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92134A - 一种拼车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拼车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92134A
CN105792134A CN201610318037.8A CN201610318037A CN105792134A CN 105792134 A CN105792134 A CN 105792134A CN 201610318037 A CN201610318037 A CN 201610318037A CN 105792134 A CN105792134 A CN 1057921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ip
user
mobile subscriber
track
positional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1803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92134B (zh
Inventor
李希金
杨宇
肖吉
王志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31803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9213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921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921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921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921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5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location based information parameters
    • H04W4/027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location based information parameters using movement velocity, acceleration information
    • G06Q50/40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H04L51/046Interoperability with other network applications or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2Network 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location of the use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5Push-based network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9Location-based management or track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拼车方法及装置,通过对信令网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将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划分为第一出行用户和第二出行用户,根据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和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匹配两种类型用户,从而实现拼车信息的准确推送。本发明的方案是运营商通过对后台数据分析确定拼车信息推送对象,无需移动用户主动参与,对移动用户的要求低,使得无上网行为的潜在用户也有机会参与拼车,供需双方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对接,实现整体效率最大化。而且,运营商基于对信令网数据的分析,根据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和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信息自动匹配出行用户,可以有效提高拼车成功率。

Description

一种拼车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拼车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汽车保有量在飞速增加,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凸显。交通堵塞会造成很多的损失:包括行程时间增加、经营成本增加、交通事故、空气污染及噪音污染等,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针对交通流具有强非线性和时变特征,传统的拥堵事后疏导策略自适应性较差,不能应付交通流的复杂变化,同时较少从交通流相关性的角度来制定诱导配流策略,导致拥堵疏导效果不佳。
随着物联网相关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感知及采集技术的即时性成为可能,交通系统的感知能力得到空前提升。业界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目前广泛应用的“顺风车”解决方案取得了很大成功。“顺风车”通过提供一个互联网平台,使用户在平台上登记的方式进行多对多的自由组合,以多人拼车共享同一车辆的方式减少个人车辆使用强度,为提高车辆出行效率,降低路网压力做出了发挥了积极作用。这种方案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仍存在以下问题:
1、对用户要求高,无法全覆盖所有潜在用户。该方案提供互联网注册平台,必须需要车主和乘客都主动注册登记成功以后才能够完成拼车。而现实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存在无法保证所有潜在用户都去该平台登记注册的问题,若有部分潜在用户根本就不上网,由此导致该部分潜在用户无法融入这个体系中来,无法使得供需双方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对接,也就无法做到整体效率最大化。
2、拼车成功率低。该方案只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是由注册用户自主进行出行匹配,即使已经成功登记注册的用户,也存在无法匹配到合适的拼车伙伴的问题。
因此,亟需一种拼车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拼车方法及装置,用以至少部分解决现有的拼车方案对用户要求高、覆盖面小的问题,以及拼车成功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拼车方法,包括:
根据拼车区域内的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以及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信息,确定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
根据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和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信息,计算所述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的移动速度,并根据所述移动速度确定用户类型,所述用户类型包括:第一出行用户和第二出行用户;
根据所述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和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信息,匹配第一出行用户和第二出行用户,并向已匹配上第一出行用户的第二出行用户推送拼车信息。
进一步的,在所述根据拼车区域内的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以及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信息,确定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拼车区域内的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以及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信息,确定所述移动用户的出行轨迹以及所述出行轨迹对应的时间信息;
所述根据所述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和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信息,匹配第一出行用户和第二出行用户,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移动用户的出行轨迹和所述出行轨迹对应的时间信息,匹配第一出行用户和第二出行用户。
优选的,所述根据拼车区域内的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以及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信息,确定所述移动用户的出行轨迹以及所述出行轨迹对应的时间信息,具体包括:
将所述拼车区域按照经度和纬度划分为多个区块,并对所述区块以矩阵方式编号;
根据区块编号和所述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生成所述移动用户的出行轨迹,所述出行轨迹为包括区块编号的数组;
根据所述移动用户的出行轨迹和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信息,确定所述出行轨迹对应的时间信息。
优选的,所述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的预设时段,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发生变化;
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的预设时段,移动用户的出行轨迹相同且所述出行轨迹对应的时间信息相同的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阈值。
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和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信息,匹配第一出行用户和第二出行用户,具体包括:
确定与第一出行用户匹配的第二出行用户的优先级,并根据优先级由高至低,向已匹配上第一出行用户的第二出行用户推送拼车信息;其中,
与第一出行用户的出行轨迹的起点位置、出行轨迹的终点位置和到达出行轨迹终点的时间相同的第二出行用户为第一优先级;
与第一出行用户的出行轨迹的终点位置、到达出行轨迹终点的时间相同,且出行轨迹与第一出行用户的出行轨迹存在交点的第二出行用户为第二优先级;
与第一出行用户的出行轨迹的起点位置、出行轨迹开始的时间相同,且出行轨迹与第一出行用户的出行轨迹存在交点的第二出行用户为第三优先级;
其中,第一优先级高于第二优先级高于第三优先级。
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移动速度确定用户类型,具体包括:判断所述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是否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若同时满足,则所述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为第一出行用户,否则,所述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为第二出行用户;
其中,所述条件包括:
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的位置首次发生变化后第二预设时长内的平均移动速度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
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的位置末次发生变化前的第二预设时长内的平均移动速度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
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在出行轨迹上的平均移动速度大于预设的第三阈值;第三阈值大于第二阈值。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包括:数据处理模块、分类模块、匹配模块和推送模块;
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拼车区域内的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以及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信息,确定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
所述分类模块用于,根据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和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信息,计算所述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的移动速度,并根据所述移动速度确定用户类型,所述用户类型包括:第一出行用户和第二出行用户;
所述匹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和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信息,匹配第一出行用户和第二出行用户;
所述推送模块用于,向已匹配上第一出行用户的第二出行用户推送拼车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根据拼车区域内的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以及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信息,确定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之前,根据拼车区域内的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以及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信息,确定所述移动用户的出行轨迹以及所述出行轨迹对应的时间信息;
所述匹配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移动用户的出行轨迹和所述出行轨迹对应的时间信息,匹配第一出行用户和第二出行用户。
优选的,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拼车区域按照经度和纬度划分为多个区块,并对所述区块以矩阵方式编号;根据区块编号和所述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生成所述移动用户的出行轨迹,所述出行轨迹为包括区块编号的数组;根据所述移动用户的出行轨迹和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信息,确定所述出行轨迹对应的时间信息。
优选的,所述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的预设时段,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发生变化;
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的预设时段,移动用户的出行轨迹相同且所述出行轨迹对应的时间信息相同的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阈值。
优选的,所述匹配模块具体用于,确定与第一出行用户匹配的第二出行用户的优先级,并根据优先级由高至低,向已匹配上第一出行用户的第二出行用户推送拼车信息;其中,与第一出行用户的出行轨迹的起点位置、出行轨迹的终点位置和到达出行轨迹终点的时间相同的第二出行用户为第一优先级;与第一出行用户的出行轨迹的终点位置、到达出行轨迹终点的时间相同,且出行轨迹与第一出行用户的出行轨迹存在交点的第二出行用户为第二优先级;与第一出行用户的出行轨迹的起点位置、出行轨迹开始的时间相同,且出行轨迹与第一出行用户的出行轨迹存在交点的第二出行用户为第三优先级;其中,第一优先级高于第二优先级高于第三优先级。
优选的,所述分类模块具体用于,判断所述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是否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若同时满足,则所述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为第一出行用户,否则,所述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为第二出行用户;其中,所述条件包括: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的位置首次发生变化后第二预设时长内的平均移动速度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的位置末次发生变化前的第二预设时长内的平均移动速度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在出行轨迹上的平均移动速度大于预设的第三阈值;第三阈值大于第二阈值。
本发明通过对信令网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将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划分为第一出行用户和第二出行用户,根据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和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匹配两种类型用户,从而实现拼车信息的准确推送。本发明的方案是运营商通过对后台数据分析确定拼车信息推送对象,无需移动用户主动参与,对移动用户的要求低,使得无上网行为的潜在用户也有机会参与拼车,供需双方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对接,实现整体效率最大化。而且,运营商基于对信令网数据的分析,根据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和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信息自动匹配出行用户,可以有效提高拼车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拼车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移动用户的出行轨迹以及对应的时间信息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拼车方案基于通过对信令网数据进行分析,向有潜在拼车需求的移动用户推送与其出行轨迹和出行时间相匹配的拼车信息。以下结合图1,对本发明的拼车流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所述拼车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0,根据拼车区域内的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以及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信息,确定所述移动用户的出行轨迹以及所述出行轨迹对应的时间信息。
具体的,服务器获取信令网数据,即获取拼车区域内的移动用户的位置服务区切换数据。所述位置服务区切换数据包括:IMSI(InternationalMobileSubscriberIdentificationNumber,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时间、位置区编号(LACID)、小区编号(CellID)等信息,这些信息可以用来精确判断用户的出行轨迹与出行时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并分析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的预设时段的信令网数据,第一预设时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定,例如,可以设定为1个月,预设时段为工作日的早晚高峰时段,例如,周一至周五的早7:30-9:30时段和晚17:00-19:00时段。
需要说明的是,本步骤为可选步骤,不执行本步骤不会影响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现。本发明在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包括位置区编号和小区编号)的基础上,结合拼车区域的经纬度信息,得到移动用户的出行轨迹,移动用户的出行轨迹在本质上反映的也是移动用户的位置变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步骤100确定出移动用户的出行轨迹,是为了后续统计分析方便,并直观呈现移动用户的出行路线。
确定所述移动用户的出行轨迹以及所述出行轨迹对应的时间信息的具体实现方式后续结合图2再详细描述。
步骤101,根据拼车区域内的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以及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信息,确定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
具体的,服务器内预存有第一阈值,用于作为判断移动用户的出行行为是否规律的判断条件。
服务器判断各移动用户是否同时满足以下两个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的判断条件,若同时满足,则该移动用户为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否则,该移动用户为出行不规律的移动用户。本发明的拼车方案是针对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的出行数据进行分析,这样得到的拼车方案才准确,因此,若判断出移动用户为出行不规律的移动用户,则删除该移动用户的相关数据,保留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数据,以便后续在这些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之间进行拼车匹配。
所述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的判断条件包括:
(1)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的预设时段,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发生变化。
(2)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的预设时段,移动用户的出行轨迹相同且所述出行轨迹对应的时间信息相同的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阈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阈值可以设置为16,也就是说,移动用户在1个月内,有16天出行轨迹相同且该出行轨迹对应的出行时间相同,即可认为该移动用户为出行规律用户。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的预设时段,若移动用户在其中几天的本地信令数据无记录,则该移动用户可能是出现出差、休假、关机等情况,无论何种情况均认为该移动用户漫游,这种情况下不统计该移动用户当天的信令数据。
具体的,服务器确定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的数据遍历过程如下:
以工作日(周一至周五)早晚高峰时段(7:30-9:30,17:00-19:00)的移动用户信令数据为对象,对每个移动用户以IMSI号码为唯一标识进行逐一分析。对每个IMSI号码对应的信令数据按时间先后排序,从第一条开始向后扫描,直到结尾或发现第一条位置发生变化的数据,如果到数据记录结尾未发现位置信息变化,丢弃该记录,并取下一个移动用户进行分析;否则,记录位置信息发生变化时对应的移动用户位置信息和时间信息,用(Sij,T1)表示。继续向后搜索该移动用户数据,直到数据结尾或移动用户位置区不再发生变化(通常停止10分钟位置信息仍无变化,则认为移动用户的位置不再发生变化),如果到了数据结尾时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仍在变化,则舍弃该移动用户记录,并取下一个移动用户进行分析;否则,记录移动用户位置区不再变化时对应的位置信息和时间信息,用(Smn,T2)表示。由此,可以获得该移动用户在工作日早晚高峰时段的位移要素:{Sij,Smn,T1,T2}。按照以上方法得到拼车区域内所有移动用户的位移要素。
步骤102,根据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和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信息,计算所述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的移动速度,并根据所述移动速度确定用户类型。
具体的,所述用户类型包括:第一出行用户和第二出行用户。所述第一出行用户可以为私家车出行用户,第二出行用户可以为公共出行用户。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应用场景是:根据私家车出行用户(即第一出行用户)在工作日的出行轨迹和公共交通出行用户(即第二出行用户)在工作日的出行轨迹,将上述两种类型的出行用户进行匹配,并向公共交通出行用户推荐与其相匹配的私家车出行用户的拼车信息。
所述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的移动速度包括: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的位置首次发生变化后第二预设时长内的平均移动速度、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的位置末次发生变化前的第二预设时长内的平均移动速度和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在出行轨迹上的平均移动速度。
优选的,第二预设时长可以设置为5-10分钟。
所述根据移动速度确定用户类型,具体包括:
服务器判断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是否同时满足以下3个第一出行用户的判断条件,若同时满足,则所述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为第一出行用户,否则,所述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为第二出行用户。
其中,所述第一出行用户的判断条件包括:
(1)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的位置首次发生变化后第二预设时长内的平均移动速度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
(2)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的位置末次发生变化前的第二预设时长内的平均移动速度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
(3)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在出行轨迹上的平均移动速度大于预设的第三阈值;第三阈值大于第二阈值。
优选的,第二阈值可以设置为6公里/小时,第三阈值可以设置为15公里/小时。
也就是说,若移动用户在开始出行后的5-10分钟内的平均移动速度和在结束出行的前5-10分钟内的平均移动速度均大于6公里/小时,且在整个出行过程中的平均移动速度大于15公里/小时,则该移动用户为第一出行用户。
由于私家车通常是停放在家或单位附近的停车场,从家或单位到停车场的距离不会太远,一般第一出行用户(即私家车驾驶者)从住宅或单位步行至停车场所用的时间在3-5分钟以内,因此,在开始出行后的5-10分钟内,以及在结束出行前的5-10分钟内,第一出行用户已经驾车行驶在路上了,第一出行用户的平均移动速度均不会太小(大于6公里/小时)。而第二出行用户通常是乘坐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而公交站、地铁站通常会距离住宅或单位一段距离,即第二出行用户一般会步行到公交站、地铁站候车,到达公交站、地铁站的这段时间通常会大于5-10分钟,因此,在开始出行后的5-10分钟内,以及在结束出行前的5-10分钟内,移动用户的平均移动速度均不会太大(小于6公里/小时)。此外,由于公共交通工具中途到站停车,因此,如果不考虑路面堵车等特殊因素的影响,通常来讲,第一出行用户相较于第二出行用户在整个出行轨迹上的平均移动速度较大(大于15公里/小时)。
第一出行用户和第二出行用户可以分别用不同的集合表示,例如集合X代表第一出行用户集合,集合Y代表第二出行用户集合。
步骤103,根据所述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和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信息,匹配第一出行用户和第二出行用户。
具体的,服务器根据移动用户的出行轨迹和所述出行轨迹对应的时间信息,匹配第一出行用户和第二出行用户,即在所述集合X和集合Y中进行匹配。
在匹配过程中,服务器确定与第一出行用户匹配的第二出行用户的优先级,并根据优先级由高至低,向已匹配上第一出行用户的第二出行用户推送拼车信息。
与第一用户的出行轨迹的起点位置、出行轨迹的终点位置和到达出行轨迹终点的时间相同的第二出行用户为第一优先级。与第一出行用户的出行轨迹的终点位置、到达出行轨迹终点的时间相同,且出行轨迹与第一出行用户的出行轨迹存在交点的第二出行用户为第二优先级。与第一出行用户的出行轨迹的起点位置、出行轨迹开始的时间相同,且出行轨迹与第一出行用户的出行轨迹存在交点的第二出行用户为第三优先级。其中,第一优先级高于第二优先级高于第三优先级。
需要说明的是,到达出行轨迹终点的时间和出行轨迹开始的时间可以存在一定的时间偏移量,该时间偏移量原则上不超过5分钟。
第一优先级的情况是最为理想的情况,即某一第二出行用户与某一第一出行用户在出行轨迹上完全相同,且到达出行轨迹终点的时间也相同,第二出行用户可以与该第一出行用户全程拼车,因此,优先级为最高。第二优先级的情况是,某一第二出行用户与某一第一出行用户在出行轨迹上部分相同(后半程相同),且到达出行轨迹终点的时间也相同,第二出行用户可以与该第一出行用户从中途的某一位置(两个用户的出行轨迹的交点处)拼车至出行轨迹的终点,因此,优先级次之。第三优先级的情况是,某一第二出行用户与某一第一出行用户在出行轨迹上部分相同(前半程相同),且出行轨迹开始的时间也相同,第二出行用户可以与该第一出行用户在出行轨迹的起点拼车至中途的某一位置(两个用户的出行轨迹的交点处),因此,优先级再次之。
步骤104,向已匹配上第一出行用户的第二出行用户推送拼车信息。
具体的,服务器可以根据移动用户的IMSI号码查询移动用户的手机号码,并向已匹配上第一出行用户的第二出行用户的手机号码推送拼车信息,并可以根据第二出行用户的反馈生成有拼车意愿的用户列表,以便完成需求对接,从而实现向潜在的拼车提供者和拼车需求者进行精确营销。
所述拼车信息可以包括所匹配的第一出行用户的手机号码,以及该第一出行用户的出行轨迹及该出行轨迹对应的时间信息。
通过上述步骤100-104可以看出,本发明通过对信令网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将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划分为第一出行用户和第二出行用户,根据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和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匹配两种类型用户,从而实现拼车信息的准确推送。本发明的方案是运营商通过对后台数据分析确定拼车信息推送对象,无需移动用户主动参与,对移动用户的要求低,使得无上网行为的潜在用户也有机会参与拼车,供需双方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对接,实现整体效率最大化。而且,运营商基于对信令网数据的分析,根据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和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信息自动匹配出行用户,可以有效提高拼车成功率。
以下结合图2,详细说明确定移动用户的出行轨迹以及对应的时间信息的流程,如图2所示,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将所述拼车区域按照经度和纬度划分为多个区块,并对所述区块以矩阵方式编号。
具体的,可以将整个拼车区域根据经纬度划分为大小相等的方块(以下用区块表示),并用矩阵编号,编号如下:
S11,S12,…S1n
S21,S22,…S2n
......
Sm1,Sm2,…Smn
步骤202,根据区块编号和所述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生成所述移动用户的出行轨迹。
具体的,所述出行轨迹为包括区块编号的数组,也就是说,出行轨迹通过区块编号的有序集合体现。
步骤203,根据所述移动用户的出行轨迹和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信息,确定所述出行轨迹对应的时间信息。
具体的,出行轨迹为包括区块编号的数组,而区块又是以经纬度为依据划分的,位置信息包括位置区编号和小区编号,也与经纬度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因此,出行轨迹与位置信息的本质相同,二者可以相互转换。相应的,可以根据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信息,确定出相应的出行轨迹对应的时间信息。
本发明基于移动用户位置信息变化的海量数据快速挖掘人员流动量、流动方向以及流动时间等要素,基于这些要素为潜在的拼车需求者提供最佳的拼车方案。本发明采用信令网数据作为基础数据,数据详实,可以有效改进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高拼车成功率,更进一步降低城市车辆使用强度。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服务器,如图3所示,该服务器包括:数据处理模块31、分类模块32、匹配模块33和推送模块34。
数据处理模块31用于,根据拼车区域内的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以及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信息,确定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
分类模块32用于,根据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和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信息,计算所述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的移动速度,并根据所述移动速度确定用户类型,所述用户类型包括:第一出行用户和第二出行用户。
匹配模块33用于,根据所述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和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信息,匹配第一出行用户和第二出行用户。
推送模块34用于,向已匹配上第一出行用户的第二出行用户推送拼车信息。
进一步的,数据处理模块31还用于,在根据拼车区域内的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以及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信息,确定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之前,根据拼车区域内的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以及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信息,确定所述移动用户的出行轨迹以及所述出行轨迹对应的时间信息。
匹配模块33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移动用户的出行轨迹和所述出行轨迹对应的时间信息,匹配第一出行用户和第二出行用户。
数据处理模块31具体用于,将所述拼车区域按照经度和纬度划分为多个区块,并对所述区块以矩阵方式编号;根据区块编号和所述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生成所述移动用户的出行轨迹,所述出行轨迹为包括区块编号的数组;根据所述移动用户的出行轨迹和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信息,确定所述出行轨迹对应的时间信息。
优选的,所述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的预设时段,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发生变化;
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的预设时段,移动用户的出行轨迹相同且所述出行轨迹对应的时间信息相同的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阈值。
匹配模块33具体用于,确定与第一出行用户匹配的第二出行用户的优先级,并根据优先级由高至低,向已匹配上第一出行用户的第二出行用户推送拼车信息;其中,与第一出行用户的出行轨迹的起点位置、出行轨迹的终点位置和到达出行轨迹终点的时间相同的第二出行用户为第一优先级;与第一出行用户的出行轨迹的终点位置、到达出行轨迹终点的时间相同,且出行轨迹与第一出行用户的出行轨迹存在交点的第二出行用户为第二优先级;与第一出行用户的出行轨迹的起点位置、出行轨迹开始的时间相同,且出行轨迹与第一出行用户的出行轨迹存在交点的第二出行用户为第三优先级;其中,第一优先级高于第二优先级高于第三优先级。
优选的,所述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的移动速度包括: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的位置首次发生变化后第二预设时长内的平均移动速度、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的位置末次发生变化前的第二预设时长内的平均移动速度和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在出行轨迹上的平均移动速度。
分类模块32具体用于,判断所述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是否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若同时满足,则所述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为第一出行用户,否则,所述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为第二出行用户;其中,所述条件包括: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的位置首次发生变化后第二预设时长内的平均移动速度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的位置末次发生变化前的第二预设时长内的平均移动速度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在出行轨迹上的平均移动速度大于预设的第三阈值;第三阈值大于第二阈值。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拼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拼车区域内的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以及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信息,确定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
根据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和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信息,计算所述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的移动速度,并根据所述移动速度确定用户类型,所述用户类型包括:第一出行用户和第二出行用户;
根据所述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和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信息,匹配第一出行用户和第二出行用户,并向已匹配上第一出行用户的第二出行用户推送拼车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拼车区域内的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以及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信息,确定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拼车区域内的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以及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信息,确定所述移动用户的出行轨迹以及所述出行轨迹对应的时间信息;
所述根据所述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和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信息,匹配第一出行用户和第二出行用户,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移动用户的出行轨迹和所述出行轨迹对应的时间信息,匹配第一出行用户和第二出行用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拼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拼车区域内的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以及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信息,确定所述移动用户的出行轨迹以及所述出行轨迹对应的时间信息,具体包括:
将所述拼车区域按照经度和纬度划分为多个区块,并对所述区块以矩阵方式编号;
根据区块编号和所述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生成所述移动用户的出行轨迹,所述出行轨迹为包括区块编号的数组;
根据所述移动用户的出行轨迹和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信息,确定所述出行轨迹对应的时间信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的预设时段,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发生变化;
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的预设时段,移动用户的出行轨迹相同且所述出行轨迹对应的时间信息相同的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阈值。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和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信息,匹配第一出行用户和第二出行用户,具体包括:
确定与第一出行用户匹配的第二出行用户的优先级,并根据优先级由高至低,向已匹配上第一出行用户的第二出行用户推送拼车信息;其中,
与第一出行用户的出行轨迹的起点位置、出行轨迹的终点位置和到达出行轨迹终点的时间相同的第二出行用户为第一优先级;
与第一出行用户的出行轨迹的终点位置、到达出行轨迹终点的时间相同,且出行轨迹与第一出行用户的出行轨迹存在交点的第二出行用户为第二优先级;
与第一出行用户的出行轨迹的起点位置、出行轨迹开始的时间相同,且出行轨迹与第一出行用户的出行轨迹存在交点的第二出行用户为第三优先级;
其中,第一优先级高于第二优先级高于第三优先级。
6.如权利要2-5任一项所述的拼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移动速度确定用户类型,具体包括:判断所述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是否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若同时满足,则所述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为第一出行用户,否则,所述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为第二出行用户;
其中,所述条件包括:
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的位置首次发生变化后第二预设时长内的平均移动速度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
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的位置末次发生变化前的第二预设时长内的平均移动速度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
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在出行轨迹上的平均移动速度大于预设的第三阈值;第三阈值大于第二阈值。
7.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处理模块、分类模块、匹配模块和推送模块;
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拼车区域内的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以及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信息,确定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
所述分类模块用于,根据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和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信息,计算所述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的移动速度,并根据所述移动速度确定用户类型,所述用户类型包括:第一出行用户和第二出行用户;
所述匹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和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信息,匹配第一出行用户和第二出行用户;
所述推送模块用于,向已匹配上第一出行用户的第二出行用户推送拼车信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根据拼车区域内的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以及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信息,确定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之前,根据拼车区域内的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以及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信息,确定所述移动用户的出行轨迹以及所述出行轨迹对应的时间信息;
所述匹配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移动用户的出行轨迹和所述出行轨迹对应的时间信息,匹配第一出行用户和第二出行用户。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拼车区域按照经度和纬度划分为多个区块,并对所述区块以矩阵方式编号;根据区块编号和所述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生成所述移动用户的出行轨迹,所述出行轨迹为包括区块编号的数组;根据所述移动用户的出行轨迹和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信息,确定所述出行轨迹对应的时间信息。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的预设时段,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发生变化;
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的预设时段,移动用户的出行轨迹相同且所述出行轨迹对应的时间信息相同的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阈值。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匹配模块具体用于,确定与第一出行用户匹配的第二出行用户的优先级,并根据优先级由高至低,向已匹配上第一出行用户的第二出行用户推送拼车信息;其中,与第一出行用户的出行轨迹的起点位置、出行轨迹的终点位置和到达出行轨迹终点的时间相同的第二出行用户为第一优先级;与第一出行用户的出行轨迹的终点位置、到达出行轨迹终点的时间相同,且出行轨迹与第一出行用户的出行轨迹存在交点的第二出行用户为第二优先级;与第一出行用户的出行轨迹的起点位置、出行轨迹开始的时间相同,且出行轨迹与第一出行用户的出行轨迹存在交点的第二出行用户为第三优先级;其中,第一优先级高于第二优先级高于第三优先级。
12.如权利要求8-11任一项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类模块具体用于,判断所述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是否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若同时满足,则所述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为第一出行用户,否则,所述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为第二出行用户;其中,所述条件包括: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的位置首次发生变化后第二预设时长内的平均移动速度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的位置末次发生变化前的第二预设时长内的平均移动速度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出行规律的移动用户在出行轨迹上的平均移动速度大于预设的第三阈值;第三阈值大于第二阈值。
CN201610318037.8A 2016-05-12 2016-05-12 一种拼车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57921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18037.8A CN105792134B (zh) 2016-05-12 2016-05-12 一种拼车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18037.8A CN105792134B (zh) 2016-05-12 2016-05-12 一种拼车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92134A true CN105792134A (zh) 2016-07-20
CN105792134B CN105792134B (zh) 2019-04-09

Family

ID=563797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18037.8A Active CN105792134B (zh) 2016-05-12 2016-05-12 一种拼车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92134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92611A (zh) * 2016-08-03 2017-08-25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位置信息的确定、信息推送方法和设备
CN107122461A (zh) * 2017-04-27 2017-09-01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出行轨迹聚类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7578120A (zh) * 2017-08-15 2018-01-12 国网天津节能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子地图的办公用车拼车调度方法
CN108734950A (zh) * 2017-04-18 2018-11-02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拼车方法及装置、网络约车方法及装置
CN109086902A (zh) * 2017-06-14 2018-12-25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处理方法、处理装置、服务器、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19056355A1 (en) * 2017-09-25 2019-03-28 Beijing Didi Infinity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TRANSPORT SERVIC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14626A1 (en) * 2008-11-04 2010-05-0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ar sharing
CN102611985A (zh) * 2011-01-24 2012-07-25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一种用于提供出行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2903046A (zh) * 2011-07-25 2013-01-30 上海博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实时拼车系统
CN104089622A (zh) * 2014-06-18 2014-10-08 中科创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导航方法
CN105225472A (zh) * 2015-10-14 2016-01-06 深圳市十方联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拼车方法与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14626A1 (en) * 2008-11-04 2010-05-0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ar sharing
CN102611985A (zh) * 2011-01-24 2012-07-25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一种用于提供出行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2903046A (zh) * 2011-07-25 2013-01-30 上海博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实时拼车系统
CN104089622A (zh) * 2014-06-18 2014-10-08 中科创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导航方法
CN105225472A (zh) * 2015-10-14 2016-01-06 深圳市十方联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拼车方法与设备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92611A (zh) * 2016-08-03 2017-08-25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位置信息的确定、信息推送方法和设备
CN107092611B (zh) * 2016-08-03 2021-06-0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位置信息的确定、信息推送方法和设备
CN108734950A (zh) * 2017-04-18 2018-11-02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拼车方法及装置、网络约车方法及装置
CN107122461A (zh) * 2017-04-27 2017-09-01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出行轨迹聚类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7122461B (zh) * 2017-04-27 2019-08-13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出行轨迹聚类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9086902A (zh) * 2017-06-14 2018-12-25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处理方法、处理装置、服务器、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416767A (zh) * 2017-06-14 2019-03-01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组合服务请求者的系统和方法
CN109086902B (zh) * 2017-06-14 2021-04-02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处理方法、处理装置、服务器、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1159639B2 (en) 2017-06-14 2021-10-26 Beijing Didi Infinity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combinative service requesters
CN109416767B (zh) * 2017-06-14 2022-08-19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组合服务请求者的系统和方法
CN107578120A (zh) * 2017-08-15 2018-01-12 国网天津节能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子地图的办公用车拼车调度方法
WO2019056355A1 (en) * 2017-09-25 2019-03-28 Beijing Didi Infinity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TRANSPORT SER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92134B (zh) 2019-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92134A (zh) 一种拼车方法及装置
CN104766473A (zh) 基于多模式公交数据匹配的公共交通出行特征提取方法
CN104021667B (zh) 整合预约服务与实时打车的出租车合乘调度系统及调度方法
CN104123836B (zh) 基于城市叫车订单时间地点组合的订单推送系统
CN111681421B (zh)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对外客运枢纽集疏空间分布分析方法
CN104167093B (zh) 基于司机住址信息的顺风车运营系统
CN106781509B (zh) 一种基于v2v的协作式城市道路拥堵检测方法
CN101409862B (zh) 使用移动终端的计费信息来获得交通信息的方法
CN105117789A (zh)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居民出行方式综合判别的方法
CN109598372A (zh) 基于绿色共享交通的出行方案规划方法和共享交通系统
CN105702035B (zh) 一种利用历史公交数据评估乘车难易程度的方法
CN106454722A (zh) 一种移动通信终端基于地图匹配的动态差分定位方法
CN105809962A (zh) 一种基于手机数据的交通出行方式划分的方法
CN105225472A (zh) 一种拼车方法与设备
CN103106702A (zh) 基于云计算的公交出行服务系统
CN110392341B (zh) 一种高铁移动网络用户识别方法和系统
CN102708475A (zh) 物流快递动态派件系统及派件方法
CN105279955A (zh) 一种拼车方法及设备
CN102708698A (zh) 基于车联网的车辆最优路径导航方法
CN103440772B (zh) 一种利用手机定位数据计算用户移动速度的方法
CN105931494A (zh) 一种准确获取停车位的方法和系统
CN102800212B (zh) 一种物联网环境下的智能泊车系统
CN110222786A (zh) 基于出行信息的动态拼车方法及系统
CN107633701A (zh) 一种车位智能匹配控制方法
CN102081840B (zh) 通过移动终端获取交通信息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