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69516A - 一种肉眼可视纳米防伪标签 - Google Patents

一种肉眼可视纳米防伪标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69516A
CN105869516A CN201610409091.3A CN201610409091A CN105869516A CN 105869516 A CN105869516 A CN 105869516A CN 201610409091 A CN201610409091 A CN 201610409091A CN 105869516 A CN105869516 A CN 1058695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icle
nanometer
nano
sio
macroscop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0909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69516B (zh
Inventor
王连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040909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695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8695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695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695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695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3/00Labels, tag tickets, or similar identification or indication means; Seals; Postage or like stamps
    • G09F3/02Forms or construc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3/00Labels, tag tickets, or similar identification or indication means; Seals; Postage or like stamps
    • G09F3/02Forms or constructions
    • G09F2003/0257Multilay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肉眼可视纳米防伪标签,属于防伪技术领域,所述标签包括复合折射镜片层(1)、焦距层(2)、图像模式层(3),所述复合折射镜片层(1)与所述焦距层(2)相连,所述焦距层与所述图像模式层(3)相连。本发明通过影像设计调节视角与焦距来构成图像的原理开发而成的一种新型防伪标签,有效解决了防伪技术应用起来不方便,又易防造的难题;本发明的防伪标签可肉眼直观辨别,且无法复制,对我国商品防伪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肉眼可视纳米防伪标签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防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肉眼可视纳米防伪标签。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主要使用以下防伪技术:
(1)利用三维立体印刷技术,需要借助激光灯等其它设备防伪,应用起来不方便。
(2)数码防伪,就是利用数字技术建立一个代码认证,消费者买到产品后,刮开商品上的防伪涂层,获得一个防伪数码,通过手机,互联网或电话与数据库连接把数码传回计算机统一验证,具有唯一性。如中国专利文献“多色数码防伪技术(公开号:CN101145298A)”公开了一种多色数码防伪技术,利用激光光刻技术在表面薄膜上刻制镂空数码,在底层纸上印制多色条纹,将薄膜复合到底层纸上,复合后的镂空数码的每位数码是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的多色数码,复合后的镂空数码的每组多色数码全部用明码或部分多色数码覆盖,部分为明码,底层纸也可加荧光纤维并与激光镂空数码复合,该发明每组彩码构成一组本身具有防伪功能的防伪码,该组码可以部分覆盖成为密码,以提高防伪效能,此时既有部分彩码为明码作为一线防伪,又能将覆盖部分刮开后电话或手机短信查询,作为二线防伪,适用于防伪标签和防伪包装上。但是做假者就会建立一个假产品的数据库,为假产品验证。
(3)在印刷的墨中添加其他材料,通过加热或遇水变色等特征辨别真伪,应用起来也不方便。
由于以上三种防伪技术均存在不同的缺陷,因此,如何开发一种既方便又不易防造的技术来辨别真伪,成为了一个研究的方向。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通过影像设计调节视角与焦距来构成图像的原理开发一种新型防伪标签,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应用起来不方便,又易防造的难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肉眼可视纳米防伪标签,包括复合折射镜片层、焦距层、图像模式层,所述复合折射镜片层与所述焦距层相连,所述焦距层与所述图像模式层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复合折射镜片层的镜片由光栅交叉排列及表面平面处理涂层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镜片为四角镜片。
进一步的,所述图像模式层组成材料包括纳米颗粒,所述图像模式层是采用所述纳米颗粒组成的3D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3D结构包括字母、符号、标志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所述纳米颗粒是具有核和壳结构的颗粒,具有核和壳结构的纳米颗粒制备得到的结构可以展现很独特的性质,具有核和壳结构的胶体颗粒的一大优点是其稳定性由壳层材料的本质决定。这种具有核和壳结构的复合纳米颗粒经自然沉降得到有序的光子晶体,通过改变入射光的角度和光子晶体中填充溶剂的折射率研究金属纳米颗粒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吸收(LSPR)与有序结构所产生的光子带隙(LSPR)之间的相互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壳由二氧化硅材料制成,二氧化硅一直作为壳的包覆材料,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二氧化硅胶体颗粒具有异常高的稳定性,尤其是在水相体系中;其他的原因包括二氧化硅沉积过程的可控性(以及壳层的厚度)、加工性能、化学惰性、可控的多孔性等.所有的这些特性使得二氧化硅成为理想的、低廉的材料以定制材料的表面性质,同时也可以保持里面核结构的完整性。由于金纳米颗粒完全被包覆在二氧化硅中,二氧化硅壳层比较厚,其特征吸收峰LSPR对周围环境的折射率不敏感;而且LSPR的峰位置与入射光的角度变化没有关系。对于PBG而言,其峰位置随着入射光角度的增加而向波长较短处迁移,当填充溶剂的折射率逐渐增加时,PBG的峰位置向波长较长处迁移。伴随着吸收强度的减小。Au@SiO2复合光子晶体的特征吸收峰中,金纳米颗粒的LSPR的峰位置相对固定,不受入射光的角度和周围环境变化的影响,因而,通过这两个的因素的调节.可以很好地控制PBG相对LSPR的迁移。
进一步的,所述核的直径为15nm,所述壳的厚度为8-28nm。
进一步的,所述纳米颗粒的空隙中填充有环氧树脂,在Au@SiO2复合光子晶体中金纳米颗粒被完全包覆在二氧化硅壳中,不能“自由地”反映周围环境的变化,这也会限制其在传感、催化等方面的应用。以Au@SiO2光子晶体为模板,在空隙中填充环氧树脂,接着用氢氟酸去除模板中的二氧化硅,得到环氧树脂的三维有序大孔膜。模板中的金纳米颗粒被“释放”出来并留在环氧树脂膜的空隙中。这样的体系由两个主要优点:金属纳米颗粒对光子晶体的光学性质有重要的影响;聚合物膜中的连通的大孔使得离子或大分子能够自由扩散,而金颗粒可以和其充分地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图像模式层(3)中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金纳米颗粒外包覆着二氧化硅壳层,制得Au@SiO2复合纳米颗粒;
b.将步骤a制得的Au@SiO2复合纳米颗粒与聚苯乙烯颗粒混合均匀后制得胶体,所述Au@SiO2颗粒填充在聚苯乙烯颗粒之间的空隙中;
c.通过在500℃下煅烧步骤b制得的胶体去除聚苯乙烯颗粒,同时也使得相邻Au@SiO2颗粒的二氧化硅壳层烧结,制得结构稳定的Au@SiO2的大孔膜,膜的壁结构由紧密堆积的Au@SiO2复合纳米颗粒构成,即制得图像模式层(3)中的纳米颗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影像设计调节视角与焦距来构成图像的原理开发而成的一种新型防伪标签,有效解决了防伪技术应用起来不方便,又易防造的难题。
(2)本发明是利用标签的防伪新型技术,在产品商标中隐藏无数个纳米颗粒,这些纳米颗粒可以组合成不同的图形,利用光学技术,人们可以通过肉眼直接辨别产品的真假,简单直观,且无法复制,对我国商品防伪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3)与以单一组分的金属纳米颗粒作为填充介质所得到的有序大孔膜相比,复合纳米颗粒构成的膜还有如下优点:作为包覆材料的二氧化硅可以提高金纳米颗粒的胶体稳定性,使作为核的金颗粒表现出类似二氧化硅胶体颗粒的特性,也使复合纳米颗粒容易填充到聚苯乙烯微球之间的空隙中;相邻Au@SiO2颗粒的二氧化硅层通过高温可以烧结,提高了整个膜结构的机械稳定性;以核和壳结构的纳米颗粒构建了复合的有序大孔膜。金纳米颗粒分布在周期性的二氧化硅结构中,二氧化硅壳层的厚度变化可以调节膜的结构和光学性质,这种复合的有序膜结构就具备了制造全光子带隙的材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肉眼可视纳米防伪标签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复合折射镜片层;2为焦距层;3为图像模式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肉眼可视纳米防伪标签,是能用肉眼直接可视防伪确认标记,所述标签包括复合折射镜片层(1)、焦距层(2)和图像模式层(3),所述复合折射镜片层(1)与所述焦距层(2)相连,所述焦距层与所述图像模式层(3)相连;所述复合折射镜片层(1)的镜片由光栅交叉排列及表面平面处理涂层组成,所述镜片为四角镜片;所述图像模式层(3)组成材料包括纳米颗粒,所述图像模式层(3)是采用所述纳米颗粒组成的3D结构,所述3D结构为字母;所述纳米颗粒是具有核和壳结构的颗粒,所述壳由二氧化硅材料制成;所述核的直径为15nm,所述壳的厚度为8nm;所述纳米颗粒的空隙中填充有环氧树脂。
上述纳米颗粒的空隙中填充环氧树脂方法和作用如下:制造核为直径15nm的金颗粒,然后在金颗粒外面包覆二氧化硅形成复合颗粒(Au@SiO2)。这种具有核和壳结构的复合纳米颗粒经自然沉降得到有序的Au@SiO2光子晶体。以Au@SiO2光子晶体为模板,在空隙中填充环氧树脂,接着用氢氟酸去除模板中的二氧化硅,得到环氧树脂的纳米颗粒,模板中的金纳米颗粒被“释放”出来并留在环氧树脂膜的空隙中,这样的体系主要有以下优点:金属纳米颗粒对光子晶体的光学性质有重要的影响;聚合物膜中的连通的大孔使得离子或大分子能够自由扩散,而金颗粒可以和其充分地接触。
所述图像模式层(3)中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直径为15nm的金纳米颗粒外包覆着厚度为8nm的二氧化硅壳层,制得Au@SiO2复合纳米颗粒;
b.将步骤a制得的Au@SiO2复合纳米颗粒与直径为640nm聚苯乙烯颗粒混合均匀后制得胶体,所述Au@SiO2颗粒填充在聚苯乙烯颗粒之间的空隙中;
c.通过在500℃下煅烧步骤b制得的胶体去除聚苯乙烯颗粒,同时也使得相邻Au@SiO2颗粒的二氧化硅壳层烧结,制得结构稳定的Au@SiO2的大孔膜,膜的壁结构由紧密堆积的Au@SiO2复合纳米颗粒构成,即制得图像模式层(3)中的纳米颗粒。
所述肉眼可视纳米防伪标签应用如下:在透明胶中加入所述纳米颗粒,所述纳米颗粒通过组合可以形成字母,然后加工成薄片,薄片上面可以印上商品的商标,透过商标肉眼就可以看到预先设计好的字母。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一种肉眼可视纳米防伪标签,是能用肉眼直接可视防伪确认标记的,所述标签包括复合折射镜片层(1)、焦距层(2)、图像模式层(3),所述复合折射镜片层(1)与所述焦距层(2)相连,所述焦距层与所述图像模式层(3)相连;所述复合折射镜片层(1)的镜片由光栅交叉排列及表面平面处理涂层组成,所述镜片为四角镜片;所述图像模式层(3)组成材料包括纳米颗粒,所述图像模式层(3)是采用所述纳米颗粒组成的3D结构,所述3D结构为符号;所述纳米颗粒是具有核和壳结构的颗粒,所述壳由二氧化硅材料制成;所述核的直径为15nm,所述壳的厚度为28nm;所述纳米颗粒的空隙中填充有环氧树脂。
上述纳米颗粒的空隙中填充环氧树脂方法和作用如下:制造核为直径15nm的金颗粒,然后在金颗粒外面包覆二氧化硅形成复合颗粒(Au@SiO2)。这种具有核和壳结构的复合纳米颗粒经自然沉降得到有序的Au@SiO2光子晶体。以Au@SiO2光子晶体为模板,在空隙中填充环氧树脂,接着用氢氟酸去除模板中的二氧化硅,得到环氧树脂的纳米颗粒,模板中的金纳米颗粒被“释放”出来并留在环氧树脂膜的空隙中,这样的体系主要有以下优点:金属纳米颗粒对光子晶体的光学性质有重要的影响;聚合物膜中的连通的大孔使得离子或大分子能够自由扩散,而金颗粒可以和其充分地接触。
所述图像模式层(3)中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直径为15nm的金纳米颗粒外包覆着厚度为28nm的二氧化硅壳层,制得Au@SiO2复合纳米颗粒;
b.将步骤a制得的Au@SiO2复合纳米颗粒与直径为640nm聚苯乙烯颗粒混合均匀后制得胶体,所述Au@SiO2颗粒填充在聚苯乙烯颗粒之间的空隙中;
c.通过在500℃下煅烧步骤b制得的胶体去除聚苯乙烯颗粒,同时也使得相邻Au@SiO2颗粒的二氧化硅壳层烧结,制得结构稳定的Au@SiO2的大孔膜,膜的壁结构由紧密堆积的Au@SiO2复合纳米颗粒构成,即制得图像模式层(3)中的纳米颗粒。
所述肉眼可视纳米防伪标签应用如下:把所述纳米颗粒直接印刷在产品上,所述纳米颗粒的不同排列组合利用光学原理,在不同角度看到不同的字母。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一种肉眼可视纳米防伪标签,是能用肉眼直接可视防伪确认标记的,所述标签包括复合折射镜片层(1)、焦距层(2)、图像模式层(3),所述复合折射镜片层(1)与所述焦距层(2)相连,所述焦距层与所述图像模式层(3)相连;所述复合折射镜片层(1)的镜片由光栅交叉排列及表面平面处理涂层组成,所述镜片为四角镜片;所述图像模式层(3)组成材料包括纳米颗粒,所述图像模式层(3)是采用所述纳米颗粒组成的3D结构,所述3D结构为标志;所述纳米颗粒是具有核和壳结构的颗粒,所述壳由二氧化硅材料制成;所述核的直径为15nm,所述壳的厚度为20nm;所述纳米颗粒的空隙中填充有环氧树脂。
上述纳米颗粒的空隙中填充环氧树脂方法和作用如下:制造核为直径15nm的金颗粒,然后在金颗粒外面包覆二氧化硅形成复合颗粒(Au@SiO2)。这种具有核和壳结构的复合纳米颗粒经自然沉降得到有序的Au@SiO2光子晶体。以Au@SiO2光子晶体为模板,在空隙中填充环氧树脂,接着用氢氟酸去除模板中的二氧化硅,得到环氧树脂的纳米颗粒,模板中的金纳米颗粒被“释放”出来并留在环氧树脂膜的空隙中,这样的体系主要有以下优点:金属纳米颗粒对光子晶体的光学性质有重要的影响;聚合物膜中的连通的大孔使得离子或大分子能够自由扩散,而金颗粒可以和其充分地接触。
所述图像模式层(3)中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直径为15nm的金纳米颗粒外包覆着厚度为20nm的二氧化硅壳层,制得Au@SiO2复合纳米颗粒;
b.将步骤a制得的Au@SiO2复合纳米颗粒与直径为640nm聚苯乙烯颗粒混合均匀后制得胶体,所述Au@SiO2颗粒填充在聚苯乙烯颗粒之间的空隙中;
c.通过在500℃下煅烧步骤b制得的胶体去除聚苯乙烯颗粒,同时也使得相邻Au@SiO2颗粒的二氧化硅壳层烧结,制得结构稳定的Au@SiO2的大孔膜,膜的壁结构由紧密堆积的Au@SiO2复合纳米颗粒构成,即制得图像模式层(3)中的纳米颗粒。
所述肉眼可视纳米防伪标签应用如下:在透明胶中加入所述纳米颗粒,所述纳米颗粒通过组合可以找到不同的标志,然后加工成薄片,薄片上面可以印上商品的商标,透过商标肉眼就可以看到预先设计好的标志。
实施例4
如图1所示,一种肉眼可视纳米防伪标签,是能用肉眼直接可视防伪确认标记的,所述标签包括复合折射镜片层(1)、焦距层(2)、图像模式层(3),所述复合折射镜片层(1)与所述焦距层(2)相连,所述焦距层与所述图像模式层(3)相连;所述复合折射镜片层(1)的镜片由光栅交叉排列及表面平面处理涂层组成,所述镜片为四角镜片;所述图像模式层(3)组成材料包括纳米颗粒,所述图像模式层(3)是采用所述纳米颗粒组成的3D结构,所述3D结构为字母、符号;所述纳米颗粒是具有核和壳结构的颗粒,所述壳由二氧化硅材料制成;所述核的直径为15nm,所述壳的厚度为10nm;所述纳米颗粒的空隙中填充有环氧树脂。
上述纳米颗粒的空隙中填充环氧树脂方法和作用如下:制造核为直径15nm的金颗粒,然后在金颗粒外面包覆二氧化硅形成复合颗粒(Au@SiO2)。这种具有核和壳结构的复合纳米颗粒经自然沉降得到有序的Au@SiO2光子晶体。以Au@SiO2光子晶体为模板,在空隙中填充环氧树脂,接着用氢氟酸去除模板中的二氧化硅,得到环氧树脂的纳米颗粒,模板中的金纳米颗粒被“释放”出来并留在环氧树脂膜的空隙中,这样的体系主要有以下优点:金属纳米颗粒对光子晶体的光学性质有重要的影响;聚合物膜中的连通的大孔使得离子或大分子能够自由扩散,而金颗粒可以和其充分地接触。
所述图像模式层(3)中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直径为15nm的金纳米颗粒外包覆着厚度为10nm的二氧化硅壳层,制得Au@SiO2复合纳米颗粒;
b.将步骤a制得的Au@SiO2复合纳米颗粒与直径为640nm聚苯乙烯颗粒混合均匀后制得胶体,所述Au@SiO2颗粒填充在聚苯乙烯颗粒之间的空隙中;
c.通过在500℃下煅烧步骤b制得的胶体去除聚苯乙烯颗粒,同时也使得相邻Au@SiO2颗粒的二氧化硅壳层烧结,制得结构稳定的Au@SiO2的大孔膜,膜的壁结构由紧密堆积的Au@SiO2复合纳米颗粒构成,即制得图像模式层(3)中的纳米颗粒。
所述肉眼可视纳米防伪标签应用如下:把所述纳米颗粒直接印刷在产品上,所述纳米颗粒的不同排列组合利用光学原理,在不同角度看到不同的字母、符号。
实施例5
如图1所示,一种肉眼可视纳米防伪标签,是能用肉眼直接可视防伪确认标记的,所述标签包括复合折射镜片层(1)、焦距层(2)、图像模式层(3),所述复合折射镜片层(1)与所述焦距层(2)相连,所述焦距层与所述图像模式层(3)相连;所述复合折射镜片层(1)的镜片由光栅交叉排列及表面平面处理涂层组成,所述镜片为四角镜片;所述图像模式层(3)组成材料包括纳米颗粒,所述图像模式层(3)是采用所述纳米颗粒组成的3D结构,所述3D结构为符号、标志;所述纳米颗粒是具有核和壳结构的颗粒,所述壳由二氧化硅材料制成;所述核的直径为15nm,所述壳的厚度为15nm;所述纳米颗粒的空隙中填充有环氧树脂。
上述纳米颗粒的空隙中填充环氧树脂方法和作用如下:制造核为直径15nm的金颗粒,然后在金颗粒外面包覆二氧化硅形成复合颗粒(Au@SiO2)。这种具有核和壳结构的复合纳米颗粒经自然沉降得到有序的Au@SiO2光子晶体。以Au@SiO2光子晶体为模板,在空隙中填充环氧树脂,接着用氢氟酸去除模板中的二氧化硅,得到环氧树脂的纳米颗粒,模板中的金纳米颗粒被“释放”出来并留在环氧树脂膜的空隙中,这样的体系主要有以下优点:金属纳米颗粒对光子晶体的光学性质有重要的影响;聚合物膜中的连通的大孔使得离子或大分子能够自由扩散,而金颗粒可以和其充分地接触。
所述图像模式层(3)中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直径为15nm的金纳米颗粒外包覆着厚度为15nm的二氧化硅壳层,制得Au@SiO2复合纳米颗粒;
b.将步骤a制得的Au@SiO2复合纳米颗粒与直径为640nm聚苯乙烯颗粒混合均匀后制得胶体,所述Au@SiO2颗粒填充在聚苯乙烯颗粒之间的空隙中;
c.通过在500℃下煅烧步骤b制得的胶体去除聚苯乙烯颗粒,同时也使得相邻Au@SiO2颗粒的二氧化硅壳层烧结,制得结构稳定的Au@SiO2的大孔膜,膜的壁结构由紧密堆积的Au@SiO2复合纳米颗粒构成,即制得图像模式层(3)中的纳米颗粒。
所述肉眼可视纳米防伪标签应用如下:在透明胶中加入所述纳米颗粒,所述纳米颗粒通过组合可以找到不同的符号、标志,然后加工成薄片,薄片上面可以印上商品的商标,透过商标肉眼就可以看到预先设计好的符号、标志。
实施例6
如图1所示,一种肉眼可视纳米防伪标签,是能用肉眼直接可视防伪确认标记的,所述标签包括复合折射镜片层(1)、焦距层(2)、图像模式层(3),所述复合折射镜片层(1)与所述焦距层(2)相连,所述焦距层与所述图像模式层(3)相连;所述复合折射镜片层(1)的镜片由光栅交叉排列及表面平面处理涂层组成,所述镜片为四角镜片;所述图像模式层(3)组成材料包括纳米颗粒,所述图像模式层(3)是采用所述纳米颗粒组成的3D结构,所述3D结构为字母、符号、标志;所述纳米颗粒是具有核和壳结构的颗粒,所述壳由二氧化硅材料制成;所述核的直径为15nm,所述壳的厚度为25nm;所述纳米颗粒的空隙中填充有环氧树脂。
上述纳米颗粒的空隙中填充环氧树脂方法和作用如下:制造核为直径15nm的金颗粒,然后在金颗粒外面包覆二氧化硅形成复合颗粒(Au@SiO2)。这种具有核和壳结构的复合纳米颗粒经自然沉降得到有序的Au@SiO2光子晶体。以Au@SiO2光子晶体为模板,在空隙中填充环氧树脂,接着用氢氟酸去除模板中的二氧化硅,得到环氧树脂的纳米颗粒,模板中的金纳米颗粒被“释放”出来并留在环氧树脂膜的空隙中,这样的体系主要有以下优点:金属纳米颗粒对光子晶体的光学性质有重要的影响;聚合物膜中的连通的大孔使得离子或大分子能够自由扩散,而金颗粒可以和其充分地接触。
所述图像模式层(3)中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直径为15nm的金纳米颗粒外包覆着厚度为25nm的二氧化硅壳层,制得Au@SiO2复合纳米颗粒;
b.将步骤a制得的Au@SiO2复合纳米颗粒与直径为640nm聚苯乙烯颗粒混合均匀后制得胶体,所述Au@SiO2颗粒填充在聚苯乙烯颗粒之间的空隙中;
c.通过在500℃下煅烧步骤b制得的胶体去除聚苯乙烯颗粒,同时也使得相邻Au@SiO2颗粒的二氧化硅壳层烧结,制得结构稳定的Au@SiO2的大孔膜,膜的壁结构由紧密堆积的Au@SiO2复合纳米颗粒构成,即制得图像模式层(3)中的纳米颗粒。
所述肉眼可视纳米防伪标签应用如下:把纳米颗粒直接印刷在产品上,纳米颗粒的不同排列组合利用光学原理,在不同角度看到不同的标志,字母,符号。
以上内容不能认定本发明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肉眼可视纳米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肉眼可视纳米防伪标签包括复合折射镜片层(1)、焦距层(2)和图像模式层(3),所述复合折射镜片层(1)与所述焦距层(2)相连,所述焦距层与所述图像模式层(3)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肉眼可视纳米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折射镜片层(1)的镜片由光栅交叉排列及表面平面处理涂层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肉眼可视纳米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为四角镜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肉眼可视纳米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模式层(3)组成材料包括纳米颗粒,所述图像模式层(3)是采用所述纳米颗粒组成的3D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肉眼可视纳米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3D结构包括字母、符号、标志中的一种或多种。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肉眼可视纳米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颗粒是具有核和壳结构的颗粒。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肉眼可视纳米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由二氧化硅材料制成。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肉眼可视纳米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核的直径为15nm,所述壳的厚度为8-28nm。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肉眼可视纳米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颗粒的空隙中填充有环氧树脂。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肉眼可视纳米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模式层(3)中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金纳米颗粒外包覆着二氧化硅壳层,制得Au@SiO2复合纳米颗粒;
b.将步骤a制得的Au@SiO2复合纳米颗粒与聚苯乙烯颗粒混合均匀后制得胶体,所述Au@SiO2颗粒填充在聚苯乙烯颗粒之间的空隙中;
c.通过在500℃下煅烧步骤b制得的胶体去除聚苯乙烯颗粒,同时也使得相邻Au@SiO2颗粒的二氧化硅壳层烧结,制得结构稳定的Au@SiO2的大孔膜,膜的壁结构由紧密堆积的Au@SiO2复合纳米颗粒构成,即制得图像模式层(3)中的纳米颗粒。
CN201610409091.3A 2016-06-12 2016-06-12 一种肉眼可视纳米防伪标签 Active CN1058695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09091.3A CN105869516B (zh) 2016-06-12 2016-06-12 一种肉眼可视纳米防伪标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09091.3A CN105869516B (zh) 2016-06-12 2016-06-12 一种肉眼可视纳米防伪标签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69516A true CN105869516A (zh) 2016-08-17
CN105869516B CN105869516B (zh) 2018-11-09

Family

ID=56649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09091.3A Active CN105869516B (zh) 2016-06-12 2016-06-12 一种肉眼可视纳米防伪标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6951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54043A (zh) * 2018-12-28 2019-05-14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微纳结构防伪标签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2888A (zh) * 2004-11-19 2005-06-29 南京大学 高稳定性的Fe/(SiO2+C)核/壳复合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74374A (zh) * 2006-05-19 2007-11-21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具有核壳结构的稀土纳米荧光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2282218A (zh) * 2008-12-15 2011-12-14 科学与工业研究委员会 用于防伪特征的表面修饰的光学可变产品
CN102951606A (zh) * 2011-08-24 2013-03-0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纳米颗粒的制法、由其制备的纳米颗粒、和光子晶体器件
WO2015034190A1 (ko) * 2013-09-04 2015-03-12 주식회사 렌텍코리아 복수의 나노 구조물 및 입체 렌즈를 이용한 진품 확인용 라벨
JP2015194520A (ja) * 2014-03-31 2015-11-0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スクラッチラベル
CN105047073A (zh) * 2015-08-20 2015-11-11 朱家佳 双重3d防伪膜
CN105206175A (zh) * 2015-10-23 2015-12-30 浙江大学 基于图案化金属纳米复合材料的防伪标识及其制作方法
CN105469701A (zh) * 2015-12-30 2016-04-06 杭州沃朴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立体镜面图形防伪标签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2888A (zh) * 2004-11-19 2005-06-29 南京大学 高稳定性的Fe/(SiO2+C)核/壳复合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74374A (zh) * 2006-05-19 2007-11-21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具有核壳结构的稀土纳米荧光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2282218A (zh) * 2008-12-15 2011-12-14 科学与工业研究委员会 用于防伪特征的表面修饰的光学可变产品
CN102951606A (zh) * 2011-08-24 2013-03-0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纳米颗粒的制法、由其制备的纳米颗粒、和光子晶体器件
WO2015034190A1 (ko) * 2013-09-04 2015-03-12 주식회사 렌텍코리아 복수의 나노 구조물 및 입체 렌즈를 이용한 진품 확인용 라벨
JP2015194520A (ja) * 2014-03-31 2015-11-0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スクラッチラベル
CN105047073A (zh) * 2015-08-20 2015-11-11 朱家佳 双重3d防伪膜
CN105206175A (zh) * 2015-10-23 2015-12-30 浙江大学 基于图案化金属纳米复合材料的防伪标识及其制作方法
CN105469701A (zh) * 2015-12-30 2016-04-06 杭州沃朴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立体镜面图形防伪标签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54043A (zh) * 2018-12-28 2019-05-14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微纳结构防伪标签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69516B (zh) 2018-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i et al. Engineering light at the nanoscale: structural color filters and broadband perfect absorbers
Xue et al. Scalable, full-colour and controllable chromotropic plasmonic printing
Kristensen et al. Plasmonic colour generation
Qi et al. New encryption strategy of photonic crystals with bilayer inverse heterostructure guided from transparency response
Flauraud et al. Silicon nanostructures for bright field full color prints
Jiang et al. Scalable inkjet-based structural color printing by molding transparent gratings on multilayer nanostructured surfaces
Keshavarz Hedayati et al. Antireflective coatings: Conventional stacking layers and ultrathin plasmonic metasurfaces, a mini-review
Buskens et al. Antireflective coatings for glass and transparent polymers
Gu et al. Color generation via subwavelength plasmonic nanostructures
AU2012309205B2 (en) An optical arrangement and a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Lee et al. Colloidal photonic crystals toward structural color palettes for security materials
Wu et al. Optical functional materials inspired by biology
Roberts et al. Laser writing of bright colors on near-percolation plasmonic reflector arrays
Clausen et al. Plasmonic metasurfaces for coloration of plastic consumer products
Zhang et al. Continuous metal plasmonic 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s
US20080259455A1 (en) Nano-structured zero-order diffractive filter
CN108603955A (zh) 防伪用光学元件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Qi et al. Rotational periodicity display of the tunable wettability pattern in a photoswitch based on a response bilayer photonic crystal
Nawrot et al. Transmission phase gratings fabricated with direct laser writing as color filters in the visible
WO2004077453A3 (en) Encapsulated nanoparticles for the absorption of electromagnetic energy
US10823978B2 (en) Optical imaging film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Zhong et al. Hollow spheres: crucial building blocks for novel nanostructures and nanophotonics
Wu et al. Low-angle-dependent anticounterfeiting label decoded by alcohol tissue wiping based on a multilayer photonic crystal structure
Kim et al. Enlarged color gamut representation enabled by transferable silicon nanowire arrays on metal–insulator–metal films
Cho et al. Mechanoresponsive scatterers for high-contrast optical modul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