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69201A - 在全景漫游中实现全景视图平滑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在全景漫游中实现全景视图平滑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69201A
CN105869201A CN201610177046.XA CN201610177046A CN105869201A CN 105869201 A CN105869201 A CN 105869201A CN 201610177046 A CN201610177046 A CN 201610177046A CN 105869201 A CN105869201 A CN 1058692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panoramic
camera site
observation place
vie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7704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郝大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Panothin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Panothin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Panothin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Panothin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17704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69201A/zh
Publication of CN1058692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69201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3/00Animation
    • G06T13/203D [Three Dimensional] anim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5/003D [Three Dimensional] image rendering
    • G06T15/005General purpose rendering archite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全景漫游中实现全景视图平滑切换的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获得当前场景的当前全景视图及其对应的当前全景视图深度信息,以及目标场景的目标全景视图及其对应的目标全景视图深度信息;产生当前三维重构空间和目标三维重构空间;在当前三维重构空间中确定第一原拍摄位置和第一目标拍摄位置,并在目标三维重构空间中确定第二原拍摄位置和第二目标拍摄位置;计算全景漫游切换帧对应的观察位置;在当前三维重构空间中的观察位置处生成当前渲染图,并在目标三维重构空间中的观察位置处生成目标渲染图;根据当前渲染图和目标渲染图合成全景漫游切换帧对应的观察位置渲染图。本发明能够全景漫游中实现全景视图的平滑、自然切换。

Description

在全景漫游中实现全景视图平滑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全景漫游中的场景切换方法,具体来说就是一种在全景漫游中实现全景视图平滑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全景漫游中从一个场景切换到相邻的场景时,现有做法是直接瞬间切换。这种切换方式给用户带来的体验是比较生硬,用户难以感受两个场景之间的关系。当用户从当前场景走入相邻场景时,更自然的切换方式就像3D游戏一样,从当前场景自然、平滑地切换到目标场景。
为了实现从当前场景自然、平滑地切换到目标场景,在切换过程中,人们对当前全景视图的显示进行一些变换,再瞬间切换到相邻的全景视图。例如相邻的全景视图在右侧,切换时则把当前全景视图的图像向左移动,模拟向右运动的感觉;或者相邻全景视图在前方,切换时则把当前全景视图的图像放大,模拟向前移动。但是,这种切换方式仍然不够自然,一是对图像的简单变换不能逼真模拟移动的感觉,二是切换过程末尾仍有突变的感觉。
此外,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3077509A介绍了一种利用离散立方体全景视图实时合成连续平滑全景视频的方法,对相邻两个全景视图进行特征点匹配,根据匹配结果进行三角剖分,使两幅全景视图三角剖分的拓扑相同。切换过程相当于把当前全景视图由当前三角剖分扭曲变换成相邻全景视图的三角剖分。该方法虽然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但是需要三角剖分建立的足够细,匹配特征点要足够多、足够密。但现实场景很难找到足够多、足够密的匹配特征点,而且数据处理量大,实际操作中全景变换会出现明显的不自然。
另外,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4182999A介绍了一种全景内动画跳转方法及系统,在从当前场景向目标场景切换过程中,移动和拉伸当前场景,并在跳转动画开始时就开始加载目标场景的图像,使得当前场景到目标场景的切换更加连贯。该全景内动画跳转方法在切换时插入切换动画,减少场景切换给用户带来的生硬与不适,但该方法没有让用户体验到从当前场景渐进到目标场景,因此,本方法依然不能逼真模拟用户在场景中移动,从而引起场景的变化。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研发一种场景平滑切换方法,让用户体验到从当前场景自然、平滑地过度到目标场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在全景漫游中实现全景视图平滑切换的方法及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场景切换不自然,场景切换数据处理量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在全景漫游中实现全景视图平滑切换的方法,包括:获得当前场景的当前全景视图及其对应的当前全景视图深度信息,以及目标场景的目标全景视图及其对应的目标全景视图深度信息;根据所述当前全景视图和所述当前全景视图深度信息产生当前三维重构空间,并根据所述目标全景视图和所述目标全景视图深度信息产生目标三维重构空间;在所述当前三维重构空间中确定第一原拍摄位置和第一目标拍摄位置,并在所述目标三维重构空间中确定第二原拍摄位置和第二目标拍摄位置;计算全景漫游切换帧对应的观察位置;在所述当前三维重构空间中的所述观察位置处生成当前渲染图,并在所述目标三维重构空间中的所述观察位置处生成目标渲染图;根据所述当前渲染图和所述目标渲染图合成所述全景漫游切换帧对应的观察位置渲染图。
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在全景漫游中实现全景视图平滑切换的装置,包括:采集单元,用于获得当前场景的当前全景视图及其对应的当前全景视图深度信息,以及目标场景的目标全景视图及其对应的目标全景视图深度信息;重构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全景视图和所述当前全景视图深度信息产生当前三维重构空间,并根据所述目标全景视图和所述目标全景视图深度信息产生目标三维重构空间;位置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当前三维重构空间中确定第一原拍摄位置和第一目标拍摄位置,并在所述目标三维重构空间中确定第二原拍摄位置和第二目标拍摄位置;计算单元,用于计算全景漫游切换帧对应的观察位置;渲染单元,用于在所述当前三维重构空间中的所述观察位置处生成当前渲染图,并在所述目标三维重构空间中的所述观察位置处生成目标渲染图;合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当前渲染图和所述目标渲染图合成所述全景漫游切换帧对应的观察位置渲染图。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得知在全景漫游中实现全景视图平滑切换的方法及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和特点:首先,获得当前全景视图及其对应的当前全景视图深度信息,以及目标全景视图及其对应的目标全景视图深度信息;然后,根据当前全景视图和当前全景视图深度信息产生当前三维重构空间,并根据目标全景视图和目标全景视图深度信息产生目标三维重构空间;其次,分别在当前三维重构空间和目标三维重构空间中确定原拍摄位置和目标拍摄位置,计算全景漫游切换帧对应的观察位置,并根据观察位置在当前三维重构空间内生成当前渲染图,在目标三维重构空间中生成目标渲染图;最后根据当前渲染图和目标渲染图合成观察位置渲染图。利用多帧全景漫游切换帧模拟观看者从当前全景视图A(当前场景)逐渐平移到目标全景视图B(目标场景),将不同全景视图之间的直接切换变成一种渐近切换,即利用多帧图像描绘从当前全景视图A切换到目标全景视图B的过程,每帧图像中观看者相对当前全景视图A和目标全景视图B的位置关系是不同的,而是从当前全景视图A渐进到目标全景视图B,实现全景漫游中全景视图的平滑切换,场景切换过程如同用户在现实场景中移动;场景切换时不存在突变,不会给用户带来视觉不适;并且不依赖于足够密的特征点进行匹配,数据处理量小,处理效率高。
应了解的是,上述一般描述及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仅为示例性及阐释性的,其并不能限制本发明所欲主张的范围。
附图说明
下面的所附附图是本发明的说明书的一部分,其绘示了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所附附图与说明书的描述一起用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在全景漫游中实现全景视图平滑切换的方法的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在全景漫游中实现全景视图平滑切换的方法的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在全景漫游中实现全景视图平滑切换的方法的实施例三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在全景漫游中实现全景视图平滑切换的方法的实施例四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在全景漫游中实现全景视图平滑切换的方法的实施例五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在全景漫游中实现全景视图平滑切换的装置的实施例一的框图;
图7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在全景漫游中实现全景视图平滑切换的装置的实施例二的框图;
图8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在全景漫游中实现全景视图平滑切换的装置的实施例三的框图;
图9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在全景漫游中实现全景视图平滑切换的装置的实施例四的框图;
图10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在全景漫游中实现全景视图平滑切换的装置的实施例五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将以附图及详细叙述清楚说明本发明所揭示内容的精神,任何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发明内容的实施例后,当可由本发明内容所教示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的精神与范围。
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在附图及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相同或类似标号的元件/构件是用来代表相同或类似部分。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等,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也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仅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元件或操作。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创作。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及/或”,包括所述事物的任一或全部组合。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语“大致”、“约”等,用以修饰任何可以微变化的数量或误差,但这些微变化或误差并不会改变其本质。一般而言,此类用语所修饰的微变化或误差的范围在部分实施例中可为20%,在部分实施例中可为10%,在部分实施例中可为5%或是其他数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前述提及的数值可依实际需求而调整,并不以此为限。
某些用以描述本申请的用词将于下或在此说明书的别处讨论,以提供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有关本申请的描述上额外的引导。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在全景漫游中实现全景视图平滑切换的方法的实施例一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获得当前全景视图及其对应的当前全景视图深度信息,以及目标全景视图及其对应的目标全景视图深度信息;并根据当前全景视图和当前全景视图深度信息产生当前三维重构空间,并根据目标全景视图和目标全景视图深度信息产生目标三维重构空间;然后分别在当前三维重构空间和目标三维重构空间中确定原拍摄位置和目标拍摄位置,计算全景漫游切换帧对应的观察位置,并根据观察位置在当前三维重构空间内生成当前渲染图,在目标三维重构空间中生成目标渲染图;最后根据当前渲染图和目标渲染图合成观察位置渲染图。
该附图具体实施方式包括:
步骤101:获得当前场景的当前全景视图及其对应的当前全景视图深度信息,以及目标场景的目标全景视图及其对应的目标全景视图深度信息。当前全景视图和目标全景视图可以为球面投影全景视图,可以将当前全景视图和目标全景视图划分成128×64的矩形网格,每个矩形网格可以进一步拆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根据直角三角形顶点在全景视图的位置,以及直角三角形顶点与球心的距离(全景视图深度信息)确定直角三角形顶点的三维坐标。
步骤102:根据所述当前全景视图和所述当前全景视图深度信息产生当前三维重构空间,并根据所述目标全景视图和所述目标全景视图深度信息产生目标三维重构空间。根据直角三角形顶点的三维坐标以及直角三角形贴图可以产生三维重构空间。
步骤103:在所述当前三维重构空间中确定第一原拍摄位置和第一目标拍摄位置,并在所述目标三维重构空间中确定第二原拍摄位置和第二目标拍摄位置。第一原拍摄位置可以是当前球面投影全景视图的球心,第二目标摄位置可以是目标球面投影全景视图的球心。通常情况下,第一原拍摄位置和第一目标拍摄位置之间的直线距离,等于第二原拍摄位置和第二目标拍摄位置之间的直线距离。
步骤104:计算全景漫游切换帧对应的观察位置。观察位置就是从当前场景移动到目标场景途经的某一位置,具体来说,本发明利用多个全景漫游切换帧模拟从当前场景移动到目标场景,观察位置就是某一个全景漫游切换帧对应的位置,通常情况下,第一原拍摄位置和第一目标拍摄位置之间的直线距离,等于第二原拍摄位置和第二目标拍摄位置之间的直线距离;观察位置与第一原拍摄位置之间的距离,等于观察位置与第二原拍摄位置之间的距离;观察位置与第一目标拍摄位置之间的距离,等于观察位置与第二目标拍摄位置之间的距离。
步骤105:在所述当前三维重构空间中的所述观察位置处生成当前渲染图,并在所述目标三维重构空间中的所述观察位置处生成目标渲染图。通常由GPU(图形处理器)生成当前渲染图和目标渲染图。
步骤106:根据所述当前渲染图和所述目标渲染图合成所述全景漫游切换帧对应的观察位置渲染图。将观察位置与第一原拍摄位置之间的距离,比上观察位置与第一目标拍摄位置之间的距离,根据得到的比值给当前渲染图和目标渲染图的色彩通道值分配权重,最终得到观察位置渲染图的色彩通道值。或者,将观察位置与第二原拍摄位置之间的距离,比上观察位置与第二目标拍摄位置之间的距离,根据得到的比值给当前渲染图和目标渲染图的色彩通道值分配权重,最终得到观察位置渲染图的色彩通道值。
参见图1,在当前三维重构空间中,当观察位置在第一原拍摄位置时,当前渲染图就是当前全景视图;在目标三维重构空间中,当观察位置在第二目标拍摄位置时,目标渲染图就是目标全景视图。利用多帧全景漫游切换帧模拟观看者(用户)从当前全景视图逐渐平移到目标全景视图,将不同全景视图之间的直接切换变成一种渐近切换,即利用多帧全景漫游切换帧(观察位置渲染图)描绘从当前全景视图逐渐平移到目标全景视图的过程,每帧观察位置渲染图中观看者相对当前全景视图和目标全景视图的位置关系是不同的,而是从当前全景视图逐渐平移到目标全景视图,实现全景漫游中全景视图的平滑切换。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在全景漫游中实现全景视图平滑切换的方法的实施例二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根据所述当前全景视图和所述当前全景视图深度信息产生当前三维重构空间,并根据所述目标全景视图和所述目标全景视图深度信息产生目标三维重构空间。
该附图具体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当前全景视图和所述当前全景视图深度信息产生当前三维重构空间包括:
步骤1021:将所述当前全景视图均分成阵列为O×P的源网格。例如,假如当前全景视图为球形视图,可以将当前全景视图展开成一个矩形平面图,然后将该矩形平面图均分成128×64阵列源网格,当然为了获得更加逼真的视觉效果,也可以将矩形平面图均分成256×128阵列源网格,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步骤1022:根据所述当前全景视图深度信息确定所述源网格的三维顶点坐标。本发明可以通过图像匹配算法或者3D激光扫描仪获得当前全景视图深度信息。根据源网格在矩形平面图上的位置,可以知道源网格(即矩形网格)顶点的二维坐标,或者将矩形网格拆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网格,可以知道直角三角形网格顶点的二维坐标,再根据当前全景视图深度信息可以获得矩形网格或者三角形网格顶点的三维坐标(即三维顶点坐标)。
步骤1023:根据所述源网格以及所述源网格的三维顶点坐标产生当前三维重构空间。利用源网格对应的球形视图(即球面贴图)和三维顶点坐标可以产生当前三维重构空间。
根据所述目标全景视图和所述目标全景视图深度信息产生目标三维重构空间,具体包括:
步骤1024:将所述目标全景视图均分成阵列为O×P的目标网格。例如,目标全景视图为球形视图,可以将目标全景视图展开成一个矩形平面图,然后将该矩形平面图均分成128×64阵列目标网格,当然为了获得更加逼真的视觉效果,也可以将矩形平面图均分成256×128阵列目标网格,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步骤1025:根据所述目标全景视图深度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网格的三维顶点坐标。可以通过图像匹配算法或者3D激光扫描仪获得目标全景视图深度信息。根据目标网格在矩形平面图上的位置,可以知道目标网格(即矩形网格)顶点的二维坐标,或者将矩形网格拆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网格,可以知道直角三角形网格顶点的二维坐标,再根据目标全景视图深度信息可以获得矩形网格或者三角形网格顶点的三维坐标(即三维顶点坐标)。
步骤1026:根据所述目标网格以及所述目标网格的三维顶点坐标产生目标三维重构空间。利用目标网格对应的球形视图(即球面贴图)和三维顶点坐标可以产生目标三维重构空间。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在全景漫游中实现全景视图平滑切换的方法的实施例三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根据全景漫游切换帧对应的帧序号和切换总帧数,计算该全景漫游切换帧对应的观察位置。
该附图具体实施方式中,步骤104具体包括:
步骤1041:确定全景漫游切换帧的帧序号。本发明利用N帧全景漫游切换帧模拟从当前场景切换到目标场景,即利用N个特征点将第一原拍摄位置和第一目标拍摄位置之间的连线N-1等分,并利用N个特征点将第二原拍摄位置和第二目标拍摄位置之间的连线N-1等分,特征点即为观察位置,特征点的序号即为帧序号;在当前三维重构空间中,第一个特征点对应的全景漫游切换帧为当前全景视图,在目标三维重构空间中,第N个特征点对应的全景漫游切换帧为目标全景视图。
步骤1042:根据切换总帧数和所述帧序号计算该全景漫游切换帧对应的观察位置。根据切换总帧数N和帧序号M可以计算出全景漫游切换帧对应的观察位置。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观察位置T与所述第一原拍摄位置A之间的距离L1的具体计算公式为:
L 1 = A T = M - 1 N - 1 × A B
其中,M为全景漫游切换帧的帧序号;N为切换总帧数;B为第一目标拍摄位置,AB为第一原拍摄位置A和第一目标拍摄位置B之间的距离;
所述观察位置T与所述第二原拍摄位置C之间的距离L2的具体计算公式为:
L 2 = C T = M - 1 N - 1 × C D
其中,M为全景漫游切换帧的帧序号;N为切换总帧数;D为第二目标拍摄位置,CD为第二原拍摄位置C和第二目标拍摄位置D之间的距离。通常情况下,距离L1与距离L2相等。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在全景漫游中实现全景视图平滑切换的方法的实施例四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根据所述当前渲染图和所述目标渲染图合成所述全景漫游切换帧对应的观察位置渲染图。
在该附图具体实施例中,步骤106具体包括:
步骤1061:计算距离L1与距离AB之间的第一比例R1。假定,全景漫游切换帧对应的帧序号M为21,从当前场景切换到目标场景的切换总帧数N为101,那么R1=(M-1)/(N-1)=0.2,即R1为0.2。
步骤1062:计算所述观察位置T与所述第一目标拍摄位置B之间的距离TB与距离AB的第二比例R2。观察位置T对应的全景漫游切换帧的帧序号M为21,从当前场景切换到目标场景的切换总帧数N为101,那么R2=(N-M)/(N-1)=(1-R1)=0.8,即R2为0.8。
步骤1063:根据所述第一比例R1、所述第二比例R2、所述当前渲染图和所述目标渲染图合成观察位置渲染图。当前渲染图的像素块和目标渲染图的像素块一一对应,将当前渲染图的像素块的色彩通道值与R1相乘,将对应目标渲染图的像素块的色彩通道值与R2相乘,然后求和,获得观察位置渲染图对应的像素块的色彩通道值,这样可以求出观察位置渲染图所有像素块的色彩通道值,即获得观察位置渲染图。
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一比例R1、所述第二比例R2、所述当前渲染图和所述目标渲染图合成观察位置渲染图,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比例R1、所述第二比例R2、所述当前渲染图的像素色彩通道值X1和对应的所述目标渲染图的像素色彩通道值X2合成观察位置渲染图的像素色彩通道值X。
观察位置渲染图的像素色彩通道值X的计算公式为:
X=X1×R1+X2×R2=X1×R1+X2×(1-R1)
其中,X为观察位置渲染图的像素色彩通道值;X1为当前渲染图的像素色彩通道值;X2为目标渲染图的像素色彩通道值;R1为观察位置T与所述第一原拍摄位置A之间的距离L1与距离AB之间的比值;R2为观察位置T与所述第一目标拍摄位置B之间的距离TB与距离AB之间的比值。
假设像素色彩通道值利用红、绿、蓝(RGB)三基色值表示,当前渲染图的像素色彩通道值为(0.1,0.2,0.4),目标渲染图的像素色彩通道值为(0.2,0.5,0.5),R1为0.2,R2为0.8,那么观察位置渲染图的像素色彩通道值为(0.1×0.2+0.2×0.8,0.2×0.2+0.5×0.8,0.4×0.2+0.5×0.8),即(0.18,0.44,0.48)。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在全景漫游中实现全景视图平滑切换的方法的实施例五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根据所述当前渲染图和所述目标渲染图合成所述全景漫游切换帧对应的观察位置渲染图。
该附图所示具体实施例中,步骤S106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步骤S1061’:计算距离L2与距离CD之间的第三比例R3。通常距离L2与距离L1相等,第三比例R3与第一比例R1相等。
步骤S1062’:计算所述观察位置T与所述第二目标拍摄位置D之间的距离TD与距离CD之间的第四比例R4。通常距离TD与距离TB相等,第四比例R4与第二比例R2相等。
步骤S1063’:根据所述第三比例R3、所述第四比例R4、所述当前渲染图和所述目标渲染图合成观察位置渲染图。当前渲染图的像素块和目标渲染图的像素块一一对应,将当前渲染图的像素块的色彩通道值与R3相乘,将对应目标渲染图的像素块的色彩通道值与R4相乘,然后求和,获得观察位置渲染图对应的像素块的色彩通道值,这样可以求出观察位置渲染图所有像素块的色彩通道值,即获得观察位置渲染图。
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三比例R3、所述第四比例R4、所述当前渲染图和所述目标渲染图合成观察位置渲染图,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第三比例R3、所述第四比例R4、所述当前渲染图的像素色彩通道值X3和对应的所述目标渲染图的像素色彩通道值X4合成观察位置渲染图的像素色彩通道值X。
观察位置渲染图的像素色彩通道值X的计算公式为:
X=X3×R3+X4×R4=X3×R3+X4×(1-R3)
其中,X为观察位置渲染图的像素色彩通道值;X3为当前渲染图的像素色彩通道值;X4为目标渲染图的像素色彩通道值;R3为距离观察位置T与第二原拍摄位置C之间的距离L2与距离CD的比值;R4为观察位置T与第二目标拍摄位置D之间的距离TD与距离CD的比值。
图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在全景漫游中实现全景视图平滑切换的装置的实施例一的框图,上述图1-图5的方法可以应用到图6所示的实现全景视图平滑切换的装置中,如图6所示,获得当前全景视图及其对应的当前全景视图深度信息,以及目标全景视图及其对应的目标全景视图深度信息;并根据当前全景视图和当前全景视图深度信息产生当前三维重构空间,并根据目标全景视图和目标全景视图深度信息产生目标三维重构空间;然后分别在当前三维重构空间和目标三维重构空间中确定原拍摄位置和目标拍摄位置,并计算全景漫游切换帧对应的观察位置,并根据观察位置在当前三维重构空间内生成当前渲染图,在目标三维重构空间中生成目标渲染图;最后根据当前渲染图和目标渲染图合成观察位置渲染图。
该附图具体实施方式中,在全景漫游中实现全景视图平滑切换的装置100包括采集单元10、重构单元20、位置确定单元30、计算单元40、渲染单元50、合成单元60,采集单元10用于获得当前场景的当前全景视图及其对应的当前全景视图深度信息,以及目标场景的目标全景视图及其对应的目标全景视图深度信息;重构单元20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全景视图和所述当前全景视图深度信息产生当前三维重构空间,并根据所述目标全景视图和所述目标全景视图深度信息产生目标三维重构空间;位置确定单元30用于在所述当前三维重构空间中确定第一原拍摄位置和第一目标拍摄位置,并在所述目标三维重构空间中确定第二原拍摄位置和第二目标拍摄位置;计算单元40用于计算全景漫游切换帧对应的观察位置;渲染单元50用于在所述当前三维重构空间中的所述观察位置处生成当前渲染图,并在所述目标三维重构空间中的所述观察位置处生成目标渲染图;合成单元60用于根据所述当前渲染图和所述目标渲染图合成所述全景漫游切换帧对应的观察位置渲染图。
参见图6,当观察位置在第一原拍摄位置时,当前渲染图就是当前全景视图,当观察位置在第二目标拍摄位置时,目标渲染图就是目标全景视图。本发明利用多帧全景漫游切换帧模拟观看者(用户)从当前全景视图逐渐平移到目标全景视图,将不同全景视图之间的直接切换变成一种渐近切换,即利用多帧全景漫游切换帧(多帧观察位置渲染图)描绘从当前全景视图逐渐平移到目标全景视图的过程,每帧观察位置渲染图中观看者相对当前全景视图和目标全景视图的位置关系是不同的,而是从当前全景视图逐渐平移到目标全景视图,实现全景漫游中全景视图的平滑切换。
图7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在全景漫游中实现全景视图平滑切换的装置的实施例二的框图,如图7所示,所述重构单元20进一步包括场景分割模块201、坐标确定模块202、三维重构模块203,其中,场景分割模块201用于将所述当前全景视图均分成阵列为O×P的源网格,并将所述目标全景视图均分成阵列为O×P的目标网格;坐标确定模块202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全景视图深度信息确定所述源网格的三维顶点坐标,并根据所述目标全景视图深度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网格的三维顶点坐标;三维重构模块203用于根据所述源网格以及所述源网格的三维顶点坐标产生当前三维重构空间,并根据所述目标网格以及所述目标网格的三维顶点坐标产生目标三维重构空间。
参见图7,假如目标全景视图为球形视图,可以将目标全景视图展开成一个矩形平面图,然后将该矩形平面图均分成128×64阵列目标网格,当然为了获得更加逼真的视觉效果,也可以将矩形平面图均分成256×128阵列目标网格;根据目标网格在矩形平面图上的位置,可以知道目标网格(即矩形网格)顶点的二维坐标,或者将矩形网格拆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网格,可以知道直角三角形网格顶点的二维坐标,再根据目标全景视图深度信息可以获得矩形网格顶点或者三角形网格顶点的三维坐标(即三维顶点坐标);利用目标网格对应的球形视图(即球面贴图)和三维顶点坐标可以产生目标三维重构空间。
图8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在全景漫游中实现全景视图平滑切换的装置的实施例三的框图,如图8所示,计算单元40进一步包括确定模块401、观察位置计算模块402,其中,确定模块401用于确定全景漫游切换帧的帧序号;观察位置计算模块402用于根据切换总帧数和所述帧序号计算该全景漫游切换帧对应的观察位置。
参见图8,本发明利用N帧全景漫游切换帧模拟从当前场景切换到目标场景,即利用N个特征点将第一原拍摄位置和第一目标拍摄位置之间的连线N-1等分,并利用N个特征点将第二原拍摄位置和第二目标拍摄位置之间的连线N-1等分,特征点的位置即为观察位置,特征点的序号即为帧序号;在当前三维重构空间中,第一个特征点对应的全景漫游切换帧为当前全景视图,在目标三维重构空间中,第N个特征点对应的全景漫游切换帧为目标全景视图。根据切换总帧数N和帧序号M可以计算出全景漫游切换帧对应的观察位置。
图9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在全景漫游中实现全景视图平滑切换的装置的实施例四的框图,如图9所示,所述合成单元60进一步包括第一计算模块601、第二计算模块602、第一合成模块603,其中,第一计算模块601用于计算所述观察位置T与所述第一原拍摄位置A之间的距离L1,与所述第一原拍摄位置A和所述第一目标拍摄位置B之间的距离AB的第一比例R1;第二计算模块602用于计算所述观察位置T与所述第一目标拍摄位置B之间的距离TB,与所述第一原拍摄位置A和所述第一目标拍摄位置B之间的距离AB的第二比例R2;第一合成模块60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比例R1、所述第二比例R2、所述当前渲染图和所述目标渲染图合成观察位置渲染图。
参见图9,假如全景漫游切换帧对应的帧序号M为21,从当前场景切换到目标场景的切换总帧数N为101,那么R1=(M-1)/(N-1)=0.2,即R1为0.2,那么R2=(N-M)/(N-1)=(1-R1)=0.8,即R2为0.8。当前渲染图的像素块和目标渲染图的像素块一一对应,将当前渲染图的像素块的色彩通道值与R1相乘,将对应目标渲染图的像素块的色彩通道值与R2相乘,然后求和,获得观察位置渲染图对应的像素块的色彩通道值,这样可以求出观察位置渲染图所有像素块的色彩通道值,即获得观察位置渲染图。
观察位置渲染图的像素色彩通道值X的计算公式为:
X=X1×R1+X2×R2=X1×R1+X2×(1-R1)
其中,X为观察位置渲染图的像素色彩通道值;X1为当前渲染图的像素色彩通道值;X2为目标渲染图的像素色彩通道值;R1为观察位置T与所述第一原拍摄位置A之间的距离L1与距离AB之间的比值;R2为观察位置T与所述第一目标拍摄位置B之间的距离TB与距离AB之间的比值。假设像素色彩通道值为红、绿、蓝三基色值,当前渲染图的像素色彩通道值为(0.1,0.2,0.4),目标渲染图的像素色彩通道值为(0.2,0.5,0.5),R1为0.2,R2为0.8,那么观察位置渲染图的像素色彩通道值为(0.1×0.2+0.2×0.8,0.2×0.2+0.5×0.8,0.4×0.2+0.5×0.8),即(0.18,0.44,0.48)。
图10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在全景漫游中实现全景视图平滑切换的装置的实施例五的框图,如图10所示,所述合成单元60进一步包括第三计算模块604、第四计算模块605、第二合成模块606,其中,第三计算模块604用于计算所述观察位置T与所述第二原拍摄位置C之间的距离L2,与所述第二原拍摄位置C和所述第二目标拍摄位置D之间的距离CD的第三比例R3;第四计算模块605用于计算所述观察位置T与所述第二目标拍摄位置D之间的距离TD,与所述第二原拍摄位置C和所述第二目标拍摄位置D之间的距离CD的第四比例R4;第二合成模块606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比例R3、所述第四比例R4、所述当前渲染图和所述目标渲染图合成观察位置渲染图。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全景漫游中实现全景视图平滑切换的方法及装置,获得当前全景视图及其对应的当前全景视图深度信息,以及目标全景视图及其对应的目标全景视图深度信息;然后,根据当前全景视图和当前全景视图深度信息产生当前三维重构空间,并根据目标全景视图和目标全景视图深度信息产生目标三维重构空间;其次,分别在当前三维重构空间和目标三维重构空间中确定原拍摄位置和目标拍摄位置,计算全景漫游切换帧对应的观察位置,并根据观察位置在当前三维重构空间内生成当前渲染图,在目标三维重构空间中生成目标渲染图;最后根据当前渲染图和目标渲染图合成观察位置渲染图。利用多帧全景漫游切换帧模拟观看者从当前全景视图A(当前场景)逐渐平移到目标全景视图B(目标场景),将不同全景视图之间的直接切换变成一种渐近切换,即利用多帧图像描绘从当前全景视图A切换到目标全景视图B的过程,每帧图像中观看者相对当前全景视图A和目标全景视图B的位置关系是不同的,而是从当前全景视图A渐进到目标全景视图B,实现全景漫游中全景视图的平滑切换,场景切换过程如同用户在现实场景中移动;场景切换时不存在突变,不会给用户带来视觉不适;并且不依赖于足够密的特征点进行匹配,数据处理量小,处理效率高。
上述的本发明实施例可在各种硬件、软件编码或两者组合中进行实施。例如,本发明的实施例也可为在数据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中执行的执行上述程序的程序代码。本发明也可涉及计算机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微处理器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执行的多种功能。可根据本发明配置上述处理器执行特定任务,其通过执行定义了本发明揭示的特定方法的机器可读软件代码或固件代码来完成。可将软件代码或固件代码发展为不同的程序语言与不同的格式或形式。也可为了不同的目标平台编译软件代码。然而,根据本发明执行任务的软件代码与其他类型配置代码的不同代码样式、类型与语言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做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在全景漫游中实现全景视图平滑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获得当前场景的当前全景视图及其对应的当前全景视图深度信息,以及目标场景的目标全景视图及其对应的目标全景视图深度信息;
根据所述当前全景视图和所述当前全景视图深度信息产生当前三维重构空间,并根据所述目标全景视图和所述目标全景视图深度信息产生目标三维重构空间;
在所述当前三维重构空间中确定第一原拍摄位置和第一目标拍摄位置,并在所述目标三维重构空间中确定第二原拍摄位置和第二目标拍摄位置;
计算全景漫游切换帧对应的观察位置;
在所述当前三维重构空间中的所述观察位置处生成当前渲染图,并在所述目标三维重构空间中的所述观察位置处生成目标渲染图;以及
根据所述当前渲染图和所述目标渲染图合成所述全景漫游切换帧对应的观察位置渲染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全景漫游中实现全景视图平滑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当前全景视图和所述当前全景视图深度信息产生当前三维重构空间,具体包括:
将所述当前全景视图均分成阵列为O×P的源网格;
根据所述当前全景视图深度信息确定所述源网格的三维顶点坐标;以及
根据所述源网格以及所述源网格的三维顶点坐标产生当前三维重构空间,
根据所述目标全景视图和所述目标全景视图深度信息产生目标三维重构空间,具体包括:
将所述目标全景视图均分成阵列为O×P的目标网格;
根据所述目标全景视图深度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网格的三维顶点坐标;以及
根据所述目标网格以及所述目标网格的三维顶点坐标产生目标三维重构空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全景漫游中实现全景视图平滑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全景漫游切换帧对应的观察位置,具体包括:
确定全景漫游切换帧的帧序号;以及
根据切换总帧数和所述帧序号计算该全景漫游切换帧对应的观察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在全景漫游中实现全景视图平滑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位置T与所述第一原拍摄位置A之间的距离L1的具体计算公式为:
L 1 = A T = M - 1 N - 1 × A B
其中,M为全景漫游切换帧的帧序号;N为切换总帧数;B为第一目标拍摄位置,AB为第一原拍摄位置A和第一目标拍摄位置B之间的距离;
所述观察位置T与所述第二原拍摄位置C之间的距离L2的具体计算公式为:
L 2 = C T = M - 1 N - 1 × C D
其中,M为全景漫游切换帧的帧序号;N为切换总帧数;D为第二目标拍摄位置,CD为第二原拍摄位置C和第二目标拍摄位置D之间的距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在全景漫游中实现全景视图平滑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当前渲染图和所述目标渲染图合成所述全景漫游切换帧对应的观察位置渲染图,具体包括:
计算距离L1与距离AB之间的第一比例R1;
计算所述观察位置T与所述第一目标拍摄位置B之间的距离TB与距离AB之间的第二比例R2;以及
根据所述第一比例R1、所述第二比例R2、所述当前渲染图和所述目标渲染图合成观察位置渲染图。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在全景漫游中实现全景视图平滑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比例R1、所述第二比例R2、所述当前渲染图和所述目标渲染图合成观察位置渲染图,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比例R1、所述第二比例R2、所述当前渲染图的像素色彩通道值X1和对应的所述目标渲染图的像素色彩通道值X2合成观察位置渲染图的像素色彩通道值X。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在全景漫游中实现全景视图平滑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观察位置渲染图的所述像素色彩通道值X的计算公式为:
X=X1×R1+X2×R2=X1×R1+X2×(1-R1)
其中,X为观察位置渲染图的像素色彩通道值;X1为当前渲染图的像素色彩通道值;X2为目标渲染图的像素色彩通道值;R1为距离L1与距离AB之间的比例;R2为距离TB与距离AB之间的比例。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在全景漫游中实现全景视图平滑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当前渲染图和所述目标渲染图合成所述全景漫游切换帧对应的观察位置渲染图,具体包括:
计算距离L2与距离CD之间的第三比例R3;
计算所述观察位置T与所述第二目标拍摄位置D之间的距离TD与距离CD之间的第四比例R4;以及
根据所述第三比例R3、所述第四比例R4、所述当前渲染图和所述目标渲染图合成观察位置渲染图。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全景漫游中实现全景视图平滑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全景视图深度信息和所述目标全景视图深度信息通过图像匹配算法获得或者3D激光扫描仪获得。
10.一种在全景漫游中实现全景视图平滑切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采集单元,用于获得当前场景的当前全景视图及其对应的当前全景视图深度信息,以及目标场景的目标全景视图及其对应的目标全景视图深度信息;
重构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全景视图和所述当前全景视图深度信息产生当前三维重构空间,并根据所述目标全景视图和所述目标全景视图深度信息产生目标三维重构空间;
位置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当前三维重构空间中确定第一原拍摄位置和第一目标拍摄位置,并在所述目标三维重构空间中确定第二原拍摄位置和第二目标拍摄位置;
计算单元,用于计算全景漫游切换帧对应的观察位置;
渲染单元,用于在所述当前三维重构空间中的所述观察位置处生成当前渲染图,并在所述目标三维重构空间中的所述观察位置处生成目标渲染图;以及
合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当前渲染图和所述目标渲染图合成所述全景漫游切换帧对应的观察位置渲染图。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在全景漫游中实现全景视图平滑切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构单元进一步包括:
场景分割模块,用于将所述当前全景视图均分成阵列为O×P的源网格,并将所述目标全景视图均分成阵列为O×P的目标网格;
坐标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全景视图深度信息确定所述源网格的三维顶点坐标,并根据所述目标全景视图深度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网格的三维顶点坐标;以及
三维重构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源网格以及所述源网格的三维顶点坐标产生当前三维重构空间,并根据所述目标网格以及所述目标网格的三维顶点坐标产生目标三维重构空间。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在全景漫游中实现全景视图平滑切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单元进一步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全景漫游切换帧的帧序号;以及
观察位置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切换总帧数和所述帧序号计算该全景漫游切换帧对应的观察位置。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在全景漫游中实现全景视图平滑切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单元进一步包括: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观察位置T与所述第一原拍摄位置A之间的距离L1,与所述第一原拍摄位置A和所述第一目标拍摄位置B之间的距离AB的第一比例R1;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观察位置T与所述第一目标拍摄位置B之间的距离TB,与所述第一原拍摄位置A和所述第一目标拍摄位置B之间的距离AB的第二比例R2;以及
第一合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比例R1、所述第二比例R2、所述当前渲染图和所述目标渲染图合成观察位置渲染图。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在全景漫游中实现全景视图平滑切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单元进一步包括:
第三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观察位置T与所述第二原拍摄位置C之间的距离L2,与所述第二原拍摄位置C和所述第二目标拍摄位置D之间的距离CD的第三比例R3;
第四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观察位置T与所述第二目标拍摄位置D之间的距离TD,与所述第二原拍摄位置C和所述第二目标拍摄位置D之间的距离CD的第四比例R4;以及
第二合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比例R3、所述第四比例R4、所述当前渲染图和所述目标渲染图合成观察位置渲染图。
CN201610177046.XA 2016-03-25 2016-03-25 在全景漫游中实现全景视图平滑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Withdrawn CN1058692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77046.XA CN105869201A (zh) 2016-03-25 2016-03-25 在全景漫游中实现全景视图平滑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77046.XA CN105869201A (zh) 2016-03-25 2016-03-25 在全景漫游中实现全景视图平滑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69201A true CN105869201A (zh) 2016-08-17

Family

ID=56624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77046.XA Withdrawn CN105869201A (zh) 2016-03-25 2016-03-25 在全景漫游中实现全景视图平滑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69201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85772A (zh) * 2016-09-30 2017-03-08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全景切换方法及系统
CN107770458A (zh) * 2017-10-12 2018-03-06 深圳思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场景切换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7833265A (zh) * 2017-11-27 2018-03-23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切换展示方法和虚拟现实设备
CN109246415A (zh) * 2017-05-16 2019-01-18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视频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09859328A (zh) * 2017-11-30 2019-06-07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场景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0047120A (zh) * 2019-03-27 2019-07-2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动画展示方法及装置
CN110728755A (zh) * 2018-07-16 2020-01-2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场景间漫游、模型拓扑创建、场景切换方法及系统
CN114115525A (zh) * 2021-10-29 2022-03-01 北京城市网邻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85772B (zh) * 2016-09-30 2019-10-15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全景切换方法及系统
CN106485772A (zh) * 2016-09-30 2017-03-08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全景切换方法及系统
CN109246415B (zh) * 2017-05-16 2021-12-03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视频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09246415A (zh) * 2017-05-16 2019-01-18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视频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07770458A (zh) * 2017-10-12 2018-03-06 深圳思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场景切换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7770458B (zh) * 2017-10-12 2019-01-01 深圳思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场景切换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7833265B (zh) * 2017-11-27 2021-07-27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切换展示方法和虚拟现实设备
CN107833265A (zh) * 2017-11-27 2018-03-23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切换展示方法和虚拟现实设备
CN109859328A (zh) * 2017-11-30 2019-06-07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场景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0728755A (zh) * 2018-07-16 2020-01-2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场景间漫游、模型拓扑创建、场景切换方法及系统
CN110047120A (zh) * 2019-03-27 2019-07-2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动画展示方法及装置
CN110047120B (zh) * 2019-03-27 2023-09-0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动画展示方法及装置
CN114115525A (zh) * 2021-10-29 2022-03-01 北京城市网邻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69201A (zh) 在全景漫游中实现全景视图平滑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US11538229B2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8217990B2 (en) Stereoscopic picture generating apparatus
JP4214976B2 (ja) 擬似立体画像作成装置及び擬似立体画像作成方法並びに擬似立体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US20060152579A1 (en) Stereoscopic imaging system
EP2051533B1 (en) 3D image rende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KR20140100656A (ko) 전방향 영상 및 3차원 데이터를 이용한 시점 영상 제공 장치 및 방법
CN107193372A (zh) 从多个任意位置矩形平面到可变投影中心的投影方法
CA2550512A1 (en) 3d videogame system
JP2004537082A (ja) 仮想現実環境における実時間バーチャル・ビューポイント
CN108043027B (zh) 存储介质、电子装置、游戏画面的显示方法和装置
US11450068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image, and storage medium using 3D model, 2D coordinates, and morphing parameter
JP2019128641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TW202121344A (zh) 圖像處理方法及裝置、圖像處理設備及儲存媒體
JP2008259697A (ja) 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装置ならびにプログラム
EP4186034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generating a target image from plural multi-plane images
CN113724391A (zh) 三维模型构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WO2022055367A1 (en) Method for emulating defocus of sharp rendered images
US20220036644A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JP2006163547A (ja) 立体画像生成プログラム、立体画像生成システム及び立体画像生成装置。
US20210090322A1 (en) Generating and Modifying Representations of Objects in an Augmented-Reality or Virtual-Reality Scene
EP4150560B1 (en) Single image 3d photography with soft-layering and depth-aware inpainting
US11315306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cessing volumetric data
JP3850080B2 (ja) 画像生成表示装置
CN111243099B (zh) 一种处理图像的方法和装置以及在ar设备中显示图像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4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