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04472B - 一种杆塔位置的定位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杆塔位置的定位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804472B CN105804472B CN201410855677.3A CN201410855677A CN105804472B CN 105804472 B CN105804472 B CN 105804472B CN 201410855677 A CN201410855677 A CN 201410855677A CN 105804472 B CN105804472 B CN 10580447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aft tower
- straight line
- base shaft
- line pole
- tow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Cable Installation (AREA)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杆塔位置的定位方法和装置,以解决直线杆塔位置信息精准确度低,且测量难度大的问题。该方法为,获取一输电线路的杆塔的属性信息,依据杆塔的属性信息筛选出直线杆塔和非直线杆塔;将该输电线路的一非直线杆塔作为第一基杆塔,获取距离第一基杆塔最近的非直线杆塔作为第二基杆塔,判断第一基杆塔和第二基杆塔之间是否存在至少一个直线杆塔;确定第一基杆塔和第二基杆塔之间存在至少一个直线杆塔时,对该至少一个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进行重新定位,这样,能够利用非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对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进行校正,且得到的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准确,且定位效率高,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杆塔位置的定位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杆塔作为电力业务输电线路的重要部件,对线路起支撑作用。杆塔的位置的精确度对线路的影响其至关重要。例如,由于天气原因(雷击或暴雨雪等恶劣天气)造成输电线路毁坏,这时只有准确得到相应杆塔的位置信息才能进行及时维修,并排除故障。目前非直线杆塔的经纬度信息是经过严格测量,但支撑杆塔(直线杆塔)受制于人力、地理环境的限制,存在精确度不高的问题,但是直线杆塔数量众多,且经纬度信息的准确度又严重影响到后期的巡视及检修。
由于现有技术中针对杆塔位置信息的获得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到现场,通过经纬仪进行实时测量才能获取杆塔的经纬度信息。工作量大,且费时费力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杆塔位置的定位方法和装置,以解决直线杆塔位置信息精准确度低,且测量难度大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杆塔位置的定位方法,包括:
获取一输电线路的杆塔的属性信息,依据杆塔的属性信息筛选出直线杆塔和非直线杆塔,所述杆塔的属性信息至少包括杆塔的位置信息、类型;
将所述输电线路的一非直线杆塔作为第一基杆塔,依据杆塔的属性信息获取距离第一基杆塔最近的非直线杆塔作为第二基杆塔,判断第一基杆塔和第二基杆塔之间是否存在至少一个直线杆塔;
确定第一基杆塔和第二基杆塔之间存在至少一个直线杆塔时,依据第一基杆塔、第二基杆塔、第一基杆塔与第二基杆塔间的直线杆塔的属性信息,对所述至少一个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进行重新定位。
这样,能够利用非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对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进行校正,且得到的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准确,这种方法操作性简单实用,效率高,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可选的,所述杆塔的位置信息用杆塔的经纬度坐标表示,所述第一基杆塔为所述输电线路的起始非直线杆塔。
可选的,确定第一基杆塔和第二基杆塔之间存在至少一个直线杆塔,依据第一基杆塔、第二基杆塔、第一基杆塔与第二基杆塔间的直线杆塔的属性信息,对所述至少一个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进行重新定位后,进一步包括:
将第二基杆塔作为新的第一基杆塔,继续以新的第一基杆塔为基准,依据杆塔的属性信息获取距离新的第一基杆塔最近的下一个非直线杆塔作为新的第二基杆塔,并在确定新的第一基杆塔和新的第二基杆塔之间存在新的至少一个直线杆塔时,依据新的第一基杆塔的属性信息、新的第二基杆塔的属性信息、新的第一基杆塔与新的第二基杆塔之间直线杆塔的属性信息,对所述新的至少一个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进行重新定位,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非直线杆塔获取完毕为止。
可选的,确定第一基杆塔和第二基杆塔之间不存在直线杆塔时,进一步包括:
将第二基杆塔作为新的第一基杆塔,继续以新的第一基杆塔为基准,依据杆塔的属性信息获取距离新的第一基杆塔最近的下一个非直线杆塔作为新的第二基杆塔,并在确定新的第一基杆塔和新的第二基杆塔之间存在新的至少一个直线杆塔时,依据新的第一基杆塔的属性信息、新的第二基杆塔的属性信息、新的第一基杆塔与新的第二基杆塔之间直线杆塔的属性信息,对所述新的至少一个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进行重新定位,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非直线杆塔获取完毕为止。
可选的,确定第一基杆塔和第二基杆塔之间存在至少一个直线杆塔时,依据第一基杆塔、第二基杆塔、第一基杆塔与第二基杆塔间的直线杆塔的属性信息,对所述至少一个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进行重新定位,包括:
确定第一基杆塔和第二基杆塔之间存在至少一个直线杆塔时,依次获取每一个直线杆塔的属性信息;
依据每一个直线杆塔的属性信息、第一基杆塔的属性信息和第二基杆塔的属性信息,分别确定每一个直线杆塔与对应的第一基杆塔间的第一距离,分别确定每一个直线杆塔与对应的第一基杆塔间的第一档距,分别确定每一个直线杆塔与对应的第二基杆塔间的第二距离,分别确定每一个直线杆塔与对应的第二基杆塔间的第二档距,以及确定第一基杆塔与第二基杆塔间的距离;
针对第一类直线杆塔,保持第一类直线杆塔对应的属性信息不变,其中,所述第一类直线杆塔,为对应的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之和等于所述第一基杆塔与第二基杆塔间的距离的直线杆塔;
针对第二类直线杆塔,依据第一基杆塔的位置信息和第二基杆塔的位置信息,第二类直线杆塔与对应的第一基杆塔之间的第一档距、第二类直线杆塔与对应的第二基杆塔之间的第二档距,分别对每一个第二类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进行重新定位,其中,所述第二类直线杆塔,为对应的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之和不等于所述第一基杆塔与第二基杆塔间的距离的直线杆塔。
可选的,待所有非直线杆塔获取完毕后,进一步包括:
针对经重新定位的至少一个直线杆塔进行属性信息更新;
至少根据杆塔的属性信息中记录的杆塔的位置信息、档距、呼高和相位,在预存的地图文件中生成杆塔标记,以及在各个杆塔标记之间生成导线标记;
确定生成的任意一个导线标记不符合系统设置条件时,获取所述任意一个导线标记连接的至少一个直线杆塔,并针对所述至少一个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进行矫正,记录矫正后的所述至少一个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并基于所述位置信息对所述任意一个导线标记进行更新。
可选的,至少根据杆塔的属性信息中记录的杆塔的位置信息、档距、呼高和相位,在预存的地图文件中生成杆塔标记,以及在各个杆塔标记之间生成导线标记,包括:
至少根据杆塔的属性信息中记录的杆塔的位置信息、档距、呼高和相位,选择任意一非直线杆塔作为基准杆塔,并在预存的地图文件中生成基准杆塔的杆塔标记;
基于杆塔的属性信息,获取距离基准杆塔最近的下一个杆塔作为第三杆塔,并在所述地图文件中对应所述第三杆塔生成杆塔标记,以及在基准杆塔的杆塔标记和第三杆塔的杆塔标记之间生成导线标记;
继续选取距离第三杆塔最近的下一个杆塔作为第四杆塔,执行相同操作,以此类推,直到在所有杆塔的杆塔标记之间均生成导线标记。
可选的,确定生成的任意一个导线标记不符合系统设置条件时,获取任意一个导线标记连接的直线杆塔,针对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进行矫正,记录矫正后的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并更新所述直线杆塔间的导线标记,包括:
确定生成的任意一个导线标记不符合系统设置条件时,筛选出不符合系统设置条件的导线,获取所述任意一个导线标记连接的直线杆塔,依据系统设置的调整范围调整所述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确定直线杆塔的矫正后的位置信息生成的导线符合系统设置时,记录矫正后的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并更新所述直线杆塔间的导线标记。
这样,通过生成杆塔间的导线,使得杆塔的显示更加形象直观,并能仅一步校正并更新不符合实际条件的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效率高,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一种杆塔位置的定位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一输电线路的杆塔的属性信息,依据杆塔的属性信息筛选出直线杆塔和非直线杆塔,所述杆塔的属性信息至少包括杆塔的位置信息、类型;
判断单元,用于将所述输电线路的一非直线杆塔作为第一基杆塔,依据杆塔的属性信息获取距离第一基杆塔最近的非直线杆塔作为第二基杆塔,判断第一基杆塔和第二基杆塔之间是否存在至少一个直线杆塔;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第一基杆塔和第二基杆塔之间存在至少一个直线杆塔时,依据第一基杆塔、第二基杆塔、第一基杆塔与第二基杆塔间的直线杆塔的属性信息,对所述至少一个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进行重新定位。
这样,能够利用非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对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进行校正,且得到的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准确,这种方法操作性简单实用,效率高,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可选的,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杆塔的位置信息用杆塔的经纬度坐标表示,所述第一基杆塔为所述输电线路的起始非直线杆塔。
可选的,确定第一基杆塔和第二基杆塔之间存在至少一个直线杆塔,依据第一基杆塔、第二基杆塔、第一基杆塔与第二基杆塔间的直线杆塔的属性信息,对所述至少一个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进行重新定位后,所述处理单元进一步用于:
将第二基杆塔作为新的第一基杆塔,继续以新的第一基杆塔为基准,依据杆塔的属性信息获取距离新的第一基杆塔最近的下一个非直线杆塔作为新的第二基杆塔,并在确定新的第一基杆塔和新的第二基杆塔之间存在新的至少一个直线杆塔时,依据新的第一基杆塔的属性信息、新的第二基杆塔的属性信息、新的第一基杆塔与新的第二基杆塔之间直线杆塔的属性信息,对所述新的至少一个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进行重新定位,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非直线杆塔获取完毕为止。
可选的,确定第一基杆塔和第二基杆塔之间不存在直线杆塔时,所述处理单元进一步用于:
将第二基杆塔作为新的第一基杆塔,继续以新的第一基杆塔为基准,依据杆塔的属性信息获取距离新的第一基杆塔最近的下一个非直线杆塔作为新的第二基杆塔,并在确定新的第一基杆塔和新的第二基杆塔之间存在新的至少一个直线杆塔时,依据新的第一基杆塔的属性信息、新的第二基杆塔的属性信息、新的第一基杆塔与新的第二基杆塔之间的直线杆塔的属性信息,对所述新的至少一个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进行重新定位,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非直线杆塔获取完毕为止。
可选的,确定第一基杆塔和第二基杆塔之间存在至少一个直线杆塔时,依据第一基杆塔、第二基杆塔、第一基杆塔与第二基杆塔间的直线杆塔的属性信息,对所述至少一个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进行重新定位时,所述处理单元用于:
确定第一基杆塔和第二基杆塔之间存在至少一个直线杆塔时,依次获取每一个直线杆塔的属性信息;
依据每一个直线杆塔的属性信息、第一基杆塔的属性信息和第二基杆塔的属性信息,分别确定每一个直线杆塔与对应的第一基杆塔间的第一距离,分别确定每一个直线杆塔与对应的第一基杆塔间的第一档距,分别确定每一个直线杆塔与对应的第二基杆塔间的第二距离,分别确定每一个直线杆塔与对应的第二基杆塔间的第二档距,以及确定第一基杆塔与第二基杆塔间的距离;
针对第一类直线杆塔,保持第一类直线杆塔对应的属性信息不变,其中,所述第一类直线杆塔,为对应的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之和等于所述第一基杆塔与第二基杆塔间的距离的直线杆塔;
针对第二类直线杆塔,依据第一基杆塔的位置信息和第二基杆塔的位置信息,第二类直线杆塔与对应的第一基杆塔之间的第一档距、第二类直线杆塔与对应的第二基杆塔之间的第二档距,分别对每一个第二类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进行重新定位。其中,所述第二类直线杆塔,为对应的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之和不等于所述第一基杆塔与第二基杆塔间的距离的直线杆塔。
可选的,进一步包括:
生成单元,用于待所有的非直线杆塔获取完毕后,针对经重新定位的至少一个直线杆塔进行属性信息更新;
至少根据杆塔的属性信息中记录的杆塔的位置信息、档距、呼高和相位,在预存的地图文件中生成杆塔标记,以及在各个杆塔标记之间生成导线标记;
确定生成的任意一个导线标记不符合系统设置条件时,获取所述任意一个导线标记连接的至少一个直线杆塔,并针对所述至少一个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进行矫正,记录矫正后的所述至少一个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并基于所述位置信息对所述任意一个导线标记进行更新。
可选的,至少根据杆塔的属性信息中记录的杆塔的位置信息、档距、呼高和相位,在预存的地图文件中生成杆塔标记,以及在各个杆塔标记之间生成导线标记时,所述生成单元用于:
至少根据杆塔的属性信息中记录的杆塔的位置信息、档距、呼高和相位,选择任意一非直线杆塔作为基准杆塔,并在预存的地图文件中生成基准杆塔的杆塔标记;
基于杆塔的属性信息,获取距离基准杆塔最近的下一个杆塔作为第三杆塔,并在所述地图文件中对应所述第三杆塔生成杆塔标记,以及在基准杆塔的杆塔标记和第三杆塔的杆塔标记之间生成导线标记;
继续选取距离第三杆塔最近的下一个杆塔作为第四杆塔,执行相同操作,以此类推,直到在所有杆塔的杆塔标记之间均生成导线标记。
可选的,确定生成的任意一个导线标记不符合系统设置条件时,获取任意一个导线标记连接的直线杆塔,针对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进行矫正,记录矫正后的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并更新所述直线杆塔间的导线标记时,所述生成单元用于:
确定生成的任意一个导线标记不符合系统设置条件时,筛选出不符合系统设置条件的导线,获取所述任意一个导线标记连接的直线杆塔,依据系统设置的调整范围调整所述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确定直线杆塔的矫正后的位置信息生成的导线符合系统设置时,记录矫正后的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并更新所述直线杆塔间的导线标记。
这样,通过生成杆塔间的导线,使得杆塔的显示更加形象直观,并能仅一步校正并更新不符合实际条件的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效率高,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杆塔位置的定位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针对至少一个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进行重新定位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针对全部类型的杆塔生成导线标记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杆塔位置的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输电线路杆塔位置信息的矫正方案,通过杆塔等基本信息资料,利用筛选算法、修正支撑塔算法、导线自动生成算法等技术,实现输电线路杆塔位置信息的自动矫正。只要测量出非直线杆塔的的经纬度详细信息,就可以计算出所有直线杆塔的经纬度信息,不但精确,而且节省人力成本。
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杆塔位置的定位方法,具体流程如下:
步骤100:获取一输电线路的杆塔的属性信息,依据杆塔的属性信息筛选出直线杆塔和非直线杆塔,杆塔的属性信息至少包括杆塔的位置信息、类型。
例如,通过各变电站的杆塔台账信息,获取某条输电线路上待校正的所有杆塔的属性信息,在数据中存储所有杆塔的属性信息,杆塔的属性信息至少包括杆塔的位置信息、类型、名称、直径、呼高、重量和档距等信息,其中杆塔的档距包括一个或两个连接方向的相邻杆塔的档距,本发明中的杆塔档距是指位于同一输电线路方向指向的相邻杆塔间的垂直距离,杆塔的位置信息用杆塔的经纬度坐标来表示,根据输电线路杆塔属性信息,以杆塔类型为关键字进行检索,筛选出直线杆塔和非直线杆塔。
步骤101:将该输电线路的一非直线杆塔作为第一基杆塔,依据杆塔的属性信息获取距离第一基杆塔最近的非直线杆塔作为第二基杆塔,判断第一基杆塔和第二基杆塔之间是否存在至少一个直线杆塔。
由于,距离变电站最近的杆塔通常为终端杆塔,这种类型的杆塔的经纬度信息都是经过严格测量的,准确度比较高,通常选取某条输电线路上的终端杆塔作为第一基杆塔。
具体的,杆塔的位置信息用杆塔的经纬度坐标表示,较佳的,第一基杆塔可以为所述输电线路的起始非直线杆塔。
步骤102:确定第一基杆塔和第二基杆塔之间存在至少一个直线杆塔时,依据第一基杆塔、第二基杆塔、第一基杆塔与第二基杆塔间的直线杆塔的属性信息,对上述至少一个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进行重新定位。
具体的,确定第一基杆塔和第二基杆塔之间存在至少一个直线杆塔,依据第一基杆塔、第二基杆塔、第一基杆塔与第二基杆塔间的直线杆塔的属性信息,对所述至少一个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进行重新定位后,将第二基杆塔作为新的第一基杆塔,继续以新的第一基杆塔为基准,依据杆塔的属性信息获取距离新的第一基杆塔最近的下一个非直线杆塔作为新的第二基杆塔,并在确定新的第一基杆塔和新的第二基杆塔之间存在新的至少一个直线杆塔时,依据新的第一基杆塔的属性信息、新的第二基杆塔的属性信息、新的第一基杆塔与新的第二基杆塔之间直线杆塔的属性信息,对所述新的至少一个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进行重新定位,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非直线杆塔获取完毕为止。
进一步的,确定第一基杆塔和第二基杆塔之间不存在直线杆塔时,将第二基杆塔作为新的第一基杆塔,继续以新的第一基杆塔为基准,依据杆塔的属性信息获取距离新的第一基杆塔最近的下一个非直线杆塔作为新的第二基杆塔,并在确定新的第一基杆塔和新的第二基杆塔之间存在新的至少一个直线杆塔时,依据新的第一基杆塔的属性信息、新的第二基杆塔的属性信息、新的第一基杆塔与新的第二基杆塔之间的直线杆塔的属性信息,对所述新的至少一个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进行重新定位,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非直线杆塔获取完毕为止。
具体的,确定第一基杆塔和第二基杆塔之间存在至少一个直线杆塔时,依据第一基杆塔、第二基杆塔、第一基杆塔与第二基杆塔间的直线杆塔的属性信息,对该至少一个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进行重新定位,具体过程参阅图2所示。
S20:确定第一基杆塔和第二基杆塔之间存在至少一个直线杆塔时,依次获取每一个直线杆塔的属性信息。
例如,这里以第一基杆塔G1、第二基杆塔G2为例进行说明,根据其纬度、经度坐标信息,生成一条直线即直线l,其中第一基杆塔的经纬度坐标为G1(LonG1,LatG1),第二基杆塔的经纬度坐标为G2(LonG2,LatG2),依次获取直线l之间的直线杆塔的属性信息。
S21:依据每一个直线杆塔的属性信息、第一基杆塔的属性信息和第二基杆塔的属性信息,分别确定每一个直线杆塔与对应的第一基杆塔间的第一距离,分别确定每一个直线杆塔与对应的第一基杆塔间的第一档距,分别确定每一个直线杆塔与对应的第二基杆塔间的第二距离,分别确定每一个直线杆塔与对应的第二基杆塔间的第二档距,以及确定第一基杆塔与第二基杆塔间的距离,判定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之和是否等于第一基杆塔与第二基杆塔间的距离,若是,则执行步骤S22,否则,执行步骤S23。
例如,直线杆塔Z1(LonZ1,LatZ1)位于直线l上,根据第一基杆塔的经纬度坐标G1(LonG1,LatG1),第二基杆塔的经纬度坐标G2(LonG2,LatG2),直线杆塔的经纬度坐标Z1(LonZ1,LatZ1),计算得到Z1与G1之间的第一距离Lz1g1,Z1与G2之间的第二距离Lz1g2,G1与G2之间的距离Lg1g2。判断Lg1g2是否等于Lz1g1+Lz1g2,如果相等即第一类直线杆塔,则该直线杆塔的经纬度为正确的经纬度。如果不相等即第二类直线杆塔,针对第二类杆塔的位置信息进行重新定位。
其中已知A和B两点经纬度坐标,求解A和B之间的距离Distance_AB具体过程如下所示:
已知地球赤道半径为6378.140千米,极半径为6356.755千米,平均半径R=6371.004千米。如果以0度经线为基准,那么根据地球表面任意两点的经纬度就可以计算出这两点间的地表距离。设第一点A的经纬度为(LonA,LatA),第二点B的经纬度为(LonB,LatB),按照0度经线的基准,东经取经度的正值(Longitude),西经取经度负值(-Longitude),北纬取90-纬度值(90-Latitude),南纬取90+纬度值(90+Latitude),由于中国处于东经(73°33′E至135°05′E)、北纬(3°51′N至53°33′N),则经过上述处理过后的两点被计为(LonA,90-LatA)和(LonB,90-LatB)。那么根据三角推导,可以得到计算两点距离的如下公式:
C=sin(90-LatA)*sin(90°-LatB)*cos(LonA-LonB)+cos(90°-LatA)*cos(90°-LatB)
Distance_AB=R*Arccos(C)*Pi/180,其中Pi为圆周率,R为地球平均半径。
S22:将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之和等于第一基杆塔与第二基杆塔间的距离的直线杆塔作为第一类直线杆塔,针对第一类直线杆塔,保持第一类直线杆塔对应的属性信息不变。
S23:将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之和不等于第一基杆塔与第二基杆塔间的距离的直线杆塔作为第二类直线杆塔,针对第二类直线杆塔,依据第一基杆塔的位置信息和第二基杆塔的位置信息,第二类直线杆塔与对应的第一基杆塔之间的第一档距、第二类直线杆塔与对应的第二基杆塔之间的第二档距,分别对每一个第二类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进行重新定位。
例如,若直线杆塔Z1(LonZ1,LatZ1)位于直线l上,根据第一基杆塔的经纬度坐标G1(LonG1,LatG1),第二基杆塔的经纬度坐标G2(LonG2,LatG2),直线杆塔的经纬度坐标Z1(LonZ1,LatZ1),计算得到Z1与G1之间的第一距离Lz1g1,Z1与G2之间的第二距离Lz1g2,G1与G2之间的距离Lg1g2,经判断得到Lg1g2不等于Lz1g1+Lz1g2,此时,根据各杆塔之间的档距,获取G1和Z1之间的档距Dg1z1,获取G2与Z1之间的档距Dg2Z1,计算得到校正后的Z1的经纬度,具体计算推导如下所示,
已知第三点Z1距离第一点G1(LonG1,LatG1)的档距Dg1z1,Z1距离第二点G2(LonG2,LatG2)档距Dg2Z1,求第三点经纬度Z’(LonZ,LatZ),可以通过建立二元二次方程的求解。
通过上述两点经纬度求距离的公式可知
Cg1z=sin(90°-LatG1)*sin(90°-LatZ)*cos(LonG1-LonZ)+cos(90°-LatG1)*cos(90°-LatZ)Dg1z=R*A rc cos(Cg1z)*Pi/180
Cg2z=sin(90°-LatG2)*sin(90°-LatZ)*cos(LonG2-LonZ)+cos(90°-LatG2)*cos(90°-LatZ)Dg2z=R*A rc cos(Cg2z)*Pi/180,其中Pi为圆周率,R为地球平均半径。
步骤103:将第二基杆塔作为新的第一基杆塔,继续以新的第一基杆塔为基准,依据杆塔的属性信息获取距离新的第一基杆塔最近的下一个非直线杆塔作为新的第二基杆塔,并在确定新的第一基杆塔和新的第二基杆塔之间存在新的至少一个直线杆塔,则依据新的第一基杆塔的属性信息、新的第二基杆塔的属性信息、新的第一基杆塔与新的第二基杆塔之间直线杆塔的属性信息,对该新的至少一个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进行重新定位,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非直线杆塔获取完毕为止。
进一步的,待所有的非直线杆塔获取完毕后,针对全部类型的杆塔生成导线标记,具体流程参阅图3所示。
S30:针对经重新定位的至少一个直线杆塔进行属性信息更新。
S31:至少根据杆塔的属性信息中记录的杆塔的位置信息、档距、呼高和相位,在预存的地图文件中生成杆塔标记,以及在各个杆塔标记之间生成导线标记。
具体的,至少根据杆塔的属性信息中记录的杆塔的位置信息、档距、呼高和相位,在预存的地图文件中生成杆塔标记,以及在各个杆塔标记之间生成导线标记,具体过称为:至少根据杆塔的属性信息中记录的杆塔的位置信息、档距、呼高和相位,选择任意一非直线杆塔作为基准杆塔,并在预存的地图文件中生成基准杆塔的杆塔标记;基于杆塔的属性信息,获取距离基准杆塔最近的下一个杆塔作为第三杆塔,并在该地图文件中对应该第三杆塔生成杆塔标记,以及在基准杆塔的杆塔标记和第三杆塔的杆塔标记之间生成导线标记;继续选取距离第三杆塔最近的下一个杆塔作为第四杆塔,执行相同操作,以此类推,直到在所有杆塔的杆塔标记之间均生成导线标记。
S32:确定生成的任意一个导线标记不符合系统设置条件时,获取该任意一个导线标记连接的至少一个直线杆塔,并针对该至少一个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进行矫正,记录矫正后的该至少一个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并基于该位置信息对该任意一个导线标记进行更新。
例如,系统规定杆塔生成的导线标记不允许穿越地表、山脉等现象,如果某条导线标记违反系统的设置条件时,需要调节导线的位置,即针对导线连接的直线杆塔矫正其位置信息,使其符合实际条件。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参阅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杆塔位置的定位装置,包括获取单元40,判断单元41、处理单元42和生成单元43,其中:
获取单元40,用于获取一输电线路的杆塔的属性信息,依据杆塔的属性信息筛选出直线杆塔和非直线杆塔,该杆塔的属性信息至少包括杆塔的位置信息、类型。
判断单元41,用于将该输电线路的一非直线杆塔作为第一基杆塔,依据杆塔的属性信息获取距离第一基杆塔最近的非直线杆塔作为第二基杆塔,判断第一基杆塔和第二基杆塔之间是否存在至少一个直线杆塔。
处理单元42,用于确定第一基杆塔和第二基杆塔之间存在至少一个直线杆塔时,依据第一基杆塔、第二基杆塔、第一基杆塔与第二基杆塔间的直线杆塔的属性信息,对该至少一个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进行重新定位。
可选的,获取单元40获取的杆塔的位置信息用杆塔的经纬度坐标表示,第一基杆塔为该输电线路的起始非直线杆塔。
可选的,确定第一基杆塔和第二基杆塔之间存在至少一个直线杆塔,依据第一基杆塔、第二基杆塔、第一基杆塔与第二基杆塔间的直线杆塔的属性信息,对该至少一个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进行重新定位后,处理单元42进一步用于:
将第二基杆塔作为新的第一基杆塔,继续以新的第一基杆塔为基准,依据杆塔的属性信息获取距离新的第一基杆塔最近的下一个非直线杆塔作为新的第二基杆塔,并在确定新的第一基杆塔和新的第二基杆塔之间存在新的至少一个直线杆塔时,依据新的第一基杆塔的属性信息、新的第二基杆塔的属性信息、新的第一基杆塔与新的第二基杆塔之间直线杆塔的属性信息,对该新的至少一个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进行重新定位,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非直线杆塔获取完毕为止。
可选的,确定第一基杆塔和第二基杆塔之间不存在直线杆塔时,处理单元42进一步用于:
将第二基杆塔作为新的第一基杆塔,继续以新的第一基杆塔为基准,依据杆塔的属性信息获取距离新的第一基杆塔最近的下一个非直线杆塔作为新的第二基杆塔,并在确定新的第一基杆塔和新的第二基杆塔之间存在新的至少一个直线杆塔时,依据新的第一基杆塔的属性信息、新的第二基杆塔的属性信息、新的第一基杆塔与新的第二基杆塔之间的直线杆塔的属性信息,对该新的至少一个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进行重新定位,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非直线杆塔获取完毕为止。
可选的,确定第一基杆塔和第二基杆塔之间存在至少一个直线杆塔时,依据第一基杆塔、第二基杆塔、第一基杆塔与第二基杆塔间的直线杆塔的属性信息,对该至少一个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进行重新定位时,处理单元42用于:
确定第一基杆塔和第二基杆塔之间存在至少一个直线杆塔时,依次获取每一个直线杆塔的属性信息;
依据每一个直线杆塔的属性信息、第一基杆塔的属性信息和第二基杆塔的属性信息,分别确定每一个直线杆塔与对应的第一基杆塔间的第一距离,分别确定每一个直线杆塔与对应的第一基杆塔间的第一档距,分别确定每一个直线杆塔与对应的第二基杆塔间的第二距离,分别确定每一个直线杆塔与对应的第二基杆塔间的第二档距,以及确定第一基杆塔与第二基杆塔间的距离;
针对第一类直线杆塔,保持第一类直线杆塔对应的属性信息不变,其中,该第一类直线杆塔,为对应的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之和等于该第一基杆塔与第二基杆塔间的距离的直线杆塔;
针对第二类直线杆塔,依据第一基杆塔的位置信息和第二基杆塔的位置信息,第二类直线杆塔与对应的第一基杆塔之间的第一档距、第二类直线杆塔与对应的第二基杆塔之间的第二档距,分别对每一个第二类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进行重新定位。其中,该第二类直线杆塔,为对应的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之和不等于该第一基杆塔与第二基杆塔间的距离的直线杆塔。
可选的,进一步的还包括,生成单元43用于:
在所有的非直线杆塔获取完毕后,针对经重新定位的至少一个直线杆塔进行属性信息更新;
至少根据杆塔的属性信息中记录的杆塔的位置信息、档距、呼高和相位,在预存的地图文件中生成杆塔标记,以及在各个杆塔标记之间生成导线标记;
确定生成的任意一个导线标记不符合系统设置条件时,获取该任意一个导线标记连接的至少一个直线杆塔,并针对该至少一个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进行矫正,记录矫正后的该至少一个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并基于该位置信息对该任意一个导线标记进行更新。
可选的,至少根据杆塔的属性信息中记录的杆塔的位置信息、档距、呼高和相位,在预存的地图文件中生成杆塔标记,以及在各个杆塔标记之间生成导线标记时,生成单元43用于:
至少根据杆塔的属性信息中记录的杆塔的位置信息、档距、呼高和相位,选择任意一非直线杆塔作为基准杆塔,并在预存的地图文件中生成基准杆塔的杆塔标记;
基于杆塔的属性信息,获取距离基准杆塔最近的下一个杆塔作为第三杆塔,并在该地图文件中对应该第三杆塔生成杆塔标记,以及在基准杆塔的杆塔标记和第三杆塔的杆塔标记之间生成导线标记;
继续选取距离第三杆塔最近的下一个杆塔作为第四杆塔,执行相同操作,以此类推,直到在所有杆塔的杆塔标记之间均生成导线标记。
可选的,确定生成的任意一个导线标记不符合系统设置条件时,获取任意一个导线标记连接的直线杆塔,针对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进行矫正,记录矫正后的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并更新所述直线杆塔间的导线标记时,生成单元43用于:
确定生成的任意一个导线标记不符合系统设置条件时,筛选出不符合系统设置条件的导线,获取该任意一个导线标记连接的直线杆塔,依据系统设置的调整范围调整该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确定直线杆塔的矫正后的位置信息生成的导线符合系统设置时,记录矫正后的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并更新该直线杆塔间的导线标记。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一输电线路的杆塔的属性信息,依据杆塔的属性信息筛选出直线杆塔和非直线杆塔,杆塔的属性信息至少包括杆塔的位置信息、类型;将该输电线路的一非直线杆塔作为第一基杆塔,依据杆塔的属性信息获取距离第一基杆塔最近的非直线杆塔作为第二基杆塔,判断第一基杆塔和第二基杆塔之间是否存在至少一个直线杆塔;确定第一基杆塔和第二基杆塔之间存在至少一个直线杆塔时,依据第一基杆塔、第二基杆塔、第一基杆塔与第二基杆塔间的直线杆塔的属性信息,对该至少一个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进行重新定位,这样,能够利用非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对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进行校正,且得到的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准确,这种方法操作性简单实用,而且通过生成杆塔间的导线,使得杆塔的显示更加形象,并能仅一步校正并更新不符合实际条件的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效率高,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6)
1.一种杆塔位置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一输电线路的杆塔的属性信息,依据杆塔的属性信息筛选出直线杆塔和非直线杆塔,所述杆塔的属性信息至少包括杆塔的位置信息、类型;
将所述输电线路的一非直线杆塔作为第一基杆塔,依据杆塔的属性信息获取距离第一基杆塔最近的非直线杆塔作为第二基杆塔,判断第一基杆塔和第二基杆塔之间是否存在至少一个直线杆塔;
确定第一基杆塔和第二基杆塔之间存在至少一个直线杆塔时,依次获取每一个直线杆塔的属性信息,依据第一基杆塔、第二基杆塔、第一基杆塔与第二基杆塔间每一个的直线杆塔的属性信息,分别确定每一个直线杆塔与对应的第一基杆塔间的第一距离,分别确定每一个直线杆塔与对应的第一基杆塔间的第一档距,分别确定每一个直线杆塔与对应的第二基杆塔间的第二距离,分别确定每一个直线杆塔与对应的第二基杆塔间的第二档距,以及确定第一基杆塔与第二基杆塔间的距离,并根据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一档距、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第二档距以及所述第一基杆塔与第二基杆塔间的距离,对所述至少一个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进行重新定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杆塔的位置信息用杆塔的经纬度坐标表示,所述第一基杆塔为所述输电线路的起始非直线杆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第一基杆塔和第二基杆塔之间存在至少一个直线杆塔时,依据第一基杆塔、第二基杆塔、第一基杆塔与第二基杆塔间的直线杆塔的属性信息,对所述至少一个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进行重新定位后,进一步包括:
将第二基杆塔作为新的第一基杆塔,继续以新的第一基杆塔为基准,依据杆塔的属性信息获取距离新的第一基杆塔最近的下一个非直线杆塔作为新的第二基杆塔,并在确定新的第一基杆塔和新的第二基杆塔之间存在新的至少一个直线杆塔时,依据新的第一基杆塔的属性信息、新的第二基杆塔的属性信息、新的第一基杆塔与新的第二基杆塔之间直线杆塔的属性信息,对所述新的至少一个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进行重新定位,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非直线杆塔获取完毕为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第一基杆塔和第二基杆塔之间不存在直线杆塔时,进一步包括:
将第二基杆塔作为新的第一基杆塔,继续以新的第一基杆塔为基准,依据杆塔的属性信息获取距离新的第一基杆塔最近的下一个非直线杆塔作为新的第二基杆塔,并在确定新的第一基杆塔和新的第二基杆塔之间存在新的至少一个直线杆塔时,依据新的第一基杆塔的属性信息、新的第二基杆塔的属性信息、新的第一基杆塔与新的第二基杆塔之间的直线杆塔的属性信息,对所述新的至少一个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进行重新定位,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非直线杆塔获取完毕为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至少一个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进行重新定位,包括:
针对第一类直线杆塔,保持第一类直线杆塔对应的属性信息不变,其中,所述第一类直线杆塔,为对应的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之和等于所述第一基杆塔与第二基杆塔间的距离的直线杆塔;
针对第二类直线杆塔,依据第一基杆塔的位置信息和第二基杆塔的位置信息,第二类直线杆塔与对应的第一基杆塔之间的第一档距、第二类直线杆塔与对应的第二基杆塔之间的第二档距,分别对每一个第二类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进行重新定位,其中,所述第二类直线杆塔,为对应的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之和不等于所述第一基杆塔与第二基杆塔间的距离的直线杆塔。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待所有非直线杆塔获取完毕后,进一步包括:
针对经重新定位的至少一个直线杆塔进行属性信息更新;
至少根据杆塔的属性信息中记录的杆塔的位置信息、档距、呼高和相位,在预存的地图文件中生成杆塔标记,以及在各个杆塔标记之间生成导线标记;
确定生成的任意一个导线标记不符合系统设置条件时,获取所述任意一个导线标记连接的至少一个直线杆塔,并针对所述至少一个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进行矫正,记录矫正后的所述至少一个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并基于所述位置信息对所述任意一个导线标记进行更新。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根据杆塔的属性信息中记录的杆塔的位置信息、档距、呼高和相位,在预存的地图文件中生成杆塔标记,以及在各个杆塔标记之间生成导线标记,包括:
至少根据杆塔的属性信息中记录的杆塔的位置信息、档距、呼高和相位,选择任意一非直线杆塔作为基准杆塔,并在预存的地图文件中生成基准杆塔的杆塔标记;
基于杆塔的属性信息,获取距离基准杆塔最近的下一个杆塔作为第三杆塔,并在所述地图文件中对应所述第三杆塔生成杆塔标记,以及在基准杆塔的杆塔标记和第三杆塔的杆塔标记之间生成导线标记;
继续选取距离第三杆塔最近的下一个杆塔作为第四杆塔,执行相同操作,以此类推,直到在所有杆塔的杆塔标记之间均生成导线标记。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生成的任意一个导线标记不符合系统设置条件时,获取任意一个导线标记连接的直线杆塔,针对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进行矫正,记录矫正后的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并更新所述直线杆塔间的导线标记,包括:
确定生成的任意一个导线标记不符合系统设置条件时,筛选出不符合系统设置条件的导线,获取所述任意一个导线标记连接的直线杆塔,依据系统设置的调整范围调整所述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确定直线杆塔的矫正后的位置信息生成的导线符合系统设置时,记录矫正后的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并更新所述直线杆塔间的导线标记。
9.一种杆塔位置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一输电线路的杆塔的属性信息,依据杆塔的属性信息筛选出直线杆塔和非直线杆塔,所述杆塔的属性信息至少包括杆塔的位置信息、类型;
判断单元,用于将所述输电线路的一非直线杆塔作为第一基杆塔,依据杆塔的属性信息获取距离第一基杆塔最近的非直线杆塔作为第二基杆塔,判断第一基杆塔和第二基杆塔之间是否存在至少一个直线杆塔;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第一基杆塔和第二基杆塔之间存在至少一个直线杆塔时,依次获取每一个直线杆塔的属性信息,依据第一基杆塔、第二基杆塔、第一基杆塔与第二基杆塔间每一个的直线杆塔的属性信息,分别确定每一个直线杆塔与对应的第一基杆塔间的第一距离,分别确定每一个直线杆塔与对应的第一基杆塔间的第一档距,分别确定每一个直线杆塔与对应的第二基杆塔间的第二距离,分别确定每一个直线杆塔与对应的第二基杆塔间的第二档距,以及确定第一基杆塔与第二基杆塔间的距离,并根据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一档距、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第二档距以及所述第一基杆塔与第二基杆塔间的距离,对所述至少一个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进行重新定位。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杆塔的位置信息用杆塔的经纬度坐标表示,所述第一基杆塔为所述输电线路的起始非直线杆塔。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确定第一基杆塔和第二基杆塔之间存在至少一个直线杆塔,依据第一基杆塔、第二基杆塔、第一基杆塔与第二基杆塔间的直线杆塔的属性信息,对所述至少一个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进行重新定位后,所述处理单元进一步用于:
将第二基杆塔作为新的第一基杆塔,继续以新的第一基杆塔为基准,依据杆塔的属性信息获取距离新的第一基杆塔最近的下一个非直线杆塔作为新的第二基杆塔,并在确定新的第一基杆塔和新的第二基杆塔之间存在新的至少一个直线杆塔时,依据新的第一基杆塔的属性信息、新的第二基杆塔的属性信息、新的第一基杆塔与新的第二基杆塔之间直线杆塔的属性信息,对所述新的至少一个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进行重新定位,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非直线杆塔获取完毕为止。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确定第一基杆塔和第二基杆塔之间不存在直线杆塔时,所述处理单元进一步用于:
将第二基杆塔作为新的第一基杆塔,继续以新的第一基杆塔为基准,依据杆塔的属性信息获取距离新的第一基杆塔最近的下一个非直线杆塔作为新的第二基杆塔,并在确定新的第一基杆塔和新的第二基杆塔之间存在新的至少一个直线杆塔时,依据新的第一基杆塔的属性信息、新的第二基杆塔的属性信息、新的第一基杆塔与新的第二基杆塔之间直线杆塔的属性信息,对所述新的至少一个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进行重新定位,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非直线杆塔获取完毕为止。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对所述至少一个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进行重新定位时,所述处理单元用于:
针对第一类直线杆塔,保持第一类直线杆塔对应的属性信息不变,其中,所述第一类直线杆塔,为对应的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之和等于所述第一基杆塔与第二基杆塔间的距离的直线杆塔;
针对第二类直线杆塔,依据第一基杆塔的位置信息和第二基杆塔的位置信息,第二类直线杆塔与对应的第一基杆塔之间的第一档距、第二类直线杆塔与对应的第二基杆塔之间的第二档距,分别对每一个第二类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进行重新定位,其中,所述第二类直线杆塔,为对应的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之和不等于所述第一基杆塔与第二基杆塔间的距离的直线杆塔。
14.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生成单元,用于待所有的非直线杆塔获取完毕后,针对经重新定位的至少一个直线杆塔进行属性信息更新;
至少根据杆塔的属性信息中记录的杆塔的位置信息、档距、呼高和相位,在预存的地图文件中生成杆塔标记,以及在各个杆塔标记之间生成导线标记;
确定生成的任意一个导线标记不符合系统设置条件时,获取所述任意一个导线标记连接的至少一个直线杆塔,并针对所述至少一个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进行矫正,记录矫正后的所述至少一个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并基于所述位置信息对所述任意一个导线标记进行更新。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根据杆塔的属性信息中记录的杆塔的位置信息、档距、呼高和相位,在预存的地图文件中生成杆塔标记,以及在各个杆塔标记之间生成导线标记时,所述生成单元用于:
至少根据杆塔的属性信息中记录的杆塔的位置信息、档距、呼高和相位,选择任意一非直线杆塔作为基准杆塔,并在预存的地图文件中生成基准杆塔的杆塔标记;
基于杆塔的属性信息,获取距离基准杆塔最近的下一个杆塔作为第三杆塔,并在所述地图文件中对应所述第三杆塔生成杆塔标记,以及在基准杆塔的杆塔标记和第三杆塔的杆塔标记之间生成导线标记;
继续选取距离第三杆塔最近的下一个杆塔作为第四杆塔,执行相同操作,以此类推,直到在所有杆塔的杆塔标记之间均生成导线标记。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确定生成的任意一个导线标记不符合系统设置条件时,获取任意一个导线标记连接的直线杆塔,针对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进行矫正,记录矫正后的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并更新所述直线杆塔间的导线标记时,所述生成单元用于:
确定生成的任意一个导线标记不符合系统设置条件时,筛选出不符合系统设置条件的导线,获取所述任意一个导线标记连接的直线杆塔,依据系统设置的调整范围调整所述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确定直线杆塔的矫正后的位置信息生成的导线符合系统设置时,记录矫正后的直线杆塔的位置信息,并更新所述直线杆塔间的导线标记。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855677.3A CN105804472B (zh) | 2014-12-31 | 2014-12-31 | 一种杆塔位置的定位方法和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855677.3A CN105804472B (zh) | 2014-12-31 | 2014-12-31 | 一种杆塔位置的定位方法和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804472A CN105804472A (zh) | 2016-07-27 |
CN105804472B true CN105804472B (zh) | 2018-01-12 |
Family
ID=56465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855677.3A Active CN105804472B (zh) | 2014-12-31 | 2014-12-31 | 一种杆塔位置的定位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80447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26645A (zh) * | 2016-11-17 | 2017-03-22 | 北京恒华龙信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定位方法及装置 |
CN112507634B (zh) * | 2020-12-03 | 2022-01-25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配网电杆的监测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95413A (zh) * | 2011-11-24 | 2012-06-13 | 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 输电线路杆塔坐标的获得方法 |
CN102590701A (zh) * | 2012-02-07 | 2012-07-18 | 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力研究院 | 一种输电线路杆塔坐标校准方法 |
WO2012102988A2 (en) * | 2011-01-25 | 2012-08-02 | T-Mobile Usa Inc. | Intelligent management of location sensor |
CN103544561A (zh) * | 2013-10-10 | 2014-01-29 |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实现输电线路信息动态展示、运维方法及管理系统 |
CN104049179A (zh) * | 2014-07-03 | 2014-09-17 | 武汉三相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分布式行波测量的线路故障优化定位方法 |
CN105138777A (zh) * | 2015-08-27 | 2015-12-09 | 北京恒华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杆塔选型方法和装置 |
-
2014
- 2014-12-31 CN CN201410855677.3A patent/CN10580447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2102988A2 (en) * | 2011-01-25 | 2012-08-02 | T-Mobile Usa Inc. | Intelligent management of location sensor |
CN102495413A (zh) * | 2011-11-24 | 2012-06-13 | 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 输电线路杆塔坐标的获得方法 |
CN102590701A (zh) * | 2012-02-07 | 2012-07-18 | 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力研究院 | 一种输电线路杆塔坐标校准方法 |
CN103544561A (zh) * | 2013-10-10 | 2014-01-29 |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实现输电线路信息动态展示、运维方法及管理系统 |
CN104049179A (zh) * | 2014-07-03 | 2014-09-17 | 武汉三相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分布式行波测量的线路故障优化定位方法 |
CN105138777A (zh) * | 2015-08-27 | 2015-12-09 | 北京恒华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杆塔选型方法和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804472A (zh) | 2016-07-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515621B (zh) | 基于输电线路电磁感知的巡线无人机飞行轨迹控制方法 | |
CN103941299B (zh) | 高精度地磁矢量野外测量方法及其装置 | |
CN107784012B (zh) | 一种数字地图兴趣点的更新方法及装置 | |
CN104764434B (zh) | 一种盾构姿态快速解算系统及方法 | |
CN104462281A (zh) | 一种用于指纹定位的分布式并行勘测系统 | |
CN106469505B (zh) | 一种浮动车轨迹纠偏方法和装置 | |
CN109889974B (zh) | 一种室内定位多源信息指纹库的构建与更新方法 | |
CN104113912B (zh) | 一种移动设备的室内定位方法 | |
CN109688532A (zh) | 一种划分城市功能区域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4359492A (zh) | 惯性导航和轮速计组成的航迹推算定位系统误差估算算法 | |
CN102561118A (zh) | 一种基于轨迹偏差的高铁无砟轨道快速精调方法 | |
CN107543979B (zh) | 一种天线参数测量方法及装置 | |
CN104776844A (zh) | 森林防火火点定位方法 | |
CN109429330A (zh) | 室内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 |
CN106952472A (zh) | 基于多元数据的城市之间拥堵程度排序方法和系统 | |
CN105804472B (zh) | 一种杆塔位置的定位方法和装置 | |
CN110910440A (zh) | 一种基于电力影像数据的输电线路长度确定方法和系统 | |
CN107003128A (zh) | 无线定位系统、无线定位终端以及地点信息发送装置 | |
CN204649186U (zh) | 通信基站天线姿态测试仪 | |
CN107356255A (zh) | 一种无人机导航方法及装置 | |
CN106441269A (zh) | 一种用于景区电子语音导游的区间定位方法 | |
CN111413550A (zh) | 基站工参的测量方法及装置 | |
CN106910358A (zh) | 用于无人车的姿态确定方法和装置 | |
CN110109165A (zh) | 行驶轨迹中异常点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 |
CN112665562A (zh) | 一种国土规划用土地测绘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