、制备混合油墨或输送至焚烧系统作为辅助焚烧剂等,产生的可燃气体可用于工业用油,或返回至裂解炉加热。 其它类垃圾主要以植物纤维素混合类垃圾为主,对其它类垃圾进行焚烧,热能转化利用,产生的炉渣和余灰加工为有机肥。
此外,生活垃圾的处理工艺既需供热又是一个放热过程,本实施例需供热的系统有烘干
系统、热裂解还原系统和焚烧系统。只有充分利用各处理系统产生的余热,才能尽可能减少外部燃料的供给,降低处理成本。
其中,烘干系统的热量利用方式为:垃圾在烘干过程中炉膛内会产生大量的余热,将余热回收至炉膛的内胆处,使热量集中在滚筒的周围,一方面能够使得热能回收提高一倍以上;另一方面,使得炉膛的火快速流动,燃料燃烧更充分,炉温快速提高一倍以上,不仅节约能源和燃料,还降低了环境污染。
焚烧系统和热裂解还原系统的热量利用方式为:裂解炉产生的余热通入焚烧炉作为焚烧的热源;烟气一部分通入焚烧炉,另一部分经烟气除尘净化系统进化,再通入酸碱中和反应池中和反应,气体再经活性炭净化后返回裂解炉或焚烧炉作为能源。 焚烧炉产生的余热可用于烘干炉或沼气池加热。
本发明各处理系统余热交叉利用,实现处理体系内部热能循环,达到处理过程的热能供
需平衡,其能源利用率达94%以上,有效减少外部热量供给,降低处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发明人发现,利用本发明的处理工艺,一方面可为我国城乡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提供了有效支撑,每吨混合生活垃圾的分选、破碎、剪切和烘干经生产线运作处理,总的运行成本在100元/吨左右,其终端下线产物均是可利用的可再生资源或者可直接作为某些产品的原料,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各处理系统既是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利用的,构成一个完整的处理体系,共同将混合型生活垃圾转化为有用资源,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实施例1
首先,将收集到的生活垃圾运输到垃圾回收站点,进行破袋,先通过粉剂喷洒器向散开的生活垃圾中喷洒中草药配方的除臭消毒剂,具体组份和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石灰43%,香樟粉26%,薄荷粉15%,香艾粉13%,辣子草8%。除臭杀菌完毕后,将生活垃圾通过经分选系统分类为①金属类垃圾;②湿型沤肥垃圾;③玻璃、渣土类垃圾;④塑胶、纤维类团状垃圾;⑤其它散料垃圾;其中,将金属类垃圾和玻璃类垃圾直接回收利用;将湿型沤肥垃圾送至生物质反应系统转化为有机肥料或清洁燃料;将渣土类垃圾作填埋处理;其它散料垃圾则通过皮带输送机运输至破碎机破碎至平均粒度为20mm左右;塑胶、纤维类团状垃圾通过皮带输送机运输至鳄鱼式剪切机进行剪切,皮带输送机可以先按较快的匀速速度(如10cm/s)将塑胶、纤维类团状垃圾传送至鳄鱼式液压剪切机的压料机构处,然后再以2cm/s的速度慢速将塑胶、纤维类团状垃圾运行至刀片侧执行一次性剪切,剪切时间为8~12s,每次剪切的间隔时间为4~8s,剪切后所得垃圾的平均尺寸为长*宽=55*30mm。经过破碎的散料垃圾和经剪切的塑胶、纤维类垃圾为松散均匀的有机垃圾,此时塑胶、纤维类垃圾的含水量为80wt%左右,其它散料的含水量为70wt%左右。接着将这些有机垃圾混合后经皮带输送机运输送入滚筒式烘干炉,其滚筒内壁的横截面呈正八边形。其中,烘干温度为120℃,滚筒的转速为15r/min,本实施例以50kg/min的速度持续不断地加入待处理垃圾,由于有机垃圾在烘干过程中呈悬浮状态,烘干5min左右,即可获得干型混合垃圾,此时干型混合垃圾的含水量在3wt%左右。最后,对所获得的干型混合垃圾进行风选,分别得到塑胶类垃圾和以植物纤维素为主的其它类垃圾;其中,塑胶类垃圾可以送入热裂解还原系统进行裂解,还原为炭黑渣、可燃气体以及混合油,也可以用于制作塑胶板类原料,还可以加工为塑料颗粒进行再利用;其它类垃圾则送入焚烧系统,焚烧后对产生的余热回收用于热能利用,焚烧后产生的灰渣用作有机肥,高效快速地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本实施例每天(按8小时计)可平均烘干25吨混合型生活垃圾,根据上述具体实例,每天可获得经烘干风选后的塑胶类垃圾有16吨,若将10吨塑胶类垃圾送入热裂解还原系统进行裂解,热解温度为600℃,垃圾热解后的产物组成见表1所示。
热解温度℃ 热解残渣(炭黑)% 混合油产率% 可燃气产率% 水产率%
600 35 40 20 5
本发明通过把混合型生活垃圾的分类与处理放到一个整体的框架里,用整体的观念来设计功能系统和处理系统,即一揽子解决方案,构建了一个完整地垃圾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体系,打造了一个垃圾的分类、烘干和终端处理一体化平台,使热能在平台的系统内部进行循环利用,使垃圾处理的吸热过程和放热过程达到平衡,从而大大降低处理成本。另外,引进垃圾惰性化处理的理念和烘干技术,先将混合垃圾初次分选后破碎/剪切和烘干,去除垃圾内的水分,从而切断混合垃圾各组分之间的各种反应链,阻止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有效地清除了处理过程的二次污染。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倘若对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生活垃圾资源化终端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向生活垃圾中加入除臭消毒剂,所述除臭消毒剂包括以下组份,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石灰40~45%,香樟粉25~28%,薄荷粉10~18%,香艾粉10~15%,辣子草5~12% ;
(2)除臭消毒后的生活垃圾经初次分选后分类为:①金属类垃圾;②湿型沤肥垃圾;③玻璃、渣土类垃圾;④塑胶、纤维类团状垃圾;⑤其它散料垃圾;
(3)对塑胶、纤维类团状垃圾经进行剪切,对其它散料垃圾进行破碎,以便获得松散均匀的待处理垃圾;
(4)将所述待处理垃圾进行烘干,待处理垃圾在烘干过程中被吹至悬浮状态,烘干温度为100~140℃,机速为15~20r/min,烘干时间为3~8min,获得干型混合垃圾;
(5)对干型混合垃圾进行风选,分别得到塑胶类垃圾和其它类垃圾,所述塑胶类垃圾可送入热裂解还原系统进行裂解还原,或用于制作塑胶板类原料,又或加工为塑料颗粒进行再利用;其它类垃圾进入焚烧系统,焚烧过程中对产生的余热回收用于热能转化利用,焚烧后产生的灰渣用作有机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垃圾资源化终端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金属类垃圾和玻璃类垃圾直接用于回收利用;所述湿型沤肥垃圾送至生物质反应系统,成为有机肥料或清洁燃料;所述渣土类垃圾作填埋处理或用作建筑原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活垃圾资源化终端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塑胶类垃圾经热裂解还原系统还原生成固态炭黑渣、可燃气体以及液态混合油。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活垃圾资源化终端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对所述塑胶、纤维类团状垃圾进行剪切的剪切时间为5~15s,每次剪切的间隔时间为2~10s,所述塑胶、纤维类团状垃圾在剪切过程中的传送速度为1~8cm/s。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活垃圾资源化终端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利用烘干炉对待处理垃圾进行烘干,炉膛内产生的余热回收至炉膛的内胆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活垃圾资源化终端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利用鳄鱼式剪切机将塑胶、纤维类团状垃圾剪切和利用破碎机将其它散料垃圾破碎的过程中脱除20~30 wt %的水分,以便获得所述松散均匀的待处理垃圾。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活垃圾资源化终端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将所述塑胶、纤维类团状垃圾剪切至平均尺寸为(50~80mm)*(10~80mm);将所述散料垃圾破碎至平均粒度为15~3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活垃圾资源化终端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利用滚筒式烘干炉对待处理垃圾进行烘干,滚筒内壁的横截面呈正N边形,5≤N≤10,以便获得悬浮状态下的待处理垃圾,脱除待处理垃圾中的水分至5wt %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活垃圾资源化终端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利用烘干炉对待处理垃圾进行烘干,向烘干炉内以41~63kg/min的速度持续不断地加入预处理垃圾,烘干时间为3~8min。
CN201610247290.9A 2016-04-20 2016-04-20 一种生活垃圾资源化终端处理工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9037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47290.9A CN105903743B (zh) 2016-04-20 2016-04-20 一种生活垃圾资源化终端处理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47290.9A CN105903743B (zh) 2016-04-20 2016-04-20 一种生活垃圾资源化终端处理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03743A CN105903743A (zh) 2016-08-31
CN105903743B true CN105903743B (zh) 2018-09-07

Family

ID=56746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47290.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903743B (zh) 2016-04-20 2016-04-20 一种生活垃圾资源化终端处理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0374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31302A (zh) * 2017-10-11 2018-04-20 镇江市中运城市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法
CN109503122A (zh) * 2018-12-27 2019-03-22 天津艾孚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利用多种垃圾固废制备陶粒的方法及制备陶粒的组合物
CN113578939B (zh) * 2021-09-18 2023-05-23 顺叱华(青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活垃圾与工程渣土耦合资源化生产线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31529A (en) * 1980-08-04 1982-02-20 Toyobo Co Ltd Regeneration of waste plastic container
CN201880727U (zh) * 2010-11-29 2011-06-29 郭法耀 一种垃圾回收再利用系统
CN202283543U (zh) * 2011-05-25 2012-06-27 严大春 一种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回收处理系统
CN102327888B (zh) * 2011-05-25 2014-08-13 严大春 一种零污染零排放无害化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回收处理方法
CN102527701B (zh) * 2012-01-06 2013-08-21 北京昊海天际科技有限公司 生活废弃物综合处理工艺系统
CN104128350B (zh) * 2013-05-02 2017-02-08 蔡陈敏 城市生活垃圾全部回收利用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03743A (zh) 2016-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65421B (zh) 一种城市垃圾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3934253B (zh) 生活垃圾全资源化无害综合处理方法
CN203991628U (zh) 一种高效利用生活垃圾热值的处理装置
CN101121905B (zh) 利用食物垃圾和废合成树脂制造固体燃料的制造方法及其装置
CN103398383A (zh) 一种固体垃圾焚烧系统
CN101955388A (zh) 城市垃圾、污泥资源综合利用系统
CN102807905A (zh) 生活垃圾与生物秸秆制备水泥窑用垃圾衍生燃料的方法
CN103878167A (zh) 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工艺
CN104056842A (zh) 生活垃圾处理系统
CN105903743B (zh) 一种生活垃圾资源化终端处理工艺
CN102343354A (zh) 固体废弃物高能量子水裂解处理方法
CN203817035U (zh) 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系统
CN102218429A (zh) 利用水泥窑实现联产的方法
CN106513426A (zh) 一种农村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方法
CN101683653A (zh) 一种城市垃圾处理方法
CN111750357A (zh) 一种以垃圾焚烧发电厂为核心的静脉产业园系统
CN104646396B (zh) 一种利用固废物制取氢碳燃料的方法
CN203803903U (zh) 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系统的破碎筛分设备
CN203817036U (zh) 一种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系统
CN105903744B (zh) 一种生活垃圾惰性化处理工艺及其除臭消毒剂
CN203803553U (zh) 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系统的破碎装置
CN212041970U (zh) 一种固危废协同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系统
CN105823056B (zh) 一种生活垃圾用烘干炉及烘干方法
CN108787705B (zh)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艺方法
CN107457245B (zh) 一种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