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90838A - 一种基于水下可见光通信网络单元与光纤互联的水陆光通信网络构架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水下可见光通信网络单元与光纤互联的水陆光通信网络构架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90838A
CN105790838A CN201610173253.8A CN201610173253A CN105790838A CN 105790838 A CN105790838 A CN 105790838A CN 201610173253 A CN201610173253 A CN 201610173253A CN 105790838 A CN105790838 A CN 1057908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vnu
data
under water
olt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7325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90838B (zh
Inventor
黄治同
李伟
纪越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to CN20161017325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9083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908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908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908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908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11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ree-space transmission, i.e. transmission through air or vacuum
    • H04B10/114Indoor or close-range type systems
    • H04B10/116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5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 H04B10/2589Bidirectional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7Arrangements for networking
    • H04B10/271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networks, e.g. star and ring configuration in the same network or two ring networks interconnec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3/00Transmiss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B3/00 - H04B11/00
    • H04B13/02Transmission system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sists of the earth or a large mass of water thereon, e.g. earth telegraph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水下可见光通信网络单元(underwater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network unit,UVNU)与光纤互联的水陆光通信网络构架及通信方法,通信网络构架包括:光线路终端(optical line terminal,OLT),分离/耦合器,UVNU以及水下用户;OLT与核心网络相连,置于陆地上;分离/耦合器,UVNU,水下用户均置于水下;通信方法为:首先初始化网络,某水下用户收集到数据后,上行传输给相连UVNU,后传输给OLT;如果OLT识别为陆地终端,将数据发送到核心网;否则,OLT将目的地址所连UVNU标识码加到数据帧中,广播给UVNU;UVNU判断标识码是否与自身相同,如果不同,丢弃;否则,UVNU将含有目的水下用户识别码的数据帧广播给水下用户;最后,水下用户判断识别码是否与自身相同,相同解调数据;否则丢弃。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水下可见光通信网络单元与光纤互联的水陆光通信网络构架及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通信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水下可见光通信网络单元与光纤互联的水陆光通信网络构架及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水下应用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水下传输链路的容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声通信技术是应用最广泛的水下通信技术,声传播速率为1500m/s,传输时延大。利用声通信技术,数据可以被传输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传播容量为几十到几百kHz。但是,声通信技术不能满足大带宽水下信号的传输;而陆地上非常成熟的射频技术应用于水下通信时会受到严重的衰减。
近年来,可见光通信(visiblelightcommunication,VLC)技术以其大带宽(可达THz)的特性被广泛关注,可见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达到2.6e8m/s,因此水下VLC可以承载大带宽、实时的数据传输。但是,光在水中传播时也会受到水体衰减的影响,导致信号只能在100m以内的范围传输。
一般造成光信号衰减的因素主要包括水分子和水中粒子的吸收、散射以及多重散射。衰减会使传播的光子能量下降,进而降低信号的传输质量。由于水下安全数据、大带宽视频需要实时的传输到协同工作的水下节点或者水上处理终端进行处理,而陆地用户也可能向水下传递信息,利用VLC进行长距离的通信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可见光在水下百米以内的传输就限制了大带宽、实时传输可见光技术的应用。目前,声通信技术可以实现水下节点到水面的通信,但是传输带宽小。
现有技术中,针对水下用户通信带宽和距离的问题,已经提出了一种将可见光基站置于蜂窝中心,并利用光纤将基站和光网络控制器连接的结构;该结构中光网络控制器被置于水下,主要实现不同基站之间的选路控制。但是由于水下器件难以维护,光网络控制器出现故障时维修存在困难,而且水下大带宽、实时的数据无法传输到水面上进行实时处理,因此亟需有效的组网方式实现水下长距离以及水下与陆地的通信。在水下以可见光基站为中继可以实现远距离的通信,但水下实时数据向水上的传输仍未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水下VLC的通信距离短,大带宽数据不能传输到水下远距离协同工作的节点处和水上终端进行实时处理,以及水下网络中心维护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水下可见光通信网络单元与光纤互联的水陆光通信网络构架及通信方法。
该水陆光通信网络构架包括:光线路终端OLT,分离/耦合器,n个水下可见光通信网络单元(underwaterVLCnetworkunit,UVNU),以及m个水下用户;每个UVNU包括:光纤端收发机、VLC端收发机、数据处理模块和控制模块;其中,光纤端收发机由激光器和光电二极管组成;VLC端收发机由LED和光电二极管组成;
光纤端收发机和VLC端收发机实现的是信号的接收和发送;
数据处理模块主要对光纤端收发机和VLC端收发机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放大、滤波、帧格式变换操作,使数据以正确的格式被发送出去;
控制模块控制其他三个模块功能的实现,包括收发控制、数据处理控制、协议控制和用户接入控制。
其中OLT与核心网络相连,设置在陆地上;分离/耦合器,n个UVNU,以及m个水下用户均设置在水下部分,构成水下网络;OLT通过光纤连接分离/耦合器,同时,分离/耦合器通过光纤分别连接n个UVNU;n个UVNU通过可见光无线链路分别连接m个水下用户;每个水下用户收集的数据通过可见光无线链路传输给相连的UVNU,进而通过光纤传输给分离/耦合器和OLT,最终连接到核心网络,实现与核心网络之间的数据交换;
可见光无线链路的形成过程如下:
每个UVNU和每个水下用户上分别都安装LED灯和接收机,针对相连的UVNU和水下用户,UVNU上的LED灯发出可见光,每个水下用户上的接收机接收UVNU上的可见光,反之,每个水下用户上的LED灯发出可见光,被相连UVNU上的接收机接收,从而在UVNU与水下用户之间形成可见光无线链路。
一种基于水下可见光通信网络单元与光纤互联的水陆光通信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对m个水下用户和n个UVNU分别进行初始化;
针对每个水下用户,当该水下用户连接UVNU时,UVNU为该水下用户分配识别码和资源;
当某个UVNU连接OLT时,OLT同理为该UVNU分配标识码和时隙资源;
步骤二、某水下用户收集到数据后,通过可见光无线链路上行传输给相连的UVNU;
步骤三、UVNU收到数据后,通过OLT分配的时隙资源,利用光纤将数据传输给OLT;
UVNU的控制模块控制VLC端收发机接收水下用户的数据,数据处理模块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处理,通过光纤端收发机将数据利用光纤传输给OLT。
步骤四、OLT接收数据后,根据数据帧中的目的地址判断是否为陆地终端,如果是,则OLT将收到的数据向上发送到核心网,通过核心网传输后到达目的终端;否则,进入步骤五;
步骤五、数据帧的目的地址是水下用户,OLT将水下用户所连的UVNU的标识码添加到数据帧中,通过广播方法经过光纤传输给n个UVNU中。
数据的来源是OLT收到的其他水下用户上行传输后的数据,或者陆地终端通过核心网络传输到OLT的数据。
步骤六、每个UVNU分别判断收到的数据中标识码是否与自身的标识码相同,如果相同,进入步骤七;否则丢弃数据。
步骤七、标识码相同的某UVNU接收到数据后,将目的水下用户的识别码添加到数据帧中,通过可见光无线链路将数据广播出去。
步骤八、每个水下用户收到数据后,判断数据中的识别码是否与自身识别码相同,如果相同,对数据进行解调后,以文字、语音或视频的形式呈现给用户;否则丢弃数据。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一种基于水下可见光通信网络单元与光纤互联的水陆光通信网络构架,可以实现水下多用户接入、水下长距离通信、以及水下用户和陆地用户的通信。同时将控制中心OLT置于陆地,方便维护。
2、一种基于水下可见光通信网络单元与光纤互联的水陆光通信网络构架,水下全向收发节点的设计避免了收发机不对准带来的通信质量下降问题。
3、一种基于水下可见光通信网络单元与光纤互联的水陆光通信方法,不仅水下作业的节点收集的大量数据可以实时的传输到目的终端进行处理,而且陆地用户还可以发送作业命令、控制命令等到水下用户,使水下用户依据收到的指令进行相应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基于水下可见光通信网络单元与光纤互联的水陆光通信网络构架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水下可见光通信网络单元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基于水下可见光通信网络单元与光纤互联的水陆光通信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基于水下可见光通信网络单元与光纤互联的水陆光通信网络构架实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水陆光通信网络构架实例的数据传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利用传统无源光网络(passiveopticalnetwork,PON)大带宽、长距离,以及可见光通信(visiblelightcommunication,VLC)技术大带宽、传播速率快的特性,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水下长距离用户之间以及水下用户和陆地用户之间通信的网络结构。将PON网络中的光线路终端(opticallineterminal,OLT)放置在陆地上,并保持原有的功能。而光网络单元(opticalnetworkunit,ONU)部分则被重新设计为LED节点,并置于水下,使用VLC技术与水下用户通信,该部分被重新命名为水下VLC网络单元(underwaterVLCnetworkunit,UVNU)。为了改善UVNU与水下用户之间收发机不对准导致通信质量下降,UVNU和水下用户均采用全向的VLC节点作为收发机。本发明将OLT置于陆地上,通过光纤连接置于水下的UVNU,UVNU类似于传统PON网络中的ONU,但是UVNU具有实现可见光通信的功能。UVNU利用可见光通信技术与水下用户进行通信。因此,本发明提出网络的上行和下行链路中分别包括有线光纤链路和无线可见光水下链路两部分,分别实现UVNU与OLT之间,UVNU与水下用户之间的通信;同时传输的信号可以采用光正交频分复用和递归最小均方均衡算法来提高传输带宽和信号传输质量。
上行传输:水下用户收集到的数据在被分配的时隙传输到UVNU,采用时分多址(timedivisionmultipleaccess,TDMA)的方式接入网络,UVNU依据TDMA的方式将接收到的数据传输到OLT。
下行传输:OLT收到来自于水下用户的数据,并需要将数据传输到其他UVNU内所在水下用户;或者陆地上由核心网络传输到OLT的数据,如控制命令或者要求水下用户进行作业的命令;通过光纤广播到各个UVNU,其中只有与数据中标识码相同的UVNU才接收和转发数据。UVNU接收到OLT传来的数据后也采用广播的方式通过无线链路将数据传输到水下用户;与数据中包含的识别码相同的水下用户接收和处理数据,其他节点不接收数据。
上、下行传输与接入的方式根据需求调整为正交频分、码分复用等其他方式。
一种基于水下可见光通信网络单元与光纤互联的水陆光通信网络构架,如图1所示,包括陆地和水下两部分,其中陆地部分包括光线路终端OLT(opticallineterminal),与核心网络相连;水下部分包括一个分离/耦合器,n个UVNU,以及m个水下用户;
UVNU实现数据从光纤到VLC无线链路,无线链路到光纤的传输以及水下用户的接入。每个UVNU,如图2所示,包括:光纤端收发机、VLC端收发机、数据处理模块和控制模块;其中,光纤端收发机由激光器和光电二极管组成;VLC端收发机由LED和光电二极管组成;
光纤端收发机和VLC端收发机实现的是信号的接收和发送;
具体为:光纤端收发机在上行数据传输过程中,发送数据给OLT;下行过程中,接收OLT发送的数据;VLC端收发机在上行数据传输过程中,接收水下用户发出的数据;下行过程中,发送数据给水下用户。
数据处理模块主要对光纤端收发机和VLC端收发机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放大、滤波、帧格式变换操作,使数据能够以正确的格式被发送出去;
控制模块则控制着其他三个模块功能的实现,包括收发控制、数据处理控制、协议控制和用户接入控制。
该网络架构的具体连接关系为:OLT与核心网络相连,设置在陆地上;分离/耦合器,n个UVNU,以及m个水下用户均设置在水下部分,构成水下通信网络;光线路终端OLT通过光纤连接分离/耦合器,同时,分离/耦合器通过光纤分别连接n个UVNU;从OLT到UVNU的网络结构与陆地上的PON网络结构类似。OLT与PON网络中的OLT功能相同,主要实现数据的传输、资源分配(如时隙)。
每个UVNU和水下用户节点都采用蓝光LED和光电二极管PD作为光源和接收机,通信技术采用VLC无线通信技术。每个UVNU通过可见光无线链路分别连接多个水下用户进行通信;每个水下用户收集的数据通过可见光无线链路传输给对应的UVNU,进而通过光纤传输给分离/耦合器和OLT,最终连接到核心网络,实现与核心网络之间的数据交换,并最终到达处理终端。
该网络通过增加与每个OLT连接的UVNU数量进行扩展,不超过OLT可连接的最大UVNU数量。
可见光无线链路的形成过程如下:
由于发射机和接收机不对准对会降低通信质量,将UVNU和水下用户节点均设计为全向通信节点,减少收发机不对准带来的影响。
每个UVNU上分别安装多个蓝光LED灯和多个光电二极管PD,构成VLC端收发机;同理每个水下用户上分别安装多个蓝光LED灯和多个光电二极管PD;针对相连的UVNU和水下用户,UVNU上的蓝光LED灯发出可见光,每个水下用户的接收机接收相连的UVNU上可见光,反之,每个水下用户上的蓝光LED灯发出可见光,被相连UVNU上的接收机接收,从而在UVNU与水下用户之间形成可见光无线链路。
一种基于水下可见光通信网络单元与光纤互联的水陆光通信方法,如图3所示,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对m个水下用户和n个UVNU分别进行初始化;
具体如下:
当某个水下用户与UVNU连接,加入到该UVNU的通信区域时,首先向UVNU发送注册请求,UVNU为该水下用户分配识别码和用于传输数据的资源。
当某个UVNU通过分离/耦合器连接到光线路终端OLT,同时向OLT发送注册请求;OLT收到注册请求后为UVNU分配标识码和用于传输数据的时隙资源。
标识码是用于识别数据的发送端或者接收目的端。经过注册和资源分配(初始化)后,可以进行数据的上行和下行传输。
步骤二、某水下用户收集到数据后,通过可见光无线链路上行传输给相连的UVNU;
水下用户收集到数据后,通过自身的蓝光LED灯发送,上行传输给UVNU;数据发送时只占用UVNU分配给该水下用户的资源,数据经过水介质的传输给的UVNU。
步骤三、UVNU收到数据后,通过OLT分配的时隙资源,利用光纤将数据传输给OLT;
UVNU收到数据后,根据识别码识别数据来源的水下用户,同时UVNU的控制模块控制VLC端收发机接收水下用户的数据,数据处理模块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处理,将数据转换为在光纤中传输的格式,然后通过光纤端收发机将数据发送到光纤中;同样,该UVNU只占用OLT分配的时隙资源传输数据;经过光纤传输后,数据到达OLT。
步骤四、OLT接收数据后,根据数据帧中的目的地址判断是否为陆地终端,如果是,则OLT将收到的数据向上发送到核心网,通过核心网传输后到达目的终端;否则,进入步骤五;
OLT接收数据后通过标识码识别数据来源UVNU,并分析数据帧中包含的目的地址,如果该地址是陆地终端,则OLT将收到的数据向上发送到核心网,通过核心网传输后到达目的终端;如果地址是水下用户则OLT将数据进行下行传输。
步骤五、数据帧的目的地址是水下用户,OLT将水下用户所连的UVNU的标识码添加到数据帧中,通过广播方法经过光纤传输给n个UVNU中。
OLT中数据向水下用户下行传输数据时,数据的来源是OLT收到的其他水下用户上行传输后的数据,或者是陆地终端通过核心网络传输到OLT的数据。下行传输过程中OLT通过分析数据的目的地址是水下用户后,将目的地址所在的UVNU的标识码添加到数据帧中,然后将数据通过广播的方法传输到光纤中,经过光纤传输后,数据会到达每一个经过初始化的n个UVNU。
步骤六、每个UVNU收到数据后判断数据中的标识码与自身的标识码是否相同,如果相同进入步骤七;否则丢弃数据。
步骤七、标识码相同的某UVNU接收到数据后,将目的水下用户的识别码添加到数据帧中,通过可见光无线链路将数据广播出去。
UVNU接收到包含与自身标识码相同的数据后,控制模块控制光纤端收发机接收OLT的数据,数据处理模块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处理,将数据转换为在适合VLC中发送的数据,并将目的水下用户的识别码添加到数据帧中,然后通过LED灯将数据广播出去。数据经过水介质后到达UVNU通信范围内的所有水下用户。
步骤八、每个水下用户收到数据后,判断识别码与自身识别码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对数据进行解调后,以文字、语音或视频的形式呈现给用户;否则丢弃数据。
OLT置于陆地上,减少了维护困难;为了进一步提高网络带宽,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OFDM)调制信号。由于水下衰减严重,信号经过水下无线传输到接收端时的衰减较大,因此,在接收端采用均衡来改善信号的质量。
如图4所示的水下通信场景,从图中可以看到多个UVNU置于水下,用于连接水下用户与陆地OLT。其中,水下用户可以是潜水员、水下无人机器人、传感器节点。考虑到水下面积大,覆盖大面积水域的组网存在困难。因此,放置UVNU在水下用户节点经常作业的区域,如水下石油监控与作业区域、传感器采集数据区域、潜水员水下作业实时监控区域等,可以有效的保证通信。
以20面正三角形球体为例说明全向节点的设计,如图4所示:每个UVNU上分别安装20个LED灯和12个接收机PIN-PD,LED灯和接收机PIN-PD构成了UVNU的VLC端收发机;将LED灯置于20面正三角形球体的每个面上,接收机PIN-PD置于12个顶点上;为了使UVNU构成全向节点,相邻面的LED灯的发散角设计为大于相邻面内角。此外,UVNU内部还包含光纤端收发机、数据处理模块和控制模块。
由于水下用户一般具有移动性、便携性。水下用户的全向节点要比UVNU更小,且只包含VLC系统的收发和处理模块。水下全向通信节点还可以设计为英式足球或其他形状,或者根据功率和能耗的需求增加或减少每个面上LED灯的个数。
该网络上行和下行链路具体设计如图5所示,系统采用强度调制/直接检测策略,具体数据传输过程为:
步骤1、在上行传输链路中,首先对水下用户节点内的数据进行处理;
处理过程如下:将水下用户收集的数据进行OFDM调制,即QAM调制、串并变换serialtoparallel(S/P)、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nversefastfouriertransformation,IFFT)、添加循环前缀(cyclicprefix,CP)以及并串变换paralleltoserial(P/S)过程;经过OFDM调制后的数据通过数模变换(digitaltoanalog,D/A)、直流偏置器加载到水下用户的LED灯发射。
步骤2、UVNU接收到数据后,通过OLT分配的时隙资源,利用光纤将数据传输给OLT;
具体处理过程为:
UVNU的接收机PIN-PD接收到水下用户的LED灯发射的数据后,数据处理模块对数据进行放大、滤波,然后将数据转换为传统PON网络中上行传输的数据格式,经过马赫增德尔调制器(Mach-Zehndermodulator,MZM)调制后发射到光纤中传输。其中由激光器为马赫增德尔调制器提供载波。
步骤3、数据经过光纤传输到OLT,经过放大、滤波、模数变换(analogtodigital,A/D)处理后,进行OFDM解调。
OFDM解调过程是调制过程的逆过程,主要包括S/P、均衡、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fouriertransformation,FFT)、移除CP、QAM解调以及P/S,得到最终数据。
步骤4、下行传输链路与上行传输方向相反,OLT的数据经过QAM调制、串并变换S/P、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添加循环前缀CP、P/S以及D/A变换,经过马赫增德尔调制器MZM调制后发射到光纤中传输;
步骤5、数据经过激光器和MZM调制器广播到光纤中,到达UVNU后,由UVNU对其进行处理和传输,UVNU的接收机PIN-PD接收数据后,对数据进行放大、滤波,直流偏置后,通过UVNU的LED灯发射;
步骤6、传输的信号经过水下可见光无线链路到达水下用户终端;
水下用户的接收机PIN-PD接收UVNU的LED灯发射的数据后,数据的调制和解调过程与上行链路中相同:
水下用户收集的数据进行放大、滤波、A/D、S/P、均衡、FFT、移除CP、QAM解调以及P/S,得到最终数据。
综上所述,从上述网络的传输可知,水下长距离用户通过接入到不同区域的UVNU可以实现通信。而水下用户或者陆地用户通过OLT、光纤、分离/耦合器和VLC系统可以实现水下和陆地的通信。

Claims (7)

1.一种基于水下可见光通信网络单元与光纤互联的水陆光通信网络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光线路终端OLT,分离/耦合器,n个水下可见光通信网络单元,以及m个水下用户;水下可见光通信网络单元又名UVNU(underwaterVLCnetworkunit);OLT(opticallineterminal);其中OLT与核心网络相连,设置在陆地上;分离/耦合器,n个UVNU,以及m个水下用户均设置在水下部分,构成水下网络;OLT通过光纤连接分离/耦合器,同时,分离/耦合器通过光纤分别连接n个UVNU;n个UVNU通过可见光无线链路分别连接m个水下用户;
每个水下用户收集的数据通过可见光无线链路传输给相连的UVNU,进而通过光纤传输给分离/耦合器和OLT,最终连接到核心网络;同理,核心网络的数据通过光纤传输给OLT,经过分离/耦合器传递给UVNU,UVNU通过可见光无线链路传输给相连的水下用户,实现与核心网络之间的数据交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水下可见光通信网络单元与光纤互联的水陆光通信网络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VNU包括:光纤端收发机、VLC端收发机、数据处理模块和控制模块;其中,光纤端收发机由激光器和光电二极管组成;VLC端收发机由LED和光电二极管组成;VLC(visiblelightcommunication),是指可见光通信;LED(lightemittingdiode),是指发光二极管;
VLC端收发机安装在UVNU的表面,光纤端收发机、VLC端收发机、数据处理模块设置在UVNU的内部;
光纤端收发机和VLC端收发机实现的是信号的接收和发送;
数据处理模块对光纤端收发机和VLC端收发机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放大、滤波、帧格式变换操作,使数据以正确的格式被发送出去;
控制模块控制其他三个模块功能的实现,包括收发控制、数据处理控制、协议控制和用户接入控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水下可见光通信网络单元与光纤互联的水陆光通信网络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见光无线链路的形成过程如下:
每个UVNU上安装LED灯和光电二极管,其中光电二极管作为接收机;每个水下用户也安装LED灯和光电二极管,光电二极管作为接收机;针对相连的UVNU和水下用户,UVNU上的LED灯发出可见光,每个水下用户上的接收机接收UVNU上的可见光,反之,每个水下用户上的LED灯发出可见光,被相连UVNU上的接收机接收,从而在UVNU与水下用户之间形成可见光无线链路。
4.应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水下可见光通信网络单元与光纤互联的水陆光通信网络构的水陆光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对m个水下用户和n个UVNU分别进行初始化;
针对每个水下用户,当该水下用户连接UVNU时,UVNU为该水下用户分配识别码和资源;
当某个UVNU连接OLT时,OLT同理为该UVNU分配标识码和时隙资源;
步骤二、某水下用户收集到数据后,通过可见光无线链路上行传输给相连的UVNU;
步骤三、UVNU收到数据后,通过OLT分配的时隙资源,利用光纤将数据传输给OLT;
步骤四、OLT接收数据后,根据数据帧中的目的地址判断是否为陆地终端,如果是,则OLT将收到的数据向上发送到核心网,通过核心网传输后到达目的终端;否则,进入步骤五;
步骤五、数据帧的目的地址是水下用户,OLT将目的地址所连的UVNU的标识码添加到数据帧中,通过广播方法经过光纤传输给n个UVNU中;
步骤六、每个UVNU分别判断收到的数据中标识码是否与自身的标识码相同,如果相同,进入步骤七;否则丢弃数据;
步骤七、标识码相同的某UVNU接收到数据后,将目的水下用户的识别码添加到数据帧中,通过可见光无线链路将数据广播出去;
步骤八、每个水下用户收到数据后,判断数据中的识别码是否与自身识别码相同,如果相同,对数据进行解调后,以文字、语音或视频的形式呈现给用户;否则丢弃数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水下可见光通信网络单元与光纤互联的水陆光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三具体为:UVNU的控制模块控制VLC端收发机接收水下用户的数据,数据处理模块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处理,通过光纤端收发机将数据利用光纤传输给OLT。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水下可见光通信网络单元与光纤互联的水陆光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五中,数据的来源是OLT收到的其他水下用户上行传输后的数据,或者陆地终端通过核心网络传输到OLT的数据。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水下可见光通信网络单元与光纤互联的水陆光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七具体为:UVNU接收到包含与自身标识码相同的数据后,控制模块控制光纤端收发机接收OLT的数据,数据处理模块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处理,将数据转换为在适合VLC中发送的数据,并将目的水下用户的识别码添加到数据帧中,然后通过LED灯将数据广播出去;数据经过水介质后到达UVNU通信范围内的所有水下用户。
CN201610173253.8A 2016-03-24 2016-03-24 一种光纤/可见光水陆异构网络架构及通信方法 Active CN1057908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73253.8A CN105790838B (zh) 2016-03-24 2016-03-24 一种光纤/可见光水陆异构网络架构及通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73253.8A CN105790838B (zh) 2016-03-24 2016-03-24 一种光纤/可见光水陆异构网络架构及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90838A true CN105790838A (zh) 2016-07-20
CN105790838B CN105790838B (zh) 2018-07-17

Family

ID=563918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73253.8A Active CN105790838B (zh) 2016-03-24 2016-03-24 一种光纤/可见光水陆异构网络架构及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90838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04929A (zh) * 2017-05-16 2017-09-26 湖南大学 基于激光可见光通信的无线路由器
CN107302401A (zh) * 2017-06-17 2017-10-27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波分复用技术的水下无线光通信装置及方法
CN109100989A (zh) * 2018-08-31 2018-12-28 深圳前海达闼云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581736A (zh) * 2019-09-25 2019-12-17 安徽光纤光缆传输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所) 轻量化长距离的水下led无线光通信传输系统
CN112260768A (zh) * 2020-10-23 2021-01-22 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网络信息研究所 基于光纤拉远的电光混合水下通信方法
CN114660710A (zh) * 2020-12-23 2022-06-24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晶圆级光互连与交换片上系统
CN115173948A (zh) * 2022-06-01 2022-10-11 青岛农业大学 整流余弦微波信号自适应光学发生器及微波信号生成方法
EP4099583A4 (en) * 2020-01-27 2023-10-18 Shimadzu Corporation FIBER BRANCH STRUCTURE FOR SPATIAL OPTICAL COMMUNICATION 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PROVIDED THEREWIT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6744A (zh) * 2011-08-06 2013-02-06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 水下led可见光通信系统
CN203243329U (zh) * 2013-05-08 2013-10-16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基于可见光的水下短距离通信装置
US8682173B1 (en) * 2011-10-07 2014-03-25 The Boeing Company Communication using modulated waves applied to an optical fiber
US20140248058A1 (en) * 2012-12-18 2014-09-04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providing smart underwater free space optical communications
CN105119654A (zh) * 2015-08-26 2015-12-02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可见光通信的蓝光水下传感系统
CN105306140A (zh) * 2014-05-29 2016-02-03 南京复实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可见光通信的组网系统及其组网方法
CN105356925A (zh) * 2015-09-29 2016-02-24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中继浮标的水陆通信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6744A (zh) * 2011-08-06 2013-02-06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 水下led可见光通信系统
US8682173B1 (en) * 2011-10-07 2014-03-25 The Boeing Company Communication using modulated waves applied to an optical fiber
US20140248058A1 (en) * 2012-12-18 2014-09-04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providing smart underwater free space optical communications
CN203243329U (zh) * 2013-05-08 2013-10-16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基于可见光的水下短距离通信装置
CN105306140A (zh) * 2014-05-29 2016-02-03 南京复实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可见光通信的组网系统及其组网方法
CN105119654A (zh) * 2015-08-26 2015-12-02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可见光通信的蓝光水下传感系统
CN105356925A (zh) * 2015-09-29 2016-02-24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中继浮标的水陆通信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IJUN LI,ETAL.: "All-optical OFDM network coding scheme for all-optical virtual private communication in PON", 《OPTICAL FIBER TECHNOLOGY》 *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04929A (zh) * 2017-05-16 2017-09-26 湖南大学 基于激光可见光通信的无线路由器
CN107302401A (zh) * 2017-06-17 2017-10-27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波分复用技术的水下无线光通信装置及方法
CN107302401B (zh) * 2017-06-17 2023-08-11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波分复用技术的水下无线光通信装置及方法
CN109100989A (zh) * 2018-08-31 2018-12-28 深圳前海达闼云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US11766776B2 (en) 2018-08-31 2023-09-26 Cloudminds Robotics Co., Lt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robot,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0581736A (zh) * 2019-09-25 2019-12-17 安徽光纤光缆传输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所) 轻量化长距离的水下led无线光通信传输系统
EP4099583A4 (en) * 2020-01-27 2023-10-18 Shimadzu Corporation FIBER BRANCH STRUCTURE FOR SPATIAL OPTICAL COMMUNICATION 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PROVIDED THEREWITH
US11956012B2 (en) 2020-01-27 2024-04-09 Shimadzu Corporation Fiber branch structure for spatial optical communication 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equipped with same
CN112260768A (zh) * 2020-10-23 2021-01-22 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网络信息研究所 基于光纤拉远的电光混合水下通信方法
CN114660710A (zh) * 2020-12-23 2022-06-24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晶圆级光互连与交换片上系统
CN114660710B (zh) * 2020-12-23 2023-04-07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晶圆级光互连与交换片上系统
CN115173948A (zh) * 2022-06-01 2022-10-11 青岛农业大学 整流余弦微波信号自适应光学发生器及微波信号生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90838B (zh) 2018-07-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90838A (zh) 一种基于水下可见光通信网络单元与光纤互联的水陆光通信网络构架及通信方法
CN103368645B (zh) 室内无线光高速双向通信系统
JP2900853B2 (ja) 無線基地局および無線ローカルエリアネットワークおよび光ファイバ給電線装置
Hamza et al. Classification framework for free space optical communication links and systems
Ndjiongue et al. VLC-based networking: Feasibility and challenges
KR100819308B1 (ko) 안정적인 tdd 방식의 무선 서비스가 가능하도록 하는rof 링크 장치
KR20060025743A (ko) 양방향 무선 통신을 위한 광 네트워크
CN103684529B (zh) 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Liu et al. Relay-assisted technology in optic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 survey
CN111736628B (zh) 无线紫外光mimo协作无人机最优持久编队生成方法
CN201830383U (zh) 一种远程高清实时无线音视频通信系统
CN103401612A (zh) 基于ftth网络的光纤和无线混合接入系统及混合接入方法
CN105959061A (zh) Led到led的半双工通信系统
US20180191439A1 (en) Drone-based radio-over-fiber system
Mohsan et al. A survey of optical wireless technologies: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impairments, security issues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Zafar et al. Free space optical networks: applications, challenges and research directions
RU2009139648A (ru)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повышения спектральной эффективности линии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Wu Free space optical networking with visible light: A multi-hop multi-access solution
Spagnolo et al. Optic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Li-Fi: a new infrastructur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 saving energy era
CN110995347A (zh) 一种适合于道路交通安全中使用的led可见光通信系统
CN107204929A (zh) 基于激光可见光通信的无线路由器
Le et al. Smart color channel allocation for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cell ID
CN205123744U (zh) 一种光纤通道总线无线光传输终端及系统
Goel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drone assisted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in hybrid channel environment
CN103209026A (zh) 一种全双工多业务融合光载无线传输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