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68215B - 室内空气污染源分析系统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室内空气污染源分析系统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868215B CN105868215B CN201510032448.6A CN201510032448A CN105868215B CN 105868215 B CN105868215 B CN 105868215B CN 201510032448 A CN201510032448 A CN 201510032448A CN 105868215 B CN105868215 B CN 10586821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llutant
- pollution sources
- data
- air quality
- pollu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室内空气污染源分析系统及其方法,通过预先建立场地数据库、污染源数据库、空气质量数据库以及空气质量指标数据库,藉由上述数据库循序渐进计算出特定室内场地的污染源与污染物对照数据、特定室内场地每一种污染源对应污染物的浓度指标值、特定室内场地每一种污染源对应污染物的危害分率值,再藉由规划求解演算法计算出特定室内场地每一种污染源的贡献比重,藉此可以达成精确找出室内空气污染源的贡献比重并提出对应改善方案的技术功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析系统及其方法,尤其是指一种室内空气污染源分析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知识经济发达的现今,国人处于室内环境的时间与日俱增,室内空气质量的良寙更显的相对重要。行政院环境保护署曾委托学术及研究单位,针对室内场所,如办公大楼、展览会场及医院等进行室内空气质量调查,检测结果大多不甚理想,尤其是室内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二氧化碳、及生物性污染最为严重,且室内空气污染加上通风不佳经常使室内暴露人员产生健康危害,长期暴露可能导致致癌性危害,短时间暴露可产生刺激性及过敏性危害等。
现有室外各类污染源排放量的分析方式,首先须了解及评估受体位置的空气污染来源及其污染组成特性。在1970年代以前,受体点污染物浓度与污染源之间的关系皆采用大气扩散模式推估。1973年Friedlander提出受体模式,此后陆续有多种受体模式,例如:化学质量平衡法(Chemical mass balance,CMB)、富集因子(Enrichment factor,EF)、复线性回归(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MLR)、特征向量分析(Eigenvectors analysis)、时间序列法(Time series)…等模式被发展及应用,其中以化学质量平衡法最常被应用在室外空气质量分析上,其理论为大气中污染物的特性来自于某些污染源所排放,并且在传输过程中有质量守恒的关系,于化学物种(即空气污染物)数目须大于或等于污染源数目前提下,根据受体点所量测污染物的特性,配合污染源特征组成数据,利用统计分析方法评估受体点所受不同污染源的贡献量。
然而,目前室内空气质量分析方式并未具体提出,通过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数值与标准值,仅提供民众了解该场所的室内空气质量现况,却无法了解室内空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比重;再者,由于缺乏室内空气污染源排放数据库,至今尚无任何方法或推估方法可以有效判别室内空气污染源对室内空气质量的贡献比重。
综上所述,可知现有技术中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无法的有效判别室内空气污染源对室内空气质量的贡献比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存在无法的有效判别室内空气污染源对室内空气质量的贡献比重的问题,本发明遂揭露一种室内空气污染源分析系统及其方法,其中:
本发明所揭露的室内空气污染源分析系统,其包含:场地数据库、污染源数据库、空气质量数据库、空气质量指标数据库、空气质量计算模块、空气质量指标计算模块、空气质量分析模块以及显示与储存模块。
其中,场地数据库是预先被建立,场地数据库用以储存特定室内场地的场地数据;污染源数据库是预先被建立,污染源数据库用以储存特定室内场地的污染源数据;空气质量数据库是预先被建立,空气质量数据库用以储存特定室内场地的室内空气质量数据以及特定室内场地的室外空气质量数据;空气质量指标数据库预先被建立,空气质量指标数据库用以储存每一种污染物的浓度标准数值与指标标准值的对照数据;空气质量计算模块是用以依据场地数据、污染源数据、室内空气质量数据以及室外空气质量数据计算出特定室内场地的污染源与污染物对照数据;空气质量指标计算模块是用以依据污染源与污染物对照数据以及空气质量指标数据库计算出特定室内场地每一种污染源对应污染物的浓度指标值,再依据浓度指标值以及指标标准值计算出特定室内场地每一种污染源对应污染物的危害分率值;空气质量分析模块是用以将特定室内场地每一种污染源对应污染物的危害分率值进行规划求解演算法计算以计算出特定室内场地每一种污染源的贡献比重;及显示与储存模块是用以显示并储存特定室内场地每一种污染源的贡献比重。
本发明所揭露的室内空气污染源分析方法,其包含下列步骤:
首先,预先建立场地数据库,场地数据库用以储存特定室内场地的场地数据;接着,预先建立污染源数据库,污染源数据库用以储存特定室内场地的污染源数据;接着,预先建立空气质量数据库,空气质量数据库用以储存特定室内场地的室内空气质量数据以及特定室内场地的室外空气质量数据;接着,预先建立空气质量指标数据库,空气质量指标数据库用以储存每种污染物的浓度标准数值与指标标准值的对照数据;接着,依据场地数据、污染源数据、室内空气质量数据以及室外空气质量数据计算出特定室内场地的污染源与污染物对照数据;接着,依据污染源与污染物对照数据以及空气质量指标数据库计算出特定室内场地每一种污染源对应污染物的浓度指标值,再依据浓度指标值以及指标标准值计算出特定室内场地每一种污染源对应污染物的危害分率值;接着,将特定室内场地每一种污染源对应污染物的危害分率值进行规划求解演算法计算以计算出特定室内场地每一种污染源的贡献比重;最后,显示并储存特定室内场地每一种污染源的贡献比重。
本发明所揭露的系统及方法如上,与现有技术之间的差异在于本发明通过预先建立场地数据库、污染源数据库、空气质量数据库以及空气质量指标数据库,藉由上述数据库循序渐进计算出特定室内场地的污染源与污染物对照数据、特定室内场地每一种污染源对应污染物的浓度指标值、特定室内场地每一种污染源对应污染物的危害分率值,再藉由规划求解演算法计算出特定室内场地每一种污染源的贡献比重。
本发明如同环境法医学,应用化学质量平衡法(Chemical mass balance,CMB)于室内空气质量诊断,以受体为导向,建立自室内空气质量回溯推估各室内空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对室内空气质量的贡献,同时结合暴露危害评估有效地量化整合各室内空气污染源对受体的暴露危害贡献,精确找出室内空气污染源并可有效地对症下药改善室内空气对人体的健康危害。
通过上述的技术手段,本发明可以达成精确找出室内空气污染源并提出对应改善方案的技术功效。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为本发明室内空气污染源分析系统方块图。
图2绘示为本发明室内空气污染源分析方法流程图。
图3绘示为本发明室内空气污染源分析的场地数据库示意图。
图4绘示为本发明室内空气污染源分析的污染源数据库示意图。
图5绘示为本发明室内空气污染源分析的空气质量数据库示意图。
图6绘示为本发明室内空气污染源分析的空气质量指标数据库示意图。
图7绘示为本发明室内空气污染源分析的污染源与污染物对照数据示意图。
图8绘示为本发明室内空气污染源分析的指标值示意图。
图9绘示为本发明室内空气污染源分析的危害分率值示意图。
图10绘示为本发明室内空气污染源分析的危害分率值示意图。
图11绘示为本发明室内空气污染源分析系统方块图。
图12绘示为本发明室内空气污染源分析方法流程图。
图13绘示为本发明室内空气污染源分析的改善措施示意图。
图14绘示为本发明室内空气污染源分析的改善指标值示意图。
图15绘示为本发明室内空气污染源分析的改善贡献比重示意图。
【符号说明】
11 场地数据库
12 污染源数据库
13 空气质量数据库
14 空气质量指标数据库
15 空气质量计算模块
16 空气质量指标计算模块
17 空气质量分析模块
18 显示与储存模块
21 污染源与污染物对照数据
22 浓度指标值
23 危害分率值
24 贡献比重
31 接收模块
32 污染物衰退计算模块
33 空气质量改善计算模块
34 空气质量改善分析模块
41 改善措施
42 改善指标值
43 改善贡献比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图式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以下将通过举例方式来解说本发明的系统、运作方式及流程,以下的实施例说明将同步配合「图1」以及「图2」所示进行说明,「图1」绘示为本发明室内空气污染源分析系统方块图;「图2」绘示为本发明室内空气污染源分析方法流程图。
本发明所揭露的室内空气污染源分析系统,其包含:场地数据库11、污染源数据库12、空气质量数据库13、空气质量指标数据库14、空气质量计算模块15、空气质量指标计算模块16、空气质量分析模块17以及显示与储存模块18。
接着,请参考「图3」所示,「图3」绘示为本发明室内空气污染源分析的场地数据库示意图。
场地数据库11是预先被建立,场地数据库11是用以储存特定室内场地的场地数据(步骤101),场地数据库11可以包含特定室内场地特性数据、空调特性数据以及环境特性数据…等,在此仅为举例说明之,并不以此局限本发明的应用范畴,上述的特定室内场地特性数据包含屋龄、体积、面积、长度、宽度、高度…等,在此仅为举例说明之,并不以此局限本发明的应用范畴,空调特性数据包含出风口二氧化碳浓度、回风口二氧化碳浓度、室外二氧化碳浓度、室外空气百分比…等,在此仅为举例说明之,并不以此局限本发明的应用范畴,环境特性数据包含一般活动、事务活动、空气清净度…等,在此仅为举例说明之,并不以此局限本发明的应用范畴,其场地数据库11的示意请参考「图3」所示,而「图3」所示的场地数据库11仅作为示意说明,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制。
接着,请参考「图4」所示,「图4」绘示为本发明室内空气污染源分析的污染源数据库示意图。
污染源数据库12是预先被建立,污染源数据库12是用以储存特定室内场地的污染源数据(步骤102),特定室内场地的污染源数据包含污染源数据、活动强度参数、活动强度计算结果…等,在此仅为举例说明之,并不以此局限本发明的应用范畴,污染源数据包含室外污染源渗入数据、室内事务活动污染源数据、建材污染源数据…等,在此仅为举例说明之,并不以此局限本发明的应用范畴,活动强度参数例如是:个人计算机/台数、激光打印机/每小时张数、复印机/每小时张数…等,在此仅为举例说明之,并不以此局限本发明的应用范畴,活动强度计算结果例如是:个人计算机30台,其活动强度计算结果为30,合板面积为378.68,其活动强度计算结果为378.68,人员活动为14人,其活动强度计算结果为14,在此仅为举例说明之,并不以此局限本发明的应用范畴,其污染源数据库12的示意请参考「图4」所示,在此不再进行赘述,而「图4」所示的污染源数据库12仅作为示意说明,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制。
接着,请参考「图5」所示,「图5」绘示为本发明室内空气污染源分析的空气质量数据库示意图。
空气质量数据库13是预先被建立,空气质量数据库13是用以储存特定室内场地的室内空气质量数据以及特定室内场地的室外空气质量数据(步骤103),特定室内场地的室内空气质量数据以及特定室内场地的室外空气质量数据包含气状污染物、粒状污染物、生物污染物…等,在此仅为举例说明之,并不以此局限本发明的应用范畴,气状污染物包含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甲醛…等,在此仅为举例说明之,并不以此局限本发明的应用范畴,粒状污染物包含10微米悬浮微粒、2.5微米悬浮微粒…等,在此仅为举例说明之,并不以此局限本发明的应用范畴,生物污染物包含细菌、真菌…等,在此仅为举例说明之,并不以此局限本发明的应用范畴,其空气质量数据库13的示意请参考「图5」所示,在此不再进行赘述,而「图5」所示的空气质量数据库13仅作为示意说明,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制。
接着,请参考「图6」所示,「图6」绘示为本发明室内空气污染源分析的空气质量指标数据库示意图。
空气质量指标数据库14是预先被建立,空气质量指标数据库14是用以储存每一种污染物的浓度标准数值与指标标准值的对照数据(步骤104),举例来说,甲醛的浓度标准数值即分为0、0.01、0.03、0.08、0.75、2以及20,甲醛的指标标准值即分为0、50、100、150、200、300、500,在此仅为举例说明之,并不以此局限本发明的应用范畴,其余污染物可参考空气质量指标数据库14的内容,其空气质量指标数据库14的示意请参考「图6」所示,在此不再进行赘述,而「图6」所示的空气质量指标数据库14仅作为示意说明,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制。
接着,请参考「图7」所示,「图7」绘示为本发明室内空气污染源分析的污染源与污染物对照数据示意图。
空气质量计算模块15是用以依据场地数据、污染源数据、室内空气质量数据以及室外空气质量数据计算出特定室内场地的污染源与污染物对照数据21(步骤105),污染源与污染物对照数据21是依据下列公式计算得到:
其中,Ci表示每一个污染源对应每一个污染物的浓度,ER表示每一个污染源对应每一个污染物的排放速率,S表示对应污染源的活动强度,Q表示室内与室外的通风换气量,每一个污染源对应每一个污染物的排放速率是储存于室内空气质量数据以及室外空气质量数据中,污染源的活动强度是储存于污染源数据中,以及室内与室外的通风换气量是储存于场地数据中。
上述污染源与污染物对照数据21的示意请参考「图7」所示,在此不再进行赘述,而「图7」所示的污染源与污染物对照数据21仅作为示意说明,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制。
接着,请参考「图8」所示,「图8」绘示为本发明室内空气污染源分析的指标值示意图。
空气质量指标计算模块16是用以依据污染源与污染物对照数据21以及空气质量指标数据库14计算出特定室内场地每一种污染源对应污染物的浓度指标值22(步骤106)。
浓度指标值22是依据下列公式计算得到:
其中,IAQIi表示浓度指标值22,Pup表示每一种污染源对应每一种污染物的指标标准值的上限值,Plow表示每一种污染源对应每一种污染物的指标标准值的下限值,Cup表示每一种污染源对应每一种污染物的浓度上限值,Clow表示每一种污染源对应每一种污染物的浓度下限值,Ci表示每一个污染源对应每一个污染物的浓度,每一种污染源对应每一种污染物的指标标准值的上限值、每一种污染源对应每一种污染物的指标标准值的下限值、每一种污染源对应每一种污染物的浓度上限值以及每一种污染源对应每一种污染物的浓度下限值是由空气质量指标数据库14查询得到。
上述浓度指标值22的示意请参考「图8」所示,在此不再进行赘述,而「图8」所示的浓度指标值22仅作为示意说明,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制。
接着,请参考「图9」所示,「图9」绘示为本发明室内空气污染源分析的危害分率值示意图。
空气质量指标计算模块16会再依据浓度指标值22以及指标标准值计算出特定室内场地每一种污染源对应污染物的危害分率值23(步骤106)。
危害分率值23是依据下列公式计算得到:
其中,IAQIIAQIi表示每一种污染物的浓度标准值的浓度指标值,DRi表示每一种污染源对应污染物的危害分率值23,DI(Damage index)表示每一种污染物的危害分率值总和。
上述危害分率值23的示意请参考「图9」所示,在此不再进行赘述,而「图9」所示的危害分率值23仅作为示意说明,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制。
接着,请参考「图10」所示,「图10」绘示为本发明室内空气污染源分析的危害分率值示意图。
空气质量分析模块17是用以将特定室内场地每一种污染源对应污染物的危害分率值23进行规划求解演算法计算以计算出特定室内场地每一种污染源的贡献比重24(步骤104)。
特定室内场地每一种污染源的贡献比重24是对进行规划求解演算法计算所得到,其中:DRij表示每一个污染源排放对应污染物的危害分率,mj表示每一个污染源的贡献比重24(步骤107)。
上述特定室内场地每一种污染源的贡献比重24的示意请参考「图10」所示,在此不再进行赘述,而「图10」所示的特定室内场地每一种污染源的贡献比重24仅作为示意说明,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制。
接着,显示与储存模块18是用以显示并储存特定室内场地每一种污染源的贡献比重24(步骤108)。
接着,请参考「图11」以及「图12」所示进行说明,「图11」绘示为本发明室内空气污染源分析系统方块图;「图12」绘示为本发明室内空气污染源分析方法流程图。
室内空气污染源分析系统可以更包含下列模块:接收模块31、污染物衰退计算模块32、空气质量改善计算模块33以及空气质量改善分析模块34。
首先,接收模块33是用以接收控制调整数据(步骤201),控制调整数据例如是:空气清净机的清净数据、使用滤网数据…等,在此仅为举例说明之,并不以此局限本发明的应用范畴。
接着,再由污染物衰退计算模块32依据室内空气质量数据、室外空气质量数据以及空气质量与污染物对照数据21计算出每一种污染物的衰退系数(步骤202)。
在实施例中是以室内外二氧化碳浓度求得的换气率,估算实验中其他污染物浓度时,污染物推估浓度均高于实际量测浓度。此误差来自于污染物的自然衰减与其他物理作用如重力沉降、物体表面产生吸附现象等,因此在质量平衡模式中加入衰减系数(KDecay,i)修正此推估误差。
衰减系数定义为每小时污染物减少的质量百分比,其包括污染物的自然衰减、受重力影响的重力沉降作用、与场所内各物体表面产生的吸附作用…等,在此仅为举例说明之,并不以此局限本发明的应用范畴。
在推估衰减系数(KDecay,i)时,为了公式前后一致性,而将污染源Si移出Mt-1,i假设,同时假设污染源产生的污染物i质量也随着时间衰减,在t-1时污染物i浓度是依据下列公式计算得到:
未使用空气清净机(CADRi=0)以稳态时室内污染物i质量(Msteady,i)推估污染物i衰减系数(KDecay,i),稳态时其他污染物i的质量(Msteady,i)以背景实验测得的实际浓度(Creal,i)计算,污染物i质量(Msteady,i)是依据下列公式计算得到:
Msteady,i=[Mt-1,i×(1-KDecay,i)]×(1-ACHtotal)+Si×(1-KDecay,i)
再以规划求解演算法求得各污染物i的衰减系数(KDecay,i),推估衰减系数(KDecay,i)时,以实际污染物浓度回推其污染物衰减系数。
接着,再由空气质量改善计算模块33依据控制调整数据、每一种污染物的衰退系数以及污染源与污染物对照数据21计算出污染源与污染物改善对照数据(步骤203)。
在实施例中,选用的室内空气质量改善措施包括增加室外空气引入量,及使用两台相同机型的空气清净机安装不同滤网作为不同改善措施。室外空气引入使用全热交换器,引入风量为48.7m3/hr,全热交换器中安装HEPA滤网。
两台相同机型的空气清净机分别安装HEPA滤网、活性碳滤网及光触媒滤网。HEPA与活性碳滤网安装于同一台空气清净机中,光触媒滤网则改装至第二台空气清净机内。各种滤网对于气状污染物以及粒状污染物的单一去除效率(Removal efficiency)和有效洁净风量(CADR)的改善措施41请参考「图13」所示,「图13」绘示为本发明室内空气污染源分析的改善措施示意图。
接着,再由空气质量指标计算模块16,依据污染源与污染物改善对照数据以及空气质量指标数据库14计算出特定室内场地改善每一种污染源对应污染物的改善指标值,而空气质量指标计算模块16会再依据改善指标值以及指标标准值计算出特定室内场地改善每一种污染源对应污染物的改善指标值42(步骤204),改善指标值42请参考「图14」所示,「图14」绘示为本发明室内空气污染源分析的改善指标值示意图。
接着,空气质量改善分析模块34即可将特定室内场地每一种污染源对应污染物的改善指标值进行规划求解计算以计算出特定室内场地每一种污染源的改善贡献比重(步骤205)。
污染物减量浓度换算后,相当于标准值的质量分率:
质量分率总和为:
减量因子Fi,r:
其中,ΔCi,r,sim表示改善措施(r)对于污染物(i)所减少的质量浓度(mg/m3);Ri,r表示以改善措施(r)改善后污染物(i)减少量占法规标准浓度的质量分率;Ref Ci,stand表示污染物(i)的法规标准浓度,Rr表示改善措施(r)对于各污染物(i)的减少量,其质量分率总和;p表示第p项污染物;Fi,r表示改善措施(r)对于各污染物(i)的减量因子;Sr表示改善措施(r)对于整体改善的贡献度;Ri,sim表示污染物(i)的模拟总质量分率;Ri,real表示污染物(i)的实际总质量分率;MAPE表示平均绝对值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
接着,显示与储存模块18即可显示并储存特定室内场地每一种污染源的改善贡献比重(步骤206),改善贡献比重43如请参考「图15」所示,「图15」绘示为本发明室内空气污染源分析的改善贡献比重示意图。
综上所述,可知本发明与现有技术之间的差异在于本发明通过预先建立场地数据库、污染源数据库、空气质量数据库以及空气质量指标数据库,藉由上述数据库循序渐进计算出特定室内场地的污染源与污染物对照数据、特定室内场地每一种污染源对应污染物的浓度指标值、特定室内场地每一种污染源对应污染物的危害分率值,再藉由规划求解演算法计算出特定室内场地每一种污染源的贡献比重。
藉由此一技术手段可以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无法的有效判别室内空气污染源对室内空气质量的贡献比重的问题,进而达成精确找出室内空气污染源的贡献比重并提出对应改善方案的技术功效。
虽然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惟所述的内容并非用以直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任何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些许的更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2)
1.一种室内空气污染源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场地数据库,所述场地数据库是预先被建立,所述场地数据库用以储存特定室内场地的一场地数据;
一污染源数据库,所述污染源数据库是预先被建立,所述污染源数据库用以储存特定室内场地的一污染源数据;
一空气质量数据库,所述空气质量数据库是预先被建立,所述空气质量数据库用以储存特定室内场地的一室内空气质量数据以及特定室内场地的一室外空气质量数据;
一空气质量指标数据库,所述空气质量指标数据库预先被建立,所述空气质量指标数据库用以储存每一种污染物的一浓度标准数值与一指标标准值的对照数据;
一空气质量计算模块,用以依据所述场地数据、所述污染源数据、所述室内空气质量数据以及所述室外空气质量数据计算出特定室内场地的一污染源与污染物对照数据;
一空气质量指标计算模块,用以依据所述污染源与污染物对照数据以及所述空气质量指标数据库计算出特定室内场地每一种污染源对应污染物的一浓度指标值,再依据所述浓度指标值以及所述指标标准值计算出特定室内场地每一种污染源对应污染物的一危害分率值;
一空气质量分析模块,用以将特定室内场地每一种污染源对应污染物的危害分率值进行规划求解演算法计算以计算出特定室内场地每一种污染源的贡献比重;及
一显示与储存模块,用以显示并储存特定室内场地每一种污染源的贡献比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气污染源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染源与污染物对照数据是依据下列公式计算得到:
其中,Ci表示每一个污染源对应每一个污染物的浓度,ER表示每一个污染源对应每一个污染物的排放速率,S表示对应污染源的活动强度,Q表示室内与室外的通风换气量,所述每一个污染源对应每一个污染物的排放速率是储存于所述室内空气质量数据以及所述室外空气质量数据中,所述污染源的活动强度是储存于所述污染源数据中,以及所述室内与室外的通风换气量是储存于所述场地数据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气污染源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浓度指标值是依据下列公式计算得到:
其中,IAQIi表示所述浓度指标值,Pup表示每一种污染源对应每一种污染物的所述指标标准值的上限值,Plow表示每一种污染源对应每一种污染物的所述指标标准值的下限值,Cup表示每一种污染源对应每一种污染物的浓度上限值,Clow表示每一种污染源对应每一种污染物的浓度下限值,Ci表示每一个污染源对应每一个污染物的浓度,所述每一种污染源对应每一种污染物的所述指标标准值的上限值、所述每一种污染源对应每一种污染物的所述指标标准值的下限值、所述每一种污染源对应每一种污染物的浓度上限值以及所述每一种污染源对应每一种污染物的浓度下限值是由所述空气质量指标数据库查询得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气污染源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危害分率值是依据下列公式计算得到:
其中,IAQIIAQIi表示每一种污染物的浓度标准值,DRi表示每一种污染源对应污染物的所述危害分率值,DI(Damage index)表示每一种污染源的所述危害分率值总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气污染源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定室内场地每一种污染源的贡献比重是对进行规划求解演算法计算所得到,其中:DRij表示每一个污染源排放对应污染物的危害分率,mj表示每一个污染源的贡献比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气污染源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空气污染源分析系统更包含下列模块:
一接收模块,用以接收一控制调整数据;
一污染物衰退计算模块,用以依据所述室内空气质量数据、所述室外空气质量数据以及所述空气质量与污染物对照数据计算出每一种污染物的衰退系数;
一空气质量改善计算模块,用以依据所述控制调整数据、每一种污染物的衰退系数以及所述污染源与污染物对照数据计算出一污染源与污染物改善对照数据;
所述空气质量指标计算模块,更包含依据所述污染源与污染物改善对照数据以及所述空气质量指标数据库计算出特定室内场地改善每一种污染源对应污染物的一改善指标值,再依据所述改善指标值以及所述指标标准值计算出特定室内场地改善每一种污染源对应污染物的一改善指标值;
一空气质量改善分析模块,用以将特定室内场地每一种污染源对应污染物的所述改善指标值进行规划求解计算以计算出特定室内场地每一种污染源的改善贡献比重;及
所述显示与储存模块,用以显示并储存特定室内场地每一种污染源的改善贡献比重。
7.一种室内空气污染源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下列步骤:
预先建立一场地数据库,所述场地数据库用以储存特定室内场地的一场地数据;
预先建立一污染源数据库,所述污染源数据库用以储存特定室内场地的一污染源数据;
预先建立一空气质量数据库,所述空气质量数据库用以储存特定室内场地的一室内空气质量数据以及特定室内场地的一室外空气质量数据;
预先建立一空气质量指标数据库,所述空气质量指标数据库用以储存每一种污染物的一浓度标准数值与一指标标准值的对照数据;
依据所述场地数据、所述污染源数据、所述室内空气质量数据以及所述室外空气质量数据计算出特定室内场地的一污染源与污染物对照数据;
依据所述污染源与污染物对照数据以及所述空气质量指标数据库计算出特定室内场地每一种污染源对应污染物的一浓度指标值,再依据所述浓度指标值以及所述指标标准值计算出特定室内场地每一种污染源对应污染物的一危害分率值;
将特定室内场地每一种污染源对应污染物的危害分率值进行规划求解演算法计算以计算出特定室内场地每一种污染源的贡献比重;及
显示并储存特定室内场地每一种污染源的贡献比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内空气污染源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染源与污染物对照数据是依据下列公式计算得到:
其中,Ci表示每一个污染源对应每一个污染物的浓度,ER表示每一个污染源对应每一个污染物的排放速率,S表示对应污染源的活动强度,Q表示室内与室外的通风换气量,所述每一个污染源对应每一个污染物的排放速率是储存于所述室内空气质量数据以及所述室外空气质量数据中,所述污染源的活动强度是储存于所述污染源数据中,以及所述室内与室外的通风换气量是储存于所述场地数据中。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内空气污染源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浓度指标值是依据下列公式计算得到:
其中,IAQIi表示所述浓度指标值,Pup表示每一种污染源对应每一种污染物的所述指标标准值的上限值,Plow表示每一种污染源对应每一种污染物的所述指标标准值的下限值,Cup表示每一种污染源对应每一种污染物的浓度上限值,Clow表示每一种污染源对应每一种污染物的浓度下限值,Ci表示每一个污染源对应每一个污染物的浓度,所述每一种污染源对应每一种污染物的所述指标标准值的上限值、所述每一种污染源对应每一种污染物的所述指标标准值的下限值、所述每一种污染源对应每一种污染物的浓度上限值以及所述每一种污染源对应每一种污染物的浓度下限值是由所述空气质量指标数据库查询得到。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内空气污染源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危害分率值是依据下列公式计算得到:
其中,IAQIIAQIi表示每一种污染物的浓度标准值,DRi表示每一种污染源对应污染物的所述危害分率值,DI(Damage index)表示每一种污染源的所述危害分率值总和。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内空气污染源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定室内场地每一种污染源的贡献比重是对进行规划求解演算法计算所得到,其中:DRij表示每一个污染源排放对应污染物的危害分率,mj表示每一个污染源的贡献比重。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内空气污染源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空气污染源分析方法更包含下列步骤:
接收一控制调整数据;
依据所述室内空气质量数据、所述室外空气质量数据以及所述空气质量与污染物对照数据计算出每一种污染物的衰退系数;
依据所述控制调整数据、每一种污染物的衰退系数以及所述污染源与污染物对照数据计算出一污染源与污染物改善对照数据;
依据所述污染源与污染物改善对照数据以及所述空气质量指标数据库计算出特定室内场地改善每一种污染源对应污染物的一改善指标值,再依据所述改善指标值以及所述指标标准值计算出特定室内场地改善每一种污染源对应污染物的一改善指标值;
将特定室内场地每一种污染源对应污染物的所述改善指标值进行规划求解计算以计算出特定室内场地每一种污染源的改善贡献比重;及
显示并储存特定室内场地每一种污染源的改善贡献比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032448.6A CN105868215B (zh) | 2015-01-22 | 2015-01-22 | 室内空气污染源分析系统及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032448.6A CN105868215B (zh) | 2015-01-22 | 2015-01-22 | 室内空气污染源分析系统及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868215A CN105868215A (zh) | 2016-08-17 |
CN105868215B true CN105868215B (zh) | 2019-05-31 |
Family
ID=566234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03244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868215B (zh) | 2015-01-22 | 2015-01-22 | 室内空气污染源分析系统及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86821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96859B (zh) * | 2016-12-13 | 2018-12-28 | 循绿生态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室内环境质量综合评估方法 |
CN108061340A (zh) * | 2017-12-11 | 2018-05-22 | 成都逸重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适用于各种家庭环境的系统 |
CN112178865B (zh) * | 2020-08-17 | 2022-04-0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污染物检测方法、净化方法、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
KR102538320B1 (ko) * | 2020-10-30 | 2023-06-01 | 주식회사 경동나비엔 | 환기 가이드 장치, 애플리케이션 및 방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60039521A1 (en) * | 2004-06-22 | 2006-02-23 | Schaefer Daniel R | Direct production of thermal antineutrons and antiprotons |
US9028751B2 (en) * | 2009-07-09 | 2015-05-12 | Odotech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ally controlling odor emission |
CN102819661B (zh) * | 2012-06-19 | 2015-03-11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一种运用区域空气质量模式计算大气环境容量的方法 |
CN103927461B (zh) * | 2014-05-07 | 2017-09-01 |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 | 一种动态组建港口和船舶空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计算方法 |
-
2015
- 2015-01-22 CN CN201510032448.6A patent/CN10586821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868215A (zh) | 2016-08-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868215B (zh) | 室内空气污染源分析系统及其方法 | |
Zwozdziak et al. | Implications of the aerosol size distribution modal structure of trace and major elements on human exposure, inhaled dose and relevance to the PM2. 5 and PM10 metrics in a European pollution hotspot urban area | |
Bullock Jr et al. | Atmospheric mercury simulation using the CMAQ model: formulation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 of wet deposition results | |
Collinge et al. | Indoor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a dynamic life cycle assessment framework for whole buildings: Focus on human health chemical impacts | |
Weichenthal et al. | Characterizing and predicting ultrafine particle counts in Canadian classrooms during the winter months: model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 |
CN103091121A (zh) | 一种空气净化器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 |
Arnold et al. | Diagnostic evaluation of numerical air quality models with specialized ambient observations: testing the Community Multiscale Air Quality modeling system (CMAQ) at selected SOS 95 ground sites | |
CN112304831B (zh) | 基于质量守恒的学生行为对教室内pm2.5浓度的计算方法 | |
Oh et al. | Personal exposure to indoor aerosols as actual concern: Perceived indoor and outdoor air quality, and health performances | |
Weigelt et al. | Measurements of atmospheric mercury species at a German rural background site from 2009 to 2011–methods and results | |
CN110018280A (zh) | 一种大气污染源排放综合表征方法及装置 | |
Li et al. | Diurnal trends of indoor and outdoor fluorescent biological aerosol particles in a tropical urban area | |
CN113990508A (zh) | 一种基于手机app的个体空气污染暴露精确评估方法 | |
CN115409374A (zh) | 城镇化差异对流域水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预警方法 | |
Drye et al. | Development of models for predic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indoor nitrogen dioxide concentrations | |
Dutton | Evaluation of the indoor air quality procedure for use in retail buildings | |
Halios et al. | Temporal evolution of the main processes that control indoor pollution in an office microenvironment: a case study | |
Larsen |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aerosol particles: Investigation of the Poisson assumption | |
Morandi et al. | A comparative study of respirable particulate microenvironmental concentrations and personal exposures | |
Rojas-Avellaneda | Spatial interpolation techniques for stimating levels of pollutant concentrations in the atmosphere | |
TWI529655B (zh) | 室內空氣污染源分析系統及其方法 | |
Vande Hey et al. | Experimental and modeling assessment of a novel automotive cabin PM2. 5 removal system | |
Suggs et al. | An empirical Bayes method for comparing air pollution data to air quality standards | |
de Melo et al. | Experimental methods for reducing uncertainty of measurement on vehicle emission testing | |
Moumouni et al. | Performance Assessment of a Conventional Building in Comparison to LEED Green Buildings Standards: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Air Quality Monitoring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31 Termination date: 20200122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