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14826A - 数据传输方法、发送方设备及接收方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发送方设备及接收方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814826A CN105814826A CN201480067566.4A CN201480067566A CN105814826A CN 105814826 A CN105814826 A CN 105814826A CN 201480067566 A CN201480067566 A CN 201480067566A CN 105814826 A CN105814826 A CN 10581482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transmitted
- scheduling window
- equipment
- feedback in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2
- 230000005055 memory stora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102100036409 Activated CDC42 kinase 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3
- 101000928956 Homo sapiens Activated CDC42 kinase 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6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6
- 101100172132 Mus musculus Eif3a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860 com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500022510 Lithobates catesbeianus GnRH-associated peptide 2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288236 Arabidopsis thaliana KRP4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433979 Bos taurus TNK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500023488 Lithobates catesbeianus GnRH-associated peptide 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385394 Zea mays ACK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2—Hybrid acce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5—Symbol extensions, e.g. Zero Tail, Unique Word [UW]
- H04L27/2607—Cyclic extens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4—Scheduled acce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 H04W74/081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发送方设备及接收方设备,该方法包括:发送方设备根据传输策略,向接收方设备发送待传输数据;发送方设备接收接收方设备发送的反馈信息。该过程中,对于任意调度窗口的最后一个无线帧中的保护间隔后的待传输数据,发送方设备根据传输策略对该待传输数据进行发送,使得发送方设备接收到的反馈信息不会发生等待超时,实现提高数据传输效率的目的。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 发送方设备及接收方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 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 发送方 设备及接收方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 提出一种新的时分双工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系统, 该 系统是一个半竞争、半调度的系统, 图 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 TDD系统的无线 帧时隙结构图。 如图 1所示, 竞争窗口 (Contention Window, CW) 与调度 窗口 (Scheduling Window, SW) 交替出现, 由于随机竞争方式的不确定性, CW时段的长度动态变化不可预知, 而 SW时段的长度则是可预知的, 每个 SW包括 N个无线帧 (Radio Frame, RF) , 各无线帧之间具有保护间隔 1 (GAP1 ) ; 每个无线帧包括帧头 (Header) 及数字域部分。 其中, 数字域部 分分为下行时段在前、 上行时段在后以及上行时段在前、 下行时段在后 (图 中未示出该中情况) 两种结构, 每种结构中下行时段具有若干个下行子帧, 上行时段具有若干个上行子帧, 上下行时段切换的地方具有保护间隔 2 (GAP2) 。 该 TDD系统进行数据传输时, 发送方设备根据反馈信息确定接 收方设备是否正确接收到数据并确定下一歩动作。 其中, 反馈信息分为确认 应答 ( Acknowledgement , ACK) 与否定应答 (Negative Acknowledgement , NACK)
以数据域部分为下行时段在前、 上行时段在后的无线帧为例, 现有技术 中, 区分出上行数据与下行数据后进行传输, 具体可参见图 2与图 3。 图 2 为现有技术中下行数据的传输示意图; 图 3为现有技术中上行数据的传输示 意图。如图 2所示, 在第 n号无线帧的下行时段发送数据 DATA1), 接收方 设备则在第 n号无线帧的上行时段发送反馈信息, 例如 ACK1 , 该过程中, DATA1与 ACK1在同一个无线帧内完成,反馈信息的传输无任何问题; 而图 3中, 在第 n号无线帧的上行时段发送数据 DATA2, 则接收方设备在第 n+1 号无线帧的下行时段才能发送反馈信息, 例如 ACK2; 同理, 在第 n+1号无
线帧的下行时段发送数据 DATA3 ,接收方设备需要在第 n+2号无线帧的下行 时段才能发送反馈信息, 例如 ACK3。 由此可得, 下行时段在前、 上行时段 在后的无线帧, 当传输上行数据时, 上行数据与与其对应的反馈信息需要跨 越两个无线帧才能完成。 如此一来, 对于调度窗口中的最后一个无线帧, 所 有上行时段发送的 DATA都必须等待一个长度不可预知的 CW才能收到对应 的反馈信息, 导致反馈信息等待超时, 进而导致发送方设备必须重新发送这 些上行时段的 DATA或停止数据发送, 数据传输效率低。
同理, 当无线帧的数据域部分为上行时段在前、下行时段在后的结构时, 对于调度窗口中的最后一个无线帧, 所有下行时段发送的 DATA都必须等待 一个长度不可预知的 CW才能收到对应的反馈信息,导致反馈信息等待超时, 进而导致发送方设备必须重新发送这些上行时段的 DATA或停止数据发送, 数据传输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 发送方设备及接收方设备, 通过 根据传输策略对调度窗口的最后一个无线帧的保护间隔后的待传输数据进行 发送, 使得发送方设备接收到的反馈信息不会发生等待超时, 实现提高数据 传输效率的目的。
第一个方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 包括:
发送方设备根据传输策略, 向接收方设备发送待传输数据, 所述待传输 数据为第一调度窗口中的最后一个无线帧的保护间隔后的子帧承载的数据; 所述发送方设备接收所述接收方设备发送的反馈信息。
在第一个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发送方设备通过普通信 道来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和接收所述反馈信息, 所述普通信道为所述发送方 设备与所述接收方设备传输数据的信道。
在第一个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发送方设备通过普通信 道来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 通过专用信道来接收所述反馈信息, 所述普通信 道为所述发送方设备与所述接收方设备传输数据的信道, 所述专用信道为所 述发送方设备与所述接收方设备传输反馈信息的信道。
结合第一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
一个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输策略为缓存所述待传输数据, 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在第二调度窗口的非最后一个无线帧发送, 所述第二调度 窗口为所述第一调度窗口之后的任意调度窗口;
所述发送方设备根据传输策略, 向接收方设备发送待传输数据, 包括: 所述发送方设备根据所述传输策略, 在所述第二调度窗口中的非最后一 个无线帧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
所述发送方设备接收所述接收方设备发送的反馈信息, 包括:
所述发送方设备接收所述接收方设备在所述第二调度窗口中的非最后一 个无线帧发送的反馈信息。
结合第一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 一个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传输策略为将所述待传输数据的 反馈信息的反馈时长设置为大于第一调度窗口与第三调度窗口之间的竞争窗 口的时长, 所述第三调度窗口为所述第一调度窗口之后的第一个调度窗口; 所述发送方设备根据传输策略, 向接收方设备发送待传输数据, 包括: 所述发送方设备根据所述待传输策略, 在所述第一调度窗口中的最后一 个无线帧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
所述发送方设备接收所述接收方设备发送的反馈信息, 包括:
所述发送方设备接收所述接收方设备在所述第三调度窗口中的无线帧发 送的反馈信息。
结合第一个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个方面的第五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将所述待传输数据的反馈信息的反馈时长设置为大于第 一调度窗口与第三调度窗口之间的竞争窗口的时长, 包括:
将所述待传输数据的反馈信息的反馈时长设置为大于所述第一竞争窗口 之前的竞争窗口的平均时长; 或者,
将所述待传输数据的反馈信息的反馈时长设置为大于所述第一竞争窗口 之前的任意竞争窗口的时长。
结合第一个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个方面的第六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传输策略为所述接收方设备将所述待传输数据的反馈信 息在所述专用信道中与所述第一调度窗口对应的调度窗口发送;
所述发送方设备根据传输策略, 向接收方设备发送待传输数据, 包括:
所述发送方设备根据所述待传输策略, 在所述第一调度窗口中的非最后 一个无线帧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
所述发送方设备接收所述接收方设备发送的反馈信息, 包括:
所述发送方设备接收所述接收方设备在在所述专用信道中与所述第一调 度窗口对应的调度窗口上发送的反馈信息。
结合第一个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个方面的第七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 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发送方设备调整所述第一调度窗口中的 最后一个无线帧保护间隔前的子帧与保护间隔后的子帧的数量。
结合第一个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个方面的第八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发送方设备调整所述最后一个无线帧保护间隔前的子帧 与保护间隔后的子帧的数量, 包括:
若所述保护间隔后的子帧承载的数据量大于所述保护间隔前的子帧承载 的数据量, 则增加所述保护间隔前的子帧的数量, 增加后的所述最后一个无 线帧保护间隔后的子帧的数据量不超过所述第一调度窗口中其他无线帧保护 间隔后的子帧的数据量;
若所述保护间隔后的子帧承载的数据量小于所述保护间隔前的子帧承载 的数据量, 则减少所述保护间隔后的子帧的数据量并增加所述保护间隔前的 子帧的数量。
结合第一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八种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 式, 在第一个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发送方设备根据传输策 略, 向接收方设备发送待传输数据之前, 还包括:
所述发送方设备接收所述接收方方设备发送的所述传输策略; 或者, 所述发送方设备配置所述待传输策略。
第二个方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一种数据传输方法, 包括: 接收方设备接收发送方设备根据传输策略发送的待传输数据, 所述待传 输数据为第一调度窗口中的最后一个无线帧的保护间隔后的子帧承载的数 据;
所述接收方设备向所述发送方设备发送反馈信息。
在第二个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接收方设备通过普通信 道来接收所述待传输数据和发送所述反馈信息, 所述普通信道为所述发送方
设备与所述接收方设备传输数据的信道。
在第二个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接收方设备通过普通信 道来接收所述待传输数据, 通过专用信道发送所述反馈信息, 所述普通信道 为所述发送方设备与所述接收方设备传输数据的信道, 所述专用信道为所述 发送方设备与所述接收方设备传输反馈信息的信道。
结合第二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 二个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输策略为缓存所述待传输数据, 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在第二调度窗口的非最后一个无线帧发送, 所述第二调度 窗口为所述第一调度窗口之后的任意调度窗口;
所述接收方设备接收发送方设备根据传输策略发送的待传输数据,包括: 所述接收方设备接收所述发送方设备根据所述传输策略在所述第二调度 窗口中的非最后一个无线帧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
所述接收方设备向所述发送方设备发送反馈信息, 包括:
所述接收方设备在所述第二调度窗口中的非最后一个无线帧向所述发送 方设备发送反馈信息。
结合第二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 一个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传输策略为将所述待传输数据的 反馈信息的反馈时长设置为大于第一调度窗口与第三调度窗口之间的竞争窗 口的时长, 所述第三调度窗口为所述第一调度窗口之后的第一个调度窗口; 所述接收方设备接收发送方设备根据传输策略发送的待传输数据,包括: 所述接收方设备接收所述发送方设备根据所述传输策略在所述第一调度 窗口中的最后一个无线帧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
所述接收方设备向所述发送方设备发送反馈信息, 包括:
所述接收方设备在所述第三调度窗口中的无线帧向所述发送方设备发送 反馈信息。
结合第二个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二个方面的第五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传输策略为所述接收方设备将所述待传输数据的反馈信 息在所述专用信道中与所述第一调度窗口对应的调度窗口发送;
所述接收方设备接收发送方设备根据传输策略发送的待传输数据,包括: 所述接收方设备接收所述发送方设备根据所述待传输策略, 在所述第一
调度窗口中的非最后一个无线帧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
所述接收方设备向所述发送方设备发送反馈信息, 包括:
所述接收方设备在所述专用信道中与所述第一调度窗口对应的调度窗口 发送的反馈信息。
结合第二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五种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 式, 在第二个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接收方设备接收发送方 设备根据传输策略发送的待传输数据之前, 还包括:
所述接收方设备接收所述发送方方设备发送的所述传输策略; 或者, 所述接收方设备配置所述待传输策略。
第三个方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发送方设备, 包括:
发送模块, 用于根据传输策略, 向接收方设备发送待传输数据, 所述待 传输数据为第一调度窗口中的最后一个无线帧的保护间隔后的子帧承载的数 据;
接收模块, 用于接收所述接收方设备发送的反馈信息。
在第三个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发送模块, 具体用于根 据所述传输策略通过普通信道向所述接收方设备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其中, 所述普通信道为所述发送方设备与所述接收方设备传输数据的信道;
所述接收模块, 具体用于通过所述普通信道接收所述接收方设备发送的 反馈信息。
在第三个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发送模块, 具体用于根 据所述传输策略, 通过普通信道向所述接收方设备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 其 中, 所述普通信道为所述发送方设备与所述接收方设备传输数据的信道; 所述接收模块, 具体用于通过专有信道接收所述接收方设备发送的反馈 信息, 其中, 所述专用信道为所述发送方设备与所述接收方设备传输反馈信 息的信道。
结合第三个方面、 第三个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 三个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当所述传输策略为缓存所述待传输数 据, 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在第二调度窗口的非最后一个无线帧发送, 所述第二 调度窗口为所述第一调度窗口之后的任意调度窗口时, 所述发送模块, 具体 用于根据所述传输策略, 在所述第二调度窗口中的非最后一个无线帧发送所
述待传输数据;
所述接收模块, 具体用于接收所述接收方设备在所述第二调度窗口中的 非最后一个无线帧发送的反馈信息。
结合第三个方面、 第三个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 三个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当所述传输策略为将所述待传输数据 的反馈信息的反馈时长设置为大于第一调度窗口与第三调度窗口之间的竞争 窗口的时长, 所述第三调度窗口为所述第一调度窗口之后的第一个调度窗口 时, 所述发送模块, 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待传输策略, 在所述第一调度窗口中 的最后一个无线帧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
所述接收模块, 具体用于接收所述接收方设备在所述第三调度窗口中的 无线帧发送的反馈信息。
结合第三个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三个方面的第五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 该发送方设备还包括:
设置模块, 用于将所述待传输数据的反馈信息的反馈时长设置为大于所 述第一竞争窗口之前的竞争窗口的平均时长; 或者, 将所述待传输数据的反 馈信息的反馈时长设置为大于所述第一竞争窗口之前的任意竞争窗口的时 长。
结合第三个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三个方面的第六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 当所述传输策略所述接收方设备为将所述待传输数据的反馈 信息在所述专用信道中与所述第一调度窗口对应的调度窗口发送时, 所述发 送模块, 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待传输策略, 在所述第一调度窗口中的非最后一 个无线帧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
所述接收模块, 具体用于接收所述接收方设备在在所述专用信道中与所 述第一调度窗口对应的调度窗口上发送的反馈信息。
结合第三个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三个方面的第七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 该发送方设备还包括:
调整模块, 用于调整所述第一调度窗口中的最后一个无线帧保护间隔前 的子帧与保护间隔后的子帧的数量。
结合第三个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三个方面的第八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 该发送方设备还包括:
判断模块, 用于在判断所述保护间隔前的子帧承载的数据量是否大于所 述保护间隔后的子帧承载的数据量;
所述调整模块, 具体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判断出所述保护间隔后的子帧 承载的数据量大于所述保护间隔前的子帧承载的数据量时, 增加所述保护间 隔前的子帧的数量, 增加后的所述最后一个无线帧保护间隔后的子帧的数据 量不超过所述第一调度窗口中其他无线帧保护间隔后的子帧的数据量; 在所 述判断模块判断出所述保护间隔后的子帧承载的数据量小于所述保护间隔前 的子帧承载的数据量时, 减少所述保护间隔后的子帧的数据量并增加所述保 护间隔前的子帧的数量。
结合第三个方面、 第三个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八种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 式, 在第三个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接收模块, 还用于在所 述发送模块根据传输策略向接收方设备发送待传输数据之前, 接收所述接收 方方设备发送的所述传输策略; 或者,
所述发送方设备还包括:
配置模块, 用于在所述发送模块根据传输策略向接收方设备发送待传输 数据之前, 配置所述待传输策略。
第四个方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接收方设备, 包括:
接收模块, 用于接收发送方设备根据传输策略发送的待传输数据, 所述 待传输数据为第一调度窗口中的最后一个无线帧的保护间隔后的子帧承载的 数据;
发送模块, 用于向所述发送方设备发送反馈信息。
在第四个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接收模块, 具体用于通 过普通信道接收所述发送方设备根据传输策略发送的待传输数据, 其中, 所 述普通信道为所述发送方设备与所述接收方设备传输数据的信道;
所述发送模块, 具体用于通过所述普通信道向所述发送方设备发送反馈
^ I Ft自Θ、。
在第四个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接收模块, 具体用于通 过普通信道接收所述发送方设备根据传输策略发送的待传输数据, 其中, 所 述普通信道为所述发送方设备与所述接收方设备传输数据的信道;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通过专用信道向所述发送方设备发送反馈信息,
其中, 所述专用信道为所述发送方设备与所述接收方设备传输反馈信息的信 道。
结合第四个方面、 第四个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 四个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当所述传输策略为缓存所述待传输数 据, 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在第二调度窗口的非最后一个无线帧发送, 所述第二 调度窗口为所述第一调度窗口之后的任意调度窗口时, 所述接收模块, 具体 用于接收所述发送方设备根据所述传输策略在所述第二调度窗口中的非最后 一个无线帧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
所述发送模块, 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二调度窗口中的非最后一个无线帧向 所述发送方设备发送反馈信息。
结合第四个方面、 第四个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 四个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当所述传输策略为将所述待传输数据 的反馈信息的反馈时长设置为大于第一调度窗口与第三调度窗口之间的竞争 窗口的时长, 所述第三调度窗口为所述第一调度窗口之后的第一个调度窗口 时, 所述接收模块, 具体用于接收所述发送方设备根据所述传输策略在所述 第一调度窗口中的最后一个无线帧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
所述发送模块, 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三调度窗口中的无线帧向所述发送方 设备发送反馈信息。
结合第四个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四个方面的第五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 当所述传输策略为所述接收方设备将所述待传输数据的反馈 信息在所述专用信道中与所述第一调度窗口对应的调度窗口发送时, 所述接 收模块, 具体用于接收所述发送方设备根据所述待传输策略, 在所述第一调 度窗口中的非最后一个无线帧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
所述发送模块, 具体用于在所述专用信道中与所述第一调度窗口对应的 调度窗口发送的反馈信息。
结合第四个方面、 第四个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五种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 式, 在第四个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接收模块, 还用于在接 收发送方设备根据传输策略发送的待传输数据之前, 接收所述发送方方设备 发送的所述传输策略; 或者,
所述接收方设备还包括: 配置模块, 用于在接收发送方设备根据传输策
略发送的待传输数据之前, 配置所述待传输策略。
第五个方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发送方设备, 包括: 处理器和存储 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执行指令, 当所述发送方设备运行时, 所述处理器与所 述存储器之间通信,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执行指令使得所述发送方设备执行 如上第一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九种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第六个方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 包括: 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 存储执行指令, 当所述接收方设备运行时, 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之间通 信,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执行指令使得所述接收方设备执行如上第二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六种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发送方设备及接收方设备, 发送方 设备根据使得保护间隔后的子帧承载的数据的传输方式不会导致反馈信息等 待超时的传输策略, 向接收方设备发送待传输数据, 并接收该接收方设备发 送的反馈信息。 该过程中, 对于任意调度窗口的最后一个无线帧中的保护间 隔后的待传输数据, 发送方设备根据传输策略对该待传输数据进行发送, 使 得发送方设备接收到的反馈信息不会发生等待超时, 实现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 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 TDD系统的无线帧时隙结构图;
图 2为现有技术中下行数据的传输示意图;
图 3为现有技术中上行数据的传输示意图;
图 4为本发明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 5为本发明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 6为本发明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三所适用的网络拓扑图;
图 7为本发明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四所适用的网络拓扑图;
图 8为本发明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四所适用的频率资源图;
图 9为本发明发送方设备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 10为本发明发送方设备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 11为本发明接收方设备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 12为本发明接收方设备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 13为本发明发送方设备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 14为本发明接收方设备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结合本 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 述,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 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数字通信协议中, 发送数据后, 发送方设备根据反馈信息确定接收方 设备是否正确接收到数据, 反馈信息分为 ACK与 NACK。具体的, 若接收方 设备成功接收到数据, 就向发送方设备反馈 ACK, 使得发送方设备发送下一 个数据;反之,若接收方设备未成功接收到数据,则向发送方设备反馈 NACK, 使得发送方设备重新发送当前数据。 该过程中, 若发送方设备未能接收到反 馈的反馈信息, 则会重发当前数据包或停止发送数据, 具体情况取决于采用 的网络协议。 其中, 反馈信息 ACK与 NACK通常是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 (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 ASCII) 字符, 不同协 议中反馈信息一般不同。 由图 1〜图 3可知, 现有技术中, CW与 SW交替出 现的 TDD制式系统中, 各 SW的最后一个无线帧, 处于 GAP2后的子帧承载 的数据与与其对应的反馈信息由于在不同的无线帧, 导致反馈信息必须等待 一个长度不可预知的竞争窗口才能传输至发送方设备, 进而导致发送方设备 必须重新发送这些上行时段的 DATA或停止数据发送, 数据传输效率低。
有鉴于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 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反 馈信息超时引起的数据传输效率低的问题。 具体的, 可参见图 4。
图 4为本发明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本实施例是从发送方设 备的角度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本发明实施例适用于 CW与 SW交替出现 的 TDD制式系统中,需要防止 SW的最后一个无线帧处于保护间隔后的子帧 承载的数据的反馈信息超时的场景。 具体的, 本实施例包括如下歩骤:
101、 发送方设备根据传输策略, 向接收方设备发送待传输数据, 所述待 传输数据为第一调度窗口中的最后一个无线帧的保护间隔后的子帧承载的数
据。
发送方设备、 接收方设备例如为网络接入点、 用户终端等。 第一调度窗 口例如为 CW与 SW交替出现的 TDD制式系统中的任意一个 SW,最后一个 无线帧为该第一调度窗口中处于末尾的无线帧。 当最后一个无线帧的数据域 部分的结构为下行时段在前、 上行时段在后的结构时, 保护间隔后的子帧为 上行子帧, 承载的数据为上行数据; 当最后一个无线帧的数据域部分的结构 为上行时段在前、 下行时段在后的结构时, 保护间隔后的子帧为下行子帧, 承载的数据为下行数据。 传输策略为使得保护间隔后的子帧承载的数据的传 输方式不会导致反馈信息等待超时的策略, 其可以是发送方设备自己配置的 或由其他网元, 例如接收方设备配置并发送的。 本歩骤中, 发送方设备根据 传输策略, 向接收方设备发送第一调度窗口中的最后一个无线帧的保护间隔 后的子帧承载的数据。
102、 所述发送方设备接收所述接收方设备发送的反馈信息。
在发送方设备发送待传输数据后, 若接收方设备成功接收到这些待传数 据, 则向发送方设备发送 ACK, 使得发送方设备发送下一个数据; 反之, 若 接收方设备未成功接收到待传输数据, 则向发送方设备反馈 NACK, 使得发 送方设备重新发送这些待传输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发送方设备根据使得保护间隔后的 子帧承载的数据的传输方式不会导致反馈信息等待超时的传输策略, 向接收 方设备发送待传输数据, 并接收该接收方设备发送的反馈信息。 该过程中, 对于任意调度窗口的最后一个无线帧中的保护间隔后的待传输数据, 发送方 设备根据传输策略对该待传输数据进行发送, 使得发送方设备接收到的反馈 信息不会发生等待超时, 实现提高数据传输效率的目的。
可选的, 上述实施例一中, 发送方设备与接收方设备之间具有普通信道, 发送方设备根据传输策略, 通过普通信道向接收方设备发送待传输数据, 并 通过普通信道接收该接收方设备发送的反馈信息。
可选的, 上述实施例一中, 发送方设备与接收方设备之间具有普通信道 与专用信道, 发送方设备根据传输策略, 通过普通信道向接收方设备发送待 传输数据, 并通过专有信道接收该接收方设备发送的反馈信息。
可选的, 上述实施例一中, 传输策略为将数据缓存, 延后传输待传输数
据。 该传输策略中, 发送方设备缓存待传输数据, 将待传输数据在第二调度 窗口的非最后一个无线帧发送, 其中, 第二调度窗口为第一调度窗口之后的 任意调度窗口。 此时, 发送方设备根据传输策略, 在第二调度窗口中的非最 后一个无线帧的保护间隔后的子帧上发送待传输数据, 并接收该接收设备在 第二调度窗口中的非最后一个无线帧的保护间隔前的子帧上发送的反馈信 息。
可选的, 上述实施例一中, 传输策略为正常发送待传输数据, 但将这些 数据对应的反馈信息的反馈时长加长, 并通知接收方设备重设后的反馈信息 时钟。 该策略中, 发送方设备将待传输数据的反馈信息的反馈时长设置为大 于第一调度窗口与第三调度窗口之间的竞争窗口的时长, 第三调度窗口为第 一调度窗口之后的第一个调度窗口。 此时, 发送方设备根据待传输策略, 在 第一调度窗口中的最后一个无线帧的保护间隔后的子帧上发送待传输数据, 并接收该接收方设备在第三调度窗口中的无线帧的保护间隔前的子帧上发送 的反馈信息。
进一歩, 可选的, 发送方设备根据待传输策略, 在第一调度窗口中的最 后一个无线帧发送待传输数据之前, 还包括: 将待传输数据的反馈信息的反 馈时长设置为大于第一竞争窗口之前的一段时间内的竞争窗口的平均时长。 由于争窗口的平均时长可以反应一定时间段内各 CW时长的平均水平, 将待 传输数据的反馈信息的反馈时长设置为大于该平均时长后, 反馈时长的长度 —般大于设置之前的反馈时长; 或者, 发送方设备将待传输数据的发送方式 设置为延迟反馈信息的方式, 延迟反馈信息的方式下, 待传输数据的反馈信 息的反馈时长为大于第一竞争窗口之前的任意竞争窗口的时长。 延迟反馈信 息方式例如可以为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 (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EEE) 802.11规定的延迟 ACK的处理流程, 该处理流 程中, 可将反馈信息, 如 ACK等待超时的时钟设置为特别长, 甚至可以取消 等待超时的限制。如此一来, 反馈信息的反馈时长大于任意竞争窗口的时长, 待传输数据对应的反馈信息就不会发生等待超时。
可选的, 上述实施例一中, 当发送方设备与接收方设备之间具有普通信 道与专用信道时, 传输策略还可以为所述接收方设备将待传输数据的反馈信 息在专用信道中与第一调度窗口对应的调度窗口发送。 此时, 发送方设备在
第一调度窗口中的非最后一个无线帧的保护间隔后的子帧上发送待传输数 据; 并接收该接收方设备在在专用信道中与第一调度窗口对应的调度窗口上 发送的反馈信息。
进一歩的, 可选的, 当发送方设备与接收方设备之间具有普通信道与专 用信道时, 发送方设备采用将数据缓存, 延后传输待传输数据的传输策略时, 发送方设备还可调整第一调度窗口中的最后一个无线帧保护间隔前的子帧与 保护间隔后的子帧的数量。
具体的, 发送方设备先判断保护间隔前的子帧承载的数据量是否大于保 护间隔后的子帧承载的数据量, 若判断出保护间隔后的子帧承载的数据量大 于保护间隔前的子帧承载的数据量, 则增加保护间隔前的子帧的数量, 增加 后的最后一个无线帧保护间隔后的子帧的数据量不超过第一调度窗口中其他 无线帧保护间隔后的子帧的数据量; 反之, 若发送方设备判断出保护间隔后 的子帧承载的数据量小于保护间隔前的子帧承载的数据量, 则减少保护间隔 后的子帧的数据量并增加保护间隔前的子帧的数量。
图 5为本发明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本实施例是从接收方设 备的角度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本发明实施例适用于 CW与 SW交替出现 的 TDD制式系统中,需要防止 SW的最后一个无线帧处于保护间隔后的子帧 承载的数据的反馈信息超时的场景。 具体的, 本实施例包括如下歩骤:
201、接收方设备接收发送方设备根据传输策略发送的待传输数据, 所述 待传输数据为第一调度窗口中的最后一个无线帧的保护间隔后的子帧承载的 数据;
有关接收方设备、 发送方设备、 传输策略、 待传输数据、 第一调度窗口、 最后一个无线帧等的相关概念可参见上述图 4实施例歩骤 101, 此处不再赘 述。 本歩骤中, 发送方设备根据传输策略, 向接收方设备发送第一调度窗口 中的最后一个无线帧的保护间隔后的子帧承载的数据; 相应的, 接收方设备 接收这些数据。
202、 所述接收方设备向所述发送方设备发送反馈信息。
在接收到待传输数据后,接收方设备判断是否成功接收这些待传输数据, 若成功接收到这些待传数据, 则向发送方设备发送 ACK, 使得发送方设备发 送下一个数据; 反之, 若接收方设备未成功接收到待传输数据, 则向发送方
设备反馈 NACK, 使得发送方设备重新发送这些待传输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接收方法设备接收发送方设备根据 使得保护间隔后的子帧承载的数据的传输方式不会导致反馈信息等待超时的 传输策略发送的待传输数据, 并向发送方设备发送反馈信息。 该过程中, 对 于任意调度窗口的最后一个无线帧中的保护间隔后的待传输数据, 发送方设 备根据传输策略对该待传输数据进行发送, 接收方设备针对接收到的待传输 数据向发送发设备发送反馈信息, 使得发送方设备接收到的反馈信息不会发 生等待超时, 实现提高数据传输效率的目的。
可选的, 上述实施例二中, 接收方设备与发送方设备之间具有普通信道, 接收方设备通过普通信道接收发送方设备根据传输策略发送的待传输数据, 并通过普通信道向发送方设备发送反馈信息。
可选的, 上述实施例二中, 接收方设备与发送方设备之间具有普通信道 与专用信道, 接收方设备通过普通信道接收发送方设备根据传输策略发送的 待传输数据, 并通过专用信道向发送方设备发送反馈信息。
可选的, 上述实施例二中, 传输策略为将数据缓存, 延后传输待传输数 据。 该传输策略中, 发送方设备缓存待传输数据, 将待传输数据在第二调度 窗口的非最后一个无线帧发送, 其中, 第二调度窗口为第一调度窗口之后的 任意调度窗口。 此时, 接收方设备接收发送方设备根据传输策略在第二调度 窗口中的非最后一个无线帧的保护间隔后的子帧上发送待传输数据; 并在第 二调度窗口中的非最后一个无线帧的保护间隔前的子帧上向发送方设备发送 反馈信息。
可选的, 上述实施例二中, 传输策略为正常发送待传输数据, 但将这些 数据对应的反馈信息的反馈时长加长, 并通知接收方设备重设后的反馈信息 时钟。 该策略中, 发送方设备将待传输数据的反馈信息的反馈时长设置为大 于第一调度窗口与第三调度窗口之间的竞争窗口的时长, 第三调度窗口为第 一调度窗口之后的第一个调度窗口。 此时, 接收方设备接收发送方设备根据 传输策略, 在第一调度窗口中的最后一个无线帧发送待传输数据, 并在第三 调度窗口中的无线帧的保护间隔前的子帧上向发送方设备发送反馈信息。
进一歩的, 可选的, 当发送方设备与接收方设备之间具有普通信道与专 用信道时, 传输策略还可以为所述接收方设备将待传输数据的反馈信息在专
用信道中与第一调度窗口对应的调度窗口发送。 此时, 接收方设备在第一调 度窗口中的非最后一个无线帧的保护间隔后的子帧上发送的待传输数据, 并 在专用信道中与第一调度窗口对应的调度窗口发送反馈信息。
可选的, 上述实施例二中, 接收方设备接收发送方设备根据传输策略发 送的待传输数据之前, 还包括: 接收发送方方设备发送的传输策略; 或者, 接收方设备配置待传输策略。
上述图 4、 图 5分别从发送方设备与接收方设备的角度对本发明进行 了详细阐述, 下面, 从发送方设备与接收方设备交互的角度对本发明进行 详细阐述。
图 6为本发明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三所适用的网络拓扑图。本实施例 中, 网元 A是改造后的基于 IEEE802. i l协议的网络接入点(Access Point, AP ),网元 B是改造后的基于 IEEE802. i l协议的用户终端( Station, STA)。 网元 C是传统的遵循 IEEE802. i l协议的 AP,网元 D是传统的遵循 802.11 协议的 STA。 其中, "改造后" 的网元指 CW按照载波帧听多址接入 /竞 争退避(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CSMA/CA) 方式竞争信道,在调度窗口按照 TDD方式分配信道的网元,该网元的 CW 与 SW窗口交替出现; 而 "传统的" 网元是指单纯按照 CSMA/CA方式竞 争信道的网元, 该网元仅有 SW。
如图 6所示, 4个网元相互之间可以听到对方的无线信号。 其中, 网 元 A与网元 B是一个通信对, 网元 C和网元 D是另一个通信对。 下面, 以网元 A为发送方设备、 网元 B为接收方设备、 网元 A与网元 B是数据 传输的执行主体、 网元 C和网元 D仅仅在竞争窗口争抢信道时起到干扰 作用为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为清楚起见, 将网元 A与网元 B形成 的系统称之为 "目标系统" , 将网元 C与网元 D形成的系统称之为 "干 扰系统" 。 具体的,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如下过程:
第一阶段: 竞争窗口时段。
网元 A、 网元 B、 网元 C与网元 D都以 CSMA/CA方式竞争信道。 当 网元 A或网元 B竞争得到无线信道使用权后, 都将使用权移交给网络接 入点, 即网元 A。网元 A或网元 B竞争得到的使用权的有效期时长就是随 后的调度窗口的时间长度。 该竞争窗口时段中, 具体的竞争操作为发送发
送请求(Request To Send, RTS )无线帧和发送响应(Clear To Send, CTS ) 无线帧, 具体可参见 IEEE802. i l, 此处不再赘述。
第二阶段: 调度窗口时段。
该阶段中, 由于干扰系统中网元 C与网元 D在调度窗口时段处于静 默状态, 因此可忽略网元 C与网元 D,而仅考虑目标系统中网元 A与网元 B的行为。 下面, 以调度窗口中最后一个无线帧的数据域部分为下行时段 在前、 上行时段在后的结构、 网元 A与网元 B之间通过普通信道进行数 据传输为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具体的, 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数据 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歩骤:
歩骤 1、 网元 A根据待传输数据的需求, 选择待传输策略。
本歩骤中, 若选择策略一, 则执行歩骤 2, 然后, 执行歩骤 4; 若选 择策略二, 则执行歩骤 3。 其中, 策略一为将数据缓存, 延后传输待传输数 据; 策略二为正常发送待传输数据, 但将这些数据对应的反馈信息的反馈时 长加长。
歩骤 2、 网元 A通知网元 B缓存待传输数据, 并使得网元 B在下一个调 度窗口发送这些待传输数据。
具体的, 本歩骤包括如下子歩骤:
歩骤 2.1、 网元 A将这些待传输数据的信道资源请求信息记录到资源请 求列表。
当调度窗口中最后一个无线帧的数据域部分为下行时段在前、 上行时 段在后的结构时,保护间隔后的子帧为上行子帧,待传输数据为上行数据。 本歩骤中, 网元 A将这些待传输数据, 即上行数据的信道资源请求信息记 录到资源请求列表中。
歩骤 2.2、 网元 A通过下行链路将延后发送的策略告知网元 B, 其中, 网元 B为请求发送上行数据, 即待传输数据的网元。
歩骤 2.3、 网元 B缓存待传输数据。
歩骤 2.4、 在下一个调度窗口的非最后一个无线帧, 网元 A根据资源请 求列表中记录的信道资源请求信息,直接为网元 B分配上行链路的信道资 源。
歩骤 2.5、 在下一个调度窗口的非最后一个无线帧, 网元 B利用分配
得到的信道资源上行传输待缓存的待传输数据。
歩骤 2.6、 在下一个调度窗口的非最后一个无线帧, 网元 A向网元 B 发送反馈信息。
歩骤 3、 网元 B向网元 A正常发送待传输数据, 但将这些数据对应的 反馈信息的反馈时长加长, 并通知网元 A重设后的反馈信息时钟。 具体的, 本歩骤包括如下子歩骤:
歩骤 3.1、 网元 A根据待传输数据的信道资源请求信息, 为其在该最后 一个无线帧的上行链路分配信道资源。
歩骤 3.2、 网元 A通知网元 B将待传输数据对应的反馈信息的反馈时长 加长。
本歩骤中, 网元 A通知网元 B将待传输数据对应的反馈信息的反馈时长 设置为大于第一调度窗口与第三调度窗口之间的竞争窗口的时长。 可选的, 可通过如下两种方式进行设置:
方式一、 网元 A向网元 B告知一个具体的时间长度, 该时间长度等于某 个阈值。 该阈值的一个可选的取值是对网元 A的前一段时间实测统计得到的 竞争窗口的平均时间长度。
方式二、网元 A通知网元 B,这些待传输数据采用延迟 ACK( delay- ACK) 的处理流程, 该处理流程中, 反馈信息等待超时的时钟特别长, 甚至可以取 消等待超时的限制, 此时, 反馈信息的反馈时长大于任意竞争窗口的时长。 其中, delay- ACK的相关技术可参见 IEEE802.i l, 此处不再赘述。
歩骤 3.3、 网元 B利用分配得到信道资源上行传输待传输数据。
歩骤 3.4、 网元 B将待传输数据对应的反馈信息的反馈时长加长。
歩骤 3.5、 在下一个调度窗口, 网元 A向网元 B发送待传输数据对应的 反馈信息。
歩骤 4、 网元 A动态调整最后一个无线帧的资源数量。
本歩骤中, 网元 A动态调整最后一个无线帧的资源数量中保护间隔前 的子帧与保护间隔后的子帧的数量。
具体的, 由于策略一中, 最后一个无线帧的资源数量中保护间隔后的子 帧承载的数据被延后到下一个调度窗口或其他调度窗口传输, 此时, 保护间 隔后的子帧处于空闲状态。 此时, 可以调整保护间隔前的子帧与保护间隔后
的子帧的数量, 从而充分利用子帧, 避免资源浪费。
可选的, 请参照图 1, 网元 A调整最后一个无线帧的资源数量的依据为: 保护间隔前的子帧承载的数据量与保护间隔后的子帧承载的数据量的大小关 系。本歩骤中, 调度窗口中最后一个无线帧的数据域部分为下行时段在前、 上行时段在后的结构, 若网元 A判断出下行子帧承载的数据量比较小, 则增 加下行子帧的数量, 增加后下行子帧的总数量不超过该调度窗口内其他无线 帧上行子帧的数量; 反之, 若网元 A判断出上行子帧承载的数据量比较小, 则减少上行子帧的数据量并增加下行子帧的数量。
上述图 6实施例中,发送方设备与接收方设备仅通过普通信道传输数据, 反馈信息也通过普通信道传输。 然而, 发送方设备与接收方设备之间除了普 通信道外, 还可具有专用信道。 此时, 反馈信息除了如图 6实施例一样在普 通信道传输外, 还可以在专用信道集中传输。 下面, 用图 7、 图 8来对反馈 信息在专用信道进行传输为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图 7为本发明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四所适用的网络拓扑图。本实施例中, 网元 E是改造后的基于 IEEE802. i l协议的 AP , 网元 F、 网元 G、 网元 H 是改造后的基于 IEEE802. i l 协议的用户终端。 网元 I 是传统的遵循 IEEE802. i l协议的 AP , 网元 J是传统的遵循 802.1 1协议的 STA。
如图 7所示, 6个网元户型之间可以听到对方的无线信号。其中, 网元 E 是一个可以同时工作在多个普通信道和一个专用信道的网络接入点, 网元 F 通过普通信道 1接入到网元 E, 网元 G通过普通信道 2接入到网元 E, 网元 H通过普通信道 M接入到网元 E。 具体的, 可参见图 8。 图 8为本发明数据 传输方法实施例四所适用的频率资源图。
当专用信道与普通信道共存时, 专用信道与各普通信道所遵循的无线帧 时隙结构与图 1相同, 即遵循 CW与 SW交替的结构。 专用信道与各普通信 道之间满足同歩条件, 即不同频率信道的无线帧在时间维度是同歩收发的。 另外, 同一个调度窗口中, 普通信道的最后一个无线帧的保护间隔 (图 8中 未示出上下行时段切换地方的 GAP2 ) 后的时段, 结束时刻比专用信道的最 后一个无线帧的保护间隔后的时段略短, 即普通信道的最后一个无线帧的保 护间隔后的时段之后, 下一个竞争窗口之前, 存在一段空白期。 例如, 请参 照图 8, 当最后一个无线帧的数据域部分为下行时段在前、上行时段在后的
结构时, 上行时段之后、 下一个竞争窗口之前, 存在一段空白期。
相较于上述图 6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 反馈信息不再放在普通信道反馈, 而是所有普通信道中的反馈信息都集中在专用信道上进行反馈。 下面, 请参 照图 7, 将网元 E和网元 F、 网元 G、 网元 H形成的系统称之为 "目标系 统" , 将网元 I与网元 J形成的系统称之为 "干扰系统" 。 具体的, 本实 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如下过程:
第一阶段: 竞争窗口时段。
网元 E、 网元 F、 网元 G与网元 H都以 CSMA/CA方式竞争信道。 当 网元 E、 网元 F、 网元 G或网元 H竞争得到无线信道使用权后, 都将使用 权移交给网络接入点, 即网元 E。 网元 E、 网元 F、 网元 G或网元 H竞争 得到的使用权的有效期时长就是随后的调度窗口的时间长度。 该竞争窗口 时段中, 具体的竞争操作为发送发送请求 (Request To Send, RTS ) 无线 帧和发送响应 (Clear To Send, CTS ) 无线帧, 具体可参见 IEEE802.11, 此处不再赘述。
第二阶段: 调度窗口时段。
该阶段中, 由于干扰系统中网元 I与网元 G在调度窗口时段处于静默 状态, 因此可忽略网元 I与网元 G, 而仅考虑目标系统中网元 E、 网元 F、 网元 G与网元 H的行为。 下面, 以调度窗口中最后一个无线帧的数据域 部分为下行时段在前、 上行时段在后的结构、 网元 E对本轮调度窗口内的 普通信道 X的最后一个无线帧的上行数据为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其 中, 普通信道 X是普通信道 1、 普通信道 2……普通信道 M中的任意普通 信道。 具体的, 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歩骤:
歩骤 1、 网元 E根据来自普通信道 X的待传输数据的需求, 选择传输 策略。
本年歩骤中, 若选择策略一, 则执行歩骤 2, 然后, 执行歩骤 5; 若 选择策略二, 则执行歩骤 3 ; 若选择策略三, 则执行歩骤 4。 其中, 策略 一为将数据缓存, 延后传输待传输数据; 策略二为正常发送待传输数据, 但 将这些数据对应的反馈信息的反馈时长加长;策略三为正常发送待传输数据, 但将这些数据对应的反馈信息在专用信道的第一资源上发送反馈信息, 第一 资源为专用信道中与普通信道的空白期对应的资源。
歩骤 2、网元 E通知通过普通信道 X与其连接的网元缓存待传输数据, 并使得该网元在下一个调度窗口发送这些待传输数据。
具体的, 本歩骤包括如下子歩骤:
歩骤 2.1、 网元 A将这些待传输数据的信道资源请求信息记录到资源请 求列表。
当调度窗口中最后一个无线帧的数据域部分为下行时段在前、 上行时 段在后的结构时,保护间隔后的子帧为上行子帧,待传输数据为上行数据。 本歩骤中, 网元 A将这些待传输数据, 即上行数据的信道资源请求信息记 录到资源请求列表中。
歩骤 2.2、 网元 A通过下行链路将延后发送的策略告知需要上传普通 信道 X中的待传输数据的网元, 该网元例如为网元 F、 网元 G与网元 H 中的通过普通信道 X与网元 E连接的网元。
歩骤 2.3、 与网元 E通过普通信道 X连接的网元缓存待传输数据。 歩骤 2.4、 在下一个调度窗口的非最后一个无线帧, 网元 E据资源请求 列表中记录的信道资源请求信息,直接为通过普通信道 X与其连接的网元 分配上行链路的信道资源。
歩骤 2.5、 在下一个调度窗口的非最后一个无线帧, 通过普通信道 X 与网元 E 连接的网元利用分配得到的信道资源上行传输待缓存的待传输 数据。
歩骤 2.6、 在下一个调度窗口的非最后一个无线帧的保护间隔前的子 帧上, 网元 E向通过普通信道 X与其连接的网元发送反馈信息。
歩骤 3、 通过普通信道 X与网元 A连接的网元向网元 A正常发送待 传输数据, 但该网元将这些数据对应的反馈信息的反馈时长加长, 并通知网 元 E重设后的反馈信息时钟。 具体的, 本歩骤包括如下子歩骤:
歩骤 3.1、 网元 E根据待传输数据的信道资源请求信息, 为其在该最后 一个无线帧的上行链路分配信道资源。
歩骤 3.2、 网元 E通知通过普通信道 M与其连接的网元将待传输数据 对应的反馈信息的反馈时长加长。
具体的, 如何加长反馈时长的方式可参见上述图 6歩骤 3.2, 此处不再赘 述。
歩骤 3.3、通过普通信道 M与网元 E连接的网元利用分配得到信道资源 上行传输待传输数据。
歩骤 3.4、通过普通信道 M与网元 E连接的网元将待传输数据对应的反 馈信息的反馈时长加长。
歩骤 3.5、 在下一个调度窗口, 网元 E通过专用信道向通过普通信道 M 与网元 E连接的网元发送待传输数据对应的反馈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 网元 E除了在下一个调度窗口, 通过专用信道向通过普 通信道 M与网元 E连接的网元发送待传输数据对应的反馈信息外, 还可以 在本轮调度周期内, 即通过专用信道中与第一调度窗口对应的调度窗口向通 过普通信道 M与网元 E连接的网元发送待传输数据对应的反馈信息。
歩骤 4、通过普通信道 X与网元 A连接的网元向网元 A正常发送待传 输数据, 但不对这些数据对应的反馈信息进行加长设置。 具体的, 本歩骤 包括如下子歩骤:
歩骤 4.1、 网元 E根据待传输数据的信道资源请求信息, 为其在该最后 一个无线帧的上行链路分配信道资源。
歩骤 4.2、 通过普通信道 M与网元 E连接的网元利用分配得到信道资 源上行传输待传输数据。
歩骤 4.3、网元 E通过专用信道中与第一调度窗口对应的调度窗口向通过 普通信道 M与网元 E连接的网元发送待传输数据对应的反馈信息。
歩骤 5、 网元 E动态调整最后一个无线帧的资源数量。
本歩骤中, 网元 E动态调整最后一个无线帧的资源数量中保护间隔前 的子帧与保护间隔后的子帧的数量。 具体的调整方式可参见上述图 6歩骤 4, 此处不再赘述。
图 9为本发明发送方设备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发送 方设备是与本发明图 4实施例对应的装置实施例, 具体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 述。 具体的, 本实施例提供的发送方设备 100具体包括:
发送模块 11, 用于根据传输策略, 向接收方设备发送待传输数据, 待传 输数据为第一调度窗口中的最后一个无线帧的保护间隔后的子帧承载的数 据;
接收模块 12, 用于接收上述接收方设备发送的反馈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送方设备, 根据使得保护间隔后的子帧承载的数 据的传输方式不会导致反馈信息等待超时的传输策略, 向接收方设备发送待 传输数据, 并接收该接收方设备发送的反馈信息。 该过程中, 对于任意调度 窗口的最后一个无线帧中的保护间隔后的待传输数据, 发送方设备根据传输 策略对该待传输数据进行发送, 使得发送方设备接收到的反馈信息不会发生 等待超时, 实现提高数据传输效率的目的。
可选的,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 发送模块 11, 具体用于根据传输策略通 过普通信道向接收方设备发送待传输数据; 接收模块 12, 具体用于通过普通 信道接收上述接收方设备发送的反馈信息, 其中, 普通信道为发送方设备与 接收方设备传输数据的信道。
可选的,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 发送模块 11, 具体用于根据传输策略, 通过普通信道向接收方设备发送待传输数据; 接收模块 12, 具体用于通过专 有信道接收接收方设备发送的反馈信息, 其中, 普通信道为发送方设备与接 收方设备传输数据的信道, 专用信道为发送方设备与接收方设备传输反馈信 息的信道。
可选的,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 当传输策略为缓存待传输数据, 将待传 输数据在第二调度窗口的非最后一个无线帧发送, 第二调度窗口为第一调度 窗口之后的任意调度窗口时, 发送模块 11, 具体用于根据传输策略, 在第二 调度窗口中的非最后一个无线帧发送待传输数据; 接收模块 12, 具体用于接 收接收方设备在第二调度窗口中的非最后一个无线帧发送的反馈信息。
可选的,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 当传输策略为将待传输数据的反馈信息 的反馈时长设置为大于第一调度窗口与第三调度窗口之间的竞争窗口的时 长, 第三调度窗口为第一调度窗口之后的第一个调度窗口时, 发送模块 11, 具体用于根据待传输策略, 在第一调度窗口中的最后一个无线帧发送待传输 数据; 接收模块 12, 具体用于接收接收方设备在第三调度窗口中的无线帧发 送的反馈信息。
图 10为本发明发送方设备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 10所示, 本实 施例的发送方设备 100在图 9装置结构的基础上, 进一歩的, 还包括:
设置模块 13, 用于将待传输数据的反馈信息的反馈时长设置为大于第一 竞争窗口之前的竞争窗口的平均时长; 或者, 将所述待传输数据的反馈信息
的反馈时长设置为大于所述第一竞争窗口之前的任意竞争窗口的时长。
可选的,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 当传输策略为接收方设备将待传输数据 的反馈信息在专用信道中与第一调度窗口对应的调度窗口发送时, 发送模块
11, 具体用于根据待传输策略, 在第一调度窗口中的非最后一个无线帧发送 待传输数据;
接收模块 12, 具体用于接收接收方设备在在专用信道中与第一调度窗口 对应的调度窗口上发送的反馈信息。
在请参照图 10, 可选的,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送方设备, 还包括: 调整模块 14, 用于调整第一调度窗口中的最后一个无线帧保护间隔前的 子帧与保护间隔后的子帧的数量。
进一歩, 再请参照图 10,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 发送方设备还包括: 判断模块 15, 用于在判断保护间隔前的子帧承载的数据量是否大于保护 间隔后的子帧承载的数据量;
调整模块 14, 具体用于在判断模块 15判断出保护间隔后的子帧承载的 数据量大于保护间隔前的子帧承载的数据量时, 增加保护间隔前的子帧的数 量, 增加后的最后一个无线帧保护间隔后的子帧的数据量不超过第一调度窗 口中其他无线帧保护间隔后的子帧的数据量;在判断模块 15判断出保护间隔 后的子帧承载的数据量小于保护间隔前的子帧承载的数据量时, 减少保护间 隔后的子帧的数据量并增加保护间隔前的子帧的数量。
可选的,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 接收模块 12, 还用于在发送模块 11 根 据传输策略向接收方设备发送待传输数据之前, 接收接收方方设备发送的传 输策略; 或者,
可选的,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 发送方设备还包括: 配置模块 16, 用于 在发送模块 11根据传输策略向接收方设备发送待传输数据之前,配置待传输 策略。
图 11为本发明接收方设备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发送 方设备是与本发明图 5实施例对应的装置实施例, 具体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 述。 具体的, 本实施例提供的接收方设备 200具体包括:
接收模块 21, 用于接收发送方设备根据传输策略发送的待传输数据, 待 传输数据为第一调度窗口中的最后一个无线帧的保护间隔后的子帧承载的数
据;
发送模块 22, 用于向发送方设备发送反馈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收方设备, 接收发送方设备根据使得保护间隔后 的子帧承载的数据的传输方式不会导致反馈信息等待超时的传输策略发送的 待传输数据, 并向发送方设备发送反馈信息。 该过程中, 对于任意调度窗口 的最后一个无线帧中的保护间隔后的待传输数据, 发送方设备根据传输策略 对该待传输数据进行发送, 接收方设备针对接收到的待传输数据向发送发设 备发送反馈信息, 使得发送方设备接收到的反馈信息不会发生等待超时, 实 现提高数据传输效率的目的。
可选的,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 接收模块 21, 具体用于通过普通信道接 收发送方设备根据传输策略发送的待传输数据; 发送模块 22, 具体用于通过 普通信道向发送方设备发送反馈信息, 其中, 普通信道为发送方设备与接收 方设备传输数据的信道。
可选的,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 接收模块 21, 具体用于通过普通信道接 收发送方设备根据传输策略发送的待传输数据; 发送模块 22, 具体用于通过 专用信道向发送方设备发送反馈信息其中, 普通信道为发送方设备与接收方 设备传输数据的信道, 专用信道为发送方设备与接收方设备传输反馈信息的 信道。
可选的,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 当传输策略为缓存待传输数据, 将待传 输数据在第二调度窗口的非最后一个无线帧发送, 第二调度窗口为第一调度 窗口之后的任意调度窗口时, 接收模块 21, 具体用于接收发送方设备根据传 输策略在第二调度窗口中的非最后一个无线帧发送待传输数据;发送模块 22, 具体用于在第二调度窗口中的非最后一个无线帧向发送方设备发送反馈信 息。
可选的,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 当传输策略为将待传输数据的反馈信息 的反馈时长设置为大于第一调度窗口与第三调度窗口之间的竞争窗口的时 长, 第三调度窗口为第一调度窗口之后的第一个调度窗口时, 接收模块 21, 具体用于接收发送方设备根据传输策略在第一调度窗口中的最后一个无线帧 发送待传输数据; 发送模块 22, 具体用于在第三调度窗口中的无线帧向发送 方设备发送反馈信息。
可选的,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 当传输策略为所述接收方设备将待传输 数据的反馈信息在专用信道中与第一调度窗口对应的调度窗口发送时, 接收 模块 21, 具体用于接收发送方设备根据待传输策略, 在第一调度窗口中的非 最后一个无线帧发送待传输数据; 发送模块 22, 具体用于在专用信道中与第 一调度窗口对应的调度窗口发送的反馈信息。
可选的,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 接收模块 21, 还用于在接收发送方设备 根据传输策略发送的待传输数据之前, 接收发送方方设备发送的传输策略。
图 12为本发明接收方设备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 12所示, 本实 施例的接收方设备 200在图 11装置结构的基础上, 进一歩的, 还包括: 配置模块 23, 用于在接收发送方设备根据传输策略发送的待传输数据之 前, 配置待传输策略。
图 13为本发明发送方设备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 13所示, 本实 施例提供的发送方设备 300, 包括: 处理器 31和存储器 32。 发送方设备 300还可以包括发射器 34、接收器 33。发射器 34和接收器 33可以和处理 器 31相连。 其中, 发射器 34用于发送数据或信息, 接收器 33用于接收 数据或信息, 存储器 32存储执行指令, 当发送方设备 300运行时, 处理 器 31与存储器 32之间通信, 处理器 31调用存储器 32中的执行指令, 用 于执行图 4所示方法实施例, 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 此处不再赘述。
图 14为本发明接收方设备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 14所示, 本实 施例提供的接收方设备 400, 包括: 处理器 41和存储器 42。 接收方设备 400还可以包括发射器 44、接收器 43。发射器 44和接收器 43可以和处理 器 41相连。 其中, 发射器 44用于发送数据或信息, 接收器 43用于接收 数据或信息, 存储器 42存储执行指令, 当接收方设备 400运行时, 处理 器 41与存储器 42之间通信, 处理器 41调用存储器 42中的执行指令, 用 于执行图 5所示方法实施例, 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 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歩骤 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 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 取存储介质中, 该程序在执行时, 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歩骤; 而前述 的存储介质包括: ROM、 RAM, 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 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 其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 并 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
- 权 利 要 求 书1、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发送方设备根据传输策略, 向接收方设备发送待传输数据, 所述待传输 数据为第一调度窗口中的最后一个无线帧的保护间隔后的子帧承载的数据; 所述发送方设备接收所述接收方设备发送的反馈信息。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方设备通过普通 信道来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和接收所述反馈信息, 所述普通信道为所述发送 方设备与所述接收方设备传输数据的信道。3、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方设备通过普通 信道来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 通过专用信道来接收所述反馈信息, 所述普通 信道为所述发送方设备与所述接收方设备传输数据的信道, 所述专用信道为 所述发送方设备与所述接收方设备传输反馈信息的信道。4、 根据权利要求 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策略为缓存所述待传输数据, 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在第二调度窗 口的非最后一个无线帧发送, 所述第二调度窗口为所述第一调度窗口之后的 任意调度窗口;所述发送方设备根据传输策略, 向接收方设备发送待传输数据, 包括: 所述发送方设备根据所述传输策略, 在所述第二调度窗口中的非最后一 个无线帧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所述发送方设备接收所述接收方设备发送的反馈信息, 包括:所述发送方设备接收所述接收方设备在所述第二调度窗口中的非最后一 个无线帧发送的反馈信息。5、 根据权利要求 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策略为将所述待传输数据的反馈信息的反馈时长设置为大于第 —调度窗口与第三调度窗口之间的竞争窗口的时长, 所述第三调度窗口为所 述第一调度窗口之后的第一个调度窗口;所述发送方设备根据传输策略, 向接收方设备发送待传输数据, 包括: 所述发送方设备根据所述待传输策略, 在所述第一调度窗口中的最后一 个无线帧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所述发送方设备接收所述接收方设备发送的反馈信息, 包括: 所述发送方设备接收所述接收方设备在所述第三调度窗口中的无线帧发 送的反馈信息。6、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将所述待传输数据的 反馈信息的反馈时长设置为大于第一调度窗口与第三调度窗口之间的竞争窗 口的时长, 包括:将所述待传输数据的反馈信息的反馈时长设置为大于所述第一竞争窗口 之前的竞争窗口的平均时长; 或者,将所述待传输数据的反馈信息的反馈时长设置为大于所述第一竞争窗口 之前的任意竞争窗口的时长。7、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策略为所述接收方设备将所述待传输数据的反馈信息在所述专 用信道中与所述第一调度窗口对应的调度窗口发送;所述发送方设备根据传输策略, 向接收方设备发送待传输数据, 包括: 所述发送方设备根据所述待传输策略, 在所述第一调度窗口中的非最后 一个无线帧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所述发送方设备接收所述接收方设备发送的反馈信息, 包括:所述发送方设备接收所述接收方设备在在所述专用信道中与所述第一调 度窗口对应的调度窗口上发送的反馈信息。8、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所述发送方设备调整所述第一调度窗口中的最后一个无线帧保护间隔前 的子帧与保护间隔后的子帧的数量。9、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方设备调整所述 最后一个无线帧保护间隔前的子帧与保护间隔后的子帧的数量, 包括:若所述保护间隔后的子帧承载的数据量大于所述保护间隔前的子帧承载 的数据量, 则增加所述保护间隔前的子帧的数量, 增加后的所述最后一个无 线帧保护间隔后的子帧的数据量不超过所述第一调度窗口中其他无线帧保护 间隔后的子帧的数据量;若所述保护间隔后的子帧承载的数据量小于所述保护间隔前的子帧承载 的数据量, 则减少所述保护间隔后的子帧的数据量并增加所述保护间隔前的 子帧的数量。 10、 根据权利要求 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方设 备根据传输策略, 向接收方设备发送待传输数据之前, 还包括:所述发送方设备接收所述接收方方设备发送的所述传输策略; 或者, 所述发送方设备配置所述待传输策略。11、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接收方设备接收发送方设备根据传输策略发送的待传输数据, 所述待传 输数据为第一调度窗口中的最后一个无线帧的保护间隔后的子帧承载的数 据;所述接收方设备向所述发送方设备发送反馈信息。12、 根据权利要求 1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方设备通过普 通信道来接收所述待传输数据和发送所述反馈信息, 所述普通信道为所述发 送方设备与所述接收方设备传输数据的信道。13、 根据权利要求 1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方设备通过普 通信道来接收所述待传输数据, 通过专用信道发送所述反馈信息, 所述普通 信道为所述发送方设备与所述接收方设备传输数据的信道, 所述专用信道为 所述发送方设备与所述接收方设备传输反馈信息的信道。14、 根据权利要求 11〜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策略为缓存所述待传输数据, 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在第二调度窗 口的非最后一个无线帧发送, 所述第二调度窗口为所述第一调度窗口之后的 任意调度窗口;所述接收方设备接收发送方设备根据传输策略发送的待传输数据,包括: 所述接收方设备接收所述发送方设备根据所述传输策略在所述第二调度 窗口中的非最后一个无线帧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所述接收方设备向所述发送方设备发送反馈信息, 包括:所述接收方设备在所述第二调度窗口中的非最后一个无线帧向所述发送 方设备发送反馈信息。15、 根据权利要求 11〜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策略为将所述待传输数据的反馈信息的反馈时长设置为大于第 一调度窗口与第三调度窗口之间的竞争窗口的时长, 所述第三调度窗口为所 述第一调度窗口之后的第一个调度窗口; 所述接收方设备接收发送方设备根据传输策略发送的待传输数据,包括: 所述接收方设备接收所述发送方设备根据所述传输策略在所述第一调度 窗口中的最后一个无线帧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所述接收方设备向所述发送方设备发送反馈信息, 包括:所述接收方设备在所述第三调度窗口中的无线帧向所述发送方设备发送 反馈信息。16、 根据权利要求 13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策略为所述接收方设备将所述待传输数据的反馈信息在所述专 用信道中与所述第一调度窗口对应的调度窗口发送;所述接收方设备接收发送方设备根据传输策略发送的待传输数据,包括: 所述接收方设备接收所述发送方设备根据所述待传输策略, 在所述第一 调度窗口中的非最后一个无线帧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所述接收方设备向所述发送方设备发送反馈信息, 包括:所述接收方设备在所述专用信道中与所述第一调度窗口对应的调度窗口 发送的反馈信息。17、 根据权利要求 1 1〜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方 设备接收发送方设备根据传输策略发送的待传输数据之前, 还包括:所述接收方设备接收所述发送方方设备发送的所述传输策略; 或者, 所述接收方设备配置所述待传输策略。18、 一种发送方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发送模块, 用于根据传输策略, 向接收方设备发送待传输数据, 所述待 传输数据为第一调度窗口中的最后一个无线帧的保护间隔后的子帧承载的数 据;接收模块, 用于接收所述接收方设备发送的反馈信息。19、 根据权利要求 18所述的发送方设备, 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 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传输策略通过普通信道向所述接收方 设备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 其中, 所述普通信道为所述发送方设备与所述接 收方设备传输数据的信道;所述接收模块, 具体用于通过所述普通信道接收所述接收方设备发送的 反馈信息。 20、 根据权利要求 18所述的发送方设备, 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 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传输策略, 通过普通信道向所述接收 方设备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 其中, 所述普通信道为所述发送方设备与所述 接收方设备传输数据的信道;所述接收模块, 具体用于通过专有信道接收所述接收方设备发送的反馈 信息, 其中, 所述专用信道为所述发送方设备与所述接收方设备传输反馈信 息的信道。21、 根据权利要求 18〜20任一项所述的发送方设备, 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传输策略为缓存所述待传输数据, 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在第二调度 窗口的非最后一个无线帧发送, 所述第二调度窗口为所述第一调度窗口之后 的任意调度窗口时, 所述发送模块, 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传输策略, 在所述第 二调度窗口中的非最后一个无线帧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所述接收模块, 具体用于接收所述接收方设备在所述第二调度窗口中的 非最后一个无线帧发送的反馈信息。22、 根据权利要求 18〜20任一项所述的发送方设备, 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传输策略为将所述待传输数据的反馈信息的反馈时长设置为大于 第一调度窗口与第三调度窗口之间的竞争窗口的时长, 所述第三调度窗口为 所述第一调度窗口之后的第一个调度窗口时, 所述发送模块, 具体用于根据 所述待传输策略, 在所述第一调度窗口中的最后一个无线帧发送所述待传输 数据;所述接收模块, 具体用于接收所述接收方设备在所述第三调度窗口中的 无线帧发送的反馈信息。23、 根据权利要求 22所述的发送方设备,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设置模块, 用于将所述待传输数据的反馈信息的反馈时长设置为大于所 述第一竞争窗口之前的竞争窗口的平均时长; 或者, 将所述待传输数据的反 馈信息的反馈时长设置为大于所述第一竞争窗口之前的任意竞争窗口的时 长。24、 根据权利要求 20所述的发送方设备, 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传输策略为所述接收方设备将所述待传输数据的反馈信息在所述 专用信道中与所述第一调度窗口对应的调度窗口发送时, 所述发送模块, 具 体用于根据所述待传输策略, 在所述第一调度窗口中的非最后一个无线帧发 送所述待传输数据;所述接收模块, 具体用于接收所述接收方设备在在所述专用信道中与所 述第一调度窗口对应的调度窗口上发送的反馈信息。25、 根据权利要求 21所述的发送方设备,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调整模块, 用于调整所述第一调度窗口中的最后一个无线帧保护间隔前 的子帧与保护间隔后的子帧的数量。26、 根据权利要求 25所述的发送方设备,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判断模块, 用于判断所述保护间隔前的子帧承载的数据量是否大于所述 保护间隔后的子帧承载的数据量;所述调整模块, 具体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判断出所述保护间隔后的子帧 承载的数据量大于所述保护间隔前的子帧承载的数据量时, 增加所述保护间 隔前的子帧的数量, 增加后的所述最后一个无线帧保护间隔后的子帧的数据 量不超过所述第一调度窗口中其他无线帧保护间隔后的子帧的数据量; 在所 述判断模块判断出所述保护间隔后的子帧承载的数据量小于所述保护间隔前 的子帧承载的数据量时, 减少所述保护间隔后的子帧的数据量并增加所述保 护间隔前的子帧的数量。27、 根据权利要求 18〜26任一项所述的发送方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模块, 还用于在所述发送模块根据传输策略向接收方设备发送 待传输数据之前, 接收所述接收方方设备发送的所述传输策略; 或者,所述发送方设备还包括:配置模块, 用于在所述发送模块根据传输策略向接收方设备发送待传输 数据之前, 配置所述待传输策略。28、 一种接收方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接收模块, 用于接收发送方设备根据传输策略发送的待传输数据, 所述 待传输数据为第一调度窗口中的最后一个无线帧的保护间隔后的子帧承载的 数据;发送模块, 用于向所述发送方设备发送反馈信息。29、 根据权利要求 28所述的接收方设备, 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 具体用于通过普通信道接收所述发送方设备根据传输策 略发送的待传输数据, 其中, 所述普通信道为所述发送方设备与所述接收方 设备传输数据的信道;所述发送模块, 具体用于通过所述普通信道向所述发送方设备发送反馈^ I pi自Θ、。30、 根据权利要求 28所述的接收方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模块, 具体用于通过普通信道接收所述发送方设备根据传输策略发送的待传输数 据, 其中, 所述普通信道为所述发送方设备与所述接收方设备传输数据的信 道;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通过专用信道向所述发送方设备发送反馈信息, 其中, 所述专用信道为所述发送方设备与所述接收方设备传输反馈信息的信 道。31、 根据权利要求 28〜30任一项所述的接收方设备, 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传输策略为缓存所述待传输数据, 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在第二调度 窗口的非最后一个无线帧发送, 所述第二调度窗口为所述第一调度窗口之后 的任意调度窗口时, 所述接收模块, 具体用于接收所述发送方设备根据所述 传输策略在所述第二调度窗口中的非最后一个无线帧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 所述发送模块, 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二调度窗口中的非最后一个无线帧向 所述发送方设备发送反馈信息。32、 根据权利要求 28〜30任一项所述的接收方设备, 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传输策略为将所述待传输数据的反馈信息的反馈时长设置为大于 第一调度窗口与第三调度窗口之间的竞争窗口的时长, 所述第三调度窗口为 所述第一调度窗口之后的第一个调度窗口时, 所述接收模块, 具体用于接收 所述发送方设备根据所述传输策略在所述第一调度窗口中的最后一个无线帧 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所述发送模块, 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三调度窗口中的无线帧向所述发送方 设备发送反馈信息。33、 根据权利要求 30所述的接收方设备, 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传输策略为所述接收方设备将所述待传输数据的反馈信息在所述 专用信道中与所述第一调度窗口对应的调度窗口发送时, 所述接收模块, 具 体用于接收所述发送方设备根据所述待传输策略, 在所述第一调度窗口中的 非最后一个无线帧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所述发送模块, 具体用于在所述专用信道中与所述第一调度窗口对应的 调度窗口发送的反馈信息。34、 根据权利要求 28〜33任一项所述的接收方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模块, 还用于在接收发送方设备根据传输策略发送的待传输数 据之前, 接收所述发送方方设备发送的所述传输策略; 或者,所述接收方设备还包括: 配置模块, 用于在接收发送方设备根据传输策 略发送的待传输数据之前, 配置所述待传输策略。35、 一种发送方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 器存储执行指令, 当所述发送方设备运行时, 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之间 通信,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执行指令使得所述发送方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 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36、 一种接收方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 器存储执行指令, 当所述接收方设备运行时, 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之间 通信,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执行指令使得所述接收方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 1 1〜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4/073115 WO2015135105A1 (zh) | 2014-03-10 | 2014-03-10 | 数据传输方法、发送方设备及接收方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814826A true CN105814826A (zh) | 2016-07-27 |
CN105814826B CN105814826B (zh) | 2019-06-07 |
Family
ID=54070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67566.4A Active CN105814826B (zh) | 2014-03-10 | 2014-03-10 | 数据传输方法、发送方设备及接收方设备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212734B2 (zh) |
EP (1) | EP3098995B1 (zh) |
CN (1) | CN105814826B (zh) |
WO (1) | WO201513510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8000044B4 (de) * | 2017-09-27 | 2023-04-20 | Diehl Metering Systems Gmbh | Verfahren zur bidirektionalen Datenübertragung in Schmalbandsystemen |
CN111950941B (zh) * | 2020-10-13 | 2021-02-12 | 垒途智能教科技术研究院江苏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交互体验的工业设计系统及其交互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94910A (zh) * | 2003-10-15 | 2007-01-10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高速媒体接入控制 |
EP1909410A1 (en) * | 2005-07-25 | 2008-04-09 | Shanghai Ultimate Power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a time division duplex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1562897A (zh) * | 2008-04-18 | 2009-10-21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确定随机接入前导序列响应发送窗口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3178946A (zh) * | 2008-04-02 | 2013-06-26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无线局域网(wlan)中的反向链路应答的方法和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289219A1 (en) * | 2001-08-28 | 2003-03-05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A method of scheduling data packets for transmission over a shared channel, and a terminal of data packet transmission network |
US20060009229A1 (en) * | 2004-07-10 | 2006-01-12 | Yuan Yuan | Sequential coordinated channel access in wireless networks |
EP1949566B1 (en) * | 2005-11-04 | 2014-04-30 | LG Electronics Inc. | Random access channel hopping fo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access systems |
MY187397A (en) * | 2006-04-28 | 2021-09-22 | Qualcomm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ed paging |
KR20070121513A (ko) * | 2006-06-21 | 2007-12-2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상향 접속 방법 |
CN104780027B (zh) * | 2006-10-27 | 2018-09-04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数据通信方法、通信系统及移动终端 |
RU2426237C1 (ru) * | 2007-05-09 | 2011-08-10 | Самсунг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Ко., Лтд. |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приема кадра в системе мобильной связи |
EP2145493B1 (en) * | 2007-06-19 | 2015-08-12 | LG Electronics Inc. | Enhancement of lte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
CN101414900B (zh) * | 2007-10-15 | 2011-08-31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时分双工系统混合自动重传方法及装置 |
US8780790B2 (en) * | 2008-01-07 | 2014-07-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DD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EP2280567B1 (en) * | 2008-04-24 | 2014-06-11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obile station devic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KR101267403B1 (ko) * | 2008-11-07 | 2013-05-30 |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 릴레이 전송 방법 및 네트워크 노드 |
KR100956828B1 (ko) * | 2008-11-13 | 2010-05-1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반(半)-지속적 스케줄링의 비활성화를 지시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장치 |
US9137160B2 (en) * | 2009-01-29 | 2015-09-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omodating a receiver buffer to prevent data overflow |
US8514721B2 (en) * | 2009-06-22 | 2013-08-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obust UE receiver |
WO2011034318A2 (en) * | 2009-09-16 | 2011-03-2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signal in relay station |
US9253798B2 (en) * | 2010-02-12 | 2016-02-02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ing uplink random access channel transmission |
RU2570360C2 (ru) * | 2010-04-28 | 2015-12-10 | Мицубиси Электрик Корпорэйшн | Система мобильной связи |
WO2012006311A1 (en) * | 2010-07-07 | 2012-01-12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Deterministic placement of timestamp packets using a periodic gap |
KR101584873B1 (ko) * | 2010-11-12 | 2016-01-13 |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 채널 통합 및 매체 접근 제어 재전송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CN103188054B (zh) | 2011-12-28 | 2016-06-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反馈时延的获取方法、装置及系统 |
KR102037322B1 (ko) * | 2012-01-30 | 2019-11-2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D2d 통신을 지원하는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d2d 전송 데이터에 대한 피드백 정보를 전송 및 수신하는 방법과 이를 위한 장치 |
EP3664353B1 (en) * | 2013-02-06 | 2022-05-0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receiving signal and apparatus for same |
US20150117319A1 (en) * | 2013-10-25 | 2015-04-3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cheduling request without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
-
2014
- 2014-03-10 EP EP14885152.0A patent/EP3098995B1/en active Active
- 2014-03-10 CN CN201480067566.4A patent/CN105814826B/zh active Active
- 2014-03-10 WO PCT/CN2014/073115 patent/WO2015135105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
- 2016-09-07 US US15/258,986 patent/US10212734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94910A (zh) * | 2003-10-15 | 2007-01-10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高速媒体接入控制 |
EP1909410A1 (en) * | 2005-07-25 | 2008-04-09 | Shanghai Ultimate Power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a time division duplex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3178946A (zh) * | 2008-04-02 | 2013-06-26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无线局域网(wlan)中的反向链路应答的方法和设备 |
CN101562897A (zh) * | 2008-04-18 | 2009-10-21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确定随机接入前导序列响应发送窗口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5135105A1 (zh) | 2015-09-17 |
EP3098995B1 (en) | 2020-01-08 |
EP3098995A1 (en) | 2016-11-30 |
CN105814826B (zh) | 2019-06-07 |
US20160381703A1 (en) | 2016-12-29 |
EP3098995A4 (en) | 2017-03-22 |
US10212734B2 (en) | 2019-02-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451345B2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and RAN device | |
US10542557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gital communications with interference avoidance | |
KR20160008601A (ko) | PS-Poll에 대한 액세스 포인트 응답 | |
US10050746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power-saving poll transmission | |
US9247558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between collocated transceivers in a wireless network device | |
US9806858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length of aggregation frame in wireless network | |
CN116671248A (zh) | 无线通信的方法、站点设备和接入点设备 | |
US20230047705A1 (en) | Restricted target wake time service period termination | |
WO2023017340A1 (en) | Restricted target wake time service period termination | |
JP7544069B2 (ja) | 通信デバイス及び通信デバイスの動作方法 | |
US20170111091A1 (en) |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an Uplink MU-MIMO Protocol for Data Transmission from Wireless User Stations to a Base Station | |
CN105814826A (zh) | 数据传输方法、发送方设备及接收方设备 | |
KR20230116722A (ko) | Emlsr 동작을 지원하는 무선랜에서 저지연 통신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US20170142750A1 (en) | Method for Signal Transmission in the Downlink of Multi-Hop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
WO2021031914A1 (zh) | 一种竞争窗口维护方法及设备 | |
WO2022247578A1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 |
KR20240035353A (ko) | 무선랜에서 오류 복구의 방법 및 장치 | |
KR101546198B1 (ko) |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 |
KR20230082592A (ko) |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송 오류의 복구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CN114363964A (zh) | 一种基于802.11协议的无线超远距离传输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