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44066A - 一种用于无源标签芯片的设计验证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无源标签芯片的设计验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44066A
CN105844066A CN201610398359.8A CN201610398359A CN105844066A CN 105844066 A CN105844066 A CN 105844066A CN 201610398359 A CN201610398359 A CN 201610398359A CN 105844066 A CN105844066 A CN 1058440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gorithm
engineer
logic
case
proo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9835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44066B (zh
Inventor
蔡友
向晓安
张建
王立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Keybridg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Keybridg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Keybridg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Keybridg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39835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4406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8440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440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440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440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30Circuit design
    • G06F30/36Circuit design at the analogue level
    • G06F30/367Design verification, e.g. using simulation, simulation program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emphasis [SPICE], direct methods or relaxation metho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ices For Executing Special Programs (AREA)
  • Test And Diagnosis Of Digital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无源标签芯片的设计验证方法,其设计验证的步骤包括:算法设计的步骤、算法验证的步骤、RTL设计的步骤和RTL验证的步骤。本发明采用交叉实现和交叉验证的设计方法,可以实现对RFID标准协议的充分实现、充分完善的验证,使得一次性投片的成功率大大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无源标签芯片的设计验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无源标签芯片的设计验证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当前行业对RFID协议的设计实现一般都是逻辑和算法分开的,或者是直接采用逻辑实现,但实际上逻辑和算法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既是相互独立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前的RFID标签芯片的数字部分设计验证一般都是设计人员采用verilog进行代码实现,验证人员将RTL代码例化到验证环境中作为一个被测试模块DUT,对其灌激励并检查输出。这种验证方式的代码覆盖率和功能覆盖率很难达到投片的要求,而且可能造成对RFID协议实现的不完善、不完美,可能造成生产出来的芯片某些功能缺失,某些功能满足要求但是性能不满足要求,而且很难定位问题出现在哪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无源标签芯片的设计验证方法。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无源标签芯片的设计验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确定RFID标准协议,以确定RFID所要实现的各项功能和所要达到的各项性能指标;
步骤(2),RFID标准协议确定后,逻辑验证工程师开始编写RTL逻辑验证规格书,编写时需要参考步骤(12)中逻辑设计工程师编写的逻辑详细设计方案,且RTL逻辑验证规格书里面的验证规格必须覆盖步骤(1)的标准协议中的所有功能和性能指标;
步骤(3),RTL逻辑验证规格书评审完成后,逻辑验证工程师开始进行RTL测试点分解,分解的测试点必须覆盖步骤(2)中所有的验证规格;测试点分解完成后进行RTL直接用例构造,构造的RTL直接用例不许和测试点进行一一对应;
步骤(4),测试点分解、RTL直接用例构造完成后,逻辑验证工程师开始搭建VMM来验证环境搭建;
步骤(5),验证环境搭建完成后,逻辑验证工程师对验证环境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联合仿真调试,调试完成后,逻辑验证工程师让验证环境跑通第一个用例,即验证环境的冒烟;
步骤(6),步骤(5)的验证环境调试及冒烟用例跑通后,逻辑验证工程师将步骤(3)构造的所有RTL直接用例在验证环境中全部跑通,直到全部RTL直接用例通过;该步骤需要调用步骤(14)的SV模型,需要例化步骤(15)逻辑设计工程师编写的RTL代码,需要调用步骤(31)算法工程师使用MATLAB生成的可执行参考模型;
步骤(6-2),步骤(6)的RTL直接用例执行完成后,逻辑验证工程师开始搭建随机验证环境,随机验证环境能实现全随机和部分随机的功能;其中,全随机和部分随机的功能使用perl脚本进行实现,或者采用system verilog进行实现;
步骤(6-3),步骤(6-2)的随机验证环境搭建完成,以及随机脚本编写完成后,逻辑验证工程师需要构造随机用例;
步骤(7),步骤(6-3)的随机用例构造完成后,逻辑验证工程师即开始每天执行随机用例,随机用例配置参数的随机种子采用日期+时间作为随机种子;
步骤(8),随机用例运行足够长时间后,逻辑验证工程师开始收集代码覆盖率和功能覆盖率;
步骤(9),步骤(8)的代码覆盖率达标后,逻辑验证工程师开始编写功能覆盖率代码,并将功能覆盖率代码加入到VMM验证环境中;
步骤(10),步骤(8)的功能覆盖率代码编写完成并加入到验证环境中后,开始运行验证环境,并进行功能覆盖率的收集;
步骤(11),RFID标准协议确定后,逻辑设计工程师开始编写RTL逻辑需求规格书,逻辑需求规格书必须覆盖步骤(1)的RFID标准协议中的所有功能和性能指标;
步骤(12)、步骤(11)的逻辑需求规格书编写完成并评审通过后,逻辑设计工程师开始编写逻辑详细设计方案,逻辑详细设计方案要求画出所有顶层模块和子模块的框图及模块之间的信号连接关系,各个模块的输入输出信号及位宽、功能描述,以及所有输入输出信号的时序图;
步骤(13),步骤(12)的逻辑详细设计方案编写完成并评审通过后,逻辑验证工程师根据逻辑详细设计方案开始进行system verilog代码的实现,然后使用MATLAB生成的参考模型进行比对验证;
步骤(14),步骤(13)的SV模型编写完成后,逻辑验证工程师需要对system verilog代码进行自我检查,检查通过后再执行步骤(6)及后续的步骤;
步骤(15),步骤(12)的逻辑详细设计方案编写完成并评审通过后,逻辑设计工程师开始进行RTL verilog代码的编写,该步骤和步骤(13)同时进行;
步骤(16),步骤(15)的RTL verilog代码编写完成后,逻辑设计工程师还需要进行RTL verilog代码的检查;RTL verilog代码检查通过后,逻辑设计工程师将RTLverilog代码交付给逻辑验证工程师例化到VMM验证环境中进行验证,同时将RTL verilog代码交付给算法验证工程师进行逻辑、算法的联合调试;
步骤(17),步骤(1)的RFID标准协议确定后,算法设计工程师开始进行算法逻辑需求规格书的编写,该算法逻辑需求规格书需要覆盖RFID标准协议中所有的功能性能要求;该步骤和步骤(2)、步骤(11)同时进行;
步骤(18),步骤(17)的算法逻辑需求规格书编写完成并通过评审后,算法设计工程师开始进行算法逻辑详细设计方案的编写,该算法逻辑详细设计方案用于实现步骤(17)的算法逻辑需求规格书中的所有需求规格;
步骤(19),步骤(18)的算法逻辑详细设计方案编写完成并通过评审后,算法设计工程师开始进行算法实现;
步骤(20),步骤(19)的算法实现完成后,算法设计工程师先进行第一遍检查,检查完成后交付给算法验证工程师进行验证;该步骤完成后需要交付给步骤(21)和步骤(29)执行后续的步骤;
步骤(21),步骤(16)的RTL verilog代码和步骤(20)的算法实现后,逻辑验证工程师和算法验证工程师共同参与制定FPGA测试用例,FPGA测试用例需要覆盖所有的RTL/算法直接用例,还要覆盖产品化后的所有应用场景;
步骤(21-2),步骤(21)的FPGA用例构造完成后,逻辑验证工程师和算法验证工程师开始进行算法、逻辑的FPGA联调,该调试基于MATLAB+DSP+FPGA进行;
步骤(22),步骤(21-2)的FPGA联合调试通过后,开始执行FPGA用例,该过程涉及到逻辑验证工程师和算法验证工程师共同定位相应的用例FAIL问题,根据问题根源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直到测试用例全部通过;
步骤(23),步骤(22)的FPGA用例执行完后,逻辑验证工程师和算法验证工程师开始共同进行稳定性、可靠性各项功能性能参数测试、直到所有功能性能参数达标;
步骤(24),步骤(23)的所有功能性能测试达标后,逻辑验证工程师和算法验证工程师共同撰写FPGA测试报告,报告评审通过后,FPGA测试完成;
步骤(25),步骤(1)的RFID标准协议确定后,算法验证工程师开始进行算法验证规格书的编写,该算法验证规格书需要覆盖标准协议中所有的功能性能要求;该步骤和步骤(2)、步骤(7)、步骤(11)同时进行;
步骤(26),步骤(25)的算法验证规格书编写完成且评审通过后,算法验证工程师开始进行算法测试点的分解和用例构造,该步骤分解的测试点需要覆盖步骤(25)的所有算法验证规格,同时必须覆盖步骤(17)的所有需求规格;
步骤(27),步骤(26)的算法测试点分解、用例构造完成后,算法验证工程师进行算法的验证环境搭建;
步骤(28),步骤(27)的算法验证环境搭建完成后,算法验证工程师进行算法验证环境的调试,调试通过后,进行用例冒烟,跑通第一条用例;
步骤(29)、算法用例冒烟后,算法验证工程师开始执行算法直接用例,该步骤会调用步骤(20)调试通过的芯片的算法实现模型;
步骤(30)、算法验证工程师进行算法随机验证环境的搭建;
步骤(30-2)、步骤(30)的随机验证环境搭建完成后,算法验证工程师进行算法随机用例的构造;
步骤(30-3),步骤(30-2)的算法随机用例构造完成后,算法验证工程师开始执行算法随机用例;算法随机用例的随机种子以日期+时间作为种子,避免重复;随机用例的执行要做到每日随机执行,每日生成随机报告,直到代码覆盖率达到要求为止;
步骤(31)、步骤(30-3)的随机用例执行完成且代码覆盖率达标后,算法验证工程师将MATLAB的SIMULINK加M语言代码生成为一个可执行的文件,交付给逻辑验证工程师进行调用和比对验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交叉实现和交叉验证的设计方法,可以实现对RFID标准协议的充分实现、充分完善的验证,使得一次性投片的成功率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设计验证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公开了一种用于无源标签芯片的设计验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确定RFID标准协议,以确定RFID所要实现的各项功能和所要达到的各项性能指标;其中,上述RFID标准协议可以是国家制定的,也可以是RFID行业制定的。
步骤(2),RFID标准协议确定后,逻辑验证工程师开始编写RTL(RegisterTransferLevel寄存器传输级电路)逻辑验证规格书,编写时需要参考步骤(12)中逻辑设计工程师编写的逻辑详细设计方案,且RTL逻辑验证规格书里面的验证规格必须覆盖步骤(1)的标准协议中的所有功能和性能指标;逻辑验证规格书编写完成后需要逻辑、算法相关专家评审完成后方能进行后续的工作。
步骤(3),RTL逻辑验证规格书评审完成后,逻辑验证工程师开始进行RTL测试点分解,分解的测试点必须覆盖步骤(2)中所有的验证规格;测试点分解完成后进行RTL直接用例构造,构造的RTL直接用例不许和测试点进行一一对应;测试点分解和RTL直接用例完成后需要相关专家评审通过后方能进行后续的工作。
步骤(4),测试点分解、RTL直接用例造完成后,逻辑验证工程师开始搭建VMM(Verification Methodology Manual,验证方法学手册)来验证环境搭建;验证环境搭建完成后需要相关专家评审通过后方能进行后续的工作。
步骤(5),验证环境搭建完成后,逻辑验证工程师对验证环境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联合仿真调试,调试完成后,逻辑验证工程师让验证环境跑通第一个用例,即验证环境的冒烟;
步骤(6),步骤(5)的验证环境调试及冒烟用例跑通后,逻辑验证工程师将步骤(3)构造的所有RTL直接用例(RTL直接用例即是所有参数配置固定的测试用例)在验证环境中全部跑通,直到全部RTL直接用例通过;该步骤需要调用步骤(14)的SV模型(SV模型是逻辑验证人员采用system verilog编写的芯片RTL的一个参考模型,用来和芯片RTL一起对比验证。),需要例化步骤(15)逻辑设计工程师编写的RTL代码,需要调用步骤(27)算法工程师使用MATLAB(MATrixLABoratory的缩写,是一款由美国The MathWorks公司生产的一款软件)生成的可执行参考模型;
步骤(6-2),步骤(6)的RTL直接用例执行完成后,逻辑验证工程师开始搭建随机验证环境,随机验证环境能实现全随机和部分随机的功能(全随机即是所有配置参数在有效范围内任意取值;部分随机是某些配置参数固定,其他参数随机);其中,全随机和部分随机的功能使用perl脚本进行实现,或者采用system verilog进行实现;本发明方法采用perl脚步实现,在随机用例运行之前调用该perl脚本对配置参数进行随机。
步骤(6-3),步骤(6-2)的随机验证环境搭建完成,以及随机脚本编写完成后,逻辑验证工程师需要构造随机用例;随机用例的构造需要充分完善,通过一定时间的随机用例执行,能使代码覆盖率和功能覆盖率满足投片的要求。
步骤(7),步骤(6-3)的随机用例构造完成后,逻辑验证工程师即开始每天执行随机用例,随机用例配置参数的随机种子采用日期+时间作为随机种子;这样随机种子是随时间递增的方式,随机种子永远不会重复,即随机出来的配置参数组合永远不会和之前的重复。
步骤(8),随机用例运行足够长时间后,逻辑验证工程师开始收集代码覆盖率和功能覆盖率;代码覆盖率达到投片要求后才能开始后续的工作。
步骤(9),步骤(8)的代码覆盖率达标后,逻辑验证工程师开始编写功能覆盖率代码,并将功能覆盖率代码加入到VMM验证环境中;
步骤(10),步骤(8)的功能覆盖率代码编写完成并加入到验证环境中后,开始运行验证环境,并进行功能覆盖率的收集;功能覆盖率要求达到100%才能投片。
步骤(11),RFID标准协议确定后,逻辑设计工程师开始编写RTL逻辑需求规格书,逻辑需求规格书必须覆盖步骤(1)的RFID标准协议中的所有功能和性能指标;逻辑需求规格书编写完成后需要逻辑、算法相关专家评审完成后方能进行后续的工作。
步骤(12)、步骤(11)的逻辑需求规格书编写完成并评审通过后,逻辑设计工程师开始编写逻辑详细设计方案,逻辑详细设计方案要求画出所有顶层模块和子模块的框图及模块之间的信号连接关系,各个模块的输入输出信号及位宽、功能描述,以及所有输入输出信号的时序图;逻辑详细设计方案的出口条件是其他设计人员能仅仅根据该文档进行代码实现。
步骤(13),步骤(12)的逻辑详细设计方案编写完成并评审通过后,逻辑验证工程师根据逻辑详细设计方案开始进行system verilog代码的实现,然后使用MATLAB生成的SV模型进行比对验证。其中,system verilog代码是一种类似于C语言的描述语言,主要用来验证芯片的RTL代码。
步骤(14),步骤(13)的SV模型比对验证完成后,逻辑验证工程师需要对systemverilog代码进行自我检查,检查通过后再执行步骤(6)及后续的步骤;
步骤(15),步骤(12)的逻辑详细设计方案编写完成并评审通过后,逻辑设计工程师开始进行RTL verilog代码的编写,该步骤和步骤(13)同时进行;其中,RTL verilog代码是逻辑设计工程师采用verilog对芯片的一种硬件描述语言实现,该代码直接用来生成芯片的版图用于流片。
步骤(16),步骤(15)的RTL verilog代码编写完成后,逻辑设计工程师还需要进行RTL verilog代码的检查;RTL verilog代码检查通过后,逻辑设计工程师将RTLverilog代码交付给逻辑验证工程师例化到VMM验证环境钟进行验证,同时将RTL verilog代码交付给算法验证工程师进行逻辑、算法的联合调试;
步骤(17),步骤(1)的RFID标准协议确定后,算法设计工程师开始进行算法逻辑需求规格书的编写,该算法逻辑需求规格书需要覆盖RFID标准协议中所有的功能性能要求;该步骤和步骤(2)、步骤(11)同时进行;算法逻辑需求规格数需要通过评审。
步骤(18),步骤(17)的算法逻辑需求规格书编写完成并通过评审后,算法设计工程师开始进行算法逻辑详细设计方案的编写,该算法逻辑详细设计方案用于实现步骤(17)的算法逻辑需求规格书中的所有需求规格;
步骤(19),步骤(18)的算法逻辑详细设计方案编写完成并通过评审后,算法设计工程师开始进行算法实现;本发明方法的算法实现采用MATLAB的Simulink和M语言进行。(Simulink是MATLAB最重要的组件之一,它提供一个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和综合分析的集成环境。M语言是MATLAB自身的编程语言。)
步骤(20),步骤(19)的算法实现完成后,算法设计工程师先进行第一遍检查,检查完成后交付给算法验证工程师进行验证;该步骤完成后需要交付给步骤(21)和步骤(29)执行后续的步骤;
步骤(21),步骤(16)的RTL verilog代码和步骤(20)的算法实现后,逻辑验证工程师和算法验证工程师共同参与制定FPGA测试用例,FPGA测试用例需要覆盖所有的RTL/算法直接用例,还要覆盖产品化后的所有应用场景;
步骤(21-2),步骤(21)的FPGA用例构造完成后,逻辑验证工程师和算法验证工程师开始进行算法、逻辑的FPGA联调,该调试基于MATLAB+DSP+FPGA进行;
步骤(22),步骤(21-2)的FPGA联合调试通过后,开始执行FPGA用例,该过程涉及到逻辑验证工程师和算法验证工程师共同定位相应的用例FAIL问题,根据问题根源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直到测试用例全部通过;
步骤(23),步骤(22)的FPGA用例执行完后,逻辑验证工程师和算法验证工程师开始共同进行各项功能性能参数测试、直到所有功能性能参数达标;
步骤(24),步骤(23)的所有功能性能测试达标后,逻辑验证工程师和算法验证工程师共同撰写FPGA测试报告,报告评审通过后,FPGA测试完成;
步骤(25),步骤(1)的RFID标准协议确定后,算法验证工程师开始进行算法验证规格书的编写,该算法验证规格书需要覆盖标准协议中所有的功能性能要求;该步骤和步骤(2)、步骤(7)、步骤(11)同时进行;
步骤(26),步骤(25)的算法验证规格书编写完成且评审通过后,算法验证工程师开始进行算法测试点的分解和用例构造,该步骤分解的测试点需要覆盖步骤(25)的所有算法验证规格,同时必须覆盖步骤(17)的所有需求规格;
步骤(27),步骤(26)的算法测试点分解、用例构造完成后,算法验证工程师进行算法的验证环境搭建;采用MATLAB的SIMULINK和M语言进行。
步骤(28),步骤(27)的算法验证环境搭建完成后,算法验证工程师进行算法验证环境的调试,调试通过后,进行用例冒烟,跑通第一条用例;
步骤(29)、算法用例冒烟后,算法验证工程师开始执行算法直接用例,该步骤会调用步骤(20)调试通过的芯片的算法实现模型;
步骤(30)、算法验证工程师进行算法随机验证环境的搭建;采用MATLAB的SIMULINK和M语言进行。
步骤(30-2)、步骤(30)的随机验证环境搭建完成后,算法验证工程师进行算法随机用例的构造;算法随机用例和逻辑随机用例类似,分为半随机和全随机两种,半随机是用例的部分参数配置固定,全随机是用例的所有配置参数在有效范围内随机。随机用例的构造要能覆盖所有直接用例以外的应用场景。
步骤(30-3),步骤(30-2)的算法随机用例构造完成后,算法验证工程师开始执行算法随机用例;算法随机用例的随机种子以日期+时间作为种子,避免重复;随机用例的执行要做到每日随机执行,每日生成随机报告,直到代码覆盖率达到要求为止;
步骤(31)、步骤(30-3)的随机用例执行完成且代码覆盖率达标后,算法验证工程师将MATLAB的SIMULINK加M语言代码生成为一个可执行的文件,交付给逻辑验证工程师进行调用和比对验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

1.一种用于无源标签芯片的设计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确定RFID标准协议,以确定RFID所要实现的各项功能和所要达到的各项性能指标;
步骤(2),RFID标准协议确定后,逻辑验证工程师开始编写RTL逻辑验证规格书,编写时需要参考步骤(12)中逻辑设计工程师编写的逻辑详细设计方案,且RTL逻辑验证规格书里面的验证规格必须覆盖步骤(1)的标准协议中的所有功能和性能指标;
步骤(3),RTL逻辑验证规格书评审完成后,逻辑验证工程师开始进行RTL测试点分解,分解的测试点必须覆盖步骤(2)中所有的验证规格;测试点分解完成后进行RTL直接用例构造,构造的RTL直接用例必须和测试点进行一一对应;
步骤(4),测试点分解、RTL直接用例构造完成后,逻辑验证工程师开始搭建VMM来验证环境搭建;
步骤(5),验证环境搭建完成后,逻辑验证工程师对验证环境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联合仿真调试,调试完成后,逻辑验证工程师让验证环境跑通第一个用例,即验证环境的冒烟;
步骤(6),步骤(5)的验证环境调试及冒烟用例跑通后,逻辑验证工程师将步骤(3)构造的所有RTL直接用例在验证环境中全部跑通,直到全部RTL直接用例通过;该步骤需要调用步骤(14)的SV模型,需要例化步骤(15)逻辑设计工程师编写的RTL代码,需要调用步骤(31)算法工程师使用MATLAB生成的可执行参考模型;
步骤(6-2),步骤(6)的RTL直接用例执行完成后,逻辑验证工程师开始搭建随机验证环境,随机验证环境能实现全随机和部分随机的功能;其中,全随机和部分随机的功能使用perl脚本进行实现,或者采用system verilog进行实现;
步骤(6-3),步骤(6-2)的随机验证环境搭建完成,以及随机脚本编写完成后,逻辑验证工程师需要构造随机用例;
步骤(7),步骤(6-3)的随机用例构造完成后,逻辑验证工程师即开始每天执行随机用例,随机用例配置参数的随机种子采用日期+时间作为随机种子;
步骤(8),随机用例运行足够长时间后,逻辑验证工程师开始收集代码覆盖率;
步骤(9),步骤(8)的代码覆盖率达标后,逻辑验证工程师开始编写功能覆盖率代码,并将功能覆盖率代码加入到VMM验证环境中;
步骤(9-2),步骤(9)的功能覆盖率代码编写完成并加入到验证环境中后,开始运行验证环境,并进行功能覆盖率的收集;
步骤(10),代码覆盖率和功能覆盖率达标后,验证结束。
步骤(11),RFID标准协议确定后,逻辑设计工程师开始编写RTL逻辑需求规格书,逻辑需求规格书必须覆盖步骤(1)的RFID标准协议中的所有功能和性能指标;
步骤(12),步骤(11)的逻辑需求规格书编写完成并评审通过后,逻辑设计工程师开始编写逻辑详细设计方案,逻辑详细设计方案要求画出所有顶层模块和子模块的框图及模块之间的信号连接关系,各个模块的输入输出信号及位宽、功能描述,以及所有输入输出信号的时序图;
步骤(13),步骤(12)的逻辑详细设计方案编写完成并评审通过后,逻辑验证工程师根据逻辑详细设计方案开始进行system verilog代码的实现,然后使用MATLAB生成的参考模型进行比对验证;
步骤(14),步骤(13)的SV模型编写完成后,逻辑验证工程师需要对system verilog代码进行自我检查,检查通过后再执行步骤(6)及后续的步骤;
步骤(15),步骤(12)的逻辑详细设计方案编写完成并评审通过后,逻辑设计工程师开始进行RTL verilog代码的编写,该步骤和步骤(13)同时进行;
步骤(16),步骤(15)的RTL verilog代码编写完成后,逻辑设计工程师还需要进行RTL verilog代码的检查;RTL verilog代码检查通过后,逻辑设计工程师将RTLverilog代码交付给逻辑验证工程师例化到VMM验证环境钟进行验证,同时将RTL verilog代码交付给算法验证工程师进行逻辑、算法的联合调试;
步骤(17),步骤(1)的RFID标准协议确定后,算法设计工程师开始进行算法逻辑需求规格书的编写,该算法逻辑需求规格书需要覆盖RFID标准协议中所有的功能性能要求;该步骤和步骤(2)、步骤(11)同时进行;
步骤(18),步骤(17)的算法逻辑需求规格书编写完成并通过评审后,算法设计工程师开始进行算法逻辑详细设计方案的编写,该算法逻辑详细设计方案用于实现步骤(17)的算法逻辑需求规格书中的所有需求规格;
步骤(19),步骤(18)的算法逻辑详细设计方案编写完成并通过评审后,算法设计工程师开始进行算法实现;
步骤(20),步骤(19)的算法实现完成后,算法设计工程师先进行第一遍检查,检查完成后交付给算法验证工程师进行验证;该步骤完成后需要交付给步骤(21)和步骤(29)执行后续的步骤;
步骤(21),步骤(16)的RTL verilog代码和步骤(20)的算法实现后,逻辑验证工程师和算法验证工程师共同参与制定FPGA测试用例,FPGA测试用例需要覆盖所有的RTL/算法直接用例,还要覆盖产品化后的所有应用场景;
步骤(21-2),步骤(21)的FPGA用例构造完成后,逻辑验证工程师和算法验证工程师开始进行算法、逻辑的FPGA联调,该调试基于MATLAB+DSP+FPGA进行;
步骤(22),步骤(21-2)的FPGA联合调试通过后,开始执行FPGA用例,该过程涉及到逻辑验证工程师和算法验证工程师共同定位相应的用例FAIL问题,根据问题根源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直到测试用例全部通过;
步骤(23),步骤(22)的FPGA用例执行完后,逻辑验证工程师和算法验证工程师开始共同进行稳定性、可靠性各项功能性能参数测试,直到所有功能性能参数达标;
步骤(24),步骤(23)的所有功能性能测试达标后,逻辑验证工程师和算法验证工程师共同撰写FPGA测试报告,报告评审通过后,FPGA测试完成;
步骤(25),步骤(1)的RFID标准协议确定后,算法验证工程师开始进行算法验证规格书的编写,该算法验证规格书需要覆盖标准协议中所有的功能性能要求;该步骤和步骤(2)、步骤(7)、步骤(11)同时进行;
步骤(26),步骤(25)的算法验证规格书编写完成且评审通过后,算法验证工程师开始进行算法测试点的分解和用例构造,该步骤分解的测试点需要覆盖步骤(25)的所有算法验证规格,同时必须覆盖步骤(17)的所有需求规格;
步骤(27),步骤(26)的算法测试点分解、用例构造完成后,算法验证工程师进行算法的验证环境搭建;
步骤(28),步骤(27)的算法验证环境搭建完成后,算法验证工程师进行算法验证环境的调试,调试通过后,进行用例冒烟,跑通第一条用例;
步骤(29),算法用例冒烟后,算法验证工程师开始执行算法直接用例,该步骤会调用步骤(20)调试通过的芯片的算法实现模型;
步骤(30),算法验证工程师进行算法随机验证环境的搭建;
步骤(30-2),步骤(30)的随机验证环境搭建完成后,算法验证工程师进行算法随机用例的构造;
步骤(30-3),步骤(30-2)的算法随机用例构造完成后,算法验证工程师开始执行算法随机用例;算法随机用例的随机种子以日期+时间作为种子,避免重复;随机用例的执行要做到每日随机执行,每日生成随机报告,直到代码覆盖率达到要求为止;
步骤(31)、步骤(30-3)的随机用例执行完成且代码覆盖率达标后,算法验证工程师将MATLAB的SIMULINK加M语言代码生成为一个可执行的文件,交付给逻辑验证工程师进行调用和比对验证。
CN201610398359.8A 2016-06-07 2016-06-07 一种用于无源标签芯片的设计验证方法 Active CN1058440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98359.8A CN105844066B (zh) 2016-06-07 2016-06-07 一种用于无源标签芯片的设计验证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98359.8A CN105844066B (zh) 2016-06-07 2016-06-07 一种用于无源标签芯片的设计验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44066A true CN105844066A (zh) 2016-08-10
CN105844066B CN105844066B (zh) 2019-02-05

Family

ID=565755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98359.8A Active CN105844066B (zh) 2016-06-07 2016-06-07 一种用于无源标签芯片的设计验证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44066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54958A (zh) * 2016-08-30 2017-01-25 无锡键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高频rfid系统的建模方法
CN107016165A (zh) * 2017-03-09 2017-08-04 记忆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SoC自动化随机验证的方法
CN107766616A (zh) * 2017-09-18 2018-03-06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同时考虑多种性能约束的芯片参数成品率预测方法
CN109144668A (zh) * 2018-08-06 2019-01-04 华大半导体有限公司 Rfid仿真用例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9636786A (zh) * 2018-12-11 2019-04-16 杭州嘉楠耘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识别模块的验证方法和装置
CN110990279A (zh) * 2019-12-02 2020-04-10 小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联合验证dsp代码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12141A1 (en) * 2005-02-25 2006-09-21 Abraham Thomas C Jr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detect rank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US20060282801A1 (en) * 2004-05-12 2006-12-14 Juergen Lahner Enhanced method of optimizing multiplex structures and multiplex control structures in rtl code
US20070174805A1 (en) * 2006-01-26 2007-07-26 Yu-Chin Hsu Debugging system for gate level IC design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82801A1 (en) * 2004-05-12 2006-12-14 Juergen Lahner Enhanced method of optimizing multiplex structures and multiplex control structures in rtl code
US20060212141A1 (en) * 2005-02-25 2006-09-21 Abraham Thomas C Jr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detect rank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US20070174805A1 (en) * 2006-01-26 2007-07-26 Yu-Chin Hsu Debugging system for gate level IC designs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伟峰: "一种全新的无源超高频标签芯片架构设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54958A (zh) * 2016-08-30 2017-01-25 无锡键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高频rfid系统的建模方法
CN106354958B (zh) * 2016-08-30 2019-12-03 无锡键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高频rfid系统的建模方法
CN107016165A (zh) * 2017-03-09 2017-08-04 记忆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SoC自动化随机验证的方法
CN107016165B (zh) * 2017-03-09 2020-10-20 记忆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SoC自动化随机验证的方法
CN107766616A (zh) * 2017-09-18 2018-03-06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同时考虑多种性能约束的芯片参数成品率预测方法
CN109144668A (zh) * 2018-08-06 2019-01-04 华大半导体有限公司 Rfid仿真用例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9636786A (zh) * 2018-12-11 2019-04-16 杭州嘉楠耘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识别模块的验证方法和装置
CN109636786B (zh) * 2018-12-11 2022-11-22 嘉楠明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识别模块的验证方法和装置
CN110990279A (zh) * 2019-12-02 2020-04-10 小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联合验证dsp代码的方法
CN110990279B (zh) * 2019-12-02 2023-05-12 小唐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联合验证dsp代码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44066B (zh) 2019-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44066A (zh) 一种用于无源标签芯片的设计验证方法
Nguyen et al. Testing in multi-agent systems
Damm et al. Verification of a radio-based signaling system using the STATEMATE verification environment
Aichernig et al. Integration of requirements engineering and test-case generation via OSLC
CN102013055A (zh) 一种服务编排流程的验证方法及系统
Villalobos-Arias et al. Evaluation of a model‐based testing platform for Java applications
CN110988662B (zh) 一种基于fpga原型验证开发板的信号调试系统及方法
Kriebel et al. Model-Based Engineering for Avionics: Will Specification and Formal Verification eg Based on Broy's Streams Become Feasible?
Garro et al. Modeling of system properties: Research challenges and promising solutions
US20160224456A1 (en) Method for verifying generated software, and verifying device for carrying out such a method
CN103457957B (zh) 一种具有自适应功能的网络渗透测试系统及方法
Zeng et al. Test criteria for model-checking-assisted test case generation: a computational study
US11669666B1 (en) Methods relating to circuit verification
Bueno et al. Executable Architecture based on System Dynamics: An integrated methodology composed by Standard System Dynamics Modelling and DoDAF Operational View Models.
AbouTrab et al. GeTeX: a tool for testing real-time embedded systems using CAN applications
Zeng et al. A unified framework for evaluating test criteria in model-checking-assisted test case generation
Nanda et al. An effective 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strategy for safety-critical embedded systems
Urdahl et al. Architectural system modeling for correct-by-construction RTL design
Carlsson Development of an ISO 26262 ASIL D compliant verification system
Basit-Ur-Rahim et al. Formal verification of sequence diagram using DiVinE
CN103970652B (zh) 基于有界模型检验的无线传感网软件代码验证方法
Seidner et al. 5.4. 1 Simula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Dys] functional Behavior Models: Model Checking for SE
Zimmerman et al. A verification-centric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cess for Java
Seo et al. Work-in-progress: Runtime requirements monitoring for state-based hardware
Iqbal et al. Code generation from UML/MARTE/OCL environment models to support automated system testing of real-time embedded softwa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