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13053A - 多速率对等体发现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速率对等体发现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13053A
CN105813053A CN201610353349.2A CN201610353349A CN105813053A CN 105813053 A CN105813053 A CN 105813053A CN 201610353349 A CN201610353349 A CN 201610353349A CN 105813053 A CN105813053 A CN 1058130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er
discovery
signal
equipment
discovery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5334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V·D·朴
T·J·理查德森
李君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8130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130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多速率对等体发现方法和装置。自组织对等通信网络中例如对等移动无线终端等无线通信设备支持多种对等体发现操作模式。在不同对等体发现传送模式中,以不同速率传送对等体发现信息。在不同对等体发现接收模式中,以不同速率监视对等体发现信息。在高速率下执行对等体发现操作具有以利用更多通信资源和花费更多功率为代价来缩减发现等待时间的益处。通信设备响应于改变条件和/或需要动态地改变其模式。模式间的转换是响应于所确定的改变条件触发发生的。各种改变条件触发包括,例如用户事件、应用事件、在空中接口上收到的信息、从在空中接口上收到的信息推导出的信息、和/或时间信息。

Description

多速率对等体发现方法和装置
本申请是国际申请日为2009年6月26日、国际申请号为PCT/US2009/048927、中国申请号为200980120234.7、发明名称为“多速率对等体发现方法和装置”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领域
各种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尤其涉及与对等体发现信息的传达有关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
在例如自组织(adhoc)对等无线网络之类的无线网络中,对于例如移动节点等无线通信设备而言,支持传送——例如广播——例如对等体发现信息、网络发现信息和/或服务发现信息等各种发现信息的能力是有益的。此类信息的广播可被当前处在其局域邻近区中的其他对等设备用来形成情境认知。这些对等体之间的无线设备广播发现信息的交换在缺少集中式协调和/或控制的网络中尤其有用。不同无线通信设备就发现信息的传送和接收可具有不同能力和/或需要。另外,个体无线通信设备在不同的时间就发现信息的传送和接收可具有不同能力和/或需要。广播和/或接收发现信息可被认为是开销信令,且在发现信息信令所花费的时间上诸如功率和频谱等资源可能不可用于话务信令。在实现支持发现信息的传达的结构时,移动无线通信设备用于传送和/或接收发现信息所花费的功率以及储备电池功率余量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基于以上讨论,应当理解,需要以高效方式支持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发现信息的传达的方法和/或装置,并且允许灵活地传送和/或接收发现信息的方法和/或装置将是有益的。
概述
各种实施例涉及实现订户设备之间的直接无线通信的移动无线系统(例如,自组织对等网络)中使用的方法和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被称为对等体发现的过程实现对特定订户设备感兴趣的对等体、网络和/或服务的自发检测。在一些实例中,所实现的对等体发现方法和装置支持多种发送和/或监视对等体发现信息的速率。由此,在给定位置和时间,一些订户设备可能正以一种速率(例如,低速率)下执行对等体发现,而其他设备可能正在另一种速率(例如,高速率)下执行对等体发现。具体而言,在高速率下执行对等体发现操作具有以利用更多通信资源和花费更多功率(例如,缩短了电池寿命)为代价来缩减发现等待时间的益处。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特征,参与对等体发现的订户设备动态地适配其发送和/或监视对等体发现信息的速率。
各种实施例包括用于控制该动态适配的宽范围办法和触发中的一种或多种。例如,在一些实例中,例如从低操作速率到高操作速率的对等体发现速率改变可被例如开始应用、选择或转换到特定应用模式、或选取特定菜单选项等用户和/或应用事件触发。在其他实例中,对等体发现速率改变可基于在空中接口上收到的信息来触发或确定,例如检测已被监视到的对等体发现信息的部分匹配、检测局域附近内的新节点、或检测局域附近内节点集合的预定改变速率。在又其他实例中,对等体发现速率改变可基于时间信息来触发或确定,例如指示对等体发现应在给定速率下执行时一天中的时间、一周中的一些天等预配置或获悉的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独立地控制发送对等体发现信息的速率和监视对等体发现信息的速率。然而,在一些实施例中,将发送和监视的速率相耦合可能是有益的,并且可控制地将发送和监视的速率相耦合。
一种操作支持多种对等体发现模式的通信设备的示例性方法,这些对等体发现模式包括在其间以第一速率传送对等体发现信号的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和在其间以第二速率传送对等体发现信号的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所述第二速率高于所述第一速率,该方法包括:当在所述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下工作时,确定是否发生了用于触发从第一模式改变到第二模式的改变条件;以及一旦检测到已发生用于触发从第一模式改变到第二模式的所述改变条件,就从第一模式转换到第二模式。一种支持多种对等体发现模式的示例性通信设备,这些对等体发现模式包括在其间以第一速率传送对等体发现信号的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和在其间以第二速率传送对等体发现信号的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所述第二速率高于所述第一速率,该设备包括:第一转换条件检测模块,用于当所述通信设备在所述第一模式下工作时确定是否发生了用于触发从第一模式改变到第二模式的改变条件;以及第一模式转换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转换条件检测模块检测到已发生用于触发从第一模式改变到第二模式的所述改变条件时控制所述通信设备从第一模式转换到第二模式。
一种操作支持多种对等体发现模式的通信设备的示例性方法,这些对等体发现模式包括在其间以第一速率监视对等体发现信号的第一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和在其间以第二速率监视对等体发现信号的第二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所述第二速率高于所述第一速率,该方法包括:当在所述第一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下工作时,确定是否发生了用于触发从第一模式改变到第二模式的改变条件;以及一旦检测到已发生用于触发从第一模式改变到第二模式的所述改变条件,就从第一模式转换到第二模式。一种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支持多种对等体发现模式的示例性通信设备,这些对等体发现模式包括在其间以第一速率监视对等体发现信号的第一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和在其间以第二速率监视对等体发现信号的第二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所述第二速率高于所述第一速率,该设备包括:第一转换条件检测模块,用于当所述通信设备在所述第一模式下工作时确定是否发生了用于触发从第一模式改变到第二模式的改变条件;以及第一模式转换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转换条件检测模块检测到已发生用于触发从第一模式改变到第二模式的所述改变条件时控制所述通信设备从第一模式转换到第二模式。
虽然各种实施例在上面的概述中进行了讨论,但是应当领会,未必所有实施例都包括相同的特征,并且上面描述的这些特征中有一些并不是必需的,而可能是在某些实施例中为可取的。众多其他特征、实施例以及各种实施例的益处在接下来的详细描述中进行讨论。
附图简述
图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示例性对等网络的图示。
图2图解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循环对等时基结构内的发现区间和相应的发现区间空中链路资源。
图3图解了第一示例性发现区间的空中链路资源的更详细表示。
图4图解了第二示例性发现区间的空中链路资源的更详细表示。
图5图解了可用于传送发现信息的与设备标识符相对应的作为对等体发现传输结构的部分的多个有序传输单元。
图6图解了处理输入发现信息以生成编码信息的安全散列函数编码模块。
图7图解了处理例如发现标识信息等一些输入发现信息的安全散列函数编码模块,其生成安全编码信息。
图8图解了使用与输入发现信息相对应的四个输出部分输送的发现信息的3种示例性格式。
图9图解了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所生成部分至与设备标识符相关联的用于输送发现信息的有序传输单元的映射。
图10图解了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所生成部分至与设备标识符相关联的用于输送发现信息的有序传输单元的映射。
图11是操作例如无线终端等通信设备以传达发现信息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
包括图12A和图12B的组合的图12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例如支持对等通信的移动节点等无线终端以传达发现信息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
图13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传送发现信息部分的例如对等移动节点等示例性无线终端的图示。
图14是图解了对等通信系统中的示例性节点以及以不同速率传送发现信息的图示。
包括图15A和15B的组合的图15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通信设备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
图16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例如对等移动无线终端等支持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和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的示例性通信设备的图示。
包括图17A和17B的组合的图17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通信设备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
图18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例如对等移动无线终端等支持第一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和第二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的示例性通信设备的图示。
图19是图解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支持高速率对等体发现传送模式和低速率对等体发现传送模式的通信设备中的示例性操作的图示。
图20是图解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支持高速率对等体发现接收模式和低速率对等体发现接收模式的通信设备中的示例性操作的图示。
图21是图解对等通信系统中的示例性节点以及以不同速率传送发现信息的另一图示。
详细描述
图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示例性对等网络100的图示。对等网络100包括多个无线对等通信设备(对等通信设备1102、对等通信设备2104、对等通信设备3106、对等通信设备4108、…、对等通信设备N110)。这些对等通信设备之中的一些例如对等通信设备4108还包括将该设备耦合至其它节点和/或因特网的有线接口。对等通信设备(102、104、106、108、110)存储定义对等体发现传输结构的信息,包括将被用于低速率发现传输的传输单元和将被用于高速率发现传输的附加传输单元。
对等网络100还包括对等体发现辅助节点114、例如基站的服务器节点112、以及信标发射机116。对等体发现辅助节点114可以且有时的确以第一速率从一个或多个对等通信设备接收一个或多个对等体发现信息集合的诸部分,并且以比第一速率快的第二速率通过空中链路传送该信息。类似地,服务器节点112可以且有时的确以第一速率从对等通信设备接收一个或多个对等体发现信息集合的诸部分,并且以比第一速率快的第二速率通过空中链路传送该信息。服务器节点112包括无线接口和有线接口两者。服务器112的有线接口将服务器耦合至其他网络节点和/或因特网。信标发射机116传送例如高功率集中在一个或几个频调上的OFDM信标等信标信号,该信标信号容易被检测到,且意在被处在其邻近区中的对等设备用来参照区域中所用的对等时基结构建立时基基准。
图2包括图解包括超隙212的循环对等时基结构内的发现区间(发现区间1214、发现区间2216、...、发现区间n218)的图示200。在循环对等时基结构中,超隙重复出现。纵轴202代表频率——例如OFDM频调,而横轴204代表时间。与每一个发现区间(发现区间1214、发现区间2216、...、发现区间n218)相对应,存在相应的发现区间空中链路资源块(发现区间1空中链路资源206、发现区间2空中链路资源208、...、发现区间n空中链路资源210)。每个发现区间空中链路资源块——例如发现区间1空中链路资源206——例如是OFDM频调码元块,其中每个OFDM频调码元代表对应一个OFDM码元传输时间区间的持续时间的一个OFDM频调。
图3示出了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发现区间1空中链路资源206的更详细表示。发现区间1空中链路资源206包括与不同设备标识符相对应的多个发现空中链路资源。发现区间1空中链路资源包括设备ID1发现资源302、继之以设备ID2发现资源304、继之以设备ID3发现资源306、继之以设备ID4发现资源308、继之以设备ID5发现资源310、继之以设备ID6发现资源312、继之以设备ID7发现资源314、...、以及设备IDM发现资源316。
图4示出了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发现区间2空中链路资源208的更详细表示。发现区间2空中链路资源208包括与不同设备标识符相对应的多个发现空中链路资源。发现区间2空中链路资源208包括设备ID3发现资源402、继之以设备ID5发现资源404、继之以设备ID4发现资源406、继之以设备IDM发现资源408、继之以设备ID2发现资源410、继之以设备ID6发现资源412、继之以设备ID1发现资源414、...、以及设备ID7发现资源416。可观测到,在此示例性实施例中,与不同设备标识符相关联的发现资源的次序从发现区间1206到发现区间2208已改变。此次序根据所使用的对等时基/频率结构中所采用的预定跳跃序列而改变。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与特定设备标识符相关联的空中链路资源的相对位置并不逐区间地改变。
图5是图解了可用于传送发现信息的作为对等体发现传输结构的部分的多个有序传输单元的图示500。多个所例示的有序传输单元包括传输单元0502、传输单元1504、传输单元2506、传输单元3508、传输单元4510、传输单元5512、传输单元6514、传输单元7516、传输单元8518、传输单元9520、传输单元10522、传输单元11524、传输单元12526、传输单元13528、传输单元14530、传输单元15532、传输单元16534、传输单元17536、传输单元18538、和传输单元19540,这些是对等体发现传输结构的部分并且与特定设备标识符相关联。例如,考虑图5的图示500中的传输单元属于设备ID2。继续该示例,传输单元0502可以是发现区间1空中链路资源206的设备ID2发现资源304,而传输单元1504可以是发现区间2空中链路资源208的设备ID2发现资源410,如图2、3和4中所示。
可用于传送对等体发现信息的多个有序传输单元包括如编组542所指示的与一设备标识符相对应的低速率发现传输单元,以及如编组544所指示的与相同设备标识符相对应的将被用于高速率发现的附加传输单元。在此示例中,与该设备标识符相对应的低速率发现传输单元集542被例示为具有交叉线阴影,且包括传输单元502、512、522和532。与该设备标识符相对应的将被用于高速率发现的附加传输单元集被例示为没有阴影,且包括传输单元504、506、508、510、514、516、518、520、524、526、528、530、534、536、538、和540。
图6图解了处理输入发现信息的安全散列函数编码模块604,该模块生成编码信息。输出编码信息被映射至诸部分,每个部分经由一传输单元来传达。
图示600图解了安全散列函数编码模块604接收发现信息602和时间值t0606,并生成包括如列608所指示的多个部分(AN-2、BN-2、CN-2、DN-2)的一组输出信息。在此示例中,每个部分与如列610所指示的16个信息比特相对应。列612指示不同的编码输出部分与传输单元类型之间存在对应性。更具体地,部分AN-2将使用循环时基结构中的P0传输单元类型来传达;部分BN-2将使用循环时基结构中的P1传输单元类型来传达;部分CN-2将使用循环时基结构中的P2传输单元类型来传达;以及部分DN-2将使用循环时基结构中的P3传输单元类型来传达。
图示630图解了安全散列函数编码模块604接收发现信息632和时间值t1636,并生成包括如列638所指示的多个部分(AN-1、BN-1、CN-1、DN-1)的一组输出信息。在此示例中,每个部分与如列640所指示的16个信息比特相对应。列642指示不同的编码输出部分与传输单元类型之间存在对应性。更具体地,部分AN-1将使用循环时基结构中的P0传输单元类型来传达;部分BN-1将使用循环时基结构中的P1传输单元类型来传达;部分CN-1将使用循环时基结构中的P2传输单元类型来传达;以及部分DN-1将使用循环时基结构中的P3传输单元类型来传达。
图示650图解了安全散列函数编码模块604接收发现信息652和时间值t2656,并生成包括如列658所指示的多个部分(AN、BN、CN、DN)的一组输出信息。在此示例中,每个部分与如列660所指示的16个信息比特相对应。列662指示不同的编码输出部分与传输单元类型之间存在对应性。更具体地,部分AN将使用循环时基结构中的P0传输单元类型来传达;部分BN将使用循环时基结构中的P1传输单元类型来传达;部分CN将使用循环时基结构中的P2传输单元类型来传达;以及部分DN将使用循环时基结构中的P3传输单元类型来传达。
输入发现信息602可以与输入发现信息632相同或不同。类似地,输入发现信息632可以与输入发现信息652相同或不同。在每一种情形中,安全散列函数编码模块604可以且有时的确根据操作需要包括附加输入,例如关键字。
图7图解了处理例如发现标识信息等一些输入发现信息的安全散列函数编码模块704,其生成安全编码信息。通过组合模块703将输出安全编码信息与例如代表类型信息和/或标志的比特等附加发现信息相组合。组合的结果被映射至诸部分,每个部分经由一传输单元来传达。
图7由此图解了图6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变体。在图7的示例中,被传达的一些发现信息并未进行安全散列函数编码。例如,代表类型信息的比特和/或代表标志的比特可以且有时的确未进行安全散列函数编码。在图7的示例中,发现信息(702、732、752)分别包括进行安全散列函数编码的发现信息(702a、732a、752a)以及分别包括未进行安全散列函数编码的发现信息(702b、732b、752b)。
图示700图解了安全散列函数编码模块704接收发现信息702a和时间值t0706,并生成安全编码信息705。组合模块703接收安全编码信息705和发现信息702b,并生成包括如列708所指示的多个部分(AN-2、BN-2、CN-2、DN-2)的一组输出信息。在此示例中,每个部分与如列710所指示的20个信息比特相对应。列712指示不同的编码输出部分与传输单元类型之间存在对应性。更具体地,部分AN-2将使用循环时基结构中的P0传输单元类型来传达;部分BN-2将使用循环时基结构中的P1传输单元类型来传达;部分CN-2将使用循环时基结构中的P2传输单元类型来传达;以及部分DN-2将使用循环时基结构中的P3传输单元类型来传达。
图示730图解了安全散列函数编码模块704接收发现信息732a和时间值t1736,并生成安全编码信息735。组合模块703接收安全编码信息735和发现信息732b,并生成包括如列738所指示的多个部分(AN-1、BN-1、CN-1、DN-1)的一组输出信息。在此示例中,每个部分与如列740所指示的20个信息比特相对应。列742指示不同的编码输出部分与传输单元类型之间存在对应性。更具体地,部分AN-1将使用循环时基结构中的P0传输单元类型来传达;部分BN-1将使用循环时基结构中的P1传输单元类型来传达;部分CN-1将使用循环时基结构中的P2传输单元类型来传达;以及部分DN-1将使用循环时基结构中的P3传输单元类型来传达。
图示750图解了安全散列函数编码模块704接收发现信息752a和时间值t2756,并生成安全编码信息755。组合模块703接收安全编码信息755和发现信息752b,并生成包括如列758所指示的多个部分(AN、BN、CN、DN)的一组输出信息。在此示例中,每个部分与如列760所指示的20个信息比特相对应。列762指示不同的编码输出部分与传输单元类型之间存在对应性。更具体地,部分AN将使用循环时基结构中的P0传输单元类型来传达;部分BN将使用循环时基结构中的P1传输单元类型来传达;部分CN将使用循环时基结构中的P2传输单元类型来传达;以及部分DN将使用循环时基结构中的P3传输单元类型来传达。
输入发现信息702可以与输入发现信息732相同或不同。类似地,输入发现信息732可以与输入发现信息752相同或不同。在每一种情形中,安全散列函数编码模块704可以且有时的确根据操作需要包括附加输入,例如关键字。
图8图解了使用四个输出部分输送的发现信息的3种示例性格式。图示800图解了第一示例性格式,其中要传送的输出发现标识信息802包括如框804所指示的64比特,并且包括4个部分(部分A806、部分B808、部分C810和部分D812)。此格式是与图6的示例相对应的示例性格式。例如,图8的图示800的四个输出部分(部分A806、部分B808、部分C810和部分D812)是集合{An-2、Bn-2、Cn-2和Dn-2},或者四个输出部分的集合为{An-1、Bn-1、Cn-1和Dn-1}、或者图6的集合{An、Bn、Cn和Dn}。
图示820图解了第二示例性格式,其中要传送的输出发现标识信息834包括80比特,并且包括4个输出部分(部分A834、部分B836、部分C838和部分D840)。此格式是与图7的示例相对应的示例性格式。例如,图8的图示820的四个输出部分(部分A834、部分B836、部分C840和部分D842)是集合{An-2、Bn-2、Cn-2和Dn-2},或者四个输出部分的集合为{An-1、Bn-1、Cn-1和Dn-1}、或者图7的集合{An、Bn、Cn和Dn}。在图示820的示例中,要传达的输出发现信息包括为如828所指示的8比特宽的类型字段822,以及为如框830所指示的8比特宽的标志字段824和为如框832所指示的64比特宽的发现标识信息字段826。在图示820的示例中,类型字段822和标志字段824被包括作为部分A834的部分,而发现标识信息826是使用部分A834、部分B836、部分C838和部分D840中的比特来传达的。
图示850图解了第三示例性格式,其中要传送的输出发现标识信息834包括80比特,并且包括4个部分(部分A893、部分B895、部分C897和部分D899)。此格式是与图7的示例相对应的示例性格式。例如,图8的图示850的四个输出部分(部分A893、部分B895、部分C897和部分D899)是集合{An-2、Bn-2、Cn-2和Dn-2},或者四个输出部分的集合为{An-1、Bn-1、Cn-1和Dn-1}、或者图7的集合{An、Bn、Cn和Dn}。在图示850的示例中,要在部分A893中传达的发现信息包括为如框876所指示的2比特宽的类型字段852,以及为如框878所指示的2比特宽的标志字段854和为如框880所指示的16比特宽的发现标识信息字段856。要在部分B895中传达的发现信息包括为如框882所指示的2比特宽的类型字段858,以及为如框884所指示的2比特宽的标志字段860和为如框886所指示的16比特宽的发现标识信息字段862。要在部分C897中传达的发现信息包括为如框888所指示的2比特宽的类型字段864,以及为如框890所指示的2比特宽的标志字段866和为如框892所指示的16比特宽的发现标识信息字段868。要在部分D899中传达的发现信息包括为如894所指示的2比特宽的类型字段870,以及为如框896所指示的2比特宽的标志字段872和为如框898所指示的16比特宽的发现标识信息字段874。
类型字段中输送的类型信息包括例如指示被输送的其他发现信息——例如其他高层发现信息——的格式的信息。例如,在类型字段中输送的类型值被用于标识如何处理被输送的发现信息,例如,不同类型值映射至可用的不同格式和/或可用的不同编码和/或可用的不同加密。类型字段信息可以且有时的确被用于传达被处理——例如被散列化——的发现信息的内容代表什么。
标记被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二元状态,例如能力或特征。在一些实施例中,标志被用于标识设备类型,例如,路由器。在一些实施例中,要输送的发现信息的一部分被包括在每个传输部分中。在一些实施例中,要输送的发现信息的一部分分摊在一组相关联的对等体发现传输部分上。发现信息的一些部分——例如标志的子集——可能具有相当的时间关键性而包括在每个传输部分中。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能够解释被传达的一些发现信息,接收方设备必须已接收到类型值;因此,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输送类型的频率可以且有时的确影响对发现信息的部分集合作出反应的能力。在一些此类实施例中,类型字段被包括在每个发现传输部分中以助益对在接收到的所传送部分中输送的发现信息的快速恢复。
其他实施例可包括其他字段作为参照图8所描述的那些的补充或替代,例如,报头字段、CRC字段等。
图9图解了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使用特定映射图案将图6或图中的生成部分映射至与无线通信设备标识符相关联的用于输送发现信息的有序传输单元。有序传输单元序列(904、906、908、910、912、914、916、918、920、922、924、926、928、930、932、934、936、938、940、942、944、946、948、950、952、954、956、958、960、962、964、966、968、970、972、974、976、978、980、982),其类型分别为(P0、P1、P2、P3、P0、P1、P2、P3、P0、P1、P2、P3、P0、P1、P2、P3、P0、P1、P2、P3、P0、P1、P2、P3、P0、P1、P2、P3、P0、P1、P2、P3、P0、P1、P2、P3、P0、P1、P2、P3),且其分别输送信息(AN-1、BN-2、CN-2、DN-2、AN-1、BN-1、CN-2、DN-2、AN-1、BN-1、CN-1、DN-2、AN-1、BN-1、CN-1、DN-1、AN-1、BN-1、CN-1、DN-1、AN、BN-1、CN-1、DN-1、AN、BN、CN-1、DN-1、AN、BN、CN、DN-1、AN、BN、CN、DN、AN、BN、CN、DN)。可观测到,传输单元(904、914、924、934、944、954、964、和974)是如交叉线阴影所指示的低速率发现传输单元,而传输单元(906、908、910、912、916、918、920、922、926、928、930、932、936、938、940、942、946、948、950、952、956、958、960、962、966、968、970、972、976、978、980和982)是将被用于高速率发现的附加传输单元。应当注意,给定类型的用于高速率发现的附加传输单元被指定成在其承载传输单元时用于携带先前已经由相同类型的低速率发现传输单元传送的信息部分。
如果具有与传输单元集合相对应的标识符的第一对等通信设备是处在高速率发现信息传送模式,则其使用传输单元的每一个进行传送。然而,如果第一对等通信设备处在低速率发现传送模式,则其使用低速率发现资源进行传送,但是抑制在指定用于高速率发现的附加传输资源上进行传送。图9的结构图解了与传送模式无关的来自第一对等通信的发现信息的相同部分的散布,但是如果使用高速率模式,则有助于第二对等设备对信息的潜在可能的更快速的恢复。另外,此所例示的图9的结构有利地助益对等体发现辅助节点或基站能够:(i)接收和检测从使用低发现速率传输单元但不使用指定用于高发现速率的附加传输单元传送发现信号的第一对等通信设备传达的发现信号;以及(ii)随后使用指定用于高速率发现的附加传输单元——例如填充到指定用于高速率发现的其他未使用附加传输单元——来广播此类收到信息。尝试检测来自第一对等体发现设备的对等体发现信息的第二对等通信设备可接收并处理出现在与该设备标识符相关联的传输单元的每一个上的发现传输单元。第二对等通信设备无需知晓特定附加传输单元信号的传输源,例如,第一通信设备还是辅助节点。
图10图解了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将图6或图7的生成部分映射至与无线通信设备标识符相关联的用于输送发现信息的有序传输单元。有序传输单元序列(1004、1006、1008、1010、1012、1014、1016、1018、1020、1022、1024、1026、1028、1030、1032、1034、1036、1038、1040、1042、1044、1046、1048、1050、1052、1054、1056、1058、1060、1062、1064、1066、1068、1070、1072、1074、1076、1078、1080、1082),其类型分别为(P0、P1、P2、P3、P0、P1、P2、P3、P0、P1、P2、P3、P0、P1、P2、P3、P0、P1、P2、P3、P0、P1、P2、P3、P0、P1、P2、P3、P0、P1、P2、P3、P0、P1、P2、P3、P0、P1、P2、P3),且其分别输送信息(AN-1、BN-2、CN-2、DN-2、AN-2、BN-1、CN-2、DN-2、AN-2、BN-2、CN-1、DN-2、AN-2、BN-2、CN-2、DN-1、AN-1、BN-1、CN-1、DN-1、AN、BN-1、CN-1、DN-1、AN-1、BN、CN-1、DN-1、AN-1、BN-1、CN、DN-1、AN-1、BN-1、CN-1、DN、AN、BN、CN、DN)。可观测到,传输单元(1004、1014、1024、1034、1044、1054、1064、和1074)是如交叉线阴影所指示的低速率发现传输单元,而传输单元(1006、1008、1010、1012、1016、1018、1020、1022、1026、1028、1030、1032、1036、1038、1040、1042、1046、1048、1050、1052、1056、1058、1060、1062、1066、1068、1070、1072、1076、1078、1080和1082)是将被用于高速率发现的附加传输单元。应当注意,用于高速率发现的附加传输单元被指定成在其承载传输单元时用于携带先前已经由低速率发现传输单元传送的信息部分。在此示例中,在与高速率发现相关联的附加资源上携带的信息不改变,直至已传送低速率发现信息的整个集合。
图11是操作例如无线终端等通信设备来传达发现信息以便例如广播对等体发现信息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1100。操作始于步骤1102并行进至步骤1104。在步骤1104,通信设备存储定义对等体发现传输结构的信息,所述结构指示可用于传送对等体发现信息的多个有序传输单元,所述所存储的信息包括指示将被用于低速率发现传输的传输单元和将被用于高速率发现传输的附加传输单元的信息,所述信息指示用于高速率发现传输的传输单元比用于低速率发现传输的更多。例如,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对等体发现传输结构中有4个附加传输单元用于每个低速率发现传输单元。参见图5。其他对等体发现结构在同高速率发现相关联的附加传输单元的数目与同低速率发现相关联的传输单元的数目之间可具有不同比率。操作从步骤1104行进到步骤1106。
在步骤1106,通信设备使用与所述低速率发现传输相对应的传输单元传送对等体发现信息集合的第一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第一部分的对等体发现信息集合包括总共K个部分,其中K是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在一些示例中,在对等体发现信息中有4个部分。例如,一个4元集合为集合{部分AN、部分BN、部分CN、部分DN}。操作从步骤1106行进到步骤1108。
在步骤1108,通信设备使用与所述高速率发现传输相对应的传输单元传送对等体发现信息集合的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108的所传送部分是先前已传送部分。先前部分的重复在与代理相组合时具有与安全性相关的益处。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108的所传送部分并非先前已传送部分。操作从步骤1108行进到步骤1110。
在步骤1110,通信设备使用与高速率发现传输相对应的传输单元传送对等体发现信息的K-1个附加部分。操作从步骤1110行进到步骤1112。
随后,在步骤1112,通信设备使用与所述低速率发现传输相对应的另一传输单元传送对等体发现信息的另一部分。
现在将描述根据流程1100的方法的第一示例。在第一示例中,考虑图9,并假定通信设备存储根据图9的图案的对等体发现传输结构信息(步骤1104)。还假定通信设备处在高速率发现传送模式中,并且使用在图9中所指示的例示发现传输单元进行传送。在步骤1106中传送的第一部分是例如集合{AN、BN、CN、DN}中的部分AN,并且是使用箭头944所指示的低速率发现传输资源来传送的。在此示例中,假定发现信息集合具有K个部分,其中K=4。在步骤1108中传送的先前已传送部分是例如部分BN-1,该部分BN-1属于集合{AN-1、BN-1、CN-1、DN-1}并且是使用箭头946指示的高速率发现传输资源来传送的。在此示例中,步骤1108的先前已传送部分对应于与包括步骤1106的第一部分的对等体发现信息集合不同的集合。继续该示例,在步骤1110中传送的K-1个附加部分是例如使用如箭头948、950和952指示的对应于高速率发现传输的传输单元传送的三个部分CN-1、DN-1、AN。继续该示例,在步骤1112中传送的另一部分是例如使用如箭头954指示的对应于低速率发现传输的另一传输单元传送的部分BN
现在将描述根据流程1100的方法的第二示例。在第二示例中,考虑图9,并假定通信设备存储根据图9的图案的对等体发现传输结构信息(步骤1104)。还假定通信设备处在高速率发现传送模式中,并且使用在图9中所指示的例示发现传输单元进行传送。在步骤1106中传送的第一部分是例如集合{AN-1、BN-1、CN-1、DN-1}中的部分DN-1,并且是使用箭头934所指示的低速率发现传输资源来传送的。在此示例中,假定发现信息集合具有K个部分,其中K=4。在步骤1108中传送的先前已传送部分是例如部分AN-1,该部分AN-1属于集合{AN-1、BN-1、CN-1、DN-1}并且是使用箭头936指示的高速率发现传输资源来传送的。在此示例中,步骤1108的先前已传送部分对应于与包括步骤1106的第一部分的对等体发现信息集合相同的集合。继续该示例,在步骤1110中传送的K-1个附加部分是例如使用如箭头938、940和942指示的对应于高速率发现传输的传输单元传送的三个部分BN-1、CN-1、DN-1。在此示例中,第一部分、先前已传送部分和K-1个附加部分全部来自相同对等体发现信息集合。继续该示例,在步骤1112中传送的另一部分是例如使用如箭头944指示的对应于低速率发现传输的另一传输单元传送的部分AN
现在将描述根据流程1100的方法的第三示例。在第三示例中,考虑图10,并假定通信设备存储根据图10的图案的对等体发现传输结构信息(步骤1104)。还假定通信设备处在高速率发现传送模式中,并且使用在图10中所指示的例示发现传输单元进行传送。在步骤1106中传送的第一部分是例如集合{AN、BN、CN、DN}中的部分AN,并且是使用箭头1044所指示的低速率发现传输资源来传送的。在此示例中,假定发现信息集合具有K个部分,其中K=4。在步骤1108中传送的先前已传送部分是例如部分AN-1,该部分AN-1属于集合{AN-1、BN-1、CN-1、DN-1}并且是使用箭头1046指示的高速率发现传输资源来传送的。在此示例中,步骤1108的先前已传送部分对应于与包括步骤1106的第一部分的对等体发现信息集合不同的集合。继续该示例,在步骤1110中传送的K-1个附加部分是例如使用如箭头1048、1050和1052指示的对应于高速率发现传输的传输单元传送的三个部分CN-1、DN-1、AN-1。在此示例中,先前已传送部分和K-1个附加部分全部来自相同对等体发现信息集合。另外,所述先前已传送部分和所述N-1个附加部分是继在传送所述第一部分之后使用与高速率对等体发现传输相对应的传输单元来连续传送的。继续该示例,在步骤1112中传送的另一部分是例如使用如箭头1054指示的对应于低速率发现传输的另一传输单元传送的部分BN
现在将描述根据图11的流程1100的第四示例。发送多个对等体发现相关广告,其中一些是使用低速率对等体发现传输以低速率通信的而一些是使用高速率对等体发现传输以高速率通信的。例如,第一对等体发现相关广告是使用步骤1106和1112的传输以低速率通信的,而第二对等体发现相关广告是使用步骤1108和1110的传输通信的。
包括图12A和图12B的组合的图12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例如支持对等通信的移动节点等无线终端以传达发现信息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1200。无线终端是例如图1的系统100的对等通信设备(102、104、106、108、110)之中的一个。
流程图1200的示例性方法始于步骤1202并行进至步骤1204,其中无线终端将对等时基/频率结构信息存储为所存储的循环对等时基/频率结构信息1206。步骤1204的存储是例如无线终端配置和/或无线终端初始化过程的部分。所存储的对等时基/频率结构信息1206包括例如标识多个发现区间空中链路资源的信息、将特定发现区间空中链路资源与特定设备标识符相关联的信息、以及指示发现区间图案的信息。所存储的循环对等时基/频率结构信息1206定义对等体发现传输结构,该结构包括可用于传送对等体发现信息的多个有序传输单元。信息1206包括指示将被用于低速率发现传输的传输单元和将被用于高速率发现传输的附加传输单元的信息,并且指示用于高速率发现传输的传输单元比用于低速率发现传输的更多。图2、3、4、5、9和/或10中所描述的信息包括可被包括作为所存储的对等时基/频率结构信息的部分的信息。
操作从步骤1204行进到步骤1208,在此无线终端接收基准信号。例如,无线终端接收来自图1的信标发射机116的信标信号——例如OFDM信标信号,其中信标信号被用于相对于系统100中所用的对等时基结构来协调时基。操作从步骤1208行进到步骤1210。在步骤1210,无线终端基于步骤1208的收到信号确定相对于时基结构的时间。操作从步骤1210前行至步骤1212以及1216。
在进行的基础上执行的步骤1212中,无线终端维护时基并输出当前时间1214,后者被用在其他步骤中。返回步骤1216,在步骤1216中,无线终端检查并确定其是否持有与发现区间空中链路资源相关联的设备ID。如果其当前不持有与发现区间空中链路资源相关联的设备ID,则操作返回到步骤1216的输入,以在稍后的时间点进行另一检查。然而,如果无线终端的确持有与发现区间资源相关联的设备ID,则操作从步骤1216行进至步骤1218,并经由连接节点B1220行进至步骤1240。
返回步骤1218,在步骤1218中,无线终端使用当前时间信息1214处理发现信息1222,以形成发现区间传输部分。图6和7图解了发现信息的示例性处理以及发现区间传输部分的生成。操作从步骤1218行进至步骤1224,在那里无线终端将发现区间部分与时间标签信息存储作为所存储的发现信息集合信息1228的部分。步骤1224的输出的示例被呈现为对应一个信息集合,该信息集合包括所存储的发现信息传输部分A1230、所存储的发现信息传输部分B1232、所存储的发现信息部分C1234、所存储的发现信息部分D1236、和所存储的时间标签信息1238。在其他实施例中,不同数目个部分可对应于发现信息集合。在一些实施例中,时间标签信息不被直接与发现信息集合一起存储,而是间接地例如与发现信息集合一起被存储在一组存储器位置中,无线终端将这一组存储器位置与例如集合N-2、集合N-1、集合N的索引值相关联。
返回步骤1240,在循环的基础上执行的步骤1240中,无线终端使用所存储的循环对等时基/频率结构信息1206和当前时间信息1214来标识与该无线终端当前所持有的设备ID相关联的发现区间资源。对于每个经标识的与无线终端当前所持有的设备标识符相关联的发现区间资源,操作从步骤1240行进至步骤1242。在步骤1242中,无线终端确定所标识的发现区间资源的区间资源类型。如果所标识的区间资源被确定为低速率区间资源,则操作从步骤1242行进至步骤1244。然而,如果无线终端确定所标识区间资源是附加区间资源,则操作从步骤1242行进之步骤1246。
返回步骤1244,在步骤1244中,无线终端标识所存储的要传送的发现区间部分。对步骤1244的输入包括所存储的循环对等时基/频率结构信息1206以及包括发现信息部分的发现信息集合1228。操作从步骤1244行进到步骤1252。在步骤1252中,无线终端生成一信号,该信号输送来自步骤1244的所标识的所存储的要传送的发现区间部分。随后,在步骤1254中,无线终端根据对等时基结构在发现区间期间使用专用于当前为该无线终端所持有的设备ID的空中链路资源(例如段)传送所生成的输送所标识的发现区间部分的信号。
返回步骤1246,在步骤1246中,无线终端确定无线终端关于传送发现信息的操作模式。如果无线终端处在低速率发现传送模式,则操作从步骤1246行进至步骤1248,在那里设备被控制成在发现区间期间抑制传送。然而,如果设备处在高速率发现传送模式,则操作从步骤1246行进至步骤1250。在步骤1250中,无线终端标识所存储的要传送的发现区间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所标识的部分是先前已传送部分。所存储的循环对等时基/频率结构信息1206以及包括发现信息部分的发现信息集合1228是对步骤1250的输入。
操作从步骤1250行进到步骤1256。在步骤1256中,无线终端生成一信号,该信号输送来自步骤1250的所标识的所存储的要传送的发现区间部分。随后,在步骤1258中,无线终端根据对等时基/频率结构在发现区间期间使用专用于该无线终端所持有的设备ID的空中链路资源(例如段)传送所生成的输送来自步骤1250的所标识的发现区间部分的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处在高速率发现传送模式时,无线终端执行步骤1244、1252和1254的1次迭代对应于步骤1250、1256和1258的K次迭代。例如,在其中发现信息以4个部分的集合生成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存在步骤1244、1252和1254的1次迭代对应于步骤1250、1256和1258的4次迭代。
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支持代理技术的实施例,发现信息部分是使用附加区间资源来通信的。例如,在步骤1258中通信的发现区间部分可以且在一些实施例中的确是先前已在步骤1254中以低速率区间资源传送的发现区间部分。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在使用低速率区间资源传送时与在使用附加区间资源时通信不同的发现区间部分。例如,第一发现信息集是经由步骤1254的多次迭代的传输使用低速率发现区间资源通信的,而第二发现信息集是经由步骤1258的多次迭代的传输使用附加发现区间资源通信的。在一个这样的实施例中,对于给定时间区间步骤1258的迭代比步骤1254更多。
图13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例如传送发现信息的对等移动节点等示例性无线终端1300的图示。无线终端1300是例如图1的系统100的对等通信设备(102、104、106、108、110)之中的一个。示例性无线终端1300包括经由总线1312耦合在一起的无线接收机模块1302、无线发射机模块1304、用户I/O设备1308、处理器1306和存储器1310,各个元件可在总线1312上互换数据和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终端1300还包括用于例如经由有线回程网络将该无线终端耦合至其他网络节点和/或因特网的无线接口1307。
存储器1310包括例程1318和数据/信息1320。例如CPU等处理器1306执行存储器1310中的例程1318并使用存储器1310中的数据/信息1320来控制无线终端1300的操作并实现方法,例如图11的流程图1100的方法或图12的流程图1200的方法。
例如,OFDM或CDMA接收机的无线接收机模块1302被耦合至接收天线1314,无线终端1300经由该接收天线1314接收用于同步至对等时基结构的时基基准信号,例如信标信号。无线接收机模块1302还接收输送发现信息部分的来自作为发现信息的源的其他无线终端和/或来自其他节点——例如通过重传低速率对等体发现信息的诸部分来帮助对等体发现的辅助节点和/或服务器节点——的发现信息信号。
例如OFDM或CDMA发射机的无线发射机模块1304被耦合至发射天线1316,无线终端1300经由该天线来发射发现信号。在低速率发现传送模式中,无线终端1300在低速率发现区间期间使用与其当前持有的标识符相关联的低速率发现区间传输单元传送发现信息部分,而在与其当前持有的标识符相关联的附加发现区间期间抑制传送发现信息部分。在高速率发现模式中,无线终端1300在低速率发现区间期间使用与其当前持有的标识符相关联的低速率发现区间传输单元传送发现信号部分,并且在附加发现区间期间使用与其当前持有的标识符相关联的附加发现区间传输单元传送发现信号部分。
用户I/O设备1308包括例如话筒、键盘、按键板、开关、相机、扬声器、显示器等。用户I/O设备1308允许无线终端1300的用户输入数据/信息、访问输出数据/信息、和控制无线终端的至少一些功能,例如,发起对一种或多种发现信息的广播。网络接口1307在被包括时允许无线终端1300经由回程网络耦合至其他网络节点和/或因特网。
例程1318包括通信例程1322和控制例程1324。通信例程1322实现无线终端1300所使用的各种通信协议。控制设备1324包括:低速率控制模块1326;高速率控制模块1328;时基结构存储模块1330;时基同步模块1332;时基维护模块1334;设备ID模块1336;发现信息处理模块1338;发现信息部分存储模块1340;发现区间标识模块1342;区间类型确定模块1344;模式确定模块1346;低速率区间部分标识模块1348;附加区间部分标识模块1350;以及发现信号生成模块1352。
数据/信息1320包括:所存储的时基/频率结构信息1354;标识与发现空中链路资源相关联的当前持有设备标识符的信息1378;当前时间信息1368;要传达的发现信息1370;所存储的发现信息集合1380;标识当前发现信息传送模式的信息1372;所标识的要传送的部分1374;以及所生成的发现信号1376。所存储的发现信息集合1380包括最近发现信息集合1382——例如集合N,以及更陈旧的所生成的发现信息集合——诸如更陈旧的发现信息集合1384,例如,集合N-L,其中N和L为整数。要传送的每个所生成的发现信息集合包括多个部分。在此示例性实施例中,集合1380包括4个部分(发现信息TX部分A1386、发现信息TX部分B1388、发现信息TX部分C1390、发现信息TX部分D1392)。
所存储的时基/频率结构信息1354包括标识与可暂时与无线终端1300相关联的不同标识符相对应的对等体发现区间空中链路资源的多个信息集合(标识设备标识符ID1的对等体发现区间资源的信息1356、...、标识设备标识符IDM的对等体发现区间资源的信息1358),以及映射图案信息1367。标识设备标识符ID1的对等体发现区间资源的信息1356包括标识与设备ID1相关联的低速率对等体发现区间传输单元的信息1360以及标识与设备ID1相关联的附加发现区间传输单元的信息1362。类似地,标识设备标识符IDM的对等体发现区间资源的信息1358包括标识与设备标识符M相关联的低速率对等体发现区间传输单元的信息1364以及标识与设备标识符M相关联的附加发现区间传输单元的信息1366。映射图案信息1367包括定义所生成的发现部分至具体传输单元的映射图案的信息。参照图2、3、4、5、9和/或10描述的信息包括作为时基/频率结构信息1354的部分被包括的示例性信息。
所存储的时基/频率结构信息1354包括:定义对等体发现传输调度的信息;指示可用于传送对等体发现信息的多个有序传输单元的结构;包括指示将被用于低速率发现传输的传输单元和将被用于高速率发现传输的附加传输单元的信息的所存储的信息;指示用于高速率发现传输的传输单元比用于低速率发现传输的更多的所存储的信息。标识低速率对等体发现区间传输单元的信息1360比标识附加发现区间传输单元的信息1362标识更少的传输单元——例如,段。类似地,标识低速率对等体发现区间传输单元的信息1364比标识附加发现区间传输单元的信息1366标识更少的传输单元——例如,段。在一个实施例中,低速率对等体发现传输单元与附加传输单元之比为1:4。参见图5。
低速率控制模块1326控制无线发射机模块1304使用与低速率发现传输相对应的传输单元传送对等体发现信息集合中的对等体发现信息的一部分。例如,考虑无线终端1300当前持有设备标识符IDM,低速率控制模块1354控制无线发射机模块1304在信息1364所标识的区间期间使用信息1364所标识的传输单元传送发现部分。
高速率控制模块1328控制无线发射机模块1304使用与高速率发现传输相对应的传输单元传送对等体发现信息集合的先前已传送部分。例如,考虑无线终端1300当前持有设备标识符IDM,高速率控制模块1328控制无线发射机模块1304在信息1366所标识的区间期间使用信息1366所标识的传输单元传送发现部分,其中在附加发现区间期间传送的发现信息部分先前已在之前的低速率发现区间被传送。
时基结构存储模块1330存储定义对等体发现传输结构——例如循环时基/频率结构——的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是设备配置操作和/或设备初始化操作的部分。所存储的时基/频率结构信息1354代表模块1330的输出。所存储的时基结构信息1354包括:指示可用于传送对等体发现信息的多个有序传输单元的信息;包括指示将被用于低速率发现传输的传输单元和将被用于高速率发现传输的附加传输单元的信息的所存储的信息;指示用于高速率发现传输的传输单元比用于低速率发现传输的更多的所存储的信息。
时基同步模块1332相对于例如收到信标信号的外部基准同步无线终端1300内的内部时基,以使得无线终端1300能够使其对等循环时基结构内的时基相对于邻近区中的其他对等设备被协调。时基维护模块1334在行进的基础上维护无线终端1300内的时基,从而输出当前时间信息1368。
设备ID模块1336执行诸功能,包括捕获将被无线终端1300暂时使用的与发现区间空中链路资源集合相关联的设备标识符、确定无线终端1300当前是否持有这样的设备标识符、以及让渡当前持有的设备标识符。
发现信息处理模块1338处理将被传达的发现信息1370以形成发现区间传输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模块1338的处理包括执行安全散列函数操作。图6和7图解了可由模块1338执行的示例性处理。发现信息部分存储模块1340将来自模块1338的处理输出存储在所存储的发现信息集合1380中。
发现信息标识模块1342确定循环对等时基/频率结构中的发现区间空中链路资源是否与无线终端1300当前所持有的设备标识符相关联。区间类型确定模块1344确定发现区间空中链路资源是低速率对等体发现区间空中链路资源还是附加发现区间空中链路资源。模式确定模块1346确定无线终端1300关于发现信息的传输的当前模式1372,例如(i)低速率发现信息传送模式,在其中无线终端1300使用低速率对等体发现区间空中链路资源但不使用附加发现区间空中链路资源传送发现信息部分,或(ii)高速率发现信息传送模式,在其中无线终端1300使用低速率对等体发现区间空中链路资源和附加发现区间空中链路资源两者传送发现信息部分。发现区间空中链路资源有时被替换性地称为发现区间传输单元或发现区间段。
低速率部分标识模块1348根据所存储的时基/频率结构信息1354从所存储的发现信息1380中标识在低速率对等体发现区间期间无线终端1300要传送的所存储的发现区间部分。附加区间部分标识模块1350根据所存储的时基/频率结构信息1354从所存储的发现信息1380中标识在附加发现区间期间无线终端1300要传送的所存储的发现区间部分。被标识成要在附加发现区间传送的部分是先前已在之前的低速率对等体发现区间期间传送的部分。所标识的要传送的部分1374可以是或者模块1348或者模块1350的输出,并且其是发现信号生成模块1352的输入。发现信号生成模块1352生成用于输送所标识的要传送的发现区间部分的发现信号。所生成的发现信号1376是模块1352的输出。
无线发射机模块1302传送对等体发现信息的诸部分。低速率控制模块1326控制无线发射机模块1302使用与低速率发现传输相对应的传输单元传送对等体发现信息集合的第一部分。高速率控制模块1328控制无线发射机模块1302使用与高速率发现传输相对应的传输单元传送对等体发现信息集合的一部分,例如对等体发现信息集合的先前已传送部分。对于一些情形,对等体发现信息集合的先前已传送部分与不同于包括第一部分的对等体发现信息集合的对等体发现信息集合相对应。对于一些其他情形,对等体发现信息集合的先前已传送部分与第一部分对应于相同的对等体发现信息集合。高速率控制模块1328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无线发射机模块1302在传送第一部分之后传送先前已传送部分。有时,传送先前已传送部分在使用与低速率发现传输相对应的另一传输单元传送对等体发现信息的另一部分之前。
在各个实施例中,包括第一部分的对等体发现信息集合包括总共K个部分,例如4个部分。在一些这样的实施例中,无线发射机模块1302还用于传送除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先前已传送部分之外的对等体发现信息的附加部分。在一些这样的实施例中,高速率控制模块控制无线发射机模块1302使用与高速率发现传输相对应的传输单元在传送所述第一部分之后并在传送所述另一部分之前传送对等体发现信息的K-1个附加部分。例如,考虑K=4。无线终端1300按以下次序传送:(i)使用第一低速率发现传输单元传送第一部分;(ii)使用与高速率传输相关联的第一附加传输单元传送先前已传送发现部分;(iii)使用与高速率传输相关联的第二附加传输单元传送第二先前已传送发现部分;(iv)传送与高速率传输相关联的第三先前已传送发现部分;(v)传送与高速率传输相关联的第四先前已传送发现部分;以及(vi)使用第二低速率发现传输单元传送第二部分。此传输序列使得在某些时间期间,使用低速率发现传输单元传送的第一部分和使用高速率发现传输单元的K-1个发现部分全部来自同一对等体发现信息集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先前已传送部分和K-1个附加部分被控制成在使用低速率发现传输单元传送第一部分之后使用与高速率对等体发现传输相对应的传输单元连续传送。对于一些实施例,先前已传送部分和K-1个附加部分全部来自同一对等体发现信息集合。参照图10的示例。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在循环结构的若干区间期间,先前已传送部分和K-1个附加部分全部是来自同一对等体发现信息集合,而在循环结构中的一些其他区间期间,先前已传送部分和K-1个附加部分包括来自两个不同的发现信息集合的成员。参照图9。
图14是图解对等通信系统中的示例性节点以及发现信息的传输的图示1400。示例性节点是例如图1的对等通信设备(102、104、106、108、110)中的任一个。示例性节点包括例如对等移动节点的第一无线终端1402,其在高速率发现模式下工作并在高速率下传送发现信息,如沿时间轴1410传送的发现信号1412所指示的。示例性节点还包括例如第二对等移动节点的第二无线终端1404,其在低速率发现模式下工作并在低速率下传送发现信息,如沿时间轴1410传送的发现信号1414所指示的。示例性节点还包括例如第三对等移动节点的第三无线终端1406,其在第一时间期间在高速率发现模式下工作并在高速率下传送发现信息,但随后变成在低速率发现模式下工作并在低速率下传送发现信息,如沿时间轴1410传送的发现信号1416所指示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终端的至少一些在一个模式下但不在另一个模式下执行发现信息传输。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终端的至少一些关于发现信息的传输是多模的,例如,在一些时间在高速率下传送,而在其他时间在低速率下传送。
包括图15A和15B的组合的图15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通信设备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1500。例如对等通信设备等通信设备支持多种对等体发现模式,包括在其间以第一速率传送发现信号的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和在其间以第二速率传送发现信号的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所述第二速率高于所述第一速率。
操作始于步骤1502,在那里该通信设备被上电并且初始化。开始步骤1502的初始化可以且有时的确包括将该通信设备设置在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和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之一中。操作从开始步骤1502行进至步骤1504。在步骤1504中,通信设备确定该通信设备是处于第一还是第二对等体发现传送模式并相应地行进。如果通信设备处在第一对等体发现传送模式,则操作从步骤1504行进至步骤1506。然而,如果通信设备处在第二对等体发现传送模式,则操作经由连接节点A1526从步骤1504行进至步骤1528。
返回到步骤1506,在步骤1506中,该通信设备确定是否已发生用于触发从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转换到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的改变条件。步骤1506包括子步骤1508和1510之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子步骤1508中,通信设备根据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来作出该确定。子步骤1508包括子步骤1512、1514、1516和1518之中的一个或多个。在子步骤1512中,通信设备确定是否已从先前在预定时段内未从其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的设备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在子步骤1514中,通信设备根据新发现设备的数目作出该确定,所述新发现设备的数目是在第二预定时间区间期间从其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的设备但排除在该确定之前在第一预定时段中从其收到了对等体发现信号的设备的数目。例如,检测到的收到对等体发现信息的高速率改变可指示快速改变的环境,并且通信设备可被触发切换到高速率传送模式,从而使得其他设备将能检测到其存在。该设备可能希望其能在至少一时间区间中以高速率广告其存在,因为该区域中存在渐增数目的新设备。在子步骤1516中,通信设备确定在一时间区间中从其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的不同设备的数目何时超过阈值数。例如,该设备可在其决定切换到高速率模式之前进行等待直至其已在它的邻近区中检测到最小数目的设备,例如感兴趣的设备。在子步骤1518中,通信设备确定对等体发现信号是否包括指示从其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的对等设备属于该通信设备感兴趣的设备组的信息。由此,在其检测到相关对等体的存在时,可触发通信设备转换到高速率。在一些实施例中,子步骤1518包括子步骤1520,其中通信设备作出概率性确定。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概率性确定是基于ID的一部分的确定。例如,部分匹配可触发进入到高速率传送模式的转换。在各种实施例中,所述组中的设备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之一:i)与存储在所述通信设备中的伙伴列表中的条目相对应的设备;ii)提供可为所述通信设备所用的服务的设备;以及iii)实现在所述通信设备中所存储的信息中标识出的应用的设备。伙伴列表上的条目是例如家庭成员、朋友、商业同事、俱乐部或团体的成员、组织的成员等。
返回到子步骤1510,在子步骤1510中,通信设备根据以下之一作出该确定:i)活跃应用集合的改变,ii)对活跃应用的改变,以及iii)用户输入。对活跃应用集合的改变可包括新或休眠应用被启动,并且切换到高速率对等体发现传送模式以执行该应用并迅速地和/或更高效地与其他设备通信可能是合需的。对活跃应用的示例性改变包括应用的模式改变、应用的配置改变、以及应用的参数设置改变。
操作从步骤1506行进到步骤1522。在步骤1522中,该通信设备基于步骤1506的确定而前进。如果在步骤1506确定尚未发生用于触发从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改变到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的改变条件,则操作从步骤1522行进到步骤1506的输入。然而,如果在步骤1506确定已发生用于触发从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改变到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的改变条件,则操作从步骤1522行进到步骤1524。在步骤1524中,通信设备从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转换到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操作从步骤1524行进到步骤1504。
返回到步骤1528,在步骤1528中,该通信设备确定是否已发生用于触发从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转换到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的改变条件。步骤1528包括子步骤1530、1532、1534和1535之中的一个或多个。在子步骤1530中,通信设备确定指示自最近一次检测到用于触发从第一对等体发现传送速率和/或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转换到第二对等体发现传送速率和/或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的条件起的时间流逝的定时器是否已期满。在子步骤1532中,通信设备根据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来作出该确定。在一些这样的实施例中,子步骤1532包括子步骤1536和1538之中的一个或多个。在子步骤1536中,通信设备根据新发现设备的数目作出该确定,所述新发现设备的数目是在第四预定时段期间从其收到发现信号的设备但排除在所述确定之前在第三预定时段中从其收到了对等体发现信号的设备的数目。例如,如果新发现设备的数目下降,则其可能指示该区域中的稳定性,并且该设备可决定减慢其传送对等体发现信息的速率并由此切换回第一模式。在子步骤1538中,通信设备确定在一时间区间中从其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的不同设备的数目何时低于阈值数。例如,通信设备可判断其邻近区中剩余的设备的数目已下降到其不能证明为保持在高速率下传送发现信息而花费的资源(例如电池功率)的花费合理的水平,并且由此其触发转换回到第一模式,在第一模式中其将在低速率下传送。在子步骤1534中,通信设备确定被确定可能属于感兴趣设备组的对等设备是否并非所述感兴趣设备组的成员。例如,该设备可能已基于步骤1518和1520中的部分匹配转换到第二模式,并且后续收到的附加收到发现信息指示不存在匹配;因此,可触发该设备转换回到第一模式。在子步骤1535中,通信设备根据电池状态的改变来作出该确定。例如,所监视电池状态中检测到的指示低电池状况的改变可以且有时的确用于触发从第二传送模式改变到第一传送模式,从而节省剩余电池功率并且促使该通信设备在需要电池充电之前有更长的工作时间。
操作从步骤1528行进到步骤1540。在步骤1540中,该通信设备取决于步骤1528的确定而前进。如果在步骤1528确定尚未发生用于触发从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改变到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的改变条件,则该设备保持在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并且操作从步骤1540行进到步骤1528的输入。然而,如果在步骤1528确定已发生用于触发从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改变到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的改变条件,则操作从步骤1540行进到步骤1542。在步骤1542中,通信设备从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转换到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操作经由连接节点B1544从步骤1542行进到步骤1504。
图16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例如对等移动无线终端等示例性通信设备1600的图示。示例性通信设备1600支持多种对等体发现模式,包括在其间以第一速率传送对等体发现信号的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和在其间以第二速率传送对等体发现信号的第二对等体发现模式,所述第二速率高于所述第一速率。
通信设备1600包括经由总线1614耦合在一起的无线接收机模块1602、无线发射机模块1604、处理器1606、用户I/O设备1608、存储器1610和电池1612,各种元件可经由总线1614互换数据/信息。功率分发和功率监视也是经由总线1614的。总线1614包括功率部分和数据/信息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设备1600还包括也耦合至总线1614的网络接口1616。网络接口1616在被包括时可用于例如经由回程将通信设备1600耦合至其他网络节点和/或因特网。
存储器1610包括例程1622和数据/信息1624。例如CPU等处理器1606执行存储器1610中的例程1622并使用存储器1610中的数据/信息1624来控制通信设备1600的操作并实现方法,例如图15的流程图1500的方法。
例如OFDM或CDMA接收机之类的无线接收机模块1602被耦合至接收天线1618,通信设备1600经由该接收天线1618接收来自其他通信设备的信号,例如来自他其他对等通信设备的发现信号。例如OFDM和/或CDMA发射机等无线发射机模块1604被耦合到发射天线1620,通信设备经由该发射天线1620向其他通信设备传送信号。所传送的信号包括例如发现信息信号。发现信息信号可在不同速率下被广播,诸如在处于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时以低速率广播而在处于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时以高速率广播。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射机和接收机使用同一天线。
用户I/O设备1608包括例如话筒、键盘、按键板、开关、相机、扬声器、显示器等。用户I/O设备1608允许通信设备1600的操作者输入用户数据、访问输出用户数据、以及控制该通信设备的至少一些功能,例如选择对等体发现传送操作模式。
电池1612为通信设备1600提供功率源。电池状态被监视,并且传送对等体发现操作模式可以且有时的确是根据电池状态来改变的。
例程1622包括通信例程1626和控制例程1628。通信例程1626实现通信设备1600所使用的各种通信协议。控制例程1628包括第一转换条件检测模块1630、第一模式转换控制模块1632、新设备检测模块1634、第一新发现设备计数模块1636、聚集确定模块1638、关系确定模块1640、活跃应用集合跟踪模块1649、活跃应用改变模块1650、用户输入模块1651、第二转换条件检测模块1652、第二模式转换控制模块1654、定时器模块1656、定时器期满模块1658、第二新发现设备计数模块1660、聚集分散确定模块1662、错误标识确定模块1664、电池监视模块1666、和对等体发现信号生成模块1668。关系确定模块1640包括概率确定模块1642、伙伴检测子模块1644、服务检测子模块1646和应用检测子模块1648。
数据/信息1624包括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1670、伙伴列表1672、应用列表1674、服务可用性列表1676、收到用户输入1678、第一预定时间区间信息1680、第二预定时间区间信息1682、第三预定时间区间信息1684、第四预定时间区间信息1686、当前操作模式1688、时基频率结构信息1690和所生成的用于传输的对等体发现信号1696。时基/频率结构信息1690包括第一传送模式对等体发现空中链路资源信息1692和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空中链路资源信息1694。
当通信设备1600在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下工作时,第一转换条件检测模块1630确定是否发生了用于触发从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改变到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的改变条件。第一转换条件检测模块1630有时根据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来作出该确定。有时,第一转换条件检测模块1630根据多个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来作出该确定。当第一转换条件检测模块1630检测到已发生用于触发从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改变到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的改变条件时,第一模式转换控制模块1632控制通信设备1600从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转换到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
新设备检测模块1634确定是否已从先前在预定时段内未从其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的设备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第一转换条件检测模块1630可以且有时的确根据新设备检测模块1634的确定来作出改变条件确定。
第一新发现设备计数模块1636确定新发现设备的数目,所述新发现设备的数目是在第二预定时间区间期间从其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的设备但排除在所述确定是否已发生改变条件之前在第一预定时段中从其收到了对等体发现信号的设备的数目。第一转换条件检测模块1630可以且有时的确根据如模块1636所报告的新发现设备的数目来作出改变条件确定。第一预定时间区间信息1680和第二预定时间区间信息1682被第一新发现设备计数模块1636用于确定新发现设备的数目。
聚集确定模块1638确定在一时间区间中从其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的不同设备的数目何时超过阈值数。第一转换条件检测模块1630可以且有时的确根据聚集确定模块1638的确定来作出改变条件确定。
关系确定模块1640确定对等体发现信号是否包括指示从其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的对等设备属于通信设备1600感兴趣的设备组的信息。第一转换条件检测模块1630可以且有时的确根据关系确定模块1640的确定来作出改变条件确定。
概率确定模块1642关于对等体发现信号是否包括指示从其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的对等设备属于该通信设备感兴趣的设备组的信息作出概率确定。例如,一个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可包括对等体发现信息集合的一部分,并且概率确定模块1642可基于发现信息集合的该收到部分来作出概率确定,即时完整集合在当前时间对于通信设备1600不可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诸如发现信息信号中携带的设备标识符等标识符输送少于执行唯一性标识所需要的完全比特集合的比特,但可包括足以执行具有可接受程度的确定性的肯定标识的比特数。例如,可在发现信息部分中传达缩写标识符以节约空中链路资源,应理解偶尔可能发生错误肯定标识。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概率性确定是基于ID的一部分的确定。
伙伴检测子模块1644使用伙伴列表1672——例如标识被指定为通信设备1600的伙伴的设备和/或设备的用户的所存储信息——来确定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是否来自与所存储的伙伴列表中的条目相对应的设备。
服务检测子模块1646使用服务可用性列表1672——例如标识可为通信设备1600所用的服务的所存储信息——来确定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是否来自与所述所存储的发现可用性列表中的条目相对应的设备。
应用检测子模块1648使用应用列表1674——例如标识通信设备1600感兴趣的应用的所存储信息——来确定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是否来自与所存储的应用列表1674中的条目相对应的设备。
活跃应用集合跟踪模块1649确定是否已发生所维护的应用集合的改变。第一转换条件检测模块1630可以且有时的确根据活跃应用集合跟踪模块1649的确定来作出改变条件确定。
活跃应用改变模块1650确定是否已发生对活跃应用的改变。对活跃应用的示例性改变包括应用的模式改变、应用的配置改变、以及应用的参数设置改变。第一转换条件检测模块1630可以且有时的确根据活跃应用改变模块1650的确定来作出改变条件确定。
用户输入模块1651经由用户I/O设备1608中所包括的用户I/O设备接收来自通信设备1600的用户的输入,例如改变到第二对等体发现传送模式的用户选择、请求或命令。第一转换条件检测模块1630可以且有时的确根据来自用户输入模块1651的收到用户输入来作出改变条件确定。
当通信设备在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下工作时,第二转换条件检测模块1652确定是否发生了用于触发从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改变到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的改变条件。第二转换条件检测模块1652有时根据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确定是否发生了用于触发从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改变到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的改变条件。当第二转换条件检测模块1652检测到已发生用于触发从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改变到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的改变条件时,第二模式转换控制模块1654控制通信设备从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转换到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
定时器模块1656跟踪自最近一次检测到用于触发从第一速率和/或第一模式转换到第二速率和/或第二模式的条件起的时间量。定时器期满模块1658确定定时器模块1656所指示的时间量是否超过期满时间。第二转换条件检测模块1652可以且有时的确根据定时器期满模块1658的确定来确定是否已发生用于触发从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改变到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的改变条件。
第二新发现设备计数模块1660确定新发现设备的数目,所述新发现设备的数目是在第四预定时间区间期间从其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的设备但排除在所述确定是否已发生改变条件之前在第三预定时段中从其收到了对等体发现信号的设备的数目。第三预定时间区间信息1684和第四预定时间区间信息1686被模块1660用于获得计数。第二转换条件检测模块1652可以且有时的确根据第二新发现设备计数模块1660所通告的新发现设备的数目来确定是否已发生用于触发从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改变到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的改变条件。
聚集分散确定模块1662确定在一时间区间中从其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的不同设备的数目何时低于阈值数。第二转换条件检测模块1652可以且有时的确根据聚集分散确定模块1662的确定来确定是否已发生用于触发从第二模式改变到第一模式的改变条件。
错误标识确定模块1664确定已被确定可能属于感兴趣设备组的对等设备是否并非感兴趣设备组的成员。第二转换条件检测模块1652可以且有时的确根据错误标识确定模块1664的确定来确定是否已发生用于触发从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改变到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的改变条件。
电池监视模块1666监视电池1612中剩余的储备电池功率量并确定当前电池状态情况。第二转换条件检测模块1652可以且有时的确根据电池监视模块1666的状态确定来确定是否已发生用于触发从第二模式改变到第一模式的改变条件。例如,响应于低电池状态指示,该通信设备转换到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从而可节省功率并且该设备在需要充电之前可工作更长时间。
对等体发现信号生成模块1668生成用于传输的对等体发现信号1696。在当前模式1688指示通信设备1600当前正使用由信息1692标识的空中链路资源(例如段)在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中工作时,所生成的对等体发现信号以第一速率被传送。在当前模式1688指示通信设备1600当前正使用由信息1694标识的空中链路资源(例如段)在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中工作时,所生成的对等体发现信号以第二速率被传送。
包括图17A和17B的组合的图17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通信设备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1700。例如对等通信设备等通信设备支持多种对等体发现模式,包括在其间以第一速率监视发现信号的第一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和在其间以第二速率监视发现信号的第二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所述第二速率高于所述第一速率。
操作始于步骤1702,在那里该通信设备被上电并且初始化。开始步骤1702的初始化可以且有时的确包括将该通信设备设置在第一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和第二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之一中。操作从开始步骤1702行进至步骤1704。在步骤1704中,通信设备确定该通信设备是处于第一还是第二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并相应地行进。如果通信设备处在第一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则操作从步骤1704行进至步骤1706。然而,如果通信设备处在第二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则操作经由连接节点A1726从步骤1704行进至步骤1728。
返回到步骤1706,在步骤1706中,该通信设备确定是否已发生用于触发从第一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转换到第二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的改变条件。步骤1706包括子步骤1708和1710之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子步骤1708中,通信设备根据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来作出该确定。子步骤1708包括子步骤1712、1714、1716和1718之中的一个或多个。在子步骤1712中,通信设备确定是否已从先前在预定时段内未从其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的设备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在子步骤1714中,通信设备根据新发现设备的数目作出该确定,所述新发现设备的数目是在第二预定时间区间期间从其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的设备但排除在该确定之前在第一预定时段中从其收到了对等体发现信号的设备的数目。在子步骤1716中,通信设备确定在一时间区间中从其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的不同设备的数目何时超过阈值数。在子步骤1718中,通信设备确定对等体发现信号是否包括指示从其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的对等设备属于该通信设备感兴趣的设备组的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子步骤1718包括子步骤1720,其中通信设备作出概率性确定。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概率性确定是基于ID的一部分的确定。在各种实施例中,所述组中的设备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之一:i)与存储在所述通信设备中的伙伴列表中的条目相对应的设备;ii)提供对为所述通信设备所用的服务的设备;以及iii)实现在所述通信设备中所存储的信息中标识出的应用的设备。
返回子步骤1710,在子步骤1710中,通信设备根据以下之一作出该确定:i)活跃应用集合的改变,ii)改变至活跃应用,以及iii)用户输入。对活跃应用的示例性改变包括应用的模式改变、应用的配置改变、以及应用的参数设置改变。
操作从步骤1706行进到步骤1722。在步骤1722中,该通信设备基于步骤1706的确定而前进。如果在步骤1706确定尚未发生用于触发从第一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改变到第二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的改变条件,则操作从步骤1722行进到步骤1706的输入。然而,如果步骤1706的确定是已发生用于触发从第一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改变到第二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的改变条件,则操作从步骤1722行进到步骤1724。在步骤1724中,通信设备从第一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转换到第二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操作从步骤1724行进到步骤1704。
返回到步骤1728,在步骤1728中,该通信设备确定是否已发生用于触发从第二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转换到第一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的改变条件。步骤1728包括子步骤1730、1732、1734和1735之中的一个或多个。在子步骤1730中,通信设备确定指示自最近一次检测到用于触发从第一速率和/或第一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转换到第二速率和/或第二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的条件起的时间流逝的定时器是否已期满。在子步骤1732中,通信设备根据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来作出该确定。在一些这样的实施例中,子步骤1732包括子步骤1736和1738之中的一个或多个。在子步骤1736中,通信设备根据新发现设备的数目作出该确定,所述新发现设备的数目是在第四预定时段期间从其收到发现信号的设备但排除在所述确定之前在第三预定时段中从其收到了对等体发现信号的设备的数目。在子步骤1738中,通信设备确定在一时间区间中从其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的不同设备的数目何时低于阈值数。在子步骤1734中,通信设备确定被确定可能属于感兴趣设备组的对等设备是否并非所述感兴趣设备组的成员。在子步骤1735中,通信设备根据电池状态的改变来作出该确定。例如,所监视电池状态中检测到的指示低电池状况的改变可以且有时的确用于触发从第二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改变到第一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从而节省剩余电池功率并且促使该通信设备在需要电池充电之前有更长的工作时间。
操作从步骤1728行进到步骤1740。在步骤1740中,该通信设备取决于步骤1728的确定而前进。如果在步骤1728确定尚未发生用于触发从第二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改变到第一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的改变条件,则该设备保持在第二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并且操作从步骤1740行进到步骤1728的输入。然而,如果在步骤1728确定已发生用于触发从第二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改变到第一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的改变条件,则操作从步骤1740行进到步骤1742。在步骤1742中,通信设备从第二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转换到第一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操作经由连接节点B1742从步骤1744行进到步骤1704。
图18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例如对等移动无线终端等示例性通信设备1800的图示。示例性通信设备1800支持多种对等体发现模式,包括在其间以第一速率监视对等体发现信号的第一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和在其间以第二速率监视对等体发现信号的第二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所述第二速率高于所述第一速率。
通信设备1800包括经由总线1814耦合在一起的无线接收机模块1802、无线发射机模块1804、处理器1806、用户I/O设备1808、存储器1810和电池1812,各种单元可经由总线1814互换数据/信息。功率分发和功率监视也是经由总线1814的。总线1814包括功率部分和数据/信息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设备1800还包括也耦合至总线1814的网络接口1816。网络接口1816在被包括时可用于例如经由回程将通信设备1800耦合至其他网络节点和/或因特网。
存储器1810包括例程1822和数据/信息1824。例如CPU等处理器1806执行存储器1810中的例程1822并使用存储器1810中的数据/信息1824来控制通信设备1800的操作并实现方法,例如图17的流程图1700的方法。
例如OFDM或CDMA接收机之类的无线接收机模块1802被耦合至接收天线1818,通信设备1800经由该接收天线1818接收来自其他通信设备的信号,例如来自他其他对等通信设备的发现信号和来自他其他通信设备的对等话务信号。发现信息信号可在不同速率下被监视,诸如在处于第一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时以低速率监视而在处于第二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时以高速率监视。在处于第一接收对等体发现操作模式时,无线接收机模块1802在由第一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空中链路资源信息1892所标识的空中链路资源(例如,段)上接收对等体发现信息信号。在处于第二接收对等体发现操作模式时,无线接收机模块1802在由第二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空中链路资源信息1894所标识的空中链路资源(例如,段)上接收对等体发现信息信号。
注意,与通信设备1800的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相对应的对等体发现信息的接收速率无需且有时的确并非与从发起被通信设备1800收到的信号的另一个对等体发现设备进行传送的速率相同。此外,对应于与特定设备标识符相关联的一组受监视的发现信息空中链路资源,有时一些发现信息信号可能源自对等设备而其他发现信息信号可能源自用于提供发现辅助的节点。例如,在一种情形中,通信设备1800处于例如高接收速率模式之类的第二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发起被设备1800收到的对等体发现信号的另一个对等节点处于例如低传送模式之类的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以及坐落在设备1800和该另一个对等节点的邻近区中的对等体发现辅助节点若其处于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操作模式则在与设备标识符相关联的附加空中链路资源上传送对等体发现信号,该对等体发现信号输送可能已被该另一个对等节点传送了的对等体发现信号。
在另一个示例中,设备1800处于第一(例如,低速率)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而传送对等体发现信号的另一个对等节点处于第二(例如,高速率)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并且设备1800监视与低速率对等体发现空中链路资源相关联的发现信号但抑制监视在高速率发现中使用而不在低速率发现中使用的空中链路资源。
例如OFDM或CDMA发射机等无线发射机模块1804被耦合到发射天线1820,通信设备1800经由该发射天线1820向其他通信设备传送信号。所传送的信号包括例如发现信息信号和对等话务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射机和接收机使用同一天线。
用户I/O设备1808包括例如话筒、键盘、按键板、开关、相机、扬声器、显示器等。用户I/O设备1808允许通信设备1800的操作者输入用户数据、访问输出用户数据、以及控制该通信设备的至少一些功能,例如选择对等体发现接收操作模式。
电池1812为通信设备1800提供功率源。电池状态被监视,并且接收对等体发现操作模式可以且有时的确是根据电池状态来改变的。
例程1822包括通信例程1826和控制例程1828。通信例程1826实现通信设备1800所使用的各种通信协议。控制例程1828包括第一转换条件检测模块1830、第一模式转换控制模块1832、新设备检测模块1834、第一新发现设备计数模块1836、聚集确定模块1838、关系确定模块1840、活跃应用集合跟踪模块1849、活跃应用改变模块1850、用户输入模块1851、第二转换条件检测模块1852、第二模式转换控制模块1854、定时器模块1856、定时器期满模块1858、第二新发现设备计数模块1860、聚集分散确定模块1862、错误标识确定模块1864和电池监视模块1866。
关系确定模块1840包括概率确定模块1842、伙伴检测子模块1844、服务检测子模块1846和应用检测子模块1848。
数据/信息1824包括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1870、伙伴列表1872、应用列表1874、服务可用性列表1876、收到用户输入1878、第一预定时间区间信息1880、第二预定时间区间信息1882、第三预定时间区间信息1884、第四预定时间区间信息1886、当前操作模式1888、和时基频率结构信息1890。时基/频率结构信息1890包括第一接收模式对等体发现空中链路资源信息1892和第二接收模式对等体发现模式空中链路资源信息1894。
当通信设备1800在第一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下工作时,第一转换条件检测模块1830确定是否发生了用于触发从第一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改变到第二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的改变条件。第一转换条件检测模块1830有时根据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来作出该确定。有时,第一转换条件检测模块1830根据多个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来作出该确定。当第一转换条件检测模块1830检测到已发生用于触发从第一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改变到第二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的改变条件时,第一模式转换控制模块1832控制通信设备1800从第一模式转换到第二模式。
新设备检测模块1834确定是否已从先前在预定时段内未从其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的设备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第一转换条件检测模块1830可以且有时的确根据新设备检测模块1834的确定来作出改变条件确定。
第一新发现设备计数模块1836确定新发现设备的数目,所述新发现设备的数目是在第二预定时间区间期间从其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的设备但排除在所述确定改变条件是否已发生之前在第一预定时段中从其收到了对等体发现信号的设备的数目。第一转换条件检测模块1830可以且有时的确根据如模块1836所报告的新发现设备的数目来作出改变条件确定。第一预定时间区间信息1880和第二预定时间区间信息1882被第一新发现设备计数模块1836用于确定新发现设备的数目。
聚集确定模块1838确定在一时间区间中从其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的不同设备的数目何时超过阈值数。第一转换条件检测模块1830可以且有时的确根据聚集确定模块1838的确定来作出改变条件确定。
关系确定模块1840确定对等体发现信号是否包括指示从其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的对等设备属于通信设备1800感兴趣的设备组的信息。第一转换条件检测模块1830可以且有时的确根据关系确定模块1840的确定来作出改变条件确定。
概率确定模块1842关于对等体发现信号是否包括指示从其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的对等设备属于该通信设备感兴趣的设备组的信息作出概率确定。例如,一个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可包括对等体发现信息集合的一部分,并且概率确定模块1842可基于发现信息集合的该收到部分来作出概率确定,即使完整集合在当前时间对于通信设备1800不可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概率性确定是基于ID的一部分的确定。
伙伴检测子模块1844使用伙伴列表1872——例如标识指定为通信设备1800的伙伴的设备和/或设备的用户的所存储信息——来确定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是否来自与所存储的伙伴列表中的条目相对应的设备。
服务检测子模块1846使用服务可用性列表——例如标识可为通信设备1800所用的服务的所存储信息——来确定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是否来自与所述所存储的发现可用性列表1876中的条目相对应的设备。
应用检测子模块1848使用应用列表1874——例如标识通信设备1800感兴趣的应用的所存储信息——来确定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是否来自与所存储的应用列表1874中的条目相对应的设备。
活跃应用集合跟踪模块1849确定是否已发生所维护的应用集合的改变。第一转换条件检测模块1830可以且有时的确根据活跃应用集合跟踪模块1849的确定来作出改变条件确定。
活跃应用改变模块1850确定是否已发生对活跃应用的改变。对活跃应用的示例性改变包括应用的模式改变、应用的配置改变、以及应用的参数设置改变。第一转换条件检测模块1830可以且有时的确根据活跃应用改变模块1850的确定来作出改变条件确定。
用户输入模块1851经由用户I/O设备1808中所包括的用户I/O设备接收来自通信设备1800的用户的输入,例如改变到第二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的用户选择、请求或命令。第一转换条件检测模块1830可以且有时的确根据来自用户输入模块1851的收到用户输入来作出改变条件确定。
当通信设备在第二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下工作时,第二转换条件检测模块1852确定是否发生了用于触发从第二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改变到第一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的改变条件。第二转换条件检测模块1852有时根据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确定是否发生了用于触发从第二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改变到第一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的改变条件。当第二转换条件检测模块1852检测到已发生用于触发从第二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改变到第一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的改变条件时,第二模式转换控制模块1854控制通信设备从第二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转换到第一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
定时器模块1856跟踪自最近一次检测到用于触发从第一速率转换到第二速率的条件起的时间量。定时器期满模块1858确定定时器模块1856所指示的时间量是否超过期满时间。第二转换条件检测模块1852可以且有时的确根据定时器期满模块1858的确定来确定是否已发生用于触发从第二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改变到第一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的改变条件。
第二新发现设备计数模块1860确定新发现设备的数目,所述新发现设备的数目是在第四预定时间区间期间从其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的设备但排除在所述确定改变条件是否已发生之前在第三预定时段中从其收到了对等体发现信号的设备的数目。第三预定时间区间信息1884和第四预定时间区间信息1886被模块1860用于获得计数。第二转换条件检测模块1852可以且有时的确根据第二新发现设备计数模块1860所通告的新发现设备的数目来确定是否已发生用于触发从第二模式改变到第一模式的改变条件。
聚集分散确定模块1862确定在一时间区间中从其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的不同设备的数目何时低于阈值数。第二转换条件检测模块1852可以且有时的确根据聚集分散确定模块1862的确定来确定是否已发生用于触发从第二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改变到第一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的改变条件。
错误标识确定模块1864确定已被确定可能属于感兴趣设备组的对等设备是否并非感兴趣设备组的成员。第二转换条件检测模块1852可以且有时的确根据错误标识确定模块1864的确定来确定是否已发生用于触发从第二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改变到第一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的改变条件。
电池监视模块1866监视电池1812中剩余的储备电池功率量并确定当前电池状态情况。第二转换条件检测模块1852可以且有时的确根据电池监视模块1866的状态确定来确定是否已发生用于触发从第二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改变到第一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的改变条件。例如,响应于低电池状态指示,该通信设备转换到第一接收模式,从而可节省功率并且该设备在需要充电之前可工作更长时间。
图19是图解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支持高速率对等体发现传送(TX)模式和低速率对等体发现传送(TX)模式的通信设备中的示例性操作的图示1900。图示1900可对应于图15的流程图1500和/或图16的通信设备1600。
通信设备的操作始于开始步骤1902,在那里该通信设备被上电和初始化。在该实施例中,继上电之后,该通信设备被设为高速率传送对等体发现状态1904,如箭头1906所指示。在处于高速率传送对等体发现状态1904时,通信设备以高速率传送输送发现信息部分的发现信息信号。在处于高速率TX对等体发现状态1904时,通信设备还在进行的基础上执行监视以检测对高到低转换的转换触发,如箭头1908和操作1910所示。一些示例性转换触发参照图15的流程图1500的框1528作了描述。如果操作1910的监视并未检测到触发,则通信设备继续处于高速率TX对等体发现状态1904,如箭头1912所示。然而,如果操作1910的监视的确检测到触发,则通信设备转换到低速率TX对等体发现状态1906,如箭头1914所示。
在处于低速率传送对等体发现状态1906时,通信设备以低速率传送输送发现信息部分的发现信息信号。在处于低速率TX对等体发现状态1906时,通信设备还在进行的基础上执行监视以检测对低到高转换的转换触发,如箭头1916和操作1918所示。一些示例性转换触发参照图15的流程图1500的框1506作了描述。如果操作1918的监视并未检测到触发,则通信设备继续处于低速率TX对等体发现状态1906,如箭头1920所示。然而,如果操作1918的监视的确检测到触发,则通信设备转换到高速率TX对等体发现状态1904,如箭头1922所示。
图20是图解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支持高速率对等体发现接收(RX)模式和低速率对等体发现接收(RX)模式的通信设备中的示例性操作的图示2000。图示2000可对应于图17的流程图1700和/或图18的通信设备1800。
通信设备的操作始于开始步骤2002,在那里该通信设备被上电和初始化。在该实施例中,继上电之后,该通信设备被设为高速率接收对等体发现状态2004,如箭头2006所指示。在处于高速率接收对等体发现状态2004时,通信设备以高速率监视输送发现信息部分的发现信息信号。在处于高速率RX对等体发现状态2004时,通信设备还在进行的基础上执行监视以检测对高到低转换的转换触发,如箭头2008和操作2010所示。一些示例性转换触发参照图17的流程图1700的框1728作了描述。如果操作2010的监视并未检测到触发,则通信设备继续处于高速率RX对等体发现状态2004,如箭头2012所示。然而,如果操作2010的监视的确检测到触发,则通信设备转换到低速率RX对等体发现状态2006,如箭头2014所示。
在处于低速率接收对等体发现状态2006时,通信设备以低速率监视输送发现信息部分的发现信息信号。在处于低速率RX对等体发现状态2006时,通信设备还在进行的基础上执行监视以检测对低到高转换的转换触发,如箭头2016和操作2018所示。一些示例性转换触发参照图17的流程图1700的框1706作了描述。如果操作2018的监视并未检测到触发,则通信设备继续处于低速率RX对等体发现状态2006,如箭头2020所示。然而,如果操作2018的监视的确检测到触发,则通信设备转换到高速率RX对等体发现状态2004,如箭头2022所示。
在各种实施例中,示例性通信设备支持高速率和低速率TX对等体发现操作模式以及高速率和低速率RX对等体发现操作模式。由此,通信设备可以且有时的确执行图15的流程图1500和图17的流程图1700两者的方法,和/或包括参照图16的通信设备1600和图18的通信设备1800描述的元件,诸如处理器、模块和/或存储器等。在一些实施例中,TX对等体发现模式和RX对等体发现模式是独立的,例如实现不同的触发准则来确定对TX模式和RX模式的转换。在一些此类实施例中,通信设备可以在处于低速率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时有时处于高速率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或者通信设备可以替换地在处于高速率接收对等体发现操作模式时处于低速率传送对等体发现操作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TX对等体发现模式转换与相应的RX对等体发现模式转换相耦合,例如,使通信设备具有适用于传送操作和接收操作两者的对等体发现模式。
图21是图解对等通信系统中的示例性节点以及发现信息的传输的图示2100。示例性节点是例如图1的对等通信设备(102、104、106、108、110)的任一个。示例性节点包括例如对等移动节点的第一无线终端2102,其在高速率发现模式下工作并在高速率下传送发现信息,如沿时间轴2110传送的发现信号2112所指示的。示例性节点还包括例如第二对等移动节点的第二无线终端2104,其在低速率发现模式下工作并在低速率下传送发现信息,如沿时间轴2110传送的发现信号2114所指示的。示例性节点还包括例如第三对等移动节点的第三无线终端2106,其在第一时间期间在低速率发现模式下工作并在低速率下传送发现信息,但随后变成在高速率发现模式下工作并在高速率下传送发现信息,如沿时间轴2110传送的发现信号2116所指示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终端的至少一些在一个模式下但不在另一个模式下执行发现信息传输。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终端的至少一些关于发现信息的传输是多模的,例如,在一些时间在高速率下传送,而在其他时间在低速率下传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独立地控制发送对等体发现信息的特定部分的速率和/或对其进行监视的速率。例如,从发送方的观点而言,在给定时段上,可并行发送多个对等体发现相关广告,其中一些以低速率发送而其他的以高速率发送。类似地,从接收方的观点而言,在监视多个广告时,一些可能以低速率进行监视而其他的以高速率进行监视。
各个实施例的技术可使用软件、硬件和/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来实现。各种实施例针对装置,举例而言诸如移动接入终端之类的移动节点、包括一个或多个连接点的基站、和/或通信系统。各种实施例还针对方法,例如控制和/或操作移动节点、基站和/或例如主机等通信系统的方法。各种实施例还针对包括用于控制机器实现方法的一个或多个步骤的机器可读指令的例如ROM、RAM、CD、硬盘等机器(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
在各种实施例中,本文中所描述的节点是使用用于执行与一种或更多种方法相对应的步骤的一个或更多个模块来实现的,这些步骤例如,确定是否发生了触发从第一对等体发现传送模式改变到第二对等体发现传送模式的改变条件,从第一对等体发现传送模式转换到第二对等体发现传送模式,确定是否发生了触发从第二对等体发现传送模式改变到第一对等体发现传送模式的改变条件,从第二对等体发现传送模式转换到第一对等体发现传送模式,确定是否发生了触发从第一对等体发现接收模式改变到第二对等体发现接收模式的改变条件,从第一对等体发现接收模式转换到第二对等体发现接收模式,确定是否发生了触发从第二对等体发现接收模式改变到第一对等体发现接收模式的改变条件,从第二对等体发现接收模式转换到第一对等体发现接收模式等。由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各种特征是使用诸模块来实现的。此类模块可使用软件、硬件、或硬件与软件的组合来实现。上面描述的很多方法或方法步骤可以利用包括在诸如举例而言RAM、软盘等存储器设备的机器可读介质中的诸如软件的机器可执行指令来实现,以在有或没有其他硬件的情况下控制例如通用计算机的机器例如在一个或多个节点中实现上面描述的所有或部分方法。因此,各种实施例还尤其针对包括用于使例如处理器和相关联硬件等的机器执行上面描述的方法的一个或多个步骤的机器可执行指令的机器可读介质。一些实施例针对例如通信设备的设备,包括配置成实现本发明的一种或多种方法的一个、多个或全部步骤。
一些实施例针对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用于使一台计算机或多台计算机实现各种功能、步骤、动作和/或操作——例如以上所描述的一个或多个步骤——的代码。取决于该实施例,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且有时确实包括对应要执行的每个步骤的不同代码。因此,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且有时确实包括对应方法——例如控制通信设备或节点的方法——的各个个体步骤的代码。代码可以是存储在诸如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OM(只读存储器)或其它类型的存储设备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机器(例如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形式的。除针对计算机程序产品之外,一些实施例针对配置成实现以上所描述的一种或多种方法的各个功能、步骤、动作和/或操作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处理器。相应地,一些实施例针对配置成实现本文所描述的方法的一些或全部步骤的例如CPU的处理器。处理器可以用在例如本申请中所描述的通信设备或其它设备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诸如无线终端等通信设备的一个设备或多个设备的例如CPU的一个处理器或多个处理器被配置成执行如描述为由通信设备执行的方法的步骤。因此,一部分而非全部实施例针对具有包括与由其中包括处理器的设备执行的各种所描述的方法的每一步骤相对应的模块的处理器的设备,例如通信设备。在一部分而非全部实施例中,例如通信设备的设备包括与由其中包括处理器的设备执行的各种所描述的方法的每一步骤相对应的模块。这些模块可使用软件和/或硬件来实现。
尽管是在OFDM系统的上下文中描述的,但是各种实施例的方法和装置之中至少有一些可应用于包括许多非OFDM和/或非蜂窝系统在内的大范围的通信系统。
鉴于上面的描述,以上描述的各种实施例的方法和装置的众多其他变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显然的。此类变型将被认为是落在范围中的。这些方法和装置可以并且在各种实施例中的确是与CDMA、正交频分复用(OFDM)、和/或各种其他类型的可用于提供接入节点与移动节点之间的无线通信链路的通信技术一起使用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这些接入节点被实现为使用OFDM和/或CDMA来与移动节点建立通信链路的基站。在各种实施例中,移动节点被实现为用于实现各种方法的笔记本计算机、个人数据助理(PDA)、或其他包括接收机/发射机电路和逻辑和/或例程的便携式设备。

Claims (30)

1.一种操作支持多种对等体发现模式的通信设备的方法,所述对等体发现模式包括在其间以第一速率传送对等体发现信号的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和在其间以第二速率传送对等体发现信号的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所述第二速率高于所述第一速率,所述方法包括:
当在所述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下工作时,确定是否发生了用于触发从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改变到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的改变条件;以及
一旦检测到已发生用于触发从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改变到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的所述改变条件,就从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转换到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
其中确定是否发生了用于触发从所述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改变到所述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的改变条件包括:
根据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作出所述确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作出所述确定包括:
确定是否已从先前在预定时段内未从其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的设备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作出所述确定包括:
根据新发现设备的数目作出所述确定,所述新发现设备的数目是在第二预定时间区间期间从其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的设备但排除在所述确定之前在第一预定时段中从其收到了对等体发现信号的设备的数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作出所述确定包括:
确定在一时间区间中从其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的不同设备的数目何时超过阈值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作出所述确定包括:
确定对等体发现信号是否包括指示从其收到所述对等体发现信号的对等设备属于所述通信设备感兴趣的设备组的信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其中确定是否发生了用于触发从所述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改变到所述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的改变条件包括:
根据以下之一作出所述确定:i)活跃应用集合的改变,ii)对活跃应用的改变,以及iii)用户输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在所述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下工作时,确定是否发生了用于触发从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改变到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的改变条件;以及
一旦检测到已发生用于触发从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改变到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的所述改变条件,就从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转换到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确定是否发生了用于触发从所述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改变到所述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的改变条件包括:
根据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作出所述确定。
9.一种支持多种对等体发现模式的通信设备,所述对等体发现模式包括在其间以第一速率传送对等体发现信号的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和在其间以第二速率传送对等体发现信号的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所述第二速率高于所述第一速率,所述设备包括:
第一转换条件检测模块,用于当所述通信设备在所述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下工作时,确定是否发生了用于触发从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改变到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的改变条件;以及
第一模式转换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转换条件检测模块检测到已发生用于触发从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改变到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的改变条件时,控制所述通信设备从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转换到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
无线接收机模块,用于接收对等体发现信号;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转换条件检测模块根据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来作出所述确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新设备检测模块,用于确定是否已从先前在预定时段内未从其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的设备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转换条件检测模块根据新设备检测模块确定来作出所述确定。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新发现设备计数模块,用于确定新发现设备的数目,所述新发现设备的数目是在第二预定时间区间期间从其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的设备但排除在所述确定是否已发生改变条件之前在第一预定时段中从其收到了对等体发现信号的设备的数目,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转换条件检测模块根据所述新发现设备的数目来作出所述确定。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关系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对等体发现信号是否包括指示从其收到所述对等体发现信号的对等设备属于所述通信设备感兴趣的设备组的信息;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转换条件检测模块根据所述关系确定模块的确定来作出所述确定。
13.一种支持多种对等体发现模式的对等通信设备,所述对等体发现模式包括在其间以第一速率传送对等体发现信号的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和在其间以第二速率传送对等体发现信号的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所述第二速率高于所述第一速率,所述设备包括:
第一转换条件检测装置,用于当所述通信设备在所述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下工作时,确定是否发生了用于触发从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改变到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的改变条件;以及
第一模式转换控制装置,用于当所述第一转换条件检测装置检测到已发生用于触发从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改变到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的改变条件时,控制所述通信设备从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转换到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
无线接收机装置,用于接收对等体发现信号;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转换条件检测装置根据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来作出所述确定。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新设备检测装置,用于确定是否已从先前在预定时段内未从其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的设备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转换条件检测装置根据新设备检测装置的确定来作出所述确定。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新发现设备计数装置,用于确定新发现设备的数目,所述新发现设备的数目是在第二预定时间区间期间从其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的设备但排除在所述确定是否已发生改变条件之前在第一预定时段中从其收到了对等体发现信号的设备的数目;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转换条件确定装置根据所述新发现设备的数目来作出所述确定。
16.一种操作支持多种对等体发现模式的通信设备的方法,所述对等体发现模式包括在其间以第一速率监视对等体发现信号的第一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和在其间以第二速率监视对等体发现信号的第二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所述第二速率高于所述第一速率,所述方法包括:
当在所述第一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下工作时,确定是否发生了用于触发从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改变到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的改变条件;以及
一旦检测到已发生用于触发从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改变到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的所述改变条件,就从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转换到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
其中确定是否发生了用于触发从所述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改变到所述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的改变条件包括:
根据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作出所述确定。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作出所述确定包括:
确定是否已从先前在预定时段内未从其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的设备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作出所述确定包括:
根据新发现设备的数目作出所述确定,所述新发现设备的数目是在第二预定时间区间期间从其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的设备但排除在所述确定之前在第一预定时段中从其收到了对等体发现信号的设备的数目。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作出所述确定包括:
确定在一时间区间中从其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的不同设备的数目何时超过阈值数。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作出所述确定包括:
确定对等体发现信号是否包括指示从其收到所述对等体发现信号的对等设备属于所述通信设备感兴趣的设备组的信息。
21.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其中确定是否发生了用于触发从所述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改变到所述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的改变条件包括:
根据以下之一作出所述确定:i)活跃应用集合的改变,ii)对活跃应用的改变,以及iii)用户输入。
22.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在所述第二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下工作时,确定是否发生了用于触发从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改变到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的改变条件;以及
一旦检测到已发生用于触发从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改变到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的所述改变条件,就从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转换到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确定是否发生了用于触发从所述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改变到所述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的改变条件包括:
根据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作出所述确定。
24.一种支持多种对等体发现模式的通信设备,所述对等体发现模式包括在其间以第一速率监视对等体发现信号的第一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和在其间以第二速率监视对等体发现信号的第二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所述第二速率高于所述第一速率,所述设备包括:
第一转换条件检测模块,用于当所述通信设备在所述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下工作时,确定是否发生了用于触发从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改变到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的改变条件;以及
第一模式转换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转换条件检测模块检测到已发生用于触发从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改变到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的改变条件时,控制所述通信设备从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转换到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
无线接收机模块,用于接收对等体发现信号;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转换条件检测模块根据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来作出所述确定。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新设备检测模块,用于确定是否已从先前在预定时段内未从其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的设备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转换条件检测模块根据新设备检测模块确定来作出所述确定。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新发现设备计数模块,用于确定新发现设备的数目,所述新发现设备的数目是在第二预定时间区间期间从其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的设备但排除在所述确定是否已发生改变条件之前在第一预定时段中从其收到了对等体发现信号的设备的数目,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转换条件检测模块根据所述新发现设备的数目来作出所述确定。
2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关系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对等体发现信号是否包括指示从其收到所述对等体发现信号的对等设备属于所述通信设备感兴趣的设备组的信息;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转换条件检测模块根据所述关系确定模块的确定来作出所述确定。
28.一种支持多种对等体发现模式的对等通信设备,所述对等体发现模式包括在其间以第一速率监视对等体发现信号的第一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和在其间以第二速率监视对等体发现信号的第二接收对等体发现模式,所述第二速率高于所述第一速率,所述设备包括:
第一转换条件检测装置,用于当所述通信设备在所述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下工作时,确定是否发生了用于触发从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改变到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的改变条件;以及
第一模式转换控制装置,用于当所述第一转换条件检测装置检测到已发生用于触发从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改变到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的改变条件时,控制所述通信设备从第一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转换到第二传送对等体发现模式;
无线接收机装置,用于接收对等体发现信号,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转换条件检测装置根据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来作出所述确定。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新设备检测装置,用于确定是否已从先前在预定时段内未从其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的设备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转换条件检测装置根据新设备检测装置的确定来作出所述确定。
30.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新发现设备计数装置,用于确定新发现设备的数目,所述新发现设备的数目是在第二预定时间区间期间从其收到对等体发现信号的设备但排除在所述确定是否已发生改变条件之前在第一预定时段中从其收到了对等体发现信号的设备的数目;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转换条件确定装置根据所述新发现设备的数目来作出所述确定。
CN201610353349.2A 2008-06-27 2009-06-26 多速率对等体发现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0581305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163,254 2008-06-27
US12/163,254 US7984132B2 (en) 2008-06-27 2008-06-27 Multi-rate peer discovery methods and apparatus
CN2009801202347A CN102047703A (zh) 2008-06-27 2009-06-26 多速率对等体发现方法和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202347A Division CN102047703A (zh) 2008-06-27 2009-06-26 多速率对等体发现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13053A true CN105813053A (zh) 2016-07-27

Family

ID=4121776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202347A Pending CN102047703A (zh) 2008-06-27 2009-06-26 多速率对等体发现方法和装置
CN201610353349.2A Pending CN105813053A (zh) 2008-06-27 2009-06-26 多速率对等体发现方法和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202347A Pending CN102047703A (zh) 2008-06-27 2009-06-26 多速率对等体发现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984132B2 (zh)
EP (1) EP2304979B1 (zh)
JP (1) JP5199466B2 (zh)
KR (1) KR101193284B1 (zh)
CN (2) CN102047703A (zh)
TW (1) TW201008345A (zh)
WO (1) WO200915865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50301B2 (en) 2008-10-02 2014-02-11 Ray-V Technologies, Ltd. Adaptive data rate streaming in a peer-to-peer network delivering video content
KR101485796B1 (ko) * 2008-11-12 2015-01-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관리 서버 및 그 네트워크 디바이스 검색 방법
WO2010138035A1 (en) * 2009-05-28 2010-12-0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implementing policy rules in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US20110007639A1 (en) * 2009-07-10 2011-01-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identifiers
US8812657B2 (en) * 2010-04-15 2014-08-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Network-assisted peer discovery
US8509105B2 (en) * 2010-06-23 2013-08-13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to-device network coordination
KR20150092359A (ko) * 2010-06-23 2015-08-12 퀄컴 인코포레이티드 이벤트-트리거식 피어 발견
US10250678B2 (en) * 2010-07-07 2019-04-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Hybrid modes for peer discovery
US9264881B2 (en) * 2011-01-04 2016-02-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ed system access control for peer-to-pe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8705486B2 (en) 2011-01-19 2014-04-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peer to peer traffic in cellular networks
US9042243B2 (en) * 2011-01-19 2015-05-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ive peer discovery based on non peer discovery transmissions and device density for Wi-Fi
TWI427942B (zh) 2011-04-08 2014-02-21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具傳輸速率偵測功能的通訊裝置及其傳輸速率偵測方法
US8965286B2 (en) * 2011-05-13 2015-02-24 Nokia Corporation Inquiry response event control
WO2012170849A2 (en) * 2011-06-08 2012-12-13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ally adjusting a configurable parameter of a discovery protocol during discovery of devic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20130148557A1 (en) * 2011-06-13 2013-06-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ed discovery in peer-to-peer networks by synchronized discovery wake up
US20130148643A1 (en) * 2011-06-13 2013-06-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discovery procedures in peer-to-peer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wlans)
US20130010618A1 (en) * 2011-07-07 2013-0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flexibility in peer discovery range and frequency of updates
KR101896385B1 (ko) 2011-08-11 2018-09-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바이스 간 직접 통신 서비스를 지원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9320069B2 (en) * 2011-09-08 2016-04-19 Lg Electronic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inter-UE direct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700079B2 (en) 2011-09-13 2014-04-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creasing the rate of peer discovery in a synchronized peer to peer wireless network
US8812680B2 (en) 2011-09-14 2014-08-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eer discovery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
JP5891036B2 (ja) * 2012-01-06 2016-03-22 任天堂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通信プログラム及び通信方法
US9940118B2 (en) 2012-02-23 2018-04-10 Dahrwi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utilizing highly dynamic wireless ad-hoc networks
US8774147B2 (en) 2012-02-23 2014-07-08 Dahrwin Llc Asynchronous wireless dynamic ad-hoc network
US9258692B2 (en) 2012-03-30 2016-02-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lay assisted peer discovery
US9042550B2 (en) * 2012-03-30 2015-05-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base station assisted peer discovery through aggregation of expressions
US20130298208A1 (en) * 2012-05-06 2013-11-07 Mourad Ben Ayed System for mobile security
US9084073B2 (en) * 2012-05-08 2015-07-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dex based peer discovery
WO2013169974A1 (en) * 2012-05-11 2013-11-14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Context-aware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US9106706B2 (en) 2012-07-18 2015-08-11 Accedian Network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of using beacon messages to discover devices across subnets
US9756557B2 (en) 2012-07-20 2017-09-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of using UE discovery for paging optimization
US9049645B2 (en) * 2012-07-20 2015-06-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WAN assisted monitoring and communication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s devices
US10791451B2 (en) 2012-07-27 2020-09-2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Proximity service discovery using a licensed frequency spectrum
WO2014041397A1 (en) * 2012-09-13 2014-03-20 Nokia Corporation Discovery and secure transfer of user interest data
MX351085B (es) * 2012-12-20 2017-09-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odo y dispositivo para realizar comunicacion grupal utilizando comunicacion directa entre terminales en sistema de comunicacion inalambrico.
CN103906266A (zh) * 2012-12-31 2014-07-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用户设备、网络设备及系统
US9413821B2 (en) * 2013-02-11 2016-08-09 Qualcomm Connected Experiences, Inc. Method for allowing devices to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in a user-determined manner
US9462567B2 (en) * 2013-03-01 2016-10-04 Intel IP Corporation Network-level device proximity detection
US9800389B2 (en) * 2013-03-08 2017-10-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scovering and synchronizing within a neighbor aware network
JP6180786B2 (ja) * 2013-05-17 2017-08-1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基地局、発見信号間隔調整方法、及びユーザ装置制御方法
KR101509315B1 (ko) * 2013-06-25 2015-04-07 고려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무선 애드혹 네트워크에서 이웃 탐색 방법 및 장치
KR20160030304A (ko) * 2013-07-29 2016-03-16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시그널링 구성 방법, 디바이스-투-디바이스 탐색 방법 및 장치, 및 통신 시스템
US9499995B2 (en) 2013-08-08 2016-11-22 Intel IP Corporation Coverage extension level for coverage limited device
JP6130069B2 (ja) 2013-08-08 2017-05-17 インテル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Lte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パケットベースデバイスツーデバイス(d2d)ディスカバリのためのユーザ装置及び方法
US9564958B2 (en) 2013-08-08 2017-02-07 Intel IP Corporation Power saving mode optimizations and related procedures
US9681354B2 (en) 2013-08-08 2017-06-13 Intel IP Corporation Signaling radio bearer optimizations and other techniques for supporting small data transmissions
WO2015020736A1 (en) 2013-08-08 2015-02-12 Intel IP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electrical downtilt adjustment in a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system
US9326122B2 (en) 2013-08-08 2016-04-26 Intel IP Corpor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packet based device-to-device (D2D) discovery in an LTE network
US10305650B2 (en) * 2013-11-01 2019-05-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iscovery messag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US20150133102A1 (en) * 2013-11-10 2015-05-1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Triggering of direct discovery signals
US9661657B2 (en) 2013-11-27 2017-05-23 Intel Corporation TCP traffic adaptation in wireless systems
US9699236B2 (en) * 2013-12-17 2017-07-04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System and method of adaptive bit-rate streaming
US10645631B2 (en) * 2016-06-09 2020-05-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vice detection in mixed static and mobile device networks
US10791155B2 (en) * 2017-01-18 2020-09-29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Infrastructure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collaboration between thing devices
KR102470113B1 (ko) * 2017-01-18 2022-11-23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사물 디바이스 간의 협업을 제공하는 인프라 장치 및 그 방법
US11350265B2 (en) * 2019-06-28 2022-05-31 Apple Inc. Presence discovery techniques
US20230199467A1 (en) * 2021-12-17 2023-06-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scovery procedure of a local network of assisting nodes
TWI788165B (zh) * 2021-12-28 2022-12-21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源傳輸系統及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92992A2 (en) * 2000-06-01 2001-12-06 Bbnt Solution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arying the rate at which broadcast beacons are transmitted
CN1679348A (zh) * 2002-09-04 2005-10-05 哈里公司 移动ad hoc网络中的智能通信节点对象信标框架
CN1905473A (zh) * 2005-07-26 2007-01-31 清华大学 无线自组织网络中的功率与速率联合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934829A (zh) * 2003-12-30 2007-03-21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自主或多跳网络中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63013B2 (en) * 2002-09-04 2004-07-13 Harris Corporation Intelligent communication node object beacon framework including neighbor discovery in a mobile ad hoc network
JP3951298B2 (ja) * 2002-12-17 2007-08-01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4237723B2 (ja) * 2005-03-30 2009-03-11 株式会社東芝 燃料電池を用いた通信端末及びその電源管理システム並びに燃料貯蔵器購入の課金方法
US9451491B2 (en) * 2005-12-22 2016-09-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ing to generating and transmitting initial and additional control information report sets in a wireless system
US8811369B2 (en) * 2006-01-11 2014-08-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communications modes of operation
KR101089526B1 (ko) 2006-01-11 2011-12-05 퀄컴 인코포레이티드 피어-투-피어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파라미터 선택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92992A2 (en) * 2000-06-01 2001-12-06 Bbnt Solution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arying the rate at which broadcast beacons are transmitted
CN1679348A (zh) * 2002-09-04 2005-10-05 哈里公司 移动ad hoc网络中的智能通信节点对象信标框架
CN1934829A (zh) * 2003-12-30 2007-03-21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自主或多跳网络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905473A (zh) * 2005-07-26 2007-01-31 清华大学 无线自组织网络中的功率与速率联合分配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47703A (zh) 2011-05-04
EP2304979B1 (en) 2018-02-07
US7984132B2 (en) 2011-07-19
WO2009158656A1 (en) 2009-12-30
JP5199466B2 (ja) 2013-05-15
EP2304979A1 (en) 2011-04-06
KR101193284B1 (ko) 2012-10-19
JP2011526474A (ja) 2011-10-06
TW201008345A (en) 2010-02-16
KR20110036093A (ko) 2011-04-06
US20090327395A1 (en) 2009-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13053A (zh) 多速率对等体发现方法和装置
CN102047702B (zh) 用于传达和/或使用发现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EP2294843B1 (en) Multi-rate proximity based peer discovery methods and apparatus
JP5215464B2 (ja) ピア発見アシスト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JP5269898B2 (ja) 無線ピアツーピア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ページング実行
JP5015958B2 (ja) ピアツーピア通信においてidを提供するビーコン信号の符号化
UA122051C2 (uk) Маяки для бездротового зв'язку
Aboud et al. Geographic interest forwarding in NDN-based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Sun et al. Two-hop neighborhood information joint double broadcast radius for effective code dissemination in WSNs
Ren et al. Review of the cross-layer design in wireless ad hoc and sensor networks
Jing et al. A cluster-based multipath delivery scheme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Do et al. Hybcast: Rich content dissemination in hybrid cellular and 802.11 ad hoc networks
Marriwala Routing protocols
Sehgal A Multi-Radio Power Mangement Scheme for Disruption Tolerant Networks
KR20110039681A (ko) 에너지효율 향상을 위한 무선센서노드 제어시스템 및 제어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72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