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88852A - 气流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流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88852A
CN105888852A CN201510349423.9A CN201510349423A CN105888852A CN 105888852 A CN105888852 A CN 105888852A CN 201510349423 A CN201510349423 A CN 201510349423A CN 105888852 A CN105888852 A CN 1058888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air flow
transverse axis
blade construction
flow regul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4942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88852B (zh
Inventor
陈文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58888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888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888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888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Joints Allowing Movement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露一种气流调节装置,其包含一管状本体、一第一横轴、一第二横轴、二叶片结构、一扭力弹簧及二连杆组。管状本体具有二开口及位二开口之间的一容置空间;第一及第二横轴皆设置于容置空间中,且沿著管状本体的一轴向而相间隔;二叶片结构皆枢接于第一横轴上,且其摆动方向是同于管状本体的轴向;扭力弹簧套设于第二横轴上,且沿著管状本体的轴向而提供一回复力;二连杆组一端分别连接二叶片结构,且二连杆组另一端各连接至第二横轴及扭力弹簧。藉此,叶片结构摆动至不同角度时,扭力弹簧的扭转量的变化不大。

Description

气流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气流调节装置,特别关于一种用于内燃机引擎与空压机进气端的吸力源前的气流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鉴于汽油或柴油等燃油的价格日益上升,人们越来越重视汽车的油耗量,期望汽车在消耗每公升燃油时,能行驶更多距离。为满足该期望,业者开发出各种产品,以从各方面(例如轮胎、车体造型、空气滤清器、机油、电子元件等)来减少汽车的油耗量。
例如有业者提出一种传统的可变控流装置,其可设置于汽车的进气口至节气阀之间;该可变控流装置可使节气阀至进气岐管之间的真空度变化明显,从而使得引擎运作顺畅,达到节能的目的。然而实际实施时,可发现该可变控流装置安装后负压确实提升,但是相对正压减少,表示汽缸内进气量不增反减。
有鉴于此,如何改善至少一种上述缺失,乃为此业界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流调节装置,其至少能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有效帮助及增益汽缸(吸力源、负压源)的进气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流调节装置,其至少能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流体可双向流动,当汽缸(吸力源、负压源)须泄压时,反向通道保持与大气相通,不阻碍泄压。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流调节装置,其至少能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调节被吸入进气管内的气体的流量,且该气流调节装置的零件更安全耐用。
为达上述其一目的,本发明所揭露的一种气流调节装置包含一管状本体、一第一横轴、一第二横轴、二叶片结构、一扭力弹簧以及二连杆组。该管状本体具有二开口及位该二开口之间的一容置空间;该第一横轴及第二横轴皆设置于该管状本体的该容置空间中,该第一横轴与该第二横轴沿著该管状本体的一轴向而相间隔;该二叶片结构皆枢接于该第一横轴上,且该二叶片结构的摆动方向是同于该管状本体的该轴向;该扭力弹簧,套设于该第二横轴上,且该扭力弹簧是沿著该管状本体的该轴向而提供一回复力;该二连杆组分别连接该二叶片结构,且该二连杆组的每一个更连接至该第二横轴及该扭力弹簧。
为让上述目的、技术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是以较佳的实施例配合所附图式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依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气流调节装置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依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气流调节装置的另一立体组合图。
图3为依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气流调节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依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气流调节装置的平面剖视图。
图5为依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气流调节装置的上视图。
图6A至图6C为依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气流调节装置使用时的示意图。
图7A及图7B为依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气流调节装置的又一立体组合图。
图8A及图8B为依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气流调节装置的再一立体组合图。
图9A及图9B为依据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气流调节装置的立体组合图及立体分解图。
图10为依据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气流调节装置的平面剖视图。
图11为依据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气流调节装置的另一立体组合图。
图12A及图12B为依据本发明的又一较佳实施例的气流调节装置的前视图及平面剖视图。
图13为依据本发明的又一较佳实施例的气流调节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14A及图14B为依据本发明的又一较佳实施例的气流调节装置的前视图及平面剖视图。
图15A及图15B为依据本发明的又一较佳实施例的气流调节装置的前视图及平面剖视图
【本代表图的符号简单说明】:
1 气流调节装置
11 管状本体
112 容置空间
113 内缘面
12A 第一横轴
12B 第二横轴
13 叶片结构
131 叶片部
132 轴孔部
133 旋转接头
14 扭力弹簧
141 螺旋部
142 悬臂部
151 第一连杆
151A 第一端
151B 第二端
152 第二连杆
152A 第一端
152B 第二端
16 限位衬套
17A 缓冲块
17B 缓冲块
【符号说明】
1、2、3 气流调节装置
11 管状本体
111 开口
112 容置空间
113 内缘面
114 轴向
115 气体通道
12A 第一横轴
12B 第二横轴
13 叶片结构
131 叶片部
131A 侧面
132 轴孔部
133 旋转接头
14 扭力弹簧
141 螺旋部
142 悬臂部
15 连杆组
151 第一连杆
151A 第一端
151B 第二端
152 第二连杆
152A 第一端
152B 第二端
153 第三连杆
153A 第一端
153B 第二端
153C 突出部
16 限位衬套
17A、17B、17C 缓冲块
17C1 第一端
17C2 第二端
18、18’ 缓冲衬套
20 进气管
21 内壁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其为依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气流调节装置1的立体组合图、立体分解图、平面剖视图及上视图。该气流调节装置1至少包含:一管状本体11、一第一横轴12A、一第二横轴12B、二叶片结构13、一扭力弹簧14以及二连杆组15;以下将依序说明气流调节装置1所包含的各元件的技术内容。
该管状本体11(亦可称环状本体)可为一圆环或一圆管(或可为一矩形截面或三角形截面等多边形截面的管体或环体),其可由金属等结构强度较佳的材料制作成。结构上,该管状本体11可具有二开口111、一容置空间112及一内缘面113,而该容置空间112及该内缘面113皆位于二开口111之间。内缘面113是为一连续的弧面,且围绕该容置空间112。该管状本体11可具有一假想的轴向114,而该管状本体11的内缘面113是环绕该轴向114而形成。该管状本体11用以让气体(图未示)通过其中,也就是,气体可由其中一个开口111进入至容置空间112中、然后经由另一个开口111离开。
该第一横轴12A及该第二横轴12B两者皆设置于管状本体11的容置空间112中,且该第一横轴12A及该第二横轴12B沿著该管状本体11的轴向114而相间隔(两者之间的间距对应于后述的连杆组15的尺寸)。换言之,该第一横轴12A及该第二横轴12B的轴向(图未示)是与管状本体11的轴向114相垂直交错,且第一横轴12A及第二横轴12B皆通过或接触于管状本体11的内缘面113。
此外,该第一横轴12A及该第二横轴12B设置于容置空间112中时,第一横轴12A及第二横轴12B的两端可相对于管状本体11内缘面113为固定(即紧配合),即第一横轴12A及第二横轴12B不会自转。换言之,第一横轴12A及第二横轴12B可藉由紧配合的方式来组装至管状本体11中。
该二叶片结构13皆枢接于该第一横轴12A上,故该二叶片结构13能以该第一横轴12A为枢轴来摆动。该二叶片结构13的摆动方向是相同于该管状本体11的轴向114,因此若管状本体11是垂直地置放时,叶片结构13将可上下地摆动;若管状本体11是水平地置放时,叶片结构13将可前后地摆动。
当该叶片结构13摆动至零度时,叶片结构13定义为位于初始状态;此时叶片结构13可最大程度地遮蔽住该容置空间112的横截面(即与轴向114交错的截面),如图4的气体通道115所示尚留间隙与大气相通而非完全气密。当该叶片结构13由初始零度摆动至九十度过程中,叶片结构13可因应进气量需求被动地调整容置空间112的横截面,增加各转速域所需的气体流量。
结构上,每一个叶片结构13可具有一叶片部131及一轴孔部132。该叶片部131的一侧面131A的形状可对应容置空间112的横截面的形状(例如为半圆形),故两个叶片部131的侧面131A可共同地构成一圆形,以相似该容置空间112的横截面的形状。该轴孔部132则是设置于叶片部131的该侧面131A上,以供第一横轴12A穿过,从而实现叶片结构13与第一横轴12A的枢接。
当二叶片结构13定义为位于初始状态时,二叶片部131的侧面131A与管状本体11的轴向114交错;而当二叶片结构13摆动至九十度时,二叶片部131的侧面131A将相面对。
另说明的是,该二叶片结构13的每一个与该管状本体11的内缘面113是特意地保持间隙,形成一气体通道115(如图4),以利汽缸泄压(该气体通道115应可理解是沿著叶片结构13的周缘来设置,故气体通道115可为一环圈状者)。该气体通道115能使被该二叶片结构13分隔的该容置空间112保持连通,也就是,当叶片结构13摆动至零度时,气体仍可经由气体通道115流动过叶片结构13的外侧。因此,气体可双向地流通于管状本体111的两侧,故气流调节装置1并非是一提高真空度的单向阀装置。
该扭力弹簧14套设于该第二横轴12B上,故扭力弹簧14与该第一横轴12A及叶片结构13在轴向114上皆相分隔。该扭力弹簧14可沿著该管状本体11的轴向114而提供一回复力。也就是,一外力可沿著轴向114作用至扭力弹簧14上,以使扭力弹簧14被扭转而储存一回复力;然后,当该外力停止时,扭力弹簧14可沿著轴向114释放出该回复力。
结构上,该扭力弹簧14可具有一螺旋部141及二悬臂部142,螺旋部141套设于第二横轴12B上,而该二悬臂部142从螺旋部141延伸出,且该二悬臂部142的末端可具有一环圈,以利于连接至后述的连杆组15。
该二连杆组15分别连接至该二叶片结构13,而该二连杆组15的每一个更连接至该第二横轴12B及该扭力弹簧14。换言之,每一个连杆组15连接至其中一个叶片结构13、第二横轴12B及扭力弹簧14上,以使得扭力弹簧14所提供的回复力能通过连杆组15而作用至叶片结构13上,而作用在叶片结构13上的外力能通过连杆组15而作用在扭力弹簧14上。
结构上,每个连杆组15具有一第一连杆151及一第二连杆152,该第一连杆151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151A及一第二端151B,而该第二连杆152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152A及一第二端152B。该第一连杆151的第一端151A枢接于该第二横轴12B上,故第一连杆151能以第二横轴12B为转轴来摆动。此外,扭力弹簧14的悬臂部142可固定至第一连杆151的第二端151B与第二连杆152的第一端152A(即悬臂部142连接至第一连杆151及第二连杆152相连接的一关节处),故当第一连杆151摆动时,悬臂部142会随之移动,以使得扭力弹簧14被扭转。
该第一连杆151的第二端151B可旋转地连接至该第二连杆152的第一端152A(例如透过一旋转接头,图未标号),故第一连杆151及第二连杆152可成为活动关节(即两者可相对地旋转)。
该第二连杆152的第二端152B可旋转地连接至其中一个叶片结构13,故第二连杆152与叶片结构13可相对地活动旋转。该叶片结构13可具有一旋转接头133,该旋转接头133设置于叶片部131的侧面131A上,并且可旋转地连接至第二连杆152的第二端152B。
藉此,第一连杆151、第二连杆152、叶片结构13及管状本体11构成一个四连杆机构。当叶片结构13因外力作用而摆动时,第二连杆152会随之摆动,而第一连杆151会随之移动。当第一连杆151及第二连杆152(连动结构)摆动或移动时,扭力弹簧14会被扭转而储存回复力。当外力停止作用至叶片结构13时,扭力弹簧14的回复力能使第一连杆151反向地摆动,从而使叶片结构13反向地摆动。
需说明的是,透过该连杆组15的转移功效,作用在叶片结构13(整流活门)上的外力不须因摆动角度加大而增加、所以相同质量的气体轻易就能推开叶片结构13(整流活门),摆动弧度角度大小完全由进气量多寡来决定。
反观之,若是将扭力弹簧直接地连接至叶片结构上(图未示),使叶片结构摆动由小角度至较大角度的所需外力,差异将会是二至四倍(因虎克定律原则),换言之,习知的单向阀叶片结构要大角度开启,角度越大,所需的外力越大,不利同质量的气体大量流通。
以上说明了气流调节装置1所包含的各元件的技术内容,接著将说明气流调节装置1的使用及运作方式。
请参阅图6A至图6C所示,其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气流调节装置1使用时的示意图(部分元件被省略显示)。如图6A所示,该气体调节装置1可安装于与引擎(图未示)相连的进气管20之中,并且可位于节气阀(图未示)之前。
该气流调节装置1的管状本体11必须与进气管20的内壁21相紧密地接触,以使得气体无法从管状本体11与进气管20的内壁21之间通过。若进气管20的直径较大时,管状本体11可先安装至一辅助环(可为弹性材料,图未示)中,然后再安装至进气管20中;如此,管状本体11的外缘面与进气管20的内壁21之间的间隙可被该辅助环填满,致使气体仅能从管状本体11内流过。在应用上,管状本体11可与进气管20的内壁21为一体成型,或者进气管21可直接作为管状本体11使用,换言之,第一横杆12A、第二横杆12B、叶片结构13、扭力弹簧14及连杆组15等元件可直接地设置在进气管20的内壁21上。
如图6B所示,以及如图7A及图7B所示,当引擎启动然后开始吸入空气时,所产生的吸力(图6B的箭头)可使叶片结构13开始摆动。由于叶片结构13会被动地因应进气量大小,而开启至适当位置且增加效率的进气通道与空间,致使叶片结构13至汽缸吸力源之间的负压会下降,代表进气量增加,燃油效率提升,使得引擎的运转更顺畅、更节能。
如图6C所示,以及如图8A及图8B所示,当引擎的转速需瞬间提高或需瞬间大出力时,需较大的空气量因应配合,此时所产生的吸力可轻易地使叶片结构13开启至最大适当的角度,故叶片结构13并不会妨碍气体通过管状本体11进入至汽缸中。因此,引擎于急需高转速与大出力时,更能吸入更足够的气体来配合运转。
若是习知者,此时的吸力无法使习知的叶片结构大幅摆动至满足汽缸进气量所需角度,故习知的叶片结构会阻碍气体进入至汽缸中,必然影响引擎的运转。因此,与习知的叶片结构相比,本实施例的气流调节装置1是具有更佳的技术效果。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的气流调节装置1可允许气体双向地流过管状本体11中。因此,当引擎或是涡轮装置需排气泄压时,压力能由进气管20(如图6A所示)中反向地通过管状本体11的气体通道115,不会被初始状态的叶片结构13阻挡。如此,泄压时,进气管20内的压力不会被阻挡住而造成压力失衡,也保护气流调节装置1。
此外,配合气体通道115的存在,叶片结构13能以可滑动的方式枢接于该第一横轴12A上,即叶片结构13可沿著第一横轴12A的轴向(图未示),相对于第一横轴12A来滑动。因此,叶片结构13除了可相对于第一横轴12A来前后地摆动外,亦可相对于第一横轴12A来横向(左右地或是上下地)滑动。
滑动的叶片结构13能调整气体通道115的各部分的宽度,即叶片结构13例如向于第一横轴12A的左侧滑动时,在第一横轴12A的右侧的气体通道115会变宽。如此,若有一随著气体进入至管状本体11内的杂物(如砂粒,图未示)欲通过该气体通道115时,该杂物可推动叶片结构13而使气体通道115变宽,导致该杂物易于通过气体通道115。换言之,杂物不易卡在气体通道115中,故不会造成叶片结构13无法摆动。又可说,杂物若宽于气体通道115的某一部分,起初虽会挤在该部分上,但尔后挤压的力量有机会将叶片结构13推移而使该部分变宽,杂物即可通过该部分。
因此,当叶片结构13能滑动时,可进一步使气流调节装置1更可靠。
以上说明了气流调节装置1的使用及运作方式,接著说明气流调节装置1的其他可能实施变化。
请复参阅图1至图5,该气流调节装置1还能包含:二限位衬套16、至少二缓冲块17A或17B、及/或一缓冲衬套18;以下将依序说明各元件的技术内容。
该二限位衬套16可套设于该第二横轴12B上,且扭力弹簧14的螺旋部141会位于该二限位衬套16之间。然后,该二连杆组15的第一连杆151会被该二限位衬套16及扭力弹簧14夹置(或称限制)住,以使第一连杆151在第二横轴12B上的位置被限制住。如此,第一横杆151不会在第二横轴12B上滑动。
该二缓冲块17A(又可称为定位缓冲块)可设置于该管状本体11的容置空间112中、且位于该二开口111的其中之一与该二叶片结构13之间;具体而言,该二缓冲块17A设置于管状本体11的内缘面113上,且与连杆组15位于叶片结构13的同一侧。
该二缓冲块17A可分别抵靠该二叶片结构13,故该缓冲块17A可限制叶片结构13的摆动范围,且还可缓冲叶片结构13的撞击。具体而言,当叶片结构13因为扭力弹簧14的回复力而快速地摆动至零度时,会撞击到缓冲块17A,而缓冲块17A可吸收大部分的撞击力,以避免该撞击力造成其他元件损坏。
另二缓冲块17B可分别设置于该二叶片结构13上,并且该二叶片结构13位于该二缓冲块17B及该二连杆组15之间。换言之,缓冲块17B与连杆组15分别位于叶片结构13的两侧。如图8B所示,当叶片结构13摆动至接近九十度时,缓冲块17B会碰撞到叶片结构13,以避免两叶片结构13直接碰撞;此外,缓冲块17B可缓冲叶片结构13的撞击,以保护叶片结构13。
该缓冲衬套18(如图3、图4或图5所示)可套设于该第二横轴12B上,然后扭力弹簧14再套设于该缓冲衬套18上。换言之,扭力弹簧14是间接地套设于第二横轴12B上。缓冲衬套18可吸收该扭力弹簧14的震动,以保护更延长扭力弹簧14的使用。
上述的缓冲块17A及17B及缓冲衬套18的整体或是一部分能以较有弹性或较软的材料来制作,以具有缓冲效果。如此,气流调节装置1运作时,叶片结构13摆动所产生的各种力量将不易造成自身或其馀元件损坏,从而增加气流调节装置1的可靠度,延长气流调节装置1的使用寿命。
另一方面,于其他实施方式中(图未示),连杆组亦可实施成其他方式(如图12B所示,详如后述),不限定为四连杆机构,故其他能转移力量的连杆机构亦有可能。
请参阅图9A、图9B及图10,其为依据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气流调节装置的立体组合图、立体分解图及平面剖面图。于另一实施例中,一气流调节装置2被提出,其与上述的气流调节装置1相似,且两者的技术内容可相互参照或应用。
不同的是,气流调节装置2除了包含二缓冲衬套18外,更包含另二缓冲衬套18’(如图9B所示),该二缓冲衬套18’分别设置于扭力弹簧14的两悬臂部142上(即设置于第一连杆151与第二连杆152相连接的关节处)。该等缓冲衬套18及18’皆可吸收该扭力弹簧14的震动,以保护更延长扭力弹簧14的使用。此外,气流调节装置2所包含的第一横轴12A及第二横轴12B可为铆钉或类似铆钉的结构,以更容易或更牢固地固定于管状本体11上。
气流调节装置2更包含一缓冲块17C,该缓冲块17C具有相反的一第一端17C1及一第二端17C2,该第一端17C1设置于该第一横轴12A上、而该第二端17C2则是朝向远离该第二横轴12B的一方向来延伸(换言之,该第二端17C2与该第二横轴12B分别位于叶片结构13的前后两侧)。另外,第一端17C1可具有一穿孔,来供第一横轴12A穿过。
请参阅图11所示,当两叶片结构13摆动至接近九十度时,缓冲块17C会碰撞到叶片结构13、被两叶片结构13夹击,以避免两叶片结构13直接地碰撞;此外,缓冲块17C可缓冲叶片结构13的撞击力道,以保护叶片结构13。
请参阅图12A、图12B及图13,其为依据本发明的又一较佳实施例的气流调节装置的前视图、平面剖面图及立体分解图及。于又一实施例中,又一气流调节装置3被提出,其与上述的气流调节装置1及2相似,且两者的技术内容可相互参照或应用。而不同的是,气流调节装置3所包括的每一个连杆组15除了包括第一连杆151及第二连杆152外,更包括一第三连杆153。
具体而言,如图15B所示,该第三连杆153具有一第一端153A及一第二端153B,该第一端153A可旋转地连接至第二连杆152的第二端152B,而第二端153B可旋转地连接至叶片结构13(例如连接至叶片结构13的旋转接头133)。如此,当叶片结构13受外力而摆动时,第三连杆153会随之摆动,而第二连杆152及第一连杆151会随之运作;扭力弹簧14亦会开始储存回复力,以在外力减弱或消除时,透过连杆组15将叶片结构13回覆至初始位置。
此种态样的连杆组15亦可达到「叶片结构13摆动至小角度与摆动至大角度所需要的外力,两者的差异不大」的技术效果,换言之,叶片结构13摆动至小角度及大角度所需抵抗的扭力弹簧14的回复力是差异不大。
另一方面,第三连杆153较佳地更可具有一突出部153C,该突出部153C相对于第一端153A及/或第二端153B朝向叶片结构13来延伸,也就是,突出部153C是从第一端153A及/或第二端153B处向外突出,并朝向叶片结构13延伸;或可说,突出部153C的末端位于一个叶片结构13与「第一端153A及/或第二端153B」之间。因此,第三连杆153可为类似一三角板的结构。
该突出部153C是设置成在该叶片结构13旋转至一预设角度时、接触该叶片结构13。也就是,请参阅图14A及图14B所示,当叶片结构13受外力作用而开始摆动至该预设角度(例如45度)时,突出部153C的末端将会接触到叶片结构13的叶片部131的侧面131A;之后,叶片结构13继续摆动至90度(如图15A及图15B所示),突出部153C仍是接触叶片结构13。在45度之前(如图12A及图12B所示),突出部153C则是不会接触叶片结构13。
请复参阅图14A及图14B,突出部153C开始接触到叶片结构13时,可改变连杆组15对于叶片结构13的施力情况,以使得叶片结构13更易于被外力推摆。更具体而言,突出部153C是在第一横杆12A与旋转接头133之间接触叶片结构13,使得第三连杆153除了在旋转接头133处对叶片结构13施力外、更在旋转接头133与第一横杆12A之间对叶片结构13施力(也就是,扭力弹簧14的回复力分散地施加在叶片结构13上,以抵抗外力)。由于其中一个施力点靠近第一横杆12A,回复力所产生的力矩是减少。如此,克服该回复力的力矩的所需要的外力亦可减少,使得较小的外力即可推摆叶片结构13。
因此,在预设角度之后,突出部153C可减少推摆叶片结构13的所需外力,以快速地增大该气体通道115;此处所述的「外力的减少」是相对于没有突出部153C的情况(例如气流调节装置1的情况)、而不是相对于预设角度之前的情况。另说明的是,突出部153C的形状或/及尺寸可调整,以决定突出部153C接触叶片结构13的预设角度;也就是,突出部153C可设置成在各种角度接触叶片结构13,不限定上述的45度。
综合上述,本发明所提供的气流调节装置能增加进气量,且该气流调节装置不会过度地阻碍气体的流动;或者使欲排出的气体能反向地通过该气流调节装置;又或者能使该气流调节装置的零件不易损坏。
此外,藉由连杆组的关节活动及向力的变化,转移扭力弹簧因虎克定律原则而施于叶片结构(整流活门)上的力量。此举使得叶片结构(整流活门)活动时的每个摆动角度皆具几乎相同的回复力(亦有可能使得叶片结构在摆动至大角度时,具有较小的回复力),并可因应各转速域所须的空气量,使叶片结构随时轻易被动调整为有效且快速的进气通道。如此,可增加进气量,提升燃油效率,达成节能减碳的目的。
上述的实施例仅用来例举本发明的实施态样,以及阐释本发明的技术特徵,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畴。任何熟悉此技术者可轻易完成的改变或均等性的安排均属于本发明所主张的范围,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应以申请专利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气流调节装置,包含:
一管状本体,具有二开口及位该二开口之间的一容置空间;
一第一横轴及一第二横轴,皆设置于该管状本体的该容置空间中,该第一横轴与该第二横轴沿著该管状本体的一轴向而相间隔;
二叶片结构,皆枢接于该第一横轴上,且该二叶片结构的一摆动方向是同于该管状本体的该轴向;
一扭力弹簧,套设于该第二横轴上,且该扭力弹簧是沿著该管状本体的该轴向而提供一回复力;以及
二连杆组,分别连接至该二叶片结构,且该二连杆组的每一个更连接至该第二横轴及该扭力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调节装置,其中,该二叶片结构的每一个与该管状本体的一内缘面是相隔,以形成一气体通道,俾使被该二叶片结构分隔的该容置空间保持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流调节装置,其中,该二叶片结构是以可滑动的方式枢接于该第一横轴上。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气流调节装置,其中,该二连杆组的每一个具有一第一连杆及一第二连杆,该第一连杆的一第一端枢接于该第二横轴上,而该第一连杆的一第二端可旋转地连接该第二连杆的一第一端,且该第二连杆的一第二端可旋转地连接该二叶片结构的其中一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流调节装置,其中,该扭力弹簧具有二悬臂部,该二悬臂部是分别连接至该二连杆组的该第一连杆与该第二连杆相连接的一关节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流调节装置,其中,该二叶片结构的每一个具有一叶片部及一旋转接头,该旋转接头设置于该叶片部的一侧面上、且可旋转地连接该第二连杆的该第二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流调节装置,更包含二限位衬套,该二限位衬套是套设于该第二横轴上,且该扭力弹簧位于该二限位衬套之间;该二连杆组的该第一连杆是被该二限位衬套及该扭力弹簧夹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流调节装置,更包含二缓冲衬套,该二缓冲衬套是分别设置于该二悬臂部上。
9.如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气流调节装置,更包含二缓冲块,该二缓冲块设置于该管状本体的该容置空间中、且位于该二开口的其中之一与该二叶片结构之间:其中,该二缓冲块分别抵靠该二叶片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气流调节装置,更包含二缓冲块,该二缓冲块是分别设置于该二叶片结构上;其中,该二叶片结构位于该二缓冲块及该二连杆组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气流调节装置,更包含至少一或二个缓冲衬套,该缓冲衬套是套设于该第二横轴上,而该扭力弹簧是套设于该缓冲衬套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气流调节装置,更包含一缓冲块,该缓冲块具有相反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设置于该第一横轴上、而该第二端朝向远离该第二横轴的一方向来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气流调节装置,其中,该二连杆组的每一个具有一第一连杆、一第二连杆及一第三连杆,该第一连杆的一第一端枢接于该第二横轴上,该第一连杆的一第二端可旋转地连接该第二连杆的一第一端,该第二连杆的一第二端可旋转地连接该第三连杆的一第一端,而该第三连杆的一第二端可旋转地连接该二叶片结构的其中一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气流调节装置,其中,该第三连杆更具有一突出部,该突出部相对于该第三连杆的第一端及/或第二端朝向该叶片结构来延伸;该突出部是设置成在该叶片结构旋转至一预设角度时、接触该叶片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气流调节装置,其中,该二叶片结构的每一个具有一叶片部及一旋转接头,该旋转接头设置于该叶片部的一侧面上、且可旋转地连接该第三连杆的该第二端。
CN201510349423.9A 2015-01-14 2015-06-23 气流调节装置 Active CN1058888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181618 2015-01-14
CN201510018161 2015-01-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88852A true CN105888852A (zh) 2016-08-24
CN105888852B CN105888852B (zh) 2019-01-04

Family

ID=5700174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17471.2A Pending CN107989700A (zh) 2015-01-14 2015-04-30 气流调节装置
CN201510349423.9A Active CN105888852B (zh) 2015-01-14 2015-06-23 气流调节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17471.2A Pending CN107989700A (zh) 2015-01-14 2015-04-30 气流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798970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28654A (zh) * 2018-06-27 2018-12-18 芜湖盘云石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地源热泵的管道流量平衡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89700A (zh) * 2015-01-14 2018-05-04 陈文泉 气流调节装置
CN110043375B (zh) * 2019-05-06 2020-05-15 山东交通学院 一种燃气发动机节气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41380A (en) * 1975-11-29 1979-02-27 Steag Aktiengesellschaft Flow-limiting device for a pipe carrying a fluid or gaseous medium
US4373216A (en) * 1980-10-27 1983-02-15 Hemex, Inc. Heart valves having edge-guided occluders
US4457333A (en) * 1981-05-18 1984-07-03 Transamerica Delaval Inc. Check valve with relief-valve feature
US5246032A (en) * 1992-02-10 1993-09-21 Muddiman Robert W Fluid check valve
CN202719214U (zh) * 2012-09-10 2013-02-06 浙江埃尼斯阀门有限公司 一种对夹式止回阀
CN204419412U (zh) * 2015-01-14 2015-06-24 陈文泉 气流调节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89700A (zh) * 2015-01-14 2018-05-04 陈文泉 气流调节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41380A (en) * 1975-11-29 1979-02-27 Steag Aktiengesellschaft Flow-limiting device for a pipe carrying a fluid or gaseous medium
US4373216A (en) * 1980-10-27 1983-02-15 Hemex, Inc. Heart valves having edge-guided occluders
US4457333A (en) * 1981-05-18 1984-07-03 Transamerica Delaval Inc. Check valve with relief-valve feature
US5246032A (en) * 1992-02-10 1993-09-21 Muddiman Robert W Fluid check valve
CN202719214U (zh) * 2012-09-10 2013-02-06 浙江埃尼斯阀门有限公司 一种对夹式止回阀
CN204419412U (zh) * 2015-01-14 2015-06-24 陈文泉 气流调节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28654A (zh) * 2018-06-27 2018-12-18 芜湖盘云石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地源热泵的管道流量平衡装置
CN109028654B (zh) * 2018-06-27 2020-11-06 温州思鸣达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地源热泵的管道流量平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89700A (zh) 2018-05-04
CN105888852B (zh) 2019-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88852A (zh) 气流调节装置
US8316820B1 (en) Throttle providing unobstructed air flow path when fully open and vortex generating configuration when partly open
CN107061514B (zh) 高负载事件期间的轴承外座圈固位
CN103261721B (zh) 用于涡轮增压机的轴承单元
JP5711321B2 (ja) 四方排気ガス弁
CN103732879B (zh) 带有球头废气门阀与应力减轻的曲柄臂的废气涡轮增压器
JP2015522135A (ja) 排気ガスターボチャージャ
CN105683525A (zh) 具有u型密封件的致动枢转轴面密封
US20110305504A1 (en) Ball Joint
CN101025110A (zh) 节流设备和装有该节流设备的排气系统
JP6003692B2 (ja) 吸気装置
US20130152895A1 (en) Intake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2018534467A (ja) ターボチャージャー用のバイパスバルブ
CN105201835B (zh) 一种摆动转子压缩机
CN204419412U (zh) 气流调节装置
EP3043047B1 (en) Gas flow adjusting device
CN105276081A (zh) 不平衡轴
CN104685241A (zh) 轴承设备和废气涡轮增压器
CN104675453A (zh) 特别用于机动车的废气涡轮增压器
CN108036065A (zh) 一种流体流量方向控制阀
CN106014603A (zh) 进气流控制装置
CN205558594U (zh) 具有缓冲功能的门铰链
CN107097639A (zh) 一种油箱结构
CN106089424A (zh) 一种可变排量的发动机
US10094299B2 (en) Control system of at least one flap of a fluid duct and fluid duct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