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94287A - 用于在fdd半双工通信中监测pdcch的方法及其终端 - Google Patents

用于在fdd半双工通信中监测pdcch的方法及其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94287A
CN105794287A CN201580002814.1A CN201580002814A CN105794287A CN 105794287 A CN105794287 A CN 105794287A CN 201580002814 A CN201580002814 A CN 201580002814A CN 105794287 A CN105794287 A CN 1057942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frame
downlink subframe
downlink
pdcch
mt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0281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94287B (zh
Inventor
柳向善
李润贞
梁锡喆
安俊基
朴钟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7942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942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942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942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21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using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6Half-duplex systems; Simplex/duplex switching; Transmission of break signals non-automatically inverting the direction of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12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medium access control, e.g. by allocating physical layer transmission capac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00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02Details
    • H04J1/16Monitor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using a pre-established activity schedule, e.g. traffic indication fra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2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wanted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8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用于监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方法。用于检测PDCCH的所述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执行频分双工(FDD)半双工操作;以及如果设置非连续接收(DRX),则确定是否监测所述PDCCH。这里,当下行链路载波的下行链路子帧直接位于上行链路载波的上行链路子帧之前时,能够在有效时间期间在所述下行链路子帧中监测PDCCH。

Description

用于在FDD半双工通信中监测PDCCH的方法及其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
背景技术
从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演进而来的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长期演进(LTE)被引入作为3GPP版本8。3GPPLTE在下行链路中使用正交频分多址(OFDMA),并且在上行链路中使用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3GPPLTE采用具有最多四个天线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近年来,存在对从3GPPLTE演进而来的3GPP高级LTE(LTE-A)的持续讨论。
如在3GPPTS36.211V10.4.0(2011-12)“Evolved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E-UTRA);PhysicalChannelsandModulation(Release10)”中所公开的,3GPPLTE/LTE-A可以将物理信道划分成下行链路信道(即,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和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和上行链路信道(即,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和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
此外,近年来,已经积极地开展了对在没有人为交互的情况下(即,没有人为干涉的情况下)在装置之间或者在装置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即,机器类型通信(MTC))的研究。MTC表示以下概念:在该概念中,不是由人使用的终端而是机器通过使用现有的无线通信网络来执行通信。
在使用MTC的装置的独特性的情况下,由于发送数据量小并且经常执行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发送/接收,因此可能优选的是根据低的数据发送率来提高供给率而不是降低MTC装置的价格。例如,通过应用半双工(HD)通信以提高供给率来降低MTC装置的制造成本。在该情况下,LTE/LTE-A被划分为TDD方案和FDD方案,并且MTC装置可以使用基于半双工(HD)通信的FDD方案。
然而,在相关技术中,由于基于半双工(HD)通信的FDD方案不能在技术上实现,因此实际上难以使用基于半双工(HD)通信的FDD方案。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已经努力完成本说明书的实施方式以解决该问题。
技术解决方案
为了实现前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监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终端执行,并且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在频分双工(FDD)中执行半双工操作;以及当配置非连续接收DRX时,确定是否监测PDCCH。这里,当下行链路载波的下行链路子帧紧挨在上行链路载波的上行链路子帧之前时,在有效时间期间,在所述下行链路子帧上监测所述PDCCH。
为了实现前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监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终端。该终端可以包括:RF单元;以及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RF单元,并且被配置为当在执行频分双工FDD半双工操作的同时配置非连续接收DRX时,确定是否监测所述PDCCH。这里,当下行链路载波的下行链路子帧紧挨在上行链路载波的上行链路子帧之前时,在有效时间期间,在所述下行链路子帧上监测所述PDCCH。
当所述下行链路载波的所述下行链路子帧紧挨在所述上行链路载波的所述上行链路子帧之前时,可以不接收所述下行链路子帧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以在所述下行链路子帧中生成保护时段。当所述下行链路子帧与保护时段子帧对应时,可以在所述下行链路子帧上不监测所述PDCCH。
当所述下行链路载波的所述下行链路子帧没有紧挨在所述上行链路载波的所述上行链路子帧之后时,可以在所述有效时间期间,在所述下行链路子帧上监测所述PDCCH。当所述下行链路载波的所述下行链路子帧紧挨在所述上行链路载波的所述上行链路子帧之后时,可以不接收所述下行链路子帧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以在所述下行链路子帧中生成保护时段。当所述下行链路子帧与保护时段子帧对应时,可以在所述下行链路子帧上不监测所述PDCCH。
当执行所述FDD半双工操作时,在所述下行链路载波的所述下行链路子帧上的接收与在所述上行链路载波的所述上行链路子帧上的发送可以同样地不能实现。
所述下行链路载波上的无线电帧可以包括10个下行链路子帧,并且所述上行链路载波上的无线电帧可以包括10个上行链路子帧。
有益效果
根据本说明书的实施方式,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无线通信系统。
图2例示了根据3GPPLTE中的FDD的无线电帧的结构。
图3例示了根据3GPPLTE中的TDD的下行链路无线电帧的结构。
图4是例示了用于3GPPLTE中的一个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时隙的资源网格的示例性图。
图5例示了下行链路子帧的结构。
图6例示了DRX周期。
图7例示了3GPPLTE中的有效时间。
图8例示了在基准信号当中被映射CSI-RS的RB的一个示例。
图9例示了3GPPLTE中的上行链路子帧的结构
图10a例示了机器类型通信(MTC)的一个示例。
图10b是用于MTC装置的小区覆盖范围扩展的示例。
图11a和图11b是例示了发送成捆的PDCCH和成捆的PDSCH的示例的示例性图。
图12a和图12b是例示了下行链路载波和上行链路载波上的HDFDD操作的示例。
图13a和图13b是例示了用于HD-FDD的保护时段的示例性图。
图14a和图14b是例示了用于HD-FDD的保护时段的另一示例性图。
图15是例示了由于保护时段而不能接收PDCCH的示例的示例性图。
图16是例示了包括保护时段的一个子帧的示例性图。
图17是例示了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8a和图18b例示了PUCCH和PHICH彼此冲突的示例。
图19a是例示了用于不需要覆盖范围扩展的MTC装置的HD-FDD操作的一个示例的示例性图。
图19b是例示了用于不需要覆盖范围扩展的MTC装置的HD-FDD操作的另一个示例的示例性图。
图20是例示了用于不需要覆盖范围扩展的MTC装置的HD-FDD操作的又一个示例的示例性图。
图21例示了下行链路/上行链路子帧模式的一个示例。
图22a和图22b是例示了用于不需要覆盖范围扩展的MTC装置的HD-FDD操作的一个示例的示例性图。
图23a和图23b是例示了用于不需要覆盖范围扩展的MTC装置的HD-FDD操作的另一个示例的示例性图。
图24是例示了实施本说明书的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基于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长期演进(LTE)或3GPP高级LTE(LTE-A)来应用本发明。这仅是示例,并且本发明可以被应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系统。下文中,LTE包括LTE和/或LTE-A。
本文中使用的技术术语仅被用来描述特定实施方式,并且不应被理解为限制本发明。此外,除非另有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技术术语应被解释为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而不是太宽泛或太狭隘的含义。此外,本文中使用的被确定为没有准确表现本发明的精神的技术术语应被替换或者理解为能够被本领域技术人员准确理解的这些技术术语。此外,本文中使用的通用术语应当按照在如词典中定义的上下文来理解,而不是按照过分狭隘的方式来理解。
在上下文中,除非单数的含义明确与复数的含义不同,否则本发明中单数的表达包括复数的含义。在下面的描述中,术语“包括”或“具有”可以表示存在本发明中描述的特征、数目、步骤、操作、组件、部件或其组合,并且可以不排除存在或增加另一特征、另一数目、另一步骤、另一操作、另一组件、另一部件或其组合。
术语“第一”和“第二”被用于解释不同组件的目的,并且这些组件不限于术语“第一”和“第二”。术语“第一”和“第二”仅被用来将一个组件与另一组件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组件可以被命名为第二组件。
将理解的是,当一个元件或层被称为“连接到”或“联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时,所述一个元件或层可以与另一元件或层直接连接或联接,或者可以存在介于中间的元件或层。相反,当一个元件被称为“直接连接到”或“直接联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时,不存在介于中间的元件或层。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描述本发明时,为便于理解,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整个附图中被用来指示相同的组件,并且将省去对所述相同组件的重复描述。将省去对被确定为使本发明的主旨不清楚的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提供附图仅用来使本发明的精神容易理解,但是不应旨在限制本发明。应理解的是,除了附图中示出的内容以外,本发明的精神可以被扩展到其修改、替换或等同物。
如本文中所使用,“基站”通常是指与无线装置通信的固定站,并且可以由诸如eNB(演进的NodeB)、BTS(基站收发系统)或接入点这样的其它术语来表示。
如本文中所使用,用户设备(UE)可以是固定的或移动的,并且可以由诸如装置、无线装置、终端、MS(移动站)、UT(用户终端)、SS(订户站)、MT(移动终端)等这样的其它术语来表示。
图1例示了无线通信系统。
如参照图1可见,无线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基站(BS)20。每个BS20向特定的地理区域(通常被称为小区)20a、20b和20c提供通信服务。小区能够进一步被划分成多个区域(扇区)。
UE通常属于一个小区,并且UE所属的小区被称为服务小区。向服务小区提供通信服务的基站被称为服务BS。由于无线通信系统是蜂窝系统,所以存在与服务小区相邻的另一小区。与服务小区相邻的另一小区被称为相邻小区。向相邻小区提供通信服务的基站被称为相邻BS。服务小区和相邻小区是基于UE相对地决定的。
在下文中,下行链路是指从基站20到UE110的通信,并且上行链路是指从UE10到基站20的通信。在下行链路中,发送器可以是基站20的一部分,并且接收器可以是UE10的一部分。在上行链路中,发送器可以是UE10的一部分,并且接收器可以是基站20的一部分。
此外,无线通信系统通常可以被划分成频分双工(FDD)类型和时分双工(TDD)类型。根据FDD类型,在占用不同频带的同时实现上行链路发送和下行链路发送。根据TDD类型,在占用相同频带的同时在不同的时间实现上行链路发送和下行链路发送。TDD类型的信道响应基本上是相互的。这意味着下行链路信道响应和上行链路信道响应在给定的频率区域中是彼此大致相同的。因此,在基于TDD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可以从上行链路信道响应中获得下行链路信道响应。在TDD类型中,由于整个频带在上行链路发送和下行链路发送中是时分的,所以可以不同时执行通过基站的下行链路发送和通过终端的上行链路发送。在上行链路发送和下行链路发送按照子帧为单位被划分的TDD系统中,上行链路发送和下行链路发送在不同的子帧中被执行。
下文中,将详细地描述LTE系统。
图2示出了根据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长期演进(LTE)的FDD的下行链路无线电帧结构。
图2的无线电帧可以在3GPPTS36.211V10.4.0(2011-12)的第5节“Evolved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E-UTRA);PhysicalChannelsandModulation(Release10)”中找到。
该无线电帧包括索引为0至9的10个子帧。一个子帧包括两个连续时隙。因此,该无线电帧包括20个子帧。要发送一个子帧所花费的时间被表示为TTI(发送时间间隔)。例如,一个子帧的长度可以是1ms,一个时隙的长度可以是0.5ms。
无线电帧的结构仅出于示例性的目的,并且因此包括在无线电帧中的子帧的数目或者包括在子帧中的时隙的数目可以不同地改变。
此外,一个时隙可以包括多个OFDM符号。包括在一个时隙中的OFDM符号的数目可以根据循环前缀(CP)而改变。
图3例示了根据3GPPLTE中的TDD的下行链路无线电帧的架构。
为此,可以参考3GPPTS36.211V10.4.0(2011-12)“Evolved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E-UTRA);PhysicalChannelsandModulation(Release8)”第四章,这是用于TDD(时分双工)。
具有索引#1和索引#6的子帧表示特殊子帧,并且包括DwPTS(下行链路导频时隙:DwPTS)、GP(保护周期)和UpPTS(上行链路导频时隙)。DwPTS用于终端中的初始小区搜索、同步或者信道估计。UpPTS用于基站中的信道估计以及用于建立终端的上行链路传输同步。GP是用于去除由于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之间的下行链路信号的多径延迟而在上行链路上出现的干扰的周期。
在TDD中,DL(下行链路)子帧和UL(上行链路)子帧共存于一个无线电帧中。表1示出无线电帧的配置的示例。
表1
[表1]
“D”表示DL子帧,“U”表示UL子帧,并且“S”表示特殊子帧。当从基站接收到UL-DL配置时,终端可以根据无线电帧的配置知道子帧是DL子帧还是UL子帧。
表2
[表2]
图4例示了用于3GPPLTE中的一个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时隙的示例资源网格。
参照图4,上行链路时隙在时域中包括多个OFDM(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并且在频域中包括NRB个资源块(RB)。例如,在LTE系统中,资源块(RB)的数目(即,NRB)可以是从6到110中的一个。
资源块是资源分配的单位,并且在频域中包括多个子载波。例如,如果一个时隙在时域中包括7个OFDM符号并且资源块在频域中包括12个子载波,则一个资源块可以包括7×12个资源元素(RE)。
此外,一个OFDM符号中的子载波的数目可以是128、256、512、1024、1536和2048中的一个。
在3GPPLTE中,图4中示出的针对一个上行链路时隙的资源网格也可以应用到针对下行链路时隙的资源网格。
图5例示了下行链路子帧的架构。
在图5中,通过示例的方式,假定正常CP,一个时隙包括7个OFDM符号。
DL(下行链路)子帧在时域中被划分为控制区域和数据区域。控制区域包括子帧的第一时隙中的最多前3个OFDM符号。然而,控制区域中包括的OFDM符号的数目可以改变。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和其它控制信道被指派给控制区域,并且PDSCH被指派给数据区域。
3GPPLTE中的物理信道可以被分类成诸如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和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这样的数据信道以及诸如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HICH(物理混合ARQ指示符信道)和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这样的控制信道。
在子帧的第一OFDM符号中发送的PCFICH承载与用于在子帧中发送控制信道的OFDM符号的数目(即,控制区域的大小)有关的CIF(控制格式指示符)。无线装置首先接收PCFICH上的CIF,然后监测PDCCH。
与PDCCH不同,PCFICH在不使用盲解码的情况下通过子帧中的固定PCFICH资源来发送。
PHICH承载针对ULHARQ(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ACK(肯定应答)/NACK(否定应答)信号。在PHICH上发送针对由无线装置发送的PUSCH上的UL(上行链路)数据的ACK/NACK信号。
在无线电帧的第一子帧的第二时隙中的前四个OFDM符号中发送PBCH(物理广播信道)。PBCH承载对于无线装置与基站通信所需的系统信息,并且通过PBCH发送的系统信息表示MIB(主信息块)。相比之下,在由PDCCH指示的PDSCH上发送的系统信息表示SIB(系统信息块)。
PDCCH可以承载VoIP(互联网语音协议)的激活、针对一些UE组中的个别UE的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集合、诸如在PDSCH上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这样的更高层控制消息的资源分配、DL-SCH上的系统信息、PCH上的寻呼信息、UL-SCH(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资源分配信息、以及DL-SCH(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资源分配和发送格式。可以在控制区域中发送多个PDCCH,并且终端可以监测多个PDCCH。在一个CCE(控制信道元素)或者一些连续的CCE的聚合上发送PDCCH。CCE是用于向PDCCH提供每个无线电信道的状态的编码率的逻辑分配单元。CCE与多个资源元素组对应。根据CCE的数目和由CCE提供的编码率之间的关系,确定PDCCH的格式以及PDCCH的可能的数目。
通过PDCCH发送的控制信息被称为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DCI可以包括PDSCH(这被称为DL授权)的资源分配、PUSCH(这被称为UL授权)的资源分配、针对任何UE组中的个别UE的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集合、和/或互联网语音协议(互联网语音协议)的激活。
基站根据要发送给终端的DCI来确定PDCCH格式,并且添加CRC(循环冗余校验)至控制信息。根据PDCCH的拥有者或目的来利用唯一标识符(RNTI;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来对CRC进行掩码。在PDCCH用于特定终端的情况下,终端的唯一标识符(诸如C-RNTI(小区-RNTI))可以被掩码到CRC。或者,如果PDCCH用于寻呼消息,例如P-RNTI(寻呼-RNTI)的寻呼指示符可以被掩码到CRC。如果PDCCH用于SIB(系统信息块),则系统信息标识符、SI-RNTI(系统信息-RNTI)可以被掩码到CRC。为了指示作为对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响应的随机接入响应,RA-RNTI(随机接入-RNTI)可以被掩码到CRC。
在3GPPLTE中,盲解码被用于检测PDCCH。盲解码是通过对接收的PDCCH(这被称为候选PDCCH)的CRC(循环冗余校验)解掩码期望的标识符并且检查CRC错误来识别PDCCH是否是它自己的控制信道的方案。基站根据要被发送到无线装置的DCI来确定PDCCH格式,然后将CRC添加到DCI,并且根据PDCCH的拥有者或目的来对CRC掩码唯一标识符(这被称为RNTI(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
当UE基于C-RNTI监测PDCCH时,根据PDSCH的发送模式来确定DCI格式和将要监测的搜索空间。下面的表示出了对设置有C-RNTI的PDCCH进行监测的示例。
表3
[表3]
DCI格式的用法如下面的表4所示地被分类。
表4
[表4]
现在,将描述DRX。
非连续接收(DRX)是一种使得终端能够非连续地监测下行链路信道以减少电池消耗的技术。当DRX被设置时,终端非连续地监测下行链路信道。如果未设置DRX,则终端连续地监测下行链路信道。
近年来,大量的应用需要始终开启(always-on)特性。始终开启表示终端始终接入网络的特性,结果,终端可以根据需要立即发送数据。
然而,当终端连续地保持网络接入时,电池消耗严重,结果,设置适合于对应应用的DRX可以在减少电池消耗的同时保证始终开启特性。
图6例示了DRX周期。
DRX周期指定可用的非激活时段持续的开启持续时间(on-duration)的周期性重复。DRX周期包括开启时段(on-period)和关闭时段(off-period)。开启时段是终端在DRX周期内监测PDCCH的时段。
当DRX被设置时,终端可以仅在开启时段期间监测PDCCH,而在关闭时段期间不监测PDCCH。
onDuration定时器被用于限定开启时段。可以将开启持续时间限定为onDuration定时器操作的时段。onDuration定时器在DRX周期开始时指定连续的PDCCH子帧的数目。PDCCH子帧指示PDCCH被监测的子帧。
除了DRX周期以外,还可以限定监测PDCCH的时段。监测PDCCH的时段被统称为被限定为有效时间(activetime)。
drx-Inactivity定时器使DRX无效。当drx-Inactivity操作时,终端与DRX周期无关地连续监测PDCCH。当在PDCCH上接收到初始UL授权或者DL授权时,drx-Inactivity定时器启动。drx-Inactivity定时器可以在对指示用于对应UE的初始UL或者DL用户数据发送的PDCCH成功解码之后指定连续PDCCH子帧的数目。
HARQRTT定时器对终端预期DLHARQ重新发送的最小周期进行限定。HARQRTT定时器可以在由终端预期的DLHARQ重新发送之前指定子帧的最小数量。
drx-Retransmission定时器对在终端预期DL重新发送的同时监测PDCCH的时段进行限定。drx-Retransmission定时器可以在由终端预期DL重新发送之后不久指定连续PDCCH子帧的最大数目。在初始DL发送之后,终端驱动HARQRTT定时器。当发现关于初始DL发送的错误时,终端将NACK发送到基站,使HARQRTT定时器停止,并且驱动drx-Retransmission定时器。终端在drx-Retransmission定时器操作的同时监测用于来自基站的DL重新发送的PDCCH。
有效时间可以包括周期性地监测PDCCH的开启时段和由于事件的发生而监测PDCCH的时段。
当DRX周期被设置时,有效时间可以包括下面的时间。
-onDuration定时器、drx-Inactivity定时器、drx-Retransmission定时器和/或mac-ContentionResolution定时器启动的时间;
-调度请求被发送到PUCCH并且被挂起的时间;
-可以发生针对被挂起的HARQ重新发送的UL授权并且数据存在于对应的HARQ缓冲器中的时间;
-在成功地接收到作为由终端选择的前导码的随机接入响应之后没有接收到指示朝向终端的C-RNTI的新发送的PDCCH的时间。
图7例示了3GPPLTE中的有效时间。
当DRX被设置时,终端需要针对每个子帧执行以下操作:
-当HARQRTT定时器在子帧中期满并且对应的HARQ处理的数据没有被成功地解码时:
-开始针对对应的HARQ处理的drx-Retransmission。
-当接收到DRXcommandMACCE(控制元素)时:
-onDuration定时器和drx-Inactivity定时器停止。
-当drx-Inactivity定时器期满或者在子帧中接收到DRXCommandMACCE时:
-当短DRX周期被设置时:drx-shortcycle定时器启动或者重启并且使用短DRX周期。
-如果未设置短DRX周期:则使用长DRX周期。
-当drx-shortcycle定时器在子帧中期满时:
-使用长DRX周期。
-当使用短DRX周期并且满足[(SFN*10)+subframenumber]modulo(shortDRX-Cycle)=(drxStartOffset)modulo(shortDRX-Cycle)时;或者
-当使用长DRX周期并且满足[(SFN*10)+subframenumber]modulo(longDRX-Cycle)=drxStartOffset时:
-onDuration定时器启动。
-当在有效时间期间,针对关于PDCCH子帧的半双工FDD终端操作的UL发送不需要子帧,并且子帧不是配置的测量间隔的一部分时:
-监测PDCCH;
-当PDCCH指示针对子帧配置DL发送或者DL分配时:
-用于对应的HARQ处理的HARQRTT定时器启动;
-用于对应的HARQ处理的drx-Retransmission停止。
-当PDCCH指示新的(DL或者UL)发送时:
-drx-Inactivity定时器启动或者重启。
DRX周期包括长DRX周期和短DRX周期两种类型。长时段的长DRX周期可以使终端的电池消耗最小化,并且短时段的短DRX周期可以使数据传输延迟最小化。
此外,在下文中描述基准信号。
通常,发送信息(例如,数据)可能在经由无线信道被发送的同时易于失真或改变。因此,需要基准信号,以无错误地对发送信息进行解调。基准信号是发送器与接收器之间预先已知的信号,并且与发送信息一起被发送。由于从发送器发送的发送信息经过与每个发送天线或者层对应的信道,因此可以将基准信号指派给每个发送天线或者层。每个发送天线或者层的基准信号可以使用诸如时间、频率或者代码这样的资源来区分开。可以出于以下两个目的来使用基准信号,即,发送信息的解调和信道估计。
根据预先知道基准信号的接收器的种类,可以存在两种类型的基准信号。第一基准信号是对仅特定接收器(例如,特定UE)已知的基准信号,并且这种基准信号表示为专用RS(DRS)。在这种意义上,专用基准信号也被称作UE特定RS。第二基准信号是对小区中的所有接收器(例如,所有UE)已知的基准信号,并且这种基准信号表示为公共RS(CRS)。CRS也表示小区特定RS。
另外,基准信号可以根据用途来分类。例如,用于数据解调的基准信号表示为解调RS(DM-RS)。用于指示信道状态的诸如CQI/PMI/RI这样的反馈信息的基准信号表示为CSI-RS(信道状态指示符-RS)。DRS可以被用作DM-RS。在下文中,假定DM-RS为DRS。
图8例示了CSI-RS映射的示例。
对于信道状态估计,除了限定用于信道状态估计的CRS以外,还限定CSI-RS(信道状态信息-基准信号)。与CRS不同,为了减小多小区环境下的小区间干扰,CSI-RS具有最多32种不同的设置。
通过1个、2个、4个或者8个天线端口来发送CSI-RS。这里使用的天线端口分别为p=15,p=15,16,p=15,...,18以及p=15,...,22。也就是说,可以通过1个、2个、4个和8个天线端口来发送CSI-RS。参考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S36.211V10.1.0(2011-03)"TechnicalSpecificationGroupRadioAccessNetwork;Evolved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E-UTRA);Physicalchannelsandmodulation(Release8),"Ch.6.10.5中的CSI-RS。
在发送CSI-RS时,为了减小包括异质网络(HetNet)环境的多小区环境下的小区间干扰(ICI),可以提出最多32种不同的配置。CSI-RS的配置可以根据小区中的天线端口的数目和CP而改变,并且相邻小区可以具有尽可能不同的配置。另外,CSI-RS配置可以根据帧结构被划分成应用到FDD帧和TDD帧二者的CSI-RS配置以及仅应用到TDD帧的CSI-RS配置。可以在一个小区中使用多种CSI-RS配置。针对假定非零功率CSI-RS的UE,可以使用0种或1种CSI-RS配置,或者针对假定零功率CSI-RS的UE,可以使用多种CSI-RS配置。
CSI-RS配置可以由较高层来指示。例如,通过较高层发送的CSI-RS-ConfigIE(信息元素)可以指示CSI-RS配置。下面的表示出了CSI-RS-ConfigIE的示例。
表5
[table5]
参照表5,“antennaPortsCount”字段指示用于发送CSI-RS的天线端口的数目。“resourceConfig”字段指示CSI-RS配置。“SubframeConfig”字段和“zeroTxPowerSubframeConfig”字段指示发送CSI-RS的子帧配置。
“zeroTxPowerResourceConfigList”字段指示零功率CSI-RS配置。与在构成“zeroTxPowerResourceConfigList”字段的16比特的位图中被设置为1的比特对应的CSI-RS配置可以被设置为零功率CSI-RS。
可以如下面的式中一样产生针对CSI-RS的序列rl,ns(m)
式1
r l , x s ( m ) = 1 2 ( 1 - 2 · c ( 2 m ) ) + j 1 2 ( 1 - 2 · c ( 2 m + 1 ) ) , m = 0 , ... , N R B max , D L - 1
其中,
C i n i t = 2 10 · ( 7 · ( n s + 1 ) + l + 1 ) · ( 2 · N I D c e l l + 1 ) + 2 · N I D c e l l + N C P
在式1中,ns是无线电帧中的时隙数目,并且l是时隙中的OFDM符号数目。c(i)是伪随机序列,并且在每个OFDM符号处以式1中指示的cinit开始。NID cell意指物理小区ID。
在被配置为发送CSI-RS的子帧中,基准信号序列rl,ns(m)被映射到用作针对天线端口p的基准符号的复值调制符号ak,l (p)
假定rl,ns(m)与ak,l (p)之间的关系为下面的式。
式2
a k , l ( p ) = w l ′ ′ · r ( m )
其中,
w l ′ ′ = 1 p ∈ { 15 , 17 , 19 , 21 ) ( - 1 ) l ′ ′ p ∈ { 16 , 18 , 20 , 22 }
l″=0,1
m = 0 , 1 , ... , N R B D L - 1
在式中,(k’,l’)和ns在下面描述的表5和表6中给出。可以在(nsmod2)满足下面将描述的表5和表6中的条件的下行链路时隙中发送CSI-RS(其中,“mod”意指模计算。也就是说,(nsmod2)意指ns除以2所获得的余数)。
下面的表表示正常CP中的CSI-RS配置,而表6表示扩展CP中的CSI-RS配置。表6
[表6]
表7
[表7]
UE可以仅在满足表5和表6中的nsmod2的条件的下行链路时隙中发送CSI-RS。另外,UE放弃在下面的子帧中发送CSI-RS:TDD帧的特殊子帧,CSI-RS发送与同步信号、PBCH(物理广播信道)以及系统信息块类型1(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1)冲突的子帧,或者发送寻呼信息的子帧。另外,在集合S中,其中S={15},S={15,16},S={17,18},S={19,20}或者S={21,22},一个天线端口的CSI-RS被发送的资源元素不用于发送另一天线端口的CSI-RS。
下面的表示出了CSI-RS被发送的子帧的配置的示例。
表8
[表8]
参照上面的表,根据CSI-RS子帧配置(ICSI-RS),可以确定CSI-RS被发送的子帧的时段(TCSI-RS)以及偏移(ΔCSI-RS)。表4中的CSI-RS子帧配置可以是表5中的CSI-RS-ConfigIE的“SubframeConfig”字段或者“ZeroTxPowerSubframeConfig”字段中的一个。可以针对非零功率CSI-RS和零功率CSI-RS单独进行CSI-RS子帧配置。
此外,图8例示了当CSI-RS配置索引在正常CP中为0时用于CSI-RS的资源元素。Rp表示用于天线端口p上的CSI-RS发送的资源元素。参照图8,用于天线端口15和16的CSI-RS经由与第一时隙的第六OFDM符号和第七OFDM符号(OFDM符号索引5和6)的第三子载波(子载波索引2)对应的资源元素来发送。用于天线端口17和18的CSI-RS经由与第一时隙的第六OFDM符号和第七OFDM符号(OFDM符号索引5和6)的第九子载波(子载波索引8)对应的资源元素来发送。用于天线端口19和20的CSI-RS经由与发送用于天线端口15和16的CSI-RS的资源元素相同的资源元素来发送,并且用于天线端口21和22的CSI-RS经由与发送用于天线端口17和18的CSI-RS的资源元素相同的资源元素来发送。
当CSI-RS经由8个天线端口被发送到UE时,UE将接收被映射R15至R22的RB。也就是说,UE将接收具有特定模式的CSI-RS。
图9例示了3GPPLTE中的UL子帧的架构。
参照图9,上行链路子帧在频域中可以被分成控制区域和数据区域。控制区域被分配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数据区域被分配用于发送数据(在一些情况下,也可以发送控制信息)的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
在子帧中的资源块(RB)对中分配用于一个用户设备的PUCCH。资源块对中的资源块在第一时隙和第二时隙中的每一个中占用不同的子载波。由被分配给PUCCH的资源块对中的资源块占用的频率针对时隙边界而改变。这被称为被分配给PUCCH的RB对已经在时隙边界处频跳。可以通过随时间经由不同的子载波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来获得频率分集增益。
由于UE随时间经由不同的子载波发送UL控制信息,因此能够获得频率分集增益。在图中,m是指示在子帧中被分配给PUCCH的RB对的逻辑频域位置的位置索引。
在PUCCH上发送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可以包括HARQACK/NACK、指示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作为上行链路无线电资源分配请求的调度请求(SR)等。
PUSCH被映射到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传输信道。在PUSCH上发送的上行链路数据可以是用于在TTI期间发送的UL-SCH的数据块、传输块。所述传输块可以是用户信息。或者,上行链路数据可以是经复用的数据。经复用的数据可以是通过将用于UL-SCH和控制信息的传输块进行复用而获得的数据。例如,对数据进行复用的控制信息可以包括CQI、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HARQ和秩指示符(RI)等。或者,上行链路数据可以仅包括控制信息。
在下文中,将描述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可以参照3GPPTS36.213V10.1.0(2011-03)的第7.2.3节来描述CQI。
首先,终端可以基于CRS或CSI-RS来测量CQI。
用于测量的CSI-RS的资源可以被限定如下。在频域中,可以将CSI-RS的资源限定为与和得到的CQI值关联的频带对应的一组下行链路PRB。在时域中,可以将CSI-RS的资源限定为一个下行链路子帧n-nCQI_ref。在周期CSI报告的情况下,nCQI_ref可以等于4或者比4大的最小值,并且与有效的下行链路子帧对应。另选地,在非周期CSI报告中,像在上行链路DCI格式中的对应CSI请求那样,nCQI_ref可以使得CSI-RS的资源能够存在于同一有效的下行链路子帧中。另选地,在非周期CSI报告的情况下,CQI_ref可以等于4,并且下行链路子帧n-nCQI_ref可以与有效的下行链路子帧对应。在该情况下,可以在存在有随机接入响应授权中的对应CSI请求的子帧之后接收下行链路子帧n-nCQI_ref
当满足下面的条件时,认为服务小区中的下行链路子帧有效。
1)对应下行链路子帧由用于对应终端的下行链路子帧构成,
2)对应下行链路子帧不处于发送模式9并且不是MBSFN子帧,
3)当DwPTS的长度等于或小于7680Ts时,对应下行链路子帧不包括DwPTS字段,
4)在针对对应终端所配置的测量间隔中不存在对应下行链路子帧,以及
5)在周期CSI报告中,在对应终端由与周期CSI报告连接的CSI子帧集构成的情况下,当所述对应下行链路子帧为CSI子帧集的元素时,所述对应下行链路子帧被认为是有效的。当不存在用于服务小区中的CSI-RS的资源的有效下行链路子帧时,可以在上行链路子帧n中省略CSI报告。
现在描述载波聚合系统。
载波聚合系统对多个分量载波(CC)进行聚合。现有小区的含义根据以上载波聚合而改变。根据载波聚合,小区可以意指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和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组合或者独立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
另外,载波聚合中的小区可以被分类为主小区、辅小区和服务小区。主小区意指在主频率下操作的小区。主小区意指UE执行初始连接建立过程或者连接重新建立过程的小区、或者是在切换过程中被指示为主小区的小区。辅小区意指在辅频率下操作的小区。一旦建立了RRC连接,辅小区就被用于提供附加的无线电资源。
如上所述,与单载波系统不同,载波聚合系统可以支持多个分量载波(CC),即多个服务小区。
载波聚合系统可以支持跨载波调度。跨载波调度是这样的调度方法:该调度方法能够执行通过经由特定分量载波发送的PDCCH对经由其它分量载波发送的PDSCH的资源分配和/或执行对经由与基本上链接到特定分量载波的分量载波不同的其它分量载波发送的PUSCH的资源分配。
在下文中,将描述MTC。
图10a例示了机器类型通信(MTC)的示例。
MTC是指在没有人为交互的情况下经由BS200在MTC装置100之间执行的信息交换、或者经由BS在MTC装置100与MTC服务器700之间执行的信息交换。
MTC服务器700是用于与MTC装置100通信的实体。MTC服务器700执行MTC应用,并且向MTC装置提供MTC特定服务。
MTC装置100是用于提供MTC的无线装置,并且可以是固定的或移动的。
使用MTC提供的服务与需要人为干涉的现有通信服务有区别,并且其服务范围不同,诸如跟踪、计量、支付、医疗领域服务、远程控制等。更具体地,使用MTC提供的服务的示例可以包括读取计量仪器、测量水准仪、利用监视相机、对自动售货机进行库存报告等。
MTC装置的特征在于:发送数据量小并且有时发生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数据发送/接收。因此,根据低的数据发送率来降低MTC装置的单位价格并减少电池消耗是有效的。MTC装置具有移动性小的特点,并且因此特征在于信道环境几乎不改变。
图10b例示了用于MTC装置的小区覆盖范围扩展的示例。
近年来,针对MTC装置考虑了对BS的小区覆盖范围进行扩展,并且正在讨论用于对小区覆盖范围进行扩展的各种方案。
然而,当对小区覆盖范围进行扩展时,如果BS像向正常UE发送那样向位于覆盖范围扩展区域中的MTC装置发送PDSCH和包括用于PDSCH的调度信息的PDCCH,则MTC装置具有接收方面的困难。
<本说明书的第一实施方式>
因此,本说明书的第一实施方式致力于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当基站向位于覆盖范围扩展区域中的MTC装置发送PDSCH和PDCCH时,基站在不同的子帧(例如,捆绑子帧)上重复地发送PDSCH和PDCCH。因此,MTC装置经由不同的子帧来接收成捆的PDCCH,并且对所述成捆的PDCCH进行解码以提高解码成功率。也就是说,可以通过使用经由不同的子帧接收的成捆的PDCCH的一些或全部来成功地对PDCCH进行解码。换句话说,MTC装置连接同一PDCCH被重复的成捆的PDCCH并对所述成捆的PDCCH进行解码,以增加解码成功率。类似地,MTC装置经由不同的子帧接收成捆的PDCCH,并且对所述成捆PDCCH的一些或者全部进行解码以提高解码成功率。类似地,位于覆盖范围扩展区域处的MTC装置可以经由不同的子帧发送成捆的PUCCH。类似地,MTC装置可以经由不同的子帧发送成捆的PUSCH。
图11a和图11b是例示了发送成捆的PDCCH和成捆的PDSCH的示例的示例性图。
参照图11a,基站可以在多个(例如,N个)子帧上针对位于覆盖范围扩展区域处的MTC装置发送相同的PDCCH被重复的成捆的PDCCH。另外,基站可以在多个(例如,D个)子帧上发送相同的PDSCH被重复的成捆的PDSCH。在该情况下,在完成成捆的PDCCH的发送之后,可以在预定间隔(例如,G个子帧)之后发送成捆的PDSCH。
此外,参照图11b,基站可以在N个子帧期间针对位于覆盖范围扩展区域处的MTC装置发送成捆的PDCCH,并且在D个子帧期间发送在成捆的PDCCH开始之后经过K个子帧的成捆的PDSCH。
成捆的PDCCH的发送开始的位置可以像相关技术一样不是自由的,并且发送可以仅在预先约定的子帧位置处开始。可以将子帧位置限定为固定值。在该情况下,可以通过MIB来将固定值传送到MTC装置。例如,当假定仅在系统帧号(SFN)%N=0处开始发送成捆的PDCCH时,可以通过MIB来将N值(例如,N=20)传送到MTC装置。另选地,当假定仅在SFN%N=offset处开始发送成捆的PDCCH时,可以通过MIB来将偏移(offset)的值传送到MTC装置。例如,针对位于覆盖范围扩展区域处的MTC装置的PDCCH的发送可以仅通过与100的倍数(#0、#100、#200、#300等)或者SFN的位置对应的子帧开始。在该情况下,MTC装置可以尝试通过从与100的倍数或者SFN位置对应的子帧起的N个子帧接收PDCCH捆。在本文中,可开始发送PDCCH捆的子帧位置可以针对每个MTC装置而改变。
<本说明书的第二实施方式>
另一方面,当MTC装置考虑到如上所述的发送数据量小并且经常发生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数据发送/接收时,通过降低MTC装置的性能来减少制造成本,因此提高供给率。例如,通过应用半双工(HD)通信来降低MTC装置的制造成本,因此提高供给率。在该情况下,LTE/LTE-A被划分为TDD方案和FDD方案,并且MTC装置可以使用基于半双工(HD)通信的FDD方案。
此外,在下文中,将描述能实现基于半双工(HD)通信的FDD方案(在下文中,称作HD-FDD)的技术。
I.HD-FDD中的切换时间(保护时段:GP)
当引入HD-FDD时,MTC装置需要执行在不同的载波频率下的发送和接收。也就是说,MTC装置需要根据用于接收的下行链路载波频率来调谐RF单元并且根据用于发送的上行链路载波频率来调谐RF单元。
A.切换子帧的配置1
当MTC装置尝试在下行链路载波上执行接收并且此后在上行链路载波上执行发送时,MTC装置需要切换或转换频率,并且执行通过根据与基站的距离将下行链路接收定时提前来执行上行链路发送的定时提前(TA),结果,可以花费/需要至少2毫秒的时间。
相比之下,在下行链路载波频率和上行链路载波频率位于不同的频带(频带间)的情况下,当MTC装置尝试在上行链路载波上执行发送并且此后在下行链路载波上执行接收时,花费/需要至少1毫秒的时间以切换或者转换频率。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2a和图12b来对此进行描述。
图12a和图12b是例示了在下行链路载波和上行链路载波上的HDFDD操作的示例。
如参照图12a所知道的,在MTC装置尝试在下行链路载波上执行接收并且此后在上行链路载波上执行发送的情况下,当考虑切换或转换频率或者执行TA时,花费/需要至少2毫秒的时间。
也就是说,如图12a所例示,可以将两个子帧设置为下行链路子帧与上行链路子帧之间的切换子帧。
相比之下,如参照图12b所知,在MTC装置尝试在上行链路载波上执行发送并且此后在下行链路载波上执行接收的情况下,当考虑切换或转换频率或者执行TA时,花费/需要至少1毫秒的时间来切换或转换频率。
也就是说,如图12a所例示,可以将一个子帧设置为下行链路子帧与上行链路子帧之间的切换子帧。
可以将在图12a和图12b中例示的切换子帧限定为保护时段(GP)。下行链路/上行链路信号(或者信道)可以在切换子帧(即,保护时段)期间不被发送/接收,并且被用于MTC装置以执行从下行链路到上行链路的切换并且与上行链路发送定时匹配。
B.切换子帧的配置2
如上所述,当执行HD-FDD操作时,虽然需要至少1毫秒的时间作为MTC装置从下行链路接收切换到上行链路发送的切换时间,但是在执行TA时甚至不需要1毫秒。此外,如参照图3所知,所有1毫秒的特殊子帧在TDD中没有都被配置为保护时段,并且一些特殊子帧被用作OFDM符号的DwPTS和UpPTS。在该情况下,由于特殊子帧的保护时段(也即是说,保护时段=1毫秒–DwPTS–UpPTS)通过以上给出的表3而已知,因此当使用正常CP时,根据在使用正常CP的情况下的特殊子帧的配置,存在1个OFDM符号的最小长度至10个OFDM符号的最大长度。
因此,根据实施方式,当MTC装置在HD-FDD中从下行链路切换到上行链路时,提出在下行链路子帧与上行链路子帧之间设置被配置为总共2毫秒的DwPTS、保护时段和UpPTS。下面将参照图13a和图13b来对此进行描述。
图13a和图13b例示了用于HD-FDD的保护时段的示例性图。
参照图13a,如上所述,在下行链路子帧与上行链路子帧之间设置2毫秒的切换子帧,并且所述切换子帧可以包括DwPTS、保护时段和UpPTS。在该情况下,区别地,DwPTS和UpPTS的长度可以被配置为与如以上给出的表2中所示的TDD中的长度相同。
另选地,如参照图13b所知,被配置为总共2毫秒的切换子帧设置在下行链路子帧与上行链路子帧之间,并且所述切换子帧可以包括DwPTS和保护时段。在该情况下,DwPTS的长度可以与如表2中所示的TDD中的长度相同。另选地,DwPTS的长度可以与通过对表2中的DwPTS和UpPTS的长度求和而获得的长度相同。
此外,当MTC装置从上行链路切换到下行链路时,被配置为总共1毫秒的切换子帧(即,保护时段)设置在上行链路子帧与下行链路子帧之间,并且对应的切换子帧可以仅包括保护时段。
C.用于从下行链路接收切换到上行链路发送以及从上行链路发送切换到下行链路接收的保护时段
当用于低复杂度(低价格)的HD-FDDMTC装置包括单个振荡器时,可以需要至少1毫秒的保护时段,以用于从下行链路接收切换到上行链路发送至从上行链路发送切换到下行链路接收。
当MTC装置在所述子帧之前的下行链路子帧(即,在紧接着上行链路子帧之前的下行链路子帧)上不下行链路接收(downlink-receive)最后部分时,可以生成保护时段。详细地,将参照图14a和图14b来对此进行描述。
图14a和图14b是例示了用于HD-FDD的保护时段的另一示例性图。
如参照图14a所知,当MTC装置不接收在上行链路子帧之前的下行链路子帧的最后部分时,可以产生在MTC装置旨在执行从下行链路接收到上行链路发送的切换时所需要的保护时段。另选地,MTC装置不接收在上行链路子帧之前的所有下行链路子帧,以生成保护时段。
类似地,如参照图14b所知,可以通过不接收紧挨在上行链路子帧之后的下行链路子帧的报头部分来产生在MTC装置旨在执行从上行链路发送到下行链路接收的切换时所需要的保护时段。另选地,MTC装置不接收在上行链路子帧之后的所有下行链路子帧,以生成保护时段。
此外,例如,当MTC装置使用子帧n、子帧n+1和子帧n+2作为上行链路子帧、下行链路子帧和上行链路子帧(即,MTC装置从服务小区被分配有子帧n、子帧n+1和子帧n+2作为上行链路子帧、下行链路子帧和上行链路子帧)时,可以在位于子帧n+1中的下行链路子帧中不生成保护时段。另选地,在子帧n+1中,MTC装置可以不执行下行链路操作。也就是说,在子帧n+1中,MTC装置可以不接收下行链路信道/信号。原因在于:当在第n+1下行链路子帧中生成保护时段以用于从第n上行链路切换到第n+1下行链路子帧,并且在第n+1下行链路子帧中生成保护时段以用于再次从第n+1下行链路子帧切换到第n+2上行链路子帧时,MTC装置可以不接收第n+1下行链路子帧的大部分或者全部。另选地,当MTC装置使用第n子帧和第n+2子帧二者作为上行链路子帧(即,MTC装置从服务小区通过上行链路被分配有第n子帧和第n+2子帧二者)时,可以在包括第n+1子帧在内的两个对应的下行链路子帧之间不生成保护时段。另选地,在第n+1子帧中,MTC装置可以不接收下行链路信道/信号。
另一方面,例如,当MTC装置分别使用第n子帧、第n+1子帧和第n+2子帧作为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即,MTC装置被分配有第n子帧、第n+1子帧和第n+2子帧分别作为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时,可以通过将作为第n+1子帧的下行链路子帧考虑/假定为上行链路子帧来执行上行链路操作。另选地,当MTC装置使用第n子帧和第n+2子帧二者作为上行链路子帧时,可以通过考虑/假定子帧n+1作为上行链路子帧来执行上行链路操作。
根据相同的原理,当MTC装置分别使用第n子帧、第n+1子帧和第n+2子帧作为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子帧时,可以在位于子帧n+1中的下行链路子帧中生成保护时段。
类似地,根据相同的原理,当MTC装置分别使用第n子帧、第n+1子帧、第n+2子帧和第n+3子帧作为上行链路、下行链路、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子帧时,可以在位于第n+1子帧和第n+2子帧中的下行链路子帧中生成保护时段。另选地,在第n+1子帧和第n+2子帧中,MTC装置可以不接收下行链路信道/信号。原因在于:当在第n+1下行链路子帧中生成保护时段以用于从第n上行链路切换到第n+1下行链路子帧,并且在第n+2下行链路子帧中生成保护时段以用于再次从第n+2下行链路子帧切换到第n+3上行链路子帧时,MTC装置可以不接收与下行链路对应的第n+1下行链路子帧和第n+2下行链路子帧中的大部分或者全部。另选地,当MTC装置使用第n和第n+3子帧的全部作为上行链路子帧时,可以在存在于第n上行链路子帧与第n+3上行链路子帧之间的第n+1上行链路子帧和第n+2下行链路子帧上不生成保护时段。另选地,在第n+1子帧和第n+2子帧中,MTC装置可以不接收下行链路信道/信号。
另外,当MTC装置分别使用第n、第n+1子帧、第n+2子帧和第n+3子帧作为上行链路、下行链路、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子帧时,可以通过考虑/假定第n+1和第n+2子帧作为上行链路子帧来执行上行链路操作。另选地,当MTC装置使用第n子帧和第n+3子帧二者作为上行链路子帧时,可以通过考虑/假定第n+1和第n+2子帧作为上行链路子帧来执行上行链路操作。
D.用于HD-FDD的PDCCH子帧
一般而言,包括PDCCH的子帧被称作PDCCH子帧。在FDD的情况下,可以将预定子帧称作PDCCH子帧,但是在TDD的情况下,当与多个小区的同时发送/接收通过载波聚合(CA)可用时,包括除了配置有schedulingCellId的服务小区以外的所有小区的DwPTS在内的子帧可以被称作PDCCH子帧。另选地,PDCCH子帧可以意指主小区Pcell的下行链路子帧或者在载波聚合(CA)中包括DwPTS的子帧。
当与PDCCH子帧对应的子帧不用于针对HD-FDD的上行链路发送,并且所述对应的子帧不是测量间隔的一部分时,MTC装置可以在有效时间期间监测PDCCH。
在该情况下,在HD-FDD环境下,在存在用于从下行链路接收切换到上行链路发送的保护时段的下行链路子帧中,保护时段可以长,以便不接收PDCCH。
也就是说,例如,当保护时段是作为一个子帧长度的1毫秒时,可以在整个一个子帧中不接收任意信道/信号。
作为另一示例,保护时段小于作为一个子帧的长度的1毫秒,但是可以不接收PDCCH。下面将参照图15来对此进行示例性描述。
图15是例示了由于保护时段而不能接收PDCCH的示例的示例性图。
如参照图15所知,在正常CP中需要12个OFDM符号或者更多个OFDM符号作为保护时段,但是当在3个OFDM符号上接收到PDCCH时,可能在一些符号上没有正常地接收到PDCCH。在该情况下,可能在对应下行链路子帧中没有接收到PDCCH。因此,在HD-FDD环境下,由于保护时段而可能没有接收到PDCCH的下行链路子帧可以从PDCCH子帧排除在外。
在该情况下,可以将在下行链路子帧中的除了保护时段以外的剩余时间域或者OFDM符号区域限定为HD-DwPTS。将参照图16来对此进行描述。
图16是例示了包括保护时段的一个子帧的示例性图。
参照图16,在下行链路子帧中的除了保护时段以外的剩余时间域或者OFDM符号区域可以被限定为HD-DwPTS。
在该情况下,在不存在保护时段的一般下行链路子帧中,HD-DwPTS的长度在正常CP情况下为14个OFDM符号,而在扩展CP情况下为12个OFDM符号(即,1毫秒)。如果保护时段在特定下行链路子帧中为1毫秒,则HD-DwPTS变为0个OFDM符号或者0毫秒。
此外,可以通过在HD-FDD环境下的以下内容的一个或更多个组合来增强针对PDCCH子帧的现有限定。
a)不存在保护时段的下行链路子帧
b)保护时段等于或小于X个OFDM符号(另选地,与X个OFDM符号对应的时间长度)(例如,X=11)的下行链路子帧
c)保护时段等于或大于X个OFDM符号(另选地,与X个OFDM符号对应的时间长度)(例如,X=11)的下行链路子帧
d)保护时段等于或小于X个OFDM符号(另选地,与X个OFDM符号对应的时间长度)(例如,X=11)的任何下行链路子帧
e)保护时段不侵犯PDCCH发送OFDM符号区域的下行链路时段
f)HD-DwPTS的长度是1毫秒(另选地,正常CP的14个OFDM符号或者扩展CP的12个OFDM符号)的下行链路子帧
g)HD-DwPTS的长度等于或大于Y个OFDM符号(另选地,与Y个OFDM符号对应的时间长度)(例如,Y=3)的下行链路子帧
h)可以在HD-DwPTS期间发送PDCCH的下行链路子帧
在该情况下,在DRX中,可以在有效时间中不包括用作保护时段的子帧(非PDCCH监测子帧)。
例如,在第n子帧、第n+1子帧和第n+2子帧分别被配置为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的情况下,当MTC装置根据实施方式在存在于两个上行链路子帧之间的下行链路子帧中不执行下行链路接收时,对应下行链路子帧可以从PDCCH子帧排除在外。类似地,当第n子帧、第n+1子帧、第n+2子帧和第n+3子帧分别被配置为上行链路、下行链路、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时(即,当第n子帧和第n+3子帧被配置为上行链路时),存在于两个上行链路子帧之间的下行链路子帧也可以从PDCCH子帧排除在外。
在该情况下,当由服务小区和MTC装置识别的PDCCH子帧彼此不相同时,即使MTC装置在特定下行链路子帧中接收到PDCCH,服务小区也可能错误地确定MTC装置可能由于保护时段而没有接收到PDCCH。例如,假定MTC装置使用一个OFDM符号作为保护时段,但是服务小区使用一个子帧,针对PDCCH监测子帧的假定可以在MTC装置与服务小区之间改变。不一致性可以影响诸如DRX等这样的操作。为了使服务小区明确地知道MTC装置的PDCCH子帧,服务小区和MTC装置需要假定同一保护时段。为此,提出使用下面的方法。
a)服务小区和MTC装置可以连续地假定保护时段为特定值。例如,服务小区和MTC装置可以连续地假定保护时段为1毫秒。另选地,服务小区可以经由上层信号向MTC装置通告关于保护时段的信息。在该情况下,上层信号可以是TDD特殊子帧配置的形式。另选地,服务小区可以通过TDD特殊子帧配置向MTC装置通告关于保护时段的信息。在该情况下,可以假定服务小区和MTC装置仅使用保护时段并且不存在UpPTS。因此,可以假定在UpPTS中使用的OFDM符号被用作下行链路。
b)另选地,MTC装置可以向服务小区通告对于该MTC装置所需要的保护时段。可以在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之后通过调度发送(也被称作Msg3)来发送与MTC装置所需要的保护时段有关的信息。另选地,可以经由PUSCH/RRC或者能力信息来发送与MTC装置所需要的保护时段有关的信息。即使当MTC装置亲自通告关于保护时段的信息时,服务小区也可以设置保护时段的值并且向MTC装置通告所设置的值。
另一方面,在不改变PDCCH子帧的限定的情况下,可以改变有效时间的限定。在该情况下,有效时间可以被限定如下。在该情况下,在DRX周期中,虽然有效时间可以包括用作保护时段的子帧,但是MTC装置可以不执行PDCCH监测。
a)当与PDCCH子帧对应的子帧不用于针对HD-FDD的上行链路发送时,HD-DwPTS的尺寸大于x(对于正常CP)或y(对于扩展CP),并且对应子帧不是测量间隔的一部分,MTC装置可以在有效时间期间监测PDCCH。
b)当与PDCCH子帧对应的子帧不用于针对HD-FDD的上行链路发送时,对应子帧不是用于HD的保护子帧,并且对应子帧不是测量间隔的一部分,MTC装置可以在有效时间期间监测PDCCH。
例如,当第n子帧、第n+1子帧和第n+2子帧分别被配置为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时(即,当第n子帧和第n+2子帧被配置为上行链路时),由于存在于两个上行链路子帧之间的下行链路子帧包括保护时段,因此MTC装置可以根据实施方式不执行下行链路接收,并且此外,MTC装置可以在下行链路子帧上甚至不执行PDCCH。作为另一示例,当第n子帧、第n+1子帧、第n+2子帧和第n+3子帧分别被配置为上行链路、下行链路、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时(即,当第n子帧和第n+3子帧被配置为上行链路时),由于存在于两个上行链路子帧之间的下行链路子帧包括保护时段,因此MTC装置可以根据实施方式不执行下行链路接收,并且此外,MTC装置在下行链路子帧上甚至不执行PDCCH。
下面将参照附图来对此进行描述。
图17是例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方法的流程图。
如参照图17所知,当MTC装置在FDD中在半双工的情况下操作时,MTC装置验证是否配置了DRX。当配置了DRX时,确定当前时间是否是有效时间。当当前时间是有效时间时,验证当前下行链路子帧是否包括保护时段。也就是说,确定紧挨在下行链路子帧之后的时间是否是上行链路子帧。另选地,确定紧挨在下行链路子帧之前的时间是否是上行链路子帧。当当前下行链路子帧包括保护时段时,在对应下行链路子帧上不监测PDCCH。然而,当当前下行链路子帧不包括保护时段时,在对应下行链路子帧上监测PDCCH。
II.使用CSI-RS的CQI测量
如以上参照图8和图9所述,可以基于CRS或CSI-RS来测量CQI。在下文中,将主要地描述基于CSI-RS的CQI。
如以上在图14a所例示,当MTC装置使用在上行链路子帧之前的下行链路子帧的最后部分作为保护时段(GP),以在HD-FDD环境下执行从接收到发送的切换(Rx至Tx切换)时,MTC装置可以在保护时段期间不充分地接收CRS或CSI-RS。类似地,如图14b所例示,当MTC装置使用在上行链路子帧之后的下行链路子帧的报头部分作为保护时段(GP),以在HD-FDD环境下执行从发送到接收的切换时,MTC装置可以在保护时段期间不充分地接收CRS或CSI-RS。
因此,可以优选的是,存在保护时段的下行链路子帧没有被指定为用于根据保护时段的长度来测量CQI的有效下行链路子帧。因此,根据实施方式,提出当难以正常执行CQI测量时(即,当可能没有充分地接收CRS或CSI-RSRE时),对应子帧从有效下行链路子帧排除在外。
因此,根据实施方式,用于决定CSI-RS资源的有效下行链路子帧可以包括下面的条件。
a)未用作保护时段的下行链路子帧(其中不存在保护时段)
b)不包括等于或大于X毫秒(Y个OFDM符号)的保护时段的下行链路子帧
c)不包括等于或小于X毫秒(Y个OFDM符号)的保护时段的下行链路子帧
d)能够接收所有(另选地,每PRB数个或更多个)CRSRE(另选地,CSI-RSRE)的下行链路子帧
e)HD-DwPTS的长度等于或大于X毫秒(Y个OFDM符号)的下行链路子帧
f)HD-DwPTS的长度不等于或小于X毫秒(Y个OFDM符号)的下行链路子帧
例如,当第n子帧、第n+1子帧和第n+2子帧分别被配置为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时(即,当第n子帧和第n+2子帧被配置为上行链路时),由于MTC装置根据实施方式不接收存在于两个上行链路子帧之间的下行链路子帧中的下行链路信道/信号,因此该下行链路子帧也可以从用于测量CQI或CSI的有效子帧排除在外。类似地,当第n子帧、第n+1子帧、第n+2子帧和第n+3子帧分别被配置为上行链路、下行链路、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时(即,当第n子帧和第n+3子帧被配置为上行链路时),存在于两个上行链路子帧之间的下行链路子帧也可以从用于测量CQI或CSI的有效子帧排除在外。
III.下行链路信道与上行链路信道之间的冲突问题
在HD-FDD环境下,可能出现需要在需要发送上行链路信道/信号的子帧上接收下行链路信道的问题,或者可能出现需要在接收需要被切换到发送以用于上行链路发送的子帧中接收下行链路信道的问题。例如,可能发生以下情况:需要在需要发送PUCCH(CSI报告)/SRS/PRACH的子帧中接收PHICH/SPS或者在需要执行从接收到发送的切换(Rx至Tx)的子帧中接收PHICH/SPS。
在下文中,将提出当在下行链路信道与上行链路信道之间发生冲突时的MTC装置的操作。
A.PUCCH与PHICH之间的冲突
由于MTC装置需要在包括周期/非周期CSI报告的PUCCH需要被发送的时机(即,子帧)来接收PHICH,因此PUCCH和PHICH会在同一时机(即,处于同一位置的子帧)彼此冲突。另选地,由于MTC装置需要在接收需要被切换到发送的时机(即,包括保护时段的子帧)来接收PHICH,因此保护时段和PHICH会在同一时机(即,处于同一位置的子帧)彼此冲突。
图18a和图18b例示了PUCCH和PHICH彼此冲突的示例。
如图18a所例示,由于MTC装置需要向服务小区发送PUSCH,并且此后在MTC装置需要接收用于PUSCH的PHICH的时机(另选地,子帧)来发送包括周期/非周期CSI报告的PUCCH,因此PHICH和PUCCH可能在同一时机(即,子帧)彼此冲突。另选地,如图18b所例示,由于MTC装置需要在接收需要被切换到发送以发送包括周期/非周期CSI报告的PUCCH的时机(即,包括保护时段的子帧)来接收PHICH,因此保护时段和PHICH可能在同一时机(即,处于同一位置的子帧)彼此冲突。
为了解决冲突,提出了MTC装置如下地操作。
a)MTC装置不发送包括CSI报告的PUCCH,而是接收PHICH。MTC装置可以在后续CSI报告时机到达时或者在存在周期CSI报告请求时发送CSI报告。
b)MTC装置可以不接收PHICH,而是发送PUCCH。在该情况下,可以假定MTC装置接收NACK而不对PHICH进行解码。因此,MTC装置此后可以重新发送PUSCH。
B.PUCCH与SPSPDSCH之间的冲突
由于MTC装置需要在MTC装置需要发送包括周期/非周期CSI报告的PUCCH的时机(另选地,子帧)从服务小区接收半静态调度(SPS)PDSCH,因此PUCCH和SPSPDSCH可能在同一时机(子帧)彼此冲突。另选地,由于MTC装置需要在接收需要被切换到发送以发送包括周期/非周期CSI报告的PUCCH的时机(即,包括保护时段的子帧)来接收SPSPDSCH,因此保护时段和SPSPDSCH可能在同一时机(即,处于同一位置的子帧)彼此冲突。例如,可能发生以下情况:在MTC装置需要向服务小区发送包括周期CSI报告的PUCCH的时机(即,子帧),由服务小区调度SPSPDSCH。另选地,可能发生以下情况:MTC装置需要在SPSPDSCH被调度的子帧的下一个子帧中发送包括周期CSI报告的PUCCH。在该情况下,可能发生以下情况:MTC装置可以由于接收被切换到发送以发送PUCCH的保护时段而不执行SPSPDSCH的接收和PUCCH的发送二者。
为了解决冲突,提出了MTC装置如下地操作。
a)MTC装置不发送包括CSI报告的PUCCH,而是接收SPSPDSCH。MTC装置可以在后续CSI报告时机或者在存在非周期CSI报告请求时发送CSI报告。
b)MTC装置可以不接收SPSPDSCH,而是发送PUCCH。在该情况下,通过假定MTC装置可能没有成功接收对应的SPSPDSCH而不是SPSPDSCH,MTC装置可以经由PUCCH来发送NACK。
C.SRS与PHICH之间的冲突
由于MTC装置需要在MTC装置需要发送探测基准信号(SRS)的时机从服务小区接收PHICH,因此SRS和PHICH可能在同一时机(即,子帧)彼此冲突。另选地,由于MTC装置需要在接收需要被切换到发送以发送SRS的时机(即,包括保护时段的子帧)接收PHICH,因此保护时段和SPS可能在同一时机(即,处于同一位置的子帧)彼此冲突。
为了解决冲突,提出了MTC装置如下地操作。
a)MTC装置不发送SRS,而是接收PHICH。
b)MTC装置不接收PHICH,而是发送SRS。在该情况下,可以假定MTC装置接收NACK而不对PHICH进行解码。因此,MTC装置此后可以重新发送PUSCH
D.SRS与SPSPDSCH之间的冲突
由于MTC装置需要在MTC装置需要发送SRS的时机(另选地,子帧)从服务小区接收SPSPDSCH,因此SRS和SPSPDSCH可能在同一时机(子帧)彼此冲突。另选地,由于MTC装置需要在接收需要被切换到发送以发送SRS的时机(即,包括保护时段的子帧)接收SPSPDSCH,因此保护时段和SPSPDSCH可能在同一时机(即,处于同一位置的子帧)彼此冲突。
为了解决冲突,提出了MTC装置如下地操作。
a)MTC装置不发送SRS,而是接收SPSPDSCH。
b)MTC装置可以不接收SPSPDSCH,而是发送SRS。在该情况下,通过假定MTC装置可能没有成功地接收对应SPSPDSCH而不是SPSPDSCH,MTC装置可以经由PUCCH发送NACK。
IV.针对不需要覆盖范围扩展的MTC装置的HD-FDD操作
A.考虑切换时间的控制/数据信道的发送
A-1.在应用切换子帧配置1的情况下
在HD-FDD环境下,当下行链路被切换到上行链路时,在应用根据切换子帧的配置1的切换子帧(保护时段)的情况下,提出对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控制/数据信道的发送设置限制。
a)可以通过最多2个连续子帧来发送下行链路授权和/或上行链路授权。当MTC装置接收到下行链路授权或上行链路授权时,MTC装置需要在4个子帧之后通过上行链路向eNodeB发送ACK/NACK信息或者PUSCH。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9a对此进行描述。
图19a是例示了针对不需要覆盖范围扩展的MTC装置的HD-FDD操作的一个示例的示例性图。
如参照图19a所知,由于在下行链路子帧与上行链路子帧之间需要2个子帧(2毫秒)作为保护时段以用于将下行链路切换到上行链路,因此可以通过最多2个连续子帧来发送下行链路授权和/或上行链路授权。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最多2个连续子帧来发送下行链路控制/数据信道,以减小复杂度。
b)当通过最多2个连续子帧发送下行链路授权和/或上行链路授权时,可以在发送最后授权之后经过至少6个子帧时发送下行链路控制/数据信道。原因在于:当最后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在子帧n中被发送时,A/N或PUSCH会在子帧n+4中被发送,并且MTC装置会在1毫秒的切换时间(即,保护时段)之后执行下行链路。另选地,当通过最多2个连续子帧发送下行链路授权和/或上行链路授权时,可以在发送第一授权之后经过至少8个子帧时发送下行链路控制/数据信道。原因在于:当下行链路授权在子帧n中被发送时,MTC装置会在子帧n+4中发送A/N,并且当MTC装置发送NACK时,可以预期在子帧n+8之后重新发送。另外,原因在于:当上行链路授权在子帧n中被发送时,PUSCH在子帧n+4中被发送,并且用于对应PUSCH的ACK/NACK通过PHICH在子帧n+8中被发送。
c)MTC装置可以通过最多3个连续子帧发送PUCCH和/或PUSCH。当MTC装置向PUCCH或PUSCH发送NACK时,可以预期MTC装置在4个子帧之后重新发送PDSCH。另外,当MTC装置发送PUSCH时,可以预期MTC装置从服务小区接收PHICH。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9b对此进行描述。
图19b是例示了针对不需要覆盖范围扩展的MTC装置的HD-FDD操作的另一个示例的示例性图。
由于在上行链路子帧与下行链路子帧之间需要与一个子帧的长度(1毫秒)对应的切换时间(保护时段)以将上行链路切换到下行链路,因此可以如图19b所例示通过最多3个连续子帧来发送PUCCH和/或PUSCH。也就是说,上行链路控制/数据信道可以通过最多3个连续子帧来发送以减小复杂度。
A-2.在应用切换子帧配置2的情况下
在HD-FDD环境下,在应用根据切换子帧的配置2的切换子帧(保护时段)的情况下,当下行链路被切换到上行链路时,可以在切换子帧的DwPTS期间发送PDCCH,并且也可以根据DwPTS的长度来发送EPDCCH和/或PDSCH。
在该情况下,提出了对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控制/数据信道的发送设置限制。
a)可以通过最多3个连续子帧来发送下行链路授权和/或上行链路授权。当MTC装置接收到下行链路授权或上行链路授权时,MTC装置需要在4个子帧之后通过上行链路向服务小区发送ACK/NACK信息或者PUSCH。在下文中,将参照图20对此进行描述。
图20是例示了针对不需要覆盖范围扩展的MTC装置的HD-FDD操作的又一个示例的示例性图。
如图20所例示,在下行链路子帧与上行链路子帧之间需要两个切换子帧(用T标示)。是否可以在切换子帧中发送下行链路授权取决于DwPTS的长度而改变。当DwPTS短时,可以不通过切换子帧来发送下行链路授权。然而,上行链路授权可以在DwPTS期间被连续地发送。与应用切换子帧配置1的情况不同,当可以在切换子帧中发送PDCCH时,下行链路授权和/或上行链路授权可以通过最多3个连续子帧来发送。下行链路控制/数据信道可以通过最多3个连续子帧来发送以简化复杂度。
b)此外,当通过最多3个连续子帧来发送下行链路授权和/或上行链路授权时,可以在发送最后授权之后经过至少6个子帧时发送下行链路控制/数据信道。原因在于:当在子帧n中发送最后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时,可以在子帧n+4中发送A/N或PUSCH,并且MTC装置可以在1毫秒的切换时间(即,保护时段)之后执行下行链路。另选地,当通过最多3个连续子帧来发送下行链路授权和/或上行链路授权时,可以在发送第一授权之后经过至少8个子帧时发送下行链路控制/数据信道。原因在于:当在子帧n中发送最后下行链路授权时,MTC装置可以在子帧n+4中发送A/N,并且当MTC装置发送NACK时,可以预期在子帧n+8之后重新发送。另外,原因在于:当在子帧n中发送上行链路授权时,在子帧n+4中发送PUSCH,并且在子帧n+8中通过PHICH发送用于对应PUSCH的ACK/NACK。
c)MTC装置可以通过最多3个连续子帧发送PUCCH和/或PUSCH。当MTC装置向PUCCH或PUSCH发送NACK时,可以预期MTC装置在4个子帧之后重新发送PDSCH。另外,当MTC装置发送PUSCH时,可以预期MTC装置在4个子帧之后从eNodeB接收PHICH。在该情况下,由于在上行链路子帧与下行链路子帧之间需要一个子帧(1毫秒)的保护时段,因此可以通过最多3个连续子帧发送PUCCH和/或PUSCH。上行链路控制/数据信道可以通过最多3个连续子帧来发送,以简化复杂度。
B.设置下行链路作为基础状态的操作方法
作为用于在HD-FDD中操作MTC装置的方法,提出了MTC装置在根本上处于下行链路状态。在该情况下,除了特殊情况以外,MTC装置以下行链路载波频率执行下行链路操作。在该情况下,MTC装置可以在以下情况下执行上行链路操作。
i)接收上行链路授权:当处于下行链路状态的MTC装置从服务小区接收到上行链路授权时,MTC装置的下行链路状态可以被切换到上行链路状态以发送PUSCH。在该情况下,当MTC装置在子帧n中接收到上行链路授权时,MTC装置在子帧n+4中发送PUSCH,并且在子帧n+1至子帧n+3中执行从下行链路到上行链路的切换。
ii)接收下行链路授权/下行链路数据:当处于下行链路状态的MTC装置从服务小区接收到下行链路授权和PDSCH时,MTC装置的下行链路状态可以被切换到上行链路状态,以向服务小区发送ACK/NACK信息。在该情况下,当MTC装置在子帧n中接收到上行链路授权/下行链路数据时,MTC装置在子帧n+4中将ACK/NACK发送到PUCCH或者PUSCH,并且在子帧n+1至子帧n+3中执行从下行链路到上行链路的切换。
iii)发送PRACH:当处于下行链路状态的MTC装置向服务小区发送PRACH时,MTC装置的下行链路状态可以被切换到上行链路状态,以在没有来自服务小区的单独命令的情况下发送PRACH。
iv)发送调度请求(SR):当处于下行链路状态的MTC装置旨在向服务小区发送数据时,MTC装置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向服务小区发送SR。
iv-1)提出了配置上行链路子帧以发送SR。子帧的特定集合可以按照上行链路状态连续存在,并且MTC装置可以通过对应的子帧来发送SR。可以通过SIB、RRC信号等从服务小区配置特定集合。可以将特定集合限定为作为时段的偏移值。
iv-2)MTC装置可以被配置为通过上层信号向一个天线或更多个天线发送SR,并且在该情况下,MTC装置可以获得时段和偏移的配置以通过上层信号一起发送SR。MTC装置可以在发送SR的子帧的位置处发送SR,并且MTC装置可以在对应子帧中处于上行链路状态。
iv-3)MTC装置可以在将PUCCH发送到服务小区时通过对应PUCCH发送SR。在该情况下,不存在单独的SR可发送子帧,并且MTC装置可以在将PUCCH发送到服务小区的情况下发送SR。
d)MTC装置可以不向服务小区发送SR。另选地,MTC装置可以不被配置为通过上层信号发送SR。在该情况下,MTC装置可以发送PRACH以向服务小区请求数据发送。
D.用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子帧模式
使用HD-FDD的MTC装置使用每个子帧作为下行链路子帧还是上行链路子帧可以由于服务小区的调度而被自然限定。然而,如果需要通过考虑具有许多服务小区的MTC装置的下行链路/上行链路时机来执行调度,则会增加服务小区的调度复杂度。另选地,可能引起服务小区由于错误地识别UE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状态而发送不必要的数据的问题。为了防止该问题,可以预先确定特定MTC装置的每个子帧用作上行链路子帧还是下行链路子帧。也就是说,可以提前限定并使用用于HD-FDD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的子帧模式。
图21例示了下行链路/上行链路子帧模式的示例。
参照图21,提出了通过考虑使用HD-FDD的MTC装置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切换时间(保护时间)来使用具有40毫秒的时段的子帧模式。在图20中,D意指下行链路子帧,并且U意指上行链路子帧。T1意指2毫秒的切换时间,并且可以包括DwPTS和保护时段或者包括DwPTS、保护时段和UpPTS。T2意指1毫秒的切换时间。
针对每个MTC装置,子帧模式可以改变。每个MTC装置的子帧模式可以被配置为通过RAR或RRC信令的MTC装置。另外,可以通过动态信令来动态地改变子帧模式。例如,子帧模式可以被配置为TDDDL/UL配置中的一种。因此,例如,可以根据TDDDL/UL配置来确定HARQ-ACK和PUSCH的发送时机。另外,当产生由于保护时段而没有被使用的子帧时,服务小区可以通过上层信令以位图形式向MTC装置通告该情况。
V.针对需要覆盖范围扩展的MTC装置的HD-FDD操作
在下文中,将描述当需要覆盖范围扩展时、针对MTC装置的HD-FDD操作的要求。
A.针对重复的发送所限制的发送
A-1.下行链路授权和上行链路授权的同时发送的限制
当需要覆盖范围扩展的MTC装置在HD-FDD中操作时,提出了服务小区不同时发送下行链路授权和上行链路授权。这意味着下行链路授权和上行链路授权没有通过相同的子帧发送。另选地,这意味着在下行链路(上行链路)授权被发送的(E)PDCCH(捆)的发送结束之前,可以不发送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授权被发送的(E)PDCCH捆。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来描述示例。
图22a和图22b是例示了针对不需要覆盖范围扩展的MTC装置的HD-FDD操作的一个示例的示例性图。
如山所述,当下行链路授权和上行链路授权被同时发送到MTC装置时,存在以下问题:MTC装置需要在同一子帧区域中同时执行PDSCH的接收和PUSCH的发送。因此,为了防止该问题,如图22a和图22b所例示,提出了不同时发送下行链路授权和上行链路授权。
图23a和图23b是例示了针对不需要覆盖范围扩展的MTC装置的HD-FDD操作的另一示例的示例性图。
当PUSCH捆的发送结束的子帧被称作子帧n时,提出了在子帧n-3之前不完成(不结束)上行链路授权的发送。也就是说,当同时发送在发送PDSCH捆期间被发送上行链路授权的(E)PDCCH捆时,需要在子帧n-2之后结束被发送对应上行链路授权的(E)PDCCH捆的发送。如图23a和图23b所例示,原因在于:当上行链路授权的发送在PDSCH捆的发送结束的子帧的两个子帧之后结束时,在MTC装置完成PDSCH的接收和上行链路授权二者时,执行从下行链路到上行链路的切换,并且此后可以稳定地执行PUSCH的发送。为了简化复杂度,在PDSCH捆的发送结束的子帧之前,可以不完成上行链路授权的发送。
此外,提出了在发送PDSCH捆的同时不发送下行链路授权。例如,当在子帧n中完成PDSCH捆的发送时,MTC装置需要通过将状态从上行链路切换到下行链路来向服务小区发送来自子帧n+4的ACK/NACK。在该情况下,当在发送PUSCH捆的同时将下行链路授权一起发送时,MTC装置可以在需要发送用于PDSCH的ACK/NACK的时机接收用于新的下行链路授权的PUSCH捆。在HD-FDD环境中操作的MTC装置可以不执行这样的操作。因此,在发送PUSCH捆的同时,可以不发送用于通过(E)PDCCH发送另一PDSCH的下行链路授权。
另外,提出了在发送PHICH捆的同时不发送下行链路授权。例如,当在子帧n中完成PHICH捆的发送并且通过对应PHICH发送NACK时,MTC装置需要通过将状态从下行链路切换到上行链路来向服务小区重新发送来自子帧n+4的PUSCH。在该情况下,当在发送PHICH捆的同时将下行链路授权一起发送时,MTC装置需要在需要执行PDSCH重新发送的时机接收针对新的下行链路授权的PUSCH捆。在HD-FDD环境中操作的MTC装置可以不执行这样的操作。因此,在发送PHICH捆的同时,可以不通过(E)PDCCH发送下行链路授权。
能够通过各种方式来实现本发明的前述实施方式。例如,能够按硬件、固件、软件、它们的组合等来实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将参照附图来描述其细节。
图24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
BS200包括处理器201、存储器202和射频(RF)单元203。存储器202联接到处理器201,并且存储用于驱动处理器201的各种信息。RF单元203联接到处理器201,并且发送和/或接收无线电信号。处理器201实现所提出的功能、过程和/或方法。在前述实施方式中,BS的操作可以由处理器201来实现。
MTC装置100包括处理器101、存储器102和RF单元103。存储器102联接到处理器101,并且存储用于驱动处理器101的各种信息。RF单元103联接到处理器101,并且发送和/或接收无线电信号。处理器101实现所提出的功能、过程和/或方法。
处理器可以包括专用集成电路(ASIC)、其它芯片组、逻辑电路和/或数据处理器。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闪速存储器、存储器卡、存储介质和/或其它存储装置。RF单元可以包括用于处理无线电信号的基带电路。当按软件来实现上述实施方式时,上述方案可以利用执行上述功能的模块(处理或者函数)来实现。模块可以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且由处理器来执行。存储器可以被设置到处理器内部或外部,并且使用各种众所周知的手段连接到处理器。
在上述示例性系统中,尽管已经基于使用一系列步骤或者块的流程图描述了方法,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步骤的顺序,并且一些步骤可以以与剩余步骤不同的顺序来执行,或者可以与剩余步骤同时执行。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流程图中所示的步骤不是排他的,并且在不影响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包括其它步骤或者可以删除流程图中的一个或者更多个步骤。

Claims (16)

1.一种用于监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方法,该方法由终端执行,并且包括以下步骤:
在频分双工FDD中执行半双工操作;以及
当配置非连续接收DRX时,确定是否监测PDCCH;
其中,当下行链路载波的下行链路子帧紧挨在上行链路载波的上行链路子帧之前时,在有效时间期间,在所述下行链路子帧上监测所述PDCC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下行链路子帧针对半双工FDD终端操作的上行链路UL发送不是必需的时,当所述下行链路子帧不是配置的测量间隔的一部分时,并且当所述下行链路载波的所述下行链路子帧紧挨在所述上行链路载波的所述上行链路子帧之前时,在所述下行链路子帧上执行所述PDCCH的监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下行链路载波的所述下行链路子帧紧挨在所述上行链路载波的所述上行链路子帧之前时,不接收所述下行链路子帧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以在所述下行链路子帧中生成保护时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下行链路子帧与保护时段子帧对应时,在所述下行链路子帧上不监测所述PDCC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下行链路载波的所述下行链路子帧没有紧挨在所述上行链路载波的所述上行链路子帧之后时,在所述有效时间期间,在所述下行链路子帧上监测所述PDCCH。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下行链路载波的所述下行链路子帧紧挨在所述上行链路载波的所述上行链路子帧之后时,不接收所述下行链路子帧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以在所述下行链路子帧中生成保护时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下行链路子帧与保护时段子帧对应时,在所述下行链路子帧上不监测所述PDCCH。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执行所述FDD半双工操作时,在所述下行链路载波的所述下行链路子帧上的接收与在所述上行链路载波的所述上行链路子帧上的发送同样地不能实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下行链路载波上的无线电帧包括10个下行链路子帧,并且
所述上行链路载波上的无线电帧包括10个上行链路子帧。
10.一种用于监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终端,该终端包括:
RF单元;以及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RF单元,并且被配置为当在执行频分双工FDD半双工操作的同时配置非连续接收DRX时,确定是否监测所述PDCCH,
其中,当下行链路载波的下行链路子帧紧挨在上行链路载波的上行链路子帧之前时,在有效时间期间,在所述下行链路子帧上监测所述PDCCH。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其中,
当所述下行链路子帧针对半双工FDD终端操作的上行链路UL发送不是必需的时,当所述下行链路子帧不是配置的测量间隔的一部分时,并且当所述下行链路载波的所述下行链路子帧紧挨在所述上行链路载波的所述上行链路子帧之前时,在所述下行链路子帧上执行所述PDCCH的监测。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其中,当所述下行链路载波的所述下行链路子帧紧挨在所述上行链路载波的所述上行链路子帧之前时,不接收所述下行链路子帧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以在所述下行链路子帧中生成保护时段。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其中,当所述下行链路子帧与保护时段子帧对应时,在所述下行链路子帧上不监测所述PDCCH。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其中,当所述下行链路载波的所述下行链路子帧没有紧挨在所述上行链路载波的所述上行链路子帧之后时,在所述有效时间期间,在所述下行链路子帧上监测所述PDCCH。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其中,当所述下行链路载波的所述下行链路子帧紧挨在所述上行链路载波的所述上行链路子帧之后时,不接收所述下行链路子帧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以在所述下行链路子帧中生成保护时段。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其中,当所述下行链路子帧与保护时段子帧对应时,在所述下行链路子帧上不监测所述PDCCH。
CN201580002814.1A 2014-02-26 2015-01-02 用于在fdd半双工通信中监测pdcch的方法及其终端 Active CN1057942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461945066P 2014-02-26 2014-02-26
US61/945,066 2014-02-26
US201461952873P 2014-03-14 2014-03-14
US61/952,873 2014-03-14
US201461973897P 2014-04-02 2014-04-02
US61/973,897 2014-04-02
US201462002177P 2014-05-22 2014-05-22
US62/002,177 2014-05-22
PCT/KR2015/000010 WO2015130005A1 (ko) 2014-02-26 2015-01-02 Fdd 반이중 통신에서 pdcch 모니터링 방법 및 그 단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94287A true CN105794287A (zh) 2016-07-20
CN105794287B CN105794287B (zh) 2019-08-02

Family

ID=54009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2814.1A Active CN105794287B (zh) 2014-02-26 2015-01-02 用于在fdd半双工通信中监测pdcch的方法及其终端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200185B2 (zh)
EP (1) EP3113388B1 (zh)
JP (1) JP6396487B2 (zh)
KR (1) KR101789460B1 (zh)
CN (1) CN105794287B (zh)
WO (1) WO2015130005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42963A (zh) * 2019-01-23 2019-06-04 怀化学院 一种通信协议自动侦测方法及装置
CN109952788A (zh) * 2016-09-30 2019-06-28 诺基亚通信公司 基于机器类型通信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的增强型机器类型通信无线电资源管理要求
CN110268674A (zh) * 2017-02-15 2019-09-2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窄带通信的窄带时分双工帧结构
CN111049632A (zh) * 2016-09-30 2020-04-21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频分双工通信系统和方法
CN113037428A (zh) * 2019-12-09 2021-06-2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对数据流程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22032565A1 (en) * 2020-08-13 2022-02-17 Lenovo (Beijing) Limited Enhanced trs
WO2022151253A1 (en) * 2021-01-14 2022-07-21 Apple Inc. Half duplex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 for new radio
US11477784B2 (en) 2017-11-16 2022-10-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carrier management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80036B2 (en) * 2014-05-09 2016-10-2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Guard period configuration for LTE HD-FDD
WO2015172830A1 (en) * 2014-05-15 2015-11-19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or receiving reference signals
US9929799B2 (en) * 2014-07-18 2018-03-27 Htc Corporation Network and user equipment of HD-FDD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handling HARQ
EP3241297B1 (en) * 2015-01-30 2020-07-15 Sony Corporation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
EP3338498B1 (en) * 2015-08-21 2020-02-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cheduling for half-duplex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 user equipment
EP3354078A1 (en) * 2015-10-19 2018-08-0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 user device, network node,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US10602488B2 (en) 2015-10-22 2020-03-24 Qualocmm Incorporated HARQ and control channel timing for enhanced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 (EMTC)
US10321447B2 (en) * 2015-10-26 2019-06-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termining a DRX configuration parameter based in part on an M-PDCCH parameter
US10834763B2 (en) * 2015-11-04 2020-11-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overlap of different channe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U2017206661B2 (en) * 2016-01-11 2019-11-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onnected mode DRX operations
CN108476499B (zh) * 2016-01-19 2022-09-23 诺基亚通信公司 无线网络中相同链路方向的子帧部分之间的保护时段
EP3226456B1 (en) * 2016-04-01 2020-06-03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Asynchronous retransmission protocol
US11265894B2 (en) * 2016-05-23 2022-03-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transmission gaps in eMTC
JP2019204983A (ja) 2016-09-21 2019-11-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CN109792792B (zh) 2016-09-30 2022-09-27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drx配置或者重新配置之后的pdcch监测
PT3485597T (pt) * 2017-01-09 2020-05-06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Sistemas e métodos para indicação dinâmica fiável para csi-rs semipersistente
WO2018169327A1 (ko) * 2017-03-16 2018-09-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ack/nack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8174680A1 (ko) * 2017-03-24 2018-09-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harq 프로세스를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9286968B (zh) 2017-07-20 2020-07-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盲检测参数获取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KR102323227B1 (ko) * 2017-09-15 2021-11-08 노키아 테크놀로지스 오와이 연결 모드 불연속 수신을 통한 빔 관리용 시간 기반의 유효성
SG11202006089QA (en) 2018-02-16 2020-07-29 Nokia Technologies Oy Temporarily floating dl timing approach for unlicensed radio band scenarios
KR20230062665A (ko) * 2018-02-17 2023-05-09 주식회사 윌러스표준기술연구소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장치
CN110679191B (zh) * 2018-04-04 2020-12-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KR20200142526A (ko) 2018-05-11 2020-12-22 주식회사 윌러스표준기술연구소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상향 링크 제어 정보 멀티플렉싱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장치
WO2019227318A1 (zh) * 2018-05-29 2019-12-0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测配置、监测方法及装置和基站
US20210410069A1 (en) * 2018-09-27 2021-12-3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by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sing same method
US11895679B2 (en) 2018-11-13 2024-02-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llision avoidance of half-duplex resource selection
KR20200099044A (ko) * 2019-02-13 2020-08-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EP3932135A1 (en) * 2019-02-25 2022-01-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Feedback transmissions using uplink shared channel
US11799531B2 (en) * 2020-04-24 2023-10-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Group-common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72945A (zh) * 2008-04-29 2009-11-0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资源确定方法与装置
WO2012150806A2 (ko) * 2011-05-02 2012-11-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기지국
US20150030090A1 (en) * 2012-02-21 2015-01-29 Lg Electronics Inc.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user equipment and user equipment,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base station and base st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61158B (en) * 2008-06-18 2011-03-0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and terminal therof
GB2461159B (en) * 2008-06-18 2012-01-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Mac PDUs
KR101717522B1 (ko) * 2009-04-27 2017-03-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반송파를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제어채널을 모니터링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9107190B2 (en) * 2009-08-17 2015-08-11 Nokia Technologies Oy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for multi-component carrier system
EP2577926B1 (en) * 2010-05-25 2018-07-2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Retuning gaps and scheduling gaps in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US8995432B2 (en) * 2011-03-31 2015-03-3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US9668207B2 (en) * 2011-08-12 2017-05-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eciding whether to send uplink control signaling based on the active time status of a user equipment configured with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US9215039B2 (en) * 2012-03-22 2015-12-15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Devices for enabling half-duplex communication
CN104604157B (zh) * 2012-07-09 2017-10-24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控制非连续接收操作上的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KR20140014544A (ko) * 2012-07-24 2014-02-06 주식회사 팬택 다중 요소 반송파 시스템에서 불연속 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US9084264B2 (en) * 2013-02-26 2015-07-14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mall cell configuration in a heterogeneous network architecture
US20160044641A1 (en) * 2013-04-03 2016-02-11 Broadcom Corporation Handling downlink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re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US9801232B2 (en) * 2013-04-15 2017-10-24 Idac Holdings, Inc.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schemes for millimeter wavelength (MMW) dual connectivity
EP3042539B1 (en) * 2013-09-03 2018-11-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therein
US20150098414A1 (en) * 2013-10-04 2015-04-09 Innovative Soni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device-to-device (d2d) discover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6360187B2 (ja) * 2014-03-12 2018-07-18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キャリアアグリゲーション技法が適用された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下りリンク制御チャネルを受信す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US20150300090A1 (en) 2014-04-21 2015-10-22 Warren STRAND Ladder lift system
US10524142B2 (en) * 2014-04-28 2019-12-3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erminal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WO2015182742A1 (ja) * 2014-05-30 2015-12-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72945A (zh) * 2008-04-29 2009-11-0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资源确定方法与装置
WO2012150806A2 (ko) * 2011-05-02 2012-11-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기지국
US20150030090A1 (en) * 2012-02-21 2015-01-29 Lg Electronics Inc.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user equipment and user equipment,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base station and base station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protocol specification (Release 10)", 《3GPP TS 36.321 V10.4.0》 *
ERICSSON, NOKIA, NOKIA SIEMENS NETWORKS: "Half Duplex FDD in LTE", 《TSG-RAN WG1 #51BIS R1-080534》 *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52788A (zh) * 2016-09-30 2019-06-28 诺基亚通信公司 基于机器类型通信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的增强型机器类型通信无线电资源管理要求
CN111049632A (zh) * 2016-09-30 2020-04-21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频分双工通信系统和方法
CN109952788B (zh) * 2016-09-30 2022-03-29 诺基亚通信公司 基于机器类型通信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监测的增强型机器类型通信无线电资源管理要求
US11310738B2 (en) 2016-09-30 2022-04-19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Enhanced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based on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monitoring
CN110268674A (zh) * 2017-02-15 2019-09-2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窄带通信的窄带时分双工帧结构
CN110268674B (zh) * 2017-02-15 2022-02-0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基站的无线通信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US11452094B2 (en) 2017-02-15 2022-09-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me-division duplex frame structure for narrowband communications
US11477784B2 (en) 2017-11-16 2022-10-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carrier management
CN109842963A (zh) * 2019-01-23 2019-06-04 怀化学院 一种通信协议自动侦测方法及装置
CN109842963B (zh) * 2019-01-23 2022-12-09 怀化学院 一种通信协议自动侦测方法及装置
CN113037428A (zh) * 2019-12-09 2021-06-2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对数据流程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22032565A1 (en) * 2020-08-13 2022-02-17 Lenovo (Beijing) Limited Enhanced trs
WO2022151253A1 (en) * 2021-01-14 2022-07-21 Apple Inc. Half duplex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 for new radio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13388A4 (en) 2017-09-20
JP6396487B2 (ja) 2018-09-26
JP2017501654A (ja) 2017-01-12
EP3113388A1 (en) 2017-01-04
WO2015130005A1 (ko) 2015-09-03
KR20160065878A (ko) 2016-06-09
KR101789460B1 (ko) 2017-10-23
US20160254901A1 (en) 2016-09-01
CN105794287B (zh) 2019-08-02
US10200185B2 (en) 2019-02-05
EP3113388B1 (en) 2020-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94287B (zh) 用于在fdd半双工通信中监测pdcch的方法及其终端
US10091631B2 (e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EP3116150B1 (en) Method for receiving discovery reference signal by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CN108702268B (zh) 发送和接收数据信道的方法以及lc装置
CN110061824B (zh) 收发信号的方法和用于其的装置
EP2863679B1 (en)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for transmit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and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receiv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EP3062457B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uplink/downlink data with mtc device
EP3014786B1 (en) Grouping based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for massive mimo scheme
EP3573269B1 (en) Beam control method for direct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rmi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659653B (zh) 用于测量支持改变无线电资源用途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道状态的方法和装置
US10014985B2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validity of scheduling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usage change of wireless resource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05210311A (zh) 用于通过位于小区覆盖范围扩展区域中的mtc装置接收系统信息的方法
WO2015056946A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커버리지 개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5126028A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용자 특정 플렉서블 tdd 기법을 이용하여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4145431A (zh) 用于终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下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KR20170051410A (ko) 비면허대역을 지원하는 무선접속시스템에서 채널상태측정 및 보고 방법
CN104040920A (zh) 用于接收数据的方法和无线装置
CN105493419A (zh) 同时接入多个小区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US11284383B2 (en) Transmission/reception method for MTC apparatus
EP4024750B1 (en) Method for cell cyclic downlink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EP3026456B1 (en) Method for measuring distance between devices via direct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20200008186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signal by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supporting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