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89893A - 一种高精度并联天线角度调整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精度并联天线角度调整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89893A
CN105789893A CN201610173315.5A CN201610173315A CN105789893A CN 105789893 A CN105789893 A CN 105789893A CN 201610173315 A CN201610173315 A CN 201610173315A CN 105789893 A CN105789893 A CN 1057898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volute pair
connecting rod
axis
lower link
branched ch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7331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通帅
褚宏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017331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89893A/zh
Publication of CN1057898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898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02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using mechanical movement of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as a whole
    • H01Q3/08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using mechanical movement of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as a whole for varying two co-ordinates of the orientation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一种高精度并联天线角度调整机构,包括天线、动平台、机座,连接动平台、机座的三条运动支链,其中三条运动支链之间通过三条耦合连杆和一条中心连杆相互连接,耦合连杆一端与运动支链中的中连杆固连,耦合连杆另一端与中心连杆通过转动副连接,三条耦合连杆与中心连杆连接形成的三个转动副的轴线相互重合形成一条轴线——中心轴线L。天线与动平台固连,每条运动支链均由下连杆、中连杆和上连杆组成。本发明可实现天线的方位角调节和俯仰角调节,且具有角度调节范围广、刚度大、精度高、动态性能好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高精度并联天线角度调整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线角度调整机构,特别涉及一种高精度并联天线角度调整机构。
技术背景
为使天线能可靠的接收卫星发射的信号,天线应具有角度调节功能,当卫星与接收天线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时,接收天线可调整自身姿态,保证信号接收的稳定性。天线角度调整机构一般具有两个自由度,即天线的俯仰角与方位角调整自由度。传统的天线角度调整机构多为串联机构,例如中国发明专利CN103151597A公开了一种角度调整机构及天线系统,该角度调整机构为串联两自由度调整机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3813027U公开了一种卫星天线控制转台,该转台具有两个串联自由度,可对天线的方位角和俯仰角进行调节。串联角度调节机构刚度较小,末端输出积累误差大,不利于天线信号的稳定接收,特别是车载、舰载天线对动态响应速度和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串联机构无法很好的满足要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精度并联天线角度调整机构,可实现天线的方位角调节和俯仰角调节,且具有角度调节范围广、刚度大、精度高、动态性能好等优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本发明主要包括机座、动平台,连接动平台、机座的三条运动支链,其有三种连接方式:
第一种连接方式:三条运动支链之间通过三条耦合连杆和一条中心连杆相互连接,每条运动支链与中心连杆之间均由一条耦合连杆连接,耦合连杆一端与运动支链中的中连杆固连,耦合连杆另一端与中心连杆通过转动副连接,三条耦合连杆与中心连杆连接形成的三个转动副的轴线相互重合形成一条轴线,设该条轴线为中心轴线L。
所述动平台与机座之间通过三条运动支链连接,其中第一运动支链由下连杆A、中连杆A和上连杆A组成,下连杆A一端与机座通过第一转动副A连接,下连杆A另一端与中连杆A通过第二转动副A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副A轴线、第二转动副A轴线汇交于一点P,且点P位于所述中心轴线L上;上连杆A一端与中连杆A通过第三转动副A连接,上连杆A另一端与动平台通过第四球面副A连接,所述第三转动副A轴线与所述中心轴线L相交于一点Q;第二运动支链由下连杆B、中连杆B和上连杆B组成,下连杆B一端与机座通过第一转动副B连接,下连杆B另一端与中连杆B通过第二转动副B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副B轴线、第二转动副B轴线汇交于所述点P;上连杆B一端与中连杆B通过第三转动副B连接,上连杆B另一端与动平台通过第四球面副B连接,所述第三转动副B轴线过所述点Q;第三运动支链由下连杆C、中连杆C和上连杆C组成,下连杆C一端与机座通过第一转动副C连接,下连杆C另一端与中连杆C通过第二球面副C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副C轴线过所述点P;上连杆C一端与中连杆C通过第三球面副C连接,上连杆C另一端与动平台通过第四转动副C连接,所述第四转动副C轴线过所述点Q。
第二种连接方式:三条运动支链之间通过三条耦合连杆和一条中心连杆相互连接,每条运动支链与中心连杆之间均由一条耦合连杆连接,耦合连杆一端与运动支链中的中连杆固连,耦合连杆另一端与中心连杆通过转动副连接,三条耦合连杆与中心连杆连接形成的三个转动副的轴线相互重合形成一条轴线,设该条轴线为中心轴线L。
所述动平台与机座之间通过三条运动支链连接,其中第一运动支链由下连杆A、中连杆A和上连杆A组成,下连杆A一端与机座通过第一转动副A连接,下连杆A另一端与中连杆A通过第二转动副A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副A轴线、第二转动副A轴线汇交于一点P,且点P位于所述中心轴线L上;上连杆A一端与中连杆A通过第三转动副A连接,上连杆A另一端与动平台通过第四球面副A连接,所述第三转动副A轴线与所述中心轴线L相交于一点Q;第二运动支链由下连杆B、中连杆B和上连杆B组成,下连杆B一端与机座通过第一转动副B连接,下连杆B另一端与中连杆B通过第二转动副B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副B轴线、第二转动副B轴线汇交于所述点P;上连杆B一端与中连杆B通过第三转动副B连接,上连杆B另一端与动平台通过第四球面副B连接,所述第三转动副B轴线过所述点Q;第三运动支链由下连杆C、中连杆C和上连杆C组成,下连杆C一端与机座通过第一转动副C连接,下连杆C另一端与中连杆C通过第二转动副C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副C轴线、第二转动副C轴线汇交于所述点P;上连杆C一端与中连杆C通过第三球面副C连接,上连杆C另一端与动平台通过第四转动副C连接,所述第四转动副C轴线过所述点Q。
第三种连接方式:三条运动支链之间通过三条耦合连杆和一条中心连杆相互连接,每条运动支链与中心连杆之间均由一条耦合连杆连接,耦合连杆一端与运动支链中的中连杆固连,耦合连杆另一端与中心连杆通过转动副连接,三条耦合连杆与中心连杆连接形成的三个转动副的轴线相互重合形成一条轴线,设该条轴线为中心轴线L。
所述动平台与机座之间通过三条运动支链连接,其中第一运动支链由下连杆A、中连杆A和上连杆A组成,下连杆A一端与机座通过第一转动副A连接,下连杆A另一端与中连杆A通过第二转动副A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副A轴线、第二转动副A轴线汇交于一点P,且点P位于所述中心轴线L上;上连杆A一端与中连杆A通过第三转动副A连接,上连杆A另一端与动平台通过第四球面副A连接,所述第三转动副A轴线与所述中心轴线L相交于一点Q;第二运动支链由下连杆B、中连杆B和上连杆B组成,下连杆B一端与机座通过第一转动副B连接,下连杆B另一端与中连杆B通过第二转动副B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副B轴线、第二转动副B轴线汇交于所述点P;上连杆B一端与中连杆B通过第三转动副B连接,上连杆B另一端与动平台通过第四球面副B连接,所述第三转动副B轴线过所述点Q;第三运动支链由下连杆C、中连杆C和上连杆C组成,下连杆C一端与机座通过第一转动副C连接,下连杆C另一端与中连杆C通过第二球面副C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副C轴线过所述点P;上连杆C一端与中连杆C通过第三转动副C连接,上连杆C另一端与动平台通过第四转动副C连接,所述第三转动副C轴线、第四转动副C轴线汇交于所述点Q。
对于上述三种连接方式,所述一种高精度并联天线角度调整机构还包括天线,且天线与所述动平台固连。
对于上述三种连接方式,所述第一运动支链为主动运动支链,由直线驱动器A驱动,直线驱动器A的输出杆与所述下连杆A通过第五转动副A连接,直线驱动器A尾端与机座通过第六转动副A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副A轴线、第五转动副A轴线、第六转动副A轴线相互平行;所述第二运动支链为主动运动支链,由直线驱动器B驱动,直线驱动器B的输出杆与所述下连杆B通过第五转动副B连接,直线驱动器B尾端与机座通过第六转动副B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副B轴线、第五转动副B轴线、第六转动副B轴线相互平行;所述第三运动支链为从动运动支链,从动运动支链与机座之间通过直线阻尼器C连接,直线阻尼器C的输出杆与所述下连杆C通过第五转动副C连接,直线阻尼器C尾端与机座通过第六转动副C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副C轴线、第五转动副C轴线、第六转动副C轴线相互平行。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天线相对机座调节范围广、精度高;(2)天线角度调整机构的三条运动支链之间相互耦合,大大提高了机构刚度;(3)天线运动解耦,有利于天线运动控制;(4)在运动支链中引入球面副,可减少各运动副间的约束,方便加工、装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立体结构示意简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立体结构示意简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立体结构示意简图;
图中:1.机座,2.动平台,3.天线,(A4,B4,C4).下连杆,(A5,B5,C5).中连杆,(A6,B6,C6).上连杆,(A7,B7,C7).耦合连杆,8.中心连杆,(A9,B9).直线驱动器,C9.直线阻尼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在所有附图中,所述Rij表示一个转动副,所述Sij表示一个球面副,其中i,j为自然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是本发明公开的第1个实施例,一种高精度并联天线角度调整机构,包括机座1、动平台2、天线3,连接动平台2、机座1的三条运动支链,其中:三条运动支链之间通过三条耦合连杆和一条中心连杆8相互连接,每条运动支链与中心连杆8之间均由一条耦合连杆连接,其中第一耦合连杆A7一端与第一运动支链中的中连杆A5固连,耦合连杆A7另一端与中心连杆8通过转动副R15连接;第二耦合连杆B7一端与第二运动支链中的中连杆B5固连,耦合连杆B7另一端与中心连杆8通过转动副R25连接;第三耦合连杆C7一端与第三运动支链中的中连杆C5固连,耦合连杆C7另一端与中心连杆8通过转动副R35连接。所述转动副R15轴线、转动副R25轴线、转动副R35轴线相互重合形成一条轴线,设该条轴线为中心轴线L。
所述动平台2与机座1之间通过三条运动支链连接,其中第一运动支链由下连杆A4、中连杆A5和上连杆A6组成,下连杆A4一端与机座1之间通过转动副R11连接,下连杆A4另一端与中连杆A5通过转动副R12连接,所述转动副R11轴线、转动副R12轴线汇交于一点P,且点P位于所述中心轴线L上;上连杆A6一端与中连杆A5通过转动副R13连接,上连杆A6另一端与动平台2之间通过球面副S14连接,所述转动副R13轴线与所述中心轴线L相交于一点Q;第二运动支链由下连杆B4、中连杆B5和上连杆B6组成,下连杆B4一端与机座1之间通过转动副R21连接,下连杆B4另一端与中连杆B5通过转动副R22连接,所述转动副R21轴线、转动副R22轴线汇交于所述点P;上连杆B6一端与中连杆B5通过转动副R23连接,上连杆B6另一端与动平台2之间通过球面副S24连接,所述转动副R23轴线过所述点Q;第三运动支链由下连杆C4、中连杆C5和上连杆C6组成,下连杆C4一端与机座1之间通过转动副R31连接,下连杆C4另一端与中连杆C5通过球面副S32连接,所述转动副R31轴线过所述点P;上连杆C6一端与中连杆C5通过球面副S33连接,上连杆C6另一端与动平台2之间通过转动副R34连接,所述转动副R34轴线过所述点Q;所述天线3与动平台2之间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运动支链为主动运动支链,由直线驱动器A9驱动,直线驱动器A9的输出杆与第一运动支链中的下连杆A4通过转动副R16连接,直线驱动器A9尾端与机座1通过转动副R17连接,所述转动副R11轴线、转动副R16轴线、转动副R17轴线相互平行。
所述第二运动支链为主动运动支链,由直线驱动器B9驱动,直线驱动器B9的输出杆与第二运动支链中的下连杆B4通过转动副R26连接,直线驱动器B9尾端与机座1通过转动副R27连接,所述转动副R21轴线、转动副R26轴线、转动副R27轴线相互平行。
所述第三运动支链为从动运动支链,第三运动支链与机座1之间通过直线阻尼器C9连接,直线阻尼器C9的输出杆与第三运动支链中的下连杆C4通过转动副R36连接,直线阻尼器C9的尾端与机座1通过转动副R37连接,所述转动副R31轴线、转动副R36轴线、转动副R37轴线相互平行。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是本发明公开的第2个实施例,一种高精度并联天线角度调整机构,包括机座1、动平台2、天线3,连接动平台2、机座1的三条运动支链,其中:三条运动支链之间通过三条耦合连杆和一条中心连杆8相互连接,每条运动支链与中心连杆8之间均由一条耦合连杆连接,其中第一耦合连杆A7一端与第一运动支链中的中连杆A5固连,耦合连杆A7另一端与中心连杆8通过转动副R15连接;第二耦合连杆B7一端与第二运动支链中的中连杆B5固连,耦合连杆B7另一端与中心连杆8通过转动副R25连接;第三耦合连杆C7一端与第三运动支链中的中连杆C5固连,耦合连杆C7另一端与中心连杆8通过转动副R35连接。所述转动副R15轴线、转动副R25轴线、转动副R35轴线相互重合形成一条轴线,设该条轴线为中心轴线L。
所述动平台2与机座1之间通过三条运动支链连接,其中第一运动支链由下连杆A4、中连杆A5和上连杆A6组成,下连杆A4一端与机座1之间通过转动副R11连接,下连杆A4另一端与中连杆A5通过转动副R12连接,所述转动副R11轴线、转动副R12轴线汇交于一点P,且点P位于所述中心轴线L上;上连杆A6一端与中连杆A5通过转动副R13连接,上连杆A6另一端与动平台2之间通过球面副S14连接,所述转动副R13轴线与所述中心轴线L相交于一点Q;第二运动支链由下连杆B4、中连杆B5和上连杆B6组成,下连杆B4一端与机座1之间通过转动副R21连接,下连杆B4另一端与中连杆B5通过转动副R22连接,所述转动副R21轴线、转动副R22轴线汇交于所述点P;上连杆B6一端与中连杆B5通过转动副R23连接,上连杆B6另一端与动平台2之间通过球面副S24连接,所述转动副R23轴线过所述点Q;第三运动支链由下连杆C4、中连杆C5和上连杆C6组成,下连杆C4一端与机座1之间通过转动副R31连接,下连杆C4另一端与中连杆C5通过转动副R32连接,所述转动副R31轴线、转动副R32轴线汇交于所述点P;上连杆C6一端与中连杆C5通过球面副S33连接,上连杆C6另一端与动平台2之间通过转动副R34连接,所述转动副R34轴线过所述点Q;所述天线3与动平台2之间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运动支链为主动运动支链,由直线驱动器A9驱动,直线驱动器A9的输出杆与第一运动支链中的下连杆A4通过转动副R16连接,直线驱动器A9尾端与机座1通过转动副R17连接,所述转动副R11轴线、转动副R16轴线、转动副R17轴线相互平行。
所述第二运动支链为主动运动支链,由直线驱动器B9驱动,直线驱动器B9的输出杆与第二运动支链中的下连杆B4通过转动副R26连接,直线驱动器B9尾端与机座1通过转动副R27连接,所述转动副R21轴线、转动副R26轴线、转动副R27轴线相互平行。
所述第三运动支链为从动运动支链,第三运动支链与机座1之间通过直线阻尼器C9连接,直线阻尼器C9的输出杆与第三运动支链中的下连杆C4通过转动副R36连接,直线阻尼器C9的尾端与机座1通过转动副R37连接,所述转动副R31轴线、转动副R36轴线、转动副R37轴线相互平行。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是本发明公开的第3个实施例,一种高精度并联天线角度调整机构,包括机座1、动平台2、天线3,连接动平台2、机座1的三条运动支链,其中:三条运动支链之间通过三条耦合连杆和一条中心连杆8相互连接,每条运动支链与中心连杆8之间均由一条耦合连杆连接,其中第一耦合连杆A7一端与第一运动支链中的中连杆A5固连,耦合连杆A7另一端与中心连杆8通过转动副R15连接;第二耦合连杆B7一端与第二运动支链中的中连杆B5固连,耦合连杆B7另一端与中心连杆8通过转动副R25连接;第三耦合连杆C7一端与第三运动支链中的中连杆C5固连,耦合连杆C7另一端与中心连杆8通过转动副R35连接。所述转动副R15轴线、转动副R25轴线、转动副R35轴线相互重合形成一条轴线,设该条轴线为中心轴线L。
所述动平台2与机座1之间通过三条运动支链连接,其中第一运动支链由下连杆A4、中连杆A5和上连杆A6组成,下连杆A4一端与机座1之间通过转动副R11连接,下连杆A4另一端与中连杆A5通过转动副R12连接,所述转动副R11轴线、转动副R12轴线汇交于一点P,且点P位于所述中心轴线L上;上连杆A6一端与中连杆A5通过转动副R13连接,上连杆A6另一端与动平台2之间通过球面副S14连接,所述转动副R13轴线与所述中心轴线L相交于一点Q;第二运动支链由下连杆B4、中连杆B5和上连杆B6组成,下连杆B4一端与机座1之间通过转动副R21连接,下连杆B4另一端与中连杆B5通过转动副R22连接,所述转动副R21轴线、转动副R22轴线汇交于所述点P;上连杆B6一端与中连杆B5通过转动副R23连接,上连杆B6另一端与动平台2之间通过球面副S24连接,所述转动副R23轴线过所述点Q;第三运动支链由下连杆C4、中连杆C5和上连杆C6组成,下连杆C4一端与机座1之间通过转动副R31连接,下连杆C4另一端与中连杆C5通过球面副S32连接,所述转动副R31轴线过所述点P;上连杆C6一端与中连杆C5通过转动副R33连接,上连杆C6另一端与动平台2之间通过转动副R34连接,所述转动副R33轴线、转动副R34轴线汇交于所述点Q;所述天线3与动平台2之间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运动支链为主动运动支链,由直线驱动器A9驱动,直线驱动器A9的输出杆与第一运动支链中的下连杆A4通过转动副R16连接,直线驱动器A9尾端与机座1通过转动副R17连接,所述转动副R11轴线、转动副R16轴线、转动副R17轴线相互平行。
所述第二运动支链为主动运动支链,由直线驱动器B9驱动,直线驱动器B9的输出杆与第二运动支链中的下连杆B4通过转动副R26连接,直线驱动器B9尾端与机座1通过转动副R27连接,所述转动副R21轴线、转动副R26轴线、转动副R27轴线相互平行。
所述第三运动支链为从动运动支链,第三运动支链与机座1之间通过直线阻尼器C9连接,直线阻尼器C9的输出杆与第三运动支链中的下连杆C4通过转动副R36连接,直线阻尼器C9的尾端与机座1通过转动副R37连接,所述转动副R31轴线、转动副R36轴线、转动副R37轴线相互平行。

Claims (6)

1.一种高精度并联天线角度调整机构,包括动平台、机座,连接动平台、机座的三条运动支链,其特征在于:三条运动支链之间通过三条耦合连杆和一条中心连杆相互连接,每条运动支链与中心连杆之间均由一条耦合连杆连接,耦合连杆一端与运动支链中的中连杆固连,耦合连杆另一端与中心连杆通过转动副连接,三条耦合连杆与中心连杆连接形成的三个转动副的轴线相互重合形成一条轴线,设该条轴线为中心轴线L;
所述动平台与机座之间通过三条运动支链连接,其中第一运动支链由下连杆A、中连杆A和上连杆A组成,下连杆A一端与机座通过第一转动副A连接,下连杆A另一端与中连杆A通过第二转动副A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副A轴线、第二转动副A轴线汇交于一点P,且点P位于所述中心轴线L上;上连杆A一端与中连杆A通过第三转动副A连接,上连杆A另一端与动平台通过第四球面副A连接,所述第三转动副A轴线与所述中心轴线L相交于一点Q;第二运动支链由下连杆B、中连杆B和上连杆B组成,下连杆B一端与机座通过第一转动副B连接,下连杆B另一端与中连杆B通过第二转动副B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副B轴线、第二转动副B轴线汇交于所述点P;上连杆B一端与中连杆B通过第三转动副B连接,上连杆B另一端与动平台通过第四球面副B连接,所述第三转动副B轴线过所述点Q;第三运动支链由下连杆C、中连杆C和上连杆C组成,下连杆C一端与机座通过第一转动副C连接,下连杆C另一端与中连杆C通过第二球面副C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副C轴线过所述点P;上连杆C一端与中连杆C通过第三球面副C连接,上连杆C另一端与动平台通过第四转动副C连接,所述第四转动副C轴线过所述点Q。
2.一种高精度并联天线角度调整机构,包括动平台、机座,连接动平台、机座的三条运动支链,其特征在于:三条运动支链之间通过三条耦合连杆和一条中心连杆相互连接,每条运动支链与中心连杆之间均由一条耦合连杆连接,耦合连杆一端与运动支链中的中连杆固连,耦合连杆另一端与中心连杆通过转动副连接,三条耦合连杆与中心连杆连接形成的三个转动副的轴线相互重合形成一条轴线,设该条轴线为中心轴线L;
所述动平台与机座之间通过三条运动支链连接,其中第一运动支链由下连杆A、中连杆A和上连杆A组成,下连杆A一端与机座通过第一转动副A连接,下连杆A另一端与中连杆A通过第二转动副A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副A轴线、第二转动副A轴线汇交于一点P,且点P位于所述中心轴线L上;上连杆A一端与中连杆A通过第三转动副A连接,上连杆A另一端与动平台通过第四球面副A连接,所述第三转动副A轴线与所述中心轴线L相交于一点Q;第二运动支链由下连杆B、中连杆B和上连杆B组成,下连杆B一端与机座通过第一转动副B连接,下连杆B另一端与中连杆B通过第二转动副B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副B轴线、第二转动副B轴线汇交于所述点P;上连杆B一端与中连杆B通过第三转动副B连接,上连杆B另一端与动平台通过第四球面副B连接,所述第三转动副B轴线过所述点Q;第三运动支链由下连杆C、中连杆C和上连杆C组成,下连杆C一端与机座通过第一转动副C连接,下连杆C另一端与中连杆C通过第二转动副C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副C轴线、第二转动副C轴线汇交于所述点P;上连杆C一端与中连杆C通过第三球面副C连接,上连杆C另一端与动平台通过第四转动副C连接,所述第四转动副C轴线过所述点Q。
3.一种高精度并联天线角度调整机构,包括动平台、机座,连接动平台、机座的三条运动支链,其特征在于:三条运动支链之间通过三条耦合连杆和一条中心连杆相互连接,每条运动支链与中心连杆之间均由一条耦合连杆连接,耦合连杆一端与运动支链中的中连杆固连,耦合连杆另一端与中心连杆通过转动副连接,三条耦合连杆与中心连杆连接形成的三个转动副的轴线相互重合形成一条轴线,设该条轴线为中心轴线L。
所述动平台与机座之间通过三条运动支链连接,其中第一运动支链由下连杆A、中连杆A和上连杆A组成,下连杆A一端与机座通过第一转动副A连接,下连杆A另一端与中连杆A通过第二转动副A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副A轴线、第二转动副A轴线汇交于一点P,且点P位于所述中心轴线L上;上连杆A一端与中连杆A通过第三转动副A连接,上连杆A另一端与动平台通过第四球面副A连接,所述第三转动副A轴线与所述中心轴线L相交于一点Q;第二运动支链由下连杆B、中连杆B和上连杆B组成,下连杆B一端与机座通过第一转动副B连接,下连杆B另一端与中连杆B通过第二转动副B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副B轴线、第二转动副B轴线汇交于所述点P;上连杆B一端与中连杆B通过第三转动副B连接,上连杆B另一端与动平台通过第四球面副B连接,所述第三转动副B轴线过所述点Q;第三运动支链由下连杆C、中连杆C和上连杆C组成,下连杆C一端与机座通过第一转动副C连接,下连杆C另一端与中连杆C通过第二球面副C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副C轴线过所述点P;上连杆C一端与中连杆C通过第三转动副C连接,上连杆C另一端与动平台通过第四转动副C连接,所述第三转动副C轴线、第四转动副C轴线汇交于所述点Q。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高精度并联天线角度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高精度并联天线角度调整机构还包括天线,且天线与所述动平台固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高精度并联天线角度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动支链为主动运动支链,由直线驱动器A驱动,直线驱动器A的输出杆与所述下连杆A通过第五转动副A连接,直线驱动器A尾端与机座通过第六转动副A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副A轴线、第五转动副A轴线、第六转动副A轴线相互平行;所述第二运动支链为主动运动支链,由直线驱动器B驱动,直线驱动器B的输出杆与所述下连杆B通过第五转动副B连接,直线驱动器B尾端与机座通过第六转动副B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副B轴线、第五转动副B轴线、第六转动副B轴线相互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精度并联天线角度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运动支链为从动运动支链,从动运动支链与机座之间通过直线阻尼器C连接,直线阻尼器C的输出杆与所述下连杆C通过第五转动副C连接,直线阻尼器C尾端与机座通过第六转动副C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副C轴线、第五转动副C轴线、第六转动副C轴线相互平行。
CN201610173315.5A 2016-03-24 2016-03-24 一种高精度并联天线角度调整机构 Pending CN1057898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73315.5A CN105789893A (zh) 2016-03-24 2016-03-24 一种高精度并联天线角度调整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73315.5A CN105789893A (zh) 2016-03-24 2016-03-24 一种高精度并联天线角度调整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89893A true CN105789893A (zh) 2016-07-20

Family

ID=56391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73315.5A Pending CN105789893A (zh) 2016-03-24 2016-03-24 一种高精度并联天线角度调整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89893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93296A (en) * 1997-03-13 1999-04-13 Ross-Hime Designs, Incorporated Multiple rotatable links robotic manipulator
US20050199085A1 (en) * 2004-03-11 2005-09-15 Hiroshi Isobe Link actuating device
CN103217986A (zh) * 2013-03-13 2013-07-2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具有球面纯滚性质的二自由度并联转动机构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93296A (en) * 1997-03-13 1999-04-13 Ross-Hime Designs, Incorporated Multiple rotatable links robotic manipulator
US20050199085A1 (en) * 2004-03-11 2005-09-15 Hiroshi Isobe Link actuating device
CN103217986A (zh) * 2013-03-13 2013-07-2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具有球面纯滚性质的二自由度并联转动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40239C (zh) 一组两转动解耦并联机器人机构
CN105856193B (zh) 一种存在两条连续转动轴线的二自由度转动并联机构
CN103056869A (zh) 一种s/3-sps调姿调位三轴驱动并联机构
CN107117300A (zh) 基于共轴多旋翼姿态调整的无人飞行器
CN103274064A (zh) 一种折叠式六自由度并联调姿平台
CN108474395A (zh) 间隙减小装置和具有间隙减小结构的定日镜
CN105179184B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柔性塔架的自动阻尼调节控制方法
CN104409825B (zh) 一种射电望远镜接收机馈源的对焦方法
CN108313268B (zh) 一种轻型飞机副翼操纵系统
CN105789892A (zh) 一种新型并联天线姿态调整机构
CN105789893A (zh) 一种高精度并联天线角度调整机构
CN102161201B (zh) 上下伸缩式三平一转并联机构
US20140310958A1 (en) Assembly Method of Win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CN209650533U (zh) 无人机
CN211147635U (zh) 一种带有四通箱体的大型经纬仪式地面站
US9457897B2 (en) Rotor system shear bearing
CN102193560A (zh) 跟踪太阳的机构和其应用
CN105655682A (zh) 一种新型并联舰载雷达天线稳定平台
CN218317359U (zh) 一种农情信息获取无人机自稳云台
CN105752288A (zh) 新型两自由度并联舰载雷达天线稳定平台
CN102336273B (zh) 一种滚转式万向接头运动机构
CN100393579C (zh) 旋翼飞行器和消除交叉耦合效应的方法
CN108908300B (zh) 一种两转动一平动的三自由度运动平台
CN210437405U (zh) 云台减震器、云台和无人机
CN210678725U (zh) 一种割胶机器人柔性机械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720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