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71513B -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71513B
CN105871513B CN201610321275.4A CN201610321275A CN105871513B CN 105871513 B CN105871513 B CN 105871513B CN 201610321275 A CN201610321275 A CN 201610321275A CN 105871513 B CN105871513 B CN 1058715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data packet
equipment
header information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2127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71513A (zh
Inventor
杨正
刘广
王宋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MODO TECHNOLOGY SHENZHEN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ZMODO TECHNOLOGY SHENZHEN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MODO TECHNOLOGY SHENZHEN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ZMODO TECHNOLOGY SHENZH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32127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7151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8715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715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715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715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15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user or device properties, e.g. MTC-capabl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78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04W74/0841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with collision treatment
    • H04W74/085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with collision treatment collision avoid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包括:获取待发送的数据,并将所述数据封装成数据包;获取设备类型;所述设备类型包括第一类设备及第二类设备;获取配置的射频参数;所述射频参数包括工作频率,所述工作频率包括常驻频率及备用频率;当所述设备类型为第一类设备时,根据所述射频参数,以所述常驻频率为所述工作频率重复发送所述数据包;当所述设备类型为第二类设备时,根据所述射频参数,以所述备用频率为所述工作频率发送所述数据包。该方法及装置可以减少乱码或丢包现象。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对应的数据接收方法及装置,也可以减少乱码或丢包现象。

Description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以及一种数据接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无线传输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无线传输技术通常以产生无线信号的方式来区分,目前主要的方式有调频无线技术、红外无线技术和蓝牙无线技术三种,其成本和特点也不尽相同。433/868/915MHz无线通信就是调频无线技术的一种,该技术在智能家居产品中非常常见,其优势在于无线信号的穿透性强、传播距离远、功耗低。
然而传统的433/868/915MHz无线通信技术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由于主机和终端只有工作在同一频段,才能进行通讯,当终端设备增加到一定数量并同时发送时,就会造成通讯干扰,即信号冲突、碰撞等问题,从而导致接收端接收到的是乱码,或者出现丢包现象。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减少乱码或丢包现象的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包括:
获取待发送的数据,并将所述数据封装成数据包;
获取设备类型;所述设备类型包括第一类设备及第二类设备;
获取配置的射频参数;所述射频参数包括工作频率,所述工作频率包括常驻频率及备用频率;
当所述设备类型为第一类设备时,根据所述射频参数,以所述常驻频率为所述工作频率重复发送所述数据包;
当所述设备类型为第二类设备时,根据所述射频参数,以所述备用频率为所述工作频率发送所述数据包。
一种数据发送装置,包括:
数据封装模块,用于获取待发送的数据,并将所述数据封装成数据包;
类型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设备类型;所述设备类型包括第一类设备及第二类设备;
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配置的射频参数;所述射频参数包括工作频率,所述工作频率包括常驻频率及备用频率;
重复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设备类型为第一类设备时,根据所述射频参数,以所述常驻频率为所述工作频率重复发送所述数据包;
跳频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设备类型为第二类设备时,根据所述射频参数,以所述备用频率为所述工作频率发送所述数据包。
上述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当所述设备类型为第一类设备时,根据所述射频参数,以所述常驻频率为所述工作频率,重复发送所述数据包。当所述设备类型为第二类设备时,根据所述射频参数,以所述备用频率为所述工作频率发送所述数据包。该方法及装置将所有第一类设备集中在常驻频率上进行通信,而所有第二类设备在备用频率上进行通信,如此,将不同类型的终端在不同的频率上进行通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数据冲突。同时,由于发送端重复发送数据包,可以增加接收端接收到正确的数据包的机会,因此,该方法及装置可以减少乱码或丢包现象。
一种数据接收方法,包括:
在常驻频率上接收第一类设备重复发送的数据包,并获取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包的包头信息;
检测缓存中是否存在与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包头信息一致的包头信息;
若是,则丢弃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
若否,则保存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并将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包头信息进行缓存。
一种数据接收装置,包括:
重复接收模块,用于在常驻频率上接收第一类设备重复发送的数据包,并获取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包的包头信息;
存在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缓存中是否存在与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包头信息一致的包头信息;
第一执行模块,用于若是,则丢弃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
第二执行模块,用于若否,则保存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并将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包头信息进行缓存。
上述数据接收方法及装置,由于在常驻频率上接收第一类设备重复发送的数据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乱码或丢包现象。同时,通过对接收到的重复的数据包进行重复过滤的方式,可以避免重复存储相同的数据包,节约资源。其中,重复过滤的方式为检测缓存中是否存在与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包头信息一致的包头信息,若是,则丢弃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若否,则保存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并将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包头信息进行缓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数据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图1的数据发送方法的一个步骤的具体流程图;
图3为图1的数据发送方法的另一个步骤的具体流程图;
图4为图1或图3的数据发送方法的一个步骤的具体流程图;
图5为一实施例的数据接收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另一个实施例的数据接收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一实施例的数据发送装置的结构图;
图8为一实施例的数据接收方法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和”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个运行于发送端的实施例的数据发送方法,包括:
S110:获取待发送的数据,并将所述数据封装成数据包。
发送端获取待发送的数据,并将所述数据封装成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包括所述数据及包头信息。
优选地,包头信息包括发送端标识、目标终端标识及事件标识。每一个终端都具有终端标识,终端标识具有唯一性。发送端标识为发送端的终端标识,目标终端标识为通信中发送端标识的发送端对应的接收端的终端标识。
事件标识用于区分重复发送数据包时相同数据内容的数据包,若事件标识相同,则数据包内容相同;若事件标识不相同,则数据包的内容不相同。事件标识可以从0开始计数,后一数据包比当前数据包的事件标识相差1,即后一数据包的事件标识加1。当事件标识增加到预设数值时(如65535),又从0开始计数。如此,为接收端配置重传过滤机制提供条件。
S130:获取设备类型;所述设备类型包括第一类设备及第二类设备。
设备类型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比如,按照安装时间分类,按照设备生产商分类,按照设备收发功能分类等。具体地,按照收发功能发送端的设备类型包括具备发送功能而不具备接收功能的单发设备;以及同时具备发送功能和接收功能的收发设备。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类设备为单发设备,第二类设备为收发设备。
S150:获取配置的射频参数。所述射频参数包括工作频率,所述工作频率包括常驻频率及备用频率。
发送端获取配置的射频参数。射频参数在发送端进行人工配置,或默认配置。射频参数为射频网络在进行无线通信时,发送端与接收端的通信参数。射频参数还可以包括发射功率、频偏及传输速率等通信参数中的任意一项或多项。
当发送端为第一类设备时,以常驻频率为工作频率。当发送端为第二类设备时,以备用频率为工作频率。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常驻频率可以为915MHz,备用频率可以为914MHz、913MHz等。
S170:当所述设备类型为第一类设备时,根据所述射频参数,以所述常驻频率为所述工作频率重复发送所述数据包。
发送端根据所述射频参数,以所述常驻频率为所述工作频率重复发送所述数据包。
S190:当所述设备类型为第二类设备时,根据所述射频参数,以所述备用频率为所述工作频率发送所述数据包。
如此,将所有第一类设备集中在常驻频率上进行通信,而所有第二类设备在备用频率上进行通信,如此,将不同类型的终端在不同的频率上进行通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数据冲突。
上述数据发送方法,当所述设备类型为第一类设备时,根据所述射频参数,以所述常驻频率为所述工作频率,重复发送所述数据包。当所述设备类型为第二类设备时,根据所述射频参数,以所述备用频率为所述工作频率发送所述数据包。该方法将所有第一类设备集中在常驻频率上进行通信,而所有第二类设备在备用频率上进行通信,如此,将不同类型的终端在不同的频率上进行通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数据冲突。同时,由于发送端重复发送数据包,可以增加接收端接收到正确的数据包的机会,因此,该方法可以减少乱码或丢包现象。
请结合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接收端的设备类型为第一类设备时,根据所述射频参数,以所述常驻频率为所述工作频率,重复发送所述数据包的步骤,即步骤S170,包括:
S271:当所述接收端的设备类型为第一类设备时,获取随机间隔。
当所述设备类型为第一类设备时,发送端获取随机间隔。随机间隔为重发同一数据的时间间隔。
两次发送数据包时的间隔时间为随机间隔。一般每次重复发送数据包的随机间隔不同。
S273:根据所述随机间隔及所述射频参数,以所述常驻频率为所述工作频率,重复发送预设次数的所述数据包。
通过重传预设次数次的所述数据包,每一次发送完后间隔一个随机间隔,这样可以使得当多个终端即使第一次发送时间相同时,第一次发送的数据包可能会出现乱码或者丢包,但是后续重发的数据包能够错开时间,从而不会冲突、减少干扰,减少乱码或丢包现象。其中,预设次数为预先设置或默认设置的每一个数据包需要重复发送的次数。
具体地,获取随机间隔的步骤,即步骤S271,可具体包括:a)随机生成一个随机数;b)获取单位间隔;c)根据所述随机数及所述单位间隔确定随机间隔。如,可以通过随机数乘以单位间隔的方式确定随机间隔。其中,单位间隔为预设的一个单位的时间间隔。
请结合图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包包括所述数据及包头信息;所述包头信息包括目标终端标识。所述当所述设备类型为第二类设备时,根据所述射频参数,以所述备用频率为所述工作频率发送所述数据包的步骤,即S190,包括:
S391:当所述设备类型为第二类设备时,获取所示目标终端标识。
S393:根据所述目标终端标识绑定所述目标终端标识对应的接收端。
发送端根据所述目标终端标识与所述目标终端标识对应的接收端建立通信连接,将接收端与发送端绑定,使得接收端不接收其它未绑定的发送端发送的信息。
S395:根据所述射频参数,以所述备用频率为所述工作频率发送所述数据包。
如此,可以避免过多的通信均在常驻频率上实现,使得同时发送数据的可能性降低,减少因多个通信数据之间相互干扰而使得接收端接收到的是乱码,或者出现丢包现象的情况。因此,上述方法可以减少乱码或丢包现象。
如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以所述备用频率为所述工作频率发送所述数据包的步骤,即步骤S190或S395,包括:
S492:将工作频率由所述常驻频率切换为所述备用频率;
S494:在所述工作频率上发送所述数据包;
S496:将所述工作频率由所述备用频率切换为所述常驻频率。
如此,以所述备用频率为所述工作频率发送所述数据包。
请继续参阅图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492之前,还可以包括:
S491:发送切换命令至接收端。
发送端根据目标终端标识发送切换命令至接收端。切换命令包括:目标终端标识及目标频率。其中,目标频率为备用频率。
请继续参阅图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496之前,还包括:
S495:获取切换间隔。
此时,步骤S496为,根据所述切换间隔将所述工作频率由所述备用频率切换为所述常驻频率。
切换间隔为预设的进行频率切换的时间间隔。优选地,所述切换间隔小于所述重复发送预设次数的所述数据包的时间。如,假设预设次数为N,切换间隔为Δt。发送完N次的时间要大于Δt。如此,可以保证发送端从备用频率切换回常驻频率时,还可以作为接收端接收到第一类设备发送的信息,而避免在一次切换频率的过程中遗漏了任何一个第一类设备在整个重传过程发送的所有数据包。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关于图3及图4的相关实施例是针对第二类设备主动与目标终端设备通信的实施例。可以理解地,第二类设备也可以被动与目标终端设备通信。此时,在发送切换命令至接收端的步骤,即步骤S491,之前,还包括:在所述常驻频率上监听所述接收端发送的信息;当监听到信息时,进入所述发送切换命令至接收端的步骤。
如图5所示,一种与上述数据发送方法对应的数据接收方法,运行于接收端,主要针对接收到第一类设备重复发送的数据包,对其进行过滤。该方法,包括:
S520:在常驻频率上接收第一类设备重复发送的数据包,并获取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包的包头信息。
接收端在常驻频率上接收第一类设备重复发送的数据包,并获取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包的包头信息。
S540:检测缓存中是否存在与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包头信息一致的包头信息。
接收端检测缓存中是否存在与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包头信息一致的包头信息。若是,则执行步骤S560;若否,则执行步骤S580。
S560:丢弃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
当接收端检测到缓存中存在与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包头信息一致的包头信息时,说明接收端已经存储了该包头信息对应的数据包。因此,丢弃接收到的数据包,以免重复存储,浪费空间。
S580:保存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并将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包头信息进行缓存。
当接收端检测到缓存中不存在与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包头信息一致的包头信息时,说明接收端还未存储该包头信息对应的数据包。因此,需要保存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并将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包头信息进行缓存。
可以理解地,在步骤S540之前,还可以包括步骤:申请一个缓存;该缓存可以为一个循环队列;该缓存用于存储未存储且不重复的数据包的包头信息。步骤S580中,将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包头信息进行缓存时,从缓存的第一个位置存储到最后一个位置,然后再从第一个位置覆盖存储直到最后一个位置,如此,循环存储,构成一个循环队列。
上述数据接收方法,由于在常驻频率上接收第一类设备重复发送的数据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乱码或丢包现象;通过对接收到的重复的数据包进行重复过滤的方式,可以避免重复存储相同的数据包,节约资源。其中,重复过滤的方式为检测缓存中是否存在与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包头信息一致的包头信息,若是,则丢弃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若否,则保存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并将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包头信息进行缓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对包头信息而不是整个数据包进行缓存,可以进一步节约资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步骤:接收第二类设备发送的切换命令;根据所述切换命令将工作频率切换为备用频率;在所述备用频率上,接收所述第二类设备发送的数据包。在本实施例中,只需对接收到的第一类设备在常驻频率上发送的数据包进行过滤,而无需对接收到的第二类设备在备用频率上发送的数据包进行过滤。如此,可以进一步节约系统资源,避免不必要的过滤消耗。
如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520~S580对应为S620~S680。所述包头信息包括目标终端标识及事件标识;所述检测缓存中是否存在与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包头信息一致的包头信息的步骤,即S640,包括:
S642:检测缓存中是否存在事件标识与接收到的数据包的事件标识一致的包头信息。
若否,则缓存中不存在与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包头信息一致的包头信息。执行步骤S680。
若是,则执行S644。
S644:检测缓存中是否存在发送端标识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发送端标识一致的包头信息。
若是,则缓存中存在与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包头信息一致的包头信息。执行步骤S660。
若否,则缓存中不存在与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包头信息一致的包头信息。执行步骤S680。
如此,检测缓存中是否存在与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包头信息一致的包头信息,即判断数据包是否为已经存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包头信息还包括生产商信息;在步骤S642之前,还包括步骤:根据所述生产商信息,检测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包头信息的生产商信息与缓存中的包头信息的生产商信息是否一致。若是,则进入步骤S642;若否,则丢弃该数据包。
如图7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与上述数据发送方法对应的数据发送装置,包括:
数据封装模块710,用于获取待发送的数据,并将所述数据封装成数据包;
类型获取模块730,用于获取设备类型;所述设备类型包括第一类设备及第二类设备;
参数获取模块750,用于获取配置的射频参数;所述射频参数包括工作频率,所述工作频率包括常驻频率及备用频率;
重复发送模块770,用于当所述设备类型为第一类设备时,根据所述射频参数,以所述常驻频率为所述工作频率重复发送所述数据包;
跳频发送模块790,用于当所述设备类型为第二类设备时,根据所述射频参数,以所述备用频率为所述工作频率发送所述数据包。
上述数据发送装置,重复发送模块770当所述设备类型为第一类设备时,根据所述射频参数,以所述常驻频率为所述工作频率,重复发送所述数据包。跳频发送模块790当所述设备类型为第二类设备时,根据所述射频参数,以所述备用频率为所述工作频率发送所述数据包。该装置将所有第一类设备集中在常驻频率上进行通信,而所有第二类设备在备用频率上进行通信,如此,将不同类型的终端在不同的频率上进行通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数据冲突。同时,由于发送端重复发送数据包,可以增加接收端接收到正确的数据包的机会,因此,该方法可以减少乱码或丢包现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重复发送模块770,包括:
间隔获取单元,用于当所述接收端的设备类型为第一类设备时,获取随机间隔;
重复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随机间隔及所述射频参数,以所述常驻频率为所述工作频率,重复发送预设次数的所述数据包。
具体地,间隔获取单元,可具体包括:随机数生成子单元,用于随机生成一个随机数;单位间隔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单位间隔;随机间隔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随机数及所述单位间隔确定随机间隔。如,可以通过随机数乘以单位间隔的方式确定随机间隔。其中,单位间隔为预设的一个单位的时间间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备用切换模块,用于将工作频率由所述常驻频率切换为所述备用频率;
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工作频率上发送所述数据包;
常驻切换模块,用于将所述工作频率由所述备用频率切换为所述常驻频率。
如此,以所述备用频率为所述工作频率发送所述数据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
命令发送模块,用于发送切换命令至接收端。
发送端根据目标终端标识发送切换命令至接收端。切换命令包括:目标终端标识及目标频率。其中,目标频率为备用频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切换间隔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切换间隔。
此时,常驻切换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切换间隔将所述工作频率由所述备用频率切换为所述常驻频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包包括所述数据及包头信息;所述包头信息包括目标终端标识;所述跳频发送模块790,包括:
标识获取单元,用于当所述设备类型为第二类设备时,获取所述目标终端标识;
终端绑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终端标识绑定所述目标终端标识对应的接收端;
跳频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射频参数,以所述备用频率为所述工作频率发送所述数据包。
如图8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与上述数据接收方法对应的数据接收装置,包括:
重复接收模块820,用于在常驻频率上接收第一类设备重复发送的数据包,并获取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包的包头信息;
存在检测模块840,用于检测缓存中是否存在与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包头信息一致的包头信息;
第一执行模块860,用于若是,则丢弃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
第二执行模块880,用于若否,则保存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并将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包头信息进行缓存。
可以理解地,还可以包括:缓存申请模块,用于申请一个缓存;该缓存可以为一个循环队列;该缓存用于存储未存储且不重复的数据包的包头信息。第二执行模块中,将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包头信息进行缓存时,从缓存的第一个位置存储到最后一个位置,然后再从第一个位置覆盖存储直到最后一个位置,如此,循环存储,构成一个循环队列。
上述数据接收装置,由于在常驻频率上接收第一类设备重复发送的数据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乱码或丢包现象。通过对接收到的重复的数据包进行重复过滤的方式,可以避免重复存储相同的数据包,节约资源。其中,重复过滤的方式为检测缓存中是否存在与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包头信息一致的包头信息,若是,则丢弃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若否,则保存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并将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包头信息进行缓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对包头信息而不是整个数据包进行缓存,可以进一步节约资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包括:
命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类设备发送的切换命令;
频率切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切换命令将工作频率切换为备用频率;
数据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备用频率上,接收所述第二类设备发送的数据包。
在本实施例中,只需对接收到的第一类设备在常驻频率上发送的数据包进行过滤,而无需对接收到的第二类设备在备用频率上发送的数据包进行过滤。如此,可以进一步节约系统资源,避免不必要的过滤消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包头信息包括发送端标识及事件标识;所述存在检测模块840,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缓存中是否存在事件标识与接收到的数据包的事件标识一致的包头信息。
若否,则缓存中不存在与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包头信息一致的包头信息;
若是,则进入第二检测单元。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缓存中是否存在发送端标识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发送端标识一致的包头信息。若是,则缓存中存在与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包头信息一致的包头信息;若否,则缓存中不存在与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包头信息一致的包头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包头信息还包括生产商信息;所述存在检测模块840,还包括:生产商检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生产商信息,检测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包头信息的生产商信息与缓存中的包头信息的生产商信息是否一致。若是,则进入第一检测单元;若否,则丢弃该数据包。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多个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待发送的数据,并将所述数据封装成数据包;
获取设备类型;所述设备类型包括第一类设备及第二类设备;所述第一类设备为单发设备,所述第二类设备为收发设备;
获取配置的射频参数;所述射频参数包括工作频率,所述工作频率包括常驻频率及备用频率;
当所述设备类型为第一类设备时,根据所述射频参数,以所述常驻频率为所述工作频率重复发送所述数据包;
当所述设备类型为第二类设备时,根据所述射频参数,以所述备用频率为所述工作频率发送所述数据包;
所述当所述设备类型为第一类设备时,根据所述射频参数,以所述常驻频率为所述工作频率,重复发送所述数据包的步骤,包括:
当接收端的设备类型为第一类设备时,获取随机间隔;
根据所述随机间隔及所述射频参数,以所述常驻频率为所述工作频率,重复发送预设次数的所述数据包;
所述当所述设备类型为第二类设备时,根据所述射频参数,以所述备用频率为所述工作频率发送所述数据包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设备类型为第二类设备时,获取目标终端标识;
根据所述目标终端标识绑定所述目标终端标识对应的接收端;
根据所述射频参数,以所述备用频率为所述工作频率发送所述数据包;
所述以所述备用频率为所述工作频率发送所述数据包包括:
发送切换命令至接收端;所述切换命令包括目标频率,所述目标频率为备用频率;
将工作频率由所述常驻频率切换为所述备用频率;
在所述工作频率上发送所述数据包;
将所述工作频率由所述备用频率切换为所述常驻频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包包括所述数据及包头信息;所述包头信息包括目标终端标识。
3.一种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常驻频率上接收第一类设备重复发送的数据包,并获取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包的包头信息;所述包头信息包括发送端标识及事件标识;所述第一类设备为单发设备;
检测缓存中是否存在与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包头信息一致的包头信息;
若是,则丢弃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
若否,则保存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并将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包头信息进行缓存;
所述第一类设备重复发送的数据包包括:
当接收端的设备类型为第一类设备时,获取随机间隔;
根据所述随机间隔及射频参数,以所述常驻频率为工作频率,重复发送预设次数的所述数据包;
若发送端设备的设备类型为第二类设备,获取目标终端标识;所述第二类设备为收发设备;
根据所述目标终端标识绑定所述目标终端标识对应的接收端;
根据所述射频参数,以备用频率为所述工作频率发送所述数据包;
所述以备用频率为所述工作频率发送所述数据包包括:
发送切换命令至接收端;所述切换命令包括目标频率,所述目标频率为备用频率;
将发送端的工作频率由所述常驻频率切换为所述备用频率;
所述发送端在所述工作频率上发送所述数据包;
将所述发送端的所述工作频率由所述备用频率切换为所述常驻频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缓存中是否存在与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包头信息一致的包头信息的步骤,包括:
检测缓存中是否存在事件标识与接收到的数据包的事件标识一致的包头信息;
若否,则缓存中不存在与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包头信息一致的包头信息;
若是,则检测缓存中是否存在发送端标识与 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发送端标识一致的包头信息;若是,则缓存中存在与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包头信息一致的包头信息;若否,则缓存中不存在与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包头信息一致的包头信息。
5.一种数据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封装模块,用于获取待发送的数据,并将所述数据封装成数据包;
类型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设备类型;所述设备类型包括第一类设备及第二类设备;所述第一类设备为单发设备,所述第二类设备为收发设备;
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配置的射频参数;所述射频参数包括工作频率,所述工作频率包括常驻频率及备用频率;
重复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设备类型为第一类设备时,根据所述射频参数,以所述常驻频率为所述工作频率重复发送所述数据包;
跳频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设备类型为第二类设备时,根据所述射频参数,以所述备用频率为所述工作频率发送所述数据包;
所述重复发送模块,包括:
间隔获取单元,用于当接收端的设备类型为第一类设备时,获取随机间隔;
重复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随机间隔及所述射频参数,以所述常驻频率为所述工作频率,重复发送预设次数的所述数据包;
所述跳频发送模块,包括:
标识获取单元,用于当所述设备类型为第二类设备时,获取目标终端标识;
终端绑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终端标识绑定所述目标终端标识对应的接收端;
跳频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射频参数,以所述备用频率为所述工作频率发送所述数据包;
所述以所述备用频率为所述工作频率发送所述数据包包括:
发送切换命令至接收端;所述切换命令包括目标频率,所述目标频率为备用频率;
将工作频率由所述常驻频率切换为所述备用频率;
在所述工作频率上发送所述数据包;
将所述工作频率由所述备用频率切换为所述常驻频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包包括所述数据及包头信息;所述包头信息包括目标终端标识。
7.一种数据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重复接收模块,用于在常驻频率上接收第一类设备重复发送的数据包,并获取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包的包头信息;所述包头信息包括发送端标识及事件标识;所述第一类设备为单发设备;
存在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缓存中是否存在与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包头信息一致的包头信息;
第一执行模块,用于若是,则丢弃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
第二执行模块,用于若否,则保存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并将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包头信息进行缓存;
所述第一类设备重复发送的数据包包括:
当所述接收端的设备类型为第一类设备时,获取随机间隔;
根据所述随机间隔及射频参数,以所述常驻频率为工作频率,重复发送预设次数的所述数据包;
若发送端设备的设备类型为第二类设备,获取目标终端标识;所述第二类设备为收发设备;
根据所述目标终端标识绑定所述目标终端标识对应的接收端;
根据所述射频参数,以备用频率为所述工作频率发送所述数据包;
所述以备用频率为所述工作频率发送所述数据包包括:
发送切换命令至接收端;所述切换命令包括目标频率,所述目标频率为备用频率;
将发送端的工作频率由所述常驻频率切换为所述备用频率;
所述发送端在所述工作频率上发送所述数据包;
将所述发送端的所述工作频率由所述备用频率切换为所述常驻频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在检测模块,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缓存中是否存在事件标识与接收到的数据包的事件标识一致的包头信息;
第一检测结果单元,用于若否,则缓存中不存在与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包头信息一致的包头信息;
第二检测结果单元,用于若是,则检测缓存中是否存在发送端标识与 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发送端标识一致的包头信息;若是,则缓存中存在与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包头信息一致的包头信息;若否,则缓存中不存在与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包头信息一致的包头信息。
CN201610321275.4A 2016-05-12 2016-05-12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58715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21275.4A CN105871513B (zh) 2016-05-12 2016-05-12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21275.4A CN105871513B (zh) 2016-05-12 2016-05-12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71513A CN105871513A (zh) 2016-08-17
CN105871513B true CN105871513B (zh) 2020-06-12

Family

ID=56634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21275.4A Active CN105871513B (zh) 2016-05-12 2016-05-12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715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96141B (zh) * 2017-12-11 2020-10-13 天津津航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fc-ae-asm网络数据冗余方法
CN114531281A (zh) * 2022-01-25 2022-05-24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射频通讯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75488B1 (en) * 1999-11-17 2001-08-14 Motorola, Inc. Variable rate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2202076B (zh) * 2010-03-23 2014-08-27 深圳市金蝶中间件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及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
CN101951370B (zh) * 2010-09-17 2013-11-06 北京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udp的文件可靠传输方法
CN102411681B (zh) * 2011-04-12 2016-04-20 苏州君赢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向数据传输装置和通信方法
CN103684665B (zh) * 2012-09-13 2017-05-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中继节点及基站
CN103745181B (zh) * 2013-12-31 2016-06-15 浙江网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低频激活有源标签的防冲突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71513A (zh) 2016-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23759B (zh) 发送装置、信息通信方法
US8799520B2 (en)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 bus device wherein excusive identifiers of the station is used to both detect for errors and determine whether message is relevant to the station
CN104885395B (zh) 用于冲突解决的系统和方法
CN108886735B (zh) 一种信标发送方法及装置、网络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07925629B (zh) 一种IPv6网络中数据报文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10557184B (zh) 一种基于中继设备的通信、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KR20130096197A (ko) 무선 전송 채널의 품질을 평가하는 방법, 및 그 방법을 사용한 상주 게이트웨이
CN105871513B (zh)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8886713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数据接收设备及数据发送设备
JP2020048207A (ja) 無線センサシステム、無線端末装置、中継装置、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EP2498474A1 (e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JP5042640B2 (ja) 無線認証システム
KR20160122156A (ko) 버스 시스템용 가입자국, 그리고 버스 시스템의 데이터 전송률 증가 방법
US9801005B2 (en) Method of period allocation for mediu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hereof
WO2020226177A1 (ja) 中継ノード、制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10091088B2 (en) Mode selection for a communications session
JP2021182711A (ja)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4243626B (zh) 信息处理装置
KR101374721B1 (ko) 데이터 수집 장치 및 방법
JP6407118B2 (ja) 通信用基地局および端末装置
US20100049799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frequency diversity in security transmitters
JP6896861B2 (ja) ランダムアクセス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CN107925527B (zh) 控制数据分组传送的重试的方法、设备、装置和存储介质
KR101521276B1 (ko) Hd급 무선 영상 송수신 장치
CN112312329A (zh) 基于蓝牙广播的通信方法、系统及其主设备、从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72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12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3072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12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