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90878A - 一种应用于光电通信处理的相干光数字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光电通信处理的相干光数字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90878A
CN105790878A CN201610112931.XA CN201610112931A CN105790878A CN 105790878 A CN105790878 A CN 105790878A CN 201610112931 A CN201610112931 A CN 201610112931A CN 105790878 A CN105790878 A CN 1057908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s
light
receiving terminal
optical
trans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1293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宝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Leweis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Leweis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Leweis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Leweis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11293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90878A/zh
Publication of CN1057908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908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02Coherencemultiplex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01Add-and-drop multiplexing
    • H04J14/0202Arrangements therefor
    • H04J14/0213Groups of channels or wave bands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21Power control, e.g. to keep the total optical power consta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78WDM optical network archite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光电通信处理的相干光数字通信系统,包括发射端处理系统及接收端处理系统,所述发射端处理系统连接接收端处理系统;所述发射端处理系统包括光载波生成电路、数字信号处理电路、调制器及发射光匹配器,所述光载波生成电路连接调制器,所述数据信号处理电路连接调制器,所述调制器连接发射光匹配器,发射光匹配器连接接收端处理系统;接收端处理系统包括接收光匹配器、混频器及本振激光器,发射光匹配器连接接收光匹配器,接收光匹配器连接混频器,本振激光器连接混频器;接收端处理系统还包括中频放大器,所述中频放大器连接混频器;利用相干调制和外差检测技术而设计的相干光数字通信,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光电通信处理的相干光数字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通信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应用于光电通信处理的相干光数字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光通讯是人类最早应用的通讯方式之一。从烽火传递信号,到信号灯﹑旗语等通讯方式,都是光通讯的范畴。但由于受到视距﹑大气衰减﹑地形阻挡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光通讯的发展缓慢。
直到1960年,美国科学家Maiman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后,为光通讯提供了良好的光源。随后二十多年,人们对光传输介质进行了攻关,终于制成了低损耗光纤,从而奠定了光通讯的基石。从此,光通讯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
光纤传输有许多突出的优点:
1.频带宽
频带的宽窄代表传输容量的大小。载波的频率越高,可以传输信号的频带宽度就越大。在VHF频段,载波频率为48.5MHz~300Mhz。带宽约250MHz,只能传输27套电视和几十套调频广播。可见光的频率达100000GHz,比VHF频段高出一百多万倍。尽管由于光纤对不同频率的光有不同的损耗,使频带宽度受到影响,但在最低损耗区的频带宽度也可达30000GHz。目前单个光源的带宽只占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多模光纤的频带约几百兆赫,好的单模光纤可达10GHz以上),采用先进的相干光通信可以在30000GHz范围内安排2000个光载波,进行波分复用,可以容纳上百万个频道。
2.损耗低
在同轴电缆组成的系统中,最好的电缆在传输800MHz信号时,每公里的损耗都在40dB以上。相比之下,光导纤维的损耗则要小得多,传输1.31um的光,每公里损耗在0.35dB以下若传输1.55um的光,每公里损耗更小,可达0.2dB以下。这就比同轴电缆的功率损耗要小一亿倍,使其能传输的距离要远得多。此外,光纤传输损耗还有两个特点,一是在全部有线电视频道内具有相同的损耗,不需要像电缆干线那样必须引人均衡器进行均衡;二是其损耗几乎不随温度而变,不用担心因环境温度变化而造成干线电平的波动。
3.重量轻
因为光纤非常细,单模光纤芯线直径一般为4um~10um,外径也只有125um,加上防水层、加强筋、护套等,用4~48根光纤组成的光缆直径还不到13mm,比标准同轴电缆的直径47mm要小得多,加上光纤是玻璃纤维,比重小,使它具有直径小、重量轻的特点,安装十分方便。
4.抗干扰能力强
因为光纤的基本成分是石英,只传光,不导电,不受电磁场的作用,在其中传输的光信号不受电磁场的影响,故光纤传输对电磁干扰、工业干扰有很强的抵御能力。也正因为如此,在光纤中传输的信号不易被窃听,因而利于保密。
5.保真度高
因为光纤传输一般不需要中继放大,不会因为放大引入新的非线性失真。只要激光器的线性好,就可高保真地传输电视信号。实际测试表明,好的调幅光纤系统的载波组合三次差拍比C/CTB在70dB以上,交调指标cM也在60dB以上,远高于一般电缆干线系统的非线性失真指标。
6.工作性能可靠
我们知道,一个系统的可靠性与组成该系统的设备数量有关。设备越多,发生故障的机会越大。因为光纤系统包含的设备数量少(不像电缆系统那样需要几十个放大器),可靠性自然也就高,加上光纤设备的寿命都很长,无故障工作时间达50万~75万小时,其中寿命最短的是光发射机中的激光器,最低寿命也在10万小时以上。故一个设计良好、正确安装调试的光纤系统的工作性能是非常可靠的。
7.成本不断下降
目前,有人提出了新摩尔定律,也叫做光学定律(OpticalLaw)。该定律指出,光纤传输信息的带宽,每6个月增加1倍,而价格降低1倍。光通信技术的发展,为Internet宽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这就为大型有线电视系统采用光纤传输方式扫清了最后一个障碍。由于制作光纤的材料(石英)来源十分丰富,随着技术的进步,成本还会进一步降低;而电缆所需的铜原料有限,价格会越来越高。显然,今后光纤传输将占绝对优势,成为建立全省、以至全国有线电视网的最主要传输手段。
激光是光通讯的最理想光源。现在,可以生产多种激光器,可产生多种功率和波长的激光。
由于激光是以受激辐射的光放大为基础的发光现象,同以自发辐射为基础的普通光源相比,具有许多鲜明的特点。
1.单色性好
我们知道,不同颜色的光具有不同的波长。所谓单色光,实际是波长范围很小的一段辐射。谱线宽度越窄(即波长范围越小),光的单色性就越好。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谱线宽度是未调制前激光所包含的波长范围,它与激光调制后的频带宽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调制前的谱线宽度越窄,调制后可以有效利用的频带宽度就越宽。
因为激光是在特定能级之间实现粒子数反转后产生的受激辐射,又经过谐振腔的选频作用,使其输出光的谱线宽度很小,即具有很好的单色性。
利用激光的单色性好,谱线分辨率高,可用来研究物质的能级和光谱的精细结构,制成一年内误差不超过一微秒的标准钟。
2.方向性好
我们通常用光的发散角来描述其方向性,发散角越小,方向性越好。普通光源中最好的探照灯,其发散角为0.1rad(弧度)。如果把它照射到离地球40万公里的月球上(这实际是不可能的),其光斑直径有几万公里。在激光器中,由于受激原子发光的方向与外来光相同,再加上谐振腔只允许沿轴线传播的光得到放大,使输出激光的方向性很好,发散角可达10rad,把它照射到月球上,光斑直径不到2km。利用激光的方向性好,可用于测距、定位、导航等。
3.亮度高
由于激光器可以做到断续发光,使其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再突发出来,因而具有很高的功率,最大可达10W,再加上激光的方向性好,使其亮度极高,比太阳的亮度还高出上千亿倍,只有氢弹爆炸瞬间的强烈闪光才能与之相比。利用激光的高亮度,可以在局部范围产生10万度以上的高温,进行打孔、焊接、手术以及可控热核反应等等。
4.相干性好
所谓相干性是指两束光能够发生干涉,形成稳定的明暗相间干涉图像的特性。由于受激辐射原子发出的光在频率、位相、振动方向等方面都同外来光子一样,使激光具有很好的相干性比较接近于理想的、完全相干的电磁波。一般单色光源发出光的相干长度不超过O.1m,但激光的相干长度可达几十公里。这里的相干长度是指把一束光分成两束,让它们经过不同的路程,能够产生干涉的最大光程差。利用激光的相干性好,可以进行全息摄影,进行精密测量。
现代光纤网干线长度一般较长(几十公里以上),且传输频道较多,从系统质量、可靠性,以及经济上各方面考虑,都应该选择调幅光纤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光电通信处理的相干光数字通信系统,利用相干调制和外差检测技术而设计的相干光数字通信,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优点。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应用于光电通信处理的相干光数字通信系统,包括发射端处理系统及接收端处理系统,所述发射端处理系统连接接收端处理系统,所述发射端处理系统包括光载波生成电路、数字信号处理电路、调制器及发射光匹配器,所述光载波生成电路连接调制器,所述数据信号处理电路连接调制器,所述调制器连接发射光匹配器,所述发射光匹配器连接接收端处理系统;所述接收端处理系统包括接收光匹配器、混频器及本振激光器,所述发射光匹配器连接接收光匹配器,所述接收光匹配器连接混频器,所述本振激光器连接混频器。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设置有下述结构:所述接收端处理系统还包括中频放大器,所述中频放大器连接混频器。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设置有下述结构:所述接收端处理系统还包括解调器,所述解调器连接中频放大器。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设置有下述结构:所述接收端处理系统还包括基带放大器,所述基带放大器连接解调器。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设置有下述结构:所述接收端处理系统还包括判决再生器,所述判决再生器连接基带放大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发明利用相干调制和外差检测技术而设计的相干光数字通信,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应用于光电通信处理的相干光数字通信系统,利用相干调制和外差检测技术而设计的相干光数字通信,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优点,如图1所示,特别设置有下述结构:包括发射端处理系统及接收端处理系统,所述发射端处理系统连接接收端处理系统,所述发射端处理系统包括光载波生成电路、数字信号处理电路、调制器及发射光匹配器,所述光载波生成电路连接调制器,所述数据信号处理电路连接调制器,所述调制器连接发射光匹配器,所述发射光匹配器连接接收端处理系统;所述接收端处理系统包括接收光匹配器、混频器及本振激光器,所述发射光匹配器连接接收光匹配器,所述接收光匹配器连接混频器,所述本振激光器连接混频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如图1所示,特别设置有下述结构:所述接收端处理系统还包括中频放大器,所述中频放大器连接混频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如图1所示,特别设置有下述结构:所述接收端处理系统还包括解调器,所述解调器连接中频放大器。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如图1所示,特别设置有下述结构:所述接收端处理系统还包括基带放大器,所述基带放大器连接解调器。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如图1所示,特别设置有下述结构:所述接收端处理系统还包括判决再生器,所述判决再生器连接基带放大器。
所谓相干调制,就是利用要传输的信号来改变光载波的频率、相位和振幅(而不象强度检测那样只是改变光的强度),这就需要光信号有确定的频率和相位(而不象自然光那样没有确定的频率和相位),即应是相干光。激光就是一种相干光。所谓外差检测,就是利用一束本机振荡产生的激光与输人的信号光在光混频器中进行混频,得到与信号光的频率、位相和振幅按相同规律变化的中频信号。
在发射端处理系统中,光载波生成电路生成频率稳定、具有确定相位的光载波,而后频率稳定、具有确定相位的光载波在调制器中被数字信号处理电路所生成的数字信号调制成已调光,该已调光进入发射光匹配器,使已调光的空间分布与光纤基模相匹配,已调光的偏振状态与光纤本征偏振态相匹配。从发射光匹配器输出的已调光经过光纤传输到接收端处理系统中,先要经过接收光匹配器,使信号光的空间分布和极化方向与本振光信号相匹配以便进入混频器与本振激光器所产生的本振光信号混频时能获得尽可能大的混频增益。从混频器输出的中频信号一般属于微波频段,经过混频后,进入工作频率为数G赫兹的中频放大器进行中频放大和滤波,然后进人解调器进行解调,得到基带信号,经过基带放大器放大、滤波,再利用判决再生器进行判决再生,最后输至终端设备。
在使用时,若接收端处理系统选择本振光频率正好等于发射端处理系统调制时的光载波频率,混频后所得的差频载波的频率为零,直接得到基带信号。这种方式称为零差检测,具有灵敏度很高的特点。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应用于光电通信处理的相干光数字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端处理系统及接收端处理系统,所述发射端处理系统连接接收端处理系统,所述发射端处理系统包括光载波生成电路、数字信号处理电路、调制器及发射光匹配器,所述光载波生成电路连接调制器,所述数据信号处理电路连接调制器,所述调制器连接发射光匹配器,所述发射光匹配器连接接收端处理系统;所述接收端处理系统包括接收光匹配器、混频器及本振激光器,所述发射光匹配器连接接收光匹配器,所述接收光匹配器连接混频器,所述本振激光器连接混频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光电通信处理的相干光数字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处理系统还包括中频放大器,所述中频放大器连接混频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光电通信处理的相干光数字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处理系统还包括解调器,所述解调器连接中频放大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光电通信处理的相干光数字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处理系统还包括基带放大器,所述基带放大器连接解调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光电通信处理的相干光数字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处理系统还包括判决再生器,所述判决再生器连接基带放大器。
CN201610112931.XA 2016-02-29 2016-02-29 一种应用于光电通信处理的相干光数字通信系统 Pending CN1057908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12931.XA CN105790878A (zh) 2016-02-29 2016-02-29 一种应用于光电通信处理的相干光数字通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12931.XA CN105790878A (zh) 2016-02-29 2016-02-29 一种应用于光电通信处理的相干光数字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90878A true CN105790878A (zh) 2016-07-20

Family

ID=56386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12931.XA Pending CN105790878A (zh) 2016-02-29 2016-02-29 一种应用于光电通信处理的相干光数字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90878A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46236A1 (zh) * 2013-03-18 2014-09-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相干光通信的装置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46236A1 (zh) * 2013-03-18 2014-09-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相干光通信的装置和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喜斌: "相干光通信", 《现代通信》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ofstetter et al. Dispersion effects in optical millimeter-wave systems using self-heterodyne method for transport and generation
CN103941235B (zh) 全光控相控阵雷达发射机
Wang et al. Fiber-THz-fiber link for THz signal transmission
CN104094538B (zh) 用于产生中频信号的具有鉴频器的通信装置和相关方法
US10139699B2 (en) Electro-optic communications device with frequency conversion and multi-mode optical fiber and related methods
CN104067540A (zh) 用于产生中频信号的具有鉴频器和波分多路复用的通信装置和相关方法
CN107592168B (zh) 高速相干激光通信大气信道传输性能测试系统
Ma Dual-tone QPSK optical millimeter-wave signal generation by frequency nonupling the RF signal without phase precoding
Cui et al. Passive-compensation-based stable rf phase dissemination for multiaccess trunk fiber link with anti-gvd and anti-backscattering function
Zainurin et al. A study on Malaysia atmospheric effect on radio over free space optic through radio frequency signal and light propagation in fiber for future communication development
Muthu et al. Bidirectional MM-Wave Radio over Fiber transmission through frequency dual 16-tupling of RF local oscillator
CN205754348U (zh) 一种应用于光电通信处理的光时分复用发射系统
CN105790878A (zh) 一种应用于光电通信处理的相干光数字通信系统
Testa et al.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silicon photonics transceiver operating at 120° C for 5G antenna array systems
Petersen et al. Dispersion monitoring and compensation using a single in-band subcarrier tone
CN105871472A (zh) 一种应用于光电通信处理的光时分复用发射系统
CN105846904A (zh) 一种应用于光通信处理领域的光时分复用发射方法
Sood et al. BER analysis of 60GHz millimeter wave over free space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680980A (zh) 一种应用于光通信处理领域的相干光数字通信方法
Zhang et al. Terahertz generation by optically injected semiconductor laser for radar and communication applications
Rodríguez et al. Real-time measurements of an optical reconfigurable radio access unit for 5G wireless access networks
Takiguchi Chromatic dispersion tolerance of high‐speed and spectral‐efficient optical signal converted from terahertz‐wave signal
Baskaran et al. Photonic generation of microwave pulses using Stimulated Brillouin Scattering (SBS)-based carrier processing and data transmission for Radio over Fiber (RoF) systems
Chang et al. A radio over fiber system for simultaneous genera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multiband signals
Gourab et al. Remote Operation of Flight Termination System over Fiber Optic Media in Test Range Scenario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72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