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46215B - 一种制作电连接器的方法及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作电连接器的方法及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846215B CN105846215B CN201610192523.XA CN201610192523A CN105846215B CN 105846215 B CN105846215 B CN 105846215B CN 201610192523 A CN201610192523 A CN 201610192523A CN 105846215 B CN105846215 B CN 10584621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terior insulation
- insulation body
- weld part
- conducting terminal
- pilot tren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18—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manufacturing bases or cases for contact me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作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电连接器包括遮蔽板;中绝缘体,设置有第一端子槽和第二端子槽;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接触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一焊接部;第一内绝缘体,与第一导电端子镶埋成型;第二导电端子,包括第二接触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二焊接部;第二内绝缘体,与第二导电端子镶埋成型第一连接部收容于第一端子槽,第二连接部收容于第二端子槽;外绝缘体,包裹第一内绝缘体、第二内绝缘体和中绝缘体。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通过对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焊接部和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二焊接部进行限位,减少在制造电连接器的过程中,第一焊接部和第二焊接部之间的间距或者形状出现变化的情况,提高电连接器的良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制作电连接器的方法及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又被称为电路连接器,是用于将一个回路上的两个导体桥接起来,使得电流或者讯号可以从一个导体流向另一个导体的导体设备。其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电气线路中,起着连接或断开电流或者信号的作用。
现有技术的电连接器通常包括上排导电端子、下排第二导电端子、上绝缘体、下绝缘体、遮蔽板和外绝缘体,上排导电端子与上绝缘体镶埋成型,下排导电端子与下绝缘体镶埋成型,遮蔽板设置于上绝缘体或者下绝缘体,然后,上排导电端子、下排第二导电端子、上绝缘体、下绝缘体连同遮蔽板一起与外绝缘体镶埋成型,而上排导电端子和下排导电端子的数量比较多,尤其在TYPE C电连接器中,其上排导电端子和下排导电端子的数量最多的能达到16pin,最少也有12pin,在上排导电端子与上绝缘体镶埋成型以及下排导电端子与下绝缘体镶埋成型后,上排导电端子和下排导电端子裸露在外,而焊接部又细又长,在移动上排导电端子和下排导电端子时,上排导电端子和下排导电端子的焊接部之间的间距和焊接部的形状容易发生变化,影响后续的上排导电端子、下排第二导电端子、上绝缘体、下绝缘体连同遮蔽板一起与外绝缘体镶埋成型,并且影响电连接器的良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作电连接器的方法及电连接器,通过对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焊接部和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二焊接部进行限位,减少在制造电连接器的过程中,第一焊接部和第二焊接部之间的间距或者形状出现变化的情况,提高电连接器的良率。
对第一焊接部和第二焊接部进行定位,避免在电连接器与印刷电路板进行固定时,第一焊接部和第二焊接部出现跑偏或者弯折的情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遮蔽板,设置有前端部和后端部;中绝缘体,固定于所述后端部,并且所述中绝缘体设置有第一端子槽和第二端子槽;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接触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别与第一接触部和第一焊接部连接;第一内绝缘体,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镶埋成型;第二导电端子,包括第二接触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与第二接触部和第二焊接部连接;第二内绝缘体,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镶埋成型,并且所述第一内绝缘体和第二内绝缘体分别设置于所述遮蔽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均位于所述前端部,所述前端部位于所述第一内绝缘体和第二内绝缘体之间,所述第一连接部收容于第一端子槽,所述第二焊接部收容于第二端子槽;外绝缘体,包裹所述第一内绝缘体、第二内绝缘体和中绝缘体。
其中,所述第一焊接部是由第一连接部弯折延伸得到的,所述第二焊接部是由第二连接部弯折延伸得到的,并且所述第一焊接部和第二焊接部均突出于所述外绝缘体。
其中,所述中绝缘体还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位于所述第一端子槽的后方,并且所述第一焊接部穿过所述定位孔并突出于所述外绝缘体。
其中,所述定位孔、第一端子槽、第二端子槽、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的数量均为多个,并且一所述第一端子槽收容一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连接部,一所述第二端子槽收容一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二焊接部,一所述定位孔对应一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焊接部和第二焊接部均为双列直插式焊接脚。
其中,所述第一内绝缘体向第一端子槽延伸有热融固定片,所述热融固定片抵接所述第一连接部。
其中,所述第一内绝缘体设置有固定柱,所述第二内绝缘体设置有固定孔,所述遮蔽板设置有通孔,所述固定柱穿过所述通孔,并插接于所述固定孔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制造电连接器的方法,包括制作遮蔽件,遮蔽件包括遮蔽板,所述遮蔽板划分有前端部和后端部;制作中绝缘体,并使所述中绝缘体固定于后端部,所述中绝缘体设置有第一端子槽和第二端子槽;制作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接触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包括第二接触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二焊接部;将所述第一端子置入第一模具,并向所述第一模具注入第一塑胶原料;使所述第一塑胶原料冷却形成第一内绝缘体,其中,所述第一内绝缘体与第一端子镶埋成型;所述第一焊接部弯折;将所述第二端子置入第一模具,并向所述第一模具注入第二塑胶原料;使所述第二塑胶原料冷却形成第二内绝缘体,其中,所述第二内绝缘体与第二端子镶埋成型;将所述第一内绝缘体设置于遮蔽板的上表面,以及将所述第二内绝缘体设置于遮蔽板的下表面,其中,所述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均位于所述前端部,所述前端部位于所述第一内绝缘体和第二内绝缘体之间,所述第一连接部收容于第一端子槽内,所述第二焊接部收容于第二端子槽内;制作外绝缘体,并使所述外绝缘体包裹所述第一内绝缘体、第二内绝缘体和中绝缘体。
其中,所述制作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的步骤包括:根据第二模具在第一料带原料制作第一端子模块,以及,根据所述第二模具在第二料带原料制作第二端子模块,其中,所述第一端子模块与第二端子模块相同;对所述第一端子模块进行切割形成第一导电端子,以及对所述第二端子模块进行切割形成第二端子。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中绝缘体上第一端子槽的后方设置定位孔;在将所述第一内绝缘体和第二内绝缘体分别设置于所述遮蔽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过程中,使所述第一焊接部从所述定位孔穿出。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将所述第一内绝缘体设置于所述遮蔽板的上表面后,对所述第一内绝缘体进行热融处理,以使所述第一内绝缘体朝所述第一端子槽变形延伸有热融固定片,其中,所述热融固定片抵接所述第一连接部。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将所述第一内绝缘体设置于遮蔽板的上表面,以及将所述第二内绝缘体设置于遮蔽板的下表面时,使所述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的前端突出于第一内绝缘体和第二内绝缘体的前端;所述制作外绝缘体,并使所述外绝缘体包裹所述第一内绝缘体、第二内绝缘体和中绝缘体的步骤包括:将所述第一内绝缘体、第二内绝缘体和中绝缘体置入第三模具中,并向第三模具注入第三塑胶原料;冷却所述第三塑胶原料,以使所述第三塑胶原料形成外绝缘体,其中,所述外绝缘体填充于所述第一内绝缘体和第二内绝缘的前端,以使所述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的前端均位于所述外绝缘体上,并且所述外绝缘体封住所述第一端子槽和第二端子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将中绝缘体固定于遮蔽板的后端部,并且在中绝缘体设置第一端子槽和第二端子槽,在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一内绝缘体镶埋成型,以及第二导电端子与第二内绝缘体镶埋成型后,将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二焊接部的部分分别置于中绝缘体的第一端子槽和第二端子槽内,通过第二端子槽对第二焊接部进行限位,第一连接部置入第一端子槽的部分靠近第一焊接部,从而实现对第一焊接部进行限位,进而减少第一焊接部和第二焊接部之间的间距或者形状出现变化的概率,从而减少对后续的上排导电端子、下排第二导电端子、上绝缘体、下绝缘体连同遮蔽板一起与外绝缘体镶埋成型的影响,进而提高电连接器的良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连接器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电连接器实施方式中没有壳体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电连接器实施方式中第一内绝缘体、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内绝缘体、第二导电端子和中绝缘体组装在一起的一视角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电连接器实施方式中第一内绝缘体、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内绝缘体、第二导电端子和中绝缘体组装在一起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电连接器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一内绝缘体组安装在一起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电连接器实施方式中遮蔽板与中绝缘体相固定的一视角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电连接器实施方式中遮蔽板与中绝缘体相固定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制作电连接器的方法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制作电连接器的方法实施方式中电连接器的制作过程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制作电连接器的方法实施方式中制作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的流程图;
图11是本发明制作电连接器的方法实施方式中制作外绝缘体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图7,电连接器20包括遮蔽板21、中绝缘体22、第一导电端子23、第一内绝缘体24、第二导电端子25、第二内绝缘体26和外绝缘体27。
遮蔽板21设置有前端部211和后端部212。中绝缘体22固定于后端部212,并且中绝缘体22设置有第一端子槽221和第二端子槽222。第一导电端子23包括第一接触部231、第一连接部232和第一焊接部233,第一连接部232分别与第一接触部231和第一焊接部233连接。第一内绝缘体24与第一导电端子23镶埋成型。第二导电端子25包括第二接触部251、第二连接部252和第二焊接部253,第二连接部252分别与第二接触部251和第二焊接部253连接。第二内绝缘体26与第二导电端子25镶埋成型,并且第一内绝缘体24和第二内绝缘体26分别设置于遮蔽板2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第一接触部231和第二接触部251均位于前端部211,前端部211位于第一内绝缘体24和第二内绝缘体26之间,第一连接部232收容于第一端子槽221,第二焊接部253收容于第二端子槽222。外绝缘体27包裹第一内绝缘体24、第二内绝缘体26和中绝缘体22。
通过第一端子槽221收容第一连接部232,而第一连接部232收容于第一端子槽221的部分靠近第一焊接部233,第二端子槽222收容第二焊接部253,从而很好地对第一焊接部233和第二焊接部253进行限位,减少在移动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时,第一焊接部和第二焊接部之间的间距或者形状出现变化的概率,从而减少对后续的上排导电端子、下排第二导电端子、上绝缘体、下绝缘体连同遮蔽板一起与外绝缘体镶埋成型的影响,进而提高电连接器的良率。
具体的,第一焊接部233是由第一连接部232弯折延伸得到的,第二焊接部253是由第二连接部252弯折延伸得到的,并且第一焊接部233和第二焊接部253均突出于外绝缘体27。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焊接部233和第二焊接部253均为双列直插式焊接脚,适用于进行双列直插式焊接。
为了提高对第一焊接部233进行限位的定位效果,中绝缘体22还设置有定位孔223,定位孔223位于第一端子槽221的后方,第一焊接部233穿过定位孔223并突出于外绝缘体27,通过定位孔233对第一焊接部233进行再次限位,提高限位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位孔223、第一端子槽221、第二端子槽222、第一导电端子23和第二导电端子25的数量均可以为多个,并且一第一端子槽221收容一第一导电端子23的第一连接部232,一第二端子槽222收容一第二导电端子25的第二焊接部253,一定位孔223对应一第一导电端子23的第一焊接部233。第一端子槽221和定位孔223不仅起到对第一导电端子23进行定位的作用,还起将相邻的两个第一导电端子23进行隔离的作用,同样的,第二端子槽222不仅起到对第二导电端子25进行定位的作用,还起到将相邻的两个第二导电端子25进行隔离的作用。
值得说明的是:在第二连接部252弯折延伸得到第二焊接部253时,第二连接部252的弯折处位于第二端子槽222内,提高对第二焊接部253进行定位的定位效果。而第一焊接部233部分位于定位孔223,定位孔223加强对第一焊接部233进行定位,提高对第一焊接部233进行定位的定位效果。
为了将第一连接部232固定于第一端子槽221内,第一内绝缘体24向第一端子槽221延伸有热融固定片241,热融固定片241抵接第一连接部232。通过热融固定片241抵接第一连接部232,也可以将第一连接部232固定于第一端子槽221内,避免第一连接部232脱离第一端子槽221。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的,热融固定片241是由第一端子槽221的部分侧壁热融再冷却得到的。
为了将第一内绝缘体24与第二内绝缘体26相固定,第一内绝缘体24设置有固定柱242,第二内绝缘体26设置有固定孔(图未示),遮蔽板21设置有通孔213,固定柱242穿过通孔213,并插接于固定孔内。当然,为了节省模具成本,第一内绝缘体24和第二内绝缘体26也可以完全相同,由同一模具制作,则第一内绝缘体24和第二内绝缘体26均可以同时设置有固定孔和固定柱242,遮蔽板21设置有两个通孔213,第一内绝缘体24和第二内绝缘体26设置遮蔽板21上,第一内绝缘体24的固定柱242从一通孔213穿过并且插接于第二内绝缘体26的固定孔,第二内绝缘体26的固定柱242从另一通孔213穿过并且插接于第一内绝缘体24的固定孔。
进一步的,电连接器20还包括壳体28,壳体28包裹外绝缘体27。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将中绝缘体固定于遮蔽板的后端部,并且在中绝缘体设置第一端子槽和第二端子槽,在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一内绝缘体镶埋成型,以及第二导电端子与第二内绝缘体镶埋成型后,将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二焊接部的部分分别置于中绝缘体的第一端子槽和第二端子槽内,通过第二端子槽对第二焊接部进行限位,第一连接部置入第一端子槽的部分靠近第一焊接部,从而实现对第一焊接部进行限位,进而减少第一焊接部和第二焊接部之间的间距或者形状出现变化的概率,从而减少对后续的上排导电端子、下排第二导电端子、上绝缘体、下绝缘体连同遮蔽板一起与外绝缘体镶埋成型的影响,进而提高电连接器的良率。
本发明又提供制作电连接器的方法实施方式。请参阅图8和图9,方法包括:
步骤S301:制作遮蔽件,遮蔽板划分有前端部和后端部;
遮蔽板起到信号屏蔽的作用。
步骤S302:制作中绝缘体,并使中绝缘体固定于后端部,中绝缘体设置有第一端子槽和第二端子槽;
中绝缘体具有绝缘性能,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的,中绝缘体是塑胶。
步骤S303:制作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接触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一焊接部,第二端子包括第二导电端子、第四料带定位件和第五料带定位件;
步骤S304:将第一导电端子置入第一模具,并向第一模具注入第一塑胶原料;
在向第一模具注入第一塑胶原料时,第一塑胶原料可以先被加热成熔融状,以方便将第一塑胶原料注入第一模具。
步骤S305:使第一塑胶原料冷却形成第一内绝缘体,其中,第一内绝缘体与第一端子镶埋成型;
第一塑胶原料被冷却后,第一塑胶原料变成固体状。
步骤S306:使第一焊接部弯折;
在第一焊接部弯折后,第一焊接部相当于是由第一连接部延伸得到的。
步骤S307:将第二端子置入第一模具,并向第一模具注入第二塑胶原料;
在向第一模具注入第二塑胶原料时,第一塑胶原料可以先被加热成熔融状,以方便将第二塑胶原料注入第一模具。
步骤S308:使第二塑胶原料冷却形成第二内绝缘体,其中,所述第二内绝缘体与第二端子镶埋成型;
由于第一内绝体和第二内绝缘体均是由第一模具制作得到的,因此,第一内绝体和第二内绝缘体的形状相同。
步骤S309:使第二焊接部弯折;
在第二焊接部弯折后,第二焊接部相当于是由第二连接部延伸得到的。
步骤S310:将第一内绝缘体设置于遮蔽板的上表面,以及将第二内绝缘体设置于遮蔽板的下表面,其中,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均位于前端部,前端部位于第一内绝缘体和第二内绝缘体之间,第一连接部收容于第一端子槽,第二焊接部收容于第二端子槽;
第一连接部收容于第一端子槽的部分邻近第一焊接部,因此,第一端子槽起到对第一焊接部进行限位的作用。
为了方便在制作过程中进行定位,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和遮蔽板均可以附带定位料带,通过定位料带进行定位,并且在定位完成后,可以将定位料带进行切除。
步骤S311:制作外绝缘体,并使外绝缘体包裹第一内绝缘体、第二内绝缘体和中绝缘体;
在外绝缘体包裹第一内绝缘体、第二内绝缘体和中绝缘体时,第一料带定件可以用于固定遮蔽板,以方便组装电连接器。
为了提高对第一焊接部进行定位的定位效果,方法还包括:在中绝缘体上第一端子槽的后方设置定位孔,在将第一内绝缘体和第二内绝缘体分别设置于遮蔽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过程中,使第一焊接部从定位孔穿出,并且突出于外绝缘体,其中,第二焊接部也突出于外绝缘体。
为了避免第一连接部从第一端子槽脱落,方法还包括:
步骤S312:在将第一内绝缘体设置于遮蔽板的上表面后,对第一内绝缘体进行热融处理,以使第一内绝缘体朝第一端子槽变形延伸有热融固定片,其中,热融固定片抵接第一连接部;
第一内绝缘体被热融的部分可以为第一端子槽的侧壁部分,第一端子槽的侧壁部分被热融后,该部分侧壁会朝第一端子槽变形,形成热融固定片,热融固定片抵接第一连接部,防止第一连接部从第一端子槽脱落。
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一焊接部均与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二接触部和第二焊接部相同,只是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长度不相,因此,可以由同一套模具制作出来端子模块,再通过切割得到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从而节省制作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的模具成本,进而降低电连接器的制作成本,则如图10所示,步骤S303包括:
步骤S3031:根据第二模具在第一料带原料制作第一端子模块,以及,根据第二模具在第二料带原料制作第二端子模块,其中,第一端子模块与第二端子模块相同。
步骤S3032:对第一端子模块进行切割形成第一导电端子,以及对第二端子模块进行切割形成第二端子。进一步的,在将第一内绝缘体设置于遮蔽板的上表面,以及将第二内绝缘体设置于遮蔽板的下表面时,还可以使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的前端突出于第一内绝缘体和第二内绝缘体的前端,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的前端悬空设置,如图11所示,步骤S311具体包括:
步骤S3111:将第一内绝缘体、第二内绝缘体和中绝缘体置入第三模具中,并向第三模具注入第三塑胶原料;
而在向第三模具注入第三塑胶原料时,第三塑胶原料也可以先被加热成熔融状,以方便将第三塑胶原料注入第一模具。
步骤S3112:冷却第三塑胶原料,以使第三塑胶原料形成外绝缘体,其中,外绝缘体填充于第一内绝缘体和第二内绝缘的前端,以使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的前端均位于外绝缘体上,并且外绝缘体封住第一端子槽和第二端子槽;
冷却第三塑胶原料,以使第三塑胶原料形成外绝缘体后,外绝缘体与第一内绝缘体、第二内绝缘体和中绝缘体镶埋成型。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将中绝缘体固定于遮蔽板的后端部,并且在中绝缘体设置第一端子槽和第二端子槽,在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一内绝缘体镶埋成型,以及第二导电端子与第二内绝缘体镶埋成型后,将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二焊接部的部分分别置于中绝缘体的第一端子槽和第二端子槽内,通过第二端子槽对第二焊接部进行限位,第一连接部置入第一端子槽的部分靠近第一焊接部,从而实现对第一焊接部进行限位,进而减少第一焊接部和第二焊接部之间的间距或者形状出现变化的概率,从而减少对后续的上排导电端子、下排第二导电端子、上绝缘体、下绝缘体连同遮蔽板一起与外绝缘体镶埋成型的影响,进而提高电连接器的良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遮蔽板,设置有前端部和后端部;
中绝缘体,固定于所述后端部,并且所述中绝缘体设置有第一端子槽和第二端子槽;
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接触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别与第一接触部和第一焊接部连接;
第一内绝缘体,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镶埋成型;
第二导电端子,包括第二接触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与第二接触部和第二焊接部连接;
第二内绝缘体,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镶埋成型,并且所述第一内绝缘体和第二内绝缘体分别设置于所述遮蔽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均位于所述前端部,所述前端部位于所述第一内绝缘体和第二内绝缘体之间,所述第一连接部收容于第一端子槽,所述第二焊接部收容于第二端子槽;
外绝缘体,包裹所述第一内绝缘体、第二内绝缘体和中绝缘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焊接部是由第一连接部弯折延伸得到的,所述第二焊接部是由第二连接部弯折延伸得到的,并且所述第一焊接部和第二焊接部均突出于所述外绝缘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绝缘体还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位于所述第一端子槽的后方,并且所述第一焊接部穿过所述定位孔并突出于所述外绝缘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孔、第一端子槽、第二端子槽、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的数量均为多个,并且一所述第一端子槽收容一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连接部,一所述第二端子槽收容一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二焊接部,一所述定位孔对应一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焊接部;
所述第一焊接部和第二焊接部均为双列直插式焊接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内绝缘体向第一端子槽延伸有热融固定片,所述热融固定片抵接所述第一连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内绝缘体设置有固定柱,所述第二内绝缘体设置有固定孔,所述遮蔽板设置有通孔,所述固定柱穿过所述通孔,并插接于所述固定孔内。
7.一种制造电连接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作遮蔽件,遮蔽件包括遮蔽板,所述遮蔽板划分有前端部和后端部;
制作中绝缘体,并使所述中绝缘体固定于后端部,所述中绝缘体设置有第一端子槽和第二端子槽;
制作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接触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包括第二接触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二焊接部;
将所述第一端子置入第一模具,并向所述第一模具注入第一塑胶原料;
使所述第一塑胶原料冷却形成第一内绝缘体,其中,所述第一内绝缘体与第一端子镶埋成型;
所述第一焊接部弯折;
将所述第二端子置入第一模具,并向所述第一模具注入第二塑胶原料;
使所述第二塑胶原料冷却形成第二内绝缘体,其中,所述第二内绝缘体与第二端子镶埋成型;
将所述第一内绝缘体设置于遮蔽板的上表面,以及将所述第二内绝缘体设置于遮蔽板的下表面,其中,所述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均位于所述前端部,所述前端部位于所述第一内绝缘体和第二内绝缘体之间,所述第一连接部收容于第一端子槽内,所述第二焊接部收容于第二端子槽内;
制作外绝缘体,并使所述外绝缘体包裹所述第一内绝缘体、第二内绝缘体和中绝缘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作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的步骤包括:
根据第二模具在第一料带原料制作第一端子模块,以及,根据所述第二模具在第二料带原料制作第二端子模块,其中,所述第一端子模块与第二端子模块相同;
对所述第一端子模块进行切割形成第一导电端子,以及对所述第二端子模块进行切割形成第二端子。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中绝缘体上第一端子槽的后方设置定位孔;
在将所述第一内绝缘体和第二内绝缘体分别设置于所述遮蔽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过程中,使所述第一焊接部从所述定位孔穿出。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将所述第一内绝缘体设置于所述遮蔽板的上表面后,对所述第一内绝缘体进行热融处理,以使所述第一内绝缘体朝所述第一端子槽变形延伸有热融固定片,其中,所述热融固定片抵接所述第一连接部。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将所述第一内绝缘体设置于遮蔽板的上表面,以及将所述第二内绝缘体设置于遮蔽板的下表面时,使所述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的前端突出于第一内绝缘体和第二内绝缘体的前端;
所述制作外绝缘体,并使所述外绝缘体包裹所述第一内绝缘体、第二内绝缘体和中绝缘体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第一内绝缘体、第二内绝缘体和中绝缘体置入第三模具中,并向第三模具注入第三塑胶原料;
冷却所述第三塑胶原料,以使所述第三塑胶原料形成外绝缘体,其中,所述外绝缘体填充于所述第一内绝缘体和第二内绝缘的前端,以使所述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的前端均位于所述外绝缘体上,并且所述外绝缘体封住所述第一端子槽和第二端子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192523.XA CN105846215B (zh) | 2016-03-30 | 2016-03-30 | 一种制作电连接器的方法及电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192523.XA CN105846215B (zh) | 2016-03-30 | 2016-03-30 | 一种制作电连接器的方法及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846215A CN105846215A (zh) | 2016-08-10 |
CN105846215B true CN105846215B (zh) | 2018-10-19 |
Family
ID=56584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192523.XA Active CN105846215B (zh) | 2016-03-30 | 2016-03-30 | 一种制作电连接器的方法及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84621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239512B (zh) * | 2023-11-15 | 2024-01-23 | 泰州市航宇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清灰功能的电子连接器的切割装置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4011840U (zh) * | 2014-07-29 | 2014-12-10 | 康联精密机电(深圳)有限公司 | 高速传输信号连接器 |
CN105186221A (zh) * | 2014-05-30 | 2015-12-23 | 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5390877A (zh) * | 2015-12-03 | 2016-03-09 | 深圳市得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连接器 |
-
2016
- 2016-03-30 CN CN201610192523.XA patent/CN10584621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86221A (zh) * | 2014-05-30 | 2015-12-23 | 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204011840U (zh) * | 2014-07-29 | 2014-12-10 | 康联精密机电(深圳)有限公司 | 高速传输信号连接器 |
CN105390877A (zh) * | 2015-12-03 | 2016-03-09 | 深圳市得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连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846215A (zh) | 2016-08-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117877Y (zh) | 电连接器 | |
JP5904106B2 (ja) |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およびケーブルアッセンブリならびにケーブルアッセンブリの製造方法 | |
CN204216285U (zh) | 电连接器 | |
US6171149B1 (en) | High speed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 |
JP6390663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01350470A (zh) |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7681371A (zh) | 电连接器 | |
CN102570083B (zh) | 微小型电连接器 | |
JP7324038B2 (ja) | コネクタ | |
CN101872924A (zh) | 具有端子模组的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2633634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1557059B (zh) |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4733978B (zh) |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 |
CN105846215B (zh) | 一种制作电连接器的方法及电连接器 | |
CN110071390B (zh) |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1797176U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101599588A (zh) | 电连接器 | |
KR20030019941A (ko) | 전자커넥터 제조방법 | |
JP3156760U (ja) | ユニバーサル・シリアル・バスコネクタ | |
CN104283024A (zh) | 一种免焊接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111262075B (zh)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 |
CN105390877A (zh) | 一种电连接器 | |
CN115882257A (zh) |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4810648A (zh) | 电连接器 | |
CN101872928B (zh) | 带外部导体保持器的电连接器以及屏蔽电缆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518107 Derun Electronic Industrial Park, 269 Huitong Road, Fenghuang street, Guangmi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Deren Electronic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07,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Guangming New District Guangming Street, No. thirty-three Road, 9 Electronic Industrial Park run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Deren Electronic Co., Ltd.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