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67616B - 显示画面的变换方法和变换系统 - Google Patents

显示画面的变换方法和变换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67616B
CN105867616B CN201610178108.9A CN201610178108A CN105867616B CN 105867616 B CN105867616 B CN 105867616B CN 201610178108 A CN201610178108 A CN 201610178108A CN 105867616 B CN105867616 B CN 1058676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cture
display picture
display
pixel
coordin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7810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67616A (zh
Inventor
李鹏
陆承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YUN INTERACTIVE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YUN INTERACTIV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YUN INTERACTIVE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KUYUN INTERACTIV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17810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676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8676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676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676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676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06F3/013Eye tracking input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07General aspects irrespective of display type, e.g. determination of decimal point position, display with fixed or driving decimal point, suppression of non-significant zero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画面的变换方法和变换系统,所述显示画面的变换方法包括:获取人眼与显示屏幕之间的垂直距离;根据所述垂直距离将显示屏幕的第一显示画面变换为第二显示画面,所述第二显示画面的像素点在人眼之中形成的成像点位于成像球面之上,所述成像球面的中心点为所述人眼,所述成像球面的半径为所述垂直距离。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图像变换技术将第一显示画面变换为第二显示画面,所述第二显示画面的每个像素点在人眼之中的成像大小相同,从而避免了显示画面在人眼之中的成像失真,提高了用户的观看体验。

Description

显示画面的变换方法和变换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画面的变换方法和变换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显示屏幕的每个像素点与人眼之间的距离不同,因此每个像素点在人眼之中的成像大小不同,导致显示画面在人眼之中的成像失真。具体来说,距离人眼比较近的像素点的成像大,距离人眼比较远的像素点的成像小。另外,当显示屏幕比较大,或者人眼距离显示屏幕足够近时,上述情况导致的成像失真将会对用户的观感产生较大的影响。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画面的变换方法和变换系统,用于解决现有的显示屏幕的每个像素点与人眼之间的距离不同,导致显示画面在人眼之中的成像失真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画面的变换方法,包括:
获取人眼与显示屏幕之间的垂直距离;
根据所述垂直距离将显示屏幕的第一显示画面变换为第二显示画面,所述第二显示画面的像素点在人眼之中形成的成像点位于成像球面之上,所述成像球面的中心点为所述人眼,所述成像球面的半径为所述垂直距离。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垂直距离将显示屏幕的第一显示画面变换为第二显示画面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显示画面的像素点的坐标在所述成像球面之上计算成像点的坐标;
根据所述人眼与所述成像点的坐标在所述显示屏幕之上计算所述第二显示画面的像素点的坐标,所述第二显示画面的像素点位于所述人眼与所述成像点形成的直线之上;
根据所述第二显示画面的像素点的坐标形成所述第二显示画面。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显示画面的像素点的坐标在所述成像球面之上计算成像点的坐标的步骤包括:
根据第一变换公式计算成像点的坐标,所述第一变换公式为:
x=r*sin(x0/r)
y=r*sin(y0/r)
z=r*sqrt(1-sin2(x0/r)-sin2(y0/r))
其中,所述成像点的坐标为P(x,y,z),所述第一显示画面的像素点的坐标为P0(x0,y0),所述垂直距离为r;
所述根据所述人眼与所述成像点的坐标在所述显示屏幕之上计算所述第二显示画面的像素点的坐标的步骤包括:
根据第二变换公式计算所述第二显示画面的像素点的坐标,所述第二变换公式为:
x’=r*sin(x0/r)/(sqrt(1-sin2(x0/r)-sin2(y0/r)))
y’=r*sin(y0/r)/(sqrt(1-sin2(x0/r)-sin2(y0/r)))
其中,所述第二显示画面的像素点的坐标P’(x’,y’)。
可选的,还包括:
对所述第二显示画面进行切割,以形成第三显示画面,所述第三显示画面与所述第一显示画面大小相同。
可选的,所述显示屏幕为平面屏幕。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画面的变换系统,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人眼与显示屏幕之间的垂直距离;
第一变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垂直距离将显示屏幕的第一显示画面变换为第二显示画面,所述第二显示画面的像素点在人眼之中形成的成像点位于成像球面之上,所述成像球面的中心点为所述人眼,所述成像球面的半径为所述垂直距离。
可选的,所述第一变换单元包括: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显示画面的像素点的坐标在所述成像球面之上计算成像点的坐标;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人眼与所述成像点的坐标在所述显示屏幕之上计算所述第二显示画面的像素点的坐标,所述第二显示画面的像素点位于所述人眼与所述成像点形成的直线之上;
第一形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显示画面的像素点的坐标形成所述第二显示画面。
可选的,所述第一计算模块包括:
第一计算子模块,用于根据第一变换公式计算成像点的坐标,所述第一变换公式为:
x=r*sin(x0/r)
y=r*sin(y0/r)
z=r*sqrt(1-sin2(x0/r)-sin2(y0/r))
其中,所述成像点的坐标为P(x,y,z),所述第一显示画面的像素点的坐标为P0(x0,y0),所述垂直距离为r;
所述第二计算模块包括:
第二计算子模块,用于根据第二变换公式计算所述第二显示画面的像素点的坐标,所述第二变换公式为:
x’=r*sin(x0/r)/(sqrt(1-sin2(x0/r)-sin2(y0/r)))
y’=r*sin(y0/r)/(sqrt(1-sin2(x0/r)-sin2(y0/r)))
其中,所述第二显示画面的像素点的坐标P’(x’,y’)。
可选的,还包括:
第一切割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二显示画面进行切割,以形成第三显示画面,所述第三显示画面与所述第一显示画面大小相同。
可选的,所述显示屏幕为平面屏幕。
本发明具有下述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画面的变换方法和变换系统之中,所述显示画面的变换方法包括:获取人眼与显示屏幕之间的垂直距离;根据所述垂直距离将显示屏幕的第一显示画面变换为第二显示画面,所述第二显示画面的像素点在人眼之中形成的成像点位于成像球面之上,所述成像球面的中心点为所述人眼,所述成像球面的半径为所述垂直距离。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图像变换技术将第一显示画面变换为第二显示画面,所述第二显示画面的每个像素点在人眼之中的成像大小相同,从而避免了显示画面在人眼之中的成像失真,提高了用户的观看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显示画面的变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第一显示画面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第二显示画面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中第一显示画面与第二显示画面之间的坐标转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显示画面的变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显示画面的变换方法和变换系统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显示画面的变换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所述显示画面的变换方法包括:
步骤1001、获取人眼与显示屏幕之间的垂直距离。
步骤1002、根据所述垂直距离将显示屏幕的第一显示画面变换为第二显示画面,所述第二显示画面的像素点在人眼之中形成的成像点位于成像球面之上,所述成像球面的中心点为所述人眼,所述成像球面的半径为所述垂直距离。
图2为实施例一中第一显示画面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显示画面100的网格表示各个像素点的大小以及位置。图3为实施例一中第二显示画面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显示画面200的网格表示各个像素点的大小以及位置。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图像变换技术将图2所示的第一显示画面变换为图3所示的第二显示画面,所述第二显示画面200的每个像素点在人眼之中的成像大小相同,从而避免了显示画面在人眼之中的成像失真,提高了用户的观看体验。
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幕为平面屏幕。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物理显示屏幕为平面的条件之下,对显示画面进行形状变换,同样可以达到曲面显示屏幕能够获得的降低失真的效果,提高了用户的观看体验。参见图3,本实施例将距离人眼比较近的像素点201保持不变,将距离人眼比较远的像素点202放大,从而可以降低由于距离差异导致的第一显示画面100的像素点在人眼之中成像的大小区别。
可选的,对所述第二显示画面200进行切割,从而形成第三显示画面300,所述第三显示画面300与所述第一显示画面100大小相同。参见图3,所述第二显示画面200的边缘区域的像素点202由于距离人眼比较远,因此像素点202放大拉伸的比较多,沿图3所示的黑色虚线对所述第二显示画面200进行切割,可以形成与所述第一显示画面100大小相同的第三显示画面300,所述第三显示画面300即为显示屏幕的最终显示效果。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垂直距离将显示屏幕的第一显示画面变换为第二显示画面的步骤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显示画面的像素点的坐标在所述成像球面之上计算成像点的坐标;根据所述人眼与所述成像点的坐标在所述显示屏幕之上计算所述第二显示画面的像素点的坐标,所述第二显示画面的像素点位于所述人眼与所述成像点形成的直线之上;根据所述第二显示画面的像素点的坐标形成所述第二显示画面。本实施例中,由于人的双眼之间的距离比较小,因此可以忽略双眼之间的距离,将双眼作为一个点来看。假定人眼到显示屏幕之间的垂直距离为r,人眼所在位置为坐标原点o(0,0)。本实施例首先将第一显示画面映射到以人眼为中心点,半径为r的成像球面之上,具体的映射过程可以视为将第一显示画面变成一块柔性平面覆盖在球面之上,因此图像变换的具体过程可以视为将覆盖在所述成像球面之上的显示图像投影到某个平面之上,这个平面与球形图像之上某一点相切。
图4为实施例一中第一显示画面与第二显示画面之间的坐标转换示意图。如图4所示,成像点P(x,y,z)为以o为原点,r为半径的成像球面之上的任意一点,所述成像点P(x,y,z)在显示屏幕501之上的投影坐标为P’(x’,y’)。人眼与显示屏幕501之间的垂线与所述显示屏幕501的交点为o’。点P(x,y,z)在x方向上的弧长为x0,点P(x,y,z)在y方向上的弧长为y0,因此将球形图像拉伸为平面所对应的像素点的坐标为P0(x0,y0)。
参见图4,所述第一显示画面的像素点P0(x0,y0)对应的以o为原点的三维空间之中P(x,y,z)的坐标为:
x=r*sin(x0/r)
y=r*sin(y0/r)
z=r*sqrt(1-sin2(x0/r)-sin2(y0/r))
其中,sqrt为取根号,所述成像点的坐标为P(x,y,z),所述第一显示画面的像素点的坐标为P0(x0,y0),所述垂直距离为r。
本实施例设定op与oo’的夹角为b(弧度),则
b=arccos(z/r)
o’p’=r*tan(b)
本实施例设定o’p’与x轴的夹角为a(弧度),则P’(x’,y’)的坐标为:
x’=o’p’*cos(a)
y’=o’p’*sin(a)
另外,cos(a)=x/(r*sin(b)),sin(a)=y/(r*sin(b)),可以得出:
x’==r*tan(b)*x/(r*sin(b))=x/cos(b)=x*r/z
y’==r*tan(b)*y/(r*sin(b))=y/cos(b)=y*r/z
因此,点P(x,y,z)投影到显示屏幕501之上的点P’(x’,y’)的坐标为:
x’=r*sin(x0/r)/(sqrt(1-sin2(x0/r)-sin2(y0/r)))
y’=r*sin(y0/r)/(sqrt(1-sin2(x0/r)-sin2(y0/r)))
其中,点P0(x0,y0)为所述第一显示画面100的像素点,点P’(x’,y’)为所述第二显示画面200的像素点201或者像素点202。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画面的变换方法包括:获取人眼与显示屏幕之间的垂直距离;根据所述垂直距离将显示屏幕的第一显示画面变换为第二显示画面,所述第二显示画面的像素点在人眼之中形成的成像点位于成像球面之上,所述成像球面的中心点为所述人眼,所述成像球面的半径为所述垂直距离。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图像变换技术将第一显示画面变换为第二显示画面,所述第二显示画面的每个像素点在人眼之中的成像大小相同,从而避免了显示画面在人眼之中的成像失真,提高了用户的观看体验。
实施例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显示画面的变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显示画面的变换系统包括第一获取单元401和第一变换单元402,所述第一获取单元401获取人眼与显示屏幕之间的垂直距离,所述第一变换单元402根据所述垂直距离将显示屏幕的第一显示画面变换为第二显示画面,所述第二显示画面的像素点在人眼之中形成的成像点位于成像球面之上,所述成像球面的中心点为所述人眼,所述成像球面的半径为所述垂直距离。参见图2和图3,本实施例通过图像变换技术将图2所示的第一显示画面变换为图3所示的第二显示画面,所述第二显示画面200的每个像素点在人眼之中的成像大小相同,从而避免了显示画面在人眼之中的成像失真,提高了用户的观看体验。
可选的,所述显示画面的变换系统还包括第一切割单元403,所述第一切割单元403对所述第二显示画面200进行切割,从而形成第三显示画面300,所述第三显示画面300与所述第一显示画面100大小相同。参见图3,所述第二显示画面200的边缘区域的像素点202由于距离人眼比较远,因此像素点202放大拉伸的比较多,沿图3所示的黑色虚线对所述第二显示画面200进行切割,可以形成与所述第一显示画面100大小相同的第三显示画面300,所述第三显示画面300即为显示屏幕的最终显示效果。
可选的,所述第一变换单元401包括: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显示画面的像素点的坐标在所述成像球面之上计算成像点的坐标;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人眼与所述成像点的坐标在所述显示屏幕之上计算所述第二显示画面的像素点的坐标,所述第二显示画面的像素点位于所述人眼与所述成像点形成的直线之上;第一形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显示画面的像素点的坐标形成所述第二显示画面。本实施例中,由于人的双眼之间的距离比较小,因此可以忽略双眼之间的距离,将双眼作为一个点来看。假定人眼到显示屏幕之间的垂直距离为r,人眼所在位置为坐标原点o(0,0)。本实施例首先将第一显示画面映射到以人眼为中心点,半径为r的成像球面之上,具体的映射过程可以视为将第一显示画面变成一块柔性平面覆盖在球面之上,因此图像变换的具体过程可以视为将覆盖在所述成像球面之上的显示图像投影到某个平面之上,这个平面与球形图像之上某一点相切。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计算模块包括:第一计算子模块,用于根据第一变换公式计算成像点的坐标,所述第二计算模块包括:第二计算子模块,用于根据第二变换公式计算所述第二显示画面的像素点的坐标。参见图4,成像点P(x,y,z)为以o为原点,r为半径的成像球面之上的任意一点,所述成像点P(x,y,z)在显示屏幕501之上的投影坐标为P’(x’,y’)。人眼与显示屏幕501之间的垂线与所述显示屏幕501的交点为o’。点P(x,y,z)在x方向上的弧长为x0,点P(x,y,z)在y方向上的弧长为y0,因此将球形图像拉伸为平面所对应的像素点的坐标为P0(x0,y0)。
参见图4,所述第一显示画面的像素点P0(x0,y0)对应的以o为原点的三维空间之中P(x,y,z)的坐标为:
x=r*sin(x0/r)
y=r*sin(y0/r)
z=r*sqrt(1-sin2(x0/r)-sin2(y0/r))
其中,sqrt为取根号,所述成像点的坐标为P(x,y,z),所述第一显示画面的像素点的坐标为P0(x0,y0),所述垂直距离为r。
本实施例设定op与oo’的夹角为b(弧度),则
b=arccos(z/r)
o’p’=r*tan(b)
本实施例设定o’p’与x轴的夹角为a(弧度),则P’(x’,y’)的坐标为:
x’=o’p’*cos(a)
y’=o’p’*sin(a)
另外,cos(a)=x/(r*sin(b)),sin(a)=y/(r*sin(b)),可以得出:
x’==r*tan(b)*x/(r*sin(b))=x/cos(b)=x*r/z
y’==r*tan(b)*y/(r*sin(b))=y/cos(b)=y*r/z
因此,点P(x,y,z)投影到显示屏幕501之上的点P’(x’,y’)的坐标为:
x’=r*sin(x0/r)/(sqrt(1-sin2(x0/r)-sin2(y0/r)))
y’=r*sin(y0/r)/(sqrt(1-sin2(x0/r)-sin2(y0/r)))
其中,点P0(x0,y0)为所述第一显示画面100的像素点,点P’(x’,y’)为所述第二显示画面200的像素点201或者像素点202。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画面的变换系统之中,所述显示画面的变换方法包括:获取人眼与显示屏幕之间的垂直距离;根据所述垂直距离将显示屏幕的第一显示画面变换为第二显示画面,所述第二显示画面的像素点在人眼之中形成的成像点位于成像球面之上,所述成像球面的中心点为所述人眼,所述成像球面的半径为所述垂直距离。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图像变换技术将第一显示画面变换为第二显示画面,所述第二显示画面的每个像素点在人眼之中的成像大小相同,从而避免了显示画面在人眼之中的成像失真,提高了用户的观看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显示画面的变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人眼与显示屏幕之间的垂直距离;
根据所述垂直距离将显示屏幕的第一显示画面变换为第二显示画面,所述第二显示画面的像素点在人眼之中形成的成像点位于成像球面之上,所述成像球面的中心点为所述人眼,所述成像球面的半径为所述垂直距离;其中,所述第一显示画面变换为所述第二显示画面通过改变第一显示画面中的像素点的位置实现;
所述根据所述垂直距离将显示屏幕的第一显示画面变换为第二显示画面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显示画面的像素点的坐标以及所述垂直距离计算所述第一显示画面的像素点映射在所述成像球面之上的成像点的坐标;
根据所述人眼与所述成像点的坐标计算所述成像点在所述显示屏幕之上投影形成的所述第二显示画面的像素点的坐标,所述第二显示画面的像素点位于所述人眼与所述成像点形成的直线之上;
根据所述第二显示画面的像素点的坐标形成所述第二显示画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画面的变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显示画面的像素点的坐标以及所述垂直距离计算所述第一显示画面的像素点映射在所述成像球面之上的成像点的坐标的步骤包括:
根据第一变换公式计算成像点的坐标,所述第一变换公式为:
x=r*sin(x0/r)
y=r*sin(y0/r)
z=r*sqrt(1-sin2(x0/r)-sin2(y0/r))
其中,所述成像点的坐标为P(x,y,z),所述第一显示画面的像素点的坐标为P0(x0,y0),所述垂直距离为r;
所述根据所述人眼与所述成像点的坐标计算所述成像点在所述显示屏幕之上投影形成的所述第二显示画面的像素点的坐标的步骤包括:
根据第二变换公式计算所述第二显示画面的像素点的坐标,所述第二变换公式为:
x’=r*sin(x0/r)/(sqrt(1-sin2(x0/r)-sin2(y0/r)))
y’=r*sin(y0/r)/(sqrt(1-sin2(x0/r)-sin2(y0/r)))
其中,所述第二显示画面的像素点的坐标P’(x’,y’)。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画面的变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对所述第二显示画面进行切割,以形成第三显示画面,所述第三显示画面与所述第一显示画面大小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画面的变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幕为平面屏幕。
5.一种显示画面的变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人眼与显示屏幕之间的垂直距离;
第一变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垂直距离将显示屏幕的第一显示画面变换为第二显示画面,所述第二显示画面的像素点在人眼之中形成的成像点位于成像球面之上,所述成像球面的中心点为所述人眼,所述成像球面的半径为所述垂直距离;其中,所述第一显示画面变换为所述第二显示画面通过改变第一显示画面中的像素点的位置实现;
所述第一变换单元包括: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显示画面的像素点的坐标以及所述垂直距离计算所述第一显示画面的像素点映射在所述成像球面之上的成像点的坐标;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人眼与所述成像点的坐标计算所述成像点在所述显示屏幕之上投影形成的所述第二显示画面的像素点的坐标,所述第二显示画面的像素点位于所述人眼与所述成像点形成的直线之上;
第一形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显示画面的像素点的坐标形成所述第二显示画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画面的变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计算模块包括:
第一计算子模块,用于根据第一变换公式计算成像点的坐标,所述第一变换公式为:
x=r*sin(x0/r)
y=r*sin(y0/r)
z=r*sqrt(1-sin2(x0/r)-sin2(y0/r))
其中,所述成像点的坐标为P(x,y,z),所述第一显示画面的像素点的坐标为P0(x0,y0),所述垂直距离为r;
所述第二计算模块包括:
第二计算子模块,用于根据第二变换公式计算所述第二显示画面的像素点的坐标,所述第二变换公式为:
x’=r*sin(x0/r)/(sqrt(1-sin2(x0/r)-sin2(y0/r)))
y’=r*sin(y0/r)/(sqrt(1-sin2(x0/r)-sin2(y0/r)))
其中,所述第二显示画面的像素点的坐标P’(x’,y’)。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画面的变换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切割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二显示画面进行切割,以形成第三显示画面,所述第三显示画面与所述第一显示画面大小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画面的变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幕为平面屏幕。
CN201610178108.9A 2016-03-25 2016-03-25 显示画面的变换方法和变换系统 Active CN1058676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78108.9A CN105867616B (zh) 2016-03-25 2016-03-25 显示画面的变换方法和变换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78108.9A CN105867616B (zh) 2016-03-25 2016-03-25 显示画面的变换方法和变换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67616A CN105867616A (zh) 2016-08-17
CN105867616B true CN105867616B (zh) 2019-11-05

Family

ID=56625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78108.9A Active CN105867616B (zh) 2016-03-25 2016-03-25 显示画面的变换方法和变换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67616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5115A (zh) * 2012-09-25 2013-02-06 上海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根据眼部调整显示画面的方法
CN103517060A (zh) * 2013-09-03 2014-01-15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的显示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4581114A (zh) * 2014-12-03 2015-04-29 深圳市亿思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人眼图像追踪的自适应全息显示方法及全息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4237C (zh) * 2000-09-27 2006-03-01 皇家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 提供要在屏幕上显示的图像的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5115A (zh) * 2012-09-25 2013-02-06 上海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根据眼部调整显示画面的方法
CN103517060A (zh) * 2013-09-03 2014-01-15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的显示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4581114A (zh) * 2014-12-03 2015-04-29 深圳市亿思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人眼图像追踪的自适应全息显示方法及全息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67616A (zh) 2016-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72010B2 (en) Adaptive parallax adjustment method and virtual reality display device
JP2015536010A (ja) 仮想ビューから立体ビューへの変換を実現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JP6996594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5085956A1 (zh) 一种基于投影图像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780389B (zh) 一种基于坐标转换的鱼眼图像校正方法及装置
JP5167439B1 (ja)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立体画像表示方法
TW201124789A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jection correction
CN102830796A (zh) 在显示设备中动态确定窗口位置的方法及装置
JP2008052589A (ja) 広角画像の歪み補正方法
WO2017206824A1 (zh) 一种智能显示视觉图像的位置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JP2014010362A (ja) 映像演出装置
CN104159099A (zh) 一种3d立体影视制作中双目立体摄像机的设置方法
CN105072433B (zh) 应用于头跟踪虚拟现实系统的感知深度映射方法
CN105867616B (zh) 显示画面的变换方法和变换系统
US10296098B2 (en) Input/output device, input/output program, and input/output method
WO2017215073A1 (zh) 一种曲面显示器的图像模拟方法和图像模拟设备
CN105100782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140028665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for generating reflection texture
CN106815872B (zh) 基于圆锥投影变换的单目视觉空间定位方法
JP6168597B2 (ja) 情報端末装置
CN104883598A (zh) 一种画面显示设备以及一种显示画面调整方法
JP2014154904A (ja) 俯瞰画像提示装置
CN104182986A (zh) 由正交隐消点的性质求解平面折反射摄像机内参数的方法
CN107121096B (zh) 一种基于图像的空间立体角计算方法
CN106067967B (zh) 变形立体全息影像实现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