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73345A - 一种对等离子体进行快慢束分离的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对等离子体进行快慢束分离的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873345A CN105873345A CN201610428747.6A CN201610428747A CN105873345A CN 105873345 A CN105873345 A CN 105873345A CN 201610428747 A CN201610428747 A CN 201610428747A CN 105873345 A CN105873345 A CN 10587334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sma
- bundle
- coils
- longitudinal
- co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H—PLASMA TECHNIQUE; PRODUCTION OF ACCELERATED ELECTRICALLY-CHARGED PARTICLES OR OF NEUTRONS; PRODUCTION OR ACCELERATION OF NEUTRAL MOLECULAR OR ATOMIC BEAMS
- H05H1/00—Generating plasma; Handling plasma
- H05H1/02—Arrangements for confining plasma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rangements for heating plasma
- H05H1/10—Arrangements for confining plasma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rangements for heating plasma using externally-applied magnetic fields only, e.g. Q-machines, Yin-Yang, base-ball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10—Nuclear fu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Plasma Technolo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等离子体进行快慢束分离的系统,其用于截断一全等离子体通道中的慢束等离子体束,全等离子体通道包括公共等离子体通道、截断器通道、快等离子体通道和溜槽线圈,公共等离子体通道、截断器通道、快等离子体通道和溜槽线圈均设有第一纵向线圈,多个第一纵向线圈在截断器通道的中心轴线上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为B1,其包括:纵向线圈模块、横向线圈模块和脉冲电源模块,纵向线圈模块包括两个第二纵向线圈,两个第二纵向线圈在截断器通道的中心轴线上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为B2;横向线圈模块包括两个横向线圈,两个横向线圈产生与B2方向垂直的磁感应强度B3;脉冲电源模块用于为两个第二纵向线圈和两个横向线圈供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等离子体磁约束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对等离子体进行快慢束分离的系统及方法,实现了对能量较低的慢束等离子体束的截断。
背景技术
随着化石能源日渐枯竭,人类更加迫切寻找可持续使用的新能源。聚变能作为一种理想能源,具有对环境污染小、燃料储量丰富等优点。目前,安全利用聚变能主要希望通过受控惯性约束核聚变和受控磁约束核聚变实现。受控磁约束核聚变是研究热点,多极磁阱装置即为一种受控磁约束核聚变的实验装置。
多极磁阱磁约束装置作为非托卡马克型受控热核聚变等离子体磁约束的初极研究装置,与托卡马克、仿星器等磁约束装置相比,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能自动抑制等离子体的互换不稳定性等优点。通过多组同轴线圈和支架系统构成的多极磁阱系统将等离子体约束在磁阱系统产生的弱磁场区域,以便达到发生核聚变反应的条件,为后续研究做准备。
目前,为使能量一致的等离子体进入多极磁阱中,等离子体枪产生的等离子体需要经过全等离子体通道进行输运和筛选。全等离子体通道包括公共等离子体通道、截断器系统、快等离子体通道和溜槽线圈。由于等离子体枪产生的等离子体能量不均匀,导致了等离子体束中有快束等离子体和慢束等离子体,如果不对慢束等离子体进行截断,快束等离子体进入磁阱后,慢束等离子体对磁阱的冲击,会对磁阱的约束效果及参数的测量产生严重干扰。
因此,如何对等离子体束中的慢束等离子体进行截断,以提高等离子体束能量的一致性以及后续实验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等离子体进行快慢束分离的系统,用以截断等离子体束中的能量较低的慢束等离子体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等离子体进行快慢束分离的系统,其用于截断一全等离子体通道中的慢束等离子体束,所述全等离子体通道包括公共等离子体通道、截断器通道、快等离子体通道和溜槽线圈,对等离子体进行快慢束分离的系统设在截断器通道中,公共等离子体通道、截断器通道、快等离子体通道和溜槽线圈均设有第一纵向线圈,多个第一纵向线圈均为环状、相互平行并通有顺时针方向电流I1,多个第一纵向线圈在截断器通道的中心轴线上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为B1,其包括:纵向线圈模块、横向线圈模块和脉冲电源模块,其中:
所述纵向线圈模块包括两个第二纵向线圈,两个第二纵向线圈均与多个第一纵向线圈共轴平行并通有逆时针方向电流I2,两个第二纵向线圈在截断器通道的中心轴线上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为B2,B2与B1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
所述横向线圈模块包括两个横向线圈,两个横向线圈的轴线均与截断器通道的轴线垂直并通有电流I3,两个横向线圈以截断器通道的轴线为对称轴对称,两个横向线圈产生与B2方向垂直的磁感应强度B3,慢束等离子体束进入截断器通道后,在磁感应强度B3的作用下运动方向发生偏转并在进入快等离子体通道之前被截断;
所述脉冲电源模块与所述纵向线圈模块和所述横向线圈模块连接,用于为两个第二纵向线圈和两个横向线圈供电。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二纵向线圈为半径为65mm的铜质线圈。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二纵向线圈的匝数为15匝且截面积为10mm2。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两个第二纵向线圈之间的距离为35mm,并且两个第二纵向线圈分别与距离其最近的第一纵向线圈之间的距离为10mm。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横向线圈为半径为55mm的铜质线圈。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横向线圈的匝数为10匝且截面积为10mm2。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两个横向线圈之间的距离为150mm。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对等离子体进行快慢束分离的系统进行的对等离子体进行快慢束分离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等离子体枪与全等离子体通道之间的距离为L0,以等离子体枪开始发射等离子体的时间为计时零点t0,等离子体束中慢速等离子体束的运动速度为vs,快束等离子体束的运动速度为vf,慢束等离子体束通过L0所需的时间为Ts0,快束等离子体束通过L0所需时间为Tf0,其中,
S2:t0时刻后,启动脉冲电源模块为两个第二纵向线圈和两个横向线圈供电;
S3:公共等离子体通道的长度为L1,慢束等离子体束通过L1的时间为Ts1,快束等离子体束通过L1的时间为Tf1,其中,
S4:截断器通道的长度为L2,快束等离子体束通过L2的时间为Tf2,慢束等离子体束到达截断器通道后,被截断器通道完全截断所需的时间为Ts2,其中,
S5:在等离子体枪产生等离子体后,为了保证能够完全将慢束等离子体束截断,需要在快束等离子体束通过截断器通道后启动对等离子体进行快慢束分离的系统,启动时刻tpc满足以下条件:
tpc=Tf0+Tf1+Tf2;
S6:对等离子体进行快慢束分离的系统的工作时间为Tc,以将全部慢束等离子体束截断,Tc满足以下条件:
Tc>Ts0+Ts1+Ts2-Tf0-Tf1-Tf2。
本发明提供的对等离子体进行快慢束分离的系统能够实现对慢束等离子体束的完全截断,从而提高等离子体束能量的一致性,进而能够保证后续实验效果,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全等离子体通道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对等离子体进行快慢束分离的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1-公共等离子体通道;12-截断器通道;13-快等离子体通道;14-溜槽线圈;21-纵向线圈模块;22-横向线圈模块;23-脉冲电源模块;A-全等离子体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全等离子体通道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对等离子体进行快慢束分离的系统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对等离子体进行快慢束分离的系统用于截断一全等离子体通道A中的慢束等离子体束,全等离子体通道A包括公共等离子体通道11、截断器通道12、快等离子体通道13和溜槽线圈14,对等离子体进行快慢束分离的系统设在截断器通道12中,公共等离子体通道11、截断器通道12、快等离子体通道13和溜槽线圈14均设有第一纵向线圈,多个第一纵向线圈均为环状、相互平行并通有顺时针方向电流I1,多个第一纵向线圈在截断器通道的中心轴线上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为B1,其包括:纵向线圈模块21、横向线圈模块22和脉冲电源模块23,其中:
纵向线圈模块21包括两个第二纵向线圈,两个第二纵向线圈均与多个第一纵向线圈共轴平行并通有逆时针方向电流I2,两个第二纵向线圈在截断器通道的中心轴线上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为B2,B2与B1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B2用于抵消B1;
横向线圈模块22包括两个横向线圈,两个横向线圈的轴线均与截断器通道的轴线垂直并通有电流I3,两个横向线圈以截断器通道的轴线为对称轴对称,两个横向线圈产生与B2方向垂直的磁感应强度B3,慢束等离子体束进入截断器通道后,在磁感应强度B3的作用下运动方向发生偏转并在进入快等离子体通道之前被截断;
脉冲电源模块23与纵向线圈模块21和横向线圈模块22连接,用于为两个第二纵向线圈和两个横向线圈供电。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提到的电流I1、I2和I3均不做具体限制,其中,I2需要根据I1产生的磁感应强度B1的大小进行设置,以使B2能够完全抵消B1,I3的大小需要根据等离子体束中等离子体的运动速度进行设置,以使得磁感应强度B3能够完全将慢束等离子体束完全截断。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二纵向线圈可以选用为半径为65mm的铜质线圈,匝数可以为15匝且截面积为10mm2。另外,两个第二纵向线圈之间的距离为35mm,并且两个第二纵向线圈分别与距离其最近的第一纵向线圈之间的距离为10mm。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横向线圈可以选用为半径为55mm的铜质线圈,横向线圈的匝数可以为10匝且截面积为10mm2。另外,两个横向线圈之间的距离为150m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对等离子体进行快慢束分离的系统进行的对等离子体进行快慢束分离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等离子体枪与全等离子体通道之间的距离为L0,以等离子体枪开始发射等离子体的时间为计时零点t0,等离子体束中慢速等离子体束的运动速度为vs,快束等离子体束的运动速度为vf,慢束等离子体束通过L0所需的时间为Ts0,快束等离子体束通过L0所需时间为Tf0,其中,
S2:t0时刻后,启动脉冲电源模块为两个第二纵向线圈和两个横向线圈供电,从开始启动脉冲电源模块至产生所需的磁感应强度B2和B3的时间即短,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S3:公共等离子体通道的长度为L1,慢束等离子体束通过L1的时间为Ts1,快束等离子体束通过L1的时间为Tf1,其中,
S4:截断器通道的长度为L2,快束等离子体束通过L2的时间为Tf2,慢束等离子体束到达截断器通道后,被截断器通道完全截断所需的时间为Ts2,其中,
S5:在等离子体枪产生等离子体后,为了保证能够完全将慢束等离子体束截断,需要在快束等离子体束通过截断器通道后启动对等离子体进行快慢束分离的系统,启动时刻tpc满足以下条件:
tpc=Tf0+Tf1+Tf2;
S6:对等离子体进行快慢束分离的系统的工作时间为Tc,以将全部慢束等离子体束截断,Tc满足以下条件:
Tc>Ts0+Ts1+Ts2-Tf0-Tf1-Tf2,也就是说,在快束等离子体束离开截断器通道12后至慢束等离子体束离开截断器通道12之前,对等离子体进行快慢束分离的系统时一直工作的,并且最短工作时间为Ts0+Ts1+Ts2-Tf0-Tf1-Tf2。
本发明提供的对等离子体进行快慢束分离的系统能够实现对慢束等离子体束的完全截断,从而提高等离子体束能量的一致性,进而能够保证后续实验效果,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所必须的。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例描述分布于实施例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例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对等离子体进行快慢束分离的系统,其用于截断一全等离子体通道中的慢束等离子体束,所述全等离子体通道包括公共等离子体通道、截断器通道、快等离子体通道和溜槽线圈,对等离子体进行快慢束分离的系统设在截断器通道中,公共等离子体通道、截断器通道、快等离子体通道和溜槽线圈均设有第一纵线向圈,多个第一纵向线圈均为环状、相互平行并通有顺时针方向电流I1,多个第一纵向线圈在截断器通道的中心轴线上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为B1,其特征在于,包括:纵向线圈模块、横向线圈模块和脉冲电源模块,其中:
所述纵向线圈模块包括两个第二纵向线圈,两个第二纵向线圈均与多个第一纵向线圈共轴平行并通有逆时针方向电流I2,两个第二纵向线圈在截断器通道的中心轴线上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为B2,B2与B1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
所述横向线圈模块包括两个横向线圈,两个横向线圈的轴线均与截断器通道的轴线垂直并通有电流I3,两个横向线圈以截断器通道的轴线为对称轴对称,两个横向线圈产生与B2方向垂直的磁感应强度B3,慢束等离子体束进入截断器通道后,在磁感应强度B3的作用下运动方向发生偏转并在进入快等离子体通道之前被截断;
所述脉冲电源模块与所述纵向线圈模块和所述横向线圈模块连接,用于为两个第二纵向线圈和两个横向线圈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等离子体进行快慢束分离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纵向线圈为半径为65mm的铜质线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等离子体进行快慢束分离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纵向线圈的匝数为15匝且截面积为10mm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等离子体进行快慢束分离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第二纵向线圈之间的距离为35mm,并且两个第二纵向线圈分别与距离其最近的第一纵线向圈之间的距离为1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等离子体进行快慢束分离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横向线圈为半径为55mm的铜质线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等离子体进行快慢束分离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横向线圈的匝数为10匝且截面积为10mm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等离子体进行快慢束分离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横向线圈之间的距离为150mm。
8.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对等离子体进行快慢束分离的系统进行的对等离子体进行快慢束分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等离子体枪与全等离子体通道之间的距离为L0,以等离子体枪开始发射等离子体的时间为计时零点t0,等离子体束中慢速等离子体束的运动速度为vs,快束等离子体束的运动速度为vf,慢束等离子体束通过L0所需的时间为Ts0,快束等离子体束通过L0所需时间为Tf0,其中,
S2:t0时刻后,启动脉冲电源模块为两个第二纵向线圈和两个横向线圈供电;
S3:公共等离子体通道的长度为L1,慢束等离子体束通过L1的时间为Ts1,快束等离子体束通过L1的时间为Tf1,其中,
S4:截断器通道的长度为L2,快束等离子体束通过L2的时间为Tf2,慢束等离子体束到达截断器通道后,被截断器通道完全截断所需的时间为Ts2,其中,
S5:在等离子体枪产生等离子体后,为了保证能够完全将慢束等离子体束截断,需要在快束等离子体束通过截断器通道后启动对等离子体进行快慢束分离的系统,启动时刻tpc满足以下条件:
tpc=Tf0+Tf1+Tf2;
S6:对等离子体进行快慢束分离的系统的工作时间为Tc,以将全部慢束等离子体束截断,Tc满足以下条件:
Tc>Ts0+Ts1+Ts2-Tf0-Tf1-Tf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428747.6A CN105873345A (zh) | 2016-06-15 | 2016-06-15 | 一种对等离子体进行快慢束分离的系统及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428747.6A CN105873345A (zh) | 2016-06-15 | 2016-06-15 | 一种对等离子体进行快慢束分离的系统及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873345A true CN105873345A (zh) | 2016-08-17 |
Family
ID=56649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428747.6A Pending CN105873345A (zh) | 2016-06-15 | 2016-06-15 | 一种对等离子体进行快慢束分离的系统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873345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47873A (zh) * | 2019-01-24 | 2019-05-14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模拟大尺度磁层顶磁重联的地面模拟装置及方法 |
CN113952637A (zh) * | 2021-09-29 | 2022-01-21 | 清华大学 | 一种实现束团分离的方法和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854097A (en) * | 1973-06-06 | 1974-12-10 | Nasa | Self-energized plasma compressor |
CN203368890U (zh) * | 2013-07-30 | 2013-12-25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用具有零磁场区的磁场位形约束高温等离子体的装置 |
CN105101601A (zh) * | 2015-05-15 | 2015-11-25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全等离子体通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5101602A (zh) * | 2015-07-30 | 2015-11-25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多极磁阱等离子体磁约束装置的时序控制方法 |
-
2016
- 2016-06-15 CN CN201610428747.6A patent/CN10587334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854097A (en) * | 1973-06-06 | 1974-12-10 | Nasa | Self-energized plasma compressor |
CN203368890U (zh) * | 2013-07-30 | 2013-12-25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用具有零磁场区的磁场位形约束高温等离子体的装置 |
CN105101601A (zh) * | 2015-05-15 | 2015-11-25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全等离子体通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5101602A (zh) * | 2015-07-30 | 2015-11-25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多极磁阱等离子体磁约束装置的时序控制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刘佳坤: "佳拉洁雅磁约束装置全等离子体通道及粒子输运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II辑》 *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47873A (zh) * | 2019-01-24 | 2019-05-14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模拟大尺度磁层顶磁重联的地面模拟装置及方法 |
CN109747873B (zh) * | 2019-01-24 | 2021-10-22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模拟大尺度磁层顶磁重联的地面模拟装置及方法 |
CN113952637A (zh) * | 2021-09-29 | 2022-01-21 | 清华大学 | 一种实现束团分离的方法和装置 |
CN113952637B (zh) * | 2021-09-29 | 2022-09-06 | 清华大学 | 一种实现束团分离的方法和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90214154A1 (en) | Single-pass, heavy ion systems for large-scale neutron source applications | |
US4246067A (en) | Thermonuclear fusion system | |
EP2722851A2 (en) | Single-pass, heavy ion fusion, systems and method | |
CN203368890U (zh) | 用具有零磁场区的磁场位形约束高温等离子体的装置 | |
CN102158206B (zh) | 一种多级串联直线型变压器驱动源的同步触发方法 | |
CN105873345A (zh) | 一种对等离子体进行快慢束分离的系统及方法 | |
CN104183449A (zh) | 高能量离子注入装置 | |
CN103354696B (zh) | 高频电聚焦高梯度离子加速装置 | |
EP2734017B1 (en) | Cyclotron | |
Zha et al. | RF design of the CLIC structure prototype optimized for manufacturing from two halves | |
CN104405603A (zh) | 螺旋波等离子体电推进装置 | |
US20190341155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iodic ion collisions | |
CN111630940B (zh) | 加速器和加速器系统 | |
CN106057252A (zh) | 用于多极磁阱磁约束装置的等离子体环向力平衡控制方法 | |
CN103368040A (zh) | 激光剥线方法及其装置 | |
Levitt et al. | The Zap Energy approach to commercial fusion | |
KR20230066103A (ko) | 선형 가속기에서의 다중 주파수 공진기 작동을 위한 시스템, 장치 및 방법 | |
CN103269555B (zh) | 用具零磁场区的磁场位形约束高温等离子体的系统和方法 | |
KR101866614B1 (ko) | 레이저 용접용 지그를 이용한 레이저 용접 방법 | |
CN103821537A (zh) | 矩形盾构管片的拼接加工方法及其抗剪结构 | |
CN110267426A (zh) | 一种射频四极场加速器及其加速方法 | |
CN105101601A (zh) | 一种全等离子体通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akir et al. | A brief review of plasma wakefield acceleration | |
Soong et al. | Grating-based deflecting, focusing, and diagnostic dielectric laser accelerator structures | |
CN104917207A (zh) | 一种基于分支割平面算法的电力系统机组组合的优化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7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