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13157A - 频带更换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频带更换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13157A
CN105813157A CN201410844199.6A CN201410844199A CN105813157A CN 105813157 A CN105813157 A CN 105813157A CN 201410844199 A CN201410844199 A CN 201410844199A CN 105813157 A CN105813157 A CN 1058131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frequency band
replacement request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4419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13157B (zh
Inventor
尚颖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ells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ells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ells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ells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84419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13157B/zh
Priority to PCT/CN2015/081276 priority patent/WO2016107087A1/zh
Publication of CN1058131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131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131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131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频带更换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第一基站接收终端在确定第二基站在第一频带上发送的无线信号强度高于门限值后发送的用于标识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其中,终端预先接入第一基站,并在第一频带上与第一基站进行通信;第一基站根据上述标识信息触发向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的流程,通过本发明,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在无线通信中由于多个个人或运营商使用同一频带提供无线通信服务而导致通信干扰严重的问题,进而达到了降低通信干扰的效果。

Description

频带更换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频带更换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无线通信包括在授权licensed频带上和在非授权Unlicensed频带上进行的无线通信,在licensed频带上进行的无线通信例如现在的移动通信运营商(如中国移动)提供的通信,这类无线通信所占用的频带是被某移动通信运营商(下文称为运营商)单独使用,而运营商针对该频带资源进行管理和优化(例如控制工作在该频带的接入设备的密度、发送功率、天线倾角等),从而保证在该频带所提供的无线通信服务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而在Unlicensed频带上进行的无线通信例如现在的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简称为WLAN),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这段频谱进行无线通信的传输。
Licensed频带通常通过购买或由政府分配来获取,因此成本较高且资源非常有限,但由于该频带通常由一家运营商独享,现有技术中运营商对Licensed频带的使用通常是运营商根据业务量和干扰等情况合理部署接入设备,而这些接入设备一旦连接上运营商的网络即为无线终端提供无线接入服务;但是,未来可能会出现一类Licensed频谱划分给运营商使用,但多个运营商可以共用这段频谱。这就会造成,同一区域可能会有多个运营商的设备在该频带上发送无线信号,造成干扰严重并影响无线通信业务的开展。
而Unlicensed资源广泛且可以随意使用,但正由于这种随意性造成干扰非常严重,例如现在广泛使用的wifi技术工作在Unlicensed频带,同样,同一区域内可能会有很多设备在该频带上发送无线信号,造成干扰严重并影响无线通信业务的开展。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在无线通信中多个个人或运营商使用同一频带提供无线通信服务而导致干扰严重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频带更换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在无线通信中由于多个个人或运营商使用同一频带提供无线通信服务而导致通信干扰严重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频带更换方法,包括:第一基站接收终端在确定第二基站在第一频带上发送的无线信号强度高于门限值后发送的用于标识所述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其中,所述终端预先接入所述第一基站,并在所述第一频带上与所述第一基站进行通信;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标识信息触发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的流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标识信息触发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所述频带更换请求的流程包括: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基站的地址;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第二基站的地址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其中,所述频带更换请求中携带有供所述第二基站确定是否进行频带更换的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基站的地址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基站中预先存储的基站地址与基站的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二基站的地址;所述第一基站通过预定网络设备确定与所述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二基站的地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标识信息触发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所述频带更换请求的流程包括:所述第一基站通过向预定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基站的预定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信息来触发由所述预定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的流程,其中,所述第二基站的预定标识信息为根据所述第二基站的所述标识信息所获取的,所述预定标识信息和所述标识信息为相同或不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标识信息触发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所述频带更换请求的流程包括: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标识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基站的频带更换请求资源;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所述频带更换请求资源上发送频带更换请求信号的指示,其中,所述频带更换请求信号包括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信号PUCCH或探测参考信号SRS。
进一步地,所述标识信息包括用于标识所述第二基站的地址的地址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信息,所述标识信息为所述终端通过检测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无线信号所获取的,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标识信息触发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所述频带更换请求的流程包括: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信息判断是否触发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的流程;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基站依据所述第二基站的地址标识信息触发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所述频带更换请求,或者,依据所述第二基站的地址标识信息触发由预定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所述频带更换请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信息判断是否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包括:所述第一基站判断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是否早于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所述第一基站在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确定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所述频带更换请求。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频带更换方法,包括:终端在确定第二基站在第一频带上发送的无线信号强度高于门限值后向所述终端接入的第一基站发送用于触发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的流程的所述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其中,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频带上与所述第一基站进行通信。
进一步地,在所述终端向所述终端连接的第一基站发送所述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之后,还包括: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二基站的频带更换请求资源上发送频带更换请求信号的指示,其中,所述频带更换请求信号包括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信号PUCCH或探测参考信号SRS;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指示在所述第二基站的频带更换请求资源上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所述频带更换请求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标识信息包括用于标识所述第二基站的地址的地址标识信息和/或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信息,所述标识信息为所述终端通过检测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无线信号所获取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频带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基站接收第一基站根据与所述第一基站连接的终端上报的所述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发送的频带更换请求,其中,所述第二基站接收所述频带更换请求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二基站接收所述第一基站直接发送的所述频带更换请求;所述第二基站通过预定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所述频带更换请求;所述第二基站通过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所述频带更换请求;所述第二基站根据所述频带更换请求进行频带更换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频带更换请求中携带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信息,所述第二基站根据所述频带更换请求进行频带更换处理包括:所述第二基站判断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是否早于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所述第二基站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频带更换请求进行频带更换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频带更换方法,包括:预定网络设备获取第一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的起始使用时间和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频带更换请求,其中,所述频带更换请求为所述第一基站在接收接入所述第一基站的终端上报的所述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后上报的,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频带上与所述第一基站进行通信;所述预定网络设备根据获取的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和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的起始使用时间确定进行频带更换的基站,其中,进行频带更换的基站包括所述第一基站或所述第二基站;所述预定网络设备向确定进行频带更换的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
进一步地,所述预定网络设备获取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包括以下方式至少之一:通过接收第一基站周期性上报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的方式、通过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在预定时间内上报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的方式;所述预定网络设备获取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包括以下方式至少之一:通过接收第二基站周期性上报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的方式、通过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在预定时间内上报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的方式、通过由所述第一基站上报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的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频带更换装置,该装置应用于第一基站中,包括: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在确定第二基站在第一频带上发送的无线信号强度高于门限值后发送的用于标识所述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其中,所述终端预先接入所述第一基站,并在所述第一频带上与所述第一基站进行通信;触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标识信息触发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的流程。
进一步地,所述触发模块包括: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基站的地址,其中,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基站中预先存储的基站地址与基站的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二基站的地址;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通过预定网络设备确定与所述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二基站的地址;第一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基站的地址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其中,所述频带更换请求中携带有供所述第二基站确定是否进行频带更换的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触发模块包括:第二发送单元,用于通过向预定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基站的预定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信息来触发由所述预定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的流程,其中,所述第二基站的预定标识信息为根据所述第二基站的所述标识信息所获取的,所述预定标识信息和所述标识信息为相同或不同。
进一步地,所述触发模块包括: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标识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基站的频带更换请求资源;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所述频带更换请求资源上发送频带更换请求信号的指示,其中,所述频带更换请求信号包括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信号PUCCH或探测参考信号SRS。
进一步地,所述标识信息包括用于标识所述第二基站的地址的地址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信息,所述标识信息为所述终端通过检测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无线信号所获取的,所述触发模块包括:第一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信息判断是否触发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的流程,其中,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包括: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是否早于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第三确定子单元,用于在判断子单元的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确定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第四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触发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所述频带更换请求,或者,依据所述第二基站的地址标识信息触发由预定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所述频带更换请求。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频带更换装置,该装置应用于终端中,包括: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终端确定第二基站在第一频带上发送的无线信号强度高于门限值后向所述终端接入的第一基站发送用于触发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的流程的所述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其中,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频带上与所述第一基站进行通信。
进一步地,所述频带更换装置还包括: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二基站的频带更换请求资源上发送频带更换请求信号的指示,其中,所述频带更换请求信号包括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信号PUCCH或探测参考信号SRS;第二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指示在所述第二基站的频带更换请求资源上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所述频带更换请求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频带更换装置,该装置应用于第二基站中,包括: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基站根据与所述第一基站连接的终端上报的所述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发送的频带更换请求,其中,所述第二基站接收所述频带更换请求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二基站接收所述第一基站直接发送的所述频带更换请求;所述第二基站通过预定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所述频带更换请求;所述第二基站通过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所述频带更换请求;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频带更换请求进行频带更换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频带更换请求中携带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信息,所述处理模块包括: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是否早于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频带更换请求进行频带更换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频带更换装置,该装置应用于预定网络设备中,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的起始使用时间和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频带更换请求,其中,所述频带更换请求为所述第一基站在接收接入所述第一基站的终端上报的所述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后上报的,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频带上与所述第一基站进行通信;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获取的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和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的起始使用时间确定进行频带更换的基站,其中,进行频带更换的基站包括所述第一基站或所述第二基站;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向确定进行频带更换的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
通过本发明,采用第一基站接收终端在确定第二基站在第一频带上发送的无线信号强度高于门限值后发送的用于标识所述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其中,所述终端预先接入所述第一基站,并在所述第一频带上与所述第一基站进行通信;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标识信息触发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的流程,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在无线通信中由于多个个人或运营商使用同一频带提供无线通信服务而导致通信干扰严重的问题,进而达到了降低通信干扰的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种频带更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种频带更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种频带更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种频带更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种频带更换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种频带更换装置中触发模块54的第一种结构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种频带更换装置中触发模块54的第二种结构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种频带更换装置中触发模块54的第三种结构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种频带更换装置中触发模块54的第四种结构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种频带更换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种频带更换装置的优选结构框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种频带更换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中频带更换装置中处理模块124的结构框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种频带更换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频带更换方法的流程图一;
图1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频带更换方法流程图二;
图1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频带更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三的频带更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四的频带更换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频带更换方法,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种频带更换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第一基站接收终端在确定第二基站在第一频带上发送的无线信号强度高于门限值后发送的用于标识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其中,终端预先接入第一基站,并在第一频带上与第一基站进行通信;
步骤S104,第一基站根据上述标识信息触发向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的流程。
通过上述步骤,当第二基站对第一基站的通信干扰足够大时,采用第一基站根据终端上报的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来触发让第二基站进行频带更换的流程,可以有效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在无线通信中由于多个个人或运营商使用同一频带提供无线通信服务而导致通信干扰严重的问题,进而达到了降低通信干扰的效果。
上述第一基站根据标识信息触发向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的流程包括:第一基站根据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确定第二基站的地址;第一基站根据第二基站的地址向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其中,该频带更换请求中携带有供第二基站确定是否进行频带更换的第一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信息。
第一基站根据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确定第二基站的地址时,可以采用多种确定方式,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至少之一来确定第二基站的地址信息:第一基站根据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以及第一基站中预先存储的基站地址与基站的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确定第二基站的地址;第一基站通过预定网络设备确定与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二基站的地址。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基站可以根据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触发向该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的流程,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该触发流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第一基站通过向预定网络设备发送第二基站的预定标识信息和第一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信息来触发由预定网络设备向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的流程,其中,该第二基站的预定标识信息为根据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所获取的,预定标识信息和标识信息为相同或不同,该预定标识信息可以是在接收的终端上报的标识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的与第二基站相关的信息,例如,该预定标识信息可以为第二基站的互联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简称为IP)地址,该标识信息可以是该第二基站的物理小区标识(Identifier,简称为ID)。
第一基站根据标识信息触发向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的流程包括:第一基站根据上述标识信息确定第二基站的频带更换请求资源;该第一基站向终端发送用于指示该终端在频带更换请求资源上发送频带更换请求信号的指示,其中,该频带更换请求信号包括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UplinkControlChannel,简称为PUCCH)PUCCH信号或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ReferenceSignal,简称为SRS)。即,不同的基站对应不同的频带更换请求资源,终端可以在与第二基站对应的频带更换请求资源上发送信号,第一基站只需要去该频带更换请求资源上检测信号即可。
上述标识信息可以包括用于标识第二基站的地址的地址标识信息和/或该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信息,该标识信息为终端通过检测第二基站发送的无线信号所获取的,第一基站根据上述标识信息触发向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的流程包括:第一基站根据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信息判断是否触发向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的流程;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第一基站依据第二基站的地址标识信息触发由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或者,依据该第二基站的地址标识信息触发由预定网络设备向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
第一基站根据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信息判断是否向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可以采用如下判断方式:第一基站判断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是否早于第一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第一基站在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确定向该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即,先使用该第一频带的基站可以继续使用该第一频带,而后使用该第一频带的基站需要更换至其他的频带。其中,第一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可以是第一基站最近一次开始持续使用第一频带的时间,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可以是第二基站最近一次开始持续使用第一频带的时间。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种频带更换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2,终端在确定第二基站在第一频带上发送的无线信号强度高于门限值后向该终端接入的第一基站发送用于触发向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的流程的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其中,该终端在第一频带上与第一基站进行通信。
通过上述方法,当终端检测到第二基站在第一频带上足够对第一基站产生干扰时,会向第一基站发送该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以此触发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的流程,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无线通信中由于多个个人或运营商使用同一频带提供无线通信服务而导致通信干扰严重的问题,进而达到了降低通信干扰的效果。
在终端向该终端连接的第一基站发送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之后,还包括:终端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该终端在第二基站的频带更换请求资源上频带更换请求信号的指示,其中,该频带更换请求信号包括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信号或探测参考信号SRS;终端根据上述指示在第二基站的频带更换请求资源上向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信号。
上述标识信息可以包括用于标识第二基站的地址的地址标识信息和/或该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信息,该标识信息为终端通过检测第二基站发送的无线信号所获取的。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种频带更换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2,第二基站接收第一基站根据与该第一基站连接的终端上报的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发送的频带更换请求,其中,该第二基站接收频带更换请求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二基站接收第一基站直接发送的频带更换请求;第二基站通过预定网络设备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频带更换请求;第二基站通过终端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频带更换请求;
步骤S304,第二基站根据频带更换请求进行频带更换处理。
通过上述步骤,当第二基站和第一基站均在第一频带上进行通信时,第二基站会根据第一基站上报的标识信息进行频带更换处理,从而避免二者间的干扰,有效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无线通信中由于多个个人或运营商使用同一频带提供无线通信服务而导致通信干扰严重的问题,进而达到了降低通信干扰的效果。
上述频带更换请求中可以携带第一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信息,第二基站根据上述频带更换请求进行频带更换处理包括:第二基站判断第一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是否早于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第二基站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根据频带更换请求进行频带更换处理。也就是说,当第一基站早于第二基站使用第一频带时,该第二基站会切换自己使用的频带,从而避免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间的相互干扰。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种频带更换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02,预定网络设备获取第一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的起始使用时间和第一基站发送的频带更换请求,其中,该频带更换请求为第一基站在接收接入第一基站的终端上报的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后上报的,该终端在第一频带上与第一基站进行通信;
步骤S404,预定网络设备根据获取的第一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和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的起始使用时间确定进行频带更换的基站,其中,进行频带更换的基站包括第一基站或第二基站;
步骤S406,预定网络设备向确定进行频带更换的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
通过上述步骤,由预定的网络设备根据第一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和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来确定需要进行频带更换的基站,即,两个基站中,较晚使用第一频带的基站是需要进行频带更换的,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无线通信中由于多个个人或运营商使用同一频带提供无线通信服务而导致通信干扰严重的问题,进而达到了降低通信干扰的效果。
预定网络设备获取第一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包括以下方式至少之一:通过接收第一基站周期性上报第一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的方式、通过接收第一基站在预定时间内上报第一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的方式;
预定网络设备获取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包括以下方式至少之一:通过接收第二基站周期性上报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的方式、通过接收第二基站在预定时间内上报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的方式、通过由第一基站上报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的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频带更换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种频带更换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可以应用于第一基站中,如图5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一接收模块52和触发模块54,下面对该装置进行说明。
第一接收模块52,用于接收终端在确定第二基站在第一频带上发送的无线信号强度高于门限值后发送的用于标识该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其中,终端预先接入第一基站,并在第一频带上与第一基站进行通信;触发模块54,连接至上述第一接收模块52,用于根据标识信息触发向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的流程。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种频带更换装置中触发模块54的第一种结构框图,如图6所示,该触发模块54包括第一确定单元62和第一发送单元64,其中,该第一确定单元62包括第一确定子单元622和/或第二确定子单元624,下面对该触发模块54进行说明。
第一确定单元62,用于根据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确定第二基站的地址,其中,该第一确定单元62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确定子单元622,用于根据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以及第一基站中预先存储的基站地址与基站的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确定第二基站的地址;第二确定子单元624,用于通过预定网络设备确定与该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二基站的地址;
第一发送单元64,连接至上述第一确定单元62,用于根据第二基站的地址向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其中,该频带更换请求中携带有供第二基站确定是否进行频带更换的第一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信息。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种频带更换装置中触发模块54的第二种结构框图,如图7所示,该触发模块54包括第二发送单元72,下面对其进行说明。
第二发送单元72,用于通过向预定网络设备发送第二基站的预定标识信息和第一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信息来触发由预定网络设备向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的流程,其中,该第二基站的预定标识信息为根据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所获取的,该预定标识信息和标识信息为相同或不同。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种频带更换装置中触发模块54的第三种结构框图,如图8所示,该触发模块54包括第二确定单元82和第三发送单元84,下面对该触发模块54进行说明。
第二确定单元82,用于根据标识信息确定第二基站的频带更换请求资源;第三发送单元84,连接至上述第二确定单元82,用于向终端发送用于指示该终端在频带更换请求资源上发送频带更换请求信号的指示,其中,该频带更换请求信号包括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信号PUCCH或探测参考信号SRS。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种频带更换装置中触发模块54的第四种结构框图,其中,上述标识信息包括用于标识第二基站的地址的地址标识信息和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信息,标识信息为终端通过检测第二基站发送的无线信号所获取的,如图9所示,该触发模块54包括第一判断单元92和第四发送单元94,其中,该第一判断单元92包括判断子单元922和第三确定子单元924,下面对该触发模块54进行说明。
第一判断单元92,用于根据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信息判断是否触发向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的流程,其中,该第一判断单元92包括:判断子单元922,用于判断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是否早于第一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第三确定子单元924,连接至上述判断子单元922,用于在判断子单元922的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确定向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
第四发送单元94,连接至上述第一判断单元92,用于在第一判断单元92的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触发由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或者,依据第二基站的地址标识信息触发由预定网络设备向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种频带更换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应用于终端中,如图10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一发送模块102,下面对该装置进行说明:
第一发送模块102,用于在终端确定第二基站在第一频带上发送的无线信号强度高于门限值后向终端接入的第一基站发送用于触发向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的流程的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其中,该终端在第一频带上与第一基站进行通信。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种频带更换装置的优选结构框图,如图11所示,该装置除包括图10所示的所有模块外,还包括第二接收模块112和第二发送模块114,下面对该装置进行说明。
第二接收模块112,连接至上述第一发送模块102,用于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终端在第二基站的频带更换请求资源上发送频带更换请求信号的指示,其中,该频带更换请求信号包括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信号PUCCH或探测参考信号SRS;第二发送模块114,连接至上述第二接收模块112,用于根据指示在第二基站的频带更换请求资源上向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信号。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种频带更换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应用于第二基站中,该装置包括第三接收模块122和处理模块124,下面对该装置进行说明。
第三接收模块122,用于接收第一基站根据与该第一基站连接的终端上报的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发送的频带更换请求,其中,该第二基站接收频带更换请求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二基站接收第一基站直接发送的频带更换请求;第二基站通过预定网络设备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频带更换请求;第二基站通过终端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频带更换请求;处理模块124,连接至上述第三接收模块122,用于根据频带更换请求进行频带更换处理。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种频带更换装置中处理模块124的结构框图,其中,上述频带更换请求中携带第一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信息,如图13所示,该处理模块124包括第二判断单元132和处理单元134,下面对该处理模块124进行说明。
第二判断单元132,用于判断第一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是否早于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处理单元134,连接至上述第二判断单元132,用于在第二判断单元132的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根据频带更换请求进行频带更换处理。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种频带更换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应用于预定网络设备中,包括获取模块142、确定模块144和第三发送模块146,下面对该装置进行说明。
获取模块142,用于获取第一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的起始使用时间和第一基站发送的频带更换请求,其中,该频带更换请求为第一基站在接收接入第一基站的终端上报的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后上报的,该终端在第一频带上与第一基站进行通信;确定模块144,连接至上述获取模块142,用于根据获取的第一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和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的起始使用时间确定进行频带更换的基站,其中,进行频带更换的基站包括该第一基站或该第二基站;第三发送模块146,连接至上述确定模块144,用于向确定进行频带更换的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频带更换方法的流程图一,如图15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502,终端检测到来自第二基站发送的在第一频带上的无线信号强度高于门限,其中,该终端接入第一基站并在第一频带上与第一基站进行无线通信;
步骤S1504,终端向第一基站报告从第二基站发送的信号中获取到的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
步骤S1506,第一基站根据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确定第二基站的地址;
步骤S1508,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
在实际中,同一区域可能会出现多个基站,并由不同的运营商来运营,因此无法实现统一控制和管理。虽然终端在第一频带上与第一基站进行无线通信,但很可能在距离第一基站不远的地方也存在第二基站工作在第一频带,这样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发送的无线信号相互之间存在干扰,导致终端的通信受到影响。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终端检测第二基站发送的在第一频带上的无线信号,若高于门限,则判断干扰足够大,则向第一基站报告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其中,该标识信息是终端从第二基站发送的信号中获取的(获取该信息与终端检测第二基站发送的在第一频带上的无线信号的先后顺序不限定),例如终端读取第二基站发送的广播信号获取该消息(例如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简称为LTE)系统中的主信息块(MasterInformationBlock,简称为MIB)或系统信息块(SystemInformationBlock,简称为SIB)信息)。
第一基站收到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之后,确定第二基站的地址,并向其发送频带更换请求,以便于第二基站更换频带,避免这两个基站之间的干扰。
例如,终端报告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是第二基站的小区全球IDcellGlobalId,其中包括公共陆地移动网络标识(PublicLandMobileNetwork-Identity,简称为PLMN-Identity)和小区标识CellIdentity,其中PLMN-Identity承载运营商的信息,例如中国移动的PLMN为46000、46002或46007,中国联通的PLMN为46001或46006,等等;CellIdentity承载运营商对该基站的编号。通过这些信息,就能唯一识别第二基站。
第一基站收到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之后,就根据该信息确定第二基站的地址,便于向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使第二基站更换频带,就避免终端在第一频带上受到的干扰。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由终端向第一基站上报第二基站的信息,并且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的方式,能够有效解决基站间的干扰问题,并且还能避免隐藏节点的问题,也即是,即使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之间无法检测到对方从而导致无法检测到彼此之间的干扰(互为隐藏节点,通常由于墙壁或其它遮挡物导致),也能通过终端来检测干扰并报告第一基站以解决干扰问题。
上述的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应用于Licensed或Unlicensed频带,例如第二基站原先工作在第一Licensed频带,收到频带更换信息之后则更换到第二Licensed频带;或者原先工作在第一Unlicensed频带,收到频带更换信息之后则更换到第二Unlicensed频带;或者原先工作在第一Licensed频带,收到频带更换信息之后则更换到第二Unlicensed频带,等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之间的连接不限,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进行,有线方式例如铜线、光纤连接等,无线方式例如使用wifi协议、LTE协议或其它无线通信协议/规范进行的无线连接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终端形式不限,可以是移动电话机(或手机),或者其它能够发送或接收无线信号的设备,包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简称为PDA)、无线调制调解器、无线通信装置、手持装置、膝上型计算机、无绳电话、无线本地回路(WirelessLocalLoop,简称为WLL)站、能够将移动信号转换为wifi信号的客户终端设备(CustomerPremiseEquipment,简称为CPE)或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简称为Mifi)、智能家电、或其它不通过人的操作就能自发与移动通信网络通信的设备等。
基站的形式不限,可以是宏基站(MacroBaseStation)、微基站(PicoBaseStation)、节点NodeB、增强型基站(EvolvedNodeB,简称为ENB)、家庭增强型基站(FemtoeNB或HomeeNodeB(HENB))、中继站、接入点、射频拉远单元(RemoteRadioUnit,简称为RRU)、射频拉远头(RemoteRadioHead,简称为RRH)等。
基站与终端之间的空中接口不限,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简称为WCDMA)、码分多址2000(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2000,简称为CDMA2000)、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forMicrowaveAccess,简称为WiMAX)、LTE、LTE-Advanced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上述地址不限,优选是IP地址。
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的频带更换请求中包括第一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信息;第二基站根据该信息判断是否更换频带。
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可能分别由不同运营商部署或不同家庭部署,他们对频带的使用权应该是公平的;为了解决干扰问题,本发明提出“先到先得”的方式,即哪个基站先占用第一频带,则导致干扰的后用者应该避开,以统一的规则从而达到自律的效果。因此在本发明中,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的频带更换请求中包括第一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信息,第二基站将该时间信息与自身开始使用的时间对比,若自身更早,则不更换频带,否则就要更换频带避免对终端的干扰。
图1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频带更换方法流程图二,如图16所示,该流程图所包括的步骤除了图15所示的所有步骤外,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602,第二基站比较第一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与自身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若第一基站更早,则更换自身工作频带;
步骤S1604,如果第二基站更早,则向第一基站反馈否定应答,并继续在第一频带上工作。
也就是说,若第二基站相对于第一基站更早使用第一频带,则不需更换频带,并向第一基站反馈否定应答;第一基站若收到否定应答,则应该更换第一基站的工作频带以避免对接入第二基站的终端的干扰。
第一基站提前存储基站地址与基站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收到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之后,根据该映射关系确定第二基站的地址;或者第一基站将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发送给其它网络设备(同上述的预定网络设备),并接收来自其它网络设备响应的第二基站的地址。
由于在相关技术中的LTE协议中,终端上报的cellGlobalId仅包括PLMN-Identity和CellIdentity,第一基站还不知道第二基站的物理地址(例如IP地址)从而无法根据该信息直接寻址第二基站。关于第一基站如何寻址第二基站的方法,可以是第一基站预先存储第二基站的cellGlobalId(或PLMN-Identity和CellIdentity)与第二基站的地址的映射关系(例如,映射表);当第一基站收到终端上报的第二基站的cellGlobalId信息之后,就能够根据该信息寻址到第二基站,并向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其中,该映射关系优选是提前存储在第一基站中,或由其它设备提前发送给第一基站(例如,第一基站在部署时就收到其它设备发送的相邻小区的映射关系信息,等等)。
或者,第一基站将第二基站的cellGlobalId发送给其它网络设备,后者根据该信息、再结合自身存储的cellGlobalId与基站地址的映射关系、获取第二基站的地址信息,再发送给第一基站。相对于上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更加统一,避免了第一基站需要存储大量的映射关系信息,也避免了属于某一运营商的第一基站无法获取其它运营商的基站的信息。
其中,其它网络设备的形式不限,可以是连接到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的任何设备,优选是云端存储的服务器,能够向第一和第二基站发送指示。
实施例二
图1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频带更换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7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702,终端检测到来自第二基站发送的在第一频带上的无线信号强度高于门限,其中,该终端接入第一基站并在第一频带上与第一基站进行无线通信;
步骤S1704,终端向第一基站报告从第二基站发送的信号中获取到的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
步骤S1706,第一基站向其它网络设备发送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便于其它网络设备根据该信息向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
步骤S1708,其它网络设备确定需要进行频带切换的基站,并向确定的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
不同于实施例一,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基站可以不直接向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而是将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发送给其它网络设备,由其它网络设备向第二基站发送该请求。
与实施例一类似,其它网络设备需要存储基站的标识信息与基站的地址的映射关系,便于获取第二基站的地址并向其发送频带更换请求。
实际上,其它网络设备是一个第三方的“公平”的角色,优选不属于其中一个运营商,因此,其它网络设备收到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之后,还有可能判断应该向第一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
其它网络设备根据基站开始使用第一频带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选择性地向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
与实施例一类似,这里仍然基于时间来判断是否更换频带。其中,其它网络设备获取第一和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即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并根据该信息来判断是向第一还是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如果第一基站更早使用第一频带,则向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反之亦然。
其它网络设备对基站开始使用第一频带的时间信息的获取,可以由基站周期性地上报其它网络设备,或者基站一旦更换频带之后就上报其它网络设备,或者在发生本发明的干扰情况时上报其它网络设备等等。上报的方式也可以是各基站各自上报,或者由第一基站获取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信息再发送给其它网络设备。
实施例三
图1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三的频带更换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8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802,终端检测到来自第二基站发送的在第一频带上的无线信号强度高于门限,其中,该终端接入第一基站并在第一频带上与第一基站进行无线通信;
步骤S1804,终端向第一基站报告从第二基站发送的信号中获取到的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
步骤S1806,第一基站根据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向终端发送指示,触发终端使用特定的频带更换请求资源发送信号其中,该信号可以包括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信号或探测参考信号SRS,便于第二基站收到该信号并避免使用第一频带;
步骤S1808,终端在频带更换请求资源上向第二基站发送信号;
步骤S1810,第二基站在收到终端发送的信号后,进行频带更换处理。
不同于前述的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向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的实体变为终端,而不是第一基站或其它网络设备。由于第一基站附近还可能有若干基站,为了便于将频带更换请求发送到第二基站而非其它基站,本发明提出不同基站对应不同的频带更换请求资源。终端接收第二基站发送的信号并获取第二基站的标识,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一基站根据该消息指示终端在第二基站对应的频带更换请求资源上发送信号,第二基站只需在该资源上检测信号,收到之后则更换频带。
为了达到公平性,终端还可以向第二基站再发送其它信息,或者第二基站由其它网络设备获取这些信息,例如第一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信息等,便于第二基站在收到频带更换请求之后,判断是否需要更换频带,本发明不限。
其中,终端发送的信号可以是LTE系统中的PUCCH或SRS信号。该信号的资源是时间、频率或正交码资源,例如,在LTE系统中,每个传输时间间隔(TTI)长度为1ms,系统带宽分为若干物理资源块(PRB),在相同PRB上可以同时承载多个PUCCH或SRS并通过正交码避免相互之间的干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基站可以向终端发送信令,触发终端在第二基站对应的资源上发送PUCCH或SRS,例如以10ms为周期检测编号为1的PRB上的第a个正交码资源,第二基站仅需检测这些资源上的信号即可,当检测到则认为需要更换频带。
实施例四
图1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四的频带更换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9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902,终端检测到来自第二基站发送的在第一频带上的无线信号强度高于门限,其中,终端接入第一基站并在第一频带上与第一基站进行无线通信;
步骤S1904,终端向第一基站报告从第二基站发送的信号中获取到的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和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
步骤S1906,第一基站根据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判断直接向第二基站或者通过其它网络设备向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基站发送的无线信号中也承载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信息(例如LTE中基站广播的MIB或SIB信息),终端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信号,从而获取该信息,并发送给第一基站;第一基站将该信息与第一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信息进行对比,从而判断是否需要第二基站更换频带;若是,则直接向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或通过其它网络设备发送(如图19中的虚线)。寻址的方式在前述的实施例中已经详述,这里不再赘述。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适用于在Unlicensed频段上使用LTE协议提供的无线通信服务。
通过上述各实施例,可以有效的解决基站间的干扰问题。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4)

1.一种频带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基站接收终端在确定第二基站在第一频带上发送的无线信号强度高于门限值后发送的用于标识所述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其中,所述终端预先接入所述第一基站,并在所述第一频带上与所述第一基站进行通信;
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标识信息触发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的流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标识信息触发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所述频带更换请求的流程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基站的地址;
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第二基站的地址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其中,所述频带更换请求中携带有供所述第二基站确定是否进行频带更换的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基站的地址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基站中预先存储的基站地址与基站的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二基站的地址;
所述第一基站通过预定网络设备确定与所述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二基站的地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标识信息触发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所述频带更换请求的流程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通过向预定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基站的预定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信息来触发由所述预定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的流程,其中,所述第二基站的预定标识信息为根据所述第二基站的所述标识信息所获取的,所述预定标识信息和所述标识信息为相同或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标识信息触发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所述频带更换请求的流程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标识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基站的频带更换请求资源;
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所述频带更换请求资源上发送频带更换请求信号的指示,其中,所述频带更换请求信号包括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信号PUCCH或探测参考信号SRS。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信息包括用于标识所述第二基站的地址的地址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信息,所述标识信息为所述终端通过检测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无线信号所获取的,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标识信息触发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所述频带更换请求的流程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信息判断是否触发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的流程;
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基站依据所述第二基站的地址标识信息触发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所述频带更换请求,或者,依据所述第二基站的地址标识信息触发由预定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所述频带更换请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信息判断是否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判断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是否早于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
所述第一基站在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确定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所述频带更换请求。
8.一种频带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在确定第二基站在第一频带上发送的无线信号强度高于门限值后向所述终端接入的第一基站发送用于触发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的流程的所述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其中,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频带上与所述第一基站进行通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向所述终端连接的第一基站发送所述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之后,还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二基站的频带更换请求资源上发送频带更换请求信号的指示,其中,所述频带更换请求信号包括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信号PUCCH或探测参考信号SRS;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指示在所述第二基站的频带更换请求资源上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所述频带更换请求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信息包括用于标识所述第二基站的地址的地址标识信息和/或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信息,所述标识信息为所述终端通过检测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无线信号所获取的。
11.一种频带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基站接收第一基站根据与所述第一基站连接的终端上报的所述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发送的频带更换请求,其中,所述第二基站接收所述频带更换请求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二基站接收所述第一基站直接发送的所述频带更换请求;所述第二基站通过预定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所述频带更换请求;所述第二基站通过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所述频带更换请求;
所述第二基站根据所述频带更换请求进行频带更换处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频带更换请求中携带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信息,所述第二基站根据所述频带更换请求进行频带更换处理包括:
所述第二基站判断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是否早于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
所述第二基站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频带更换请求进行频带更换处理。
13.一种频带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定网络设备获取第一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的起始使用时间和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频带更换请求,其中,所述频带更换请求为所述第一基站在接收接入所述第一基站的终端上报的所述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后上报的,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频带上与所述第一基站进行通信;
所述预定网络设备根据获取的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和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的起始使用时间确定进行频带更换的基站,其中,进行频带更换的基站包括所述第一基站或所述第二基站;
所述预定网络设备向确定进行频带更换的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定网络设备获取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包括以下方式至少之一:通过接收第一基站周期性上报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的方式、通过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在预定时间内上报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的方式;
所述预定网络设备获取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包括以下方式至少之一:通过接收第二基站周期性上报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的方式、通过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在预定时间内上报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的方式、通过由所述第一基站上报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的方式。
15.一种频带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基站中,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在确定第二基站在第一频带上发送的无线信号强度高于门限值后发送的用于标识所述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其中,所述终端预先接入所述第一基站,并在所述第一频带上与所述第一基站进行通信;
触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标识信息触发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的流程。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基站的地址,其中,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基站中预先存储的基站地址与基站的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二基站的地址;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通过预定网络设备确定与所述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二基站的地址;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基站的地址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其中,所述频带更换请求中携带有供所述第二基站确定是否进行频带更换的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模块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通过向预定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基站的预定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信息来触发由所述预定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的流程,其中,所述第二基站的预定标识信息为根据所述第二基站的所述标识信息所获取的,所述预定标识信息和所述标识信息为相同或不同。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模块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标识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基站的频带更换请求资源;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所述频带更换请求资源上发送频带更换请求信号的指示,其中,所述频带更换请求信号包括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信号PUCCH或探测参考信号SRS。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信息包括用于标识所述第二基站的地址的地址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信息,所述标识信息为所述终端通过检测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无线信号所获取的,所述触发模块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信息判断是否触发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的流程,其中,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包括: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是否早于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第三确定子单元,用于在判断子单元的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确定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
第四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触发由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所述频带更换请求,或者,依据所述第二基站的地址标识信息触发由预定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所述频带更换请求。
20.一种频带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中,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终端确定第二基站在第一频带上发送的无线信号强度高于门限值后向所述终端接入的第一基站发送用于触发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的流程的所述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其中,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频带上与所述第一基站进行通信。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二基站的频带更换请求资源上发送频带更换请求信号的指示,其中,所述频带更换请求信号包括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信号PUCCH或探测参考信号SRS;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指示在所述第二基站的频带更换请求资源上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所述频带更换请求信号。
22.一种频带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基站中,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基站根据与所述第一基站连接的终端上报的所述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发送的频带更换请求,其中,所述第二基站接收所述频带更换请求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二基站接收所述第一基站直接发送的所述频带更换请求;所述第二基站通过预定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所述频带更换请求;所述第二基站通过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所述频带更换请求;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频带更换请求进行频带更换处理。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频带更换请求中携带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信息,所述处理模块包括: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是否早于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
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频带更换请求进行频带更换处理。
24.一种频带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预定网络设备中,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的起始使用时间和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频带更换请求,其中,所述频带更换请求为所述第一基站在接收接入所述第一基站的终端上报的所述第二基站的标识信息后上报的,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频带上与所述第一基站进行通信;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获取的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频带起始使用时间和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频带的起始使用时间确定进行频带更换的基站,其中,进行频带更换的基站包括所述第一基站或所述第二基站;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向确定进行频带更换的基站发送频带更换请求。
CN201410844199.6A 2014-12-30 2014-12-30 频带更换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58131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44199.6A CN105813157B (zh) 2014-12-30 2014-12-30 频带更换方法及装置
PCT/CN2015/081276 WO2016107087A1 (zh) 2014-12-30 2015-06-11 频带更换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44199.6A CN105813157B (zh) 2014-12-30 2014-12-30 频带更换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13157A true CN105813157A (zh) 2016-07-27
CN105813157B CN105813157B (zh) 2020-02-28

Family

ID=56284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44199.6A Active CN105813157B (zh) 2014-12-30 2014-12-30 频带更换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13157B (zh)
WO (1) WO2016107087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104060A1 (en) * 2001-06-15 2002-12-27 Motorola Inc A method for providing a communication channel in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tdd) mode between a tdd mobile and a tdd base station
CN102378206A (zh) * 2010-08-13 2012-03-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干扰协调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970759A (zh) * 2011-09-01 2013-03-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小区干扰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3037377A (zh) * 2011-09-30 2013-04-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同频干扰协调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86926A1 (en) * 2005-06-21 2006-12-21 Wutp, Inc. System for onsite program distribution
CN103281788B (zh) * 2013-05-17 2016-03-02 北京邮电大学 多运营商网络系统中基于d2d通信的上行干扰协调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104060A1 (en) * 2001-06-15 2002-12-27 Motorola Inc A method for providing a communication channel in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tdd) mode between a tdd mobile and a tdd base station
CN102378206A (zh) * 2010-08-13 2012-03-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干扰协调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970759A (zh) * 2011-09-01 2013-03-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小区干扰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3037377A (zh) * 2011-09-30 2013-04-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同频干扰协调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13157B (zh) 2020-02-28
WO2016107087A1 (zh) 2016-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053544A1 (en) Beacon Management for Network Assisted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CA2873486C (en) Local device identity allocation for network assisted device-to-device d2d communication
CN104349504B (zh) 使用者设备及其装置对装置通讯选择方法
US20180041889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485677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fficient connection setup and communication for power conscious devices
KR101623395B1 (ko) 반송파 집성 프로세싱 방법 및 장치
CN111819893A (zh) 下行定位参考信号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7079506A (zh) 用户设备、通信系统和控制用户设备的方法
EP300025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 signal path of a radio communication
CN110192356A (zh) 多个参考信号下的事件触发和报告
CN104168629A (zh) 邻近服务中继节点的发现方法、终端及邻近服务通信系统
CN111278019B (zh) 网络接入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网络设备
WO2020228454A1 (zh) 通信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8282894B (zh) 一种小区接入的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05451355A (zh) 用于向自身服务的用户设备传输数据的方法、基站和系统
JP2013187604A (ja) 異種システム共存方法及び無線ゲートウェイ装置
JP2013187604A5 (zh)
CN104661282A (zh) 一种自组网的接入、数据传输以及构建方法
CN105813157A (zh) 频带更换方法及装置
WO2024034479A1 (en) Method, network controlled repeater, and access network node
CN108293218A (zh) 信息传输方法、基站及通信系统
JP6071159B2 (ja) 異種システム共存方法及び無線ゲートウェイ装置
CN107535015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交换设备
Bae et al. Cooperative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mechanisms based on autonomous session establishment between APs in IEEE 802.11 WLAN
Coll Perales Mobile Relaying and Opportunistic Networking in Multi‐Hop Cellular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02206 floors 9 and 10, building 1, zone 1, No. 81, Beiqi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baicaiba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206 Room 502, unit 1, building 5, Zhujiang Moore, yard 1, Beiqing Road,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Bai Caibang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