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24844B - 一种数据分类的映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分类的映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24844B
CN105824844B CN201510009241.7A CN201510009241A CN105824844B CN 105824844 B CN105824844 B CN 105824844B CN 201510009241 A CN201510009241 A CN 201510009241A CN 105824844 B CN105824844 B CN 1058248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ssification
under
data requirement
data
condition par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0924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24844A (zh
Inventor
刘传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vinf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vinf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vinfo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vinf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00924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248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8248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248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248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248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分类的映射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用于将第一数据规格的分类与第二数据规格的分类建立联系;包括如下步骤:获取第一数据规格下待映射的第一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根据预设的映射表中所记录的、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和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主分类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在第二数据规格下映射后的第二主分类;确定第一数据规格的第一分类映射后与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主分类的对应关系,使得地图处理人员得知第一分类的数据在第二数据规格下属于第二主分类;所述分类参数包括输入分类号和输入分类描述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和装置能够方便处理人员对不同规格的数据进行处理。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分类的映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分类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分类的映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导航产业的不断发展,导航电子地图数据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数据规格。这些不同的数据规格对数据分别采用不同的分类方式,例如,一些数据规格对数据进行粗略分类,另一些数据规格对数据进行细致分类。在电子地图数据的实际生产中,有时需要采用多种规格的数据,进一步需要在不同数据规格间进行数据的转换。
兴趣点搜索可以帮助电子地图使用者找到地理位置,在不同的数据规格中,兴趣点的分类系统往往不一致。
比如,在规格A中,分类代码A150表示银行;在规格B中,银行的分类代码却可能是B506。
由于在电子地图技术中,兴趣点分类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而由于不同数据规格对兴趣点的分类方式不相同,例如,在一种规格中所有的餐馆均属于“餐馆”这一类,在另一种规格中,对餐馆有更细致的分类,如湘菜馆、川菜馆等。而用户在有些时候使用电子地图查询兴趣点时需要查询大的类别下的兴趣点,如餐馆;而另一些用户可能需要查询属于一个细致的分类的兴趣点。因此,当采用不同规格的数据时,需要对兴趣点进行分类映射;这里所述映射,是指对不同规格的数据建立对应的关系。由于不同的数据规格对数据进行分类的方式不同,因此需要对采用不同方式分类的数据进行对应,增强数据的通用性。目前的兴趣点映射方法主要有两种:(1)对兴趣点进行人工映射,就是人工核对并确定兴趣点在所有已使用的规格中的分类。(2)按照兴趣点的分类代码进行映射,也就是通过分类代码匹配兴趣点的分类。
对于这两种映射方法,方法(1)工作量大,效率低,而且容易引入人为的错误;方法(2)要求两种数据规格中兴趣点的所有分类代码都存在明确的对应关系,否则就无法实现充分的映射;但实际上,不同的规格的兴趣点分类代码常常是不相同的。比如,规格A和规格B是电子地图数据的两种不同规格,规格A中兴趣点分类代码A160表示餐馆,而规格B中并没有餐馆这一分类,而是存在更细致的分类,如B630代表川菜馆、B631代表湘菜馆。在采用规格A和规格B中的数据时,需要将规格A中的兴趣点分类映射到规格B中,这时,仅仅依据兴趣点的分类代码是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
除了电子地图、导航产业之外,其它需要使用大量数据的领域也会涉及到上述类似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分类的映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及装置能够将不同规格的数据和数据分类进行方便、准确地映射,建立对应关系,方便处理人员对不同规格的数据进行处理,尤其是方便地图处理人员对不同规格的数据进行处理。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数据分类的映射方法,用于将第一数据规格的分类与第二数据规格的分类建立联系;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第一数据规格下待映射的第一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
根据预设的映射表中所记录的、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和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主分类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在所述第二数据规格下映射后的第二主分类;
确定第一数据规格的第一分类映射后与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主分类的对应关系,使得地图处理人员得知第一分类的数据在第二数据规格下属于第二主分类;
所述分类参数包括输入分类号。
可选的,确定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在所述第二数据规格下映射后的第二主分类的步骤之后,或者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在所述第二数据规格下不具有对应的映射后的主分类时,还包括:
根据预设的映射表中所记录的分类条件参数和第N级子分类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在所述第二数据规格下映射后的第二子分类;
确定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映射后与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子分类的对应关系,使得地图处理人员得知第一分类的数据在第二数据规格下属于第二子分类。
可选的,预设的映射表中所记录的、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和映射后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主分类或第二子分类的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条件参数,与映射后的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主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或第二子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对应;或,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和第一数据规格下第三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进行逻辑与的结果,与所述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主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对应或第二子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对应;或,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和第四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进行逻辑或的结果,与所述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主分类或第二子分类对应;或,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五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和第一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进行逻辑非的结果,与所述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主分类或第二子分类对应。
可选的,预设的映射表中所记录的、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和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主分类的对应关系包括:第一分类的输入分类条件参数按照预设的逻辑类型和过滤类型计算的结果与第二分类的输出分类条件参数的对应关系;
逻辑类型为所述映射表中预设值,用于表示所述映射前数据规格下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分类的分类参数之间的逻辑运算关系;
所述过滤类型为所述映射表中预设值,用于指示映射前的输入分类条件参数对应于映射后的主分类和/或子分类;
输入分类条件参数为从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所对应的分类条件参数;
输出分类条件参数为所述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分类所对应的分类条件参数。
可选的,所述分类条件参数还包括输入分类描述信息。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数据分类的映射装置,用于将第一数据规格的分类与第二数据规格的分类建立联系;包括:
分类条件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数据规格下待映射的第一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
主分类映射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映射表中所记录的、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和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主分类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在所述第二数据规格下映射后的第二主分类;
第一关系建立模块:用于确定第一数据规格的第一分类映射后与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主分类的对应关系,使得地图处理人员得知第一分类的数据在第二数据规格下属于第二主分类;
所述分类参数包括输入分类号。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子分类映射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映射表中所记录的分类条件参数和第N级子分类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在所述第二数据规格下映射后的第二子分类;
第二关系建立模块:用于确定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映射后与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子分类的对应关系,使得地图处理人员得知第一分类的数据在第二数据规格下属于第二子分类。
可选的,预设的映射表中所记录的、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和映射后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主分类或第二子分类的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条件参数,与映射后的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主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或第二子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对应;或,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和第一数据规格下第三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进行逻辑与的结果,与所述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主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对应或第二子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对应;或,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和第四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进行逻辑或的结果,与所述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主分类或第二子分类对应;或,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五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和第一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进行逻辑非的结果,与所述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主分类或第二子分类对应。
可选的,预设的映射表中所记录的、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和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主分类的对应关系包括:第一分类的输入分类条件参数按照预设的逻辑类型和过滤类型计算的结果与第二分类的输出分类条件参数的对应关系;
逻辑类型为所述映射表中预设值,用于表示所述映射前数据规格下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分类的分类参数之间的逻辑运算关系;
所述过滤类型为所述映射表中预设值,用于指示映射前的输入分类条件参数对应于映射后的主分类和/或子分类;
输入分类条件参数为从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所对应的分类条件参数;
输出分类条件参数为所述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分类所对应的分类条件参数。
可选的,所述分类条件参数还包括输入分类描述信息。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数据分类的映射方法及装置,可以应用于电子地图等具体实例,能够准确、全面地将不同规格的数据映射到一个数据规格中,方便数据处理人员对不同规格下的数据进行映射,尤其方便电子地图处理人员在进行兴趣点映射的时候对大量的电子地图数据进行快速的映射,提高电子地图的映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给出有效的实现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下述实施例,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说明。
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数据分类的映射方法,将映射前数据规格下的数据分类与映射后数据规格下的数据分类建立联系;包括如图1所示步骤:
步骤101:获取第一数据规格下待映射的第一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
步骤102:根据预设的映射表中所记录的、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和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主分类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在所述第二数据规格下映射后的第二主分类;
步骤103:确定第一数据规格的第一分类映射后与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主分类的对应关系,使得地图处理人员得知第一分类的数据在第二数据规格下属于第二主分类;
所述分类参数包括输入分类号。
以电子地图数据为例,在大多数数据规格下,每个兴趣点分类均具有分类号以及分类描述,例如,在第一数据规格下,第一分类的输入分类描述为“餐馆”,对应的输入分类号为“A160”。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兴趣点映射方法,预先将包含有输入分类描述和输入分类号的分类条件参数与映射后的分类建立对应关系,方便电子地图处理人员对不同数据规格的数据进行映射。在具体实施例中,假设在第一数据规格中,第一分类的分类描述为“餐馆”,对应的分类号为“A160”,在第二数据规格中,第二主分类的分类描述为“川菜馆”,对应分类号为“B630”;第三主分类描述为“湘菜馆”对应的分类号为“B631”。那么在本发明中,将第一数据规格下分类描述为“餐馆”、或分类号为“A160”的第一分类与第二数据规格下的分类描述为“川菜馆”、“湘菜馆”或分类号为“B630”、“B631”的分类建立对应关系,并在预设的映射表中建立相应记录,在对分类进行映射时,可通过查找映射表中的记录,确定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规格的数据分类之间的对应关系,方便多种不同规格的电子地图数据结合使用。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确定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在所述第二数据规格下映射后的第二主分类的步骤之后,或者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在所述第二数据规格下不具有对应的映射后的主分类时,还包括:
根据预设的映射表中所记录的分类条件参数和第N级子分类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在所述第二数据规格下映射后的第二子分类;
确定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映射后与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子分类的对应关系,使得地图处理人员得知第一分类的数据在第二数据规格下属于第二子分类。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子分类为主分类的具体分类;第二级子分类为第一级子分类的具体分类,第三级子分类为第二级子分类更进一步的具体分类。例如,主分类为“购物场所”,第一级子分类为“商场”、“百货中心”、“批发市场”等,第二级子分类可以包括“服装商场”、“家居商场”等。再如,主分类为“餐馆”,第一级子分类可以是“川菜馆”、“湘菜馆”等。在具体实施例中,任意数据规格均可能存在主分类以及该主分类下的多级子分类。假设在第一数据规格中,第一分类的分类描述为“餐馆”,对应的分类号为“A160”;在第二数据中,第二主分类的分类描述为“菜馆”、对应的分类号为“B63”,第二子分类的分类描述为“川菜馆”、对应分类号为“B630”;第三子分类的分类描述为“湘菜馆”、对应的分类号为“B631”。那么第一分类应与第二主分类建立关系。若在第一分类的分类描述为“川菜馆”、分类号为“A161”,那么第一分类应与第二子分类建立关系。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级子分类至第N级子分类分别为主分类下按照不同方式的分类。例如,主分类为“餐馆”,第一级子分类为“川菜馆”、“湘菜馆”等;第二级子分类为“自助”、“家常菜”、“火锅”等。那么若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为“四川火锅”,且在第二数据规格下不存在“四川火锅”的分类,但存在“川菜馆”和“火锅”这两个第二子分类,那么第一分类将与“川菜馆”和“火锅”这两个子分类建立对应关系。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预设的映射表中所记录的、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和映射后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主分类或第二子分类的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条件参数,与映射后的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主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或第二子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对应;或,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和第一数据规格下第三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进行逻辑与的结果,与所述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主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对应或第二子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对应;或,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和第四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进行逻辑或的结果,与所述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主分类或第二子分类对应;或,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五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和第一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进行逻辑非的结果,与所述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主分类或第二子分类对应。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在地图处理人员将第一数据规格的数据与第二数据规格的数据进行映射时,可先将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与第二数据规格下的各个主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进行匹配,当在第二数据规格中不存在匹配的主分类时,再依次与第二数据规格下的各个子分类进行匹配。例如,当获得第一分类的分类描述为“四川火锅”后,首先将“四川火锅”作为关键字在第二数据规格中匹配“餐馆”这一主分类,在确定第二数据规格中分类描述为“餐馆”的主分类与第一分类不匹配之后,将第二数据规格中的子分类与第一分类进行匹配,若第二数据规格中存在分类描述为“川菜”、“火锅”的子分类,则将分类描述为“川菜”、“火锅”的子分类与第一分类建立对应关系。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
预设的映射表中所记录的、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和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主分类的对应关系包括:第一分类的输入分类条件参数按照预设的逻辑类型和过滤类型计算的结果与第二分类的输出分类条件参数的对应关系;
逻辑类型为所述映射表中预设值,用于表示所述映射前数据规格下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分类的分类参数之间的逻辑运算关系;
所述过滤类型为所述映射表中预设值,用于指示映射前的输入分类条件参数对应于映射后的主分类和/或子分类;
输入分类条件参数为从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所对应的分类条件参数;
输出分类条件参数为所述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分类所对应的分类条件参数。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类条件参数还包括输入分类描述信息。
下表1为所述映射表的一个示例:
表1:映射表
在上述实施例中,过滤类型“1”表示主分类的分类号;过滤类型“2”表示食物类型,当分类条件参数对应的过滤类型不是1时,可认为第一数据规格下的该分类条件参数与第二数据规格下的一个子分类存在对应关系;过滤类型“3”表示品牌代码。
主分类“餐馆”在电子地图中所包含的兴趣点,应当包括了子分类为“川菜馆”、“湘菜馆”等具体菜系类型的兴趣点的集合。
在一些情况下,有一些数据可能在不同的数据规格下会被划分到不同的分类里。例如,一些数据规格中可能会将专门出售某一品牌美发器具或某一品牌洗浴用品的品牌作为一个分类,并将该划分到“化妆品”的主分类中,而在另一些数据规格中该品牌没有划分到“化妆品”的主分类中,因此在映射时需要采用逻辑非进行计算。具体的,假设X为一个美容连锁品牌,在第一数据规格中,可能将“X”作为一个单独的分类,并且在该分类的分类描述中将其定义为化妆品或将该分类分为化妆品的子分类,在第二数据规格中,没有将X划分到“化妆品”的主分类中,那么需要采用逻辑非运算,在映射前的化妆品分类数据中排除“X”。
在一些情况下,在一些数据规格中,属于某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分类的数据可能实际上本质相同。例如,在第一数据规格中,输入分类描述为“购物中心”和“批发市场”的分类属于不同的分类,而在第二数据规格中输出分类描述为“购物中心”和“批发市场”的数据属于“购物”这一主分类;再如,在第一数据规格中,输入分类描述为“餐馆”和“西餐馆”的分类属于不同的分类,而在第二数据规格中,输出分类描述为“餐馆”和“西餐馆”的数据属于“饮食”这一主分类。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将第一数据规格中的多个分类的分类描述对应的多个分类与第二数据规格中的一个分类建立关系,或者将第二数据规格中的多个主分类或子分类与第一数据规格中的一个分类建立对应关系,在映射时应采用逻辑“与”或逻辑“或”的方式进行运算。
通过逻辑与、逻辑或、逻辑非的方式对分类条件参数进行计算,可使数据分类的映射更为准确全面。
进一步,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分类的映射装置,用于将第一数据规格的分类与第二数据规格的分类建立联系;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
分类条件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数据规格下待映射的第一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
主分类映射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映射表中所记录的、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和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主分类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在所述第二数据规格下映射后的第二主分类;
第一关系建立模块:用于确定第一数据规格的第一分类映射后与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主分类的对应关系,使得地图处理人员得知第一分类的数据在第二数据规格下属于第二主分类;
所述分类参数包括输入分类号和输入分类描述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子分类映射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映射表中所记录的分类条件参数和第N级子分类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在所述第二数据规格下映射后的第二子分类;
第二关系建立模块:用于确定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映射后与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子分类的对应关系,使得地图处理人员得知第一分类的数据在第二数据规格下属于第二子分类。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预设的映射表中所记录的、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和映射后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主分类或第二子分类的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条件参数,与映射后的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主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或第二子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对应;或,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和第一数据规格下第三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进行逻辑与的结果,与所述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主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对应或第二子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对应;或,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和第四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进行逻辑或的结果,与所述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主分类或第二子分类对应;或,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五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和第一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进行逻辑非的结果,与所述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主分类或第二子分类对应。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
预设的映射表中所记录的、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和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主分类的对应关系包括:第一分类的输入分类条件参数按照预设的逻辑类型和过滤类型计算的结果与第二分类的输出分类条件参数的对应关系;
逻辑类型为所述映射表中预设值,用于表示所述映射前数据规格下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分类的分类参数之间的逻辑运算关系;
所述过滤类型为所述映射表中预设值,用于指示映射前的输入分类条件参数对应于映射后的主分类和/或子分类;
输入分类条件参数为从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所对应的分类条件参数;
输出分类条件参数为所述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分类所对应的分类条件参数。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类条件参数还包括输入分类描述信息。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数据分类的映射方法及装置,可以应用于电子地图等具体实例,能够准确、全面地将不同规格的数据映射到一个数据规格中,方便电子地图处理人员在进行兴趣点映射的时候对大量的电子地图数据进行快速的映射,提高电子地图的映射效率。
应当理解,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多个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一种数据分类的映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将第一数据规格的分类与第二数据规格的分类建立联系;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第一数据规格下待映射的第一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
根据预设的映射表中所记录的、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和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主分类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在所述第二数据规格下映射后的第二主分类;
确定第一数据规格的第一分类映射后与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主分类的对应关系,使得地图处理人员得知第一分类的数据在第二数据规格下属于第二主分类;
所述分类条件参数包括输入分类号;
预设的映射表中所记录的、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和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主分类的对应关系包括:第一分类的输入分类条件参数按照预设的逻辑类型和过滤类型计算的结果与第二分类的输出分类条件参数的对应关系;
逻辑类型为所述映射表中预设值,用于表示映射前数据规格下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分类的分类参数之间的逻辑运算关系;
所述过滤类型为所述映射表中预设值,用于指示映射前的输入分类条件参数对应于映射后的主分类和/或子分类;
输入分类条件参数为从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所对应的分类条件参数;
输出分类条件参数为所述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分类所对应的分类条件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在所述第二数据规格下映射后的第二主分类的步骤之后,或者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在所述第二数据规格下不具有对应的映射后的主分类时,还包括:
根据预设的映射表中所记录的分类条件参数和第N级子分类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在所述第二数据规格下映射后的第二子分类;
确定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映射后与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子分类的对应关系,使得地图处理人员得知第一分类的数据在第二数据规格下属于第二子分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预设的映射表中所记录的、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和映射后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主分类或第二子分类的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条件参数,与映射后的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主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或第二子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对应;或,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和第一数据规格下第三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进行逻辑与的结果,与所述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主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对应或第二子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对应;或,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和第四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进行逻辑或的结果,与所述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主分类或第二子分类对应;或,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五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和第一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进行逻辑非的结果,与所述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主分类或第二子分类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类条件参数还包括输入分类描述信息。
5.一种数据分类的映射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将第一数据规格的分类与第二数据规格的分类建立联系;包括:
分类条件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数据规格下待映射的第一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
主分类映射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映射表中所记录的、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和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主分类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在所述第二数据规格下映射后的第二主分类;
第一关系建立模块:用于确定第一数据规格的第一分类映射后与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主分类的对应关系,使得地图处理人员得知第一分类的数据在第二数据规格下属于第二主分类;
所述分类条件参数包括输入分类号;
预设的映射表中所记录的、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和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主分类的对应关系包括:第一分类的输入分类条件参数按照预设的逻辑类型和过滤类型计算的结果与第二分类的输出分类条件参数的对应关系;
逻辑类型为所述映射表中预设值,用于表示映射前数据规格下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分类的分类参数之间的逻辑运算关系;
所述过滤类型为所述映射表中预设值,用于指示映射前的输入分类条件参数对应于映射后的主分类和/或子分类;
输入分类条件参数为从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所对应的分类条件参数;
输出分类条件参数为所述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分类所对应的分类条件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子分类映射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映射表中所记录的分类条件参数和第N级子分类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在所述第二数据规格下映射后的第二子分类;
第二关系建立模块:用于确定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映射后与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子分类的对应关系,使得地图处理人员得知第一分类的数据在第二数据规格下属于第二子分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预设的映射表中所记录的、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和映射后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主分类或第二子分类的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条件参数,与映射后的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主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或第二子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对应;或,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和第一数据规格下第三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进行逻辑与的结果,与所述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主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对应或第二子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对应;或,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一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和第四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进行逻辑或的结果,与所述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主分类或第二子分类对应;或,所述第一数据规格下的第五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和第一分类的分类条件参数进行逻辑非的结果,与所述第二数据规格下的第二主分类或第二子分类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类条件参数还包括输入分类描述信息。
CN201510009241.7A 2015-01-08 2015-01-08 一种数据分类的映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58248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09241.7A CN105824844B (zh) 2015-01-08 2015-01-08 一种数据分类的映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09241.7A CN105824844B (zh) 2015-01-08 2015-01-08 一种数据分类的映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24844A CN105824844A (zh) 2016-08-03
CN105824844B true CN105824844B (zh) 2019-06-18

Family

ID=56513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09241.7A Active CN105824844B (zh) 2015-01-08 2015-01-08 一种数据分类的映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248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73138A (zh) * 2017-07-04 2017-10-20 杭州铜板街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基于Android业务模块间交互的解耦方法和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76502A (zh) * 2010-11-12 2011-02-16 南京大学 一种交通信息发布系统中兼容异构gis系统的方法
CN102385625A (zh) * 2010-10-26 2012-03-21 微软公司 实体名称匹配
CN102567397A (zh) * 2010-12-30 2012-07-11 高德软件有限公司 兴趣点、连锁店分店兴趣点关联标记的方法与装置
EP2678848A1 (en) * 2011-02-23 2014-01-01 Google,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browsing heterogeneous map data
CN104111998A (zh) * 2014-07-09 2014-10-22 江西理工大学 一种企业异构数据分类编码集成交换与管理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85625A (zh) * 2010-10-26 2012-03-21 微软公司 实体名称匹配
CN101976502A (zh) * 2010-11-12 2011-02-16 南京大学 一种交通信息发布系统中兼容异构gis系统的方法
CN102567397A (zh) * 2010-12-30 2012-07-11 高德软件有限公司 兴趣点、连锁店分店兴趣点关联标记的方法与装置
EP2678848A1 (en) * 2011-02-23 2014-01-01 Google,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browsing heterogeneous map data
CN103650013A (zh) * 2011-02-23 2014-03-19 谷歌公司 用于浏览异构地图数据的方法和系统
CN104111998A (zh) * 2014-07-09 2014-10-22 江西理工大学 一种企业异构数据分类编码集成交换与管理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24844A (zh) 2016-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ung et al. Clustering performance comparison using K-means and expectation maximization algorithms
Aguilar et al. Grab, pay, and eat: Semantic food detection for smart restaurants
WO2016101628A1 (zh) 一种数据建模中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055661B (zh) 基于多Markov链模型的多兴趣资源推荐方法
CN109300059B (zh) 菜品推荐方法及装置
CN109241297B (zh) 一种内容分类聚合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引擎
CN110532462A (zh) 一种推荐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8664515B (zh) 一种搜索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07832338B (zh) 一种识别核心产品词的方法和系统
CN109213921A (zh) 一种商品信息的搜索方法及装置
CN108763420A (zh) 数据对象的分类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345317B (zh) 用户口味偏好信息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TWI705411B (zh) 社交業務特徵用戶的識別方法和裝置
CN104537341A (zh) 人脸图片信息获取方法和装置
CN110377727A (zh) 一种基于多任务学习的多标签文本分类方法和装置
CN108241646B (zh) 一种搜索匹配方法和装置、推荐方法和装置
CN105786810B (zh) 类目映射关系的建立方法与装置
CN107958270A (zh) 类别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488599B (zh) 预测文章热度的方法和装置
CN111523964A (zh) 基于聚类的召回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7767155B (zh) 一种评估用户画像数据的方法及系统
CN105824844B (zh) 一种数据分类的映射方法及装置
CN112424814A (zh) 确定物品相关性
CN104424286A (zh) 一种搜索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CN110489131A (zh) 一种灰度用户选取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