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42891A - 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42891A
CN105842891A CN201610070097.2A CN201610070097A CN105842891A CN 105842891 A CN105842891 A CN 105842891A CN 201610070097 A CN201610070097 A CN 201610070097A CN 105842891 A CN105842891 A CN 1058428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liquid crystal
source cell
plate
stiffen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7009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西村秀树
齐藤和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LT Technologe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LT Technologeies Ltd filed Critical NLT Technologe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8428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42891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6Positioning aspects
    • G02B6/009Positioning aspects of the light source in the packag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8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particular frames or supporting mea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66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being coupled 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68Arrangements of plural sources, e.g. multi-colour light sour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5Means for removing heat created by the light source from the packag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14Back fram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17Intermediate frames, e.g. between backlight housing and front fram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28Illuminating devices with cooling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用于液晶面板的光源单元;支承住二者的机架;以及支承住所述液晶面板的前面侧的外周的前框架。所述光源单元包括:输出面状光的导光板;设于所述导光板上用于支承住多个LED的发光体安装板;以及具有反光功能并且安装于导光板背面侧的后框架。至少在所述后框架的外表面设置光源单元补强板,并且所述光源单元补强板的在所述发光体安装板侧的端部沿着所述导光板的所述端部弯曲从而相接于所述发光体安装板。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2015年1月3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5-017766要求优先权,该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的方式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更具体地,针对由液晶显示装置的大型化和薄化所导致的该显示装置整体的刚性劣化,预先有效地避免由外力导致的框架的扭曲和挠曲,由此,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具有消除液晶面板的颜色不均匀和亮度不均匀的功能。
背景技术
以往,液晶显示装置所具备的侧入式光源型的背光,在背面具备反射膜的透明导光板的一侧或两侧配置LED等的多个发光元件(光源)。并且,通过导光板将从侧面入射的光源的光分散并且将该光朝向液晶屏(液晶面板)射出。
近年来,随着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化、窄边框化以及大型化,对于这种液晶显示装置,实现高亮度的需求不断增加。与此同时,高亮度便会带来光源产生的热量增加,因此光源的热对策成为重要问题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上文提及的显示装置的薄化是通过减小每个构件的厚度,尤其是减小光源的LED的安装构件以及导光板的厚度来实现的。因此,每个构件的厚度的减小不可避免地导致整个液晶模块的刚性劣化。
其结果,用于支承液晶模块的机架(壳体、框体)和框架变的脆弱。于是,机架和框架整体可能歪曲、挠曲或者扭曲从而容易变形。构成这些骨架的结构件的变形被传递到安装在其中的液晶面板本身,由此导致这样的不良情况:容易发生显示面内颜色的不均匀(颜色不均匀性)和显示面内的亮度的不均匀(亮度不均匀性)。
此处注意,由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化且大型化,产生了各种问题。尤其考虑到液晶模块整体的刚性劣化,在下面的专利文件中描述的装置是具有弥补所述劣化的结构的各种液晶显示装置。
在这些专利文件中,例如,日本待审专利公开2006-110623(专利文件1)涉及图8中示出的等离子体电视机用的机架101的矫正装置。其被设计成快速、可靠且高效地执行机架101的矫正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机架101,如图8所示,留下方形面板的四周端部102并对内部通过拉伸加工使其向外侧凸出而在内侧形成方形凹陷部103。例如,以两根垂直补强横档106将三根横向补强横档105梯子状地形成并固定安装在该凹陷部103中。此外,基于在这种情况下由附图标记107表示的多个区(对称位置)中的每一个处产生的歪曲量,来对整个机架101进行矫正。
此外,日本待审专利公开2013-125593(专利文件2)被设计成,针对侧光型的照明装置、显示装置或接收装置所具备的每个机架(框状构件201)的扭曲,增加刚性(见图9、图10)。
在这种情况下,参考图9,框状构件201由彼此面对的两根相对长的框构件211、212和彼此面对的两根相对短的框构件213、214形成矩形形式。此外,多个LED 210a设于相对短的框架件213、214的相对面上。在框状构件201中装入用于将每个LED210a产生的光转换成面发光的导光板(图10中的附图标记215)。由此,形成照明装置(对应于图10中的附图标记210)。
此外,在框状构件201中,还在相对长的框架件211、212之间以等间隔架设两根补强构件231、232。由此,变为相对框状构件201的扭曲的刚性被提高的状态。
在图10中也公开了与图9中的框状构件201形状不同但是功能等同的框状构件202。此处,注意附图标记200示出了液晶显示装置,附图标记200A示出了液晶面板,附图标记200B示出了液晶面板的安装框(边框(bezel))。
此外,日本待审专利公开2000-275445(专利文件3)涉及导光件和具备该导光件的电光装置。如图11中所示,特别是公开了涉及液晶面板和用于从背后照明该液晶面板的背光(面板支承体301)的技术。
在专利文件3的面板支承体301中,具体地,导光件302被组装到面板支承体301中,该导光件302具备将从侧面导入的光转变成面状光并进行输出的导光部302A。为了保护导光件302并消除其变形,采用了面板支承体301的刚性被强化的构造(见图11)。
即,如上所述,在图11中示出的专利文件3中公开的是这样的面板支承体301:其在相对于显示面垂直的方向上薄并且包括用于液晶面板的高度抗冲击的导光件。其特征在于,在对角线上设有凸起的脊型加厚补强构件301A和301B。这样提供的优势是,即使施加了诸如冲击的外力,面板支承体301也不容易变形。此处,注意附图标记303示出了反光板。
此外,日本待审专利公开2009-206062(专利文件4)公开了涉及面状且薄型的照明装置的技术(见图12的(A))。
该专利文件4的照明装置400存在外壳401挠曲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专利文件4具有这样的特征:隔开一定间隔在两个位置分割安装有补强构件402A和402B。由此,该装置形成为具有散热功能、光反射功能以及电子部件保护功能的构造(见图12的(A))。
具体地,如图12的(A)所示,在外壳401的背面401a设置两根从外壳401的一侧到相对的另一侧的补强件402A和402B,并且该补强件402A和402B被平行配置于外壳401的背面401a。
这两根补强件402A和402B用具有U形横截面的金属板件形成,它们能防止由从背面401a侧容纳在外壳401内的电子部件等的负载所引起的挠曲。此外,补强件402A和402B中的每一个也用作散热件,该散热件将从LED(未图示)发出并传递到外壳401侧的热量进行散热。
此外,日本待审专利公开2008-91275(专利文件5)公开了关于照明单元和液晶显示装置的技术,尤其是提高在外壳505上安装LED板502时的作业性以及减少故障数量的技术内容,在所述LED板502上多个发光二极管(LED)501a、501a……安装在同一行(见图12的(B))。
具体地,用于将补强件504安装到LED安装板502上的技术结构以及该补强件504兼具有LED 501a的散热的功能。此处,注意附图标记506表示导光板。
然而,上述的专利文件1~5中的每一个都包括从内侧来补强由于整个显示装置的薄化而造成的刚性减弱的技术手段。然而,关于针对外力的准备,除了专利文件3之外的专利文件中公开的那些内容都未必足够。
此外,伴随着整个装置的薄化或大型化,存在这样的事实:随着光源亮度增加,产生的热量也增加。然而,上述专利文件的每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对于提高冷却效率都未必足够。
即,在上述的专利文件1~5中的每一个中,专利文件1既未公开任何与显示装置本身产生的热量有关的有效散热或冷却技术,也未采取任何措施。
此外,专利文件2公开了这样的事实:补强件231和232可以用作LED的散热件。然而,关于如何通过补强件231和232将热量散发到外部,并未公开任何有效的散热技术或冷却技术。
此外,尽管专利文件3公开了这一事实:面板支承体301变硬到即使施加诸如冲击的外力也不会变形,但是对于从发光二极管辐射的热量,并未公开、甚至并未启示有效的散热或冷却技术。
此外,专利文件4公开了这样的事实:补强件402A和402B也用作散热件来散发从LED发出并且传递到外壳401的热量,但是其并未公开与相对于光源的位置关系以及亮度的均匀性等有关的任何内容。此外,所公开的补强件402A和402B是宽度窄的条型板构件,根据其接触面积,这种构件预期不会有有效的散热效果。
此外,尽管专利文件5公开了用来将补强件504安装到LED安装板502上的技术结构和补强件504也用于散发LED 501的热量,但是补强件504是通过叠置在导光板505的框架构件506的一部分上而简单安装的(见图12的(B))。
因此,专利文件5中用于LED 501的散热功能等效于已经公知的框体的微弱散热功能,并且并未公开用于LED 501的具体散热装置。
如所描述的,尽管上述专利文件1~5中的每一个的常规技术都公开了与液晶显示装置或者其照明装置有关的整体补强结构,但是这些专利文件中的任何一个均未公开与用于有效散发发光元件(LED)的热量的散热结构有关的具体的、明确的技术。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目的是克服常规技术的缺点,尤其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即使整个液晶显示装置薄化,该液晶显示装置也能有效散发发光元件产生的热量并且提高整个装置的刚性。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方面的液晶显示装置是包括如下部件的液晶显示装置:液晶面板;设于所述液晶面板的背面侧的用于液晶面板的光源单元;机架(内框),其保持所述光源单元的外围边缘部分(周端部)与所述液晶面板;以及前框架,其保持所述液晶面板的前面侧的外周与所述机架,其中:所述光源单元被构造成包括:导光板,其向着所述液晶面板输出面状光;发光体安装板,其支承住面对所述导光板的端部的一个端面而配置的多个发光元件;以及后框架,其将所述导光板支承在背面侧并且具有反光功能;并且对应于所述导光板的一部分、在所述后框架的外表面上设置光源单元补强板,并且所述光源单元补强板的在所述发光体安装板侧的端部沿着所述导光板的所述端面弯曲并且相接所述发光体安装板的背面从而成为整体结构。
本发明以上述方式构成,由此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即使整个装置薄化,光源单元补强板和后框架也能以协同的方式有效地用于提高整个装置的刚性,并且所述光源单元补强板和所述后框架以协同的方式有效地分散并散发发光元件产生的热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立体图,其中图1的(A)是表示液晶面板侧(正面)的正面立体图,图1的(B)是表示图1的(A)的底面侧(背面侧)的背面立体图。
图2是从背面侧看到的图1中公开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局部省略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包括沿着图1的(B)的线A-A截取的横截面的一部分的局部横截面立体图。
图4是包括沿着图1的(B)的线A-A截取的横截面的一部分的局部横截面视图。
图5是图1中公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效果的例子的图,图5的(A)表示等效于图4的局部横截面视图,并且图5的(B)的图表使用图5的(A)中示出的符号h和t表示的对于外力的后框架部的刚性的变化量,图5的(C)是图1所公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效果的一个例子,是表示安装了LED的发光体安装板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局部横截面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局部横截面立体图。
图8是表示作为相关技术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专利文件1)的机架部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作为相关技术的侧光型照明装置(专利文件2)的机架部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10是安装了图9所示的相关技术的照明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专利文件2)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表示作为相关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照明装置(专利文件3)的一个例子的背面立体图。
图12是表示作为相关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照明装置的例子的背面立体图,图12的(A)是表示专利文件4中公开的照明装置的例子的背面立体图,图12的(B)是表示专利文件5中公开的照明装置的例子的背面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下面,将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整体结构)
首先,将描述包括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要点的整体结构。
参考图1~图5,液晶显示装置1包括:液晶面板32;用于所述液晶面板32的平板型光源单元(面发光装置)10,其设于液晶面板32的背面侧;机架(内框)25,其将光源单元10的外围边缘部分(周端部)与上述液晶面板32保持在一起;以及前框架31,其将液晶面板32的正面的外周与机架25保持在一起。
此处,注意光源单元10被构造成包括:导光板23,其向着液晶面板32输出面状光;LED(发光二极管)光源(下文中称为LED)11,它们是面对导光板23的一侧(一个端部)上的侧端面而设置的多个发光元件;发光体安装板12,如图5的(C)所示其以等间隔依次支承住所述多个LED 11;后框架21,其具有光反射功能,设于导光板23的背面侧从而支承住导光板23;以及光学片24,其安装到导光板23的液晶面板32侧(见图3、图4)。
在这种情况下,将反光片22设于导光板23的背面侧的后框架21部分,如图3所示。由此,后框架21可以为导光板23执行光反射功能。此外,将光学片24设于导光板23的液晶面板32侧以便照射光能有效地被送到液晶面板32。
此处,注意板型突出部25A平行于导光板23而设于机架25的内表面侧上。突出部25A具有同时支承住导光板23和液晶面板32的功能。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突出部25A分别设于机架25的相对的内壁面之一上(见图3、图4)。
在这种情况下,液晶面板32的背面侧被机架25的突出部25A支承住,并且其顶面侧被前框架31支承住,液晶面板32夹在二者之间。
此外,对于导光板23,分别地,与液晶面板32侧的面(光输出面侧)相对的导光板23的端部被机架25的突出部25A固定,其背面侧(光反射面侧)被前框架31固定。与此同时,导光板23独立于上述的液晶面板32而夹置在二者之间。
因此,安装了导光板23的光源单元10例如以自由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到液晶显示装置1,同时独立于液晶面板32。
在后框架21的外表面上,如图3~4中所示,对应于导光板23的一部分安装光源单元补强板13。
光源单元补强板13由具有良好导热性的刚性构件形成,例如,由金属形成。发光体安装板12侧的端部(第一平台部13A的前端部)沿着导光板23的侧端面弯曲。此处,注意所述平台部指的是用附图标记13A和13B示出的平坦面部分。所述弯曲部分是通过与发光体安装板12的背面侧相接而设置的,并且通过粘性材料或者双面胶带粘合而一体化的。此外,光源单元补强板13通过所述弯曲部连接到机架25以及发光体安装板12。
因此,即使导光板23的厚度随着整个装置的薄化而减小,光源单元补强板13也能有效地弥补预期变得不足的强度。因此,能保持导光板23的刚性。与此同时,每个LED 11产生的热量同时从发光体安装板12的整个表面传递到光源单元补强板13,并且通过光源单元补强板13有效地散热到外部。
在下文中将描述细节,在本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即使整个装置薄化(尤其是导光板23的厚度等减小),光源单元补强板13和后框架21也能有效地以协同方式发挥功能。通过这个功能,整个装置的刚性得到提高。与此同时,每一个作为发光元件的LED 11产生的热量能被以协同方式工作的光源单元补强板13和后框架21有效地分散并散热。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光源单元补强板13由如下部分构成:一端区(第一平台部)13A,其由两端相接后框架21并且整体地连接到后框架21的面状部形成,并且置于靠近LED 11的位置;另一端区(第二平台部)13B,其置于远离LED 11的位置;以及倒U形横截面平板13C,其形成中心区部13C,其在远离后框架21的面的状态下形成层状空间K。
在这种情况下,层状空间K沿着LED 11的排列方向设置。
此外,光源单元补强板13的所述一个端部区13A和另一个端部区13B通过螺丝接合、焊接等以表面接触的方式整体地固定到后框架21。因此,导光板23的刚性与后框架21一起被加强。
由此,LED 11产生的热量被散发并传递到光源单元补强板13和后框架21。这使得可通过光源单元补强板13改善LED 11的散热效果,并且同时提高导光板23的刚性。因此,整个装置的刚性得到提高。
此外,在光源单元补强板13的倒U形横截面平板部13C中形成多个通风孔13a。
由此,当液晶显示装置1中安装有用于冷却电子装置的风扇,来自风扇的空气被吹到光源单元补强板13,并且容易从多个通风孔13a进入层状空间K内。由此,也可以冷却后框架21侧的热。此外,冷却空气在光源单元补强板13的多个通风孔13a处产生湍流,由此更能提高冷却效果。
即,从LED 11传递到后框架21的热量通过光源单元补强板13的通风孔13a被流畅地排放到外部。
此外,如图2中所示,用于驱动液晶面板32的信号处理电路配置于信号处理板34,信号处理板34通过柔性板35连接到上述的液晶面板32。
如图2中所示,信号处理板34在柔性板35部分处弯曲并层叠在光源单元10背面上。此外,信号输入/输出板36预先安装在光源单元10的背面上,信号处理板34被整体地叠加在信号输入/输出板36上,在图2中,虚线R示出了信号处理板34的弯曲线路。
此外,附图标记33示出了安装到以叠加方式安装的信号处理板的外表面的板盖。
(具体结构)
下文中,将以更具体的方式进行描述。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包括:液晶面板32;信号处理板34,其设有用于驱动液晶面板32的信号处理电路;诸如COF、TCP等的柔性板35,其将信号处理板34连接到液晶面板32;以及光源单元(背光)10,其从液晶面板32的背面方向照射光从而将图像投影到液晶面板32上。
在光源单元10中,作为发光元件(光源)的多个LED预先设置在光源单元10的发光面的外周的四条边(外周的侧端面)中的至少一边上,使得光从导光板23的侧面入射,导光板23由诸如亚克力、聚碳酸酯等的透明材料形成。与此同时,导光板23被构造成将光扩散在整个光发射面上并且输出所述光。
在这种情况下,构成所谓的侧入式背光的导光板23包括设于其背面的凹凸不平的反射图案,所述凹凸不平是通过丝网印刷或模塑形成的,使得从光源入射的光可以有效地发射到光发射面侧。此外,通过在侧面以及背面上设有反射片22等,防止了光向外部泄漏。
在导光板23的液晶面板32侧安装有多个光学片,用于使从导光板23发射的光入射到液晶面板32上,所述光学片例如是漫射片、透镜片、偏振片等。
多个LED安装在如上所述的LED安装板12上并且放置成使得每个LED的发光面至少在导光板23的一侧(侧端面)面对着导光板23的入射面(侧端面)。
此外,LED安装板12安装到光源单元补强板13的端部,光源单元补强板13由诸如铝的热导率高的金属板形成,用于散热。如上所述,在横截面视图中,光源单元补强板13一部分固定于后框架21,一部分与后框架21平行,并且还具有弯曲的部分。
此外,关于光源单元补强板13的横截面形状,其中心区构成如上所述的倒U形横截面平板部13C。
即,光源单元补强板13的中心区首先以几乎直角方向被弯曲使得第一平台部13A侧略微离开后框架21。然后,其以平行于后框架21的平行部分继续并且向着后框架21侧再次以几乎直角被弯曲。并且,其在后框架21处以大致直角被弯曲从而接触后框架21。,如上所述,光源单元补强板13的与后框架21接触的两端的区,从LED 11侧被定义为第一平台部13A和第二平台部13B。
此外,光源单元补强板13在第一平台部13A和第二平台部13B处与后框架21接触。与此同时,其通过接触部分被焊接、螺丝或钉子装配或者卡扣嵌合固定到后框架21。
由此,如上所述,在光源单元补强板13与后框架21之间形成层状空间(层状中空部分)K。光源单元补强板13以这种横截面形状,形成为延伸到与LED安装板12的长度对应的长度的形状(即,光源单元补强板13的横截面长度与LED安装板12的长度相当)。此外,如上所述,在层状空间K中与后框架21平行的光源单元补强板13的平面部分中,设有多个通风孔13a。
此外,光源单元补强板13安装到导光板23的LED光入射侧。
液晶显示装置1包括设于后框架21的背面上的光源单元补强板。此外,通过提供层状空间K,后框架21的刚性增加。由此,液晶显示装置1本身的刚性增加。
此外,在多个LED 11以及用于安装它们的LED安装板12安装于导光板23的顶部和底部两侧(相对的两侧)上的情况下,光源单元补强板13、和形成在光源单元补强板13与后框架21之间的层状空间K设置在作为导光板23的光入射部分的顶部和底部的两侧的区域中。
此外,关于每个LED 11产生的热量,LED 11的热量通过LED安装板12散热到光源单元补强板13。在光源单元补强板13连接到后框架21的连接部位处,LED的热量也传递到后框架21。由此,热传递路径的数量增加。因此,散热效果增加。
此外,在存在安装于液晶显示装置1的电子装置的风扇等产生气流(空气流动)的情况下,这些气流在光源单元补强板13的每个通风孔13a处产生湍流。在光源单元补强板13与后框架21之间的层状空间K中也产生气流。由此,不仅光源单元补强板13的冷却效果增加而且后框架21的冷却效果也增加,从而可以提高每个LED的冷却效率。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焊接或螺丝固定在光源单元补强板13与后框架21之间固定的点的数量越多,每个LED产生的热传递到后框架21的效率就越高。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上所述每个构件均由导电性高的材料形成并且彼此紧密配合,从而每个LED产生的热量容易被传递。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功能)
假设光源单元补强板13与后框架21之间形成的层状空间K的宽度W是固定的,则随着高度H变高,后框架21与光源补强板13的刚性也增加。此外,关于温度的增加,每个LED附近变热。然而,由于如上所述采用具有提高了散热效果的结构,即使每个LED 11附近变热,后框架21和导光板23区域中的温度升高也能得到抑制。因此,后框架21和导光板23的热变形能得到抑制,并且同时整个液晶显示装置1的刚性能增加。
此外,每个LED 11产生的热量通过LED安装板12传递到光源单元补强板13,所述热量在整体相接后框架21的部位处,部分地被分担到后框架21。
此外,即使对于例如厚度t为1.0的铝等的片状金属,每个LED 11的热量以60~70mm左右的热传导就被饱和。因此,很少有比这更好的热扩散效果,从而不能指望整个后框架21的热扩散。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采用其中散热模块分成光源单元补强板13和后框架21这两个部件的结构,因此,对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在它们中的每一个中进行热扩散。此外,有望提高热放射到空气中的效率,因此就这一点而言散热效果可以提高。此外,通过使用安装于电子装置的风扇等,也后框架21与光源单元补强板13之间的层状空间K中也产生空气流。这也增加了散热效果。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效果)
如所描述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后框架21和光源单元补强板13与使用单块板构造它们的情况相比重量更轻,并且显示屏方向上以及垂直于显示屏的方向上的刚性可以进一步提高。
例如,当屏幕尺寸为20英寸并且对角固定地侧装的情况下向角部施加9.81N的力,通过分析获得了此时后框架的变形量。
对于图5的(A)所示的光源单元补强板的厚度t和弯曲高度h,获得了被施加所述力的部分的变形量。将其结果绘制在曲线图中并且在图5的(B)中示出。
根据该曲线图,与没有光源单元补强板13的情况相比,在“t=1.0、h=2.0”的情况下,能实现1.15倍的强度增加,并且在“t=1.0、h=2.5”的情况下,能实现1.49倍的增加。
此外,通过在第一平台部13A处固定光源单元补强板13和后框架21,可以将每个LED 11产生的热一分为二。因此,散热效率提高。此外,由于在层状空间K中产生的对流,散热效率进一步提高。
例如,来看看屏幕尺寸为20英寸并且光源功耗为26W的情况。在用分析值作出的相对比较中,没有光源单元补强板13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热阻为2.76W/℃。与此同时,通过提供光源单元补强板,热阻变成了2.40W/℃,改善了13%。由此,可以取得实现散热明显改善的效果。
此外,如上所述,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中,光源单元补强板13设于后框架21的背面上。此外,通过提供层状空间K,后框架21和导光板23的刚性增加,并且同时,液晶显示装置1本身的刚性提高。
此外,如上所述,每个LED 11产生的热量被传递到光源单元补强板13,并且所述热量在光源单元补强板13连接到后框架21的部位处从光源单元补强板13传递到后框架21。因此,散热效果增加。
此外,由于安装液晶显示装置1的电子装置等的风扇产生的气流,在光源单元补强板13的多个孔13a中产生空气湍流,同时也在光源单元补强板13与后框架21之间的层状空间K中产生气流。因此,不仅光源单元补强板13中冷却效果增加而且后框架21中冷却效果也增加。作为整体,LED产生的热的冷却效率大幅提高。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以上述方式构造和工作。由此,即使在每个结构件的薄化以减小整个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的情况下,光源单元补强板13和后框架21也能够以协同的方式有效工作。此外,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可以提供这样的优点:可提高整个装置(尤其是导光板23)的刚性,并且通过光源单元补强板13和后框架21以协同的方式有效地分散和散发作为发光元件的每个LED产生的热量。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接下来,将参考图6描述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此处,注意对于每个结构件,使用在上述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的附图标记。
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这样的特征点:在驱动液晶面板32的信号处理板34侧设有安装到光源单元10的多个LED 11、LED安装板以及光源单元补强板13。
下文中将描述这一点。
参考图6,光源单元补强板13包括用于固定信号处理板34的螺孔。如上述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情况一样,在信号处理板34与光源单元补强板13之间设有层状空间K。
此外,板盖33以规定的空间K3而安装在信号处理板34(的外表面)上方。由于在信号处理板34与光源单元补强板之间存在与上述的层状空间K相同的层状空间K,防止了传递到光源单元补强板13的每个LED的热量直接传递到信号处理板34。
此外,通过将用于固定信号处理板34的螺丝部件或挂钩部件设置在光源单元补强板13,不再需要在后框架21中设置孔等等。因此,可以遮挡从后框架21的间隙等泄漏的来自背光(导光板23)的光。
即,公知的液晶显示装置从显示屏幕(图6的底面侧)输出光,从而在很多情况下光也从背面的间隙泄漏到背面侧。在从背面泄漏的光的强度高时,液晶显示装置的背面的光可能从安装了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电子装置等的通风狭缝泄漏。使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克服这种问题,从背面泄漏的光能够被尽可能地抑制。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下这一点也是相同的。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结构和功效与上述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相同。
使用上述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能获得与上述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情况相同的工作效果。
(第三示例性实施例)
接下来,将参考图7描述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
此处,注意对于每个结构件,使用在上述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的附图标记。
在上述的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每一个中,示出的是LED安装板12安装于光源补强板13的端部的情况。
同时,第三示例性实施例采用类似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
在这种情况下,第三示例性实施例采用这样的结构:其中通过在导光板23的端部将LED安装板12弯曲成L形,来将LED安装板12安装于后框架21。
即,在图7中,后框架31以几乎直角向着液晶面板32侧弯曲,并且LED安装板12通过双面胶带14等固定到与导光板23的侧面相对的面。
光源单元补强板13的端部通过螺丝、焊接等固定到后框架21的背面,使得光源单元补强板13的一边变得平行于LED安装板12的长边。此外,光源单元补强板13包括第一平台部13A,该第一平台部13A通过在远离后框架21的方向上以几乎直角弯曲而形成。此外,光源单元补强板13包括平行面部位,该平行面部位为在远离LED安装板12的方向上以几乎直角弯曲从而形成的几乎与后框架21平行的面,并且还包括第二平台部13B,该第二平台部13B以几乎直角弯曲而形成。
由此,与上述的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一样,每个LED 11产生的热量通过LED安装板12被传递到后框架21。从LED光源11传递的热量在后框架21与光源单元补强板13相接触的第一平台部13A处被分担并且传递到光源单元补强板13。
此外,由于由LED光源单元补强板13和后框架21形成的层状空间K、以及设于光源单元补强板13的多个通风孔13A而产生的空气湍流,后框架21和光源单元补强板13被冷却。
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结构和功效与上述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相同。
使用上述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可以获得与上述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情况相同的工作效果。
(第四示例性实施例)
接下来,将描述本发明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
此处,注意对于每个结构件,使用在上述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的附图标记。
在上述的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的是这样的情况:其中光源单元补强板13通过螺丝、焊接等固定到后框架21。然而,在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光源单元补强板13在第一平台部13A和第二平台部13B处通过螺丝或卡扣装配固定到后框架21。
同时,采用了这样的结构:包括上面安装了多个LED 11的LED安装板12的光源单元10和光源单元补强板13是从机架25可拆卸的。
由此,当每个LED 11(LED光源)的亮度由于可用寿命而劣化时,整个LED光源可以通过调换安装每个LED的LED安装板12而被调换。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重新利用后框架21所附着的光源单元补强板13和导光板23。
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结构和功效与上述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相同。
使用上述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可以获得与上述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情况相同的工作效果。
尽管已经参照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每一个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每一个的结构和功能。关于本发明的结构和细节,可以应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想到的各种变化和修改。此外,本发明也包括适当地组合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一个的一部分或整体部分而获得的结构。
尽管上述示例性实施例的一部分或整体部分可以描述为下文的补充注释,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如下结构。
(补充注释1)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
液晶面板32;用于液晶面板的光源单元10,其设于所述液晶面板32的背面侧;机架25,其保持所述光源单元10的外围边缘部分与所述液晶面板32;以及前框架31,其保持所述液晶面板32的前面侧的外周与所述机架25,其中:
所述光源单元10被构造成包括:导光板23,其向着所述液晶面板32输出面状光;发光体安装板12,其支承住面对所述导光板23的端部的一个端面而配置的多个发光元件11;以及后框架21,其将所述导光板23支承在背面侧并且具有反光功能;并且
对应于所述导光板23的一部分、在所述后框架21的外表面上设置光源单元补强板13,并且所述光源单元补强板13的在所述发光体安装板侧12的端部沿着所述导光板23的所述端面弯曲并且相接所述发光体安装板12的背面侧从而成为整体结构。
(补充注释2)
如补充注释1中所描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代替光源单元补强板13的在所述发光体安装板12侧的所述端部,所述后框架21的在所述发光体安装板12侧的端部沿着所述导光板23的端面弯曲,并与所述发光体安装板12的背面侧相接。
(补充注释3)
如补充注释1或2中所描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光源单元补强板13由如下部件构成:第一平台部13A和第二平台部13B,它们的边缘部都相接后框架21并且与其整体地结合;以及,倒U形横截面平板部13C,其中心区部分13C与所述后框架21具有间隔,使得在内侧形成层状空间K。
(补充注释4)
如补充注释3中所描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光源单元补强板13在所述倒U形横截面平板部13C中包括多个通风孔13a。
(补充注释5)
如补充注释1~4中任一者中描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在所述光源单元补强板13的外表面侧设有信号处理板34,所述信号处理板34被保持在所述光源单元补强板13上并且与所述光源单元补强板13之间形成一定的层状空间K,并且用于驱动所述液晶面板的信号处理电路安装于信号处理板34。
(补充注释6)
如补充注释1~5中任一者中描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光源单元10与所述光源单元补强板13一起自由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机架25。

Claims (6)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液晶面板;用于液晶面板的光源单元,其设于所述液晶面板的背面侧;机架,其保持所述光源单元的外围边缘部分与所述液晶面板;以及前框架,其保持所述液晶面板的前面侧的外周与所述机架,其中:
所述光源单元被构造成包括:导光板,其向着所述液晶面板输出面状光;发光体安装板,其支承住面对所述导光板的端部的一个端面而配置的多个发光元件;以及后框架,其将所述导光板支承在背面侧并且具有反光功能;并且
对应于所述导光板的一部分、在所述后框架的外表面上设置光源单元补强板,并且所述光源单元补强板的在所述发光体安装板侧的端部沿着所述导光板的所述端面弯曲并且相接所述发光体安装板的背面侧从而成为整体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代替所述光源单元补强板的在所述发光体安装板侧的所述端部,所述后框架的在所述发光体安装板侧的端部沿着所述导光板的端面弯曲,并与所述发光体安装板的背面侧相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光源单元补强板由如下部件构成:第一平台部和第二平台部,它们的边缘部都相接所述后框架并且与其整体地结合;以及,倒U形横截面平板部,其中心区部分与所述后框架具有间隔,使得在内侧形成层状空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光源单元补强板在所述倒U形横截面平板部中包括多个通风孔。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在所述光源单元补强板的外表面侧设有信号处理板,所述信号处理板被保持在所述光源单元补强板上并且与所述光源单元补强板之间形成一定的层状空间,并且用于驱动所述液晶面板的信号处理电路安装于所述信号处理板。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光源单元与所述光源单元补强板一起自由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机架。
CN201610070097.2A 2015-01-30 2016-02-01 液晶显示装置 Withdrawn CN10584289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17766 2015-01-30
JP2015017766A JP2016142866A (ja) 2015-01-30 2015-01-30 液晶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42891A true CN105842891A (zh) 2016-08-10

Family

ID=565530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70097.2A Withdrawn CN105842891A (zh) 2015-01-30 2016-02-01 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223852A1 (zh)
JP (1) JP2016142866A (zh)
CN (1) CN105842891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20455B2 (en) * 2016-11-22 2020-10-27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CN109257554B (zh) * 2018-10-30 2021-06-15 泰洋光电(惠州)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电视机一体式金属背板拼接结构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72622A (zh) * 2013-09-16 2013-12-25 孙银生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WO2014024771A1 (ja) * 2012-08-08 2014-02-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WO2014038503A1 (ja) * 2012-09-06 2014-03-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WO2014069572A1 (ja) * 2012-11-05 2014-05-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WO2014073442A1 (ja) * 2012-11-09 2014-05-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4096235A (ja) * 2012-11-08 2014-05-22 Sharp Corp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20140218617A1 (en) * 2013-02-05 2014-08-07 Funai Electric Co., Ltd. Display Device
US20140375924A1 (en) * 2013-06-19 2014-12-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24771A1 (ja) * 2012-08-08 2014-02-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WO2014038503A1 (ja) * 2012-09-06 2014-03-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WO2014069572A1 (ja) * 2012-11-05 2014-05-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4096235A (ja) * 2012-11-08 2014-05-22 Sharp Corp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WO2014073442A1 (ja) * 2012-11-09 2014-05-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US20140218617A1 (en) * 2013-02-05 2014-08-07 Funai Electric Co., Ltd. Display Device
US20140375924A1 (en) * 2013-06-19 2014-12-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CN103472622A (zh) * 2013-09-16 2013-12-25 孙银生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142866A (ja) 2016-08-08
US20160223852A1 (en) 2016-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25291B1 (en) Curved display apparatus
JP3555619B2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液晶装置
US7604389B2 (en)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US20120300492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Backlight Module Thereof
JP5104426B2 (ja) 画像表示装置
US20120020114A1 (en) Backlight structure
US20120300486A1 (en) Vehicle back light unit and vehicle display system
WO2012001998A1 (ja) 照明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表示装置
US9383506B2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device
US10085369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thin television set
US20160291397A1 (en) Display device
JP2009098310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070109765A1 (en) Bottom lighting type backlight module
KR101729264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표시 장치
US9739932B2 (en)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display apparatus
JP4777469B1 (ja) 照明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表示装置
US9303856B2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device
CN105842891A (zh) 液晶显示装置
JP4842390B1 (ja) 照明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表示装置
US9703143B2 (en) Display device
JP2008209551A (ja) 液晶モジュール
KR20070108712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US20130027288A1 (en) Led backligh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6505121B2 (ja) 光源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CN110858882B (zh) 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102

Address after: 1918 Tianma Building, Liuxian Avenue, Beizhan community, Minzhi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Address before: Kawasaki City,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before: NLT Technologies Ltd.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