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13604A - 刺激组件的固定特征 - Google Patents

刺激组件的固定特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13604A
CN105813604A CN201480059121.1A CN201480059121A CN105813604A CN 105813604 A CN105813604 A CN 105813604A CN 201480059121 A CN201480059121 A CN 201480059121A CN 105813604 A CN105813604 A CN 1058136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chlea
bearing carrier
fixed character
open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5912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13604B (zh
Inventor
N·C·K·鲍西
F·里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chlear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chlear America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chlear Americas Corp filed Critical Cochlear America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8136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136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136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136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4Electrodes
    • A61N1/05Electrodes for implantation or insertion into the body, e.g. heart electrode
    • A61N1/0526Head electrodes
    • A61N1/0541Cochlear electrod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文中所提出的实施例一般涉及一种耳蜗植入物的刺激组件。该刺激组件包括被配置成经由耳蜗中的开口插入到接受者的耳蜗中的一个或多个固定特征。插入之后,一个或多个固定特征被配置成接合与开口相邻的耳蜗的内表面,以防止刺激组件通过开口移出耳蜗。

Description

刺激组件的固定特征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一种可植入的刺激组件,更具体地涉及刺激组件的固定特征。
背景技术
可能由于许多不同原因造成的听力损失通常分为两种类型,传导性和/或感觉神经性。当外耳和/或中耳的正常机械通路受到阻碍时,例如,通过损坏听骨链或耳道,发生传导性听力损失。当损坏内耳或者从内耳到脑部的神经通路时,发生感觉神经性听力损失。
因为耳蜗中的毛细胞完好无损,所以遭受传导性听力损失的个体通常具有某种形式的残余听力。如此,遭受传导性听力损失的个体通常接收生成耳蜗流体运动的听觉假体。这种听觉假体包括例如声学助听器、骨传导设备和直接声学刺激器。
然而,在丧失听觉的许多人中,他们耳聋的原因是感觉神经性听力损失。遭受某些形式的感觉神经性听力损失的那些人无法从生成耳蜗流体的机械运动的听觉假体中获得合适的益处。这些个体可以受益于以其它方式(例如,电性、光学等)刺激接受者听觉系统的神经细胞的可植入的听觉假体。当感觉神经性听力损失是由于将声学信号转换成神经脉冲的耳蜗毛细胞的缺失或破坏而导致的时,通常提出耳蜗植入物。当接受者经历由于损伤听觉神经而导致的感觉神经性听力损失时,还可以提出听觉脑干刺激器。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用于通过耳蜗中的开口插入到接受者的耳蜗中的刺激组件。该刺激组件包括具有近端和远端的细长承载构件、以及沿着承载构件的至少第一表面设置的多个刺激触点。固定特征形成在承载构件的近端中并且被配置成在插入到耳蜗中之后防止刺激组件通过开口移出耳蜗。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装置。该装置包括具有第一远端延伸部分和第二远端延伸部分的细长承载构件、以及沿着第二部分的至少第一表面设置的多个刺激触点。该承载构件包括具有的形状使得细长承载构件的第二部分从承载构件的第一部分偏离的过渡区域。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用于通过耳蜗中的开口插入到接受者的耳蜗中的刺激组件。该刺激组件包括具有近端部分和远端部分的细长承载构件、沿着远端部分的至少第一表面设置的多个刺激触点、以及包括形成为Z字形的承载构件的部分的固定特征,使得细长承载构件的远端部分从承载构件的近端部分偏离。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在本文中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其中:
图1是根据本文中所提出的实施例的包括具有固定特征的刺激组件的植入的耳蜗植入物的示意图;
图2A是根据本文中所提出的实施例的包括固定特征的刺激组件的侧视图;
图2B是图2A的刺激组件的固定特征的放大图;
图2C是插入到接受者的耳蜗中之后图2A所图示的刺激组件的侧视图;
图3A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固定特征的另一刺激组件的侧视图;
图3B是图3A所图示的刺激组件的固定特征的放大图;
图3C是插入到接受者的耳蜗中之后图3A所图示的刺激组件的侧视图;
图4A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包括固定特征的另一刺激组件的侧视图;
图4B是插入到接受者的耳蜗中之后图4A所图示的刺激组件的侧视图;
图4C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具有校直护套的图4A的刺激组件的侧视图;
图5A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包括固定特征的刺激组件的侧视图;
图5B是插入到接受者的耳蜗中之后图5A所图示的刺激组件的侧视图;
图6A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包括固定特征的刺激组件的侧视图;
图6B是插入到接受者耳蜗中之后图5A所图示的刺激组件的侧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包括多个固定特征的刺激组件的侧视图;
图8A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包括固定特征的另一刺激组件的侧视图;
图8B是插入到接受者耳蜗中期间图8A所图示的刺激组件的侧视图;
图8C是插入到接受者耳蜗中之后图8A所图示的刺激组件的侧视图;和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包括多个固定特征的刺激组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中所提出的实施例一般涉及一种耳蜗植入物(通常还被称为耳蜗植入设备、耳蜗假体等;本文中简称“耳蜗植入物”)的刺激组件。该刺激组件包括被配置成经由耳蜗中的开口插入到接受者的耳蜗中的一个或多个固定特征。插入之后,一个或多个固定特征被配置成接合与开口相邻的耳蜗的内表面以防止刺激组件通过开口移出耳蜗。
图1是根据本文中所提出的实施例的示例性耳蜗植入物100的透视图。耳蜗植入物100包括外部部件142、以及内部或可植入的部件144。外部部件142直接或间接地附连到接受者身体,并且通常包括用于检测声音的一个或多个声音输入元件124(例如,麦克风、拾音线圈等)、声音处理器134、电源(未示出)、外部线圈130、以及通常相对于外部线圈130固定的磁体(未示出)。声音处理器134处理由在所描绘的实施例中通过接受者的耳廓110定位的声音输入元件124生成的电信号。声音处理器134经由线缆(未示出)向外部线圈130提供处理后的信号。
可植入的部件144包括植入物本体105、引导区域108、以及细长刺激组件118。植入物本体105包括刺激器单元120、内部线圈136、以及内部接收器/收发器单元132(有时在本文中被称为收发器单元132)。收发器单元132被连接到内部线圈136,并且通常连接到相对于内部线圈136固定的磁体(未示出)。内部收发器单元132和刺激器单元120在本文中有时统称为刺激器/收发器单元120。
外部部件142和可植入的部件144中的磁体有助于外部线圈130与内部线圈136的操作对齐。线圈的操作对齐使得内部线圈136能够向/从外部线圈130传送/接收功率和数据。更具体地,在某些示例中,外部线圈130经由射频(RF)链路向内部线圈136传送电信号(例如,功率和刺激数据)。内部线圈136通常是由多匝电绝缘的单股或多股铂线或金线组成的导线天线线圈。内部线圈136的电绝缘由柔性硅树脂模制提供。在使用中,收发器单元132可以被定位在接受者的颞骨的隐窝中。各种其它类型的能量传递(诸如红外(IR)、电磁、电容和电感传递)可以用来将功率和/或数据从外部设备传递到耳蜗植入物,并且图1图示了仅一个示例布置。
细长刺激组件118被植入在耳蜗140中并且包括触点阵列146,触点阵列146包括多个刺激触点148。刺激组件118延伸穿过耳蜗造口(cochleostomy)122并且具有的近端经由延伸穿过乳突骨119的引导区域108连接到刺激器单元120。引导区域108将刺激组件118耦合到植入物本体105,并且更具体地耦合到激励器/收发器单元120。刺激触点148可以是电性触点、光学触点、或光学和电性触点的组合。由业界提供的现有商用设备使用电性触点,但耳蜗和其它部位参与到对单独或与电性或其它刺激机制结合的光学刺激的潜在用途的研究中。
存在可以插入到接受者耳蜗中的多种类型的耳蜗内刺激组件。例如,前耳蜗轴(perimodiolar)刺激组件是被配置成在植入到接受者的耳蜗期间和/或之后采用弯曲配置的刺激组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激励组件可以被预先弯曲至与耳蜗的相同的通常曲率。前耳蜗轴刺激组件通常保持笔直,例如,通过在植入期间移除的硬化管心针或护套。还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组合或形状记忆材料,以便刺激组件可以当处于耳蜗时采用其弯曲配置。
刺激组件还可以是非前耳蜗轴刺激组件。非前耳蜗轴刺激组件可以是基本上是笔直的组件、假设植入期间或之后的中间阶位置的中间阶组件、或植入到耳蜗的至少基底区域中的短组件。刺激组件可以朝向耳蜗的顶端(被称为耳蜗顶点)延伸。
在某些情况下,刺激组件可以从接受者的耳蜗中挤出(即,迁移/退出)。刺激组件的挤出可能会对刺激组件的听力性能造成负面影响。如此,在图1的实施例中,固定特征102被设置在靠近刺激组件118的近端。固定特征102被配置成通过耳蜗造口122插入,并且插入之后,接合与耳蜗造口122相邻的耳蜗140的内表面以防止刺激组件从耳蜗140中挤出。
图2A至图2C是包括根据本文中所提出的实施例的固定特征202的刺激组件218的侧视图。图2A图示了在插入到接受者耳蜗中之前的刺激组件218,而图2B图示了在插入之前固定特征202的放大图。图2C图示了当固定特征202被定位成基本上防止刺激组件218从接受者耳蜗240中挤出/迁移时插入之后的电极组件218。
刺激引导组件218包括具有远端210和近端212的承载构件204。远端210终止于适于被最远植入到接受者耳蜗240中的尖端211。多个间隔开的刺激触点248被安装或设置在近端212和远端210之间的承载构件204的至少第一表面214中/上。应当理解,如本文所用的,术语(安装/设置、在…中/上等)的特定组合均没有被解释为是指任何特定的制造技术或结构关系。
承载构件204包括与第一表面214相对的第二表面216。承载构件204可以具有例如圆形、椭圆形或其它横截面形状。如此,“相对表面”是指这样的事实:表面214和216中的每个表面的至少一部分面向彼此基本上相对的方向。承载构件204可以由硅树脂材料制造,并且从近端区域被连接到引导区域(图2A中未示出)。引导区域将刺激引导组件218与刺激器单元(图2A中未示出)物理地并且和电性地连接。
固定特征202被配置成基本上防止刺激组件218从耳蜗240中挤出。在图2A至图2C的实施例中,固定特征202由永久地设置在承载构件204中的承载构件204的部分250和形状元件254的部分252形成。固定特征202本质上是连接刺激组件218的两个偏离段(部分)(即,近端或第一部分205、以及第二或远端部分207)的刺激组件218中的过渡区域。固定特征202的形状大致为Z字形或弯曲的。
如图2C所示,刺激组件218插入到接受者耳蜗中之后,固定特征202被配置成接合与开口274(通过其刺激组件218被插入)相邻的耳蜗240的内表面(壁)227来防止刺激组件通过开口274移出耳蜗。固定特征202的形状和机械特性使得表面216的区域223抵接耳蜗240内的壁227。在该植入位置中,表面216的区域223基本上平行于壁227,但是基本上垂直于开口274的中心轴229。如此,固定特征202与耳蜗壁227一起操作以抵抗/抵消力朝向开口274来自耳蜗240内的力。
如图2B更详细地所示,形状元件254的部分252包括第一角260和第二角262。第一角260基本上背对刺激组件218的第一表面214,而第二角262基本上朝向刺激组件218的第一表面214。即,第一角260和第二角262面向基本上相对的方向,从而在段252处的形状元件254内形成Z字形。换句话说,该部分252包括由第三段257连接的两个基本上平行且偏离段255(A)和255(B)。在插入到耳蜗中同时处于稳定(即,非偏置和非拉伸)状态下之前,段255(A)和255(B)彼此偏离一段距离258。
在形状元件254周围模制承载构件204,使得承载构件204的部分250的形状与部分252的形状相对应。即,部分250包括通常分别与形状元件254的第一角260和第二角262相对应的第一角270和第二角272。第一角270和第二角272基本上彼此相对,从而在部分250处的承载构件204内形成Z字形图案。
一般而言,图2B中的角260应该被减到最小化以便使插入变得可能,同时仍提供足以防止迁移的作为特征的功能。在图2B的示例中,角260大约是150度。在某些实施例中,角260的范围可以是大约160度至大约170度。如此,在某些实施例中,角260可以大于角262。
应当理解,图2A至图2C所示的段257和固定特征202的长度仅仅是说明性的。在其它实施例中,段257和固定特征202可以相对比图2A至图2C所示的较长。通常选择段257和固定特征202的长度以提供偏离足以使固定特征202能够与耳蜗的壁互锁。
外科医生经由开口274将刺激组件218插入到耳蜗240中。开口274可以例如是耳蜗240中的椭圆形窗、圆窗、或其它天然或人造孔隙(例如,耳蜗造口)。具体地,外科医生在耳蜗240的顶端的方向上“推动”刺激组件218穿过开口274。在某些示例中,固定特征202可以由Z字形部分变形以适配穿过开口274。
在外科技术方面,外科医生在大部分插入期间很可能握住固定特征202处的或尽可能接近固定特征202的刺激组件218。外科医生在最后阶段可以仅握住近端212以推动固定特征202穿过耳蜗开口。
当外科医生停止推动刺激组件218到耳蜗240中时,刺激组件218将具有在开口274的方向上迁移的趋势。这种趋势可能在刺激组件218内产生内部力(即,承载构件204的弹性性质和/或设置在其中的电性导体)和/或产生在近端方向上对刺激组件218施加(多个)偏置力的刺激组件与耳蜗240的相互作用。对刺激组件218的(多个)偏置力在图2C中由箭头277表示。
形状元件254由具有弹性特性的材料(诸如镍钛诺合金或弹性体聚合物(诸如硅树脂橡胶))形成。由于形状元件254的弹性性质,所以偏置力277使得固定特征202(即,表面216的部分223)被迫压靠在与开口274相邻的耳蜗240的壁227上。在这种情况下,部分223在开口274和耳蜗240的侧壁235之间的点处基本上平行于壁227。固定特征202与耳蜗240的壁227之间的相互作用将抵消偏置力277以防止刺激组件218通过开口274移出耳蜗。
一般而言,刺激组件保持永久地植入接受者中。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刺激组件可以在手术期间(即,以重新定位刺激组件)或在一段时间之后从接受者中移除。尽管固定特征202被配置成防止刺激组件218迁移出耳蜗240,但是固定特征202并不妨碍手术移除刺激组件218。更具体地,如上文所指出的,固定特征202被配置成使得偏置力277迫使固定特征压靠在耳蜗壁上。然而,当外科医生对刺激组件218的近端212施加张力时,与Z字形耦合的形状元件254的弹性性质使得固定特征202通过开口274至少部分地拉直耳蜗并且滑出该耳蜗。因此,固定特征202被配置成与耳蜗壁一起操作以抵抗/抵消朝向开口274来自耳蜗240内的力,但是至少部分不抵抗对耳蜗240外部的刺激组件218施加的张力。
还应当理解,图2A至图2C所示的固定特征202的Z字形仅仅是说明性的。固定特征202具有的任何其它形状可以使得当插入耳蜗240中时,下表面(即,表面216)的区域基本上平行于壁227,以便与耳蜗壁227一起操作以抵抗/抵消朝向开口274来自耳蜗240内的力,同时还使得能够移除刺激组件218(即,至少部分不抵抗对耳蜗240外部的刺激组件218施加的张力)。
图3A至图3C是包括根据本文中所提出的实施例的固定特征302的另一刺激组件318的侧视图。固定特征302类似于固定特征202,但是具有备选的Z字形。
图3A图示了在插入到接受者耳蜗之前的刺激组件318,而图3B图示了固定特征302的放大图。图3C图示了当固定特征302被定位成基本上防止刺激组件318从接受者耳蜗340挤出/迁移时在插入之后的电极组件318。
刺激引导组件318包括具有远端310和近端312的承载构件304。远端310终止于适于被最远植入到接受者耳蜗340中的尖端311。多个间隔开的刺激触点348被安装或设置在近端312和远端310之间的承载构件304的至少第一表面314中/上。
承载构件304包括与第一表面314相对的第二表面316。承载构件304可以具有例如圆形、椭圆形或其它横截面形状。承载构件304可以由硅树脂材料制造,并且被连接到引导区域(图3A中未示出)。引导区域将刺激引导组件318与刺激器单元(图3A中未示出)物理地并且和电性地连接。
固定特征302被配置成基本上防止刺激组件318从耳蜗340中挤出。在图3A至图3C的实施例中,固定特征302由永久地设置在承载构件304中的承载构件304的部分350和形状元件354的部分352形成。固定特征302本质上是连接刺激组件318的两个偏离段(部分)(即,近端或第一部分305、以及第二或远端部分307)的刺激组件318中的过渡区域。固定特征302具有的形状大致为Z字形或弯曲的。
如图3C所示,刺激组件318插入到接受者耳蜗中之后,固定特征302被配置成接合与开口374(通过其刺激组件318被插入)相邻的耳蜗340的内表面(壁)327来防止刺激组件通过开口374移出耳蜗。固定特征302的形状和机械特性使得表面314的区域323抵接耳蜗340内的壁327。在该植入位置中,表面314的区域323基本上平行于壁327,但是基本上垂直于开口374的中心轴329。如此,固定特征302与耳蜗壁327一起操作以抵抗/抵消朝向开口374来自耳蜗340内的力。
如图3B更详细地所示,形状元件354的部分352包括第一角360和第二角362。第一角360基本上朝向刺激组件318的第一表面314,而第二角362基本上背对刺激组件318的第一表面314。即,第一角360和第二角362面向基本上相对的方向,从而在段352处的形状元件354内形成Z字形图案。换句话说,部分352包括由第三段357连接的两个基本上平行且偏离段355(A)和355(B)。在插入之前,段355(A)和355(B)彼此偏离一段距离358。
在形状元件354周围模制承载构件304,使得承载构件304的部分350具有的形状与部分352的形状相对应。即,部分350包括通常分别与形状元件354的第一角360和第二角362相对应的第一角370和第二角372。第一角370和第二角372基本上彼此相对,从而在部分350处的承载构件304内形成Z字形图案。
一般而言,图3B中的角360应该被最小化以便使插入变得可能,同时仍提供足以防止迁移的作为特征的功能。在图3B的示例中,角360大约是150度。在某些实施例中,角360的范围可以是大约160度至大约170度。如此,在某些实施例中,角360可以大于角362。
应当理解,图3A至图3C所示的段357和固定特征302的长度仅仅是说明性的。在其它实施例中,段357和固定特征302可以相对比图3A至图3C所示的较长。通常选择段357和固定特征302的长度以提供偏离足以使得固定特征302能够与耳蜗的壁互锁。
外科医生经由开口374将刺激组件318插入到耳蜗340中。具体地,外科医生在耳蜗340的顶端的方向上“推动”刺激组件318穿过开口374。当外科医生停止推动刺激组件318到耳蜗340中时,刺激组件318将具有在开口374的方向上迁移的趋势。这种趋势可能在刺激组件318内产生内部力、和/或产生在近端方向上对刺激组件318施加(多个)偏置力的刺激组件与耳蜗340的相互作用。对刺激组件318的(多个)偏置力在图3C中由箭头377表示。
在外科技术方面,外科医生在大部分插入期间很可能握住在固定特征302处的或尽可能接近固定特征302的刺激组件318。外科医生在最后阶段可以仅握住近端312以推动固定特征302穿过耳蜗开口。
形状元件354由具有弹性特性的材料(诸如镍钛诺合金或弹性体聚合物(诸如硅树脂橡胶))形成。如此,偏置力377使得Z字形的固定特征302(即,表面214的部分323)被迫压靠在与开口374相邻的耳蜗340的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部分323在开口374和耳蜗340的中间壁339之间的点处基本上平行于壁327。固定特征302与壁327之间的相互作用将抵消偏置力377以防止刺激组件318通过开口374移出耳蜗。
尽管固定特征302被配置成防止刺激组件318迁移出耳蜗340,但是固定特征302并不妨碍手术移除刺激组件318。如上文所指出的,固定特征302被配置成使得偏置力377推动固定特征压靠在耳蜗壁上。然而,当外科医生对刺激组件318的近端312施加张力时,与Z字形耦合的形状元件354的弹性性质使得固定特征302通过开口374至少部分地拉直耳蜗并且滑出该耳蜗。因此,固定特征302被配置成与耳蜗壁一起操作以抵抗/抵消朝向开口374来自耳蜗340内的力,但是至少部分不抵抗对耳蜗340外部的刺激组件318施加的张力。
还应当理解,图3A至图3C所示的固定特征302的Z字形仅仅是说明性的。固定特征302的任何其它形状可以使得当插入耳蜗340中时,下表面(即,表面314)的区域基本上平行于壁327,以便与耳蜗壁327一起操作以抵抗/抵消朝向开口374来自耳蜗340内的力,同时还使得能够移除刺激组件318(即,至少部分不抵抗对耳蜗340外部的刺激组件318施加的张力)。
图2A至图2C和图3A至图3C图示了包括承载构件的一部分和设置在承载构件内的形状元件的固定特征。在那些实施例中,形状元件具有的弹性特性使得Z字形的固定特征在插入之后被迫压靠在耳蜗的内表面上。应该理解,形状元件可以采用若干个不同的布置。还应当理解,形状元件可以在某些实施例中省略。相反,承载构件或形成固定特征的其至少一部分可以形成以具有弹性特性和所需的Z字形状。
图4A和图4B图示了具有在没有形状元件的情况下形成的固定特征402的刺激组件418的一个这样的示例。图4A图示了在插入到接受者耳蜗中之前的刺激组件418,而图4B图示了当固定特征402被定位成基本上防止刺激组件418从接受者耳蜗440挤出/迁移时在插入之后的电极组件418。
在该示例中,刺激组件418包括具有远端410和近端412的承载构件404。远端410终止于适于被最远植入到接受者耳蜗440中的尖端411。多个间隔开的刺激触点448被安装或设置在近端412和远端410之间的承载构件404的至少第一表面414中/上。
承载构件404包括与第一表面414相对的第二表面416。承载构件404可以由一个或多个硅树脂材料制造,并且从近端区域被连接到引导区域(图4A中未示出)。引导区域将刺激引导组件418与刺激器单元(图4A中未示出)物理地并且和电性地连接。
固定特征402被配置成基本上防止刺激组件418从耳蜗440中挤出。在图4A至图4B的实施例中,固定特征402由承载构件404的部分450形成。在该实施例中,部分450由硅树脂橡胶形成。用于部分450的硅树脂的等级具有的刚度可以比用于刺激组件418的剩余部分的硅树脂的等级更大,其被设计成使得用于无创伤插入的灵活性最大化。换言之,不同等级的硅树脂可以用于部分450和刺激组件418的其余部分。
如所示出的,固定特征402本质上是连接刺激组件418的两个偏离段(部分)(即,近端或第一部分405)的刺激组件418中的过渡区域。固定特征402具有的形状大致为Z字形或弯曲的。
如图4B所示,刺激组件418插入到接受者耳蜗中之后,固定特征402被配置成接合与开口474(通过其刺激组件418被插入)相邻的耳蜗440的内表面(壁)427来防止刺激组件通过开口474移出耳蜗。固定特征402的形状和机械特性使得表面416的区域423抵接耳蜗440内的壁427。在该植入位置中,表面416的区域423基本上平行于壁427,但是基本上垂直于开口474的中心轴429。如此,固定特征402与耳蜗壁427一起操作以抵抗/抵消朝向开口474来自耳蜗440内的力。
应当理解,图4A和图4B所示的固定特征402的长度仅仅是说明性的。在其它实施例中,固定特征402可以相对比图4A和图4B所示的更长。通常选择固定特征402的长度以提供偏离足以使固定特征402能够与耳蜗的壁互锁。
外科医生经由开口474将刺激组件418插入到耳蜗440中。开口474可以例如是耳蜗240中的椭圆形窗、圆窗或其它天然或人造孔隙(例如,耳蜗造口)。具体地,外科医生在耳蜗440的顶端的方向上“推动”刺激组件418穿过开口474。在某些示例中,承载构件204包括与第一表面214相对的第二表面216。承载构件204可以具有例如圆形、椭圆形或其它横截面形状。如此,“相对表面”是指这样的事实:表面214和216中的每个表面的至少一部分面向彼此基本上相对的方向。承载构件204可以由硅树脂材料制造,并且从近端区域被连接到引导区域(图2A中未示出)。引导区域将刺激引导组件218与刺激器单元(图2A中未示出)物理地并且和电性地连接。
在外科技术方面,外科医生在大部分插入期间很可能握住固定特征402处的或尽可能接近固定特征402的刺激组件418。外科医生在最后阶段可以仅握住近端412以推动固定特征402穿过耳蜗开口。
当外科医生停止推动刺激组件418到耳蜗440中时,刺激组件418将具有在开口474的方向上迁移的趋势。这种趋势可能在刺激组件418内产生内部力(即,承载构件244的弹性性质和/或设置在其中的电性导体)和/或产生在近端方向上对刺激组件418施加(多个)偏置力的刺激组件与耳蜗440的相互作用。对刺激组件418的(多个)偏置力在图4B中由箭头477表示。
由于固定特征402的机械特性,所以偏置力477使得固定特征402(即,表面416的部分423)被迫压靠在与开口474相邻的耳蜗440的壁427上。在这种情况下,部分423在开口474和耳蜗440的侧壁435之间的点处基本上平行于壁427。固定特征402与耳蜗440的壁427之间的相互作用将抵消偏置力477以防止刺激组件418通过开口474移出耳蜗。
一般而言,刺激组件保持永久地植入接受者中。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刺激组件可以在手术期间(即,以重新定位刺激组件)或在一段时间之后从接受者中移除。尽管固定特征402被配置成防止刺激组件418迁移出耳蜗440,但是固定特征402并不妨碍手术移除刺激组件418。更具体地,如上文所指出的,固定特征402被配置成使得偏置力477迫使固定特征压靠在耳蜗壁上。然而,当外科医生对刺激组件418的近端412施加张力时,固定特征202的机械特性和/或形状使得固定特征402通过开口474至少部分地拉直耳蜗并且滑出该耳蜗。因此,固定特征402被配置成与耳蜗壁一起操作以抵抗/抵消朝向开口474来自耳蜗440内的力,但是至少部分不抵抗对耳蜗440外部的刺激组件418施加的张力。
还应当理解,图4A和图4B所示的固定特征402的Z字形仅仅是说明性的。固定特征402具有的任何其它形状可以使得当插入耳蜗440中时,下表面(即,表面416)的区域基本上平行于壁427,以便与耳蜗壁427一起操作以抵抗/抵消朝向开口474来自耳蜗440内的力,同时还使得能够移除刺激组件418(即,至少部分不抵抗对耳蜗440外部的刺激组件418施加的张力)。
图4C图示了其中固定特征402通过护套457保持笔直用于插入到接受者耳蜗的示例。如所示的,护套457在至少所述部分450周围延伸(即,部分围合),并且具有硬度足以维持部分450处于相对笔直的配置用于插入到接受者耳蜗中。护套457可以由刚度相对比材料形成部分450更大的材料形成。
在某些实施例中,护套457被配置成在插入期间或之后被移除,以便使部分450能够采用图4A所示的形状。例如,护套可以是在插入期间支撑呈基本上笔直的配置的部分450的对开管(splittube)。护套457在部分450穿过开口474(图4B)时可以被移除,或者在部分450穿过开口之后可以被移除。
在其它实施例中,护套457由在暴露于接受者的体液时软化或溶解的生物可吸收材料形成。更具体地,护套457可以被配置成在插入到耳蜗时软化或溶解,以便使部分450能够采用图4A所示的形状(即,与耳蜗互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形成护套457的生物可吸收材料可以选自例如聚丙烯酸(PAA)、聚乙烯醇(PVA)、聚乳酸(PLA)和聚乙醇酸(PGA)。
在又一实施例中,护套457可以由形状记忆合金或热敏材料形成。例如,加固元件可以由镍/钛合金,或者由两种不同金属的叠层形成的双金属元件来形成,其被成形成采用在室温下笔直或基本上笔直的配置,但是一旦它暴露于体温下就弯曲成其它形状。
应当理解,具有刺激组件418的护套457的用途仅仅是说明性的。护套457或其它护套可以与本文中所描述的其它刺激组件一起使用以在插入到接受者耳蜗中期间维持固定特征处于相对笔直的配置。
图5A和图5B是包括可膨胀的固定特征502的电极组件518的实施例的侧视图。图5A图示了在插入到接受者耳蜗中之前刺激组件518和可膨胀的固定特征502,而图5B图示了在插入到耳蜗中之后刺激组件518和可膨胀的固定特征502。
刺激引导组件518包括具有远端510和近端512的承载构件504。多个548间隔开的刺激触点548被设置在承载构件504上或中。如图5B所示,刺激引导组件518可以通过耳蜗540中的开口574被植入到耳蜗540中。如上文所描述的,孔隙可以例如是椭圆形窗、圆窗或耳蜗造口。
可膨胀的固定特征502包括具有使固定特征502能够经由开口574被插入到接受者耳蜗中的第一配置的承载构件504的部分550。刺激组件518的部分550被配置成当被暴露于接受者的体液(即,接受者的耳蜗液)时隆起。如此,在插入到耳蜗中之后,部分550具有其中该部分接合与开口相邻的耳蜗的内表面以便防止刺激组件518移出耳蜗的第二配置。
如上文所注意的是,部分550由在暴露于接受者的耳蜗液时膨胀(例如,隆起)的材料形成。刺激组件518的剩余部分由当暴露于耳蜗液时不膨胀的聚合物材料形成。在某些实施例中,整体部分550由可膨胀的材料形成,而在其它实施例中,仅部分550的外部区域由可膨胀的材料形成。
图6A和图6B图示了本文中所呈现的进一步的实施例,其中,刺激组件618包括通过在承载构件604的外表面周围定位或模制可膨胀的材料形成的可膨胀的固定特征602。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可膨胀的固定特征602具有插入前厚度和不同插入后厚度。即,在图6A的插入前配置中,可膨胀的固定特征602从承载构件604的外表面延伸一段距离601。然而,在图6B的插入后配置中,可膨胀的固定特征602具有大于厚度601的厚度603。
在图5A至图5B和图6A至图6B的实施例中使用的可膨胀的材料可以是生物相容吸湿材料,诸如软吸湿聚合物或水凝胶材料。作为示例,生物相容材料可以是诸如糖胺聚糖之类的天然聚合物,例如,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纤维素或合成聚合物(诸如水凝胶、聚(乙烯醇)、聚(2-羟乙基甲基烯酸酯)和聚环氧乙烷)。其它可能的材料包括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弹性体、胶原蛋白、壳聚糖、藻酸盐、基于聚(丙烯腈)的水凝胶、聚(乙二醇)/聚(丙烯酸)(PEG/PAA)互穿聚合物网络(IPN)水凝胶、聚环氧乙烷-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O-PBT)、基于透明质酸的水凝胶、作为硅橡胶基体中的填料的高分子量聚丙烯酸(PAA)、PVA/壳聚糖共混物、聚(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PEG)水凝胶、四甘醇二丙烯酸酯、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GMA)、可交联的(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HEMA)和聚(丙烯酸甲酯-羟乙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水凝胶。如果刺激引导组件518/618需要手术取出,则使用可以拉伸和变薄的软聚合物材料可能是有益的。
图7图示了其中提供了多个可膨胀的固定特征的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实施例。更具体地,图7图示了包括三个可膨胀的固定特征702(A)、702(B)和702(C)的刺激组件718。为了便于说明,这三个可膨胀的固定特征702(A)、702(B)和702(C)每个以展开或张开(即,插入后)配置示出。可膨胀的固定特征702(A)、702(B)和702(C)可以通过在承载构件704的外表面周围定位或模制可膨胀的材料形成(如图6A和图6B的实施例中一样),或者可以包括承载构件704的一部分(如图7A和图7B的实施例中一样)。
一般而言,这三个可膨胀的固定特征702(A)、702(B)和702(C)被呈现以提供外科医生能够选择用于刺激组件718的几个最终位置中的其中一个位置。三个可膨胀的固定特征702(A)、702(B)和702(C)的每个可膨胀的固定特征被配置成插入到接受者的耳蜗中并且扩展到张开配置中。在张开配置中,可膨胀的固定特征702(A)、702(B)和702(C)中的每个可膨胀的固定特征可以与耳蜗的内表面一起操作以防止刺激组件718迁移出耳蜗。
图5A至图5B、图6A至图6B和图7图示了其中可膨胀的固定特征502和602在接受者耳蜗内基本上径向膨胀以形成环形凸缘的实施例。应当理解,图5A至图5B和图6A至图6B的环形凸缘形状仅仅是说明性的,并且可以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使用其它形状(例如,螺旋管形状(toroidalshape))。
图8A至图8C是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备选固定特征的刺激组件818的侧视图。图8A图示了在插入到接受者耳蜗中之前的刺激组件818,而图8B图示了在插入到接受者耳蜗中期间的电极组件818。图8C图示了当固定特征被定位成基本上防止刺激组件818从接受者耳蜗中挤出/迁移时在插入之后的电极组件818。
在图8A至图8C的实施例中,刺激组件818包括具有远端810和近端812的承载构件804。多个刺激触点848被设置在承载构件804中。如所示出的,刺激组件818被配置成通过接受者耳蜗840中的开口874被插入。
刺激组件818还包括在承载构件804的近端圆周周围延伸的可压缩的固定特征802。为了便于说明,固定特征802以横截面示出。
固定特征802包括由例如硅树脂、聚酰亚胺或PEEK、网状物(例如,涤纶)或弹力或弹性金属形成的周向柔性凸缘或套环。在某些示例中,非硅树脂材料可以形成固定特征802的本体,但被包裹在硅树脂薄层中。
在插入之前,固定特征802从承载构件804的表面延伸出。然而,固定特征802具有这样的形状和/或方位,以便在插入到接受者耳蜗中期间被压缩。更具体地,图8B图示了当外科医生推动刺激组件穿过接受者耳蜗840中的开口874时的刺激组件818。当固定特征802穿过开口874时,固定特征朝向承载构件804向后弯曲(即,在近端方向上)。即,开口874的壁在通常由箭头881示出的方向上迫使固定特征802向后。
更进一步地,如图8C所示,由于固定特征802的弹力/弹性特性,所以固定特性被配置成在穿过开口874之后返回到其插入前配置。即,如通常由箭头883所示,一旦固定构件被定位在耳蜗内,固定特征802就向外“弹开”或弹离承载构件804以返回到插入前配置。
类似于上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当外科医生停止将刺激组件818推动到耳蜗840中时,刺激组件818将具有在开口874的方向上迁移的趋势。这种趋势可能在刺激组件818内产生内部力和/或产生在近端方向上对刺激组件818施加(多个)偏置力的刺激组件与耳蜗850的相互作用。
如图8C所示,在图8C中由箭头877表示的对刺激组件818的(多个)偏置力使得固定特征802被迫压靠在与开口874相邻的耳蜗840的表面895。反过来,表面895在远端方向上对固定特征802施加力。(多个)远端力在图8C中由箭头897表示。尽管固定特征802被配置成向后弯曲(即,在近端方向上,承载构件804),但是固定特征具有足够硬度使得响应于力897,它们不会在向前(远端)方向上弯曲。如此,固定特征与表面895的接合将抵消偏置力877以防止刺激组件818通过开口874移出耳蜗。
尽管固定特征802被配置成防止刺激组件818迁移出耳蜗840,但是固定特征802并不妨碍手术移除刺激组件818。如上文所描述的,固定特征802被配置成使得偏置力877推动固定特征802靠在耳蜗壁上并且固定特征802具有足够硬度以抵抗向前方向上的弯曲。然而,当外科医生对刺激组件818的近端812施加足够张力时,固定特征802在穿过开口874时可以向前弯曲。因此,固定特征802被配置成与耳蜗壁一起操作以抵抗/抵消朝向开口874来自耳蜗840内的力,但是不抵抗对耳蜗840外部的刺激组件818施加的张力。
图8A至图8C图示了使用单个可压缩的凸缘形式的可压缩的固定特征的特定布置。应当理解,其它布置也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例如,在备选实施例中,两个相对的凸缘可以被设置在承载构件的相对侧上,并且操作基本上与参照图8A至图8C的凸缘所描述的相同。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多于两个的凸缘。
图9图示了其中提供了多个可压缩的固定特征的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实施例。更具体地,图9图示了包括三个可压缩的固定特征902、903和905的刺激组件918。每个设置(eachset)902、903和905包括被配置成如上文参照图8A至图8C所描述的周向凸缘。
一般而言,这三个可压缩的固定特征902、903和905被呈现以提供外科医生能够选择用于刺激组件918的几个最终位置的其中一个最终位置。这三个可压缩的固定特征902、903和905中的每个可压缩的固定特征被配置成在插入到接受者耳蜗中期间被压缩、并且此后返回到它们的原始配置。在张开配置中,每个可压缩的固定特征902、903和905可以与耳蜗的内表面一起操作以防止刺激组件918迁移出耳蜗。
本文中所描述和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不局限于本文中所公开的特定优选实施例的范围,由于这些实施例旨在作为本发明几个方面的说明,而不是限制。任何等同的实施例旨在落入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实际上,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除了本文中所示出的和所描述的那些之外,本发明的各种修改从前面的描述中将变得清楚。这些修改还旨在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用于通过耳蜗中的开口插入到接受者的所述耳蜗中的刺激组件,包括:
细长承载构件,所述细长承载构件具有近端和远端;
多个刺激触点,所述多个刺激触点沿着所述承载构件的至少第一表面设置;和
固定特征,所述固定特征形成在所述承载构件的所述近端并且被配置成在插入到所述耳蜗中之后防止所述刺激组件通过所述开口移出所述耳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刺激组件,其中,所述固定特征具有弹性特性和形状,使得在所述开口的方向上的力迫使所述固定特征与所述开口和所述耳蜗的侧壁之间的所述耳蜗的内表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刺激组件,其中,所述固定特征具有弹性特性和形状使得在所述开口的方向上的力迫使所述固定特征与所述开口和所述耳蜗的中间壁之间的所述耳蜗的内表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刺激组件,其中,所述固定特征包括形成为Z字形的所述承载构件的一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刺激组件,还包括:
形状元件,所述形状元件永久地设置在所述承载构件中,
其中,所述固定特征还包括形成为Z字形的所述形状元件的一部分,所述形成为Z字形的所述形状元件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承载构件的所述Z字形部分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刺激组件,其中,所述Z字形元件包括朝向所述承载构件的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近端角、以及背对所述承载构件的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远端角。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刺激组件,其中,所述形状元件包括背对所述承载构件的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近端角、以及朝向所述承载构件的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远端角。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刺激组件,其中,所述形状元件是镍钛诺合金线。
9.一种装置,包括:
细长承载构件,所述细长承载构件具有第一远端延伸部分和第二远端延伸部分;和
多个刺激触点,所述多个刺激触点沿着所述第二部分的至少第一表面设置,
其中,所述承载构件包括过渡区域,所述过渡区域具有形状使得所述细长承载构件的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承载构件的所述第一部分偏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过渡区域包括形成为Z字形的所述承载构件的一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过渡区域包括由线性段分开的至少两个相对角。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成形的过渡区域包括朝向所述承载构件的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近端角、以及背对所述承载构件的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远端角。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形状元件包括背对所述承载构件的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近端角、以及背对所述承载构件的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远端角。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承载构件被配置成经由开口插入到接受者的耳蜗中,并且其中所述过渡区域具有弹性特性和形状,使得在所述开口的方向上的力迫使所述过渡区域与所述开口和所述耳蜗的侧壁之间的所述耳蜗的内表面接触。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承载构件被配置成经由开口插入到接受者耳蜗中,并且其中所述过渡区域具有弹性特性和形状,使得在所述开口的所述方向上的力迫使所述过渡区域与所述开口和所述耳蜗的中间壁之间的所述耳蜗的内表面接触。
16.一种用于通过耳蜗中的开口植入到接受者的所述耳蜗中的刺激组件,包括:
细长承载构件,所述细长承载构件具有近端部分和远端部分;
多个刺激触点,所述多个刺激触点沿着所述远端部分的至少第一表面设置;和
固定特征,所述固定特征包括形成为Z字形的所述承载构件的一部分,使得所述细长承载构件的所述远端部分与所述承载构件的所述近端部分偏离。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刺激组件,其中,所述固定特征具有弹性特性和形状,使得在所述开口的所述方向上的力迫使所述固定特征与所述开口和所述耳蜗的侧壁之间的所述耳蜗的内表面接触。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刺激组件,其中,所述固定特征具有弹性特性和形状,使得在所述开口的所述方向上的力迫使所述固定特征与所述开口和所述耳蜗的中间壁之间的所述耳蜗的内表面接触。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刺激组件,还包括:
形状元件,所述形状元件永久地设置在所述承载构件中,
其中,所述固定特征还包括形成为Z字形的所述形状元件的一部分,所述形成为Z字形的所述形状元件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承载构件的所述Z字形部分中。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刺激组件,其中,所述形状元件是镍钛诺合金线。
CN201480059121.1A 2013-10-28 2014-10-24 刺激组件的固定特征 Active CN1058136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064,586 US9375565B2 (en) 2013-10-28 2013-10-28 Stimulating assembly fixation features
US14/064,586 2013-10-28
PCT/IB2014/065587 WO2015063661A1 (en) 2013-10-28 2014-10-24 Stimulating assembly fixation featur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13604A true CN105813604A (zh) 2016-07-27
CN105813604B CN105813604B (zh) 2017-10-27

Family

ID=52996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59121.1A Active CN105813604B (zh) 2013-10-28 2014-10-24 刺激组件的固定特征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9375565B2 (zh)
EP (1) EP3062743B1 (zh)
CN (1) CN105813604B (zh)
WO (1) WO201506366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88977A (zh) * 2016-09-15 2019-04-26 Med-El电气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部分插入的耳蜗植入物的术后完全插入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14362368B2 (en) * 2013-12-12 2018-10-04 Hollister Incorporated Flushable catheters
AU2015217381B2 (en) * 2014-02-11 2017-03-16 Med-El Elektromedizinische Geraete Gmbh Electrode with anti-spring back component
US9744346B2 (en) 2014-07-17 2017-08-29 Cochlear Limited Implantable stimulating assembly arrangements
WO2017011639A1 (en) * 2015-07-15 2017-01-19 Med-El Elektromedizinische Geraete Gmbh Electrode lead that avoids electrode array migration from the cochlea
CN107921264A (zh) * 2015-08-28 2018-04-17 科利耳有限公司 可植入刺激组件
WO2017072733A1 (en) * 2015-10-30 2017-05-04 Cochlear Limited Implantable stimulating assembly
DE102016110137A1 (de) * 2016-06-01 2017-12-07 Medizinische Hochschule Hannover Formadaptives medizinisches Implantat sowie Verwendung einer elektrischen Signalquelle
US11426582B1 (en) 2018-05-22 2022-08-30 Cochlear Limited Progressive insertion middle ear protector
FR3089432B1 (fr) 2018-12-10 2021-07-02 Pommier S C E B P Rampe de pulverisation a jets universell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89094B1 (en) * 1999-05-14 2005-05-03 Advanced Bionics Corporation Electrode array for hybrid cochlear stimulator
US20090254163A1 (en) * 2007-03-20 2009-10-08 Cochlear Limited Securing an implanted medical device in a patient
CN102361665A (zh) * 2009-02-06 2012-02-22 Med-El电气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具有可变机械调节布线的植入式电极
US20130245569A1 (en) * 2012-03-15 2013-09-19 Med-El Elektromedizinische Geraete Gmbh Accessory Device for Inner Ear Drug Delivery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230595C (en) 1995-09-20 2002-08-20 Cochlear Limited Bioresorbable polymer use in cochlear and other implants
US6321125B1 (en) * 1998-08-26 2001-11-20 Advanced Bionics Corporation Cochlear electrode system including distally attached flexible positioner
EP1604626B1 (en) 1999-05-21 2008-12-10 Cochlear Limited A cochlear implant electrode array
US6628991B2 (en) 2000-04-28 2003-09-30 Advanced Bionics Corporation Minimally-invasive access into the cochlea for electrode insertion and fluid delivery
US20080154339A1 (en) 2006-12-21 2008-06-26 Cochlear Limited Electrically Nonconductive Occludent For Tissue Openings
WO2008058232A2 (en) 2006-11-08 2008-05-15 Massachusetts Eye & Ear Infirmary Spatially-focused actuation in a neural prosthesis
US9402990B2 (en) 2007-03-20 2016-08-02 Cochlear Limited Securing an implanted medical device in a patient
US8019443B2 (en) 2008-04-01 2011-09-13 Boston Scientific Neuromodulation Corporation Anchoring units for leads of implantable electric stimul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US9037267B2 (en) * 2010-05-27 2015-05-19 Advanced Bionics Llc Cochlear lead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89094B1 (en) * 1999-05-14 2005-05-03 Advanced Bionics Corporation Electrode array for hybrid cochlear stimulator
US20090254163A1 (en) * 2007-03-20 2009-10-08 Cochlear Limited Securing an implanted medical device in a patient
CN102361665A (zh) * 2009-02-06 2012-02-22 Med-El电气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具有可变机械调节布线的植入式电极
US20130245569A1 (en) * 2012-03-15 2013-09-19 Med-El Elektromedizinische Geraete Gmbh Accessory Device for Inner Ear Drug Delivery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88977A (zh) * 2016-09-15 2019-04-26 Med-El电气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部分插入的耳蜗植入物的术后完全插入
US10953226B2 (en) 2016-09-15 2021-03-23 Med-El Elektromedizinische Geraete Gmbh Full postoperative insertion of partially inserted cochlear implants
CN109688977B (zh) * 2016-09-15 2021-10-08 Med-El电气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部分插入的耳蜗植入物的术后完全插入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62743A1 (en) 2016-09-07
CN105813604B (zh) 2017-10-27
EP3062743B1 (en) 2019-03-13
US20150119967A1 (en) 2015-04-30
EP3062743A4 (en) 2017-07-19
US20160263371A1 (en) 2016-09-15
WO2015063661A1 (en) 2015-05-07
US9375565B2 (en) 2016-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13604A (zh) 刺激组件的固定特征
US20210244944A1 (en) Implantable stimulating assembly
CA2230595C (en) Bioresorbable polymer use in cochlear and other implants
US7555352B2 (en) Implantable carrier member having a non-communicative lumen
EP1339361B1 (en) Pre-curved cochlear implant electrode array
CN105960262B (zh) 具有防回弹部件的电极
AU2017210502B2 (en) Impact protection for implantable electric lead
US20160317801A1 (en) Mid-scalar electrode array
EP0971660B1 (en) Bioresorbable polymer use in cochlear and other implants
US20220047864A1 (en) Self-Curling Cochlear Electrode Lead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7847735A (zh) 避免电极阵列从耳蜗迁移的电极引线
US20220296883A1 (en) Implantable carrier with embedded stabiliz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Patentee after: Cochlear Ltd

Address before: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Patentee before: Cochlear Americas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