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50163B - 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和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和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50163B
CN105850163B CN201480071177.9A CN201480071177A CN105850163B CN 105850163 B CN105850163 B CN 105850163B CN 201480071177 A CN201480071177 A CN 201480071177A CN 105850163 B CN105850163 B CN 1058501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ltimedia message
reading
burn
sent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7117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50163A (zh
Inventor
杨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8501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501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501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501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2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 G06F21/6218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to a system of files or objects, e.g. local or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or database
    • G06F21/6245Protecting personal data, e.g. for financial or medical purpo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4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multimedia data, e.g. slideshows comprising image and additional audio data
    • G06F16/48Retrieval characterised by using metadata, e.g. metadata not derived from the content or metadata generated manual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7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lusion of specific contents
    • H04L51/08Annexed information, e.g. attach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2Messaging; Mailboxes; Announcements
    • H04W4/14Short messaging services, e.g. short message services [SMS] or unstructured supplementary service data [USS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eth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信息发送方法、信息接收方法、信息发送装置和信息接收装置,其中,信息发送方法,应用于信息发送装置,包括:根据接收到的选择命令,从待发送短信息的发送方式中选择目标发送方式,其中,发送方式包括阅后即焚发送方式和普通发送方式;在目标发送方式为阅后即焚发送方式时,判断待发送短信息是否为彩信,并在判定结果为否时,将待发送短信息转换成彩信;在彩信中添加阅后即焚附件,并将添加有阅后即焚附件的彩信发送至信息接收装置,以供信息接收装置根据接收到的彩信中的阅后即焚附件,对阅读后的彩信中的内容进行删除。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彩信被阅读后直接删除彩信中的内容,不进行保存,提高了彩信的私密性。

Description

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和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信息发送方法、一种信息接收方法、一种信息发送装置和一种信息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用,人们对手机的安全性、私密性要求越来越高,而彩信作为一种重要的通讯形式,其私密性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关注。
目前,终端(例如:手机)接收到的普通彩信在手机中将自动保存,对于私密彩信,需要用户点击“菜单”选择“删除”选项进行删除彩信操作,而对于有些手机,执行删除操作后该私密彩信会移动至垃圾箱中,用户还需要从收件箱转移到垃圾箱再进行一次删除操作,才能将此彩信彻底删除,比较麻烦。
因此,如何加强彩信通讯方式的私密性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信息发送技术,可以使接收方在阅读完彩信之后,在关闭阅读彩信界面时直接删除彩信,不能进行保存,提高了彩信的私密性。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信息发送方法,应用于信息发送装置,包括:根据接收到的选择命令,从待发送短信息的发送方式中选择目标发送方式,其中,所述发送方式包括阅后即焚发送方式和普通发送方式;在所述目标发送方式为阅后即焚发送方式时,判断所述待发送短信息是否为彩信,并在判定所述待发送短信息不是彩信时,将所述待发送短信息转换成彩信;在所述彩信中添加阅后即焚附件,并将添加有所述阅后即焚附件的彩信发送至信息接收装置,以供所述信息接收装置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彩信中的所述阅后即焚附件,对阅读后的所述彩信中的内容进行删除。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选择命令,选择短信息不同的发送方式,增强了短信息发送方式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同时如果选择阅后即焚的发送方式,则判断该短信息是否为彩信,如果该短信息不是彩信,则将该短信息转换为彩信,并在彩信中添加阅后即焚附件,以阅后即焚发送方式发送该彩信。接收添加有阅后即焚附件的彩信后,在阅读过程中一旦关闭阅读彩信界面,该彩信的内容将直接删除,与现有技术中需要用户手动删除彩信相比,不提供保存彩信的功能,防止彩信内容泄露,大大提高了彩信的私密性。
其中,彩信均是以图片和/或附件的形式进行发送,因此,在选择的发送方式为阅后即焚发送方式时,在彩信中添加阅后即焚附件,阅后即焚附件可以命名为“阅后即焚.DAT”,一方面直观地显示该彩信将以阅后即焚发送方式进行发送,另一方面使得接收该阅后即焚的彩信后,在阅读过程中一旦关闭阅读彩信界面,该彩信的内容将直接删除。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在所述目标发送方式为阅后即焚发送方式时,在所述待发送短信息中添加阅后即焚标记;以及在所述待发送短信息的显示界面中显示所述阅后即焚标识。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选择的发送方式为阅后即焚发送方式时,通过在待发送短信息中添加阅后即焚的标识,并在待发送短信息的显示界面显示阅后即焚标识,使用户可以直观的查看到待发送短信息的发送形式,提醒用户该短信息即将以阅后即焚的发送方式进行发送。
其中,阅后即焚标识可以是一种特殊的标记,例如:
Figure GPA0000213350680000041
(火苗,代表阅后即焚),即在短信息中添加阅后即焚标识时可将
Figure GPA0000213350680000042
添加到短信息中第一个字符位置。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阅后即焚标识以及在短信息中的添加位置均存在其他形式,此处并不用于具体限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在所述待发送短信息不是彩信时,将所述添加有阅后即焚标记的待发送短信息转换成彩信;以及在向所述彩信中添加所述阅后即焚附件后,以所述阅后即焚附件替换所述阅后即焚标记。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包含有阅后即焚标记的短信息转换为彩信,并向彩信中添加阅后即焚附件,实现了短信息的阅后即焚功能。当然,如果该短信息是彩信,则不需要进行转换,直接在彩信中添加阅后即焚附件,即可实现彩信的阅后即焚功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在检测到所述目标发送方式为普通发送方式时,以所述普通发送方式将所述待发送短信息发送至所述信息接收装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选择的发送方式为普通发送方式时,以普通发送方式发送彩信,对于不需要阅后即焚的彩信使接收方可以正常的保存,以实现普通的彩信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信息接收方法,应用于信息接收装置,包括:接收信息发送装置发送的彩信;判断所述彩信中是否包含阅后即焚附件;在所述彩信中包含所述阅后即焚附件时,则在所述彩信被打开后,根据接收到的关闭命令,对所述彩信中的内容进行删除。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判断接收到的彩信中是否含有阅后即焚附件,并在接收到的彩信中含有阅后即焚附件时,在阅读彩信过程中接收到关闭彩信显示界面的命令时,直接删除含有阅后即焚附件的彩信,与现有技术中的彩信保存方式相比,阅后即焚的彩信不提供保存的功能,防止了彩信内容的泄露,大大提高了彩信的私密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对接收到的包含有所述阅后即焚附件的所述彩信进行显示,其中,在所述彩信未被打开时,以第一显示样式显示所述彩信,以及在所述彩信被打开时,以第二显示样式显示所述彩信。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对含有阅后即焚附件的彩信在未打开和打开时以两种形式显示,可以直观的显示该彩信是否被打开。在同时接收到多条阅后即焚彩信时,可以以显示样式区分多条彩信中的每条彩信是否被打开,也即区分该条彩信是否被删除。如果该阅后即焚彩信未被打开,则可以点击该彩信进行查看;如果已阅读该彩信,此时彩信以第二显示样式进行显示,在彩信以第二样式进行显示时,即使用户点击该条彩信,由于彩信的内容已被删除,也将无法查看该彩信,包括:彩信的发送方、发送时间以及彩信内容等。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根据接收到的设置命令,设置所述第一显示样式和/或所述第二显示样式。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自由设定第一显示样式和第二显示样式,增强了显示样式的灵活性,例如:可设置第一显示样式为信封装的样式,而第二显示样式为空信封的样式;还可以设置第一显示样式为添加有阅后即焚标识的信封样式,第二显示样式为撕裂信封的样式。当然,显示方式还有很多,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信息发送装置,包括:选择单元,根据接收到的选择命令,从待发送短信息的发送方式中选择目标发送方式,其中,所述发送方式包括阅后即焚发送方式和普通发送方式;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发送方式为阅后即焚发送方式时,判断所述待发送短信息是否为彩信;转换单元,用于在判定所述待发送短信息不是彩信时,将所述待发送短信息转换成彩信;标识添加单元,用于在所述彩信中添加阅后即焚附件;发送单元,用于将添加有所述阅后即焚附件的彩信发送至信息接收装置,以供所述信息接收装置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彩信中的所述阅后即焚附件,对阅读后的所述彩信中的内容进行删除。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选择命令,选择短信息不同的发送方式,增强了短信息发送方式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同时如果选择阅后即焚的发送方式,则判断该短信息是否为彩信,如果该短信息不是彩信,则将该短信息转换为彩信,并在彩信中添加阅后即焚附件,以阅后即焚发送方式发送该彩信。接收添加有阅后即焚附件的彩信后,在阅读过程中一旦关闭阅读彩信界面,该彩信的内容将直接删除,与现有技术中需要用户手动删除彩信相比,不提供保存彩信的功能,防止彩信内容泄露,大大提高了彩信的私密性。
其中,彩信均是以图片和/或附件的形式进行发送,因此,在选择的发送方式为阅后即焚发送方式时,在彩信中添加阅后即焚附件,阅后即焚附件可以命名为“阅后即焚.DAT”,一方面直观地显示该彩信将以阅后即焚发送方式进行发送,另一方面使得接收该阅后即焚的彩信后,在阅读过程中一旦关闭阅读彩信界面,该彩信的内容将直接删除。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标识添加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目标发送方式为阅后即焚发送方式时,在所述待发送短信息中添加阅后即焚标记;以及所述标识添加单元,还包括:显示单元,用于在所述待发送短信息的显示界面中显示所述阅后即焚标识。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选择的发送方式为阅后即焚发送方式时,通过在待发送短信息中添加阅后即焚的标识,并在待发送短信息的显示界面显示阅后即焚标识,使用户可以直观的查看到待发送短信息的发送形式,提醒用户该短信息即将以阅后即焚发送方式进行发送。
其中,阅后即焚标识可以是一种特殊的标记,例如:
Figure GPA0000213350680000071
即在短信息中添加阅后即焚标识时可将
Figure GPA0000213350680000072
添加到短信息中第一个字符位置。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阅后即焚标识以及在短信息中的添加位置均存在其他形式,此处并不用于具体限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转换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待发送短信息不是彩信时,将所述添加有阅后即焚标记的待发送短信息转换成彩信;所述标识添加单元,还包括:替换单元,用于在向所述彩信中添加所述阅后即焚附件后,以所述阅后即焚附件替换所述阅后即焚标记。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包含有阅后即焚标记的短信息转换为彩信,并向彩信中添加阅后即焚附件,实现了短信息的阅后即焚功能。当然,如果该短信息是彩信,则不需要进行转换,直接在彩信中添加阅后即焚附件,即可实现彩信的阅后即焚功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目标发送方式为普通发送方式时,以所述普通发送方式将所述待发送短信息发送至所述信息接收装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检测到发送方式为普通发送方式时,以普通发送方式发送彩信,对于不需要阅后即焚的彩信使接收方可以正常的保存,以实现普通的彩信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信息接收装置,包括:接收单元,接收信息发送装置发送的彩信;判断单元,判断所述彩信中是否包含阅后即焚附件;处理单元,在所述彩信中包含所述阅后即焚附件时,则在所述彩信被打开后,根据接收到的关闭命令,对所述彩信中的内容进行删除。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判断接收到的彩信中是否含有阅后即焚附件,并在接收到的彩信中含有阅后即焚附件时,在阅读彩信过程中接收到关闭彩信显示界面的命令时,直接删除含有阅后即焚附件的彩信,与现有技术中的彩信保存方式相比,阅后即焚的彩信不提供保存信息的功能,防止了彩信内容的泄露,大大提高了彩信的私密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显示单元,对接收到的包含有所述阅后即焚附件的所述彩信进行显示,其中,在所述彩信未被打开时,以第一显示样式显示所述彩信,以及在所述彩信被打开时,以第二显示样式显示所述彩信。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对含有阅后即焚附件的彩信在未打开和打开时以两种形式显示,可以直观的显示该彩信是否被打开。在同时接收到多条阅后即焚彩信时,可以以显示样式区分多条彩信中的每条彩信是否被打开,也即区分该条彩信是否被删除。如果该阅后即焚彩信未被打开,则可以点击该彩信进行查看;如果已阅读该彩信,此时彩信以第二显示样式进行显示,在彩信以第二样式进行显示时,即使用户点击该条彩信,由于彩信的内容已被删除,也将无法查看该彩信,包括:彩信的发送方、发送时间以及彩信内容等。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到的设置命令,设置所述第一显示样式和/或所述第二显示样式。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自由设定第一显示样式和第二显示样式,增强了显示样式的灵活性,例如:可设置第一显示样式为信封装的样式,而第二显示样式为空信封的样式;还可以设置第一显示样式为添加有阅后即焚标识的信封样式,第二显示样式为撕裂信封的样式。当然,显示方式还有很多,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信息发送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信息发送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信息接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信息接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信息发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信息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信息发送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信息发送方法,应用于信息发送装置,包括:步骤102,根据接收到的选择命令,从待发送短信息的发送方式中选择目标发送方式,其中,所述发送方式包括阅后即焚发送方式和普通发送方式;步骤104,在所述目标发送方式为阅后即焚发送方式时,判断所述待发送短信息是否为彩信,并在判定所述待发送短信息不是彩信时,将所述待发送短信息转换成彩信;步骤106,在所述彩信中添加阅后即焚附件,并将添加有所述阅后即焚附件的彩信发送至信息接收装置,以供所述信息接收装置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彩信中的所述阅后即焚附件,对阅读后的所述彩信中的内容进行删除。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选择命令,选择短信息不同的发送方式,增强了短信息发送方式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同时如果选择阅后即焚的发送方式,则判断该短信息是否为彩信,如果该短信息不是彩信,则将该短信息转换为彩信,并在彩信中添加阅后即焚附件,以阅后即焚发送方式发送该彩信。接收添加有阅后即焚附件的彩信后,在阅读过程中一旦关闭阅读彩信界面,该彩信的内容将直接删除,与现有技术中需要用户手动删除彩信相比,不提供保存彩信的功能,防止彩信内容泄露,大大提高了彩信的私密性。
其中,彩信均是以图片和/或附件的形式进行发送,因此,在选择的发送方式为阅后即焚发送方式时,在彩信中添加阅后即焚附件,阅后即焚附件可以命名为“阅后即焚.DAT”,一方面直观地显示该彩信将以阅后即焚发送方式进行发送,另一方面使得接收该阅后即焚的彩信后,在阅读过程中一旦关闭阅读彩信界面,该彩信的内容将直接删除。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在所述目标发送方式为阅后即焚发送方式时,在所述待发送短信息中添加阅后即焚标记;以及在所述待发送短信息的显示界面中显示所述阅后即焚标识。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选择的发送方式为阅后即焚发送方式时,通过在待发送短信息中添加阅后即焚的标识,并在待发送短信息的显示界面显示阅后即焚标识,使用户可以直观的查看到待发送短信息的发送形式,提醒用户该短信息即将以阅后即焚发送方式进行发送。
其中,阅后即焚标识可以是一种特殊的标记,例如:
Figure GPA0000213350680000101
即在短信息中添加阅后即焚标识时可将
Figure GPA0000213350680000102
添加到短信息中第一个字符位置。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阅后即焚标识以及在短信息中的添加位置均存在其他形式,此处并不用于具体限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在所述待发送短信息不是彩信时,将所述添加有阅后即焚标记的待发送短信息转换成彩信;以及在向所述彩信中添加所述阅后即焚附件后,以所述阅后即焚附件替换所述阅后即焚标记。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包含有阅后即焚标记的短信息转换为彩信,并向彩信中添加阅后即焚附件,实现了短信息的阅后即焚功能。当然,如果该短信息是彩信,则不需要进行转换,直接在彩信中添加阅后即焚附件,即可实现彩信的阅后即焚功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在检测到所述目标发送方式为普通发送方式时,以所述普通发送方式将所述待发送信息发送至所述信息接收装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检测到发送方式为普通发送方式时,以普通发送方式发送彩信,对于不需要阅后即焚的彩信使接收方可以正常的保存,以实现普通的彩信功能。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信息发送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信息发送方法,包括:
步骤202,接收用户在写信息界面输入的撰写信息内容,以及选择的收件人和发送方式,其中发送方式包括普通发送方式和阅后即焚发送方式。
步骤204,在选择的发送方式为阅后即焚发送方式时,点击“插入”菜单,在该短信息中插入阅后即焚标记。如果以普通方式发送,则该短信息没有阅后即焚功能。
步骤206,在短信息中插入阅后即焚标记时,信息界面显示阅后即焚标记,以提示用户该信息将以阅后即焚发送方式发送至接收方。
步骤208,点击发送信息按钮,发送短信息。
步骤210,判断该短信息是否为彩信,该短信息是彩信,则执行步骤212,否则执行步骤214。
步骤212,判定该短信息为彩信,则在该彩信中添加阅后即焚附件,可以为一个名为“阅后即焚.DAT”的附件。
步骤214,判定该短信息是普通短信息,则先将该短信息转换为彩信,然后再添加阅后即焚附件。
步骤216,将添加完阅后即焚附件的彩信发送至指定收件人。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信息接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信息接收方法,应用于信息接收装置,包括:步骤302,接收信息发送装置发送的彩信;步骤304,判断所述彩信中是否包含阅后即焚附件;步骤306,在所述彩信中包含所述阅后即焚附件时,则在所述彩信被打开后,根据接收到的关闭命令,对所述彩信中的内容进行删除。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判断接收到的彩信中是否含有阅后即焚附件,并在接收到的彩信中含有阅后即焚附件时,在阅读彩信过程中接收到关闭彩信显示界面的命令时,直接删除含有阅后即焚附件的彩信,与现有技术中的彩信保存方式相比,阅后即焚的彩信不提供保存信息的功能,防止了彩信内容的泄露,大大提高了彩信的私密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对接收到的包含有所述阅后即焚附件的所述彩信进行显示,其中,在所述彩信未被打开时,以第一显示样式显示所述彩信,以及在所述彩信被打开时,以第二显示样式显示所述彩信。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对含有阅后即焚附件的彩信在未打开和打开时以两种形式显示,可以直观的显示该彩信是否被打开。在同时接收到多条阅后即焚彩信时,可以以显示样式区分多条彩信中的每条彩信是否被打开,也即区分该条彩信是否被删除。如果该阅后即焚彩信未被打开,则可以点击该彩信进行查看;如果已阅读该彩信,此时彩信以第二显示样式进行显示,在彩信以第二样式进行显示时,即使用户点击该条彩信,由于彩信的内容已被删除,也将无法查看该彩信,包括:彩信的发送方、发送时间以及彩信内容等。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根据接收到的设置命令,设置所述第一显示样式和/或所述第二显示样式。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自由设定第一显示样式和第二显示样式,增强了显示样式的灵活性,例如:可设置第一显示样式为信封装的样式,而第二显示样式为空信封的样式;还可以设置第一显示样式为添加有阅后即焚标识的信封样式,第二显示样式为撕裂信封的样式。当然,显示方式还有很多,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信息接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信息接收方法,包括:
步骤402,正常收到一条彩信。
步骤404,判断该彩信中是否包含“阅后即焚.DAT”的附件,该彩信包含阅后即焚附件则执行步骤406,否则执行步骤416。
步骤406,如果彩信中包含阅后即焚附件,则进一步判断是否阅读该彩信,阅读则执行步骤412,否则执行步骤408。
步骤408,如果没有阅读过的彩信,则一直显示未读状态(第一显示样式),等待被阅读。
步骤410,阅后即焚彩信也可以跟普通彩信一样在进行删除操作,不管是未读还是已读,删除后,都不能再次查看。
步骤412,如果需要阅读该阅后即焚彩信,则点击该条彩信进行阅读。
步骤414,阅后即焚彩信查看阅读后,该彩信由未读变为已读,在关闭彩信阅读界面时可以伴随有一个信封被烧毁的动画,表示阅后即焚,已读的阅后即焚彩信以第二显示样式进行显示,不能再次阅读查看。
步骤416,如果彩信中不包含阅后即焚标记,则视为普通彩信进行接收。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信息发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信息发送装置500,包括:选择单元502,根据接收到的选择命令,从待发送短信息的发送方式中选择目标发送方式,其中,所述发送方式包括阅后即焚发送方式和普通发送方式;判断单元504,用于在所述目标发送方式为阅后即焚发送方式时,判断所述待发送短信息是否为彩信;转换单元506,用于在判定所述待发送短信息不是彩信时,将所述待发送短信息转换成彩信;标识添加单元508,用于在所述彩信中添加阅后即焚附件;发送单元510,用于将添加有所述阅后即焚附件的彩信发送至信息接收装置,以供所述信息接收装置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彩信中的所述阅后即焚附件,对阅读后的所述彩信中的内容进行删除。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选择命令,选择短信息不同的发送方式,增强了短信息发送方式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同时如果选择阅后即焚的发送方式,则判断该短信息是否为彩信,如果该短信息不是彩信,则将该短信息转换为彩信,并在彩信中添加阅后即焚附件,以阅后即焚发送方式发送该彩信。接收添加有阅后即焚附件的彩信后,在阅读过程中一旦关闭阅读彩信界面,该彩信的内容将直接删除,与现有技术中需要用户手动删除彩信相比,不提供保存彩信的功能,防止彩信内容泄露,大大提高了彩信的私密性。
其中,彩信均是以图片和/或附件的形式进行发送,因此,在选择的发送方式为阅后即焚发送方式时,在彩信中添加阅后即焚附件,阅后即焚附件可以命名为“阅后即焚.DAT”,一方面直观地显示该彩信将以阅后即焚发送方式进行发送,另一方面使得接收该阅后即焚的彩信后,在阅读过程中一旦关闭阅读彩信界面,该彩信的内容将直接删除。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标识添加单元508还用于:在所述目标发送方式为阅后即焚发送方式时,在所述待发送短信息中添加阅后即焚标记;以及所述标识添加单元508,还包括:显示单元5082,用于在所述待发送短信息的显示界面中显示所述阅后即焚标识。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选择的发送方式为阅后即焚发送方式时,通过在待发送短信息中添加阅后即焚的标识,并在待发送短信息的显示界面显示阅后即焚标识,使用户可以直观的查看到待发送短信息的发送形式,提醒用户该短信息即将以阅后即焚发送方式进行发送。
其中,阅后即焚标识可以是一种特殊的标记,例如:
Figure GPA0000213350680000141
即在短信息中添加阅后即焚标识时可将
Figure GPA0000213350680000142
添加到短信息中第一个字符位置。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阅后即焚标识以及在短信息中的添加位置均存在其他形式,此处并不用于具体限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转换单元506,还用于,在所述待发送短信息不是彩信时,将所述添加有阅后即焚标记的待发送短信息转换成彩信;所述标识添加单元508,还包括:替换单元5084,用于在向所述彩信中添加所述阅后即焚附件后,以所述阅后即焚附件替换所述阅后即焚标记。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包含有阅后即焚标记的短信息转换为彩信,并向彩信中添加阅后即焚附件,实现了短信息的阅后即焚功能。当然,如果该短信息是彩信,则不需要进行转换,直接在彩信中添加阅后即焚附件,即可实现彩信的阅后即焚功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发送单元510还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目标发送方式为普通发送方式时,以所述普通发送方式将所述待发送信息发送至所述信息接收装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检测到发送方式为普通发送方式时,以普通发送方式发送彩信,对于不需要阅后即焚的彩信使接收方可以正常的保存,以实现普通的彩信功能。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信息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信息接收装置600,包括:接收单元602,接收信息发送装置500发送的彩信;判断单元604,判断所述彩信中是否包含阅后即焚附件;处理单元606,在所述彩信中包含所述阅后即焚附件时,则在所述彩信被打开后,根据接收到的关闭命令,对所述彩信中的内容进行删除。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判断接收到的彩信中是否含有阅后即焚附件,并在接收到的彩信中含有阅后即焚附件时,在阅读彩信过程中接收到关闭彩信显示界面的命令时,直接删除含有阅后即焚附件的彩信,与现有技术中的彩信保存方式相比,阅后即焚的彩信不提供保存信息的功能,防止了彩信内容的泄露,大大提高了彩信的私密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显示单元608,对接收到的包含有所述阅后即焚附件的所述彩信进行显示,其中,在所述彩信未被打开时,以第一显示样式显示所述彩信,以及在所述彩信被打开时,以第二显示样式显示所述彩信。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对含有阅后即焚附件的彩信在未打开和打开时以两种形式显示,可以直观的显示该彩信是否被打开。在同时接收到多条阅后即焚彩信时,可以以显示样式区分多条彩信中的每条彩信是否被打开,也即区分该条彩信是否被删除。如果该阅后即焚彩信未被打开,则可以点击该彩信进行查看;如果已阅读该彩信,此时彩信以第二显示样式进行显示,在彩信以第二样式进行显示时,即使用户点击该条彩信,由于彩信的内容已被删除,也将无法查看该彩信,包括:彩信的发送方、发送时间以及彩信内容等。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单元610,用于根据接收到的设置命令,设置所述第一显示样式和/或所述第二显示样式。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自由设定第一显示样式和第二显示样式,增强了显示样式的灵活性,例如:可设置第一显示样式为信封装的样式,而第二显示样式为空信封的样式;还可以设置第一显示样式为添加有阅后即焚标识的信封样式,第二显示样式为撕裂信封的样式。当然,显示方式还有很多,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灵活的选择彩信的发送形式,在以阅后即焚形式发送彩信时,关闭阅读彩信界面后,直接删除彩信,无法保存彩信,提高了彩信的私密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存储在非易失性机器可读介质上的程序产品,用于终端中的信息发送,所述程序产品包括用于使计算机系统执行以下步骤的机器可执行指令:根据接收到的选择命令,从待发送短信息的发送方式中选择目标发送方式,其中,所述发送方式包括阅后即焚发送方式和普通发送方式;在所述目标发送方式为阅后即焚发送方式时,判断所述待发送短信息是否为彩信,并在判定所述待发送短信息不是彩信时,将所述待发送短信息转换成彩信;在所述彩信中添加阅后即焚附件,并将添加有所述阅后即焚附件的彩信发送至信息接收装置,以供所述信息接收装置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彩信中的所述阅后即焚附件,对阅读后的所述彩信中的内容进行删除。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机器可读介质,存储有用于终端中信息发送的程序产品,所述程序产品包括用于使计算机系统执行以下步骤的机器可执行指令:根据接收到的选择命令,从待发送短信息的发送方式中选择目标发送方式,其中,所述发送方式包括阅后即焚发送方式和普通发送方式;在所述目标发送方式为阅后即焚发送方式时,判断所述待发送短信息是否为彩信,并在判定所述待发送短信息不是彩信时,将所述待发送短信息转换成彩信;在所述彩信中添加阅后即焚附件,并将添加有所述阅后即焚附件的彩信发送至信息接收装置,以供所述信息接收装置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彩信中的所述阅后即焚附件,对阅读后的所述彩信中的内容进行删除。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机器可读程序,所述程序使机器执行如上所述技术方案中任一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存储有机器可读程序的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机器可读程序使得机器执行如上所述技术方案中任一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存储在非易失性机器可读介质上的程序产品,用于终端中的信息接收,所述程序产品包括用于使计算机系统执行以下步骤的机器可执行指令:接收信息发送装置发送的彩信;判断所述彩信中是否包含阅后即焚附件;在所述彩信中包含所述阅后即焚附件时,则在所述彩信被打开后,根据接收到的关闭命令,对所述彩信中的内容进行删除。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机器可读介质,存储有用于终端中信息接收的程序产品,所述程序产品包括用于使计算机系统执行以下步骤的机器可执行指令:接收信息发送装置发送的彩信;判断所述彩信中是否包含阅后即焚附件;在所述彩信中包含所述阅后即焚附件时,则在所述彩信被打开后,根据接收到的关闭命令,对所述彩信中的内容进行删除。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机器可读程序,所述程序使机器执行如上所述技术方案中任一所述的信息接收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存储有机器可读程序的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机器可读程序使得机器执行如上所述技术方案中任一所述的信息接收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信息发送方法,应用于信息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选择命令,从待发送短信息的发送方式中选择目标发送方式,其中,所述发送方式包括阅后即焚发送方式和普通发送方式;
在所述目标发送方式为阅后即焚发送方式时,判断所述待发送短信息是否为彩信,并在判定所述待发送短信息不是彩信时,将所述待发送短信息转换成彩信;
在所述彩信中添加阅后即焚附件,并将添加有所述阅后即焚附件的彩信发送至信息接收装置,以供所述信息接收装置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彩信中的所述阅后即焚附件,对阅读后的所述彩信中的内容进行删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目标发送方式为阅后即焚发送方式时,在所述待发送短信息中添加阅后即焚标记;以及
在所述待发送短信息的显示界面中显示所述阅后即焚标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待发送短信息不是彩信时,将所述添加有阅后即焚标记的待发送短信息转换成彩信;以及
在向所述彩信中添加所述阅后即焚附件后,以所述阅后即焚附件替换所述阅后即焚标记。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目标发送方式为普通发送方式时,以所述普通发送方式将所述待发送短信息发送至所述信息接收装置。
5.一种信息接收方法,应用于信息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信息发送装置发送的彩信,其中所述信息发送装置在待发送短信息的发送方式为阅后即焚发送方式时,判断所述待发送短信息是否为彩信,在判定所述待发送短信息不是彩信时,将所述待发送短信息转换成彩信,并在所述彩信中添加阅后即焚附件;
判断所述彩信中是否包含所述阅后即焚附件;
在所述彩信中包含所述阅后即焚附件时,则在所述彩信被打开后,根据接收到的关闭命令,对所述彩信中的内容进行删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对接收到的包含有所述阅后即焚附件的所述彩信进行显示,其中,在所述彩信未被打开时,以第一显示样式显示所述彩信,以及在所述彩信被打开时,以第二显示样式显示所述彩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息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设置命令,设置所述第一显示样式和/或所述第二显示样式。
8.一种信息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选择单元,根据接收到的选择命令,从待发送短信息的发送方式中选择目标发送方式,其中,所述发送方式包括阅后即焚发送方式和普通发送方式;
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发送方式为阅后即焚发送方式时,判断所述待发送短信息是否为彩信;
转换单元,用于在判定所述待发送短信息不是彩信时,将所述待发送短信息转换成彩信;
标识添加单元,用于在所述彩信中添加阅后即焚附件;
发送单元,用于将添加有所述阅后即焚附件的彩信发送至信息接收装置,以供所述信息接收装置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彩信中的所述阅后即焚附件,对阅读后的所述彩信中的内容进行删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息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添加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目标发送方式为阅后即焚发送方式时,在所述待发送短信息中添加阅后即焚标记;以及
所述标识添加单元,还包括:显示单元,用于在所述待发送短信息的显示界面中显示所述阅后即焚标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息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待发送短信息不是彩信时,将所述添加有阅后即焚标记的待发送短信息转换成彩信;
所述标识添加单元,还包括:
替换单元,用于在向所述彩信中添加所述阅后即焚附件后,以所述阅后即焚附件替换所述阅后即焚标记。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目标发送方式为普通发送方式时,以所述普通发送方式将所述待发送短信息发送至所述信息接收装置。
12.一种信息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接收信息发送装置发送的彩信,其中所述信息发送装置在待发送短信息的发送方式为阅后即焚发送方式时,判断所述待发送短信息是否为彩信,在判定所述待发送短信息不是彩信时,将所述待发送短信息转换成彩信,并在所述彩信中添加阅后即焚附件;
判断单元,判断所述彩信中是否包含所述阅后即焚附件;
处理单元,在所述彩信中包含所述阅后即焚附件时,则在所述彩信被打开后,根据接收到的关闭命令,对所述彩信中的内容进行删除。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信息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显示单元,对接收到的包含有所述阅后即焚附件的所述彩信进行显示,其中,在所述彩信未被打开时,以第一显示样式显示所述彩信,以及在所述彩信被打开时,以第二显示样式显示所述彩信。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信息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到的设置命令,设置所述第一显示样式和/或所述第二显示样式。
CN201480071177.9A 2014-03-27 2014-03-27 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和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58501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4/074228 WO2015143680A1 (zh) 2014-03-27 2014-03-27 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和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50163A CN105850163A (zh) 2016-08-10
CN105850163B true CN105850163B (zh) 2020-05-19

Family

ID=54193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71177.9A Active CN105850163B (zh) 2014-03-27 2014-03-27 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和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004327A1 (zh)
EP (1) EP3125590A4 (zh)
CN (1) CN105850163B (zh)
WO (1) WO20151436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93870A (zh) * 2016-03-29 2016-08-24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4915608A (zh) * 2022-05-23 2022-08-16 北京冠群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Web实现安全信封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9806000A (pt) * 1997-06-17 2000-01-25 Purdue Pharma Lp Documento autodestrutivo e sistema de envio de mensagens por e-mail.
US7149893B1 (en) * 1999-09-07 2006-12-12 Poofaway.Com,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abling the originator of an electronic mail message to preset an expiration time, date, and/or event, and to control processing or handling by a recipient
AU7106200A (en) * 1999-09-18 2001-04-24 Genie L. Ogilvie Self-removing email for recipient convenience
US20030193967A1 (en) * 2001-12-31 2003-10-16 Gregg Fent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multimedia messages
US7392057B2 (en) * 2003-10-31 2008-06-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ssage service method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ing position information
KR100693717B1 (ko) * 2005-10-05 2007-03-13 주식회사 케이티프리텔 이동통신망을 통해 전송되는 단문 메시지(sms)를변환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WO2007040310A1 (en) * 2005-10-05 2007-04-12 Ktfreetel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corating short message from origination point
CN101106742A (zh) * 2006-07-14 2008-01-16 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实现短消息自毁的装置和方法
CN101483837B (zh) * 2009-01-23 2012-07-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彩信阅读报告实现的方法、移动终端及系统
US9130779B2 (en) * 2009-06-02 2015-09-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enhanced SMS/EMS/MMS
CN101867891B (zh) * 2010-06-23 2015-05-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删除短信的实现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867660A (zh) * 2010-07-06 2010-10-20 西安亚森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短消息自动删除的方法
US8554253B2 (en) * 2010-08-26 2013-10-08 John L. Rogitz Telephone messaging privacy
CN101958977A (zh) * 2010-10-13 2011-01-26 金普斯(天津)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私密短信接发的处理方法
US8417269B1 (en) * 2011-07-20 2013-04-09 Cellco Partnership Intelligent messaging system to convert email to SMS, EMS and MMS
CN102333156B (zh) * 2011-09-22 2013-11-13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彩信加载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3634754A (zh) * 2012-08-20 2014-03-1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短信接收方法、实现方法和终端
CN103152705B (zh) * 2013-02-04 2016-05-25 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短信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379451B (zh) * 2013-06-21 2017-09-08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阅后即焚信息的查看方法及其系统
CN103399700B (zh) * 2013-06-28 2016-05-0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阅后即焚信息的呈现方法及通信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25590A1 (en) 2017-02-01
EP3125590A4 (en) 2017-10-25
US20170004327A1 (en) 2017-01-05
CN105850163A (zh) 2016-08-10
WO2015143680A1 (zh) 2015-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09861B2 (en) Sticky messages
US9462432B2 (en) Instant message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ystem, terminal device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KR101942308B1 (ko) 메시지 기능을 제공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US8510664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splaying email thread information
US917129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updating message body content based on recipient changes
US9406049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updating message recipients based on message body indicators
US20070032267A1 (en) Contact-centric user-interface features for computing devices
CN103856919B (zh) 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和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
KR102059231B1 (ko) 구조화된 엔티티로 강화된 메시지
KR20060120053A (ko) 입력 예측 방법
KR20120068258A (ko) 이동 통신 단말기의 메시지 표시 방법 및 장치
US20170012917A1 (en) Method for Information Transmitting/Receiving and Terminal Therefor
EP3125587B1 (en) Information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information receiv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06465075A (zh) 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和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5850163B (zh) 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和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6465073B (zh) 信息发送装置及方法和信息接收装置及方法
JP2011215840A (ja) 通信端末及び画像データ提示方法
KR100391101B1 (ko) 전자명함의 전송방법 및 수신방법
KR101414857B1 (ko) 통화 상대방 별로 메모 필기 기능을 구현/관리하는 스마트 폰 및 그 방법
KR101640238B1 (ko) 고객정보 관리 기능이 구비된 스마트폰과 그 방법
KR100748689B1 (ko) 휴대용 단말 및 그 단말의 데이터 전송방법
KR101122699B1 (ko) 메시지 발신 장치 및 방법
KR20060086474A (ko) 휴대용 단말기에서 단문메시지와 전화번호부의 내용를머지하기 위한 방법
JP2007164717A (ja) 携帯電話機、表示方法及び表示プログラム
WO2012144447A1 (ja) 送信装置、データ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